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 January 2025Reading

2025是个柠檬年

1 January 2025 at 06:10

2024年转眼就过去了,好像加速一样,人生一年过得比一年快。密集发生的意外事件,速叠加的不确定性,让很多人觉得沮丧、焦虑、迷茫、无助。到了年终,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又靠生活的惯性虚度了一年。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时光,但消磨时光是生活世界的假象—— 不是人消磨时光,而是我们的生命被时光消磨。这可能是人生不可抗拒的一种宿命。为了抗拒这种不可抗拒的宿命,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神话、宗教、哲学、艺术,也发明了节日,给节日赋予意义,让节日成为无意义的时间中有意义的时刻。

新年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它是结束,也是开始,是新旧交替的节点,这是我们赋予新年的意义。

年轻时,读过一段尼采在新年写下的话。有好多年,对这段话无感,这几年,一到年末,却经常想起来。尼采说上帝死了,他打破了很多思想禁锢,否定了很多传统价值。同时代的人把他当成破坏者、当成疯子。在晚年,他受身心病痛折磨。1882年的新年,他写下这段话:

“我还活着,我还在思考。我必须活下去,必须思考下去。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今天是每个人自由说出心愿和想法的日子,我也想说出对自己的期许……就是爱命运:让命运成为我的爱。我不想对丑恶开战,我不想去指责,甚至不想指责那些指责我的人。扭头不再看他们:只是对他们持否定态度。归结成一句话:从现在开始,不管何时何地,我只想做个肯定的人。”

来美国后的最初几年,生活像逆水行舟。当时,学到一句美国人的俗话,说“If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如果生活给你的是柠檬,你就做柠檬水。)跟苹果、橘子不一样,柠檬是酸的,不能吃。如果生活给你的是苹果、橘子,你不需要做什么,直接吃就可以了。但生活偏偏给你的是酸柠檬,不是苹果,不是橘子。抱怨无济于事,能做的是充分利用它,在不利的条件下,有所作为。把柠檬做成柠檬水。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现实主义态度。

对于很多人来讲,2024年不是生活过的最好的一年,对生活在中国的不少人来讲,2024年甚至可能是很差的一年。人们对马上到来的2025,有很多不太乐观的预期,它可能是个柠檬年。在新年即将开始的时候,准备好做柠檬水,准备好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让自己内心更强大,身体更强健,头脑更清楚,更能明辨是非善恶。

2025年,我对自己的期许就是“做自己能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对自己诚实,不要怕老生常谈,不要怕别人已经说过。

有位特立独行的法国作家,名叫安德列·纪德,他说:“需要说的每句话,都已经说过。但因为没有人听,所以,还需要再说。”把这个道理放到中文世界,有些话,已经有无数人,用不同语言说过无数遍,但是因为没有人听,所以还要继续说,不断地说。

有些事要反复做,有些话要反复说。我会继续写好SUBSTACK的专栏,做好刚开的播客。

朋友和读者的鼓励一直是我写作的动力。几年前,一位相识多年的朋友说,读我的文字让她看到希望。她很多年前来到美国,她在中国失去了家园。两周前,一位住在加拿大的读者说:“骑手的文字,通过历史的点点滴滴,总是能给人带来希望。”给读者带来希望,这是对写作者最高的赞誉。

不管过去怎么样,我们需要让过去结束,让未来开始。但最重要的是过去和未来交替的当下,我们要让自己看到希望,让内心对自己有期许。即便2025是个柠檬年,我们可以做我们的柠檬水。

一年前,在日本走完四国遍路,我去台北小住。一位吃冰激凌的国小女生画了一张铅笔画,送给我说:“祝刘叔叔新年快乐”。转眼2024年就结束了,不管世界怎么起伏跌宕,每个人总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要追求。

祝她新年快乐!祝世界各地的听众和读者、远方的师友快乐、健康、平安!

Yesterday — 31 December 2024Reading

新的一年会好吗?答案在这期播客和这些祝福中

这个世界迎来了2025年1月1日,每到新年总有人会问一问:新的一年会好吗

前几个月我就被问了这个问题,我们专门做了一期长达四个半小时的播客,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期播客《活在历史的垃圾时间,如何度过时代的乱纪元》,也是我们run and rebel系列的第四期,可能是有史以来关于这个问题最直面现实的同时还能激情澎湃,高潮迭起的播客内容。它的答案不仅针对刚刚到来的2025年,还可能对未来的好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持续有效

因为最大程度地直面了真实,这一期比以往run and rebel的每一期都更疯更勇,所以设置了比以往更高的付费门槛,想最大程度地拦截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安的人群。本来录的时候我自己觉得还好,只是畅所欲言之后的酣畅,结果剪辑出来后我在做饭的时候一听,简直心惊肉跳,觉得我自己属实有一种为了说点真话不要命的生猛。最后一个投稿的朋友更是比我还疯,我没敢说的话她比我说得更直接。

所以在此也有一个提议(甚至恳求):倘若你过去在收听播客,阅读文章的时候发现和我们在【自由主义】层面的观点不一致,请你【务必不要花钱解锁和收听】这一期,对你不好,你听了不仅会崩溃,接下来一年乃至一生可能都会痛苦加剧。请千万不要为你不赞同的内容付费和付出时间,于人于己都是灾难。同时也恳请所有解锁的朋友,不要在简中互联网提及,传播,分享这一期播客相关的任何内容,在此致谢

你可以在爱发电进行单期付费解锁(适合国内用户):https://afdian.com/item/90682ea4c68611ef8e645254001e7c00

也可以通过解锁放学以后Spotify月度订阅会员,收听以往所有付费播客: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show/afterschool2021/episodes/ep-e2sscug

或者通过解锁放学以后Newsletter的月度订阅会员,解锁以往所有付费文章和付费播客:https://open.substack.com/pub/afterschool2021/p/ed2?r=pilpv&utm_campaign=post&utm_medium=web

PS:收听和阅读完毕后如无续订需求也可及时关闭付费,以防产生意料之外的成本。

讲完了答案来讲讲祝福:因为时代不论如何完蛋,个体总有可能在时代的裂缝中为自己构建出一个稳固的自我空间。我前些天阅读自己在两三年前写的文章,发现自己每次面对时代崩塌做出的决定和选择,如今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好的决定,发酵成为了我现实生活最葱茏蓊郁,顶天立地的支柱。所以无论任何时刻,我都坚持把如下的祝福送出。

(两年前一篇文章的配图,发布在了Newsletter,游荡者,爱发电中,图源来自网络,我当时保存的时候觉得它恰如我彼时看到群体性痛苦的心态:身在旷野,心如燎原。如今再看已经心境已经完全改变:我身无长物,却满怀自由)

原本今年的祝福形式我想别开生面,耳目一新一下。

因为我在《穷查理宝典》中看到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经在哈佛毕业演讲给毕业生寄语主题是“确保生活痛苦的处方”,列举了几件大家只要坚持做,人生就能确保无疑深陷痛苦的事情,比如:

为了转变心情使用化学物质(包含毒品和酒精);嫉妒;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不要借鉴它人灾难的教训等等

我本来读完这个演讲也想在新的一年以此逆向思维,写出我们这一代华人的痛苦处方:哪些事情能把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痛苦。结果做饭的时候在脑子里想了一想,每一条都太狠且太有普遍性了,很多人读到可能会觉得万箭穿心,因为很容易就发现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在严格执行痛苦的处方

这个时代绝大部分被困在那里的人已经痛苦到无以复加了,而且绝大部分痛苦也不是个体有能力改变的,所以为了大家的新年的心情和我自己安全角度的考量(保护我自己还是优先且重要的事情),我决定还是按照正向思维来写,不写痛苦的处方,写一写诚挚的祝福。这祝福是痛苦处方的倒反天罡版本,希望收到祝福的朋友都能用它逆转痛苦,加重幸福

当然首先是祝福我自己,祝福我自己的话我肯定最真心。我把最真心的话拿出来祝福每一位同路人,来确保同样的诚挚和真心。歧路人就不管了,也不想花时间精力诅咒了,虽然我的诅咒总是屡屡应验。当然应验的原因还是源于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一场自食恶果的盛宴,选择和加害者站在一起,或者对普遍的加害视而不见,那就终将被害。不过这一两年看到歧路人尝到的恶果多得有点可怕,比我想象的还要更苦一些,按照目前的加速趋势,加下来可能会苦不堪言,所以我决定省点力气,把所有的力气和精气神用来祝福自己和同路人。

这也代表了我接下来生命精力和重心的转变:不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揭露和批判某种错误,而是把全部的激情和活力投注给那些让人时不时就想Aha赞叹的事物

这个转变是我正在进行的行动,也是我对自己更恒久地祝福,祝福自己的行动成功。也把这个祝福送给每一位同路人,因为它本质上是在祝福:人有管理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并真的能把注意力投射给 empower自己的东西

我注意到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都把一部分注意力投射给了自己憎恨的东西。我在过去三年逐年越来越少把注意力这样浪费,是因为我实现了对我憎恨事物的逃离。逃离是能减少自己的注意力被浪费,自我被自己憎恨的东西磨损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反抗也是方法之一,但是随着对手能力的指数级增强,而人活着这样对手的统治下的心力无限耗损,这场反抗战役能赢的可能性日渐渺茫。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也逐渐在个体身上坍塌。

所以第一条祝福是:愿我们都能行使并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愿我们不允许自己被自己憎恨的东西磨损。注意力就是爱意,给我们喜欢的好东西,别把它分给我们憎恶的大大小小的垃圾。

对于我们身处其中的系统,在有效逃离之前,任何人都无法做到不注意它。这样注意力的投射无可避免,无论你是爱它还是恨它。因为它统御着你,决定你付诸努力的所有成果,和你所有的权利获得。人无法不呼吸自己所在地域的空气,所以注意空气的质量理所当然。

但是也有无数让我费解的行为是,对于一些事和人,很多人明明有选择,那个事物和人对自己的个人权利没有任何本质影响,甚至并不出现自己可见的日常生活中,人却痴迷地把可怕的注意力投射其中。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是“黑粉”,专职做某个人或者某个作品的黑粉,每天都为此投注时间和精力,甚至为此吵架诅咒。我想不明白的是怎么会有人这么主动地耗费自己,这简直是人加诸给自己最可怕的酷刑。即使我对我最痛恨的普通活人,我都觉得这个惩罚有点过于可怕。但是很多人却主动给自己施加这样的惩罚。我祝福我自己和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警惕并远离这样的陷阱。

其次想祝福一下我们都能分辨并屏蔽噪音,稳住道心。最近刚学会了“道心”这个词,发现这就是passion and mission,激情和使命,在修仙界的别名。这个世界纷繁复杂的噪音太多了,人找到自己道心已经难如登天,想要在这样的噪音如北京春天的电钻声一样钻心入脑的世界里,稳住自己的道心,更是难上加难。甚至连分辨哪些是噪音都很艰难,人在垃圾世界活久了,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噪音才是正确和正常的,还会内化这些噪音用来评判和攻击自己。女性在这个世界已经够处在不利的结构中了,倘若我们还用这些噪音弱化自己,才是掉入了真正万劫不复的陷阱

所以反父权的核心的一步,就是别听和别传播,更别发出这些噪音了。不对别人发出,更别对自己发出

以及如何分辨这些噪音呢:只要是你不认同的环境,让你痛苦的群体,命令你做什么,逼迫你选什么,反着做就对了。

倘若你受到了你不认同环境和群体的强烈批评,恭喜你,你一定是做对了很多事情!

但是倘若你在你不认同使你痛苦的环境里广受赞誉,说你温柔脾气好,说你勤劳善良好用有责任心(是的,特别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burn out,祝愿我们2025都学会let it burn的时代精神),那警钟今天为你而鸣,你迄今为止的人生都在按照噪音行事。倘若继续下去,你会抑郁,无力,被剥夺和损害,会毫无防线地放弃自己。会终其一生都难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听不到自己真正的声音,因为噪音会将你吞噬。

而被这些噪音激烈批评的女性,会解放自己,会自由,会从天罗地网的陷阱中脱身,找到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意识到噪音的存在,是屏蔽噪音最关键的一步。让人充满希望的是,无数女性都在陆续意识到这些噪音。2025,祝你我都有辨别更多噪音并将至屏蔽的能力。屏蔽最关键的一环,是物理上的远离。远离那个对你发出噪音的家庭,那个社交媒体,那些垃圾的书籍影视剧,那些人(哪怕是亲近的朋友或伴侣),更有力的是,那整个系统环境。

价值投资的开创者,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介绍一条明确的商业原则:“有勇气相信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如果你根据事实得出了结论,而且你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可靠的,那么就照此行事,即使其他人会迟疑或反对。(众人不同意你的看法,并不能说明你是对还是错。如果你的数据和推理是正确的,你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同样,在证券领域,一旦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并得出了经过验证的判断之后,勇气就成为最重要的品德。”在屏蔽噪音,稳住道心这件事情中,勇气也是最重要的品德。因为很多已经觉醒的人依然饱受痛苦,缺的并不是辨别噪音的能力,而恰恰是屏蔽噪音,坚持自我的勇气。这噪音有时候甚至来自己最亲密的人,来自那些自己以为志同道合的人,勇气就是你最后的堡垒,请你为自己守住它,也为未来的验证守住它

最后一条祝福来自于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实践,它们能给我带来恒久的平静和欢愉,我前两天看到巴菲特说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也恰恰是拥有了这三种特质:惊人的记忆力,对新知识一如既往的着迷,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重新应用于表面上不相关联的问题

我的记忆力很不错,对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包括由此衍生的投资理财),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语言,以及所有揭示规律和谜底的学问都有不同程度的痴迷,还有能力关联这些知识并对问题进行重新的理解和阐述。这些一起让我可以对事物建立独属于自己的判断,进行理性的选择,并用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来进行自我塑造和作品的创造。我想,这是我对自己有自我认同非常根本的原因。我的存款不多,此刻也不上班,不拥有任何世俗社会的priviledge,没有其它任何人可以为我托底,但是我却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的人生未来不必为金钱烦扰,这信心也源于这三个特质。

前段时间有一位比我钱多非常多的朋友看了我每天阅读的书单,说:我觉得你以后会非常有钱。

我说:我也觉得!

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恰恰是因为这3个特质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理性的选择,并由此获得了财富的报偿,因此我也相信自己:虽然时代来到了垃圾时间,我相信自己在垃圾时间充分地满足自己对新知的着迷和好奇,并用自己的记忆力和把不相关的事物建立起来的能力,能够为自己的生命扩容、储值、充电,继而在时代周期度过垃圾时间过后迎来硕果满枝头

因此在2025年,我不祝福大家暴富,因为逆时代回报很难,这样的祝福只能是骗人骗己的谎言。但是我祝大家拥有好的记忆力,对新知的痴迷,和把事物建立起联系的能力。这是人能自我认同,度过垃圾时间和未来拥有财富的关键

所以2025年的三个祝福总结在一起是:祝我们专注,坚定,大脑有活力,人生有渴望,思维有逻辑和洞察力

以及想和尚在上学或者刚刚毕业的极其年轻的朋友说一句,这个时代对你们实在太不公和残酷了,在你们还没有进入市场储备任何物资的时候,彻骨的严寒就铺天盖地来了。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有什么解决方案能帮到你们,或者能安慰到你们。

但是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一个:倘若你的记忆力良好,对新知有渴望,有建立起事物关联的能力,无论你此刻多么赤手空拳一无所有,甚至觉得自己身无长技,没有任何硬技能,你都不必恐惧。我用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我看过的其它不可胜数的实例向你保证:除非有天灾人祸的意外,你的人生都不会过得糟糕。如果能有机会去到一个相对公平正义的环境,你的生命还会无限辽阔。时代没有为你准备礼物,还把一切变得荒芜,但是有这些特质的你,一定能穿越迷雾。你不会困在原处,不会原地踏步,更不会被驯服。

最后再放一下答案的链接,希望大家收听愉快,并带着这些祝福迎接新的一年!

你可以在爱发电进行单期付费解锁(适合国内用户):https://afdian.com/item/90682ea4c68611ef8e645254001e7c00

也可以通过解锁放学以后Spotify月度订阅会员,收听以往所有付费播客:https://creators.spotify.com/pod/show/afterschool2021/episodes/ep-e2sscug

或者通过解锁放学以后Newsletter的月度订阅会员,解锁以往所有付费文章和付费播客:https://open.substack.com/pub/afterschool2021/p/ed2?r=pilpv&utm_campaign=post&utm_medium=web

PS:收听和阅读完毕后如无续订需求也可及时关闭付费,以防产生意料之外的成本。

活在历史的垃圾时间,我们如何度过时代的乱纪元?

这是放学以后run and rebel系列第4期,不再是逃离某个地域疆域,父权制和极权统治,这一次,我们策划一起逃离这个时代的低点,逃离乱纪元,逃离历史的垃圾时间。

“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被官方强烈批判且否认存在的名词,得到了普通人的无限共鸣和认可。下行的趋势,即使是眼盲心盲装盲的人,此刻也能感受到,凛冬在过去几年从来不是将至未至,它已经明目张胆地在场。在接下来的数年或者数十年,可能还会无期限地攻城掠地。

全球加剧变暖,生活加速凛寒。我们这些时代的普通人,如何在不知拐点何时到来的历史低点,应对时代的风暴,安放自我的恐惧绝望和不知如何度过每一天的空茫?在这个历史的垃圾时间的感受,想法,应对的策略和计划,是我们这一期播客最主要探讨的内容。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

Read more

《好东西》:走吧,走到冰原的尽头|Dear 2024

图片

我会好好活着,等你们长大,建立一个新的游戏。

—— 《好东西》

亲爱的媎妹:

见字如面!

2024是危机四伏的一年,如同一场企图杀死女权主义的漫长寒冬。

经济萧条的时代下,女性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男权宗教极权统治下的阿富汗颁布了泯灭人权的法令,让数以百万计的女性彻底失去了权利和自由;

美国黑人亚裔女性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的落选再一次戳破新自由主义的幻梦,而保守派的胜利让本就蠢蠢欲动的反女权阵营有了卷土重来之势;

向男性倾斜的社会制度持续忽视女性的人身安全,近几个月多起骇人听闻的针对女性的刑事案件只换来司法机关的无视和粉饰太平。在经济低迷的“多事之秋”,手无寸铁的女人变成了社会情绪的宣泄口、一切暴力行为的“导火索”。而与此同时,在我们无法触及的角落,依然有无数“被收养”的女性身陷牢笼、挣扎求救……

2023年的年度关键词是“新生”,象征着我们终于脱胎换骨、整装待发。而今年,我们的关键词是「走出冰原」——无论现实多不完美、不公平,觉醒的我们都会像最初一样满怀热忱、风雨兼程。

2024年的现实犹如一望无际的冰原,在这里,我们见证了风雪中无数苦难和困顿,听见了风暴中心的女性悲伤而愤怒的呼号,也看到了横亘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鸿沟。曾经,我们满怀希望地出发,却也难免在风雪飘摇中为女权主义的前途感到担忧。然而,“置之死地而后生”。尽管身处凛冬,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姐妹正点亮顿悟的火光。点点微光映出女权先行者们坚定的身影,指引我们寻找属于自己的生路。

在今年最后的这封信中,我们想和大家聊聊电影《好东西》——邵艺辉导演送给女权主义者的特别礼物。虽然电影自上映以来争议不断,邵导也深陷被审判的风波,我们依旧认为《好东西》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国产女性主义电影。她充满关怀又绵里藏针,如同一束炽热的火焰带给我们温暖的慰藉,让在冰原中长途跋涉的我们重拾前行的勇气与希望。

电影《好东西》海报,2024

1、 走出冰原第一步:卸下重担、轻松上路

《好东西》中精妙的台词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父权规训是如何化作沉重的枷锁、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曾在第二十二封信中提到,轻松舒适地启程是抗争的第一步,这也和邵导借电影传达的思想不谋而合——在启程之前,女权主义者先要敏锐地识别出那些让我们不舒适的「坏东西」:传统性别规范、厌女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母职惩罚与荡妇羞辱、生育焦虑和月经羞耻、性同意的模糊界限、情感劳动和美役的无形负担、社会对女性言论自由的打压和对女男道德的双重标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合谋、“恐弱”的新自由主义对所谓“独立女性”的标榜……

因此,为了走出这片险恶的冰原,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潜力和无限可能。《好东西》用一句“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告诉我们「你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这既是我们鼓励年轻一代女性践行女权主义的方法,也是 “以柔克刚”、让父权规则不攻自破的最好方式。

“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

所以,当王茉莉勇敢地说出“我不想当观众”,拒绝扮演为男权服务的“辅助角色”;当小叶发觉自己恋爱脑和厌女的原生家庭有关、决心不再辗转情场而是专注自己;当王铁梅退出投入十几年心血的行业、不再做“女权斗士“,转而以一个普通女性的身份写下自己的生活故事;当千千万万的女性卸下男权社会加诸于身的层层重担、撕碎中伤女性的标签,不再征求“父权”的认可,而是坚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才得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以“我即是主体”的心态找回那个斗志昂扬、雌心万丈的自己。此时,路在脚下,而出口就在前方。

2、走出冰原第二步:抱团取暖、停止审判

除此之外,《好东西》还告诉我们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对抗严寒、不再割席或审判。影片中的 “举报”情节充满了导演的巧思:举报王茉莉的男同学仿佛跳梁小丑,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更是可笑。考虑到近两年女权主义者之间相互举报、党同伐异的现象愈演愈烈,我们不得不思考:“举报”真的有利于女权主义的发展吗?

对于那些我们不认同的声音(仅限女权言论),“举报”看似是最快速、解气的痛击对手的方式,可以立刻让对方“闭嘴”、再无还口之力。但实际上,女权主义者动辄举报打破了紧密相连的女性命运共同体,让本应并肩同行的女性同盟被戾气割裂、冲散。另一方面,“举报”本就是父权等级逻辑的产物。高位者通过“捂嘴”这一惩罚机制管控言论自由,结果无疑会巩固偏袒男性的公权力。我们每多举报一篇不合心意的文章、投诉一个有“瑕疵”的发声者,资本为王的平台就多了一分决定权,男权社会的最高权力就多了一分对公众言论的约束和把控——这无疑是在为敌人递刀,而这把刀也终将变做指向每一位无辜女性的残忍武器。

邵艺辉导演用《好东西》告诫大家:不要将男权社会“打压、审判、噤声”的手段带到属于女性的言论空间。愤怒不应成为中伤同伴的借口,而应是我们抱团取暖、对抗严寒的力量来源。

女性主义漫画《命运共同体》

3、走出冰原第三步:忍耐严寒、保持乐观

在卸下重担、团结盟友之后,我们必然要经历最艰难也最重要的抗争阶段——明知现实残酷,却不能不继续在结构里挣扎求生、努力向前。在觉醒后,我们更容易洞察社会的不公,一边为“唤不醒“的受害者扼腕叹息,一边又对难以撼动的现实感到绝望。而这时我们难免会感到厌倦沮丧,只希望立刻获得一剂灵丹妙药、一张迅速通关的“加速卡”帮我们飞越争权的漫漫长路、直接到达胜利的彼岸。在这种心境下,我们面对女性主义作品很可能禁不住质疑: 只提出问题却不提出解决方案有什么意义?只批判结构性压迫却不告诉我们如何推翻结构,不是隔靴搔痒吗?而这也正是《好东西》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

可是,现实难道不应该由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改变吗,要求一部电影开出治愈千年顽疾的药方是不是太过强人所难了?何况,性别平等的愿景本不可能一蹴而就:法国女性争取投票权历时约96年,中国74年前才废除一夫多妻制,美国女权运动经由数十年时间才为女性争取到堕胎权(把堕胎确立为宪法权利的“罗伊诉韦德案”判决却仍在2022年被推翻)……女性争权的过程如此艰难足以证明男权社会有多么残忍无情、既得利益者有多么贪得无厌,而这不应归咎于女权主义者反抗的速度不够快、发声的方式不够好、没提出足够多的解决方案。

此外,交叉性理论指出女性权益是多维度的社会问题,除性别外还涉及种族、阶级、性取向等多方面因素,要在短时间内想出一个有利于全体女性的方案无异于天方夜谭。而相比开出药方,当下更迫切的应该是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个社会已经病入膏肓、呼吁她们加入反抗的同盟。

事实上,我们在承受一场由立法到司法、由经济到文化、由社会到家庭无孔不入的结构性压迫。《好东西》对现实的批判是一把直击父权要害的利刃——用真相划破男权编制的迷网,让更多女性从幻梦中醒来、和我们一起踏上走出冰原的旅程。

不过,虽然揭示了现实,影片的底色还是温柔的。邵艺辉导演不惧怕诉述苦难,但更想把满满的希望呈现给观众、构筑一个女性乌托邦。“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 她让铁梅承受的母职惩罚变成了宇宙的律动、自然的声音,让茉莉在一个类似母系的环境里成长,将女性经历的悲剧拍成欢笑连连的喜剧呈现在荧幕上,在寒冬时节为我们演奏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女权欢乐颂」。

《好东西》的经典台词:“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好东西》是完美的。电影的这份温柔和乐观也意味着它不免有些悬浮。故事中上海中产阶级高知女性的生活对大部分女性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不只有王铁梅这样可以“一切靠自己”的精英女性,还有更多领着微薄薪水、日夜赶工却难逃边缘化的普通职场女性;不只有小叶这样才貌双全、只为“真情”所困的女性,还有在两性关系中饱受骚扰、剥削的受害女性;不只有茉莉这样享受优质教育的天才少女,还有被原生家庭压榨生存空间、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底层女孩……

保持乐观可以帮助我们对抗严寒。但欢笑过后,我们依旧要正视现实才能走得长远,否则铁梅的温馨小屋终究也不过是芭比乐园一样的糖衣炮弹。《好东西》当然是好东西,她有犀利的批判、有温柔的治愈,却也如冬夜的火把,只能为我们提供短暂的温暖和光明,而真正的抗争之路仍在我们脚下。所以,让我们把《好东西》当作一场理想主义者间的围炉夜话,然后带着信心和力量去创造「全新的游戏规则」,在太阳升起之前向着冰原的尽头跋涉吧——向着黎明、向着春天!

就此搁笔,期待下一次和大家见面!

陌生女人2号*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本文由陌生女人2号主笔,陌生女人1号编辑

图片

真平等、假平等、昙花一现的自由

31 December 2024 at 04:44

中文世界受辩证法教育的影响,有不少人习惯上把什么都一分为二,甚至把平等和自由对立起来,说要平等就会妨碍自由。这种说法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自由不是抽象的,都是些具体的法律权利,比如说,恋爱自由、结婚自由,实际上是说跟相爱的人在一起并缔结婚约的法律权利。

再比如说,选举自由,实际上说的是投票选举的法定权利。1920年以前,美国很多州的女性公民没有选举权,也就是没有选举自由。那么,女性争取选举权、争取选举自由,也就是争取跟男性公民平等的法定权利、平等的选举自由。显然,在女性选举权问题上,争取自由和争取平等不是两个过程,而是同一个过程。再说具体点,就是对于传统弱势群体来讲,争取平等和争取自由,其实是同一个过程。所以,真正的平等跟自由并不对立

这里就有一个真平等和假平等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真平等呢?用美国法院的话说,就是“向上拉平”(level up)。我们再举个中国的例子。1911年,中国推翻了帝制,成立了中国华民国,那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国人从臣民变成了公民。第二年,中国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选举,投票选出国会代表。当时只有男性公民有投票权,女性公民没有投票权。

1947年,中国举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女性公民第一次获得了跟男性公民平等的选举权。这是“向上拉平”的平等,是真平等。1949年以后,大陆不再有公民普选,男性和女性都没了选举权。这也是一种平等,如果用美国法院的话说,就是“向下拉平”(level down),这是一种假平等。

简单地说,“向上拉平”,即一个群体获得了本来没有的权利,这是真平等,真平等让人获得自由。相反,“向下拉平”,即一个群体丧失了本来拥有的权利,全民坠入权利洼地,这是假平等,假平等让人丧失自由。

Before yesterdayReading

China's Best Music of 2024

29 December 2024 at 22:47

To close out the year, we got Jake Newby, the author the China music substack Concrete Avalanche, to put together a radio hour introducing China’s best music from the past year. His set includes everything from Afrobeat-influenced Beijing funk to an electronic track crafted in a Tibetan monastery featuring Buddhist chanting.

What you should really do is listen to the mix on ChinaTalk’s podcast feed in your favorite podcast app! Here are the links for Apple Podcasts, Spotify, and every other podcast catcher.


1. Golden Seeds 黄金种子 by Sleeping Dogs

Jake Newby: This first song is called ‘Golden Seeds,’ and it’s by a band called Sleeping Dogs. They’re a Beijing bass group that put out a new four-track EP in November called Cliché, which was their first proper release since their debut album two years ago. But this track is actually from a compilation of songs from all across Asia that the Guruguru Brain label put together for their 10th anniversary. Gilles Peterson also played this track on his BBC Radio 6 music show.


2. Never Broken, Never Healed by Seon Ga 信鴿

Jake Newby: Speaking of compilations, this second track is from one of my favorite compilations of 2024. It's an ambient album put out by Beijing’s Seippelabel. The label is run by Brad Seippel, and it had a comeback in 2024 after a hiatus of about six years. They made up for lost time by releasing a bunch of excellent and interesting experimental electronic records.

‘Never Broken, Never Healed’ is the opening track of an especially beautiful ambient compilation. This song is by Seon Ga 信鴿, a duo comprised of Brad himself and the Guangzhou-based producer Yu Hein.

Subscribe now


3. Aroma Compound by ayrtbh

Jake Newby: Our next song is from ayrtbh, also known as Wang Changcun 王长存. He’s a programmer and experimental musician based in Shanghai, and he’s been releasing interesting avant-garde computer music for around two decades now. ‘Aroma Compound’ is a track from his latest album, Bust Fossil, which is one of his most accessible works to date.


4. Stage Riot 舞台 by Carsick Cars

Jake Newby: Up next is another artist who's been around for a while. There was a time in 2007-2008 when Carsick Cars was the Chinese band known by overseas audiences. In 2007, they were planning to support Sonic Youth in China, but authorities stopped them from doing so at the last minute.

In 2009, they were featur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he Guardian. I wont recite the group's entire history right here, but it’s safe to say there have been a few ups and downs since then. Earlier this summer, the band made a comeback with the original lineup getting back together and recording a new album called Aha.

The first song released for that record is a beautiful track called ‘Farewell (告别)’ It’s a wistful reflection on the band’s youth and comes with a refrain of, “而你们还在吗?(Are you still there?)”

It almost felt like an end-of-a-career track. Fortunately, it was swiftly followed with a full new album. ‘Farewell’ is also definitely worth a listen — it’s in my end-of-year mix on Concrete Avalanche, but for today I selected a different song called ‘Stage Riot.’ It’s one of the livelier tracks from the album.


5. Hereditary Nightmare 遗​传​噩​梦 by The Swan and Blossoms 天鹅与花朵

Jake Newby: “The Swan and Blossoms” sounds a bit like the name of an English country pub, but it’s actually a band from Chengdu. They put out their first album in five years (their second ever) at the end of November. A number of people — including the producer of the record, an established Chengdu indie rock musician in his own right called Uncle Hu (Hu Xike) — say that this is a record that requires a bit of time to get into. I feel like I’m still digesting it. But I wanted to include it here because it just feels so different. It’s an indication of how diverse music in China can be, which doesn't always come across in English language coverage of the Chinese music scene. This album was mixed by Mark Nevers, who's worked with the likes of Lambchop and Andrew Bird.

The record (entitled World Below the Moon 月​下​世​界) has a lot going on. It makes use of interesting instrumentation and vocal flourishes, such as Chinese opera-style singing on one track. It moves between dark folk, quirky indie, and a range of other genres. It’s a fascinating listen.


6. Kagi 鍵 by Voision Xi

Jake Newby: Our next track is from an artist called Voision Xi, who put out her second solo full-length album just a few weeks ago, called Queen and Elf. She's been a key figure on the Shanghai jazz scene for years.

She used to work kind of behind the scenes at JZ Club — which is something of an institution in Shanghai — and then later she took to the stage herself. She's also a really skilled electronic music producer, and her interest in different forms of music is evident on this album. Although it's kind of rooted in jazz, she kind of also weaves in elements of instrumental hip hop, ambient, spoken word, and lots more. I’ve selected a track called Kagi 鍵 from that record.


7. 物件 (Object) by Mdprl & Git Bu$y Trio

Jake Newby: Mdprl & Git Bu$y Trio are from Guangdong, and they’re signed to the Space Fruity label. Their debut LP (called BA*) came out in August. It’s a fun, laid back, jazzy hip hop record with strong summery vibes.

Share


8. Night Patrol by Fazi 法兹

Jake Newby: These next two tracks are pretty different. First, we have a band called Fazi 法兹, a post-punk band out of Xi’An. They’ve had a really interesting year — they went to South by Southwest in the spring, and were meant to go on a tour of North America after that, but only ended up playing a handful of the planned dates. They nevertheless put out a documentary about their time in the U.S. with clips where they were getting really up in the faces of the crowd in Texas and the smaller venues they played. At the end of the documentary, the band said they wished they could do that more in China, since they’ve been playling mostly bigger venues there since they were featured on the TV show The Big Band.

But then they booked a tour of smaller gig venues across China, which felt a bit contrived but actually did work. It seems to have given them a renewed kind of energy, and in November they put out an album where they took a bunch of their old songs and re-recorded them. This wasn't just a Taylor's Version-style release, they really did reinvent a lot of the tracks. The album is called Oriental 101 w Future Prairie, and the track I selected is called ‘Night Patrol.’


9. Mantra Of Buddha Akshobhya 不​动​佛​心​咒 by Howie Lee

Jake Newby: Howie Lee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rtists operating in China. It’s no surprise that his latest album was given a lot of attention by Jamz Supernova and Tom Ravenscroft on the BBC. The LP was recorded over two weeks at the Drolma Wesel-Ling Monastery in the mountains of northeastern Tibet. He combines Tibetan Buddhist singing with what the official introduction on Bandcamp called, “mutating bass/footwork science, glitched-out hyper-rhythms and sampled Chinese-Tibetan instrumentation.” I’m pretty sure it's unlike anything else you’ve heard all year.


10. Ghostbomb by Ghostmass 大鬼众

Jake Newby: One more track for you. But first,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Please support the artists if you can — all of this music is available on Bandcamp.

Our final track is a brutal one from a group called Ghost Mass. They’re a noise supergroup, uh, comprised of two members of Carsick Cars — Li Weisi 李维思 and Li Qing 李青, although they sound very different here — as well as the Chinese noise pioneer Yan Jun 颜峻. Together, they make these visceral, fascinating sounds. There’s not really a good way to describe it, but this is a track called Ghostbomb and you might want to adjust your volume accordingly.


ChinaTalk is a reader-supported publication.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our work, consider becoming a free or paid subscriber.

For more Concrete Avalanche/ChinaTalk collabs, check out our Chinese shoegaze playlist, his best of 2023 playlist, H1 2024 roundup back in June. And subscribe to Jake’s excellent substack!

多勇敢5分钟,多快乐5分钟

29 December 2024 at 11:13

这几年,我出了几趟远门,连徒步带骑行,加起来差不多两万多公里。经常有朋友问,一个人长途骑行和徒步,会不会觉得孤单?其实呢,一个人是不是孤单跟周围有没有人不一定相关。有时候,一个人走一天,或者骑一天,并不觉得孤单;也有时候,周围有很多人,熙熙攘攘,自己却觉得很孤单。

大约十年前,一位很有才华的艺人去世了,他生前留下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我曾经以为人生最惨的是落得孤单一人。现在知道,那不是最惨的。人生最惨的是,身边人来人往,却让你觉得孤单。

现实中,大家为了谋生,为了学业,为了事业,或者只是为了顺应生活的惯性,可能不得不跟很多让我们感到孤单的人来来往往,甚至朝夕相处。但人们天性不喜欢孤单,害怕孤单,希望能摆脱这种日常生活中人来人往的孤单,找到一种相伴同行的感觉。

最近几年,大家可能比以前更频繁地感觉到,眼前的现实不尽如人意。在这种大环境中,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可能每个人的答案和做法都不一样。爱默生有句话说:英雄并不比平常人更勇敢,只是比平常人多勇敢5分钟。我们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有勇敢1分钟的时候,但只勇敢1分钟,往往什么也改变不了,连自己都改变不了。

我们没有权利去改变别人,但我们至少可以让自己有所改变,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一些,也更通透一些。归根到底,我们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接受什么信息,读什么书,听什么播客,看什么频道;反过来,我们接受什么信息,读什么书,听什么播客,看什么频道,会影响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去做英雄,但在中文世界,我们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不让我们不喜欢的人界定我们是谁,往往需要多勇敢5分钟。要勇敢1分钟,可能靠自己的勇气,甚至冲动,就够了,但要多勇敢5分钟,往往需要有同路人分享和分担,让我们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觉得有人在跟我们相伴同行。希望新开的播客和一直在写的Substack专栏,都能成为让我们多勇敢5分钟,也多快乐5分钟的场所。

美国已经被左派占领么了?

27 December 2024 at 14:08

中文世界有个现象,就是很多人夸大美国左派的影响力。从各种民意调查和社会学研究看,美国总体上是个中间偏右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福利政策等方面,美国不但比欧盟和英国要右,而且比邻国加拿大也要右一些。

美国传统媒体,像报纸和电视等,既有左翼,也有右翼,并没有出现一派独大的现象。我所在的社区有个健身房,里面全天候播放右翼电视台FoxNews的新闻节目,开车到另一家健身房,可能就在播放自由派色彩较强的CNN。在无线广播领域,右派其实占主流,播客和油管兴起后,大致是左右平分秋色。

美国的左派势力主要是集中在大学校园。但大学教授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限,没有多少美国普通人知道那些大学左派,更不知道他们写了些什么文章,有什么观点。他们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甚至大于在美国的知名度。像Noam Chomsky教授,美国朋友中很少有人知道他,反倒国内很多朋友了解他的政治观点。再比如,Elizabeth Warren教授,她从政后才逐渐对社会有了些影响力,但她一些比较激进的主张,像股票卖出前就收税,在民主党参议员中也没有多少人支持。

美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像一个区块链,各地、各阶层、各族群、两党两派相互掣肘,很难左起来,也很难右起来,选民在中间偏右和中间偏左之间摇摆,大部分国会立法,如果参照欧洲和加拿大的标准来看,总体上属于中间偏右。即便像Bernie Sanders这种被认为是老左的参议员,他的主要政见,包括全民医保,在所有发达国家都实现了,在英国和欧洲根本算不上左派。而且,因为国土广袤,各地传统差别很大,美国政治有很强的地域性。加州有些共和党人可能比阿拉巴马的有些民主党人还“左”。

至于跟中国的关系,美国左右两党两派都有不少主张合作的,也都有主张对抗的。比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是共和党右派,被中国政府猛烈抨击的前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罗西是左派。所以,现实并不像中文世界有些人想像的那样,民主党左派就亲中,共和党右派就反中。美国的左右两派跟中国的左右两派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任何对应关系。中国的御用左派属于意识形态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跟前苏联东欧的同行是一个类别,但跟美国大学中的左派没有可比性,跟民主党的左派政客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Read mo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