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Personal Blogs

一个 INJT 的工作室里有什么?

By: Steven
27 April 2025 at 20:40

这期视频,是我的工作室 Roomtour。

第一部分,介绍了空间内的四个大件;

第二部分,向观众交待近半年的情况;

第三部分,聊了正在开展的艺术项目。

视频的最后,给设计师观众们留下了一个问题。

🎥 观看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EjAzREam/

🎥 观看视频:https://youtu.be/ZieOsQ1dFeI

我的朋友谢扬,他的 Fellou,以及这个时代的创业者

By: DK
26 April 2025 at 15:09

2019 年的夏天,我和谢扬都混的很差,他从大厂出来后开始做 Authing,但一笔钱都融不到,我侥幸在 1 年前融了一点钱,但每个月都在亏,靠账上最后一点钱苟活。我们坐在朝阳大悦城的咖啡店仰头叹息,感慨生不逢时,讨论应该干点什么才能继续活下去。

没人能料到后面的那三年,但至少在那个时刻,我们都觉得已经够糟了。

现在回想,所谓的命运齿轮在那个夏天应该已经悄然转动了,半年之后,谢扬拿到了奇绩创坛的投资,此后他使用的微信表情包里多出了陆奇博士,又过了半年,谢扬半夜发来了他又融资的消息,让我猜是多少,我大胆的猜出了 1000 万这个数字,他只回复了一句 *3.5

一年后则是数亿元的融资,之后我去过一次他的公司,是北五环的一整层楼,数百人在这里勤勉的工作,谢扬自己也有了一个独立办公室,办公室被玻璃环绕,窗外是奥森郁郁葱葱的园林。

“那时候确实膨胀了一下。”,谢扬对我说,此时他又已经搬离了那个可以称之为豪华的写字楼,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外界对 Authing 的裁员众说纷纭,谢扬本身就很瘦,此时更是可以用皮包骨来形容,他说话总带有一种真诚的假笑,但依然难掩疲惫。

在我刚认识谢扬的时候,他是一个刚入行的创业者,但他身上更重的痕迹是工程师,是黑客,是新技术的布道师,是效率的迷恋者和生产力的野心家,以至于当 Authing 在 2B 领域做到非常成功时,我依然对其创始人和 CEO是谢扬感到有些割裂,毫无疑问,在中国做 2B 创业是一件极其艰辛的事情,我一开始的创业方向曾短暂尝试过2B,但仅仅要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就已经足够让我放弃了,谢扬不仅坚持了下来,还走到了比大多数人都更远的位置。作为技术背景的创始人,他把自己最不擅长的地方变成了优势。

回到 2020 年的冬天,距离谢扬拿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融资还差几天,他对我说「我感觉这几年机遇非常差,各方面都不行」,我正准备安慰他,又看到他发来一句「2020 年我就 24 岁了」,让我把一大段话憋了回去,回了一个「妈的」。我经常忘掉谢扬是一个 96 年的创业者,这倒不是因为他长得显老,而是他的语言体系里出现了太多客户,商业化,销售,服务这样的词,以至于我总觉得他至少跟我一样大,而不是比我小 2 岁。在很多地方,年轻都是优势,但在 2B 领域则正好相反,人们不会对年轻人另眼相看,虽然未曾见过,但我可以想象 24 岁的谢扬站在国企央企,全球500强公司面前的样子,他成长起来了,但显然也付出了代价。

 

某一天深夜,谢扬突然跟我发了一条消息说「我是个坏人」,我向他表示了恭喜,他没有进一步说具体是什么事情,我也没有追问,第二天谢扬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那种标准的中介风格西装头像,问我「是不是很商务」,我说非常的大人模样,他则回复「被逼的」和一个哭唧唧的猫猫表情。

我现在依然不知道他为何做了坏人,坏在了何处,我只知道他的这条路从来都不容易。从他创业的第一天起,Authing 就并不是他创业的终局,在 Authing 还没有做到后面那么大的时候,他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一个名叫 SoLiD 的项目上,这是万维网之父 Tim 发起的一个项目,旨在让用户掌控自己的数据,身份认证是其中的一环,这个项目构建了一个宏伟的设想,每个人掌控自己的数据,数据和信息高效安全的流动,生产力,效率达到极致,谢扬一直想让我参加一起来做,但我既不知道我能做什么,也不相信这一愿景真能在 21 世纪实现,所以每次都拒绝了。

今天我重新访问了一下 solid 中文的官网,它的证书已经失效了,但是当我忽略浏览器的警告,选择依然打开网页后,还是能看到网站原本的样子,谢扬作为发起人,头像依然挂在第一位

Authing 本是谢扬实现极致效率的宏达蓝图的起点,但它在最初的踌躇后,发展的太快了,也太重了,以至于后来成为了一个充满现金流的负担,2022 年的谢扬要对所有的投资人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他不再自由。

有一次吃饭,我问谢扬他每天几点下班,他说十一点到十二点,我继续问,你这么晚下班干啥呢,他的回答是,思考。从我的观察来看,谢扬的思考并不平静,他的思考和语速一样快,并且经常包含着焦虑,他说他经常睡不着,并且有时候会哭。和谢扬当朋友,显然好过当他的下属,他的下属要忍耐一个情绪并不稳定的老板,并且总是要求极高,亲力亲为。

 

变化发生在 2023 年,那一年,大模型的浪来了。

我突然接到谢扬的消息,他想找点人「做点事」,那也是我第一次去他在奥森的办公室。谢扬叫了好几个背景各异的人,在一间会议室谋划了许多天马星空的想法,大部分在尽量和 Authing 业务靠拢——这和其他无数指望用 AI 来改善自己本身业务的公司的出发点很相似,但在此之外,虽然没有人直接说出来,一个崭新的,和之前固有业务完全不相关的宏伟构想,难以抑制的在每一个每个「但是」,「也许」,「还可以」这些词后面跳动,我几乎能感受到他想做的绝不是用 AI 去改善 Authing 的老业务。

果然,2023 年的尾声,谢扬发来一条消息「我准备搞 AI」,我问他是在 Authing 里还是做新的,他说新的,并且补充「我要搞个巨大的」,与此同时,谢扬也修改了自己的微信号,直接以 AI 开头,我没办法完整写出来,但我建议有谢扬微信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眼。

在这之后,谢扬去了一趟美国,我和谢扬都算是比较草根的创业者,没去过美国,英语也不算好,现在他因为那个更大的梦想,而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他甚至想直接见美国的 VC 去融资,我问他去了美国找谁,英语不够好怎么办,他说到了自然会有办法。

我不爱做事前的计划,因为我对各种结果都很接受,并且享受过程,谢扬的不计划与之完全想法,他抱着某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并惯之极强的执行力,因此反而不需要提前担心,他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那种坚持,隐忍,对自己的苛责,以及在做这些所有事情背后保持的冷静思考,让我觉得他做任何事都会做成。

从美国回来后,谢扬向我讲述了他脑中慢慢成型的极致生产力的构想,并且开始疯狂的见人,他几乎每次都问我有没有认识的开发者或者做什么什么的人,我给他推荐过几个, 他告诉我他「每天都要聊十几个人」

2024 年 10 月,我再次见到谢扬的时候,差点认不出来,他从一直以来的瘦弱变的强壮,他说他开始健身和增肌,他的气色也变得极佳,我前几年和他聊天的时候时常在想他会不会猝死,现在看来他已经摆脱了那个紧绷,焦虑和拧巴的状态,他一直以来的理想,目标和这个时代刚刚发展起来的技术刚好完美契合,而他也终于下定决心全身心投入到这件事情之中,所以整个人达到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状态。

然后我就看到了 Fellou,这个 2024 年尾声开始内测的新产品,呼应着谢扬 2019 年创业伊始时的梦,这条曲折的路,最终回归到它一开始的方向。终于顺了,我有这样的感觉。

我不太想介绍这个产品,已经有太多人写过这个从浏览器入手的 AI Agent,最近也能看到很多 AI KOL 对 Fellou 赞不绝口,但它依然只是谢扬想最终实现的计划的一个开始。可惜的是,在谢扬发布 Fellou 之前不久,Manus 大火并占据了大多数人对 Agent 的认知。

Manus 无疑也是优秀的产品,我忽然想到,我在 2020 年也见过肖弘,那时他在做微信公众号编辑器,也处于能苟活但很没意思的状态,我们在大悦城同样的地方喝咖啡,因为我有一直以来坐同一张桌子的习惯,所以我对面的椅子上,同时坐过谢扬和肖弘的屁股,几年后他们则在 AI 的浪潮中做出了 Fellou 和  Manus

我在听肖弘播客时候,正在看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没想到他突然也提到了茨威格并推荐人类群星闪耀时,我给肖弘发消息说这个事情,他回复,希望我们都不是茨威格。

我们都属于在上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尾声跃进创业浪潮中的 90 后,我们在刚开始创业的那几年探索过很多事情,有的做的很好,有的则一败涂地,总归没什么大成,但我们都没有离开牌桌,并在现在这个新时代,找到了类似于宿命的新方向。

有些比较幸运,有些不那么幸运,但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我们都处理好了和上一段创业的关系,并带着之前积累的所有经验,抱负,决心和勇气,投入到这个时代的新故事里。谢扬走的很快,肖弘无疑则有了梦幻开局,与之相比我则慢了很多,但我毫无丢脸的想法,我的脸皮固然很厚,同时我们想实现的事情也完全不一样——他们想将人类效率提高到极致,我则希望让那时候的人类依然保有幸福。

以前总觉得上一个时代的创业故事离我很遥远,但不经意间,我已经见证了很多渺小又伟大的时刻,未来谁又知道呢?在不同的赛道,我为他们遥祝,就和谢扬而言,看到 Fellou 从想法到实现,我也与有荣焉。

我常常回忆起多年前我和谢扬喝咖啡的那个下午,那时候我们那么年轻,我 200 斤,而谢扬应该只有 110 斤,现在我们都大了几岁,并且体重都回归到了 130 多斤。

最近一年,我看到许多初出茅庐的 00 后创业者,也看到很多 90 后创业者,后者往往经历了上个互联网时代尾声的阵痛,有的铩羽而归,有的损失惨重,他们流散到各个地方,大厂,国企,躺平,读书,而现在他们收拾好包袱,处理完伤口,在这新的浪潮下重新出发。

糟糕也好,繁荣也好,不管怎么说,我们在亲历这个时代。

在平台之外,留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读 Be A Property Owner And Not A Renter On The Internet 一文有感

By: Justin
20 April 2025 at 11:33

文章讨论了互联网平台的集中化带来的问题,如用户被锁定和内容控制权的丧失。建议用户成为“房东”,拥有自己的域名和服务器,建立个人网站,维护自我内容的独立性。强调真正拥有数字资产的重要性,以实现自由和灵活性。

在平台之外,留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读 Be A Property Owner And Not A Renter On The Internet 一文有感最先出现在Justin写字的地方

反全球化、反脆弱性

20 April 2025 at 00:00

Trump
9年前,我曾写过日志,担心美国川普会不会是下一个希特勒,所幸他第一任总统期间不是。时间到了2025年,他再次入主白宫,又一次掀起贸易风暴,在全世界大打关税战。

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关税,这一次明显看得出来,对于中国这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我想到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次的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它们之间能和平相处吗?历史上16次这样的情况,有12次以战争冲突解决。

关税大战之下,股市大受冲击,新兴资产市场也不例外,全球避险情绪高涨。唯一例外的是黄金,不断刷新历史新高——之前建议朋友们买的黄金ETF有福了。而包括美元在内的法币,正在丧失信用和地位,贬值自然不在话下。

更令我惊奇的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特朗普总统不断抛出不符合经济常理的观点,连《经济学人》都接连发文批评他颠倒是非、信口雌黄,我越来越感觉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另外,川普似乎是作为一个强人领导在治理他的国家,并且他的政策似乎只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发一段话就算宣布。而且,他的政策也不断变化,一会儿宣布要加关税,一会又说要和其他国家达成协议,整个世界就被他一个人牵着鼻子走似的。

在这样的一个反全球化、甚至可能会产生战争冲突的大环境下,我担忧的事情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小个体,如何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来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许久未见

By: dimlau
14 April 2025 at 13:37

因为中年人莫名其妙的忙碌——不知道具体在做什么,总之找不到空闲时间——常光顾的一家面馆得有阵子没去了。昨天太太去帮我带了一份手擀面回来,我在店里狭小的休息间里吃面时突然想:面馆老板会不会也闪过一些念头,就像我看到许久未见的老顾客那样?她们在忙些什么、过得怎样、又是如何找到了生活中的闲暇再次光顾?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我看不到的具体的生活。

fin.

“网络读书会” 的一些思路和方案

By: fivestone
10 April 2025 at 12:04

想弄一个长期的、朋友们一起读书的小组。大家对书中的文字,进行高亮或评论,并且围绕评论进一步讨论。

对于读书平台而言,这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功能。很多平台都有类似的功能:Amazon、微信……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原因很简单:首先,参加讨论的每个人,都先要在那个平台上买书。这就会涉及到金钱上的压力;大家也不想被平台渐渐捆绑住;以及,如果讨论的内容敏感,在某些平台,是很危险的事。

于是,有什么方法,可以不依托于大的平台,就能实现读书会的功能?以及,无须讳言,很多时候大家读的都是盗版电子书,读盗版是否也可以享受一起读书的乐趣?

虽然我们想要构建一个公开的、适合更多人的平台,但最终并没有特别完美的方案。考虑到的很多方案,其实更适合少数人的内部读书活动;所以,在这里把这些思路介绍一二,如果大家觉得合适,可以自行去拉小群,不用管我们 ^^


需要考虑的问题

  • 读书会的规模。人数的多少,彼此是否熟识。其相应的方案,会有很大不同,后面详细讲;
  • 私密性:是否需要匿名?是否能够匿名?
  • 小组的准入机制、成员管理、对评论的管理;
  • 是否会构成对盗版书的传播?如何把握其中程度?会不会因此导致使用的平台被举报?
  • 书评和讨论的内容,能否长期留存?能否导出?平台崩了能否迁移?
  • 如何应对恶意攻击?
  • 是否要依赖 vps 自建?或者其它技术门槛?
  • 能否跨平台:电脑、手机、平板……
  • 是否要翻墙?

不同的人数规模

  1. 小圈子,互相熟识
    • Google Doc 基本就够用了
  2. 中等规模,会通过邀请链接,加入陌生网友,内容不向小组外公开
    • 准入机制
    • 成员管理
    • 成员之间的身份如何保密?
  3. 大规模,不需要准入机制,任何人都能评论
    • 如何应对恶意攻击、垃圾评论?
    • 管理员的身份如何保密?
    • 书籍内容如何恰当地发布?

书如何生成?

首先,目前的各种方案,只适用于文本编码形式的书;对扫描版的书做评论要复杂很多,暂时不考虑。

大多数书以 .epub 的形式被获取,在不同方案中,被转换成 .pdf .docx .html 的形式。用 Calibre 可以很容易把 .epub 转换成 .docx 和 .pdf,后者需要事先考虑页面大小、字体、边距……以方便多数人的阅读习惯。

生成的 .docx 可以直接导入 Google Doc 之类的在线文档;导入 wordpress 的话,可以使用 Mammoth .docx converter 之类的插件。

使用 pandoc 可以从 .docx 生成很清爽的 .html 主体,比用各种 Word 软件转换好,也比用 pandoc 直接从 .epub 转 .html 好。


目前的三种方案

方案 1. Google Docs

演示页面

使用 Google Docs 的「建议编辑」模式(View – Mode – Suggesting),就可以把文章变成可以让协作者随意高亮评论的模式。可以只邀请指定的人编辑;也可以让任何人通过文章链接,成为 Commenter。

  • 适合小圈子,人多了存在误操作和恶意攻击的风险;
  • 允许匿名评论;
  • 可以把带评论的文档导出到本地。

有类似功能的协作编辑平台有很多,CryptPad 也很推荐。国内也有很多这种平台,但如果评论的内容比较敏感,还需要谨慎使用。

方案 2. hypothes.is

hypothes.is 是一个,小组内部一起阅读讨论学术文献的网站,用户需要注册账号,在 chrome 浏览器安装插件后,可以对任何网页或 PDF 进行评论和讨论。

  • PDF 的演示】,需要安装 chrome 插件 才能看到评论;
    • PDF 的亮点在于,是通过文件本身的 id,在 hypothes.is 系统中定位的。于是,即使 pdf 所在的网址改变,甚至把 pdf 存到本地再拖进浏览器,都可以进行评论同步;
  • 网页版的演示】,手动嵌入 js 文件,可以不用专门安装浏览器插件。

评论的可见性,有三种模式:

  • private,仅自己可见;
  • public,公开可见,——注意,这里不仅仅指评论本身公开,而且,任何人点进你的用户页面,可以看到你都在哪些网页留下了公开评论;
  • group,只有通过邀请链接加入小组的用户,才能看到并参与评论。但是,这个小组功能做的很简陋,作为社交网络的话,缺乏很多基本功能:
    • 组长没有任何权限,不能踢人,不能删评论,不能解散小组;
    • 邀请链接是唯一的,不能更改,——也就是说,任何知道这个链接的人,都可以进来胡乱留言,大家无法强制他离开;大概也没有举报封号机制;
    • 用户不能把自己的评论,批量挪到另一个小组,或改变公开状态。

这个小组功能,抵抗恶意骚扰的能力几乎为零。虽然项目组说未来会改进,但目前更适合,只在中小规模内部交流。不过,私下使用的话,这个小组功能不仅限于读书,同好们建个小组,日常对任何新闻网页都能一起吐槽 ^^

其它的优点:

  • 很多工具配合;
  • 评论可以导出,甚至可以自动同步到 Obsidian;
  • 目前不需要翻墙;
  • 有自建 hypothes.is 的可行性(还没认真研究);

缺点:

  • 小组邀请链接一旦泄露,后果可能很惨;
  • 无法匿名评论,必须注册 hypothes.is 账号;
  • 目前 pdf 的评论功能还有些问题,无法在各自的用户界面显示文件标题,文件多了会非常乱(这是新出现的 bug,也许很快就会好);
  • 如果原始 url 消失了,就无法再在原文中查看评论(甚至之前的评论,也无法删掉);
  • 可能还是需要自建 Web Server 来配合,或者免费 S3 文件服务器也可以?

方案 3. WordPress + CommentPress 插件

虽然 WordPress 和大部分网站一样,只能在文章下方集中评论;但仍然有人做了 CommentPress 插件,把评论和文章内容关联。插件分支出几个版本,目前最靠谱的是 Github 上的 CommentPress Core

演示网站】,——专门临时架了一个 wordpress,但以后可能会关掉,所以在这儿留一张截图吧。

感觉 wordpress 更适合大规模,完全公开的读书交流方式,但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的地方。当然,中小规模内部用 wordpress 也可以,但相对而言 hypothes.is 更好用一些?

优点:

  • 可以匿名评论,——评论者需要填写 id 和 email,假的也可以,虽然后台也可以设成不要 email,但这样会更难阻挡垃圾留言;
  • 可以使用文章密码,控制书籍内容是否对外可见,防止被不恰当传播;
  • 数据完全自主掌握;

缺点:

  • 页面效果难看……只能使用 CommentPress 自带的 wordpress 主题,虽然有三种,但都不好看。也许 css 高手修改一下会好些?
  • 只能把评论定位到所在的段落,并不能够高亮显示选中的文字,只好在评论区手动引用;
  • 如何防止恶意攻击?Wordpress 防垃圾留言很弱的;当然也可以小范围改成注册用户才能留言;
  • 需要自建服务器配合(官网免费 wordpress 不支持插件)。

轻型滑翔机 4.4g 24min 模型分享

By: Steven
6 April 2025 at 23:50
点击图片跳转至打印配置页面

这是我在 MW 社区里分享的第一个开源模型。

我设计这款滑翔机的起因,是我尝试打印一些社区中的飞机模型给小柒玩,但它们很容易摔坏,尤其是机身与机翼的连接处。于是我参考了不同方案的思路,重新设计出了这架飞机。

这款滑翔机的机翼与尾翼面积更大,机身与机翼连接处更结实,耐撞耐摔。

【 打印建议 】

  1. 无需调整参数,直接打印;
  2. 如果修改参数,请确保第一二层的层高不大于 0.1mm,否则机翼易损坏;
  3. 推荐使用 PETG 打印,我只测试过 PLA/PETG 两类耗材,PETG 效果更优;
  4. 如果打印双色飞机,先选择的主体颜色为机身加强筋的颜色,选择机翼颜色时,推荐使用「高度范围」模式,在仰视图中点选最底层。

【 这款设计的特点 】

  1. 更长更宽的机翼与尾翼,更大翼展面积;
  2. 机身与机翼/尾翼的连接处,采用曲线连接,并用加强筋加固,落地或撞墙时,更不容易损坏;
  3. 尾翼末端设计了向后延伸的膜片,一来优化空气流动,二来避免了打印过程中末端起翘的情况;
  4. 整体仅为 4.4g(使用 PETG 单色打印时),但重量分布更优,滑翔姿态非常平稳。

如果你想在我这款设计上进一步优化,或者了解我的设计思路,可以下载我上传的 .zip 文件,解压缩后可以使用 Rhino 编辑。我没有 A 系列打印机,因此无法测试它在 A 系列打印机上的表现。如果你使用 A 系列打印机对打印配置进行优化,请上传分享,谢谢你!

使用iPhone手机的小技巧

By: qiaodahai
5 April 2025 at 10:00

分享一些苹果iPhone手机等iOS设备使用的小技巧。

一、关闭锁屏搜索

设置-面容ID与密码-今天视图和搜索,关闭即可。

二、关闭桌面搜索

设置-主屏幕与App资源库-在主屏幕上显示,关闭即可。

三、关闭半屏模式

设置-辅助功能-触控-便捷访问,关闭即可。

四、自动抠图

长按照片中的人像,可以快速自动抠图。

五、撤销操作

如果不小心删除了文字或照片,可以摇晃两下手机,可以撤销操作并找回。

六、拼音声调

键盘长按字母,可以打出拼音声调。

七、扫描文稿

长按备忘录,选择扫描文稿,可以扫描纸张和身份证件等。

紫竹观音 · 毗卢洞

By: Steven
4 April 2025 at 20:51

四川省安岳县的崖壁石窟被公认为文化瑰宝,里面保存着跨越数世纪的精美石雕。其中,位于毗卢洞的「紫竹观音」是宋代的杰作。这座观音像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优雅宁静的面容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这尊观音像赢得了国际赞誉,作家韩素音称其为「东方的维纳斯」,因其优雅和谐而闻名。

勘测/建模:FUNES.world
制作/摄影:苏志斌

文档地址:
funes.world/ZizhuGuanyinInPiluCave

我的认知突围:从文字信徒到多媒体拥趸?

31 March 2025 at 00:00

土木坛子

每个人心中的成见,都是一座大山。

作为一个多年来以文字为创作载体的老博主,我曾深深地热爱文字,因为它简单、便捷,便于检索、保存和传递。相较之下,声音、图片乃至视频似乎总显得冗长而繁琐。阅读文字,信息传达得更为高效,而视频播放时需要调速来提高效率——毕竟,语言的语速远不如阅读的速度快,使得我们在主动控制上的感觉相对薄弱。

我也曾见过一些极端的文字控,他们甚至对带格式的文字嗤之以鼻,唯独钟情于最纯粹的文本文字,简洁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可是,当我们看到如今各种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流行,显而易见,视频形式正以其独特魅力俘获大众的心。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字模式的一种挑战。

回想上一次阅读《乔布斯传》时,我惊叹于80年代乔布斯如何通过图形界面改变电脑的使用体验。当时,IBM等厂商仍然坚持命令行文字的操作模式,部分原因在于硬件配置限制了图形化处理的可能性。而到了今天,我们看到大多数用户更依赖于直观、友好的图形界面——无论是Windows还是苹果系统,都证明了图形界面的巨大优势(虽然Linux命令行流行于服务器领域)。或许我曾对自己固守的习惯过于执着,成长意味着要敢于对那些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坚持进行选择性放弃。

不可否认,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需要我们在海量内容中慧眼识珠。事实上,优秀的视频作品也不在少数,它们直观、信息密度高,甚至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能迅速传递到每个角落。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些优质视频内容同样可以被智能识别、总结和检索。或许,我只是不曾及时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如今,我终于意识到,是时候放下对视频创作、展示、传输与保存信息的偏见了。现代硬件、高速网络和先进搜索引擎技术已足以应对视频和图片信息的处理。未来,或许我们还会见到结合气味、触觉的多感官信息传递方式,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及时更新自己的固有观念,勇敢地拥抱变化,让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是我对自己的忠告。

读书小结十一

By: Juby
30 March 2025 at 17:26

癌症楼

从死亡边缘逐渐活过来的政治犯,又恢复了对生活的希望,然而在流放制度的强压下,即使身体康复,自由还是那么遥远,面对向自己释放好意的女医生,身份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科斯托格洛托夫最终选择独自回到了流放地。他那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只在病房里才有显现,在社会制度面前个人无力反抗,只能希求一点微不足道的幸福。

而小官僚鲁萨诺夫,在放下虚张声势的架子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和治疗后,又要因政治环境的风吹草动而担惊受怕——曾被自己举报的人获得释放后会不会来寻仇。然而鲁萨诺夫最终却潇洒地出院了,不是无法治愈的出院,是否也暗示着正义的制裁不会到来。

小说里出现了很多人物,深入刻画的却没有几个,有的只有一个名字而无下文,有的描写不足或戛然而止,多少有点硬伤。小说的政治意味和道德思考显然高于文学本身,毕竟读索尔仁尼琴,就是读苏联社会的阴暗一面。

二手时间

人们对苏联解体有什么样的看法,苏联解体后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从对一个个普通人的访谈中,从一个个家庭和爱情故事中,我们能看到苏联解体后社会的分化和割裂,民族、宗教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有人怀念苏联,有人恨苏联,新一代人已逐渐忘记苏联,然而苏联的阴影却没有散去,民族之间互相残杀,经济被寡头掌控,政治没有实现民主,底层人民的生活依然悲惨。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面对母亲无休止的责打,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反而更努力讨母亲的欢心。想用自己的懂事维系家庭的完整、唤起父母的爱,但这对不爱自己的父母来说无济于事。这就是作者的童年,也是作者患上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确诊之后,作者开始了真正的治愈行动。她确认自己的童年经历是真实的,也探究家族历史——父母的不爱自己或许来源于他们自己的创伤。在找到适合的心理医生后,作者终于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不再苛求讨好式的完美,懂得了伤痛和折磨的区别,允许自己有负面情绪。一切都在一场完美而感人的婚礼中结束,作者终于有了爱自己的家庭,也发现自己有很多好朋友。

爱是疗愈心理创伤的良药,但知道如何接受爱、如何爱别人,才是最重要的药引。

福建福州游记

By: qiaodahai
25 March 2025 at 20:00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南公园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南公河口文化街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泰楼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美术馆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爱心树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爱心树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爱心树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爱心树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爱心树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宫巷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儒坊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安民巷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衣锦坊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黄巷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塔巷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达明美食街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开化寺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击楫碑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湖边的福建博物院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湖公园-湖边的木栈道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国家宝藏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中医药的奥秘与智慧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宋石雕人首蛇身俑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汉玄武瓦当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福建博物院-民族英雄林则徐雕像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马王庙巷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九彩弄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方声洞故居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贵宾候机厅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贵宾候机厅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贵宾候机室

海南海口、琼海游记

By: qiaodahai
24 March 2025 at 22:50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图书馆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钟楼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骑楼老街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骑楼老街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骑楼老街-西天庙小吃街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骑楼老街-西天庙小吃街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骑楼老街-西天庙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骑楼老街-西天庙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口观海台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海口观海台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秀海滩公园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西秀海滩公园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滨海篮球公园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口东站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街景(夜景)

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博鳌站

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景区-游客中心

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博鳌国宾馆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琼海站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水果地球村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万国水果大道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阿希红香蕉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小王子蕉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水果萌宠森林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火龙果(燕窝果/黄金龙)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花田果语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心花岛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水果会客厅

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海南盛大共享农庄)-椰树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白石岭旅游索道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摩崖题刻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百灵泉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冼夫人广场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冼夫人雕像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谯国夫人庙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玻璃观景台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顶峰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天门洞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天门西游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白石岭风景区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周士第将军纪念馆(琼海市博物馆)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新城吾悦广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石山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古石器街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玄武池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石门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龙水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熔岩流保护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火山民居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大鸡大利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火山神庙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火山口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风炉岭火山/海口制高点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风炉岭火山/海口制高点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火山口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火山科普馆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万绿园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万绿园-南门花田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万绿园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万绿园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门公园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门沙滩-夜市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门沙滩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沙门沙滩

2017吳哥窟遊記

27 March 2025 at 19:15

吳哥窟,這座位於柬埔寨的千年古蹟,以其宏偉的規模與精緻的雕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在這趟旅程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當地風土人情的鮮活。

當地生活與交通

剛抵達吳哥窟,我立刻注意到,許多當地人都騎著摩托車穿梭於大街小巷。這裡的交通工具以摩托車和嘟嘟車為主,尤其是嘟嘟車司機經常會上前拉客,並且亂開價。嘟嘟車是遊覽吳哥窟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乘客往往需要事先談妥價格,否則容易被坑。路上經常可以看到塑膠袋和瓶裝飲料隨處丟棄的景象,甚至有些塑膠袋直接在路邊被燒毀,這些現象讓人感到遺憾,因為這麼美麗的古蹟周邊,卻因污染而失去了一些光彩。

吳哥窟的壯麗與震撼

吳哥窟內部廣大無比,宏偉的建築和精湛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遊客們可以選擇騎車或搭乘嘟嘟車遊覽,我選擇了騎車,從票務中心到分岔路來回6公里,距離不短,跟隨沿途的大車呼蕭而過。各種語言的導遊隨處可見,無論是中文、英文還是其他語言,都能找到合適的導覽服務,這讓遊客可以深入了解吳哥窟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某些景點仍在進行維修,特別是當太陽升到十點左右,氣溫驟升至極其炎熱的狀態,這讓我們不得不尋找陰涼處休息。

吳哥窟周邊的當地風情

走在景點間的小路上,常常會遇到當地的小朋友兜售紀念品或小商品。他們大多會幾種語言向遊客推銷著小手工藝品和明信片,附近的村落裡,多數人住在傳統的木製高腳屋裡,這些房屋不僅能防止蚊蟲叮咬,還能避免洪水侵襲。住在這裡的人們生活簡樸而友善,當地的司機告訴我,他的老婆在政府工作,是專門負責吳哥窟門票查驗的官員,這位司機人非常熱心,不僅帶我們遊覽了大圈和小圈,還推薦了值得一看的景點如女皇宮和八孔寺。

當地服務

當地的按摩服務五花八門,價格從11美金到46美金不等,差距頗大,需要仔細選擇。吳哥窟的門票價格有所上漲,三天票的價格大約是60到62美元,其中部分款項會捐給慈善機構。在柬埔寨出境時,還需要繳納3美元的出境費。我在機場看到兩位遊客因為拒絕支付這筆費用,結果被迫回到櫃檯重新辦理出境手續。

結語

吳哥窟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現代柬埔寨人生活的一部分。這裡的壯麗景觀與當地質樸的民風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既沉醉於古代文明的瑰寶中,也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與生活中的挑戰。雖然旅途中有些小插曲,但這趟吳哥窟之旅依然讓我回味無窮。

再小的个体也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25 March 2025 at 00:00

土木坛子

某日听我朋友也是前同事讲,他说他身边至少有4个朋友在我的影响下,开始了写公众号,包括他自己。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实际上,我已经很多次和别人讲——尤其是年轻人,建议开启自己的自媒体。正如微信公众号的官网有这样的一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再小的个体也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个人IP。

严格意义上来讲,我是从2006年开始写博客日志,到如今差不多20年了。这么多年的经历下来,这件事对我的受益或许是最大的。这么多年来,我分享记录自己的经历,这么多年的所想、所思、所见和所得,一切都是随性分享,愉悦自己,甚至也没想到给别人带来什么用处。

但是,当一个人在自己小众的范围内去研究,只要做得比别人好——哪怕好那么一点点,你的能力会得到增长,认知会提升,你分享的东西会被别人看见,当实现了这些之后,赚钱的事情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如果你有需要的话,财富本来就是对认知的变现,否则有了也守不住。

你的公司可能会裁掉你,甚至它自身也可能会倒闭,但是你的创作内容和创作能力永远属于你自己,这是你的个人主权。你分享自己的见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这些原创内容在不同平台传播的边际成本很低,并且它会随着时间不断地被重复,不断地被扩散,不断地被人看见,假以时日会产生复利的作用,产生飞轮效应。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写了近20年博客文章的人的真切感受,它带给了我超乎想象的收获,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相信自媒体的魔力,更没有去认真执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