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0 November 2025Curiosity

20251110

10 November 2025 at 08:17

From today's featured article

Small ivory box showing Merenre's royal titulary
Small ivory box showing Merenre's royal titulary

Merenre Nemtyemsaf I (died c. 2272 BC) was an Ancient Egyptian pharaoh, the fourth king of the Sixth Dynasty. He ruled Egypt for six to eleven years in the early 23rd century BC, toward the end of the Old Kingdom period. He was the son of his predecessor Pepi I Meryre and queen Ankhesenpepi I, and was in turn succeeded by Pepi II Neferkare, who might have been his son or less probably his brother. Pepi I may have shared power with Merenre in a co-regency at the very end of the former's reign. Merenre is frequently called Merenre I by Egyptologists. Merenre's rule saw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southern provinces of Egypt, with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ors and a concurrent steep decline in the size of the centr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capital Memphis. A pyramid complex was built for Merenre in Saqqara, and likely completed prior to his death. (Full article...)

Did you know ...

Klimt, Portrait of Emilie Flöge
Klimt, Portrait of Emilie Flöge

In the news

James Watson in 2010/11
James Watson

On this day

November 10

The flag of the SS Edmund Fitzgerald
The flag of the SS Edmund Fitzgerald
More anniversaries:

From today's featured list

Daddy Yankee
Daddy Yankee

The Billboard Latin Music Award for Reggaeton Album of the Year was an honor presented annually at the Billboard Latin Music Awards, a ceremony that recognizes "the most popular albums, songs, and performers in Latin music, as determined by the actual sales, radio airplay, streaming and social data that shapes Billboard's weekly charts". According to the magazine, the category was "created 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number of charting titles from the genre" of reggaeton. The accolade was first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Billboard Latin Music awards in 2005 to Puerto Rican singer Daddy Yankee (pictured) for his album Barrio Fino (2004). Yankee also received the accolade at the 2006 and 2008 award ceremonies for his albums Barrio Fino: En Directo (2005) and El Cartel: The Big Boss (2007). Don Omar became the second and only other artist to win the award at the 2007 Billboard Latin Music Awards, at whih his album King of Kings (2006) was honoured. The category was discontinued and replaced in 2009 with the Billboard Latin Music Award for Latin Rhythm Album of the Year. (Full list...)

Today's featured picture

Buddha's hand

Buddha's hand (Citrus medica var. sarcodactylis), also known as the fingered citron, is a citron variety whose fruit is segmented into finger-like sections, resembling those seen o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Buddha. Like other citrons, the plant is a shrub or small tree with long, irregular branches covered in thorns. It has large pale green oblong leaves and white flowers. The fruit's fingers contain only the white part of the fruit and sometimes a small amount of acidic pulp, but many of them are completely juiceless and some are seedless. The fruit is used for its aroma, as a zest in food and drinks, as candied fruit, an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is also sometimes used as a religious offering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has been sold as a Halloween novelty under the trademark "goblin fingers".

Photograph credit: Kaldari

Stardew Server - Docker 一键部署星露谷物语开联机服务器

By: jiaduobao
10 November 2025 at 02:19
jiaduobao:

Puppy Stardew Server - Docker 一键部署星露谷物语专用服务器

开源了一个基于 Docker 的星露谷物语服务器一键部署解决方案。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truman-world/puppy-stardew-server

lvYfOdxRx48iVjuIeXhXSaH9ZMI1MDhx.png


核心特性

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是整合了几个自定义模组,带来了更好的多人游戏体验:

即时睡眠功能:任何一个玩家在床上选择睡觉,游戏会立刻为所有在线玩家存档并结束当天。再也不用互相等待离线或 AFK 的玩家。

24/7 专用服务器:基于 Docker 容器化,服务器可以 7x24 小时独立运行,房主无需在线。适合部署在 VPS 、云服务器或家用 NAS 上。

一键脚本部署:一条命令,3 分钟即可完成所有环境配置和启动。无需手动安装 SMAPI 、配置模组或设置环境。

跨平台联机:支持 PC 、Mac 、Linux ,以及 iOS 和 Android 玩家在同一个服务器中游戏。所有平台互通,无需复杂配置。

房主自动隐藏:主机玩家作为服务器运行,在游戏中自动隐身,不占用玩家名额,也不会干扰正常游戏。

存档自动加载:服务器重启后会自动加载最新的存档,无需手动操作。首次部署通过 VNC 创建存档后,之后完全自动化。

内置 VNC:首次创建世界时,可以通过浏览器或 VNC 客户端远程访问图形界面,操作简单。

自然技能升级( v1.0.58 新增):防止服务器强制房主升到 10 级,保持基于真实经验值的技能等级。玩家可以手动选择技能专精路线,保留游戏原有的成长乐趣。


一键启动

在任何一台安装了 Docker 的服务器上运行:

curl -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truman-world/puppy-stardew-server/main/quick-start.sh | bash

脚本会自动完成环境检查、配置文件生成、目录创建、权限设置和容器启动。


手动部署

如果你更喜欢手动控制:

1. 创建 docker-compose.yml

version: '3.8'
services:
  stardew-server:
    image: truemanlive/puppy-stardew-server:latest
    container_name: puppy-stardew
    restart: unless-stopped
    stdin_open: true
    tty: true
    environment:
      - STEAM_USERNAME=your_steam_username
      - STEAM_PASSWORD=your_steam_password
      - ENABLE_VNC=true
      - VNC_PASSWORD=stardew123
    ports:
      - "24642:24642/udp"
      - "5900:5900/tcp"
    volumes:
      - ./data/saves:/home/steam/.config/StardewValley:rw
      - ./data/game:/home/steam/stardewvalley:rw
      - ./data/steam:/home/steam/Steam:rw
    deploy:
      resources:
        limits:
          cpus: '2.0'
          memory: 2G

2. 设置权限并启动

mkdir -p data/{saves,game,steam}
chown -R 1000:1000 data/
docker compose up -d

3. 首次设置

使用 VNC 连接到 your-server-ip:5900(密码:stardew123),创建或导入存档。

4. 玩家连接

游戏中:Co-op → Join LAN Game → 输入 your-server-ip:24642


预装模组

  • SMAPI 4.3.2 - 官方模组加载器
  • Always On Server v1.20.3 - 无头服务器运行
  • Skill Level Guard v1.4.0 - 防止强制升级,保持自然技能进度
  • ServerAutoLoad v1.2.1 - 自动加载存档
  • AutoHideHost v1.2.2 - 隐藏房主,即时睡眠

系统要求

服务器端

  • Docker 和 Docker Compose
  • 2GB 内存( 4+ 玩家推荐 4GB )
  • 2GB 磁盘空间
  • Steam 账号(拥有星露谷物语)

客户端

  • 星露谷物语(任何平台)
  • 与服务器相同的游戏版本

v1.0.58 更新

修复

  • Always On Server 自动启用问题(服务器现在可以自动暂停/恢复)
  • 玩家技能专精选择问题(可以手动选择路线)

改进

  • 自然技能升级(基于真实经验值,不再强制 10 级)
  • 服务器空闲时自动暂停(节省资源)

已解决的问题

  • 长时间空闲后无法连接
  • 地震等特殊事件冻结游戏
  • 无限等待其他玩家
  • 无需邀请码(直接用 IP 连接)

文档与支持


许可证

  • 项目: MIT License
  • 游戏: 需合法拥有星露谷物语( Steam )
  • SMAPI & Always On Server: GPL-3.0
  • 自定义模组: MIT License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给项目点个 Star 。

科学上网的时候,泄露了 DNS 会有怎样?

10 November 2025 at 00:46
cj22tiantian: 最近在屋里捣鼓自动分流网络,然后进到一些检测平台,我看到我访问国外的网站,泄露了我本地运营商的 DNS 。

我寻思,我要做自动分流,这玩意儿也不好避免,因为我就需要在国内外都查询一下结果,如果是国外的网站,就自动走国外的路由。

DNS leak 真的重要吗? 各位大佬给科普科普。

之前发帖问过相关工作话题,现在试用期到了,我的疑惑更多了

By: yxc246800
10 November 2025 at 00:43
yxc246800: 三个月待下来我感觉这家公司还不错, 虽然团队不大但是做的东西含金量很高。

工作没有说特别忙,任务时间属于自己安排的类型,没有催的特别紧(可能我是新人没有给我紧的任务?),我看大部分人都是按时下班,双休保证的,这点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比较难得。

福利也还可以,节日礼品,生日,免费零食泡面什么的,这都是我以前的国企不敢想的东西。

领导特别牛逼,海外留学回来创业的,什么都懂,软硬件机械全材,而且不是泛泛而谈那种,是真的能了解的特别细的,任何一块你不懂他都能给你吧行业里的标准和概念讲的清清楚楚, 这是我最佩服也是我比较惧怕的,因为他太懂了有时候和他聊压力特别大,而且领导还特别爱面谈,上班和读研一样,领导就是导师,扔给你一个任务/课题,给你知道一下目前行业里的一些方向,然后你自己去搜资料吧,有进度了和他说一声。

同事关系比较单纯,都是搞技术的没有那些弯弯绕绕。

舍得往研发上投钱,只要是研发采购,我没见到有领导不批的,我们是重资产类型的行业,有些采购需求的价格确实是洒洒水。

成立 6 年了,现在公司在上升路线上,客户都是国企事业单位,大学,研究所这种不差钱的。


这么看这家公司除了不是大公司还可以吧,我也不喜欢大公司,但就是招不到人。工资是绝对在我们这平均线以上的,我们组算上我就 3 个人,据领导说我这个岗位挂了很久了才有人来面试,很爽快的就让我来了。招聘需求确实是看起来比较高端,我这也算沿海省份二三线城市吧,但我觉得招不到人太夸张了吧。
我自认为我这样在大城市干了几年想回家的应该不少,按理来说这种发达省份就算是二三线城市也是不缺人才的吧,理论上应该不愁人来。
非一线城市吸引力这么差吗,我觉得以本地的房价来看公司招聘开的工资不算低了,而且工作强度不高,技术含量足,这种完全是神仙研发岗了,二三线城市这种企业不好招人真的有点超出我认知了

出一个瓦工 SPECIAL 10G KVM PROMO V5 - LOS ANGELES - CN2 GIA LIMITED EDITION

By: Coolsir
10 November 2025 at 00:29
Coolsir: SPECIAL 10G KVM PROMO V5 - LOS ANGELES - CN2 GIA LIMITED EDITION

限量版搬瓦工 CN2 GIA-E 方案,三网 CN2 GIA ,每个月 500G 流量,1Gbps 带宽。GIA-E 限量版可以选择包括 DC6 机房、DC9 机房、日本大阪、荷兰等机房。

11 月 12 日续费,年费$46.80

已经从 2019 年使用到现在了,一直是自用,非常稳定,从未被墙。

明盘 300 ,账户里面还有 3.2 刀余额。

有意联系

dC5tZS9mcmFuY2lzX3VuZGVycm9jaw==

推荐一款我写的动态配置语言: Faml

By: fawdlstty
10 November 2025 at 00:02
fawdlstty:

GitHub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fawdlstty/faml

什么是 FAML ?

FAML 是一种扩展自 TOML 的动态配置语言,专为需要运行时配置计算和更新的场景设计。它保留了 TOML 的简洁语法,同时增加了动态表达式、条件配置和运行时可变性等高级特性。

核心特性对比

特性 TOML KCL PKL FAML
语法风格 TOML 风格 JSON 风格 结构体风格 TOML 风格
动态表达式
条件配置
运行时修改
特殊数据类型

快速示例

基本语法

[server]
port = 8080
host = "localhost"

动态表达式

[database]
host = "localhost"
port = 5432
connection_string = $"postgresql://{host}:{port}/mydb"

条件配置

[app]
env = "production"

@if env == "development"
log_level = "debug"

@if env == "production"
log_level = "error"

特殊数据类型

[cache]
ttl = 5 minutes
max_size = 100 MB

[network]
timeout = 30 seconds
buffer_size = 4 KB

复杂表达式

[user]
age = 25
is_adult = age >= 18
welcome_message = is_adult ? $"Welcome, adult user!" : $"Welcome, young user!"

运行时动态修改

let mut config = FamlExpr::from_str(config_str)?;
config["server"]["port"].set_int(9000);  // 动态修改端口
let connection_string = config["database"]["connection_string"].evaluate()?.as_str();  // 自动更新连接字符串

Prompt Manager (Support Backup & Restore)

By: erbanku
9 November 2025 at 23:55
erbanku:

Prompt Manager - Chrome Web Store

Key Features

  • Compact & Full View – Switch between popup or full-page mode
  • Smart Search – Instantly filter prompts by title or content
  • Dark Mode – Toggle between light and dark, automatically remembered
  • Quick Copy – Click a title to copy the prompt instantly
  • Add & Organize – Save prompts with titles for easy access
  • Clean Design – Minimal, GitHub‑inspired interface built for focus
  • Backup & Restore – Securely back up or restore prompts via Local, S3, or WebDAV

Perfect for writers, developers, and AI enthusiasts who want to stay organized, creative, and productive.

Disclaimer: Extension co-authored with Claude AI.

我们都是加拉格

9 November 2025 at 23:55
imjiaoyuan:

本篇是对 2025 年 9 月至 11 月的记录与思考。

原文地址: https://github.com/imjiaoyuan/blog/issues/39

这一个月其实就是在四处奔波,忙着做老师安排的课题,中途还去彭州和乐山出了两次外业,前两天才回来,在峨眉山的观音湖旁边采样,一整天都在山上跑,虽然很累,但是好在和师兄们聊天很有意思,那里的风景也不错。

无耻之徒

《无耻之徒》这部美剧,我早有耳闻,但真正观看时,内心依然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它所展现的生存法则与生命状态,以及其中折射出的中美价值观的巨大差异,都远超我的想象。 我未曾踏足美国,对其社会的了解多半源于新闻或影视作品的有限描摹。但《无耻之徒》却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人窥见一个无比真实的美国底层社会。或许有人觉得剧情夸张,但回想 2020 年美国大选的种种闹剧——游行、抗议、对峙与撕裂,其刺激程度远超任何剧本。那些在我们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景象,在彼岸却是真实上演的日常。 大多数影视剧描绘的是我们遥不可及的人生:医生、律师、精英、英雄……我们沉迷其中,是为了体验一种幻想。但《无耻之徒》却将镜头对准了我们自己——挣扎的普通人。我们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 是像 Frank 一样,在得过且过中苟且偷生;
  • 是像 Fiona 一样,背负着不知从何而来的沉重责任;
  • 是像 Lip 一样,被原生环境拽离本应璀璨的人生轨道;
  • 是像 Ian 一样,在真爱与沉沦的边缘无助摇摆;
  • 是像 Debbie 一样,看似勇敢却无力承受自己选择的后果;
  • 是像 Carl 一样,企图拥抱邪恶,却无法欺骗那颗悲悯之心;
  • 是像 Liam 一样,身处这个操蛋的世界,却依然感受着爱与被爱。

我们,都是 Gallaghers 。生活或多或少地击败了我们每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想不通,或者即便明白所有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但我们唯一确信的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走下去。

博客再改版

自大一开始,我就开始写博客了,但前面很多的时间都花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博客上面,最初我使用的是博客园,虽然博客园的界面看上去比较古老,但它却实在是国内技术论坛中的一股清流,当 CSDN 等大肆塞入广告、会员机制的时候,博客园始终如一,所以大一的时候我将使用 Linux 的经历和学习 Python 的笔记都放在上面了,但后来发现,还是有一些弊端,后来使用华为云开发者社区、腾讯云开发者社区等,都有同样的一些问题:

  • 文章需要审核
  • 界面无法自定义个性化(博客园可以自定义 css )
  • 无法设置自定义域名
  • 只能在网页上写,且体验一般

于是乎,就走上了自建博客之路。


在学长的推荐下,第一次使用了 Hexo 博客框架,最初使用的是一款仙人掌主题 hexo-theme-cactus,简约大气,但还是有一些问题:

  • 评论系统只有 disqus 和 utterances
  • 加载速度很慢(当时不会自己加速静态资源)
  • 代码高亮很丑

当时为了加载速度快,我使用的是 gitee pages ,每次都要自己手动刷新网页,很不爽,而且速度貌似也不是那么的快,如果静态资源太多,还是依旧的慢。

后来又用了一段时间的 stellarkeep 主题,但似乎加载速度都不是很如意,加上当时水平差,不会对一些 css 、js 文件进行加速,导致问题无法解决。不过一个进步就是,从最初的 gitee pages 换成了 GitHub + Vercel + 自定义域名。


再到后来就是 Butterfly 主题了,从最初只会改默认配置到后面逐渐学会自己写 css 修改样式、自建了图床保证稳定性、使用国内 npm 镜像源对静态资源进行加速等,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将博客收录到百度、必应和谷歌,到现在这个博客仍未下线,还可以打开,不过过段时间还是要下线了,在 Blog 还能查看。不过这个博客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 运维困难,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封面图+顶部图,感觉麻烦
  • hexo 编译速度很慢
  • hexo 本地调试每次都需要 hexo cl && hexo g && hexo s ,不能实时预览
  • 不够极简
  • 版本依赖严重,更换 cdn 时版本号有一点点差别都不能用

综合以上原因,我放弃了 hexo 博客。


在看到少数派的一篇文章 浅谈我为什么从 HEXO 迁移到 HUGO 之后,我试了一下 hugo 博客,使用的是 LoveIt 主题,感觉很不错,自己修改了一些个样式,让其保证极简,评论系统用的是 waline ,个人认为 hugo 的优点有下面几个:

  • 编译速度快,得益于 go 语言
  • 不依赖 nodejs
  • 网页的速度也比较快(个人感觉)
  • 界面简洁大方
  • 各式的模板很好用

综合以上特点,我最终使用了 hugo 博客。博客的框架为极狐 Gitlab 代码托管 + Vercel 部署 + Cloudflare DNS 解析,由于国内 GitHub 被墙,经常 push 不上去,我那个时候也不常开梯子,所以用极狐 Gitlab 的 CI/CD 功能,部署博客到 Vercel 。


后来极狐 Gitlab 全部收费,我只能放弃,直接用 GitHub ,框架还是 hugo ,不过更简单粗暴,直接用 Action 部署到 GitHub pages ,主题也用 Mainroad,根据 云风 blog 魔改,这一用就是两年多,后面进行了一些小的修改,比如加上不蒜子统计和基于 js 重写的搜索功能等。

(公众号上扒下来的图片,上面是自己改的 Hexo 主题,下面是自己改的 Hugo 主题,模糊到看不清了😂)


我的域名也进行了几次更换,从 hieroglyphs.top -> yuanj.top -> jiaoyuan.org 后面会在jiaoyuan.org下面放上个人主页。


前段时间我在学基因组选择育种,其中涉及到很多公式,我发现主题就有问题了,许多公式无法正确解析,甚至会出现内容溢出的问题。我实在厌倦了这种反反复复的修补工作,现在其实我完全可以用 Python 加一个前端框架很轻易地写出一个博客框架,但是没有意义,反而我需要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修改,实在是太耗精力了。所以我想,直接用 GitHub Issues 当博客吧,用 Python 来创建新文章,并且为了本地化编写和使用盘古插件,我的思路是在本地写博客,然后推送到仓库使用 Actions 转为 issue 进行展示,GitHub 的渲染效果很好,简单大方也很漂亮。而且 commit 也可以直接用 RSS 来订阅,感觉什么都准备好了,评论和补充内容直接在 issues 下面追更或者创建 sub-issue 就行,很省心了,以后就打算一直用 issues 了。为了使得修改文章方便,创建新文章的时候,会为文章创建一个 6 位数 id 作为 issues 的唯一标识。我的博客在 此仓库


这里我写的东西实际上并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什么的,我也欢迎有朋友来一起交流一些思考或者技术相关的东西。我也希望这里写下的这些东西能够为后来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与想法,尽量少走弯路,当然,这里的东西大多都是我自己的看法罢了。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博客,大部分都是写了没多久就不再更了,只留下一些以前的东西飘荡在互联网上,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吧,我比较喜欢文字的东西,而博客正好可以让我施展一番。期待多年以后的自己还在这个地方写东西。

WSL 再见

终究还是换掉了 WSL2 ,因为现在我恍然发现,我似乎并没有必须要使用 WSL2 的必要了,那自然也不必要浪费那么多硬盘和内存去跑一个虚拟机了,WSL2 目前还是有不少问题的:

  • WSL2 的 DNS 解析设置在/etc/resolv.conf文件中,在 WSL2 启动时自动生成,但是近期老是会出现网络无法正常解析的情况,其实把自动生成关掉,改为自己指定 DNS 解析地址就行了。新建文件/etc/wsl.conf,设置generateResolvConffalse,然后把resolv.conf的内容改成谷歌或者 Cloudflare 的 DNS 解析地址。
  • WSL2 的硬盘占用问题,设置了稀疏矩阵之后可以回收一部分空间,但是不能完全收回,并且设置了稀疏矩阵后就不能手动扩大或者压缩 vhd 了 ... 这也太抽象了。
  • WSL2 的 CPU 和内存占用问题,自从 2.0.0 版本就增加了实验性的内存回收功能,现在依然是一坨,设置了自动回收,依然会占用很多内存,即使什么都不运行 ... Hyper-V 都比它好得多。

现在的 WSL2 能带给我的就是一个熟悉和舒适的环境,转念一想,现在分析都在实验室的服务器跑了,自个也没必要弄本地 Linux 环境了,索性换掉了,后面如果本地需要,开一个 Hyper-V 虚拟机也能很舒服的用。搭建的 Windows 开发环境中,多数的软件和应用还是由 scoop 安装的,这个之前说过就不多说了,主要又用了下面几个工具,让 Windows 下写代码变得很舒服:

  • uv ,scoop 中安装的 Python 是最新版,安装很多 pip 包的时候经常要编译,老出问题,而且 Python 安装的时候会卡很久,所以我直接删掉了,用 uv 来管理 Python 的版本和第三方库,用什么东西直接uv pip install xxx,指定虚拟环境运行 py 脚本也很方便。
  • gow:专为 Windows 系统设计的轻量级命令行工具集,定位为 Cygwin 的替代方案,通过集成 Linux 环境工具扩展 Windows 命令行功能。让我在 powershell 里面也能用 awk 、grep 、plink 、sed 、tar 、vim 、wc 等 unix 命令,虽然 git bash 也自带了,但是不能在 powershell 里面用,所以 gow 发挥了很大作用。
  • rtools ,编译安装 R 包,scoop 安装的 R 也是最新版,所以很多 R 包可能会需要用 GitHub 编译安装。

不过 Windows 下写代码还是面临一些让人很恶心的问题:

  • 令人难受的反斜杠,用习惯了 bash 的/作为路径划分,ps 的\看着实在是难受。
  • Windows 的变态路径,默认路径不分大小写、可以有空格,但是代码里面不行 ... 还是得注意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除了 powershell 还是一如既往的难用之外,其他的还是蛮好的。哦对,在我的印象中,Windows11 上的 powershell 已经是很好用的了,1809 那时候的 ps 简直难用的要命,虽然还是比 bash 差很远,但是已经好多了,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 ps 的命令行参数要那么长 ... 虽然补全地不错,但是看着就很头大。

PS D:\Projects> neofetch
        ,.=:!!t3Z3z.,                  JiaoYuan@DESKTOP-DMFFQUF
       :tt:::tt333EE3                  ------------------------
       Et:::ztt33EEEL @Ee.,      ..,   OS: Windows (Unknown) x86_64
      ;tt:::tt333EE7 ;EEEEEEttttt33#   Uptime: 2 days, 20 hours, 34 mins
     :Et:::zt333EEQ. $EEEEEttttt33QL   Shell: bash 5.2.37
     it::::tt333EEF @EEEEEEttttt33F    DE: Aero
    ;3=*^```"*4EEV :EEEEEEttttt33@.    WM: Explorer
    ,.=::::!t=., ` @EEEEEEtttz33QF     WM Theme: Custom
   ;::::::::zt33)   "4EEEtttji3P*      Terminal: Windows Terminal
  :t::::::::tt33.:Z3z..  `` ,..g.      CPU: Intel Ultra 7 155H (22) @ 3.000GHz
  i::::::::zt33F AEEEtttt::::ztF       Memory: 14455MiB/32373MiB
 ;:::::::::t33V ;EEEttttt::::t3
 E::::::::zt33L @EEEtttt::::z3F
{3=*^```"*4E3) ;EEEtttt:::::tZ`
             ` :EEEEtttt::::z7
                 "VEzjt:;;z>*`

PS D:\Projects>

再谈使用 Linux 的经历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正好聊起这个问题,不免又想回顾一下这么多年用 Linux 的经历😂,之前其实写过,但是这里想再写一些新的感受:

记得大一那年,想自己决定系统的模样,于是盯上了 Linux 。当时去加入计算机社团,还想着学下 Linux ,后来慢慢发现,学长们懂得是如何用 Linux 编程,而非了解 Linux 发行版,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 Ubuntu 上可以安装原生的腾讯会议,还是我后来告诉他的 ... 最开始装的发行版我记得是 Ubuntu ,傻瓜式安装,点点点就行,甚至双系统也能由安装介质自动划分,但是当时没搞明白包管理器这些东西,对 Linux 还没有个系统的认识,只是有什么问题就打开百度搜,深受 CSDN 上垃圾内容的影响,输入法都装的很困难。后面又试了 deepin ,但是我在应用商店安装应用总是会出现问题,当时并不清楚是源的问题,我只能四处搜索,搜不到就重装系统。deepin 之后就是优麒麟,这个纯垃圾,我都不想多说,deepin 是国内开源之光。最初用 Ubuntu 和 deepin 纯纯是因为网络上到处都推荐这俩,而且简中互联网能搜到的文档资料( shit )也最多,可以说是深受荼毒了。

后来也装了 Debian 、Fedora 、linux mint 啥的,但是装啥其实都不咋好用,因为没有基础知识啊,所以都没用多久,倒是 manjaro 坚持了一段时间。后面发现,这样不行啊,天天装系统算怎么回事,当时了解到 WSL ,于是这一用就是三四年,安安稳稳的,可以用 Windows ,还能用 Linux ,何乐而不为?当时我记得照着 Arch Wiki 折腾了很久 Arch WSL🤣QQ 群里老问别人问题,人家都烦了,劝我直接物理机上 Arch ,但是我当时很虚啊,学长说 Arch 很容易滚挂,用起来很累,其实我现在想想,他当时可能都没装上 ... 只是看网上这么说而已,毕竟他自己笔记本都用着 360 ,满屏幕都是广告。

记得当时我也折腾了虚拟机,有一次碰巧去听了一会计算机学院的算法课,我看老师是用 Xshell 连接 VMware 里的 CentoOS7 来写代码的(刚开始不知道,搜了很久才知道),但是苦在轻薄本配置太低,试了很多个 VMware 的版本,选了 VMware11 ,功能够用,冷启动也够快,分了 1GB 给 CentOS7 ,用了一段时间还是换掉了,因为很难受啊,所有操作都得在命令行里,当时也不知道用 VScode 去 ssh ,所以兜兜转转还是用了 WSL2 。

WSL 用的久了,慢慢的对 Linux 的各种知识也就多了起来,逐渐就知道该怎么用了,所以当大三我组了台式机之后,立马先装了 Debian ,出乎意料,很成功,各种软件都搞起来了,用了蛮久一段时间,之前的博客和 B 站也发过:

Debian 用了一段时间,我又不满足了,尝试装了 Arch ,也很成功,而且有一说一,Arch 虽然安装麻烦,但是安装的过程中确实对系统有了很深的了解,装好之后,出现什么问题自己都能解决,哪怕进不了系统,插上 live CD 一样可以修好。并且用了 Arch 之后我就不再会去网络上乱搜东西了,全部查 Wiki ,英文 Wiki 其实很全,基本上什么都有。当时也将这些过程写了下来:

后面我在原先的笔记本上又试了 Arch 、linux mint 和 lmde6 ,我很倾向于使用 lmde ,结合了 Debian 和 linux mint 的优点,但是无奈后面办公需要 Windows ,只能格盘换回了 LTSC 2021 。

考研前夕,我又换了新电脑,最开始还是安装了 Arch Linux ,那会觉得 Windows11 实在太难用了,还是喜欢 Arch ,但是遇到很多问题,那时候也忙着复习,实在不想太浪费时间,所以换了 Windows 10 一直用着。毕业后,暑假回家了一段时间,我又拾起了这个想法,最后成功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是似乎,心累了?我突然觉得,继续折腾下去更像是一种执念。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许多软件在 Windows 下确实有更好的体验,我没有必要为此委屈自己,所以最终用了 Windows11 ,可能是年龄大了点,现在读研后更没有心思折腾,Windows11 用到底了,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obsidian

最近新学期了,要学习很多东西,所以肯定需要一个好的记事本来记下东西,找来找去,还是 obsidian 最合适,记得之前用 obsidian 也是大二的时候,那时候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记在 obsidian ,但是我当时觉得 ob 用起来麻烦,各种功能花里胡哨的我用不上,所以转用 VScode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忽然觉得,obsidian 很舒服,搭配 git 私有仓库,简直很完美,我需要的各种功能都有,配置好一次之后就不需要再管了,git 可以版本管理,每次写完后点一下就能同步,实在很好用。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可能人长大了就是会变得不一样吧。obsidian 里面我主要用下面几个插件:

  • PanGu ,强迫症必需了吧,格式化 markdown 文档内容
  • Custom Attachment Location ,自定义文档附件的位置和文件名格式
  • Git ,为 obsidian 提供图形化的版本管理
  • Mermaid Tools ,让 obsidian 文档可以解析 mermaid 图表
  • Mindmap NextGen ,让 obsidian 支持 markmap 思维导图

主动地接受信息

我一直以来都是很喜欢用 RSS ,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推荐算法带来繁杂的信息,让我不用从各种渠道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找出我所需要的,这是一个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我用了很多 RSS 客户端,但是觉得很多都很繁琐,这个软件并没有必要很复杂,所以我觉得,不如自己写一个,于是有了 feeds,使用 GitHub Actions 定时运行 Python 脚本来抓取 RSS ,并且通过 QQ 邮箱发送到我手机上的 Gmail 。

使用很简单,fork 仓库,将代码 clone 下来,修改config.py

import os

RSS_FEEDS = {
    'Blog Posts': [
        "https://blog.ursb.me/feed.xml",
        "https://thiscute.world/index.xml",
        "https://polebug.github.io/atom.xml",
        "https://hellogithub.com/rss",
        "https://www.longluo.me/atom.xml",
        "https://1q43.blog/feed/",
        "https://manateelazycat.github.io/feed.xml",
        "https://www.ntiy.com/feed",
        "https://feeds.feedburner.com/ruanyifeng",
        "https://cyp0633.icu/index.xml",
        "https://lutaonan.com/rss.xml",
        "https://idealclover.top/feed",
        "https://www.eaimty.com/rss.xml",
        "https://www.xheldon.com/feed.xml",
        "https://diygod.cc/feed",
        "https://www.darknavy.org/zh/index.xml",
        "https://tw93.fun/feed.xml",
        "https://blog.ferstar.org/atom.xml",
        "https://blog.lilydjwg.me/feed",
        "https://forums.debiancn.org/c/5-category/5.rss",
        "https://www.lainme.com/feed",
        "https://szclsya.me/zh-cn/index.xml",
        "https://bigeagle.me/index.xml",
        "https://yufree.cn/cn/index.xml",
        "https://www.tianxianzi.me/index.xml",
        "https://thirdshire.com/index.xml",
        "https://wangyurui.com/feed.xml"
    ],
}

RECEIVER_EMAILS_LIST = [
    "imjiaoyuan@gmail.com",
]

EMAIL_CONFIG = {
    'smtp_server': os.getenv('SMTP_SERVER'),
    'smtp_port': int(os.getenv('SMTP_PORT', 465)),
    'sender_email': os.getenv('SENDER_EMAIL'),
    'sender_password': os.getenv('SENDER_PASSWORD'),

    'receiver_emails': RECEIVER_EMAILS_LIST
}

RSS_FEEDS是 RSS 订阅源地址,RECEIVER_EMAILS_LIST就是接收 RSS 的邮箱地址,可以设置多个,EMAIL_CONFIG则是 GitHub Actions 的仓库密钥,这里填入 QQ 邮箱的 SMTP 服务器信息和授权码即可,每天早上六点钟就会抓取新的 RSS 发送到邮箱。

阅读

GitHub

  • bio-ontology-research-group/deepgoplus: DeepGO with GOPlus axioms
  • 666ghj/BettaFish: 微巢:人人可用的多 Agent 与舆情分析助手,打破信息茧房,还原舆情原貌,预测未来走向,辅助决策!
  • sambecker/exif-photo-blog: Photo blog, reporting EXIF camera details (aperture, shutter speed, ISO) for each image.
  • huiyadanli/RevokeMsgPatcher: A hex editor for WeChat/QQ/TIM - PC 版微信/QQ/TIM 防撤回补丁(我已经看到了,撤回也没用了)
  • idinging/freemail: Cloudflare 域名邮箱系统搭建 domain mail tempmail
  • plutov/gitprint: Convert Github repositories to PDF books
  • RohanAdwankar/oxdraw: Diagram as Code Tool Written in Rust with Draggable Editing
  • chaitin/PandaWiki: PandaWiki 是一款 AI 大模型驱动的开源知识库搭建系统,帮助你快速构建智能化的产品文档、技术文档、FAQ 、博客等系统,借助大模型的力量为你提供 AI 创作、AI 问答、AI 搜索等能力
  • Cloufield/gwaslab: A Python package for handling and visualizing GWAS summary statistics.
  • puppeteer/puppeteer: JavaScript API for Chrome and Firefox
  • jgm/pandoc: Universal markup converter
  • browseros-ai/BrowserOS: The open-source Agentic browser; privacy-first alternative to ChatGPT Atlas, Perplexity Comet, Dia.
  • docling-project/docling: Get your documents ready for gen AI
  • zyedidia/eget: Easily install prebuilt binaries from GitHub.
  • SteamRE/DepotDownloader: Steam depot downloader utilizing the SteamKit2 library.
  • Hzao/PocketChest: Secure, serverless file and text sharing built on Cloudflare with large file support.
  • microsoft/win32-app-isolation: Tools and documentation for Win32 app isolation
  • lxgw/LxgwWenKai: An unprofessional open-source Chinese font derived from Fontworks' Klee One. 一款非专业的开源中文字体,基于 FONTWORKS 出品字体 Klee One 衍生
  • nickrunning/wechat-selkies: 基于 Selkies 的 Linux 网页版微信/QQ ,支持本地中文输入法,支持 AMD64 和 ARM64

音乐

  • 谢谢你的爱 - 金润吉
  • 恋愛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 - Renai Circulation
  • 回不去的夏天 - 夏日入侵企画
  • 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间 - 棱镜
  • 只是太爱你 - 张敬轩
  • 枫 - 周杰伦
  • Letting Go - 蔡健雅
  • 水中花 - 谭咏麟
  • 水中花 (Live) - 郁可唯
  • 风吹麦浪 - 李健
  • 梦醒 - Handsome Lau, Hypeezy 和冯泳
  • 入秋 - T-BONE, 江南江和 TRAKINXRAMBO GANG
  • 如果爱忘了 (Live) - 汪苏泷和单依纯
  • 你是我的风景 - 何洁
  • 染缸 - 楊和蘇 KeyNG 和 JinJiBeWater_隼
  • 需要人陪 - 王力宏
  • 月球上的人 - 陈奕迅

💻 [远程全职前端] :即将逃离坐班开启远程办公的我!给北美一家爆炸有钱的 AI 团队找前端啦!

By: heyao114
9 November 2025 at 23:45
heyao114:

很久没活跃了,V2EX 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们,最近有一些新的变化🌟

过去的 2 年里,我上班做互联网公司全职 hrbp 的工作,下班和周末就忙碌于我的远程兼职~对的,是一个区块链和 ai 业务交付的技术工作室,负责团队招聘/团建/薪酬核算的事情。

但是全职工作性价比太太太太低了,在今年 11 月结束前我会离开并且全面进入远程办公的“数字游民”状态!

为了确保我不会因为 quit 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而导致收入不稳定,我又接了一份远程招聘的合作 hhh

我跟新团队的联合创始人在线下见过,很快聊好了,初期先帮忙搭建前端团队( 3-4 个远程全职),顺利的话以后也可以稳定在这边兼职。 目前了解到这个团队的业务和实力实在太强了,也是非常纯粹、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团队,赶紧来 V 站广而告之!

首先,再和大家交个底儿:超级爆炸有钱的北美 AI 团队(省流不看版)

  • 他们是谁? 一个今年 1 月才成立的美国 AI 公司,CEO 是前英伟达高级工程师,团队约 20 人,全是精兵强将。
  • 业务稳不稳? 非常稳。从 1 月到 11 月,收入从年化 20 万美元涨到了约数百万美元,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并且在硅谷持续融资。明年目标是几千万美金,潜力巨大。
  • 在做什么? 业务很前沿:既有面向开发者的 AI 语音基础设施,也有面向 C 端的角色扮演聊天机器人,同时还在研发下一代 AI 社交产品。
  • 团队氛围?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倾向一线实干且学习能力强的人员,不倾向大厂高 P 及有黑话、PUA 倾向、向上管理倾向的人员。” 光这一点,就值得鼓掌。

本次重磅招募:高级前端工程师 (远程全职)

岗位核心: 你将主要负责公司核心产品线(包括 AI 语音服务和社交机器人)的前端开发,用你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审美,直接塑造下一代 AI 产品的用户体验。

我们需要这样的你:

  • 技术过硬: 主力技术栈是 React 和 React Native ,希望你对此有扎实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具备产品思维和审美: 你不只是一个执行者,需要能理解产品意图,关注代码质量的同时,也关注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否好用、好看。
  • 主动沟通,踏实靠谱: 远程协作,沟通至关重要。我们希望你遇到问题能主动提出,同步进度,而不是一个人闷头苦干到最后。
  • 学习能力强: 业务处在 AI 前沿领域,变化快,需要你能快速学习并应用新技术。
  • 加分项:对 AI 领域有好奇或兴趣,有自己折腾的 side project 。

⚠️ 坦诚相告,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不太合适:

❌ 追求大厂光环和稳定层级体系的。

❌ 擅长“向上管理”但实际输出跟不上的。

❌ 有严重“道德洁癖”,在技术讨论中难以合作的。

合作模式 & 我们提供的硬核保障

这是我们讨论得非常细的部分,也是我觉得他们非常靠谱的地方:

💻 工作模式: 全职远程。你可以安心在任何地方工作。

📝 合同与社保: 可以签署正式的劳动合同,公司会为你正常缴纳社保(也支持劳务合同形式,可灵活选择)。

💰 薪酬回报:月薪范围在 2 万 - 4 万元 人民币,具体根据你的能力定。

🌟特别要提一下:对于能力突出、并能承担更多产品/设计职责的同学,有机会进入一个“高激励库”,月收入上限可以非常高(参考值:20 万人民币+)。

⏰ 工作与考核:

  • 没有打卡,但要求自觉工作 8 小时。
  • 通过 Linear 系统 管理任务和追踪工作量,非常透明。
  • 考核核心就两点:工作效率和代码质量。简单直接。

🎉为什么我觉得他们值得推荐?

业务驱动: 收入实打实,不是烧钱讲故事,你的工作能直接产生价值。

技术尊重: 老板和负责人都是技术/产品出身,懂行,沟通顺畅。

远程友好: 流程、工具、文化都为远程协作优化,不搞形式主义。

保障到位: 合同、社保、薪酬发放都非常规范,让人安心。

🔰 面试流程是怎样的?

  • 投递简历后,初步沟通(我会先和你简单聊聊,包括介绍具体的团队信息)

  • 首轮技术面试:简历通过技术侧筛选,可通 Lark 或 GoogleMeeting 进行线上面试

  • 一个付费的测评任务:我们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小页面或组件开发任务,并为你花费的时间支付费用。你可以使用任何 AI 工具辅助,我们看重最终完成的质量。

如果你对我们描述的团队感兴趣,渴望在一个专注技术、氛围纯粹、业务高速增长的环境里施展拳脚,欢迎你把简历和简单的个人介绍发给我。期待能与优秀的你,一起加入这个激动人心的旅程。

📮 欢迎投递简历至我邮箱: yao@anz.io (这是我即将去当全职远程 hr 的团队)

📱 也可以直接添加我的个人微信:MTg3MDI1MTY3Mzk= (备注“北美 AI 全职前端”即可)

❤️让靠谱的人,和靠谱的团队相遇。❤️

第一次弄 PVE + OpenWrt 折腾了一下午,结果...

By: Moishine
9 November 2025 at 23:32
Moishine:
  • CPU: N6005
  • PVE: 8.4
  • OpenWrt: 24.10
  • 网卡: Intel(R) Wi-Fi 6 AX201 160MHz

Intel(R) Wi-Fi 6 AX201 160MHz 网卡直通给 OpenWrt,死活无法开启 AP ,有懂哥吗?

查了一下 AI ,说是使用了 self-managed 监管域模式,国家区域始终是 00.

$iw reg get 
global
country CN: DFS-FCC
        (2400 - 2483 @ 40), (N/A, 20), (N/A)
        (5150 - 5250 @ 80), (N/A, 23), (N/A), NO-OUTDOOR, AUTO-BW
        (5250 - 5350 @ 80), (N/A, 20), (0 ms), NO-OUTDOOR, DFS, AUTO-BW
        (5725 - 5850 @ 80), (N/A, 33), (N/A)
        (57240 - 59400 @ 2160), (N/A, 28), (N/A)
        (59400 - 63720 @ 2160), (N/A, 44), (N/A)
        (63720 - 65880 @ 2160), (N/A, 28), (N/A)

phy#0 (self-managed)
country 00: DFS-UNSET
        (2402 - 2437 @ 40), (6, 22), (N/A), AUTO-BW, NO-HT40MINUS, NO-80MHZ, NO-160MHZ
        (2422 - 2462 @ 40), (6, 22), (N/A), AUTO-BW, NO-80MHZ, NO-160MHZ
        (2447 - 2482 @ 40), (6, 22), (N/A), AUTO-BW, NO-HT40PLUS, NO-80MHZ, NO-160MHZ
        (5170 - 5190 @ 160), (6, 22), (N/A), NO-OUTDOOR,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190 - 5210 @ 160), (6, 22), (N/A), NO-OUTDOOR,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210 - 5230 @ 160), (6, 22), (N/A), NO-OUTDOOR,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230 - 5250 @ 160), (6, 22), (N/A), NO-OUTDOOR,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250 - 527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270 - 529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290 - 531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310 - 533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490 - 551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510 - 553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530 - 555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550 - 557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570 - 559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590 - 561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610 - 563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630 - 5650 @ 16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320MHZ, PASSIVE-SCAN
        (5650 - 5670 @ 8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670 - 5690 @ 8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690 - 5710 @ 8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MIN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710 - 5730 @ 80), (6, 22), (0 ms), DFS, AUTO-BW, NO-HT40PL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735 - 5755 @ 80), (6, 22), (N/A),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MIN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755 - 5775 @ 80), (6, 22), (N/A),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PL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775 - 5795 @ 80), (6, 22), (N/A),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MIN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795 - 5815 @ 80), (6, 22), (N/A),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PLUS,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5815 - 5835 @ 20), (6, 22), (N/A), AUTO-BW, IR-CONCURRENT, NO-HT40MINUS, NO-HT40PLUS, NO-80MHZ, NO-160MHZ, NO-320MHZ, PASSIVE-SCAN

腾讯自定义域名邮箱托管太烦人了, 如何无损迁移出去? (保证附件、收发信息不变)

By: zanx817
9 November 2025 at 23:24
zanx817:

遇到过好几次重要邮件丢失(特征为带 PDF 文件附件,重要合同、通知); 最近又频繁提示密码不正确(应该是客户端密码过期了)。

求助下,如何迁移最可行?如何保证附件迁移、收件人、发件人信息保持?

夜店蹦迪,发现自己完全不会玩啊

By: jacketma
9 November 2025 at 22:53
jacketma:

周末好久不见的几个哥们叫去玩,好像是最近往海外卖新能源车是赚了钱,晚饭玩了说去夜店玩会儿

这几个家伙真会玩,吃喝玩乐蹦蹦跳跳啥都会,DJ 一起就能摇头晃脑

发现自己只会特朗普式的那种,其他的都不会,真的是尬舞几下,然后默默坐下

蹦迪是有套路的吗?还是各人自带属性?

国内反诈反的那么认真,为什么几乎所有的 DNS 都不上 DNS sec 呢?

By: zanx817
9 November 2025 at 22:45
zanx817:

最近发现,通过 DIG 工具解析域名时可以通过 flags 中是否包含“ad”( Authenticated Data )字样识别。

下面 233.5.5.5 、180.184.1.1 、114.114.114.114 等分别是阿里云、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的 DNS 检验结果。

国内竟然都不支持 DNSSEC ,难不成是为了方便劫持?

(base) ➜  ~ dig +dnssec cf.com @180.184.1.1 |grep QUE|grep flags
;; flags: qr rd ra; QUERY: 1, ANSWER: 2, AUTHORITY: 0, ADDITIONAL: 1
(base) ➜  ~ dig +dnssec cf.com @119.29.29.29 |grep QUE|grep flags
;; flags: qr rd ra; QUERY: 1, ANSWER: 2, AUTHORITY: 0, ADDITIONAL: 1
(base) ➜  ~ dig +dnssec cloudflare.com @180.76.76.76 |grep QUERY |grep flags
;; flags: qr rd ra; QUERY: 1, ANSWER: 2, AUTHORITY: 0, ADDITIONAL: 0
(base) ➜  ~ dig +dnssec cloudflare.com @114.114.114.114 |grep QUERY |grep flags
;; flags: qr rd ra; QUERY: 1, ANSWER: 2, AUTHORITY: 0, ADDITIONAL: 1
(base) ➜  ~ dig +dnssec cloudflare.com @114.114.114.114 |grep QUERY |grep flags
;; flags: qr rd ra; QUERY: 1, ANSWER: 2, AUTHORITY: 0, ADDITIONAL: 1
(base) ➜  ~ dig +dnssec cloudflare.com @8.8.8.8 |grep QUERY |grep flags
;; flags: qr rd ra ad; QUERY: 1, ANSWER: 3, AUTHORITY: 0, ADDITIONAL: 1
(base) ➜  ~ dig +dnssec cloudflare.com @1.1.1.1 |grep QUERY |grep flags
;; flags: qr rd ra ad; QUERY: 1, ANSWER: 3, AUTHORITY: 0, ADDITIONAL: 1

如果公网 ip 丢了的话,远程串流玩游戏是不是也没戏了

By: Awes0me
9 November 2025 at 11:46
Awes0me: 坐标深圳,今天师傅上门换了个光猫,我顺便问了一句如果搬家是不是公网 ip 也就没了,他说是的,现在申请一个月要 100 ,以前是免费的。

有个公网 ip 还挺方便的,有时候人在外面还能串流回家玩游戏,延迟很低。

搬家是早晚的事情,以后没公网 ip 了可咋办,买中转的话,串流玩游戏这流量很大的,那价格不得上天

使用 Linux 作为透明网关的最佳实践?

9 November 2025 at 17:49
wangweitung:

使用 linux 作为透明网关的最佳实践?

背景:

  1. 最开始用 openwrt (网络编译、自编译都试过)。但是经常崩溃。

最近状态,根据 v 友推荐,已经抛弃了 openwrt ,主要用了以下两种。

  1. 根据 v 友推荐,尝试了 alpine+shellcrash ,比较好用。
  2. 又看到了 sbshell,又根据教程尝试了 debian+sbshell ,但是这个方式会导致 synology 上部署的外网服务没法用,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原因。

求助 v 友:

适合小白一键设置 linux ( ubuntu/debian/alpine )作为透明网关的是不是就以上两种方式了。有没有其他推荐的方式,最好附教程,谢谢了~

在深圳开个兰州牛肉面店可行么

By: fredhwang
9 November 2025 at 15:32
fredhwang: 去年冒出个想法,去兰州学习牛肉面技术,开个兰州牛肉面店。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断断续续还有一些项目跟进出差,一直未付诸实施。这两天初步想了下,想在深圳开。能行的话,准备动身去兰州。
之前一直是在公司上班(主要是东莞或深圳),没搞过个体户。初步想着学成了,先搞个一人店,设备啥的都去二手市场买,房租是大头,控制在 3000 元左右,像是做个试验田一样,即使倒闭也没啥大损失。
至于为什么搞餐饮,确实也没想到更好的点子。
希望各位朋友给点意见,尤其是人在深圳熟悉情况的。多谢。

帮侄女买笔记本,求推荐 6000 左右

By: hnbcinfo
9 November 2025 at 15:20
hnbcinfo: 侄女大学使用,设计方向专业,让我帮买笔记本,本来我想着,给个预算我从京东按销量排序找一下应该就可以了。直到她给我发来了老师推荐的配置要求。怎么现在大学买个电脑都要求这么复杂了吗,我以为大学用的,即使设计专业,也都是好多年前的软件,对配置应该没啥要求呢。

好多参数我都不懂,只能求大佬帮推荐下,多谢,预算 5000-6000 ,超一点预算也能接受,别太多就行

以下是老师发的配置要求:

一、屏幕:
排除:低色域、TN 材质
建议:色域 72%NTSC 或 sRGB100%;材质为 IPS 屏,14 英寸以上,最好 15.6 以上。分辨率 2k

二、CPU
建议:2.4GHz 以上,睿频在 4.2GHz 以上的标压 CPU ,核心数 4 核或 6 核以上。建议型号:11 代或 10 代的 I5 以上的处理器。

三、显卡
6G 以上独显,显卡芯片为最新 30 系,如 RTX 3060 及以上。

四、内存
16G 以上,有条件就选 32G ,选双通道内存,高频内存。

五、硬盘
建议选 512G 以上的固态,最好 1TB 固态。类型选 NVME 协议或 PCI-E

六、接口
带 USB3.0 以上接口,最好带 HDMI 接口或 DP 接口

七、散热
建议选双风扇,热管数在 3 个以上,出风口在 3 个以上。

八、品牌
排除苹果,其他不限。

有一些 Golang/k8s 基础,想转行做 云原生开发 我还需要学什么?

By: Branlice
9 November 2025 at 08:21
Branlice: 我现在有一些 Golang 和 K8s 相关的基础(至少可以自己把搞个中型微服务项目/比如 kratos ,在 k8s 环境下部署运行/处理流量、HPA 、可观测等东西)。

现在对 云原生开发 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
想问下如果转行做职业,除了现有的知识技能、最好还需要准备/学习哪些东西?

iPhone Air 国行 eSIM 策略实测及分析 (2025 年 11 月 8 日, iOS 26.1)

By: Had
8 November 2025 at 21:56
Had:

设备情况

均为国行 iPhone Air 256GB

设备 A ,购于京东,到手版本 26.0 ,首次激活在香港

设备 B ,11 月 5 日购于 Apple Store ,到手版本未知,首次激活在香港

一些说明

重置手机,指 Erase All Content and Settings ,选择保留 eSIM

使用 Apple Devices 进入 DFU 进行固件回滚,会保留 eSIM

设备 B 的多个境外 eSIM ,除了一开始提到的 eskimo 以外,其他均为 RedTea Go Trial (送的 3 刀可以发五张,红茶移动良心)

目前已知中国联通可以空中发卡(通过 EID 和 IMEI ,在手机未激活前就能办结,手机无需扫码),中国移动则是需要扫码才能办结

未遇到过 eSIM 不能切换的场景,无论人在境内还是境外

进行测试时未进行规划(时间精力有限),所以会有场景的遗漏以及重复测试

所有内容基于本人 iPhone Air 测得,其中变量颇多,若你不能复现我的过程或结果,我觉得不是我的问题(

基本上是流水账式记录,你可以通过我的测试过程总结结果,也可以跳过过程直接看结论,当然如果耽误你时间了,你也可以关闭这个帖子😁

设备 A

目前状态,3+1+2 ,3 张境外 eSIM+1 张中国联通 eSIM+2 张境外 eSIM ,系统版本 26.1 ,正常切换(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以下是设备 A 的操作

出境香港至沙田 Apple Store ,首次开机联网后提示有更新,升级至 26.0.1

更新后连接 WiFi ,正常激活,添加 eSIM 四张,分别是 Telia EE/Kolet/Google Fi Data/CMLink

回深后听闻策略更新,n+1 失效,遂考虑这里面可能的绕过方式,分析可以通过关闭所有 eSIM 重置手机,然后激活前发卡跳过策略(后分析这些说法有误),这中间有过多次的重置和国内激活

保持重置状态,到营业厅,联通录入 EID 及 IMEI ,eSIM 补换卡业务就办结了,此时开机,连接 WiFi ,首先进行激活,然后提示有联通 eSIM ,自动激活联通 eSIM ,进入系统后 4+1 的 eSIM 正常切换

出境名古屋,关闭国内 eSIM ,重置手机,可以继续添加 eSIM ,此次添加两张,分别为 Vodafone Spain/povo ,此时 CMLink 失效,遂删除,故最终是 3+1+2

升级到 26.1 ,所有 eSIM 可正常切换,再出境到香港,无法添加新的 eSIM ,提示数量限制

设备 B

目前状态,2+1+(1+1+...),2 张境外 eSIM+1 张中国联通 eSIM+多张境外 eSIM ,系统版本 26.0.1 ,正常切换(无论在境内还是境外),以下是设备 B 的操作

出境到香港上水,首次开机联网提示有更新,升级至 26.1

更新后连接 WiFi ,正常激活,添加 eSIM 两张,eskimo/RedteaGo1 ,再次添加提示数量限制,关闭 eskimo 或者全部关闭,再次添加亦出现数量限制

重置手机,多 eSIM 能力没有恢复,考虑可能是发卡方式有区别,eskimo 为 App 直接发卡,RedteaGo 为 QR Code 发卡,遂删除 eskimo ,添加 RedteaGo2 ,再次添加第三张时提示数量限制

到深圳营业厅,关闭所有 eSIM ,重置手机,移动录入 EID 及 IMEI 后,需要扫描二维码才能发卡,连接 WiFi ,激活手机,进入系统后扫描二维码提示数量限制

当场使用 Apple Devices 降级到 26.0.1 ,默认会保留 eSIM 并重置手机,再次进行 eSIM 补换卡业务,移动录入 EID 及 IMEI ,扫描二维码,成功添加中国移动 eSIM ,此时为 2+1

再次出境到香港,直接添加 eSIM ,提示数量限制,关闭国内 eSIM ,重置手机后成功添加 eSIM ,此时为 2+1+1

打开国内 eSIM 再次添加,提示数量限制,关闭国内 eSIM ,多 eSIM 能力未恢复,重启,能力未恢复,再次重置手机,多 eSIM 能力恢复,此时为 2+1+(1+1),并且可以继续添加

保持国内卡关闭,升级到 26.1 ,尝试添加 eSIM ,提示数量限制,重置手机,多 eSIM 能力未恢复,提示数量限制

回滚到 26.0.1 ,多 eSIM 能力恢复,此时打开国内 eSIM ,继续添加 eSIM 的能力保持,但是重启后,提示数量限制,关闭国内 eSIM 重启以及进一步重置网络,都提示数量限制,能力未恢复

保持国内 eSIM 关闭,重置手机,可以继续添加 eSIM ,进一步保持国内 eSIM 不开启重启手机,能力保持,可以继续添加 eSIM

打开国内 eSIM ,重启手机,提示数量限制,尝试重置网络,能力未恢复,尝试进一步重置所有设置,能力也不能恢复

结论及发散

  1. 26.0.1 可以添加多个 eSIM ,26.1 无论在境内或者境外都不能添加超过 2 个的 eSIM (无论 eSIM 是境内还是境外运营商),故此结论之后的内容都基于 26.0.1
  2. 能否添加多个 eSIM 的能力,在于手机是否开启过国内运营商的 eSIM ,如果开启了(并且重启了),那么手机在境内或者境外都会触发数量限制,无法再次添加更多的 eSIM
  3. 重置网络,乃至重置所有配置,不能将多 eSIM 的能力恢复,需要重置手机,目前场景缺少了保留国内 eSIM 开启状态重置手机后能力是否恢复(然你完全可以关闭所有 eSIM 重置)
  4. 进一步考虑到结论 2 和 3 ,考虑可能通过关闭国内 eSIM 重置,添加多张国内 eSIM (可能超过 2 ,或许三大都可以加到同一台机器里面?),此项可以进一步测试,但是目前国内运营商 eSIM 发行依然存在多种 BUG 情况
  5. 我没有测先添加国内运营商的情况,根据分析应该是与 n+1+n 的场景类似?即关闭国内 eSIM 重置再加卡,此项也可以进一步测试

最后补充

最近几年主力机为 Samsung Fold 系列,港版,CMHK 上台(该号码在我的 eSIM.me 卡内,这物理 eSIM 卡比较早期,保有量较少,我也有 estk ),也有 Google Fi

备用机为 iPhone 和 Samsung Flip (欧版美版换着来),也是跟着换的 13mini 换 15Pro 换 16Pro (以上都是 Trade-in 无锁美版),今年换了 iPhone Air 国行,我觉得国行挺好

用 eSIM 多年,深知 postpaid 和 prepaid 本就不能一概而论,更不用说老美大把的 IMEI 锁,空中发卡,QR Code ,这里面很复杂,不能一刀切说国内就是烂(我们就没有 prepaid ),不喜于 YY/喷子以及废话的关于国行 Air eSIM 策略的视频

如果你看完这个贴子对 iPhone Air 更深恶痛绝了,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它的确搞得很镣铐很复杂,当然关键是它对我来说就是备机啊🤣

欢迎补充,也希望我的测试可以帮助大家,以上。

关于 nas 外网访问请教

9 November 2025 at 22:09
comeAcross:

各位好

我的 nas 是群晖的,之前我是把 nas 放在租房的房子里,通过群晖 QC 连接速度还不错。(仅上传/查看/分享图片,用的 synology photos )

今年趁着国庆把 nas 迁回老家放着了(避免后续搬家啥的麻烦),这时候群晖 QC 就开始不稳定了,老家是三四线小城市,可能网络没有工作的城市好?(两边都是移动宽带,均无公网 IP 。)用着不太顺畅。

目前试了用 tailscale 连接速度不错,但是每次打开 synology photos 之前就必须先开 tailscale ,PC/手机/ipad 都得安装 tailscale ,相对麻烦。

如果想自建外网服务,比如 frp ,想请教下用哪一家服务商(听说国内云服务商会禁止 frp ?是否还有其它方式)的,以及有无什么坑需要注意的。感谢!

PS:后续稳定访问后向尝试下自建音乐服务,顺便请教下有推荐的嘛。

利用面试搞电信诈骗的事情又开始了

By: ZXCDFGTYU
9 November 2025 at 22:03
ZXCDFGTYU:

今天中午我收到了一个来自于河南新乡,手机号是 +8617730886901 的短信,内容是要求我提供我的个人邮箱地址,让我准备面试,然而我问对方是哪家公司的时候,对方却并不想告诉我,只告诉我他是专门负责通知我面试的。正好我最近也在面试工作,所以我也没多想留了我的个人邮箱。

短信截图

之后一个发件人名字是⛰️许婧怡的邮箱,邮件地址是tthnb5@vvcgb.work给我发来了一个邮件,邮件沟通内容见下图

邮件截图

并且在附件中有一个 PDF 文件,内容是赞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并且在最后要求我下载一个 app 进行一面,但是 app 需要我绕过苹果或安卓的信任机制。

公司名称

下载 app

在 PPT 中这个 APP 的下载地址域名明显不是正经公司的域名,并且备用地址也是非中国大陆地区的 ip ,更加深了我的怀疑。 在打开安卓版本的下载地址之后,基本确定是一个钓鱼软件了。

下载页面

再之后下载到这个 app 之后,我确实无法放心这个 app 的安全性,于是上传了 VirusTotal (谷歌搜到的一个推荐的人比较多的 apk 检测平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果断拜拜:

检测结果

工作可以慢慢找,让人勒索了诈骗了啥的就不值当的了,所以各位兄弟姐妹们近期找工作一定要注意啊!

源文件下载在这里

青萍 AI 视频上线啦,免费试用,欢迎大家体验~

By: lusyoe
9 November 2025 at 21:53
lusyoe:

青萍 AI 视频是基于 Google Veo 3.1 AI 的视频生成器,支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

什么是 Veo 3.1 ?
Veo 3.1 是一款先进的视频生成工具,根据文本或图像提示生成逼真的视频,并配有同步音频、对话及音效。

相比其他 AI 视频有哪些亮点?

  • 支持使用首尾帧控制引导过渡
  • 音视频同步
  • 逼真运动模拟
  • 智能场景理解
  • 电影级画质

如何使用?
访问官网地址: https://video.lusyoe.com
PS:需注册后才能使用。

试用额度是多少?
目前单用户的免费试用额度为 2 个,可分别体验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也可都使用文生视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