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一个有点意思的小站: https://ai-miniatur.org/
AI Miniatur Generator 2025 ,可以生成微缩风格的 AI 图片/视频。
灵感来自一句话:Nano Bananan 🍌
——越小越酷,越小越强大。
如果你对 AI 小型化、手办图像、社交媒体创意感兴趣,可以来玩玩 🚀
上线一个有点意思的小站: https://ai-miniatur.org/
AI Miniatur Generator 2025 ,可以生成微缩风格的 AI 图片/视频。
灵感来自一句话:Nano Bananan 🍌
——越小越酷,越小越强大。
如果你对 AI 小型化、手办图像、社交媒体创意感兴趣,可以来玩玩 🚀
午餐吃多了容易困.
晚餐少吃点好保持体重.
所以在国内如何复现英式早餐呢?
复制一份英式早餐要多少钱呢?
GoDNS 是一个我持续维护多年的开源动态 DNS 客户端工具,支持多平台( Linux 、MacOS 、Windows 、树莓派等)和众多主流 DNS 服务商( Cloudflare 、DNSPod 、AliDNS 、Google Domains 、HE.net 、DuckDNS 、DreamHost 等)。项目一直保持活跃更新,稳定可靠,适合需要公网 IP 实时同步和多域名统一管理的用户。
刚刚发布的 v3.3 版本带来了多项实用新功能:
GoDNS 支持 JSON/YAML 配置格式,易于上手,可一键下载或通过 Docker 部署。
欢迎大家体验 GoDNS v3.3 ,提升你的域名管理效率,也欢迎 Star 、Fork 、提交 Issue 或 PR !
RT ,谢谢各位有经验的大佬
最近 APP 有用户反馈遇到这方面问题,我理解 Android 系统图片分享,无论多少张图片,只要通过 FileProvider
转为 Uri ,然后塞到 Intent 里,然后给 Intent 设置 Intent.FLAG_GRANT_READ_URI_PERMISSION
就可以了。
但是测试发现,8.0.62 版本微信发送多张图片,大概率会出现 转发图片失败,请检查原图片消息的图片是否存在
的错误提示。
下面是荣耀手机论坛的反馈中的错误信息:
我使用 AndroidX core
支持库中的 ShareCompat
分享图片,发现确实如此,而 8.0.58 的微信表现正常。
ShareCompat.IntentBuilder(context)
.setType("image/*")
.setChooserTitle("Share via")
.also {
uris.forEach { uri ->
it.addStream(uri)
}
}.startChooser()
找到官方文档,按照微信团队发布的 FileProvider 适配链接给每个 uri 加上:
context.grantUriPermission("com.tencent.mm", uri, Intent.FLAG_GRANT_READ_URI_PERMISSION)
确实可以分享成功了,但是这没遵守开发规范啊,按照系统设计,发送方调用 revokeUriPermission
前微信一直能获取这个图片。而且如果所有 APP 都这么干,我要写死多少个包名在 APK 里面?(另外我发现分享图片到微信,微信还强制要求获取存储权限才给分享,这太流氓了。)
我不能完全确定是微信的问题,也许他们有什么苦衷?也许单纯就是 BUG ?也许是我调用的方式不对?
想问下大家有没有碰到?开发中是怎么适配的?因为我用 MT 管理器
试了下并没有遇到这个问题。
最近在做产品调研。市面上的智能音箱有没有在设备端做语音识别的?
我对苹果原生相册的智能化不太满意,例如我想快速查找证件照片或者快速查找在某个地方拍的照片,再或者想快速查找某人相关的照片,原生相册几乎只能凭记忆翻找
恰好这两年有些小型 AI 模型已经支持在较新款的 iphone 上运行,作为一个程序员,所以我决定自己来做这个 APP ,其实去年就做出来了,但没做任何推广和优化就直接发布到 AppStore 了,这段时间刚好有空,本着既然做了就做好的想法,又把 APP 优化了更新一次。完美支持了上诉所有功能,我自己和几个朋友一直在用,听他们反馈说比原生相册好用,当然可能是因为朋友关系的缘故,我自己照片不多,大概五六千张。用着感觉还不错,特别是有时候需要快速查找某张照片,几乎都能在几秒钟内快速找到。如果你也需要类似功能,欢迎使用。对了,我还集成了橡皮擦,可以快速擦出照片中不需要的部分。
APP 叫 “思黛相册” ,只做了苹果版本。
给父母用的,目前在购物车的有 真我 Neo7 Turbo 、iQOO Z10 Turbo+ 、红米 K80 至尊。有点选择困难症了,请 V 友们来帮忙推荐下
我组织了一个土区 iCloud 的车,小号是组织者土区 id ,大号以及其他合租者是国区 id ,一起共享 iCloud 。
现在土区 iCloud 涨价了,想转回国区。
我需要把原来家庭组解散了,重新用大号重新建一个家庭组吗?
还是家庭组不用动,土区 id 停止订阅 iCloud ,用国区的合租车身份订阅并共享给其他合租者?能够这么操作吗?只有组织者可以共享,还是都可以共享
本质上来说, 我想通过官方的 API, 完成从商品搜索, 到付费购买, 物流查询的全流程
请问淘宝, 京东, 或者其他第三方服务商能提供这种能力吗?
最近在用 ShardingSphere5.5.2 一个库做分表 64 张,有个需求是:
正常业务查询,走 standard 策略( SQL 带分片键,比如 id )。
但是我有一个定时任务,需要 依次遍历所有物理分表 做数据处理。
我试过在代码里用:
try (HintManager hintManager = HintManager.getInstance()) {
hintManager.addTableShardingValue("url", 2);
}
如果在 YAML 里尝试给一个表同时配置 standard 和 hint 两个分片规则,会报错一个实体表不能有多个分片规则,根本无法启动。
想请问:
ShardingSphere 是否支持 standard 和 hint 同时存在?
如果不支持,有没有推荐的官方做法来实现 “任务遍历所有分表” 的需求?
akshare 最近好像很多接口都不能用了
有没有其他替代品,免费的或者收费便宜点的都可以
在 YouTube 上传视频如果带了名人的音乐会有侵权问题,有个 AI 这个强大工具之后,我决定制作自己的数字音乐,但是我并没有任何乐理基础。Suno AI 的结果并不能让我满意,最终,我还是完成了这件事,成功的做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首纯音乐,并且发布到 QQ 音乐上。
因为新公司报销日常使用的软件,所以想看看市面上哪个 ai 模型大家觉得最好用? 公司自己订阅了 Gemini 和买了 cursor.
不知道 Chatgpt 和 Claude 比 Gemini 怎么样?
或者其他你们觉的值得买的都行
求职的帖子发了好几篇了,没啥朋友,发在这里就当是吐槽,顺便分享一些经验也许有人用的上吧。
外包,本来有加班的预期的。不过实际上好像加的更猛一些。
谈的是负责项目 A ,入职后第一天直接被拉去了项目 B 。
同期入职的一个后端也被调过来了,周六日还要连续加班。
我本来说周六也要加的,不过直到周五下班前 UI 都没定稿所以不用加了。
周五还没有确定 UI 设计稿,任务计划却标着一周完成。看的我满头问号?
面试答的那么差还能过,催着入职,原来是为了救火。
虽然负责人解释说是临时拉过去别的组救火,过一两周就把我抽走。
不过本着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原则,我还是跑路了。
上次抱怨的哈尔滨失业金取消不掉,反到算是因祸得福。
www.v2ex.com/t/1156618
不过来都来了,打算在上海找个自如住一个月,权当旅游散心。话说上海有哪些适合单身狗便宜好玩的地方? 一个月内能找到就下一个,找不到就回老家。
一点心得:
小心面试放水,催入职的情况,很有可能是救火,更何况是外包的火。
异地入职前下个自如提早查看周边的租房价格,试用期内尽量短租。
想在 A 省用 B 省的 ip ,所有流量都用,无需过墙
最近,Web 缓存网(webcache.cn)已全面恢复服务,并升级了 CDNJS 加速服务啦! 由于最近 web 缓存网的官网和 cdnjs 服务被短暂 DDoS 攻击,导致 cdnjs 短暂下线,中途陆续切换到亚太备用节点和华为云 CDN 服务,并陆续上线了增强版(阿里云 ESA 服务)、免费版(EdgeOne 免费版),最终在今天上线了普通版(EdgeOne 个人版),才完整实现了恢复和升级。 站长们可以继续一往无前的使用啦!免费版有更多的流量哦!欢迎使用!
如题,从 Claude Code / Cursor 的 Claude Opus 4.1 thinking (带 ultrathink.)迁移到 GPT-5-high 的 Cursor 和 Codex 之后最明显的感想主要有这些:
相比于 Claude 系怎么都改不好,无论上多少 prompt 都没办法完全修复的 You are absolutely right 来说,GPT-5 是真的知道什么时候该捧着几个方案和自己的思考去找用户确认一下再动笔写,也知道什么时候去和用户犟嘴,这种讨论能力带来的体验真的很舒适。
GPT-5 是真的省 token 。可能和 OpenAI 的 tokenizer 有关,并且 GPT-5 的回答非常简练,在一个 context 里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工作。实际体验下来,同样在 Cursor 里,GPT-5-high-fast 在上下文爆炸之前可以多做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工作,这使得我可以让它在同一个上下文里做很多代码优化和 bug 修复,而不需要重新去构造新的上下文。
GPT-5 会主动反思自己可能漏掉的东西,包括别扭的 tool call ,遗漏的 linting 等等,它几乎从没在我面前主动声称代码质量达到了生产水准。而 Claude Opus 4.1 thinking + ultrathink 虽然也可以搞定问题,但它经常带着 bug 和冗余写法就声称生产水准实在是很掉好感。
GPT-5 是明显更信任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用户的,它的讨论特性会让它可能停下来问我,但我真的需要给它配一个好用的 RAG 才能避免和它反复犟嘴或者去搬一个文档链接出来给它停止争论。在用 GPT-5 的时候,context7 就是完完全全的标配。
更大的思考预算。即使是加上 ultrathink ,Claude 系的平均思考长度也是低于 GPT-5-high 的,而且很多时候会像一个复读机一样反复思考一模一样的东西。而 GPT-5-high 的思考就能结结实实向很多方向去探索,即便最后二者都能解决问题,GPT-5-high 的思考也会让我觉得它是更不经验主义的。
公司部门主管技术群发的内容,前端死没死不知到,我们公司的前端快了。正文如下。
致 XXX 全体: AI Coding 至少会带来以下变化:
1 、产品经理可以借助 lovable 这类工具更好的梳理需求并快速开发出原型,同步输出后续设计开发需要的需求 md 。
2 、UI 设计师基于对需求的理解,通过 figma 这类在线 ui 工具设计出团队协作的效果图(尤其是复杂页面)
3 、独立的前端工程师大部分会失业,取代你的是产品/ui/全栈,留下学习和专业能力特别强的实现复杂交互/定标准/解决复杂前端问题,绝大部分前端工作由 figma 直接 design2code 替代,或者全栈工程师 trae 直接生成。在这场变革里,前端尤其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优秀的转全栈或者深耕前端技术。
4 、后端使用 design2code 或 trae 生成的前端代码通过 ai 编写接口,自行前后端联调,完成自测。
5 、测试工程师不再专注于单体测试,更多的精力放在结合测试、业务测试、产品经理也会充当部分测试角色负责验收。
希望大家有一定危机感,归零主动拥抱 ai 工具,深度使用 ai 工具,只有深度使用主动拥抱,不断总结/优化使用中的问题,才能在快速变化中不被淘汰。我们 30 人产出原来 60 人甚至更多产出时,只要方向没错,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现在还把用 ai 当作任务或应付的,真的可以主动选择走人了。
希望所有人充分重视!我希望看到的是所有人都在自己岗位上用上了最合适好用的 ai 工具,且可以随时像过去掌握前后端工具一样,说出 12345 (优缺点、经验技巧),并把你们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好的、不好的)都总结记录下来,丰富到 XXX-cloud 的使用经验上去。
换新的电脑(都是 windows ),没有像 mac 一样迁移助手,只能一点点搬家了,刚好清理下一些垃圾文件。
但是 chrome 想保留之前的所有数据,包括书签/缓存/cookie 等临时文件。
chrome 有没有好用的迁移工具?
ps. 无法使用 Google 账户同步
其实国内推广我也不知道怎么做。
由于电脑机箱风扇比较吵,没办法放在桌面上,但是我又有调试 Android 设备的需要,所以买了一根 3 米的 USB-A(3.0)的延长线。我有一个设备是 USB 口直接供电的,没有电池,发现直接查在机箱前后 USB 口上能启动,也可以 adb 调试,但是插在延长线上就在开机 Logo 处频繁重启,想问下延长线功耗这么高吗?我该怎么解决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