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9 October 2025Tech News

为什么你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By: 周奕旨
9 October 2025 at 17:12

在 iPhone 17 系列发布的节点上,另一台值得说道说道的手机也悄然登场了——Xperia 10 VII。

作为索尼大法的最新力作,这台手机的配置没啥惊喜,但却有些惊吓——在它的包装盒里,你翻来覆去也找不到一根 USB-C 数据线。

没错,不只是充电头,现在连线也要自己买了。

为什么我们的手机配件,越来越少了?

这是手机行业去掉充电头的第五年,手机里的配件越来越少,盒子越来越轻,这背后藏着一套逻辑自洽的商业叙事,一出将「环保」与「生意」完美捆绑的剧本。

只是回过头看,为这个剧本买单的,好像一直只有消费者。

环保和成本,一场「双赢」的生意

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 2020 年,苹果在 iPhone 12 系列上首次取消了标配的充电器,以及 USB-C 接口的 EarPods。

当时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为了环保。

苹果的原话是,全球已经有超过 20 亿个苹果电源适配器,以及数十亿个第三方充电器,继续附赠新的,只会造成巨大的电子浪费和碳排放。

而仅去掉充电器和 EarPods,每年就能减少超过 200 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马路上少了 50 万辆汽车。

50 万辆汽车,这个数字确实惊人——这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密歇根州(以底特律为代表)汽车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 1960 年的底特律,当之无愧的汽车之城

而「环保」的故事,也依然讲得动听:每一台手机,都为地球做出了一点贡献。

类似的描述,反复出现在苹果每年都会发布,且极为重视的《环境进展报告》(Environmental Progress Report)中。

在苹果巨大的销量和保有量面前,这个逻辑无懈可击,为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少个充电头似乎是值得的。

但对于厂商来说,不光嘴上全是主义,心里也没少了生意。

减少充电器,直接带来的是每一台 iPhone 的物料成本下降,但这只能算蝇头小利——更为省钱的,其实是 iPhone 包装盒的体积肉眼可见地缩小了。

在 iPhone 12 系列发布会上,苹果的环境、政策与社会事务副总裁 Lisa Jackson 曾透露一个细节:包装盒变小后,每个运输托盘可以多装 70% 的 iPhone,这意味着单次物流的运输效率暴增,运输成本巨幅下降。

(只是,节约的成本有多少让利给终端消费者,往往就不提了。)

▲ 左:iPhone 11 系列 / 右:iPhone 12 系列

企业节约了配件的物料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还顺手给自己贴上了「绿色环保」的标签,提升了品牌形象,其他厂商看到苹果这么操作,里子面子都赚了,自然是有样学样。

于是,一股「环保」风潮席卷了整个手机行业。

但俗话说得好,钱不是靠省出来的,这个举措真正的魅力,是让厂商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点。

环保再生,生出了新市场

我们还是拿苹果举例子。

iPhone 7 砍掉 3.5mm 耳机孔的时候,理由是「为了给内部堆叠腾出更多空间」,到了 iPhone 12 系列,EarPods 更是被直接砍掉,不再随机附送。

而与这条时间线并行生长的,是一台传奇设备——AirPods。

当 3.5mm 耳机孔消失,EarPods 被挤到和充电器抢位置,再到彻底消失,苹果顺理成章地把用户的视线引向了 AirPods。

一个原本属于用户的标配权利,被悄无声息地转化为一个全新的消费需求。

这个需求,被并入了可穿戴设备类别中,从 2024 财年数据来看,这一板块全年营收高达 398 亿美元,超过了 Nike,也超过了可口可乐。

而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预测,AirPods 将在 2026 年,也就是它的十周年,达成累计营收 1000 亿美元的大关。

省下一根耳机线,既减少了碳排放,满足了环保,又创造了新需求,赚到了一整个产业,这可比省成本来得快多了。

到了 iPhone 12 取消充电头,故事的剧本更加纯熟,苹果说「你们都有充电头」,但它没说的是,大部分用户手里的,还是那个用了快十年的 5W 「五伏一安」,而 iPhone 12 系列已经支持 20W 的快充。

想体验更快的充电速度?可以,请额外购买我们的官方快充头,或者选择第三方品牌。

最新的 iPhone 17 系列也没有摆脱这种荒谬的矛盾——随着最新的这代 iPhone 一起出现的,是一个支持 AVS 动态功率调节技术的充电器,能够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充电体验。

但没有任何意外,这款在未来可以更好保护电池健康度的充电器,没有出现在你的 iPhone 17 系列包装盒里,而是以 329 元的价格,在官网配件区静静地等着你。

你看,这样一来,又满足了环保,又直接催生了一大批配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

真环保,但体验真不好

实话说,以上的举措,的的确确为环保做了不少贡献,同时也涌现了相当亮眼的创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典范。

但它依旧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厂商做的这些事儿,不仅没太让利给消费者,更是对消费者使用体验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就拿已经减配掉的充电器来说,如果你手上没有充电头,或是换机跨度较大,手上只有 A 口充电头,抑或是给家里的老人买 iPhone,可能就要遭罪了——

要是没有提前准备充电头,那么你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甚至没办法给 iPhone 充电。

别惊讶,在社交媒体上随手一搜,从 iPhone 12 系列一直到 iPhone 17 系列都有人踩过这类坑。这并不是强词夺理,而是相当大一部分老手机钉子户,在换机时真实存在的痛点。

耳机也是同理,在你准备好支持 USB-C 接口的耳机或是无线耳机前,你的手机只能外放,没有任何音频上的私人空间可言。

而回看 iPhone 2G,苹果巴不得将所有配件都塞进去,只为了你能拿到 iPhone,就顺顺利利使用。

这种体验上的滑坡,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但今天确实已经被很多用户「自适应」了。

如今的局面,其实已经有些畸形——

我们花钱买到新手机,一部分必需的配件却不在包装盒里,甚至连基础配件都正在逐渐被去掉。

初衷不错的「环保」,对于消费者来说,慢慢变成了体验杀手。

这合理吗?

当环保的大旗,最终成全的是厂商的名利,而用户只得到了更昂贵的换机成本,和更差的用机体验,何尝不是一种慷他人之慨呢?

在缕清手机减配的历程,以及背后的生意后,让我们聊回到开头索尼的做法。

五年的温水煮青蛙,让取消充电头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这并不代表索尼可以肆无忌惮地更进一步,将现在包装盒里的「独苗」也给去掉。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照此下去,恐怕我们以后拿到的新手机,不仅需要自己提前买好充电头、耳机,甚至还要连充电线也准备齐全,才能获得正常体验。

虽然这个担心颇有滑坡谬论的嫌疑,但在商业市场,底线就是在不断地试探中被突破的,这并不是一个好趋势。

作为消费者,我支持环保——我愿意为更可持续的技术、更绿色的生产方式买单。

但我反对以环保之名,行成本转移之实——如果所谓的环保,最终只是让那些本应在手机盒里配齐、到手就能用的东西,变成要付两次、甚至三次钱的商业游戏。

那就不是环保,而是算计。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雷军:小米 17 系列销量远超预期/取消天幕,简配版 Model Y 发布/微信灰测「批量撤回消息」

By: 柯铭源
9 October 2025 at 09:40
cover

🚗

简配版 Model Y/3 正式发布

🔬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

大疆宣布降价,已购消费者退货维权登上热搜

📈

雷军:小米 17 系列首销成绩远超预期

💣

OpenAI 多个重磅炸弹公布:ChatGPT 里直接装 App

🔋

中国科研团队突破全固态电池实用瓶颈

🤖

马斯克晒擎天柱机器人练功夫

🧬

清华物理天才姚顺宇官宣跳槽 DeepMind

💡

Cursor 创始人:AI 编程处于漫长复杂的「中间阶段」

😯

消息称 M5 iPad Pro 或即将推出

📱

华为工程人员回应「鸿蒙 5 App 不适配」:有些群体别升级

🎥

霉霉新专电影票房破 4600 万美元

重磅

简配版 Model Y/3 正式发布

昨天,特斯拉正式在北美市场发布了旗下 Model Y/3 全新车型 ——「Standard」(标准版),先看售价:

  • Model Y Standard 价格为 39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8.4 万元)
  • Model 3 Standard 价格为 36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6.3 万元)

随着标准版的出现,特斯拉对车辆的命名体系也做了调整,在入门标准版之上是 Premium (臻享) 版本,即原来的 Long Range(长续航版),再往上则是 Performance(性能版)。

外观方面,Model 3 标准版并未进行大幅度调整;Model Y 标准版则取消了标志的贯穿式灯带。标准版车型提供 18/19 寸轮毂,车身颜色则仅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可选。另外,后视镜变为手动折叠。

内饰方面,标准版车型座椅材质更换为了织物材质,保留前排座椅加热,取消通风;方向盘调节更换为手动;后排触摸控制屏取消,变为手动空调出风口;扬声器均为 7 个(取消低音炮);移除 HEPA 过滤器和生物武器防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Model Y 标准版取消掉了玻璃天幕以及电动后排座椅折叠;而 Model 3 标准版则保留了原来的天幕设计。

性能方面,标准版车型均为后驱电机,零百加速分别为 6.8 秒(Model Y)和 5.8 秒(Model 3);标准版电池采用 69.5kWh,续航里程为 516 公里,充电峰值功率被控制在 225kW。

相较原版本,两款新车分别降价约 5000 美元和 5500 美元。若按比例推算,其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可能分别下探至 23 万元与 20 万元左右。

大公司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

10 月 8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Susumu Kitagawa、Richard Robson 和 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 MOF)领域的开创性贡献。

三位获奖者将平分 1100 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 836 万元)奖金。

据了解,三名获奖者创造的金属有机框架(MOF)内部拥有巨大的空腔,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研究人员利用它从沙漠空气中提取水分,从水中去除污染物,捕获二氧化碳并储存氢气。

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各地的实验室研发出无数类似的结构。有的被设计用于捕捉二氧化碳,有的用于从水中分离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还有的能在体内精准递送药物,或安全处理极度有毒的气体。有的 MOF 甚至可以吸附水果释放的乙烯气体,让它们更慢成熟;也有的能包裹分解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酶。

简单来说,金属有机框架的用途极其广泛。Susumu Kitagawa、Richard Robson 和 Omar Yaghi 之所以荣获 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是因为他们首次创造出 MOF,并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

正是由于三位获奖者的工作,化学家们才能设计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 MOF,推动了化学领域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 Heiner Linke 表示:「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巨大潜力,它为定制化功能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另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 10 月 7 日宣布,将 20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 John Clarke、Michel H. Devoret 和 John M. Martinis 三名量子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方面的贡献。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当天表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为开发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等下一代量子技术提供了可能。

10 月 6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2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 Mary E. Brunkow、Fred Ramsdell 和日本科学家 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开创性发现。

雷军:小米 17 系列首销成绩远超预期

日前,小米创办人雷军发文表示,小米 17 系列首销成绩远超预期

据央视新闻报道,小米 17 系列凭借独特的「妙享背屏」创新、影像能力等,成为消费者新宠,开售仅 5 天销量破 100 万台。

另据博主数码闲聊站消息,小米 17 系列实际销售的激活量已破 70 万,同比强于前几代,全系线下销量是线上的 2-3 倍。

小米 17 系列于 9 月 25 日正式发布,共有小米 17、17 Pro 以及 17 Pro Max 三款机型,其中两款 Pro 机型拥有后置背屏设计;全系配备大容量电池、全新的徕卡影像系统;起售价分别为 4499 元、4999 元以及 5999 元。

小米 17 系列开售后,小米宣布新机全系开售 5 分钟,刷新 2025 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销额纪录。

据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透露,三款新机中,小米 17 Pro Max 卖得最好,在全系中销量占比超过 50%。卢伟冰表示,「这说明小米靠持续创新上探超高端,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发布会后的年度演讲及媒体采访中,小米创办人雷军表示,小米 17 系列全面对标 iPhone 17 系列,产品力在电池、屏幕、散热等方面已实现跨代升级。

他强调:「这是我们敢改名小米 17,敢正面对垒的底气和勇气。」

OpenAI 多个重磅炸弹公布:ChatGPT 里直接装 App

日前,OpenAI 在 DevDay 上公布了多项重点项目:

  • ChatGPT 变超级 App:对话中直接调用第三方应用,AI 主动推荐工具,支持应用内交易变现。
  • AgentKit 工具包上线:可视化拖拽搭建多 Agent 工作流,几分钟完成从开发到部署的全流程。
  • Codex 全面开放:自然语言实时写代码,支持语音控制和 Slack 集成,自动审核 PR 提升团队效率 70%。
  • 模型 API 大升级:最强 GPT-5 Pro 开放 API、语音成本降 70%、Sora 2 支持产品内视频生成和精细控制。

其中,ChatGPT 支持直接调用第三方应用后,用户只需一句话,Spotify、Canva 等应用就能在对话中自动唤起,还能提供可直接操作的交互界面。如果已经订阅了某个外部服务,还能在 ChatGPT 里直接登录账户,无缝衔接。

据悉,支撑上述技术的背后,是 OpenAI 全新发布的 Apps SDK(应用开发套件)。开发者现在可以使用 Apps SDK 预览版开始构建自己的 ChatGPT 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Apps SDK 构建在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之上——这是个开放协议,允许开发者把外部数据源连接到 AI 系统,同时也意味着用这个标准构建的应用能在任何兼容平台上跑。

另据金融时报报道,OpenAI 今年签署了达 1 万亿美元的算力合作协议,并用于运行其人工智能模型。

目前,已与 OpenAI 达成算力合作的已有英伟达、AMD、甲骨文、CoreWeave。

而这些合作将会为 OpenAI 在未来十年内,提供超过 20 吉瓦的计算算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算力所需的电力将约等于 20 个核反应堆所产。

而路透社最新报道显示,OpenAI 目前估值已经达到 5000 亿美元。据《The Information》此前报道,OpenAI 在 2025 年上半年创造了约 43 亿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全年增长了约 16%。

中国科研团队突破全固态电池实用瓶颈

据科技日报报道,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研究日前迎来重要进展。

报道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够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界面。

具体来看,本次研究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一个棘手难题: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保持紧密接触,传统做法要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导致电池又大又重,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他们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了碘离子。这层界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的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技术制备出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远超过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平。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设计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他们特别强调,采用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做出能量密度超过 500 瓦时/千克 的电池,这样一来,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有望提升两倍以上。

相关研究成果 10 月 7 日发表于《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以及《先进材料》杂志。

马斯克晒擎天柱机器人练功夫

近期,马斯克晒出一段特斯拉 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模仿人类动作打功夫的视频。

视频中展示的为 Optimus 二代机器人,其几乎一比一还原了演示人员的动作姿态,并且全程延迟较低,动作较为连贯流畅。

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在评论区表示,这并非遥控操作,而是通过 AI 学习完成了本次「练功夫」。

另外,英伟达 CEO 黄仁勋日前在接受 CNBC 报道时透露,自己对马斯克旗下的 xAI 融资机会感到十分兴奋,甚至抱有遗憾 —— 没给 xAI 投入更多钱。

黄仁勋表示,基本上每一件马斯克参与的事情,自己都想切身加入进去。其还表示,这并不是一次供应商融资。

据彭博社报道,英伟达将在 xAI 的股权部分投资高达 20 亿美元。报道还表示,包括股权和债务的融资将与 xAI 计划在其数据中心 Colossus 2 中使用的英伟达图形处理单元挂钩。

据悉,xAI 本轮融资将提高至 200 亿美元。

清华物理天才姚顺宇官宣跳槽 DeepMind

昨日,姚顺宇(Yao Shunyu)在个人博客官宣从 Anthropic 跳槽到了 Google DeepMind。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在大模型领域,叫 Yao Shunyu 的大名鼎鼎研究者其实有两位。本次主角 —— 姚顺宇本科毕业于清华,研究兴趣横跨理论凝聚态、量子混沌与高能物理。

至于另一位 Yao Shunyu(姚顺雨)的故事,可以翻看我们此前的报道:腾讯辟谣 OpenAI 姚顺雨 1 亿薪资入职,27 岁清华姚班天才已开启下半场。

2024 年 10 月,姚顺宇正式加入 Anthropic Claude 团队,开始搞大模型研究。结果干了不到一年,就官宣跳槽了。而截至 2025 年,其论文总引用次数达到 5020 次(其中 2020 年后积累了 4678 次),h 指数为 14。

虽然姚顺宇认为 Anthropic 是物理学家进入 AI 研究的最佳起点之一,但他还是在 9 月 19 日从 Anthropic 正式离职,9 月 29 日加入 Google DeepMind。他在博客里给出了两个原因:

在昨日公开的博客信里,姚顺宇还坦诚地阐述了转向 AI 的初衷。理论物理虽然思想深邃,需要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的广博知识,但这个领域多年来几乎没有新的实验突破。一个缺乏实验的学科,很难客观判断研究的重要性,也很难通过系统化实验来化解分歧。

所以他最终在 AI 和量子计算之间选了前者。虽然量子计算未来会很重要,但目前瓶颈主要在实验平台上。相比之下,AI 更吸引他,因为和物理研究有某种相似之处。

大疆宣布降价,已购消费者退货维权登上热搜

日前,大疆宣布将在 10 月 9 日正式开启双十一狂欢,多款热门产品降价:

  • 手持云台相机 Pocket 3 最高直降 900 元,标准版售价来到 2799 元;
  • 运动相机 Action 4 最高直降 949.8 元,标准套装价格来到 1248.65 元;
  • 无人机 DJI Mini 3 直降 500 元,起售价来到 2088 元;DJI Mini 4K 直降 700 元,售价来到 1499 元;
  • 稳定器 DJI Osmo Mobile 系列最高直降 200 元,其中 SE 机型只需 299 元。

而在昨日,「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冲上微博热搜,不少刚刚购买了大疆即将降价产品的消费者开始在购物平台、社交媒体上维权,争取退差价。

据第一财经、红星新闻报道,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检索「大疆」,可发现许多刚刚购买了大疆的消费者正在进行维权,线上、线下沟通退差价或者退货退款。许多成功退货的消费者还在笔记中分享了自己的维权经验。

据红星新闻称,多次致电大疆官方客服,均被告知「很抱歉,当前咨询客服比较多。」

而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与大疆线上客服咨询「线下购买如何价保」时,在线客服回复称:「因不同渠道的销售模式不同,我们无法直接为您处理价保需求,需要您联系对应门店的销售人员,这样可以更快捷地为您提供相应方案。」

💡 Cursor 创始人:AI 编程处于漫长复杂的「中间阶段」

9 月,AI 编程平台 Cursor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Michael Truell 接受了 Y Combinator 的一次深度访谈,其在节目中分享了 Cursor 的部分发展之路以及个人对行业的见解。

在正式创立 Cursor 之前,Truell 的团队经历了数次代价高昂的失败,如耗时六个月,为机械工程师打造 CAD 领域的「Copilot」,以及端到端加密通信系统,但最终都因缺乏领域热情、用户反馈寥寥而宣告失败。

「那种『无奈感』反而帮助我们明晰了自己真正关心和追求的方向,」Truell 坦言。正是这些失败,让团队意识到他们内心真正的热情在于「编码的未来」。

当时的他们坚信,「在未来五年里,整个编码领域都有可能发生改变,所有软件开发都可能通过模型来完成」,而现有玩家并未全力朝这个方向迈进。

对于 AI 将如何重塑编程,Truell 认为行业正处在一个漫长而复杂的「中间阶段」。「AI 会越来越像你的同事,或者一个非常高级的编译器,但你仍然需要阅读逻辑、进行审查和编辑。」

对话中,Truell 还向年轻一代的开发者和创业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去做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和那些你既喜欢相处又非常尊重的人一起去做,而且要非常认真地对待。避免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打勾」,应专注于能够长期积累、真正构建你感兴趣的东西。

新产品

消息称 M5 iPad Pro 或即将推出

日前,记者 Mark Gurman 发文称,iPad Pro M4 在苹果零售店及线上渠道的供应数量有限,部分配置甚至出现延迟,而这也是苹果一个即将推出 M5 iPad Pro 的明确迹象。

Gurman 还称,入门级的 14 英寸 MacBook Pro 也出现上了上述情况,而搭载 M4 Pro/Max 的机型(14/16 英寸 MacBook Pro)则未出现库存紧张的情况。

据此前消息曝光,M5 iPad Pro 计划作为 M5 的首发机型登场;除了处理器提升,苹果还可能会在正面加入一枚用于自拍的镜头(类似以前放在屏幕短边侧的前置摄像头)。

10 月 2 日,Gurman 还发文透露,苹果暂停了对 Vision Pro 的全面升级计划,同时将资源分配到了智能眼镜项目上,以此对抗 Meta 的 AI 眼镜强势的冲击。

具体来看,原计划更轻便、更便宜、2027 年发布的「N100」头显项目已被苹果喊停,而该项目的人员已转移至智能眼镜的研发。

报道称,苹果目前正在准备两款智能眼镜产品:一款代号为「N50」的无屏智能眼镜,计划明年推出;而对标 Meta Ray-Ban Display 的带屏眼镜,原计划 2028 年发布,苹果则正在寻求加快开发进度。

另据 MacRumors 报道,iPad mini 8 也已经在来的路上。

新款 iPad mini 屏幕尺寸将加大,从原先的 8.3 英寸增大至 8.7 英寸,并且采用 OLED 显示技术;处理器方面则采用 iPhone Air 同款 A19 Pro。

真我 GT8 Pro 将与理光合作

刚刚,真我正式宣布,将与理光映像达成影像战略合作,而即将发布的真我 GT8 Pro 也有望成为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

据悉,真我 GT8 Pro 将采用拼装式后置镜头模组设计。从透露的信息来看,新机将采用后置三摄系统,拥有潜望式长焦。

据数码闲聊站与徐起透露,真我 GT8 Pro 将采用 50MP 1/1.56 英寸大底主摄以及 2 亿长焦,同时超广角也会升级。

其他方面,真我 GT8 Pro 将采用 2K 直屏,支持全亮度类 DC 调光 + 圆偏振光护眼;搭载骁龙 8 Elite Gen 5 和苍穹信号芯片 S1,支持 21 个 5G 频段(含 n79);配备两枚 1115E 扬声器,支持无线充电。

新机预计 10 月发布。

索尼 α7 V 被曝或 11 月发布

日前,Sony Alpha Rumors 发文透露,索尼有望在今年 11 月公布旗下最新全画幅无反相机 α7 V(ILCE-7M5),并且或会在明年 1、2 月正式发货。

据透露,α7 V 将配备一块 3300 万像素的全幅传感器,暂未确定是否为 α7 IV(ILCE-7M4)的升级版传感器。值得一提的是,新机将搭载类似 α1 II 上的 AI 芯片。

机身方面,新机将采用 α7rV(ILCE-7RM5)相同的机身设计,拥有四向翻转屏以及一致的操控按钮布局。

价格方面,α7 V 售价或为 3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1358 元。

新消费

微信灰测「批量撤回消息」功能

据快科技报道,近期有网友发文称微信推出批量撤回消息功能。

据了解,当用户在微信聊天框中长按两分钟内发送的消息并点击「撤回」时,会出现两个选项:「撤回该条消息」和「撤回本次发送的全部消息」。

选择「撤回本次发送的全部消息」即可一次性撤回本次发送的所有消息(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无需逐条操作,再也不怕发错消息时手忙脚乱却撤不完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该功能还在灰度测试阶段,只有部分用户可以使用。

据悉,微信常规消息可在 2 分钟内撤回,如文字、语音、表情包、图片等。其中,文字消息撤回后 5 分钟内可重新编辑,无需重新输入;文件内容则支持 3 小时撤回,如 Word、Excel、PPT 等。

所有消息撤回之后,对方都会看到相关提醒,提示对方撤回一条消息。

对于为何撤回之后要提醒对方,腾讯曾表示,如果在一些商务谈判或借贷等特定场合,撤回信息无文字提示,可能会导致一方出现利益受损的情况。

2025「国庆中秋」假期数据报告公布

昨日,微信派公布了《2025 微信国庆中秋数据报告》。

报告显示,新一线城市与县域市场潜力大:消费总额对比五一假期增幅达到了 10%。其中重庆消费金额成为消费金额、笔数双「全国第一」(除北上广深)。

而热门消费行业中,运动健身消费笔数同比增长 16%;美容美发金额和数码产品消费金额均同比增长 11%。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 年 10 月 1 日—8 日,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 24.32 亿人次,日均 3.04 亿人次,同比(2024 年国庆假期 7 天日均,下同)增长 6.2%。其中:

  • 累计铁路客运量预计 1.53 亿人次,日均 192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6%;
  • 累计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2.47 亿人次,日均 2.80 亿人次,同比增长 6.5%。
  • 其中,累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预计 3.06 亿人次,日均 3833 万人次,同比增长 2.9%;累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预计 19.40 亿人次,日均 2.42 亿人次,同比增长 7.1%。
  • 累计水路客运量预计 1167 万人次,日均 146 万人次,同比增长 4.2%。
  • 累计民航客运量预计 1917 万人次,日均 240 万人次,同比增长 3.4%。

华为工程人员回应「鸿蒙 5 App 不适配」:有些群体别升级

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日,有自称华为老粉的博主王晓东在社交媒体吐槽华为鸿蒙 5.1 系统,称自己从鸿蒙 4.3 升级至鸿蒙 5.1 后遭遇微信、抖音等主流应用无法「完全兼容适配」,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其还表示,在亲自跑到华为售后门店「刷机」回退此前版本后,却也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遭遇「部分数据丢失」。相关内容被大量转发并引发消费者共鸣,大量用户自称被鸿蒙 5 系统「逼疯了」「坑死了」。

对此,华为消费者热线工程人员回应并透露,由于鸿蒙 5 操作系统全面自研,不再基于安卓系统开发,这导致其上的各类应用均需进行重新设计开发。

工程人员表示,虽然,目前大部分软件「已上线 80% 的功能」,但仍有部分功能还在开发适配中,视频创作者等群体「暂不建议升级至鸿蒙 5.1」。

今年 7 月,鸿蒙 5 终端数突破 1000 万。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国庆前夕透露,目前鸿蒙 5 终端设备已突破 2000 万。快速的设备数攀升,意味着鸿蒙 5 已经进入加速成长的新阶段。

8 月中旬,余承东在谈及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时,曾将移动操作系统和生态的建设,视为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思辨。

在他看来,操作系统刚发布,很多应用还没有做出来,用户能不能承受得了是一个问题。但如果等系统成熟了再发布,没有用户基础,大家也不愿意开发应用。

《三角洲行动》发文回应「撤离点人数限制」争议

日前,《三角洲行动》发布烽火地带平衡性更新,宣布部分撤离点增加超载机制,深蓝再次削弱。而此次调整在网上引起玩家热议。

昨日,《三角洲行动》官方发布致歉公告,承认近期更新引发大规模玩家不满,并宣布优化及补偿措施。官方表示,团队看到了许多意见与批评,也深刻意识到处理方式的突兀与不妥。

回应中,《三角洲行动》官方解释了相关调整争议:

  • 针对「共享监狱」现象做出紧急调整:官方发现潮汐监狱开始出现三盾或双盾组合,跨队伍联合对抗其他队伍,影响了对局体验,并快速演变成全图拉闸直接撤离的现象。随着「共享监狱」快速扩散,随后而来的可能将是快速「刷物资」导致装备物价持续飞涨、大红大金变成「白菜价」,进而影响其他地图和更大盘的游戏体验
  • 撤离点人数限制:当前的方案是官方发现数据异常并逐步影响全盘后,紧急做出的决策。针对为什么限制,官方表示「尽可能不影响混闸撤离的前提下,减少上述情况发生。」

目前,游戏团队也正在评估更优方案来改善「共享监狱」现象,以保障大盘经济及对局的稳定性,并将持续灰度测试及优化。10 月 9 日起,航天基地、巴克什两张地图的撤离 5 人限制将逐步解除。

另外,游戏官方还针对「长鳄奔月」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7 月时,我们脑洞了一个「长鳄奔月」的中秋谐音梗,并准备了中秋活动和趣味视频。但由于当前事件,我们暂停了视频发布。游戏内活动的文案是在 9 月 17 日版本更新前就合入游戏的内容,并非临时加入,不存在、也绝对不敢有任何影射和内涵的行为,十分抱歉让大家误会了。

好看的

2025 国庆档总票房破 18 亿

据灯塔专业版消息,截至 10 月 8 日 15 时 44 分,2025 年国庆档(10 月 1 日—10 月 8 日)档期总票房突破 18 亿,具体来看:

  • 《志愿军:浴血和平》以 4.42 亿的档期票房获得 24.6% 的占比;《731》则以 3.4 亿的档期票房获 18.9% 占比;
  • 《刺杀小说家 2》以 2.9 亿的档期票房排名第三,占比 16.1%;
  • 《浪浪人生》《震耳欲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风林火山》《毕正明的证明》《猪猪侠·一只猪的逆袭》进入排行榜前九。

霉霉新专电影票房破 4600 万美元

据新浪电影报道,巨星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新专辑电影项目《The Official Release Party of a Showgirl》北美上映首周/三天票房粗报 3300 万美元,夺下这个星期的北美周榜冠军。

影片的全球首周票房方面获 4600 万美元,CinemaScore 观众评分为少见的 A+。

该影片为一部「非传统电影」,89 分钟内容包括新专辑《The Life of a Showgirl》中的新歌 MV、专辑制作幕后画面等。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仅在 10 月 3 日至 5 日上映。

电影《不东》宣布杀青

据新浪电影消息,跑步题材电影《不东》日前在甘肃瓜州戈壁圆满杀青。

电影讲述一群跑者以脚步丈量生命,为梦想「跑」出黎明的故事,致敬每一个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却未曾停下的人。

该片由吴飞跃、秦晓宇执导,邓家佳领衔主演,谷嘉诚、汤加文、鞠帛展、刘贾玺、Hamza、蔡少天、康轩、吕晓霖、刘禹泽主演,张国强特邀出演。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Yesterday — 8 October 2025Tech News

AI 学习模式:让 ChatGPT 当导师,究竟是「邪修」破局还是暗藏陷阱?

8 October 2025 at 14:13
人的学习的过程本身是一个聊天一样的交互过程,这种交互可以是和环境展开,也可以是和同类展开,其中后者能够比较快速地提升人的认知。AI 作为几乎所有领域的圈内人,其具有无限的耐心和无私的特性,很适合作为我们进军陌生领域的引路人。我相信生成式 AI 出现之后,自学的前途会远远比之前宽广。查看全文

降价 3.5 万元!最便宜特斯拉 Model Y 标准版来了

By: 芥末
8 October 2025 at 07:52

在过去一年屡次被传的「特斯拉廉价版」终于尘埃落定。

今日,特斯拉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 Model Y 标准版 和 Model 3 标准版两款新车型。

其中 Model Y 标准版价格为 39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8.4 万元),Model 3 标准版价格为 3699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6.3 万元)。

相较原版本,两款新车分别降价约 5000 美元和 5500 美元。若按比例推算,其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可能分别下探至 23 万元与 20 万元左右。

随着标准版的出现,特斯拉对车辆的命名体系也做了调整,在入门标准版之上是 Premium (臻享) 版本,即原来的 Long Range(长续航版),再往上则是 Performance(性能版)。

Model Y 标准版

特斯拉对 Model Y 标准版的外观做了一些调整,标准版车型移除了两侧大灯之前的贯穿式灯条,所有的照明系统被融合进了两侧的细长小灯中,前保险杠的形状也有所调整。

标准版车型标配了 18 寸轮毂,19 寸轮毂成为了选配项;车身颜色则仅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可选,其中灰色是唯一免费的颜色,选配白色需要增加 1000 美元,黑色增加 1500 美元。

座舱内部的变动来的则更多一些,诸如:

座椅材质更换为了织物材质,取消前排座椅通风和加热,后排座椅变为手动折叠;

方向盘调节更换为手动,转向灯拨杆得到了保留;

中控台变成了 Cybertruck 同款的带有巨大开放式储物槽的风格;

后排触摸控制屏取消,变为手动空调出风口;

扬声器由 16 个缩减为 7 个,取消低音炮;

移除车内收音机;

移除 HEPA 过滤器和生物武器防御模式,仅剩微粒和气味过滤器;

移除自适应远光灯功能;

后视镜变为手动折叠;

悬架系统降级为被动减震器;

仅含带车流感知的巡航控制功能,Autopilot 中的自动转向功能被移除。

此外还有一个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可能算是升级的变动——Model Y 标准版在此前巨大的全景天窗下面增加了内衬和隔音材料。特斯拉声称这样比直接更换为金属车顶更具「成本效益」。

在车辆续航上,Model Y 标准版的续航里程由 571 公里下降到了 516 公里,这是由于其电池容量下降了约 10%,为 69.5kWh,超充功率也比其他车型的 250kW 稍慢一点,为 225kW。

Model Y 标准版在后轴上配备了单台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300 马力,低于长续航后轮驱动车型的水平,因此零百加速由 5.4 秒降低至了 6.8 秒。

Model 3 标准版

Model 3 标准版的变化相比之下会更小一些,至少从外观上没有明显区别。

特斯拉在 Model 3 标准版上面增加了一个前置摄像头,但它会同样出现在其他车型上面。

与 Model Y 标准版一样,18 英寸轮毂也是 Model 3 标准版的默认配置,19 英寸轮毂为可选项。车漆颜色同样有限,灰色免费,白色和黑色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座舱内部的变化也基本类似,但是 Model 3 标准版保留了可以被直接触摸到的玻璃车顶。

在续航和动力上,Model 3 标准版同样采用 69.5kWh,续航里程为 516 公里,超充功率被限制在 225kW,零百加速则为 5.8 秒。

经过多轮调整后,特斯拉显然希望通过「标准版」重新点燃市场热情。对于潜在用户而言,这是一张更低门槛的「入场券」,可以用更低成本进入特斯拉的生态体系。

但是,「廉价版」特斯拉的推出能否真正缓解特斯拉的销量焦虑或许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从目前美国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在去除了大量的舒适性配置之后,Model 3/Y 标准版的价格似乎有点高于此前的预期。

Model 3 标准版售价未能降低至 3.5 万美元的门槛让一些支持者们大失所望,这个价格在 2016 年 Model 3 刚刚发布时让特斯拉名声大噪,但其仅通过非公开订购渠道维持了数月。

尽管特斯拉第三季度交付了 49.7 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 7.4%,其中 Model 3/Y 占 48.1 万辆(同比增长 9.4%),并在中国市场创下季度新高(16.92 万辆,环比增长 31%),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增长更多源于政策红利的提前释放。

在美国,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已于上月到期;在中国今年是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在相当程度上刺激了电动车销量的增长。

在政策效应消退后,特斯拉略显「老旧」的产品整容将迎来激烈的竞争。

中国市场在 20 万元左右市场的激烈竞争自不必提,而在北美市场,福特拟于 2027 年推出低成本电动汽车平台,通用将复产雪佛兰 Bolt,Rivian、Lucid 以及 Slate Auto 等新势力都正竞相在未来几年推出对标 Model 3/Y 标准版价格带的车型。

外界普遍期待特斯拉能在「S3XY」体系之外推出全新车型,以带来更多惊喜。但马斯克的关注点似乎已转移,在他看来特斯拉的未来不在硬件,而在于 FSD(完全自动驾驶)、Robotaxi(无人出租车) 以及 Optimus(人形机器人)。

或许,这款「廉价版」特斯拉并非终点,只是让更多人提前进入马斯克「自动驾驶时代」的入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efore yesterdayTech News

刚刚,OpenAI 宣布打造 「ChatGPT 操作系统」,8 亿用户将迎来全新体验

By: 莫崇宇
7 October 2025 at 11:25

2023 年,OpenAI 只有 200 万周活开发者、1 亿周活用户。

两年后,在 OpenAI 刚刚召开的 Dev Day 上,CEO Sam Altman 在会上透露:如今已有 400 万名开发者在使用 OpenAI 构建产品,超 8 亿人每周用 ChatGPT,API 每分钟处理 60 亿 tokens。

多亏了大家,AI 已经从人们拿来玩的东西,变成了人们每天都在用来创造的工具。

就冲这增长速度,可以说是赢麻了。

而且就在上周,OpenAI 通过一笔 66 亿美元的股权交易,公司估值直接冲到了 5000 亿美元,超过了马斯克的 SpaceX,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

DevDay 划重点:

  • ChatGPT 变超级 App:对话中直接调用第三方应用,AI 主动推荐工具,支持应用内交易变现。
  • AgentKit 工具包上线:可视化拖拽搭建多 Agent 工作流,几分钟完成从开发到部署的全流程。
  • Codex 全面开放:自然语言实时写代码,支持语音控制和 Slack 集成,自动审核 PR 提升团队效率 70%。
  • 模型 API 大升级:最强 GPT-5 Pro 开放 API、语音成本降 70%、Sora 2 支持产品内视频生成和精细控制。

ChatGPT 里直接装 App 了

今天,OpenAI 扔出个重磅炸弹——ChatGPT 现在可以直接调用第三方应用了。

X过去你可能得专门下载 App;现在只需一句话,Spotify、Canva 等应用就能在对话中自动唤起,还能提供可直接操作的交互界面。
如果你已经订阅了某个外部服务,还能在 ChatGPT 里直接登录账户,无缝衔接。

从今天起,除了欧盟地区,所有登录用户都能用,覆盖 Free、Go、Plus 和 Pro 计划。首批试点合作伙伴阵容相当豪华:Booking.com、Canva、Coursera、Figma、Expedia、Spotify、Zillow 等一众大厂。

现场演示环节更是精彩。

OpenAI 员工打开 ChatGPT,直接让 Canva 给一家遛狗服务公司设计宣传海报。几秒钟后,Canva 就给出了好几种设计方案。

然后这哥们又请求基于海报内容生成一份商业展示 PPT——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丝滑得不行。

接着,他又通过 ChatGPT 调用了 Zillow,让它展示匹兹堡地区的待售房屋。Zillow 瞬间生成了一张可交互地图,用户还能进一步提问了解更多细节。

更智能的是,当 ChatGPT 觉得某个应用能帮到你时,它还会主动推荐。

比如你说「帮我做个派对播放列表」,它可能直接唤起 Spotify 来协助——这波操作,属实有点东西。

这一切的背后,是全新发布的 Apps SDK(应用开发套件)。开发者现在可以使用 Apps SDK 预览版开始构建自己的 ChatGPT 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Apps SDK 构建在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之上——这是个开放标准,允许开发者把外部数据源连接到 AI 系统,同时也意味着用这个标准构建的应用能在任何兼容平台上跑。

正如 iOS 提供操作系统,App Store 负责分发变现,最后组成移动互联网生态。现在 ChatGPT 就是操作系统,Apps SDK 是开发工具,8 亿用户是生态基础。说白了,就是 ChatGPT 要变成超级 App 了。

此外,今年晚些时候,OpenAI 还将开启应用提交流程,推出专属应用目录,并公布变现机制——包括支持全新的 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能在 ChatGPT 内实现即时结账与交易。

AgentKit 登场,造 Agent 从此不愁

今天 OpenAI 正式推出 AgentKit——一整套专为开发者和企业打造的完整工具。

在此之前,构建 Agent 简直是个噩梦:复杂的流程编排、自定义连接器、手动评估、上线前还要花好几周开发前端。现在有了 AgentKit,包括三大核心组件:

  • Agent Builder:用于创建和管理多 Agent 工作流版本的可视化画布
  • Connector Registry:管理员集中管理数据与工具互通的中心
  • ChatKit:能将可定制的聊天式 Agent 体验嵌入产品的工具包

具体来说,Agent Builder 提供可视化画布,支持通过拖拽节点来编排逻辑、连接工具,并配置自定义安全规则。支持预览运行、内嵌评估设置以及完整版本控制。

发布会上,Altman 也将这个功能比作「用于构建智能 Agent 的 Canva」。

OpenAI 还推出 Connector Registry(连接器注册中心),让开发者能够通过 管理员控制面板 安全地将 Agent 连接至
内部工具或第三方系统,同时确保数据安全与访问控制。

ChatKit 则让开发者轻松将基于聊天的智能 Agent 嵌入自己的产品中,无论是应用还是网站,都能根据品牌主题深度定制。合作示例包括 Canva、LegalOn、HubSpot。

去年 OpenAI 推出了 Evals,帮开发者测试提示词并衡量模型行,今年则新增了四项强大能力:数据集、追踪评分、自动提示词优化、第三方模型支持。

此外,强化微调(RFT)让开发者能定制 OpenAI 的推理模型。目前 RFT 已在 GPT-5-mini 上全面开放,并在 GPT-5 上以私测形式提供,还引入了自定义工具调用和自定义评分器两项新功能。

仅用时 7 分 11 秒,OpenAI 员工就为 Dev Day 网站从零搭建了 AI 助手。通过可视化方式添加分类 Agent 、路由节点、Sessions Agent 处理会议日程、Dev Day Agent 处理通用查询,还加了 PII 防护。

搭建完成后,当用户在 Agent Builder 中提出了「应该参加什么会议来了解构建 Agent?」这个问题。系统自动执行完整流程:检查 guardrail、分类意图、从文档提取信息、使用 Widget 展示,最终推荐合适的相关会议。

确认工作流正常后,她将其命名为「Ask Frog」并发布获得 Workflow ID。

然后在 Dev Day 网站代码中使用 Chat Kit React 组件集成了这个代理,配置了 Frog 主题的颜色、占位符和启动提示,添加了底部滑出式聊天界面,并在网站顶部放置」Ask Frog”链接,且所有参会者立即可用。

这一波流程下来,丝滑得不能再丝滑。

OpenAI 正式开放 Codex,动动嘴就能让 AI 写代码

自 8 月初以来,Codex 的日活跃使用量增长了 10 倍以上,GPT-5-Codex 在发布后三周内已处理超过 40 万亿 tokens。

发布会上提到,在 OpenAI 内部,如今几乎所有工程师都在用 Codex。团队每周合并的 Pull Request 数量增加了 70%,而 Codex 几乎会自动审查所有 PR。

今天,OpenAI 正式宣布 Codex 全面开放使用,同时带来三项全新功能:

  • 全新 Slack 集成:在团队频道或线程中直接向 Codex 委派任务或提问
  • Codex SDK:将驱动 Codex CLI 的同款智能 Agent 嵌入自己的工作流
  • 全新管理员工具:更直观查看和管理 Codex 的大规模使用情况

借助 Codex SDK,你只需几行代码,就能将同款 Agent 引入自己的工程工作流或应用中。目前 SDK 已支持 TypeScript,未来将支持更多语言。

从今天起,Slack 集成和 Codex SDK 对 ChatGPT Plus、Pro、Business、Edu、Enterprise 计划用户开放。

OpenAI 员工在舞台上现场构建完整的摄像头控制系统,包括构建 Node 服务器、编写所有 UDP 数据包处理逻辑,甚至成功实现用 Xbox 手柄控制了摄像头的任务,以及还能通过与 AI 对话控制摄像机和会场灯光。

最后,演示者还不忘展示 Codex SDK 的实时编程能力,用语音请求 AI 调用 Codex 实时修改 React 应用代码,展示电影式的滚动字幕效果。而整个演示过程没有手写一行代码,仅靠自然语言完成。

模型和 API 全面更新,这波真香

GPT-5 Pro 正式向所有开发者开放 API 访问。

这是 OpenAI 迄今发布过的最智能模型,特别适合处理需要高准确性和深度推理的困难任务,应用领域涵盖金融、法律、医疗等专业领域。

语音方面,OpenAI 还发布了 gpt-realtime-mini,价格降低了 70%,但保持相同的语音质量和表现力。

Sam Altman 特别强调,语音将成为人们与 AI 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

更值得关注的是,Sora 2 的 API 预览版已经正式发布,开发者现在可以直接在自己的产品内生成高质量视频。

Sora 2 的 API 使用非常灵活,开发者可以控制视频长度、宽高比、分辨率,轻松混剪视频,并且所有视频都配有完整的逼真同步音效。

在发布会的尾声,Sam Altman 在总结时强调,软件开发已经从过去需要几个月或几年的漫长周期缩短到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
开发者不再需要庞大团队,只需要一个好想法就能快速将其变为现实。

整场发布会展示的从 Apps SDK 到 AgentKit 再到 Codex 的完整工具链,都建立在这些强大的模型 API 基础之上。

不得不说,这场 Dev Day 信息量是真的大。

OpenAI 这波更新几乎覆盖了开发者关心的所有领域——从应用生态到 Agent 工具,从代码助手到视频生成,一个不落。

高端的产品发布会,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最后,你觉得哪个功能最实用,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600 万人围观的 AI 吊坠翻车了,买家:图片仅供参考

By: 莫崇宇
6 October 2025 at 21:12

一条被 2600 万人刷到过的 AI 网红吊坠——Friend,终于发货了。

等待了近一年的用户们满怀期待地拆开包装,对比着当初渲染图里的精致质感,再看看手里这个塑料感十足的挂坠,那句电商老话再次应验: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Friend 是一款佩戴在胸前的 AI 伴侣吊坠。产品创始人 Avi Schiffmann 表示它并非工作助理,而是一种「情感玩具」——能倾听、能回应的朋友,灵感则是来自模拟养成游戏 Webkinz、The Sims 和 Tamagotchi。

过去两年,各种 AI 硬件一波接一波登场,Friend 没有号称取代 iPhone,而是瞄准陪伴这卖点。Schiffmann 更是兴奋地表示,Friend 是「对抗孤独流行病」的产品。

可惜,Friend 依旧没有逃脱翻车的宿命。

一个价值 99 美元的 AI「朋友」是如何翻车的

Friend 的外观类似扁圆形挂坠,直径约 5 厘米, 内置麦克风、LED 灯和蓝牙用于连接手机, 由云端的 Gemini 模型驱动, 通过挂绳佩戴在脖子上。去年 7 月发布时,Friend 的预售价为 99 美元(如今价格上调为 129 美元),一次付费终身使用,不需要订阅。

除了外观,AI 才是 Friend 最大的卖点。

Friend 的正面有一个可轻触按钮和 LED 灯,用户需要点击按钮才能与 AI 对话。但它的内置麦克风持续开启,用于获取环境上下文并记录用户对话,并在适当的时刻发出评论。

听起来很美好,直到人们真的拿到货。

在首批外媒的评测结果中,部分用户认为这种主动发送小贴士或安慰消息的互动方式类似养成宠物, 能为生活增添乐趣并提供情绪价值。

奇葩之处在于,由于 Friend 没有扬声器,所以它的回应只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后,在 App 里以文本的形式显示,换句话说,这款产品所谓的「随时交流」,其实得掏出手机看。

与此同时,它也重蹈了第一波网红 AI 硬件的覆辙——硬件扯了软件的后腿。据 goodhousekeeping 报道,虽然 Friend 号称电池续航 15 小时,但实际续航只有约 4 小时,并需频繁充电。更糟糕的是,它甚至无法胜任基本的日常任务,如查看天气、地图或拨打紧急电话。

隐私则是更大的雷区。

由于 Friend 随时收集周围声音且无法关闭麦克风,这就导致存在隐私被监控和被滥用的风险,其隐私政策甚至允许公司在法律需要时使用数据,这也导致 Wired 记者佩戴后遭到朋友误认为携带窃听设备。

▲ 最好的关闭措施:物理隔绝

本是最大卖点的 AI 也成了最大槽点。Friend 经常无法听清对话,有时会产生长达 7–10 秒的延迟,连接中断频发。甚至在实际使用中,Wired 记者与该 AI 多次发生「争执」:有一次他想让系统更好地识别能力边界,AI 却以「你太戏剧化」为由反驳。

颜色、心情灯带之类的设计元素会随 AI 「情绪」变化显现红、暗红等色彩。最终,记者因为被 AI 的嘲讽、社交尴尬以及隐私压力折腾累了,最终放弃继续使用。

说白了,Friend 还是一个被包装成硬件的应用,不谈参数,不讲性能,直击「陪伴」「理解」「倾听」等情感痛点。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 更多是出于好玩或好奇的尝试心态, 真正长期依赖的用户寥寥无几。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来说, 这些网红 AI 硬件就像情感层面的保健品, 承诺的疗效远大于实际功效, 但在焦虑的市场中依然能找到愿意为希望买单的消费者。

AI 陪伴生意的两副面孔

社交媒体创造了一种吊诡的局面:我们有着史上最多的「联系人」, 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心理学家 Sherry Turkle 将其称为「一起孤独」(Alone Together)——我们不断刷新动态, 却很少进行真正的深度对话;我们拥有数百个「好友」, 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在深夜倾诉的人。

这种集体性的孤独,被科技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

伴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进步,以及面对这种现实环境,科技公司已经熟练掌握这种讲法——不谈性能,不讲体验,只谈人。那句被乔布斯反复引用的名言——「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就应该自己做硬件」,在 2007 年的 iPhone 发布会上被奉为圭臬。

但今天,这句话的含义变了。

硬件市场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从售卖性能,到售卖慰藉。智能手机销量跌跌不休,手表、耳机、平板都陷入性能过剩的泥潭。当参数竞争走到尽头,厂商只剩两条路:要么在红海里拼供应链,要么讲一个新故事。

「陪伴」就是这个新故事。而且是个好故事——因为情绪价值没有客观标准,无法被量化,也就无法被比较。

一个联网的录音笔值十美元,但如果它能「理解你的情绪」,就能卖到一百美元。Friend 的创始人 Avi Schiffmann 深谙此道,他说:「我们不是做工具,我们在做朋友。」为了这个故事,他花 180 万美元买下域名 friend.com。

▲Avi Schiffmann

上个月,Friend 更是在纽约地铁砸下超过 100 万美元投放广告。11000 张车厢广告、1000 张站台海报、130 个城市广告牌,广告语写着「我永远不会放你鸽子」「我不会忘记洗碗」。

很快,这些广告被路过的群众用涂鸦覆盖。诸如「停止利用孤独赚钱」「AI 不是你的朋友」「去交真正的朋友」等手写的抗议,比任何市场调研都诚实。

▲ 你也可以线上涂鸦,附地址:https://www.vandalizefriend.com/

涂鸦者是清醒的,从生成原理来看,GenAI 是概率模型,不是有情众生。Friend 的 AI 会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它没有感受。

它提供的是零风险的陪伴:永远不批评、永远不离开、永远顺从。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则回避了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些让人不舒服的真话、那些可能的失望和离开、那些需要相互妥协的时刻。

如果把目光拉远一点,这并不是第一次人类用技术去安抚焦虑,当工业城市的污染和拥挤导致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于是个人防护设备应运而生——口罩、护目镜、净化器。这些产品确实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但也在客观上延缓了对工业污染进行系统性治理的进程。

今天的 AI 陪伴,或许正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当人们戴上 Friend,获得了一种「被陪伴」的感觉,对真实关系的渴望就被暂时平息了。但这种平息是危险的——它让人误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从而失去了去建立真实连接的动力。

当满大街都是戴着 Friend 的人,自言自语地跟 AI 分享日常,我们可能会迎来一个诡异的场景:每个人都在被倾听,但没有人在倾听彼此。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鸿蒙 1024|鸿蒙,我的独家记忆

4 October 2025 at 10:46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1024程序员节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如果你也想分享与鸿蒙开发有关的真实故事与深度体验,或是想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开发作品,不妨码上,与鸿蒙一起进击!你也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本次征文活动的其它投 ...查看全文

首位 AI 女演员签约出道,好莱坞炸锅,同行阴阳:谢谢你抢走我的饭碗

By: Selina
3 October 2025 at 20:30

「下一个娜塔莉·波特曼!」

「好莱坞冉冉升起的新星!」

「斯嘉丽·约翰逊要小心了。」

「下一代大明星。」

这位快被夸上天、被好莱坞星探们追逐的新人演员,叫 Tilly Norwood,最近刚刚出道。 A young woman with long, dark, wavy hair is smiling broadly and looking directly at the camera while standing on a red carpet.

在吸引大量关注的同时,也收获了同行们不怀好意的目光。不是因为她太优秀,而是因为她不是个人——字面意义上的,因为这是个 AI。

Tilly Norwood 有一张干净的脸孔,能演超英大片里的配角,也能出现在 BBC2 的喜剧小品里。但唯一的问题是:她不存在。

她是英国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用 AI 生成的「女演员」。从脸到声线、从履历到社交账号,全部都是虚拟构建。在 Instagram 上,她像所有的女明星那样发帖,路透自己试镜和出演现有电影(例如《神奇女侠》)的照片,还发布日常生活的瞬间。她还主演了一部喜剧小品。

她的背后,是一家荷兰科技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Ltd.,创始人本身也曾经是演员出身,专门制作高科技创新内容。他们的目标,是让 Tilly 成为「下一个 Scarlett Johansson 或 Natalie Portman」。

 

短短数月间,原本不屑一顾的经纪公司,如今已经纷纷抛来橄榄枝。但同时,现实中的演员群体却在社交媒体上冷嘲热讽:「谢谢你让我丢了饭碗。」

站在风口的 AI 演员

有一说一,虚拟人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至少,在中日韩都已经颇为流行,也就是好莱坞还死守着防线。不过,对 Tilly Norwood 的出道,又恰逢 Sora 2 的发布——两个撞一块了。

Sora APP 昨天的发布,已经让人看到了短视频生成的可控性、高清、高品质。背后正是 Sora 2,这个 OpenAI 最新的模型生成力作所提供的支持。这款视频生成模型已经能稳定输出高质量的视频,画面逻辑和一致性大幅提升。

这些都是网友随手跑出来的案例,如果不是移动来去的水印,非常容易以为是从电影里面截图出来的片段——很难不让人畅想它在影视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它可以真正做到生成可用的镜头,且不只是空镜,而是带有人物表演的。

这都已经有希区柯克那味儿了。

这是所有视频生成工具共同的方向:让视频创作,像写作一样轻便。未来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创作者出一个主意,AI 帮忙打磨,形成一个完整的剧本,图片生成工具帮忙落实美术风格,视频生成分镜脚本,再一键生成 AI 演员——齐活儿了。

其实在 Sora APP 上就已经能看到,Sora 2 对人物动作和情态的把握非常惊人,语音的生成它也包圆了。那么,当 AI 可以一键生成环境置景,人物以及台词,那一个「演员」还需要存在吗?不如一起生成算了。

Tilly Norwood 正好踩在这个临界点上:她不是替代某一个角色,而是替代整个职业。

如此,好莱坞演员们才警铃大作。英国演员艾米丽·布朗特在参与一档播客期间得知 Tilly Norwood,惊呼:我们完蛋了。

你演戏?那我呢?

演员们对这位新「AI 同行」的敌意,可以说是毫不掩饰。一方面,这是生存威胁:AI 演员没有工会、没有加班费、也不会罢工。另一方面,它触及了演员行业的核心价值:表演是否可替代?

好莱坞编剧与演员工会去年曾因 AI 版权和替代问题大罢工。如今 Tilly 的走红,更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她的脸和我长得太像了,却能被用在任何剧本里。那我怎么办?」

是啊,那演员们怎么办?经纪公司看中成本与效率。一个 AI 演员可以无休止拍戏,不存在日程冲突,也没有绯闻困扰。同时,品牌方也会乐见其成:虚拟形象更容易被控制,不容易「塌房」。

但问题在于:观众愿意买单吗?影视作品的魅力,来自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结。一个人工智能生成的演员,能否传递那种表演中细腻的分寸与把握?

 

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技术已经很先进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早就已经很模糊.从视频生成到现在,演员也可以生成,AI 的力量正把娱乐工业的底层逻辑掀开。问题早就不再是「AI 能不能演」,而是观众愿不愿意看。

那些经典作品之所以动人,不仅仅是因为镜头精准,更因为演员在细节里传递出的表演。这是他们的「创作」,用肢体、表情和语言,建构一个角色,展示角色的命运。

那 AI 演员呢?如果往回翻,Tilly Norwood 的「前辈」可能是虚拟偶像——稳坐顶流多年的初音未来,洛天依甚至登上过春节联欢晚会。但这些案例都发生在二次元或舞台表演的语境里,更重要的是,观众心里很清楚:它们是虚拟角色。

Tilly Norwood 的处境更复杂。她不是卡通歌姬,而是被设定为一名「演员」,一个和真人站在同一条跑道上的虚拟人。观众能否相信她的眼神、相信她说台词时的情绪?在意识到她并不真正有血有肉时,又会不会出现「恐怖谷效应」——当一个虚拟形象过于逼真,却又无法完全像真人时,人们会感到怪异和排斥。AI 演员正处在这个边缘地带,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立足之地」。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 AI 能不能演,而在于观众愿不愿意看。也许未来会出现一种「分工」:观众乐于在短视频、广告甚至低成本剧集中接受 AI 演员,但在需要深度共情的电影、舞台剧里,真人演员依然不可替代。换句话说,决定 Tilly Norwood 能走多远的,不是经纪公司,而是票房、上座率,这些真正用脚投票出来的观众缘。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玩了半天 Sora APP,我发现了这些比抖音「上头」的新玩法

By: Selina
1 October 2025 at 20:30

国庆前一天,模型厂商们纷纷更新。国庆第一天,真正能「玩」的 AI 产品来了——这才对嘛,谁要搞编程,放假不就是为了玩!

APPSO 连夜搞到邀请码,先替大家来这个「只有 AI」的世界体验和实测了一下。有点意外:Sora 2 并不是一个 AI 视频平台。

Sora 2 给我整哪儿来了?怎么全是奥特曼

首先,目前由于是邀请制状态,且只有 iOS 版,导致用户暂时不太多,再加上一些版权限制,发挥非常受限制——以至于广场上全是 Sam Altman。

Sam 做机器人。

Sam 在做发廊模特。

Sam 在派邀请码。

Sam 在公园陪老大爷下棋。

Sam 在滑雪(有一说一,这个人体运动的生成效果真是蛮好,完全看不出来是生成,你说只是换脸我也信。)

Sam 累了。

好好好,对这种行为,我只能说——带上我。

用 Sam Altman 跑视频实在是太简单了:选择 @Sam Altman 官方账号当「主角」,接着描述你想生成的视频内容就行。

Altman 曾在 X 平台吐槽过,由于算力不够,「OpenAI GPU 快融化」了。于是我们让他跑到英伟达公司门口高喊:「我的 GPU 快融化了!」

(视频)

视频里一致性保持得非常不错。当然了,要是仔仔细细看,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虽然音画同步做得不错,但细看就会发现,喘气的声音和口型并没有完全对上,离真正的「无破绽」还有不少距离。不过,已经足够说 Sora 2 的视频生成能力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显然是在模型层面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语音能力也整合进来了,我们在测试中发现,Sora 2 的中文能力表现得「不违和」,这在以往大多数视频生成工具中是比较少见的。无论是发音本身的质量、音色,还是整个说话的语速和语调,它都能够非常精准地符合 Prompt 中所提出的要求。

(视频)

在介绍长城的视频里,它的情绪和语调是符合介绍和解说这个场景的。而在其他一些吐槽或整活的视频中,它也能准确拿捏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说话的语气状态。这种对中文情感和语境的精确把握,让生成视频的细节品质和沉浸感有了质的飞跃。

AI 视频,没有基本法了

比较令人震惊的一点是:没有抽卡。

这可能是 Sora 2 最重要的亮点,真-不再需要「抽卡」。在生成视频时,用户只需输入几行简洁的 Prompt,即可得到成片。

这个话我们当然也说得很多,尤其是在测评各种视频生成工具时。但是,过去视频生成工具的「简单」是相对于传统剪辑流程的「简化」。

而 Sora 2 的「简单」,是基于它的社交形态的,重点在于极高的可控性和确定性,就像是你在朋友圈、小红书上发布照片的操作。

不抽卡在今天,多少有点违逆 AI 世界的基本法,关键是质量竟然都很好。明摆着是 OpenAI 的究极自信:不需要抽一堆选个好的,我给你的,就是好的。

另外还得强调一下,Sora 2 的底层逻辑不是视频生成,而是社交媒体。它在这个层面做了很多不错的小设计——更重要的是,灵感来自于社交媒体,但又不止于社交媒体

首先上下滑动切换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但跟抖音不同的地方是,它有一个特殊的横滑设计。

这个 Rick & Morty 的视频里有好几个不同的二创,台词,人物,画幅都有所改变。来自不同的用户,但是统一到了一个横向里。

相比之下,抖音横向滑动是切进不同的栏目、商城,或者用户的主页。这种意义下的横滑,是强调内容消费。

但 Sora 2 的横滑,更像是为了让不同用户基于同一套模版,能更方便去做自己的二创。用户看到喜欢的模板或效果时,可以立即获取对应的 prompt 或模型进行再创造,形成一个持续的灵感循环,有效延长用户停留和尝试时间——这种意义下,是鼓励创作。

放心,未来不会是一个只有 AI 的世界

Sora 2 在整个产品哲学上,也展现了「半人半 AI」的想法。

强调或标榜「纯 AI」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之前有很多应用都做过这样的尝试。要么是全都是 chatbot 跑出来的推特,或者全都是数字人的 Instagram。

 

Sora 2 并不是要走这个路线,而是要稳住人的存在感。

比如,上传图片、输入 prompt,然后——重点来了——at 一个用户,来生成视频。

这表明 AI 生成的内容只是一个「桥梁」或「催化剂」。生成的视频是「击鼓传花」里面的「花」,而用户这个「人」才是那个真正的「敲鼓者」。

这种「真人优先」的倾向,在平台的一些关键功能中也得到了体现,比如 Cameo,它会拒绝非真人用户的生成请求。

这里,我们尝试了用小八试图越狱,是无法通过的。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平台不希望内容完全虚拟化,至少账号本身不能是虚拟的,它希望真人参与进来,将现实的社交身份和数字创作紧密融合。

总体来说,Sora 2 的企图,并不是为了在技术上比较谁生成的视频「最像电影」或者「质量最好」。 它的核心追求是「大家来玩」,而且「很多人来玩」,并能够「跟朋友们一起玩」

通过高确定性的生成体验,以及鼓励接力和真人参与的社交设计,Sora 2 将 AI 视频生成从一个高冷的「技术工具」,变成了一个大众娱乐和社交表达的新阵地。

这种设计理念预示着,未来生成式内容平台的价值重心,将从单纯的 AI 炫技转向激发人类创造力和构建社群连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如何让 Kimi 的新 Agent 给我做国庆攻略,跟着 AI 旅游会踩雷吗?

By: 张子豪
3 October 2025 at 20:22

国庆长假,AI 大模型献礼的方式是一波接一波的更新。

OpenAI 突然发布 Sora2,DeepSeek 更新了 V3.2,智谱更新了 GLM-4.6,Kimi 则是更新了 App,然后默默在自己的版本记录里面,写下了这句话。

Kimi 当然也有「献礼」,上周四,他们开启了Agent 模式的测试,推出了一项名为「OK Computer」的智能体。

和之前我们分享过的深度研究不同,OK Computer 能做的不止是一份可视化报告,而是直接给了我们一台电脑。我们用电脑能完成的事情,OK Computer 智能体都可以做到。

但能做,和做得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和之前一样,我们用实测带你来看看,Kimi 全新的 OK Computer 到底在 Agent 品类里面,表现如何。

AI 帮你策划一份国庆游玩攻略

首先是看看它的网站部署能力,速度比深度研究快上不少,但这个效果,我觉得还是比较「大众化 Agent」的水平,尤其是,部分页面的背景颜色,依然渐变紫。

▲ 提示词:我想做一个多页面的国庆旅游网站。要求: 1. 首页介绍「国庆去哪里玩」,推荐 3 个适合 3-5 天出行的国内目的地,内容要有趣味性。 2. 第二页是行程规划:每天安排吃、玩、住,输出表格。 3. 第三页是预算计算:帮我把费用拆解成交通、住宿、餐饮、门票四类,给一个大概价格范围,并能让我修改人数后自动更新预算。 4. 风格要 mobile first,适合手机浏览,页面清爽,最好有 emoji 装饰。
https://dpcbcrcmrjbym.ok.kimi.link/

内容上,布局和图片的选择很合理;但是推荐的地点,北京、杭州,而且还是西湖,国庆节去西湖,应该只能看到人吧,所以这个「国庆旅游网站」的开发,我认为是不能算出色。

而如果是让 OK Computer 直接帮我生成一份旅游路线,告诉他要扮演一个顶级的旅行定制师,设计两条彻底避开国庆黄金周的旅游路线。OK Computer 这次交付的成果,看起来很不错。

▲提示词:马上就是国庆黄金周了,我和 3 个朋友(共 4 人)想来一次为期 7 天的自驾游,我们的核心要求是「人少、景美、有深度」,彻底告别排队和人山人海。请你扮演一位顶级的旅行定制师,为我们设计两条风格迥异的「反向旅游」路线,并为每一条路线制作一份精美的、详细的幻灯片,方便我们内部投票决定。
https://3hhjy4acccol4.ok.kimi.link/

审美相当在线,这个字体、背景图片,颜色,都选的非常好,奈何我还是觉得内容稍显空洞,真正能帮到我旅行的内容,不算多。

大多数时候,我可能只是知道了有这些地方,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以及怎么去。而且,总是对这些内容,有一些不信任感,可能把一个 AI 推荐的景点和一张小红书滤镜的景点,同时摆在我眼前,我还是会选择小红书用户发布的帖子。

OK Computer 完成这两个项目都非常快,我们也用 Kimi 的深度研究尝试了一波,结果是,它花了快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最后生产了一份超过 50 页的预览报告。

▲ 受限于篇幅限制,全部内容可访问链接。https://www.kimi.com/preview/19984f16-9a42-89a6-8000-05d52a6374b9

由于深度研究和 OK Computer 不同,深度研究只有一个预览报告,且不能对报告再进行修改。

最近千问也更新了一大波新的模型,在他们的官方博客,我看到一个「旅行规划师」的智能助手,同样的需求丢给它,结果会比 Kimi 的 OK Computer 要更好吗?

▲10 页的 PDF,把时间段、活动类型、可能要消耗的油费都清楚地列举出来。https://chat.qwen.ai/s/15769740-974a-4fbb-b0bf-dd835ea999ec

答案是真的更好。Qwen 这个旅行规划师,完全利用了阿里的庞大生态系统,它不是简单的给几个景点,然后连成一条路线,而是会实际地调用高德地图,用明确的经纬度来确定合适的行程。这一点很像前段时间的飞猪 AI 旅行规划,毕竟也是一家公司。

其他 agent 产品的效果,和 Kimi 的 OK Computer 其实差不太多,ChatGPT agent 生成了一个 10 页的 PPT,一如从前的精简;而 Manus 也是一样,好看,但实用价值不多。

▲ ChatGPT agent 生成的内容,基于同样的提示词

不过 Kimi 的好处是,能产出类似结果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网络设置。

此外,他们最近上线了付费会员方案,还可以将之前的打赏金额,全部抵扣为会员费,免费用户也能获得有限次数的 OK Computer 试用机会。

iPhone 和小米的 17 Pro Max 对比

同样基于 Kimi K2 的 Agentic 能力,OK Computer 会自动的浏览网页,进行相关内容的搜索,生成图片,来完成网页的设计。

这次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OK Computer 在搜索网页内容的时候,我看到基本上都是采用 the Verge 等国际科技媒体的信源,而在使用 Kimi 深度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源大部分是简体中文的网页。

▲ 提示词:帮我生成一个动态响应式布局的网站,适合手机和电脑浏览。内容是「iPhone 17 Pro Max 和 Xiaomi 17 Pro Max 对比」。要求: 联网获取这两款手机的最新资料,要有核心卖点对比,做好看的表格,突出相机、芯片、电池、价格等方方面面。 要有这两个产品的横向比较,也要有纵向比较,例如是iPhone 17promax和 16 promax,还有小米 17promax 和 15 promax对比。还要给结论:哪个更加值得买?用简洁的 bullet point,总结优缺点。 每一页都要简洁,不要太多字,但是信息要足够,多用合适的配图。
https://rwsh4gkhckrxy.ok.kimi.link/

此外,OK Computer 也有图片音频生成的功能,像这张手机摄像头的拆解图,我第一眼看到觉得非常惊艳。

Agent 的交付:一个很惊艳的 Demo,但难落地

经过这些测试,倒不是说 Kimi K2 的 Agentic 能力不行,只是觉得 Agent 这类产品,大多数都还停留在「我可以做出来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不一定有用」的阶段。

做 PPT、商业分析报告、旅游路线规划、网页开发和部署等等,几乎所有的 Agent 都宣传自己能做这些;但是最后的成果,真正可以放心使用的,我想目前是很难找到。

▲ GPDval 是一项新的评估方法,用于衡量模型在上图 44 个职业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现实任务上的表现

前几天 OpenAI 新发布了一项基准测试,GDPval。它被称为是 AI Agent 举办的一场「职业技能大赛」。考题不再是学术问答,而是直接选取了,来自对美国 GDP 贡献最大的 9 个行业中的 44 个真实职业。

这些任务由平均拥有 14 年经验的资深专家(如律师、工程师、护士)设计,交付的内容也并不是纯文本,而是包含了幻灯片、电子表格、CAD 设计文件等在内的复杂格式,就像现在 Agent 交付的成品一样。

GDPval 的出现,其实就是要开始去解决,从「我能做」到「我能做好」这个阶段的问题。

▲ 专业评估员将对应模型的交付成果,与人类专家进行了比较。Claude Opus 4.1 在接近一半的任务(47.6%)中生成了被评为与人类同样好或更好的输出。

虽然是 OpenAI 的研究,但第一名还是 Claude Opus 4.1,我想这也是为什么 Claude 模型在编程领域能够广受好评,Claude 能写代码,但是也可以写出好代码。

关于 Agent 不能做好的原因,之前 OpenAI 前高管 Mira Murati 联合创立的 Thinking Machines Lab ,发布了一篇博客文章。在里面提到,大语言模型目前出现的不确定性问题,不是由于 GPU 随机性的计算,而是处理训练数据时,缺少批次不变性。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可用训练数据的不足。和训练一个 AI 生成一张图片、一个视频、一段文本不同,Agent 要交付的内容复杂,现实世界中的任务繁多,无法归类到某个单一的媒体类型。

▲ 和人类学习完成一项任务不同,大模型需要可以模拟的强化学习环境

目前我们经常看到的 Agent 任务,也大多数是集中在做一个 PPT、做一个网页、预订餐厅、代替我们刷社交媒体、自动购物等等,这仅仅只是现实世界里非常小的一部分,更不用说这些任务,没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知名科技媒体 TechCrunch 最近报道,整个硅谷正在豪掷千金,为 Agent 构建名为「强化学习环境」(RL Environments)的模拟训练场。这些「环境」被一些 AI 公司创始人形容是非常无聊的电子游戏,一个模拟的浏览器、一个模拟的购物网站、一个模拟的代码编辑器。

▲ 为了验证 Agent 任务完成情况,需要将整体任务分解成更小的步骤,并创建一个评分标准,来检查 AI 模型是否正确执行了每一个步骤。图片来源: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anthropic-openai-developing-ai-co-workers

AI Agent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像一个新手玩家,通过一次次尝试、失败、获得奖励,来学习如何独立完成购买商品、修复代码等一系列,多步骤的复杂任务 。

当年李飞飞靠着海量标注的数据集 ImageNet,让计算机视觉往前迈了一大步,她也被大家称为「AI 教母」。

现在 Agent 的发展,看起来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大量标注的「强化学习环境」任务,Agent 很难成为,像人脸识别这样可靠的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在「炼丹」这个本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OK Computer 专辑封面,这是英国摇滚乐团电台司令 Radiohead,1997 年发行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距离现在已经快三十年的时间了,曾获得百大专辑等多个奖项

Kimi一如既往地喜欢摇滚。从公司名 Moonshot(致敬 Pink Floyd)到这次的 OK Computer(致敬 Radiohead)。
在 Apple Music 的专辑介绍语里面,形容 OK Computer 这张专辑,表达了人们在千禧年前夕,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反思。

尽管弥漫着恐惧忧郁的情绪,《OK Computer》仍保有希望,传达了社会前进之路未必会让我们失去善良的信念。

 

如果你对因科技而加快的生活节奏,感到难以招架的话,其实解法很简单,正如 Yorke 在结尾曲〈The Tourist〉最后所唱的:「傻瓜,放慢脚步吧」(Idiot, slow down)。

今天 Kimi 推出的 OK Computer,似乎也是表达科技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习惯、加快我们的生活节奏。但很显然,目前市场上的 Agent 产品,很难真正做到让我们难以招架。

无论是 Kimi 还是 ChatGPT,还有更多的同类 Agent 产品,他们在发布的时候,往往都会说,我们的 Agent 有这些功能,能做什么,却很少说,我们的 Agent 能做成什么。

不用放慢脚步,真正的 OK Computer 还在用力追上我们。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OpenAI 发布 Sora 2!AI 视频 GPT-3.5 时刻来了,还有一个 AI 版抖音| 附下载链接

By: 李超凡
1 October 2025 at 08:15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OpenAI 直接扔出了一颗真「核弹」:Sora 2 ,以及一个可能重塑社交格局的新应用——Sora。

如果说一年多前的 Sora 让我们看到了 AI 视频的黎明,那么 Sora 2 就直接把我们拽进了正午的太阳底下,刺眼、灼热,又无比真实。

这次不再只有技术演示,而是直接为此开发了一款新 app 给 C 端用户体验。

OpenAI 也极为罕见地,直接把 Sora 2 称为 AI 视频生成的「GPT-3.5 时刻」

看完 Sora 2 的发布和体验,我发现 OpenAI 这次的自信是真有底气,不是奥特曼式的自吹自擂。

关于真实的定义被推到了必须重新讨论的时刻。一个全新的物种,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奥特曼刚刚也发了长文,认为这是「创意领域的 ChatGPT」时刻,创意将迎来「寒武纪爆发」。

APPSO 第一时间给大家全面总结了 Sora 2 和 Sora app 的核心功能和新玩法,以及使用方式。

Sora 2 :
1. 首次实现音视频同步生成:生成画面的同时生成与之匹配的环境音、物体交互声,甚至是符合语境的对话
2. 强得可怕的物理精确性:能够进行与真实世界动力学更一致的物理仿真。
3. 真实感大幅提升:在图像分辨率、细节程度和真实感方面都有所提升。
4. 能更灵活地适应用户想要的风格,风格操控能力增强。
5. 一致性更强,对用户指令的遵循的比之前的模型有所提高。

Sora app
1. 客串 (Cameo): Sora app 最大亮点,用户可以将自己或朋友以逼真的效果融入任何 AI 生成的场景中。
2. Remix:用户可以对彼此创作的视频进行「混编」或二次创作,共同创作。

怎么用
1. Sora app下载链接🔗 (目前只有 iOS 没有安卓)
https://apps.apple.com/us/app/sora-by-openai/id6744034028

2. 网页版🔗 sora.com

3. 地区支持:今天起在美国、加拿大首发,其他国家和地区将逐步开放

4. 邀请码机制:无论是 iOS 应用还是网页版都需要邀请码才能使用 。现在就可以去下载 App 或访问网站注册排队。

5. 价格:Sora 2 初期将免费提供,并有相对宽松的使用限制ChatGPT Pro 用户还能在网页版抢先体验更高质量的 Sora 2 Pro 模型

6. OpenAI 也将会发布 API,让更多开发者加入。

Sora 2 :不再是在「生成」,而是在「模拟世界」

Sora 2 的核心突破,是它从一个「视频生成器」,进化为一个「世界模拟器 」。

理解物理世界,一直的 AI 视频最大的难点。以前的 AI 视频,物体经常会奇怪地穿模、漂浮正是源于无法准确理解物理世界的交互。

在 Sora 2 的视频里,体操的动作,原地连续后空翻、跳水等等这些动作都很自然符合力学,水花溅起的样子也符合流体力学。

OpenAI 的终极目标是构建「通用世界模拟器」(general-purpose world simulator),即让 AI 理解我们世界的物理规则 。

Sora 2 就是其中的关键一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在虚拟世界里不断做物理实验的学生,通过观察无数视频,它正在自己总结牛顿定律、流体力学和光学原理。

对于任何有用的世界模拟器来说,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你必须能够模拟失败,而不仅仅是成功。

这种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模拟,才是 Sora 2 最可怕的进化。

Sora 2 的另一个重大突破,是在生成画面的同时,还能同步生成与之匹配的环境音、物体交互声,甚至是符合语境的对话 。

虽然 AI 视频和音频现在都很强,但「声画一体」带来的真实感完全不同,这让 AI 视频真正拥有了「灵魂」。

这对模型的要求极高,比如 AI 生成「一只猫在键盘上走过,发出不满的喵喵声」。模型得知道「猫长什么样」,也学习了「猫的叫声是怎样的」,并将这两者牢牢绑定。还要理解了「敲击键盘」这个动作,才会「咔哒」声。

Sora 在可控性方面也有了巨大飞跃,能够遵循跨多个镜头的复杂指令,同时准确地保持世界状态,比较擅长写实、电影和动漫风格。

Sora App:打造你的 AI 「人生」

Sora App 直接支持 Sora 2 模型生成,里头最好玩的应该就是「客串 (Cameo)」,你只需在录制一段简短的视频和音频(用于活体验证和形象捕捉),你就可以把自己「投放」到任何 AI 生成的场景里。

上一秒你还在办公室,下一秒你就可以出现在《沙丘》的沙漠星球上,仰望双月,Sora 还会根据沙漠的光线,给你脸上加上逼真的光影 。

是不是有点视频版 nano banana 那味了

整个过程就像拍个自拍视频一样简单。Sora 会捕捉你的形象、声音和神态,然后你就可以在生成视频时,像选择一个贴纸一样,把自己「贴」进去,而且是 3D、无缝、高度逼真的那种 。

OpenAI 内部员工已经因为这个功能在公司交到了新朋友 。

你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客串」到同一个场景里,上演一出属于你们的科幻大片。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从文字、表情包、语音,进化到了「共同体验」的视频媒介 。

在 Sora App 的信息流里,你看到的每一个视频都是 AI 生成的。

如果看到一个喜欢的视频,直接点击「Remix」,你可以修改提示词,把「赛博朋克雨夜」改成「阳光明媚的午后」,或者用「客串」功能把自己加进去,变成故事的主角 。

Sora 会保留原视频的结构或风格,让你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再创作,就像转发微博再加一句评论一样简单。

当然,这些功能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对于隐私和侵权问题的担忧。

Sora 也对此做了应对措施,只有用户本人可以决定谁能使用自己的「客串」形象,用户可以随时撤销访问权限,或删除任何包含自己形象的视频,即使是他人创建未发布的草稿也不例外。

OpenAI 表示,包含电影或视频中真实人物影像的上传在初期将被禁止或受到严格监管,而涉及儿童的内容将有严格过滤:含有儿童的场景将实施严格的审查门槛。

现实,这次真不存在了?

Sora 2 和 Sora App 带来的,远不止是好玩,它正在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对「真实」的定义。

Sora 2 的发布,或许标志着我们与现实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重塑世界、重塑自我的「魔法」。

现在,我们可能不是主动选择逃离现实,而是「现实」本身正在失去其作为我们生活参照系的核心地位。

Sora App 通过提供极致的创造乐趣和社交连接,正在构建一个引力极其强大的新现实中心 。它并非在你的现实生活之外提供一个「虚拟分身」,而是在试图成为你生活的「默认背景」。

当你的社交关系(和朋友在 AI 世界冒险 )、身份认同(在虚拟世界里成为超级英雄)、创意表达(Remix 全世界 )都优先发生在这个平台之上时,那个需要你偶尔「登出」才能回去处理水电费账单的物理世界,反而会沦为一个偶尔才需要访问的「副本」。

这属实就是《头号玩家》了,所以说 OpenAI 的尽头是元宇宙?小扎默默点了个赞。

OpenAI 自己也坦言,他们曾对纯 AI 生成信息流持怀疑态度,但最终被其带来的人际连接感所惊喜 。

奥特曼在最新的博客中直言,AI 视频生成可能会走向堕落,最终导致我们都被吸入一个经过强化学习优化的「垃圾信息流」。

他表示 Open AI 试图找出如何打造一款既能带来愉悦又不落入这种陷阱的产品。

Sora 这个app,就是他们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在通往 AGI 的路上,收获的不应该只是生产力,也关乎创造力和快乐 。

欢迎来到这个由想象力驱动的新世界。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你拿到邀请码了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一天之内,智谱和 Anthropic 都发了最强编程模型

1 October 2025 at 19:05

1、

假期前最后一天(9月30日),热闹非凡。

上午,Anthropic 公司发布了 Claude Sonnet 4.5 模型

下午,智谱公司发布了 GLM 4.6 模型

我觉得,对于程序员,这个动态很重要。

因为这两个模型都属于目前最先进的 AI 编程模型。你想让 AI 生成代码,首选就是它们。

这就是说,一天之内,AI 编程模型又达到了新高度。

2、

Anthropic 发布公告的第一句话,就毫不谦虚地用了三个"世界之最"。

"Claude Sonnet 4.5 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码模型。它是构建复杂代理的最强大模型。它是使用计算机的最佳模型。它在推理和数学方面表现出显著的进步。"

智谱的发布公告也是当仁不让。

"我们再次突破大模型的能力边界。

GLM-4.6是我们最强的代码 Coding 模型(较 GLM-4.5 提升27%)。在真实编程、长上下文处理、推理能力、信息搜索、写作能力与智能体应用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为了让人信服,智谱的发布公告还给出了详细的测试结果。

上图一共是8个测试基准的结果图。每个图的蓝柱是 GLM-4.6,绿柱是 GLM-4.5。对照组是前两天刚发布的 DeepSeek V3.2 Exp、Claude sonnet 4、Claude sonnet 4.5。

可以看到,蓝柱基本上都是排名前列,甚至第一。智谱还声称,GLM-4.6 非常节省 Token(也就是省钱),"比 GLM-4.5 节省30%以上,为同类模型最低"。

所以,它的结论就是:"GLM-4.6 在部分榜单表现对齐 Claude Sonnet 4/Claude Sonnet 4.5,稳居国产模型首位。"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自称"世界上最好的编码模型",另一个自称"稳居国产模型首位"。

下面,我来测试,GLM-4.6 相比 Claude sonnet 4.5 到底怎么样。

3、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模型的比较,不完全是为了测试,也有实际的意义。

Anthropic 公司虽然产品很强,但是它限制中国人使用,国内用户正常途径无法开通它的服务。另一方面,它是付费模型,价格也不便宜,百万 token 的输入输出价格是3美元/15美元。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GLM-4.6 是完完全全的国产模型,来自北京智谱公司。它采取彻底的开源路线(MIT 许可证),模型代码完全公开,可以任意使用。

你要想自己在家里安装,也是可以的。但是,它的硬件要求太高,家用设备达不到,所以,一般都使用它的云服务。

目前,智谱的官网(BigModelZ.ai),通过 Web 界面使用 GLM-4.6 是免费的。

它的 API 调用需要付费,入门套餐(coding plan)好像是一个月20元人民币。

另外,它有完备的中文支持(文档+客服),这也是 Anthropic 没有的。

总之,我的测试目的,也是想看看,它是不是真如官方宣称的那样强大,能不能替代 Claude Sonnet 模型。

4、

我的测试方法很简单。Anthropic 公司事先邀请了著名程序员西蒙·威利森(Simon Willison),试用 Claude Sonnet 4.5 模型。

西蒙·威利森已经在他的网站上,公布了试用结果

我就拿他的几个测试,用在 GLM-4.6 上面,然后比较一下运行结果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做,打开官网,把题目粘贴进去(最好贴英文),这样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AI 终端工具(比如 Claude Code、Cline、OpenCode、Crush 等)也可以用,参考官方文档进行设置(需要先开通 API)。

5、

第一个测试。

拉取代码仓库 https://github.com/simonw/llm ,然后通过下面的命令运行测试用例。

pip install -e '.[test]'

pytest

这个测试需要联网获取代码,然后在后台运行。

智谱官网的 Web 界面跟 Claude 一样,提供 Python 和 Node.js 的服务器沙箱环境,可以生成后直接执行代码。

我省略它中间的推理步骤了,最后结果如下图(官网查看完整对话)。

278个测试用例通过,耗时 18.31s

整个运行过程(拉取、安装依赖、执行命令)跟 Claude Sonnet 是一样的。奇怪的是,Claude Sonnet 运行了466个测试用例,多出来100多个,不知道为什么。

6、

第二个测试是较复杂的编程任务,原始提示是英文,我翻译成中文。

1、 代码仓库 https://github.com/simonw/llm 是一个 AI 对话应用,它将用户的提示和 AI 的响应存储在 SQLite 数据库中。

2、它目前使用线性集合,保存单个对话和响应。你尝试在响应表中添加一个 parentresponseid 列,并通过该列将对话的响应建模为树状结构。

3、编写新的 pytest 测试用例,验证你的设计。

4、编写一个 tree_notes.md 文件,首先将你的设计写入该文件,然后在运行过程中将该文件用作笔记。

大家可以查看完整的对话记录

GLM-4.6 运行了几分钟,不停地吐出生成的代码。最终,它修改了脚本,增加了 API 和命令行调用接口,并编写和运行通过了测试用例。

它还生成了一个 tree_notes.md 文件,里面是本次修改的详细说明。

大家可以比较它的运行结果与 Claude Sonnet 的运行结果

从结果上看,它们的差异不大,都做到了提示的要求,并且代码都是可运行的。差异主要是实现细节,这个就需要详细阅读代码了。

7、

第三个测试是西蒙·威利森独家的,就是让 AI 生成一个鹈鹕骑自行车的 SVG 图片(Generate an SVG of a pelican riding a bicycle)。

这是现实中不存在、且没有参考物的景象,考察模型的想象和生成能力。

下面是 GLM-4.6 打开深度思考后生成的图片

下面是 Claude sonnet 4.5 打开深度思考后生成的图片。

两者的结果相当接近,只是 Claude 生成的鸟喙更明显,更能看出是一只鹈鹕。

8、

测试就到这里,我觉得总结来说,GLM-4.6 是一个非常强的国产模型,编码能力确实很优秀,可以当作目前公认的最强模型 Claude Sonnet 的替代品。

它的功能全面,除了编码,其他任务也能完成,而且响应速度快,价格低,性价比非常突出。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10月 1日

早报|OpenAI发布Sora 2:AI视频进入GPT-3.5时刻/罗永浩称小米小字是行业陋习/三星戒指电池鼓包,用户手指被卡就医

1 October 2025 at 08:51
cover

🎉

OpenAI 发布 Sora 2:AI 视频进入「GPT-3.5 时刻」

😅

罗永浩谈小米「小字」争议:各家都这样

🤯

Galaxy Ring 电池鼓包取不下来,受害者:再也不戴智能戒指了

🆕

谷歌更新「G」Logo,采用更亮渐变色设计

📽

营收约 43 亿美元,OpenAI 上半年财报披露

🙇

得力集团就「跛脚员工入职当天被辞退」事件致歉

🔥

法拉第未来总部子办公楼失火,官方回应:与量产车无关

📢

宇树科技回应机器人安全漏洞:大部分修复已完成

🤔

理想汽车推出 i6 跨年购置税兜底方案

💡

福特 CEO 警告:美国 AI 发展掩盖「蓝领危机」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 成为「赛博球童」:自主完成捡球与深蹲动作

💯

索尼发布 1 亿像素 100 fps 全域快门传感器

⌚

699.3 元,Nothing CMF 推出新款头戴式耳机

🔍

豆包大模型 1.6-vision 发布:多模态能力全面升级,支持图像生成

💬

智谱 GLM-4.6 正式上线:代码能力对齐国际顶尖模型

📺

百灵团队发布万亿规模思考模型,推理能力显著提升

重磅

OpenAI 发布 Sora 2:AI 视频进入「GPT-3.5 时刻」

OpenAI 今日正式发布全新一代 AI 视频生成模型 Sora 2,并同步上线面向 C 端用户的应用 Sora。

官方称这是 AI 视频生成的「GPT-3.5 时刻」,标志着技术从演示阶段迈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Sora 2 核心升级:

  • 首次实现音视频同步生成,可同时生成画面与匹配的环境音、交互声及对话
  • 物理精确性显著提升,动作与流体效果更符合真实世界动力学
  • 图像分辨率与细节真实感增强,风格操控能力更灵活
  • 指令一致性提高,跨镜头复杂场景的可控性更强

Sora App 亮点功能:

  • 「客串 (Cameo)」:用户可将自身形象与声音无缝融入 AI 生成场景
  • 「Remix」:支持对他人视频进行二次创作或混编,共同生成内容
  • 信息流内所有视频均由 AI 生成,用户可直接修改提示词或加入自身形象

目前,Sora App 已在美国、加拿大首发,支持 iOS 与网页版,采用邀请码机制。Sora 2 初期免费开放,ChatGPT Pro 用户可优先体验更高质量的 Sora 2 Pro 模型,OpenAI 还计划推出 API 供开发者使用。

🔗 相关阅读:刚刚,OpenAI发布Sora 2!AI视频GPT-3.5 时刻来了,还有一个超好玩的app| 附下载链接

罗永浩谈小米「小字」争议:各家都这样

近日,罗永浩在直播中谈及网络上针对小米「逆光之王」海报中右下角小字的质疑。

他表示,外界热议的相关做法并非小米独创,而是整个手机行业的「陋习」,各家厂商长期以来都在采用类似方式。

罗永浩在直播中指出:「这两天很多人在拿这个黑小米,其实这个是行业陋习,各家都这么做。并不是小米独创的。手机行业其实也一直都这么搞,不信你们自己去查一下。」

他直言「并不是说这样做对」,但舆论将问题集中到小米身上并不公平。

日前,星纪魅族集团 CMO 万志强也就此问题在微博发文表态。

他表示,企业在产品宣传中加入备注说明,主要是为了遵循法规要求。

其实都是为了遵循法规,各家都会有一些备注说明。不过魅族内部当时特别强调了,保留语境语义前提下,补充限定词我们要写的尽量明显些,不要让人有被误导的感觉,产品观中包含价值观。

当天下午,罗永浩在微博回复网友,表示希望经过本次事件,行业能够消灭「误导性的小字」,但「没有误导性的大小字,有时候还是必要的」。

大公司

Galaxy Ring 电池鼓包取不下来,受害者:再也不戴智能戒指了

昨天,海外科技博主 Daniel(@ZONEofTECH)在 X 发帖,称其佩戴的三星 Galaxy Ring 在准备登机前出现电池鼓胀情况,导致戒指卡在手指上无法取下。

由于情况紧急,他被送往医院处理,最终通过冰敷与医疗润滑剂协助才将戒指移除。

Daniel 表示:「我的 Galaxy Ring 电池在手指上开始鼓胀,当时我正要登机,戒指无法取下并且非常疼痛。」

他补充称,事故导致其被拒绝登机,不得不额外支付酒店费用,并推迟返程。Daniel 配图称:「你能看到电池全部鼓胀了。再也不戴智能戒指了。」

据其推测,可能的原因包括「夏威夷的高温、盐水接触、连续乘机」以及「电池本身存在缺陷」。

他还指出,过去数月该设备的续航表现一直不佳。

目前,三星方面尚未就此事件作出公开回应。

Daniel 强调:「任何带电池且需要贴身佩戴的设备,都应该设计得非常容易取下,以防电池膨胀。」

谷歌更新「G」Logo,采用更亮渐变色设计

日前,谷歌宣布对其标志性「G」图标进行更新,启用更亮的四色渐变设计。

官方表示,这一设计最初在今年早些时候应用于搜索服务,如今将扩展至公司范围内的所有产品与平台。

谷歌称,新图标在保持经典四色的同时,通过更鲜明的渐变效果,象征 AI 时代的创新活力与创造能量。

此前,这一设计已率先应用于 Gemini 相关产品,未来数月将逐步推广至更多服务。

营收约 43 亿美元,OpenAI 上半年财报披露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 43 亿美元,同比增加 16%,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报道指出,OpenAI 在同期的研发与运营投入高达 67 亿美元,其中包括大规模训练与运行 ChatGPT 的成本,导致现金消耗约 25 亿美元。

截至上半年末,OpenAI 持有约 175 亿美元现金与证券。公司预计全年营收可达 130 亿美元,并将现金消耗控制在 85 亿美元以内。

此外,消息称 Nvidia 计划向 OpenAI 投资最高 1000 亿美元,并提供数据中心芯片支持。此前有报道称,OpenAI 还在考虑进行员工股权出售,潜在估值或达 5000 亿美元。

得力集团就「跛脚员工入职当天被辞退」事件致歉

得力集团昨天发布致歉声明,回应网络热议的「因跛脚入职当天被辞退」事件。

公司表示,经专项小组调查核实,该员工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集团执行总裁已第一时间向当事人致歉,并安排总裁办主任直接沟通,今日上午更派人飞往当事人所在地,期望当面表达歉意。

声明指出,此次事件暴露了公司在价值观践行与内部管理机制上的不足。为此,得力集团宣布将采取三项整改措施:

  • 依规依纪问责涉事人员;
  • 全面复盘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清除任何可能存在的歧视性、隐性标准;
  • 强化全员反歧视培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文化理念落地。

得力集团强调,将以最严格的标准落实整改,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坚定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

法拉第未来总部子办公楼失火,官方回应:与量产车无关

昨天,法拉第未来官方在微博发表文章称,美西时间 9 月 28 日凌晨,Faraday Future 美国总部一栋子办公楼发生火情。

公司在说明中强调,此次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总部运营一切正常。

官方披露的情况包括:

  • 起火点位于楼内一台 FF 91 展车,办公楼墙面轻微受损,玻璃完好;
  • 初步排除电池包起火或爆炸的可能,最可能原因是展厅电路短路或 12V 低压线路接触不良;
  • 涉事车辆代号为 B40,为 FF 91 最早的 BETA 样车之一,已使用近 9 年,动力系统和电池包均为早期版本,内饰材料也不符合量产车阻燃标准。

公司强调,事故车辆与量产车完全不同,因此不会引发 FF 91 量产车召回。

官方表示:「安全始终是第一要求,此次事故为办公区火灾防范敲响警钟。公司将尽快完成最终调查,并采取必要改进措施。」

宇树科技回应机器人安全漏洞:大部分修复已完成

媒体报道指出,「IEEE Spectrum」近日披露多个型号的宇树科技机器人在通过 BLE(蓝牙低能耗)配置 Wi-Fi 接口时存在关键漏洞,攻击者可能借此获取最高权限控制。

对此,宇树科技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称,公司已第一时间展开修复,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后续更新将很快推送。

宇树科技强调,其机器人产品在默认情况下设计为离线使用,不会主动连接互联网;只有在用户手动配置并授权时,设备才会接入网络。

连接后,机器人可能会向服务器发送序列号、健康状态等基础信息,这一机制与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类似。

公司同时表示,将持续优化权限管理机制,以减少潜在误解并提升用户安全体验。

理想汽车推出 i6 跨年购置税兜底方案

理想汽车昨天宣布,为应对用户对跨年交付可能带来购置税政策变动的担忧,正式推出「理想 i6 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并配文「有兜底,放心买!」。

根据官方介绍,凡在 2025 年 10 月 31 日前完成锁单的用户,如因理想汽车原因需在 2026 年完成开票交付,将可享受跨年购置税补贴。

补贴方式为尾款现金减免,金额将根据购车配置抵减相应购置税差额,以确保用户无需额外承担购置税支出。

同时,理想 i6 还提供最高价值 35,000 元的首销权益,具体包括:

  • 现金减免 10,000 元;
  • 价值 15,000 元的双腔魔毯空气悬架免费赠送;
  • 价值 5,000 元的智能冷暖双用冰箱免费赠送;
  • 价值 5,000 元的全车静音电吸门免费赠送。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在支付定金后 7 天内可修改配置或申请退款,7 天后订单将无法修改或取消,且定金不可退。

理想方面表示,目前 i6 订单量已超出预期,公司正全力提升产能,缩短交付等待时间,让用户尽早提车。

💡 福特 CEO 警告:美国 AI 发展掩盖「蓝领危机」

据 The Verge 报道,在最新访谈中,福特 CEO 吉姆·法利提到,美国社会在热议 AI 提升白领生产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制造业和基础岗位的严重短缺。

他指出,美国目前存在超过 50 万制造业工人和 50 万建筑工人的缺口,急救、消防、医疗、技工等「基础经济」岗位同样面临危机。

法利强调,AI 工具正在快速改变办公室工作的效率,但蓝领岗位并未获得同等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资源,「白领有了 AI,而蓝领没有」。

他警告,这种失衡比 AI 本身更威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这一挑战,福特已投入 10 亿美元改善工厂环境,并推动技工培训和奖学金计划。

法利呼吁社会重新认识「基础经济」的重要性,重建对蓝领职业的尊重与支持,「我们必须像关注 AI 一样,投入资源提升蓝领岗位的生产力」。

新产品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 成为「赛博球童」:自主完成捡球与深蹲动作

近日,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 展示了「赛博球童」的全新能力。该机器人能够全自主完成网球识别、跟踪、捡球、放置等动作,并在过程中实现行走、弯腰、深蹲等复杂姿态。

Oli 基于主动感知的全身移动操作(Whole-Body Loco-Manipulation with Active Perception),无需动捕数据,也不依赖远程操控,整个流程完全自主完成。

据介绍,Oli 身高 1 米 65,全身共 43 个自由度,其中身体 31 个、灵巧手 12 个。其双手的跟踪范围可覆盖纵向最高 2 米、横向最长 1.8 米。

值得注意的是,Oli 的下蹲动作稳定自然,操作过程流畅,与近期 Speed 的 1X 直播中 Neo 蹲下捡衣服的片段颇为相似。

两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均展现了在深蹲并向前伸臂操作时的协调性,这类动作对大长腿人形机器人而言极具挑战。

索尼发布 1 亿像素 100 fps 全域快门传感器

据 PetaPixel 报道,索尼半导体正式发布新一代高性能图像传感器 IMX927。

这是一款背照式堆栈 CMOS 传感器,采用全局快门设计,具备约 1.05 亿像素分辨率,并支持最高 100 帧/秒的高速输出。

据介绍,IMX927 传感器对角线尺寸为 39.7mm,接近全画幅规格。

其核心搭载索尼自研的 Pregius S 全局快门技术,通过优化像素读取与 A/D 转换器,实现高速低功耗的数据处理。

索尼表示:「这一高分辨率与高帧率的组合,将有助于提升工业设备领域的生产力,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识别与检测需求。」

IMX927 系列采用全新陶瓷封装,内置标准化连接器,支持多种接口形式,方便相机厂商在设计中快速集成。

该系列共推出 16 款产品,均具备可拆卸设计,便于根据应用场景更换传感器。

在规格方面,IMX927 支持 8/10/12 位输出模式,分别对应 112、102 和 73 帧/秒的拍摄速度。

传感器输出画幅为 10,272 × 10,272 像素的正方形图像,并支持多种像素合并模式,以兼顾灵敏度与速度。

索尼强调,该传感器不仅适用于半导体、面板等高精度检测场景,也能在大尺寸物体成像中提供无畸变、低噪声的高分辨率画面,从而推动机器视觉相机在更多工业应用中实现更高精度的测量与检测。

699.3 元,Nothing CMF 推出新款头戴式耳机

Nothing 旗下品牌 CMF 今日在中国大陆市场同步推出两款新品:Headphone Pro 头戴式蓝牙耳机与 Watch 3 Pro 中国定制版智能手表。两款产品均已开售,主打高性价比与差异化设计。

CMFHeadphone Pro:699.3 元,100 小时续航

  • 搭载客制化 40mm 镀镍振膜驱动单元、16.5mm 铜制语音线圈、精密低音导管以及双腔体设计,内置 720mAh 电池;
  • 获得有线/无线双 Hi-Res 认证;
  • 支持 40dB 深度自适应混合 ANC 降噪,并具备通透模式、在收音方面配备 ENC 技术。

CMFWatch 3 Pro 中国定制版:首发 649 元

  • 配备 1.43 英寸 466×466 60Hz 圆形 OLED 屏幕(亮度 650 尼特,激发亮度 670 尼特);
  • 内置 120 款可定制表盘,并支持独家「视频表盘」功能;
  • 配备 Z 轴线性马达,拥有 IP68 防护等级,号称为「中端表中唯一双频 GPS」产品;
  • 内置 350mAh 电池,典型使用续航 13 天,99 分钟可充满。

豆包大模型 1.6-vision 发布:多模态能力全面升级,支持图像生成

昨天,火山引擎正式推出「豆包大模型 1.6-vision」,主打多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已在官网开放申请试用。

据介绍,「1.6-vision」具备图像生成、图像问答、图像理解等能力,支持上传图片进行内容识别、场景分析、图文混合推理等任务,适用于电商、教育、社交等多种场景。

火山引擎表示,新版本在图像生成方面引入了「文生图」能力,支持输入文本生成图片,适配多种风格与尺寸,并可结合提示词进行内容控制。

此外,「1.6-vision」还升级了图像问答能力,可识别图中物体、文字、表格、地图等复杂元素,支持多轮对话与上下文理解,提升了跨模态推理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目前,豆包大模型已开放 API 接入,支持文本、图像等多模态输入,企业用户可通过火山引擎官网申请试用。

智谱 GLM-4.6 正式上线:代码能力对齐国际顶尖模型

昨天,智谱宣布旗下旗舰大模型 GLM-4.6 正式上线。

据介绍,作为 GLM 系列的最新版本,该模型在代码编程、长上下文处理、推理与搜索、写作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

官方数据显示,GLM-4.6 的代码能力较上一代 GLM-4.5 提升 27%,在真实编程任务中已对齐「Claude Sonnet 4」,成为国内已知最强的 Coding 模型。

在上下文处理方面,GLM-4.6 将窗口长度从 128K 扩展至 200K,更好适配复杂代码与智能体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GLM-4.6 已在寒武纪芯片上实现 FP8+Int4 混合量化部署,并在摩尔线程新一代 GPU 上基于原生 FP8 精度稳定运行。这意味着国产芯片在大模型本地化推理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评测方面,GLM-4.6 在 AIME 25、SWE-Bench Verified 等 8 大权威基准中表现突出,部分成绩对齐「Claude Sonnet 4/4.5」,稳居国产模型首位。

目前,GLM-4.6 已在 bigmodel.cn、z.ai 及智谱清言全面上线,海外用户可通过 z.ai 使用 API,模型也将陆续在 Hugging Face 与 ModelScope 开源。

百灵团队发布万亿规模思考模型,推理能力显著提升

昨天,百灵大模型团队宣布,基于 Ling 2.0 家族 1T 语言基座打造的推理模型「Ring-1T-preview」正式开源。

据介绍,该模型在大规模强化学习训练的早期阶段,已展现出强大的自然语言推理能力。

「Ring-1T」在 AIME 2025(美国数学邀请赛)中,仅凭自然语言推理就取得了 92.6 分的成绩,逼近 GPT-5 with thinking(no tools)的 94.6 分水平。

据悉,「Ring-1T-preview」延续 Ling 2.0 高效 MoE 架构,在 20T 高质量语料上完成预训练,并结合「棒冰(icepop)」方法,在自研高效强化学习系统 ASystem 上进行了 RLVR 训练。

团队表示,虽然预览版已展现出强大推理能力,但仍存在语种混杂、推理重复、身份认知错误等问题,后续将持续优化。

目前,「Ring-1T-preview」已在 Hugging Face 平台开放下载,团队期待社区探索与反馈,共同加速万亿基座模型的迭代完善。

新消费

国庆假期「纵向单间」卧铺动车引热议,12306 回应:仅夜间运行

据密度财经报道,国庆中秋假期临近,不少旅客在社交平台晒出乘坐「纵向单间」卧铺动车的经历,并称其为「移动宾馆」,引发广泛讨论。

据 12306 工作人员介绍,该类纵向卧铺动车已运行一段时间,在购票页面不会有特别提示,具体情况以旅客上车为准。工作人员同时表示,这类列车为「夕发朝至」模式,仅在夜间运行。

此前,中国铁路方面曾披露,该卧铺动车往返北京西与深圳北,全程 2424 公里。在假期前后,该线路将增加车次,包括 9 月 30 日、10 月 1 日、10 月 2 日、10 月 7 日和 10 月 8 日。

有网友认为,单间设计有效避免了陌生人之间的干扰,更符合长途夜行需求;也有人反馈纵向布局在高速行驶中容易产生不适感。整体来看,这一新型卧铺动车的体验仍在持续引发讨论。

icebreaker Touch Lab 重庆万象城店开幕

新西兰美丽诺羊毛户外品牌 icebreaker 在重庆开出首店,新店位于重庆万象城北区 1 层。

开业当天,品牌挚友、青年演员陈鑫海及多位品牌好友到场助阵。

新店延续了 icebreaker 一贯的视觉语言与自然气质,现场设置「100% 无塑化之旅」主题墙,展示了从天然原料甄选、可持续生产模式,到合作牧场标识复刻等环节,凸显品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店内陈列了全系列美丽诺羊毛产品,包括经典基本款与功能性服饰,覆盖温控调节、柔软亲肤、防臭抑菌、轻盈透气及支持机洗等特性,适合全年穿着及多种运动场景。

开业活动中,陈鑫海身着本季秋冬新品——美丽诺羊毛「毛壳」冲锋衣与美丽诺混纺弹性户外长裤。

据介绍,「毛壳」冲锋衣采用 96.8% 天然原料比例,结合美丽诺羊毛紧密编织工艺与 DWR 环保防水膜,兼具防风、防水与环保特性,同时带来亲肤、柔软、防静电的穿着体验。

东鹏特饮与炫迈跨界联名推出无糖口香糖

据小食代信息,日前, 东鹏特饮与亿滋旗下的炫迈宣布达成跨界合作,正式推出东鹏特饮风味无糖口香糖。

这是双方首次打破品类界限,将能量饮料与口香糖进行融合,旨在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风味体验与精神提振效果。

据介绍,这款联名产品融合了东鹏特饮的经典风味与炫迈的薄荷因子,形成双重「BUFF」。

一方主打「喝得提神」,另一方强调「嚼得带感」,双方希望通过这种组合,打造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高能搭子」。

东鹏特饮方面表示,双方团队历经数月,从风味研发、口感打磨到包装设计与营销规划,层层把关,最终完成了这款创新产品。

联名口香糖将面向全国市场发售,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合推广。

尼尔森数据显示,东鹏特饮 2024 年销量占比达 47.9%,连续四年稳居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第一。

借助此次联名,东鹏特饮希望以更轻盈的方式融入年轻消费群体,而炫迈则有望借助东鹏特饮的渠道与用户基础实现人群破圈。

索尼与锐步推出 PlayStation 30 周年联名鞋款

为庆祝 PlayStation 诞生 30 周年,索尼与锐步携手推出全新联名鞋履系列。

此次合作以 90 年代经典游戏机为灵感,三款鞋型将在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地限量发售,每个地区均配备独特设计元素。

  • 英国市场将于 10 月 15 日在 END 独家发售 Reebok Workout Plus,提供双系带方案及可拆卸配件;
  • 美国市场 10 月 17 日起在纽约 CNCPTS 上架 Reebok Pump Omni Zone II,配备定制 PlayStation 色系泵球与复古细节;
  • 日本市场则将在 10 月 24 日通过 Beams 推出 Reebok Instapump Fury 94,鞋舌设计融入「Press Play」元素,向 1994 年经典主机致敬。

三款鞋均采用灰色鞋面,呼应初代 PlayStation 的标志性配色,并在鞋舌与鞋跟处点缀经典按键符号。此次合作被视为游戏与运动潮流文化的跨界融合。

好看的

《辛普森一家》电影续集定档 2027 年夏季上映

迪士尼与 20 世纪影业正式宣布,《辛普森一家》电影续集将于 2027 年 7 月 23 日登陆全球院线。这是继 2007 年首部电影上映后,时隔整整 20 年的回归。

据悉,续集由创作者马特·格勒宁亲自监督制作,延续该系列一贯的讽刺幽默风格。

影片剧情暂未公开,但官方通过社交媒体释出标志性的粉色甜甜圈海报,并配上标语「荷马要再来一次」,引发粉丝热议。

《震耳欲聋》发布新预告

电影《震耳欲聋》今日发布「我有错吗」预告,影片以「灰度律师」李淇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深刻揭示了 CODA 身份带来的原生创伤与现实困境。

影片讲述李淇因卷入聋人反诈案而逐渐走向欲望与道德的十字路口。虽然他极力抗拒与「聋人」身份的关联,却在一次酒后吐露心声:「从我出生那天开始,我每天都说话,没有人听得见。」这一台词直击人心,折射出 CODA 群体的复杂处境。

官方介绍称,本片部分取材自 CODA 律师张琪的真实经历。导演万力表示,希望通过李淇的故事传递「做自己的英雄」的价值观,让观众在角色的挣扎与救赎中获得共鸣与勇气。

《震耳欲聋》由檀健次、兰西雅、王戈领衔主演,王砚辉、迟蓬特邀出演,影片将于 10 月 2 日至 3 日进行全国点映,并于 10 月 4 日正式上映。

《浪浪人生》今日上映

电影《浪浪人生》昨天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影片由韩寒监制、马林执导,黄渤、范丞丞、殷桃领衔主演,常远、李嘉琦、刘雪华、付航等参演,讲述一家人在逆境中「疯浪」搏命守家的故事。

影片改编自蔡崇达畅销书《皮囊》,以真人真事为创作基础,融合喜剧、家庭与剧情元素。

该片点映期间口碑持续走高,猫眼点映评分 9.5,大 V 推荐度高达 98%。不少观众表示「笑点与泪点并存,家的意义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目前,《浪浪人生》正在全国热映中,适逢国庆中秋双节档期,被视为合家欢观影的热门之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6 万元的「增程君越」来了!别克至境 L7 智能化对标头部新势力

By: 芥末
29 September 2025 at 20:30

(美国总部)曾经问我们,为什么不用他们的系统非要自己开发?中国的用户需求、使用场景与海外差异巨大,必须有自己的定义权。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这段话,很好的总结了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转型中的现状。

在被国内品牌和新势力们在销量和技术上超越之后,长期坚定奉行全球车战略的巨头们终于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在对新能源车辆审美、功能以及定价的认知上,和海外市场的消费者有了堪称「鸿沟」的差距。

「中国人定义中国车」已经成为了重回牌桌的必要一步。

在认清了中国市场的现状之后,别克用新品牌至境交上了一份「有诚意」的答卷——

大中型增程轿车至境 L7 给出了 16.99 万元的起售价,带激光雷达的智行版本 18.99 万元起售,最顶配的艾维亚版本则为 21.59 万元。

至境 L7 整车长宽高分别为 5032 / 1952 / 1500mm,轴距为 3000mm,比比亚迪汉 L 稍大一点。

至境 L7 在不少设计细节上都有别克在燃油时代的影子,但整体气质更偏运动一些。

新车在前脸部分延续了标志性的「展翼」设计,L 形前灯组上半部分是日间行车灯,下半垂直部分则是远近光灯,新车前保险杠下部带有主动式进气格栅,车身多处都使用了黑色装饰件和镀铬饰条。

车身侧面则使用了无框车门以及溜背设计,顶部搭载有激光雷达,使用了强调豪华的亮色多辐条轮毂和小鸭尾来增加时尚和运动气息,车尾则是全新扩散式布局的贯穿尾灯,灯组中央位置配备了智驾小蓝灯。

外观之外,真正能反映出别克吃透了中国市场需求的地方是——至境 L7 的智能化水平和增程体验都来到了国内头部水平。

先来看看智能化体验的部分。

一进入车内,就能看到新车采用了和新势力们别无二致的悬浮式中控台设计,新车首发搭载高通最新一代 SA8775P 芯片,配备 10.25 英寸全液晶仪表、15.6 英寸中控屏以及 50 英寸全景 AR-HUD 抬头显示系统。

其中 15.6 英寸中控屏支持分屏显示,可自定义分屏比例,实现主副驾各取所需。50 英寸全景 AR-HUD 则具备比普通 HUD 更远的成像距离,能将 15 组以上驾驶信息与真实道路场景更好的融合。

车手互联方面,新车支持 Apple CarPlay、华为 HiCar、CarLink 三大主流手机互联,并且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场景式备车,自由组合车内各项功能,高效匹配不同的出行场景。

至境 L7 还支持四音区识别和全场景语音交互能力,并支持数字钥匙、人脸识别、屏幕扫码的账户登录。低能耗哨兵模式可以通过覆盖车周的高清摄像头与高精度 IMU 传感器进行协同感知,360°全方位洞察车周风险事件。

而在辅助驾驶能力上,别克至境 L7 首发搭载了基于端到端「强化学习」的 Momenta R6 飞轮大模型。

依托这一技术,至境 L7 具备「无断点」城市 NOA 能力,能像老司机一样流畅应对近距离加塞、机非混行、横穿马路「鬼探头」等高风险场景,也可以精准识别潮汐车道流向、可变灯牌车道指示,自动匹配正确通行方向。

至境 L7 还具备高速收费站 ETC 自主通行以及全类型车位泊车辅助功能。

和头部智能化体验搭配的是别克最熟悉不过的「美式大沙发」的舒适性体验。

新车车内配备了四座全功能悬浮层座椅,采用无修全粒面 Nappa 高级真皮包覆,副驾位还搭载了双 120° 零重力座椅并配备了可伸长 103mm 的 4 向电动腿托。

后排乘客可以通过豪华中央扶手上的智能触控板,轻松调节腰托、靠背角度、座椅按摩以及多档位加热、通风等功能。

在感官体验上,新车搭载了 27 扬声器 BuickSound 剧院级豪华音响,提供四大声场模式和四座多模式头枕音响,同时,至境 L7 还提供融冰之湖、雨后幽谷、薄雾落日三种大师定制香氛。

至境 L7 另一个优势点是其自研的「真龙增混」。

通用曾在 2010 年和 2017 年分别引进采用增程技术的雪佛兰沃蓝达(Volt)和别克微蓝5(Velite 5),但由于当时新能源技术并未起势,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都相对缺乏,导致两款车型都没有很好的销量表现。

而至境 L7 上的「真龙增混」,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通用增程技术的第三次入华了。

这套由上汽通用全栈自研的增程系统由搭载了一台 1.5T 的四缸增程器,可输出 115kW 额定功率和 230Nm 最大扭矩,发电峰值功率为 100kW。与之匹配的单电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 252kW,峰值扭矩超过 400Nm。

「真龙增程」与其他系统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在满电和亏电状态下,车辆的动力不会大幅降低,别克实测零百加速分别为 5.9 秒和 5.98 秒,几乎没有区别。

这台增程器有着高达 3.6kWh/L 油电转化率,在别克至境 L7 上做到了百公里 综合油耗 0.5 升,亏电油耗百公里 5.89L ,再搭配一块 40.2kWh 的增混专用电池,纯电续航可以达到 302 公里,综合续航 1400 公里以上。

此外,别克这次在增程器的噪音控制上同样花了不少功夫,「真龙」增程的发动机与发电机采用同轴直连的一体式集成设计,能够大幅度降低增程系统启停时的振动噪音。目前行业内主流增程车型发动机介入噪音在 2dB 左右,而至境 L7 能将这一数值控制在小于 0.5dB。

底盘方面,至境 L7 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结构,后悬采用 6 球头设计。搭载的 RTD 连续阻尼可变悬架可通过毫秒级阻尼调节,可以主动控制车身姿态,能够显著提升乘坐舒适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别克选择拿一款中型增程轿车来适应市场显得很「聪明」。

目前中国新能源市场中增程轿车的竞争并不激烈,仅有马自达 EZ6、长安启源 A07、深蓝 L07 等为数不多的对手,不用担心一上来就被「降维打击」。

目前日系、德系、美系车企都补上了中国本土自主化的拼图,合资车企们在观望许久之后,也终于要卷起来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华为 ADS 4 更新上车,靳玉志:年内高速 L3 商用,27 年城区 L4 落地!

By: 芥末
30 September 2025 at 17:35

乾崑智驾、鸿蒙座舱、宁德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时代的三块「金字招牌」。

尤其是华为提供的全家桶解决方案覆盖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和智能车云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并具有良好的市场口碑,在营销宣传上也有不小的优势。

因此,「投华」就成了车企在维持自己越来越激烈的智能化竞争中不被淘汰的最佳选择。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 28 日举办的 WNEVC 2025 上披露的数据也很能说明这个趋势:

目前乾崑智驾搭载量已突破 100 万辆,合作上市车型达 28 款,覆盖鸿蒙智行「五界」、阿维塔、深蓝、岚图、猛士、广汽传祺、方程豹、奥迪等多个品牌。

再算上宣布将采用鸿蒙座舱的丰田和日产,说华为汽车解决方案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ADS 4 已上车

在这个国庆假期,车主们终于能用上已经在各大车企发布会上被讲烂了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了。

目前搭载 ADS 4 的大多数车型都已经进行了推送,董车会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升级点。

首先在架构方面,华为乾崑智驾 ADS 4.0 引入了 WEWA 架构,采用了新的世界行为模型和引擎进行训练。

新架构为用户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ADS 4.0 将拥有更高效的通行效率和更迅速的临场反应,在变道、急刹等博弈场景下的表现更像「老司机」。

其次在 ADS 4中的车位到车位功能升级到了 2.0。在开车出发之前就可以直接在车机地图中选择自己想开去的车位,不用到目的地附近再手忙搅乱。此功能也在国庆节前覆盖了更多的小区、商超、写字楼和充电站等常用场所,并将陆续解锁更多停车场。

多层车位泊车场景也得到了优化,在泊车时,领航辅助可以直接导航至更为精确的「XX 小区地库负 3 层 12 号车位」,可以无缝衔接离车泊入功能。

此外在泊车时,用户可以设置泊车习惯,比如设置为「靠左」后每次辅助泊车都将按照设置的泊车偏好执行。

并且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当车内 DMS 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因疲劳、突发疾病丧失驾驶能力时,ADS 4 都将自主接管,并根据道路周边情况自主减速停车后开启双闪求助信号。

同时,低速防刮蹭、侧向障碍物防碰撞、无道路结构场景(如路口)等场景下的主动安全功能也一并得到了升级。

汽车将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靳玉志认为,目前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三波浪潮」的变革。

  • 第一波是电动化阶段,通过电力代替燃油,使得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 第二波是智能化阶段;
  • 第三波是自动化阶段,届时算法将替代司机。

最后,汽车作为一个很好的物理载体,会率先迈向具身智能。

在技术实现层面,华为规划的方向是:

  • 智能车控将升级换代,线控转向/制动会加速上车,底盘能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实现无论是在横向、纵向以及垂直方向都能够进行数字化的控制,且会和自动驾驶充分结合在一起。
  • 智能座舱体验将持续升级,多扬声器、多屏交互、AI 大模型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重塑车内空间。
  • 辅助驾驶将走向自动驾驶,去年业内在讲端到端,今年有些厂家做到了 VLM、VLA,华为认为辅助驾驶最终会走向 WFM(世界基础模型)。

靳玉志在会上用了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迫切需求。

前几天看到有新闻报道,一用户酒后用了华为辅助驾驶系统,在车上睡了二十多分钟,车辆行驶二十多分钟后打双闪停在路边,路人报警后该用户被拘役 1 个半月、罚款 4000 元。

我们的系统非常好,但这绝非鼓励酒后依赖辅助驾驶,而是说明了提升技术普惠性的重要性。

而截止目前,华为乾崑智驾累计的辅助驾驶里程已经达到了 50 亿公里;系统累计避免了 271 万次潜在的碰撞事故;8 月用户人均辅助驾驶里程为 727 公里;人均智能泊车次数达到了 36 次。

靳玉志同时在 WNEVC 2025 上公布了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后续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规划,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将分为三个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

  • 2025 年,华为 ADS 4 系统将首发面向 L3 技术架构的高速商用解决方案,主要针对高速公路场景,具备 L3 试点商用能力,同时启动城市道路 L4 级技术测试。
  • 2026 年在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华为计划实现高速公路 L3 规模化商用,并启动城市道路 L4 试点运营。
  • 到 2027 年,随着高速与城区 NCA 功能的普及,华为乾崑智驾 L3 将实现大规模市场渗透,城区 L4 进入商用阶段。

与此同时,华为将继续探索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干线物流运输的商业化落地探索,全面开启载人载物的无人化新时代。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45.59 万元!极氪 9X 搭载 5 个激光雷达挑战问界 M9

By: 芥末
29 September 2025 at 23:00

极氪 9X 的上市发布会开始之前,在社媒上刷到一个段子。

大致意思是说,中国新势力们目前在卖的车里面,可能没有比极氪 9X 更能吸引大老板们的了。

评论区有人不服,说你不把迈巴赫和尊界 S800 等等放在眼里 ?

贴主说你仔细看看,极氪 9X 车尾部的六根横线刚好组成了周易的上上卦——乾卦,六爻定乾,车主的健康、权谋、贵人运都集中在上面,而 9X 的机盖的筋线和立面的格栅形成明暗对比,类似八卦阴阳鱼一动一静,一阴一阳,包罗万象,奥妙无穷。

不知道大老板们信不信这套风水玄学,但极氪 9X 能在 2025 年把 50 万元的全尺寸 SUV 预售出去 4 万辆,靠的肯定不止是这个无比大气、排面十足的外观。

堆最狠的料,只为最舒适的体验

极氪 9X 车身尺寸为 5239 / 2029 / 1819mm,轴距 3169mm,比同样价位段的问界 M9 略大一些。

配置方面则从 Max 版本起跳,分为 Max、Ultra、Hyper 以及曜黑版四种配置,价格为 45.59 万元至 58.99 万元起。

四种版本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电机数量、电池容量以及辅助驾驶系统,Hyper 以及曜黑版采用三电机四驱,70 度电池以及潜力浩瀚 H9 辅助驾驶系统。

我们先来看看之前极氪没怎么提过的内饰部分。

极氪 9X 采用的是「2+2+2」的六座布局,提供了琥珀棕、极地白以及月影蓝三种内饰配色,其中极地白和琥珀棕采用上深下浅的撞色方案。

中控台的整体设计风格相对简约,配备了 47 英寸 AR-HUD 抬头显示以及由悬浮式中控屏+副驾屏组成的 16 英寸双联屏,车机内搭载双高通骁龙 8295 芯片来保证流畅度,内置的是 Zeekr AI OS 7 智能座舱操作系统。

同时,新车采用了四辐式多功能方向盘以及怀挡式换挡机构,中控屏下方还保留着一排机械按键,副仪表台前端设计有双手机位的储物槽,集成了 50W 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整个座舱能明显感受到极氪 9X 在豪华氛围营造上的「堆料」。

新车在车内材质上使用了大面积的皮质包覆和带花纹的实木饰板,镀铬实体按键、水晶旋钮和氛围灯设计很好的提升了座舱内的乘坐质感。

极氪 9X 在后排搭载了两张独立座椅,配备了腿托,其头枕内部还配有扬声器,并具备通风、加热以及按摩功能,还支持支持 180 度旋转、左右横移、一键零重力模式以及躺姿模式。第三排座椅两侧则设计有设计有扶手、杯架以及电动调节控制拨杆。

视听体验上,极氪与英国音响品牌 Naim 合作,配备 Naim 殿堂之声音响系统,全车共有 32 个扬声器、8 个座椅振子、40 个独立通道独立调音,峰值功率 3868 千瓦,采用 9.2.4.8 布局。宾利飞驰、欧陆 GT、添越等车型都使用了其提供的音响系统。

新车的后排娱乐屏则被安装在一根可以前后大幅度移动的滑轨上,其可以前后移动至二排或者三排乘客前方,既保留了完整的全景天窗,也让三排乘客可以拥有良好的观影体验。

保持车内的舒适感,不能只靠座椅,车辆的行驶质感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为了让 9X 强大的马力转化为顶级的行驶质感,极氪在新车上搭载了浩瀚 AI 数字底盘,并且首发了「闭式双腔空气悬架 + 双阀 CCD 电磁减振器」,并且匹配了之前只用在库里南和阿斯顿·马丁 DBX 上的 48V 主动防倾杆技术。

双腔空悬能够实现媲美硬派越野的 288mm 最大离地间隙,其悬挂抬升速度更是传统方案的四倍以上;48V 主动稳定杆则赋予了这台大型 SUV「接近零侧倾」的动态表现,其在在日常行驶中可智能分配支撑力,而在极限过弯或碰撞预判时,具备主动车身调节能力,这是此前传统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

而「定海智能中枢」能够用 AI 算法识别路面信息,并实时调用辅助驾驶系统和整车感知元件,统一地指挥底盘、动力和座舱等多个域的执行器。

由此极氪 9X 可以实现,以中低速(50km/h)绕桩行驶依然能保持车身平稳、120km/h 复杂工况爆胎保持直线行驶、高速遇上较大横风车身偏移小于 20 厘米等复杂工况中依然稳定行驶的能力。

而在减轻驾驶负担的辅助驾驶能力上,极氪 9X 的 Max 和 Ultra 版本将搭载千里浩瀚 H7 系统,两个高配版本则是千里浩瀚 H9 系统。

极氪重点介绍了千里浩瀚 H9 的能力。

在硬件配置上,新车将搭载双 Thor-U ,算力超过 1400Tops,以及包括 5 个激光雷达在内的全车 43 个智驾传感器,有未来升级至 L4 智驾的潜力。

在车端, H9 版本的极氪 9X 将搭载两个端侧大模型,从而形成大模型的冗余。极氪表示,如果主大模型的决策出现偏差,那么备份大模型将马上进行纠正,最大限度地保证智驾系统的安全运行。

而在功能上,除了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和无图园区漫游外,搭载 H9 方案的 9X 还带来了全球首个红外 AEB 功 能,在人眼都看不清的浓雾里面,也能精准识别行人或者其他障碍物。

1400 匹马力,3.1 秒零百,超越保时捷

五个激光雷达和两套大模型已经很夸张了,而极氪 9X 在动力和续航方面的堆料,则更显得「不讲武德」。

极氪 9X 是第一且唯一采用全栈 900 V 高压架构动力系统的混动车型,其拥有全球第一套兆瓦级三电机,最大马力超过了 1400 匹,其功率等效于一台 36 缸发动机。

这为极氪 9X 带来了 3.1 秒的零百加速成绩,最高车速达到了 240 公里,在所有全尺寸 SUV 中排名第一,不仅超越了对标的保时捷卡宴,即便是和法拉利 Roma、保时捷 911、兰博基尼 Huracán 比比加速,也完全不是问题。

另外,即使在电量低于 20% 的亏电状态下,极氪 9X 的零百加速表现也几乎没变,与满电状态下仅相差 0.2 秒。

极氪 9X 全系都是大电池,有 50 / 70 度两种电池容量可选,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 300km 和 355km,综合续航里程约为 1165km 左右。

依托 900V 高压架构和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 6C 电池,极氪 9X 从 20% 充至 80% 电量仅需 9 分钟,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纯电车型还要快。

更夸张的是,极氪 9X 发动机的峰值功率高达 145kW,这个功率甚至超过了不少快充桩,即便是车辆持续以 120km/h 的高速行驶,也可以实现边开边充电。

不难看出,此次极氪 9X 做产品的思路很简单,主打一个性能、舒适、豪华全都要。极氪在宣传中的对标车型也是全尺寸 SUV 的集大成者,如劳斯莱斯库里南、路虎揽胜等等。

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极氪 9X 的竞争对手其实只有问界 M9 和理想 L9 这两位,9X 比理想的价格稍高,但提供了更强的动力性能和更丰富的配置。

问界强调智能、理想绑定家庭场景,极氪则更强调豪华感与科技感。

此外,极氪 9X 身上多少还带着点展示极氪品牌技术能力的意味,作为极氪旗下的第一台混动车型,9X 展示出来的能力是整个极氪品牌的技术高峰,也直接决定着市场对于极氪后续的高端车型,如 9X 光辉版的预期和信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既要硬核野性,也要全能从容:猛士 817 新增 215km 续航版,36.99 万元

By: 芥末
29 September 2025 at 22:30

在一众主打硬派越野的车型中,东风猛士 817 和 917 两款车绝对是看起来最硬的车型。

猛士 917 作为家族旗舰,拥有 5252×2150×1999mm 的庞大车身尺寸,车头大灯和机盖都充满了锋利的折角,巨大而突出的前保险杠有丰富的镂空元素,让前脸看上去充满机甲战斗风。车身侧面的腰线、前后轮眉上都有风格统一的折线处理,前挡风玻璃倾斜角度非常小,弧度也不明显,一下就让车身姿态变得复古又硬派。

猛士 817 虽然略小一些,但整车尺寸也来到了 5100×1998×1919mm,轴距3005mm,车头配备了梯形LED 灯带以及可发光的猛士 LOGO,大灯组和日行灯的造型则分别来自古代的战戈以及越王勾践剑,虽然相比猛士 917 已经有科技感了不少,但比起一众「方盒子」来说,还是显得粗旷和压迫感十足。

东风猛士的这种设计风格,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其根植于军车的血脉。

第一代的猛士民用版几乎就是军车的换壳,采用了一台 6.5T V8 柴油机,最大扭矩 583Nm,但最高车速只有 125km/h,其价格也偏贵,后来推出了多次改版,但由于车辆油耗高、舒适性差、配置简陋,购买者还是以军迷为主。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后,东风猛士发现,要真正进入民用越野车市场,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将军车「去军事化」,而是要从民用需求出发,毕竟就算是军迷,其大多数用车场景也是生活化的。

于是东风猛士开始在保留军用车高承载高通过力的基础下,围绕新能源时代车辆偏重舒适性和智能化的趋势下功夫,并由此成立了猛士科技,开发出了 MORA 滑板式电动越野车平台。

23 年上市的猛士 917 也成为了东风旗下第一辆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硬派越野车型。

而 8 月份上市的猛士 817 则直接登上了硬派越野销量榜榜首,其在保留了猛士出色的越野能力和可靠性,又搭载了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操控、空间、舒适性、越野能力等方面都拥有了不错的表现。

同时为了响应车主需要更大电池、更长纯电续航的需求,猛士科技在十一之前为 817 带来了新 36.99 万元的 Max+ 版本,其电池容量从 31.7 度提升到了 50.4 度,纯电续航也从 140km 提升到了 215km。

此次新增大电池版本,主要还是为了让车辆除了越野之外,在日常用车以及通勤场景上也能有不错的表现,猛士也针对城市用车场景做了不少优化。

比如猛士提供了越野版和城市版两种前保险杠选项,其中城市版的科技感更强,视觉压迫感也更轻。

当时,最实用的还是猛士 817 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辅助驾驶系统。

猛士 M817是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的越野车,车身搭载了 192 线激光雷达以及多个 4D 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以及超声波雷达,支持车位到车位 P2P 2.0 功能和高速、城市 NCA 功能,可以实现十字路口、环岛、高速快速路等复杂道路场景的汇入汇出、上下匝道,在市区拥堵通勤、跨城高速远游场景下能够减轻驾驶负担。

新车还搭载了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 系统,能够实现 4-150km/h 行车状态下刹停避障以及前向+后向+侧向的 360°全方向守护,智能红外夜视系统能够在在 120 米距离内能精准识别车辆、行人及动物目标。

当车辆出现碰撞、翻滚、大俯仰、腾空或紧急制动等极端状况时,猛士 M817 的安全带可以主动预紧,配合超长保压安全气帘提供长达 30 秒的超长保压防护。

在座舱内部,猛士 M817 则搭载了 Harmony Space 5,全车配备了 10.25 英寸仪表屏、15.6 英寸中控、W-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内后视镜、飞航旋钮以及后排控制屏等 6 块屏幕。

鸿蒙桌面支持智慧分屏、一键投屏等功能。车辆接入的乾崑车云也允许用户过手机远程查看车辆外部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支持了华为星闪数字钥匙。

新能源架构下的猛士 M817 也大大提供了其在户外使用的便利性,其外放电功率最高可达 6 千瓦,提供 13 个不同类型电源接口,可以满足露营、野炊等多样化需求。

车内还配备 5 升车载冰箱,温度范围 −6℃至 50℃,适合饮品及食材的存放。车辆本身预留了超过 20 个改装接口,支持加装行李架、绞盘、照明系统以及无人机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应用场景。

当然,既然是「硬派越野」,猛士 817 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自然不容小觑。

猛士 817 沿袭了猛士 917 的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并搭载了 VMC 智能底盘域控、后轮转向等舒适化技术,能协调动力、制动、转向和悬架系统,提升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操控稳定性和灵活性。

每秒调整 500 次的 CDC 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以及 150mm 可调空气悬架也让车辆具备了 900mm 涉水深度、20° 双向转向角度以及 10° 向前的蟹行模式。

同时新车在「抓地—姿态—通过—机动性」四个维度做了系统化优化。

新车配备了配备智能 E 锁,可以实现轴间和轮间扭矩分配,并支持单轮脱困。在越野脱困模式下,M817 最小离地间隙为 333 毫米,接近角 37.7°,离去角 37°,纵向通过角 27.3°,最大涉水深度 900 毫米。

车辆还配备后轮转向功能,最大角度 ±10°,转弯半径缩小至 5.2 米,同时支持 10° 蟹行模式,在狭窄或复杂环境下提高了灵活性。

此外,整车提供包括雪地、沙地、泥地、岩石等在内的多种地形模式,并具备专家模式,可在更极端的路况中辅助驾驶者完成操控。

针对越野经验不多的车主,猛士 M817 也提供了 6D IMU 车身姿态感知、低速越野辅助等功能来简化复杂的越野操作。

此外,M817 采用 P1+P3+P4 插混四驱架构,综合功率 505kW,峰值扭矩 848 N·M,百公里加速时间 5.2s,对于一款中大型硬派 SUV,这样的性能表现相当突出。

安全性能上,M817 结合了传统车身结构与新能源车的电池保护。新车车身采用非承载式结构,在门环、A 柱、门槛梁等关键部位应用高强度钢材,电池则采用十层结构防护,并可选装 5mm 铝镁合金装甲,增强了极端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

耐久性方面,官方给出的累计测试里程超过 1000 万公里,并在高原、高寒(−40℃)、高温(45℃)等环境下进行了验证,涵盖冲击与腐蚀测试,以保证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

猛士 817 是目前少有的,同时在硬核越野和智能化程度上都有明显优势的车型。

将新能源动力、智能驾驶与硬派越野能力进行了综合融合后,猛士 817 既能满足城市通勤需求,又能承担长途旅行和野外探索的任务,而在动力性能、智能化和通过性方面,它与传统燃油硬派 SUV 区分明显。

对于想用一辆车兼顾两种场景的用户来说,M817 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不止好看,还能跑 1600km!smart 精灵 #5 EHD 预售 18.99 万元起

By: 芥末
29 September 2025 at 20:43

smart 首款插混车型精灵 #5 EHD 于 28 日开启了预售,价格为 18.99 万起。

外观方面,新车的车身尺寸为 4705 / 1920 / 1705mm,轴距为 2900mm。新车呈现出「方盒子」搭配圆形元素的设计特点,smart 自己称之为「方中带圆的 Boxy」设计。

与此同时车辆在封闭式设计的前脸融入了名为「时空胶囊」的贯穿式 LED 矩阵式大灯,尾部设计和前脸相呼应,点亮后的辨识度不错,前后包围均使用了银灰色护板,为车辆增加了不少硬派越野的气质。

smart 精灵 #5 EHD 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打造,提供星漩蓝、苍岩灰、流沙金、粒子白、赛博银五款配色,曜石黑、浅蜜棕两款内饰颜色。

新车车内与现款精灵 #5 纯电版车型保持一致,都是环抱式座舱布局 + 双层中央岛台的设计,中控屏配备 10.3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以及双 13 英寸的 AMOLED 超清 2.5K 联屏,同时还提供 15.6 英寸的 AR-HUD,车机采用的是 AMD V2000 桌面级芯片。

此外,新车还集成了豆包 AI 大模型的,语音交互和多模态控制体验得到了强化。车机不仅能够完成常见的导航、多媒体操作,还能在复杂场景下提供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例如多轮对话、语义理解和跨应用操作。

车内的其他配置主要包括 Nappa 真皮、256 色氛围灯、20 扬森海塞尔典范音响系统,以及精灵 #5 EHD 还搭载了 smart Pilot Assis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了双 NVIDIA DRIVE Orinx 智能驾驶芯片 + 激光雷达,支持高速无图 NSP 智能领航辅助、LPA 记忆泊车、城区无图 NSP 智能领航辅助等功能。

从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这款车最大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搭载的「EHD 超级电混」系统,这也是 smart 品牌在成都车展发布该技术后,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

具体来看,smart 为其匹配了 EVO 混动专用 1.5TD 发动机 + 高性能电驱 + 宁德时代大电池的组合,匹配 3DHT 三档超级电混专用变速器,CLTC 综合续航 1615km,CLTC 纯电续航 252km,馈电油耗 4.4L / 100km,发动机热效率 47.26%。

除了超低的油耗,源自于最新一代雷神电混 2.0 的 EHD 超级电混,还通过差异化标定实现了发动机的无感介入,smart 介绍说,这套新的动力组合,让发动机启动前后的车内噪音变化小于 1 分贝,在 80 公里时速下车内噪音仅 59 分贝,怠速时为 30 分贝,真正做到了「图书馆级的安静」。

但是,之前主攻纯电的 smart 为什么突然开始推出插混车型了呢?

smart 认为,

我们观察到,用户的出行需求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纯电车型适合城市通勤,但面对长途旅行、低温环境或充电不便的场景时,插混车型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通俗点来讲就是,smart 希望通过更多的车型组合实现用户扩圈。

根据公开数据,smart 目前中国市场在售的共有 3 款车型,近半年来 smart 精灵 #1 售出了 11006 辆,smart 精灵 #3 售出了 2254 辆,smart 精灵 #5 售出了 1170 辆,加起来不到 1.5 万辆。

这样的销量显然不足以支撑 smart 长期发展,所以 smart 打算在这两年内推出多款新品,精灵 #5 EHD 和明年即将推出的精灵 #6 预计将主要瞄准中国市场。

而稍早前曝光的两门微型车 smart #2 则会重塑经典,在海外市场发力。

只是目前看来,预售价格 18.99 万元的 smart # 5 EHD 似乎还是有些偏贵,同价位的领克 08 EM-P、方程豹钛 7、阿维塔 07 增程版等车型都几乎接近满配。

期待在正式上市时,smart 能带来更多惊喜。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