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深入 Nothing Phone (3):这是 2025 年最好玩的手机
Liquid Glass 继续调整,iOS 26 Beta 近期更新值得关注的变化
乔布斯崇拜的人,与他那「杀不死」的相机|明日标本
编者按:
过去一个世纪,消费电子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行业。每隔几年,我们就会见证一个新品类的诞生,而许多足以定义时代的「明日产品」便从中而来。明日产品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第一批明日产品怎么样了?
时至今日,他们未必是市场的引领者,却是时代的探索者。我们试图打捞这些被遗忘的技术标本,从中寻找明日产品演进的脉络,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上世纪,一台与众不同的相机诞生了。
从性能上看,这实在算不上一台专业相机,但在艺术史和影史上,却留下了无可替代的印记。
墙内开花,墙外生香。
半个世纪后,一家名为 10Art.CC 的中国公司,以它为蓝本——保留宝丽来 SX-70 的折叠结构与精神,用全新的光学、电子与机械系统,打造出一台名为 Pocket Fold 66 的相机,甚至考虑采用更稳定的富士 Instax 方形相纸。
在数码与 AI 计算摄影主宰的今天,为何一台 50 年前的相机,仍能成为创作灵感?在影像触手可及的此刻,又为何有人愿意大费周章地「复活」它?
要找到答案,不妨回到最初,看看 SX-70 究竟有何魔力,能让时间对它格外温柔。
一声咔哒,横空出世
要理解宝丽来 SX-70 有多震撼,得先回到它诞生之前的世界。
那时的摄影,是一门复杂且充满延迟的艺术——从你按下快门,到最终看到照片,中间隔着冲洗胶卷、暗房放大等一系列充满化学药剂气味的漫长过程。
照片是回忆的凭证,但这份回忆,总是姗姗来迟。
▲ 冲洗胶片的暗房
宝丽来的创始人 Edwin Land,这位与乔布斯同样偏执和富有远见的天才,坚信等待会磨损记忆的温度,侵蚀照片的情感,于是立誓要消除这种延迟:
我的任务,是教会人们如何感受,因为在看见和感受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SX-70 就是他的答案。
1972 年,当 Land 在宝丽来年度股东大会上,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个扁平的、被铬金属和棕色皮革包裹的扁平盒子时,台下观众无不以为那是个高级雪茄盒。
但接下来,Land 轻轻一拉,这个盒子在一连串清脆、精密的机械声中站了起来,展开成一台造型奇特的相机。
按下快门,一张白色的,略有厚度的相纸被机身吐出,在随后的几十秒里,图像会逐渐从相纸上显现而出。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可折叠的单反即时成像相机。
▲ 这台机器,在当时的工业史上毫无疑问是个奇迹
俗话说得好,要么做先驱,要么做先烈,宝丽来是毫无疑问的前者。
此时的胶片相机市场,旁轴正在走向弱势,单反结构凭借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占据了主流,而这个特性依赖的,是一块并不算复杂的五棱镜。
五棱镜位于单反机身的军舰头中,它的任务,是把来自镜头的倒立倒像,通过一套反光镜与折射路径,翻转成眼睛能直接感知的正像,这种复杂的光路设计,使所见所得成为可能。
但问题是,五棱镜本身是一种固定形态,远远不够便携。
宝丽来的方案有些匪夷所思,但却意外合理——如果不能塞进去一块五棱镜,我就将整台相机做成五棱镜。
Land 将取景系统、镜头对焦、曝光控制、快门、胶片仓和显影组件统统塞进了五棱镜形状的机身,光路经过严苛的计算,光线穿过镜头,被反光镜上扬,通过复杂的折射进入取景器;而在快门按下的瞬间,光路又、精准地导向胶片。
最关键的是,所有结构在展开和收起时,都能精密归位。
在 SX-70 问世后不久,设计大师 Charles 和 Ray Eames 夫妇为其拍摄了一部 11 分钟的宣传片《SX-70》,影片没有一句旁白,只是静静地记录下人们使用它时的专注、惊喜和快乐。
这部短片与 SX-70 本身相得益彰,共同成为了设计史上的传奇,完美诠释了它的魅力——连接人与人,创造即时、共享的快乐。
这场征程的规模是空前的,宝丽来公司为此投入了高达 2.5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这笔投资相当于今天的 17 亿美元。
而 SX-70 也不负众望,很快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登上荧幕,它是《情书》中男女主角之间传递青涩情绪的介质;落回生活,波普艺术大师 Andy Warhol 几乎用它记录了生活的全部,留下了数万张照片。
这些照片本身,也成为了他艺术的一部分。
「The Impossible Project」不可能项目
能在消费市场延续半个世纪的品牌屈指可数。
很遗憾,在漫长胶片时代后半叶兴起的宝丽来不是其中的一员。
当数码相机带着零成本拍摄和即时预览的巨大优势席卷而来,光电信号的转换效率远胜于银盐颗粒间缓慢的化学反应,人们也不必再为每一次快门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即便宝丽来的即时成像明明相当快,却突然显得「慢」了。
再加上昂贵的相纸,不便于复制的特性,宝丽来的优势一下子变成了致命的弱点。
▲ 宝丽来也尝试过数字化转型,但失败了
巨人的倒下迅速而残酷。
2001 年,宝丽来首次申请破产;七年后,又一个令全球爱好者心碎的噩耗传出——宝丽来停止生产所有即时成像相纸。
这意味着,包括 SX-70 在内的数百万台宝丽来相机,一夜之间变成了无法使用的精美摆件。
这个流行了三十年的「明日产品」,彻底沦为「昨日标本」。
这些幸存下来的相机,本身也面临着时间消磨带来的困境,老化的测光系统、失灵的电子元件、难以修复的机械结构,让它们的状态良莠不齐。
▲ 涉及到电路,维修就是难事儿
好在,宝丽来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废墟之上,一簇顽强的薪火被重新点燃。
奥地利商人 Florian Kaps 牵头聚集了一众一群宝丽来死忠,做了一件大事——
他们筹集资金,买下了宝丽来在荷兰恩斯赫德的最后一家工厂,并成立了一个名为「The Impossible Project」的公司。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在当时看来实在过于艰难,甚至看不到希望:
从零开始,为老式宝丽来相机重新研发和生产相纸。
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有化学配方和供应链因环保法案与破产而消失,他们只能在废弃厂房中寻觅线索,边逆向工程,边重新研发,一点点拼出这种极其复杂的化学产品。
经过数年的失败尝试,他们最终成功了,新的相纸虽然在初期不稳定(时至今日,也不够稳定),但它的问世,最直接的成就,就是让无数台沉睡的 SX-70 重获新生。
▲ The Impossible Project 生产的第一款相纸 PX 100 Silver Shade
虽然这背后一定有不少商业化的运作与考量,但丝毫不影响这个故事在无情的消费市场中,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弗洛里安·卡普斯后来回忆说:
所有人都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这反而激励了我们,我们想证明,有些东西值得被拯救。
一呼百应,The Impossible Project 的成功,让这股浪漫主义的力量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的修理师、改装爱好者和摄影师,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这些老相机继续工作。他们甚至通过更换镜头、改造为手动控制、重写电路板与曝光程序、开发第三方的 TTL 闪光灯等方式,赋予了 SX-70 新的生命力。
而后,更多的商业力量参加了进来,香港的 MiNT、Retrospekt 等公司,开始围绕 SX-70 及其衍生机型设计流程化的「复活」方案。
▲ 图片来自 @MiNT
至此,距离第一台 SX-70 问世,已过去四十年;距离宝丽来破产,也有十余载。
再然后,我们等到了 10Art.CC 的 Pocket Fold 66,这种可能会用富士 Instax 相纸的机器。
不可能的项目,最终诞生了更多的可能。
殊途同归的道路
时尚是个轮回,摄影也是。
因为相纸昂贵、不可复制而走向破产的宝丽来,挣扎着站起来后又惊喜地发现,曾经致命的弱点,好像变成了特点。
在一个信息可以被无限复制、轻易删除的数字世界里,实体性的照片提供了一种对抗虚拟的、珍贵的「存在感」。
而每按一下都需要花钱的快门,被迫让人倾注更多的思考和注意力,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期待值,与可以先拍一百张,再选一张的数码照片形成鲜明对比。
两者结合,形成了宝丽来那与数码产品格格不入的拍摄体验,也由此,在数码时代也有了愈发旺盛的生命力。
而同样有趣的是,人们兜兜转转,在另一条路径上,也找到了「即时」的新方法。
与此同时,人类对「即时」的追求并未停止,另一条路径由智能手机走通:零成本拍摄、即时预览、无限分享,看见即拥有几乎没有延迟。
效率被推到极致,影像在同一秒完成拍摄与传播。
这里有个值得一提的故事,在 SX-70 获得成功后,智能手机浪潮的掀起者,刚刚发布苹果 II,正在紧锣密鼓筹备 Macintosh 的乔布斯曾亲自拜访 Edwin Land,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宝丽来总部进行了一次深谈。
这次会面中,Edwin Land 强调了宝丽来的端到端控制——从相机硬件到相纸配方、从生产到零售体验全部由公司一手掌握,这样才能保证魔法般的体验一致。
多年后,苹果在硬件、软件、服务到零售的全链路一体化上坚持封闭生态,也延续了这套思路。
那天,Land 还抛出了一句足以刻进年轻乔布斯内心的箴言:
不要去做别人要的东西,要去做他们自己都没想到会想要的东西。
是不是很熟悉?
这种创造需求而非迎合需求的哲学,贯穿了苹果此后的产品路线。
这种致敬一直持续到乔布斯的生命末期,2010 年,正值 Land 百年诞辰,iPhone 正在重塑世界,智能手机的影像浪潮才刚刚兴起,乔布斯在回顾时说:
Edwin Land 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让我明白,一家公司不仅要制造产品,还要创造文化。
两个时代的人物、两个时代的设备,在思想与思路上高度共鸣,实属有趣。
如果把视野拉远,你会发现,宝丽来 SX-70 和 iPhone,其实是人类在漫长摄影史上,对「即时性」这一命题给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一种是 SX-70 所代表的物理即时,它将即时的渴望,物化为一张独一无二、可以触摸、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的实体照片。
它是有温度的,是可珍藏的,是一种物理世界里的魔法;
另一种,则是智能手机所代表的数字即时,它是即时追求在当代最逻辑自洽的延伸产物。
它实现了信息的即时——零成本的预览、无限的复制、一键式的任意分享。
宝丽来是一座里程碑,智能手机则是另一座。
它们共同证明,在即时这个永恒的追求上,答案不止一种。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早报|iPhone 17 Pro 新天线设计曝光/抖音回应理想车主被人身攻击/特斯拉史上最长续航车型上市

iPhone 17 Pro 全新天线设计曝光
马斯克与 OpenAI CEO 互撕,苹果「躺枪」回应
赵明辟谣加盟智界
Perplexity 欲以 345 亿美元收购 Chrome
宇树确认亲自参赛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GPT-5 新猫腻曝光:故意避开难题刷分
戴尔回应「退出计划核心时间轴」传言:谣言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多模态是 AGI 的必经之路
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新版本上线
抖音回应「理想车主被人身攻击」
麦当劳回应招募退休人员
《死神来了 6》内地版时长与北美版一致

iPhone 17 Pro 全新天线设计曝光
日前,据博主「MajinBu」爆料称,iPhone 17 Pro 将会采用一种全新的后盖天线设计。
从 MajinBu 透露的信息显示,iPhone 17 Pro 将采用一体化铝合金后盖(从中框延伸至后盖部分),而机身下半部分采用不同材质进行拼接。
较为亮眼的是,上半部分的后盖天线将从中框一直延伸至相机 Deco 处,并且将环绕相机 Deco 进行布局。MajinBu 表示,这一设计灵感或源自 Apple Watch Ultra,并且旨在获得最大化的接收以及信号稳定性。
MajinBu 指出,iPhone 17 Pro 重新设计天线的最大原因在于减少机身材料(合金)带来的干扰,增强 5G 及 WiFi7 的连接性能。并且新设计还能让主波束分布更加均匀、垂直和斜向上的信号阴影区域更少、在高密度信号场景中具有更高的信号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MajinBu 还指出,新设计或能优化机身内部空间,以容纳电池和散热系统等组件。
而在昨日,iPhone 17 Pro 的外观设计预测再次被顶上热搜——词条「iPhone 17 Pro 长得像充电宝」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指出,iPhone 17 Pro 新的设计与充电宝类似,并称「下个月大家一起迎接万元充电宝」。

马斯克与 OpenAI CEO 互撕,苹果「躺枪」回应
昨日,马斯克称苹果「偏袒 OpenAI,违反了反垄断法——除了 OpenAI,其他任何 AI 公司的软件都无法登上 App Store 第一名。马斯克还表示,旗下 xAI 会采取法律行动制裁苹果跟 OpenAI。
随后,OpenAI CEO Sam Altman 转发并「开麦」反呛马斯克称:「我听说有人指控马斯克通过 X 来谋取个人及公司利益,并且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和他不喜欢的人的利益,这一指控很不寻常。」
Altman 还称,自己希望有人能对此展开反调查,「我和许多人都很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其还不忘补充一句「但 OpenAI 将专注于打造卓越的产品」。
一轮交战后,马斯克更是指出 Altman「胡说八道的帖子达到了 300 万」,直呼后者「你个骗子,比我收到的帖子都要多,尽管我粉丝数量是你的 50 倍!」而 Altman 也回复表示「若你签署一份宣誓书证明自己,那么我会道歉」。
而在今天凌晨,《金融时报》报道称,OpenAI 以及 Altman 正在准备支持一家新脑机接口公司 Merge Labs,以此与马斯克旗下的 Neuralink 展开竞争。
据知情人士消息,Merge Labs 正以 8.5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新资金,并且大部分预计来自 OpenAI 的风投团队。其中,Altman 鼓励该项投资(但其不会亲自投资),并将与眼球扫描数字身份项目负责人 Alex Blania 一起启动该项目。
2017 年,Altman 曾发表名为《The Merge》的长篇博客,并认为人类与机器人结合的时刻,最早会在 2025 年到来。而他在今年的一篇博客中提到,因日前的技术进步,人类很快就拥有「高带宽脑机接口」。
另外,据彭博社 Mark Gurman 今天的报道,苹果也回应了马斯克的言论:「App Store 旨在公平且无偏见」。
苹果发言人通过报道表示,公司通过排行榜、算法推荐和专家使用客观标准挑选的精选列表,展示数千款应用程序。其强调,「我们的目标是给用户提供安全的发现体验,为开发者提供宝贵的机会,并与众多合作伙伴合作,在快速发展的类别中提高应用程序的可见度。」
赵明辟谣加盟智界
据网易科技消息,针对近日网上传言称荣耀前 CEO 赵明将会加入智界的消息,网易科技向赵明本人询问,赵明本人回复说:「不会的。」
与此同时,网易科技通过相关高层交叉确认,赵明加盟智界是假消息。奇瑞内部人士对该消息也予以否认。
最近,奇瑞与华为签署了「智界品牌战略 2.0 合作协议」,宣布共同投入超 100 亿元,组建 5000 人研发团队。双方还成立了智界新能源公司,推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独立运作。
今年 1 月,当时身为荣耀 CEO 的赵明在微博发文宣布正式离职。其在荣耀内部社区表示,因高强度的工作导致身体情况不佳而选择离职。
Perplexity 欲以 345 亿美元收购 Chrome
据《华尔街日报》及路透社报道,Perplexity 方面表示,已对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旗下的 Chrome 浏览器发起收购要约,金额达 345 亿美元。而据报道指出,这一金额远超 Perplexity 目前估值。
报道指出,收购 Chrome 后,Perplexity 预计能够利用前者超过 30 亿的用户,在 AI 搜索领域中占据优势,同时还将削弱 Google 在搜索领域的垄断地位。
据悉,Perplexity 目前最新估值为 140 亿美元,同时其也并未透露如何筹集上述的 345 亿美元。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多家基金已表示愿意全额资助这笔交易,但具体基金名称暂未公布。
据相关条款清单显示,Perplexity 的收购将承诺保持 Chromium(底层浏览器代码)开源,并在未来两年内投资 30 亿美元,且不会改变 Google 作为 Chrome 的默认搜索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近年来曾被认定垄断了在线搜索和相关广告业务。另外,法官还在考虑限制 Google 成为设备和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的能力,并要求其与竞争对手共享数据等。
而据《华尔街日报》透露,Perplexity 的报价可能是试图向法官暗示,「如果强制出售,这里只有买家。」在给 Alphabet CEO Sundar Pichai 的信中,Perplexity 表示其购买 Chrome 的报价「旨在通过将 Chrome 交给一个有能力、独立运营的经营者,来满足最高公共利益下的反垄断补救措施。」
另外,Perplexity 已上线了自家 AI 浏览器 Comet,主要核心功能为 Perplexity 的 AI 搜索引擎,用户能够通过该搜索引擎获得 AI 生成的搜索摘要。
宇树确认亲自参赛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昨日,宇树科技宣布,将参赛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宇树科技表示,据其初步了解,到时现场会盛况空前,除宇树团队,还会有多支其他团队使用宇树机器人硬件参赛(强调「使用他们自研的算法」),并表示因赛事项目紧凑较多,宇树自身参与部分,没有参与全部项目。
宇树最后祝贺表示,「预祝所有参赛队伍都能取得好成绩,共同创造机器人运动的新纪录」。
据北京发布官方公众号消息,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共 26 个赛项,487 场比赛。所有赛项都安排在国家速滑馆,日期则为 8 月 15-17 日,共 3 天时间。每天上、下午两个竞赛单元,每个单元 3 个小时左右。
GPT-5 新猫腻曝光:故意避开难题刷分
此前,OpenAI 在发布 GPT-5 时,曾因为一张比例失调的图表被全网群嘲。后续他们火速更新图表,目前已经调整好了比例。
而在近期,知名分析机构 SemiAnalysis 却发现这图表里还藏着别的猫腻——GPT-5 在跑 SWE-bench Verified(共 500 道题)测试时,竟然只做了 477 道题,少了整整 23 道。
对于上述缺少的「23 题」,OpenAI 方面则表示「这些题在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上无法运行。」
据了解,SWE-bench Verified 为一个专门用于测试 AI 编写代码能力的测试集,共计 500 题,同时该测试集也是业内普遍认为「最接近真实开发场景的 AI 测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SWE-bench Verified 这个测试集本身是由 OpenAI 在 2024 年推出。OpenAI 说,原始的 SWE-bench 数据集里有些题实在太难,几乎无法解决,会让 AI 的真实能力被低估。
为了让测试更合理,OpenAI 大手笔请了 93 名程序员,给 1699 道题目打分。但它将所有 2 分和 3 分题都扔了,只留下 0、1 分的题目。然后从中随机抽了 500 道,而 SWE-bench Verified 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经过「净化」的测试集。
另据 swebench.com 原版排行榜显示,5 月 14 日版本的 Claude 4 Opus 反而领先于 GPT-5。
相关阅读:GPT-5 测试被质疑作弊,故意避开难题刷高分?图表「生成」还得看 OpenAI
华为发布 AI 推理创新技术,计划 9 月开源
8 月 12 日,2025 金融 AI 推理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正式举行。
论坛上,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博士发布 AI 推理创新技术 —— UCM 推理记忆数据管理器,旨在推动 AI 推理体验升级,提升推理性价比,加速 AI 商业正循环。
据介绍,华为推出的 UCM,包括对接不同引擎与算力的推理引擎插件(Connector)、支持多级 KV Cache 管理及加速算法的功能库(Accelerator)、高性能 KV Cache 存取适配器(Adapter)三大组件,通过推理框架、算力、存储三层协同,实现 AI 推理「更优体验、更低成本」:
- 更优的推理体验:依托 UCM 层级化自适应的全局前缀缓存技术,系统能直接调用 KV 缓存数据,避免重复计算,使首 Token 时延最大降低 90%。同时,UCM 将超长序列 Cache 分层卸载至外置专业存储,通过算法创新突破模型和资源限制,实现推理上下文窗口 10 倍级扩展,满足长文本处理需求。
- 更低的推理成本:UCM 具备智能分级缓存能力;同时融合多种稀疏注意力算法,实现存算深度协同,使长序列场景下 TPS(每秒处理 token 数)提升 2-22 倍。
论坛现场,华为正式公布了 UCM 开源计划。UCM 通过开放统一的南北向接口,可适配多类型推理引擎框架、算力及存储系统。今年 9 月,UCM 将正式开源,后续逐步贡献给业界主流推理引擎社区。
戴尔回应「退出计划核心时间轴」传言:谣言
据界面新闻报道,针对戴尔公司,网络上日前流传出所谓「退出计划核心时间轴」,同时相关传闻引发市场关注。
报道指出,就传言中提到的信息,即所谓的戴尔「8 月 5 日发布的官方公告」和国家「监管部门披露信息」,经全面排查了监管部门有关的披露和戴尔全球与中国官网刊登的内容,均未发现任何相关信息。
针对此传言,戴尔通过报道回应称:「这是谣言,我们不会对谣言进行评论。」戴尔强调,所有关联方参考戴尔官方信息以获取正确的资讯,并且表示「戴尔将继续聚焦业务发展,致力于服务中国的客户及合作伙伴。」
据了解,戴尔将于 8 月 15 日在北京举办一年一度的「戴尔科技峰会」,将邀请众多国内的核心客户及合作伙伴出席,展示其最新产品及创新解决方案。
GitHub CEO 官宣离职,公司或完全并入微软
当地时间 8 月 11 日,GitHub CEO Thomas Dohmke 发文官宣离职,并宣布将会再次创业——「再次成为一名初创公司创始人」。
在 2018 年微软以 75 亿美元收购了 GitHub 之后,一直都让 GitHub 继续作为社区,平台和业务公司独立运作。只不过随着这次 CEO 离职,GitHub 的独立性将会被大幅减弱。
目前,GitHub 拥有超过 10 亿个仓库和分支,1500 万以上开发者,用户数更是达到了 2000 万。Thomas Dohmke 表示,「GitHub 从未像今天如此强大。」
Thomas Dohmke 在文中透露,GitHub 及其领导团队将作为微软 CoreAI 组织的一部分继续履行使命,更多细节将很快公布。 这似乎意味着微软并未打算为 GitHub 寻找新的 CEO。
除此之外,Thomas Dohmke 表示自己将会留任至 2025 年年底以便完成工作交接。
MiniMax 发布全球首个 Agent Remix Marketplace
昨日,MiniMax 发布「全球首个 Agent Remix Marketplace」,并开启 15 万美金全球挑战赛。
官方介绍,Remix Marketplace 对已发布成熟作品一键再创作,支付 100 Credits + 修改成本即可完成全栈项目复刻,无需从零冷启动,效率立提 10 倍;并且能够通过分享赚取 credits 收益。
此外,MiniMax Agent 挑战赛同步开启,奖池高达 15 万美金。比赛拥有「原创 + Remix」双赛道,并且支持零门槛参与(创业者/开发者/设计师/分析师等无需代码能力,均可出战)。比赛已于昨日(8 月 11 日)开启,8 月 25 日截止提交。
机构:DeepSeek 过去一年的流量份额显著波动
近日,数据机构 Similarweb 发布的《Global AI Tracker 8.5》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 1 日的过去一年里,生成式 AI 平台访问量走势出现明显分化。
根据 Similarweb 的数据显示,DeepSeek 在过去一年间的流量份额经历了显著波动:
- 12 个月前,DeepSeek 尚未进入榜单前列;
- 而在 6 个月前,其份额一度攀升至 9.2%,位列第二,仅次于 ChatGPT(79.7%)。
- 然而,在随后的时间里,DeepSeek 的份额持续下滑——3 个月前降至 4.8%,1 个月前进一步降至 4.1%,如今依然维持在这一水平。
相比之下,ChatGPT 在过去一年份额从 84.7% 降至 78.5%,但依然保持绝对领先;Gemini 在过去 6 个月稳步增长,从 4.9% 升至 8.7%,目前位列第二。Grok 在过去 3 个月内份额从 2.1% 增至 2.5%,Perplexity 与 Claude 均保持在 1%–2% 区间小幅波动。
Similarweb 还指出,继 7 月初的整体访问量下滑后,生成式 AI 工具在 8 月初的总访问量出现回升,但不同平台间的份额变化呈现明显分化。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多模态是 AGI 的必经之路
昨日,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林达华发布了一篇长文,其深度解析了公司在多模态通用智能道路上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开头,林达华指出,AI 是—场长跑。从大语言模型(LLM)的兴起到真正意义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商汤认为,多模态是从 LLM 到 AGI 的必经之路。
林达华提到,人工智能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计算来构建智能,而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概念。其认为,智能的核心就是与外界(包括世界或者其他人)进行自主交互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可以被归纳为多种能力维度,包括感知、推理、决策、学习等。
同时,林达华也表示,语言只是人类智能演进过程中的一种产物,但不是智能的本源;语言是描述世界的工具,但不是世界本身。「单靠语言模型并不能构建真正意义的 AGI。」
「但之所以大模型浪潮会首先源自于语言模型的突破,是因为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海量的语料,这些语料在信息时代被广泛地数字化,从而成为最容易规模化获取的数据形态。」林达华指出:
大语言模型是朝着 AGI 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不是终局。随着现存的文本语料被快速耗尽,人工智能下一阶段的突破必然要超越语言,回到智能的本源——和世界的交互。
其认为,世界的信息以多元形态存在,人工智能若要具备通用性,必须能像人类通过感官接收信息那样,将这些原始模态转化为可计算的内部表征。「因此,多模态信息感知与处理的能力是 AGI 的核心要求,也是从语言模型迈向 AGI 的必由之路。」

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新版本上线
昨日,特斯拉上线了 Model 3 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车型,CLTC 续航升级至了 830km,而这也是目前特斯拉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型。
新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5.2 秒,比 6.1 秒的后轮驱动版更快,定价为 26.95 万元起。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信息,Model 3 长续航后轮驱动版搭载的是一块来自 LG 的 78.4kWh 的三元锂电池。
另外,Model 3 的高性能全轮驱动版也迎来了升级,CLTC 续航由 623 公里变为了 647 公里,售价保持不变,仍为 33.95 万元起。
红米 Note 15 Pro 系列官宣
昨日,REDMI 宣布,将于本月推出旗下 Note 15 Pro 系列。
REDMI 方面表示,其第一台手机交付 12 年以后,成功做到全球销量第一(2025 年上半年 175-499 价位段国产手机),并且出海超百国。
据 REDMI 品牌总经理王腾透露,REDMI Note15 Pro 系列将以 2025 顶级标准打造,全系品质拉满,在整机用料、品质标准、保障服务均做到行业新高度。
此前消息透露,REDMI Note 15 Pro 和 REDMI Note 15 Pro + 已入网,支持 90W 快充,其中后者或还支持北斗短报文卫星短信,将成为 REDMI 首款卫星通信手机。
昆仑万维开源游戏交互世界模型
昨日,昆仑万维发布自研世界模型 Matrix 系列中,Matrix-Game 交互世界模型的升级版本——「Matrix-Game 2.0」。
据介绍,Matrix-Game 2.0 相较于 Google DeepMind 前段时间所发布的交互式世界模型 Genie 3(未开源),同样实现了通用场景下的交互式实时长序列生成。并且为促进交互式世界模型领域的发展,Matrix-Game 2.0 全面开源,是业内首个在通用场景上实现实时长序列交互式生成的世界模型开源方案。
具体来看,Matrix-Game 2.0 更加侧重低延迟、高帧率的长序列交互性能,能够以 25 FPS 的速度,在多种复杂场景中稳定生成连续视频内容,且生成时长可扩展至分钟级,大幅提升了连贯性与实用性。
在推理速度显著提升的同时,模型依然保持了对物理规律与场景语义的精准理解,支持用户通过简单指令,自由探索、操控并实时构建结构清晰、细节丰富、规则合理的虚拟环境。
技术上,Matrix-Game 2.0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驱动交互世界建模方案,彻底摆脱了传统依赖语言提示的生成模式,专注于通过视觉理解和物理规律学习来构建虚拟世界。
目前,Matrix-Game 2.0 已公布技术报告,并上线 HuggingFace 和 GitHub。
技术报告:https://github.com/SkyworkAI/Matrix-Game/blob/main/Matrix-Game-2/assets/pdf/report.pdf
项目主页:https://matrix-game-v2.github.io/
HuggingFace 地址:https://huggingface.co/Skywork/Matrix-Game-2.0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SkyworkAI/Matrix-Game

抖音回应「理想车主被人身攻击」
昨日,抖音黑板报发文称,近期网络上出现大量关于「理想车主」的讨论,其中部分内容存在误导、攻击言论。平台称,其在收到理想汽车公司投诉举报后,积极核实处理,对其中违反社区规则的内容予以处置。
抖音方面表示,平台依据《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试行)》,主动对借事件不当蹭热度、恶意炒作的内容及账号予以处置,包括但不限于:
借此事炒作营销、同质化演绎恶搞或拍摄「理想车主乱停车」、人身攻击理想车主、自行修改头像谎称被「封禁」等。
抖音强调,一直以来,其持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健全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同时展开专项服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上周,理想汽车法务部也发文称,近期其收到多位车主举报,反映各网络平台集中出现大量针对理想车主负面评价的误导性信息,极大损害了理想汽车用户形象,致使理想汽车用户线上线下生活遭受严重侵扰。
理想方面表示,经核查,此类负面信息 24 小时不间断在多平台密集发布,具有多频次、内容高度同质化等特征,涉嫌有组织的违法犯罪。其更是指出「这一行为背后的黑力量,在挑战社会的良知和法律的底线。」
小米智能门锁误识别人脸开门
昨日,「小米门锁误识外卖员人脸开锁成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据经视直播报道,日前有网友发文称,其家中的小米智能门锁将外卖员人脸错误识别,导致门锁被开启。该网友发布的照片显示,门锁被外卖员人脸识别开启时,网友正躺在床上。
据当事人史先生通过报道透露,出问题的门锁型号是小米智能门锁 2 Pro,开门成功的外卖员和自己脸型确实有点像,随后小米客服表示将安排工程师上门检修。
史先生表示,这是该智能门锁使用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此前偶尔发生过需要二次扫脸才能正确识别情况。
而据小米该款智能门锁商品详情页显示,其拥有安全靠谱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抓取面部细节特征,精细描绘独一无二的人脸面谱。
对于上述情况,小米客服表示,他们会记录并核实相关情况。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智能门锁遇到类似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小米客服。「我们这边会尽快安排师傅上门,看一下门锁具体是什么情况,同时我们也会反馈到总部专员,由专员跟进他这个问题。」
麦当劳回应招募退休人员
据澎湃新闻消息,日前有关「麦当劳招募退休员工」的话题在互联网引起关注。
针对上述话题,麦当劳方面回应称,麦当劳中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及政府指导执行用工政策,为全职员工依法缴纳社保。
麦当劳表示,其同时采用灵活多元的用工方式,退休返聘人员等劳务关系员工也是其中一部分,为相关员工提供符合法规政策的报酬,并提供商业保险等。据了解,麦当劳招聘退休员工是此前就有的做法。
从网友曝光的麦当劳「退休员工招募」信息来看,任职要求为每周可上班至少 3 天,达到退休年龄(女 50 周岁,男 60 周岁);福利待遇包括国家法定假日三倍工资、周六免费餐饮及员工打折福利、享有商业保险。

《死神来了 6》内地版时长与北美版一致
据灯塔专业版,《死神来了:血脉诅咒》发行通知、公映许可证出炉,影片时长 110 分钟,与北美公映版一致。
上周,华纳兄弟电影正式官宣惊悚电影《死神来了:血脉诅咒》,内地将定档 8 月 22 日上映。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系列作品首次登陆中国内地。
影片讲述了大学生史蒂芬妮饱受反复出现的暴力恶梦所困扰,于是决定回到家乡,寻找唯一可能打破这个循环的人,并拯救家人免于无法避免的可怕厄运的故事。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由扎克·利波夫斯基、亚当·伯恩斯坦执导,布瑞克·巴辛格、特奥·布里奥内斯、凯特琳·桑塔·胡安娜主演,于 5 月 16 日北美上映。
中版《花束般的恋爱》立项
据新浪电影援引国家电影局消息,在关于 2025 年 7 月上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中,显示中国版《花束般的恋爱》立项,编剧为黄琦琳。
据介绍,故事讲述都市深夜,一对年轻人丽珍与炳强意外邂逅,惊喜发现他们志趣相投,两人顺理成章展开了一段浪漫的恋爱。毕业后,社会和工作压力促使他们成长,也侵蚀了他们的关系。曾经的同路人步伐开始错乱,目的地也不再相同。
《新·驯龙高手》成为系列中票房最高一部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真人电影《新·驯龙高手》成为「驯龙高手」系列中票房最高的一部,达成:全球票房最新报 6.236 亿美元,包括北美 2.616 亿美元、中国内地 2.83 亿元。
而此前三部动画票房分别为:
- 《驯龙高手》(2010):全球 4.949 亿美元,包括北美 2.176 亿美元、中国内地 8988 万元;
- 《驯龙高手2》(2014):全球 6.215 亿美元,包括北美 1.77 亿美元、中国内地 4.03 亿元;
- 《驯龙高手3》(2019):全球 5.4 亿美元,包括北美 1.609 亿美元、中国内地 3.67 亿元。
据悉,《新·驯龙高手》于 2025 年 6 月 13 日美国与中国大陆同步上映;讲述小嗝嗝偶然间遭遇传说中的夜煞没牙仔,并由此与之建立深厚友谊,进而打破两大族群间的隔阂,携手寻求和平的故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派早报:美光回应中国区业务调整、Matter 1.4.2 版本发布等
「有嘴就行!」明年的新 Siri 可以让你真正解放双手的使用 iPhone
iPhone 为智能手机领域带来的革命之一,就是多点触控屏幕。「触控」也在此后的十八年里,逐渐成为了人们与电子设备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苹果觉得:触控还不够。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 Vision Pro 上见到了基于视觉识别的纯手势交互,几乎是目前 AR 设备中最无感的一种方案。
而近期的一些新证据表明,苹果也在尝试另一种基于 Siri 的纯语音的人机交互方案。
图片使用 Gemini 生成,因为 Image Playground 用不了
就在昨日,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在一篇最新的预测中指出:推迟到 26 年的 AI Siri,有可能通过借助加强 App Intents 的方式,间接实现让用户完全以语音遥控的方式操作 iPhone 。
这是一块苹果在 2024 年 WWDC 上就已经画过的大饼了。在一则饱受虚假宣传指责的广告中,苹果展示了女演员 Bella Ramsey 向 Siri 提问、Siri 跨应用收集信息并给出回答的场景:
广告中,Bella 向 Siri 提问一项活动的参与者名字,Siri 通过快速调用日历做出了回答|YouTube @QuirkyFilms
由于 Apple Intelligence 始终无法实现这样的功能,这则广告片目前已经被苹果下架,而「更智能的 Siri 」也被推迟到了 2026 年。
根据 Marc Gurman 的看法:AI Siri 遭到反复推迟这件事本身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比起磕磕绊绊的 AI Siri,反而是这项功能所依托的另一项底层功能更值得关注——
全新的 AI Siri 如果想要实现苹果在两次 WWDC 与发布会上画的那些大饼,iOS 的 App Intents 功能必须在未来得到史诗级加强。
图|Fast Company
你或许没有听说过 App Intents 这个名字,这并不奇怪,因为它不是某个单独的功能,而是 2022 年苹果在 iOS 16 中推出的一个系统功能框架,取代了更早的 SiriKit Intents,是一个主要面向开发者的功能。
图|Apple Developers
而 App Intents 的功能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主要用于展示一款 app 的「意图」。
就拿 iOS 的聚焦搜索(Spotlight)来说,除了直接查找 app 之外,我们其实还可以直接在这里输入一些功能提示词,比如「创建」或者「扫一扫」,系统就会自动拉起一些 app 内部的功能入口以供选择:
而这也很直观的展示了 App Intents 的基本作用——给原本处在 app 内部的各种功能,创建一条「快捷通道」,并且将这些快捷通道的入口与 iOS 系统级功能(比如 Siri、聚焦搜索、捷径等等)整合,让用户可以不打开 app 就快速调用。
图|Apple Developers
而这也正是 Marc Gurman 所预测的、新的 AI Siri 在未来能够胜任更多复杂操作的基石。
无独有偶的是,类似的功能快捷入口并非苹果独享,华为的 HarmonyOS 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服务叫做 Intents Kit,负责连接系统入口与 app 或元服务内部的功能:
图|华为开发者联盟
不过目前由于苹果的宣传力度和入口限制,能够在 iOS 中调用 App Intents 去执行操作的就只有上面提到的三大件—— Siri、聚焦搜索,以及捷径。
考虑到 Siri 过于拉胯、聚焦搜索用户基数不高,因此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通过捷径调用了。现在各种快速记账、裁剪照片添加水印、将前一天的照片统一发送到微信文件传输之类的捷径,本质上都是经由 App Intents 在发挥作用。
通过聚焦搜索直接跳转执行支付宝内部的扫码功能
而未来 AI Siri 领衔的自动化操作,参考目前捷径对于 App Intents 的调用方式,爱范儿认为将会是一个很简单的「两步走」逻辑:
- 加强 App Intents 能够直接调用的 app 功能。目前的 App Intents 框架需要开发者主动编写,能够覆盖的 app 数量十分有限,苹果后续可能通过新建 API 的方式让系统直接读取 app 功能列表,扩大 App Intents 的调用范围。
- Apple Intelligence 的语音模型可以帮助 Siri 更好的拆分和理解用户的语音指令,并且利用 iPhone 上面的端侧模型将自然语言指令转换为依次调用 App Intents 的组合,从而实现复杂步骤的自动操作。
Marc Gurman 预测苹果最早可能会在 2026 年的春季发布会上推出这套新 AI Siri + App Intents 的组合,届时可以实现的操作可能类似于「嘿 Siri,把昨晚吃饭拍的照片全部裁成正方形,发到 XXX 的微信,在下周六创建一个一样的日程」,并且全程不需要动手点 iPhone 。
图|Lifehacker
只不过在那之前,这套新的语音操作方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测试,尤其是针对一些高风险的场景(比如支付宝收付款、或者联网控制医疗器械等等)需要更加严格的 Siri 模型控制,在明年春季再遭推迟也不是不可能。
而从产品的角度看,这样一套完全基于语音的操作方式,虽然有可能最先落地在 iPhone 上,但未来能够发光发热的场景肯定不止智能手机。
反而是 Apple Watch、HomePod,甚至传闻中的智能家居中控屏和桌面机器人,以及类似 Vision Pro 的 AR 设备,会成为纯 Siri 语音交互的主要受益者。
换句话说,这套 AI Siri 搭配增强版 App Intents 的「组合拳」,是一套上利无障碍用户、下利新产品形态的全新交互系统,非常符合我们以往对于苹果强大的软硬件结合能力的想象。
而苹果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如期把它交付出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社区速递 105 | 派友的桌面装备以及一周最热评、新玩意
纯电续航或达 450km!小鹏 X9 增程版打响「超级增程」第一枪
小鹏汽车即将迈出增程的第一步。
翻看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申报目录,小鹏汽车首款增程车型——小鹏 X9 增程版赫然在列。综合所有信息后我们发现,小鹏希望以一种更加彻底的电动化体验,来定义它的增程产品。
设计层面,小鹏 X9 增程版的改动非常克制,它几乎完整保留了纯电版颇受认可的「星舰美学」,棱角分明的车身依旧在同质化的 MPV 市场中显得独树一帜。
由于进气需变大,X9 增程版最显著的变化在于车头,前脸原先的蜂窝状饰板被横向的主动进气格栅取代,车尾的后包围也有些许简化。
车身尺寸的变化同样细微。长宽高分别为 5316/1988/1785mm,轴距 3160mm。与纯电版相比,仅车身长度微增 23mm,其实际的座舱空间大概率可以参考纯电车型。
动力总成是变化的核心。
X9 增程版搭载了一台来自哈尔滨东安动力的 1.5T 发动机,最大功率 110kW。这台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辆,而是始终工作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专职为电池和驱动系统供能。
真正驱动这台大家伙的,是一台最大功率 210kW(281 马力)的后置电机,与之匹配的,是兼顾成本与安全性的磷酸铁锂电池组。何小鹏在社交媒体上暗示,这块电池最高可以提供 450km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综合续航里程超过 1500km。
这在同级中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远超腾势 D9 DM-i(最高 200km)和岚图梦想家 PHEV(最高 236km)等主要对手。
选择磷酸铁锂电池,除了成本因素,更深层的考量或许在于其较优的热稳定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这对于需要频繁充放电以维持纯电行驶的增程车而言,至关重要。
真正让 X9 增程版区别于对手的,或许是那些申报信息里看不到的东西。
参考纯电版车型的配置,后轮转向和双腔空气悬架这两项关键配置,会作为产品基因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成为它在市场中的一个结构性优势——一个车长超过 5.3 米的庞然大物,却拥有仅 5.4 米的转弯半径。
而双腔空气悬架的价值,则更多体现在乘坐舒适性上。它不仅能确保多乘员状态下乘坐体验的一致性,还能在不同路况和驾驶模式下调整悬挂软硬与高低,兼顾高端 MPV 所需的舒适与操控质感。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 X9 增程版在硬件层面的竞争力。
用纯电的逻辑,造一台更好的增程车
强大的硬件配置,构成了 X9 增程版在市场中搏杀的资本。但要真正理解小鹏的意图,还需要从它的「超级增程」说起。
这个听起来颇为自信的词,源自去年 11 月小鹏 AI 科技日上发布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按照官方的说法,「鲲」代表下一代增程技术,「鹏」则代表小鹏已有的纯电技术体系。其核心,便是在纯电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再做一个体验更好的增程。
为一台主要依靠加油来解决里程焦虑的增程车,配备高成本的 800V 高压平台,这在商业上似乎并非最优解,但这背后是小鹏的一种技术坚持,或可称之为源自纯电体系的技术惯性——即使用户选择增程,其核心的补能体验也不应被降级。
小鹏试图解决多数混动车在快充桩上「充不快」的普遍痛点,让充电速度向纯电看齐,维护纯电品牌的技术体面。
这套体系与长达 450 公里的纯电续航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理念,即增程器是解决「偶发性长途焦虑」的保险,而非日常出行的主角。
在此基础上,对增程器启动时 NVH(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优化,就成了维护「电动感」的另一道防线。一个好的增程,应当在需要它时,尽可能地不打扰座舱内的安静与平顺。
为此,小鹏试图引入「智能化」这个新变量。其 AI 天玑系统不仅服务于座舱与智驾,同样能赋能动力系统。通过结合导航路况、驾驶习惯进行预判,让能量管理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规划。
小鹏并非从一开始就笃定增程路线。
时间拉回 2022 年末,当公司内部讨论未来方向时,「增程」仅仅是与「低价」并列的选项之一。在当时那个增程市场前景未明的时刻,小鹏选择了后者,并最终孵化出 MONA 品牌。
然而,市场的演变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到了 2024 年,当理想、问界等对手在增程赛道上高歌猛进时,市场的选择已经不言自明。对于小鹏而言,重新拾起增程,是一次顺应时势的必要回归。
▲ 小鹏 G01 谍照
X9 增程版仅仅是一个开始,根据官方规划,未来将有至少 5 款增程车型陆续问世,覆盖轿车和 SUV。最先被推向市场的,将会是代号为 G01 的中大型 SUV,它将作为主力产品,深入由理想、问界等品牌构建的家庭用车市场腹地,承担起大规模扩张的重任。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对标比亚迪宋 L DM-i,东风风神新混动 SUV L8 预售 12.99万元起
今年车企们有一个统一的关键词叫做「整合」。
去年吉利发布《台州宣言》,通过战略整合来减少内部品牌之间的资源内耗;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创新研究开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 5 家公司整合形成「大乘用车板块」;蔚来将乐道和萤火虫品牌整合进主品牌体系,撤销独立事业部地位;广汽研究院拆分为三院(造型、整车、平台)后,与产品本部平行组成 「大研发体系」。
在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的当下,各家车企都在通过资源集中降低内耗,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作为三大汽车央企之一的东风集团,前不久也宣布将东风奕派、风神、纳米三个品牌统一整合于「东风奕派科技公司」来来解决资源分散问题,通过用户直达和技术的开放共生来解决效率问题。
我们熟知的东风风神品牌被定位于专注于燃油、HEV 和 PHEV 等节能车,而东风风神 L8 则是整合完成后发布的首辆车。
8月 11 日晚,东风风神 L8 正式开启预售,全系共推出 4 款车型,预售价格为 12.99 万元 – 14.99 万元。
东风阐述风神 L8 的主要外观设计理念为「兼顾了家里不同成员的审美需求」。新车车辆整体造型简洁大方,提供了白、青、银、黑以及两种灰色可选。
风神 L8 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配有贯穿式灯带和像素样式的大灯,尾部使用了贯穿式尾灯和小尺寸扰流板,显得有一定层次感。车身流线顺滑,采用了半隐藏式车门拉手和 19 英寸的轮毂,腰线从前翼子板延伸至尾部,配合银色装饰条和双色轮辋,整体看上去比较协调。
新车内饰有白、橙、黑三种颜色可选,在 2825mm 的轴距下空间表现不错。车内座椅系统采用高密度发泡与多层结构设计,覆盖了柔软皮革材质,梦想版车型的前排座椅配备座椅加热、通风、按摩与腰部支撑功能。同时主驾座椅的一键小憩功能可实现接近 180 度平躺,第二排座椅则拥有 260mm 的前后滑动范围以及 16 段 125° 的靠背调节,后排完全放平情况下可以拓展出纵深 2.1 米的纯平空间。
东风风神 L8 配备高通骁龙 8155 芯片,搭载 15.6 英寸 2.5K 分辨率中控屏与 8.88 英寸全液晶仪表,车机系统内置了 Deepseek 和豆包双 AI 大模型,支持Carplay、HiCar、Carlink 等手车互联功能,内置的通勤、露营、亲子等预设模式则可以通过车辆 GPS 定位自动切换。
除此之外,东风风神 L8 则提供了 540°全景影像、分段式可开启全景天窗、4.5L 车载冰箱、流媒体内后视镜、19 扬声器 WANOS 全景声音响、后排老板键、车载香氛、遮阳帘、后排小桌板和 15.6 英寸 2.5K 后排吸顶娱乐屏等舒适性配置。
辅助驾驶系统方面,新车提供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碰撞预警等 28 项功能,顶配版车型则进一步增加了盲区监测、变道预警、后方穿行刹停及智能开门预警等拓展功能。
新车还配备主副驾安全气囊、侧气帘与行车记录装置,同时设有胎压监测、儿童安全门锁以及电动尾门防夹机制。
东风风神 L8 的动力系统使用了「马赫电混」方案,由一台 1.5T 涡轮增压混动专用发动机和永磁同步电机组成,整合综合输出功率为 265kW,扭矩为615N · m。新车有 18.1 度或 30.3 度两种电池可选,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 112km 和 185km,满油满电下综合续航里程可达 1300km 以上。
东风风神 L8 进入的 10-15 万元家用 SUV 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其面临的主要竞品有比亚迪宋 L DM-i,吉利银河星舰7 EM-i 以及长安启源 Q07 等车型,风神 L8 在其中凭借较好的空间和动力表现占有一定优势。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零跑不想再做「半价理想」了
零跑不想再做「半价理想」或「半价特斯拉」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高端化。
7 月份的零跑月销突破了 5 万辆,而且有种要和其他新势力品牌拉开一个数量级差距的趋势,比第二名的问界多了 1 万辆,比第三名的小鹏整整多了 1.4 万辆,其中零跑的 B 系列和 C 系列车型功不可没。
但是这两个车系走的都是性价比路线,零跑也是目前的造车新势力中唯一没有 30 万以上的高端车型的企业。
由于车型市场定位偏中低端,零跑的新车交付均价也远低于小鹏、理想。来自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今年上半年为统计口径,零跑在中国市场的新车交付均价为 14.85 万元,同期,小鹏为 26.22 万元,理想则高达 37.61 万元。
零跑想要品牌向上,做利润更高、价格更高的车型已经成了一个必选项。
在零跑董事长朱江明的规划里,零跑旗下会有 A、B、C、D 四个系列,A系列聚焦最低价格段,B系列主攻10到15万元,C系列覆盖15到20万元价格段。最后,D系列承担战略任务,以超豪华的产品和不豪华的价格,将零跑带入20到30万元的市场。
但问题在于,零跑在 10-20 万元积累的产品经验,在 30 万元以上的区间还适用吗?在 D 系列上市时,零跑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抛弃问界、理想、小米,而是选择零跑。
D 系列目前曝光出的车型有两款,一款全尺寸 SUV 和一款 MPV,两款车目前都进入到了夏测阶段。
博主@拉面师傅 Design 曾经做过几张 D 系列 SUV 的渲染图。从渲染图和公开信息判断,这款新 SUV 或许将成为今年最大的全尺寸 SUV,有 6 座和 7 座布局,车身长度至少 5.2 米,轴距可能会超过 3 米。
同时也有消息称新车将将配备和乐道 L90 类似的前备舱,前脸采用多层布局,顶配车型有望搭载类似迈巴赫那样的大饼轮毂,并且该车会采用 800V 纯电四驱架构,并有增程版本同步推出。
▲ 零跑 D 系列 SUV 渲染图 图源:拉面师傅 Desigan
但之后零跑总裁曹力回复说,「许多细节有出入,实车会更高级。这是零跑首款冲击 30 万元价位的旗舰产品,将搭载零跑乃至整个行业最出色的技术」。
零跑打算首先补上的是在智能化上的短板。
在 10 万元的零跑 B01 上,即使有激光雷达,大多数人也不会对零跑的辅助驾驶能力有太大的期望,更高级的代客泊车和端到端大模型,也不在购车者的考虑范围内,但在 30 万以上的车型,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2022 到 2024 年,零跑研发一共只花了 62 亿元,仅相当于小鹏 2024 年一年的研发投入,虽然研发投入并不等于技术实力,但事实是零跑在 24 年国内市场交付的27.12万辆新车中,标配高速 NOA 的仅有不到 5 万辆,占比 15.82%。今年上半年,占比更是下滑至 13.05%。在其他头部新势力均早已经进入城区无图 NOA + 端到端的时代,零跑显得有点「查无此人」。
好在,零跑决定增加投入,将智驾团队,从现在的500人扩充到600人以上,同时也会在质量上引进更高质量的人才,今年智驾总投入在8亿人民币以上。
▲ 零跑于今年 2 月发布的智驾升级计划
上个月的高通技术沟通会上,零跑表示,D 系列的首款新车将首发搭载高通骁龙至尊版双 8797 平台,支持舱驾一体。8797 的 AI 算力高达 320 TOPS,由于高通标称采用的是稠密算力,换算成大众认知大概是 640TOPS(稀疏)算力,和这代的骁龙 8650 的 100TOPS 对比,8797 提升了 3 倍多。
最近也有小道消息称零跑和华为正在商讨合作事宜,有可能接入鸿蒙座舱或者在辅助驾驶算法上采用华为的激光雷达融合算法模块。
与此同时,零跑依然在不断的用技术和模式创新压低成本,尽可能多的实现全域自研,从而让自己敢把更多配置越级下探。目前零跑在整车成本上已经实现了 65% 自研零部件+ 88% 平台通用化率,将成本不断摊薄。
此外,零跑的自研技术不仅自用,也已经实现外供。有媒体报道,去年零跑自研自造的“三电”已经获得了 10 家友商的定点,并透露在与法拉利商讨零部件及其他方面相关合作的消息。 Stellantis 也计划在在欧洲本地化生产 B10,零跑或将通过技术授权每辆车获利超万元。
▲ 零跑自研体系
所以不管具体车型和定价如何变化,零跑这家企业的底层逻辑总是一样的——以合理的成本、在最低的售价区间内,做到最优的配置。
朱江明曾经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他最佩服的企业是丰田和优衣库。
绝大多数人一进门,外套也好、裤子也好,可以找到需要的所有衣物,价格不贵,面料好,做工也不差,消费完还觉得这个品牌不错。
如果把零跑看做是中国新势力中的「丰田」,那 D 系列或许就是零跑的「皇冠」。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奶爸」也越野!全新坦克 500 预售价 36 万元起,还有一台大 V8?
大多数的用户为这 3% 的令人激动的小时刻,去妥协了 97% 的舒适的日常体验。
长城汽车 CTO 吴会肖在全新坦克 500 的发布会上,用这样一组数字,点明了硬派越野车主们长久以来的一个核心矛盾。
为了少数时刻的翻山越岭,用户需要接受日常通勤中,可能存在的笨拙操控和相对滞后的交互体验。这是一种在过往被普遍接受的行业取舍。
而全新坦克 500 此次的更新,便是坦克品牌为这个议题交出的一份答卷。它的核心思路很明确:不再让用户做选择题,而是在一台车上,同时满足越野、豪华与智能这三个在过往看似冲突的需求。
坦克在发布会上公布了全新车型的预售价格。其中,全新坦克 500 Hi4-T 为 36 万元;定位更高的 Hi4-Z 版本为 38.88 万元。
这个价格所锚定的,是坦克品牌在产品策略上的一次清晰表达。它试图证明,一台车的硬核实力,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质感和智商并不矛盾,三者可以,也应该同时在一台车上实现。
鱼和熊掌,它全都要
要理解坦克 500 的这次进化,照例先从它的外形看起。
乍眼一看,全新坦克 500 和现款车型在造型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是属于自己的那套「中式豪华」。
无论是源自古代殿宇屋顶、追求横向开阔感的「曲折中网」,还是取自榫卯结构、层层咬合的「斗拱大灯」,亦或是借鉴城墙线条、贯穿车身的「承天腰线」。在坦克看来,这些设计语言共同的目标,是在恢弘的体量感之下,营造一种中正、大气的秩序之美。
车身之内,是两套愈发成熟、但性格迥异的混动系统。
在动力层面,全新坦克 500 延续了其全面混动化的策略。本次发布的 Hi4-T 与 Hi4-Z 两种版本,并非单纯的高低功率之分,而是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思路。
Hi4-T 可以理解为一种 P2 架构的混动,它将电机放置在发动机和传统的 9 速自动变速箱之间,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越野车的机械四驱结构,系统综合功率为 310kW(415 马力)。
▲ Hi4-T
Hi4-Z 则更侧重于电,采用了一套集成度更高的 3 速 DHT 专用混动变速箱方案,635kW(851 马力)的综合功率远高于 Hi4-T,驾驶感受也会趋近于一台纯电动车:安静、平顺、响应极快。
这种架构的差异,直接带来了性能表现的不同。Hi4-Z 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为 4.3 秒,踏入了高性能车的门槛。而 Hi4-T 的 6.9 秒,对于一台大型 SUV 而言同样可观,但它的性格显然更温和,动力输出也更线性。
对于这两套系统的越野能力,长城早就用环塔拉力赛的冠军奖杯证明过了,不必再过多解读,更重要的反而是长城在「豪华」和「智能」这两方面的动作。
全新坦克 500 座舱里有不少地方都体现了长城的新思考——从场景出发。
例如,零下 6 摄氏度的压缩机冰箱,是在解决真实的户外需求;带有「渐进式阻尼」的 Nappa 座椅,则是在思考越野时如何提供有效支撑。而前后四座都配备的通风、加热与按摩功能,则是在试图将这种舒适体验,平等地分享给车上的每一位乘客。
长城赋予这辆车的另一层——「智能」,其出发点同样是解决用户的真实痛点。
最典型的痛点,是从城市到越野目的地的长途高速。为此,全新坦克 500 搭载了 Coffee Pilot 智驾系统,核心能力是「车位到车位」的端到端覆盖。它的价值在于将驾驶者从枯燥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将精力留给真正的驾驶乐趣。
需要指出的是,吴会肖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了「人机共驾」这一点,并明确:辅助驾驶不能替你越野,「这个真没有」。
真正有的,是「远红外夜视系统」,它能在夜间、大雾甚至沙尘天气下,帮助驾驶者识别前方物体。这并非一个常用功能,但对于一台时常需要应对非理想环境的越野车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底层的安全冗余,在关键时刻,能提供额外的感知能力。
回到城市,这套系统同样致力于解决大型车的「生存」难题,通过记忆泊车、100 米循迹倒车等功能,降低在狭窄空间挪车的难度。
另外,坦克 500 这次还把小蓝灯给加上了。
智能座舱方面,全新坦克 500 采用了基于高通 8295 芯片的 Coffee OS 3 系统——当然这是预料之内的,真正有趣的是,长城在发布会中表示,这套系统的交互逻辑吸取了「10 后是最好的设计师」这一观点。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座舱的交互逻辑在试图摆脱工程师的参数思维,转而回归家庭成员,尤其是孩童的直觉化操作。
后排那块 17.3 英寸的吸顶屏,便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提供了娱乐功能,更在细节上考虑周全,提供触控、语音、手势、遥控器、触摸等多达 6 种控制方式,试图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无论老幼,都能找到最顺手的使用方法。
从植根于东方审美的外观,到内里强悍且高效的混动心脏,再到座舱中对用户场景的细致考量。坦克 500 正在试图将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融为一体:它既有足以应对前路险阻的硬核实力,又具备体察入微、关照全员的细腻心思。
这恰如发布会上被反复提及的那个比喻——一个温和的巨人。
坦克想聊的,不只是车
当产品力的各个维度被逐一铺陈开,全新坦克 500 的市场画像也随之清晰,这辆硬派越野车,正试图将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种改变,从一个颜色开始。
魏建军在发布会上花了不少时间,去解释新颜色「敦煌绿」这一命名的由来。他表示,这个名字并非营销团队的包装,而是他本人的坚持,为的是摆脱过去漆色命名喜欢「沾点洋味儿」的习惯。
这是一种品牌姿态的物化:从追随国际标准,到主动从东方文化中寻求审美认同。
这背后,是坦克品牌试图重新定义「豪华越野」的核心价值。用魏建军的话说,坦克为用户提供的,不止于工具属性,更是一种情绪价值。
基于这个逻辑,它与丰田普拉多的竞争,便从单纯的功能、性价比之争,上升到了「生活方式」的对话。普拉多在过往代表着极致可靠的工具,而坦克 500 则在此基础上,试图扮演一个更丰富的角色——它是一个情绪的载体,一个圈层社交的媒介。
它与另一个对手——以理想 L 系列为代表的家庭 SUV——的对话,则建立在不同的价值基点上。
如果说理想解决的是家庭城市出行的「效率与舒适」问题,那么坦克 500 则是在回应这个问题的同时,额外提供了一种「挣脱束缚、拓宽生活半径」的可能性。
这种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洞察,最终也物化在了全新坦克 500 提供的两种动力选择上。它们分别吸引着两种心态截然不同的用户。
选择 Hi4-T 的用户,他们或许尊重并热爱传统越野的机械内核,但又主动选择用更高效、更现代的混动技术去实践这份热爱。而选择 Hi4-Z 的,则更像是被电驱性能和行驶品质所吸引,硬核的越野能力对他们来说,或许不常用,但必须要有,这是一种对车辆能力边界的探索。
这两种混动路径的选择,本身就是坦克品牌对未来的宣言:无论用户的具体偏好如何,品牌通往未来的技术路线,都已坚定地指向了新能源。
但坦克品牌的视野,显然不止于此。在发布会后半段的对谈中,一些看似即兴的问答,反而透露出其更长远的规划和野心。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首次对外展示了自研的 4.0T V8 发动机,而在今晚的发布会里,面对是否会将其搭载于坦克车型上的直接提问,魏建军并未给出确切的承诺,但他说:
V8 不是超跑的专属,(搭载它的车)可以是一个顶级的 SUV。
这句话,清晰地释放了两个信号。
其一,是技术上的亮剑。这表明长城在传统大排量内燃机领域,依然保留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其二,则是品牌向上探索的野心。这暗示了坦克的未来,有可能向更高端、更豪华的市场区间发起冲击,去和国际一线豪华品牌在顶级产品上进行对话。
这种全球化的视野,也体现在对汽车运动的态度上。
魏建军将赛车运动定义为「文化表达的最高形式」,并表示将积极参与包括雨林挑战赛在内的国际赛事。这些年来,长城一直在尝试输出品牌文化和生活方式。而赛道,将成为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技术认同和品牌共鸣的重要舞台。
今晚发布的这辆坦克 500,更像是坦克品牌发展至今的一个阶段性样本,体现了一家中国车企在技术、文化、品牌三个维度上,同时建立起来的自信。
它所努力的方向,也已经超越了一台交通工具的范畴,更像是在打造一个以越野为起点的「文化产品」——它承载着用户的情绪价值,构建起一个活跃的社群,并开始尝试向全球市场,讲述一个来自东方的、关于探索与生活的新故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大鲨四代,降噪如一:Bose QuietComfort 消噪耳塞 Ultra II 体验
巧用 Notion 搭建运动健身记录看板
早报|廉价版 MacBook 或低于 5000 元/雷军发起小米 YU7 版本改名投票/码农正在成为现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廉价版 MacBook 售价或低于 5000 元
小米汽车公布碰撞检测方法专利
智谱开源全新多模态模型:全球新标杆
马斯克透露 Grok V7 模型已完成预训练
反超 OpenAI,百川开源大模型医疗能力登顶世界第一
消息称玛莎拉蒂采用奇瑞平台
纽约时报:码农正在成为现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王兴兴:具身智能的 ChatGPT 时刻还没有诞生
vivo vision 亮相,重量有惊喜
胖东来回应招聘「刑释人员」:不戴有色眼镜
成龙:现在的好莱坞电影不如从前

廉价版 MacBook 售价或低于 5000 元
图片来自 9To5Mac
据「DigiTimes」报道,苹果目前正在准备的全新廉价版 MacBook 有了新的进展消息。
供应链消息人士称,廉价版 MacBook 将会搅动笔记本市场。据预计,该新品的部分组件将会在 2025 年第三季度末开始大规模生产,并且还有望在年底前实现整机组装。
据报道,廉价版 MacBook 售价有望来到 599-699 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 4306-5025 元),相较于目前定位入门的 MacBook Air 系列售价(999 美元,国行为 7999 元),MacBook 的价格门槛有望大幅下降。
廉价版 MacBook 预计搭载苹果 A18 Pro 处理器,而非 MacBook 家族的 M 系列处理器,配备一块 12.9 英寸的显示屏,尺寸也略小于目前 MacBook Air 13 英寸的屏幕。
报道称,苹果在 2025 年第三财季中实现了 80 亿美元的 Mac 销售额,同比增长 15%,而作为入门选择的 M4 MacBook Air 起到关键作用。

小米汽车公布碰撞检测方法专利
据企查查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日前一项名为「碰撞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的专利公布。(申请号:CN202510573084.6)
据介绍,该专利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碰撞检测:
- 在确定终端处于交通工具搭乘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终端的速度变化信息;
- 根据所述终端的速度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交通工具的运行状态;
- 响应于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发生碰撞状态,触发报警操作。
专利表示,通过以上方法,不仅能够确定终端是否处于交通工具搭乘状态,还能够在确定终端处于交通工具搭乘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终端的速度变化信息确定所述终端所在交通工具的运行状态是否为发生碰撞状态,能够及时有效地检测到交通工具是否发生碰撞,从而为及时有效救援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障终端用户乘坐交通工具时的人身安全。
目前该专利已于 2025 年 4 月 30 日申请,于 8 月 8 日公布。
智谱开源全新多模态模型:全球新标杆
昨日,智谱推出全球 100B 级效果最佳的开源视觉推理模型 GLM-4.5V(总参数 106B,激活参数 12B),并同步在魔搭社区与 Hugging Face 开源。
官方介绍,GLM-4.5V 基于智谱新一代旗舰文本基座模型 GLM-4.5-Air,延续 GLM-4.1V-Thinking 技术路线,在 41 个公开视觉多模态榜单中综合效果达到同级别开源模型 SOTA 性能,涵盖图像、视频、文档理解以及 GUI Agent 等常见任务。
同时,GLM-4.5V 通过高效混合训练,具备覆盖不同种视觉内容的处理能力,实现全场景视觉推理,包括:图像推理、视频理解、GUI 任务、复杂图表与长文档解析、Grounding 能力。
模型还新增「思考模式」开关,用户可灵活选择快速响应或深度推理,平衡效率与效果。
GitHub:https://github.com/zai-org/GLM-V
Hugging Face:https://huggingface.co/collections/zai-org/glm-45v-68999032ddf8ecf7dcdbc102
魔搭社区:https://modelscope.cn/collections/GLM-45V-8b471c8f97154e
另外,智谱还同步开源了桌面助手应用。该桌面应用可实时截屏、录屏获取屏幕信息,并依托 GLM-4.5V 处理多种视觉推理任务,可日常处理如代码辅助、视频内容分析、游戏解答、文档解读等多类视觉任务。
:https://huggingface.co/spaces/zai-org/GLM-4.5V-Demo-App
马斯克透露 Grok V7 模型已完成预训练
近期,马斯克发文称,xAI 的 Grok 是一种能够一次性编写越来越复杂的视频游戏的编程方式。而在昨日,其转发相关内容并表示,「我们的 V7 基础模型上周完成了预训练,天生支持多模态。」
马斯克介绍,Grok V7 可以直接处理视频/音频比特流,无需将其转换为任何其他形式,因此,Grok V7 将能够理解用户说话中传达情绪和强调的细微差别。
另外,马斯克还在昨日上午宣布,Grok 4 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但每天可完成少量查询,超过限制则需要订阅。
反超 OpenAI,百川开源大模型医疗能力登顶世界第一
昨日,百川大模型正式发布开源医疗增强大模型 Baichuan-M2。
百川方面表示,OpenAI 于 8 月 6 日开源两款大模型,主打部署成本超低和医疗能力最强;仅仅 5 天后,其便以更小尺寸模型实现医疗能力反超,在所有开源模型中,登顶世界第一。
官方表示,Baichuan-M2 在 HealthBench 上得到 60.1 的高分,不仅反超 OpenAI 最新开源模型 gpt-oss120b(得分 57.6),更是力压 Qwen3-235B、Deepseek R1、Kimi K2 等当前世界所有开源大模型。
据悉,HealthBench 是 OpenAI 于今年 5 月发布的、权威且贴近真实临床场景的医疗健康评测集,研究团队招募了 262 位医生,来自 60 个国家、涉及 26 个医学专科、精通 49 种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医疗领域用户隐私考虑下的模型私有化部署需求,百川对 Baichuan-M2 进行了极致轻量化,量化后的模型精度接近无损,可以在 RTX4090 上单卡部署,相比 DeepSeek-R1 H20 双节点部署的方式,成本降低了 57 倍。针对国产主流芯片的开发和适配,让多数医疗机构利用现有硬件条件既可实现快速部署。
此外,面向急诊、门诊等对于交互速度要求更高的场景,基于 Eagle-3 架构优化的 Baichuan-M2-Spec 版本在单用户场景下实现了 74.9% 的 token 速度跃升。
GPT-5 发布时,OpenAI 曾特别强调,其是 HealthBench Hard 评测全球唯一超过 32 分的模型。而 Baichuan-M2 以 34.7 分成为全球第二款超过 32 分的模型,力压世界所有其他顶尖闭源大模型。
技术博客:https://www.baichuan-ai.com/blog/baichuan-M2
消息称玛莎拉蒂采用奇瑞平台
据汽车公社昨日消息,欧洲多个豪华品牌将采用奇瑞 E0X 高性能电动平台。
据内部人士透露,继路虎 Freelander 首款 SUV 采用 E0X 平台之后,原菲亚特系的超豪华品牌玛莎拉蒂,和高端品牌阿尔法·罗密欧也都将以 E0X 平台为蓝本开发新能源车型。
报道援引另一信源称,奇瑞 E0X 平台和 iCar 已经被多家欧洲和韩国品牌谈判使用,上述豪华汽车品牌还在和奇瑞商谈中,因此细节信息不得而知,「但奇瑞的平台底盘技术确实得到越来越多海外车企认可」。
据悉,上半年曾有消息称,Stellantis 集团 4 月份聘请麦肯锡公司,就美国对玛莎拉蒂和阿尔法·罗密欧征收关税的负面影响提供建议,而麦肯锡提供的选择方案建议之一,就是剥离相关品牌。随即有消息指出,奇瑞希望收购欧洲汽车品牌,可能是潜在买家。
另外,路虎在 2023 年一分为三,变身揽胜(Range Rover)、卫士(Defender)和发现(Discover)三个品牌,今年又和奇瑞共同创立独立电动化汽车子品牌 Freelander。
报道指出,Freelander 首款车型代号 E0V,名称和蓝本 E0X 平台一脉相承,定位于车长 5.1 米的新能源 SUV,预计 2026 年在国内市场首发,再向海外市场拓展。
昆仑万维上线全新「数字人」模型
8 月 11 日,昆仑万维正式发布 SkyReels-A3 模型。
官方表示,SkyReels-A3 模型基于「DiT(Diffusion Transformer)视频扩散模型+插帧模型进行视频延展+基于强化学习的动作优化+运镜可控」,其能实现任意时长的全模态音频驱动数字人创作。
据悉,SkyReels-A3 模型在以下四个方向上为用户带来新体验:
- Text Prompt(文本提示词输入)支持画面变化;
- 更自然的动作交互,包括和商品的交互、说话时的手部动作等;
- 运镜的运用和控制更高级,让艺术场景如音乐/MV 等拥有更高的艺术美感;
- 可以生成单分镜分钟级别视频,支持长达 60 秒的输出;多分镜可以支持无限时长。
在定量评估中,SkyReels-A3 在不同的音频驱动场景,与先进的开源模型 OmniAvatar 和闭源模型 OmniHuman 等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SkyReels-A3 在大多数指标上超越了这些方法,尤其是在唇形同步(sync-c 和 sync-d)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
此外,昆仑万维还采取了人工评测来更充分的反应模型生成的效果。结果显示,SkyReels-A3 对于面部和主体的稳定性,动作自然性都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同时在口型同步和人脸取得最好比较接近的结果,并且还在音画同步和视频质量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SkyReels-A3 项目主页:https://skyworkai.github.io/skyreels-a3.github.io/
SkyReels 官网地址:https://www.skyreels.ai/home
SkyReels 系列开源模型地址:https://huggingface.co/Skywork
广汽埃安再与华为「牵手」:入股华望
据财联社报道,广汽埃安计划对华望汽车进行投资,比例将不超过 30% 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广汽埃安与华为时隔两年后再次「牵手」。
今年 3 月,由广汽集团投资 15 亿元设立的新公司华望汽车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随后,广汽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华望汽车作为广汽集团与华为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打造面向 30 万元级高端市场的创新产品,首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6 年面世。
而在 2021 年 7 月,广汽集团曾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埃安与华为(AH8 车型)项目的议案》。
根据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 GEP3.0 底盘平台、华为 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
公告显示,本项目为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 SUV 车型,项目总投资 7.88 亿元,并计划于 2023 年底量产,项目资金来源由本公司统筹。
然而,双方的合作并不顺利。2023 年 3 月,广汽集团公告,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 AH8 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本次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
据业内人士分析,二度牵手华为,就是埃安的选择之一。「这不仅可以加强其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实力,也能在品牌和营销方面,借助到华为的势能。」
报道称,8 月 8 日,广汽集团召开华望项目开发攻关动员会,从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强调项目成功对广汽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前,广汽集团董秘办对记者表示,广汽 GH 项目(华望汽车)是一家轻资产运营公司,将会优先利用埃安、传祺品牌产能。
纽约时报:码农正在成为现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日前,《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揭示了计算机科学应届生面临的严峻现实:过去被视为通向高薪、稳定职业的「编程入门」如今变成了许多人职业前途的噩梦。
文中指出,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失业率分别达到 6.1% 和 7.5%,远高于生物学和艺术历史专业的 3%。而曾被宣传为「保证进入高科技公司、六位数起薪」的梦想正逐渐破碎。
应《纽约时报》的提问,超过 150 名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其中一些人表示,他们申请了数百个,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数千个科技公司的、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的职位。
而不少毕业生表示,长达数月的求职过程往往以强烈的失望告终,甚至更糟:公司直接无视他们。一些人指责科技行业,称他们感觉自己的职业前景被「欺骗」。甚至有人描述他们的求职经历是「黯淡」「令人沮丧」。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提到,求职过程中形成了一种「AI 恐惧循环」:学生借助 AI 大量提交申请,企业则通过 AI 自动筛选、快速拒绝。
另外,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们正感到尤为紧张,因为科技公司正在采用人工智能编程助手,减少了一些公司对初级软件工程师的需求。
牛津经济预测公司美国高级经济学家 Matthew Martin 表示:「目前最不幸的情况是,对于最近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那些最有可能被自动化的职位,恰恰是他们寻求的入门级职位。」
首次开源,阿里达摩院公布机器人上下文协议 RynnRCP
8 月 11 日,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阿里达摩院宣布开源自研的 VLA 模型 RynnVLA-001-7B、世界理解模型 RynnEC、以及机器人上下文协议 RynnRCP,推动数据、模型和机器人的兼容适配,打通具身智能开发全流程。
据悉,达摩院将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理念引入具身智能,首次提出并开源了 RCP(Robotics Context Protocol)协议以推动不同的数据、模型与本体之间的对接适配。
对此,达摩院打造了名为 RynnRCP 的一套完整的机器人服务协议和框架,能够打通从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型推理到机器人动作执行的完整工作流,帮助用户根据自身场景轻松适配。
RynnRCP 现已经支持 Pi0、GR00T N1.5 等多款热门模型以及 SO-100、SO-101 等多种机械臂,正持续拓展。
而同步开源的两款具身智能大模型:
- RynnVLA-001 是达摩院自主研发的基于视频生成和人体轨迹预训练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其特点是能够从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中学习人类的操作技能,隐式迁移到机器人手臂的操控上,从而让机械臂操控更加连贯、平滑,更接近于人类动作。
- 世界理解模型 RynnEC 将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引入具身世界,赋予了大模型理解物理世界的能力。该模型能够从位置、功能、数量等 11 个维度全面解析场景中的物体,并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精准定位和分割目标物体。无需 3D 模型,该模型仅靠视频序列就能建立连续的空间感知,还支持灵活交互。
此外,达摩院还在上月开源了 WorldVLA 模型,首次将世界模型与动作模型融合,提升了图像与动作的理解与生成能力。相比传统模型,该模型抓取成功率提高 4%,视频生成质量显著改善,展现了较好的协同性和准确性。
机器人上下文协议 RynnRCP:https://github.com/alibaba-damo-academy/RynnRCP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RynnVLA-001:https://github.com/alibaba-damo-academy/RynnVLA-001
世界理解模型 RynnEC:https://github.com/alibaba-damo-academy/RynnEC
WorldVLA 模型:https://github.com/alibaba-damo-academy/WorldVLA
王兴兴:具身智能的 ChatGPT 时刻还没有诞生
宇树科技 CEO 王兴兴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公司人形机器人降价策略、AI 技术发展以及行业前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谈及公司人形机器人从 9.9 万元降至 3.99 万元起的定价策略,王兴兴表示,降价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更多用户采购使用。
王兴兴认为,当机器人真正能够承担大量工作后,整个社会对机器人的认知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他甚至设想,未来国家可以对每台出厂的机器人征税,让机器人创造的价值直接贡献给国家财政。
「比如企业可以派机器人去开荒,产出的一部分直接上交国家。」他举例说。不过他也强调,这一切的前提是机器人能像人一样完成各种任务,预计快则 2-3 年,慢则 3-5 年会看到明显变化。
在 AI 技术方面,王兴兴坦言目前具身智能 AI 模型还远远不够成熟。他认为真正的突破点应该是机器人能够理解并执行日常指令,比如「帮我去买东西」这样的简单任务。「类似 ChatGPT 的关键性时刻,在具身智能领域目前还没有诞生。」他说。
不过,对于机器人的 ChatGPT 时刻,王兴兴表示,快的话,可能未来的一两年或者两到三年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最慢的话我估计 3 到 5 年也是很大概率能实现这个概念。」
谈到机器人参与各种运动表演,王兴兴认为这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更容易落地的应用场景。他将现阶段比作早期电脑发展时期,需要开发者先在平台上开发各种软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普通用户才能真正使用起来。

vivo vision 亮相,重量有惊喜
昨日,vivo 产品经理韩伯啸发文官宣了 vivo 即将发布的混合现实头显 vivo vision,并分享了三个「上头」体验感受:
- 佩戴感很「上头」:韩伯啸表示「非常轻」(未透露整机克重),其表示「个人感觉‘上头’之后就跟 AirPods Max 那种头戴式耳机差不多,舒适性做得非常好」。
- 设计感很「上头」:简约、优雅、极致。
- 支持观看由 vivo X200 Ultra 拍摄的全景照片。
另一方面,稍早前,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也体验了 vivo vision。
从曝光的上头体验图片来看,vivo vision 是支持手势操作交互,有一根线缆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整体看起来,应该会比 Apple Vision Pro 要轻巧一些。
随着曝光的消息越来越多,蓝厂也开启了内部「MR 体验馆」的体验,相信这个头显设备很快就会正式发布。
双机械臂,追觅官宣新洗地机
8 月 11 日,追觅科技宣布,将在本月底发布全球首款「双机械臂洗地机」。
官方表示,这是该产品首次引入「具身智能」这一理念,并实现 AI 双臂协同清洁,号称「重新定义家庭清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追觅此前已在旗下洗地机产品 T50 Ultra 上运用了灵捕机械臂,实现「主动 0 贴边除污」「主动 0 水渍刮水」功能。
荣耀二代小折叠曝光:提供高定版
昨日,奢侈品品牌 Jimmy Choo CEO 周仰杰发文透露,品牌已与荣耀再次达成合作,并将联手推出荣耀 Magic V Flip 2 小折叠手机的高定版。
据周仰杰透露,荣耀 Magic V Flip 2 高定版的背板将采用水晶镶嵌工艺。其表示,「让科技与水晶艺术碰撞出开合间的璀璨光彩,愿这款作品为女性赋予闪耀力量。」
随后,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发文表示,荣耀 Magic V Flip 2 无论是从外观到影像,还是从技术到体验,都将再攀小折叠品类的高峰。
另据博主「数码闲聊站」此前消息,荣耀 Magic V Flip 2 预计本月发布,拥有 5500mAh 电池以及配备 80W 快充充电器,提供月影白/钛空灰/晨曦紫/织梦蓝多款配色。
华硕 a 豆携手法国娇兰推出全新闪光礼盒
8 月 11 日,华硕 a 豆携手法国娇兰推出全新闪光礼盒,并推出全新定制的华硕 a 豆 14 Air 香氛版及特调香氛「晨曦之舞」。
据悉,礼盒内含定制华硕 a 豆 14 Air 香氛版、法国娇兰奇迹花园淡香水、定制云朵电脑包、定制无线鼠标、六边形星芒鼠标垫及三款香片,并可选配华硕 a 豆香氛机械键盘。礼盒售价为 5999.2 元。
华硕 a 豆 14 Air 香氛版在机身 A 面进行了独创香片匣设计,并采用磁吸阵列技术吸附于底座。
机器方面,整机轻约 1.3kg、薄至 13.9mm,搭配「瑰蜜粉金」配色;内置 75Wh 全天级冻龄大电池,提供约 14 小时持久续航;配备 2.8K 120Hz OLED 华硕好屏,覆盖 100% P3 广色域,色准 ΔE<1。
性能上,华硕 a 豆 14 Air 香氛版搭载 AMD 锐龙 9 H 270 AI 处理器,带来至高 39 TOPS 总 AI 算力;搭配 32GB LPDDR5X 7500MT/s 超高频内存和 1TB 高速 SSD 硬盘。
AI 方面,华硕 a 豆 14 Air 香氛版还内置了两款 AI 应用——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的「豆叮 AI 助手」和基于端云一体 AI 大模型的「豆叮知道」。

胖东来回应招聘「刑释人员」:不戴有色眼镜
日前,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文表示,新乡胖东来三胖开始进入招工阶段,估计名额一千左右,其中规划了 20% 的新疆、西藏高原艰苦地区的退伍边防军人,以及 2% 的有犯罪史的服刑人员。
于东来在上述招聘信息中表示,本次招聘的目的在于让曾经走过弯路的群体得到尊重和关爱、变成创造和享受美好的主人。
8 月 11 日,于东来再次发文回应了招聘「刑释人员」一事。其表示,此次招聘「刑释人员」,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希望各个群体的人们都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能让每个人有尊严的生活。
于东来强调,「那些因为失足、或主动或被动、或因无知等没能驾驭人性丑恶的一面而曾经犯法的人,其实在接受刑罚之后,已经是平等的合法公民。」其表示,胖东来应该帮助他们拥有再次融入社会、具备相应的美好生活的能力。
另一方面,于东来认为刑释人员群体自身要能够正确阳光乐观的面对,要坚定的放下过往、总结教训,未来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在未来中分享给更多的人少走弯路,「这也是伟大的价值」。
另外,于东来还在文中倡导,社会对刑释人员不歧视、不戴有色眼镜,让他们能够被社会善良宽容的接纳,拥有平等的尊严、人格和追求生命幸福的机会及权利。其指出:
被标签化和边缘化会让刑释人员陷入无法正常就业和正常生活的痛苦和自卑中,因长期无奈丧失对生命和社会的信心,而这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健康、不美好状态。
二手「精品」特斯拉被查出「全损」,法院判「退一赔三」
据华商报报道,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的一份终审判决,为一场二手车交易纠纷画上句号:卖家因故意隐瞒车辆关键信息构成欺诈,被判退还 46.2 万元购车款,并赔偿买家 138.6 万元。
据悉,2022 年,买家赵先生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购入了一辆表显里程 8.5 万公里、标注「车况精品」、报价 46.2 万元的 2019 款 Model X。卖家于某称,车辆仅右后方有轻微瑕疵,不影响使用,价格则比市场价低不少。
但在买后的 9 个月中,车辆故障不断,维修账单也越积越多。同年 11 月,赵先生还被 4S 店告知车辆为「全损车」,曾在 2021 年发生过重大事故,并且保险公司早就推定全损。另外,车辆本次进入 4S 店后被查出电池彻底故障,更换至少要 20 万元,而因为是全损车,无法享受特斯拉的原厂质保,所有费用得自费。
据法院调查,涉案车辆 2021 年 7 月发生重大事故,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苏州)有限公司同年 8 月出具的涉案车辆修理费用评估单,维修费共计约 76 万元。随后,该车被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推定全损,车辆作为「事故车残值」由青岛腾信拍卖有限公司公开拍卖。于某通过这个平台,使用朋友姜某的账户参与竞拍。
于某当庭承认通过姜某的账户在该平台购买过十几辆事故车,修复后转卖,涉案车辆是其中第一辆。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明确指出,于某的行为已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欺诈。
机械手预制的小龙虾明年就能吃上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速度加快,对灵巧手的需求和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而据他山科技 CEO 马扬介绍,已经开始在多个具体场景「干活」了。
马扬介绍,机器人(或具备灵巧手的机器人)首先胜任一些工业场景的柔性工作。其表示,如今机械手有了触觉能力,能够实现线缆、线束的插取等「精细活」。
马扬还表示,其次在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化场景,有了灵巧手的机器人,不但能巡检,还可以进行一些具体操作。
有趣的是,据马扬透露,他山科技今年还在农副产业领域合作了一些有趣的场景,例如农产品的采摘、小龙虾处理。
他介绍,小龙虾 80% 的部分要进行预处理,仅分离虾头、虾尾这一步,湖北某县级市每年就要花费几亿元人力成本来完成。该公司正在训练机械手完成这一工作,到明年小龙虾生产旺季,送上餐桌的小龙虾可能就是机器人处理的。

成龙:现在的好莱坞电影不如从前
据新浪电影报道,成龙近日在洛迦诺电影节表示,好莱坞电影现在不如以前。
成龙表示,好莱坞电影现在不如以前,拍出好电影很难,因为大电影公司只想着钱,抑制了电影人们的创作:
眼下,很多大的片厂——他们不是电影人,而是商人,他们投了 4000 万,就想着:我要怎么赚回来?你就不能越界。现在要拍一部好电影是非常难的。
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定档本月
昨日,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宣布定档 8 月 30 日上映。
影片讲述蛟龙小队与我方最新型潜艇「龙鲸号」协同作战,直入危险海域,在海底战场粉碎他国邪恶势力破坏和平的惊天阴谋的故事。
据悉,本次主创团队优化节奏,技术升级画面焕新,解锁了更酣畅淋漓的对战场面,向观众沉浸式展现人民海军无惧无畏的作战英姿。
《F1:狂飙飞车》密钥延期至 9 月底
昨日,华纳兄弟电影宣布,《F1:狂飙飞车》密钥再次延期至 2025 年 9 月 26 日。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F1:狂飙飞车》于 6 月 27 日内地上映,现在映 46 天票房突破 4 亿元,为该片除北美之外第二大票仓。目前本片北美累积达 1.786 亿、全球累积达 5.707 亿美元;制作成本据媒体报道为 2 亿美元。
目前,影片豆瓣评分 8.7 分,海外评分:烂番茄新鲜度 82%、爆米花指数 97%,被赞 「2025 暑期必看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F1:狂飙飞车》由苹果影业出品,其中的 F1 赛车戏份使用了苹果的高科技技术——一款新研发的手机镜头,进行了相关镜头的拍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派早报:微软将关闭 Microsoft Lens,智谱发布 GLM-4.5V 等
派评 | 近期值得关注的 App
苹果千亿补贴美国制造,iPhone 17 会涨价吗?
美国制造的 iPhone,终于不只停留在特朗普的幻想。
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宣布「美国制造业」计划后,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将那块刷屏各大媒体的纯金底座圆形奖牌,送到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手中。
这块奖牌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 100% 美国制造,玻璃来自肯塔基州,纯金底座则是犹他州生产,甚至连设计师,都是一名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士官。
一起送给总统的,还有还有苹果最新的投资承诺:1000 亿美元,用于扶持本土的制造业发展,让以后销往全球的 iPhone 上,出现更多「美国制造」。苹果未来四年在这方面的投资总额,累计达 6000 亿美元。
所以,下个月就发布的 iPhone 17 系列,会因此涨价吗?
美国制造的 iPhone,会有什么新意?
新增加的这笔 1000 亿美元投资,侧重点在芯片生产领域,可以看作是对美国最新「对境外生产的半导体芯片征收 100% 关税」政策的回应。
库克表示,这笔投资将促进今年在美国总共 12 个州的 24 家工厂生产 190 亿颗芯片,用于全球销售的苹果设备。
苹果一起官宣的「美国制造」供应链同盟有:康宁玻璃、德州仪器、环球晶圆美国公司、Coherent 公司、应用材料公司、三星、格芯、安靠和博通等公司。
让我们首先来看屏幕玻璃:
在所有的美国生产计划的合作当中,康宁最先敲定的。苹果宣布,将和康宁将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迁至美国肯塔基州哈罗兹堡的一家工厂。
很快,全球销售的每一台新 iPhone 和 Apple Watch 都将采用肯塔基州出产的盖板玻璃,和献给特朗普的奖牌同源。
此前爱范儿已经讨论过 iPhone 17 系列有望搭载抗反射屏幕的爆料,而康宁一直是三星手机抗反射玻璃的提供商,因此此番合作,很可能坐实了这个消息。
▲ 右边是康宁抗反射玻璃的三星 Galaxy S25 Ultra,图源:Sam Mobile
不过,苹果并没有官宣这个生产线正式启用投产的时间,预计最早也要等到明年,在短期内也很难承担全球 iPhone 和 Apple Watch 的玻璃生产。
然后再来看芯片:
苹果和三星建立新的芯片制造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正在与位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合作。据说,这座工厂将采用「世界上从未使用过的芯片制造创新技术」……
但在公告中,苹果并没有说明这将会是什么芯片,只提到了芯片会「优化功耗和性能」。
苹果三星合作开发的,很可能是下一代 iPhone 18 的图像传感器。今年年初,有消息源称,三星正在为苹果开发一款「三层堆叠传感器」,其中的「三层」就是指将三颗芯片进行堆叠,能显著提升手机镜头成片的处理速度。
而苹果的芯片「老伙计」台积电,也已经公开表示,由于自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设有芯片工厂,将获得芯片关税的豁免权。
尽管工艺制程方面和三星势均力敌,台积电和苹果的合作经验却领先了十多年。所以,至于说 iPhone 的 A 系列,以及电脑和部分 iPad 的 M 系列芯片主体,苹果会否交给三星处理,有待观察。
爱范儿也讨论了此前曝光的一颗苹果自研图像传感器,目标是超高的宽容度,实现「接近人眼的动态范围」,不过目前还未知与三星有没有关系。
目前,iPhone 的影像传感器由索尼独家供应,但索尼在美国并没有设厂,因此将面临 100% 的境外生产芯片关税,与三星的合作可能就是一种应对的方式。
除了这些大众更熟悉的知名供应商,苹果也将和德州仪器、应用材料公司、格芯、安靠等多家品牌,将更多半导体制造业务引入美国,这些供应商主要提供的组件是无线通讯、电源管理方面的芯片。
推进这些供应链落地美国,好处就是苹果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进一步推进双方的合作,能加速 iPhone 新功能的研发。
但代价也很显而易见。
这次不涨,下次未必
六千亿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禁让人担心,接下来的 iPhone 17 系列,会不会涨价?
但投资者给出的反应要乐观很多,「千亿补贴」宣布之后,苹果股价涨 5.1%,创近三个月来最大涨幅。
原因很简单,这笔大额投资,可以说水分很大,毕竟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苹果目前公布的计划也比较模糊。
特别是苹果官宣将带回国内的供应链阵容,目前来看不少属于「借花献佛」,因为其中都是供应商自己已经宣布或者完成的投资计划,比如台积电和三星,原本已经在美国设有工厂。
▲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
这笔投资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缓兵之计」,长达四年的兑现期,似乎就是对标现任总统特朗普的任期。
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分析, 至少在十年内,美国都不可能大规模生产 iPhone。特别是未来两年准备推出的折叠 iPhone 和「全玻璃 iPhone」,这种更加复杂的产品只能由中国独家生产。
苹果也表示,短期内 iPhone 还是境外组装,这点连特朗普都无计可施只能同意,毕竟本土确实不具备足够的条件。
投资者认为,继续在中国、印度组装,能确保 iPhone 利润率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并且,由于这一千亿美元的补贴,特朗普也给苹果开出了「关税豁免」,虽然具体细节没有公布,但有望能缓解苹果此前所面临的「一个季度损失 9 亿美元」关税压力,iPhone 17 系列大概不会涨价。
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不到万不得已,苹果很可能不会去大幅调整 iPhone 的价格,特别是 Pro 系列。
从 2017 年开始一直到去年,Pro 系列(以及相同定位的 s 系列)的起步价格一直是这个数字:999 美元。
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通胀计算器,当年 999 元的 iPhone X,在今年对应的价格,其实已经来到 1298 美元——这样看来 iPhone 的售价其实还更便宜了。
从营销的角度去看,999 这个数字极具魔力,给人造成一种 iPhone Pro「几百美元」的错觉。如果涨价来到 1049 美元,那 iPhone 就成了妥妥的「千元机」,一下子能劝退不少人。
不过,在当下动荡的局势,没有什么是能说「一定」的。将供应链引回美国,也可能会带来许多预料不到的风险。
即使苹果目前只计划在美国本土生产部分部件,可以预见随之而来的进一步投入以及生产成本,会不会影响未来 iPhone 的品质和价格,都需要进一步静观其变。
但至少还有一个月就到来的 iPhone 17 系列,基本不会有太多的变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心动时刻,Quote/0 成双:七夕限定惊喜上线
全新小鹏 P7,是今年最具设计感的轿车,谁赞成,谁反对?
只讲设计,不谈价格,全新小鹏 P7 前两天的那场亮相,像一部只放了预告片却迟迟不定档的电影,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但当你有机会沉下心来,把这台车的实车、设计手稿和它背后的理念放在一起仔细端详后,一个与直觉相反的结论便会浮现:
对于全新 P7,这样一场纯粹的设计沟通,不仅不拖沓,反而极其必要。
原因无他,小鹏这次要做的,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它试图用一套完整且自洽的设计语言,去回答当前智能电动车行业最核心的一些问题。
用「面」,代替「线」
初代小鹏 P7 是一款现象级的产品,这应该没什么争议。它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那个时代智能电动轿跑应该有的样子。对于这样一款功勋车型,最稳妥的换代方式,无疑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迭代。
但小鹏没有选择这条轻松的路。
这份决心,其实早在设计的源头——那些被称为 Free Sketch 的早期设计手稿上,就已经清晰可见。
在汽车设计流程里,这是最自由、随心的一步。设计师的目标不是画出一台能开的车,而是通过夸张的比例、激进的线条,去捕捉一台车最核心的气和神。
全新 P7 的草图,几乎都在重复同一个主题:用极度纯粹的块面,和锋利如刀的转折,来构建一种充满力量的未来感。
当然,把激情挥洒在画纸上是一回事,把它变成一台能在路上跑,还要能下地库的真车,是另一回事。
这个将灵感「翻译」成现实的过程,在设计行业里被称为「收敛」(Convergence)。一次成功的「收敛」,并非对设计的削足适履,而是像全新 P7 这样,让工程的智慧,反过来成全了艺术的锐气。
这些被工程技术成全的纯粹造型,小鹏在发布会上给它起了一个颇具动感的名字——生动力曲面(Dynamic Surfaces)。
这个听起来有些抽象的词,最直观的体现,就在全新 P7 的车身侧面。你会发现,它的侧面找不到任何一根传统意义上刻意为之的「腰线」。取而代之的,是一整块巨大、光滑且富有内在张力的曲面。
设计师完全依靠这个大曲面的微妙起伏,来捕捉和反射光影。当光线扫过车身时,明暗的边界会像流动的液态金属一样,顺滑地勾勒出车身的力量感,颇为高级。
这种蕴含在曲面中的力量感,也离不开整车姿态的烘托。1407mm 的超低车高、更宽的车体,再加上从 A 柱一笔划到车尾、毫不犹豫的 Fastback 溜背轮廓,共同塑造了那种紧贴地面、蓄势待发的运动姿态。
可以说,「生动力曲面」的本质,是一种用「面」来代替「线」的设计思路。它放弃了用复杂的线条去切割和装饰车身,转而用最纯粹、最考验工艺的饱满曲面,来直接表达设计的自信。
可以说,全新 P7 完成了一次相当漂亮的「收敛」。它没有因为工程的限制,而磨平设计的棱角。相反,是工程的智慧,让最初草图上的那股锐气,最终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如果说极致的轮廓是全新 P7 理性的「面子」,那它在设计细节上的处理,则更能体现其理性的「里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台车的设计功力,往往就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缝隙」里。
传统豪华品牌最喜欢做的,是把车身上因为工艺而必须存在的分割线,处理得极细,并让它们严丝合缝,以此来彰显自己高超的制造水平。这是一种「眼不见为净」的思路。
但全新 P7 提供了一个新玩法:与其费尽心思隐藏,不如重新定义。它干脆利落地将前脸所有功能,包括大灯、传感器,全部整合进了一条横向的「功能缝隙」里。
这么做的好处是,车头的主视觉区域,被彻底解放成了一块完整、纯粹的曲面。这就形成了 P7 极具辨识度的「无脸化」(Face-less)前脸,呈现属于电动时代的冷静与自信。
这种思路也同样延续到了车尾。一体式的贯穿尾灯和下方的黑色功能区,同样是在用这样的逻辑,去保证尾部主造型的完整和简洁。
一边是将功能性分割线主动升格为设计焦点,另一边又在用曲面去消灭不必要的线条。这种对「线」的取舍和掌控,恰恰体现了一家车企在设计上走向成熟和自信的标志。
希望小鹏往后不会把 G6 这样的东西掏出来了。
为一台冰冷的机器,注入温度
从工程和形态上看,全新 P7 无疑是一台冷静、精准,甚至带点锋利攻击性的机器。0.201Cd 的风阻系数说明,它的每一根线条都经过了空气动力学的精密计算,每一个曲面都在追求极致的纯粹。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一台车的设计语言完全由纯粹的几何和理性的线条主导,它要如何避免沦为一座冰冷的「金属雕塑」?用户坐进去,触摸到的除了科技,还能否感受到一丝温度?
小鹏给出的解法,很有意思。他们没有回头去给这副极简的骨架,添加任何多余的装饰,而是选择让这台机器,学会「与人沟通」。
这套沟通体系,官方称之为「智能灵动仿生座舱」。「仿生」是关键词,它试图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更符合生物直觉的互动。
最直观的体现,是那块 15.6 英寸的中控屏。
当你坐在主驾或副驾唤醒它,它会像一个被叫到名字的人一样,微微转向你的方向。这种基于声源定位的物理转向,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却在潜意识层面,将冰冷的「语音识别」,升级成了带有回应感的「对话」。
有意思的是,在哨兵模式下,当车辆感知到一侧有潜在风险时,这块屏幕甚至会直接「怒视」那个方向,发出一声警告。这让它从一个信息面板,变成了一个会表露「情绪」和「姿态」的智能体。
车外的灯光,也成了沟通的一部分。
全新 P7 在车外和方向盘上设置的「小蓝灯」,在辅助驾驶启动时会亮起并有独特的呼吸效果。它像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旗语」,通过光线,建立人与辅助驾驶系统之间的信任感。
屏幕的「注视」、灯光的「表达」、能在 10ms 内响应的座椅侧翼……这些动态交互设计的集合,共同构筑了全新 P7 的核心体验。它试图证明,即便在一个由直线和平面构成的极简空间里,科技,同样可以拥有可感知的温度和生命力。
如果说动态交互是全新 P7 后天学会的「沟通技巧」,那么它的色彩和材质(CMF),则是它表达个性的本能。
在色彩上,小鹏这次显得格外大胆。除了常见的新月银、微星灰,菜单里还出现了星瀚绿、星暮紫、律动黄这样极具时尚感的颜色。
这显然不是一份写给中年商务人士的色彩清单,它的目标用户画像清晰得不能再清晰——那些把汽车也视为潮流单品、希望彰显自我个性的年轻人。
当视线进入车内,设计的「温度」则更多地通过材质来传递。当你的指尖划过方向盘上的 NAPPA 真皮,或是手肘倚靠在门板的 Dinamica 麂皮绒上时,那种温润、细腻的触感,就是对抗科技冰冷感的最佳解药;甚至在你看不到的涂层工艺上,小鹏也用上了和顶级豪华品牌同源的巴斯夫鹦鹉漆。
这种在细节上的投入,是小鹏的一种姿态——它在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细节,去填充「豪华」这个略显空泛的词汇。
至此,全新 P7 的设计拼图基本完整了。
它有着一个极其理性的骨架:由严谨的工程学和纯粹的设计哲学,共同塑造出高效、未来感的形态。它也有着一颗试图与人沟通的、感性的心脏:用动态交互和细腻的材质,去中和科技本身的冰冷。
可以说,全新 P7 拥有一套非常系统化的设计语言。它不仅关乎美学,更关乎一家企业在激烈竞争下的自我定位和对未来的思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讲你知,Apple 嘅粤语编年史
都是因为热爱:我与黑莓的十三年
派早报:面对批评,OpenAI 重新向 Plus 用户开放 4o 模型
8.18 万元起售,吉利银河 A7 想「颠覆」电混家轿,剑指比亚迪秦L
8 月 8 日晚,全新吉利银河 A7 正式发布,官方标称馈电油耗 2.67L,上市限时指导价 8.18 万元起。
至此,比亚迪秦 L 的最大对手,总算亮出了最终的价格底牌,而吉利也终于补全了插混 B 级轿车的拼图。并试图在空间、节能、驾控、安全、智能五个方面,对同级电混家轿进行「颠覆」。
吉利银河 A7 提供了 7 个配置价格,其中两个版本配备 L2 级基础辅助驾驶,另外五个版本均配备了吉利自研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 H3 方案」。
- 70km 豪享版:8.18 万元(L2)
- 150km 尊享版:9.78 万元(L2)
- 70km 启航版:8.78 万元(H3)
- 70km 探索版:9.78 万元(H3)
- 150km 远航版:10.38 万元(H3)
- 150km 探索+版:10.98 万元(H3)
- 150km 星舰版:11.78 万元(H3)
2.67L 馈电油耗,如何实现?
不断固化「颠覆者」身份的吉利银河 A7,首先在馈电油耗上刷新了记录。
吉利银河 A7 首发搭载了吉利最新一代「雷神 AI 电混 2.0 系统」,相对 1.0 时代,官方宣称油耗降低了 10% 以上,最终 70km 小电池的版本达成了 2.67L/100km 的官方馈电油耗(150km 馈电油耗是 2.8L/100km),大概是同级别纯燃油车的三分之一,而且只需加注 92 号汽油,每公里的费用大概是 2 毛钱的样子。
具体来说,这套雷神 AI 电混 2.0 系统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的多个部分,首先是搭载了新一代雷神混动专用发动机,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 47.26%,进一步燃油燃烧效率。
此外,吉利银河 A7 用上了 11 合 1 的电驱,电驱综合效率达到 93.1%,集成度更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优的电耗表现。
而且电驱功率也提升至 175kw 的同级领先水平,配合新增的「无级变压模块」,即便是单档 DHT 也能够在馈电的情况下有比较好的动力表现,7.1 秒的零百加速对于一台家用轿车来说,无论是起步还是变道超车,都是绰绰有余。
得益于 AI 大模型的加持,吉利银河 A7 还具备「星睿 Al 云动力 2.0」的算法调优能力,通过车辆上预载的传感器和导航路线,吉利银河 A7 可以智能地感知到车辆所处的温度、坡度、湿度、拥堵情况等综合信息,进而智能地进行油电的能量分配。
简单来说,就是它现在能够自己决策,什么时候该用油,什么时候该用电。
在大连动态试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比过吉利银河 A7 在「增程」模式和「智能」模式下的油耗表现差异——在「智能」模式下,吉利银河 A7 的确能够实现更低的表显油耗,而且在馈电的情况下,动力表现并没有显著变化。
配合同级比较罕见的 AGS 主动进气格栅,吉利银河 A7 依然能够实现 0.229Cd 低风阻系数,在高速领航等工况下,也能省下不少油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吉利银河 A7 提供两种不同容量的电池,70km 版本所搭载的电池是 8.5kWh 的中创新航磷酸铁锂神盾电池,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版本的充电接口只提供了交流慢充口(3.3kW)。
150km 版本搭载的是宁德时代 18.4kWh 磷酸铁锂神盾电池,充电接口配备了交流慢充口和直流快充口,直流快充最高功率是 37kW,充电从 30%-80% 大约需要 18 分钟。
长轴距,主打「实用」的经典三厢轿车设计
可能是考虑到受众人群会比较偏大众一些,所以吉利银河 A7 在外观设计上主打的就是一个不易犯错的保守策略。车辆外观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家用三厢轿车的印象。
尤其是实体的门把手,传统可打开的两段式天窗,以及电动调节的物理遮阳帘,都是一些比较讨喜的保守设计。
而前脸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日行灯搭配封闭式前格栅的设计,整体呈现出沉稳大气的观感。
车尾的线条会更加厚重一些,与贯穿式日行灯相呼应的是「旭日东升」贯穿尾灯,衔接车侧的肩线。
尺寸方面,吉利银河 A7 是一台定位介乎于银河 L6 和星耀 8 之间的中型 B 级混动家轿,长宽高分别是 4918×1905×1495mm。在全新 GEA 架构的加持下,轴距也拉长至 2845mm,留给车内的空间会比同级别的大多数车型都要更多一些,实现了 84.87% 的得房率。
尤其是后排的乘坐体验,会让我觉得吉利银河 A7 在 B 级车尺寸里,实现了传统意义上 C 级车的座舱空间感受。
车内提供了 28 处储物空间,后备箱的常规容积做到了 535L,可以放下 6 个 20 寸的行李箱。
座椅方面采用了「10 层棉花糖 SPA 座椅」,兼具舒适性和支撑性,主驾提供 6 向电动调节,副驾提供 4 向电动调节,主副驾同时配备坐垫&后背的 3 档通风,而且还有覆盖肩背腰臀的 SPA 级 14 点座椅按摩。
除了外观比较传统,吉利银河 A7 的内饰也不会让燃油老车主们感到过分陌生,保留了诸多实体按钮的同时,延续了吉利经典的「山水合院」设计,带来了环抱式座舱。前排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大面积的皮质软包,其软包覆盖率也做到了 82% 以上。
锦上添花的「智能化」,标配即豪配
吉利银河 A7 在智能化体验上的「颠覆」,来的尤为直接,感知非常明显。
在智能座舱方面,它搭载了最新版本的 Flyme Auto 系统,15.4 英寸屏幕的中高配版本,依然是基于 7nm 座舱芯片-龙鹰 1 号,界面的动效和交互都有非常流畅的体验。虽然这套车机系统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但出现在这个级别的混动家轿上,还是一个非常亮眼的配置。
手车互联延续了「全家桶」的兼容思路,除了魅族手机的 Flyme Link,更是支持 ICCOA 的 CarLink(OPPO、vivo、小米)、华为 HiCar、苹果 CarPlay,依然是完全不挑手机。
在地图导航上,也首批搭载了高德 810 地图导航,提供可视化的车道级导航指引、巡航红绿灯倒计时等功能,面对复杂的路口也能表现得更加从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 10 万元的这个价位段,吉利银河 A7 配备了一个实际显示效果很不错的 HUD 抬头显示,导航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颠覆」感更加明显的,是 16 扬声器的 Flyme Sound 音响。声音表现不仅在同级里显得出众,我觉得即便是要越级对比也是游刃有余。我们也在试驾视频里,展示了一段用 iPhone 15 Pro 录制的车内试听的效果。
虽然选配定价是 8800 元,但若是首批下定的用户,这套 Flyme Sound 音响是免费赠送的。
「智能化」也体现在辅助驾驶方面,吉利银河 A7 首发搭载「千里浩瀚 H3 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方案,配备地平线征程 J6M 芯片,算力 128TOPS。通过车上的 11 个高清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可在在高速/高架路段使用纯视觉无图方案的 NOA 领航辅助驾驶。
城市内可用 ICC(车道居中),面对占道障碍时,能自主绕行;识别到红绿灯时,能自主刹停或起步;通过路口的时候,也不会降级。
当辅助驾驶启用的时候,两侧后视镜上的「智驾小蓝灯」会实时点亮。
考虑到该价位段消费者并非人人都需要高阶辅助驾驶,所以吉利银河 A7 还提供了两个仅有 L2 级基础辅助驾驶的版本,起售价会比搭载高阶辅助驾驶的更加便宜一些,中控屏也采用尺寸稍小一些的 14.6 英寸。
颠覆者已至,守擂者几何?
在发布会现场,吉利银河 A7 全球代言人任贤齐抛砖引玉地问道:「今天这么特殊的安排有什么寓意呢?」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8 月 8 日,对于吉利来说,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7 年前,也就是 1998 年 8 月 8 日,吉利汽车的第一辆量产车「豪情」在浙江临海正式下线——这标志着吉利汽车正式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启了中国民营汽车工业的先河。
27 年后,全新的吉利银河 A7 也延续了吉利想让中国车跑遍全球的初衷,以颠覆者的姿态登场,试图成为全球混动家轿的新标杆。
无论是显而易见的车型尺寸、轴距长度、座舱空间,抑或是差异化的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能耗,刚刚发布的吉利银河 A7,在这些方面都要比同价位段的比亚迪秦 L、荣威 D7 等插混车型来得更有优势。
加之更 8.18 万元的起售定价,不难看出,吉利银河 A7 是铁了心要给去年的「销冠」比亚迪秦 L 再上上强度。这场由吉利银河 A7 掀起的颠覆之役,正在推动 10 万元级家轿进入新一轮「能耗+空间」的配置比拼,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早报|百果园董事长谈水果贵:教消费者成熟/曝 iPhone 有望用 Siri 完全控制/特斯拉车机界面或大升级

硬刚苹果,iOS 26 曝光博主公布 iPhone 17 Pro 渲染内容
GPT-5 被曝智商测试分数垫底
华为将发布 AI 推理领域突破性成果
特斯拉车机界面或大升级:引入虚幻引擎
黄仁勋「王储」曝光
王兴兴谈宇树科技上市
马斯克的 Grok 4 宣布全球免费使用
多款机器人亮相 WRC 2025,还有全球首个机器人运动竞赛公布
蔚来李斌:电池寿命与车寿命不匹配亟需关注
Airbnb CEO:AI Agent 不是「新 Google」
真我 GT8 将于 10 月上市
百果园董事长谈水果贵:教消费者成熟
2025 年暑期档票房破 85 亿

硬刚苹果,iOS 26 曝光博主公布 iPhone 17 Pro 渲染内容
日前,曾因曝光 iOS 26 设计而遭到苹果起诉的博主「Jon Prosser」,发布了其最新预测视频——iPhone 17 Pro 的渲染视频。
从 Jon Prosser 曝光的渲染视频来看,iPhone 17 Pro 基本与此前各路爆料一致:采用贯穿式的大矩形后摄模组,闪光灯、后置麦克风与 Li-Dar 模组右移至机身另一侧。
值得一提的是,Jon Prosser 称,苹果为了让一同发布的 iPhone 17 Air 显得更薄,会增加 iPhone 17 Pro 的厚度:从 iPhone 16 Pro 的 8.25mm 增至 8.72mm。
Jon Prosser 表示,iPhone 17 Pro 的后置三摄系统将全面升级为 4800 万像素传感器。其还强调,目前所透露的这一版本 iPhone 17 Pro,将接近预计 9 月发布的量产版。
另据彭博社 Mark Gurman 昨晚透露,苹果还计划通过升级版 App Intents 并搭配 Siri 来实现语音完全操控 iPhone。
据 Gurman 透露,在 App Intents 升级后,用户只需要通过语音,就能让 Siri 进行查找特定的照片、编辑甚至是直接发送/评论,又或者能够滚动购物 App 并将商品添加到购物车。Gurman 指出,升级后 Siri 能够像用户一样精准操作手机里的 App。

GPT-5 被曝智商测试分数垫底
日前,在知名的挪威门萨智商测试中, GPT-5 创下了模型中最差的记录:
- GPT-5 Thinking 在测试中得分 85,在离线测试中得分 57,直接垫底。
- GPT-5 得分 118,线下测试得分 70。
但上述测试并不是门萨官方给 AI 做的测试,而是有人把挪威门萨向公众免费公开的 35 道图形推理题(test.mensa.no)直接拿去给大模型做,然后按人类常模换算出一个「IQ 分数」。
据悉,该测试可一定程度衡量 AI 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了解 AI 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水平,还能标准化对比不同 AI 模型的智能水平。
不过,依据智商测试分数并不能准确判断 AI 的综合智能水平。既不能直接类比成人格化的「比人类聪明」,也不代表 AI 具备与人类相同的抽象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从最近的反馈来看,GPT-5 的确出现了不小的问题,至少对比官方公布的各种霸榜的参数,在实际体验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在日前 OpenAI 在社区的 AMA 中,奥特曼也承认 GPT-5的「智能路由」坏了,导致 GPT-5 变笨,并进行了修复和调整。
华为将发布 AI 推理领域突破性成果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华为计划于 8 月 12 日在 2025 金融 AI 推理应用落地与发展论坛上,发布 AI 推理领域的突破性技术成果。
据悉,这项成果或能降低中国 AI 推理对 HBM(高带宽内存)技术的依赖,提升国内 AI 大模型推理性能,完善中国 AI 推理生态的关键部分。
特斯拉车机界面或大升级:引入虚幻引擎
日前,据 TeslaDashCam 透露,特斯拉会在未来系统升级中,将虚幻引擎引入到车机系统,以此增强 Autopilot(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的视觉效果。
据悉,引入虚幻引擎的 SR 界面(车辆收集周围信息后呈现的实时画面)将会带来更加详细甚至逼真的画面信息。
TeslaDashCam 表示,目前该功能的代码已在配备了 AMD 芯片的 Model S/X 的软件更新中被发现。
另据博主「胖虎 Shawn」消息,目前特斯拉新款车型 Model YL 已在批量生产,同时一线门店已在调研,看有哪些门店可以有空位安排 Model YL 的展车。
7 月,特斯拉正式公布了 Model Y 加长版——Model YL,并配文「金秋见」。据工信部信息,新车为三排六座布局,车身长度接近 5 米,轴距达 3040mm。
黄仁勋「王储」曝光
日前,The Information 报道曝光了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企业内代际传承的史无前例的大戏」。
据报道,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英伟达全员大会上,黄仁勋收到一个提问:「英伟达员工的裙带关系你怎么看?」对此,黄仁勋则表示公司确实雇佣了不少员工的孩子。而且很多「二代」表现得比他们爹妈还要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让外界第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了两个最特殊的「二代」身上——黄仁勋自己的一双儿女:35 岁的斯宾塞和 34 岁的麦迪逊。
据悉,哥哥斯宾塞和妹妹麦迪逊一开始并未选择「为继承家族光环铺路」,而是在追寻各自的艺术梦想:斯宾塞痴迷于摄影与电影,选择了「自由风格传播艺术与技术学院」的非传统学校;而麦迪逊则先是就读于美国烹饪学院,又远赴巴黎蓝带(Le Cordon Bleu)学习甜点和葡萄酒。
但在 2019 年,兄妹两人却不约而同地报名了麻省理工学院(MIT)一个为期六周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同年,麦迪逊进入伦敦商学院攻读 MBA,此前她已在奢侈品巨头 LVMH 工作了近四年。斯宾塞则在经营酒吧七年后,于 2021 年将其关闭,随后进入纽约大学开始了 MBA 生涯。
2020 年夏天,麦迪逊在英伟达市场部实习后拿到了全职 offer。几个月后,她被调入一个对黄仁勋极具战略意义、但当时规模尚小的部门——Omniverse。2022 年,斯宾塞也加入了公司,进入了父亲看好的新兴领域:机器人仿真。
据英伟达向 SEC 提交的文件,麦迪逊的薪酬从 2021 年的年薪约 16 万美元,飙升至去年总薪酬超过 100 万美元。 今年 3 月,她被提拔为高级总监。同时,据报道透露,麦迪逊已悄然加入了父亲的「御用演讲智囊团」(The Band)。
另据曾向麦迪逊汇报的前员工匿名透露,其要求非常高,她会像她父亲一样,在会议上直接指出你逻辑上的漏洞。而斯宾塞则被称为倾听者,「会花很多时间理解技术团队的难处,而不是直接下达指令。」但两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价值。
一位在英伟达工作 15 年后退休的前副总裁 Greg Estes 评价道:「跟他们开会时,你不可能不想着他们的身份。但关键是,他们俩都非常努力,精通业务,并且对公司充满热忱。」
王兴兴谈宇树科技上市
据第一财经消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部分公司动向及发展情况。
对于资本市场的提问,王兴兴坦言,公司「正在推动一些中规中矩的上市流程」。报道指出,成立九年,王兴兴把宇树上市当成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我把上市当作高考,这是一个企业迈向更成熟的管理、运营的阶段性标志。」王兴兴说,这也是对过去九年多的时间、对宇树股东的一个交代。
另外对于机器人干活这件事,王兴兴承认这「肯定是宇树最后的目标」,也坦言「现阶段期待机器人干活产生大的价值不太现实」。
在王兴兴看来,全球范围内,具身智能的 AI 模型仍然不够好用,这也是他所认为的最大技术难点。他透露,在具身智能的大模型领域,宇树的投入还是相对谨慎。
王兴兴指出,「在 AI 这个领域,并不是说你资源多、钱多、人多,就一定能做全球最好的技术出来。我觉得 AI 过去的发展已经完全验证了这个事情。」他认为未来的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中小团队仍然有机会跑出来。
马斯克的 Grok 4 宣布全球免费使用
昨晚,马斯克旗下 xAI 宣布,Grok 4 面向全球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使用。
用户只需使用自动模式,Grok 将会自动把复杂查询路由切换至 Grok 4;若想持续使用 Grok 4,只需切换为「专家模式」(Expert)即可。
Grok 4 于 7 月发布,为 xAI 新一代旗舰模型,马斯克还强调其是目前世界上最聪明的 AI。其拥有共有两个版本:Grok 4 是单智能体模型,而 Grok 4 Heavy 则是多智能体版本。
而据此前测试结果显示,Grok 4 在《人类最后的考试(HLE)》中,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得分为 25.4%,超过了 Google Gemini 2.5 Pro 的 21.6% 和 OpenAI o3(高配版)的 21%;而在使用工具的情况下,Grok 4 Heavy 的得分达到 44.4%,远高于使用工具后 Gemini 2.5 Pro 的 26.9%。
多款机器人亮相 WRC 2025,还有全球首个机器人运动竞赛公布
日前,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多家机器人厂商携旗下机器人产品亮相大会。
星动纪元:
星动纪元此次携机器人家族产品登场,全方位展现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软硬一体化全栈自研」的硬核实力,以及「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商业化成果。
其中,星动 L7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大运动 + 巧操作」的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也是「六边形战士」在「身体」与「大脑」维度的标志性体现。其能完成 360 度旋转跳、专注非结构化智能分拣包裹等动作。
另外,星动 XHAND 1 作为行业首创关节全直驱方案的仿人五指灵巧手,具备 12 个高主动自由度,单手最大抓握力达 80N,可轻松提起 25kg 重物,响应速度快至每秒点击鼠标 10 次。
傅利叶:
傅利叶携最新发布的 GR-3 人形机器人以及升级版「具身智能康复港」亮相本次 WRC 2025。
- GR-3 以「功能之上,有爱如初」为核心,通过柔肤软包覆材设计与全感交互系统,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边界,其拥有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包覆材料和安全环保的「固特棉 GFOAM」软包内里,并搭载傅利叶自研的全感交互系统,集成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模块,通过协同反馈实现更自然、拟人的情感互动。
- 「具身智能康复港」以 GRx 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融合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与精准运控技术,针对康养场景需求构建了五大训练交互模块:导诊咨询、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运动功能重建以及远程康复,实现康复训练、辅助照护与情感陪伴的一体化服务,打造更贴心、智能、人性化的康复服务体验。
优必选:
在本次 WRC 2025 上,优必选带来了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 Cruzr S2。
官方介绍,S2 身高 176cm,自由度达 44 个,支持 2m/s 高速平稳移动,拥有 ±170° 的转身角度和 +90°/-35° 的俯仰角度,作业范围为 0-1.8m。
S2 还拥有拟人双臂,负载可达 15kg,配备第四代灵巧手(自由度 11 个),拥有阵列式触觉压力传感器 6 个,单手抓握 7.5kg,指尖 1kg。
此外,S2 还支持基于大模型的语音交互,配备面部 4 寸圆形显示屏,拥有 4 颗阵列式麦克风和 2 个喇叭。
另据北京发布官方公众号日前消息,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 8 月 15-17 日举行,共 3 天时间。
其中,本次比赛共 26 个赛项,487 场比赛,所有赛项都安排在国家速滑馆,每天上、下午两个竞赛单元,每个单元 3 个小时左右。
据悉,精彩赛事主要有田径、足球、自由体操决赛、工业场景物料搬运决赛、灵机一动、自由搏击等。
蔚来李斌:电池寿命与车寿命不匹配亟需关注
8 月 9 日,蔚来创始人李斌发文介绍「蔚来 9 纵 11 横 16 大城市群高速换电网络线路」,其中他提到:
蔚来一直认为电池的寿命与车的寿命不匹配是一件亟需关注的事,解决电池寿命刻不容缓。
李斌表示,蔚来在研发推广长寿命电池的同时,也在通过换电站时刻保障电池的安全性。其称,传统充电模式的电池检测只能通过车机报警,隐患容易被忽略,而换电站每次换电都会同步完成十多项电池‘体检’,做全面的评估,确保电池健康安全。
李斌强调,用户从购买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用忧虑电池衰减和寿命问题,「这是蔚来的事,交给我们就好。」
据悉,蔚来能源在全国范围累计建设超 8100 座充换电站,其中换电站超 3400 座、充电站超 4700 座。
值得一提的是,李斌曾在本月的乐道 L90 媒体见面会上表示,「电动汽车终极技术路线是纯电动,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并称「无论是增程式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只是一个过渡期产品。」
领克 900 上市百天交付破 2 万
8 月 10 日,领克品牌宣布旗下领克 900 车型上市仅百天便实现累计交付突破 2 万台。
据悉,自上市以来,领克 900 始终保持强劲市场势头,连续三个月稳居全尺寸高端混动 SUV 销量前三甲。其中 5 月销量达 5593 台,6 月以 5578 台的成绩跃居细分市场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主销车型 2.0T Ultra 版以 64% 的销量占比成功突破 35 万价位段壁垒,助力领克成为中国品牌高端化进程中的「现象级样本」。
依托大型混动车专属架构 SPA Evo 打造,领克 900 在安全、空间、性能、智能四大核心领域全面刷新行业标准,融合传统豪华的性能基因与新势力的智能科技优势,精准填补了市场中兼顾性能、智能、空间与豪华的产品空白。
在空间设计上,领克 900 以 5240mm 的超长车身为基础,实现同级罕见的 88.2% 空间利用率,6.16㎡ 的超大舱内面积配合第三排 1.1 米超长坐垫及超宽奢空间,三排六座皆配备加热、按摩功能。
Airbnb CEO:AI Agent 不是「新 Google」
在 Airbnb 近日第二季度财报上,CEO 切斯基明确表示,尽管 AI 聊天机器人在旅游服务领域展现出潜力,但目前还无法取代 Google 等传统搜索引擎的核心地位。
「我们仍在探索这个领域,」他告诉投资者,「我认为不应该把 AI Agent 或聊天机器人视为『新 Google 』。」
切斯基解释道,当前 AI 模型并非某家公司独有的专利技术。「ChatGPT 使用的模型并非其专属,Airbnb 同样可以通过 API 接入这些模型,市场上还有其他可选择的 AI 模型。」
切斯基特别指出,开发高质量的 AI 客服系统比解决旅行规划等问题更具挑战性,因为 AI 客服必须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不能出现「幻觉」现象,同时还要保持友好的服务态度。
切斯基认为,与机票预订等标准化产品不同,AI Agent 不会将 Airbnb 的业务商品化,反而可能为公司带来「有趣的潜在客户开发机会」。

真我 GT8 将于 10 月上市
日前,realme(真我)副总裁王伟发布视频确认,真我 GT8 系列会在今年 10 月上市。
王伟透露,新机在颜值、设计、性能、影像、AI 与新科技下放上都有值得期待的惊喜。据悉,其曾在今年 7 月发文称,GT 系列设计会做很大的调整,GT8 系列「一定有惊喜」。
另据博主「数码闲聊站」日前爆料,某厂 SM8850(第二代骁龙 8 至尊版/骁龙 8 Elite 2)新机部分规格,预计为真我 GT8 Pro。
从爆料信息来看,新机将搭载 2K 直屏和 2 亿大底潜望镜,同时马达和扬声器也会加强,配备 3D 超声波指纹和金属中框,电池也很大。
理光 GR IV 最快今年秋季上市
据博主「独立摄影师联合会」消息,理光 GR IV 标准版(相机)最快将于 2025 年秋季上市,HDF 版本将于同年冬季上市。此外,GR IV 还具有 GR IVx 版本。
今年 5 月,理光 GR IV 正式公布。参数信息方面,理光 GR IV 镜头采用 18.3mm(等效焦距 28mm)F2.8~F16;配备 2574 万像素的 APS-C 传感器,ISO 范围为 100-204800,支持传感器元件位移防抖(5 轴)。
其他方面,理光 GR IV 配备 3 英寸 LCD 显示屏,接口为 USB-C,支持 PD 供电;重量约为 228 克(仅机身)。
领克 03 智能版 10 月发布
日前,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军表示,领克 03 智能版计划于 10 月中下旬发布。
据穆军透露,新车将特别新增了感知硬件;同时,动力方面最大功率达到了 200kW,峰值扭矩 400N·m,「充分满足用户对‘性能’与‘智能’兼得的期待。」
据工信部近日公布的第 398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领克 03 智能版外观保持与现款 03 一致,部分细节发生调整,车身长度有小幅增加。

百果园董事长谈水果贵:教消费者成熟
据东方财经报道,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日前发视频回应水果贵。
视频中,余惠勇表示,水果这个产品非常普通,但是真正了解水果的非常少,并强调「我们仍然会坚守做高品质的。」余惠勇称,「便宜的水果供大于求,但真正的好水果是供不应求的,也是它贵的一个原因。」
其表示,「一方面可以听到百果园太贵了的声音,但另外一方面百果园有几千万的会员,如果没有一批真正认识到百果园价值的顾客,那百果园也就不复存在。」
同时,余惠勇还提到:「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其表示,百果园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余惠勇认为,如果消费者不知情的时候,实际上是无从选择的,并且只能选择便宜,只能看价格。
对此他强调,一方面百果园认为还有空间在成本上继续去优化,「能否再低一点的价格供应给顾客,但是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除非直接换品相,把品质做差一点、价格便宜点,但这不是百果园要走的路。」
《吃豆人 吃遍世界 2》将于 9 月回归
日前,于 2002 年上市的《Pac-Man World 2》(吃豆人 吃遍世界 2)宣布,将于 9 月 25 日正式回归。
据悉,《吃豆人 吃遍世界 2》将在提升画面表现并追加丰富功能后回归,并支持本地双人合作游玩;将登陆 PS5/4、Xbox Series X|S、Xbox One、Switch、Switch 2,并会在 9 月 26 日登上 Steam 平台。
目前,这款游戏已经开始预购,Steam 国区定价 138/178 元,预购特典包括 4 套幽灵服装与模型。
喜茶蛋挞上架
近期,喜茶宣布上架全新甜品「爆浆掉酥蛋挞」和「手工巴旦木瓦片」。
- 爆浆掉酥蛋挞:造型为方,采用新鲜灭菌蛋,拥有香草籽布蕾麻薯、咸蛋黄流心、海盐焦糖、泰奶麻薯、三倍厚抹麻薯 5 款口味,目前深圳欢乐海岸 LAB 店以及武汉万象城店上架。
- 手工巴旦木瓦片:采用新鲜无菌蛋,并选用美国加利福尼亚扁桃仁整片厚铺,加入马达加斯加珍贵大溪地香草荚特调,目前深圳欢乐海岸 LAB 店、武汉万象城店上架。

2025 年暑期档票房破 85 亿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10 日 16 时 41 分,2025 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破 85 亿,《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侏罗纪世界:重生》分列暑期档票房榜前三位。
具体来看,排名第一的《南京照相馆》票房占比达到 25.6%,票房突破 21.7 亿元。据悉,影片目前豆瓣评分达 8.6 分,由申奥导演,刘昊然、王传君、高叶、王骁等主演,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而《长安的荔枝》则以 6.6 亿的票房成绩排名第二;《侏罗纪世界:重生》为 5.6 亿。
演员贾冰:今后不拍烂片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演员贾冰日前在电影《奇遇》路演谈自己一路做演员的经历,表示可能会因为哥们兄弟情,答应拍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作品,但去年拍《末路狂花钱》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并表示从此以后将「不拍烂片」。
贾冰表示:「确实有一些剧本不是特别好,但又是哥们,哥们兄弟在你面前一坐,说你来吗,我这个人也不懂得拒绝,所有的事我都接受,所以就会拍个别一些不是那么尽人意的作品。」
其称,拍《末路狂花钱》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哥们兄弟固然重要,但我还有父母、衣食父母,你们(观众)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贾冰更表示,「我立个‘军令状’,贾冰从此以后不顾及任何面子,不拍烂片,宁可不拍,每一个交出来的作品都让大家满意,如果我做不到,大家退票!」
Netflix 发布真人版剧集《海贼王》第二季预告
日前,Netflix 正式发布旗下真人剧集《海贼王》第二季预告内容,同时还确认了第三季的制作即将开启。
据悉,该剧第一季由 Netflix 出品,伊纳基·戈多伊、埃米莉·拉德、雅各布·罗梅罗·吉布森、新田真剑佑、塔兹·斯凯拉主演,于 2023 年 8 月 31 日播出。
该剧改编自尾田荣一郎创作的同名漫画作品,讲述了一名头戴草帽,且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年轻小子蒙奇·D·路飞,某天得知已故「海贼王」哥尔·D·罗杰将「伟大秘宝」(ONE PIECE)藏在世界的某处后,便燃起心中的冒险魂的故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云巅之上——六天五晚川西之旅(上)
4万亿AI帝国继承之战!黄仁勋「王储」曝光:长公主比他还狠,太子低调进入权力核心
最近往返中美频繁发声的黄仁勋,是把英伟达打造成 4 万亿帝国的「AI教父」,最近 The Information 曝光了一个老黄布局多年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的揭开,要从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英伟达全员大会说起。一个敏感问题通过匿名提问系统跳出来,现场数千名员工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台上的黄仁勋身上。
英伟达员工的二代正在进入公司,这种裙带关系你怎么看?
穿着标志性黑皮夹克的黄仁勋没有回避,身体微微前倾,拿起话筒:公司确实雇佣了不少员工的孩子。他还笑着补充说,这些父母要是没把握孩子不会给自己丢脸,绝对不敢推荐,而且很多「二代」表现得比他们爹妈还要出色。
这场看似即兴的问答更像是一次精心的安排。就像往平静湖面扔了颗石头,瞬间在英伟达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外界第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了两个最特殊的「二代」身上——黄仁勋自己的一双儿女:35 岁的斯宾塞和 34 岁的麦迪逊。
在这个全球市值最高的 AI 帝国里,一场关于自我证明、摆脱父辈光环、以及企业内代际传承的史无前例的大戏,正拉开帷幕。
逃离硅谷的甜点师与调酒师
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人能想到黄仁勋的子女会踏入英伟达的大门。当硅谷其他科技巨头的子女们正按部就班地在常春藤盟校攻读计算机或金融学位,为继承家族光环铺路时,哥哥斯宾塞和妹妹麦迪逊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赛道。
黄仁勋在 1993 年创立英伟达时,兄妹俩尚在襁褓。他们在圣何塞长大,直到 2003 年,英伟达上市四年后,全家才搬进了洛斯阿尔托斯山(Los Altos Hills)一栋六居室的豪宅。父亲的商业帝国在崛起,他们却在追寻各自的艺术梦想。
斯宾塞痴迷于摄影与电影,高中最后一年选择了一所名为「自由风格传播艺术与技术学院」的非传统学校。毕业时,黄仁勋亲自在英伟达总部为儿子和他的同学们办了一场盛大的毕业作品展,不仅安排好了场地,还贴心地雇了服务员端上开胃小菜,尽显一位父亲的骄傲。
而妹妹麦迪逊则一头扎进了美食世界。她先是就读于大名鼎鼎的美国烹饪学院,又远赴巴黎蓝带(Le Cordon Bleu)学习甜点和葡萄酒。
在地球的一端,当斯宾塞在台北闷热潮湿的夏夜里,在吧台后摇晃着雪克壶,精心调制一杯名为「台北之雾」的鸡尾酒时;在另一端,麦迪逊或许正在巴黎的后厨里,专注于如何让舒芙蕾在出炉的黄金一分钟内完美膨起。
就连他们家的密友、科技投资人 Jens Horstmann 也评价道:「我很高兴看到他们一有机会就走了出去,他们想突破,想看看不一样的东西。」
斯宾塞大学毕业后,远赴黄仁勋的故乡台湾学习中文,并于 2014 年前后说服一位语言教授,在台北合开了一家名为「R&D Cocktail Lab」的鸡尾酒吧。在那个英伟达芯片在台湾制造、但黄仁勋本人尚未成为「国民骄傲」的年代,偶尔会有英伟达的员工光顾酒吧,并好奇地打听「老板的儿子」。一位前员工回忆,斯宾塞在酒吧里很少谈及父亲,但有一次无意中透露:「我从八岁起就知道怎么买股票了。」
即便远离硅谷,父亲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斯宾塞效仿父亲的管理方式,要求经理们每周汇报「五件要事」(top five things)——这正是黄仁勋在英伟达推行多年、要求员工每周邮件汇报的核心工作方法。
▲2007 年的黄氏家族(从左到右):麦迪逊、洛丽、黄仁勋和斯宾塞.
回归,从商学院到权力核心
2009 年,当麦迪逊前往烹饪学校时,黄仁勋曾对媒体坦言「心都碎了」。但十年后的 2019 年,这对「文艺青年」兄妹的人生轨迹开始戏剧性地转向。
他们不约而同地报名了麻省理工学院(MIT)一个为期六周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同年,麦迪逊进入伦敦商学院攻读 MBA,此前她已在奢侈品巨头 LVMH 工作了近四年。斯宾塞则在经营酒吧七年后,于 2021 年将其关闭,随后进入纽约大学开始了 MBA 生涯。
在商学院,他们的身份带来了不同的困扰。麦迪逊的同学们私下里会议论她坐私人飞机去法国滑雪旅行,但出于礼貌很少当面问及她的家庭。而斯宾塞的同学们则后知后觉得多,很多人直到做小组项目查阅黄仁勋的维基百科时,才惊觉班上的这位同学竟是 CEO 之子。
2020 年夏天,麦迪逊在英伟达市场部实习后拿到了全职 offer。几个月后,她被调入一个对黄仁勋极具战略意义、但当时规模尚小的部门——Omniverse,负责 3D 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产品营销。
Omniverse 的核心目标,是为宝马、奔驰等工业巨头打造「数字孪生」工厂,通过在虚拟世界中模拟完整的生产线,将物理世界的试错成本降至最低。「把麦迪逊放在 Omniverse,外人可能觉得是让她远离聚光灯,但内部员工都明白,这代表着她父亲的绝对信任。」一位前员工分析道。黄仁勋一直希望将公司业务扩展到 GPU 之外,他相信麦迪逊能胜任这个挑战。
2022 年,斯宾塞也加入了公司,同样进入了父亲看好的新兴领域:机器人仿真。他投身于 Isaac Sim 平台,这是一个旨在通过合成数据训练机器人实现精准抓取、导航的仿真环境。他负责的一个关键项目,正是为亚马逊仓库中的下一代分拣机器人开发强化学习模型。
聚光灯下的「长公主」与低调的「太子」
妹妹麦迪逊显然是更引人注目的那一个。根据英伟达向 SEC 提交的文件,她的薪酬从 2021 年的年薪约 16 万美元,飙升至去年总薪酬超过 100 万美元。 今年 3 月,她被提拔为高级总监,距离副总裁仅一步之遥,直接向一位向黄仁勋本人汇报的高管 Rev Lebaredian 负责。
更重要的是,麦迪逊已悄然加入了父亲的「御用演讲智囊团」(The Band)。这个由十几位高管组成的内部圈子,会在 GTC 等重大活动前夕,陪同黄仁勋在酒店房间里熬夜到凌晨,逐页审阅 PPT,甚至亲赴现场推敲舞台灯光如何打在他脸上才能呈现最佳效果。这是一个极为耗神且不为人知的幕后工作,却也是进入黄仁勋最内层权力轨道的标志。
她展现出了与父亲如出一辙的强悍风格。同事们形容她工作极其投入,邮件秒回。一位曾向麦迪逊汇报的前员工匿名透露:「Madison 的要求非常高,她会像她父亲一样,在会议上直接指出你逻辑上的漏洞。」据两位参会者透露,她甚至会在虚拟会议中因同事表现不佳而突然下线,留下满屋子的尴尬与压力。
相比之下,哥哥斯宾塞则显得低调内敛。一位与斯宾塞有过项目合作的工程师则表示:「Spencer 更像一个倾听者,他会花很多时间理解技术团队的难处,而不是直接下达指令。」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价值。一位在英伟达工作 15 年后退休的前副总裁 Greg Estes 评价道:「跟他们开会时,你不可能不想着他们的身份。但关键是,他们俩都非常努力,精通业务,并且对公司充满热忱。」
在英伟达内部,这种「二代进厂」的现象并非个例。联合创始人 Chris Malachowsky 和董事会成员 Aarti Shah 的儿子也都在公司任职。
但这都无法与黄仁勋子女的出现相提并论,因为它打破了硅谷的传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的子女都刻意避开了父辈的企业。而黄家兄妹,则正在书写一个全新的篇章。
随着英伟达成为全球焦点,兄妹俩的每一次亮相都会被放大。在今年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上,当黄仁勋本人成为媒体和粉丝疯狂追逐的焦点时,麦迪逊则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宣告着黄氏家族的「在场」。
她没有选择职业套装,而是身着一套剪裁利落的浅蓝色西装,脚踩一双限量款的白色运动鞋。她与台积电、广达等核心供应链伙伴的高管们熟稔地寒暄,身旁还站着她的男友,一位同样毕业于伦敦商学院、并于今年 2 月加入英伟达担任企业发展经理的 Nico Caprez。 一位与会者感叹:「她就是个摇滚明星,我们都知道她是黄仁勋的女儿。」
在全员大会上,黄仁勋用一句玩笑话作为结尾:「许多第二代表现超过了他们的父母。」
这句话,既像是对所有「英伟达二代」的期许,更像是一道投射在自己儿女身上的、混杂着压力与期望的聚光灯。而对麦迪逊和斯宾塞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nvidias-quiet-rising-stars-son-daughter-billionaire-founder-jensen-huang?rc=qmzset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曾经远在天边,如今近在眼前:用 Mac 解锁本地 AI 新可能
买屏幕,送平板?| 华为 MatePad Pro 12.2 2025 款上手体验
近日,华为推出了新一代大尺寸旗舰平板 MatePad Pro 12.2,定价 3999 元起。
不到 4000 块,你买到的是一块 12.2 英寸的旗舰级双层 OLED 屏幕,和一台搭载最新鸿蒙系统,标配 10000mAh 超大电池和破百快充的旗舰平板。
先来看看整机的重点,华为 MatePad Pro 12.2 搭载了一块 12.2 英寸双层 OLED 临境全面屏。
这块 2800 x 1840 的屏幕采用了 3:2 屏幕显示比例,窄边框的设计也让它拥有 92% 的高屏占比,点亮有种一整块屏幕握在手上的感觉。
屏幕表面加入了有类纸阻尼感的柔光雾面处理,触感光滑细腻,不管是书写画画还是触控操作都非常舒服。
华为在屏幕中加入了 AI PIXEL 光学引擎技术,提升了色彩还原表现和显示效果,搭配这块细腻的雾面柔光屏,给人一种很清晰、很细腻的感觉。
同时,这块屏幕具备了 SGS 低视觉疲劳 2.0 金标认证和德国莱茵 TUV 全局护眼 3.0 认证,有提供常规的护眼模式和专用于长时间阅读的电子书模式。常态下保持细腻观感的同时,屏幕看起来也舒服不容易累,对于要用它来办公、作画的用户来说也有好处。
2000nits 峰值亮度,让它在户外都能显示清晰。
另外,像是 HDR Vivid 和 ZREAL 帧享超高认证的支持,还有 △E < 1 等专业显示所需要的指标,这块屏幕都有。
从配置和体验上看,这块屏幕已经是目前鸿蒙平板中最顶的配置和体验。不管用户打算用来单独办公、画画或修图,又或者是配合 MateBook 做显示上的补充,MatePad Pro 12.2 这块屏幕都能在显示和素质上满足需求。
除了屏幕,续航和快充的体验也是 MatePad Pro 12.2 的一大亮点。
平板搭载了 10100mAh 超大容量电池,安装了键盘之后能够轻松满足一天的文字编辑和图片处理工作。机身内自带功能完整的 WPS Office 鸿蒙版和剪映专业版,移动办公还是很轻松的。
平板支持 100W 华为超级快充,0-100 充电的实测为 58 分钟:
- 10 分钟 31%
- 20 分钟 49%
- 30 分钟 71%
- 35 分钟 80%
- 40 分钟 88%
- 45 分钟 93%
- 50 分钟 97%
- 58 分钟 100%
日常有插座的环境下,带个官方充电头或支持华为超级快充的移动电源就能快速补电。机器附带的接头也是 USB-C 和 USB-A 兼容的版本,方便配合 USB-C to C 或原装充电线使用。
兼容方面,目前有不少常用的移动端应用已经推出了鸿蒙版本,应用市场已经有不少支持适配了鸿蒙系统的应用上架,有上面提到的 WPS Office、剪映专业版,常用的游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以及之前在鸿蒙电脑推出时上线的应用都有上线兼容鸿蒙平板的版本。
如果需要安装 Android 应用,MatePad Pro 12.2 内提供了卓易通,配合搜应用功能可以安装对应的 Android 应用。基本上,通过这个方法安装的 Android 应用都可以使用,像是原神也通过这个模式安装,用户少了分别 app 兼容的问题,使用起来很方便。
只不过,搜应用是直接通过网站作为搜索源,有些应用提供的源不安全,需要辨识一下再安装。
造型方面,华为 MatePad Pro 12.2 沿用了时下追求简约干净的设计风格。后盖加入了丝帛工艺,配合飞天青配色,整机从观感到触感都营造出丝滑素雅的感觉。
机身和这次一同推出的华为星跃键盘是透过磁吸固定,并采用 Nearlink 星闪技术进行连接,后盖和键盘之间没有外露的金属触点,这样能然两者的外观更加干净整洁。
桌面形态的固定也是通过磁吸完成,固定位置有可调整角度的区域。固定区域后侧有磁吸挖槽,可以在移动的过程中固定 HUAWEI-Pencil Pro,出行使用更方便。
对,MatePad Pro 12.2 支持最新的 HUAWEI-Pencil Pro,这款支持轻捏笔身呼出菜单、单击笔尾呼出 AI 助手小艺,还有全新的立体油画笔刷,平板使用触控笔的时候能够手笔协同,取色和画画同时进行。
最后看看定价,华为 MatePad Pro 12.2 英寸 2025 款有普通版和柔光版两个版本,两个版本都分别对应了两个储存组合:
- Wi-Fi 12GB+256GB 3999 元
- Wi-Fi 12GB+512GB 4499 元
- Wi-Fi 12GB+256GB 柔光板 4599 元
- Wi-Fi 12GB+512GB 柔光板 5099 元
考虑到现在显示质量比较高的高端便携屏都要 3-4000 元,现在不到 4000 元的售价,可以获得一块 12.2 英寸的顶级屏幕,并附带了最新的配置和鸿蒙系统,对于手机和电脑都用华为的鸿蒙生态用户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华为 MatePad Pro 12.2 英寸 2025 款配置:
外观:
- 182.53mm x 271.25mm x 5.5mm
- 508g
- 砚黑,宣白,飞天青
屏幕:
- 12.2 英寸双层 OLED 全面屏
- 2800 x 1840,274ppi
- 2000nits 峰值亮度
- HDR Vivid 和 ZREAL 帧享超高认证
- AI PIXEL 光学引擎技术 ,10.7 亿色,P3 广色域
- SGS 低视觉疲劳 2.0 金标认证和德国莱茵 TUV 全局护眼 3.0 认证
配置和系统:
- 12GB RAM,256GB 和 512GB ROM 可选
- HarmonyOS 5.0
- 2.4 GHz 和 5 GHz Wi-Fi
- 蓝牙 5.2,支持 LDAC 和 L2HC 编码
- 支持 NearLink 星闪
- USB 3.1Gen1 USB-C,支持 DP1.2
电池和充电:
- 额定容量 10100mAh 电池
- 标配华为全能充电器(Max 100W)
摄像头:
- 主摄:5000 万像素高清摄像头(F1.8 光圈,自动对焦)
- 超广角:800 万像素广角摄像头(F2.2 光圈)
- 前置:800 万像素广角摄像头(F2.0 光圈,固定焦距)
定价:
- Wi-Fi 12GB+256GB 3999 元
- Wi-Fi 12GB+512GB 4499 元
- Wi-Fi 12GB+256GB 柔光板 4599 元
- Wi-Fi 12GB+512GB 柔光板 5099 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