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 90/00 后开始断亲
网上突然看到这个话题,说现在的 90 后太过自私冷漠,甚至开始出现断亲现象。
这几年这种现象愈发明显: 大多数 90/00 后只是偶尔跟亲戚联系,家里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几乎不会和亲戚联系,最多也就是过年打个招呼,断亲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网上突然看到这个话题,说现在的 90 后太过自私冷漠,甚至开始出现断亲现象。
这几年这种现象愈发明显: 大多数 90/00 后只是偶尔跟亲戚联系,家里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几乎不会和亲戚联系,最多也就是过年打个招呼,断亲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让你陷入无限折腾中。
monorepo 听起来很美好,多个项目作为子包放在同一个 repo 中,一般常听见的优点有:
1 、一次打开所有项目,尤其是一个人需要修改或维护多个项目(子包)时,不用来回切换编辑器,很直观。
2 、子包共享代码,如代码质量相关的 eslint 、prettier 、或跨 package 的代码等都可以给其他 pkg 的共享。
3 、类型共享,如前后端都是 ts 所写,则 types 可以共享不用重复定义或者担心迭代中产生不一致。
4 、ci/cd ,可以统一为整个 repo 做 ci/cd ,不再分散增加心智负担。
但是,monorepo 会给你带来无限的折腾。
首先,如果是跨语言的 mononrepo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编码规范,根本不存在相同的 lint 或 prettier 。ci/cd 也相当于是独立项目要单独做,共享配置在这里没有带来任何好处的提升。
其次是,即使你是相同语言的 monorepo ,前期在项目架构时候也会让你消耗很多精力。
你需要创建 packages/prettier-config, packages/eslint-config...等等共享配置。
每次创建一个其他 package 你需要修改配置文件使用这些共享配置。
另外就是不同子包有不同的 eslint 配置,如 nextjs 和普通的 reactjs 项目就有不同的配置,你要么在 eslint-config 中再来一份针对 nextjs 的配置,然后修改 apps/web 引用,要么就干脆直接继承 eslint-config 再扩展 nextjs 官方推荐的配置。
这个过程非常折腾,本身 nextjs 这类项目就是开箱即用,已经有合适的 eslint 配置,你非要提取到共享的 package 中,可能大多数情况你的 monrepo 就不存在多个 nextjs 项目共享配置的情况!
好了,此时再来一个 nestjs 作为后端 api ,还得再折腾一遍 prettier-config ,eslint-config ,毕竟你都共享配置了,必须得用不是吗?
直接把这些项目的开箱即用抛弃了。
然后你的项目中要用 tailwind 或者 shadcn-ui ,你就会重复以上步骤,陷入无限的配置折腾中。
另外就是权限怎么管理,你总不想任何人都有整个 monorepo 的代码权限吧?实习生来几天直接给你代码拷走了。
multirepo 有问题吗?
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更好的权限权利,更内聚。
一些项目本身开箱即用,创建好就能开始写业务,不用折腾什么共享配置。
或者每个项目有一些重复代码也没有任何影响,存储空间又不费钱,但是更内聚了。
要是有需求多个 repo 代码共享,统一标准,一样可以发布私有 npm 包来实现。
项目迭代中某个 repo 重构或者换语言,都根本不用考虑其他 repo ,只要对外接口保持一致就行。
个人感觉 monorepo 带来的提升很有限,不知道 v2er 的项目用的多不多,都用在什么场景?
各位论坛的旅游大佬们,给孩子点指导吧 计划在这周五向黄山发起冲锋,但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还是有点虚。特此前来拜码头,求各位大佬指点迷津!
任何吐槽、建议、避坑指南,我都洗耳恭听
先在此谢过各位!祝大家每次出行都天气超好,好运爆棚
币安,合约跟单,今日 18 个馒头,目前未实现盈亏-0.76 ,后续应该还会涨回来,看看明天能吃多少馒头
合约跟单地址:https://www.binance.com/copy-trading/lead-details/4691633674730493184?ref=1110558622
24 年 8 月激活,两个网口,我跟另一个同事各自一个路由器局域网连接过去,他其实平时需要同步的文件不多,没有我用的深入。今天突然发现其中一个网口没有连接状态了,经过排查,确实是网口故障。联系客服,意思是只能返厂维修,没有其他上门服务选项,可以自己拔掉硬盘。我说我们平常办公要用,客服表示没办法,只能返厂维修,其他的问题自己处理。问需要多久,避而不答。
Claude-code 国内会被封,国内还有其他的比较好用的推荐吗
15pm 昨天刚升级正式版,上周还可以正常收发 imessage, 今天突然发现不能使用,imessage 显式已激活,已经重启过和开关过 imessage, 目前还没有恢复正常。后来发现连接 wifi 可以正常收发,运营商网络不行(联通)。 这是为什么,怎么解决啊,兄弟们
回了一万多了
三年云原生开发,base 北京。
俩个公司都不打卡,旷视作息 9-6-5 ,基本不加班,弹性打卡,同事估计每天 10 点到。 基流 10-10.30 早上到,8.30 以后有额外饭补,一般都 8.30 走或者晚走
基流大概 9.10 号给 offer ,要求 9.22 号最晚 9.25 号入职。旷视十月一之后,10.13 入职。 基流这边催的比较紧,不能十月一之后才能入职。
现在问问题,聊几句,就问你要不要画图
最近用 Next.js 14 + OpenAI API 做了个工具叫 FilmBoard ,主要解决影视创作中分镜头制作效率低的问题。
核心功能:
输入文字描述 → AI 分析生成分镜表 → 导出专业格式文档.
目前支持场景描述、剧本对话、小说段落等多种输入类型,生成的分镜包含镜头类型、机位、运动方式等专业术语。
有在做视频创作的 V 友可以试试,欢迎提建议和 bug 反馈~
目标用户:
链接地址:FilmBoard
新系统的液态玻璃效果,在我的 iPhone13 上面不太好看。是不是在 iPhone17 系列的新手机上面效果才好,这下不换手机都不行了╮(╯▽╰)╭
知乎、Bilibili 都遇到过,有时可能是触发了关键词被秒删(只能自己可见),但有时感觉不太可能触发关键词,也会存在这种现象,我在想是否还有其他机制触发秒删,比如账号的某个评分机制与话题领域共同触发
有没有相关知情人士科普下
- 1.每人花费 1~2 个 v 币投票某个主题应该移动到某个目标节点。「 x 主题->y 节点」可以看作是一个投票意见,每个投票意见最多可以接收投票 20 个 v 币。也就是说,对于「 x 主题应该移动到 y 节点」这一意见,满额的投票额是 20 个 v 币。
- 2.对于同一个主题的各个投票意见,票数多的那个投票意见获胜。
- 3.如果对于同一个主题,有 2 个或以上的投票意见都满额了(或者投票数相同),说明对这个主题的投票争议比较大,这时交由仲裁员来仲裁,宣布一方获胜,或者宣布投票无效。
- 4.获胜一方,可以分配全部投票意见的投票额度+站长奖励,按照获胜方各人的投票比例来分配。比如 13 个人共投了 20 个 v 币,且该投票意见获胜,而对手方共投票了 10 个 v 币,那么加上站长的 10 个 v 币奖励,则该 13 人获得 20+10+10=40 个 v 币的返还。相当于按照原始的 20 投票数额的 200%返还——投票 1 个 v 币的返还 2 个 v 币,投票 2 个 v 币的返还 4 个 v 币,收益率 100%。
- 5.过往的投票意见和获胜记录公开,以便投票前参考,或者监督。
借助投票来移动主题的这个想法,前几天就有了大概的轮廓,今天尝试让它明晰起来。
大概思路:「每个人花费一定的 v 币来发起移动、打标签,然后每人花费一定的 v 币投票,命中结果的人,会奖励对应的 v 币。简单点说,proposal 需要花费一定成本去发起,如果做对了( vote 获胜),就会有奖励(超过成本),vote 本身也可以有奖励。」。参考原始来源 /t/1152672 。
今天尝试把它明晰化。
是意识到可以将 proposal 和 vote 合并。
这 2 者,都是在说「某个主题应该移动到某个节点」,唯一区别,发起提议 proposal 比投票 vote 在时间上早一些,本质上没有区别。
既然 proposal 和 vote 是一样的,那么对于它们的奖励就是等同的了,以后都称作投票 vote 。
而奖励的来源,一方面可以是失败的那些 vote ,算是付出的成本。另一方面则是站长给予的 v 币激励,毕竟站长受益了。
是思考了如何防止作弊,这是投票机制里的关键。
不搞实名制的话,就会有大量小号来占据投票优势,获得奖励。对于移动主题这么主观的东西,最终的方案只能是设置仲裁者来震慑作弊者。对于满足一些条件的投票(如投票争议大),直接提交给仲裁者来仲裁。这些仲裁条件的设置,一方面是震慑作弊者,让他们失去作弊的动机,另一个是防止所有的投票都交由仲裁,那就失去了投票的意义。举一个例子,假设某 2 个投票,票数都超过了 10 票,那就要提交给仲裁者。这样的话作弊者就不敢作弊,因为其他人可以挑战它,让它损失大量成本!
思考防作弊得到的另一个点就是,可以限制每个账号投票的投票额度(比如最多投票 2 个 v 币),尽量收集更多账号的意见。当然,在有小号存在的情况下,这点只能说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一旦确定了上述的关键点,后面就是具体的数值规划了:奖励额度怎么定、投票额度怎样定。
先假设一个前提:站长愿意为移动主题这个功能,花费每年约 1 万元人民币的成本,大约对应 100000 个 v 币。
看起来很多,但平均到每天,大约 300 个 v 币,价值约 30 元。
假设每天约有 30 个主题需要移动,那么每移动 1 个主题会有约 10 个来自站长的 v 币奖励,价值 1 元。
考虑到每次 v 币转账,都需要耗费约 3 分钱=$0.0033=0.000014 SOL 的 gas 费,如果某个主题有 10 个人投票,光 gas 费就要消耗掉 3 毛钱。如果算上来回,就要耗费 6 毛钱,这占站长 1 元奖励金额的 60%了。
而且,除了损耗过大的问题,我还注意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把每天 30 元奖励的移动主题工作,都转移给单个“兼职”的人,激励是不是比“众包”投票的方式更有效呢?!使用众包投票,人数众多的话,每人所能分到的奖励就很少,而人数少的话,投票效果又可能不好。
这个方案虽然只是纸面上的构想,而且看起来疑点重重。不过我还是想把它分享出来,就算是扩展$V2EX 币使用场景的一次头脑风暴吧。希望大家也来头脑风暴一下,看看有没有办法改进。
最近看到一些刚接触虚拟币交易的朋友踩了一些坑, 简单整理了一份入门小 Tips 给大家参考.
Program Id 就是程序的 ID,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合约
Data 就是这个程序传入的参数
可以看到打赏 V 币一共执行了 3 个指令:
上面两个指令是 Unknown, 所以钱包把他们对应的合约地址也就是 Program Id 给贴出来了
右边有一个打开按钮, 点击就可以查看这个合约的具体信息.
最后一个指令是 Transfer, 这个指令是内置指令, 也就是 System Program, 类似系统内核里面自带的一些工具或者函数方法. (其实前面两个 ComputeBudget, 也是系统提供的, 是 NativeLoader 管理的, 为什么显示 Unknown 不清楚, 但是这不是这次讨论的重点, pass 掉)
然后细说最后这个 Transfer, 这个其实就是转账操作, 转账分两种, 一种是原生转账, 一种是 SPL 转账, 咱们使用的 V 币打赏就是 SPL 转账, 这两种转账差不多其实, 先细说这个图里的 SPL 转账:
这个地方需要注意的是, Token 账户地址不是你的钱包地址, 而是你在对应 Token 下创建的账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给从来没持有国 V 币的用户(or 回收了 V 币钱包地址)打赏的时候, 会额外支付 0.002sol 的原因, 这 0.002sol 就是用来创建对方在 V2EX Token 上的账户租金.
这一点就是原生转账和 SPL 转账之间最大的不同, 原生转账的双方地址就是双方对应的 solana 链上的钱包地址, 而 SPL 转账则是对应 Token 上面的账户地址.
在这个界面的最下方有一个 在 Solscan 上查看 点击就可以在 Solscan 上查看这一笔交易的详细信息, 包括传参, 账户操作, Log 之类的, 大概是这样的:
ps: 还有一个比较好用的查看交易信息的网站叫: https://explorer.solana.com/ 后面可以拼接: tx/xxxx 或者 address/xxxx, 就可以查看交易或者对应的账户信息, address 可以是代币地址, 也可以是钱包地址.
交易所钱包
的虚拟货币 和 在Web3 钱包
里面的虚拟货币 虚拟币是一样的, 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打个比方:挑我知道的说:
充币
目测没有什么额外的手续费, 跟 web3 钱包是一样的提币
操作, 好像都是需要一些额外的服务费的, 之前用 Binance 好像每笔 usdt 都会收我 0.5u 的样子, 现在用 okx 每次大概收我 1u, 但是我去帮助文档里面检索了一下, 发现这么一些答案: 还有这么一个解释:

PS: 我也是最近两个月才正式接触币圈的新人, 有什么遗漏或者错误, 大家轻喷, 欢迎指正.
尤其是浏览器页面上有很多图片和视频缩略图的时候,比如 B 站、油管,GPU 基本 100%
最典型的是 twitter ,滚动翻页特别卡
备机 Android 13 ,apps 几乎不像 iOS 配备返回按钮,只能依赖侧滑。但开启后误触极高,稍微碰下边缘就能来顿猛如虎的操作。
已尝试过调低敏感度但会导致侧滑困难
突然明白水果为何不搞侧滑和缩减敏感度😂
大佬们有什么好的策略应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