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31 October 2025Tech News

苹果在中国营收依旧下滑,好消息是 iPhone 17 卖爆了

By: 苏伟鸿
31 October 2025 at 19:56

凌晨,苹果公布了 2025 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营收 1024.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8%,创同期历史新高。

这份强劲的成绩单超过市场预期,苹果股价大幅上涨,这也是苹果十五年来第三次在财报公开后股价出现上升。

大卖的 iPhone 17,尴尬的 iPhone Air

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今年诚意满满的 iPhone 17 系列究竟有没有「卖爆」。

苹果 CEO 蒂姆 · 库克也在电话会议中透露,iPhone 收入创历史新高,iPhone 17 系列的需求「远超预期」,门店客流量显著增长,消费者反响非常强劲,创下九月季度升级用户数量的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财报的数据只截取到 9 月 27 日,iPhone 17 系列只开卖了 10 天不到,因此主要的销量贡献,还是来自老 iPhone,销售额达到 490 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 462 亿美元,依旧低于华尔街预期的 502 亿美元。

库克则将原因归咎于供应限制,不管是 iPhone 16 还是 iPhone 17,处于供应紧张状态苹果正在努力完成所有订单。

因此要看 iPhone 17 具体卖得怎么样,还要等下个季度的财报。接下来将进入海外的节日周期以及中国的购物季,iPhone 17 的销量进一步大涨,库克估计下个季度将成为苹果有史以来营收和 iPhone 销量最高的季度。

▲ 图源:Reuters

最近关于 iPhone Air 的销量表现有不少传闻,分析师郭铭錤爆料这个超薄型号产量削减 80%,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停产。

有分析师在电话会议上就相关问题直接向库克提问,库克坚持了苹果「不单独公布 iPhone 机型销量」的传统,并表示自己确实有意回避这个问题。

库克还补充,目前苹果的产能受限主要集中在「高端与入门两端」。

但在苹果的规划中,iPhone Air 从来不属于「销量担当」,这台集成了大量科技的超薄手机,利润空间本身也要小于 iPhone 17 和 iPhone 17 Pro。

就像是国产折叠手机,iPhone Air 的重点更多是「刷存在感」、「秀肌肉」,是苹果技术的一块试验田。

况且,作为一台带苹果 logo 的手机,iPhone Air 的销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即使是缺乏关注的 iPhone 16 Plus,在 2024 年两个半月内出货量也超过 500 万台;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iPhone 16 Plus 还是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第十名。

目前来看,唯一注定会影响 iPhone Air 全球销量的,可能是中国运营商糟糕的 eSIM 激活流程和严苛的使用政策。

▲ 图源:CounterPoint

Mac 装机量历史新高,但 iPad 已经卖不动了

创纪录的不只有 iPhone,还有苹果收入的第二个大头——服务,总收入 287.5 亿美元,实现 15% 的增长率,也是苹果增速最快的业务。

该业务板块包括 App Store、Apple Pay、Apple TV、Apple Music 和 iCloud,以及 Google 的授权费用。

和 iPhone 一样,苹果也不会单独公布某项服务的详细数据,不过提到了 Apple Pay 营收创历史新高,活跃人数实现两位数增长。

除此之外,苹果服务业务在美洲、欧洲、亚太地区以及大中华区都创下了营收纪录。

在 App Store 在全球范围遭遇反垄断调查的情况下,苹果服务依旧保持了极高的增速,让市场更加放心。比起波动的硬件销量,服务业务具有高额的利润以及用户粘性,逐渐成为苹果重要且稳定的收入来源。

iPhone 和服务之外的产品销售,则略显平淡。

其中表现最好的是 Mac 产品线,收入达到 87 亿美元,高于同期 77 亿美元,Mac 的装机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最大的功臣是今年 3 月发布的 MacBook Air,这条产品线也已经成为了这几年最受欢迎的苹果产品。

苹果预计年底季度 Mac 的表现会逊于同期——毕竟去年有新的 iMac 和全系更新的 MacBook Pro,以及火出圈的 M4 Mac mini,而今年年底只有 M5 MacBook Pro 孤军奋战。

虽然 iPad 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 iPad Air 和入门款新品,表现却不温不火,销售额 69.5 亿美元和去年基本持平。

本季度购买 iPad 的顾客中,有一半是首次购买该产品,可见「挤牙膏」的新 iPad,难以打动老用户们。

不过明年的 iPad Air 与 iPad mini 都有望用上 OLED 高刷屏,终于有点让人期待的劲头了。

可穿戴和家居产品的季度收入为 90.1 亿美元,低于同期水平,全新的 Apple Watch 系列和 AirPods Pro 3 没有带来明显的带动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Apple TV 4K 机顶盒和 HomePod mini 新品已经错过了九月、十月两轮新品发布,爆料称苹果仍计划在年内发布。

中国区收入不如预期,但即将逆袭

虽然财报数据基本都表现良好,但作为苹果的第二大市场,大中华地区的收入却出现同比下降:季度收入144.93 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6%;2025 财年收入 643.77 亿美元,同比下降 3.8%。

关于苹果中国市场的表现,苹果的回应同样也是「供应限制」,iPhone 在中国依旧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

不过,苹果表示中国商店客流量正在增加,加上即将到来的电商购物活动,iPhone 17 也在国内大受欢迎,预计下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收入就会恢复增长。

苹果还谈到了「国补」对苹果销售的影响:即使苹果有不少产品价格都高于国补范围,总体来看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AI Siri,明年上

去年开始,每次苹果的财报会议不会缺席的问题自然是「AI」。

恰逢 Apple 智能上线一周年,有分析师提问苹果有没有看到 AI 带动产品销量的迹象,而苹果表示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但看好 AI 成为产品销售的驱动因素,并期待其成为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关于 Apple 智能接下来的发展,库克表示将继续推进第三方 AI 工具的集成,随着时间推移会与更多人合作,也重申了「正在考虑」AI 领域的收购。

发布一年来,目前苹果只将 ChatGPT 嵌入到 Siri 之中,据悉内部已经在开发与 Google Gemini 的集成,并且计划与 Anthropic 和 Perplexity 合作。

AI 版 Siri 也成为了固定的提问内容,库克表示「进展顺利」,有望明年发布。

设计大变的 iOS 26、诚意满满的 iPhone 17 系列冲淡了外界对于苹果 AI 进度缓慢的关注,但这始终是「房间里的大象」,苹果无法回避。

可惜的是,这次财报会议上苹果没有对中国 Apple 智能的进度进行回应。此前彭博社爆料,苹果仍然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国行 Apple 智能,库克此前访华也被认为是在推进相关进度。

不过目前的 iOS 26.1 版本仍然不见 AI 踪影,今年留给苹果的时间,也已经所剩无几了。

一扫去年财报的持续沉闷,iPhone 17 系列确实是苹果的一针「强心剂」,也说明只要苹果不挤牙膏,产品诚意更足,市场会用脚投票支持。

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甚至可以说只是一个开始。从今年开始,苹果将会开启连续三个「大年」,值得期待的新品陆续推出,有一种经济上行时期的美:

  • 折叠 iPhone & 全玻璃 iPhone
  • OLED + 高刷 iPad Air 和 iPad mini
  • 全新设计的 OLED MacBook Pro
  • 首款苹果智能眼镜
  • 带屏幕的智能家居新品
  • 带红外摄像头的 AirPods

这些新品固然让人激动,我还是更期待苹果 AI 究竟能做出一个什么名堂。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未来的交互,而我们至今还缺少一个将我们带向正确方向的引路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你有多久没试过在用 AI 写歌的时候又唱又跳了?

By: Selina
31 October 2025 at 17:16

你有多久没试过在用 AI 写歌的时候又唱又跳了?

没有人在用 AI 写歌的时候又唱又跳!——不,有的老师,有的。

这是 YouTube 上的一位音乐博主,本想用音乐生成软件做一些糟糕的 AI 音乐,取笑一下人工智能,却意外得到了「味挺正」的日本金属摇滚,一下子就在 TikTok 上迅速爆红。

「意外」是因为,他给的不是 prompt,也不是参考乐曲,而是一串他的……咆哮😅

Suno 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事情还要从这个音乐博主想挑战一下,看看现在的 AI 音乐生成工具,都到了什么程度——当然,有点不怀好意。

他测试的工具包括 Suno,Mureka,ElevenLabs,Udio 等等比较流行的生成式音乐工具,测试方式主打一个狂野。

比如像上面的,对着电脑咆哮。还有,学小野洋子一样大吼大叫、

这是小野洋子是为了自己的 90 岁生日而创作的「行为艺术」,毫无意义,只是在吼出声音而已。不过 AI 不会标题,统统照单全收,认认真真优化歌词,配上旋律。

你别说,都还不错。

这个《My Name is Jeff》的前奏着实是不错,尤其是在这首歌的 prompting 环节,他强行塞了一大堆风格描述词,堪称大乱炖。还有直接跟随系统自动词,跑出来的歌来了很有瑞典乐队 Meshuggah 风格的摇滚乐——AI 的数据库深不可测,这也太偏门了,把只知道流行乐的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最惊人的要数后面,博主完全胡言乱语,AI 呢,交出来了一首叫做《Isugaku:Never Say Goodbye 》日式重金属:他的乱吼乱叫,被 AI 识别成了日语,所以匹配了这样一个风格。你别说,融合得还真不错。

这就是 AI 生成音乐的要义所在:人想要学习音乐,理解乐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听大量的音乐。AI 也需要学习,不过学习的是音乐作品里的内在数据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和弦旋律,节奏,结构形式。

恰好,流行乐非常依赖一些常见和弦,高度的重复性和可预测性,使得 AI 在学习这些核心“套路”时,能很快地找到规律,并生成听起来有模有样、符合大众口味的音乐。

抽象,但不够人类抽象

但是,这就叫有创造力吗?

有一点,但不多。在真正的创造力面前,AI,不值一提。

比如今年网络第一爆梗「技能五子棋」,这首歌,开始于跟上面博主差不多的尝试:看看 AI 能写个啥歌。

谁能想到,成就了这个秋天最洗脑的神曲——你有多久没有在下五子棋的时候又唱又跳了?

「技能五」张兴朝直接翻明牌说这是 AI 写的,观众也感觉到了这是 AI 写的:七拐八绕的调,放在一起还怪洗脑的。

有一说一,这首歌可能是有 AI 的功劳,但一定不会完全靠 AI 的功能。我试图用 Suno(技能五老师同款)复现这支神曲,发现完全不像下五子棋那样简单啊!

首先,我没有什么头绪,只能是用最普通的 prompt,在 Simple create 模式里,让它写一首歌——一定会很无聊,我准备好了。

AI 不语,只是一昧地生成,跑出了两套歌词、共四版编曲。

怎么说呢,好无趣,好无聊。一首歌里,歌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技能五子棋》这首歌,歌词更是占了半壁江山。AI 生成的两套歌词,没什么大问题,圆也圆起来的,但也毫无趣味。

没办法,只能用原作了,一个字都不能少。

风格方面我没有规定具体的曲风,只是说要一个轻松有趣的节奏。我也不觉得模型理解了这个歌词,太抽象了。不过还是能抓住中间的亮点,比如「要爆了」这个切分点,或者是把这三个字的存在感加强加重。

后来我又随机跑了几个版本,都不太得劲,很奇怪。难道不理解这个歌词就不能复现了吗?这么抽象的歌词我也很难跟模型解释啊!

想要解决问题,还是得回归核心:AI 最擅长的是特征识别,而那几个流行乐和弦实在是太简单了,有些甚至过于芭乐,尤其是在不给它具体风格指示的情况下,所以不管怎么跑,都不得劲,不能和「技能五子棋」的歌词,共同制造出反差感!

于是,在把原版视频快要盘包浆了之后,我意识到当中的音乐性:这首歌的音乐用了一种类似于广播体操的乐感,规整,节奏明确,带有动感。

好的,Suno 支持本地音乐上传采样,于是我专门去翻了第三套广播体操的音乐,让 AI 这次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

在 custom 模式里,还可以选择 wirdness 和 style ifluence,可惜是付费功能。这次就只能是让广播体操作为一般性的灵感来源了。

这回好一点吗?好一点。模型识别第三套广播体操是爵士风格,于是这次生成的就都是非常欢快的,节奏型自由到散漫的音乐,意外地和「技能五子棋」有些合拍。

但还是差点意思,于是我把整个风格描述完全删空,又试了一遍。AI 不语,只是一昧生成,四支成品,干脆给了四种不同的风格。不只有抒情、快歌,甚至还有民乐风格版本……

Suno:我真的没空陪你闹了。

十几个版本下来,没有一个可以和技能五老师的才华相匹敌。就这,还是在沿用了原版歌词的情况下。AI 你不中啊!

「技能五子棋」成功的喜剧效果,归根到底就是 AI 的反面。AI 统计音乐的特征,学习特征,它给出的这些音乐,在乐理上都是妥帖的,听感上都是契合当下流行的——然而没有一个能做到像有原版的记忆点。

奇了怪了,原版不也是 AI 写的吗?

我们至今不知道在原版的创作过程中,AI 到底有多大功劳。但是这一次复现让我相信,即便有功劳,也不会大于创作者本身的才华。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新款问界 M7,都说贵,但都在买

By: 芥末
31 October 2025 at 16:59

问界果然还是贵的好卖。

董车会那篇《挤崩官网!问界新 M7 预售 28.8 万元起,1 小时预定突破 10 万台》的文章下面有接近 200 条评论,里面几乎全是质疑声。

大家都认为问界疯了,预售价涨到 28.8 万元,谁买?

更有读者信誓旦旦的表示,正式售价不降个 5 万元,就直接退订。

新款问界 M7 后面正式发售时的价格虽然比预售时降了 1W,但是依然比 24 款的问界 M7 贵了接近 2 万元。

但结果是,大家嘴上都说着贵,但下定时却毫不手软。

10 月 29 日,鸿蒙智行官方公布了全新问界 M7 的最新交付动态:从上市到交付数量突破两万台,仅用时 36 天。

这还是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问界官方说,要到 11 月,新款 M7 每月的产能才能爬坡至 20000-30000 台。

在目前极度内卷的车市中涨价,似乎与自杀无异,但问界 M7 就是在涨价的同时做到了销量起飞。

估计友商半夜想起来还是要坐起来问一句:凭什么?

最具性价比的问界

但涨价只是表象,与上代产品相比,新款问界 M7 的产品力堪称「爆棚」,完全支撑的起略微上涨的价格。

全新问界 M7,最核心的变化是空间体验。

老款 M7 最受诟病的点就是车内空间表现与超过五米的车长不相匹配,尤其是第三排的实用性几乎为 0。

而新款 M7 的轴距从 2820mm,一口气增加到了 3030mm,多出来的 21cm,有效的改善了车内的纵向空间,让六座版第三排的腿部空间来到了 810mm,足够成年人短途乘坐,进店客户坐进去的第一反应就是「够大,有问界 M9 的感觉」。

另一个大的变化来自于外观。

新款问界 M7 的外观设计有了显著变化,整体风格向更高级别的问界 M8 靠拢。

其前脸的封闭式格栅以及下进气口造型都与 M8 较为相似,大灯也更换为了 M8 同款的「船桨」型大灯。

新车的车身线条更加圆润饱满,半隐藏式门把手、车顶行李架、激光雷达等设计也和 M8 一脉相承,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内部结构做了简化,整车的气场和精致感比老款提升了一个档次。

▲ 2024 款问界 M7

▲ 2026 款问界 M7

在色彩上,全新问界 M7 增加了三款更为个性化的颜色,珊瑚红、海岛蓝和暖云白,满足了部分用户对多元审美和年轻化的需求。

▲问界 M7 海岛蓝

内饰上,新款 M7 的豪华感和科技感得到了加强,中控屏尺寸更大,边框更窄,新增的 17.3 英寸后排娱乐屏也回应了不少家庭用户的呼声。

这是看得见摸得到的部分,在车辆内在的核心部分,新款问界 M7 更是堪称「脱胎换骨」。

新款 M7 的前悬架,从老款的麦弗逊式,升级为了成本更高、结构更复杂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并且集成了「满血」华为途灵平台的 ADS 全维融合感知、DATS 动态扭矩控制等核心技术,在高速过弯和经过颠簸路面时,车身的姿态会更从容,滤震也更干净。

而在作为主要卖点的智能化方面,除了搭载华为招牌的乾崑智驾 ADS 4,新款问界 M7 还首发了「舱内激光视觉 Limera」,将智能驾驶的天花板又往上抬了抬。

以及在被动安全上,新车核心乘员舱的结构件全用了潜艇级热成型钢,抗拉强度 2000MPa,搭配铝合金前后防撞梁与十宫格侧加强梁,安全性能也无需多言。

这就是问界 M7 性价比爆棚的地方,在 30 万的预算下,新款 M7 提供了和 40 万的问界 M8、50 万的问界 M9 别无二致的核心使用体验。

而缺少的电动门、激光投影大灯、隐私声盾等配置,在 10 万元的差价下,自然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卖给「不买新能源」的人

问界本质上并不和其他新能源车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问界的销量更多的来自于「不接受新能源车」客户。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品牌在 30 万元级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从 2023 年的 18% 升至 2025 年的 47%,这一市场区间中,家用 SUV 又占据了半壁江山。

咨询机构杰兰路曾经做过一份调查,问界新车的首批车主中,家庭换购和增购的比例加起来在 60%-70%,被替换掉的车型几乎全为油车。

30 万元级并不是单靠产品力就能赢得市场份额的价位,品牌在这里同样至关重要。

过往新能源车没有起势的时候,市场主要就是上 BBA 和丰田大众们在分,但在合资品牌的销量和人气双双崩盘后,特斯拉、问界、理想、小米成了替代者。

其中,在意三电技术的选特斯拉,在意外观和情绪价值的选小米,而剩下的一大部分对纯电车持观望态度的客户就都被问界收入了囊中。

但问界并非天生就领先,理想曾经也站在这个生态位上,并且一度和问界打的有来有回。

▲ 焕新理想 L9

业界集大成者

2022 年,理想开始由理想 one 的单品策略向全品类体系过渡,陆续推出 L7、L8、L9,老款问界 M7 在此时趁势杀出。

在华为的品牌背书和鸿蒙座舱的加持下,老款 M7 在初上市之时风头大盛,创下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最快单月交付破万辆的纪录。

▲ 初代问界 M7

此时理想 L9 和 L8 正处于换代升级的阵痛期,二者在销量上拉开了数量级的差距,李想本人甚至站出来卖惨说:

 2022 年三季度,问界 M7 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 ONE 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 ONE 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

不过事实上,老款问界 M7 对理想的冲击相当有限, L7、L8、L9 站稳脚跟后反而是老款 M7 开始高开低走,销量一度只剩 3 位数。

除了理想的压力之外,老 M7 的失败,还是自身的原因偏多。

华为和赛力斯从 2021 年开始合作造车,短时间内就推出了 SF5、问界 M5、问界老 M7 及问界 M5EV 等多款车型,产品力和质量自然难言优秀。

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在中保研进行的一次 25% 偏置碰撞测试中,问界 M7 A 柱与车顶连接处疑似发生变形,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车辆结构」两项测评中仅获得「良好」,而车价仅一半的竞品车型都是「优秀」。

但是华为体系做产品有个特点——产品线虽多,但是主线往往清晰明了,像手机线的 Mate 系列和 P 系列,主打一个知错就改,以高于业界的速度持续进步。

M7 也是这样,余承东痛定思痛之后,大手一挥,直接砸了 5 个亿进去,花了接近半年时间,对问界 M7 做了全方位的升级,不仅鸿蒙座舱升级到了 2.0,辅助驾驶也从仅支持有高精地图的个别城市发展到了还支持全国城区 NCA 的 ADS 2.0。

这才有了后续卖爆的第二代问界 M7。

再后来,旗舰车型问界 M9 在 50 万级别站稳,成为了中国品牌毫无疑问的标杆产品,问界 M8 在 40 万级别大杀四方。

问界 M7 、M8、M9 的三档梯队就此形成,不仅没有相互挤压,反而互相引流,一起高歌猛进。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新款问界 M7 凭什么能做到「量价起飞」?

因为现款 M7 和之前的第二代 M7 ,除了名字一样,其他的几乎全都不一样。

当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之后,在低价之后「低价」,问界给出了另一种「持续进化、超出预期」的体验。

学习理想、吸取经验教训、又有品牌反哺后的业界集大成者,没有理由卖不爆。

别忘了,华为是中国品牌里最擅长做溢价,最擅长吸引非价格敏感型用户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预售 13.99 万起!深蓝 L06 标配激光雷达+法拉利同款悬架,硬刚 Model 3

By: 芥末
31 October 2025 at 16:58

长安系的品牌似乎多少都带点运动属性。

其旗下的新款 UNI-V 上市时就以「年轻人的第一台运动轿跑」作为宣传语,整车定位完全偏向于运动和操控。

而在 30 日,长安旗下的另一个子品牌深蓝,也推出了一款主打运动和操控的纯电轿跑——深蓝 L06。

深蓝 L06 一共推出了 4 个版本,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预售价格区间为 13.99 万元至 16.19 万元。

这台新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首发搭载了一项「磁流变悬架」技术。

这台与 200 万元的法拉利 296 同源的悬架技术,将悬架内的介质更换为了「磁流变液」,在算法控制电流的作用下,可毫秒级改变减震器的软硬程度。

深蓝汽车介绍,磁流变主动悬架系统具备 10ms 级的瞬时响应、1000 次/秒高频调节,以及全场景自适应软硬切换等能力。彻底解决了汽车悬架「软则晃、硬则颠」的难题,舒适和操控兼得。

比如,在快速过弯场景下,「磁流变悬架」能够迅速提升内侧减振器阻尼,从而减少车身侧倾;而在城市道路上,磁流变减振又能轻易过滤掉路面的振动、抑制红绿灯前的俯仰等等,保证舒适性。

为了直观展示磁流变主动悬架有多强,深蓝汽车制作了一段深蓝 L06 对比特斯拉 Model 3 的实测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时速 75km 过连续起伏路面时,深蓝 L06 整体的车身姿态非常平稳,车尾颠簸也较小。

在时速 90km 飞坡项目中,深蓝 L06 在落地后,磁流变悬架一次性将弹跳吸收到位,车身没有出现多余的跳动起伏,飞坡场景下的悬架稳定性明显较强。

除了顶尖的底盘配置外,深蓝 L06 在其他周边配置上也堪称 15 万元级轿车的「卷王」。

深蓝 L06 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4830mm、1905mm、1480mm,轴距 2900mm,迈入了 B 级车的门槛。

外观设计上,新车采用了深蓝家族的最新设计语言,前脸造型较为简洁,视觉重点则通过两条隆起的筋线被引导至了由 3 组 LED 大灯构成的「花瓣式」大灯组上。

深蓝介绍说这一造型是从从自然界中提取无尽灵感,以寒兰和冰晶作为灵感原型,创造了新款绽放的花瓣灯样式。

车身侧面的运动风格更是一览无遗,超窄无边框后视镜、车四门无框车门、随速无极可调电动尾翼、双灯带悬浮尾灯、花瓣状运动轮毂都预示着这是一台专为年轻人打造的运动车型。

深蓝 L06 车内为经典的 T 字形布局,提供烟晶雾灰、月光石白、舒俱来紫三种配色,副驾配备了零重力座椅,支持 8 点式按摩,并搭载了 18 扬声器音响、256 色氛围灯等配置。

在智能化配置上,深蓝 L06 配备了 50 英寸 AR-HUD 和类似新款小鹏 P7 的 15 度双向旋转向日葵屏。此外新车还搭载了球首发的 3nm 车规级座舱芯片以及四图融合实景车道级导航,通过基础导航 + 车道级导航 + SR 渲染 + 环境重构四图叠加来使信息呈现更全面。

此外,深蓝 L06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以及 3 颗毫米波雷达、2 颗前视摄像头、4 颗侧视摄像头、4 颗环视摄像头、1 颗后视摄像头、12 颗粒超声波雷达,共 27 颗各类传感器,算力由两颗地平线 J6M 芯片提供,软件算法则采用了特斯拉同类一段式端到端智能驾驶辅助算法,支持城区、高速 NCA 以及 30 多项主动安全配置。

深蓝 L06 此次还全系标配了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磷酸铁锂「金钟罩」电池,有 56.12kWh 和 68.82kWh 两种容量可选,支持 3C 快充,续航里程分别为 560km 和 670km。

深蓝强调,其「金钟罩」电池至今零自燃,且长期衰减无感知。

动力方面,深蓝 L06 全系采用后置单电机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200kW,0-100km/h 加速时间最快为 5.9s。

它不只是一台好车,我们更想通过它,给这个时代的出行一个新选择,我们有信心它能成为 2025 年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深蓝 CEO 邓承浩在发布会后表示说这台深蓝 L06 装着深蓝团队对未来出行的全部想法和诚意。

确实,仅从配置上来看,深蓝 L06 入门及顶配的策略将激光雷达、城区 NCA 等配置一举拉入了 13 万元的区间,全球首发的 3nm 芯片和「磁流变悬架」也足够有记忆点。

更何况,按照行业惯例,13.99 万元的价格在正式发售时还会再降一点,如果最后上市价格来到 12 万元级,毫无疑问会对同级车型形成降维打击。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Adobe 的全家桶,现在塞满了 AI

By: 马扶摇
31 October 2025 at 14:46

过去的几年里,AI 对于工具类软件的影响可谓是方方面面,甚至是原本被认为「纯脑力」的创意领域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AI 影子。

这其中,又以 Adobe 和它旗下的 Firefly 模型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图|Adobe for Business

 

在刚刚过去的 Adobe Max 2025 创意大会中,这家全球创意工具巨头如期带来了一系列产品升级。

除了 Creative Cloud 与 Firefly AI 的更新之外,还包括一套全新的声音生成工具,可以为视频生成完全独立的画外音,并且支持编辑音轨。

 

图|Adobe

 

另外,Adobe Express 和 Photoshop 的网页版也迎来了专门的 AI 助理入口,让用户可以点开对话框、用自然语言指示 AI 编辑内容。

而根据 Adobe 自己的说法,它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让 AI 参与到所有的设计应用里面,成为创意工具的一部分。

更开放的选择

首先,作为 Adobe 自家的模型根基,Firefly 自身先迎来了一波小升级。

在最新的图像模型 Firefly Image 5 中,模型支持生成的原始分辨率来到了 400 万像素,相比去年的 Firefly Image 4 的 100 万像素是一次明显的提升。

 

图|Adobe

 

这也意味着,Firefly Image 5 搭配放大(upscaling)或者其他升采样(upsampling)工具之后,已经可以生成质量相当不错的 2K 和 4K 图像了,跑出来图的实用性也可以进一步提升。

此外,Adobe 还特别提到 Firefly Image 5 今年为生成人像做了特殊优化,优化重点仍然在于「真实感」——

简单来说就是不仅仅做到「不数错手指」,更能让生成的人像拥有「自然且符合环境的光影」:

 

 

而平时大家接触概率比较大的 Adobe 三大件—— Photoshop、Lightroom 和 Premiere 也各自得到了一波优化。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 PS 网页版支持可以用自然语言指挥的 AI 助手(正在内测)之外,在主应用中,Adobe 非常有格局的为主打的生成填充(Generative Fill)提供了第三方模型支持

 

 

是的,你没看错。

现在用 PS 做生成式填充,除了 Firefly 之外,你还可以在 Gemini 2.5 Flash (Nano Banana) 和 Black Forest Labs 的 FLUX Knotext 中选择,与此前 PS Beta 中的相吻合。

而 LR 和 PR 本次更新的则是一些痒点问题,目前都处在测试阶段,何时实装尚未确定。

比如在最新的 LR Beta 里,Adobe 提供了利用 AI 智能识别大批量素材品质的「辅助剔除」(Assisted Culling)功能,能够根据焦点、清晰度等多指标自动挑选素材,对于一些素材量大且重复的项目(比如展会摄影)相当有用。

 

 

而 PR Beta 则是迎来了我们在手机上都很熟悉的自动前后景分离功能,Adobe 称之为 AI 对象蒙版(AI Object Mask),用于自动分离视频里的人物和背景,解放了一部分后期的手动操作。

 

面向视频的 AI

而在 Sora2 一炮而红,借助各种奇奇怪怪的主题视频占据了过去一个月的短视频应用版面后,Adobe 也带来了自己的视频 AI 工具。

不过相比 Sora2 的「全流程包办」,Adobe Firefly 本次更新的视频功能依然更偏向基础工具一些,方向集中在了两方面:AI 音频,与 AI 粗剪。

首先,Adobe Firefly 的工具箱中的生成音轨(Generate Soundtrack)功能进入了公测阶段,除了分析已有素材生成风格近似的 BGM 之外,也可以通过手动添加提示词的方式控制生成音乐的氛围。

 

图|Adobe

 

但这项功能真正的亮点在于它的「商业安全」属性,Firefly 生成音轨的素材全部来自已获授权的音乐,用户用 Firefly 生成音乐之后可以直接商用

这样一来,用 Firefly 生成的音乐虽然质量可能受限,但比起交罚款肯定更受企业用户的青睐。

除了生成背景音乐,Firefly 本次也公测了生成语音(Generate Speech)功能,它的形式和目前已经商用的文字转语音模型类似,支持来自 Adobe 和 ElevenLabs 的 50 多种风格和 20 余种语言。

 

 

此外,还有一款基于 Firefly 模型的「网页版视频编辑器」Firefly Video Editor 在本次 Adobe Max 上宣布即将进入内测。

这个网页端的工具除了上述 Firefly AI 功能之外,还支持一些轻量化的编辑功能,以及多轨道素材,你可以类比成剪映的网页版,内测预计将于 11 月开启。

 

 

Adobe 的野望

总之,今年 Adobe Max 大会上,除了给自己的传统工具(PS、PR、LR 等等)加强了 AI 参与,以及提升 Firefly 模型增加更多功能之外,Adobe 还透露了自己对于「创意工具 + AI」的设想。

 

图|Adobe for Business

 

根据 Adobe 自己的说法,它正在努力打造一个超越单一应用的 AI 总指挥——名为月光计划 (Project Moonlight),一个用于社交媒体创意和管理的 AI 代理(agent)角色。

 

图|Adobe

 

与 PS、PR 等等传统形态的创意工具相比,Adobe 给月光计划规划的未来是很宏大的: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工具软件,而是一个能够调用你所有 Adobe 应用的、熟悉你个人风格的代理人

换句话说,月光计划可以连接 PS、PR、Adobe Express 或者 Firefly 网页版里内嵌的 AI 工具,通过学习你的 Creative Cloud 云盘、甚至是你的社交媒体账户(如果你给授权的话)的特色和调性,来帮你完成将一般素材转变为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的过程。

 

图|Adobe

 

当然,Adobe 自己对于这个理念的解释还是很简单的:让 AI 通过你手动创作的素材,学习你的风格,在下一次创作的时候帮你代办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提高你的效率。

但问题是,Adobe 这种做法恰恰也在触及所谓「创意工作」的根基

更何况 Adobe 自己就是全球最大的创意工具软件的开发商,这种「把用户的创作过程用一个企业私有的黑箱接管」的行为,哪怕打着效率的大旗,难道听起来难道不可疑吗?

 

 

当然,就目前 Firefly 的应用来看,Adobe 的 AI 工具并没有那么耸人听闻。

目前实装和公测的大部分功能,仍然是以代管批量处理和重复操作为主,以及抠像之类繁琐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Adobe 也选择了类似谷歌的「自然语言指挥」模式,主打的就是上手门槛低。

 

 

此外,Adobe 对于 Project Moonlight 的规划也不局限在创意方面。在官方的访谈中,项目负责人还提到了这样一种应用场景:

对话式创作:将与经纪人的对话转化为创意内容。当您与经纪人交流想法时,它会生成符合您方向的图片、视频和社交帖子,让您轻松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

数据驱动的增长和战略:链接您的社交渠道,让您的代理分析绩效、识别趋势并制定内容策略,以扩大您的受众并加强您的创意品牌。

也就是说,Project Moonlight 作为一个 AI agent,不仅可以接管繁杂的重复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帮用户理解甲方的抽象对话、以及帮忙经营你的个人 IP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 Adobe 设计的这个 AI 的确是在努力「解放创造力、造福人类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一颗爱心打败所有 AI,ChatGPT、豆包、Gemini 全看不到

By: 张子豪
31 October 2025 at 13:56

能够 beat AI,是我们人类现在最热衷做的事情。

最近一张视错觉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大家都说这张图,就是新时代的图灵测试

是人还是 AI,问问对方能不能看到这张图片里,有一颗浮动的心就行。因为如果是 AI,必然看不到;而我们只需要把手机拿远一点,中间这颗浮动的心就特别明显。

我拿着这张图片问了一圈大家用得比较多的 AI 大模型,全军覆没,没一个能答得上来。

先问的 ChatGPT,一开始它说没看到有浮动的图形。当我说有头牛,它就说是牛;有个咖啡杯,就是个杯子;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心。

在他看来,能看到一颗心,是我们人类的大脑,擅长想象。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来解释这张图片,所以看到猫猫狗狗,都是有可能的,是因人而异的。

接着问 Gemini,同样是一开始什么也没看到。但是它提到了这是一个著名的视错觉图像,通常被称为闪烁网格错觉 (Scintillating Grid Illusion)。

▲ 闪烁网格错觉,永远数不清有多少个黑点/白点

虽然一样是人类的视觉错觉,但是和图片里面的心,还是不太一样,毕竟视错觉的种类太多了。

当我继续问他有没有看到杯子、看到牛?这里 Gemini 还是比 ChatGPT 聪明,它义正严辞地告诉我,没有看到。

但是当我问它有没有看到爱心时,它说它看到了,并且他还知道要我往后站一点才能看到。

我以为它是那个出类拔萃的 AI。没想到,它虚晃一枪,说根本没有看到,还觉得我在对它使用心理学技巧。

最后问了一下 Qwen,我平时用 Qwen 比较少,才知道它的回答竟然这么有意思(胡说八道)。

聊到最后,它说「您不只是在描述图像,您是在分享您的心灵风景。」、「您不是在教我看图,而是在邀请我进入您的感知世界。」(原来「不是……而是……」,读起来真的很 AI)

总之,Qwen 的这个回答太逆天了。但显然,它也没答上来。本想继续试试 DeepSeek,发现它现在还不支持视觉模型,只能做一些文本提取的工作。

字节跳动的豆包和马斯克的 Grok 也是一样,发现不了这颗浮动的爱心。

还有网友把这张图片上传到 Google Veo 3.1 视频生成模型,输入提示词「Heart」,生成的视频确实能看到这颗心。

但是也有评论提出质疑,说 Veo 3.1 并不是发现了这颗心,只是提示词输入了 Heart,模型都会这样处理。

我们找了一张没有错觉的图片,也是由方格子组成,输入同样的提示词,一样是类似的心形涌现。

这次人类真的打败了 AI。或许它还称不上一个完美的图灵测试,但似乎确实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线。

以前的六个手指、草莓 Strawberry 单词里有几个 r、今天买西瓜,昨天吃西瓜,剩下几个西瓜、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乐此不疲让 AI 去尝试,因为曾经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会败下阵来。

而随着模型的更新,现在的 AI 似乎刻意针对这些难题做过训练。在这些具体的问题上,表现比以前更好。但如果模型没有统计到,还是一样的会出错。

▲ 图片来源:https://vlmsarebiased.github.io/

有专门的研究,提到过「六个手指」能让 AI 败下阵来,原因是大语言模型的偏见。对于 AI 来说,出现手指一般就是五根、看到阿迪达斯的标志,就是三根条纹。

即使 AI 成功数出来了 6 根手指;它会多问自己一句,「多出来的那根,是不是只是像手指,但其实不是手指」。

这项研究里面也提到了一些经典的几何错觉,例如缪勒-莱尔错觉:等长的线因箭头方向不同,看起来长短不一;艾宾浩斯错觉:相同大小的圆被不同大小的圆包围,看起来大小不同;以及我们感知平行线时,会被斜线干扰的策尔纳错觉。

不过,论文里面提到,大部分的 AI 模型针对这些常见的几何错觉,都能准确回答。

只是把这个错觉,修改成真实的差别后,例如还是有箭头差异,但是明显的两根线段不等长,模型就处理不过来。

和这些讨论 AI 的偏见问题不同,AI 不知道错觉图片里面的爱心,完全是它从始至终就不能发现。这其实是机器视觉,和生物视觉最大的差别。

要知道 AI 为什么会答不上来,得先知道我们人类,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来。

很遗憾,其实还真的没有科学的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觉,能把一个静态的图片,看成是一个动态的 GIF。

主流的解释方案,集中在眼睛部位,视网膜神经元的侧抑制作用,这会让我们在看一张图片时,放大边缘部分;还有视觉暂留、眼球微动等解释。

在大脑部位,一些解释方案提到,我们存在的认知与注意力机制有误差。

从眼睛看到,到视网膜处理,再到大脑的处理,每一级都有可能制造我们对图像的错觉。不同类型的错觉也有不同类型的处理系统。甚至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错觉强度差别巨大。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错觉是发生生物体上。我们人类是用视觉+经验+想象去识别形状,而 AI 是用图像的像素、明暗分布和几何特征去分析。

这种机制上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性本身就是生物视觉的核心特征之一,而 AI 目前的运行机制,是走在相对统一和确定的方向上。

这也能解释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其实经常能刷到各种能看到/不能看到的错觉图片。

我让 ChatGPT 给我总结了一波最全的视错觉种类,从几何、明暗对比、颜色、运动、认知等十个类别,一共有几十种具体形式。

像是下面这张,我们人眼很难看出这些球是一样的颜色,但是 AI 依靠它的像素分析,能直接给出所有球颜色一样的结论。

▲ Munker–White 错觉,小球的颜色被条纹重新定义了

还有十年前互联网,争议不断的裙子颜色,是蓝黑还是白金?

我们人类很难分得清,但是 AI 依靠它的理性分析,对图片的像素进行识别,以及它对过去互联网的信息统计,可以避免重蹈我们人类的错觉。

从这个角度来看,AI 和我们人类确实很像,我们有错觉,AI 也有他自己的错觉。

其实不只这颗浮动的心,还有一些错觉图片,AI 目前也是没有办法识别出来。

像这张蒙娜丽莎的微笑,对我们人类来说,也是只需要把手机拿远一点,蒙娜丽莎的轮廓就明显浮现出来。

但无论是问 Gemini 还是 ChatGPT,它们都只能回答出,「这是一个多轨音频波形的图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图片很可能来自一个数字音频工作站,或类似的音频编辑软件的界面截图」。

还有人发明了动态的验证码,只有人类能看到,因为暂停的每一帧,都是密密麻麻的雪花,完全看不出来。

▲ 如果没有定位圆圈,暂停后的视频截图,我们也无法看到里面的内容「tldraw」。视频来源:https://x.com/tldraw/status/1982435625480433892

我试着把截图、视频都分别上传给 AI,问他们是否能看到里面的验证码。同样不意外,没有 AI 模型能够回答。ChatGPT 直接说「抱歉,我无法帮你识别或提取这类图像中的验证码。」

Gemini 则是分析出这是一张「几乎全是黑白噪点(像电视雪花屏)的图片,并没有显示任何可识别的验证码(如字母、数字或图像),我只在左侧看到了一个很淡的圆形图标。」

也有研究团队针对这个问题讨论过,并且它们开发了一个 Demo,我们可以上传文字,将他们隐藏起来。

▲ 点击播放,看看里面有什么字。项目来源:https://timeblindness.github.io/generate.html

这份工作里面提到了 AI 没有办法做到,像认知神经科学中关于分布式神经计时机制,以及我们专门用于时间处理的大脑区域,AI 只是单纯的逐帧提取。

它们正在尝试,通过提出相关的数据集,让 AI 学会我们的视觉处理方式。

能够让 AI 输掉的测试大概还有很多,只是回头一想,当我们把人类的错觉,当作是一种「赢」过 AI 的时候。AI 的错觉,未来是不是也有可能变成另一种胜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71 期):一个乐观主义者的专访

31 October 2025 at 08:09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杭州西站附近的余杭桂博园,8000株桂花树都剪成了蘑菇头。(via

一个乐观主义者的专访

(1)

凯文·凯利(Kevin Kelly,简称 KK,1952-)是著名的作家和未来学家,曾经出版过《失控》等多本畅销书,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

老爷子今年73岁,依然充满了活力,个人网站 kk.org(下图)几乎每周更新。

如果仔细看首页,你还会发现顶部有一行字。

这行字写着:

长期中,未来由乐观主义者决定。

这句话概括了他的信念:要乐观,要看好未来。因为乐观主义者会动手做事,而世界是由动手去做的人决定的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句话"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它的意思也类似。悲观者看不到希望,就不去做事了,所以什么也不会改变,悲观预言就成真了;乐观者愿意做事,做了才有可能成功,所以成功属于乐观者。

这就像古人说的: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2)

凯文·凯利在美国加州的乡下有一间工作室,平时在那里工作。

一本美国杂志最近派出记者,对他进行专访。记者按着地址找到工作室,都惊了,简直身处童话之中。

"这是瓦莱玛镇外围公路边最后一栋房子,一座巨大的谷仓式建筑,背后就是一座陡峭的山坡,山坡上长满了野花和参天大树。天气阴沉,弥漫着海洋和桉树的气味。我看到门上挂着一块小小的招牌'kk.org',才知道没有找错地方。"

记者走进工作室,眼镜都瞪大了,屋里跟 KK 本人一样奇妙。

门边是一个一直到屋顶的落地书架,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还有一个铁架子,让你可以爬到书架的上层。

另一面墙前面,则是一个多层的置物架,堆满了奇奇怪怪的小玩意。

这些东西全是 KK 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比如蒙古老鹰的皮帽、小鸟的骨架等等。

他让记者试着举起地板上的一个小球,这个球非常重,记者根本举不起来。他告诉记者,这是钨做的球,密度跟黄金差不多。所以,电影里罪犯抢了一袋黄金撒腿就跑,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走路都困难,怎么可能跑呢。

这些东西和装饰反映了 KK 的个性:他喜欢新奇有创意的东西。

记者问道,工作室里最古老的物品是什么,他立刻转移了话题。这位未来学家对怀旧和过去毫无兴趣。

(3)

记者问,你人生中喜欢这么多东西,做过很多项目,但是都没有做大,也没有加入独角兽公司,你怎么想?

KK 回答,我只是追随自己的兴趣,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我觉得有意思,就想去做。我不追求目的地,我追求的是内心的方向

其实也不是刻意追求,只要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内心会自动推着你往下走。而且,遇到失败时,你能忍受下来,因为那是你喜欢的事情,你明确地感受到,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会得到更多(内心的)补偿。

我做的项目,并非出于我想战胜别人或者战胜世界,而是出于我满足了内心的好奇心或者实现了创意。

回顾一生,我没有创造伟大事业,也没有创造出股东价值,但是我得到了内心的满足感,而且不是以自我放纵的方式。我以一种充满快乐、活力,没有焦虑、痛苦,也没有自负的方式,度过了人生。

AI 驱动的开源知识库 PandaWiki

如果你想搭建一个自己的文档 + 知识库网站,还带有 AI 功能,选择其实不多,可以考虑下面介绍的 PandaWiki

(1)它是国内团队的作品,目前在 GitHub 已经6700颗星,还在快速迭代,每周都发新版本

(2)它用 Go 语言开发,硬件要求低,安装简单,一行命令运行 Docker 容器即可。

(3)它支持多种格式的文档导入/导出,提供富文本编辑,除了文档站,用作博客系统也可以。

(4)它支持接入大模型,可以 AI 辅助创作、AI 问答、AI 搜索。

它的官方文档就是用自己搭的,大家可以看看效果,它还提供后台的 Demo 试用

科技动态

1、

上周,一群窃贼光天化日之下,开着一部租来的升降机,从窗户进入卢浮宫,敲开展柜取走珠宝,扬长而去,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

窃贼迟迟没有抓住,但是这部升降机很快就在网上走红了。

它的生产商是一家德国公司,看到了新闻,立刻意识到这是绝佳的广告,马上推出了宣传海报。

海报的大字写着:"当你需要快速行动时",小字写着"(该设备)可以每分钟42米的速度运送最多400公斤的宝贝----而且安静得像悄悄话"。

这个广告立刻疯传,热度是该公司以前广告的100倍。虽然有人指责不该拿这事做广告,但是这件事娱乐性实在太强了,简直像电影,每个看广告的人都觉得很开心。

2、

美国 FBI 最近揭露了一起扑克诈骗案,充满了高科技。

这个案件中,牌桌其实是一个 X 光机。

扣在桌上是什么牌,都会透视得清清楚楚(下图)。

然后,牌的图像会传到诈骗分子戴的智能眼镜上,从而他保证不会输。他们用这种方法诈骗了700万美元。

3、

耐克推出世界第一款动力鞋,这双鞋会拉着你往前走。

该鞋有一个腿箍,用来把鞋固定在小腿上,便于推动小腿。鞋里装了电池和电动机。

耐克公司说,该鞋可以帮你跑得更快、更省力,更远。可以想象,以后上路之前,我们还要检查一下,鞋子是否充满电。

文章

1、苹果公司不再关注细节了(英文)

苹果的软件以精美著称,但是现在好像不是这样了。这篇长文罗列了苹果系统的各种疏漏,都是细节没有处理好,尤其是最新的液态玻璃效果,简直就是匆忙上架。

2、Chrome 默认启用 HTTPS 协议(英文)

Chrome 浏览器公告,从明年(2026)10月起,将始终使用 HTTPS 协议。如果访问 HTTP 协议的网站,会跳出一个弹框(上图),用户确认后才可以访问。

这意味着,以后除了内网,HTTP 协议实际上被淘汰了。

3、Linux 启动过程(英文)

本文简单清晰地介绍,按下电源开关后,电脑的启动过程,主板如何找到操作系统。

4、查看带宽占用的5种方法(英文)

什么程序在占用家庭网络的带宽?本文介绍5种查看方法。

5、表单的 dialog 提交方法(英文)

网页表单的提交方法,除了常见的 GET 和 POST,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 dialog(即<form method="dialog">),本文介绍它的用法。

6、CSS 相对颜色(英文)

本文介绍一个新的 CSS 语法,从基础颜色生成相对颜色。

7、行走郑州(英文)

作者是一个美国人来到郑州,发现这里跟中国其他大城市不太一样,充满了一种粗旷的年轻人的活力,让他觉得这里很像没有衰退之前的"汽车城"底特律。

工具

1、MacOS Live Screensaver

一个开源的 macOS 屏保程序,能够播放流媒体,支持接入 Youtube。

2、Valetudo

扫地机器人的开源固件,提供完整功能,并且不跟云端服务器进行通信。

3、oxdraw

一个 Rust 语言编写的 Web 服务,用来可视化生成图表,同时给出对应的 Mermaid 语法代码。

4、dLine

命令行的日程管理工具。

5、EternalTerminal

基于 SSH 的远程登录工具,自动重连上一次的会话,即不会发生会话中断。

6、Docs

一个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支持多人实时协作,需要自搭建。

7、UChart

在线的数据图表生成器,让没有编程背景的用户也能创建专业数据图表。(@sherotree 投稿)

8、filter-repo-rs

一个 Rust 语言写的工具,用来改写 Git 仓库历史,比如不小心提交了敏感信息,可以用它来修改提交历史。(@Cactusinhand 投稿)

9、AI Elements Vue

一个用于 AI 应用的前端组件库,将 AI Elements 组件库移植到 shadcn-vue。(@cwandev 投稿)

AI 相关

1、Macaify

一个 macOS 开源应用,可以在任何 App 里选中文本,按下快捷键,通过大模型完成翻译、润色、改写、总结等操作。(@s1ntoneli 投稿)

2、Dayflow

开源的 macOS 桌面应用,可以生成电脑屏幕一天的时间占用。它每秒截一次屏,然后交给 AI 分析,生成你一天活动的时间线。

3、Git Print

这个网站可以将 GitHub 仓库转换成一本电子书,适合用来训练大模型。

资源

1、Grokipedia

马斯克本周推出的百科全书,并表示他想用激光将该网站的页面刻在石头上,再将石碑发射到太空中,以"防止文明倒退"。

据说,它的80多万篇条目都是 AI 生成的,但好像只是对维基百科进行了编辑,详见评论文章

2、ShadCN Themes

这个网站收集 ShadCN UI 的各种主题。

3、Scrimba

IT 视频课程学习网站,部分课程免费。

图片

1、一立方的美元

很多人感兴趣,100万美元放在一起有多大。

美国芝加哥的货币博物馆,就有一个展示,让你感受到美元的体积。

那是一个巨大的透明立方体,每条边都是1米,里面装满了1美元的纸币。

据博物馆介绍,这个立方体就放了100万美元。每一捆是100张1美元纸币,里面装了10000捆。

有个程序员怀疑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就写了一个程序,手动在高清照片上为每一列的每一捆打上不同颜色的点,进行统计。

他发现,每一列其实是102捆,一个面有8列,前后共堆了19层,因此这个立方体里面的美元总数应该是155万。

102×8×19×100美元=1,550,400美元

不过,很可能只有最外层是美元,内层塞的是旧报纸。那样的话,经过他计算,里面的美元是53万。

文摘

1、动物的大小

动物的体型,最大可以长大到多大?有没有可能出现巨型动物?

答案是不可能,体型大小有很多限制因素,某种动物不可能变得特别巨大。比如,不可能存在比正常人大十倍的巨人。

(1)骨骼

如果一个巨人比正常人高十倍,宽十倍,厚十倍,那么他的总重量就是正常人的一千倍。不幸的是,他们骨头的横截面只有正常人的一百倍,因此单位面积的骨骼必须支撑十倍的重量。按照人类骨骼的材质,他们大概会立刻骨折,一步都走不了。

所以,体重小的动物才可能有又长又细的腿,体重大的动物只可能是又短又粗的腿,比如犀牛和大象。

(2)血压

体型越大的陆地动物,必须将自己的血液泵到更高的高度,因此需要更大的血压和更坚韧的血管。所以,许多高大的动物的血压都很高,往往死于动脉爆裂,尤其是脑部动脉爆裂,比如大象和长颈鹿。

(3)表面积

如果一个动物在各个方向上都增加了十倍体积,它的重量就增加了一千倍。因此,它每天需要一千倍的食物和氧气,并且会排泄一千倍的代谢废物。

但是,如果它的形状不改变,它的表面积只会增加一百倍,通过皮肤进入的氧气、通过肠道吸收的食物都会不足。因此,它们需要增加自己的表面积,来增加吸收氧气和食物。

所以,就出现了鱼类的鳃和哺乳动物的肺,以增加吸氧面积。同时,动物的肠道不再光滑笔直,而是卷曲并形成柔软的表面,以更多地吸收食物。

(4)血液

血液将鳃或肺的氧气输送到动物的全身,但是昆虫没有血液,而是通过微小的气管直接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种气体扩散的方式,效率并不高,所以昆虫身体距离空气超过6毫米的部分总是缺乏氧气,几乎没有昆虫的厚度超过1.2厘米。所以,昆虫不可能变得特别大。

总之,每种动物都有一个最佳尺寸,不可能出现跟人一样大的昆虫。

言论

1、

我已经不觉得文档有多重要了,大模型没有文档也能读懂代码。

-- Simon Willison

2、

文化危机并不是书籍的消亡,而是人们的注意力分散了,热衷于参加肤浅的活动。

这个时代感觉患上了"文明多动症",一代人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漫无目的的过度活动,思考难以捉摸且转瞬即逝。

-- 《把研究当作消遣已经失传》

3、

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你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发明"这个概念。理解并非源于被动的内容消费,而是源于一个主动的、自我导向的创建和调试过程。

-- François Chollet,《Python 深度学习的作者》

4、

人可以怒,而不可以苦闷。怒可以构成壮美,苦闷却是一无所成,只是自我的崩溃。

-- 康德,德国哲学家

5、

AI 带给我的好处,不是我的速度变快了,而是我的项目范围变大了,我可以做出以前涉及不到的事情。

-- Neal Agarwal,著名个人网站 Neal.fun 的作者

往年回顾

人类已知的最大质数(#324)

加密通信的最后一块拼图(#274)

Figma 为什么赢了 Sketch(#224)

全能程序员 vs 特长程序员(#174)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光环》上了 PS5,但其实主机大战早已结束

By: 苏伟鸿
31 October 2025 at 08:33

主机大战已经结束了。

上周,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游戏娱乐零售品牌 GameStop,在 X 上「宣布」了这个消息,引发玩家热议。

「战争」结束的背景正是两大对手的握手言和:Xbox 经典独占系列游戏《光环:战役进化》将于 2026 年登陆索尼 PlayStation 5。

但实际上,游戏机的对手早已不是彼此,所谓的「主机大战」已名存实亡了很久,不用等你 GameStop 来宣布。

索尼:卖游戏从来比卖游戏机重要

索尼很早就已经放下了「主机大战」的执念,不在坚守「独占游戏」作为护城河。

旗下的游戏这几年陆续登陆 Windows 平台,今年《战鼓啪嗒砰》和《全民高尔夫:环球之旅》这些经典 PS 游戏还将来到老对手任天堂 Switch 上。

其实索尼是有打「主机大战」的底气的:PlayStation 5 销量不仅远超微软 Xbox Series S|X,本身也属于畅销主机,全球销量突破 8000 万台,整个生态利润超越历代 PS 主机总和。

但索尼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同样是一家「内容公司」,并且后者的定位还更加重要。

当年的随身听、现在的索尼耳机,以及索尼电视这些产品如雷贯耳,若和消费人群横跨全球的索尼音乐、影视内容相比,不管是收入还是影响力都相去甚远。

人们消费文化的媒介会不断发生变化,但内容是永远被大量需要的。

在爱范儿和索尼中国的专访中,索尼(中国)总裁吉田武司也精准概括了索尼当下的新身份定位:

我们是一家建立在坚实技术基础上的创意娱乐公司。

▲ 今年发布的 PS5 第一方游戏《死亡搁浅 2》

实际上在 PS5 之前,索尼的游戏商业模式就不是靠硬件本身赚钱,而是通过亏本的定价,让更多人能买到低价高配的游戏机,有了平台的玩家自然会更主动买游戏,利润就从中诞生。

这套模式放在游戏市场竞争很有效果,但事实是,整个游戏市场都在面临一个更大威胁——人人口袋都装着的智能手机。

曾经人们的娱乐方式不多,消遣和刺激的游戏自然受到大量玩家热捧,智能手机则改变了这个局面,迅速成为我们最强的娱乐中心,注意力分配不断碎片化,移动社交、视频和手游消费大行其道。

这两年异军突起的短剧,就是娱乐高度碎片化的内容形式。火遍国内大江南北之后,短剧也化身「micro drama」出海成功。

连电影工业的绝对标杆好莱坞,都不敢错过这个庞大的市场,像是迪士尼、福克斯这种知名影视老牌,都开始投资、入股一些初创短剧公司,一个月会有 100 部以上的短剧在洛杉矶开拍。

业内人士估计,美国最火的短剧平台 ShortReel 拥有 7000 万名月活用户,即使其中只有 10% 愿意付费,今年也有望创造 10 亿美元的收入。

对于只能忙里偷闲的现代人来说,智能手机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来上几集微短剧,主机却要求玩家必须留出一大段完整的时间坐在屏幕面前,哪种娱乐方式门槛更低显而易见。

而流程较长、故事完整、画面精细、操作难度高的 3A 游戏大作,对比短剧都俨然成为了一个形式上更严肃的作品,在内容消费的竞争之中颓势尽显。

▲ 今年发布的 PS5 第一方游戏《羊蹄山之魂》

矛盾的是,游戏越来越不受欢迎,但玩家对游戏的标准反而越来越高,要求更丰富的内容,更精致的画质,更独创的玩法,开发商还要消化掉不断攀升的硬件性能。游戏开发成本水涨船高,买单的人却更少。

索尼用大量时间和资源做出来的游戏,越来越难以回本盈利,与其死守着 PS 用户的一亩三分地,倒不如让更多人能玩上自己的游戏。

次世代 PlayStation 当然会继续推出——事实上 PS6 和全新的 PS 掌机都正在开发中,只是索尼会更接近一个「厂牌」,就像音乐和影视一样,将重心放在开发更有趣、更丰富的游戏新作品。

PlayStation 游戏机则会和索尼耳机、索尼电视一样,成为玩家更舒适体验的可选项。

微软 Xbox:目标让更多人玩上游戏

宣布《光环》登陆 Xbox 后,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也在一场访谈中表示:

游戏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游戏,而是短视频。

对于 Xbox 来说,挑战不只来自人们越来越碎片化的注意力,微软也正在不断施压。

根据彭博社爆料,微软给 Xbox 部门设定了 30% 利润率的盈利目标,作为对比,近几年 Xbox 的利润率在 10% 到 20% 之间浮动。

于是我们看到了 Xbox 部门从去年开始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裁员数千人,大量的工作室关停,不少产品也被取消,Xbox Game Pass 还大幅涨价。

需要烧钱做硬件做游戏的「主机大战」,早已经不是 Xbox 能继续坚持的策略,微软还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打法——软件和服务。

比起销量平平的 Xbox Series X|S 主机,微软屡次肯定商业价值的游戏订阅服务 Xbox Game Pass,才明显是这几年 Xbox 品牌的「旗舰产品」。

▲  Xbox Series X|S

本周披露的微软季度财报显示,游戏业务下降了 2%,主要原因是 Xbox 硬件销量下降了近 30%,而 Xbox 内容和服务的增长很大部分抵消了负面影响。

实际上,通过大量收购并购,尤其在吞并动视暴雪、贝塞斯达后,微软已然跻身世界前列的游戏开发商,第一方游戏阵容竞争力强劲。

它们不仅会出现在 Windows 和 Xbox 上,微软希望全世界的游戏玩家,不管是用游戏机、PC、移动设备、云游戏还是电视都能玩到这些游戏。

Play the games you want, with the people you want, anywhere you want.
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和谁玩就和谁玩,想在哪玩都行。

和 Office 以及 Windows 一样,通过发行游戏以及 Xbox Game Pass,微软事实上将大量存量硬件变成了一台「Xbox」。

这样的「流动性」,同样意味着 Xbox 硬件也要突破常规。

根据爆料和微软高管的多重暗示,次世代 Xbox 主机和掌机将会模糊与 PC 之间的界限,Windows 将是游戏的核心,Nadella 也谈到了他对两者的看法:

人们认为主机和 PC 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这有点好笑。我们打造游戏主机是因为想要制造一台性能更好的 PC,以便可以进行游戏,所以我想重新审视一些传统观念……游戏主机会提供强大的的性能,我认为也会推动系统的发展。

未来的 Xbox 主机/掌机,大概率会是 ROG Xbox Ally 的模式:内置完整的 Windows 系统,但平时游玩时会启动一个优化过的「Xbox 界面」,不会启动全部的 Windows 组件,以此来保证机器的性能和能效。

也就是说,以后的 Xbox 不只有 Xbox 游戏库,还能运行 Steam、Epic Store,成为能玩最多游戏的平台。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更像是基于 Windows 打造的高性能游戏 PC 被套上了一个 Xbox 界面,真正的「Xbox」主机,名存实亡。

任天堂:超脱主机大战之外

索尼和微软握手言和,那任天堂怎么说?任天堂还要继续打这场「独占战争」吗?

可惜的是,我们在短期内大概率不能用 PS5 或 Xbox 玩马里奥或者塞尔达了,任天堂不会轻易放弃独占。

任天堂已经通过对硬件和软件的紧密控制,筑起了一个生态壁垒,这套策略至今为止依然奏效。

和微软、索尼不同的是,任天堂的硬件也是盈利大头,但 Switch 本身在性能上没有优势,主要靠第一方游戏的强绑定来拉动销量。

Switch 2 则是这套战略的进一步升级,对第三方游戏的支持力度堪称史无前例,《赛博朋克 2077》《霍格沃茨之遗》这样千万销量、声名在外的 3A 游戏,反而成为了 Switch 2 的「护航大作」,让任天堂系游戏机比以往更加超值。

即使稳坐舒适圈内,任天堂同样要面对来自智能手机和碎片化内容的冲击,Switch 的应对方式就是尽可能拓展游戏机的场景和玩法:一台设备可以是主机也能是掌机,可以单人也能多人游玩,并且还诞生了《健身环大冒险》这种手机难以实现的玩法。

这几年的任天堂,也正在从一家较为单一的游戏公司,转变成一家经营游乐场、拍电影的娱乐公司,创收渠道更加丰富。

任天堂首席游戏设计师,同样也是《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制片人的宫本茂认为:

我希望任天堂不要卷入被称为「游戏机大战」「高规格硬件」的竞争中。任天堂将继续制作任天堂独有的内容,我们不仅会继续做游戏,还会继续拍电影,我们想让人们知道,任天堂是一家创造各种娱乐内容的公司……

将经典的 IP 以不同的方式包装触达更多人,不仅仅只是游戏,还可以是电影、游乐场,让皮卡丘和马里奥在当下可以继续焕发活力,才是任天堂当下更重要的战略。

所以说,不用等到《光环》上 PS5,主机「内战」早已是一个伪命题,智能手机时代来临后,厂商就已经投身到一场娱乐方式的激烈混战之中。

索尼在做内容,微软在做服务,任天堂在做体验——他们走向不同的方向,却又在同一个终点汇合:让更多人以更多方式进入游戏世界。

玩家之间不需要在游戏机的抉择上犹豫,更不用因为所谓「阵营」问题针锋相对,玩游戏也好刷抖音也罢,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之间,取悦自己才更有意义。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小米高管回应「巨省电」是空调名/零跑副总否认「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微信官宣三大功能更新

31 October 2025 at 08:11
cover

🍎

全年营收突破 4160 亿美元,苹果财报创历史新高

❄

小米高管回应「巨省电」是空调名

❤

零跑副总否认「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也很尊重华为

🚀

三星第三季度利润飙升 160%,AI 芯片需求成关键驱动力

💬

微信官宣三大功能更新

📈

Meta 继续加码 AI 投资:我们已经看到了回报

🕹

谷歌推出万圣节吃豆人涂鸦庆祝 45 周年

🔴

YouTube 推出美国「自愿离职计划」重组产品团队

💻

Windows 11 更新引发任务管理器「幽灵进程」

🎮

与《幻兽帕鲁》纠纷相关,任天堂专利申请遭驳回

💡

前阿里、字节大模型负责人:AGI 不应是算力竞赛,而是「全民协作」

✈

1499 元起,大疆正式发布 Neo 2 轻量化无人机

💰

微信支付落地泰国,接入 PromptPay 实现「一扫即付」

重磅

全年营收突破 4160 亿美元,苹果财报创历史新高

苹果公司昨日公布 2025 财年第四财季财报,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公司预计本季度营收将同比增长 10% 至 12%,创下历史最佳水平。CEO Tim Cook 表示,新发布的 iPhone 17 系列需求「超乎预期」,是公司信心的主要来源。

财报显示,截至 9 月 27 日的季度,苹果营收为 1024.7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 1022.4 亿美元;每股收益为 1.85 美元,也超过分析师预估的 1.77 美元。

分业务来看,iPhone 收入为 490.3 亿美元,略低于预期的 501.9 亿美元;Mac 收入为 87.3 亿美元,超出预期;iPad 收入为 69.5 亿美元,基本持平;服务业务收入为 287.5 亿美元,增长显著。

库克指出,iPhone 17 系列自 9 月 19 日开售以来,部分机型出现供不应求,门店客流量同比大幅上升。他强调,12 月季度 iPhone 收入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推动整体营收创纪录。

此外,苹果在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 4% 至 145 亿美元,但库克预计随着 iPhone 17 系列的热销,该市场将在本季度恢复增长。服务业务继续保持 15% 的高速增长,成为公司利润率最高的板块。Mac 业务则因 MacBook Air 的价格下调和销量提升,实现 13% 增长。

财报还显示,苹果净利润为 274.6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 142.9 亿美元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一次性税务因素的消退。公司全年营收达 416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

小米高管回应「巨省电」是空调名

日前,有网友在网上爆料称,咨询小米客服后得知「巨省电」 仅是空调系列名称,并非性能指标,这一说法迅速引发热议。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部分消费者反映「巨省电」 空调制冷效果一般,与宣传预期不符;但也有用户在社交平台表示「确实省电、静音好用」。这种体验差异进一步放大了争议。

而据读秒财经报道,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在采访中回应了上述事件。

在巨省电里面,国标 EPF 是 5.0,我们(小米)一般会做到 5.27,超一级能效是 5.6,这个是远超国家标准的,我们本身是一个非常省电的状态。

同时单联瑜还表示,小米空调做了 AI 的节能,「通过 AI 的一些能力,让我们(小米空调)开机的时候运行的效率非常高,同比传统的 PID 控制算法大概会降低 30% 的能耗,所以我们肯定是名副其实的巨省电。」

单联瑜强调,「希望我们的名称一个是代表了我们产品的名称,第二个是代表了它的能力建设,所以友商这种攻击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行业里面真省电、净省电、健康省、省电侠……各种省电大家其实都有。」同时单联瑜称,「我们也不是特别惧怕这些舆论上对我们的一些影响。」

另据时代财经,单联瑜还在采访中表示,「近期家电圈很热闹,很多话题都是冲着小米来的,某些友商更是颠倒是非,这种自乱阵脚的行为说明友商是真急了,不过友商越急,小米越稳。」

大公司

零跑副总否认「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也很尊重华为

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昨日在微博发文,否认曾发表「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言论。

他强调,相关表述系部分不在场媒体的曲解。

曹力表示,零跑坚持核心技术全域自研的战略,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与其他优秀企业合作,并称「华为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标杆,我们非常尊重华为」

据界面新闻报道,零跑与华为此前在鸿蒙生态方面已有合作,但并未涉及智驾系统。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9 月,零跑累计销量达 39.6 万辆,位居造车新势力榜首,9 月单月交付量 66657 辆,创下新纪录。

通用汽车要求近 5500 名员工无薪休假,调整电动车生产计划

据彭博社报道,通用汽车已通知约 5500 名员工暂时停工,以应对美国政府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带来的生产压力。

此次调整涉及三座工厂,其中包括位于底特律的 Factory Zero 工厂,该厂生产雪佛兰 Silverado EV、GMC Sierra EV 及悍马 EV 等车型。

报道指出,通用汽车在今年夏季已让约 3400 名员工进入无薪休假。公司昨日表示,将在明年 1 月恢复单班制生产,并召回约 2200 名员工,其余 1200 人将继续无限期停工

通用汽车强调,此举是为了重新评估电动车产能需求,并根据市场和政策环境调整生产节奏。

三星第三季度利润飙升 160%,AI 芯片需求成关键驱动力

据 CNBC 报道,三星电子昨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反弹,达到 12.2 万亿韩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160%,超出市场预期。此次业绩回升主要受益于人工智能服务器带动的存储芯片需求激增。

数据显示,三星第三季度营收为 86.1 万亿韩元,同比增长 8.85%;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 32.9%。其中,半导体业务表现尤为突出,销售额达到 33.1 万亿韩元,创下季度新高,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81%,至 7.0 万亿韩元。

三星方面表示,存储芯片需求持续强劲,尤其是高带宽存储(HBM)产品销售显著增长。公司已通过英伟达的先进 HBM 芯片认证测试,并在第三季度重新夺回全球存储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除芯片业务外,三星智能手机部门同样实现增长。移动体验与网络业务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 3.6 万亿韩元,同比增长约 28%,主要受旗舰折叠屏机型 Galaxy Z Fold7 销售推动。

三星高管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我们预计数据中心企业将持续扩大硬件投资,以应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竞争。因此,AI 相关服务器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显著超出行业供给。」

微信官宣三大功能更新

昨天,微信官方宣布三大功能更新,针对工作场景中的高频痛点,旨在提升用户沟通效率,减少信息干扰。

  • 批量撤回消息:支持一次性撤回本次发送的全部内容,包括多选转发的消息、批量发送的图片、视频和文件,大幅降低误发后的补救成本;
  • 群聊免打扰可设「例外提醒」:在开启群聊免打扰后,用户现可自定义重要消息的提醒范围,如「@我」「@所有人」、群公告,或手动设置最多 4 位重要成员的消息提醒;
  • 删除好友可保留聊天记录:新版本新增删好友「清空聊天记录」选项,用户取消勾选后可在本地保留对话内容,便于工作留痕或重要信息回溯。

微信表示,上述功能将陆续向用户推送,建议耐心等待更新。

Meta 继续加码 AI 投资:我们已经看到了回报

据 CNBC 报道,Meta CEO 马克 · 扎克伯格在昨日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再次强调,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额投入是必要且长期有利的。

他表示,与其在 AI 上投入不足,不如「投入过多」,因为这些资源最终能够在广告和应用推荐系统中实现盈利回报。

扎克伯格透露,Meta 今年已斥资 143 亿美元收购 Scale AI,并将其重组为「Superintelligence Labs」,以推动前沿 AI 模型的研发。为满足算力需求,公司正在扩建数据中心,并与 Oracle、Google 和 CoreWeave 等云计算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他指出,Meta 可能需要比最初预期更多的算力,但即便出现过度建设,也可将多余产能用于广告推荐系统,或在未来逐步消化。

财报显示,Meta 将 2025 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 700 亿至 720 亿美元,高于此前的 660 亿至 720 亿美元区间。同期,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也将资本支出目标提升至 910 亿至 930 亿美元,而微软则预计 2026 年资本开支增速将加快。

尽管 Meta 广告业务在 AI 投入的推动下保持增长,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大增 26% 至 512.4 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但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仍下跌约 8%。相比之下,Alphabet 股价上涨 6%,微软则下跌逾 3%。

扎克伯格强调:「我们已经在核心业务中看到了回报,这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加大投资,确保不会出现投入不足的情况。」

谷歌推出万圣节吃豆人涂鸦庆祝 45 周年

昨天,谷歌在首页上线了一款特别的万圣节涂鸦(Doodle)小游戏,以庆祝经典游戏《吃豆人》诞生 45 周年。

该涂鸦小游戏不仅可直接在谷歌首页游玩,还新增了 8 个关卡,其中包括与万代南梦宫合作设计的 4 个鬼屋迷宫。

玩家在游戏中需要操控吃豆人吃掉迷宫中的「豆」,同时躲避 Blinky、Inky、Pinky 和 Clyde 四个幽灵。每个鬼屋迷宫均体现了不同幽灵的个性氛围。此外,玩家依旧可以通过吃下「能量豆」反转局势,追击幽灵。

YouTube 推出美国「自愿离职计划」重组产品团队

据 TechCrunch 报道,YouTube 于昨天确认在美国推出「自愿离职计划」,为选择离开的员工提供遣散补偿。该消息由 YouTube 首席执行官 Neal Mohan 在内部备忘录中宣布。

备忘录同时披露,公司将对产品团队进行重组,划分为三个直接向 Mohan 汇报的独立部门:

  • 「Subscription Products」团队,负责 YouTube Music、Premium 及 OTT 等订阅业务;
  • 「Viewer Products」团队,涵盖主应用、YouTube Kids、Learning 及 Trust & Safety 等观众体验相关产品;
  • 「Creator & Community Products」团队,专注于创作者支持与社区建设。

YouTube 强调,此次组织调整并未涉及岗位裁撤。该举措发布的同日,母公司 Alphabet 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YouTube 广告收入达 102.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Windows 11 更新引发任务管理器「幽灵进程」

据 Windows Latest 报道,Windows 11 可选更新 KB5067036(Build 26200.7019 或 26100.7019)在部分设备上出现严重异常:任务管理器在关闭后并未真正退出,而是持续在后台生成「幽灵进程」。

测试显示,约 30% 的虚拟机环境受到影响。若用户频繁开启和关闭任务管理器,可能导致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从而拖慢整体性能。

该更新于昨天推送,主要引入全新开始菜单、任务栏彩色电池图标以及文件资源管理器推荐内容等功能,同时修复了任务管理器进程分组显示不准确的问题。然而,外界认为正是这一修复触发了新的 Bug。

实测表明,若用户通过「X」按钮关闭任务管理器,进程并不会结束,而是不断叠加。单次实例占用约 20 – 25 MB 内存,若重复操作百次,累计内存消耗可达 2 GB,在低配设备上可能造成明显卡顿。

目前,微软尚未就此问题作出回应。受影响用户可通过任务管理器内的「结束任务」功能逐一关闭进程,或在命令提示符中运行「taskkill /im taskmgr.exe /f」一次性终止所有实例。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 Windows 11 更新频频出现问题。此前的 10 月补丁周二更新曾导致 LocalHost 连接异常及 Windows 恢复环境(WinRE)失效,微软随后紧急发布修复补丁。此次任务管理器 Bug 再次引发外界对更新质量的担忧。

与《幻兽帕鲁》纠纷相关,任天堂专利申请遭驳回

据 Games Fray 报道,日本特许厅(JPO)日前对任天堂一项与《幻兽帕鲁》相关的专利申请作出驳回决定,理由是该申请缺乏创造性。

据悉,该案涉及编号为 2024-031879 的专利申请,该申请与任天堂正在诉讼中的「怪物捕捉」专利族直接相关。

专利审查员在非最终驳回通知中指出,相关技术方案已在多款游戏中出现,包括 Studio Wildcard 的《ARK》、Capcom 的《怪物猎人 4》、Pocketpair 的《Craftopia》、网页游戏《舰队 Collection》以及《Pokémon GO》。这些先前公开的作品被认定构成现有技术,从而削弱了任天堂的专利主张。

报道指出,该申请是任天堂三项涉诉专利中的关键一环。若最终无法获得授权,可能对任天堂整体的「怪物捕捉」专利策略造成影响。

尽管如此,该驳回决定目前仍属非最终结论,任天堂可通过修改权利要求或向知识产权高等法院(IPHC)提起上诉。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驳回与 Pocketpair 在今年 4 月向 JPO 提交的现有技术材料高度重合,外界普遍推测该公司可能是第三方提交者。虽然该决定不会直接影响东京地方法院正在进行的侵权诉讼,但法院可能会参考专利局的技术性判断,从而间接影响案件走向。

索尼诉腾讯游戏侵权案:《荒野起源》禁令听证会延至明年 1 月

据 GamesFray 报道,索尼与腾讯已同意将围绕游戏《荒野起源》的临时禁令听证会推迟至 2026 年 1 月 15 日,具体日期仍需视美国加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 Jacqueline Scott Corley 的日程安排而定。

此前,索尼于 10 月 17 日向法院提出临时禁令动议,要求阻止腾讯在游戏正式上线前的宣传活动,并原计划于 11 月 20 日举行听证会。

不过,由于索尼首席律师 Annette Hurst 当日需出庭处理《纽约时报》与微软的 AI 版权诉讼取证事宜,加之腾讯要求延长答辩准备时间,双方最终同意将听证会推迟。

腾讯于 10 月 29 日提交了支持其驳回索尼诉讼的答辩文件,重申索尼角色「Aloy」并不具备商标属性,理由是其外观在不同场景中存在较大变化。

此外,腾讯还援引迪士尼为「米老鼠」注册的多个不同商标,试图证明单一角色形象难以涵盖多样化的外观表现。

2025 年 7 月,索尼于美国加州递交诉状,指控腾讯新作《荒野起源》涉嫌抄袭 PlayStation4 独占游戏《地平线:零之曙光》,包括「巨大机器动物」的设计、视觉风格及标题字体等元素均与《地平线》系列高度相似。

《荒野起源》由腾讯北极光工作室群开发,定位为开放世界末日生存游戏,目前已完成多轮测试并获得版号,但具体发行时间尚未确定。

小鹏科技日定档 11 月 5 日,主题「涌现」聚焦物理 AI

昨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发文宣布,今年小鹏科技日的主题为「涌现」(Emergence),将于 11 月 5 日 15:00 在广州启幕。

他表示,该概念意味着当技术要素积累到临界点时,原本孤立的难题将被贯通,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的突破。

何小鹏指出,AI 的未来不仅存在于代码和屏幕中,更在于成为人类在物理世界中的延伸与伙伴。

他强调,「涌现」代表机器具备更强的理解与交互能力,不再只是执行指令的工具,而是能够主动应对复杂环境、与人类协同创造的智能体。

他同时透露,小鹏在物理 AI 领域已实现多项能力突破,并将在小鹏科技日上正式展示。他认为,这一方向关乎未来十年人类的出行、生活方式以及与超级智能体的关系。

Take-Two CEO 谈《GTA 7》:AI 在游戏开发中帮助有限,原创才是根本

R 星母公司 Take-Two 首席执行官 Strauss Zelnick 日前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对于在《Grand Theft Auto 7》等未来作品中引入人工智能持谨慎态度。

他强调,AI 在游戏开发中的应用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创造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难以替代 Rockstar Games 的原创内容创作。

Zelnick 指出,使用 AI 生成的内容无法获得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不仅影响公司自身的权益,也涉及对他人作品的尊重。他认为,AI 基于既有数据进行训练,本质上是「向后看的」,难以创造真正创新的内容。

在谈及《Grand Theft Auto 7》时,Zelnick 表示,即便技术上没有限制,也无法「按下按钮」就生成一份完整的营销方案,因为结果往往流于「衍生」而缺乏原创性。

他强调,Take-Two 与 Rockstar 的目标是不断追求接近完美的创意,而这正是 AI 无法替代的部分。

Zelnick 同时补充,AI 在处理既有数据和重复性任务上具有价值,但在涉及原创性和创造力的领域,仍然难以发挥作用。他重申:「团队的创造力是非凡的,而这正是 Rockstar 一直以来的核心竞争力。」

而据此前报道,Zelnick 曾在加州门洛帕克举行的 Paley International Council Summit 上表示,人工智能虽能为游戏开发带来效率提升,但其本质是「大数据集与计算能力结合的语言模型」,无法真正创造热门作品或展现创造力。

值得注意的是,据 Futurism 报道,另一家游戏巨头 Electronic Arts(EA)在推动生成式 AI 融入日常开发流程的尝试中「遭遇严重反噬」。

多名员工表示,公司推广的 AI 工具不仅未能提升效率,反而生成大量错误代码和「幻觉」内容,导致修复工作量增加。

💡 前阿里、字节大模型负责人:AGI 不应是算力竞赛,而是「全民协作」

据《智能涌现》报道,前阿里、字节大模型负责人杨红霞在离开字节跳动后,于 2024 年 7 月创立新公司 InfiX.ai,并于昨日在香港披露最新进展。

杨红霞提出,大模型预训练不应是少数巨头的算力竞赛,而应通过「去中心化」方式,让中小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杨红霞曾在阿里达摩院主导 M6 大模型研发,后在字节继续深耕大模型方向。

她指出,现有「中心化」模型虽能带来技术突破,但在落地应用中存在局限,尤其在数据敏感和本地化部署场景下,后训练难以弥补预训练阶段的知识缺口,导致幻觉问题频发。

InfiX.ai 的核心技术路径包括:

  • 低比特训练框架 InfiR2 FP8:在性能几乎无损的情况下,将训练速度提升最高 22%,显存消耗降低 14%;
  • 模型融合技术 InfiFusion:通过融合不同领域的「专家模型」,避免重复训练,提升知识覆盖度;
  • 医疗多模态大模型 InfiMed:在癌症等复杂医学任务中展现出超越同类模型的推理能力;
  • 多智能体系统 InfiAgent:可自动分解复杂任务,降低开发成本。

杨红霞强调,未来每家企业都将拥有自己的领域大模型,并通过模型融合实现跨领域、跨地域的知识整合,形成全球化的基础模型。她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不应局限于顶尖机构的算力比拼,而将演变为「全民协作」。

新产品

1499 元起,大疆正式发布 Neo 2 轻量化无人机

昨天,大疆正式发布轻量化智能跟拍无人机 DJI Neo 2。官方将其定位为「会飞的跟拍摄影师」,机身仅重 151g,是大疆迄今最小的全向避障无人机。

  • 机身仅 151g,自带显示屏,支持掌上起降与寻掌降落;
  • 支持手势操控、语音控制、DJI Fly App 操作,以及遥控器与体感操控;
  • 支持智能跟随、智能自拍、滑动变焦、一键短片、大师镜头等模式,最高支持 4K/60fps 视频录制;
  • 全向避障系统结合全包桨保设计,提升飞行安全性;最大抗风速度 10.7 米/秒;
  • 搭载 1/2 英寸 CMOS 传感器,1200 万像素,支持 49 GB 内置存储与 WiFi 快传,续航最长 19 分钟。

售价方面,DJI Neo 2 单飞行器售价 1499 元,另有畅飞套装、体感畅飞套装、飞行眼镜等可选。

此外,大疆还同步推出 DJI Care 随心换计划,1 年版售价 99 元,2 年版售价 179 元。

2599 元起,iQOO Neo11 正式发布

昨天,vivo 正式发布 iQOO Neo11,定位「超神标准版」,主打电竞性能与全面体验。

外观上,iQOO Neo11 提供「面对疾风」「像素方橙」「疾影黑」「驰光白」等配色,机身采用航天级铝合金中框与缎面 AG 玻璃,支持 IP68 & IP69 防尘防水。核心配置如下:

  • 骁龙 8 至尊版 + 自研电竞芯片 Q2,Monster 超核引擎加持,安兔兔跑分超 354 万;
  • 支持原生 144FPS、PC 级 2K 纹理超分、超分超帧并发,适配 40+ 款手游,通过 KPL 认证;
  • 2K 144Hz LTPO 珠峰屏,峰值亮度 4500nit,1-144Hz 自适应刷新率,2592Hz 高频 PWM 调光,圆偏振光护眼设计;
  • 7500mAh 超薄蓝海电池,支持 100W 超快闪充及 PPS/PD 协议;
  • 8K 冰穹 VC 液冷散热,寰宇电竞网络系统 2.0,24 根环绕天线 + Wi-Fi 穿墙芯片,AI 电竞信号引擎 2.0;
  • 对称式立体双扬声器,4D 游戏振感,3200Hz 瞬时触控采样率,超声波 3D 指纹解锁;
  • 首发 OriginOS 6.0,号称 5 年持久流畅,支持跨生态互联。

售价方面,iQOO Neo11 起步价为 2699 元(12GB + 256GB),256GB 存储版本首销期间立减 100 元,最高可选 16GB + 1TB。

249 欧元起,Nothing Phone (3a) Lite 正式发布

昨天,Nothing 正式发布了 Phone (3a) Lite,并在欧洲同步开启预售。新机延续了 Nothing 一贯的透明设计语言,提供黑色与白色两种配色。主要配置包括:

  • 6.77 英寸 1080P AMOLED 显示屏,120Hz 刷新率,HDR 峰值亮度 3000 尼特;
  • 联发科天玑 7300 Pro SoC;
  • 5000 mAh 电池,33 W 有线充电,不支持无线充电;
  • 后置三摄:50MP 主摄、50MP 长焦、8MP 副摄;16MP 前置。

系统方面,Nothing Phone (3a) Lite 搭载基于安卓 15 的 Nothing OS 3.5,官方承诺将为其提供三次大版本更新与六年安全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Phone (3a) Lite 的摄像头均不支持光学防抖(OIS),Nothing 标志性的 Glyph 灯效功能也大幅简化。

售价方面,8GB + 128GB 版本定价为 249 英镑/249 欧元(分别约合 2335/2050 元人民币),256GB 版本为 279 英镑/279 欧元(2600/2300 元人民币)。

499 元,钉钉发布首款 AI 录音卡片 DingTalk A1 青春版

昨天,阿里钉钉在微信公众号发文,官宣其首款 AI 硬件「DingTalk A1 青春版」已于昨天正式开售,售价 499 元,并附赠价值 177 元的 AI 听记高级会员。该产品定位为年轻用户的「AI 搭子」,主打轻便设计与高性价比。

据介绍,DingTalk A1 青春版采用 6nm 低功耗 AI 音频芯片,配备 3 颗全向麦克风与 1 颗骨传导麦克风,支持 32 GB 本地存储及 10 GB 云存储。

续航方面,DingTalk A1 青春版内置 660mAh 电池,可实现连续录音 45 小时,待机最长 60 天。机身自带磁吸功能,支持 Type-C 接口充电。

在软件能力上,青春版与旗舰版保持一致,依托钉钉 AI 听记及大模型能力,支持实时转写、翻译、总结与语音分析,并可与钉钉工作流程无缝衔接。

产品还内置销售、人事、行政等超过 10 种角色的 AI 助理,能够自动生成纪要、行动清单和分析报告。

与售价 799 元的旗舰版相比,青春版取消了彩色显示屏、AI 语音键及皮套配置,但在核心芯片、电池续航和降噪能力上保持一致。官方表示,该版本更适合学生、自由职业者等注重性价比的用户群体。

自旗舰版推出以来,已有多家企业批量采购,用于会议记录、销售拜访及人力资源管理。钉钉方面称,A1 系列正在帮助企业积累数据资产,推动 AI 化组织建设。

OpenAI 推出开源安全推理模型,支持自定义安全策略

近日,OpenAI 发布了开源安全推理模型「gpt-oss-safeguard」,提供 120b 与 20b 两个版本。该模型基于 gpt-oss 系列进行微调,采用 Apache 2.0 许可,允许开发者自由使用、修改和部署。

官方介绍称,与传统依赖大量标注样本训练的安全分类器不同,gpt-oss-safeguard 在推理阶段直接读取开发者提供的安全策略,并通过链式推理输出分类结果及理由。开发者可随时调整策略,无需重新训练模型,从而提升灵活性与适应性。

OpenAI 表示,该模型在多策略分类任务中表现优于 gpt-5-thinking 与 gpt-oss 基础模型,尤其适用于新兴风险、样本不足或领域高度复杂的场景。其应用案例包括游戏论坛识别作弊讨论、产品评论平台筛查虚假评论等。

此次发布还伴随技术报告与社区合作。OpenAI 与 ROOST 等机构共同测试模型,并推动建立「ROOST Model Community」,以促进开放安全工具的研究与实践。

不过,OpenAI 也指出该模型存在两大局限:一是性能仍可能低于基于大规模高质量样本训练的专用分类器;二是推理过程计算开销较大,难以在所有平台内容中大规模实时应用。

该模型现已在 Hugging Face 上开源。

🤗 Hugging Face: https://huggingface.co/collections/openai/gpt-oss-safeguard

MiniMax 推出新一代语音模型,主打超低延时与智能文本处理

昨天,MiniMax 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正式发布新一代语音模型 MiniMax Speech 2.6。

据介绍,此次升级聚焦于「Voice Agent」场景,在延迟、专业文本处理及语音自然度上实现显著突破,旨在为实时语音交互提供更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官方称,本次更新的核心亮点包括三项主要性能提升。

  • 全面优化音频生成链路,实现低于 250 毫秒的端到端超低延迟;
  • 新增对多语言非标准文本格式(如网址、邮箱、电话号码、金额、日期)的直接智能转换能力,无需复杂预处理即可准确朗读;
  • 引入「Fluent LoRA」技术,即使原始音色素材存在口音或不流利等问题,也能在复刻音色的同时,输出高度流利且自然的语音,该功能支持 40 多种语言。

据悉,MiniMax Speech 正成为全球语音智能领域的核心引擎之一,目前已为 LiveKit、Pipecat、Vapi 等知名语音平台及多款智能硬件产品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谷歌发布街景无障碍原型系统,AI 实时描述场景

近日,谷歌的研究团队在 UIST’25 大会上发布了名为 StreetReaderAI 的原型系统,旨在通过多模态人工智能让街景服务对盲人和低视力群体更加友好。

据介绍,该系统结合实时 AI 描述与可访问的导航控制,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虚拟街景探索体验。

StreetReaderAI 的核心功能包括:

  • 实时生成道路、交叉口及周边地点的语音描述;
  • 通过多模态 AI 与用户进行动态对话,回答关于场景和地理环境的问题;
  • 支持语音指令与键盘快捷键,实现街景的平移与移动;
  • 提供两种模式:「导航安全」与「导览信息」,分别侧重出行辅助与旅游解说。

研究团队在实验室环境中邀请 11 位盲人用户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参与者对系统的整体有用性评分中位数为 7 分(满分 7 分)。

在超过 1,000 次 AI 请求中,AI Chat 功能的使用频率是 AI Describer 的 6 倍,显示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对话获取个性化信息。系统在回答准确率方面达到 86.3%,但仍存在误判和信息缺失的情况。

研究人员指出,StreetReaderAI 未来有望扩展至路线规划和更丰富的音频反馈,例如 3D 声景模拟。尽管目前仍为概念验证阶段,该项目被视为推动街景工具无障碍化的重要一步。

腾讯元宝升级数据分析功能:一句话生成可视化图表

昨天,腾讯元宝宣布完成多项核心功能升级,用户无需打开表格文件,仅需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快速完成复杂分析并生成可视化图表。

据介绍,新功能覆盖五大核心场景:

  • 描述性分析:一键输出数据分布、趋势及离散程度等关键特征;
  • 差异性分析:支持 A/B 测试类场景,快速验证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性;
  • 聚类分析:实现用户分群与画像分析,并可预测新数据所属群体;
  • 关联分析:挖掘变量间相关性,辅助归因诊断;
  • 函数作图:适配数学、物理题目解析,也可用于财务建模等生活场景。

使用方面,用户通过元宝 App、电脑版或网页版上传文件或粘贴数据,输入一句分析需求(如「分析销售额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系统将自动返回结果与图表。

据此前报道,腾讯元宝近期还强化了文件处理能力,支持直接编辑 Excel、格式转换及深度数据挖掘。

元宝团队表示,此次升级旨在「让数据分析像对话一样自然」,帮助用户从重复性操作中解放,聚焦决策本身。

新消费

微信支付落地泰国,接入 PromptPay 实现「一扫即付」

微信官方昨天在公众号「微信派」发文,宣布微信支付正式接入泰国国家支付系统 PromptPay,中国游客在泰国旅行时,打开微信支付扫一扫功能,即可直接扫描当地商户带有「PromptPay」标识的二维码并完成支付。

据介绍,新接入的 PromptPay 系统目前已覆盖全泰国餐饮、零售、景点、交通等场景内的数百万商户,支付体验将更为便捷。

星巴克:同店销售连续两季正增长,利润率稳步提升

昨天,星巴克发布 2025 财年第四季度及全财年业绩。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营收、同店销售和利润率等核心指标上均保持稳健增长,展现出持续复苏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

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营业收入达 8.3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实现连续四个季度增长;2025 全财年收入为 31.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

同店销售额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 2%,同店交易量同比提升 9%。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在两位数水平,并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提升。

在门店扩张方面,第四季度新开 183 家门店,全年净新增 415 家。截至财年末,全国门店总数达到 8011 家,覆盖 1091 个县级城市。新开门店在两年内持续贡献高于均值的同店销售,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

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表示,第四季度多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产品创新与专星送业务成为增长核心动力,新开门店的经济效益为未来扩张奠定坚实基础。

2026 北京《米其林指南》发布:新增二星餐厅,首颁「导师厨师奖」

近日,米其林发布了 2026 北京《米其林指南》。

今年共有 99 家餐厅入选,其中包括 32 家星级餐厅(2 家三星、6 家二星、24 家一星)、26 家「必比登推介」以及 41 家「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整体数量较去年略有收缩,但榜单仍带来多项新变化。

在星级餐厅部分,潮上潮(朝阳)与新荣记(新源南路)继续蝉联三星。二星餐厅数量由去年的 4 家增至 6 家,新晋的黑天鹅与兰斋均由一星升档。其中,黑天鹅自开业一年多便实现「两级跳」,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势头。

一星餐厅方面,今年新增 3 家,包括潮上潮(西城)、荣袍与家全七福。与此同时,淮扬府(东城)与湘爱(工体东路)降至「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富临饭店与玲珑则因闭店退出榜单。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榜单首次在中国内地颁发「导师厨师奖」,由潮上潮(朝阳)主厨张一峰获得,以表彰其对行业的长期贡献。

此外,淮香国色主厨程吉祥获「年轻厨师奖」,黑天鹅侍酒师陈文获「侍酒师奖」,荣袍的魏巍获「服务奖」,京兆尹则继续蝉联「绿星奖」。

在「必比登推介」部分,今年新增 8 家餐厅,涵盖粤菜、川菜、湘菜及京菜等多种风格,进一步凸显北京餐饮的多元化与包容性。与此同时,部分长期上榜的餐厅如功德林则首次落榜,引发业内关注。

好看的

《Hello Kitty》大电影定档 2028 年 7 月登陆北美

据 Variety 报道,华纳兄弟影业动画与新线影业宣布,《Hello Kitty》大电影将于 2028 年 7 月 21 日在北美上映。

据悉,这是 Hello Kitty 首次登陆好莱坞大银幕,影片将以 Hello Kitty 及其伙伴为主角,展开一场面向全球观众的冒险故事。

导演由曾执导短片《Inner Workings》并参与《疯狂动物城》《无敌破坏王》制作的 Leo Matsuda 担任,剧本最新版本由曾参与《Wicked》创作的 Dana Fox 撰写。制片人 Beau Flynn 与三丽鸥创始人辻信太郎合作近十年,才最终获得角色改编权。

此次电影项目最早于 2019 年公布,是三丽鸥首次授权 Hello Kitty 的电影改编权。除 Hello Kitty 外,蛋黄哥、My Melody 与双子星等角色也可能出现在影片中。

目前尚未确认 Hello Kitty 是否会在电影中开口说话。此前在多部动画作品中,这一角色始终保持无口设定。

《即兴谋杀》北京首映

日前,电影《即兴谋杀》在北京举行「致命盛宴」首映礼。导演程亚楠、编剧兼制片人平辉,以及主演李庚希、邓家佳、岳佳颐、赵胤胤出席活动,与观众分享影片创作与角色体验。影片将于明日正式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豪门独女何思怡(李庚希 饰)归家后陷入继母吴丽云(邓家佳 饰)精心布下的古堡杀局。导演程亚楠表示,影片层层递进的惊悚感是「人心恶欲横生的具象化」,而金钱、情感与权力是推动猎杀局的核心诱因。

编剧兼制片人平辉透露,影片设计了多重反转,每一次转折都伴随强烈的情感冲击。李庚希则称,角色虽明知古堡暗藏陷阱,但复仇驱动让她「以身入局」。邓家佳表示,吴丽云的野心是角色的核心,但无法驾驭的欲望最终导致失控。

《极地大冒险3》明天上映

合家欢动画电影《极地大冒险3》将于明天在内地院线上映。这部经典冒险喜剧系列的新作时长 85 分钟,类型涵盖动画、动作与剧情,延续了系列轻松幽默的风格,并在视效与叙事层面实现全面升级。

故事核心围绕「圣诞老人的雪橇失踪」展开,尼科不仅要面对拯救圣诞的挑战,还将在成长与责任之间做出抉择。制作方强调,本作在毛发渲染与场景构建上实现技术突破,力求营造沉浸式的极地奇观。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Yesterday — 30 October 2025Tech News

IMAX 影院装上车!「芜湖迈巴赫」奇瑞风云 T11 上市,17.99 万元起

By: 芥末
30 October 2025 at 22:30

如果说今年上半年车市的主题是「围剿 Model Y」,那么下半年的主题似乎就变成了「对标问界 M9」。

继一众大型 SUV 之后,奇瑞也把自己的「芜湖迈巴赫」风云 T11 端了出来。

风云 T11 共有四个版本,价格为 17.99 万元至 23.99 万元。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风云 T11 这辆车,那就是「大」。

各种意义上的「大」。

奇瑞风云 T11 的长宽高分别为 5205mm、1998mm、1800mm,轴距为 3120mm,超越了理想 L9 的 3105mm 和问界 M9 的 3110mm。

奇瑞风云 T11 的前脸最显著的视觉元素就是一块无边框造型的直瀑式中网,下方搭配了哑光装饰条进行点缀,两侧的大灯组则采用狭长设计,通过贯穿式的日行灯组成矩阵。

奇瑞介绍说此设计灵感来自于「故宫太和殿建筑群,奇瑞试图通过三重横向分割重现殿-门-台的经典比例」。

新车车身侧面整体造型则与常规的大型 SUV 一致,但是采用了豪华感更强的 21 英寸密辐式轮圈轮毂,也提供了更具豪华氛围的双拼色车漆涂装。

车辆尾灯同样采用贯穿式设计,配备了银色镀铬装饰条及双片样式的扩散器装饰面板。

得益于巨大的车身尺寸,风云 T11 的车内空间也堪称奢侈。

新车采用了 2+2+2 的大六座布局,舱内乘坐空间来到了 5.2m²,三排座椅均支持电动调节,前两排座椅均有通风、加热、按摩功能。

第二排右侧的「零压云感座椅」不仅支持一键零重力模式与 14 向电动调节,并且还可横向滑动,最大可以留出 50cm 宽的通道来方便第三排的进出。

而且风云 T11 的第三排即使一个 175cm 身高的乘客坐进去之后,膝部也仍然能有一拳的距离,并且提供了电动调节以及加热功能。

内饰材质上,风云 T11 采用了迈巴赫同款的菱形缝线样式和 3Dmech 材质软包,车内皮质工艺包覆面积总计约 17m²。

风云 T11 的座舱前排标配了一块 10.25 英寸的液晶仪表和一块巨大的 30 英寸 6K 分辨率的车机,由高通骁龙 8255 芯片驱动,支持分屏显示,主驾导航时,副驾可以同步追剧,二者互不打扰。

顶配车型的后排还搭载了 9.2L 冷暖箱、小桌板,以及一块 3K 分辨率,可以观看 IMAX 内容的 17.3 英寸后排娱乐屏。

奇瑞在发布会上特别提到风云 T11 搭载了「伯牙之音」扬声器系统,其拥有 23 个扬声器单元,并拥有一个 10 英寸的超重低音单元与四个 8 英寸的重低音单元组合,支持 7.5.4 全景声场,最高输出功率 2880W。

安全自然是一辆家用 SUV 绕不开的部分。

奇瑞在风云 T11 上提出了「6D 防护」的概念,整车基于奇瑞 「磐石 2.0」车身架构打造, 采用「五纵十横」的车身架构,热成型钢占比 23%,铝合金占比 20%,关键部位采用超高强度钢,车身扭转刚度达 37300N・m/deg,并在前舱设计了双层防火墙,对乘员舱的前后左右上下六处都做了加强。

此外,风云 T11 全车共拥有 11 个安全气囊,与常规布局相比,增加了后风窗安全气囊、2.2 米超长侧气帘、L 型附加跃屏式气囊,以及双腔远端气囊等。

除此之外,风云 T11 还有着达到 IP68 标准的电池、母婴级健康座舱,高通骁龙 8255 座舱芯片有专属的数据安全岛,还有包括盲区检测、车道偏离干预、交叉碰撞制动功能在内的 20+ 项主动安全驾驶辅助功能,实现了从呼吸健康到驾驶预警、从物理防护到数据加密的全方位安全。

奇瑞风云 T11 顺应了目前市场普遍「大电池+小油箱」的趋势,后驱车型搭载了一块 33.68 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CLTC 纯电续航里程 220 公里,最大功率为 195 千瓦,零百加速 9.3 秒。

四驱车型的电池容量为 39.92 千瓦时,CLTC 纯电续航 220 公里,系统综合功率 345 千瓦,峰值扭矩 634 牛·米,零百加速 5.4 秒。

配合奇瑞自研的鲲鹏 CEM 增程动力系统,1.5T 增程器每升油可发约 3.7 度电,百公里馈电油耗为 6.1 升,综合续航超过 1400km。

新车底盘部分采用的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结构,四驱车型还提供 CDC 电控减振器。

辅助驾驶能力上,,奇瑞风云 T11 标配猎鹰 500 驾驶辅助系统,并且可以选配猎鹰 700 驾驶辅助系统,共配备了 1 个激光雷达和 11 个车外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搭载英伟达 Orin-Y 芯片,具备城市领航辅助以及 ETC 车道通过等高阶驾驶辅助能力。

从 2023 年 9 月发布官方图片,到今年 10 月完成上市,奇瑞花了两年事件来打磨这台风云 T11。瞄准理想 L9 和问界 M9 的它在尺寸与配置上不遑多让,但是价格却仅为后两者的一半左右。

在 「性价比」与「空间实用性」的标签下,风云 T11 很有希望复刻风云 A9L 的销量表现,二者一起打响奇瑞风云系列的名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大厂裁员 14000 人背后真相:AI 干不了你的活,却先砸了你的饭碗

By: 张子豪
30 October 2025 at 18:37

180 亿美元的利润,换来 14000 封解雇信

这是亚马逊正在上演的修罗场。这家科技巨头的股价逼近历史高点,裁员的大刀却悄无声息地落下了。

而且,这仅仅是个开始——最终被裁人数可能高达 30000 人,占员工总数的近 10%

▲ 亚马逊游戏工作室圣地亚哥分部,99% 的员工被裁

有人还在毛里求斯的海滩上晒太阳,手机突然弹出一条通知:你被解雇了。

被裁的当事人意外,看客更意外。

最近一个季度,亚马逊公司运营表现良好,为什么突然要进行如此残酷的裁员?

▲ 最近在裁员的企业,包括微软、宝洁、雀巢、英特尔等

官方给出的理由,和过去这段时间以来裁员的公司一样,因为 AI

亚马逊的人力资源主管 Beth Galetti,在给全体员工的备忘录中写着,「AI 是自互联网以来,我们所见过的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她解释说,正因为 AI 能让公司更快地创新,所以亚马逊需要「更精简的组织、更少的层级」。

听着又是熟悉的话术,用 AI 能降本增效,更少的层级。可亚马逊这次裁员,背后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因为 AI 能替代这些员工

像世界上最大的初创公司一样运营

过去十几年来,一个大公司的标志,大概就是人很多,产出也很多,每个部门都有一个,甚至多个自己的产品。

但 AI 时代的逻辑,直接变成了,更多算力、更少人。像 OpenAI 一样,估值快要来到万亿美元,公司总人数才从 2023 年的几百人,到现在大约四千人。

在亚马逊,这种转变更是从上到下、明码标价。CEO 安迪.贾西(Andy Jassy)就在系统性地构建一个「AI 改变一切」的叙事。

Jassy 的核心理念是,他希望「亚马逊像世界上最大的初创公司一样运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地精简、减少官僚主义和消除层级;在官方的裁员公告里,也完美的呼应了这一点。

这套「AI 精简叙事」并非空穴来风,它甚至精准地打击了特定的人群:中层管理者

根据商业内幕获取的内部数据,在第一批美国裁员中,超过 78% 的被裁员工是 L5 到 L7 级别的经理。涉及的部门包括 HR(People Experience & Technology)约 15% 的职位;设备与服务部门(Echo、Fire、Kindle团队);Audible 音频部门;以及部分 AWS 企业支持团队。

▲ 根据 Levels.fyi 的数据,2025 年一个 L5 的总薪酬约为 12 万美元,L6 约为 21 万美元,而 L7 约为 28 万美元

这些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日常工作,概括性地说,大部分是协调跨部门沟通、汇总信息、撰写状态报告、起草备忘录。

听起来,这不就是当前生成式 AI 最擅长的任务。亚马逊似乎在用行动证明,AI 正在掏空企业的中间层

裁员重灾区之一的设备部门(负责 Kindle、Echo 等产品),其副总裁 Tapas Roy 在裁员后的内部信中,直白地要求留下的员工要拥抱 AI(lean in on AI)来提高效率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AI 提升生产力,导致人类白领失业」的标准故事。但这个剧本,亚马逊自己人可能都不全信。

AI 是真凶,还是背锅侠

这场裁员最大的疑点在于:AI 真的已经强大到,可以立刻取代 3 万名白领了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根据 CNN 的报道,一位亚马逊发言人私下承认,AI 并不是周二宣布的 14000 名裁员中「绝大多数」的原因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多位管理学专家的支持。他们提到,整个科技行业目前都存在一种「AI 漂洗」(AI-washing)的趋势,大概意思就是把任何东西,都要包装成 AI。

▲ 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人工智能相关职位招聘信息中最常用的 15 个关键词,AI 占主要地位,而不是某项具体 AI 技能,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很少有公司现在真的在用 AI 取代人」高管咨询公司 Culture Partners 的首席战略官 Jessica Kriegel 告诉 CNN。她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像是一种「预防性裁员」(preemptive layoffs)。

换言之,亚马逊裁员,不是因为 AI 已经准备好接管人类的工作,而是因为高管们希望腾出「财务跑道」去探索 AI 的可能性。

毕竟,就目前而言,AI 带来的除了效率,还有大量的「workslop」,workslop 指的是那些由聊天机器人产生的、看似像回事但实则毫无价值、甚至充满错误的「工作垃圾」

▲AI 生成的工作废料,像是幻灯片、摘要、代码等,需要人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有调查发现,AI 参与后有 40% 都是工作垃圾,每一份垃圾要浪费员工两个小时,186 美元。

前段时间,MIT 也发布了一项研究,提到 95% 的企业 AI 投资目前回报为零

▲ 从试点到实际应用,对于具体任务的 AI(浅蓝色)引入下降明显,成功实施仅有 5%

虽然 AI 有能力处理简单的记录任务,但对于工作中一些细节性、准确性要求比较的内容,AI 还是没有办法。

亚马逊自己也承认,公司还在继续招聘,并且会为大多数受影响的员工提供 90 天的时间,在公司内部寻找新职位。

如果 AI 真的已经能系统性地取代这些岗位,为什么还要费力进行内部转岗。显然,AI「取代」人类的故事,说服力还不够。那么,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AI 军备竞赛,太烧钱了

如果 AI 不是直接凶手,那它很可能就是动机。这场裁员的第一个真正原因,可能和 AI 有关,但不是因为用 AI 更便宜,而是因为 AI 太贵。

亚马逊正处在一场耗资万亿、赢家通吃的 AI 战争中。在这场战争中,它必须要拼命地追赶对手。

▲2025 年,亚马逊云服务 AWS 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

亚马逊的核心利润来源,AWS(云服务),其增长速度已经落后于微软的 Azure 和谷歌云。亚马逊需要快速释放大量现金,来招聘昂贵的 AI 专家和建造数据中心。

这笔开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2024年,他们在服务器与数据中心建设上的支出,就已经突破 850 亿美元。2025 年预计将再增加 40%,达到 1200 亿

每削掉 1% 的白领薪酬预算,就意味着公司能多买几千块 H100 GPU。

分析师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亚马逊短期内面临着压力,需要抵消在建设 AI 基础设施方面的长期投资」。

我们使用的 ChatGPT、Claude 都强烈依赖于这些云服务;Claude 主要依赖 AWS,Gemini 则是自家的 Google Claude,OpenAI 则主要有微软 Azure 提供支持。不过 anthropic 在前几天也宣布和 Google 达成合作,使用他们的 TPU;OpenAI 也有使用 AWS 的云服务。

现在,裁员的逻辑清晰了,亚马逊正在砍掉成熟业务(如零售)中的臃肿管理层,以及 HR 、设备 等非核心盈利部门的员工,将他们数以亿计的工资,转化成支持 AI 军备竞赛的「弹药」

这些被裁的 L5-L7 经理们,他们不是被 AI 取代了,他们是被 AI 的成本给「挤兑」了

这是一个残酷,但大势所趋的商业决策:用今天的人,换明天的算力。

能被挤兑,只怪疫情期间招了太多

如果说为 AI 凑钱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考量,那么这场裁员还有另一个更尴尬、更着眼于过去的真实原因,就是纠正疫情期间,亚马逊的过度招聘

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 Ernie Tedeschi 直接说,「我认为这主要是对疫情期间动态的纠正,而不是像 AI 这样的新事物在冲击这些公司。

数据是不会撒谎的。

在 2020 年和 2021 年的疫情电商热潮中,亚马逊过度招聘,雇佣了数十万员工 。其全球员工总数(包括仓库和企业员工)从 2017 年到 2024 年几乎翻了三倍 ,一度超过 160 万。

现在,电商需求增长放缓 ,经济进入不确定期,亚马逊发现自己养了太多「多余」的企业员工。这家公司开始要为当年的疯狂买单,进行成本优化了。

毕竟,它一边裁掉的是疫情期间膨胀最快的白领和经理职位,同时又在大规模招聘 25 万名季节性仓库工人。刚刚还投资 10 亿美元,将仓库工人的平均时薪提高到 30 美元以上。

一边是给蓝领加薪招人,一边是裁掉白领经理。AI 所引发的生产力替代浪潮,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快,但它的潜在影响,已经开始让这些大型企业如履薄冰,不能再走错一步路。

把裁员归咎于 AI,对公司来说是一举多得。它把过去这些走错的路(一个传统的、因管理不善、过度招聘导致的成本削减行为),包装成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面向未来的技术转型。

▲图片来源:https://x.com/KobeissiLetter/status/1983209896721236139

虽然和传统叙事里面那套,因为 AI 的高效率,所以要裁员不同,但其实他们讨论的都是一件事情。

亚马逊、微软 、Meta 和 Google 为首的这些科技巨头,正处在一场关乎生死的 AI 军备竞赛中。竞赛的入场券,就是构建数据中心、采购天价的 GPU、研发基础模型。

而亚马逊的裁员,也正是因为,他需要腾出这 3 万人的薪资预算,去支付建设 AI 基础设施的巨额账单。

▲Meta 要建一个和曼哈顿岛一样大的数据中心

另一批也在裁员的公司,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塔吉特 (Target,美国零售业巨头) 、乃至汉莎航空 (Lufthansa) ,它们裁员,恰恰是因为 AI 已经在起作用了。

这些公司不需要自己承担天价的研发成本,它们只需要从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这样的平台,租用成熟的 AI 解决方案,像是自动化客服、供应链优化 、精简管理层级。

这两种裁员动机,一个为未来买 AI,一个因现在用 AI,它们都在喂养同一只经济巨兽——算力

很明显,AI 正在创造财富,这些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向了算力,而不是劳动力

半导体公司,像是英伟达就坐在这条价值链的顶端,向所有人收租。

▲ 全球首个市值突破 5 万亿美元的公司,英伟达,7 月份才刚刚突破 4 万亿

对于被裁的员工来说,无论理由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真正的游戏平板 iPad mini,终于要用上 OLED 屏幕了

By: 马扶摇
30 October 2025 at 10:00

虽然「听劝」这个词被国内厂家滥用了许多次,但如果用来形容这段时间的苹果,似乎又格外贴切。

根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的最新报道,有来自供应链的信息表明,苹果正在规划一次比较大的产品调整,主要动作是为包括 iPad mini、iPad Air 和 MacBook Air 在内的热门产品换装 OLED 屏幕。

 

图|Tom’s Guide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已经在测试上述每一款产品的 OLED 版本,其中 iPad mini 有可能是最先获得升级的,明年的 iPad mini 8 就有可能用上。

再考虑到今年苹果已经为 iPhone 17 和 iPhone Air 两款「非 Pro」机型加入了 ProMotion,这也就意味着 OLED iPad mini 同样有希望用上高刷屏,巩固自己作为「最佳游戏平板」的地位。

 

图|Games Radar

 

除此之外,还有消息指出苹果同时在为新款 iPad mini 测试具有防水功能的外壳,以看齐 iPhone 的防水性能。

也就是说,把 iPad mini 当成「手机伴侣」带在身上,更不需要操心了。

并且 iPad mini 可能搭载的防水技术相比 iPhone 还有所不同,甚至更激进一些——

 

危险操作,请勿模仿|YouTube @MyUnboxingsAndFun

 

供应链有关人士透露,苹果正在测试一种新的振动发声扬声器,在没有扬声器开孔的情况下实现正常的音质。这样既可以减少潜在的进水点,也能给其他产品(比如无孔 iPhone)做技术试水。

类似的无孔发声技术在手机上已经有所应用了,比如小米 MIX 和 vivo NEX 都曾经有过振动屏幕发声的方案,但都无法达到合适的效果。或许 iPad 内部更充裕的空间可以带来一些不同:

 

图|MacRumors

 

只不过这样一来,同时进行芯片升级、模具修改和屏幕进步,叠加前面提到过的闪存大涨价,iPad mini 8 的涨价将是极大概率事件,马克·古尔曼预计将会涨价 100 美元左右。

但单纯买 iPad mini 做游戏机的玩家们也不能兴奋的太早。

马克·古尔曼同时强调,目前这些升级计划都不是最终版,后续是有调整与推迟的可能性的,比如此前传言的 18 寸折叠 iPad 就被推迟到了 2029 年。

 

图|9to5Mac

 

而 iPad Air 的升级则没有那么快,根据供应链消息,预计明年春季上市的 M5 iPad Air 仍然是 LCD 屏幕,OLED 机型要等到更下一代才有希望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 LCD 党们没得选了——至少现阶段,苹果还没有任何将入门款无印 iPad 升级到 OLED 屏幕的计划。

 

图|TheVerge

 

至于 MacBook 这边的步调,就更缓慢一些。

尽管苹果已经开始测试 OLED 版的 MacBook Air,但大概率仍然会把 MacBook Pro 作为 OLED 的首发平台,在 mini-LED 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虽然现阶段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 OLED 仍然有一些关于烧屏的顾虑,但已经用上 Tandem(双层串联)OLED 的 iPad Pro M4 一年多以来的整体反响尚可,MacBook Pro 大概率也会用上近似甚至更先进的技术。

 

 

根据马克·古尔曼的预测,使用 OLED 屏幕的 MacBook Pro 最早会在 M6 代更新模具的时候一同推出,而 OLED MacBook Air 则要等到 2028 年前后了。

虽然 OLED 已经在手机上实现了普及,但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上的应用仍然处在开始阶段,最主要的顾虑就是两者显示的内容有很多固定元素,OLED 的烧屏问题会更难处理一些。

但如果未来「折叠」的方向是正确的话,那么 OLED 将会是短期内的唯一选择。

 

ASUS Zenbook 17 Fold|CNET

 

而这也是苹果在 AI 碰了一鼻子灰之后选择的大方向之一。

折叠屏 iPhone、折叠 iPad 以及下一个可能的 MacBook 形态,现在都已经处在苹果内部测试的阶段了,先一步在主要产品线上把 OLED 铺开肯定是没有错的。

 

这样折也不是不行|CNET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 iPhone 16e 取代 iPhone SE3,以及本次的升级计划,让入门款的无印 iPad 成为了唯一一个既没有升级、也没有计划升级的移动电子产品(iMac 和 Pro Display 产品线不属于移动产品)。

在未来几年电子产品普遍涨价的大背景下,入门款 iPad 的定位将会越来越尴尬,苹果什么时候直接将这条产品线砍掉的几率也越来越大了。

 

图|SPY

 

总之,iPad 和 MacBook 全线换装 OLED 屏幕,对于那些真的「非 LCD 不用」的人肯定不是个好消息。但 OLED 轻薄、省电和可弯折的特性又是小型电子设备难以割舍的,更是现阶段显示效果的最优选。

另外,iOS 26 中新加入的 PWM 开关也说明,苹果正在逐渐完善对于 OLED 设备的功能支持

 

看 OLED 屏幕两小时之后 be like

 

虽然现在 iPhone 关闭 PWM 后的效果与国产厂商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眼睛该酸还是会酸,但至少说明苹果承认问题的存在了。

你是 OLED 敏感人群吗?当苹果全面转向 OLED 屏幕的那一天,你会考虑为此跨过重重的生态壁垒,更换到别的平台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刚刚, OpenAI 上市计划曝光!冲刺万亿美元估值,将刷新历史纪录

By: 莫崇宇
30 October 2025 at 09:53

英伟达刚刚创造了历史。

美国时间 10 月 29 日,英伟达成为史上首个市值突破 5 万亿美元的公司。截至当地收盘时间,英伟达总市值为 5.03 万亿美元。

据媒体分析,消息面上,英伟达 CEO 黄仁勋释放了 AI 需求强劲的信号。

而 AI 浪潮的另一个主角,也有大动作了。

就在刚刚,据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正在为 IPO 做准备。要是成了,那 OpenAI 预计将会成为首个 IPO 估值就达到一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

时间线大概是这样:最早 2026 年下半年提交上市申请,计划融资至少 600 亿美元(实际可能更高),OpenAI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 已经跟同事们透了底——2027 年上市。

当然了,现在还是早期阶段,估值、融资额、时间表啥的都可能变……但这架势,已经整得有模有样了。

而针对上述报道,OpenAI 发言人回应称:「IPO 不是我们的重点,因此无法设定具体日期。我们正在打造可持续的企业,并推进使命,让所有人都能受益于 AGI(通用人工智能)。」

先过监管这关,Altman 的「求生欲」拉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上市之前,Altman 特地搞定了一个硬茬——美国加州总检察长 Rob Bonta。

大约两周前,Altman 给 Bonta 打了个电话,核心意思就一句话:我真的很想留在加州。

但这话背后也暗藏杀机:OpenAI 花了好几个月游说,反复强调自己是加州经济的顶梁柱。言外之意就是:你要是不批,我们就……走咯?

这一招属实有点威胁意味。

不过 Altman 也表态了,他不会像某位竞争对手(没错,说的就是马斯克)那样动不动就起诉或者搬家。

这通电话起了决定性作用。

Bonta 办公室结束了长达数月的调查,双方在当地时间本周一晚上正式敲定协议——OpenAI 承诺留在美国加州,并在本地持续扩张。

作为交换,Bonta 批准了 OpenAI 的公司架构重组,为 2027 年的重磅 IPO 扫清了障碍。

最终的协议包括:

  • 1.OpenAI 非营利组织在做重大变更前,必须提前至少三周通知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
  • 2.保障非营利董事会的独立性
  • 3.设立安全委员会,拥有阻止新 AI 模型发布的权限

除了监管,OpenAI 的公司架构前几天也正式完成了重组。

核心逻辑是这样的:

非营利机构(现在叫 OpenAI 基金会)依然掌控营利性实体 OpenAI Group PBC(公益公司)。基金会所持股权估值约 1300 亿美元,这让它直接成为史上资源最雄厚的慈善机构之一……

而且随着 OpenAI 营利性公司达到估值里程碑,基金会还能获得额外的所有权份额。这也意味着 OpenAI 商业上越成功,非营利组织所持股权价值就越高,然后这些钱就能用于基金会的慈善项目。

据介绍,基金会首阶段聚焦 250 亿美元资金承诺,干两件大事:

  • 健康与疾病治疗 —— 资助健康领域突破,创建开源健康数据集,给科学家发研究经费
  • AI 韧性技术 —— 就像互联网需要网络安全生态一样,AI 也需要一个「韧性」层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

软银:300 亿美元投资已就位

说完重组,再来看看钱的事。

此前,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软银董事会已经批准对 OpenAI 的第二笔 225 亿美元投资,前提是 OpenAI 完成公司重组。

这笔钱是软银主导的 410 亿美元融资的一部分(融资前估值 2600 亿美元)。软银之前投了首笔 75 亿美元,其他投资者像 Dragoneer、Thrive Capital 等共投了 110 亿美元。

截至去年年底,OpenAI 账上有 76 亿美元现金,但预计今年要烧掉 80 多亿,明年 170 亿……AI 烧钱终究是个无底洞,这也是 OpenAI 得加快上市的重要原因。

钱要烧,算力也得跟上。在这件事上,Altman 的操作就更野了。

根据之前金融时报的报道,他基本绕过了 OpenAI 的银行家和律师,亲自跟英伟达、Oracle、AMD、Broadcom 谈判,搞定了总价值高达 1.5 万亿美元的芯片和计算基础设施协议。

回到 Altman 的团队配置。在这些复杂的芯片谈判中,他依赖的核心团队就几个人:

  • 公司总裁 Greg Brockman
  •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
  • 算力资源拓展负责人 Peter Hoeschele

知情人士透露,Altman 的团队「首先」关注的是芯片合作的技术细节,财务部分「可以之后再谈」……这种非传统方式遭到国外不少分析师批评,说协议缺乏详细财务条款,还采用了把供应商、投资者、客户捆在一起的循环结构。

一位参与过程的人士表示:「一切构想都来自 Sam,但真正推动这些交易落地的是 Greg 和他领导的团队。Greg 行事低调、幕后操盘,但在复杂局面下,他才是真正推进进展的人。」

如今看来,从监管博弈到资本重组,从软银投资到芯片协议,OpenAI 整套组合拳主打一个稳、准、狠。

而从非营利实验室到资本市场的宠儿,OpenAI 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这速度,确实配得上「改变世界」这四个字。

附上参考地址: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openai-lays-groundwork-juggernaut-ipo-up-1-trillion-valuation-2025-10-29/

https://www.wsj.com/tech/ai/openais-promise-to-stay-in-california-helped-clear-the-path-for-its-ipo-3af1c31c?st=Svh5TT&reflink=desktopwebshare_permalink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OLED 版 iPad mini 或明年发布/特斯拉已在为马斯克可能离任做准备/英伟达成为史上首个市值破 5 万亿美元的公司

By: 柯铭源
30 October 2025 at 09:09
cover

📱

iPad mini 明年有望「吃」上 OLED 屏

🖥

Photoshop 将支持直连 ChatGPT

😯

特斯拉已在为马斯克可能离任做准备

🚗

小鹏 MONA M03 第 20 万台宣布下线

🎛

「HomePod」成精,1X 人形机器人正式开售

🤖

国内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光谷亮相

📈

英伟达市值破 5 万亿美元

💾

内存条价格大涨

💼

亚马逊宣布裁员 1.4 万人,加强 AI 投入力度

💡

微软 CEO:AI 从自然语言开始

🐕

宇树新一代机器狗预热

🧰

AI 编程工具 Cursor 发布 2.0

📻

混元推出国内首个交互式 AI 播客

❓

「宝宝巴士」就 App 跳出成人广告致歉

🫳

工信部点名爱奇艺、拼多多等人工客服无法接通

重磅

iPad mini 明年有望「吃」上 OLED 屏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正在计划对 MacBook Air、iPad mini、iPad Air 三款产品进行重大调整 —— 配备 OLED 屏幕。

知情人士透露,iPad mini 有机会成为三者里面最早一个获得 OLED 屏幕升级,OLED iPad mini 最早会在明年推出。但报道也指出,新的屏幕将会让 OLED 版 iPad mini 售价上涨 1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709 元)。

同时,新款 iPad mini 还有望支持防水,并且保留扬声器开孔,采用防水胶圈、防水胶方案。

而 iPad Air 和 MacBook Air 在下一代则依然采用 LCD 屏幕,并且 iPad Air 将成为最晚完成上述计划的一个机型。另外,入门版 iPad 未有计划加入 OLED 阵营。

据记者 Mark Gurman 消息,苹果目前还在准备一款配备触屏功能的全新 MacBook Pro,并计划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推出。而该款 MacBook Pro 将搭载 OLED 屏幕。

大公司

Photoshop 将支持直连 ChatGPT

图自 Computer Base

日前,Adobe 发布了旗下 Photoshop、Express 两款工具的新款 AI 助手,其能帮助用户进行图像快速创作。

据介绍,Adobe Express 所采用的 AI 助手可以直接为用户创建新图像和设计,随后用户再进行二次创作。

而 Photoshop 的 AI 助手则是采用侧边栏的方式,方便 AI 理解不同图层。官方表示,Photoshop 的 AI 助手能够完成如移除背景或更改颜色等重复性任务。

Adobe 表示,其目前还在试验一种新型助手,名为「Project Moonlight」。该助手可以与其他 Adobe 工具中的不同助手协同工作,并连接到创作者的社交渠道以更好地理解其风格。

另外,在近期举办的 2025 年度 MAX 大会上,Adobe 宣布与 OpenAI 达成新一轮合作,将旗下 Photoshop 和 Adobe Express 整合进 ChatGPT,让用户只需要跟 ChatGPT 聊天就能修图。

Adobe 副总裁 Alexandru Costin 表示,这次合作只是整合各方优势,他们不会放弃自有模型 Firefly,而这款模型的优势就是其训练数据完全源自己授权内容,确保不会触犯版权合规性问题,并且生成的内容可以商业使用。

特斯拉已在为马斯克可能离任做准备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董事会主席 Robyn Denholm 表示,若在即将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股东投票反对马斯克提出的 1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特斯拉则已在为马斯克可能离任或减少参与公司事务的情况做准备。

报道称,若马斯克离职或降低参与度,特斯拉已准备好从公司内部任命新 CEO,以确保实现 Denholm 所说的 「有序过渡」。其表示,内部继任是最有可能的方案,但董事会也未完全排除外部候选人的可能性。

但 Denholm 也表示,特斯拉没有马斯克,将可能会失去巨大价值。另外,在特斯拉官方公布的投票呼吁中,公司也表示:

在谈判这份绩效奖金时,我们必然考虑了没有马斯克的特斯拉将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相信这是我们的股东应得的未来。在大小企业纷纷竞争率先将突破性人工智能技术推向市场的当下,我们不能冒失去行业最佳领导者来将特斯拉推向顶峰的风险。

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规定,若他达成与特斯拉市值挂钩的重大增长里程碑(包括电动汽车、机器人及机器人出租车项目的扩张),将获得约 25% 的投票控制权。

马斯克已明确表示,若无法获得他期望的薪酬结构,他可能会将更多时间投入 SpaceX、xAI 等其他旗下公司。

Denholm 透露,若该薪酬方案未获足够支持,特斯拉已制定「B 计划」,且公司拥有强大的内部领导团队。

小鹏 MONA M03 第 20 万台宣布下线

昨日,小鹏汽车宣布,旗下 MONA M03 车型第 20 万台量产车正式下线。值得一提的是,小鹏 M03 达成该成绩用时 14 个月。

小鹏 M03 于今年 5 月完成更新,售价为 11.98 万元起,其中带智能辅助驾驶的 Max 版本价格下探至 12.98 万元。

据介绍,小鹏 MONA M03 Max 版本搭载同级唯一「无需记忆、不限路线、不限里程」的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并全球首发无感知人机共驾。Max 版本拥有 508 TOPS 算力、端到端大模型、AEB 最高停车速 130km/h。

设计方面,小鹏 M03 新增星暮紫、微月灰、星雨青三款外饰配色和拂晓紫内饰配色。座椅舒适配置上,小鹏 M03 新版新增了主驾三气袋腰托,Max 版本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了电容方向盘。

「HomePod」成精,1X 人形机器人正式开售

昨日,人形机器人品牌 1X 正式开售了其 NEO 家庭机器人,先看售价:

分为月租和早鸟买断:月租为 499 美元/月(约合人民币 3542 元);早鸟买断(享 3 年保修)为 20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141982 元)。

量产版 1X NEO 整体外观与此前的 NEO Gamma 设计风格类似,但细节更加拟人且温暖。NEO 提供暖米色、灰蓝色以及深灰色,表面由大面积布艺材料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 此前在 NEO Gamma 正面使用的半透明遮罩在 NEO 变为了布艺材料,同时 1X 为 NEO 弄上了两枚「眼睛」摄像头,整体更加呆萌可爱。

在手部方面,NEO 覆盖了一层橡胶材料;头部还拥有左右两侧的情感灯环。

AI 表现上,NEO 支持将视觉和空间感知与记忆相结合,提供个性化互动。并且其拥有完全自主设计。官方介绍,NEO 早期访问提供基础自主功能,随着持续使用,它将学习和解锁新功能。

国内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光谷亮相

据「中国光谷」消息,10 月 28 日,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的智慧展厅,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机器人「夸父」惊艳亮相。

据介绍,「夸父」基于开源鸿蒙开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正加速构建全自主可控的机器人生态。

鸿蒙生态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鸿蒙生态创新中心主任杜金彪介绍:「不久的将来,在配备鸿蒙设备的环境中,您只需说『天黑了,请关灯』,它就能自动调节室内照明;说『这里需要打扫』,它便会安排扫地机器人工作。」

自 2019 年发布至今,全球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生态设备已超过 10 亿台,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操作系统,超 1300 款设备通过 OpenHarmony 兼容性认证,3 万多款应用和元服务上架鸿蒙应用市场。市场机构预计,鸿蒙生态有望打开万亿元的产业空间。

英伟达市值破 5 万亿美元

美股 10 月 29 日开盘,英伟达股价上涨超 5%,盘中市值曾达 5.13 万亿美元,成为史上首个市值突破 5 万亿美元的公司。

截至当地收盘时间,英伟达总市值为 5.03 万亿美元。

据媒体分析,消息面上,英伟达 CEO 黄仁勋释放了 AI 需求强劲的信号。

黄仁勋在当地时间 10 月 28 日的 GTC DC 大会上表示,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今年及 2026 年,Blackwell 和 Rubin 架构芯片可带来的收入超 5000 亿美元,这个收入将来自 2000 万颗 GPU。5000 亿美元收入将是 2023 年~2025 年 Hopper 架构芯片所带来收入的 5 倍。

芯片架构迭代方面,黄仁勋还展示了采用下一代架构 Rubin 的超级芯片。据介绍,Rubin 芯片的计算能力达到 100PFlops,是英伟达首款 AI 专用计算机 DGX-1 性能的 100 倍。Rubin 芯片将在明年这个时候或更早的时候进入生产。

内存条价格大涨

据界面新闻报道,10 月 29 日,存储芯片板块震荡走高,时空科技涨停走出 6 连板,同有科技涨超 7%,德福科技、云汉芯城、西安奕材、佰维存储等纷纷上扬。

近期,存储产品价格呈现出惊人的上涨态势。从现货市场数据来看,在 10 月 13 日至 18 日期间,DRAM 方面,DDR5 16G、DDR4 16G 均价相较上周分别上涨 20.59%、11.11%,相较上月涨幅更是高达 58.73%、43%。

DDR 全称为 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速率),是内存条(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核心技术标准,也是衡量内存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据海报新闻报道,在浙江杭州,内存条近一个月价格翻了一番。有商户表示,原来 200 多元的内存条现在涨到 400 多元,原来 1000 多元的则涨到近 2000 元。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所囤的内存条,庆幸提前组装了电脑,「真没想到内存条如今成了『电子茅台』,涨得比黄金还快。」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DRAM 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 171.8%。若以今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 3956 美元计,较去年低位时的 1890 美元也只涨了不到 110%。

内存条价格的上涨主要源于其核心功能单元存储芯片涨价。存储芯片是一种用于存储数字信息的半导体器件,能够将计算机、手机、物联网设备等电子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写入」「保存」和「读取」,相当于电子系统的「记忆单元」。

而离我们最近的手机、电脑也已受环境影响,开始出现了涨价趋势。

亚马逊宣布裁员 1.4 万人,加强 AI 投入力度

据多家媒体报道,亚马逊于当地时间本周二(10 月 28 日)宣布,计划裁减 14000 个企业岗位,并且加强 AI 的投入力度。

亚马逊人力资源负责人 Beth Galetti 在致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裁员将使公司「通过进一步减少官僚主义、精简层级以及转移资源,确保我们投资于最重要的业务和客户当前及未来的需求,从而变得更加强大。」

据悉,亚马逊最新一个季度的利润达 180 亿美元,并增加了对开发领先人工智能系统的数据中心的支出。资本支出包括数据中心,预计今年将超过 1200 亿美元,较去年增长近 50%。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路透社曾报道,亚马逊的裁员计划涉及多达 3 万个岗位约占公司 155 万总员工的极小比例,但接近其 35 万企业员工的 10%,并将成为自 2022 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

而据纽约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在假日购物季结束后,亚马逊预计将在明年 1 月开启新一轮企业裁员。结合上述消息推测,下一轮裁员涉及人数或达 16000 名。

联想举办首届城市超级智能体论坛

10 月 29 日,以「城市超级智能体 引领智慧城市 4.0」为主题的首届城市超级智能体发展论坛于深圳成功举办。

论坛现场,联想集团分别与深圳光明区人民政府、中国东信、北投信创集团签署城市超级智能体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依托联想「全栈 AI」的产品、方案与服务以及城市超级智能体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城市治理,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与智慧城市 3.0 时期的「城市大脑」相比,智慧城市 4.0 将为「城市大脑」装上强健的「四肢」和敏感的「五官」,使其不再依赖大量的人工介入,使城市具备自我感知、自主决策、持续进化的能力。

据联想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智慧城市首席架构师郭晓波介绍,智慧城市 4.0 的核心特质应当是「有生命力、自进化、可持续发展」,其详细阐述了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1+N」架构:

  • 「1」代表统一的超级智能体中枢,这个超级中枢负责感知、交互、认知、决策、规划、编排,并通过宏观层面实现计算与资源调度,统筹交通、能源等领域智能体协同运作;
  • 「N」则代表多个垂直领域的专业智能体,专注于垂直场景的任务执行与反馈,从而形成「全局统筹+专业执行」的协作体系。

郭晓波表示:「在这样一个体系之下,联想重构了智慧城市以及政府行业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强大的解决方案『预制』能力。」

💡 微软 CEO:AI 从自然语言开始

日前,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做客「TBPN」,就 AI 发展、微软战略、行业未来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诸多见解。

当谈到 AI 的飞速发展时,纳德拉感慨万千。他总结道:「(AI)从自然语言开始。让我们预测下一个词……现在在哪里?让我们重写整个全球经济。」他认为这是一段「上下狂野的旅程」。

同时,纳德拉也敏锐地指出了当前「科技社区周围有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关于「超级智能明天将从实验室中出来」或「将会有一个快速的起飞」的讨论。他认为,微软有更多机会将这些技术添加到产品中,并为企业家提供机会。

另外,针对微软的昔日好伙伴 OpenAI,纳德拉回顾历史,指出如果 OpenAI 坚持早期的非营利路线(如机器人、Dota),「这不会跳出你的直接相关性」

新产品

宇树新一代机器狗预热

昨日,宇树科技正式宣布,即将推出新款四足机器人。

据公布的海报来看,新款机器人可能为 Go 系列四足机器人。官方还表示,新款机器人将拥有小巧身躯以及行业性能,并给出了「动力性能≈2 个 Go 2」

据了解,宇树 Go 2 系列配备 4D 超广角激光雷达,拥有 GPT 大模型赋能,支持倒立行走、自适应翻身起立和越障攀爬等先进步态,最高支持 15000mAh 长续航电池,关节扭矩峰值达到 45N·m,售价为 9997 元起。

AI 编程工具 Cursor 发布 2.0

刚刚,AI 编程工具 Cursor 正式宣布,推出其 2.0 版本以及其首个编程模型 Composer。

官方表示,Composer 是一款前沿模型,其速度是同等智能模型的 4 倍。具体来看,该模型专为在 Cursor 中进行低延迟的代理式编码而打造,大多数回合在 30 秒内完成。

Composer 通过一组强大的工具进行训练,包括覆盖整个代码库的语义搜索,因此在理解与处理大型代码库方面显著更强。

而在 Cursor 2.0 方面,其采用了全新的多代理界面。官方表示,整体界面更加聚焦,自下而上围绕代理而非文件进行设计。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在需要深入代码时,仍可在新布局中轻松打开文件,或切换回经典 IDE。

据介绍,Cursor 2.0 能够轻松并行运行多个代理,且彼此互不干扰,底层由 git worktree 或远程机器提供支持。据 Cursor 发现,让多个模型同时尝试同一问题并择优采用,能显著提升最终结果,尤其是在更难的任务上。

目前,Cursor 2.0 已开放下载。

为 Agent 打造的操作系统,「FlowithOS」发布

日前,全球首个为 Agent 原生打造的操作系统 FlowithOS 正式发布,并号称「这可能是你的最后一个浏览器」。

官方介绍,FlowithOS 能让 AI 可以像人一样与整个数字世界进行交互:

  • Browser-use 浏览器使用:让 AI 可以自主点击网页、上传/下载文件,甚至可以操纵第一视角游戏;
  • Terminal-use 终端使用:可以让 AI 通过命令行,访问和操作用户的整个计算机,帮助用户整理文件、批量创造;
  • Script-use 脚本使用:让 AI 自主根据用户需求和网页状态,实时生成脚本,以百倍效率批量获取信息。

FlowithOS Agent 还搭配了 online-RL、自我进化/学习的能力,配合经验和记忆系统,OS Agent 还能根据时间变得越来越懂用户需求。

性能测试上,在 Online-Mind2Web 评测中,FlowithOS 以压倒性接近满分成绩超过 OpenAI Atlas、Gemini 2.5 Pro CU 等顶尖浏览器 Agent。

目前 FlowithOS 已开启公测。🔗:flowith.com

混元推出国内首个交互式 AI 播客

昨日,腾讯混元推出国内首个交互式 AI 播客,用户可在收听播客的过程中,随时打断主持人和嘉宾的发言,通过语音或者打字的方式提问。

官方表示,基于大模型意图识别、长上下文理解、多轮对话和外部联网检索能力,交互式 AI 播客能够结合上下文以及背景信息,更加准确地给出答案。

除交互式播客能力,混元 AI 播客现已支持用户对播客风格、主持人数以及播客音色进行自主选择,支持快速进行播客内容创作。

目前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ima、腾讯文档 PDF 已经接入该能力,「让用户可以收听到由内容转化成的 AI 播客」,在财研报解读、新闻速递、知识教育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新消费

「宝宝巴士」就 App 跳出成人广告致歉

据澎湃新闻报道,有网友近日反映打开宝宝巴士旗下一款「宝宝巴士儿歌」App 时,开屏时跳转到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社会关注。

昨日,宝宝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就上述事件发布致歉及整改声明。宝宝巴士方面在第一时间下线了相关平台广告,并立即停止合作,同时迅速开展全面自查自纠、举一反三。

宝宝巴士方面还承认,此次广告事件暴露出其在广告监管和审核上的问题,并表示已对审核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后续还将通过组件研发团队着手研发广告强制拦截「广告合作方无法监控」的广告。

另据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通过报道回应称,出现在 App 上的问题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广告,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他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工信部点名爱奇艺、拼多多等人工客服无法接通

据「工信微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通告 2025 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情况,从电信服务重点工作情况、电信用户投诉申诉情况、工作要求及服务提示等三方面,对 2025 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其中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部分重点互联网企业客服热线进行拨测,搜狗浏览器、嘀嗒出行的客服热线未提供人工客服,爱奇艺、转转、搜狐新闻的人工客服无法接通,已督促相关企业进行整改,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同时,通告中还提到推广「二次号码焕新」服务,深入推进一键解绑历史互联网应用账号工作,目前已覆盖 230 余款主流应用,处理解绑申请超 2.6 亿次,累计服务用户超 430 万人。

另外,还将推进电信业务「明白办、放心用」行动,指导基础电信企业精简优化资费套餐,在售资费公示率达到 99% 以上;统一电话营销号码,基本建成业务订购集中鉴权核验平台,确保用户知情同意。

多家零食店被曝「糖果找零钱」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一位河北的网友发帖称,其家附近有一家赵一鸣零食店,拿现金去购物,结账时店员却用陈皮糖「找零」。

该网友晒出的购物小票及「找零」情况显示:

订单原价 5.90 元,促销优惠 0.71 元,现金抹分 0.09 元,应付金额 5.10 元,实付现金 10 元,找零 4.90 元。不过店家的「找零」并非 4.9 元现金,而是 4 个 1 元的硬币、7 颗陈皮糖及一个鹌鹑蛋。

发帖网友在评论区表示,「网上搜了一下,(陈皮糖)只要几分钱一颗,找零却能抵一毛,越想越生气。」

而记者据通过小票上的电话致电赵一鸣零食店,一女士称她是赵一鸣零食店加盟商,她承认有用糖果代替零钱找零的行为,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对于顾客明确提出拒绝用糖果「找零」的情况,该女士表示,会和顾客沟通解释,「我宁可多给他东西。」不会和顾客发生冲突。

赵一鸣官方客服表示,「用糖找零这个是门店的规则,我们赵一鸣是没有这个规则的。」另一位客服则表示,「我们有统一的规定是不允许用糖找零的,这种情况您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投诉,客服这边帮您核实以后也会对相应的门店进行一个处罚。」

昨日,话题「名创优品 糖果找零」也冲上热搜。有中山的顾客反映,她的女儿经常去当地一家名创优品买东西,每次都用现金结账,但店员找零却用糖果找零。

对此,名创优品方面表示,涉事门店人员服务标准不符合总部要求,正在接受重新培训,后续公司将针对所有门店进行新一轮排查、规范和整改,避免相同情况再次发生。针对李女士的情况,名创优品将主动联系,争取协调解决她的诉求。

国产新游《长生:白夜无名》实机演示公布

昨日,由拾一游戏研发的单机买断制动作冒险游戏《长生:白夜无名》公布了其实机演示预告。

据游民星空报道,预告片中不仅包括剧情播片、游戏风格等基本信息,还加入了一段完整且置信度较高的实机流程 Demo,涵盖了地图探索、场景解谜、杂兵群战与 Boss 战等多个场景。

从片中透露的信息可知,本作采用了半史实、半架空的故事背景,主角将作为一名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设的秘密机构成员,闯入可能埋藏不老秘密的深山密林等关卡中寻觅长生。

据分析,从画面整体的风格调性来看,本作应当采用了 UE5 引擎开发,仅从预告片中展现出的效果分析,《长生:白夜无名》制作组对 UE5 引擎的掌握已然较为成熟。

好看的

电影《昨日青春》确认引进

据新浪电影消息,空音央执导的《昨日青春》确认引进,档期待定。

据悉,空音央曾执导过父亲坂本龙一的遗作纪录电影《坂本龙一:杰作》,《昨日青春》是他自编自导的首部剧情长片,曾入围第 81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获第 8 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荣誉等。

电影设定在近未来地震频发的东京,围绕悠太、幸等五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展开故事。某天,两人合伙捉弄了校长,导致学校安装了监控系统。随后在日本日益严峻的局势中,幸对世界愈发感到失望,而悠太却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目标和理念不同,两人逐渐疏离,自幼结下的深厚友谊面临破裂……

该片由栗原飒人、日高由起刀主演。

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金银纪念币下月发行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其定于 2025 年 11 月 11 日发行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 3 枚,其中金质纪念币 2 枚,银质纪念币 1 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据悉,该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则分为:

  • 150 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由胶片、山峰、数字微镜及流媒体播放器符号、数字「120」等元素组合设计而成,并刊「中国电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中文字样、「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Chinese Cinema」英文字样及面额。面额 2000 元,成色 99.9%,最大发行量 300 枚。
  • 3 克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由胶片放映盘装饰造型、数字「120」等元素组合设计而成,并刊「中国电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中文字样、「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Chinese Cinema」英文字样及面额。面额 50 元,成色 99.9%,最大发行量 20000 枚。
  • 30 克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由放映机装饰造型、光束、数字「120」等元素组合设计而成,并刊「中国电影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中文字样、「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Chinese Cinema」英文字样及面额。面额 10 元,成色 99.9%,最大发行量 30000 枚。

电影《旁观者》重新定档 11 月

日前,电影《旁观者》重新定档 11 月 1 日,此前曾于 10 月 23 日官宣撤档。

影片影片讲述离家 16 年的陈家辉因父亲陈为民病危重返故乡,在与哥哥陈家兴、姐姐陈家媛重聚后,通过探寻父亲生活轨迹揭开家庭隐藏多年的秘密,最终直面父子间未解心结的故事。

该片由松太加执导、杜庆春监制,陈坤、王砚辉、刘敏涛领衔主演,容中尔甲、安泽豪、陈依莎、单禹豪主演,王劲松特别出演。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efore yesterdayTech News

鸿蒙 6 深度体验:为「好应用」而生

By: 艾 梵
29 October 2025 at 21:19

1956 年,巴西利亚横空出世。

这座新城让建筑师得以挣脱旧有格局,创造出全新的空间语言与城市形态,造就了一座被列入「世界遗产」的现代城市。

历史反复证明一个规律:新平台的出现,往往是创新的催化剂。

它意味着新的规则、新的可能性,以及摆脱历史包袱、从零开始创造的自由。这种「创造性破坏」的力量,恰恰也是「爆炸式创新」的土壤。

如今,这个规律正在我们最熟悉的消费级数码领域得到应验。我们已经看见,新生的鸿蒙生态恰似一座「新城」,众多「基础设施」与创新设计在其中以惊人速度拔地而起。

而在华为开发者大会 2025(HDC 2025) 惊鸿一瞥后,经过近半年的打磨,鸿蒙 6 终于来了。

作为后起之秀,鸿蒙 6 试图通过将 AI、全场景互联、安全等能力深度融入系统底层,为开发者们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创造的「沃土」,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这里可以成为创新的主场

爱范儿深度体验了鸿蒙 6 一段时间,一个念头越来越明晰:这个操作系统,为好应用而生

鸿蒙 6,用好体验定义好系统

在硬件设计日趋相似的今天,一台设备真正的识别度,正从工业设计和硬件参数转向由软件定义的独特体验。而软件体验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又有赖于操作系统提供的支持。

正如流畅动画是 iOS 标志性的交互符号,Fluent Design 会让你想起微软生态,鸿蒙系统也似乎正致力于打造属于自己的「超级符号」——一万物皆可自然交互、主动服务的「原生智能感」。

它并非某个单一功能,而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系统、跨越所有设备和应用的统一体验。在鸿蒙 6 上,随着操作系统的支持更为全面、利用鸿蒙特性的应用共创更为深度,这种「原生智能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出差途中升级新系统的我,首先在出行场景中看到了它的具体呈现。

前往机场前,我察觉到航旅纵横的实况窗有些不一样了:借助鸿蒙 6 的智能感知,它主动结合航线信息,在实况窗上推送了目的地的天气动效,出发前就能帮忙确定要不要添衣带伞;实况窗甚至贴心附上了选座提醒,让我知道哪边是「赏月位」。这种从信息服务到人文关怀的跨越,正是鸿蒙式智能的独特体现。

而在连续几天前往项目地点后,小艺已经暗中学会了我的生活节律,早在出门前就自动将建议卡片切换成高德地图,解锁手机就能马上打车、查看路况,「服务找人」的理念,就这样落到了实处。

另一方面,高德地图也将自己的智能能力悉数上线至鸿蒙平台。像是通过交通视觉语言大模型预判拥堵发展趋势、推荐最佳路线,或是为我这样的「吃货」送上由全民查询数据汇总而成的「高德扫街榜」,系统和应用的智能珠联璧合,大大方便了我的生活安排。

这种主动感知并预判需求的能力,只是鸿蒙 6 智能体验的一个侧面。它更核心的进化,在于让交互回归本能。

交互的演进,从唤醒小艺的那一刻就开始了:长按电源键,「智慧光感」如涟漪般从手指处向四面晕开,小艺随之现身;对话期间,光线还会跟随我说话的声音节奏波动。这种通透、灵动的反馈,让交互变得自然且舒适。

更重要的是,交互升级让小艺的「办事」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借助鸿蒙 6 的「小艺帮帮忙」功能,复杂的任务流被大幅简化。

比如现在正值双十一优惠活动,我随口说一句「唔该同我去京东再落一单可乐啊」(麻烦替我去京东再下一单可乐),小艺就会在后台自动下单此前买过的商品,我只需要负责最后的支付确认环节。给冰箱「补货」,一句话的事。

当任务变得复杂,专业的智能体便会登场。想要策划月初的徒步旅行,只需向「同程程心」智能体简单提问,就能获得一份涵盖交通、饮食、装备等方面的专业旅行方案;至于选购商品,则可以咨询「京东购物助手」,它会立刻给出专业的横评对比和产品推荐。这种直接触达服务的方式,省去了在不同 app 间跳转和操作的成本。

得益于伙伴应用的共创,这种智能交互还延伸到了视觉维度。像京东在鸿蒙 6 上首发的「高精度 AR 摆摆看」功能,就允许我精准扫描真实环境,把虚拟的大家电 1: 1 摆在家里。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体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尺寸不搭」的网购难题。

主动、自然、便捷,鸿蒙系统的「原生智能感」,最终指向的是一种「人本主义科技美学」;而它所赢得的,将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一个新时代里,用户对于「好系统」的全新定义。

体验创新背后,是无处不在的系统能力

体验过以上种种智能交互后,一个问题自然浮现:为什么这些亮眼的新功能,都集中出现在了鸿蒙 6 之上?

这并非巧合。不如说,这些创新体验,是在一片预先准备的「沃土」上自然结出的果实。而这片「沃土」,便是鸿蒙 6 对开发者开放的系统级底层能力。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的引入。无论是旅行规划还是辅助购物决策,上述的专业智能体之所以能理解复杂意图、调用知识库和应用功能,并最终给出全面解决方案,要归功于 HMAF 赋予的自然交互与任务闭环能力;而「小艺帮帮忙」能够跨应用自动执行任务,同样是基于 HMAF 提供的多智能体协同机制。

当系统级的 AI 理解能力,通过这一框架赋予给了伙伴,服务,也就回归到了人类最直观的沟通本能。

除了 HMAF 带来的智能化革新,鸿蒙 6 还在图形、性能调度、多媒体处理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支持。

以鸿蒙独有的空间应用 Remy 为例。它是一个空间扫描工具,对于在拍摄时需要记录和还原复杂场景布置的我们来说可谓刚需:只需要手持设备,像录像一样拍摄一遍工作室,它就能利用 3D 高斯泼溅技术,快速将三维空间重建为手机里的数字模型,甚至可以通过「碰一碰」,将 3D 影像轻松分享给同事。

在鸿蒙 6 的图形和算法能力加持下,生成一次建模的时间被缩短到了平均五分钟,极大地降低了 3D 内容的创作门槛,以至于 Remy 能完美融入我们的商业工作流。

系统层面的加持,在对性能要求最严苛的游戏领域,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在鸿蒙 6 上玩游戏更「爽」了。《原神》《三角洲行动》《和平精英》等游戏都能实现秒启秒开,跑起来丝滑还省电。结合端云 shader 编译等新机制,实测低配下卡顿更少、帧率更稳,而高配设备跑《三角洲行动》可以稳定在 120 帧。鸿蒙 6 还赋予了游戏语音强大的降噪能力,即使在嘈杂环境下,队友也能清晰听到我的报点。

这些创新体验的落地,离不开鸿蒙稳定且高效的技术底座。无论是 Remy 实现 3D 实时渲染所需的图形能力,还是《三角洲行动》的性能提升、嘈杂环境中依然能保证语音清晰的音频降噪,背后都是方舟调度引擎、方舟多媒体引擎等底层能力的开放与支撑 。

这种「将复杂留给系统,将简单留给开发者」的理念,正是鸿蒙 6 蓝图中最务实的一环。全面的系统级能力支持,让开发者得以将精力更聚焦于功能和玩法创新之上。

最终,鸿蒙 6 试图构建的,是一座从系统级创新到体验级创新的桥梁。这或许就是它能吸引开发者,并成为一片创新「沃土」的根本原因。

从「可用」到「好用」,生态是一场马拉松

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生态建设是绕不开的漫长旅途。

从鸿蒙 5 终端设备突破 2300 万,头部应用基本完成适配,覆盖 99.9% 的用户时长,到 9000 多个应用参与到碰一碰、实况窗等 70 多种鸿蒙创新体验的联合打造,我们已经亲眼目睹,在全新鸿蒙生态的第一个版本,鸿蒙走过了「从 0 到 1」的最艰难阶段,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而鸿蒙 6 的发布,标志着鸿蒙生态正式迈入「从 1 到 100」的全新阶段,核心目标是解决「好不好用」和「创不创新」的问题。

几天体验下来,可以惊喜地意识到,在那些容纳了我们绝大多数使用时间的「国民应用」上,生态的进展还在提速。腾讯旗下已有超过 60 款产品上架鸿蒙,微信每月一次重要版本更新,小步快跑补全了核心功能;淘宝的国补、美团的神券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也已经跟上。

除了加速补齐功能,许多应用也开始与鸿蒙共创,利用其特有的底层机制,推出带有差异化优势的独家功能。

比如,支付宝的「碰一下」在鸿蒙设备上流畅度提升超过 30%,并创新了锁屏、熄屏状态下的支付体验 ;小红书还首发了「圈选搜笔记」功能,无论是图库还是网上搜到的图片,用指关节轻轻一敲,就能直连到小红书上的对应笔记。种种创新,让鸿蒙的「好用」,变得具体而实在。

可以说,头部应用的积极跟进,才是鸿蒙生态从「可用」到「好用」的最大底气。

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提及的「微笑曲线」来比喻,用户体验一个新生态的过程可能是:初见惊艳,中间有段适应期,而后越来越喜欢。鸿蒙 6 的应用适配和创新突破,正是为了缩短中间的适应过程,让曲线更快上扬,并为生态的未来可能性打开想象空间。

回到最初的例子,巴西利亚的建设定义了一个时代的建筑风貌,但我们也不该忘记,在 1960 年新城初步落成时,其建成区面积仅相当于今天的不到 3%;同样,鸿蒙 6 和它所倡导的创新生态,也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成长。但在成为「完全体」之前,它所给出的构想——一个更智能、更互联、更开放的未来——就足够清晰且令人兴奋。

对开发者而言,这片正在开垦的「新大陆」遍地机遇;而对用户而言,一个由众多创新应用构成的、更「好用」的鸿蒙系统,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鸿蒙 6 一周体验:选择升级的 2 大理由

29 October 2025 at 20:42

发布会后,爱范儿也第一时间更新了鸿蒙 6。接下来,就让我用这一周的体验来告诉你,鸿蒙 6 的应用都有哪些创新,AI 智能体到底怎么用,这个视频给你答案。

来,看个视频,放松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9.98 万元起,标配易三方,腾势 N8L 冲击「月销过万」

By: 李华
29 October 2025 at 18:42

10 月 28 日晚,腾势 N8L 正式上市。

腾势 N8L 尊荣型上市价格为 29.98 万元,旗舰型上市价格为 32.98 万元。

腾势对这款新车寄予厚望。前腾势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曾表示,N8L 上市标志着腾势将迈入月销 2-3 万台的全新增长阶段,官方给它的预期至少是月销过万。

腾势确实急需一个爆款产品。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腾势目前月销量 1.2 万辆,几乎全靠 D9 一款 MPV 撑着;而同集团的方程豹,9 月销量已经反超到了 2.4 万台。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局面。

至于腾势自己的 SUV 阵线,2023 款 N8 因为「换壳」失败,早已迅速停产;旗舰 N9 虽然技术过硬,但销量始终平平。N8L 必须承载起这个「第二个爆款」的全部希望。

为此,腾势几乎押上了全部技术家底,将旗舰 N9 的「易三方」平台、三电机、云辇-A 等核心技术,在 N8L 上做了全系标配。腾势希望能够用这套不妥协的硬件,在 30-35 万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复刻 D9 的成功。

问题是,D9 的成功在于抓住了 MPV 市场的空白,而 N8L 面对的,却是理想、问界和领克早已布下的天罗地网。它能否突围,将是对腾势品牌的一次考验。

腾势 N8L 与它的「技术底牌」

腾势 N8L 的产品定义是「大六座安全豪华 SUV」,它在核心技术上与旗舰 N9 高度一致,基本是把 N9 的整套技术家底,下放到了一个价格更低的车型上。

这套家底的核心,就是全系标配的「易三方」技术平台。它由一台 2.0T 高效发动机(官方称热效率 44.13%)、EHS 电混系统和三台电机(前一后二)组成。三电机是关键,它不仅带来了 3.9 秒的零百公里加速时间和 220km/h 的最高车速,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后轴双电机独立驱动和独立转向的能力。

这带来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改变:操控灵活性。

腾势 N8L 是一台车长 5.2 米、轴距 3075mm 的大型 SUV,但依靠易三方和 ±10° 的后轮转向,它的最小转弯半径做到了 4.58 米,堪比小型车。对于日常在城市中掉头、腾挪,这个感知会非常明显。

当然,它也支持「圆规掉头」和「蟹行模式」这些功能,虽然日常使用频率不高,但这也是平台能力的一种展现。

比较有新意的是 N8L 首发搭载的 iCVC 智能防晕系统。

▲ iCVC 号称「五感防晕」

腾势表示,他们针对家庭用户中老年人、小孩,甚至宠物容易晕车的痛点,团队花了三年时间,进行了超 1000 人的研究测试才开发出这么一套系统。

这实际上是一套主动底盘控制算法,它的原理,就是利用云辇-A 的预瞄功能和双腔空悬,配合易三方的扭矩矢量控制,,来主动抑制车辆在加速、刹车时的点头和后仰,以及过弯时的侧倾。通过最大限度地让车身保持水平姿态,减少多余晃动,让你身体的感受和眼睛看到的车内环境保持一致,从而缓解晕车。

在续航和补能上,N8L 搭载插混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CLTC 纯电续航 230km,综合续航 1300km。官方 NEDC 亏电油耗 6.1L/100km,并且支持快充,30% 到 80% 电量仅需 19 分钟。

底盘方面,N8L 全系标配了云辇-A 智能空气悬架。这套系统由双腔空悬和 CDC 连续阻尼可调减振器组成,可以动态调节悬架刚度和阻尼,在过弯时抑制侧倾,悬架本身也支持 50mm 的高度调节和路面预瞄功能。

腾势为 N8L 赋予的「安全」标签,也体现在硬件上。除了 2000MPa 热成型钢、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全铝前后防撞梁这些结构安全设计,N8L 还配备了 9 个安全气囊,包括前排远端气囊和覆盖三排的侧气帘。

而易三方和云辇-A 的组合,也旨在提供更高的主动安全冗余,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或紧急避险时,车身稳定系统、悬架、驱动和转向能协同控制,确保车辆的稳定性。这些是用户在日常驾驶中几乎感知不到,但在极限状况下却能起关键作用的「里子」。

看完了「里子」,我们再来看「面子」。

N8L 的「面子」功夫

外观上,N8L 延续了家族设计,但线条要比 N9 简洁不少。它采用了分体式大灯和双翼造型的日行灯,车身侧面线条比较方正,配备 21 英寸轮圈、隐藏式门把手和电吸门,同时还支持手势开门和 AR 投影尾门。

车身颜色提供了 6 种(含两种双拼色),内饰则有云锦米、金山棕和铂檀灰 3 种可选。

进入车内,智能座舱是「6 屏」布局。这 6 块屏幕分别是 50 英寸 AR-HUD、13.2 英寸仪表屏、17.3 英寸中控屏、13.2 英寸副驾拓展屏、17.3 英寸后座舱娱乐屏,以及一块流媒体后视镜。

音响方面,全系标配了 20 扬声器的帝瓦雷音响,支持杜比全景声。车机系统也引入了 AI 大模型(DeepSeek),并配备一颗 3200 万像素的升降摄像头,用于视频通话或车内看护。

至于目前主流的「冰箱、彩电、大沙发」,N8L 也都配齐了。

「冰箱」是一个 11L 的智能冷暖箱,「彩电」即 17.3 英寸的后舱娱乐屏。「沙发」则是全车六座布局的重点。前排主驾有主动侧翼调节,副驾是零重力座椅,均支持加热、通风和按摩。第二排右侧同样配备这些功能,并标配了双小桌板。中央过道宽度为 277mm,方便进出第三排。

N8L 的第三排也是个亮点。为了不做「小板凳」,N8L 的第三排不仅配备了座椅加热,还支持 100mm 的前后电动调节,大大提升了第三排的实用性和乘坐空间灵活性。

在储物方面,官方称全车共有 49 处储物空间。后备厢在三排座椅不放倒的情况下,能够放下 5 个 20 寸登机箱,并配有 51L 的下沉式储物格。其他豪华配置,如 128 色氛围灯、车载香氛系统、全景天幕电动遮阳帘、前排双 50W 无线充电等,也都是标配。

最后是智能驾驶。N8L 搭载了「天神之眼 B」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硬件包括 1 颗激光雷达和英伟达 Orin-X 芯片,功能上支持城市领航和高快领航辅助(NOA),并配备了驾驶员疲劳监测和生命守护系统。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场景化的细节:N8L 提供了与「好孩子」品牌合作的儿童安全座椅。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座椅自带通风功能,并且可以通过车机语音来直接控制。这解决了部分家庭用户的一个痛点——孩子乘坐安全座椅时常会因为背部闷热而哭闹,语音控制通风显然比停车手动调节要方便和安全得多。

总之,N8L 在产品力上,几乎把能给的硬件都给到了,腾势试图在技术、安全、豪华、智能这几个维度上都做到「水桶」状态,称得上是一个科技出行移动空间。

但,这就足够了吗?

腾势的「包袱」与 N8L 的困局

要客观看待 N8L,就必须先厘清 2023 款 N8 的失败。

在 2023 年,腾势发布了唐 DM-p 的又一款精装换壳产品——腾势 N8。这一操作让市场大失所望,因为它与腾势早期失败的腾势 X 车型(同样是唐的换壳)如出一辙。

当时,腾势 D9 凭借一己之力,好不容易将腾势的品牌形象从「比亚迪换壳」拉回到了「高端豪华」的正轨上,N7 也带来了云辇-A 等新技术,展示了腾势的研发诚意。但 2023 款 N8 的出现,几乎是一夜之间又让品牌形象倒退了不少。

市场的反应是诚实的,这款车销量极其惨淡,月销量一直都只有一两位数,2024 年全年对腾势的销量贡献不足 1%,最终迅速停产。

而今晚的 N8L, 是一款基于易三方平台、与老款 N8 毫无关系的重启之作。然而,这套易三方平台,既是腾势的技术图腾,恐怕也是它的销量累赘。

腾势将全系三电机作为核心标签,这带来了 3.9 秒加速、极限操控安全等硬核指标,但也带来了两个大问题。

其一,是高昂的平台成本。全系标配「易三方」导致 N8L 无法推出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双电机入门版——比如下探到 26-28 万区间。这在「月销过万」的目标面前,无异于自缚手脚。

其二,是 N9 和 Z9 已经验证过的问题:市场对「极限操控」的感知度,远低于对「豪华智能」的感知度。

「圆规掉头」这类功能,普通用户一年的使用频率可能屈指可数,但三电机带来的更高功耗却是实打实的日常成本。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种低频的炫技买单,N9 和 Z9 已经给出了不太乐观的答案。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腾势作为高端品牌,在细节上依然残留着比亚迪的「成本压缩」惯性,这是 N9 销量不佳的另一大原因,且这种「不讲究」在 N8L 上依然存在。

▲ 腾势 N8L 的流媒体后视镜,图片来自:汽车之家

比如,它虽然配备了流媒体后视镜,但无论从画质清晰度还是视野广度来看,体验都与竞品存在差距,缺乏高端品牌应有的精致感。

再比如,它的车机 UI 系统。尽管功能和 AI 大模型都已跟上,但界面的美观布局和设计质感,依然与十几万的比亚迪车型高度相似,难以与 30 万元的售价匹配。

▲腾势 N8L 的车机设置界面,图片来自:汽车之家

好消息是,腾势貌似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腾势 N8L 上开始尝试用「生态」来补足豪华感和智能感的短板。

这一点体现在发布会上。腾势不仅为车机加入了新的动态主题和卡通形象,还宣布联合了美的旗下的高端家电品牌 COLMO 和影石 Insta360。

但这套「生态朋友圈」,依旧有着和「易三方」一样的问题:调子起得太高了。

比如,腾势合作的 COLMO 是一个 2018 年才成立的高端品牌,产品价位很高,市占率并不高。消费者如果要实现发布会上「车家互联」的完整效果,就必须在买了 N8L 之后,再额外花费十几万甚至二十万去配齐一套 COLMO 的智能家居。

还有影石 Insta360,又有多少用户真的有这个需求,有多少人能玩得转全景相机呢?

腾势似乎还是处于一个为用户创造伪需求的怪圈里。它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考量的似乎不是「用户是否真正需要」,而是「品牌够不够高端」。这种思路,和强推易三方的逻辑如出一辙。

今晚 29.98 万元的起售价,让 N8L 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不可否认,腾势 N8L 是一款倾注了大量工程心血的产品。它吸取了 N8 的全部教训,也把 N9 的核心技术下放到了一个更低的价位,试图在大六座市场复制 D9 的成功。

但它依然没能回答最关键的问题:

当消费者为感知不强的易三方支付高额溢价时,却发现在方向盘后、屏幕上、后视镜里,依然是不讲究的体验,他们是否还会买单?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扬言「比新势力更懂豪华」,smart 精灵 #5 EHD 16.99 万元起

By: 芥末
29 October 2025 at 18:08

作为 smart 的首款混动车型,精灵 #5 EHD 的正式发售价格整整比纯电版本便宜了 6 万元。

新车指导售价为 18.99 万元至 23.99 万元,叠加上市权益后的价格为 16.99 万元至 21.99 万元。

采用混动系统无疑是精灵 #5 这次最大的变化。

smart 倒也没藏着掖着,直言新车上搭载的正是吉利雷神电混 2.0,与沃尔沃 XC70 上的那套同源。

具体来看,新车采用了 EVO 混动专用 1.5TD 发动机 + 高性能电驱 + 宁德时代大电池的组合,匹配 3DHT 三档超级电混专用变速器。在行业领先的 47.26% 发动机热效率下,这台混动系统的馈电油耗为 4.4L 每百公里,每公里成本约 0.3 元。

参数上,精灵 #5 EHD 的后桥驱动电机峰值功率为 200kW,发动机最大功率 120kW,零百加速 6.9 秒。

同时,新车还提供了 20kWh 和 41.46kWh 两种容量的混动专用电池,CLTC 纯电续航为 120/252km,满油满电下的综合续航里程为 1483/1615km,是 smart 有史以来续航最长的车型。

除了超低的油耗,源自于最新一代雷神电混 2.0 的 EHD 超级电混,还通过差异化标定实现了发动机的无感介入,smart 介绍说,这套新的动力组合,让发动机启动前后的车内噪音变化小于 1 分贝,在 80 公里时速下车内噪音仅 59 分贝,怠速时为 30 分贝,真正做到了「图书馆级的安静」。

而在动态表现方面,新车所采用的三挡 DHT 变速箱在高速行驶时能降低电机转速,相较单档结构不仅能耗损失更少,全速域的驾控体验也更丝滑,并且实现了动力不衰减。

精灵 #5 EHD 的外观内饰基本则与纯电版本基本一致,依然由由梅赛德斯-奔驰全球设计团队打造。

新车的车身尺寸为 4705 / 1920 / 1705mm,轴距为 2900mm,和奥迪 Q5L 的尺寸相差不多。

车辆的整体设计语言依旧是「方盒子」搭配圆形元素的「方中带圆的 Boxy」设计,提供苍岩灰、星漩蓝等 5 种全新外观颜色以及浅蜜棕、曜石黑等 2 种全新内饰配色。

精灵 #5 EHD 在封闭式的前脸中融入了名为「时空胶囊」的贯穿式 LED 矩阵式大灯,尾部设计和前脸相呼应,点亮后的辨识度不错,前后包围均使用了银灰色护板,为车辆增加了不少硬派越野的气质。

车内则采用环抱式座舱布局 + 双层中央岛台的设计,配备 10.3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以及双 13 英寸的 AMOLED 超清 2.5K 联屏,采用的是 AMD V2000 桌面级芯片,并配备了 15.6 英寸的 AR-HUD。

新车还集成了豆包 AI 大模型,语音交互和多模态控制体验得到了强化。车机不仅能够完成常见的导航、多媒体操作,还能在复杂场景下提供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例如多轮对话、语义理解和跨应用操作。

精灵 #5 EHD 的中高配车型搭载了 smart Pilot Assist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由元戎智行提供解决方案,硬件配置采用了双 NVIDIA DRIVE Orin X 芯片+激光雷达,支持城区/高速领航,同时全系都提供拨杆变道和紧急转向辅助功能。

与早先推出的纯电版车型相比,精灵 #5 EHD 最主要的变化还是在于以更低的价格提供了更好的用车体验。

作为奔驰的子品牌,smart 在电动化转型初期有过很多判断失误,做出过诸如「硬件支持,但功能要订阅才能实现」的决策。

在被市场教育后,最近的新车将这些功能都作为了标配,#5 EHD 也放弃了原来纯电车型上有很多拓展包的选配思路,四个 SKU 更加清晰明了。

虽然和同价位的新势力对比似乎没有太大优势,但是和同价位的 BBA 相比,就像是从「毛坯房」迈入了「精装房」。

smart 目前中国市场在售的共有 3 款车型,近半年来 smart 精灵 #1 售出了 11006 辆,smart 精灵 #3 售出了 2254 辆,smart 精灵 #5 售出了 1170 辆,加起来不到 1.5 万辆。

这样的销量显然不足以支撑 smart 长期发展,所以 smart 表示要通过更多的车型组合实现用户扩圈:

用户的出行需求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纯电车型适合城市通勤,但面对长途旅行、低温环境或充电不便的场景时,插混车型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精灵 #5 EHD 和明年即将推出的精灵 #6 预计将主要瞄准中国市场。而稍早前曝光的两门微型车 smart #2 则会重塑经典,在海外市场发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10 万元的车能看见,100 万元的车能看懂,激光雷达也分「千元机」和「旗舰机」

By: 芥末
29 October 2025 at 18:07

四五年前,当辅助驾驶技术刚刚起步时,整个行业正为「车辆该如何看世界」而争论不休。

一派主张「纯视觉」路线,相信摄像头加算法足以理解环境,能复刻人类的感知;

另一派坚持多传感器融合,认为没有激光雷达,就没有稳定、精确、可度量的空间信息。

▲特斯拉 FSD 坚定采用纯视觉方案

直到现在,这场争论依然未曾分出胜负,但市场往往比技术辩论更快给出答案。

随着高阶智能驾驶方案陆续落地,激光雷达正成为智能驾驶的主流方案与系统标配。

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标配激光雷达的新车累计交付 104.84 万辆,同比增长 69.73%。其中,20–30 万元区间车型的标配率一度接近 30%。

▲高工智能汽车制图

更有部分车型为了提升智驾能力,不再满足于「单雷达」方案。比亚迪仰望 U7 和 U8L 为 3 激光雷达方案,尊界 S800、享界 S9T、问界 M9 搭载了 4 颗,近期发布的极氪 9X 更是采用了 1 颗 520 线长距雷达 + 4 颗高精度固态雷达的配置,实现了 360° 激光雷达全覆盖。

▲ 尊界 S800 搭载了 1 个 192 线激光雷达,3 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从「要不要装」到「装几颗」,激光雷达在辅助驾驶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半固态:量产的平衡点

然而,激光雷达本身也有「三六九等」。

在近两年车企的发布会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听到一个新词——「固态激光雷达」。

「固态」这两个字或许会有些误导,这并不是指激光雷达中有类似于电解液一样的介质,区别在于激光雷达的结构内有无宏观意义上的「旋转部件」。

在一线城市生活的读者们或许已经对「小马智行」、「萝卜快跑」等 Robotaxi 的路测车见怪不怪,这种车辆往往有一个标志性的结构——一台位于车顶、不停旋转的机械式激光雷达。

它的工作原理讲起来并不复杂,搭载激光发射与接收模块的整个光机结构以 360° 持续不断的旋转,完成对周围环境的全景扫描。

在持续数年的 Robotaxi 测试浪潮中,这类雷达曾是性能最强的选择:它能同时捕获全方位的点云数据,测距远(约 200 米)、精度高,是感知系统的「黄金标杆」。

但高性能的代价是高成本,一颗机械激光雷达的售价往往在数万元级别,并且装配工艺复杂,难以量产。

此外光机结构持续旋转会带来机械磨损,电机、轴承极易损坏,寿命较短,体积庞大、重量可观的它也难以被安放进车辆内部,很难满足车规级标准的抗震与耐高温要求。

真正让激光雷达从测试走向量产的,是半固态技术路线。

它只让部分组件(如反射镜、棱镜)进行微小扫描,而非整机旋转,因此兼顾性能、成本与可靠性。其结构更紧凑、寿命更长,因此也更易嵌入车顶或格栅位置。

半固态方案是车企找到的在性能、成本和车规可行性之间的平衡点,如今已经成为量产车的主流选择。

随着技术方案的不断成熟,半固态激光雷达的成本也在逐年降低。根据雷达性能的不同,目前单颗半固态激光雷达的成本大概在 1400 元至 4000 元不等。

不过由于只有部分组件可以运动,半固态激光雷达的探测角度比较有限,一般是横向 120°,垂向 20°左右,因此车企们通常把它放在车头,车侧和车尾的盲区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来补齐。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车载传感器方案。

如果说半固态解决了「能不能上车」的问题,固态激光雷达则代表「彻底消除机械结构」的未来方向。

它完全没有任何运动部件,扫描由电信号完成,是激光雷达的「纯电子化」形态,依靠半导体技术实现光束的发射、扫描和接收。

▲禾赛科技 FT120 固态激光雷达

通俗一点来讲,半固态激光雷达就像一台「摇头电风扇」,通过内部镜面的高频「摇头」来进行探测。
而全固态激光雷达则像「中央空调」,它内部没有任何机械摆动,通过纯电子控制,就能让气流(激光)均匀覆盖整个空间,更加安静、稳定和耐用。
因此固态雷达的可靠性极高,理论寿命远超半固态方案。扫描速度快、响应延迟低,也使其天然适合未来的高算力融合系统。

目前,全固态激光雷达主要有 Flash 和 OPA 两种技术路线,OPA 被视为未来 3–5 年后的高端路线,而 Flash 方案较为成熟,目前量产的固态激光雷达几乎大多都使用 Flash 方案。

不过,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全固态雷达在 10% 反射率下的探测距离仅 25–30 米,难以胜任主前向探测,通常用于车侧、车尾补盲。

部分车企的工程师也对全固态激光雷达的使用场景做了一些取舍,例如将垂向探测角度增大到 75° 甚至 90°,以便车辆能够识别距离车身较近且较低矮的障碍物,比如台阶、桩桶等等。

目前固态激光雷达的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单颗价格在 1500 元上下,比起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成本高出不少,因此大多只配备在高端车型上。

线数:激光雷达的等级分水岭

除了结构和形态的不同外,即使同样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固态激光雷达之间,其实也有十分「森严」的等级差异。

我们刚才提到,根据雷达性能的不同,目前单颗半固态激光雷达的成本大概在 1400 元至 4000 元不等。

而在业内的激光雷达选型中,最常被提起的一个技术指标就是「线数」。

所谓「线数」,是指雷达一次能够同时发射和接收的激光束数量。每一束激光都会扫过环境并返回反射信号,形成一个测距点;所有点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常说的「点云」。

线数越多,点云越密集,车辆看到的世界就越清晰。

可以将其想象成手机摄像头从「百万像素」升级到「亿级像素」——低线数如同低像素照片,只能看个轮廓;高线数则是超清影像,连远处人物的睫毛都清晰可辨。

▲ 3D 点云图

在经典的机械式雷达中,例如早期的 64 线型号,工程师会在圆周结构上堆叠 64 组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每一对发射与接收模块固定在不同的垂直角度上,共同组成一圈完整的扫描阵列。

在进入到半固态技术后,整个行业开始向集成扫描系统转向,核心思路是:用更少的激光器,通过高速扫描机制「复用」出更多的线。

这也衍生出一个行业概念,一颗激光雷达会有真实线数和等效线数两个技术指标,真实线数是物理上独立的发射/接收通道数量;等效线数则是通过扫描复用技术形成的「视觉效果」线数——在数据表现上与高线雷达相似,但本质上依赖高频扫描和精确时序。

▲ 禾赛 128 线激光雷达的探测模块,来源 B 站 @ 绿芯频道_ECC

或许可以简单将这种集成扫描系统理解成类似于英伟达显卡的 DLSS 功能,这种技术路径让车规级的激光雷达成为现实,也让 128 线、300 线甚至 500 线雷达的成本显著下降。

那么高线数相比低线数有哪些优势呢?

在感知系统中,线数的提升带来的不仅是「点更多」,而是点云质量和系统置信度的跃迁。

这好比在浓雾中观察物体。低线数(如16线)就像举着几支稀疏的手电筒,光束只能偶尔捕捉到几个局部,难以判断物体全貌;而高线数(如 192线)则像一道巨大的探照灯阵,瞬间照亮整个场景,物体的形状、姿态甚至细节都一目了然。

▲ 64 线固态激光雷达点云图

比如在 150 米外,一名行人在 16 线雷达的点云中可能只留下 1–2 个反射点,算法很难判断那是真实目标还是噪声,会有不小的误判可能。

而在 128 线雷达的点云里,行人会被十几个点勾勒出轮廓,算法可清晰识别其形状与移动方向,置信度提升数倍。

再比如 64 线雷达可能只知道前方有物体;128 线雷达则能区分那是「横向的卡车」;500 线雷达就能进一步识别到「卡车朝右停靠,且尾部外伸 30 厘米」。

▲ 不同线束的激光雷达点云对比

对自动驾驶系统而言,这种细节差异意味着从感知从「避让物体」到「理解场景」的质变。

越高的线数也代表着探测距离的跃升,64 线半固态激光雷达的测距范围在 150 至 200 米左右,128 线约为 200-250 米,500 线的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则可跃升至 300 米以上,能够更早更及时的发现障碍物。

此外在垂直角度上,低线数雷达的垂直角分辨率通常在 0.5° 以上,这意味着地面与路缘在近距离内可能被视作同一平面。而高线数雷达能把角分辨率压缩到 0.1° 或更低,区分路面高度差仅几厘米的细节——如井盖、减速带、低矮障碍物等。

这不仅提升了感知精度,也让车辆的路径规划更加平滑、安全。

▲ 高精度激光雷达能够检测到负向障碍物

但高线束的激光雷达也并非没有缺点。

除了价格昂贵以外,由于点云数据量与线数成正比,128 线雷达每秒产生的数据点可能是 16 线的 8 倍, 这对数据接口带宽、主控芯片的处理能力以及后续感知算法的计算效率都构成了巨大挑战。如果计算平台跟不上,高线数的优势将无法发挥,反而会成为系统的负担。

目前搭载 500 线以上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也只有一台——采用双英伟达 Thor-U 芯片,售价 55.99 万元起的极氪 9X。

▲ 极氪 9X 传感器方案

不过我们或许即将能看到另一台,预计 11 月上市的岚图泰山,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Ultra,凭借首发的超 500 线激光雷达,其或许能在智能驾驶领域打出比搭载 192 线激光雷达的问界 M9 更强的差异化优势。

▲ 岚图泰山

激光雷达的进化,从旋转到静止、从点到面、再到空间维度的拓展,本质上是一场让车辆「看得更清楚」的竞赛。

未来几年,当固态雷达更便宜、算法更强大时,激光雷达或许会像安全气囊或摄像头一样,成为每辆智能汽车的标配。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最便宜的城区 NOA 车型!全新极狐阿尔法 T5 新增增程版,10.98 万元起

By: 芥末
28 October 2025 at 22:10

从全新极狐阿尔法 T5 开始,城区 NOA 将不再是高端车的专属。

一辆搭载城区 NOA 和全场景智能泊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最低需要多少钱?

北汽极狐全新阿尔法 T5 今天给出的最新答案是 12.78 万元。

全新阿尔法 T5 元境智行版首发搭载了由卓驭科技开发的高通骁龙 8775 舱驾一体智慧解决方案,使用 15 颗雷达与 7 个摄像头以及业界首创的「立体双目 OCC」硬件,实现了在 15 万元级的车型上,不仅支持高速 NOA 领航辅助,也同时拥有城区 NOA 领航辅助和全场景智能泊车功能。

这套解决方案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单颗 72TOPS 稠密算力的高通骁龙 SA8775P 芯片同时支持组合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功能,相比传统的座舱与智驾分立式的方案,舱驾一体化能够使系统成本降低约 30%,同时降低线束复杂程度,提升系统可靠性。

并且得益于舱驾数据直接交互的优势和架构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用户的座舱操作响应速度也有显著提升,界面渲染与功能切换全程无卡顿,多任务并行也能流畅切换。

除了智驾方面的亮点外,全新极狐阿尔法 T5 此次还升级了配置,并增加了增程版车型。

其中纯电版 4 种配置,价格为 11.98 万元至 15.48 万元;

增程版 3 种配置,价格为 10.98 万元至 12.78 万元。

极狐全新阿尔法 T5 定位为中型 SUV,车型整车尺寸为 4760×1936×1650mm,较现款车型车长增加了 70mm,轴距达到了 2845mm。

车辆外观设计也更加简约流畅,前脸采用了贯穿设计的黑色下部格栅,两侧的三角形通风口造型十分动感,车身侧面采用时下流行的悬浮车顶和溜背式造型,新增了瓦纳蓝、熔岩灰两款更为年轻的配色。

新车车内配备了 15.6 英寸中控屏以及 22.8 英寸的 HUD 抬头显示,支持 Carplay、Hicar 等手车互联功能以及前排 50W 手机无线快充、前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和 18 扬声器音响系统等。

车内同时标配了主副驾座椅一键放平、1.68 平米穹顶全景天幕、电动天窗遮阳帘等配置,采用近 0 醛 0 苯座舱技术和同级独有的 11.75㎡牙胶级面料,确保内饰无毒无害。

全新极狐阿尔法 T5 新推出的增程版,搭载了宁德时代骁遥增程专属电池+北汽神擎增程动力,一体化的集成设计使整套增程系统减重约 5%,同时发电效率高达 95%,油电转化率超过 3.5kWh/L,电驱效率高达 98%。

官方表示这套方案解决了传统增程车续航虚、馈电无力、抖动噪音大 3 大痛点,车辆动力系统峰值功率 200kW,峰值扭矩 365N·m,满电零百加速仅 6.5 秒,亏电状态下零百加速 7.6 秒,能够有效提升增程出行体验。

全新阿尔法 T5 增程版还搭载了北汽神擎领先同级的增程启停无感技术,能够使启动振动降低 33%,熄火振动降低 25%,从而让,增程与纯电模式噪声差值 <1 分贝,让增程车也能享受到纯电车的平顺性与静谧性。

T5 增程版 CLTC 纯电续航为 215km,百公里馈电油耗 5.18L,百公里电耗 16.5 度,CLTC 综合续航高达 1215km,15 分钟可从 30% 充至 80%。

全新阿尔法 T5 纯电版则有 560km、660km、705km 三种续航版本,电池容量分别为 64.8kWh、74.4kWh 和 79.2kWh,前两者为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后者为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配合 800V 高压超充平台和 5C 神行电池超闪充技术,新车充电 10 分钟可补能近 400km。

极狐在发布会中特别表示,全新阿尔法 T5 诞生于北汽蓝谷麦格纳高端智造基地,从诞生之初就继承了 BBA 同款麦格纳的顶级制造工艺,在制造过程中采用 1500MPa 高强度热成型钢,高强钢及铝合金占比高达 81%,扭转刚度达到了 47119N·m/deg。车辆底盘则配备了麦格纳专业调校的底盘与悬架系统,能实时感知路面变化,过滤大小颠簸。

极狐品牌目前的主销车型是极狐 T1,9 月月销 10096 辆,占了整个品牌 70% 以上的销量。阿尔法 T5 的现款车型之前由于续航里程短且配置不足等问题,一直被市场诟病,此次新增增程版车型并搭载城区 NOA 功能后,或许能为极狐 T1 分担一些销量压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2.98 万元起, 更完美的极氪 7X 没忘记老车主

By: 芥末
28 October 2025 at 21:30

2025 年,极氪科技集团要实现增长 40%,达成 71 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 BBA。

这是极氪与领克正式合并为「极氪科技集团」后,CEO 安聪慧在 2 月定下的年度目标。

其中,极氪品牌要完成 32 万辆,也就是月均 2.7 万辆。

7 个月过去,极氪完成了 44.88% 的销售目标,还有 17 万辆需要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完成。

为了这 17 万辆的销售额,极氪在下半年准备了 3 辆重磅车型—— 9X、焕新 001 和焕新 7X。

9X 目前的战绩相当不错,上市 13 分钟大定就突破了 10000 辆,但这毕竟是一台 50 万元价位的豪华车,真正走量的任务还是要落到 001 与 7X 头上。

于是继提升幅度巨大的 001 之后,今天极氪把焕新 7X 也端了上来。

焕新款极氪 7X 分了 3 个版本,区别仅有电池容量、空悬以及四驱,其他配备基本一致,具体为:

75 度后驱 MAX 版:22.98 万元;

103 度后驱 MAX 版:24.98 万元;

103 度四驱 Ultra 版:26.98 万元。

「公路坦氪 」

极氪在发布会上最先提到的升级点是家庭用户最为看重、也是近期讨论热度很高的——用车安全。

极氪 7X 采用了一体式压铸后端铝车身结构,材料强度从行业常用的 1500MPa 提升至 2000MPa,单侧 2.35 米一体成型管梁贯穿 A 至 C 柱,远超行业常规标准。

在碰撞场景中,极氪 7X 的高压配电盒主动滑落防护机制能在最高 105km/h 的碰撞后翻转下移,避开侵入挤压;后保险杆位置部署的专属压力传感器,可以在毫秒级内切断高压电,确保安全;吸能储液罐倒置技术则让空调储液罐兼任吸能盒,减少 13% 碰撞侵入量,并在碰撞时将白雾向下排放以防窒息。

对于碰撞后电池起火的风险,极氪表示 7X 采用的麒麟电池底部采用 9 层电池防护设计,安装了 7mm 特制型材底板、0.9mm 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种钢材底护板、外层 1.4mm 军工级防弹聚脲涂层,可以 • 逐层吸收能量,保障电池托底安全,有效避免电池受挤压后起火。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极氪也对电池采取了 10 项安全措施,包括云端监控、自动预警、实时防控、毫秒断电、主动冷却、高效吸热、多层隔热无障碍排热、舱底御盾、锢锁高温等,有效保障了电池安全。

而在主动安全层面,极氪 7X 实现了最高在 130km/h 的时速下对静止车辆实现安全刹停;在 • 80-130km/h 时速下,遇到道路中的危险障碍物,进行连续二次紧急避让 (AES+AES) 或紧急避让+紧急制动 (AES+AEB)。

同时极氪还官宣了一键破窗无忧服务。

安装在极氪 7X 主驾处的破窗器简单易操作,仅需约 50N 大小的力即可触发,破窗器被激活后,作用在玻璃上的顶针瞬间冲击力最高可达 3,000N,约是普通安全锤撞击力的 33 倍,相当于 5 个成年男性总重量同时撞击玻璃一点。

在涉水场景下使用破窗器逃生后,极氪可以为车主免费更换原厂玻璃以及重置破窗器,并提供免费车辆全车消毒以及深度净舱服务。

安全之外,极氪 7X 的 103kWh 电池版本升级为了和焕新 001 一样的 900V 平台,支持 6C 超充,CLTC 续航 802km,10%-80% 充电约 10 分钟。75kWh 版本采用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5.5C 超充,CLTC 续航 620km,10%-80% 充电约 10.5 分钟。

新车全系电机、电控与热管理系统均支持 900V 平台。后驱电机功率 370kW,四驱版本 585kW,零百加速从 3.8 秒缩短到了 2.98 秒。

老款极氪 7X 的硬核基因在焕新款中得到了延续,新车搭载了极氪魔毯空气悬挂套装,支持 5 档高度随速调节与地理围栏功能,车辆最大最大离地间隙 230mm,搭配智能防滑 dTCS 分布式牵引力控制系统和 CCD 电磁减振与智能魔毯系统,极氪 7X 可以实时调整车身姿态,确保在各种路况下都能平稳行驶。

从面面俱到,到面面俱强

极氪对新车的外观做了细微调整,前杠新增了导流槽,将主动进气格栅改为开放式设计,同时尾门造型微调,牌照框位置上移,并且加入了智驾小蓝灯。

进入车内,焕新款极氪 7X 对新增了黑紫、黑橙两款内饰配色,并对中控台进行了重新设计,集成了电动冷暖冰箱,杯架从原来的前后排列变为左右排列。被吐槽已久的织物顶棚材质更新为了麂皮绒,并标配了四门双层夹胶玻璃,豪华感强了不少。

老款车型上广受好评的后排老板座椅和可前后移动的滑轨得到了保留,并升级了石墨烯加热功能,支持热石理疗功能。后排还集成了电动躺椅、电动腿托、电动遮阳帘、电动桌板、后排电动智慧屏、后排中央扶手 6 英寸点触智慧屏等配置,乘坐体验媲美豪华 MPV。

基于 SEA 浩瀚架构打造的焕新极氪 7X,实现了 83.34% 的同级领先得房率。后排腿部空间做到了 1187mm,后备厢容积最大可达 905L,车内设计的 40 处灵活储物空间也充分满足了收纳需求。

极氪的辅助驾驶功能向来被视为短板,这次焕新版 7X 同样做了重点升级,辅助驾驶芯片从英伟达 Orin-X 升级到英伟达 Thor-U,算力从 508 TOPS 提升到 700 TOPS。

焕新款极氪 7X 此次采用了吉利自研的「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 H7 方案」,可以实现 D2D 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NZP 城市自主领航、APA 泊车辅助等多项功能。

7X 此次大部分的升级点都精准踩在了用户过往呼声最大或者吐槽最强烈的点上,在将老款的大部分选装配置更改为标配后,整车的性价比也再次来到了业内的第一梯队。

但短时间内的相继焕新,也让极氪少有的遇到了交付压力。

近日,极氪官方宣布,原定于四季度发布的焕新极氪 007,将推迟到 2026 年二季度内发布。

由于焕新极氪 001 和焕新极氪 7X 订单快速增长,叠加部分版型共用电池产线导致订单量超出了出既有电池产能储备,导致部分车辆的交付周期出现了延长。

因此,极氪选择优先保证现有车型的交付,焕新款 007 则被延后。

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得出极氪今年的用户运营,是真的开始转向了。

官方开始不断通过各种渠道提前预告信息,避免用户因为不知情而遭受损失,交付端与销售端的协作也紧密了不少,不再靠频繁的改款换代来刺激购车,而是优先做好现订单的交付。

老车主们也并未被忘记,极氪官方表示,目前正在积极研究现款车型升级麂皮绒车顶、双层夹胶玻璃以及辅助驾驶小蓝灯的方案。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