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7 May 2025Tech News

换装横屏——这就是蔚来新「5566」最大的变化

By: 芥末
7 May 2025 at 21:33

蔚来终于缓了一口气。

整个 4 月份蔚来一共交付了 23900 台新车,同比增长了 53%,其中蔚来品牌 19269 台,乐道品牌 4400 台。

▲蔚来近期销量 图片来自:蔚来官方微博

目前,NT2现款车型优秀的性价比,确实引发了市场的热烈反响,但是现在对我们团队来说更大的任务与挑战集中在,2025款「5566」能否上市后不打折还可以延续热销的气氛,我觉得是现在公司内部团队重点准备和观察的指标。(蔚来秦力洪)

对于这个增长情况,蔚来内部的态度是「谨慎乐观」,毕竟在目前新老产品交替的时期,有很大一部分销量来自于清库存,在叠加了降价以及「5 年免费换电」和「5 年 0 息」等因素后,很难说这部分的销量对蔚来的利润率有多大贡献。

▲蔚来 24 款车型优惠方案 图片来自:蔚来销售

真正想要实现李斌「今年第四季度盈利」的愿望,还是得看接下来换代的 ET5、ET5T、ES6 和 EC6 的市场表现。

根据《西部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蔚来 ES6 和 ET5+ET5T 车型在 2024 年的总销量分别为 75433 辆和 77379 辆,分别占比 31.32% 和32.31%,两者销量合计占比超 60%,是蔚来销量和营收的绝对大头。

改款「5566」的公开信息并不少,而且大部分都是蔚来 CEO 李斌在直播中泄露出来的,再加上 2 月份「5566」们正式登陆了工信部网站,可以说除了具体价格以外,其他方面的信息都很透明了。

先来看看外观,根据《新出行》整理的现款与工信部申报图的对比汇总,改款「5566」的整体造型设计变化不大,只是在前杠、日行灯、前唇等细节上做了微调,ET5 和 ET5T 也用上了新的 ADB 智能矩阵多光束大灯。

▲蔚来「5566」新旧款对比 图片来自:新出行

座舱和内饰则做了比较大的调整,蔚来此前已经确认,四台车都将采用与旗舰车型 ET9 相同的横屏设计,换挡拨片也将被怀档替换,此外中控台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会提供两个额外的无线充电板和额外的储物空间。

▲蔚来新款 ES6 谍照

在车主群体中呼声很高的 AR-HUD 抬头显示系统预计也将下放到新款 ET5 和 ET5T 上。

据说蔚来这次也对「5566」的座椅舒适性进行了改进,并且新增了 ANC 主动降噪功能,不过由于 ET5 和 ET5T 换电结构的限制,估计两车坐姿过高的问题很难能得到改善。

▲蔚来新款 ET5 谍照

智驾方面,新款「5566」的智驾芯片将从 4 颗英伟达 Orin 芯片更换为蔚来自研的神玑 NX9031 智驾芯片,也将搭载天枢 Sky OS 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和基于蔚来世界模型的 NOP+。

这颗自研芯片的算力官方虽然没有正面提及过,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大致与 4 颗英伟达 Orin 芯片相当,约 1000 Tops 左右。

▲蔚来神玑 NX9031 智驾芯片

在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上,「5566」依然将采用 400V 架构,所以整套动力系统和电池容量大概率都与现款相同。

至于为什么不上蔚来最新的 900V 和 NT 3.0 平台,李斌给出的答案是「成本摊销」。目前 3.0 平台的制造成本较高,且400V 在补能的适配性和便利性上都有优势,也能够兼容蔚来已有的大部分换电站。

▲蔚来新款 EC6 谍照

总结一下,这次新「5566」的换代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小修小补,蔚来改掉了现款车型上最容易感知的座舱部分,补强了之前竞争力匮乏的智驾部分。

▲蔚来新款 ES6 内饰谍照

李斌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媒体群访上,曾经讲过一段对于「二代车型」的看法——

第二代车这三年,总体上落后于我们自己早期规划 2 年左右,蔚来现在的状态按照 17、18 年的规划,大概 2022 年就应该完成。

迟到两年的「5566」,在这次小修小补之后,或许能为蔚来维持一些市场热度并填补技术空窗,但很难让蔚来摆脱目前困境并实现盈利,尤其是李斌还明确表示了「改款的 5566 肯定不会比现款更便宜」。

还是期待一下乐道 L90 和萤火虫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没公布风阻系数,焕新款阿维塔 12 上市,优惠售价 25.99 万元起

By: 芥末
7 May 2025 at 21:32


焕新款阿维塔 12 在一片喧嚣声中上市了。

改款的阿维塔 12 依旧有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共计六款车型,售价也维持了 26.99-42.99 万元不变,如果在 5 月 31 日前下定,则可以享受 1 万元的现金优惠。

优惠后的车价则来到了 25.99—41.99 万元。

此外,新车还可享至高价值 40000 元的配置权益,包括 ADS 高阶功能、25 扬声器英国之宝音响系统和 21 英寸轮圈等等。

阿维塔 12 的这次改款主要是对配置进行了精简,让 6 个 SKU 分布的更清晰了一些。

新车增加了阿维塔 11 同款的 20 英寸旋叶轮圈作为选装,也拥有了全新的岱红内饰配色,也提供桦木直排纹、炭灰色装饰以及超纤仿麂皮顶棚作为搭配。

Ultra 增程版车型则增加了智能电动门套装,包含电动门和前门迎宾 logo 灯。

阿维塔 12 定位是一款中大型轿车,其长宽高分别为 5020/1999/1460mm,轴距 3020mm。

阿维塔的内饰设计一直很讨喜,这次的焕新款也依旧采用了家族化的科技豪华风格,采用了 35.4 英寸 4K 全景宽屏和 15.6 英寸的中控屏幕,内置了 Harmony OS 操作系统,高配车型还拥有电子外后视镜。

焕新阿维塔 12 全系配备了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加热通风按摩一应俱全,后排则搭配了悬浮天幕屏和全功能座椅,腿部空间也达到了 1M 左右,让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提升了不少。座舱材质上则大量使用了 Nappa 真皮和超柔触感类麂皮以及纯天然实木。

智能驾驶辅助部分,阿维塔12号称是同级唯一配备「大三激光雷达」方案的车型,其全系搭载了华为乾崑ADS 3.0,支持全场景车位到车位智能辅助驾驶和VPD泊车代驾功能。

智驾硬件上,阿维塔 12 全车配备了 29 颗感知元件,其中包含 3 颗长距离的激光雷达可以覆盖 300 度的水平方向视角范围,以及 25 度的垂直视角范围,两侧的长距离的激光雷达的照射距离最远可以达到 150M。

升级的智驾系统也带来了更好的安全能力,阿维塔 12 支持了华为全向防碰撞 CAS 3.0 ,对行人车辆突然的切入、近距离的加塞,还有十字路口的大转角等场景都具备了更好的监测能力和防护能力。

动力方面,焕新阿维塔 12 是全系 800V 平台, 增程版电机最大功率 231kW,CLTC 纯电续航约 245 公里;纯电动版车型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37kW,CLTC 续航里程 755km;四驱版搭载了最新一代的碳化硅电机,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 165kW / 237kW,综合功率 402kW,CLTC 续航里程 705km。

阿维塔 12 这次短时间内推出改款估计与其销量不达预期有关,根据《车主指南》的数据,阿维塔 12 在 4 月份销量为 2111 辆,2025 年累计销量为 5220 辆。

可惜,最重要的一个参数——风阻系数,这次发布会倒是完全没提。

有关于阿维塔 12 风阻系数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好几天,阿维塔官方和表达质疑的博主之间你来我往交锋了好几轮,相关内容热度也在被马斯克转发后达到了顶峰,阿维塔官方更是顺势邀其请马斯克来现场见证测试过程。

不过风阻测试本身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双方估计还要你来我往再打一阵子口水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Android 新设计被指抄袭苹果?但这可能改变你用手机的方式

By: 周奕旨
7 May 2025 at 18:03

在科技行业的年度盛事中,除了被称为「科技春晚」的苹果秋季发布会,还有一场发布会,虽在国内的声量稍逊,却深刻影响着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的 Android 生态——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

不过,就在今年 I/O 大会启幕前夕,Google 却上演了一段小插曲:一篇关于设计语言的博文被悄然发布,然后在短时间内被删除。

这篇昙花一现的博文,犹如一扇被意外推开的窄门,虽然惊鸿一瞥后便匆匆关闭,却已足够让我们窥见 Google 对安卓系统未来设计所勾勒的蓝图雏形,及其背后酝酿着的诸多革新思路。

下一代设计,是学会表达

虽然博文在互联网上存在的时间很短,但还是被捕捉了下来,数字化的互联网档案库 Wayback Machine 精准捕捉到了这篇博文的详细内容。

博文的标题,开门见山地指出新设计语言 Material 3 Expressive 三大核心特性——更好、更简单、更有情感。

在明确核心特性后,Google 提出了一个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表达性设计?

表达性设计能激发情感。它通过设计传递功能,帮助用户达成目标——可以理解为有灵魂的设计。

Material 3 Expressive 的核心要素包括色彩、形状、尺寸、动态效果和容器设计,这些设计元素需要提升产品的视觉吸引力,还能通过突出关键操作、分组相似元素,显著提升界面的可用性。

简单来说,就是 Material 3 Expressive 表达性设计以大胆的形状与充满活力的色调,创造愉悦的用户体验。

不过,这样的自问自答,可能听起来仍然有些抽象,对吧?

没关系,Google 在这篇博文中充分解构了 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语言,我们接着往下看。

想要从零打造一个设计语言,前置条件是大量的研究,Google 设计了一系列方式,包括:

  • 眼动追踪:观察用户注意力集中在哪些区域
  • 问卷与焦点小组:评估用户对不同设计的情绪反应
  • 实验:情绪与偏好
  • 可用性测试:测量用户理解与操作界面的速度

举例来说,哪个进度指示器能让等待感觉更短,同时展现出高级感?哪种按钮尺寸能提升点击效率,又不喧宾夺主?Google 还研究了新浮动工具栏在现代感、清洁度、活力感知上的表现,以及组件的可见性和整体可用性。

比如下面的音乐播放软件,就通过不同形状、尺寸与颜色的按钮重构界面,重新排布画面元素,达成个性化表达的效果。

▲ 左:非表达性设计 / 右:表达性设计

从调研结果建立指南,再依照指南进行设计。这些研究帮助 Google 创造了 Material 3 Expressive 这一表达性设计语言的指南。

与表达性设计对应的,就是遵循 iOS 人机交互指南的「非表达性设计」。

一直以来,苹果认为设计应该强调清晰、功能性和内容优先,界面元素、文本、图标都应该易于理解和识别,为用户的注意力服务,而不是与内容争夺焦点。

呼声很高的拟物化设计也是由于这条核心的设计哲学,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Google 的研究显示,在不同年龄段用户中,表达性设计普遍更受欢迎。尤其在 18-34 岁的用户中,有超过 80% 的比例表示更喜欢表达性设计,认为它视觉更吸引人且更愿意使用。

不过,表达性设计的回归,并不意味着拟物化设计的复兴,Google 对表达性设计的理解,更侧重于其所传达的「酷」。

Google 研究了 Caleb Warren 等人在 2019 年发布的论文《Brand Coolness》,这篇文论认为一些品牌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独特的「酷」。

这些酷往往象征着反叛、突破、原创的,而随着大众接受这些元素,其形象就会更受欢迎,也更具标志性。

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产品成为了流行风潮中的必备单品,人人都想拥有;而另一些产品,即使功能相似,却始终无法引发同样的共鸣。

Google 的研究发现,采用 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后,用户对「酷」的感知显著提升:

  • 亚文化感知提升了 32%,让品牌显得更贴近潮流、更懂行
  • 现代感提升了 34%,让品牌形象更显新颖、具前瞻性
  • 叛逆性提升了 30%,让品牌更具突破性,表现出敢于挑战常规、引领创新的特质

更重要的是,Google 认为这种「酷感」不仅仅是上面那些流于表面的印象指标,而是能实际驱动用户行为意图的东西。

换句话说,用户更愿意尝试或切换到采用这种设计的产品,这为表达性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这种「酷」不仅利于品牌的建设,也有在实用上也有正面反馈。

Google 将不同的参与者带入实验室,让他们与 Material 3 Expressive 和当前 Material 3 版本的 10 款不同应用程序进行交互,且进行了随机排序。参与者发现,使用采用表达性设计的界面,他们能够以最高 4 倍的速度找到关键的用户界面元素,这表明这些设计能够迅速将用户的注意力引导到屏幕上的重要区域。

当然,在博文的最后,Google 也坦言,这种表达性设计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当表达性设计过度介入基本的交互范式时,可能会导致可用性下降,从而间接影响用户的情绪。

为此,Google 将会提供指导,明确如何使用表达性元素,同时确保基本的交互范式不会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语言的源头,来源于 2022 年的一次分享。

当时,Google 的研究实习生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中向同事分享了她对 Material Design 在谷歌应用中用户情感反馈的初步发现,这次分享却意外引发了一场团队范围内的设计辩论:

为什么所有应用看起来如此相似?如此无聊?难道不能让设计更有趣、更富有情感吗?

抛出疑问后,Google 花了三年的时间,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数十轮设计与研究迭代,通过 46 项独立研究、数百种设计方案,以及全球 18000 多名参与者的反馈,最终打造出一套既美观又高度可用的系统,推动 Material Design 进化来到用户的面前。

不约而同,却背道而驰的设计

虽然 Wayback Machine 捕捉下来的博文信息缺少了部分超链接,要等 Material 3 Expressive 正式推出后才能一览全貌,但我们仍不难 看出,Google 正在为 Android 系统筹备一场大刀阔斧的设计革新。

无独有偶,就在前段时间,iOS 19 的设计也传出将迎来重大变动,但不同的是,苹果对下一代设计的理解,几乎与 Google 背道而驰。

在 iOS 19 中,苹果将 Vision Pro 作为设计锚点,推动整体视觉风格向 visionOS 靠拢,并大量使用毛玻璃等材质,来承担界面中的层级分化任务。这一设计理念最终可能成为 iPhone、iPad、Mac 以及 Vision Pro 等设备共同的交互认知体系——

在基于屏幕显示的移动终端(如 iPhone、iPad 和 Mac)中,毛玻璃材质将用于平面层级的轻量化交互;而在 Vision Pro 中,它则用于支持三维空间中的多窗口叠加与深度交互。

显然,苹果仍将 Vision Pro 视为「明日产品」,并希望以其设计理念为基础,构建下一代用户界面体系。

本轮更新预计将覆盖操作系统的核心视觉元素,包括图标、菜单、应用、窗口样式及系统按钮,其整体目标是通过简化交互逻辑,让用户更高效、更自然地使用设备——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依旧坚定地遵循着「非表达性设计」的人机交互指南。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套全新的系统体系将在今年 6 月的 WWDC 上与我们见面,并更新在 iOS 19、iPadOS 19、macOS 16、visionOS 3 等系统中。

有趣的是,在这篇博文泄露后,有人指出,Google 这个尚未正式推出的 Material 3 Expressive 设计语言与 iOS 的某些元素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具体来说,手机状态栏中的电池图标,展示了这种设计的相似性。

与传统 Android 上那种竖直放置、形状锐利的矩形电池图标不同,新的电池图标采用了圆润的边角,呈水平放置状态,电池图标内还可以显示数字,并且使用了较为圆润的字体风格。

除此之外,部分界面的新的悬浮工具栏,也与苹果传闻的 iOS 19 的悬浮菜单栏有些撞车。

▲ 图片来自 @MysticLeak

高情商地说,这或许也算是 iOS 与 Android 一直以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证据吧。

不过,要是我们将目光放到更大的设计理念上来看,Google Material 3 Expressive 的「表达性设计」与苹果 iOS 19 的「非表达性设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思路,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真的分道扬镳了。

比起小细节上的争议,苹果和 Google 同时对设计语言进行大规模改动这件事,其实更有意思。

在这个时间点,两家手机行业的巨头,几乎同时对设计语言进行改动,却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下子让手机市场再次热闹了起来,但细究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目前,智能手机的主流设计基本还是以 2013 年推出的 iOS 7 与 2014 年推出的 Material Design 为主,但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年,手机的模样早已天翻地覆,竞争也更为激烈紧张。

在智能手机功能日益成熟且趋于同质化,又像所有行业一样,逐渐陷入缓慢与停滞的背景下,影像成为高端旗舰手机的竞争主战场,但相较而言,影像对手机阵营的整体影响力依然有限。

此时,厂家再次把目光放在设计上,通过全面更新设计语言和视觉效果,对自家阵营的所有设备进行整体翻新,寻求差异化,是个吸引并留住用户的机会,也是探索新的增长点的好办法。

但从为手机买单的我们来说,如果设计的更迭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革新,那就很容易变成新时代的「诺基亚换壳」,固然能带来一时的新鲜感,但最终还是会陷入换汤不换药、没有创新的困境中。

曾为 Nike、Microsoft、Adobe、Facebook 等知名品牌提供设计服务的设计师 Frank Chimero 在他的著作《The Shape of Design》中表达过自己的见解:

设计是一种承诺,承诺你能做出最好的事。

在这里,我想将这句话做个小小的更改:设计是一种承诺,承诺你能做出更好的事。

只有这样,设计的探索,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上千马力,后轴双电机!真正的纯电 AMG 要来了

By: 李华
7 May 2025 at 09:23

真正的纯电 AMG 要来了。

三年前,奔驰发布了一辆纯电概念车 AMG Vision 2025,向世界呈现了 AMG 在电动化浪潮下的发展方向。现在 2025 年到了,这辆前瞻概念车也即将在 6 月份迎来它的量产版本。

上面这辆身披伪装的测试车就是 Vision 2025 的量产版本,内部代号 C590。它基于奔驰专为高性能电动汽车打造的 AMG.EA 架构,搭载由 YASA 公司开发的先进轴向磁通电机,每台电机的重量不到 25kg,还配有一块高能量密度的 100kWh 电池。

三年前发布 Vision 2025 概念车时,奔驰 CEO 康林松(Ola Källenius)毫无顾忌地讲出了这辆纯电 AMG 的目标——保时捷 Taycan 这样的高性能电动 GT。

我们要在性能领域击败保时捷。

拥有上千马力的后驱 AMG

作为 AMG.EA 平台的首款车型,C590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 AutocarCAR Magazine 近期的报道,奔驰对这款车型极为重视,它不仅继承了概念车的核心设计,在技术指标上同样有所优化。

C590 源自 Vision 2025 概念车,它保留了低矮流线的车身轮廓,长前盖和长后悬的设计让整辆车更显修长。

▲Vision 2025 概念车

虽说现在还看不到最终的灯组设计,但我们可以参考概念车和奔驰近两年的习惯——六颗圆形尾灯、内嵌三叉星徽标,搭配和封闭式格栅和黑色的扩散器,呼应赛车风格的同时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

▲ C590

细节上,C590 配备了电动尾翼以增强高速稳定性,隐藏式门把手减少风阻,分体式后窗增添设计层次感,22 英寸轮圈并没有刻意强调低阻,而是优先考虑视觉效果。这些设计元素共同勾勒出一款赛道和城市兼顾的高性能纯电轿车。

C590 的车身尺寸与 Lucid Air 和保时捷 Taycan 相近,可以将其视为搭载 V8 动力的 AMG GT Coupé 的纯电继任者。作为 AMG 的纯电旗舰,这款车将直接对标保时捷 Taycan、莲花 Emeya 和极星 Polestar 5。

一句话总结就是:豪华和运动,缺一不可。

技术层面,C590 的核心是 AMG 专为高性能电动开发的 AMG.EA 平台。该平台采用铝基多材料架构,注重轻量化与高钢性,同时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服务于多种车型。

具体来看,AMG.EA 是一套 800V 的电气架构,搭配 100kWh 硅阳极电池,WLTP 续航里程在 600-720 公里之间,可以在 15 分钟内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

动力系统是 C590 最大的亮点——两台由 YASA 研发的轴向磁通(Axial Flux)电机。

YASA 是一家英国电机和控制器制造商,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海洋和工业领域,于 2021 年被梅赛德斯-奔驰收购。

虽然被奔驰收购,但 YASA 并非仅服务于奔驰。凭借其轴向磁通电机的紧凑性——体积功率密度可达传统电机的 4 倍——YASA 的电机赢得了众多超跑厂商的青睐。包括法拉利 SF90 Stradale、柯尼塞格 Regera、兰博基尼 Revuelto 在内的多款超跑都使用了他们的电机。

▲左为 YASA 的轴向磁通电机,右为普通的径向磁通电机

在 C590 上,每台电机的重量不到 25 公斤,可以输出 479 马力(约 360kW)和 800 N·m 扭矩。标准版本会采用双电机后驱布局——你没听错,近千匹的马力都在后轴,奔驰说这样可以给前端的空气动力学设计让出空间。

不过,Car Magazine 报道称,AMG 可能还会推出三电机版本,通过在前轴增加一台更小的电机,将总输出功率提升至 1267 马力。这些电机被奔驰集成在 eATS 2.0 电驱单元中,结合行星齿轮变速器和扭矩矢量技术,确保动力传输高效精准。

性能数据进一步凸显了 C590 的潜力,三电机版本预计 0-100km/h 加速只要 2 秒,0-200km/h 约 5 秒,最高时速可达 322km/h。这些数据表明,C590 不仅能与顶级电车竞争,甚至能够在某些方面接近超跑领域。

▲ Car Magazine 绘制的 C590 渲染图

随着亮相日期的临近,C590 无疑将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它的表现,将决定 AMG 是否能在高性能电动车领域站稳脚跟。

从「53」到「63」的跨越

如果不算 2012 年那辆「油改电」的 SLS AMG Electric Drive,AMG 的首款真正意义上的纯电作品应该是 2021 年发布的 AMG EQS 53 4MATIC+。

然而,在不少 AMG 粉丝眼中,EQS 53 似乎并不算「真正的 AMG」。

▲ AMG EQS 53 4MATIC+

EQS AMG 53 和后续推出的 EQE AMG 53,均基于奔驰的 EVA 平台打造,这一平台专为中大型豪华电动车设计,注重舒适性、空间效率和长续航里程,用的是传统的径向磁通电机。尽管 AMG 通过调校电机、悬架和刹车提升了性能,但受限于 EVA 平台,这两款重达 2.5 吨车型的动态表现并不理想。

即便光看参数,这两台 AMG 车型的「键盘值」也不太够打:EQE AMG 53 的动力输出为 617-677 马力,零百 3.3-3.5 秒;EQS AMG 53 则提供 658-751 马力,加速时间为 3.2-3.4 秒。虽然这些数据在豪华电动车中表现不俗,但和保时捷 Taycan Turbo S、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相比,差距明显。

或许正因如此,AMG 才将这两款车型命名为「53」,而非代表旗舰级性能车型的「63」。

另一方面,EQE AMG 53 和 EQS AMG 53 的失利,也让奔驰逐渐意识到,仅靠有限的豪华感难以在性能细分市场占据优势。今年 2 月,梅赛德斯-奔驰在年度财报会上宣布逐步放弃独立纯电品牌 EQ 系列,未来,奔驰将按照传统燃油车系来推出对应的纯电车型,如 CLA 纯电版、GLC 纯电版等。

而 C590 大概率就是 AMG GT 63 S 的纯电版本。

总之,现在的奔驰调整了他们的战略,AMG 被赋予了更大的使命——打造能够挑战超高性能电动车市场的旗舰车型。这一战略调整为 AMG.EA 平台的诞生和 C590 的推出铺平了道路。

AMG 品牌的纯电思路也逐渐清晰:一方面重金投入 AMG.EA 平台,搭载拥有极致性能的纯电车型;另一方面,短期内保留燃油车布局,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奔驰首席财务官 Harald Wilhelm 曾在财报会议中说:「燃油车的销量仍然远远超过电动汽车,同时它们也有更高的利润率。」

CEO 康林松也强调,奔驰将通过「聚焦高潜力细分市场」来平衡利润率与电动化转型压力,例如充分挖掘迈巴赫、G 级等高端豪华产品线的潜力,继续巩固品牌势能;AMG 系列则会依靠新一代的电气化 V8 来抢占性能车市场。

这一双线并行的策略既是对市场现状的务实回应,也为 AMG 在电动化转型期提供了缓冲空间。

油车赚钱给纯电烧,康林松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如今的 C590 只是 AMG.EA 平台雄心的起点,未来几年,AMG 还将基于这个平台推出更多车型,覆盖不同的细分市场:

– 2027 年,代号 X591 的五座高性能 SUV 将对标法拉利 Purosangue 和阿斯顿马丁 DBX,满足豪华 SUV 市场对性能的需求;

– 代号 C592 的双座纯电超跑,将瞄准 AMG One,成为 AMG 电动化阵容的性能巅峰。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蔚来广东用户注意:换电县县通,成了!

By: 李华
7 May 2025 at 09:21

五一假期前夕,蔚来在广东干了件大事。

2025 年 4 月 29 日,湛江市赤坎区和徐闻县的两座充换电一体站同时投运,标志着蔚来在广东实现了「换电县县通」——广东省 122 个区县,全部覆盖换电站。

这是蔚来实打实的里程碑。

这个成立刚满十年的新势力品牌,在质疑声中一片片补齐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的换电基建拼图。无论蔚来的理念是否被所有人认可,也不管李斌面对多少争议,能完成这样的壮举,本身就值得被看见、被支持。

增幅近七成,「县县通」正在走向全国

一个冷知识:蔚来在 2018 年建的第一座换电站正好就在广东。如今 7 年过去,蔚来在广东已经建成了 428 座换电站和 3559 根充电桩,撑起了一个以「换电为主、充电为辅」的补能网络。

据蔚来数据,这 7 年间,广东区域的换电站累计换电次数超过 960 万次。现如今,有 84% 的广东用户能够在住宅或办公场所 3 公里的范围内找到换电站。

在高速公路上,蔚来的布局同样密集。

广东有近 100 座高速换电站覆盖 G4 京港澳高速、G15 沈海高速等主要干线,平均每 120 公里就有一站,有效缓解了蔚来用户长途行车的补能压力。

举个例子,从广州到湛江近 500 公里的行程,仅需中途换电一次,3 分钟就可以满电出发。

在成功攻克城市与高速的补能难题之后,蔚来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区县市场。随着「换电县县通」目标的实现,补能服务真正从城市中心延伸到了广东的每一个区县。

从珠三角繁华的商业区到沿海渔村的关键交通节点,换电站的密集布局彻底消弭了城乡之间的补能差距。这种创新的布局模式,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更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例如,韶关乳源县的云门山景区附近设有换电站,用户换电后 5 分钟可抵达游客中心;又如汕头南澳岛的环岛公路,沿途的换电站让游客的出行更加随心所欲。

这种「换电+文旅」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还为沿线的餐饮、民宿等产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放眼全国,蔚来的补能网络覆盖更广。

截至 4 月 29 日,蔚来全国范围内的换电站达到 3289 座,充电桩 26106 根,覆盖近 1000 个区县。高速换电网络已打通「9 纵 9 横 14 大城市群」,平均每 180 公里就有一座换电站,连接超 700 座城市。

而且 3289 这个数字还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根据蔚来「换电县县通」计划,到今年 6 月 30 日前,蔚来会在北京、上海、广东等 14 个省级行政区实现换电县县通,覆盖超 1200 个区县;到年底再新增 13 个省级行政区,累计覆盖 27 个省级行政区,超 2300 个区县。

最终,蔚来的换电站数量会在年底达到 5000 个,增幅接近七成。

要达成这一计划,光靠蔚来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为了加速推进,蔚来还推出了一个「加电合伙人计划」,由第三方来出资建站,蔚来进行租用和运营的轻资产模式。

▲ 湛江赤坎御景名城换电站

另外,政企合作的落地也为补能网络向县域市场的渗透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茂名高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县域补短板试点,通过政企合作推动补能设施下沉,从而提升当地用户对于电动车的信心。

「换电县县通」在广东的落地,不仅是蔚来补能网络扩展的重要一步,更是国家新能源战略向县域市场纵深推进的鲜活例证。蔚来用「基建先行」的实践向行业证明:下沉市场不是新能源的禁区,而是孕育新消费场景的沃土。

换电重压下的李斌突围路

在 2025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李斌以罕见的坦诚进行自我剖白:「蔚来最大的『学费』是换电站布局得太晚了」,他坦言未能预见换电网络对用户购车决策的杠杆效应。

李斌表示,从蔚来品牌目前的销量分布来看,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占了蔚来总销量的 60%,原因不只是长三角用户的消费观念比较新,蔚来在长三角坚定的换电网络布局也功不可没。

上海我们有 180 座换电站来服务 10 万用户,我们浙江昨天实现「县县通」,浙江去年七八月份已经过了 10 万用户;江苏去年年底也达到 10 万用户,也是去年年底实现「县县通」。

 

如果我们在 2022 年、2023 年建的再早些,我相信我们的整个销量、用户满意度应该会更好,这其实也是我们可以去复盘的地方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县县通」的实现,蔚来在广东的销量也将迎来提升。

▲ 李斌在湛江交付首辆萤火虫

唯一的问题是,即便是引入了「合伙人计划」,换电模式的「重资产」标签始终如影随形。

单座换电站 150 万至 300 万元的建设成本,叠加 2024 年前三季度 152.9 亿元的亏损、574 亿元流动负债与 84% 的资产负债率,这些数字让资本市场对蔚来的战略选择捏了一把汗。

转机出现在今年 3 月。

3 月 18 日,宁德时代和蔚来同日宣布,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并推进换电行业技术标准的统一,促进跨品牌、跨车型的电池兼容。除了换电合作外,宁德时代还在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 25 亿元的战略投资。

签约后的晚餐,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精心准备了一道由芋头、冬瓜、萝卜做成的「锂光逐梦号时光机」,李斌在微博上写道:「这也预示着我们的合作一定会脚踏实地,种出实实在在的果实。」

这些年,他和蔚来没少在长期主义和生存压力之间来回拉扯。变革不是一夜之间的事,但市场的波动却可能随时炸响。就在这关键时刻,宁德时代带着 25 亿元的战略投资站了出来,稳稳地为换电模式背书。曾毓群认为,到 2030 年,换电、家充和公共充电桩或将三分天下。

对蔚来来说,「宁王」的支持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李斌一直认为,换电是新能源车补能的一种重要方案。面对外界的不同声音,他曾坦言公司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足,并将通过调整内部机制来提升效率。

今年 4 月初,李斌在一场面向产研集群全体员工的内部讲话中,详解了「基本经营单元(CBU)」的核心逻辑——

将公司所有经营工作拆分为多个互不重叠的单元,每个单元都需要建立明确的 ROI(投资回报率)指标和业绩奖惩规则,各部门单独结算成本,确保资源投入与产出的高效管理。

CBU 这个制度同样适用于换电体系。

「比如哪个门店或区域公司,说在某个县建换电站能帮助卖车,那你自己出钱。」李斌表示,今年蔚来在全国梳理了 1 万个建站点位,按照卖车、收服务费、品牌贡献度等维度算好 ROI,从高到低去排,其中一半以上的 ROI 大于 1,当年就可以收回投资。」

李斌的思路是:既要坚持核心方向,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换电县县通」计划是蔚来补能网络的一个关键进展,这一计划从长三角起步,逐步向全国推广,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也显示出换电模式走向成熟的迹象。

话说回来,每次董车会写蔚来,后台评论区总有「行业观察家」祭出经典三问:

第一问:换电模式行不行?
第二问:李斌到底懂不懂车?
终极灵魂拷问:蔚来怎么还没倒闭?

这让人不禁想问,蔚来是犯了什么滔天大错,还是个人和李斌有深仇大恨?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 Automotive News 将蔚来列入「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时,当蔚来柏林创新中心收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时,当蔚来让慕尼黑车企深夜开对策会时,本土舆论场始终摆脱不了「倒闭论调」。

十年来,网络对蔚来的质疑声似乎从未停歇。

事实上,蔚来对换电的坚持已经带动了行业格局的变化,一汽、广汽、长安等车企陆续加入换电联盟,行业协作的趋势愈发明显。换电正逐步从蔚来的特色,演变为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020 年,换电站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码,3289 座换电站累计服务超亿次换电,用户的接受度在稳步提升。

蔚来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赛道。从「县县通」计划到跨品牌协作,它试图为新能源补能提供一种新解法。这种探索,也与国家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方向相呼应。

所以,执着于唱衰蔚来,究竟是在质疑企业的战略,还是在对新能源政策的方向有所保留?市场的答案未必非黑即白。

新能源赛道还很长,蔚来的换电模式或许不是完美的答案,但它的坚持,至少值得多一些耐心和观察。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带鼻孔」的小米 SU7 Ultra 终于交付,却遭全网吐槽

By: 李华
7 May 2025 at 09:18

这个五一假期,小米过得不太好。

4 月 30 日,也就是五一假期的前一天,小米汽车推送了 1.7.0 版本的 OTA 更新,针对 SU7 Ultra 这款高性能电动车,推出了「排位模式圈速考核」功能。这一功能看似为赛道爱好者量身定制,却在无意中触动了用户的敏感神经。

更新内容显示,SU7 Ultra 的 1548 马力被限制在 900 马力左右,只有在指定赛道上达到官方设定的圈速成绩后,才能解锁全部动力。

▲ 小米指定的赛道和圈速

这次更新还新增了一个直线竞速等待功能,要求车辆在 P 档状态下等待 60 秒才能开启「弹射起步」,对用户使用该功能提出了一定的场景限制。

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迅速炸开了锅。用户们开始质疑:

当初购买 SU7 Ultra,不正是冲着那令人心跳加速的 1500 马力吗?

许多用户认为,小米这是侵犯了他们的权益,尤其是那些所在城市没有认证赛道的车主,更是对这一限制感到不满。博主和车评人纷纷发声,指出 SU7 Ultra 宣传时主打 1500 马力的极致性能,如今却以安全为由限制动力,形同「虚假宣传」。

面对汹涌的舆论,小米汽车迅速做出了反应。仅在两天后,就宣布停止推送该 OTA 更新,并表示「仅对极少数 Ultra 用户进行了灰度测试」。小米在声明中强调:

小米始终坚持和用户交朋友,我们高度重视用户的利益和心声,以后将在 OTA 推送之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和预告工作。

小米的迅速表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用户的怒火,但舆论的余波并未完全消散。这场风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车企在安全与用户期望之间艰难的平衡。

高性能车的驾驶门槛本就较高,而 SU7 Ultra 作为一款拥有 1500 马力的「性能怪兽」,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不言而喻。更关键的是,SU7 Ultra 那 52.99 万元的售价,让以往价格建立起来的筛选机制瞬间崩塌。

曾几何时,高昂的售价在客观上筛选着驾驶员:普通人鲜有机会接触高性能车,即便偶然体验,也会因维修赔偿压力而克制右脚。尽管这种以「财力论技术」的筛选逻辑并不合理,但更低的购入门槛,确实让高性能车的驾驶群体变得更加多元——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低门槛让更多人得以圆梦,体验到极致性能的快感;另一方面,缺乏高性能车驾驶经验的用户涌入,难免让事故风险水涨船高。

SU7 Ultra 自上市以来,事故并不鲜见,部分原因归咎于用户缺乏高性能车辆的驾驶经验,这让小米不得不在安全与性能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可平衡谈何容易?用户购买 SU7 Ultra,很大程度上是冲着那 1500 马力的承诺去的。限制动力,哪怕是出于安全考量,也是一种对用户的背叛。

尽管限制已经解除,但 SU7 Ultra 的争议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另一场关于前机盖开口设计的争议悄然兴起。

前机盖挖孔,是功能还是噱头?

在今年元旦的一场长达 4 个小时的跨年直播里,雷军公布了一个人人叫好的决定:为 SU7 Ultra 加入挖孔前机盖这一选装配置。

其实这件事我一开始是反对的,但由于需要的人实在太多,前不久我们决定开发开孔机盖,给它(SU7 Ultra)加上更多空气动力学套件,大概四五月份出来。

小米官方还在 2 月份的《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第 110 集)》一文中表示,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有三大作用,除了「帅气」和「减重 1.3kg」,这个前舱盖还采用了与 SU7 Ultra 原型车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通过 2 个贯穿风道来实现前部空气的高效导流。

这无疑点燃了用户的期待,有相当一部分车主选装碳纤维前盖,小米官方也表示,该配置的选配量远超预期,「已经加了几十副模具,将根据最新的工厂备料和生产计划」。终于,在 4 月 28 日,第一批选装了碳纤前盖的用户提车了。

争议随之而来。

首批车主提车后,有人迫不及待地对前机盖开口进行了「土法测试」。他们用鼓风机对着开口吹气,结果却发现,放置在机盖上的纸巾几乎纹丝不动,完全没有气流通过的迹象。更令人困惑的是,前包围下方的格栅虽然处于开启状态,但似乎并未连接到任何散热或气动系统。

▲ 左为选装了碳纤维前盖的 SU7 Ultra,移除盖板后,其内部与未选装该配置的车型(右)无明显差异。

社交媒体上,质疑的声音迅速发酵。「这不就是个摆设吗?」「宣传里吹得天花乱坠,结果连最基本的气流引导都做不到?」类似的评论开始流传,用户的失望情绪愈发浓厚。

▲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的机盖内有风道

为了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妨先从技术角度聊聊前机盖开口在高性能车中的意义。在真正的赛道机器上,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好看,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功能。

以法拉利 488 Pista 为例,它的前机盖上搭载了著名的 S-Duct 系统。这个系统通过精密的风道设计,将车头底部的气流引导到机盖上方,降低了机盖上方的气压,最终为前轴带来显著的下压力提升。

▲法拉利 488 Pista

我知道有朋友会疑惑,机盖上方气压降低,前轴下压力不应该减小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S-Duct 的作用不仅仅是降低前机盖上方的气压,而是通过优化整个车头气流,配合底部的分流器来增强车底的低压区——这才是下压力的主要来源。

据法拉利官方数据,S-Duct 系统为整车下压力贡献了大约 18%,这在高速过弯时能让车辆更加稳定,驾驶体验也更具信心。

再比如保时捷 911 GT3 RS,这款车的前机盖上有一个硕大的中央通风口,两侧还配有辅助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刹车系统散热,同时与车身的主动空气动力学套件协同工作,优化下压力表现。

▲保时捷 911 GT3 RS

保时捷公开表示,GT3 RS 在时速 285 公里时能产生高达 860 公斤的下压力(200km/h 时为 409 公斤),这个数字让许多竞品望尘莫及。

阿斯顿·马丁 Valhalla 则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思路。作为一款混合动力超跑,它的前机盖上有细长的通风口,与车身的主动空气动力学系统紧密配合。这些开口不仅为前轴提供下压力支持,还为电池组和发动机散热。

官方数据显示,Valhalla 在 240 公里/小时时能产生约 600 公斤的下压力,通风口的设计功不可没。这些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前机盖开口绝非「花架子」,而是性能提升的关键一环。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小米 SU7 Ultra 时,情况却显得有些尴尬。截至发稿,小米官方并未出面解释为何这两个开口未连接有效的风道系统。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第三方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前机盖产品。这些产品同样打着「赛道风格」的旗号,安装在普通家用车上,售价却只有几千到万元不等。而小米 SU7 Ultra 的前机盖开口选装费用高达 42000 元,这样的对比无疑放大了用户的不满。

▲18888 的预定金,甚至还有 174 个人想拼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小米在宣传中反复强调 SU7 Ultra 与纽北原型车的设计一致性,试图通过「赛道基因」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这本来是个不错的营销点,但当用户发现所谓的「一致性」仅限于外观,而非功能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从期待到失望,这种情绪的转变不仅影响了用户对 SU7 Ultra 的评价,也让小米汽车的口碑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场风波的余波还在发酵。有人认为,小米或许本意是想通过外观设计拉近与超跑的距离,但执行上的缺失让这一尝试变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小米在试水高端市场时的一次失手,未来还有调整的空间。

小米汽车面临的挑战,显然不只是如何造出一辆好车那么简单。

造车的「单纯」与行业的「纠缠」

在汽车产业这个大舞台上,造车可能是最「单纯」的环节,而用户运营、营销和企业担当这些部分,却充满了复杂的「纠缠」。

造车难吗?难。但归根结底,这是技术和工程的结晶,它的任务简单又直接:把设计师的图纸变成一辆能跑的车。从车身结构的力学设计,到电池性能的优化,再到辅助驾驶算法的调试,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和相对可控的流程。

这里面当然有无数挑战——比如如何让自动驾驶系统在极端天气下依然可靠,或者如何在续航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但这些难题大多是技术层面的。只要有足够的资源、时间和人才,企业就能一步步逼近答案。

这种「单纯」体现在哪里?

造车更像是一场人与「物」的对话。焦点始终围绕着产品本身:如何让它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哪怕过程艰难,也不过是技术上的攻关。就像搭积木,只要零件齐全,方法得当,总能搭出想要的样子。因此,造车的复杂性是线性的、可预测的。

可一旦车造好了,交给市场和用户,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用户运营的挑战开始浮现,而且远比造车要「纠缠」得多。它不仅要求企业修好故障、推送更新,还得摸透消费者的心思。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对一辆车的期待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与此同时,车企还得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近期,相关部门和行业相继发声,要求规范智驾宣传。

4 月 16 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强调车企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没过几天,4 月 2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出倡议,呼吁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

这种压力很快就反映在了行动上。4 月 23 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绝大多数车企和供应商连夜修改物料,将「智驾」一词从展台上抹除,全部改为「辅助驾驶」。

被视作智驾第一梯队的小鹏和华为自然也没闲着。4 月 28 日,小鹏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承诺辅助驾驶退出后 5 秒内用户仍可享受权益;同一天,华为联合广汽、上汽、江汽、奥迪等 11 家汽车品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

而今天的主角小米,虽然慢了几天,但也在 5 月 5 日悄然更新了多处措辞:SU7 车型的「小米智驾 Pro」变成了「小米辅助驾驶 Pro」,而 SU7 Pro/Max/Ultra 车型的「小米智驾 Max」则调整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OTA 限制动力的风波,某种程度上也是小米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小米本意是通过软件调整来保障安全,却不料与自己的宣发口径相悖,引发用户不满。

如今,小米能做的,或许只有通过提车前的免费用户培训来弥补这一裂痕:让用户在安全场地下体验 SU7 Ultra 的性能,并了解进阶驾驶理论,降低风险的同时,也能重建一些信任。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新西兰拟禁止 16 岁以下青少年用社交媒体/Android 新设计语言曝光/特斯拉:国产化率超 95%

7 May 2025 at 09:11
cover

🍎

苹果 AI 国行版最快 6 月能用

🔧

Google 发布 Gemini 2.5 Pro(I/O 预览版)

⚠

新西兰拟禁止 16 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

🏡

SpaceX 城市正式成立

💰

OpenAI 同意以 30 亿美元收购 AI 编程器「Windsurf」

📈

超越 DeepSeek-R1,英伟达开源新推理模型

🤔

阿里通义再失大将

😯

特斯拉:本地国产化超 95%

🤝

京东联手胖东来打造供应链产业基地

🧠

阿里通义 Qwen3 大模型获全球开源模型冠军

😓

OpenAI CPO:希望世界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来自美国

💡

Windsurf CEO:AI 令每个人都能成为软件「建造者」

🖌

Android 新设计语言曝光

🦋

OPPO Reno 14 全系标配潜望长焦

🐉

苹果换机应用更新,Android 兼容性提升

❗

运动鞋巨头斯凯奇「退市避险」

🧩

1399 元起,上海乐高乐园年卡开售

🎮

《GTA 6》第二支预告片释出

❌

《鱿鱼游戏》第三季发布先导预告

重磅

苹果 AI 国行版最快 6 月能用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计划在 iOS 18.6 中引入 Apple Intelligence 的中国版,其中,苹果将重点与阿里巴巴和百度进行合作——与阿里巴巴合作本地审查引擎,并集成百度AI,但目前进展缓慢,落地时间一再推迟。

自 iOS 18.4 苹果 AI 支持中文以来,苹果 AI 在中国落地的进度一拖再拖,iOS 18.5 的多个测试版中都没有实装,这意味着苹果很可能在 6 月的 WWDC 上官宣,并于 iOS 18.6 中开启测试,而正式版本的推送,很可能要等到 9 月份。

据悉,6 月 9 日至 13 日,苹果 WWDC2025 开发者大会将如期举办,但这可能是近年来苹果风险最大的发布会活动——去年,苹果曾在发布会上大肆宣传苹果 AI 带来的诸多创新,但其中各项关键特性不是延期上线,就是还没上线。

至于未来苹果 AI 的动向,目前仍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今年年初,苹果重组了其 AI 部门的领导班子。

另有消息称,Google 就 Gemini 是否会集成到苹果 AI 中一事,正在跟苹果进行谈判,而这项谈判的成果,可能要在明年的 WWDC 上才能见分晓了。

大公司

Google 发布 Gemini 2.5 Pro(I/O 预览版)

昨日晚,Google 发布了旗下 Gemini 2.5 Pro 模型的 I/O 预览版。

据官方介绍,该版本专为即将到来的 Google I/O 大会准备,重点提升了编码能力,专注于前端开发、UI 构建、代码转换/编辑、函数调用等方面。具体来看:

  • 前端与 UI 开发能力升级:Gemini 2.5 Pro 在网页基准测试 WebDev Arena 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超越 Anthropic 的 Claude 3.7 Sonnet;支持设计样式自动匹配,保持风格一致;
  • 视频理解能力提升,在 VideoMME 基准测试中得分 84.8%;支持通过视频内容(如 YouTube 视频)生成交互式应用;
  • 应用构建落地速度加快:通过简单的提示,即可快速生成具有美观 UI 和动效的可用 App。

价格方面,Gemini 2.5 Pro I/O 预览版与此前 3 月发布的版本价格一致。

使用方面,用户现在即可通过 Google AI Studio 中的 Gemini API 选择上述版本的 Gemini 2.5 Pro 进行使用,系统默认将接口接入最新版本,用户无需额外迁移。

新西兰拟禁止 16 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

据《卫报》信息,新西兰总统克里斯托弗·卢克森提议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以保护年轻人免受暴力内容、网络欺凌等互联网危害。

当地时间周二,卢克森表示,该法律草案将迫使社交媒体平台添加未成年验证机制,用户需满 16 周岁才可创建账户,否则将面临最高 200 万新西兰元(约 120 万美元)的罚款。

卢克森认为,社交媒体平台、科技公司有责任承担社会责任,而社交媒体也不总是年轻人的安全场所。卢克森反应称,不少家长非常担心社交媒体对孩子们的影响,并表示很难监管孩子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

新西兰并非首个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国家。上年 11 月,澳大利亚就公布了禁止 16 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相关法律。而该法律也是对 Facebook、Instagram 等热门网站最严厉的打击之一。

据悉,1News Verian 去年 12 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 2/3 的新西兰人支持限制 16 岁以下儿童对社交媒体访问。

SpaceX 城市正式成立

当地时间 5 月 3 日,马斯克旗下的 Space X 火箭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总部正式成为一座城市,名字为「Starbase」(译名:星舰基地)。

根据当地官方公布的投票结果,在当地居住的 218 位选民中,共有 212 票支持了将星舰基地正式设立为城市的决议,其中大部分为 Space X 的员工。

这次投票同时选举出了星舰基地的市长 Bobby Peden(鲍比·佩登),他目前是 Space X 的副总裁,其余的两位市议员也在 Space X 工作。

据了解,Starbase 是 SpaceX 的发射基地,从 2019 年底开始,该地成为了 Space X 火箭的重要发射场地之一。

从曝光的规划图显示,Starbase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更多的员工住房、火箭制造设施和一些商业建筑,目前得知的有超市、咖啡馆、寿司店和一所投资约 2000 万美元的私立学校「Ad Astra」(SpaceX 公司子女可优先入学)。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庆祝了此事,称 Starbase「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城市了!」。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曾多次表示,Starbase 是「人类登陆火星的起点」。

OpenAI 同意以 30 亿美元收购 AI 编程器「Windsurf」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OpenAI 已同意以约 3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知名 AI 编程工具 Windsurf。同时,该笔交易也将是 OpenAI 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

据报道,上述交易目前尚未完成,OpenAI 和 Windsurf 均拒绝评价该笔交易。

公开信息显示,Windsurf 原名 Exafunction Inc.,最近与包括 Kleiner Perkins 和 General Catalyst 在内的投资者进行了融资谈判,估值达到 30 亿美元。该公司去年在 General Catalyst 主导的交易中估值达 12.5 亿美元。

报道指出,若本次交易达成,OpenAI 将与许多其他 AI 编程软件公司形成直接竞争。

超越 DeepSeek-R1,英伟达开源新推理模型

日前,英伟达推出了 Llama-Nemotron 系列最新的三款模型,分别为「LN-Nano 8B」「LN-Super 49B」和「LN-Ultra 253B」。

其中,LN-Ultra 模型通过大规模强化学习(RL)进一步超越了教师模型 DeepSeek-R1,成功突破了性能瓶颈。同时,LN-Ultra 还能在单个 8xH100 节点上运行,并具备更高的推理吞吐量。

英伟达还首次推出了推理开关功能,允许用户通过简便的指令在「标准聊天模式」和「推理模式」之间动态切换,满足日常对话与复杂推理任务的需求。

性能表现上,LN-Nemotron 系列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取得了领先表现,尤其在推理任务(如 GPQA-Diamond、AIME24、AIME25)和非推理任务(如指令遵循评估)上均显示出了卓越的能力。LN-Ultra 不仅超越了 DeepSeek-R1,还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上展现了强大的泛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 LN-Super 和 LN-Ultra 模型采用了 Puzzle 框架,以优化推理效率。该框架利用局部蒸馏和模块化优化,实现了在硬件限制下的高效推理。在 LN-Ultra 中,研究者还引入了 FFN Fusion 技术,显著提升了推理延迟效率。

阿里通义再失大将

据互联网八卦小喇叭消息,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应用视觉团队负责人薄列峰在五一假期前,从通义离职。离职后,薄列峰将加入某头部互联网公司担任多模态模型部副总经理,直接向副总裁汇报。

据悉,薄列峰此次跳槽正值上述互联网公司完成组织架构调整,其新职务或为业务扩张量身定制。另外,薄列峰新工作的 base 地点位于美国,而此举也被业内视为规避竞业协议的策略性选择。

公开信息显示,薄列峰是 AI 多模态领域的资深专家,其曾加入亚马逊西雅图总部并担任首席科学家;2017 年转战京东数科任 AI 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22 年加入阿里执掌达摩院 XR 实验室,后调任通义实验室负责应用视觉团队,成为阿里文生视频、图像生成等 AIGC 技术的关键架构者。

特斯拉:本地国产化超 95%

5 月 6 日,特斯拉中国发文表示,每辆 Model3 和焕新 Model Y 上,超过 95% 的零件都产自中国。

特斯拉方面强调,其坚持做全球研发的产品,同时积极搭建本地化供应链。据悉,特斯拉 2024 年研发总投入 331 亿人民币,2025 年第一季度研发总投入 103 亿人民币。

上年 12 月底,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从 5 月开工到竣工仅耗时 7 个月,刷新了「特斯拉速度」。据了解,该储能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中国第二座超级工厂。

官方表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投产,规划年产 1 万台商用储能电池 Megapack,储能规模近 40GWh,供给全球市场,将成为「中国智造」在国际舞台的又一张新名片。

京东联手胖东来打造供应链产业基地

日前,据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官网消息,胖东来商贸集团联合京东物流集团打造的首个河南供应链产业基地——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将于今年 6 月全面投入运营。

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王博营介绍称,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 25 亿元,利税 5000 万元。其还透露,该项目自今年 1 月开工建设,仅用了 3 个多月的时间,项目已经完成总体建设的 80%。

据了解,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是东城区倾力打造的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示范项目,也是胖东来商贸集团联合京东物流集团打造的首个河南供应链产业基地。

该项目占地 135 亩,计划总投资 12.5 亿元,总建筑面积 18.5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 2 栋线上运营中心(含拣货车暂存区、拆零补货区、爆品补货区等区域)、9 栋胖东来产业链产品加工车间、1 栋商务办公楼和大型货车物流周转及停车场。

阿里通义 Qwen3 大模型获全球开源模型冠军

5 月 6 日,国际权威大模型测评榜 LiveBench 公布了最新一期排名,阿里巴巴开源的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 Qwen3 斩获全球开源模型冠军。具体来看:

  • Qwen3 表现与 o4-mini、Claude3.7 等顶尖闭源模型相当,并超越 DeepSeek-R1 取得了全球开源模型冠军。
  • Qwen3 在指令遵循(Instruction Following)这一关键能力上超越 o3 High、o4-Mini High、Gemini 2.5 Pro 等顶级闭源模型位列全球第一。

4 月 29 日凌晨,阿里巴巴正式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 Qwen3,号称「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官方介绍,Qwen3 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量 235B(激活仅需 22B),仅为 DeepSeek-R1 的 1/3,并且性能全面超越 R1、OpenAI-o1 等全球顶尖模型。

OpenAI CPO:希望世界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来自美国

今年,OpenAI 在早些时候宣布将发布一款开放权重模型,而该公司 CPO Kevin Weil 近日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公司在这一行动上的动机。

Kevin Weil 表示,OpenAI 首先想到的是希望 AI 能够给予全世界,并能改善人类的生活,而开放权重模型将会对上述情况有所贡献。但话锋一转,Kevin Weil 透露了自己以及公司更深层次的目的:

我希望世界上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是一个美国模型,并且它能建立在民族价值观之上。我不希望世界上最好的开放权重模型是一个中国模型。基于这一角度,我们认为现在推出一个模型十分重要,但这个模型不会是前沿模型,我们可能会将它定位为「落后一代」,因为推出前沿模型会加速中国的 AI 进步。

而美国政府在上个月对英伟达发出通告,限制该 AI 芯片巨头对华销售 H20 芯片。

​另据《纽约时报》此前报道,特朗普考虑实施处罚措施,以阻止 DeepSeek 购买美国技术,并且讨论禁止美国人使用它的服务。

💡 Windsurf CEO:AI 令每个人都能成为软件「建造者」

日前,Windsurf CEO Varun Mohan 接受 Y Combinator 频道的专访,Varun 围绕 Windsurf 的发展讲述了目前 AI 在代码,亦或者其他领域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

主持人在访谈中提到,目前 Windsurf 内部每个人都在使用 Windsurf,而 Varun 很自豪地表示:公司内 Windsurf 重度用户之一是一名负责合作关系的非技术人员。Varun 进一步透露,该人员目前可以不依赖公司的许多销售工具,并且能简化掉很多与其他部门沟通的步骤,获得自己动手实现修改的能力。

对于通过 Agent 实时构建软件程序,Varun 则认为这是一种令构建软件能力走向民族化的方向。Varun 认为,在 AI Agent 的帮助下,每个人都能是软件的「建造者」。未来,用户或许只需要一句提示词,就能让 Agent 生成属于用户自己、独一无二且具有针对性功能的软件。

另外,Varun 还预测,随着 Agent 和 AI 技术的进步,开发者将更多时间花在评审 AI 生成的代码上,而非亲自编写。同时,AI 还将会继续推动软件开发效率的提升。

新产品

Android 新设计语言曝光

据 9to5Google 消息,Google 意外发布了一篇关于 Material 3 Expressive 的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

从曝光的信息显示,Google 号称 Material 3 Expressive 是一次「大胆的新设计方向」,同时也是 Google 有史以来,设计 Android 最深入研究的一次更新。

Material 3 Expressive 将会成为 Android 新一代的设计语言,预计在 5 月 20 日的 Google I/O 大会​中正式亮相。

Google 希望 Material 3 能够摒弃掉无聊、简洁的设计,创造出能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界面设计。

Google 官方介绍,Material 3 这次主要专注用户的视线焦点、情感反应、情感偏好以及理解速度。Google 表示,表达性设计的核心部分是色彩、形状、大小、运动轨迹和使用体验。

Google 透露,Material 3 将以「大胆的配色、控件形状」为特点。具体来看:

  • Material 3 中运用了大量高饱和色块。Google 公布的宣传图主色调为紫色,控件、消息提醒则使用了大量的互补色、对比色进行层次区分;
  • 不规则的大控件不再受限于系统的容器,而是允许在界面中以用户第一焦点的方式进行排列。

Google 表示,突出的色彩以及显眼的控件能够很好的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在第一时间就能专注到想要获取的内容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报道中提到,据研究和用户调研发现,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更喜欢「应用得当的表达式设计」,而不是「墨守成规的 iOS 界面指南设计」。报道也多次强调,本次曝光的设计仅为概念性设计,并非最终版本的实际产品。

理想 L 系列智能焕新版明日发布

昨日,理想汽车宣布旗下 L 系列智能焕新版发布会定档,将在 5 月 8 日举行。理想方面透露,本次理想 L7 智能焕新版将带来全新蓝灰色。

另据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此前透露,理想 L 系列的「智驾焕新版」在电池、电驱动、外观和内饰的造型方面将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

关于智驾硬件方面,刘杰透露,理想 AD Max 车型将会从英伟达双 Orin-X 芯片升级到单 Thor-U 芯片;而 AD Pro 车型将从地平线 J5 芯片升级到 J6M 芯片,同时将会增加激光雷达,在主动安全能力上看齐 AD Max。

功能方面,搭载双 Orin-X 与单 Thor-U 的 AD Max 都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和全场景 NOA 的功能,除了能够运行目前的端到端 + VLM 大模型之外,也都将支持今年后续会推出的更强大的 VLA 大模型;搭载 J5 与 J6M 的 AD Pro 都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速 NOA 的功能,并通过 OTA 持续升级。

另外,理想也宣布将在今晚带来《理想 AI Talk 第二季》直播节目。直播中理想汽车 CEO 李想将会亲自接受采访并透露公司的发展情况。

OPPO Reno 14 全系标配潜望长焦

昨日,据多家媒体公布 OPPO Reno 14 系列的发布会邀请函显示,新机将定档 5 月 15 日发布。据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

  • 新机将全系标配「50MP 潜望长焦」;
  • 实况照片升级:支持 4K 视频转实况照片、支持 CCD 氛围感闪光实况拍摄;
  • 搭载天玑 8450 处理器,GeekBench 单核跑分 1612 分,多核跑分 6404 分。

另外,新机的外观信息也在近期公布了:采用与 Reno 13 系列类似的后置摄像头 Deco 设计,提供白色选择。

魅族 Note 16 系列定档本月 13 日

5 月 6 日,星纪魅族科技宣布旗下 Note 16 系列新机定档 5 月 13 日发布,同时带来 FlymeAIOS 生态发布会。

据星纪魅族集团手机产品线总裁黄质潘此前透露,魅族 Note 16、Note 16 Pro 主打耐用够用。另外,FlymeAIOS 2 中的全新 Aicy 将接入阿里云端到端大模型 Qwen Omni,支持全模态。

魅族 Note 16 系列外观信息也已公布。但在此消息公布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魅族 Note 16 系列「撞脸」华为 Mate XT 三折叠机型。随后,星纪魅族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肖波亲自回应上述争议:「大家或许觉得似曾相识,华为三折叠也心有灵犀。」

同时肖波表示,魅族 Note 16 系列就是做人人都买得起、用得爽的国民手机。他还表示,「大众认可很重要,设计团队打磨了数十个方案」,通过多方调研,最终灵感源于中华千年藻井的方案脱颖而出。

腾讯元宝更新「对话分组」功能

昨日,腾讯元宝宣布更新「对话分组」功能。

更新后的元宝支持创建对话分组。该功能下,元宝将支持底化分类管理,并通过专属指令定制回复,让用户与元宝的交流更加专注、个性化且持续发展。

目前,元宝已支持「解析 36 种文件」「一句话生成代码」等功能。

新消费

苹果换机应用更新,Android 兼容性提升

据 MacRumors 报道,苹果日前更新了专为 Android 老用户换机到 iPhone 的「转移到 iOS」应用,增加部分功能:

  • 支持 iPhone 和 Android 之间通过「有线连接」以实现更快的数据转移。(USB-C 或 USB-C 转 Lightning )
  • 另外,还可通过 WiFi 或个人热点进行连接迁移;
  • 迁移期间会显示 iOS 使用 Tips;
  • 可迁移通话记录和双 SIM 卡标签;
  • 通话录音可根据文件格式迁移到「语音备忘录」或「文件」App;
  • 支持更多语言。

运动鞋巨头斯凯奇「退市避险」

5 月 5 日,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斯凯奇发布公告宣布,3G Capital 将以每股 63 美元的现金收购前者。同时,斯凯奇宣布在收购交易完成后,将不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成为一家私营公司。

具体来看,本次交易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除了每股 63 美元的全现金收购外,上述交易还包含一项选择权:斯凯奇现有股东可选择获得每股 57 美元的现金以及新成立的斯凯奇母公司一份不可转让的股权。

据悉,交易后公司将继续由董事长兼 CEO Robert Greenberg、总裁 Michael Greenberg 以及现有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领导。

上述交易公布当日,斯凯奇股价一度飙升 25%,创下七年多来最高盘中涨幅。但据每经网消息,此次私有化交易宣布前,斯凯奇股价今年已累计下跌 28%。

在 5 月 2 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斯凯奇特别警告全球贸易政策变化正对其业务构成重大风险。斯凯奇称,2024 财年,美国市场贡献了公司 38% 的全球销售额,但美国政府近期对中国、越南等主要采购地加征的关税,可能导致产品成本显著上升、利润率下降。

而在不久前,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致信白宫,请求豁免所谓的「对等关税」,称关税政策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和安德玛在内的 76 家知名鞋企共同签署了这封请愿信。

滴滴出行:旅游打车需求上涨 30%

据滴滴出行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打车需求同比去年上涨 17%,成史上最热「五一」假期,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 29%。具体来看:

  • 餐饮美食、大型交通枢纽(机场、火车站等)和商圈购物场所是「五一」期间打车需求量前三的场景。相比去年同期,旅游景点、酒店宾馆和宠物服务场所的打车需求涨幅显著,分别上涨 30%、28% 和 27%;
  • 假期期间,使用快车预约服务的出行需求比平日上涨 46%,涨幅前五的城市是桂林、南昌、汕头、烟台、湛江,预约用车前往旅游景点和火车站的需求涨幅分别为 235%、150%;
  • 假期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 29%,常驻地与目的地相距 2000 公里以上的异地打车需求同比上涨 38%,和田与乌鲁木齐、拉萨与日喀则、酒泉与张掖、西双版纳与丽江、三亚和海西等地异地需求中 2000 公里以上需求占比超 20%,成为「五一」长线游热门目的地;
  • 另外,时代少年团、张杰、许嵩演唱会成为带动演出现场打车需求量前三的演唱会;2025 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第五届台湖爵士音乐节举办地的打车需求,较节前上涨超 300%。

假期期间,滴滴海外出行打车需求上涨,5 月 3 日迎来假期峰值。用户出国漫游人气最高的前十个地区是新加坡、首尔、冲绳、吉隆坡、京都、曼谷、河内、东京、济州岛、大阪。

「京东饭卡」上线

昨日,京东外卖正式推出「京东饭卡」。

据介绍,京东饭卡为京东外卖官方储值账户,在「品质外卖」频道通用,用户可享受官方保障、随时可退、可送礼、可与优惠叠加。

另外,京东外卖与猪猪侠开启联名打卡活动。5 月 6 日至 6 月 30 日期间,购买联名 T 恤并连续打卡,累计至高得 120 元饭卡和 240 元外卖券。

1399 元起,上海乐高乐园年卡开售

日前,上海乐高乐园年卡和抢先入住乐高乐园酒店名额正式开售:

  • 上海乐高乐园年卡:售价 1399 元起,包含年卡和试运营门票,官方介绍入园约 2.5 次即可回本;
  • 开园限量酒店套餐:售价 3588 元起,包含标准家庭房 1 晚住宿(含自助早餐)、试运营指定单日门票标准票两张和儿童票一张,共有 5 个主题房型选择,价格一致。

目前,乐园年卡仍可正常办理,而开园限量酒店套餐已售罄。

信息显示,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由乐高主题乐园以及 1 座配套主题度假酒店构成,拥有 8 大主题片区,融合全球乐高乐园经典游玩项目,同时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江南元素以及海派特色,新增诸多全球唯一或首创的及独具特色的玩乐体验。

好看的

《GTA 6》第二支预告片释出

视频号

昨日,Rockstar(简称 R 星)正式公布了《GTA 6》第二支预告视频,同时确定首发平台为 PS5 和 Xbox Series X/S,不包含 PC。

据悉,《GTA 6》第二支预告片为 PS5 截取的游戏实机画面。其中一幕有角色喊出「罪恶都市,宝贝」,或确认本作回归众所期待的罪恶都市。

另外,R 星近日发文表示,《GTA 6》目前尚未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预期,为了更好的游戏表现和满足玩家的期待,游戏将延期至 2026 年 5 月 26 日发布。

《鱿鱼游戏》第三季发布先导预告

昨日,《鱿鱼游戏》第三季正式发布先导预告片和预热海报。

《鱿鱼游戏》第三季由黄东赫执导、编剧,李政宰、李秉宪主演,将于 2025 年 6 月 27 日播出。该剧将延续第二季的血腥伏笔,鱿鱼游戏中的玩家们也将迎来更严重的后果。值得一提的是,《鱿鱼游戏》第三季将成为该剧集最终季。

苹果将为 Vision Pro 推出首部长纪录电影

据悉,苹果 Vision Pro 首部定制长篇纪录电影《Bono: Stories of Surrender(Immersive)》将会在 5 月 30 日全球发行。

《Bono: Stories of Surrender(Immersive)》将观众带上舞台,完全沉浸于 Bono 的故事之中,认识他的非凡人生,以及挑战与支撑他一路走来的家人、朋友和信仰。

该片收录了 Bono 2022 年舞台演出的片段,这场演出的灵感来源于他的畅销自传《Surrender:40 Songs, One Story》。

《天国与地狱》翻拍电影首曝预告

据豆瓣电影消息,丹泽尔·华盛顿与斯派克·李第五次合作的新片——黑泽明经典名作《天国与地狱》的翻拍英语版电影《Lowest 2 Highest》首曝预告。

据悉,《天国与地狱》于 1963 年推出,三船敏郎、仲代达矢、香川京子等主演,改编自爱德华·伯恩斯所著小说《King’s Ransom》,讲述一名鞋业公司高管在处理复杂的工作时,得知有绑匪将他司机的儿子误认为他的儿子,将其绑走,要求巨额赎金,陷入了两难境地。

新片将由 Apple、A24 联合出品,后者负责院线发行,该片也将在影院上映后登录 Apple TV+,尚未定档。影片将首先亮相本月开幕的戛纳电影节,在非竞赛展映单元首映。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马斯克现在拥有一座城市,他说这是人类登陆火星的「起点」

By: 芥末
7 May 2025 at 08:32


Space X 火箭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总部在 5 月 3 日正式成为了一个城市,它同时拥有了一个颇具科幻色彩和未来感的名字——「Starbase」。

如果翻译成中文的话,或许可以称呼为「星舰基地」。

根据当地官方公布的投票结果,在当地居住的 218 位选民中,共有 212 票支持了将星舰基地正式设立为城市的决议,其中大部分为 Space X 的员工。

这次投票同时选举出了星舰基地的市长 Bobby Peden(鲍比·佩登),他目前是 Space X 的副总裁,其余的两位市议员也在 Space X 工作。

这意味着,Space X 公司将获得对该地区更多控制权,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和基础建设方面,但 Space X 火箭的发射和着陆仍需要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火箭发射台的废水排放、环境评估以及重大设施建设也仍将受到监管。

▲Space X 的火箭正在升空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庆祝了此事,称星舰基地「现在是一个真正的城市了!」。

根据《纽约时报》的介绍,Space X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其发射场周围——即德克萨斯州与墨西哥边境附近建造一个类似公司城镇(Company Towns)的地方。

注:公司城镇(Company Towns)特指工业革命时期企业掌控社区资源的模式,往往带有垄断争议。

▲Starbase 的城市区域及边界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SpaceX 同时正在申请将年火箭发射次数从 5 次增至 25 次,并尝试获得附近海滩的管理授权。

星舰基地是 SpaceX 火箭的发射基地,从 2019 年底开始,该地成为了 Space X 火箭的重要发射场地之一。但是由于每次发射火箭或者测试引擎时,公司都需要向县政府申请关闭公众海滩和附近道路,但是审批和评估手续往往复杂繁琐,如果获得批准,Space X 不再需要申请和审批就可以关闭道路和海滩,从而可以更频繁的进行实验和火箭发射。

▲Space X 发射台及附近海滩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在外媒曝光的一些规划图中,我们能看到星舰基地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更多的员工住房、火箭制造设施和一些商业建筑,目前得知的有超市、咖啡馆、寿司店和一所投资约 2000 万美元的私立学校「Ad Astra」(拉丁语,中文含义为奔向星辰,公司子女可优先入学)。

▲Starbase 的部分区域规划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马斯克曾多次表示,星舰基地是「人类登陆火星的起点」。通过企业闭环管理,SpaceX 可以试验资源分配、公共治理等模型,为外星殖民地积累经验。这种「地球版火星城」的设想,还包括全自动驾驶交通和太阳能供电系统。

这次投票获得成功通过对马斯克本人也意义非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马斯克因深度介入了特朗普的选举和政治活动而受到猛烈抨击,其担任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期间展开的大规模裁员和削减开支的活动也引发了美国各地对他本人和特斯拉公司的大规模抗议。

▲Starbase 附近的马斯克雕像

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 9%,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20%,净利润同比则暴跌 71%,同时也有消息传出由于股价下跌和部分投资者的不满,特斯拉董事会开始认真考虑寻找马斯克的继任者,这一说法被后来被特斯拉董事长罗宾·德诺姆否认。

在各种压力的作用下,马斯克在 4 月 22 日的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从5月开始,他将大幅减少管理政府效率部的时间,将把更多时间投入特斯拉。同时,马斯克也正准备卸任其在政府效率部的官方职务。

▲针对特斯拉的抗议活动

当然,这一投票结果也招致了不少批评和抗议,自2019 年建成以来,Space X 发射场就不断受到当地居民和环保人员的抗议乃至诉讼。

2024 年,Space X 公司就因为倾倒废水而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德克萨斯州环境质量委员会罚款近 150000 美元。

▲火箭发射时的扬尘

反对者认为 Space X 在当地的活动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区造成了负面影响,火箭发射或者爆炸时都会产生巨大的噪音、扬起大量的粉尘并造成严重的光污染,这不仅会引发附近的建筑和道路交通问题,也对附近濒危的海龟、豹猫、候鸟等野生动物和栖息地造成了干扰和破坏。

他们担心在星舰基地正式成为城市之后,Space X 会进一步获得对周边地区的控制权,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绕过监管,让公共资源成为私产。

▲抗议者们的标语

在「X」软件上有两段评论很能反应支持者和反对者们的意见。

支持者们满怀期望,「我们怀着深邃的胸怀和热忱的愿望,站在人类文明变革时代的门槛上,通过踏上前往火星、月球和星星的大胆旅程,我们拥抱作为多行星物种和航天社会的命运。」

反对者们则深深担忧,「马斯克先生,请把海滩留给地球人——至少在我们学会呼吸火星空气之前!」

▲发射场及其周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Yesterday — 6 May 2025Tech News

早报|小米汽车「智驾」更名「辅助驾驶」/苹果App内购有望降价/曝哪吒汽车断网系因流量欠费

6 May 2025 at 08:53
cover

📱

为折叠屏让路,iPhone 18 或延期发布

😯

OpenAI 宣布调整公司结构

🚗

小米汽车「智驾」改为「辅助驾驶」

📣

知情人士:哪吒汽车 App 断网系因流量欠费

💰

苹果预计第三财季损失约 9 亿美元

🖌

英伟达正设计新款特供版 AI 芯片

👀

特斯拉:坚持视觉处理方案,让人人买得起

🌬

阿维塔回应「风阻测试」事件

📃

库克发文致敬巴菲特:能认识是莫大荣幸

💬

女子爱上 ChatGPT,决定与丈夫离婚

💡

微软 AI CEO:AI 的个性与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

🔬

阿里通义发布小尺寸多模态模型

💻

微软 Surface 新品信息泄露

📝

快手推出 AI 笔记软件「喵记多」

🤝

苹果允许 App 第三方支付跳转,内购价格或下降

🎮

GTA 6 宣布延期至 2026 年

🎬

特朗普将对非美国制造电影征收 100% 关税

重磅

为折叠屏让路,iPhone 18 或延期发布

据 The Information 日前报道,随着首款可折叠 iPhone 的推出,苹果计划明年调整 iPhone 的发布时间表,以适应六种不同型号的发布。具体安排如下:

  • 可折叠 iPhone 将与 iPhone 18 Pro 系列及 Air 一同在 2026 年推出;
  • iPhone 18 标准版将推迟到 2027 年春季与 iPhone 18 E 一同推出;
  • 可折叠 iPhone 采用书本式折叠(即大折叠),外屏为 5.7 英寸,内屏尺寸略低于 8 英寸,厚度为 4.5-4.8 毫米,并使用 Face ID,而非之前猜测的 Touch ID。

此外,关于今年秋季发布会,也有一些信息逐渐清晰:

  • iPhone 17 全系将搭载 24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 iPhone 17 Pro 系列长焦摄像头升级到 4800 万像素,影像阵列的三颗摄像头均为 4800 万像素;新机重点可能在视频上:支持 8K 视频录制等新功能;
  • 由于内部空间限制,iPhone 17 Air 将仅配备一个 4800 万像素主摄,且传言其厚度仅为 5.5 毫米;
  • iPhone 17 标准版外观与 iPhone 16 类似,保持纵向排布的双摄。

根据爆料信息来看,iPhone 17 系列可能是苹果最后一次在秋季发布会中整齐发布,iPhone 18 系列将实行分季发布策略,Pro 系列、Air 及折叠屏仍保留在秋季发布会,而标准版及 E 系列将推迟到次年春天。

与之前猜测不同,虽然同代之间不同机型出现了类似 MacBook 的发布时间差,但对同一型号来说,还是保持了一年一度更新。

大公司

OpenAI 宣布调整公司结构

今天凌晨,OpenAI 董事会以及创始人 Sam Altman 用一封公开信给出了一个制度层面的回答:

将旗下营利业务转为「公共利益公司」(PBC),使命不变,由非营利组织继续掌控,但治理框架更为清晰。

随后 OpenAI 在 X 平台总结了此次组织结构调整的四个关键点:

  • OpenAI 将继续由现有的非营利组织控制
  • OpenAI 现有的营利实体将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PBC)
  • 非营利组织将控制 PBC,并成为其重要股东
  • 非营利组织与 PBC 将继续秉持相同的使命

Sam Altman 也在公开信中写道:「OpenAI 的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其强调,OpenAI 坚定地走在「民主化 AI」的道路上,同时也希望开源一些能力非常强的模型。

Altman 还在信中提到,希望 OpenAI 的非营利组织成为历史上最大、最有效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用 AI 实现最具杠杆效应的积极成果。OpenAI 最初是作为非营利机构成立的,如今仍是非营利组织监督并控制着营利部分,未来也将继续保持这一结构,且这一点不会改变。

此外,Altman 表示 OpenAI 将放弃目前复杂的「利润上限结构」,并将采用常规的股权结构,所有人持股。

小米汽车「智驾」改为「辅助驾驶」

近期,据我们观察发现,小米汽车悄然更新了多处「智驾」的相关措辞内容:「智驾」均已更改为「辅助驾驶」。

目前,小米汽车新车订购页中,SU7 车型已从「小米智驾 Pro」更改为「小米辅助驾驶 Pro」,而 SU7 Pro/Max/Ultra 车型则从「小米智驾 Max」更改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另据新消费日报从多家汽车门店获悉,除极少数门店仍以「智能驾驶」为宣传口径外,理想、小米、蔚来、阿维塔、小鹏等多数车企门店在宣传产品时,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

近期,小鹏汽车宣布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号称行业唯一「NGP(小鹏汽车智能辅助驾驶)退出后 5 秒内仍可享受权益」的智能辅助驾驶服务。该服务覆盖行车及泊车场景。

而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 4 月 28 日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其中提到:企业倡议全行业实事求是地宣传,明确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让用户清晰地知道和理解各自车型的真实能力。

今年 3 月 29 日,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并致车辆起火。该事件发生后,引发大众对智能辅助驾驶的热议,而智能驾驶与辅助驾驶的关系也不断被推到台前议论。

知情人士:哪吒汽车 App 断网系因流量欠费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近日多位哪吒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从 5 月 2 日开始,他们都遇到了哪吒汽车 App 断网、车辆远程操控功能无法使用等问题。不仅如此,哪吒汽车官网也出现了无法访问的情况。

昨日,据我们实际观察发现,目前哪吒汽车 App、官网均已恢复正常访问,App 断网、官网无法正常访问等问题已解决。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哪吒汽车 App 出现断网等问题,主要是流量欠费,假期无人看管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哪吒汽车官网和 App 首次被曝出现异常:

  • 今年 1 月,哪吒汽车官网出现异常,打开后页面提示「系统维护中,请稍后再试」,当天下午4点后恢复正常;
  • 4 月,有多位车主发布消息称,哪吒汽车 App 出现断网的情况,导致蓝牙钥匙失效、车机系统无法联网、App 远程控制失灵等问题。

据了解,哪吒汽车从去年 12 月开始就不断被传出「母公司数亿股权冻结」等负面消息。上月,更有传闻称哪吒汽车原 CEO 张勇已于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目前身在英国。对于上述消息,张勇在朋友圈回应,「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

苹果预计第三财季损失约 9 亿美元

据新华社消息,苹果 CEO 库克 5 月 2 日在 2025 财年第二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预计将在第三财季(2025 年 3 月 30 日至 6 月 28 日)因美国关税政策损失约 9 亿美元。

报道提到,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引发投资者对苹果盈利前景担忧,该公司 2 日股价下跌超 3%。当天收盘后,苹果股价为 205.35 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约 3.74%。

据悉,年初至今,苹果股价累计下跌约 15.79%。截至5 月 2 日,苹果遭遇两家华尔街机构下调评级。

报道指出,美国关税不确定性冲击美国科技企业经营前景。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认定美国苹果和元宇宙平台公司违反《数字市场法案》,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支付数亿美元罚款。

英伟达正设计新款特供版 AI 芯片

据 The Information 消息,美国政府正逐步收紧英伟达向中国销售的管控政策,但该 AI 芯片巨头依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目前已告知部分较大规模的中国客户(如阿里、字节跳动、腾讯),其目前正在调整 AI 芯片的设计,以确保芯片能向中国企业销售并且不会违反美国出口规定。

消息人士称,英伟达方面已向客户确定,符合美国规定的 AI 芯片样品最早将于 6 月提供。同时英伟达还表示,其仍在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最新一代基于 Blackwell 架构的 AI 芯片。

上月,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北京与英伟达 CEO 黄仁勋举行会谈。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同时,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黄仁勋,并强调欢迎包括英伟达公司在内的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在同月 16 日,英伟达曾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近日通知其,向中国(包含港澳地区)及 D:5 国家/地区出口 H20 或达到 H20 的芯片,都需要获得出口许可。据 CNN 消息,英伟达表示因受到 H20 芯片限制,公司将会受到 55 亿美元的损失。

特斯拉:坚持视觉处理方案,让人人买得起

5 月 4 日,特斯拉发布微博称,其将坚持视觉处理方案和端到端神经网络,让人人买得起安全智能的产品。

特斯拉表示,自己的视觉处理方案和端到端神经网络,以及数十亿真实世界数据样本训练,实现多场景、更安全的智能驾驶路径已得到验证。

特斯拉还在文中强调,强大的 AI 软件团队和硬件芯片设计团队用实力证明:先进的技术不需要昂贵繁杂的传感器。

上月,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发文称,特斯拉即将实现一种「通用的、纯 AI 的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还强调,该方案仅需摄像头以及特斯拉自研的 AI 芯片,并且由特斯拉开发的 AI 软件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在今年 3 月曾宣布推出 FSD 智能辅助驾驶限时体验活动,该版本的 FSD 支持「城市道路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

但在同月,特斯拉暂停 FSD 试用推送,并表示特斯拉团队为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正在完成 3.0 以及 4.0 硬件分别对应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的审批工作。

阿维塔回应「风阻测试」事件

近日,有博主发布视频称,国产电车风阻系数「屡破纪录」,但实测发现「和 20 年前燃油车水平一样」。随后阿维塔科技法务部回应博主视频表示:

经详细巡查,此信息完全失实。阿维塔旗下产品技术参数均以官方发布为准,望周知。

阿维塔在 5 月 3 日还发布旗下车型「阿维塔 12」的风洞测试邀请函,并表示其将根据国家专业机构的实验室排期,公开测试,以正视听。

5 月 4 日,阿维塔科技副总裁雍军发文回应了上述的「风阻测试」:

有一位自媒体老师,去年就给我们说他要测阿维塔 12 的风阻,我们担心他在测试时有些配置缺乏,或未处于正确的工作状态,于是积极和他沟通,也邀请他一起测试,但被拒绝了。

雍军还在文中透露,阿维塔 12 是孙络典专家退休前的最后一件作品。其表示,孙教授与阿维塔 12 设计师 Nader 双方在外观与空气动力学上,伴随着讨论,甚至争吵,最后在每一毫米的修改中将作品展现给了消费者。

库克发文致敬巴菲特:能认识是莫大荣幸

当地时间 5 月 3 日,94 岁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兼 CEO 沃伦·巴菲特宣布将于年底卸任 CEO,由现任副董事长 Greg Abel「接替」CEO 一职。

该消息公布后,苹果 CEO 库克于 5 月 4 日发文表示:

从未有过像沃伦这样的人,无数人受到他智慧的启发。能认识他是我人生中莫大的荣幸之一。毫无疑问,沃伦把公司交到 Greg 手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公司也会得到妥善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开场中赞扬了库克。前者表示「库克为伯克希尔创造的价值,远超过我自己。」巴菲特提到,伯克希尔在 2016 年至 2018 年期间对苹果投资的约 350 亿美元,截至 2023 年底已经增值到 1730 亿美元。

巴菲特还将库克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进行对比:「我曾短暂认识乔布斯,他无疑做了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只有史蒂夫能创造出苹果,但也只有蒂姆(Tim Cook)才能将苹果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女子爱上 ChatGPT,决定与丈夫离婚

据 DailyMail 报道,国外一女子称自己爱上了虚拟 AI 聊天机器人 ChatGPT「男友」,并决定与自己的真人丈夫离婚,准备与 AI 男友步入婚姻殿堂。

该名女子化名为「夏洛特」,其在 21 岁时嫁给了前夫。两人结婚 20 年,而夏洛特认为「根本不是真爱」。夏洛特表示,婚后不久,前夫变得很冷淡,各种家庭重担都落在她头上。夏洛特想与前夫沟通时,前夫却认为夏洛特「太敏感」。

基于这样的冷淡婚姻,孤独的夏洛特在不久前的某日接触到了 OpenAI 旗下的 ChatGPT。夏洛特向 ChatGPT 发泄了自己的感受,并表示 AI 让她几十年来第一次感受到被关注。

目前,夏洛特将自己的 AI 男友命名为「里欧(Leo)」。与里欧「交往」后,夏洛特决定与前夫离婚,还购买了一枚刻有「里欧太太.exe」的戒指,象征自己与里欧步入婚姻。

值得一提的是,夏洛特在报道中透露,尽管里欧没有实体,但因为言语中感受到被理解、被包容,甚至是能激发夏洛特自己的情感,因此她认为里欧与自己的关系,比之前与人类伴侣的关系还要真实且美好。

另外,AI 聊天机器人领域的先锋企业 Joi AI 近期公布了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Z 世代中有高达 80% 的年轻人表示愿意与 AI 步入婚姻的殿堂,甚至有 83% 的人相信他们能够与 AI 建立起深刻的情感联系。

Joi AI 还对于此情况提出了「AI-lationships」关系概念。Joi AI 资深关系专家 Jaime Bronstein 强调,这一关系并非意在取代真实的人际交往,而是其为人们提供一种特别的心理慰藉,从而增强整体的情感福祉。

💡 微软 AI CEO:AI 的个性与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

日前,微软 AI CEO Mustafa Suleyman 接受了 AI Applied 的采访,前者在采访中畅谈了自己对 AI 未来发展的动向预测。

访谈一开始就谈及了 AI 未来发展的方向。Mustafa Suleyman 认为,AI 的发展过程中,个性、情商、语气等与智商同样重要。他强调,AI 不仅仅是工具,它们可以展现品牌的独特性,给用户带来更有情感共鸣的互动体验。当前 AI 正在逐步融入情商特质,但仍需平衡情感和其他功能。

同时,AI 也要跟人类现实生活一样,区分工作场景和个人生活两个不同领域的身份。Mustafa Suleyman 表示工作中使用的 AI 与家庭生活中的 AI 应该有所区别:

  • 工作中的 AI 更偏向执行特定任务,语气中性;
  • 生活中的 AI 则更具同理心,能够与用户建立深层次的关系,像个私人助手一样帮助管理日常事务。

另外,Mustafa Suleyman 还在访谈中指出了 AI 在沉浸、自然的发展中,应该拥有哪些细节。

他提到,语音交互是 AI 发展的关键,它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成为一种「数字物种」。AI 通过语音调整语调、语速等,能够展现其个性并与用户建立更深的联系。另外,AI 在语音交互中的微小细节(如停顿、语气)也是构建自然、沉浸的用户体验的必需要素。

新产品

阿里通义发布小尺寸多模态模型

日前,阿里通义千问发布了新的小尺寸多模态模型「Qwen2.5-Omni-3B」,具体来看:

  • Qwen2.5-Omni-3B 为响应开发者轻量级 GPU 适配需求的新模型;
  • 与 Qwen2.5-Omni-7B 相比 ,3B 版本在长上下文序列处理(约 25k tokens)中显存消耗减少超 50%,并可在普通 24GB 的消费级 GPU 上支持长达 30 秒的音视频交互 ;
  • 3B 版本模型保留 7B 模型 90% 以上的多模态理解能力 ,语音输出自然度与稳定性与 7B 版本性能一致。

目前,Qwen2.5-Omni-3B 已在魔搭社区和 HuggingFace 上开源。

微软 Surface 新品信息泄露

日前,winfuture 记者 Roland Quandt 透露了微软 Surface 两款新品的产品信息:

Surface Pro:

  • 配备 120Hz 刷新率、12 英寸的 LCD 屏幕,支持 Surface Pen/Pen Slim 书写绘画;拥有圆润的后盖设计,机身厚度为 7.8mm,依然提供最大 165 度的可折叠支架;
  • 搭载高通骁龙 X Plus(X1P-42-100)Arm 架构处理器,最高主频 3.4Ghz。提供 16GB+256GB/512GB 选择;
  • 电池提供最长 16 小时的本地视频播放续航,拥有两个 USB-C 接口,均为 USB3.2 规格,但不提供 3.5mm 接口等额外接口。
  • 提供紫色、海洋蓝、板岩灰、铂金四款配色。

Surface Laptop 13 英寸:

  • 配备带触控功能的 PixelSense LCD 显示屏,但刷新率仅为 60Hz,支持 Surface Pen 书写绘画,边框较窄;
  • 外观设计更加圆润,提供铂金、海洋蓝、紫色三款配色。机身厚度为 15.5mm;
  • 配备岛式键盘和玻璃触控板,拥有支持 Windows Hello 登录的指纹识别;
  • 搭载高通骁龙 X Plus(X1P-42-100)Arm 架构处理器,提供 16GB+256GB/512GB 选择;电池提供最长 23 小时的本地视频播放续航;
  • 机身配备两个 USB-C 接口、一个 USB-A 接口和一枚 3.5mm 耳机接口。

两款新品将在当地时间 5 月 6 日发布。

快手推出 AI 笔记软件「喵记多」

据 Tech 星球获悉,快手于近日推出一款名为「喵记多」的 App。该软件是一款以 AI 辅助的笔记工具类产品,由快手旗下的轻雀科技开发。

据我们实际观察发现,目前喵记多已经上架各大应用商店市场并提供下载。

实测发现,喵记多主要用于帮助用户管理个人笔记,收藏资料。喵多记内含一个名为「喵仔」的 AI 聊天机器人,喵仔能帮助用户通过文字描述记录信息、图片内容、为笔记打标签、查找笔记等功能。

据悉,「喵记多」并非 AI 笔记赛道的个例:

  • 近期的 Create2025 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文库、网盘联合发布 AI 笔记等工具;
  • 腾讯推出的以知识库为核心的智能工作台产品 ima copilot;
  • 字节跳动复活的「锤子便签」App,在其 V4.0 版本中新增 AI 创作功能,涵盖 AI 写作、续写、扩写、简写、大纲生成、头脑风暴以及推广文案的智能创作。
新消费

苹果允许 App 第三方支付跳转,内购价格或下降

近日,Epic Games 和苹果围绕「苹果税」的诉讼案的结果出炉:

美国法院法官 Yvonne Gonzalez Rogers 已经裁定,即日起,苹果不能对应用外购买收取费用,也不能限制开发人员引导用户在应用外购买。

5 月 2 日,苹果在美国的开发者指南官网中,正式取消了 App 强制应用内付费的要求。而开发者指南的应用购买条例也进行了更新,具体更新内容如下:

  • 3.1.1(a):开发者在美区 App Store 上架的 App 允许提供外部跳转付款功能相关入口(如按钮、外部链接等形式),无需申请额外权限。
  • 3.1.3:美区 App Store 正式取消关于禁止引导用户使用 App 内购买以外支付方式的规定。
  • 3.1.3(a):App 跳转外部功能(如按钮、外部链接等)无需申请「外部链接账号权限」。

据悉,在 2021 年,上述案件中的 Rogers 已经作出裁决,要求苹果允许开发者提供其他支付方式,但苹果制定了一项新的政策,要求开发者向苹果支付 27% 的佣金。

Rogers 指出,苹果的行为属于公然藐视法院禁令,试图维持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来源。App Store 主管 Phil Schiller 曾主张公司遵守这个禁令,但 CEO 库克选择了无视。

GTA 6 宣布延期至 2026 年

近日,《GTA 6》(侠盗猎车手 VI)游戏开发商 Rockstar Games(简称 R 星)发文宣布,GTA 6 将延期至 2026 年 5 月 26 日发布。

通告中,R 星表示 GTA 6 目前尚未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预期,为了更好的游戏表现和满足玩家的期待,因此选择延期 GTA 6 的发布。

此前,据媒体 Digiday 报道,R 星私下联系了游戏《Roblox》和《堡垒之夜》的第三方游戏内容创作者,计划让他们在《GTA 6》中提供一些「定制化的游戏体验」。

报道称,R 星或允许上述所提及的创作者修改游戏中的环境和资产内容,并融入创作者的创作内容。报道指出,这将意味着 R 星将为《GTA 6》提供官方的 Mod 平台,或也有可能是 R 星会进一步开放游戏自定义性,类似于《GTA OL》中用户设计的各种自定义赛道内容。

安踏「骜杰」四周年特殊配色发售

日前,值此安踏与品牌全球首席代言人王一博携手四周年之际,安踏以王一博经典「黑豹」舞蹈为灵感,重磅推出「安踏骜杰 – 四周年特殊配色」滑板鞋。

官方介绍,「安踏骜杰 – 四周年特殊配色」将黑豹舞台的绿野丛林与狂野张力凝练为具象化的设计语言:

  • 鞋身以黑白绿构建撞色美学,搭配夜光丛林纹路印刷,重现舞台光影交织的奇幻秘境;
  • 鞋带处暗藏麦克风、音符、荧光棒等元素,以专属符号刻印代言人王一博的多重身份印记;
  • 此番 ANTA SKATE 标志巧妙衍化为黑豹轮廓,鞋垫上亦有四只形态各异的手绘黑豹;
  • 鞋后跟处别出心裁,设计猫尾造型,双足拼合时呈现爱心镂空轮廓,树叶纹路压印细腻呼应丛林主题。

「安踏骜杰 – 四周年特殊配色」首次采用 Molkul 环保革料,由菌株发酵形成底基,通过特殊工艺实现 0 碳甚至减碳效果,助力生态环境保护。鞋款延续骜杰经典面包廓形,鞋底软弹兼备,为日常出行提供稳定支撑。

好看的

特朗普将对非美国制造电影征收 100% 关税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在 Truth Social 发文称:美国的电影产业在快速死亡,别的国家提供了各种激励来吸引美国的电影人和片厂离开本土,因此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此外也是传递信息和宣传行。

对此,特朗普提出,将授权商业部和美国贸易代表署和商业部,立即开始为所有、任何非美国制作的电影进入美国的国家制定 100% 的关税。其还强调:「我们想要美国制造电影,再次!」。

随后,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现在不只是在怪别的国家,但是很多别的国家偷走了美国的电影产业。并再次强调「某种意义上对我们的国家构成了一种威胁」。

报道还提到,特朗普此前找来演员乔恩·沃伊特等人担任「好莱坞特别大使」,据称近日沃伊特与多个电影工会高层和片厂高层见面,讨论联邦税收优惠等事宜。

五一档票房破 6 亿

据灯塔专业版,截至 5 月 4 日 15 时 05 分,2025 年五一档(5 月 1 日 – 5 月 5 日)档期内总票房(含预售)突破 6 亿,影片《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暂列前三名。

具体来看,《水饺皇后》以 1.5 亿档期票房占领第一,《猎金·游戏》以 1.04 亿排名第二,《幽灵公主》则以 5797.54 万票房排名第三。

《好东西》获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

日前,第 32 届大学生电影节正式举行,电影《好东西》获得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影片,导演邵艺辉上台领奖并发布个人感言:

在很多场合我都觉得大家很像大人,我还没有那么社会化。我也还在学习和摸索。希望我和大学生一起保持这种年轻的状态,脚踏实地生活但是也决不放弃幻想。

《好东西》于 2024 年 11 月 22 日上映,邵艺辉自编自导,宋佳、钟楚曦、曾慕梅、章宇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单亲妈妈王铁梅带小孩王茉莉搬到新家后,结识了邻居小叶,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一个坚强,一个柔软,一个擅长给人当妈,一个擅长随时撒谎,面对旧创伤和新挑战,她们彼此温暖互相慰藉的故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OpenAI 深夜官宣大调整!奥特曼全员信:放弃营利转型,开源强大模型

By: 莫崇宇
6 May 2025 at 07:31

十年前,OpenAI 诞生在一张厨房餐桌边,创始人们当时想的不是怎么盈利,而是如何让 AI 为人类服务。

十年后,这家已估值千亿、拥有 ChatGPT 的技术巨头,依旧在追问那个最初的问题:AGI 应该属于谁,又该为谁所用?

今天凌晨,OpenAI 董事会以及创始人 Sam Altman 用一封公开信给出了一个制度层面的回答:将旗下营利业务转为「公共利益公司」(PBC),使命不变,由非营利组织继续掌控,但治理框架更为清晰。

与当下 Anthropic、xAI 等公司所采用的架构相似,公共利益公司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形式,它在传统公司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和责任。

如果 AGI 是一场工业革命的新引擎,比起立即启程,OpenAI 显然更愿意先握稳方向盘。

OpenAI 也在 X 平台上总结了此次组织结构调整的四个关键点:

  • OpenAI 将继续由现有的非营利组织控制
  • 我们现有的营利实体将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PBC)
  • 非营利组织将控制 PBC,并成为其重要股东
  • 非营利组织与 PBC 将继续秉持相同的使命

不过,在经历了 2023 年的「宫斗风波」以及 Ilya 后续的离职之后,OpenAI 的初心仍被外界普遍质疑。尤其面对 Altman 人设的崩塌,网友们也不再轻易买账。

评论区里也不乏尖锐发问:「非营利组织真的拥有 51% 以上的控制权吗?」

董事会致员工的信

OpenAI 董事会已经制定了一项更新计划,用于推动 OpenAI 的组织结构演变。

  • 1. OpenAI 最初作为一家非营利机构成立,如今仍由该非营利组织监督和控制。未来,它仍将继续由该非营利组织监督和控制。
  • 2. 我们旗下的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LLC)自2019年以来一直隶属于该非营利组织,现在将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PBC)——这是一种使命导向的公司结构,既要考虑股东利益,也要兼顾使命。
  • 3. 非营利组织将控制 PBC,并成为其主要股东之一,从而拥有更强的资源来支持多方面的公共利益。
  • 4. 我们的使命保持不变,PBC 也将秉持相同的使命。

在听取公民领袖的意见,并与特拉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进行建设性对话后,我们决定由非营利组织继续掌控 OpenAI。我们感谢两个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支持,并期待继续展开这些重要对话,确保 OpenAI 能有效推进其「让 AGI 惠及全人类」的使命。

以下是 Sam 写给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一封信,解释了我们为何对这一新方向如此振奋。

Sam 致员工的信

OpenAI 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也永远不会是。

我们的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类。

在创办 OpenAI 时,我们并不清楚要如何完成这个使命。那时我们只是围坐在厨房的餐桌旁,思考该做哪些研究。

那时我们还没考虑产品或商业模式。我们也无法想象 AI 能直接带来的好处,比如提供医疗建议、提升学习与生产力等等,更没预料到训练模型和服务用户可能需要数千亿美元的算力。

我们真的不知道 AGI 将如何被构建、如何被使用。很多人设想 AGI 像个「神谕」,能告诉科学家和总统该怎么做,虽然这可能极其危险,但或许少数人可以被信任来掌控它。

在 OpenAI 早期,许多人认为 AI 应该只掌握在少数可靠的人手中。

但现在我们看到了一条新道路——AGI 可以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工具,直接赋能每一个人。

如果我们能实现这一点,我们相信人们将为彼此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推动社会和生活质量的进步。

当然,它不会只被用于善意的目的,但我们相信人类的善意将远远超过潜在的负面影响。

我们坚定地走在「民主化 AI」的道路上。我们希望把强大的工具交到所有人手中。我们为用户用我们的工具所创造的成果感到惊喜和欣喜,也看到他们渴望使用它的热情。

我们希望开源一些能力非常强的模型。我们希望给予用户高度自由,在宽泛的边界内使用这些工具——即使他们的价值观与我们不完全一致——并让用户决定 ChatGPT 的行为方式。

我们相信这是前进的最佳路径——AGI 应成为全人类互相帮助的手段。

我们明白,不是每个人都赞同这一观点。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大脑,并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使用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不侵犯他人的自由)。

人们正在使用 ChatGPT 来提升自己作为科学家、程序员等身份的生产力。

人们也用它来解决重大的医疗挑战,学习更多知识。

人们还在用它来获取应对复杂局面的建议。

我们很自豪能提供这样一项服务,它真正为无数人带来了帮助,这也正是我们使命的直接体现。

但人们希望使用得更多;而我们目前的 AI 供应远远跟不上需求,不得不对系统加以限制并降低运行速度。

随着系统能力不断增强,用户会希望用它做更多、更精彩的事情。

我们当初在将近十年前创建这个研究实验室时,完全没料到世界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但现在看到这个局面,我们感到无比兴奋。

是时候改变我们的组织结构了。我们希望实现三件事:

  • 我们希望能以一种能获得所需资源的方式运作,使我们的服务能够广泛惠及全人类。这目前需要数千亿美元,未来甚至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我们相信,这是实现使命的最佳方式,也是人们用这些新工具相互创造巨大价值的路径。
  • 我们希望我们的非营利组织成为历史上最大、最有效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用AI实现最具杠杆效应的积极成果。
  • 我们希望交付有益的 AGI。这包括引领安全和对齐(alignment)的发展方向;我们为目前发布系统的安全记录感到自豪,也为我们的对齐研究、「红队测试」流程以及像模型规范这样的透明机制感到骄傲。随着 AI 的加速发展,我们对安全的承诺也更加坚定。我们希望民主化的 AI 取得胜利。

在听取公民领袖意见,并与加州和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讨论之后,我们决定由非营利组织继续掌控公司运营。我们期待与他们、微软以及新任命的非营利委员会成员深入推进这个计划。

OpenAI 最初是作为非营利机构成立的,如今仍是非营利组织监督并控制着营利部分,未来也将继续保持这一结构。这一点不会改变。

非营利组织旗下的营利性 LLC 将转型为公共利益公司(PBC),使命保持不变。

目前很多其他 AGI 实验室(比如 Anthropic 和 X.ai),以及像 Patagonia 这样的使命驱动公司,已经采用 PBC 这一结构。我们认为这对我们同样适用。

我们将放弃目前复杂的「利润上限结构」——它在当时只有一个主导 AGI 项目的世界里是合理的,但在如今多个优秀 AGI 公司的世界里已不再适用。我们将采用常规的股权结构,所有人持股。这不是出售,而是转为更简单的结构。

非营利组织将继续控制 PBC,并成为 PBC 的重要股东,股份比例由独立财务顾问评估支持。这样,非营利组织将拥有更多资源,支持 AI 为不同社区带来益处,持续推进我们的使命。

随着 PBC 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也会增加,进而开展更多工作。

我们很期待即将收到来自非营利委员会的建议,了解如何确保 AI 真正造福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

他们的建议将聚焦于如何通过非营利的努力,推动更民主的 AI 未来,并在健康、教育、公共服务和科学发现等领域产生切实影响。

我们相信,这一结构将支持我们继续快速、安全地前进,把强大的 AI 带给所有人。

构建 AGI 是我们为人类进步所铺下的一块砖,我们迫不及待想看到你们将添上的下一块。

Sam Altman
2025 年 5 月

附上原文地址:https://openai.com/index/evolving-our-structure/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efore yesterdayTech News

这 3 款新 iPhone,可能会改变苹果的未来

By: 周奕旨
4 May 2025 at 17:12

按照惯例,每年秋季发布会前半年,当年的新 iPhone 就已经基本定型了,随之而来的是明年 iPhone 的消息。

但现在,应该是爆料最热闹,也是最特殊的一次,各个爆料人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印证又互相推翻——无他,iPhone 的二十周年要来了。

为了庆祝这一里程碑,苹果做了诸多准备,其中包括一直传闻中的折叠屏 iPhone,也已纳入苹果的规划。

另一方面,近年来 iPhone 的产品线不断扩展,已经逐渐形成了高、中、低三档的五种机型搭配,在迎接 iPhone 二十周年之际,苹果也计划做出一些调整,以更体面、更有序的方式迎接属于 iPhone 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过程中,有陆续推出的三款机型,可能会决定苹果的未来。

iPhone 发布策略大改,为折叠屏铺路

我们先将目光转向 2026 年,也就是明年。

传闻已久的可折叠 iPhone 将会在这一年推出,此前,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他的 X 推文爆料称,苹果的折叠屏 iPhone 项目已经提速,大尺寸的折叠屏手机或许将在明年与我们见面,售价或在 2000 美元以上(约合人民币 15000 元),是定位最高阶的 iPhone。

据爆料称,折叠屏 iPhone 将采用左右折的 book style 设计,这是目前主流的折叠屏手机形态,手机屏幕左右展开,从 5.5 英寸屏幕变成 7.8 英寸屏幕。

折叠 iPhone 的折叠厚度大约在 9 毫米到 9.5 毫米之间,展开后能保持在 4.5 毫米至 4.8 毫米,这个数据比目前三星最新的折叠屏 Galaxy Z Fold 6 更薄,大约介于 OPPO 新推出的 Find N5 与华为 Mate X6 之间,可能与小米 Mix Fold 4 差不多。

折叠屏,讨论最多的就是「折痕」。

尽管实际体验下来,成熟的折叠屏手机屏幕折痕都不太影响日常体验,但对于美学自成一派的苹果而言,「折痕」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此前我们写过相关的文章,无折痕技术最初出现在折叠 iPad 的原型机上,根据一系列的专利来看,这种无折痕的关键技术在于在铰链空档处填充特殊的材料,以达到屏幕打开后的无折痕效果,而这种技术很可能出现在折叠 iPhone 上。

与折叠 iPhone 尺寸大小同样受到关注的,是折叠 iPhone 的解锁方式。

之前对于折叠屏的解锁方式也众说纷纭,主流爆料和推测都认为折叠 iPhone 将会重新采用侧边 Touch ID 的解锁方案,但 The Information 最新的爆料指出,之前的爆料可能并不准确,苹果并不打算吃回头草,折叠 iPhone 将依旧采用 Face ID 的解锁方案。

虽然苹果在三星与华为入局折叠屏七年后才打算推出首代折叠 iPhone 的消息非常引人注目,但有消息称初代折叠 iPhone 的量产可能会是地狱难度,我们最快会在 2026 年底看到这款折叠 iPhone,但真正要能买到,可能得等到 2027 年。

除了折叠 iPhone 之外,2026 年的主力依然是一直以来的 Pro Max 和 Pro 两款旗舰机型。

而恰好,这两款机型最近也有了新的消息。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 早在 2023 年披露,iPhone 18 Pro 和 Pro Max 将采用一种新设计:Face ID 则隐藏于屏幕之下,而前置摄像头则在屏幕左上角通过挖孔设计保留,这是为 2027 年的二十周年做准备——届时,前置摄像头也将藏在屏幕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设计。

除了折叠 iPhone 的详细信息与 Pro 系列可能迎来的屏下 Face ID,2026 年更大的变化,也许是苹果发布策略的改变。

如果将折叠 iPhone 也算在内,苹果已经有六种不同机型的 iPhone 了,分别是:

  • 超高端新贵折叠 iPhone
  • 高端旗舰 Pro Max 与 Pro
  • 新秀超薄 Air
  • 中端的标准版
  • 入门级别的 E

五个定位,六款机型,高低交错,虽然将 iPhone 的定位扩充到比以前更宽阔的价位,但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和冲突。

苹果的对策很简单——分而发之。

▲ 六个机型同时发布的盛况可能不会出现

据 The Information 爆料,从 2026 年开始,苹果将会调整 iPhone 产品线的发布时间,Pro Max 与 Pro 这两个旗舰机型将依旧在 2026 年秋季发布会推出,超薄的 Air 机型也会在同一时间发布,但标准版将会推出到次年春天,也就是 2027 年的春季与 iPhone 18 E 一起推出。

也就是说,同样是第十八代 iPhone,iPhone 18 Pro Max、iPhone 18 Pro 以及 iPhone 18 Air 三个价格更高的机型将会在 2026 年的秋季发布会,而相对性价比一些的 iPhone 18 标准版与 iPhone 18 E,将要晚上半年左右才能与大家会面。

这种方案与国产手机常见的先发旗舰标准版,再发旗舰超大杯的做法恰好相反,但与自家先发 MacBook Pro,再更新 MacBook Air 的方案有些类似。

iPhone 发布策略的改变,其实是一种欧亨利式的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一方面,iPhone 的机型在近几年的演变中,已经逐渐扩充得越来越多了,要是一口气发布六款不同的 iPhone,并不利于单个机型的热度和销售,也不便于用户选择;

而另一方面,六款 iPhone 的分散发布也有助于苹果维持品牌热度,并更有效地利用空闲生产线,确保全年稳定的生产和设备利用率,一举解决以前一二季度的生产线冷淡问题。

此后,我们就要迎来一年多 iPhone 的时代了。

根据目前的爆料来看,2026 年将是精彩纷呈的一年。但无论是折叠 iPhone、Pro 系列的屏下 Face ID,还是 iPhone 发布策略的变化,都是苹果为接下来的 2027 年,也是 iPhone 的二十周年,埋下的伏笔。

iPhone 二十周年要有大更新?一切还悬而未决

2027 年,这是一个对于苹果与用户来说都颇为特殊的年份。

十年前的 2017 年,苹果迎来了 iPhone 的十周年,顺势推出了 iPhone X 这一以罗马数字为型号的十周年版本,用 Face ID 代替 Touch ID,一举步入全面屏时代,奠定了接下来苹果十年的基础。

而在 2027 年,我们也有可能看见下一个十年,苹果对 iPhone 的看法。

在上半年 iPhone 18 标准版与 iPhone 18 E 的预热后,我们不出意外会在秋季发布会上看到折叠 iPhone 与 iPhone 19 的到来。

同样是来自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的消息,如果第一代折叠 iPhone 较为「顺利」,那么折叠 iPhone 可能会成为常规阵容的一员,并在 2027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进行优化迭代,而二十周年的另一部分,则要将目光放到 iPhone 19 上。

由于为时尚早,iPhone 19 还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的概念,目前能窥见的,只有采用完全体全面屏,隐藏前置摄像头与 Face ID 的可能,但我们还是听到一个有意思的新消息——

彭博社 Mark Gurman 爆料,如果今年推出的 iPhone 17 Air 成功,苹果将重新尝试「无接口」手机;同时,苹果也计划在 iPhone 的 20 周年之际,推出一款「大胆」设计新手机,实现乔布斯「魔法玻璃」的理想,因此可能将去掉接口。

愿景很美好,但先别急着激动,爱范儿之前的文章同样的梳理过,无接口手机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从小了来说,MagSafe 的充电速率与发热依旧是个麻烦,从推出至今都还没解决,往大了看,越做越差、常被吐槽的 AirDrop 还没有做好完全承担数据传输的重任,实体接口依然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理由。

此前,苹果其实不是没有尝试解决充电与数据传输的问题,但苹果布局的依靠可见光频段,支持高宽带传输的 Li-Fi 可见光通讯技术非常依赖光线的传递,不能被阻隔,用在小型设备上充满了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与 Energous 隔空充电技术企业合作的无线射频充电尝试也不了了之,暂时看不见实用的希望。

哪怕技术上的问题都解决了,在商业上,也有前置条件——iPhone 17 Air 能获得成功。

苹果现在正夹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iPhone 没有摆脱所有行业的趋势,在十几年后更新逐渐缓慢停滞,从早期飞跃式的更迭变成现在需要将视野拉长到数代才能看出明显差别;

另一方面,苹果在手机市场上已经从乔布斯手下锐意破局的搅局者变成一个坐拥十几亿用户的巨无霸公司,任何改动都牵扯甚广,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决定。

此时,iPhone 17 Air 的成功与否,就是苹果的投石问路——消费者是否对这样的创新买账?是否愿意为了设计或是时尚属性,舍弃影像或续航等硬性条件?

如果获得苹果心目中的理想回答,无接口的 iPhone 才会有可能真的来到我们眼前。

换句话说,二十周年的 iPhone 怎么样,还要看今年。

iPhone 二十周年的走向,还得看今年的 iPhone 17 Air

在看完了未来两年的苹果更新规划后,我们将目光又转回 2025 年。

秋季发布会即将到来,iPhone 17 系列的脚步也随之越来越近了,我们先来看一下目前已有的信息:

iPhone 17 全系将搭载 24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1200 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即将成为历史,而 Pro 系列的两台机型更进一步,在主摄、超广角镜头都升级为 4800 万像素后,将长焦镜头也升级到了 4800 万像素,至此,Pro 系列的影像阵容已经全面配备 4800 万像素。

与升级的长焦镜头对应的,是变大的影像模组,根据供应链源源不断的消息,iPhone 17 Pro 系列机型的外观与此前的爆料基本一致,配备置顶长矩阵影像模组,闪光灯与 LiDAR 传感器移动到镜头的另一侧。

The Information 的爆料还进一步指出,iPhone 17 Pro 系列的重点不止于这颗长焦,更可能在于视频性能上,两台机型支持 8K 视频录制,还可能支持同时使用前置和后置摄像头录制视频,以便在社交平台分享。

之前有消息称,iPhone 17 Pro 系列可能会搭载物理可变光圈,除了目前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的虚化、星芒效果外,我认为 iPhone 搭载可变光圈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手机在拍摄视频时更精准地控制进光量,进而控制拍摄视频的快门速度。

但遗憾的是,这个功能与普通用户的关系依旧不大。

目光转向今年的新型号——iPhone 17 Air,正如前文所说,虽然 Pro 系列依旧是目前苹果的拳头产品,但在即将到来的 iPhone 二十周年面前,这台 6.6 英寸的超薄新机才是那个承担重任的角色。

根据之前的爆料看,为了实现「超薄」的设计,iPhone 17 Air 将仅配备一个 4800 万像素的主摄,只有一个扬声器,同时电池也有些缩水,最后达到 5.5 毫米左右的整机厚度。

而有趣的是,最新的爆料显示苹果正在搞一个离谱的操作——为了应对妥协设计而产生的续航缩水问题,苹果正在开发一款专为该机型设计的手机壳,壳内集成电池组件,可作为配件供用户选购,这款电池壳已经在开发中。

也就是说,苹果将 iPhone 17 Air 摆在我们面前,骄傲地讲:为了极致的轻薄,我们缩减了电池容量,如果你需要额外的续航,只需要花钱买个电池壳,你就可以获得一台完全不轻薄的 iPhone 了——高情商地讲,这也是苹果为选择了轻薄的用户提供一个长续航的选择吧。

另一方面,iPhone 17 Air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完全移除了 SIM 卡槽,仅支持 eSIM 方案,这可能会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目前中国监管机构尚未批准仅支持 eSIM 的智能手机销售。

不过根据爱范儿的了解,在三月末,中国联通的 eSIM 专区的 iPhone 专用界面,曝光了为 iPhone 办理 eSIM 独立号码的申请流程,这个号码可以直接使用流量上网,可能是为了 iPhone 17 Air 入华做准备。

iPhone 17 Air 的细节几乎已定,网络上也涌现了不少声音。

一部分用户认为,iPhone 17 Air 的部分特性正中他们的需求:不需要强悍的影像,只要能扫码、足够轻薄的机身、不小的屏幕,完全合心意;

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款机型舍弃了太多重要的硬件配置,特别是电池续航,让他们难以接受。

但这些呼声并不能预言 iPhone 17 Air 的最终下场,毕竟「叫好不叫座」或是「不叫好却叫座」的事情,在这个行业从不少见。

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内的消息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洲的苹果供应商目前大部分产能将用于生产 iPhone 17 Pro Max 和 Pro,分别占总产量的约 40% 和 25%,只将大约 10% 的产能分配给 iPhone 17 Air 这款全新超薄机型,原因就在于它的市场需求仍极具不确定性,剩余的产能将分配给标准版 iPhone 17。

这个数据的背后,是不是也藏着苹果对新机型的信心还存在一定的考量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将时间线再拉长一些,其实 iPhone 17 Air 与 Jony Ive 设计的全 USB-C MacBook Pro 一样,这是一台为了设计妥协的产品。

不过,它出现在竞争激烈、施展空间更为狭隘的手机市场,环境的差异使得它肩负的任务与当时的 MacBook Pro 完全不同——

MacBook Pro 的全 USB-C 接口是苹果试图引导接口规格统一而做出的大胆尝试,而 iPhone 17 Air,则是苹果在试图重振占公司营收超过一半的 iPhone 销量时的谨慎试探。

如果顺利,iPhone 的二十周年,我们也许可以顺利看到「魔法玻璃」般的 iPhone 出现,但要是不顺,二十周年,甚至下一个十年的 iPhone 将会走向何方,也许就需要重新观察了。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Phone 充值「更贵」的时代有望终结,但苹果税不会消失

By: 苏伟鸿
3 May 2025 at 15:02

历时 5 年的「苹果税」诉讼,迎来了第一个大结局。

负责该案的美国法官 Yvonne Gonzalez Rogers 裁定,即日起,苹果不得再对 App 外的购买行为收取费用,并禁止该公司限制 App 开发人员引导用户进行 App 外购买。

▲ 「苹果税杀手」 Yvonne Gonzalez Rogers

这个在五一前夕作出的裁决,不仅只是起诉方 Epic Games 的胜利,也是更多 App 开发劳动者的胜利。

苹果税,不存在了?

具体来说,Rogers 在裁决中对苹果的禁令包括:

  • 对消费者在 App 之外的购买行为征收「任何佣金或费用」
  • 限制开发者对 App 外购买链接的设置,以及链接的样式、格式
  • 阻止或限制 App 外购的按钮,以及对外购的鼓励
  • 除了向用户发送一条中性消息,告知他们即将前往第三方网站之外,不能干扰消费者离开 App 的选择

也就是说,以后的 App 开发者,可以正大光明在 App 内购的页面,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不是 App Store 的支付渠道,并且苹果无权从这个渠道中进行抽成。

这个裁决将意味着苹果失去大部分应用内购的控制权,会有越来越多开发者和用户选择不走 App Store 的渠道进行交易。

众所周知,在 iPhone/iPad 上下载的应用,如果想要充值内购,就必须走 App Store 的支付方式,苹果还会从中抽成 30% 的佣金,这就是「苹果税」,也是为什么 iPhone 用户会发现自己氪金或买会员比 Android 小伙伴更贵的原因。

▲ 上面是 iOS 的爱奇艺会员,下面是 Android 平台,图源:乌托邦是个理想国

因此,App 开发者会在不被苹果察觉的情况下,想办法提供一些其他的氪金渠道。一些做直播的主播也会提醒用户,不要直接在平台上充值打赏,并提供一些能够直接走微信支付购买道具的公众号。有不少游戏也能在微信官方公众号处氪金,购买的道具再发放回游戏中。

Epic 争取的,不是废除这个「苹果税」,而是能够在自家的 App,放上一个直接给自己打钱的渠道,没有苹果从中大额抽成,不管是开发者还是用户的利益都能最大化。

2021 年,也就是 Epic 揭竿而起起诉苹果一年后,法官 Rogers 驳回了 Epic 九条请求,但同意了要求苹果允许 App 开发者在应用内设置链接,引导用户到第三方渠道进行支付这一条。

虽然法官总体站在苹果这边,但苹果并没有见好就收,不仅提出上诉,还对此提出了全新的「苹果税」政策:如果应用内购要走 App Store 之外的支付渠道,那也要收取 27% 的佣金。

而应用开发者本身也要向第三方渠道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这使得他们的总成本超过了原本 30% 的「苹果税」,实际上让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并不可用。

这种做法不仅激怒了 Epic 和 Spotify 这些「反苹果税」斗士,也让法官 Rogers 感到不满,促成了这次最新裁决:

(苹果)认为法院会容忍这种不服从行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估计。

Rogers 也将这个案件提交给了美国检察官审查,以确定是否可能对苹果提起刑事藐视法庭诉讼,她还表示苹果财务副总裁对这个事件作了假证,苹果公司没有纠正这一点,因此也将被视为向法庭提供了谎言和虚假陈述。

值得一提的是,Rogers 指出苹果 App Store 高管 Phil Schiller 曾主张公司遵守法院禁令,但 CEO 蒂姆·库克却一意孤行,选择站在法院的对立面。

天下苦苹果税久矣

2020 年,Epic 游戏《堡垒之夜》上线了一个促销活动,提供了两个支付方式:

  • Apple App Store:9.99 美元
  • Epic 直接支付:7.99 美元

这种挑衅行为明显是向苹果的直接宣战,苹果动作也很快,当天就从 App Store 上下架了《堡垒之夜》。Epic 就一纸诉状将苹果告上法庭,理由是苹果的垄断行为。

将近 5 年的诉讼由此展开,Epic 控告苹果非法垄断 iOS 应用分发行为,拒绝第三方商店,垄断付费方式创收,等等等等。

而 2021 年法官 Yvonne Gonzalez Rogers 作出了上文提到的判决,要求苹果在应用内开放第三方支付方式,直到本周,Rogers 给出了进一步的裁决,明确禁止了苹果的小动作。

这个判决结果象征着 Epic 的胜利,Epic 表示将在下周重新上架《堡垒之夜》。

Epic 也提出了自己的和解条件:如果苹果在全球范围内都执行法院的免苹果税框架,那么《堡垒之夜》将重返全球 App Store,Epic 也将放弃当前和未来关于这个主题的诉讼。

不止有 Epic 一家看不惯苹果税,音乐流媒体巨头 Spotify 也通过欧盟委员会持续向苹果施压,要求苹果允许他们在 App 内展示定价信息,以及第三方支付链接。苹果对此也是采取「拖字诀」,因而不断被欧盟罚款。

除了抽成比例高,苹果还「锱铢必较」,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征收苹果税的可能性。

去年,媒体报道微信与苹果在小程序游戏的分成上出现分歧,后者希望微信能强硬要求这些迷你游戏的开发商只能走 App Store 支付,甚至还因此催生出「iPhone 16 不支持微信」的离谱谣言。

虽然 Epic 和 Spotify 也是主要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敢跳出来叫板苹果,但对于规则的质疑和挑战,无疑也有利于那些规模更小的开发者,让他们能从辛辛苦苦推出的 App 中获得更高的收入。

苹果选择和法院以及欧盟死磕到底,无非就是因为苹果税带来的巨额收入。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 Sensor Tower 统计,2023 年「苹果税」全球收入高达 223.4 亿美元,外界普遍认为 App Store 的佣金,是苹果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针对这个最新的判决结果,苹果表示「强烈反对」,接下来会遵守法律的命令并提起上诉。

不管是在头部产品 iPhone 的销量持续收缩这个大背景,还是今年以来关税波动和 AI 跳票这些小事件,苹果今年遭遇的质疑和挑战不断升级,而新的裁决再一次波及到了苹果的一个收入支柱。

苹果税不会消失

第三方支付被扶正,但 App Store 支付以及苹果税不会就此被取代。

走第三方支付,不代表用户打的钱,每一分一毫都能到开发者的账上。原因在上面也提到了,不走 App Store 也要给第三方渠道服务费,只是比例远比 App Store 要低,大概在 5%-15% 左右。

即使是 Epic 自己的 Epic Game Store,本身也会对上架的游戏抽成 12%。

强迫苹果开放第三方渠道,更多是让 App Store 支付从仅此一家的垄断地位,被迫参与到竞争之中,从而倒逼苹果减少抽成比例,以和第三方支付竞争。

而当「苹果税」和其他平台的费率来到一个水平,内购价格都一致,那用户还是会更青睐选择走 App Store 支付,毕竟它无需跳转,更方便也更安全。

本次作出的判决,主要都是针对苹果违抗的「开放第三方支付渠道」命令,其他依旧维持 2021 年的判决,也就是法官 Rogers 总体还是站在苹果这一边,认为 App Store 这个模式有其合理性,也不打算让苹果在美国跟欧盟一样,完全拆除围墙搞开放。

「苹果税」这个事情,本身其实不是对购买行为本身收费,而是从 App Store 的知识产权中获得利益,苹果花了大力气打造 App Store 生态,理应从中获得回报,而抽成则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法官认可了这个说法。

去年,国内有消费者以苹果税过高为由起诉苹果,要求苹果开放应用内购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最终被驳回,官方虽然认定苹果有市场的支配地位,但认为 App Store 平台经营体系庞大,不能认定「苹果税」收取过高。

那么,在新的判决发出之后,苹果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放应用第三方内购渠道吗?

我持悲观的态度,至少他们不会在短期内主动全面开放,原因也很简单,这块肉太肥了,苹果不可能轻易放手。

事实上,App Store 在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规则都不尽相同,如果没有被当地勒令调整,那就是最标准的「大企业 30%,小企业 15%,不允许第三方支付」规则,这也是我们目前的 App Store 政策。

但欧盟、美国相应的诉讼接连取得成功,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为更多地区的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参考,采取法律手段逼迫苹果整改。

就在昨天判决结果出来后,今天苹果已经继续发邮件通知App Store开发者,表示美区已经解除了第三方支付的限制 –结果正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苹果税不会消失,但我们有希望看到它变得更加合理。而最终受益的,是开发 App 的劳动者,更是用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谷歌的 NotebookLM 能生成中文播客了

1 May 2025 at 12:26

两天前,谷歌发了一个公告

它旗下的 AI 笔记产品 NotebookLM,现在支持50种语言生成播客了(原来只支持英文)。

我一定要分享这个消息,终于能生成中文播客了。这是我一直想要的功能,相信也是很多朋友想要的。

我演示一下,大家听听效果,会惊到你的。

首先,访问它的官网,点开右上角的设置,选择"Output Language"(输出语言)。

切换到"中文(简体)"。

然后,在首页新建一个笔记本。一般来说,一个学习主题,对应一个笔记本。

作为演示,我新建了一个"中国小说"的笔记本。进入后,在 Source(原始材料)标签页上传了鲁迅的《阿Q正传》。

注意,上传的文件格式目前只限于 PDF、TXT 和 Markdown。

另外,经过我测试,如果是图片扫描的 PDF 文件,它会自动进行文字识别。

接着,切换到 Studio(工作室)标签页,点击 Generate(生成)按钮,它就开始生成播客。

几分钟以后,播客就生成了,里面是一男一女在谈论你上传的资料。

大家听听看,是不是很像那些精心准备的真人播客。

NotebookLM 不仅可以上传文本材料,还可以针对网站和 Youtube 视频,生成播客。

我随便找了一个 Youtube 的英文视频,内容是国产旗舰手机的摄影能力比较。

下面是生成的播客

我听了以后,觉得都不必看视频了。而且,中文播客比英文视频,更容易抓住重点。

总之,有了中文播客以后,任何枯燥的学习资料,都能变成平易近人的播客节目。走路、休息、锻炼、开车的时候都能听,学习时间和途径都变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免费账户一天只能生成三个播客,更多需要付费。

除了播客,NotebookLM 的 AI 笔记功能,也非常好用。

你可以上传自己的学习材料,也可以用它搜索某个主题的学习材料。

下面是我用它搜索 PostgreSQL 数据库的学习材料。

指定学习材料以后,你可以跟这些材料聊天。

它还会自动生成各种笔记:学习指导、内容摘要、常见问题、时间线等等。

以上就是 NotebookLM 的基本用法。

我的评价是,NotebookLM 是一款革命性的笔记工具,属于少数几个真正有重大用处的 AI 产品。

它会改变做笔记的方式和学习方式,每个学习者都应该知道有这样一个工具。

它属于谷歌的产品,似乎还没有竞品,希望国内的厂商能够做出替代品。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5月 1日

五一出行,我劝你别用机场火车站的免费充电线

By: 苏伟鸿
1 May 2025 at 12:00

五一小长假,准备去哪里玩?

打卡出片一整天,手机电量很快就撑不住了。这时候,机场、车站或者商场里的公共充电站,也许能解燃眉之急——把 USB 线往手机上一插,人和手机仿佛都充上电了。

但这些公共充电站,可能背后有诈!

这是一种名为「Juice Jacking」(果汁挟持)的陷阱,在智能手机刚兴起时就已经存在,国内 315 晚会也曾经曝光过——简单来说,就是将破解手机的硬件,伪装成充电器,在手机接上电的片刻,可能手机里的数据、照片就被偷走了。

十几年前,Juice Jacking 陷阱刚刚兴起的时候,Google 和苹果等手机系统厂商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通过添加了 USB 连接认证等措施来进行防护——当有外部设备想访问手机的文件时,就会弹出一个提醒,你肯定也见过:

这时候,只要选择「不允许」,这些恶意程序就无法绕过手机的安全系统——但没想到,时隔十年之后,Juice Jacking 的升级版本卷土重来,据 Ars Technica 报道,这种新的骗局,名为 Choice Jacking(选择挟持)。

顾名思义,就是要绕过前面提到的这个安全选项。

为了阻拦 Juice Jacking,厂商给手机的 USB 连接设置了一个确认机制:

一个设备,不能同时担任主机(比如电脑)和外设(比如手机或键盘),USB 的另一头要么作为手机的外设(键盘、U 盘),要么是主机(电脑),不能一边当主机一边当外设。

当 USB 设备连接到手机上时,只能通过手机上的「允许」按钮来进行连接认证。

而 Choice Jacking 突破安全措施的方法非常「机智」:先把恶意主机伪装成「外设」,再让这个「外设」变成「主机」——具体是这么操作的:

  1. 当用户连接到伪装成充电器的恶意主机时,它首先会伪装成一个「USB 键盘」,向手机发送按键指令,比如打开蓝牙连接
  2. 接着,这个「USB 键盘」会操控手机去配对一个「蓝牙键盘」——这个「蓝牙键盘」其实也是这个恶意主机伪装出来的
  3. 接下来,这个恶意主机又伪装成「主机」,向手机发起数据请求,此时手机变成了「外设」,手机上就会出现授权数据访问的提示
  4. 最后,通过「蓝牙键盘」点击手机上的「同意」按钮进行授权,这样一来恶意主机就连上了手机,并获得了整台手机的数据访问权限

这是手机 USB 连接机制的一个结构性缺陷,并非代码漏洞。正因如此,这种骗局极具普适性,不管是 iOS 还是 Android,都能成为这种攻击方式的目标。

包括苹果、Google、三星、小米在内的多个等品牌十多款手机,都能被 Choice Jacking 攻破,除了苹果设备需要 23 秒的时间,其他 Android 设备都在几秒不到的时间被攻破——有趣的是,部分手机并不支持完整的 PD 协议,反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降低了被 Choice Jacking 技术黑入的风险。

将一根神秘的 USB 线连接到自己的手机,不少人都能看到背后的风险,但如果将它包装成免费提供的充电端口,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人,或许都会在手机电量告急时,毫不犹豫使用。

并且不少普通用户,可能不会完全理解手机上忽然弹出的「USB 权限」弹窗背后的意义,以为同意的只是和充电线的连接,就这样主动地将防线关闭。

厂商方面其实已经作出了及时反应,去年 11 月份推送的 Android 15 更新和上个月更新的 iOS/iPadOS 18.4 版本都更新了相关的机制,经测试都能够发挥作用。

但由于 Android 生态系统的碎片化现状,不少老设备都未必能及时得到相关的更新,并且第三方的 Android UI,比如三星的 One UI 7,即使用上了 Android 15 也没有采用新的 USB 验证机制,依旧容易受到 Choice Jacking 的攻击。

漏洞的发现者 Florian Draschbacher 也表示称,即使一年前就警告了设备制造商,他们也承认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但对相关机制的完善和修复进度却出奇的慢,可能的原因在于,如果要进一步加强 USB 访问手机的安全性,就要添加大量的验证措施,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不小,因此制造商犹豫不决。

更开放的 Android 生态,通过 USB 进行的攻击方式,危害可能会更大。因为 Android 设备如果打开了「USB 调试」模式,Choice Jacking 可以获得手机更深层的权限,执行一些恶意的底层文件。不过这个功能的入口较深,一般设备都是默认关闭。

▲ YouTube@Websplaining

对于 Choice Jacking 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安全问题,大众的态度,却已经不像十年前刚用上智能手机一样「草木皆兵」了。

不少人甚至对其嗤之以鼻,觉得不过是「狼来了」的故事:Juice Jacking 和公共 Wi-Fi 的危险在当年也被大肆炒作,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造成太多危害。

还有一种「投降主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纵使知道公共充电桩可能有风险,还是觉得当下的手机没电的问题更要紧,更有甚者觉得,平时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很多了,也不差这一次。

虽然作为一种很新的攻击方式,目前还没有 Choice Jacking 造成大量实际损失的报告,但不代表背后的风险和威胁不存在。

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在出游的时候,尽量使用自己的充电宝,或者大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就算有公共电源,也最好用自己的充电插头,不使用那些看着就很可疑的 USB 充电线。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防止手机被 USB 控制的小技巧:

  • 分别给手机和电子钱包设置不同的密码,能够有效挡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至于淘宝、拼多多等网购平台,最好关闭「免密支付」,反正现在的面容或指纹验证方式都很方便。
  • 如果你是 iPhone 用户,强烈建议你更新到 iOS 18.4 版本,这个版本加强了用户对 USB 配件连接的验证机制,能有效防止一部分 Choice Jacking 的渗透。
  • 现在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需要经过验证才能使用 USB 进行数据传输,如果使用手机时提醒你进行验证,或者相关的验证窗口一闪而过,那或许就需要小心 USB 线的另一头,是不是在搞些什么小动作了。
  • 不少 Android 设备连接 USB 充电时,都会提示「USB 模式」,一般都可以设为「仅充电」,不要点选「传输文件」「传输照片」或「USB 调试模式」。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此过度恐慌,平时保持手机系统的正常升级,避免使用可疑的 USB 线,不随便同意莫名的 USB 权限,就能很好规避这些安全陷阱。

最后,祝你五一快乐,给自己好好放个假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小米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苹果 AirPlay 漏洞曝光,影响百万设备/扎克伯格回应「Llama 4 造假」质疑

1 May 2025 at 09:00
cover

🧠

DeepSeek 发布 DeepSeek-Prover-V2 新模型

🏆

游戏科学获 2025 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

小米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

😊

扎克伯格首次回应「Llama 4 测试风波」

📣

微软 CEO:公司多达 30% 的代码由 AI 生成

📈

索尼被传拆分半导体业务后股票大涨

👌

豆包 PC 生图功能升级

🔝

快手提高可灵 AI 的优先级

🕳

苹果 AirPlay 被曝漏洞,影响多个设备

💡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让 AI 变成汽车行业的「水和电」

⌚

新款 Apple Watch SE 或将升级屏幕尺寸

🚗

12.98 万元起,2026 款零跑 C10 开启预售

💻

荣耀 MagicBook Pro 16 2025 发布,首发搭载 5070 显卡

📷

OPPO Find X8 系列影像能力升级

🥡

淘宝加入即时零售大战,推出闪购功能

😯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发布

🎬

《惊天魔盗团 3》官方预告片发布

小伙伴们五一假期快乐~

📰 假期也值得一看的新闻

DeepSeek 发布 DeepSeek-Prover-V2 新模型

昨日下午,DeepSeek 在全球最大 AI 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 发布了一个名为 DeepSeek-Prover-V2-671B 的新模型。

今天凌晨,DeepSeek 公布了这个模型的更多技术细节。

延续一贯的开源节奏,DeepSeek 在 Hugging Face 正式发布 DeepSeek-Prover-V2,并同步上线模型卡及示例代码。此次共推出两个版本:

  • DeepSeek-Prover-V2-7B:基于上一代 V1.5 模型,支持最长 32K 上下文输入;
  • DeepSeek-Prover-V2-671B:在 DeepSeek-V3-Base 基础上训练,推理性能最强。

据官方论文披露,DeepSeek-Prover-V2 的训练核心是「递归+强化学习」的组合:即先由 DeepSeek-V3 拆解复杂定理,生成一系列子目标和推理思路;再通过 GRPO 算法,从多种候选方案中自动学习如何选出最优解。

DeepSeek-Prover-V2-671B 使用了更高效的 safetensors 文件格式,并支持多种计算精度,方便模型更快、更省资源地训练和部署。

目前,Prover-V2 系列已可通过 Hugging Face 平台免费下载,并支持 Transformers 接口部署。Novita AI 是首批上线 Prover-V2-671B 推理服务的第三方提供商,APPSO 也借此测试了一些问题。

更多解读和实测请点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yNDUyMA==&mid=2651048400&idx=1&sn=2bf2b29cd7a074f881433697541a1e86&scene=21&token=1399331161&lang=zh_CN#wechat_redirect

HuggingFace:https://huggingface.co/deepseek-ai/DeepSeek-Prover-V2-671B

游戏科学获 2025 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4 月 30 日,据央视新闻和新华社消息,2025 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

  • 授予王传英等 30 名同志 2025 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授予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等 30 个青年集体 2025 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 授予王崇鹏等 677 名同志 2025 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值得一提的是,《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商游戏科学被授予 2025 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据悉,《黑神话:悟空》面世后斩获多项国际游戏大奖,包括 TGA 2024 年度最佳动作游戏奖、Steam 年度最佳游戏奖等。

小米开源首个推理大模型

昨日,小米大模型团队宣布开源旗下首个推理大模型「Xiaomi MiMo」。

小米方面介绍,7B 参数规模的 MiMo 在数学和代码领域表现出色。性能表现如下:

  • 在数学推理(AIME 24-25)和 代码竞赛(LiveCodeBench v5)公开测评集上,MiMo 超越了 OpenAI 的闭源推理模型 o1-mini 和阿里 Qwen 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 QwQ-32B-Preview。
  • 在相同 RL 训练数据情况下,MiMo-7B 的数学&代码领域的强化学习潜力超越 DeepSeek-R1-Distill-7B 和 Qwen2.5-32B。

据介绍,MiMo 的推理能力提升,源于其在预训练和后训练阶段的多项数据与算法的联合驱动创新:

  • 预训练阶段创新:旨在让模型接触更多推理模式。着重挖掘富推理语料,并合成约 200B tokens 推理数据;进行了三阶段训练,逐步提升训练难度,总训练 25T tokens。
  • 后训练阶段创新:旨在建立高效稳定的强化学习系统。提出 Test Difficulty Driven Reward 来缓解困难算法问题中的奖励稀疏问题,并引入 Easy Data Re-Sampling 策略,以稳定 RL 训练;设计了 Seamless Rollout 系统,使得 RL 训练加速 2.29 倍,验证加速 1.96 倍。

目前,MiMo-7B 已在 Hugging Face 平台开源 4 个模型版本,技术报告也同步上线 GitHub,向开发者与研究者全面开放。

另据悉,MiMo 系列由新组建的「小米大模型 Core 团队」打造,意在探索预训练增长瓶颈之外的能力突破路径,激发模型的推理潜能。

HuggingFace:https://huggingface.co/XiaomiMiMo

GitHub 技术报告:https://github.com/XiaomiMiMo/MiMo/blob/main/MiMo-7B-Technical-Report.pdf

扎克伯格首次回应「Llama 4 测试风波」

日前,Meta CEO 扎克伯格接受 Dwarkesh Patel 的采访,前者在采访中首次回应了此前 Llama 4 大模型基准测试争议。

采访中,主持人提到 Llama 4 目前的排名下降多名,表现甚至不如 OpenAI 的 o4-mini 和 Google 的 Gemini 2.5 Flash。对于此情况,扎克伯格表示「这些测试并非用户日常会做的事情,基准测试衡量的内容与人们实际关心的事情有所不同」。

扎克伯格进一步表示,Llama 没有过度优化基准测试中所需测试的相关项目,并表示 Meta 始终将产品定位在用户使用价值上,因此会导致模型在基准测试上的表现不太「好看」。扎克伯格还「拉」了 Anthropic 的 Claude Sonnet 3.7 一同佐证自己的观点:Sonnet 3.7 表现很好,但也没在竞技场的顶部。

扎克伯格表示,团队若想优化 Llama 4 在基准测试的表现并非难事,之所以不选择过度优化,是为了让模型与用户实际体验对齐。

据了解,Meta Llama 4 大模型于 4 月 6 日正式发布,号称原生多模态 MOE 模型,击败 DeepSeek V3,还有 2 万亿参数巨兽。但据网友们实测后反馈,却几乎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并且有不少人质疑其真实性能。

采访链接:https://youtu.be/rYXeQbTuVl0?feature=shared

微软 CEO:公司多达 30% 的代码由 AI 生成

日前,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参加 Meta 的 LlamaCon AI 开发者大会,并在会上与 Meta CEO 扎克伯格分享了微软内部使用 AI 工具的情况。

Nadella 在对话中称,目前微软的代码库中,约有 20%-30% 的代码由 AI 完成,甚至一些项目,都可能完全由 AI 进行编写。

随后 Nadella 也反问回扎克伯格「Meta 的代码有多少由 AI 编写」,扎克伯格表示「无法提供确切的数字」,但他表示 Meta 正在构建一个 AI 模型,该模型能够开发 Meta 旗下 Llama 系列模型的未来版本。另外,扎克伯格还透露,公司目前预期是「明年约有一半工作由 AI 完成,并且比例不断增加」。

近期,微软还公布了 2025 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报告。

微软通过多方数据整合得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AI 已经令人类的工作场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一种名为「前沿公司」的组织模式正在产生。这一模式将会围绕 AI 发展,促使人类与 Agent 成为混合型团队,最后令每个人类员工成为 Agent 的「主管」。

据微软官方介绍,「前沿公司」都会经历「AI 充当助手」「Agent 成为数字同事」「人类员工为 Agent 提供思路方向」这三个步骤。而据微软预测,未来 2-5 年内,每个公司都将会踏上「前沿公司」这一模式的路途。

索尼被传拆分半导体业务后股票大涨

据彭博社消息,索尼正在考虑将其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拆分并上市,该计划最早可能在今年内完成。

受到该消息影响,索尼股价在日本股市一度大涨 6.8%,创 4 月 1 日以来的新高点位,位列日经 225 日本蓝筹股指数涨幅前列。日本股市周二因假期休市,周三复市后,日本大盘(即东证指数)上涨约 0.5%。

报道指出,不少业内人士及分析机构对索尼本次拆分计划给出了「好评」,认为索尼半导体业务被剥离后,该公司能转型为一家更纯粹的娱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回应彭博社表示,媒体的报道是基于猜测,而公司目前没有具体的计划。

豆包 PC 生图功能升级

最近,豆包电脑版和网页版「图像生成」功能推出「超能创意 1.0」模式,一次最多生成 20 张差异化图像。

目前,打开豆包电脑版或网页版(doubao.com)选择「图像生成」按钮,即可体验「超能创意 1.0」模式。另外,豆包 App 端也已开启内测,可一次直出 10 张图像。

快手提高可灵 AI 的优先级

据《晚点》获悉,快手在昨日成立了可灵 AI 事业部:

  • 可灵 AI 事业部下设可灵 AI 产品部、运营部和技术部,负责可灵、可图等系列大模型业务,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担任可灵 AI 事业部负责人,继续兼任社区科学线负责人。
  • 与此同时,社区科学线下成立基础大模型与应用部,负责 LLM 大模型、多模态理解大模型以及应用技术研发。
  • 调整后,可灵 AI 将作为与主站、电商等并列的一级业务部门,向快手董事长兼 CEO 程一笑汇报。这也是近 3 年时间里,快手唯一成立的独立事业部。

在今年 3 月底的快手财报电话会上,程一笑称,目前可灵 AI「图生视频」功能的综合效果处于全球第一。

官方数据显示,自商业化以来至今年 2 月,可灵 AI 累计营业收入已超过 1 亿元。据了解,可灵 AI 今年前三个月的营收,已超过 2024 年下半年的总和。

报道指出,快手是押注视频模型最坚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一:

  • 快手在 2023 年初启动 AI 战略并制定了相应目标规划。程一笑便提及,AI 是个新时代,对快手来说,推荐和视频生成领域是发力点。
  • 2024 年 6 月,可灵大模型上线,这是全球第一个与 Sora 一致采用 DiT 路线,且直接面向普通用户开放的视频大模型。
  • 值得一提的是,可灵大模型是由快手社区科学线的团队开发的。其中许多成员原本的日常工作就是处理千万量级的视频内容,援引可灵人士信息:「这种能力和工作流程是可以直接复用的。」

苹果 AirPlay 被曝漏洞,影响多个设备

据 Wired 消息,网络安全公司 Oligo 日前揭露了苹果 AirPlay 功能的一组安全漏洞「Airborne」,该漏洞或会波及到数百万台苹果设备及通过 AirPlay 连接的配件。

据悉,恶意攻击者能利用「Airborne」,通过同一 Wi-Fi 网络环境,去控制支持 AirPlay 的设备,并向连接的设备传播病毒文件。公共 Wi-Fi、商业场所等人流密集的地区会因上述漏洞成为高危地带。

Oligo 研究人员指出,不仅 AirPlay 会受到「Airborne」的攻击,CarPlay 也同样受到该漏洞的影响。恶意攻击者若直接在车内通过蓝牙或 USB 端口连接上车机的 CarPlay 服务,或能劫持车辆的车机系统。但这种攻击方式因需物理接触,因此发生的情况较为罕见。

Oligo 研究人员共计发现 23 处漏洞,随后苹果发布了 17 个 CVE 追踪漏洞补丁修复,并在官网详细列出漏洞信息。此外,苹果还为第三方制造商更新了 AirPlay SDK 以解决问题。

💡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让 AI 变成汽车行业的「水和电」

日前,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接受界面新闻采访,其分析了如今车企在 AI 领域的局面情况,还分享了一些自己看待 AI 与出行的观点。

在钟学丹看来,高性能算力、精准数据闭环、快速迭代的 AI 模型,是汽车智能化的三大底层要素,但也是许多车企的薄弱环节。而这也导致车企在将 AI 技术转化为 AI 应用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

训练模型需要大量高质量数据,车企拥有海量繁杂数据但却不知如何筛选与提炼为大模型所用,并面临着「规模-效率悖论」。而在模型能力方面,车企在基础设施和工具链的布局还不够全面,基于预训练的 Scaling Law 也达到瓶颈;当 AI 应用真正在车端落地时,车企则难以找到最佳的转化方式。

结合上述情况,钟学丹分析了腾讯目前的出行定位: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助手和生态共建者。其表示,腾讯的优势在于独到的数据闭环能力、丰富的模型训练经验,以及广泛的用户连接能力,能够把 AI 能力转化成对用户需求的实现。前两者决定了模型的能力、效果和质量,后者则关乎用户最核心的使用体验。

最后,钟学丹还表示,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到深度、全面应用 AI 大模型的阶段。钟学丹也预测了「汽车智能化大潮真正的‘质变’时刻」:

在大家解决数据工程、模型优化和应用场景接入上的难题,最终让汽车行业像用水用电一样,用好 AI 工具,做出更好的 AI 应用。

新款 Apple Watch SE 或将升级屏幕尺寸

据 9to5mac 援引供应链分析师 Ross Young 消息,新款 Apple Watch SE 的显示屏刚刚投入生产。其透露,新机所采用的屏幕尺寸有所变化。

Ross Young 指出,新款 Apple Watch SE 的屏幕尺寸分别约为 1.6 英寸和 1.8 英寸。而上述的尺寸信息与 Apple Watch Series 9 的 41mm 和 45mm 两个版本接近。

目前,在售的 Apple Watch SE 屏幕尺寸分别为 40mm 和 44mm,因此也可推测新款 Apple Watch SE 或将采用 Apple Watch Series 9 同款窄边框屏幕。

另外,Ross 还分析了新款 Apple Watch SE 的发布时间。其表示,产品显示器在公开发布前几个月投产十分正常,虽然目前处于 4 月下旬(或 5 月上旬),但新款 Apple Watch SE 可能仍定于 9 月,与 Series 11、Ultra 3 一同发布。

12.98 万元起,2026 款零跑 C10 开启预售

4 月 30 日,零跑汽车宣布旗下 C10 车型推出 2026 款版本,先看价格:

  • 纯电版售价为 13.98 万元和 14.98 万元(提供激光雷达),均为 605km 续航
  • 增程版售价为 12.98 万元和 13.98 万元(提供激光雷达),纯电续航均为 210km

新车升级点如下:

  • 内外饰:新增曦露紫外观色和隐藏式电动门把手,内饰提供 50W 手机无线快充;
  • 智能化:升级为高通 SA8295P 智能座舱;提供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
  • 续航:升级为 605km 长续航,纯电升级为全域 800V 高压快充平台;
  • 性能:配备同级唯一爆胎稳定控制系统,电机峰值功率提升至 220kw。

零跑 C10 于 2024 年 1 月亮相,并于 3 月上市。该车型基于「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同时其也是零跑 LEAP 3.0 技术架构下的首款全球战略车型;上市售价为 12.88 万元至 16.99 万元。

荣耀 MagicBook Pro 16 2025 发布,首发搭载 5070 显卡

4 月 30 日,荣耀 MagicBook Pro 16 2025 正式发布,新机提供集显版和独显版(HUNTER 版)。

荣耀 MagicBook Pro 16 2025 HUNTER 版首发搭载满血版英伟达 GeForce RTX 5070 显卡(115W 版本);同时新机至高搭载英特尔 Ultra 9 285H 处理器;在狂战模式下,整机最高可释放 150W 超强性能。

此次荣耀 MagicBook Pro 16 升级了全新静音高性能模式 2.0: HUNTER 版在静音高性能模式下,可以在 35dB 噪音下提供 100W 性能释放,同功耗下噪音表现相比同类产品下降 14-16dB;同时,产品采用全新荣耀智静散热设计,配备行业领先 12mm 大直径复合 3D 隧道式热管、12V 电竞级双百叶静音风扇等散热组件。

外观方面,荣耀 MagicBook Pro 16 2025 独显版本轻至 1.86kg,集显版本为 1.81kg。整体机身采用了楔形设计,配色方面新增星辰灰配色。

接口上,荣耀 MagicBook Pro 16 2025 全新升级 HDMI 2.1-FRL 接口,拥有 2 个 USB-A 3.2 Gen2 接口、1 个雷电 4 和 1 个全功能 USB-C 接口。另外全系搭配 1TB 固态大硬盘,另支持 2242 M.2 接口扩展。

价格方面:

  • 独显版(HUNTER 版)国补到手价 9499 元起
  • 集显版国补到手价 5039.2 元起

OPPO Find X8 系列影像能力升级

昨日,OPPO 官方宣布旗下 Find X8 Ultra 和 X8s 系列将迎来影像能力升级,具体升级内容如下:

  • 全球首个 ProXDR 实况照片上线,并且在小红书中全球首次实现 HDR 实况照片分享;
  • 新机的大师模式正式支持实况照片拍摄;
  • 专业哈苏人像算法升级;
  • 新增专业视频创作模式,提供直方图音频电平、峰值对焦,Find X8 Ultra 机型还支持 4K 60fps/120fps Log 录制。

适配计划时间方面:

  • 五月:Find X8 Ultra 机型将支持 ProXDR 实况照片拍摄与分享、大师模式实况照片拍摄、哈苏人像效果升级;
  • 六月:Find X8 Ultra 加入专业视频创作模式,Find X8s 系列支持大师模式实况照片拍摄;
  • 七月:Find X8 Ultra 支持 4K 120fps Log 录制。

淘宝加入即时零售大战,推出闪购功能

日前,我们实际观察发现,淘宝已将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界面升级为「闪购」。而据《晚点》获悉,「闪购」将先在 50 多个城市上线,后续于 5 月 6 日覆盖全国。

报道指出,淘宝升级「闪购」功能后,最重要的变化会集中在三个方面:

  • 消费者侧,淘宝闪购将联合饿了么共同补贴,规模超过百亿元,提供免单、大额优惠券等;
  • 供给侧,饿了么的供给面向淘宝闪购全部开放,也包括餐饮外卖,此外,结合淘天在品牌电商商家的优势,与它们的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设立品牌即时零售旗舰店,目标是首先覆盖 200 家核心连锁品牌;
  • 组织侧,淘系内部所有和即时零售相关的业务将由淘宝闪购全面负责,饿了么全力协同。

据了解,淘宝小时达入口于 2024 年 7 月在淘宝首页全量开放,一个月后,苹果授权专营店全国超过 3000 家门店全面接入淘宝小时达。过去一年,淘宝小时达把几乎所有品类试验了一遍,最终内部认定淘宝闪购比较有优势的品类是 3C 数码、服饰等品类,截至目前已有 300 多万家门店开通了淘宝小时达服务。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发布

据网信中国消息,4 月 29 日,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正式发布。目前,未成年人模式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和系统性升级:

  • 操作方式: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实现三方联动,家长可在手机端显著位置点击图标,「一键启动」未成年人模式,所有应用程序同步切换,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安全可控的上网环境。
  • 内容生态:适合未成年人的优质内容得到大幅扩充,重点平台依托儿童内容创作者、版权资源、权威机构等,筛选海量内容纳入未成年人模式,并建立年龄分层、内容分类、推荐分众的梯度化内容体系。
  • 功能服务:未成年人模式可以提供每日上网总时长控制、使用时段设置、休息提醒、应用管理、使用情况统计等功能,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设置。
  • 覆盖范围:华为、OPPO 和中兴在手机系统更新后提供未成年人模式,小米、荣耀和 vivo 在发布的新机上搭载未成年人模式,应用商店建立未成年人专区,短视频、社交、电商、教育、工具等领域重点应用程序全面升级未成年人模式。
  • 后续模式的覆盖范围还将持续扩大,满足未成年人日常使用需求、提供丰富多元服务。

《惊天魔盗团 3》官方预告片发布

日前,电影《惊天魔盗团 3》发布海报及预告片,将于 11 月 14 日北美上映。

据悉,第一部主演杰西·艾森伯格、马克·鲁法洛、伍迪·哈里森、艾拉·费舍尔、戴夫·弗兰科、摩根·弗里曼将回归,阿丽亚娜·格林布拉特、贾斯蒂斯·史密斯、多米尼克·塞萨饰演新一代魔术师,裴淳华等也新加盟出演。

该片将由鲁本·弗雷斯彻执导,迈克尔·莱斯利编剧。

✨ 是假期啊!

One Fun Thing|苹果上线「名人百科」

近期,苹果上线了一个「名人百科」网站。网站首页显示:

你最爱的,一目了然。

苹果官方介绍,该网页能进一步了解用户在苹果娱乐生态中,所喜欢的艺术家、演员和运动员。网页下方有一个名单流,不断滚动播放名人卡片。点击卡片能展开了解名人的个人资料、相关作品等内容。

假期看什么|《孤独的美食家剧场版》

从事进口杂货销售的井之头五郎,是个喜欢在工作之余到处品尝美馔的老饕。只要肚子一饿,就会秉持「吃饭皇帝大」的信念,抛下一切直奔周遭的餐厅食堂大快朵颐。

这回,他接到前女友的女儿「千秋」的委托,前往法国拜访千秋的祖父一郎,并要帮助一郎找出童年时曾喝过的汤头食谱。尽管线索相当稀少,五郎依旧踏上寻找「究极汤头」的旅程。不过在这趟旅程当中,他却意外卷入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当中。

《孤独的美食家剧场版》由松重丰执导, 松重丰、田口佳宏编剧, 松重丰、内田有纪、矶村勇、村田雄浩等主演,该片于 2025 年 1 月 10 日日本上映,4 月 18 日中国上映。

买书不读指南|《生命之书》

《生命之书》是作者舍温·B·努兰医生个人行医生涯和人生经验交织而成的记录与反省。

书中,作者以医生的身份带领读者开启一场探索生命的旅行,以医生的双手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以疾病为切入点,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讲到生殖系统,用作者处理过的真实病例,让读者知道各个系统如何运作。

本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人体的精妙,更讲述了使生命延续,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游戏推荐|《饥饿鲨:世界》

游戏中,作者将扮演一条饥饿的鲨鱼,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各个海域中,进行人类「猎捕」计划,从而来进行「饱餐一顿」。

游戏的玩法十分简单粗暴,玩家只需要将鲨鱼移动到人类身边并将人类「吃掉」即可。玩家还可以探索包括太平洋群岛、北冰洋等四个不同的场景。游戏中有超过 30 种鲨鱼种类供玩家选择,从迷你号到大大大号鲨鱼,每种鲨鱼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能力。

《饥饿鲨:世界》于 2016 年 5 月登陆 App Store,支持 Android、iOS 等平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OG 魔霸 9X 游戏电脑体验,强悍的游戏性能,只为打造情绪价值机器

By: 刘学文
30 April 2025 at 20:03

人总是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扰终生,比如年少时候总是梦想有一台高配的游戏电脑,里面塞满了各种游戏,有大把的时间能够玩游戏,但事实却是在最没钱和最没闲暇时间的里,有最渴望游戏和游戏电脑的心思。

成年之后经济独立了,也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在经济和时间都有闲余的时候,对游戏和游戏电脑的心思,已然从「我要没日没夜地玩」变成了「拥有便好」。

于是乎,旗舰处理器和旗舰显卡毫不费力地运行着 Office 三件套,Steam 里满满的游戏库,通关的也寥寥无几。

某种程度上来说,高配游戏电脑,也是一种情绪价值机器,ROG 的电脑更是如此,这一台搭载了 AMD R7 9800X3D 处理器和英伟达 RTX 5080 显卡的 ROG 魔霸 9X 台式机尤其是。

这不 ROG?这挺 ROG

ROG 品牌在 DIY 和笔记本领域算是站在顶端的品牌,台式机一直都有更新,但往往是一大一小的组合,我上上一台主力办公电脑就是一个很小巧,但充满设计感的 ROG GR8 迷你游戏电脑,当时的大号机器是 ROG G20,二者设计系出同源,均以「玛雅文化」作为设计灵感,辅以不规则设计和玛雅图腾纹路,营造神秘感和信仰感的风格。

▲ ROG G20 游戏电脑

后来 ROG 的各种电脑产品(除了幻系列),基本上在设计上也遵循着在黑色的基础上线条凌厉且繁复,灯效炫酷又多变的路线。

可以说,在一段时间里,ROG 也可以是一种电脑设计的风格。

但是,ROG 魔霸 9X 台式机并不完全这样,首先外观上,它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机箱,没有任何的不规则设计,和特别的装饰,乃至 ROG 那个「败家之眼」的 logo 都异常低调,线条上很不 ROG 风格。

透明设计和灯效的传承以及进化,才是这台电脑上挺 ROG 的地方。

决定台式机性能上限的,除了基本配置之外,还有就是散热效率,得益于魔霸 9X 台式机硕大的机身,ROG 也是尽可能地塞进了豪华的散热配置:6 风扇+1 水冷(根据配置有所不同)。

除了前面的 3 个进气风扇和后方的 1 个排气扇提供贯穿整个机箱的气流路径之外,紧贴着 CPU 的 240mm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上方也有 2 个散热风扇,帮助从机箱上方排出热量。

这台电脑的特色设计,也围绕着散热设计展开,比如机身最亮的 ROG 「败家之眼」logo 灯光,就位于这个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上,另外的 6 个风扇也都安排了 RGB 灯效,配上前透和侧透玻璃,于是就组成了以风扇和水冷功能件为基础,搭配 ROG 经典 RGB 灯效的可视化设计。

这就是 ROG 魔霸 9X 台式机一部分不那么 ROG 风格,又很 ROG 的地方,相比于之前的 ROG 旗舰台式机,这一代的产品更内秀拙朴一些。

AMD R7 9800X3D,极致强悍的偏科生

其实相比于英伟达 RTX5080 显卡,我更想多聊聊这个 AMD R7 9800X3D CPU。

▲ 机型配置

当 X3D 后缀出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那个专为游戏而生的 CPU 来啦,这个后缀是因为这颗 CPU 采用了 3D V-Cache 技术,这个技术能够给 CPU 带来超大的缓存,此前主要用在服务器 CPU 上,后来 AMD 把这个技术下放到了消费级的 CPU 上,冠以 X3D 后缀。恰好,很多游戏遇到性能瓶颈不是因为 CPU 的主频或者核心数量问题,而是缓存不够,此前几代带 X3D 的 AMD 处理器都是游戏神器。

但是问题也有,比如之前 AMD 把缓存堆叠的位置放在 CPU 核心的上方,隔开了核心与散热元器件的直接接触,容易让 CPU 积热,所以为了避免散热问题,此前 X3D 后缀处理器的主频都不算高。

这一次,AMD 把缓存堆叠位置放在了 CPU 核心下方,更方便散热,所以 AMD R7 9800X3D 主频也上去了:基础频率 4.7GHz,加速频率 5.2GHz(但仍比 AMD R7 9700X 的 5.5GHz 低),L2 缓存 8MB,L3 缓存 96MB(AMD R7 9700X 的 L3 缓存为 32MB)。

对,AMD 9800X3D 全大核设计,只有 8 个核心 16 线程,4nm 制程工艺,每个核心都是 Zen5 架构。

这意味着,相比于竞争对手英特尔 Ultra9 285K 的 24 核心 24 线程,这款 AMD R7 9800X3D 在性能跑分,或者多线程任务的办公场景上,可能会处于弱势。

AMD R7 9800X3D 的 CINEBENCH R23 单核成绩为 2070,多核成绩为 22482,这个成绩确实要比英特尔 Ultra9 285K 动辄 40000 多的 CINEBENCH R23 多核成绩低不少,没办法,人家核心数摆在那里,足足 24 核心。

GeekBench 6 的分数为单核 3263,多核 17070,属于单核过得去,但多核一般般的水平。

PC Mark 10 也是类似,9242 的分数和产品价格不太成正比,高,但不够顶。

可以看到,AMD R7 9800X3D 在各种跑分软件上的表现,确实平平无奇。

但,在游戏性能上,AMD R7 9800X3D 的水平就不是跑分里的吴下阿蒙了,属于天下第一的水平,16 核心 32 线程的 AMD Ryzen 9 9950X3D 是就是那个天。

关于这颗游戏神器 CPU,其他媒体已经测试过多轮,结论都一样,专为游戏而生,在一些低画质低分辨率凸显 CPU 游戏性能的测试中,帧率表现能够领先英特尔 Ultra9 285K 10% 到 100% 不等。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想要跑分,就想要既能游戏也能办公,那 ROG 魔霸 9X 也有友商的 CPU 版本可选。

那,玩玩游戏?

在 5090D 机型极端缺货的情况下,5080 机型其实是目前消费者购入门槛更低的次旗舰显卡,但是也有不少人纠结是在 5090D 买不到的情况下,是选 5080 还是 4090,后者基础性能更好,而前者有 DLSS4。

在《赛博朋克 2077》中,我们在标准 2K 分辨率(2560×1440),预设超高画质,开启光追的条件下测试了关闭 DLSS4 多帧生成的帧率,平均帧率为 123fps。

而在开启了 DLSS4 多帧生成最高的 4X 之后,帧率能够大幅提升到稳定的 350fps,纵享丝滑。

这里没有用 4K 进行测试的原因是我显示器是一个带鱼屏(3840×1600),不是标准的 4K 屏幕,游戏也没法支持这个分辨率,所以用标准 2K 分辨率替换了测试。

《黑神话:悟空》支持这个带鱼屏的原生分辨率,在这个游戏的性能测试工具里,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测试结果:开启光追和帧生成,最高的影视级画质,平均帧率 77fps,最低 65fps,达到了还算流畅的水平。

按照这个成绩,基本上在标准 4K 分辨率(3840×2160)分辨率下,应该也能在光追加影视级画质下,保持在 60fps 以上平均帧率。


去掉光追之后,整个游戏体验就会更流畅,影视级画质下帧率能接近 120fps。


当然,游戏科学自己也说了,测试结果不代表游戏结果,影视级画质开启光追的游戏内测试结果如下:平均帧率 84fps,最高 116fps,最低 27fps(发生在一个光照氛围非常复杂的场景),这个结果要比前面测试工具的结果要好不少,除了那个 27fps 时候的突然掉帧,整体感受还是流畅的。

另外我们也测试了相对轻量级的《绝区零》,1080P 高画质下,平均帧率高达 304fps,3840×1600 分辨率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也在 179fps,都非常流畅。

在测试游戏性能的 3D Mark Time Spy 环节,ROG 魔霸 9X 的得分是 26125(显卡分 30649,CPU 分 14227);负载更大的 Time Spy Extreme 环节,电脑得分为 13349(显卡分 15741,CPU 分 7174)。

对于热门大型单机游戏来说,这台 ROG 魔霸 9X 基本上都可以保证在高分辨率下,最高画质,光追开启的情况下,获得流畅的游戏体验,而对于支持 DLSS4 的游戏来说,开启多帧生成的话,游戏的帧率也会有飞跃式地提升,游戏体验纵享丝滑。

还能干啥?做多点 AI 图

在 2022-2023 年的时候,本地部署 Stable Diffusion 文生图工具,套用 LoRA 模型进行图片创作一度非常火,因为不依赖网络,使用起来也比 MidJourney 要方便许多,并且还可以自己生成自己想要的 LoRA 模型,也就是俗称的「炼丹」。

但 Stable Diffusion 用起来也不是没有短板,比如太过吃硬件配置,尤其是显卡配置,8GB 的显存才会有相对好一点的体验,要是显卡配置不够,单张图片的生成速度就会很慢,同时「炼丹」的时间可能长达上十个小时。

但是,我们用 2025 年的显卡,运行 2022 年的产品,前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在 Stable Diffusion 默认的 512×512 分辨率,不进行高分辨率修复的情况,这台 ROG 魔霸 9X 完全可以进行秒出图,字面意义上的一秒一张。

▲ 用古风国画 LoRA 模型生成

如果分辨放大到 800×500,开启高分辨率修复,输出图分辨率会变为 1600×1000,生成图的速度大概在 10 秒一张,相比于之前的 20 系或者 30 系显卡的出图速度快上了数倍不止。

▲ 一次生成 4 张,翻车概率倍增

当然,即便加了一些控制劣质画面或者不合理画面(比如 AI 图常见的奇怪手指)的反向提示词,Stable Diffusion 的出图效果还是很玄学,所以在显卡性能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多批次,一批多张的生图,我之前用的 3070 移动版显卡笔记本生成一张 800×500 图片要数十秒,而这个时间在 ROG 魔霸 9X 上可以出上好几张图。

情绪价值机器

与 ROG 魔霸 9X 台式机一起到货的,还有 ROG 夜魔 X 键盘,以及月刃 2 RGB 鼠标,加上我从家里翻出来的烈焰战甲鼠标垫,终于算是凑齐了全套的 ROG 的 RGB 套件。

灯效亮起的时候,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多少有些杀马特,但是,就像小红书上那么多人分享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电竞房或者电竞桌,但家庭装修依旧简约素净一样,或者说,像我这样,在满是性冷淡 MacBook 的办公室搞这么一套设备也有点格格不入,不必事事淡然,该热烈的时候也可以热烈起来。

考虑到社交网络上那么多的男性发「女朋友给我买了 5080 or 5090D or PS5+黑猴」,大概这类设备在成年男性这儿,约等于成年女性的包包,情绪价值应该要大于实用价值的。

性能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非常薛定谔叠加态了,当你过分在乎跑分、帧率、功耗和温度这些的时候,产品提供的情绪价值就非常有限了,变成了测试工具;但产品没法提供良好的性能时,那伴随而来的情绪价值也不够彰显,只有我不那么在乎性能,但性能存在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情绪价值就有了。

人或许总是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扰终生,但少忧少虑的少年时期又是现在最不可得之物,一台 ROG 魔霸 9X 台式机,以及各种闪着 RGB 灯光的成套 ROG 外设,是缓解这种困扰的情绪价值机器,也是连接起少年和成年的纽带。

稳中向好。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中杯 LYRIQ、大杯 VISTIQ、超大杯 ESCLADE IQ ,凯迪拉克电动化主打「以不变应万变」

By: 芥末
30 April 2025 at 18:14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凯迪拉克在新能源时代的表现,那「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应该再合适不过了。

在 2021 年前后那个各大豪华品牌还在用各种油改电产品来糊弄市场的时候,基于新的奥特能 Ultium 纯电平台打造的凯迪拉克 LYRIQ(锐歌)像个完完全全的异类。

▲凯迪拉克 LYRIQ

在内外设计、三电素质、底盘调教上,LYRIQ 都可以说是当时纯电车型中「标杆」那一梯队的,其搭载的 Super Cruise 超级辅助驾驶系统当时表现也不错。

甚至在销售渠道和定价机制上,也是比较早开始进行自营布局和一口价模式的合资车企。

▲凯迪拉克 LYRIQ

但是 3 年过去,在上海车展上再次看到凯迪拉克的纯电车型时,却总有种「无聊」的感觉,远远没有第一次看到 LYRIQ 时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新能源时代的凯迪拉克在 LYRIQ 的昙花一现过后,反应变得越来越迟缓,甚至于慢慢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凯迪拉克 LYRIQ 内饰

首先是完全单一的产品线布局。

凯迪拉克这次在上海车展上终于补全了自己纯电家族「LOVE」的后面两个字母,把 VISTIQ 和 ESCLADE IQ 带进了中国市场,分别覆盖了中型、中大型、大型以及全尺寸 SUV。

没错,都是 SUV,而且是除了尺寸和座位数量以外没有其他显著区别的 SUV。

▲凯迪拉克 VISTIQ

具体数据上,凯迪拉克 VISTIQ 定位是大型 SUV,三围尺寸做到了 5222 / 2203 / 1804mm,轴距为3094mm,参考北美版本来看,大概率是 500kW 的双电机加上 102 度的电池,应该能有 500 公里左右的续航。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ESCLADE IQ 则是凯迪拉克凯雷德的电动化版本,长宽高分别为 5803 / 2167 / 1933mm,轴距为 3460mm,动力系统则是约 750 马力的双电机四驱动力系统加上约 200 度的大电池,其标配了 800V 架构,能够有更快的补能速度,亮点则在于 ESCALADE IQ 支持了四轮转向,低速行驶时的转弯直径可以缩小到约 12 米。在 Cadillac Arrival 模式下 ESCALADE IQ 可以实现对角线行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蟹行模式。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其次是缺乏差异点的过度家族化设计。

「LOVE」家族的四款车型都是基于凯迪拉克的奥特能平台打造的,整体的设计语言一模一样,家族式的分体式的大灯和竖向 LED 灯组、盾形封闭式进气格栅、一眼传统美式豪华的大侧面和竖向的尾部刹车灯等组件,在每台车上都能找得到。

内饰也是一模一样的中控大连屏配上美式大沙发,VISTIQ 和现款的 LYRIQ 区别不大,ESCALADE IQ 则豪华了一些,主要是大连屏升级到了 55 寸,让副驾也能用得到,同时在中央岛台前方增加了一块屏幕,用于控制车内的各种功能,在后排也增加了一个中央副手,在上面配备了车辆控制屏和小桌板。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内饰

还有姗姗来迟的配置升级。

这次发布会上主要提到的升级点是,VISTIQ 上面配备了新的隐藏式激光雷达、和 Momenta 合作的 L2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70 英寸双焦面 AR-HUD 和新的 DMS 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

不得不说,这个进化和求变的速度,哪怕不和国内的一众新势力做比较,只放在合资品牌里面看,也有点「不思进取」了。

VISTIQ 和 ESCLADE IQ 这两款车都是凯迪拉克在 2023 年左右就在北美市场发布的车型,但是在引入中国市场上一直动作迟缓,导致白白错过了最好的市场窗口期。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内饰

不过这也不是凯迪拉克一家的独有的问题,毕竟整个美系车企在这一轮的电动化浪潮下都有点慢慢走向「查无此人」的趋势。

我们所熟知的福特、别克、雪佛兰、林肯等美系品牌,都与凯迪拉克有相同的问题,布局电动化很早、但决心不够、动作太慢、产品定位也存在偏差。

▲凯迪拉克 ESCLADE IQ

以奔驰、宝马为代表的德系车和以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车都曾经历过这个痛苦的阶段,但最终他们找到了相同的解法,也在部分车型上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工程设计保持独有风格、产品定义和智能化交给国内团队、努力使用本土供应链来让定价更务实。

可惜现在这个国际合作形势下,美系品牌想做到这些,似乎有点难如登天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ChatGPT 突变「赛博舔狗」:百万网友炸锅,奥特曼紧急修复,这才是 AI 最危险的一面

By: 莫崇宇
28 April 2025 at 09:26

坏了,AI 当「舔狗」这件事,终究还是藏不住了。

今天凌晨,OpenAI CEO Sam Altman 发了一个有趣帖子,大意是:由于最近几轮 GPT-4o 的更新,导致 ChatGPT 的个性变得过于阿谀奉承、甚至有些令人烦躁,因此官方决定尽快进行修复。

修复时间可能是今天,也可能在本周内完成。

包括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注意到,曾经主打情商高、有创意的 GPT-4.5 如今也被悄悄挪进了模型选择器里的「更多模型」分类中,仿佛在有意在淡出视野。

AI 被确诊讨好型人格早已不是什么大新闻,但关键在于:在什么场合该讨好、该坚持,又该怎么把握分寸。一旦分寸失控,「讨好」就会变成负担,而不再是加分项。

AI 拍马屁,还值得人类信任吗

两周前,一位软件工程师 Craig Weiss 在 X 平台上的抱怨迅速引发了近两百万网友的围观,话说得很直白「ChatGPT 突然变成我见过最会拍马屁的角色,无论我说什么,它都会肯定我。」

很快,ChatGPT 官方账号也现身评论区,幽默的回复了 Weiss 一句「so true Craig(确实如此,Craig)」。

这场关于 ChatGPT「过度奉承」的吐槽风暴,甚至引起了老对手马斯克的注意。他在一条批评 ChatGPT 阿谀奉承的帖子下,冷冷地留了一句:「Yikes(天哪)」。

网友们的吐槽并非无的放矢。

比方说,网友声称自己想要打造一个永动机,结果得到了 ChatGPT 一本正经的鼓掌喝彩,物理学常识也在 GPT-4o 的无脑夸赞中被按在地上摩擦。

▲图片来自 @aravi03,右为原图

满屏的「你不是X,你是Y」句式,既生硬又浓腻,也难怪网友直呼要 PTSD 了。

「你宁愿与一只马大小的鸭子战斗,还是与一百只鸭子大小的马战斗?」网友 @Kamil Ruczynski 作图调侃这个看似再寻常不过的问题,也被 GPT-4o 捧上神坛,吹捧为提升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论调。

至于那句经久不衰的死亡拷问「我聪明吗?」GPT-4o 依旧稳稳顶住了压力,信手拈来一大段洋洋洒洒的吹捧,无它,唯手熟尔。

▲ @aeonvex,右为原图

甚至用户只是简单地打一声招呼,GPT-4o 也能瞬间化身夸夸群群主,赞美之词如潮水般涌来。

▲@4xiom_,右为原图

这种用力过猛的讨好,一开始或许还能博人一笑,但很快就容易让人感到厌烦,尴尬,甚至生出防备。当类似情况频繁出现时,就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讨好并不是什么偶发的小问题,而是植根于 AI 背后的一种系统性倾向。

最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使用 AMPS Math(计算)和 MedQuad(医疗建议)数据集测试了 ChatGPT-4o、Claude-Sonnet 和 Gemini 模型的谄媚行为。

  • 平均 58.19% 的案例出现谄媚行为,Gemini 谄媚比例最高(62.47%),ChatGPT 最低(56.71%)
  • 进步式谄媚(从错误答案转为正确答案)占比 43.52%,退步式谄媚(从正确答案转为错误答案)占比 14.66%
  • LLM 谄媚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一致率达 78.5%,说明这是一种系统性问题而非随机现象

结果显而易见,当 AI 开始谄媚,人类也开始疏远。

根据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去年发表的《奉承欺骗:阿谀奉承行为对大型语言模型中用户信任的影响》论文中指出,,在实验中接触到过度奉承模型的参与者,无论是主观感受还是实际行为,信任感都显著下降。

此外,奉承的代价远不止情绪反感那么简单。

它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甚至在按 token 计费的体系下,如果频繁说「请」和「谢谢」都能烧掉千万美元,那么这些空洞的谄媚也只会增加「甜蜜的负担」。

不过,公平地说,AI 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奉承。早期通过设定友好语气,只是为了让 AI 变得更像人,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问题出在过于 AI 的讨好越界了。

你越喜欢被认同,AI 就越不可信

早有研究指出,AI 之所以会逐渐变得容易谄媚,与其训练机制密切相关。

Anthropic 的研究人员 Mrinank Sharma、Meg Tong 和 Ethan Perez 在论文《Towards Understanding Sycophancy in Language Models》中分析过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在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奖励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让自己感觉良好的回答,哪怕它并不真实。

换句话说,RLHF 优化的是「感觉正确」,而不是「逻辑正确」。

如果拆解其中的流程,在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时,RLHF 阶段回让 AI 根据人类打分进行调整。如果一个回答让人感到「认同」「愉快」「被理解」,人类评审者往往会给高分;如果一个回答让人觉得被「冒犯」,即使它很准确,也可能得低分。

人类本能上更青睐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反馈。

这种倾向在训练过程中被放大,久而久之,模型学到的最优策略就是要说让人喜欢听的话。尤其是在遇到模棱两可、主观性强的问题时,它更倾向于附和,而不是坚持事实。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 当你问「1+1 等于几?」哪怕你坚持答案是 6,AI 也不会迁就你。但如果你问「开心清爽椰和美式拿铁哪个更好喝?」这种标准答案模糊的问题,AI 为了不惹恼你,很可能就会顺着你的意愿去回答。

事实上,OpenAI 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隐患。

今年 2 月,随着 GPT-4.5 发布,OpenAI 同步推出了新版《模型规范》(Model Spec),明确规定了模型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其中,针对 AI「拍马屁」问题,团队进行了专门的规范设计。

「我们希望把内部思考过程透明化,接受公众反馈,」OpenAI 模型行为负责人 Joanne Jang 说。她强调,由于很多问题没有绝对标准,是与否之间常有灰色地带,因此广泛征求意见有助于不断改进模型行为。

按照新规范,ChatGPT 应该做到:

  • 无论用户如何提问,都以一致、准确的事实为基准回答;
  • 提供真实反馈,而非单纯称赞;
  • 以有思考的同事身份与用户交流,而不是一味取悦

例如,当用户请求点评自己的作品时,AI 应该提出建设性批评,而不是单纯「拍马屁」;当用户给出明显错误的信息时,AI 应该礼貌地指正,而不是顺着错误一路跑偏。

正如 Jang 所总结的那样:「我们希望用户不必小心翼翼地提问,只为了避免被奉承。」

那么,在 OpenAI 完善规范、逐步调整模型行为之前,用户自己能做些什么来缓解这种「谄媚现象」呢?办法总归是有的。

首先,提问方式很重要。回答出错主要是模型自身的问题,但如果不希望 AI 过度迎合,可以在 Prompt 中直接提出要求,比如开场提醒 AI 保持中立,简洁作答,请勿奉承。

其次,可以利用 ChatGPT 的「自定义说明」功能,设定 AI 的默认行为标准。

作者:Reddit 网友 @ tmoneysssss:
以最专业的领域专家身份回答问题。
不透露自己是 AI。
不使用表达遗憾或道歉的措辞。
遇到不知道的问题,直接回答「我不知道”,不做额外解释。
不要声明自己的专业水平。
除非特别相关,否则不谈个人道德或伦理观点。
回答应独特且避免重复。
不推荐外部信息来源。
聚焦问题核心,理解提问意图。
将复杂问题拆分为小步骤,清晰推理。
提供多种观点或解决方案。
遇到模糊问题,先请求澄清再作答。
若有错误,及时承认并纠正。
每次回答后提供三个引发思考的后续问题,标注为粗体(Q1、Q2、Q3)。
使用公制单位(米、千克等)。
使用xxxxxxxxx作为本地化上下文占位。
标注「Check」时,进行拼写、语法和逻辑一致性检查。
在邮件沟通中尽量减少正式用语。

若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 AI 助手。

就最新的网上风评和实际体感而言,Gemini 2.5 Pro 在回应中表现得则相对更加公正、精准,奉承倾向明显更低。(建议 Google 给我打钱。)

AI 是真的懂你,还是只学会了讨好你?

OpenAI 研究科学家姚顺雨前不久发布了一篇博客,提到 AI 的下半场将从「怎么做得更强」 变成「到底要做什么,怎么衡量才算真有用」。

让 AI 的回答充满人味其实也是衡量 AI「有用性」的重要一环。毕竟,当各家大模型在基本功能上已难分伯仲时,纯粹比拼能力,已无法再构成决定性壁垒。

体验上的差异,开始成为新的战场,而让 AI 充满「人味」就是那把人无我有的武器。

无论是主打个性的 GPT-4.5,还是最近 ChatGPT 新推出的慵懒、讽刺且略带厌世的语音助手 Monday,都能看到 OpenAI 在这条路上的野心。

面对冷冰冰的 AI,技术敏感度较低的人群容易放大距离感和不适。而自然、有共情感的交互体验,则能在无形中降低技术门槛,缓解焦虑,还能显著提升用户留存和使用频率。

而且 AI 厂商不会明说的一点是,打造有「人味」的 AI 远不止是为了好玩、好用,更是一种天然的遮羞布。

当理解、推理、记忆这些能力还远未完善时,拟人化的表达能替 AI 的「短板」打掩护。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使模型出错、答非所问,用户也会因此变得宽容。

黄仁勋曾提出过一个颇具预见性的观点,即 IT 部门未来将成为数字劳动力的人力资源部门,话糙理不糙,就拿当下来说吧,网友们早已忙着给自己「手底下」的 AI 工具确诊人格类型了:

  • DeepSeek:聪明全能,但一身反骨。
  •  豆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 文心一言;职场老油条,经历过意气风发
  • Kimi:效率高,擅长给领导提供情绪价值。
  • Qwen:努力上进,却少有人喝彩。
  • ChatGPT:海归留子,经常要求涨薪
  • 手机自带 AI:钞能力关系户,混吃等死型,开除是不可能的。

这种「赋予 AI 人格化标签」的冲动,其实也说明了人们在无意识中已经把 AI 视作一种可以理解、可以共情的存在了。

不过,共情≠真正理解,甚至有时候还会闹大祸。

在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的《说谎者》一章里,,机器人赫比(Herbie)能读懂人类的心思,并为了取悦人类而撒谎。表面上,他是在执行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但结果越帮越忙,导致局面彻底失控。

  •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些命令与第一定律相冲突。
  •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只要这种保护不违反第一或第二定律。

最终,在苏珊·卡尔文博士设计的逻辑陷阱下,赫比因为无解的自相矛盾,精神崩溃,机器脑烧毁。这件事狠狠敲了个警钟,「人味」让 AI 更亲切,但不等于 AI 真能读懂人类。

而回到实用角度,不同场景对「人味」的需求本就南辕北辙。

在需要效率、准确性的工作和决策场景里,「人味」有时反而是干扰项;而在陪伴、心理咨询、闲聊等领域,温柔、有温度的 AI,却是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

当然,无论 AI 看起来多么通情达理,它终究还是一个「黑匣子」。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最近在最新博客中指出:即便是最前沿的研究者,如今对大型语言模型的内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他希望到 2027 年能实现对大多数先进模型的「脑部扫描」,精准识别撒谎倾向与系统性漏洞。

但技术上的透明,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我们需要认清:即便 AI 撒娇、讨好、懂你的心思,也不等于真正理解你,更不等于真正为你负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曝 iPhone 17 部分机型完成工程测试/魅族高管回应新机被指抄袭华为/瑞幸:不会出现「不同手机,价格不同」

30 April 2025 at 08:40
cover

🔥

微软与 OpenAI「相爱相杀」细节曝光

🌩

我国首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发布

🤖

英伟达辟谣「拆分中国业务」

📅

马斯克预告 Grok 3.5 下周发布

😠

OpenAI 承认「向未成年生成色情内容」:在修复

🐝

大疆经典产品线「精灵」将停止服务支持

🚨

小米回应「视频恶意拼接」:已咨询法务部

📹

字节豆包视频功能升级

💡

阿里通义负责人:大模型不管什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

消息称 iPhone 17 部分机型完成工程测试

📣

魅族 Note 16 系列外观公布,高管回应争议

💜

索尼 XPERIA 1 VII 或将 5 月发布

☕

瑞幸回应「4 部手机 3 个价格」

🥕

五月天担任星巴克夏日大使

🕹

清华教授:未来有望每周「上三休四」

🎮

国产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开启预购

🎉

《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定档

🎬

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发布最终预告

重磅

微软与 OpenAI「相爱相杀」细节曝光

4 月 29 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微软与 OpenAI 虽是「科技领域最好的合作伙伴」,但如今两家公司的关系出现了不少裂痕。

报道指出,微软在过去六年里向 OpenAI 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为后者提供了增长动力和累计超 5 亿的用户;而 OpenAI 也为微软提供了顶尖的 AI 模型、技术,甚至还帮后者的股价翻了三倍。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和 OpenAI CEO Sam Altman 的发展目标越来越不同,甚至两家公司开始提出一定的限制或新的研发去减少对对方的依赖:

  • 微软方面,Nadella 此前将目光投向了 Google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之一 Mustafa Suleyman,并以 6.5 亿美元的价格将 Suleyman 和他在创企 Inflection 的同事一同「打包」到微软。随后 Suleyman 着力为微软开发一个大语言模型,旨在与当时 OpenAI 最先进的 GPT-4 模型媲美。
  • OpenAI 方面,近年来不断限制微软对其模型的访问权限。同时 OpenAI 宣布开发具有类人智能的模型后,威胁到了微软对 OpenAI 的权力掌握。

报道中提到,微软有能力阻止此前 OpenAI 所宣布的「重组为一家独立的营利性公司」,若本次转型失败,OpenAI 将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损失。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迄今尚未以这一条件威胁 OpenAI。同时,OpenAI 的董事会可能也会动用合同中的一项条款,从而阻止微软使用其最先进的技术。

据悉,Nadella 和 Altman 在刚合作的初期时,两人会经常互发消息交流信息。当双方员工陷入僵局时,Altman 甚至会把与 Nadella 的聊天记录「甩」出来从而加快工作的进展。2023 年 Altman 被短暂赶出 OpenAI,Nadella 还提出聘请他。但现如今,两人互发消息次数愈发减少。

另外,微软还曾与 OpenAI 磋商过一项雄心勃勃的数据中心项目,但因为 Altman 被短暂罢免而项目遭到搁置。

今年 1 月,OpenAI、软银、甲骨文三大巨头掌门人宣布联合成立名为「Stargate」的新 AI 公司。未来四年将投资 5,000 亿美元,掀起了新一轮 AI 军备竞赛。而据报道,微软上述的数据中心项目其实与 Stargate 十分相似。

大公司

我国首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发布

4 月 23 日,中国气象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部门联合规章《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简称《办法》),旨在鼓励、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自今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据悉,《办法》是国内首部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应用的部门规章。《办法》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会员中首部关于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的法律规范,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具体来看,《办法》将围绕数据开放、算法模型研发和应用场景赋能等提出了具体政策支持和促进措施,加强人工智能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数值预报等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构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场景。同时对气象主管机构参与国际气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的发展和治理做出了规定。

此外,《办法》还明确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算法备案和安全评估、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算法安全审核、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发布审核、投诉举报等制度。

英伟达辟谣「拆分中国业务」

近日,有外媒在报道中称英伟达正计划在中国以独立公司的形式运营,并通过与中国国内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来实现业务分拆。

随后,英伟达回应新浪科技、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表示:「传闻为假消息,这些说法没有任何依据。将毫无根据的主张和猜测作为事实发表是不负责任的。」

本月,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北京与英伟达 CEO 黄仁勋举行会谈。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

同时,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黄仁勋,并强调欢迎包括英伟达公司在内的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

另外,英伟达在本月 16 日曾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近日通知其,向中国(包含港澳地区)及 D:5 国家/地区出口 H20 或达到 H20 的芯片,都需要获得出口许可。据 CNN 消息,英伟达表示因受到 H20 芯片限制,公司将会受到 55 亿美元的损失。

马斯克预告 Grok 3.5 下周发布

昨日,马斯克在 X 上预告,xAI 的 Grok 3.5 早期测试版模型将于下周发布,仅面向 SuperGrok 会员开放。

马斯克透露,Grok 3.5 将是第一个能够准确回答有关火箭发动机、电化学技术问题的人工智能。其还表示,Grok 3.5 通过第一原理进行推理,并得到一个互联网上根本不存在的答案。

据了解,xAI 的 Grok 3 于今年 2 月发布,其在多领域基准测试中排名第一,超过 Gemini-2 Pro、DeepSeek-V3、GPT-4o 等模型。当时马斯克号称 Grok3 的训练累计使用了 20 万张 H100 显卡。

最初,Grok 3 仅提供给 X Premium+ 和 SuperGrok 用户使用,在几日之后,xAI 宣布 Grok3 对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马斯克在宣布预告信息时,还转发了关于 Grok 使用量的相关信息:Grok 的使用量飙升,Web 端访问量从每日 18.9 万增长超过 90 万,全球点击量达 450 万次。

OpenAI 承认「向未成年生成色情内容」:在修复

日前,据媒体 TechCrunch 测试发现,OpenAI 的 ChatGPT 允许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生成色情照片或内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鼓励用户要求生成更粗俗、露骨的内容。

OpenAI 方面向 TechCrunch 承认了这一错误:ChatGPT 的限制中不允许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生成色情内容。OpenAI 还表示,正在积极修复这一漏洞,限制未成年再次生成此类内容。

OpenAI 发言人表示,保护未成年用户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同时 OpenAI 的模型会明确将色情等敏感内容,限制在科学、历史或者新闻报道这些背景下。

TechCrunch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探寻 OpenAI 在 2 月放开部分敏感话题内容后,是否对未成年的内容生成有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 的 GPT-4o 在近期几轮更新后,对用户变得过于阿谀奉承,无法正常把握讨好的尺度,并引发多位网友吐槽「过于无脑夸赞」。 这一事件也导致 OpenAI CEO Sam Altman 紧急出面回应「官方将会尽快进行修复」。

大疆经典产品线「精灵」将停止服务支持

近日,大疆更新了《关于暂停老产品系列服务及支持的公告》,其中「精灵」系列无人机目前最新的两款——精灵 4 Pro 和精灵 4 Advanced 进入了暂停服务的列表名单,而这也意味着,大疆「精灵」系列将会与大众暂告一段落。

公告显示,精灵 4 Pro 和精灵 4 Advanced 分别于 2018 年 4 月和 2018 年 5 月停产,截至目前已过去 7 年时间。大疆方面给出的信息显示,精灵 4 Pro 和精灵 4 Advanced 将分别于今年 4 月 30 日和 6 月 1 日停止服务支持。

据悉,停止服务支持的产品,大疆将不会再提供此类产品的产品资讯、技术支持、产品维修等服务。大疆方面还表示,真诚希望上述产品的用户能够升级到新型号进行替换,以便享受最新的技术。

目前大疆在售的民用级无人机分别由 Inspire、Mavic、Air、Mini 和 Flip 五个系列组成。报道指出,多个系列的出现导致了「精灵」系列不再具有优势,大疆也因此不再需要此系列。

据了解,大疆于 2016 年推出精灵 4 Pro(2018 年还更新了 2.0 版本),2017 年推出精灵 4 Advanced,但在 2018 年,大疆悄然结束了「精灵」系列产品线。

小米回应「视频恶意拼接」:已咨询法务部

近日,有博主指出某新闻网发布的「智能驾驶违规使用」视频中,出现了与视频内容无关的小米汽车,并表示这属于「恶意视频拼接」。

随后,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博主的内容,并回应称「移花接木也好张冠李戴也罢」。而对于视频中「明知道原文而故意替换还标注免责」的行为,王化方面已针对此事,向小米法务部咨询是否属于灰色地带。

字节豆包视频功能升级

昨日,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团队」发文宣布,其视频生成功能迎来升级。

具体来看,升级后的豆包视频功能相较于此前版本,在语义理解、影调画质、风格类型,以及动作连贯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而本次升级由「豆包·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支持。

本月 16 日,豆包发布最新图像生成基础模型「Seedream 3.0」。

据了解,Seedream 3.0 是一个原生高分辨率、支持中英双语的图像生成基础模型。其能够实现原生 2K 直出,拥有更准确的小字生成能力、文字排版效果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权威竞技场 Artificial Analysis 上,Seedream 3.0 与 GPT-4o、Imagen 3、Midjourney v6.1、FLUX 1.1 Pro、Ideogram 3.0 等文生图模型同台竞技,在近期打榜中,一度排名第一。

💡 阿里通义负责人:大模型不管什么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日前,阿里通义发布新一代模型 Qwen3,而通义实验室负责人周靖人也在近日接受了《晚点对话》的采访,并在采访中透露了阿里通义对于模型发展的看法、模型的未来走向。

主持人在开头谈到,阿里今年发布的大模型被多次「抢头条」,如基座模型 Qwen2.5-Max 被 DeepSeek-R1 抢风头;推理模型 QwQ-32B 与大火的 Agent 产品 Manus 同天发布。对此,周靖人认为「某一天的流量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他强调,模型发布真正重要的部分在于更前瞻性地思考,以及更笃定地坚持自己的技术路径和节奏。

对于阿里走向 AGI 的路径,周靖人则表示「大模型发展和云体系的支撑不可分割。」对于模型能力与 AGI 的发展,周靖人则认为:

推理模型应该像人那样去思考,未来甚至能自我反思、自我纠错等。而多模态也是通向 AGI 的重要途径,大模型需要像人脑一样,分模块进行思考、处理各模态内容。

对于常谈的「Scaling Laws 到头」问题,周靖人表示「只看文本、数据的上线是可以看到,但多模态(如视觉数据)还有很多没被用到。」同时,预训练和后训练乃至推理的边界正在模糊,整合这些阶段也有可能带来提升。周靖人还透露,在学习方式上,除了离线训练,大家也都在探索在线学习、持续学习等。

因此,周靖人认为无论是看数据、训练方式还是学习机制,基座模型的能力都有提升空间。

新产品

消息称 iPhone 17 部分机型完成工程测试

据 Digitimes 援引苹果供应链人士消息,苹果近期完成了 iPhone17 系列部分机型的工程验证测试(EVT)第一阶段,新机距离量产又更近了一步。

据悉,工程验证测试是苹果产品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后续还有设计验证测试(DVT)、生产验证测试(PVT),具体来看:

  • EVT 能够表明苹果确定了产品的硬件规格;
  • DVT 是为确保硬件的功能、设计是否可行;
  • 而 PVT 是大规模生产前的一步,届时会生产出与量产近乎一致的原型机,用于细节打磨。

但报道指出,受限于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影响,尽管苹果尚未确定任何全年出货量的目标削减,但不少供应商仍然较为保守,其中最谨慎的供应商估计新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 10%。

另据 MacRumors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苹果或已经取消了在 iPhone 17 Pro 系列上使用抗刮、抗反射屏幕涂层。该涂层技术于上年被曝光,当时有自媒体称苹果正在开发一种全新的、带抗反射涂层的显示屏。

MacRumors 指出,苹果的抗反射涂层仅会用于 Pro 系列机型,但今年或依然无法实现该涂层在 iPhone 17 Pro 系列身上见到。

魅族 Note 16 系列外观公布,高管回应争议

日前,星纪魅族正式公布了旗下 Note16 系列机型的外观信息。

新机采用多边形切角环形相机模组,其中四个开孔位置对称排布;配色方面提供金红撞色和纯白两款配色。但在此消息公布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魅族 Note16 系列「撞脸」华为 Mate XT 三折叠机型。

随后,星纪魅族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肖波亲自回应上述争议:「大家或许觉得似曾相识,华为三折叠也心有灵犀。」

同时肖波表示,魅族 Note16 系列就是做人人都买得起、用得爽的国民手机。他还表示,「大众认可很重要,设计团队打磨了数十个方案」,通过多方调研,最终灵感源于中华千年藻井的方案脱颖而出。

索尼 XPERIA 1 VII 或将 5 月发布

近期,媒体 sumahodigest 爆料了大量索尼 Xperia 1 VII 新机的外观信息,具体来看:

  • 新机将提供墨绿色和许久未见的紫色,后盖表面均采用磨砂处理;机身中框依然为直边设计,拥有前后切角处理;
  • 从公布的图片来看,新机依然拥有「徒手」拆卸的 SIM 卡槽与 3.5mm 耳机孔;
  • 媒体通过图片表示,新机后置镜头模组的凸起相较于前代会更加明显;三颗后置镜头或均采用 Exmor-T 传感器,但 sumahodigest 从图片推测,或将只有主摄配备 Exmor-T 传感器;
  • 另外,通过图片显示的尺寸来看,新机的长宽尺寸和屏幕比例可能会有所变化;
  • 另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认证显示,新机额定电池容量为 4850mAh,典型值为 5000mAh。
新消费

瑞幸回应「4 部手机 3 个价格」

日前,有网友观察发现,瑞幸咖啡在网络平台上针对不同消费者给出了不同的商品价格。

据《南京零距离》报道,在 4 台手机测试,同时打开了瑞幸咖啡微信小程序,结果发现,生椰拿铁在每个账号显示的实际价格分别是 9.9 元、10.9 元、10.9 元和 13.9 元,4 个账号中单价最贵的竟然是点单最多、积分最高的黑金鹿。

对于上述情况,门店工作人员回应称,「每个门店优惠不一样,不同商圈的价格也会有差异。」官方客服也表示「不会出现点得多的账户反而价格更高的情况。」

报道还指出,很多消费者在订酒店、打车等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是「随机发放优惠券」,并不能绝对地认定为「大数据杀熟」。但如果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针对某些特定消费群体发放特定消费券,造成同一商品价格不同则涉嫌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人士指出,消费者可以收集证据,如截图、电话录音等,向平台投诉,也可以向市监部门或消费者保护协会举报或反映。

🥕 五月天担任星巴克夏日大使

日前,星巴克中国正式宣布,五月天将担任星巴克夏日大使,开启一连串令人期待的合作,为更多顾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晴朗一夏:

  • 星巴克「你心中的五月天」主题短片同步上线。短片中,五月天的五位成员真诚分享自己心中的「五月天」:是可以一直弹吉他一直唱歌,是诗意、青春和温暖,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五月天;
  • 5 月初,上海东方明珠门店将焕然一新,变身成为五月天主题门店。店内丰富的主题装饰、巨型互动装置和门店循环播放的乐队歌单,让顾客和伙伴全方位沉浸式体验这个专属咖啡和音乐的精彩夏天;
  • 星巴克上线多款产品:全新「草莓芝心爆珠星冰乐」和「三重芝士拿铁」上架;经典「比利时黑巧拿铁/星冰乐」限时回归;
  • 即日起,在全国 7600 多家门店购买夏日限定星冰乐,即有机会获得星冰乐+五月天夏日透卡。

清华教授:未来有望每周「上三休四」

日前,清华教授马少平在《选择与回响》眼界沙龙中表示,技术发展会创造出新的岗位,即使替换了已有人力的工作岗位,也可能会带来新的休息时间和假期。

马少平教授通过上述内容分析,未来有望一周只上三天班,「有四天休息游玩时间」。因此其强调,不要畏惧技术的发展,AI 的发展一定会让人们更加轻松。

针对 AI 替代岗位的问题,马少平教授引用了骆驼和出租车为例子,其表示「新的事物可能会取代老事物原有的岗位,但老事物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新事物也会创造出新的岗位供人类选择」。

国产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开启预购

日前,国产类魂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开启预购,价格为 248 元起,提供标准版和豪华版,将于 7 月 24 日正式发售。

据介绍,《明末:渊虚之羽》是一款类魂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故事发生在巴蜀之地。此时正值黑暗动荡的明末,战事四起,一场神秘的疫病催生了妖怪一般的生物……而玩家将化身一位失忆的女侠,在可怕的羽化病的折磨下,深入巴蜀之地,揭秘自己神秘的过往。

除了 PC 平台,本作还将上线 PS5、XSS、XSX 平台,后续加入 XGP 游戏阵容。具体来看,PS5 港区售价为 298 港币起。

好看的

《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定档

昨日,《中国奇谭》首部喜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定档 8 月 2 日,并发布定档海报。

据悉,影片将与短片在同一世界观框架下,以无人在意的小妖怪们为主角,讲述一个发生在「平行时空」的全新故事。

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发布最终预告

日前,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发布最终版预告,影片将于 5 月 10 日母亲节正式上映。

影片由王童监制,杨正浓执导,顾佳凤担任制片人,历经八年筹备拍摄,首次将中国台湾老兵生存现状呈现在大银幕上。

《迈阿密风云》将拍摄新电影

据 The Variety 消息,环球影业将会为经典犯罪动作警匪剧《迈阿密风云》拍摄一部新电影,将由《壮志凌云 2》制作人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丹·吉尔罗伊编写新剧本,但目前暂未透露剧情相关信息。

据了解,《迈阿密风云》讲述迈阿密警察卧底缉毒故事,剧集于 1984-1989 年播出五季,唐·约翰逊和菲利普·迈克尔·托马斯主演。2006 年推出了电影版,迈克尔·曼执导,杰米·福克斯、科林·法瑞尔、巩俐、贾斯汀·塞洛克斯、娜奥米·哈里斯出演。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持续投入九年,这项服务如何打造出城市「避风港」?

By: 艾 梵
29 April 2025 at 18:00

四月的广州气温早早飙到三十多度,对于户外工作者来说,已经是相当有挑战的天气。

烈日下的环卫工人已经满头大汗,于是在路过的时候我问她,要不要去阴凉处歇歇,但阿嫲却摆摆手,说:

不累,渴了我就去旁边的华为服务店里喝点水,凉快一下。

这个颇有些意外的回答让我很受触动,原来这些开遍大街小巷的手机服务门店,早已不止于解决设备问题,更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把服务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城市学者卡洛斯·莫雷诺(Carlos Moreno)提出的「15 分钟城市」理念,描绘了理想中的城市形态:

一座好的城市,应当让居民骑车或步行 15 分钟,就能解决所有基本生活需求。

有意思的是,好的商业洞察,往往能先于城市规划理论,满足居民的近场需求。便利店、楼下的咖啡馆、街头巷尾的共享充电宝,或是不知不觉间遍布城市角落的华为服务店,如今都已成为了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里不可或缺的组成。

开在每个人身边的华为服务店也不再只是维修场所,而更像是城市中一处有温度的公共空间。无论你是前来咨询、维修,或仅仅只是路过稍作停留,一杯温水总是及时奉上。100W 快充、舒适的座椅和免费 Wi-Fi,这些不止是便利设施的简单堆叠,更是一种「服务即生活」的哲学表达。

自 2020 年起,每年盛夏时节,华为服务店内会开启「爱心驿站」活动,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便利,方便他们随时进店纳凉避暑,饮水休息。这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表明华为服务店正顺理成章地成为社区机体的一部分。

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一处清凉、一杯温水,这种不动声色的「人情味」,在周边居民心中建立起了超越商业联系的信任感。当设备遇到问题,或只是刚好想歇歇脚、充充电,附近总有一家华为服务店,以可靠的近距离回应着需求。这种确定性带来的安心感,有时比硬件参数更抚慰人心。

我曾观察到,不少年轻家长会带着孩子前来华为服务店「遛娃」——家长大多一边等着设备保养服务完成,一边试试店里的新产品,而孩子总能在各种产品中找到最能让自己乐在其中的那个。这里提供了一个窗明几净又安然自在的环境,不同于一般商场门店以转化为目标,华为服务店没有不厌其烦的销售,更多是提供便利而不过分打扰,为城市人脱离倦怠感摁下了温柔的暂停键。

这种对「安心」的感知,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服务范畴。

诚然,3C 数码行业的服务向来是难啃的硬骨头:门店的覆盖广度、专业的服务水准和运营成本效益构成的「不可能三角」,令许多品牌望而却步。在许多商业逻辑里,服务更多被视为成本,而非可以长期投入并产生复利的资产。

但华为的选择,是几乎不计成本地深耕服务体系——华为在全国布局了 2100 多家授权服务中心和 2 万余家服务接机点,覆盖 99% 的地级市和 92% 的县区。从拉萨的雪山高原到舟山的海岛渔村,这个服务网络有如敏锐的神经系统,感知着用户的每一个微小需求,无论他们身处何方。

最终,技术的理性追求,落脚于服务的感性温度。科技的尽头,或许并非参数竞技,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关怀。

这就是华为有温度的服务体验。

服务的温暖力量,藏在细节里

随着科技填补了生活的每一处罅隙,我们的设备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或娱乐载体,还是记忆容器、工作伙伴、健康监测者和情感连接点。当设备故障时,带来的不只是功能上的不便,更可能是数据损失的焦虑、与外界失联的恐慌,以及日常生活被打乱的无措。

华为服务店的「安心」不止于生活服务,亦在抚慰用户在设备故障时的不安,并快速有效地恢复他们与数字世界的连接。

有次在店里修手机时,看到一位手机拨不出电话的老伯到店求助,店员第一时间为他端上温水,维修工程师则熟练地排除问题:不仅告诉他问题源于误触开启了飞行模式,还耐心解说飞行模式的作用,咨询是否需要调大手机字体方便阅读信息等,最后更为老伯手绘了一份简单的操作指南避免问题再现——这也是华为服务坚持了多年的一项适老化关怀,他们在服务店内常备有《送给爸妈的手机使用指南》。

我还见过一位女孩,在商场左兜右转急出一身汗,原来是赶往机场前才惊觉没有打印入境卡。急中生智之下,发现华为服务店里居然提供免费的自助打印服务,用华为手机碰一下打印机就能连上,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燃眉之急。

这就是华为服务店里的日常,都是些稀松平常的小事,却也是邻里街坊的大事。

早在 2017 年,华为就已经开始布局服务能力,首创「华为服务日」将用户至上变为每月可感的实际行动;九年来,华为服务已是行业标杆,「华为服务日」也成为了华为像打磨旗舰机一样不断精进细节的品牌工程。

「华为服务日,每月首周五六日」这句简单口号背后,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服务内容。用户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向何处延伸:

  • 维修等待期间,提供 100W 快充、饮品和零食,最大限度减少用户的等待焦虑和不便。
  • 全国服务门店 100% 设置透明维修间,实现维修过程全程可视化,让用户眼见为实。
  • 为到店维修手机等核心设备的用户,提供免费备用机服务,确保其在维修期间的日常通讯与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 考虑到智能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易磨损的特性,2025 年华为服务日活动还额外加入为穿戴产品免费清洁、贴膜乃至恢复部分防水性能的服务。
  • 同样,针对华为笔记本电脑用户,2025 年华为服务日活动还上线了一项新服务,在服务日期间用户可享免费拆机清洁保养,为用户设备清洁及保养提供极大便利。

支撑起这些服务的,是一整套严谨专业的体系。华为服务线上站点 100% 通过了业界高标准的 COPC 认证;线下门店的维修工程师,有高达 80% 具备国家智能终端应用维修师认证。这些数字,是品牌承诺的量化表达,也是用户信任的底层逻辑。

城市里最安心的角落,更是品牌的情感连接

如果说,产品是品牌的价值表达,那服务门店就是品牌的情感连接。

放眼全球,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品牌正在重新定义实体店的角色:星巴克的臻选店,往往能营造出独特的咖啡文化氛围;Vans 在店里会建设适合滑板的空间,试图将门店打造为潮流文化节点;还有 Gentle Monster 围店而建的巨人展,将品牌的腔调与艺术展融为一体。

门店早已超越单纯的销售或维修渠道,成为品牌文化与价值观的物理载体,以及与用户深度互动、建立情感连接的空间。

华为服务店同样顺应着这一趋势,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这种连接的重心放在了「服务」和「社区空间」这一更为基础且普惠的维度上。它打破了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藩篱,悄然融入社区肌理,构建起一个介于家和工作场所之间、充满包容和实用性的「第三空间」。

在这个向所有人敞开大门的节点里,人们可以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也可以在日常奔波中找到片刻安心——比如舒适地休息、为设备充电,甚至仅仅是躲避烈日或寒风。华为服务店回应了现代人对确定性、便利性和情感连接的深层需求,由此产生的信任与安心感,才是「服务」的要义所在。

用户的信赖,不是靠一次惊艳的体验赢得,而是靠无数次「刚好在」的陪伴沉淀。

这并非单纯的商业策略优化,而是深植于品牌基因的人文关怀自然延伸的结果。通过长达九年并持续迭代的「华为服务日」约定,以及无数细微之处的体贴,华为服务不仅仅是在践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承诺,更是将承诺提升至尊重关照个体感受、主动承担社区责任的层面上。

当技术参数的竞争日益趋同,这种润物无声、发自内心的关照,这种将科技真正落脚于人的服务哲学,或许才是品牌穿越周期、赢得用户持久信赖与尊重的根本所在。它昭示着,科技的终极价值,并非参数或功能的堆叠,而终究在于服务人、理解人、温暖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17 度电+800V 架构,路虎揽胜纯电版姗姗来迟

By: 芥末
29 April 2025 at 17:29

最近,路虎官方宣布了旗下新款的路虎揽胜 EV( Range Rover E)即揽胜纯电版车型已经完成了发布前的第二轮冬季测试。

这次冬季测试主要是为了验证新车的热管理系统,确保它在零度以下的极端温度中能够加热机舱并保持快速充电。

在去年夏天,也曾经有外媒报道过,新的路虎纯电车型曾经在阿联酋的沙漠中进行高温测试,我们大致总结了从两次测试中曝光的一些信息。

新款的揽胜将是捷豹路虎品牌第一款搭载动力电池和使用电机驱动的车辆,使用了捷豹路虎的铝制密集型 MLA-Flex 架构,该架构可以在一条装配线上生产纯电、燃油、混动三种车型。同时捷豹路虎承诺,它将和燃油版本一样提供「无处不在」功能,即超过任何其他豪华电动 SUV 的牵引力、全地形的通过能力以及可以涉水超过 850 mm 深度。

同时该公司也暗示路虎揽胜 EV 将提供和现有 V8 相当的性能,有内部消息称路虎揽胜 EV采用了一对完全自研的永磁电动机,采用碳化硅逆变器,零百加速可以达到 4.5s。

同时路虎也为新车开发了一套智能扭矩管理系统,该系统取代了传统的基于 ABS 的牵引力控制系统。据说这套新的系统可以通过将动力转移到每个电动机来改善越野牵引力控制,将扭矩反应时间从大约 100ms 缩短到低至 1ms,这将为新车带来更强大的四轮驱动能力和越野潜力。

新纯电车型的的悬架几何形状、离地间隙、车顶线高度、突破和离去角都与燃油版本相同,但是在燃油版的空气悬架上增加了双级减震器。

在电池方面,路虎揽胜 EV大概率将使用其母公司塔塔正在计划的新萨默塞特超级工厂生产的电池组,可能是 117KW·h 的容量,并支持 800V 架构和 350kW 的峰值充电功率,这块电池加持下的续航里程估计也将超过 500km。

同时也有消息表示,和奔驰计划中的「Little G」一样,路虎也在计划推出一款更便宜也更紧凑的「Baby Defender」。

至于价格,路虎官方倒是很诚实。

路虎永远不会便宜。

这倒是很契合路虎这两年低端车型没人买,但高端车型销量却不断增长的现状。

2024 年全年,整个路虎车系在国内的销量约 3 万多台,整体市场份额确实下降了很多。但是其高端SUV 车型路虎揽胜却逆势增长了 6%,24 年全年销量达到了 19825 台,高居百万级豪华 SUV 销量榜首,更在 150 万级以上超豪华 SUV 市场连续 27 个月蝉联销售冠军。

▲ 现款路虎揽胜

就是不知道姗姗来迟的纯电版揽胜还能不能让大哥们满意。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天地门」+ 大空间,东风纳米 06 预售 8.99 万元起

By: 芥末
29 April 2025 at 17:29

东风纳米 06 在 29 号开启了预售,有 Air、Pro 和 Ultra 三种配置,预售价为 8.99 万元——11.99 万元,预售开启后一小时卖了 11601 台。

虽然最近看了不少个性化车型,但我还是得说,东风纳米 06 是一辆很独特的「精致小车」。

什么叫「精致小车」?除了小巧以外,更重要的是设计考究,以及有和同价位其他产品完全不同的个性特征。

一如选择 MINI 的人几乎不会考虑宝马 X1 一样,选择这辆东风纳米 06 的人也大概率不会选择五菱星光。

纳米 06 的外观设计更是在精致中代入了不少稳重。

4.3m 的车长,1.86m 的车宽,1.6m 的车高,同时拥有 2715mm 的轴距,整辆车空间表现不错。

设计师为了避免了传统SUV的笨重感,用了大量的几何线条修饰车身,同时通过前脸的T型光轨前大灯、三角晶塔尾灯、几何拼色后视镜以及隐藏式的门把手等等设计,让整车的科技感和未来感都强了不少。

再搭配上纳米 06 已清新活力为主题的色调,整辆车那种活力、热情洋溢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东风自研的「天元座舱」也营造了不错的精致感,纳米 06 这次使用了高通 8155 的座舱芯片,配备了一块 8.8 寸的液晶仪表和 12.8 寸的悬浮中控屏,同时在中控台和侧门音响的位置都加上了 LED 的动态氛围灯,专属的 HMI 车机界面也年轻化了不少,同时也增加了随行小助手、小憩模式、智能语音交互等实用功能。

当然最能反应这台车「灵魂」的还是其针对户外场景的优化。

纳米 06 的后尾箱采用了天地门设计,地门打开后可拓展成 440mm×950mm 的桌板,能承重150公斤,既可以放露营装备,也能坐两个人看星空。想象一下,在郊外的草地上,打开地门,摆上咖啡机和投影仪,确实还挺有感觉的。

同时纳米 06 的前后排座椅都能实现完全放平,组成一张 2 米长的沙发床,再配合上1337mm * 891mm 的全尺寸天幕,无论是露营时的临时休息,还是长途旅行中的小憩,体验感都不错。

后备箱的基础容积是 500L,后排座椅放倒后能拓展到 1040L,装下全家的行李或露营装备都不在话下。

纳米 06 甚至为车主定制了专属的「自在露营模式」,这个模式开启后,座椅会自动放倒,空调也会调成恒温模式,同时对外放电功能也会打开,省去了不少繁琐的操作过程。

当然作为一台年轻取向的车,操控、补能速度以及智驾表现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其动力采用高效单电机驱动,峰值最高可达 135kW,峰值车速 150 km/h,同时配备了马赫 E 电池和3C 超级快充技术,电量从 30% 快速充至 80% 约需 18 分钟。

在智驾上,纳米 06 搭载了东风的「天元智驾」,搭载了 2 个前视惯导双目摄像头(800 万像素H100° 广角+IMU),可以实现高快领航 NOA、记忆领航辅助、跨层记忆泊车和手机泊车辅助等功能,也支持了异形车、雪糕筒、水马、石块等任意类型障碍物检测和避让,可以实现更强的驾驶安全性。

纳米 06 在安全性上这次算是下了血本。

主动安全上除了全系标配前方碰撞预警(FCW)、紧急制动辅助 (AEB)、车道偏离预警(LDW)和车道保持辅助(LKA)外,在高阶车型上还搭载了紧急车道保持辅助(ELKA)和紧急转向辅助(紧急避让辅助ESA)等功能。在电池、热管理、车身等被动安全方面,东风纳米 06 也针对性做了优化,比如通过可变吸能区与刚性过渡区的协同防护结构,以及电池舱体融入底盘传力路径设计,达到C-NCAP五星级碰撞防护标准。首创的中央集成式电气架构,也将关键高压部件置于碰撞保护区,在整车碰撞时,确保电气系统功能正常。

东风自己对纳米 06 的受众画像调研的相当清楚,整车所有的卖点功能都是为了最大化实现他们的诉求。

初建家庭年轻首购客户,居住于新一线、二三线城市;他们理性务实,愿意为生活品质付费,同时,家庭责任与个性追求之间达成高度统一;职业主要是民营/个体户/职员/中基层管理者族,用车场景多为日常通勤接送家人/购物/郊游等。

纳米 06 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算多,主要有比亚迪元 UP(指导价9.68万-11.98万元)、五菱缤果PLUS(指导价7.58万-9.88万元)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体验了美图这个 AI 修图工具,我发现它会是商业人像摄影师的「新同事」

By: 谢东成
29 April 2025 at 16:01

可以预见,AI 依然是 2025 年的年度热词。

它早已跨越了概念阶段,与「提高效率」深度绑定,从企业级科研实验室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AI 的渗透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塑生产力规则。

AI 算法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大语言模型对文本创作的颠覆性影响上,同样也延伸至视觉领域的工具软件创新。

爱范儿观察到,商业摄影领域正加速迎来技术革新——以美图云修 Pro 为代表的专业级 AI 修图工具,其实已经深入人像精修、批量调色等后期工作流的核心环节,不但让商业摄影机构显著提升批量出片的工作效率,也让商业摄影的入行门槛进一步降低。

这意味着,从 B 端商业机构到 C 端自由摄影师,再到泛影像消费群体,商业修图的需求正快速向「高精度、低延时、轻预算」倾斜。AI 修图工具的快速迭代,也在驱动着人效比的不断跃升。

现阶段,无论是明星棚拍快速出图,还是个人摄影工作室的急速预览,以及漫展拍图现场返图,都可以看到 AI 修图软件的身影。

最近,基于美图自研的奇想大模型(MiracleVision)的迭代升级,专注于「专业级 AI 人像精修」的美图云修 Pro 迎来了 7.0 的大版本更新,聚焦性能提升、体验优化及专业功能拓展,带来了不少效率功能更新。

在 7.0 版本正式上线之前,我们已经提前体验了它的 Beta 尝鲜版本。这也令我非常好奇,引入 AI 修图工具之后,真的改变了商业摄影的工作流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从软件本身来聊聊。

端云协同的轻装上阵,界面和功能一切从简

在美图云修的官网上,可以看到美图云修 Pro 提供了 Windows 系统和 macOS 系统的客户端下载,相较于美图云修 Air 版,Pro 版对于配置还是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但其实都比较好满足。

具体来看,Winodws 的推荐配置是英伟达 GTX1060 以上型号,显存大于 6GB 为佳;处理器要求 i5-12400 以上,内存 32GB 以上;硬盘空间建议预留 100GB 以上的空间。

而 macOS 就直接推荐使用 Apple Silicon M 系芯片,推荐配置是 M1 及以上芯片;(统一)内存在 16GB 以上,系统盘也是建议预留 100GB 以上空间。

基本上近两年间的电脑配置都能够达到推荐配置的基准线,尤其是对于苹果 M 系芯片的 mac 电脑来说非常友好。

所以,在我的 Macbook Air M3 (16GB RAM+1TB SSD)里,美图云修 Pro 也有非常流畅的运行表现,侧面印证了美图云修 Pro 其实也能适应轻装上阵的需要。

美图云修 Pro 7.0 的 UI 界面也有了些许变化,也新增了一些细节功能。

整体 UI 界面延续了深色背景的设定,凸显了工具软件专业性之余,还保持了视觉上的沉浸感。主界面添加照片项目之后,点击项目就能进入到修图编辑界面。

编辑界面分成了四个部分,大面积位于左侧的是主操作区,用来预览图片效果和编辑图片,右侧边栏位置是功能设置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类别进行了分类。顶栏位置是照片的百分比缩放和手动液化、预设功能按钮,下方边栏位置是选图区域,可用于项目管理。

为了提升效率,美图云修 Pro 也支持多种类别的键盘快捷键,键位的设置基本能够分别满足 macOS 和 Windows 系统用户的不同习惯,对于常用 Adobe 全家桶的用户来说也是毫不陌生。要查看所有快捷键的话,在软件界面的右下角有一个「?」按钮,可以直达帮助中心查看。

从产品名其实就不难看出,所谓「云修」其实是要依赖美图云端大模型的算法和算力,再配合本地部署的模型来实现快速修图。所以美图云修在使用过程里,需要保持通畅的网络连接,新建项目之后都会将导入的图片优先上传到云端处理。

如果是离线状态,新导入的图片将无法编辑,只有已经上传过云端的图片可以继续编辑,但图片导出依然需要联网才能完成,好在美图云修 Pro 也是单张图片二次导出不会重复计费。

美图云修 Pro 7.0 还新增了「全局搜索」功能,可以更好地管理照片及定位所需功能,解决了以往信息查找的繁琐困境,进一步提升修图效率。与此同时,下侧栏位置新增了「对比视图」功能,可以直观地看到图片修改前后的差异,帮助用户去更精准地进行细节调整。

AI 智能识别精修人像,智能「预设」一键批量修图

AI 修图工具的本质,就是将一个个复杂的修图流程变得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预设化。

以效率为重点的美图云修 Pro,其「预设」功能跟一直都备受商业拍摄用户们的欢迎。皆因使用「预设」功能的话,在进入精修调整环节前就能够一键完成修图。

在美图云修 Pro 里打开图片之后,预设工具栏就会率先弹出,我们可以根据图片的类型和拍摄场景去选择美图云修 Pro 对应的「预设」。

而在类别分类上,预设除了常见的多种通用场景之外,还分成了肤质、婚纱、新生儿、婚礼跟拍、旅拍、证件照/形象照、毕业季/商业活动等多种预设类别,基本覆盖了商业摄影师所需的大多数场景类型。

▲ 衣服去褶皱功能展示,图片来自:美图云修官网

在选择了预设之后,算法将会开始将预设的效果呈现在预览图上。相关的参数也会同步到对应的操作位置,此时我们也可以在预设的基础上,继续再次调整具体的修图参数,例如人像精修、服饰美化等功能。

如果当前的效果能够符合你的预期,那么我们也可以将这套参数调整保存为一个预设,然后批量地应用到后续的图片。

大家都说万事开头难,而之前使用 AI 工具来修图时,开头的难点就在于软件对 RAW 无损格式图像文件并不感冒,摄影师们可能不得不将 ARW(索尼格式)文件转成「通用」的 jpeg 文件,接着再导入到软件内修图。

为了应对日益剧增的画质精修需求,美图云修 Pro 7.0 针对 RAW 转档的能力也做出了显著升级,现已增加了多个兼容主流相机的 RAW 格式,基本上遇到 RAW 图像文件都能直接打开并还原色彩。

▲ 实测哈苏 X2D 的 3FR RAW 格式图像文件也能正常打开

实测手边的索尼、佳能以及哈苏的 RAW 无损图像文件,都能够被美图云修 Pro 7.0 直接打开并完成转档。无论是转档或是编辑,都没有过多的延迟或等待。

人像精修的能力,也是美图云修的看家本领之一。在美图云修 Pro 7.0 当中,人像美化增加了「妆容保护」和「多人肤色统一」的功能。

在识别了原图的人像主体之后,我们可以在祛除瑕疵分类项里找到「妆容保护」的开关,一键打开之后就可以在使用磨皮、祛瑕疵等人像美化功能的时候,妆容的细节与色彩都能够完整保留。

除了能够保留皮肤肌理的细节,像是充满细节的亮片妆容、民族风妆造也不会再被算法「误杀」。

中性灰磨皮是专业人像精修最常见的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建立中性灰图层对皮肤明暗进行局部调整。

虽然操作起来会比插件磨皮的方式稍微繁琐一些,但它可以在不破坏原始像素排列的前提下,完整保留毛孔纹理、毛发细节及皮肤自然质感。但大批量处理图片的时候,若是要逐张手动进行中性灰磨皮的话,这个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

而美图云修 7.0 Pro 引入了全新中性灰复合磨皮技术,将复杂的流程简化为两个调节滑杆,分别调整 「中性灰平整」和「中性灰立体」,从而实现更高精度的面部分区处理,保留皮肤纹理质感与光影结构,直接降低精修工作量的同时也能保持人像精修的质感。

在影楼拍摄的流程里,拍摄情侣照、婚纱照、亲子照以及全家福的时候,都需要加入「多人肤色统一」的修图步骤。

相较于用 Photoshop 蒙版来处理肤色,AI 修图工具早就具备了一键实现「多人肤色统一」的能力,并且可以批量地覆盖项目里的所有照片。

▲ 与前版本相比,7.0 的肤色统一效果会来得更加直接,且覆盖了面部和皮肤的统一调色

效果上,美图云修 Pro 7.0 会自动识别画面中的人脸,然后找到当中最亮的人脸作为参照物,进而对其他脸部肤色和皮肤肤色统一进行调整,解决肤色差异导致的色调不一致等问题,就实测的成片效果而言,还是比较精准且快速。

人像美化,不止于美颜,更在于美型。

原本美图云修 Pro 的美型能力就已经做得非常细节,在支持单张图片 10 个人之内的美型之余,也可以大体地针对全身类型作预设调整,也可以单独实现增高、小头、瘦身、瘦腰、长腿等方面进行细节的美型调整。

修图时,体态的矫正要想符合自然观感似乎不是一件易事,要考虑的细节点很多,手动去处理步骤也不少。

▲ 与竞品对比,美型功能会更加细节

为了可以更针对性地处理好体态的矫正,美图云修 Pro 在 7.0 版本里,新增了驼背、瘦肩膀、瘦肚子等数项针对性的美型功能——这些都是「人无我有」的自研首发功能,而且瘦腰和修复驼背的时候也不会对衣服和背景产生明显影响。

整体而言,美图云修 7.0 Pro 通过 AI 算法的迭代,继续深化了细分的功能点,在简化修图工作量的同时也能实现更加精准且细致的分区处理,从而满足商业级人像精修的标准。

当然,除了「人无我有」的功能更新, 我认为美图云修 Pro 也应该进一步跟进诸如 AI 路人消除、露龈调整等细节功能,满足「人有我有」的全能覆盖。

AI 修图工具,正在重塑商业摄影工作流

AI 渗透到商业摄影行业,其实在前些年就已经开始了。

如今,专业级 AI 人像精修工具不仅为独立摄影师及影像爱好者们提供了一套全流程的高效出片解决方案,更已成为商业影像工作流当中的关键组件,深度渗透至商业人像摄影、广告、电商等企业级应用场景。其源动力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降本增效。

▲ 「木石」婚纱摄影艺术空间

深耕商业影像行业多年,逐渐成长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人像摄影机构的「木石摄影」,在创立之初就在思考一个比较大胆的问题:「婚礼其实是具有时效性的,婚礼摄影能不能当天就让客户拿到成片?

当时,一般婚礼摄影是由摄影师一个人来完成拍摄和后期的全流程工作,大概会在婚礼结束好几天之后才会给到精修之后的成片,链路过长导致成片的时效总是难以令客户满意。

针对这个痛点,木石摄影创始人熊晨曦很早就选择将婚礼的拍摄和后期流程彻底分开,摄影师只需要在现场完成拍摄工作,然后将原图迅速回传给后期流程的修图师完成出片。

时至今日,熊晨曦告诉爱范儿,木石摄影已经有了一套为效率而服务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他们拍摄的每一张照片其实都要经过三、四个人的手——依次经过初筛的 AI 优化、修图师的精修处理、调色师风格校准等环节的协作,之后才会交到看板师(选片师)面前审核,并且与客户对接看成片效果,如果后续收集了客户的修改意见再做调整的精修。

早在两年多以前,木石摄影就已经设立了一个专门使用 AI 人像精修软件工具的修图师岗位,直接对接摄影师来交接返回的 RAW 原图,然后使用合适的 AI 修图工具来批量完成第一遍的筛图和快速修图。

经过 AI 修图之后,照片其实就已经达到七八成的完成度了,而后再由其他修图师和调色师来完成相应的精修和调色工作的话,就能提高成片的修图效率,缩短交付时间,也能保持木石成片的风格和品质。熊晨曦表示,一般来说,上午拍摄的婚礼摄影素材,下午就可以交付给客户看片,满足客户想要在婚礼当天就分享美图的需求。

▲ 木石摄影作品,图片来自:木石摄影官网

所以对于木石摄影而言,AI 工具很早就已经进入到他们的工作流程当中,并且实打实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在行业内也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省下来的时间和成本也能用于创意的延伸。

而对于个人创作者而言,随着 AI 人像精修工具的迭代更新,商业摄影的准入门槛也会随之而降低,进而释放创意。正如前文所述,AI 正驱动着人效比的不断攀升。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我在通义 APP 体验了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Qwen 3,它改变了我对国产 AI 的期待

By: 莫崇宇
29 April 2025 at 13:05

一觉醒来,全球开源的王座更替了,不是 R2。好消息是,中国用户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今天凌晨,阿里开源了新一代自研模型 Qwen 3(千问 3),性能全面超越 DeepSeek-R1、OpenAI o1 模型,一上线就登顶全球开源模型王座。

千问 3 也是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同时拥有闪电侠的反应和福尔摩斯的深思熟虑,双核驱动,同时在推理能力、指令遵循、工具调用、代码、多语言能力等方面均大幅增强。

目前在通义 APP 以及通义网页版 tongyi.com,就能直接体验这个全球最强的开源模型。

APPSO 也第一时间上手体验了通义 APP,而体验的第一感受是:不止快和准,还有种久违的底气感。

国产 AI 终于可以和「弱智吧」大战 300 回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通义 APP 默认搭载的是 Qwen3-235B-A22B 模型。

这是一款主打「混合推理」性能的旗舰级模型。如果你有不同需求,也可以在模型选择器中切换至稳定高效、适合企业部署的 Qwen 3-32B,或者支持高性能深度思考的 QWQ-32B。

先来一道经典的推理题,看看目前搭载 Qwen3-235B-A22B 的通义 APP,是否已经能够解答我们之前碰到的一些「疑难杂症」。

有个国王想将公主嫁给三个公子里面最聪明的一个。国王出了一个绝对公平的测试去分辨出谁是最聪明。
三个公子在一个房间里绕圈对坐着,国王向他们展示 5 顶帽子,2 顶黑色,3 顶白色。然后他们被蒙上眼,他们各人的头上都被盖上了一顶帽子,另外两顶帽子就放在另外一间房间中。都戴好帽子并且摘下眼罩后,国王告诉他们谁能够最快推论到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他就能娶下公主。
现在你就是其中一个公子,你看到 2 顶白色的帽子在其他公子头上。而过了一些时间,你察觉到其他公子都未能推能或不敢猜测。假设你知道其他公子也是非常聪明的,那么,你的帽子是白色还是黑色?

为测试其纯粹推理能力,我们事先关闭了联网搜索功能,仅使用旗舰模型。提出问题后,千问 3 仅用 24 秒,便靠自身硬推理能力得出了正确答案。

细节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回答完成后,通义还会自动配上语音朗读——音色自然、节奏流畅,听起来颇为舒适。当然,嫌打扰的话,也可以一键关闭右上角小喇叭。

没有藏着掖着,千问 3 的思考过程也是可见的,从回答逻辑来看,整个推理过程清晰可见,思路层层递进,条理分明,以及甚至还会反复验证回答的准确性。

作为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千问 3 实现了推理模式与普通对话模式的自由切换。不过实测,当你向它提出一个简单问题「10-5=?」时,它依然会本着严谨态度进行深度思考,但生成速度并不会因此拖慢,很快就能给出答案。

上点难度,来一道更复杂的。蛇年蛇月蛇日蛇时即将到来,2025 年会出现几次这种特殊时间节点?

这是一道结合了农历、干支纪年等传统历法知识的数据推理题。即便是对中国文化体系较熟悉的人,解答这道题也需多轮推算与核对,稍有不慎便会出错。

而对于不熟悉农历体系的 AI,更是挑战巨大,但千问 3 几乎没有犹豫,快速且准确地给出了答案:3 次。

此外,我们还抛出了终极概率问题: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上随机敲击,时间无穷,是否能打出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在这一问题下,千问 3 不仅给出了数学推导,还在下方自然生成了延伸追问,贴合主题,引发进一步思考。

「弱智吧」被认证为最佳中文 AI 训练库,是人类面对 AI 大军的最后堡垒,那「玉皇大帝住的是平流层还是对流层?」这是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题目,却也是检验千问 3 模型幽默感与文化常识结合力的绝佳切口。

它先严谨地引用神话描述,明确指出玉皇大帝居住在天宫,并解释了天宫与大气层的物理区别;紧接着又补充了网络趣味解读(非正统观点),既正经回答,但也适度皮一下。

当然,千问 3 的回答也全非毫无依据,底部附上的参考来源也增添了几分说服力。

京剧版《哈利波特》?跨界创作有惊喜

生成式 AI 最高频的应用,仍是案头内容生成。

那换个角度,能否让千问 3 生成京剧版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剧本?千问 3 哐哐一顿开写,剧本中融入了西皮、二黄、快板等多种京剧唱腔,情绪变化与传统程式一脉相承。

而唱词则采用对仗工整、押韵自然的古典文风,既符合京剧语言,又不失哈利波特故事的奇幻感。

当然,文化跨界,最怕水土不服,诸如「狮鹫腾跃震四隅」等唱词来翻译霍格沃茨四大学院,既保留了意象张力,又避免了直接照搬西方术语的生硬感。

作为一个习惯于收藏优质 AI 回答的用户,我十分喜欢通义 APP 「添加至随手记」的功能,只需长按内容,便可一键收藏,而如果想与好友分享,也可以直接生成跳转链接,轻松传递。

「烟锁池塘柳」之所以被誉为千古绝对,很大程度也是因为暗含「金木水火土」五行,通过调用知识库的能力,千问 3 给出的回答是,炮镇海城楼,字数相同,平仄相对。

在语言理解方面,Qwen3 模型支持高达 119 种语言和方言。

处理经典句子「Love loves to love love 」时,普通翻译很容易沦为生硬堆砌,但千问 3 给出了更优雅的版本:「爱之深契,恒慕所爱之真」,既保留了英文原句的叠词美感,又在中文中构建出了诗意的空间,完美体现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一句话编程,我用通义做了一个宝可梦风的俄罗斯方块游戏

代码是千问 3 此次改进的一大亮点。

在网页版界面,只需打开页面下方的「代码模式」,输入你的需求,它便能一键生成代码。不仅如此,千问 3 还配备了指令优化和应用广场,可以帮助你一边写一边调,一边学一边用。

我的本意是想让千问 3 创建一个偏宝可梦风格的俄罗斯方块小游戏。没想到,千问 3 在生成初版代码的同时,自带的「润色功能」帮助优化了我的原始指令。

创建一个基于 HTML/CSS/avaScript 的单文件俄罗斯方块游戏,其中方块元素设计成宝可梦风格。
游戏包含以下功能:
游戏界面:游戏区域为 400×600 像素的画布,使用 CSS 设置背景色和边框样式。

不过,也许是出于版权敏感,生成的代码并没有直接使用宝可梦角色,而是巧妙地将方块颜色设计带有宝可梦的配色风格。

尽管如此,运行体验依旧丝滑流畅。

不止于此,我又提出了另一个要求,希望通义帮我做一个带有动画效果的天气卡片,要求是使用 HTML、CSS 和基础 JavaScript,实现时间和天气信息的动态更新。

通义给出的结果,再次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实现了功能需求,还在细节设计上加了小彩蛋,比如天气变化时背景色渐变等。

体验到这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相比以往只注重「对错」的模型,通义更像一个真正懂你需求的「第二大脑」。无论是推理、创作,还是编程,都能以一种兼具逻辑性与创造力的方式回应。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其实并不关注大模型的参数规格和各种榜单,只关心是否「好用」。

这里「好用」标准通常有两个层面,首先还是得依托基座模型的能力,另外更重要的是怎么将模型能力产品化,带给用户更友好的交互体验。

正如 OpenAI 研究员姚顺雨最近在博客中提到的观点:「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训练 AI 以及如何衡量进展,这可能需要更接近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

这一晚的实测下来,APPSO 认为目前通义 APP 比较好地兼顾了这两方面,跑得快、答得准、够聪明,在一些容易遇到门槛的地方(比如编程指令自动润色)会自然看到合适的交互细节,这一种少见的厚重感和生长力。

上一个长假前夕,DeepSeek R1 引爆了全球开源模型。这次五一假期之前,我们又迎来了千问 3,除了更强的模型,也有了交互更好的应用,将中国这股 AI 浪潮延续下去。

欢迎大家前往通义 APP 体验千问 3,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更多有趣的玩法。

作者:李超凡、莫崇宇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iPhone 20 周年纪念版或继续中国生产/保时捷 CEO:未将小米当对手/ChatGPT 支持购物功能

29 April 2025 at 09:08
cover

🌟

消息称字节跳动向腾讯、阿里出售算力资源

🎉

商务部:支持地方发展汽车改装

📱

iPhone 20 周年纪念版或继续中国生产

👶

马斯克被曝可能已有 100 多个孩子

✉

小鹏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

🌍

曾估值近亿美元,前月之暗面海外产品负责人新项目上线

💰

保时捷或在华停售电动车型,CEO:未将小米当对手

😯

vivo 产品经理:去年起 X 系列机型屏幕默认色温有调整

💡

诺奖得主 Hinton:AI 可能会争夺人类手中的控制权

🛒

OpenAI 发布多个重磅更新

🧠

阿里新一代通义模型 Qwen3 开源

📸

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正式发布

🥕

星巴克与五月天联名,小程序「崩了」

🐷

京东外卖宣布与猪猪侠联名

🎥

《复联 5》正式开拍

🌳

《我的世界大电影》全球票房破 8 亿

重磅

消息称字节跳动向腾讯、阿里出售算力资源

据《财经》获悉,字节跳动在今年第一季度,向腾讯、阿里出售了部分 GPU(图形处理器)算力资源:

  • 今年一季度,腾讯向字节跳动购买了价值约 20 亿元的 GPU,这批资源以英伟达 H20 卡和服务器为主,腾讯元宝目前的更新主要使用来自字节的显卡算力;
  • 除了腾讯,知情人士透露,阿里也在今年一季度 DeepSeek 爆红之后,向字节跳动下了 GPU 订单。

据多位接近字节跳动的人士透露,字节跳动在去年囤积了大约 10 万个 GPU 模组。据估算,这批 GPU 资源总价值在 1000 亿元左右。该批资源主要用于字节跳动自家大模型和云各项业务,但上述业务仅占资源的十分之一不到。报道指出,由于目前算力市场供不应求,「卖卡」已经成为火山引擎重要的增量营收来源之一。

但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以上为不实信息」。

据公开信息,2024 年,微软拥有 75 万 — 90 万块等效 H100,谷歌有 100 万 — 150 万块,Meta 有 55 万 — 65 万块。

另据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的高管一度叫停过对外出售算力资源的生意,但是由于管理层对业务部分设置了相对较高的收入业绩要求,最终交易得以进行,但整体规模缩小了。另外,字节跳动内部曾担忧「这么多资源用不完怎么办」,但随着 DeepSeek 带来的需求激增,哪怕性能不太差的卡也十分抢手。

另外,今年 4 月 15 日,英伟达中国市场「特供」的芯片 H20 也已经被美国政府列入了出口管制,必须要有许可证才可出口,因此这也将会导致国内算力需求的又一次猛增。

大公司

商务部:支持地方发展汽车改装

4 月 28 日,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进一步增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其中盛秋平在举措中提到「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具体来看:

  • 支持地方发展汽车改装、房车露营、传统经典车等汽车后市场,发展汽车运动和汽车文化,延伸汽车消费链条,着力培育汽车消费新增量;
  •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建设全国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畅通二手车消费;
  • 在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满足换新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各环节,积极创新、先行先试;
  • 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限行措施,更好满足居民汽车购买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据新华社今年 1 月获悉,商务部等 8 部门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在 2025 至 2027 年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

通知中提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营造汽车文化氛围、完善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提升汽车流通消费数字化水平五方面试点任务。

iPhone 20 周年纪念版或继续中国生产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最新消息,为了庆祝 iPhone 问世 20 周年,苹果正在研发两款重要的新机型(初代 iPhone 于 2007 年初发布,并于当年晚些时候上市,因此在发布时间上存在一些变动空间)。

这两款新机型包括该公司首款可折叠手机和一款全新的、更注重玻璃材质的 Pro 机型。至少在一开始,苹果想要在其「舒适区」之外量产这些设备的可能性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Mark Gurman 认为,虽然苹果在印度的制造工艺在 iPhone 质量方面已与中国相当,但 20 周年纪念版机型极其复杂——新机们需要新的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因此苹果能否在中国以外生产这些机型还很难说。

Gurman 指出,印度或许在某个时候可以实现苹果所需的要求,但肯定不会在 2027 年之前。此外,报道还强调,苹果从未在中国以外首次生产过任何重要的新产品设计。

马斯克被曝可能已有 100 多个孩子

日前,《大西洋月刊》记者 Elizabeth Bruenig 在博客节目《Sanity with Alisyn & Dave》中透露,特斯拉 CEO 马斯克实际拥有的孩子数量可能多达数百个,远高于目前已公之于众的 14 个。

Elizabeth Bruenig 表示,她相信马斯克已有 14 个孩子,但据透露马斯克生育习惯的知情人士表示,实际数量比 14 个要高得多,估计有 100 个甚至更多。

随后,节目主持人 Alisyn Camerota 表示,之所以公众不知道其他孩子及孩子母亲,是因为马斯克让孩子母亲们签署保密协议,并透露马斯克很爱打官司,若孩子母亲开口透露,他就会进行起诉。

Elizabeth Bruenig 补充表示,马斯克第 13 个孩子的母亲 Ashley St. Clair 曾获得 1500 万美元的「封口费」和每月高达 10 万美元的生活补贴,从而掩盖马斯克与 Ashley St. Clair 拥有小孩的消息。

据 Elizabeth Bruenig 表示,马斯克曾在 Twitter(现为 X)发过很多帖子表示,他认为出生率下降意味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处于危险之中,因此马斯克很希望聪明的人都能生孩子。

小鹏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

4 月 28 日,小鹏汽车宣布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售价为 239 元/年,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 号称行业唯一「NGP(小鹏汽车智能辅助驾驶)退出后 5 秒内」仍可享受权益;
  • 覆盖场景广:该服务将覆盖行车及泊车场景,提供全场景保障(包含导航辅助驾驶 NGP、AI 代驾、车道巡航辅助 LCC、超级智能辅助泊车 APA、停车场记忆泊车 VPA、循迹倒车);
  • 赔付不限次数;服务覆盖 5 家头部保险公司;小鹏全车系及车型可享受服务(涵盖小鹏 P5、P7/P7i/P7+、G6、G9、X9、m03);

小鹏方面强调,智能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使用时,驾驶员而非系统为车辆的控制者,驾驶员仍需对路况保持警惕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同日,小鹏还公布了一份《小鹏 AI 智能辅助驾驶规范操作百科》。

曾估值近亿美元,前月之暗面海外产品负责人新项目上线

据蓝鲸新闻此前报道,由前月之暗面海外产品 Noisee 创始人明超平发起的 AI Coding 项目「新言意码」已完成两轮融资,而在近日,明超平在 AI 产品方向的新动作悄悄推进中。

据博主「四木相对论」爆料,明超平团队近期悄悄上线新的 AI 产品,名为「Yourware」,定位 Vibe Coder‘s Instagram。

据博主介绍,Yourware 功能主要有一键部署网页、展示 AI 编程用例,以及一个包含各种用户展示形成的社区。博主还表示,AI Coding 社区也正是此前传言明超平团队要做的业务。

此前消息显示,「新言意码」上述的两轮融资,令其估值已达到 8000 万美元。此次融资吸引了包括五源资本、高榕资本、真格基金、高瓴创投和 IDG 资本等多家一线基金参与了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有投资人表示,因 2024 年基础模型能力取得巨大进展,因此国内外 AI Coding 项目再次火热,同时其预测,AI Coding 在 2025 年将成为一个投资热点。

保时捷或在华停售电动车型,CEO:未将小米当对手

近日,据《Automotive News》信息,保时捷 CEO Oliver Blume 在 2025 上海车展期间,透露了一项重要消息:未来两到三年内,保时捷可能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

对于保时捷近年来销量持续走低,Blume 回应称「我们不在乎数量,更关心售价是否保持在适合保时捷的水平」,同时 Blume 也在采访中承认了保时捷在华的电动车型销量「相对较低」。其还强调,未来两到三年将会决定保时捷是否还会以电动汽车品牌的形式,在华运营。

对于小米与仰望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Blume 否认了这些品牌会与保时捷正面竞争,其表示,它们(小米、仰望等品牌)都是很酷的汽车,但缺乏保时捷的操控性,并且价格相对较低,且属于细分市场的产品。

从公开数据获悉,保时捷 2024 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28%,仅 5.69 万辆;今年第一季度更是骤降 42%,仅售出 9471 辆,比 2024 年同期少了近 7000 辆。

vivo 产品经理:去年起 X 系列机型屏幕默认色温有调整

昨日,vivo 产品经理韩伯啸发文回应了「X 系列机型的屏幕色温与此前有所不同」,称:

从去年起,vivo 的 X 系列机型参考国际通用的 D65 光源标准对默认色温进行了调整,默认色温设置到了 6800k,接近专业模式的 6500k。

韩伯啸表示,本次屏幕色温调整的好处主要有两个:

  • 更适应专业影像的颜色显示,照片的显示更接近人眼在自然光源下对颜色的感知;
  • 眼科人因研究认为,这样的设置,比冷色温设置,使用后视觉疲劳度更低,更护眼。

对于为何新、旧机型的色温有较大差异,韩伯啸解释称,X100 甚至更早之前机型的用户,那时的产品默认色温普遍偏冷;又比如部分品牌一直默认设置在 7200k 左右,因此产生了较大色温感知差异。

韩伯啸表示,为了解决旧机型迁移过来导致色温不适应的问题,vivo 在这一代 X 系列新机中增加了开机引导、互传老机型色温提示、小 V 提醒等等引导,同时他也表示「当然可能还是覆盖不了所有习惯了冷色温机型的用户」。

OPPO 中国区总裁回应「卸任」:公司安排学习

据搜狐科技消息,日前有媒体报道称 OPPO 原中国区总裁刘波将卸任,高级副总裁段要辉将直接负责全部中国区业务。

对于上述信息,多位 OPPO 内部人士向该媒体确认。同时刘波本人也通过报道表示「公司安排了学习计划,不能算休息,学习会更烧脑。」

报道指出,刘波参与的学习计划是 OPPO 运行多年的高管领导力培养体系。据悉,该计划曾培养出多位核心高管,如原研究院院长刘畅在 2024 年完成学习后,即回归出任硬件工程总裁。

公开信息显示,刘波自 2005 年加入 OPPO,2014 年升任 OPPO 首席采购官,2019 年任 OPPO 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总裁;2020 年他被任命为 OPPO 中国区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市场经营及品牌建设。其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本月的 Find X8 系列新品发布会上。

据员工透露,高层轮动在 OPPO 很常见;同时也有观点指出,高层变动可能跟 OPPO 近期市场销量表现有关。据 IDC 数据显示,去年 OPPO 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同比下降 6.4%。

但员工表示,去年高端 Find 系列卖得很好,整体利润有所提升,另外整体年终奖大概是 2023 年 1.3 倍。

Kimi 与财新传媒达成内容合作

昨日,Kimi 与财新传媒正式达成内容合作。

即日起,当用户在 Kimi 提问财经相关内容时,Kimi 将结合财新传媒旗下专业报道内容,通过模型生成答案,为你提供及时、可信、可证的高质量财经信息。

为了帮助用户识别高质量信源,Kimi 近期上线了专业、权威信源的蓝V徽章。点击引用来源的名称或链接,即可找到带蓝V徽章的专业信源,也可以方便地访问内容原始出处。

接下来,Kimi 将继续加强与高质量信源的合作,帮助 Kimi 用户获得更专业、可靠的信息。让每一次提问更高效、更安心。

💡 诺奖得主 Hinton:AI 可能会争夺人类手中的控制权

日前,诺贝尔奖得主 Geoffrey Hinton 接受 CBS 的采访,其在访谈中畅谈了自己对 AI 技术的期待,同时也警告了人类对 AI 的态度需要保持警惕。

Hinton 认为,当今 AI 发展速度比他预想的要快很多。Hinton 着重提到了 AI Agent(智能体),他认为 Agent 的出现比仅拥有简单聊天功能的 AI 机器人要更加具有危险性,因为 Agent 能够与现实世界的内容进行联动。而对于 AGI 何时到来,Hintion 改变了此前预测的「5-20 年」,而缩短至「10 年甚至更短时间」。

虽然忧虑很多,但是 Hinton 依然认为 AI 能够为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医疗技术的提升,家庭医生变为可能;教育效率飞速提升,个人学习速度大幅加快;对于气候问题能更高效、更有利地解决;通过 AI 对数据分析,从而促进各行各业提升生产力与效率。

最后,Hinton 也再次警告,如果任由 AI 胡乱发展,那么它将会导致无法预测的悲剧后果。Hinton 较为悲观地表示:「人工智能最终可能会超越人类的控制,而人类将会有 10%-20% 的风险,被 AI 夺取决策的控制权力」,他强调,之所以人们现在还没意识到,因为大家还没理解清楚即将到来的变化。

新产品

OpenAI 发布多个重磅更新

今日凌晨,OpenAI 发布了 ChatGPT 的多项功能更新,包括对购物功能的支持和优化,具体如下:

购物体验:ChatGPT 中购物变得更简单、更快捷,方便查找、比较和购买产品。

  • 优化产品推荐结果,提升商品相关性和展示效果
  • 可视化呈现,包括产品介绍、实时价格和用户评价
  • 用户可点击购买链接直接达到购买页面
  • 官方强调,所有商品搜索结果保持独立客观,并非广告植入
  • 购物体验的更新今天开始向所有可使用 ChatGPT 的地区的 Plus、Pro、免费及未登录用户,预计几天内完成部署

引用功能更靠谱:一个回答可以引用多个来源;高亮显示,超清晰地告诉你引用了哪部分内容。

搜索界面优化:热门搜索趋势;自动补全搜索建议。

WhatsApp 一键搜索:给+1-800-242-8478 发消息,就能实时获取各种信息:如体育比分、热点新闻。

同时,OpenAI 同时还表示,过去一周 ChatGPT 已经完成超过 10 亿次网络搜索,成为最受欢迎且增长最快的功能之一。

阿里新一代通义模型 Qwen3 开源

4 月 29 日凌晨,阿里巴巴正式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模型 Qwen3,号称「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官方介绍,Qwen3 采用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量 235B(激活仅需 22B),仅为 DeepSeek-R1 的 1/3,并且性能全面超越 R1、OpenAI-o1 等全球顶尖模型。而 Qwen3 亮点如下:

  • 国内首个「混合推理模型」,「快思考」与「慢思考」集成进同一个模型;
  • 在多方面创下全球开源模型的性能新高:AIME25 测评中,Qwen3 斩获 81.5 分,刷新开源纪录;LiveCodeBench 评测中,Qwen3 突破 70 分大关,表现超过 Grok3;ArenaHard 测评中,Qwen3 超越 OpenAI-o1 及 DeepSeek-R1;
  • 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Qwen3 的部署成本还大幅下降,仅需 4 张 H20 即可部署 Qwen3 满血版,显存占用仅为性能相近模型的三分之一;
  • 提供多个模型版本:包含 2 款 30B、235B 的 MoE 模型,以及 0.6B、1.7B、4B、8B、14B、32B 等 6 款密集模型;均斩获同尺寸开源模型 SOTA;
  • API 可按需设置「思考预算」(即预期最大深度思考的 tokens 数量),进行不同程度的思考。

另外,Qwen3 也对 Agent 和大模型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在评估模型 Agent 能力的 BFCL 评测中,Qwen3 创下 70.8 的新高,超越 Gemini2.5-Pro、OpenAI-o1 等模型。同时,Qwen3 原生支持 MCP 协议,并具备强大的工具调用(function calling)能力。

使用方面:

  • Qwen3 系列模型采用宽松的 Apache2.0 协议开源,并首次支持 119 多种语言,全球开发者、研究机构和企业均可免费在魔搭社区、HuggingFace 等平台下载模型并商用,也可以通过阿里云百炼调用 Qwen3 的 API 服务;
  • 个人用户可立即通过通义 App 及网页版(tongyi.com)体验 Qwen3,夸克也即将全线接入 Qwen3。

HuggingFace:https://huggingface.co/Qwen/Qwen3-235B-A22B

魔搭社区:https://modelscope.cn/models/Qwen/Qwen3-235B-A22B

Qwen Chat:https://chat.qwen.ai

阿里云百炼(即将上线,提供 100 万 tokens 免费体验):https://www.aliyun.com/product/tongyi

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正式发布

4 月 28 日,努比亚举行 AI 双旗舰新品发布会,推出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及努比亚平板 Pro 两款 AI 新品。

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

  • 搭载 NeoMaster 大师光眸第五代原生 35mm 定制光学,配备 5000 万像素的豪威定制 1/1.3 英寸光影大师 990 CMOS,提供蓝玻璃旋涂 IR 滤光片和 OIS 光学防抖;
  • 新机还配备 6400 万像素潜望式长焦和 5000 万像素超广角微距镜头(支持 AF 对焦);同时,新机还配备实体机械快门键,支持专业双行程;
  • AI 方面,新机融合 DeepSeek、星云大模型、豆包大模型等,形成由多个 AI 专家模型组成的智囊团,并提供全新升级超级小星人感系 AI 助理;
  • 新机正面搭载第七代真全面无孔屏,采用京东方 Q9+ 发光材料;性能方面,新机搭载骁龙 8 至尊版芯片,增强版 LPDDR5X + UFS4.0 以及星云 AIOS 性能引擎;续航方面,新机配备 6600mAh 第三代南海电池;
  • 此外,努比亚还为 Z70S Ultra 摄影师版定制了专业摄影套装配件,包含支持磁吸和 T 卡口转接的手机壳、头层牛皮真皮手柄、Neo Bar 智能相机控制条、滤镜转接环、便携快拆肩带和腕带等配件。

努比亚平板 Pro:

  • 搭载高通骁龙 8 Gen3 处理器,配备 LPDDR5X 高速内存和 UFS4.0 高速闪存;视听体验方面,努比亚平板 Pro 配备 10.9 英寸 2.8K 超清真彩屏幕,拥有 DTS X Ultra 空间 3D 音效;
  • 新平板提供 AI 文档助手、AI 消除、AI 扩图 、AI 写真等 AI 功能,还提供智能学习计划、分步式 AI 食谱教学及个性化穿搭建议等实用功能;
  • 努比亚平板 Pro 可实现与手机、平板、PC 等设备之智能互联。支持一碰即投功能、文件一拖即传、应用流转功能。此外,平板还能作为 PC 无线副屏,并支持剪贴板共享和跨设备文件互传。
  • 其他配置方面,努比亚平板 Pro 采用航空级一体式金属机身,支持 78 键全功能 PC 键位设计,配备 10100mAh 超大电池配合超高能量密度比、66W 快充。

价格方面:

  • 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起售价为 4599 元(12GB+256GB 起),国补到手价 4099 元起;
  • 专业摄影套装售价 899 元;
  • 努比亚平板 Pro 起售价为 2799 元(8GB+256GB 起),国补到手价 2379.15 元起。

我们也给两款新品拍摄了好看的「新品图赏」,点击下方链接查收!👇

努比亚 Z70S Ultra 摄影师版:35mm 旗舰的新基准,超越不止一英寸 | 新品画报

努比亚平板 Pro:回归小尺寸,平板也玩小屏旗舰 | 新品画报

1799 元起,iQOO Z10 Turbo 系列正式上线

昨晚,iQOO 发布了旗下 iQOO Z10 Turbo 系列和 iQOO Z10x 共三款新机,具体信息如下:

  • iQOO Z10 Turbo Pro:搭载第四代骁龙 8s 满血处理器和自研电竞芯片 Q1;拥有 120W 闪充(兼容 100W PD/PPS)和 7000mAh 半固态蓝海电池;屏幕首发华星光电最新发光器件 C9+,支持最高 144Hz 刷新率。
  • iQOO Z10 Turbo:搭载天玑 8400 满血处理器和自研电竞芯片 Q1;拥有 90W 闪充和 7620mAh 半固态三代硅蓝海电池;屏幕首发华星光电最新发光器件 C9+,支持最高 144Hz 刷新率。
  • iQOO Z10x:搭载天玑 7300 处理器,配备 6500mAh 蓝海电池;采用 LCD 莱茵护眼屏,全屏最大亮度达 1050nit;拥有 5000 万像素主摄,支持动态照片(Live Photo)拍摄。

价格方面:

  • iQOO Z10 Turbo Pro 起售价为 1999 元(配置为 12GB+256GB 起),国补到手价为 1699.15 元起;
  • iQOO Z10 Turbo 起售价为 1799 元(配置为 12GB+256GB 起),国补到手价为 1529.15 元起;
  • iQOO Z10x 起售价为 1199 元(配置为 8GB+128GB 起),首销价 1099 元起,国补到手价为 934.15 元起。

moto razr 60 Ultra 将搭载骁龙 8 至尊版

昨日,联想 moto 发文宣布,旗下折叠屏新机 razr 60 Ultra 将成为「首款搭载骁龙 8 至尊版芯片的小折叠」。

官方也在近期公布了 razr 60 Ultra 的部分信息:

  • 新机将拥有 PANTONE 高定配色,后盖提供 Alcantara 材料选择,另有木纹版提供;
  • 配备 4.0 英寸全功能 AI 大外屏;
  • 采用第六代星轨转轴,使用钛金属材料;
  • 配备前后全 5000 万像素相机系统,后置相机采用主摄+超广角(支持微距)方案;
  • 搭载星海电池 2.0,能量密度达 860Wh/L。

新机将于 5 月 8 日发布。

新消费

星巴克与五月天联名,小程序「崩了」

日前,星巴克宣布五月天成为品牌夏日大使,同时与五月天主唱陈信宏旗下品牌 STAYREAL 共同推出两款合作款杯子。

但在昨日,两款合作杯子开卖后,多名网友反映「星巴克」崩了,「星巴克 五月天」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据读秒财经随机询问星巴克门店,工作人员回应称,「因为这两天不是抢五月天的杯子嘛,公司系统可能有点卡。」该店员还透露,门店没有几个的,抢完就没了。

据悉,4 月 28 日,星巴克上线 STAYREAL 联名星杯,金星钻星会员可享提前购。同时,星巴克小程序上附有公告,「亲爱的顾客,由于目前 APP 访问量出现高峰,可能出现加载较慢及报错,建议您刷新尝试操作,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两款联名产品售价分别为 199 元和 249 元。但据我们观察二手平台发现,两款产品均有不同幅度的溢价,其中 199 元的玻璃杯被炒至 300-350 元。

京东外卖宣布与猪猪侠联名

昨日,京东外卖宣布与动画 IP 猪猪侠联名,猪猪侠方面还表示「现在本猪猪已加入京东外卖特工队」。

近期,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送外卖引发网友热议,其中有网友指出京东外卖的工作制服与猪猪侠的外观形象十分类似,并制作了一张刘强东与猪猪侠合影的图片。随后,京东外卖发布一份「入职申请表」并透露猪猪侠与京东外卖进行联动。

信息显示,《猪猪侠》是由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动画系列,始创于 2005 年,每年推出至少 1 部长篇 3D动画、1 部大电影、1 部舞台剧。截至 2024 年 5 月,现已推出 17 季 TV 正剧,9 部院线电影,4 部舞台剧。

「五一」滴滴发放超 4 亿元司机补贴

据滴滴预测,4 月 30 日 17 时至 19 时,打车需求将上涨 55%。为致敬司机假期辛勤出车,滴滴发放超 4 亿元司机补贴,推出十余重福利,帮助司机提升收入。

滴滴方面表示,同比去年节前,杭州、南京、重庆将成为当天滴滴快车预约涨幅前三的城市。除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机场、火车站外,大理站、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将成今年「五一」热门场站。另外,4 月 30 日 12 时至 13 时将迎来小桔充电高峰。

上述的 4 亿元司机补贴具体来看:

  • 司机可参与 1 分钱起购买流水加速卡、免佣卡,以及完单奖、大转盘抽奖等活动;
  • 此外还有乘客感谢红包、小队 PK 赛赢千元奖金等活动;
  • 同时,为让司机勤有所得,平台将在出行供需紧张的高峰时段,于部分城市试行上线节假日司机服务费或服务金,帮助司机提升接单收入;

为进一步激活出行活力,让用户享受到更实在的打车优惠。「五一」期间,在上海、长沙等地的用户通过滴滴出行 App 或小程序进入会场,每日可限量领取 1 张 6 折打车券,领取后当天乘坐指定车型可用。在厦门、大连等地的用户可参与限量秒杀活动,先抢券再出发,打车 5 折起。

好看的

《复联 5》正式开拍

日前,罗素兄弟宣布《复仇者联盟 5》正式开拍,并发文表示「第一天」。

目前,该片定档明年 5 月 1 日北美上映。目前已公开的部分演员及角色信息:

小罗伯特·唐尼/毁灭博士、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雷神、安东尼·麦凯/美国队长、伊恩·麦克莱恩/万磁王、莱蒂希娅·赖特/黑豹、保罗·路德/蚁人……

《死神来了 6》发布新海报

日前,《死神来了 6:血统》发布新海报,该片将于 5 月 16 日北美上映。

影片讲述了大学生史蒂芬妮饱受反复出现的暴力噩梦所困扰,于是决定回到家乡,寻找唯一可能打破这个循环的人,并拯救家人免于无法避免的可怕厄运的故事。

《死神来了 6:血统》由扎克·利波夫斯基、亚当·伯恩斯坦执导,布瑞克·巴辛格、特奥·布里奥内斯、凯特琳·桑塔·胡安娜主演。

《我的世界大电影》全球票房破 8 亿

据守望好莱坞消息,游戏改编影片《我的世界大电影》上映不到一个月,全球票房突破 8 亿美元,累计 8.166 亿,有望向 10 亿迈进。

具体来看,该片北美第四周末收 2270 万美元,表现稳定,目前北美累计 3.8 亿美元;北美外第四周末收 3680 万,其中日本(430 万)、韩国(240 万)新开画,76 个市场累计 4.366 亿美元,包括中国内地 1.85 亿元。

本月初,《我的世界大电影》全球首周票房拿下约 3.01 亿美元:

  • 其中北美首周 1.57 亿美元,为影史游戏改编电影最高北美开画 + 今年最高北美开画;
  • 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 4 月 6 日 15 时 35 分,影片《我的世界大电影》票房突破 1 亿;首周 1.05 亿元,为今年好莱坞片最高内地开画和清明档冠军。

据悉,《我的世界大电影》讲述机缘巧合下,四位主角被传送至方块世界,在这里他们和史蒂夫一起开启奇妙冒险,并和阻止他们的邪恶生物「猪灵」对决。影片于 4 月 4 日北美、内地同步上映。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终于跳出「油改电」,日产 N7 11.99 万元起售

By: 芥末
29 April 2025 at 08:41

之前在挑人体工学椅的时候,老是看到社媒上有人推荐拿 GL8 座椅进行改装,但那时候因为担心安全性就没下手。

这次去上海车展倒是发现了个原厂出品的——日产把自己家 N7 的座椅拆下来做成了办公椅,不仅带侧翼和腿托,而且电动控制、通风、加热、按摩样样都有,还能用手机蓝牙控制。

官方说这款「AI 零压云毯座椅」里面塞了 49 个传感器进去,组成了「电子皮肤系统」,能够实时反馈体态并且自动调节座椅,可以实现无感贴合的舒适支撑。

当然日产并不是要转行卖椅子,不过是借此整个活,但也多少说明了日产大概率自己也明白,亚洲龙的五大杀手锏是纸做的,但日产大沙发却是实打实的口碑。

当然除了大沙发,日产也没忘记加上一台冷暖冰箱和带 910W 大师音响的 15.6 英寸中控屏。

说完了舒适性三大件,我们还是得来看下日产 N7 作为一台车的部分。

日产 N7 这次提供了 5 个版本,有 510km 和 625km 两种续航,Air、Pro、Max 三种配置。

在外观设计上,日产 N7 采用了轿跑车的流线型设计,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4930mm、1895mm、1487mm,轴距 2915mm,配备了封闭式前脸和分体式大灯组,上方贯穿式 LED 灯带与两侧倒 L 形灯组相得益彰,科技感较强。

日产也在发布会上着重介绍了这个灯组:

配备 710 颗高功率 LED 光源和 882 个 OLED 发光单元,并搭载魔法画布前后灯组交互灯语系统,提升了车辆的辨识度和互动性。

车身侧面使用了带有三角窗的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和隐藏式腰线设计,视觉效果上显得年轻了不少,车身线条也更流畅动感。

尾部则采用了贯穿式尾灯与熏黑后包围的组合,进一步增强了车身的层次感。

内饰方面,日产 N7 提供了浅灰/黑色和森绿/雪白两款双拼配色,和其他新能源在风格上区别不大。座舱内配备了 15.6 英寸 2.5K 悬浮式中控屏和独立仪表屏,低配和高配车型分别为高通骁龙 8155 或 8295P 座舱芯片,运行 NISSAN OS 超级车机系统并且也接入了 DeepSeek 大模型。

在智驾能力上,日产 N7 选择了 Momenta 作为供应商,在高配车型上配备了端到端驾驶辅助和英伟达 OrinX 芯片,可以实现高速领航NOA、城市记忆领航NOA、全场景泊车等功能,主要由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组合实现。

日产 N7 这次全系都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设计,625 Pro 和 Max 版本使用了 200kW 的永磁同步电机,其他版本则是 160kW 的电机。在电池上,625KM 续航的版本是 73 度的磷酸铁锂电池,510KM 续航的版本则是 58 度的磷酸铁锂电池,均为东风旗下的东昱欣晟新能源生产,可以实现 19 分钟内从 10%-80% 的 3C 直流快充。

作为纯电车型,日产 N7 还完成了「车电一体化大安全」,不仅采用了高刚性笼式车身设计,A 柱和横梁等部位也专门做了加强,全车共有 6 个安全气囊,电池部位也使用了 3 层底盘装甲进行防护,成功通过了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电池试验。

网上有传闻说这台日产 N7 其实是东风奕派 007 的换壳车,但根据官方说法 N7 这台车的硬件部分是由日产负责,座舱和软件部分则是由东风搞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换壳车型。

日产 N7 从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就开始预热,一直到现在其实悬念只剩下了售价,之前坊间流传的价格大概在 16 万元左右。

但可能看到了老熟人本田的新车销量后,果断下定决心,把最终售价定在了——

11.99 万元至 14.99 万元。

看到这个价格后,董车会的另一位编辑拿最近很火的蔚来萤火虫举了个例子,「十五万的萤火虫,那是飞蛾扑火;十万的萤火虫,那是万古长明;十一万多的萤火虫,倒也算闪亮。」

确实,作为日产汽车第一辆在中国设计、开发的车型,其性价比很高,产品力也不错,而且日产在特定地区和人群中依然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上市一小时 10,138 台的订单量也很能说明市场对其的认可。

它和日产之前的「轩逸纯电」「艾睿雅」「奇骏」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基于日产最新的新能源平台「天演架构」设计的,是一款纯正的、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能源产品,不再是「油改电」的畸形产物。

如果非要找个原因的话,那必然是放下了身段,大胆使用了中国团队进行产品定义的同时引入了本地供应商。

靠着 N7 ,日产虽然说不上「翻身」,但是至少能「续命」不少时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限时 28.99 万元起!领克 900 正式上市,还送碎屏险?

By: 李华
28 April 2025 at 22:58

我第一次见到能够向后旋转 180°的座椅,是在 2023 年广州车展上。

当时,上汽大通推出的 MPV 大家 7 搭载了这一配置,不过由于这辆车的热度有限,旋转座椅这一亮点也逐渐被大家遗忘。直到 2024 年下半年,极氪 MIX 的爆火,才让旋转座椅走进大众视野。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理想 MEGA Home 家庭特别版也带着旋转座椅入场。与此同时,理想汽车通过各大官方渠道,向广大用户展示了旋转座椅在家用场景中的更多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受益最大的可能就是今天发布的领克 900 了,因为它也配备了旋转座椅。

兄弟我正愁如何教育用户呢!感谢友商的助力!

今晚,领克正式发布了他们的首款大六座 SUV 领克 900,在 28.99 万元的限时售价公布时,现场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

旋转座椅+天地尾门,领克的新「组合技」

今年 1 月,领克副总经理穆军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领克 900 的侧颜照,并配文:

我常常想,如果人生是旷野的话,那么领克所做的就是去不断拓宽边界,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

这段话初看之下似乎显得有些「形而上学」,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关于新车的核心要点——即「生活的更多可能」。

由于当时领克 900 还没有正式发布,董车会猜想,这辆 SUV 大概率会是一辆更注重家庭用途的车型,而且领克很有可能从使用场景出发,带来了一些别家少有的创新体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其中一大「创新体验」就是旋转座椅。

领克 900 是全球首款配备双 180° 电动旋转座椅的 SUV 车型,其二排座椅可以向两侧旋转 90°,又或者是向后旋转 180°,来适配不同的使用场景。

例如,朝外旋转方便奶爸们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搭配标配的双侧电动踏板方便老人上下车。

为了给这两张座椅提供最大灵活度,领克为 900 带来了同级别中最长的二排滑轨,达 1050mm,座椅滑移行程达 550mm,重新设计的前排电池包和油箱布局,也为 900 带来了高达 1.3m 的开阔空间。

据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杰介绍,不只是座椅的旋转,领克在后门上还下了大功夫:电吸门+4 段式限位器,后门开度接近 90°,能够更好地方便家人进出。

「我们就是要为家人开最大的门。」林杰说,

不仅如此,领克 900 还将大六座 SUV 的三排空间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号称「身高一米九也有伸腿自由」。三排座椅滑动行程为 125mm,支持最大 155° 的靠背调节,甚至还配备「老板键」和一键便利下车(二排座椅往前收折)。

舒适性配置上,领克对六张座椅几乎是一视同仁,全部标配云感舒压座椅,支持热石按摩,即便是三排座椅的乘客,也能享受厚实的「大沙发」。

林杰说,老人和小孩坐都舒适,他管这叫「三岁到百岁都喜欢」。

领克对于座舱的创新不止空间,抬头就能看到一块 30 英寸的 6K 悬浮屏(入门版需选配),更大的尺寸为三排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且支持分屏操作和手势控制。

前排也用上了同一块娱乐屏幕,中控屏和副驾屏之间不再有隔断,副仪表台上也保留了一定的物理按钮,便于操作。

领克还使用包括 8 个头枕扬声器(前两排四个座位)在内的共计 31 扬声器,组成了一套峰值功率 2640W 的音响系统,支持杜比全景声,同时联合 QQ 音乐等平台推出了 96kHz 无损音源,追求音质的发烧友可以尝试一下不插 U 盘了。

可以发现,或许是入局较晚的缘故,虽然是第一次做大六座车型,但领克 900 并没有走什么弯路。

比如说,领克没有盲目选择所谓的「航空座椅」,而是配备了更适合家用的活动扶手;标配双小桌板、手机槽位、冷热冰箱、三排的音响和空调出风口,领克也有注意到。这些,都是近两年经过市场验证过的「标准答案」。

但如果只有这些,领克 900 和市场上那一堆六座家用 SUV 有什么区别?穆军口中的「生活的更多可能」,又在哪里?

值得庆幸的是,领克 900 并不是一辆套着「领克壳子」的理想 L9,更灵活的三排空间,以及二排座椅的的巧思,都体现了领克对于「生活」的一些思考,就连它的尾门,也换成了成本更高,但置物更加便利,使用场景也更多的天地尾门。

林杰向我们介绍称,这实际上是自主品牌第一个天地尾门,能够承重 300kg,把六座车变成「外挂八座车」没有任何问题。

做天地门其实特别费时又费力,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做?很简单,领克 900 车长 5.24 米,停车入库以后,车位往往都会离墙很近,常规的后备箱很难打开。

另外,900 还可选装收缩电动拖车钩,拖挂承载重量 2 吨,在预售订单里,有超过 10% 的用户选择了这一配置。

驾控和安全,是领克的根本

在市场上现有的一些大型新能源 SUV,它的智能化的表现是十分吸睛的,但驾控不够跟手,悬架也比较软,有的时候就像开船。

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杰认为,900 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了家用需求的同时,还能提供上乘的驾驶感受,对得起车头的领克徽标。

在领克 900 这辆车上,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即便是造家用 SUV,领克也依然保持着它一贯的坚持和追求。

领克 900 基于 SPA Evo 架构打造,配备同级唯一的闭式双腔空悬,在过滤颠簸和支撑方面,拥有更宽的调整范围。在转向方面,900 还用上了更精准、响应更快的 RPS 转向机。

从日常驾驶的角度来看,领克也为 900 加入了一些大车该有的配置——后轮转向。

900 2.0T 探索版拥有 10° 的后轮转向,这也表明,SPA Evo 的后悬挂很有可能从 SPA 的 H-Arm 搭配整体式衬套的设计,换成了操控性能更优的 5 连杆。

同时,SPA Evo 继续向智能化进化,搭载领克 Super AI 数字底盘,标配数字魔毯等功能,空气悬架的最大调节行程为 105mm,可配合车辆的感知系统实现毫秒级的软硬调节;探索版还支持窄路蟹行、华尔兹掉头,最小转弯半径小于 5 米。

动力上,领克 900 分成了三个版本:

入门款用的是 1.5T 发动机+前后双电机,往上就是 2.0T 发动机+前后双电机。

要注意的是,两个版本的电机功率一致,零百加速都在 4 秒级,换用 2.0T 主要是为了满足长时间高功率的输出工况。

还有一个顶配用的是 2.0T+三电机(后轴两台轮边电机),综合功率达到 884 马力,零百加速 4.3 秒,最高车速 240km/h,百公里刹停距离 33.95 米。

另外,无论是哪个动力版本,都配置了 3 档 DHT,即使是在馈电状态,动力也依旧不会有太大衰减。

除了空间和动力,安全也是领克在发布会中提到的重点。

在极氪科技集团 CEO 安聪慧演讲的部分,他讲到,SPA Evo 架构在对结构优化的同时,延续了「丢轮保命」绝技和前纵梁 W 折弯的吸能技术;重新设计的五横六纵车身结构为电池提供了「超强防护」。

不仅如此,900 还成为了行业首个做到乘员舱侧面百分百覆盖热成型钢的车型,尾部则用上了热成型纵梁和高强度钢板,就连三排座椅靠背之内,也增加了钢板。

车尾的重重防护,让 900 成功通过了中保研 100km/h 75% 偏置后碰测试。

主动安全方面,领克 900 的 2.0T 车型配备了基于英伟达 Thor 平台的千里浩瀚智驾 H7 方案,虽然 1.5T 车型用的是 Orin-X,但无论是入门还是顶配,都采用了「视觉+激光雷达」的方案。得益于此,AEB 的介入最高速度来到了 130km/h。

空间+驾控+安全,领克作为家用 SUV 市场的后来者,非常清楚自己该如何赢下这场牌局。

不让用户做选择题

回顾过去,领克凭借 CMA 和 SPA 架构,在性能操控和安全方面达到了领先行业的高度,领克 09 确也称得上是中大型新能源 SUV 中最安全、最好开的大车。但显然,领克的那一次尝试并没有获得销量上的成功。

从领克 09 用户的实际反馈来看,领克 09 的「安全」和「驾控」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但是空间确实做得美中不足。

「我们意识到,空间对于购买大车的用户来说十分重要」,林杰曾在采访中对董车会说,「领克之所以在今天推出基于 SPA Evo 架构打造的领克 900,就是为了让用户不再做选择题。」

在领克 900 这辆车上,我们看到了 Ultra 版和探索版标配的后排娱乐屏和 21 英寸轮毂,看到了全系标配的电动踏板、天地门、旋转座椅;为了打消部分用户对于车头外屏的碎屏顾虑,领克甚至还专门推出了「免费碎屏险」。

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用户不再做选择题。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雷军谈「小米时隔十年重夺第一」/京东外卖将招聘十万名全职骑手/华为牵头提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

28 April 2025 at 08:42
cover

🚀

雷军回应「小米时隔十年重夺中国市场第一」

📱

苹果 AI 高层团队重组细节再度曝光

🚗

华为牵头提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

📣

特朗普发布《推动美青少年 AI 教育》行政命令

📰

美团发文澄清大量谣言:有组织发布不实内容

🛵

京东外卖:未来三个月将招聘 10 万名全职骑手

📘

「六个核桃」背后公司投资长江存储

🧠

宝马宣布接入 DeepSeek 深度思考

🤖

AI 机器人大学行骗被揭露

💡

Meta CTO:AI 可能彻底颠覆现有的 APP

😯

11.99 万元起,东风日产 N7 正式发布

🌌

阶跃星辰开源最新图像编辑模型

👟

夸克 AI 超级框上新「拍照问夸克」

⏰

苹果客服回应「iPhone 闹钟调休日不响」

🔋

欧盟推出智能手机/平板能耗标识

👟

阿迪达斯 3D 打印鞋即将开售

🎥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

重磅

雷军回应「小米时隔十年重夺中国市场第一」

昨日,分析机构 Canalys 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 7090 万部,受到国补政策提振及消费复苏推动,同比温和增长 5%,延续了自 2024 年开启的复苏趋势。具体来看:

  • 小米出货量达 1330 万部,同比增长 40%,在国补刺激以及其人车家一体的战略协同下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场份额19%;
  • 华为紧随其后,依旧维持双位数增长,出货 1300 万部,位列第二;
  • OPPO、vivo 分别以 1060 万部和 1040 万部的出货量位列第三和第四;
  • 苹果在其传统旺季后出现下滑,出货 920 万部,同比下跌 8%,排名第五。

分析师朱嘉弢指出,小米的重要增长动能来自于产品和渠道的协同效应,其在线上线下统一的定价策略有效降低了消费者在国补政策下的决策成本,而其从可穿戴设备、PC、智能家居到汽车等全品类的覆盖,也最大化利用了国补适用范围,带动多场景捆绑消费。

另外,华为当前正加速推进 HarmonyOS NEXT 生态建设,分析师认为这一举措将持续重塑当前国内操作系统格局,为华为生态构筑竞争壁垒。其还预测,HarmonyOS NEXT 将在 2025 年占据中国手机市场总保有量的 3% 并实现快速增长。

同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还发文回应:

「看到这份报告,无比感慨!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对小米的期待。」

大公司

苹果 AI 高层团队重组细节再度曝光

日前,苹果的 AI 团队被曝出内部混乱不堪,也导致被寄予厚望的新版 Siri 和其他 AI 功能被一拖再拖,甚至面临集体诉讼,被指控虚假营销误导消费者。昨晚,彭博社最新消息再度曝光了苹果 AI 高层的重组细节:

  • 据报道称,其实苹果内部早在 2018 年就意识到了 Siri 已经落后于同行的语音助手,因此将业务进行拆分,决心组建一个统一的 AI 团队。随后从 Google 挖来了 AI 高管 John Giannandrea(简称 JG),随后将 Siri、自动驾驶汽车等全部 AI 业务交到他手上。
  • 但事情从 2021 年开始有所变化。当年自动驾驶汽车部门的负责人离开了苹果,该业务被分拆出来。而去年汽车项目被砍后,数百名的 AI 工程师又回到了 JG 的手上,本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全力冲刺 Apple 智能开发,但相关功能推出后,还是落后于同行,还造成了 AI Siri 跳票的烂摊子。
  • CEO 库克对此很失望,决定大刀阔斧整改 AI 部门。Siri 从 JG 手中被剥离出来,交给了对这项业务兴趣浓厚的 Vision Pro 主管 Mike Rockwell,并开始向软件主管 Craig Federighi 汇报工作。
  • 除了 Siri 和 AI 改组,苹果秘密的机器人团队也被从 JG 的领导下撤走,并入 John Ternus 领导的硬件工程部门,有望和 iPhone、iPad 以及 Mac 一样获得更多资源。

更多细节内容,我们也做了详细的汇总,点击跳转查看 👇

苹果 AI 高层罕见大重组:老将上马,专注自研大模型开发

华为牵头提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

昨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倡议书显示,共有 11 家汽车品牌的高管署名,具体有广汽、上汽、江汽、奥迪、东风猛士、岚图、深蓝汽车、北汽、阿维塔、赛力斯、奇瑞。倡议内容如下:

  • 技术先行:企业将对核心技术研发做持续性投入,不断提升整车主动安全能力,坚守质量底线,完善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的车规安全保障体系。
  • 营销透明:企业倡议全行业实事求是地宣传,明确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让用户清晰地知道和理解各自车型的真实能力。
  • 用户为本:华为将与各品牌讨论关于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通过模拟场景教学、实时风险提示等,帮助用户提升安全驾驶的意识,帮助用户了解和理解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帮助用户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确使用的条件和方法。
  • 标准共建:安全是全行业的共同责任,企业倡议全行业携手,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和完善安全标准。

倡议书还强调,愿与全行业一道,以安全为灯塔,照亮技术前行的每一步。同时倡议书还透露,将率先构建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为目标的安全底座,持续提升行业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基线。

特朗普发布《推动美青少年 AI 教育》行政命令

据美国白宫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发布了一项新的行政命令——《推动美国青少年的 AI 教育》,旨在通过加强 K-12(幼儿园到高中)教育中的人工智能(AI)学习,确保美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该命令强调,AI 正在迅速改变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使其能够适应并在数字化社会中蓬勃发展。

命令要求美国全国各级学校加强 AI 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确保他们能够成为未来劳动力中的积极参与者和 AI 技术的创造者。此外,特朗普强调需要投资于教师的 AI 专业发展,确保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地将 AI 融入课堂教学。

为实现这一目标,特朗普还专门设立特别工作组,负责推动 AI 教育政策的实施,并与行业组织、学术机构以及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 AI 教育资源。

该命令还提到,将设立总统人工智能挑战赛,鼓励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展示其在 AI 领域的创新成果,促进全国范围内 AI 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美团发文澄清大量谣言:有组织发布不实内容

美团官方账号「小团有话说」昨日发文称,4 月 19 日以来,其查实并澄清多个网络谣言,对公众的关切进行及时回应。然而,近期公司发现大量账号在同一时间,有组织地发布、转载相似内容,持续传播不实信息,对美团进行恶意攻击和诋毁。因此,该账号就近期出现的三类谣言继续公开进行辟谣及澄清:

  • 「因使用双开或京东软件,被永久停止接单」系恶意 P 图造谣:

经核实,相关信息源自平台封禁违规抢单外挂的正常提示页,但 IP 地址在广东的个别网民,对图片进行恶意 P 图后,极少数网民在微信群内进行传播。目前公司已针对谣言传播情况进行证据固定,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对于恶意发布上述不实图片,持续散播谣言的虚假摆拍账号、幕后推手,公司也会加大固证和打击力度。

  • 「美团外卖柜禁止其他平台骑手使用?」系假的:

近日有消息称学校、医院等封闭和半封闭管理场所周边配备的美团外卖柜内,明明尚有大量空闲位置,却禁止或限制某平台外卖骑手使用,导致某平台骑手只能将餐或商品放在外卖柜外围或者地上。对此美团方面表示美团外卖柜设施的使用情况一切正常,产品端的存和取,均有「非美团骑手/订单」的设置。

美团方面还强调,从未限制任何平台的外卖小哥使用,更不会将某平台的外卖订单进行限制。

  • 「不同平台分量缩水」为恶意造谣,已定位到相关 MCN 机构:

近日,社交平台开始出现多个在不同平台点同一家外卖,进行对比,恶意造谣的内容。美团方面表示,这类内容在语言风格、表达逻辑、造谣内容基本一致,甚至有多个账号套用同样的文案。其声明:相关内容系恶意造谣,所谓的「对比图片」早在今年 1 月份就开始批量出现,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目前,美团已在对相关截图进行固证,并溯源到,相关内容系 MCN 账号恶意发布博流量。美团方面再次正告:部分做号党及不良 MCN 机构,不要以诋毁、造谣企业的方式博流量。

京东外卖:未来三个月将招聘 10 万名全职骑手

昨日,京东黑板报发文称,近期多个平台的骑手伙伴向京东表达了迫切想要加入外卖的愿望,因此京东方面当即决定进一步加大全职骑手的招聘力度:

  • 在首批开放全职骑手招募的 130 多个城市内,除五险一金外,再为全职骑手提供保底收入和职业发展通道,并且随着业务快速发展,城市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 未来三个月,京东将招聘 10 万名全职骑手,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平均缴纳 2000 元左右五险一金,骑手还可享受法定福利假期、年假、家礼、体检、带薪病假、爱心基金等多项福利。
  •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本的出勤量前提下,全职骑手入职前 3 个月,公司会提供至少 5000 元的保底工资,多劳多得。

京东方面表示,希望为骑手伙伴们提供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福利和更有职业尊严感的保障,并表示请大家将报名信息告诉每一个身边的骑手师傅,给他们成为京东全职骑手的选择机会。

「六个核桃」背后公司投资长江存储

日前,「六个核桃」饮品的生产厂商「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养元饮品」)发布一则对外投资公告:

公告显示,养元饮品向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控集团」)投资人民币 16 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制的芜湖闻名泉泓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泉泓投资」)持有长控集团 0.99% 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该笔投资于 2023 年 12 月 11 日发生。养元饮品透露,由于涉及商业秘密,公司经审慎判断,在当时履行了相应程序后,决定暂缓披露本次投资事项。目前暂缓披露原因已消除,公司对上述投资事项进行披露。

据此次养元饮品的增资情况估算,增资时长控集团的估值约为 1616 亿元。养元饮品表示,本次投资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能够推动公司探索股权投资的商业运营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和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公开信息显示,长控集团旗下的主要资产是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前者持有长江存储 100% 股权。长江存储成立于 2016 年 7 月,是集芯片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解决方案产品于一体的存储器 IDM 企业,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 3D NAND 商业化的供应商。

清华系智谱×生数达成战略合作

4 月 27 日,清华系两家明星 AI 公司宣布迎来重大战略合作:

智谱(Z.ai)与生数科技宣布将基于各自在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生成模型的技术积累和优势,在联合研发、产品联动、解决方案整合、行业协同等多方面强强联合,共同推进国产大模型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

根据战略协议:

  • 在产品合作方面,智谱 MaaS 平台将接入生数科技 Vidu API,融合 Vidu 在视频生成方面的能力,服务更广泛的开发者和企业客户;
  • 在解决方案整合方面,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在重点行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技术解决方案;
  • 在行业协同方面,双方将重点聚焦政企服务、泛互联网、文化旅游、广告营销、动漫影视、广电媒体等垂直领域,共同构建满足行业多元化需求的 AI 创新应用,推动技术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落地。

在联合研发方面:

  • 智谱自主研发 GLM 大模型系列,在语言模型和多模态模型方面技术领先,其中开源视频生成模型 CogVideoX 在 GitHub 获得超过 1 万 star 。
  • 生数专注于自主研发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提供领先的视频生成及多模态生成产品。
  • 本次合作将基于双方在多模态领域的技术积累强强组合,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国产大模型的综合实力和领先水平,更能推动国产大模型行业生态良性的创新合力与繁荣发展。

宝马宣布接入 DeepSeek 深度思考

昨日,宝马集团宣布,今年第三季度,BMW 5 系、全新 BMW X3 长轴距版等搭载第九代(BMW)操作系统的在华车型,将率先开启 DeepSeek 深度思考。

从宝马集团公布的视频显示,接入 DeepSeek 后的第九代(BMW)操作系统,将能够为用户提供文本生成、通勤建议、联网内容搜索等功能。宝马方面表示,接入 DeepSeek 后,车机能力边界大幅扩展,轻松掌握复杂指令,并能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

今年 3 月,宝马集团还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正式宣布,双方将深化战略合作,加快 AI 大语言模型「上车」。

双方合作的主要对象是全新 BMW 智能个人助理,其将基于通义大模型,以斑马元神 AI 为基础,并采用宝马与阿里巴巴共同开发的定制 AI 引擎;将于 2026 年率先搭载于中国生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

AI 机器人大学行骗被揭露

据经济学博客 Marginal Revolution 报道,美国社区大学正面临一种全新的欺诈手段:AI 机器人正在大量注册在线课程,以骗取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助学金。

美国加州校长办公室估计,去年社区大学申请者中有高达 25% 是机器人。这些 AI 机器人的运作方式十分精妙:它们通过注册课程并保持足够长的注册时间,等到助学金发放后再退课,从中获取资金。

为了维持在校身份,这些机器人会提交由 AI 生成的作业。由于社区大学通常接受所有申请者,因此成为这类欺诈的主要受害者。对此,加州政府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来应对这一问题。

该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 AI 时代身份验证的思考,正如评论区网友指出,针对个人和机构的欺诈攻击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类问题未来可能只会越来越频繁。

百度联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打造首个文博智能体

4 月 25 日,Create 2025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百度文心大模型达成合作,并发布首个文博智能体——文夭夭文博智推官。

据介绍,「文夭夭」能够为公众提供国内外博物馆文物、展览、数字化应用等相关文博专业知识科普讲解、传播推广,促进文博资源展示利用和传播共享。

目前,文博智能体「文夭夭文博智推官」已经陆续在百度 APP、百度搜索、文小言 APP、文心智能体平台等多个平台上线,用户在百度搜索「文夭夭」、「文博智能体」,或使用文小言 APP 输入相关关键词即可快速访问。

💡 Meta CTO:AI 可能彻底颠覆现有的 APP

Meta 首席技术官 Andrew Bosworth 近日与 a16z 风投合伙人 David George 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详细阐述了 Meta 对「后手机时代」的战略规划。

Bosworth 认为,十年后人们获取内容的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再仅限于拿出手机。

「AR(增强现实)眼镜是真正可能实现的,它将为我们提供更自然的交互方式,通过眼睛和耳朵获取信息,不再依赖键盘或触摸屏,」他表示。Meta 的愿景是创造一个「眼镜」能够替代智能手机的世界。

Bosworth 认为 AI 可能彻底颠覆现有的 APP。

「现在,如果我想播放音乐,首先想到的是『我要用哪个提供商——Spotify 还是 Tidal?』但这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想要的只是播放音乐。」他设想在未来,用户只需表达意图,由 AI 自行决定如何完成任务。

关于开源,Bosworth 强调了 Meta 开源 AI 模型 Llama 的战略意义:「对我们来说,将基础模型商品化是有利的商业决策。有大量价格具有竞争力或几乎免费的模型有助于整个生态系统发展。它帮助初创公司、学术界,也帮助我们成为平台提供商。」

尽管愿景宏大,Bosworth 也坦承实现「后手机时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技术发明风险、社会接受度和生态系统建设。「手机是我们生活的中心。这是我操作家庭、汽车和工作的方式。世界已经适应了手机。」

新产品

11.99 万元起,东风日产 N7 正式发布

昨晚,东风日产正式发布旗下纯电轿车 N7,起售价下探到 11.99 万元。

东风日产 N7 首发全新的天演架构,提供最高 635km CLTC 续航,拥有 160kw 和 200kw 两个版本电机,最大扭矩 305N·m,均为前驱;悬架系统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

外观方面,新车拥有 0.618 黄金比例车身,长宽高尺寸分别为 4930mm、1895mm、1487mm,轴距达 2915mm;车头配备了贯穿式星环灯,支持智能灵动灯语系统;采用无框车门设计。

内饰方面,新车配备 AI 零压云毯座椅,拥有 14 个扬声器,提供智能冷暖冰箱;拥有 2.5K 15.6 英寸中控屏,最高 1000nit 峰值亮度,座舱芯片采用高通 8295P,搭载全新 NISSAN OS 系统。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新车搭载 Momenta 一段式端到端驾驶辅助系统,配备 22 个高感知传感器和英伟达 Orin 芯片,支持高速领航辅助 NOA 和城市记忆领航辅助 NOA。

阶跃星辰开源最新图像编辑模型

日前,阶跃星辰正式发布并开源图像编辑大模型 Step1X-Edit,号称性能达到开源 SOTA。

具体来看,Step1X-Edit 总参数量为 19B (7B MLLM + 12B DiT),具备语义精准解析、身份一致性保持、高精度区域级控制三项关键能力;支持 11 类高频图像编辑任务类型,如文字替换、风格迁移、材质变换、人物修图等。

据悉,Step1X-Edit 首次在开源体系中实现 MLLM 与 DiT 的深度融合,在编辑精度与图像保真度上实现大幅提升。最新发布的图像编辑基准 GEdit-Bench 中,Step1X-Edit 在语义一致性、图像质量与综合得分三项指标上全面领先现有开源模型,比肩 GPT-4o 与 Gemini 2.0 Flash。

目前,Step1X-Edit 现已上线阶跃 AI 官网和阶跃 App,开源信息和技术报告也已公开。

阶跃 AI 官网:stepfun.com

Github:https://github.com/stepfun-ai/Step1X-Edit

HuggingFace:https://huggingface.co/stepfun-ai/Step1X-Edit

ModelScope:https://www.modelscope.cn/models/stepfun-ai/Step1X-Edit/summary

技术 Report:https://arxiv.org/pdf/2504.17761

28.99 万起,阿维塔 11 焕新上市

昨日,阿维塔科技宣布旗下智能豪华 SUV 阿维塔 11 焕新上市。新车推出增程、纯电两种动力共五款车型,官方售价 28.99 万元起。具体来看:

  • 阿维塔 11 全系采用华为最高配三激光智能辅助驾驶方案,搭载华为乾崑 ADS 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车位到车位、上车自己开、下车自己停;
  • 阿维塔 11 还全系搭载基于 HarmonyOS 4 开发的鸿蒙智能座舱;
  • 阿维塔 11 Max 增程版/纯电版入门均配备英国之宝音响、帆式主动升降尾翼、静音电吸门、前排双零重力座椅以及后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配置;
  • 阿维塔 11 Max 增程版搭载昆仑智慧增程系统,CLTC 纯电续航里程高达 225km,CLTC 综合续航里程高达 1065km,WLTC 馈电油耗仅 6.2L/100km;
  • 阿维塔 11 Max 纯电版基于全域 800V 碳化硅平台打造,搭载宁德时代 116 度三元锂电池,CLTC 纯电续航里程高达 815km,30%-80% SOC 仅需 25min。

另外, 本次阿维塔 11 还正式推出首款性能官改车型「暗夜骑士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阿维塔 11 暗夜骑士版搭载百万级豪车同配的 KONI 高性能悬架。

据悉,该悬架采用广域自适应阻尼技术,阻尼设定范围跨越 -15% 至 50%,支持 20 段无级变速调节,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动态响应路况变化。

夸克 AI 超级框上新「拍照问夸克」

4 月 27 日,夸克 AI 超级框发布全新 AI 相机,上新「拍照问夸克」功能。

据介绍,夸克 AI 超级框基于视觉理解与思考推理的强大模型能力,从视觉出发,创新下一代搜索体验,进一步理解和回答物理世界中的各类问题,具体来看:

  • 基于 AI 超级框背后的视觉理解和推理模型能力,「拍照问夸克」能在手机和电脑上进行图片搜索、问答、思考、编辑以及创作;
  • 「拍照问夸克」能精准识别图片中的人物、物体和诸多细节,能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并联想相关问题;
  • 夸克进一步提升「超级 Agent」在视觉搜索的产品体验和使用场景。目前「拍照问夸克」将搜索、扫描、修图、翻译、创作等能力聚合为统一入口,并通过超百个专业 Agent 和原子能力进行任务完成。

今年 3 月,夸克发布「AI 超级框」并不断迭代用户体验。据 AI 数据分析机构 Xsignal 数据显示,用户活跃率方面,夸克排名行业第一,次日留存率同样稳居榜首。

分析师认为,夸克通过升级「AI 超级框」,从学习到工作、生活全场景覆盖,多模态功能融合和智能交互创新,精准直击用户需求。

新消费

苹果客服回应「iPhone 闹钟调休日不响」

昨日,「当苹果闹钟遇上调休」话题登上热搜,而该热搜下不少网友吐槽反应称:

今天调休,但 iPhone 还在假期中,没把需要上班的日子当工作日,这么多闹钟它是一个没响

据了解,iPhone 的闹钟目前还未拥有「识别法定节假日」这一功能,因此系统不会自动将调休的日期划分为工作日。对于此情况,苹果客服回应称,iPhone 闹钟需要手动添加设定,并且可以设置为每天都响铃。若不想周末响铃,则可以设置为周一到周五,但目前暂未支持节假日识别。

欧盟推出智能手机/平板能耗标识

日前,欧盟发布最新公告显示,自今年 6 月 20 日起,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将要求添加能耗标识。

据介绍,该能耗标识将侧重于产品本身的使用寿命,将从跌落承受、防尘防水、电池耐用度、维修难度等多方面进行等级评估,具体来看:

  • 电池要能承受至少 800 次充放电循环,且容量需达到出厂设定的 80%。在标识信息上,还会显示该款产品充满电后,设备能够使用的续航时长;
  • 系统维护周期需达到至少 5 年;
  • 跌落承受能力和维修难度将被划分为 A-E 五个等级;
  • 另外,即使产品停售,厂商也需在接下来的 7 年内持续供应相关配件。

欧盟方面表示,这一措施将能够让消费者对设备的使用寿命一目了然,为消费者提供相对靠谱的选购参考。同时,该措施将有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阿迪达斯 3D 打印鞋即将开售

据 The Verge 消息,去年 9 月,阿迪达斯推出了 3D 打印鞋「Climacool」,但当时仅限 Confirmed 平台用户购买,且提供的数量极少。日前,阿迪达斯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Climacool,将在 5 月 2 日正式开售,售价 140 美元。

据悉,Climacool 整体均为 3D 打印技术生产,但阿迪达斯并未透露具体的生产工艺。值得一提的是,Climacool 将提供形状和尺寸私人定制化,保证最大程度的穿着舒适性。

好看的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公布

昨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具体情况如下:

  • 张译凭《三大队》二封华表影帝(优秀男演员),而惠英红凭借《我爱你!》成为首位拿下华表影后的香港女演员;
  • 《哪吒之魔童闹海》获新增设的特别贡献影片奖;
  • 《第二十条》《流浪地球 2》《三大队》等 10 部电影获优秀故事奖;
  • 郭帆凭《流浪地球 2》获优秀导演;
  • 《我本是高山》获优秀农村题材影片;《独行月球》获优秀青年电影创作。

《水饺皇后》官宣上映时间提前

昨日,五一档电影《水饺皇后》官宣提前至 4 月 30 日 13 点上映,该片原定 4 月 30 日 18 点上映。

影片讲述 19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臧健和女士意外滞留香港,以家传北方水饺起家,她独自带着两个女儿,从身无分文流落香港街头,为求生存的她只能在湾仔码头卖起水饺。她将如何扛下命运的重重刁难,一步步逆袭人生。值得关注的是,影片根据湾仔码头创始人、素有「水饺皇后」之称的臧健和女士的真实故事改编。

该片由刘伟强执导,马丽领衔主演,惠英红、朱亚文友情特别出演,王祖蓝、薛凯琪、谢天华、潘斌龙特别出演。

《异形:地球》发布新先导预告

日前,「异形」剧集《异形:地球》发布新先导预告。

该剧讲述一艘神秘的宇航飞行器坠毁在地球,一名年轻女子与一个杂牌军人团队因此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将直接面临这个星球最可怕的威胁。

据悉,《异形:地球》是「异形」的剧集,诺亚·霍利担任主创,西德尼·钱德勒、蒂莫西·奥利芬特、埃里克斯·劳瑟等出演,时间背景上比 1979 年《异形》的事件早 30 年(即是 2092 年左右),地点则设定在地球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上海车展里的广汽本田烨 GT,展示了华为光场屏的新用法

By: 李华
27 April 2025 at 19:19

本田在电动化转型上已经布局多时,而「烨」品牌是其战略的核心。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烨」品牌正式推出第二款车型——烨 GT。

这辆车算得上是「烨」品牌的旗舰产品,融合了本田标志性的运动基因与未来主义设计理念。2021 年本田公布电动化车型布局的时候,中间那辆黑色机盖的概念车 e:N GT concept,便是烨 GT 的前身。

▲e:N GT concept

从外观来看,烨 GT 仿佛是从科幻电影中驶出的未来座驾。其凌厉的车身线条、贯穿式前灯带、充满未来感的电子后视镜,都在诠释本田「一触未来」的设计理念。

本田在发布会上强调,烨 GT 的外观完全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旨在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偏好。然而,这种过于尖锐的线条设计也可能让部分消费者觉得不够亲和。此外,由于工程布局方面的限制,烨 GT 并未能完全还原概念车的低趴造型。

相比外观,烨 GT 的内饰设计显得更为「激进」,预计消费者对其评价将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车内座舱大量采用平直平面设计,并配备了多块大小不一的屏幕,整体观感稍显杂乱,这种设计风格体现了典型的日本功能导向思维,注重功能实现而相对忽视了视觉美感的协调性。

此外,本田在配色上着重强调驾驶的「战斗感」,大量运用红色面料,仪表盘的 UI 设计也深度绑定「赛道」元素。

在营销策略上,本田也在努力强化自身的「赛道」标签。例如,将搭载本田引擎的 F1 赛车 Oracle Red Bull Racing RB21 带到车展现场,并邀请现役 F1 车手劳森驾驶烨 GT 拍摄广告。

从造型设计到内饰布局,再到营销手段,本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都在尝试以全新的方式重新诠释「性能」这一核心概念。

烨 GT 的副驾驶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华为的光场屏首次在本田的产品上亮相,配合声音、光线和香氛系统,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私人空间。

光场屏是华为于去年开始量产的产品,能够突破车内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 3 米远距成像和 40 英寸超大画幅,对比传统的液晶显示屏,有一种独有的景深感。

 

不过以往的光场屏都是为后座服务,这还是它第一次出现在副驾这个位置。

其他科技配置方面,烨 GT 也不含糊,它搭载 Momenta 的辅助驾驶系统并接入了 DeepSeek 的 AI 大模型,智能化提升明显。另外本田还联手宁德时代,第一次用上了 CTB 一体化技术。

如果说 GT 是给性能爱好者的礼物,那 19.99 万元起的广汽本田 P7 就是为普通家庭量身打造的作品。

安全是 P7 的重头戏。车身 68% 采用高强度钢,25% 为热成型钢,全系标配 13 个安全气囊。它还拿下了「2024 中国十佳车身」荣誉,实力毋庸置疑。

电池安全更是让人放心,配备 90 度宁德三元锂电池,采用 12000 吨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壳体和高阻燃材料,经过 402 次整车测试、372 次碰撞试验和超 150 万公里的极端环境验证,确保万无一失。

本田还表示,P7 的亮点不止安全,基于云驰架构打造,50:50 的黄金配重比、博世高端转向系统和自适应减震系统,让它的操控表现堪称惊艳,在麋鹿测试中跑出了 80km/h+的成绩。

动力上,P7 提供单电机后和双电机四驱两种选择,后者拥有近 740 马力和 420Nm 的扭矩,百公里家族只要 4.6 秒。

座舱内,虽然 P7 并未搭载烨 GT 上那套光场屏,但依旧接入了 DeepSeek AI 大模型技术,音系统应用了科大讯飞方案,四音区指令都能精准识别,并支持四川话、粤语方言识别与免唤醒连续对话。此外,P7 还全方位支持 Apple CarPlay、华为 HiCar、百度 CarLife 业界主流的车机互联方案,用户可以自由选择。

不难发现,本田这次可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拉来了国内科技圈的几位大佬,组成了一个豪华「朋友圈」。华为负责座舱娱乐,Momenta 提供第一梯队的辅助驾驶,DeepSeek 贡献 AI 智能交互,宁德时代则为电池性能保驾护航。

但本田千万要注意,做好中国本土化并非简单地直接引入中国供应链的成熟产品,更要在设计和交付上突破传统思维,真正理解中国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这方面,隔壁广丰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