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股裁员风会很快刮到我们这里来
![]()
最近一年来,美国几大科技公司(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新闻,令我有所震惊,光下面这几组数据,每个公司都在裁掉成千上万的员工。
| 公司名称 | 裁员时间 | 裁员人数 | 占总员工比例 | 裁员主要部门 | 官方或媒体提到的原因 |
|---|---|---|---|---|---|
| Google(Alphabet) | 2025年1月、5月、10月 | 累计约 1.5 万人 | 约 6% | 云计算、硬件、招聘与广告部门 | 精简非核心业务、投入 AI 和云算力基础设施 |
| Microsoft | 2025年2月与6月 | 约 1 万人 | 约 5% | LinkedIn、游戏与市场部门 | AI 转型与成本优化、业务重组 |
| Amazon | 2025年3月 | 超过 2 万人 | 约 6–7% | AWS、零售、设备部门 | 专注盈利业务、AI 驱动自动化 |
| Meta(Facebook) | 2025年初 | 约 8,000 人 | 约 5% | 运营、招聘与 Reality Labs | “效率之年”持续,聚焦 AI 和元宇宙核心项目 |
| Apple | 2025年上半年 | 约 3,000 人 | <2% | 硬件与零售支持 | 重组 Vision Pro 团队、控制成本 |
| Tesla | 2025年4月 | 约 6,000 人 | 约 8% | 制造、销售与软件测试 | 电动车需求波动、聚焦自动驾驶与 AI 芯片 |
| Intel | 2025年中 | 约 10,000 人 | 约 15% | 制造与行政管理 | 盈利压力、转型 AI 芯片与代工服务 |
| Salesforce | 2025年初 | 约 7,000 人 | 约 10% | 销售与客服 | AI 自动化减少人工岗位、利润优化 |
而且,在被裁的科技员工中,超过 68% 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而本科毕业于前 100 名高校的比例也超过 40%。这与“科技公司裁员”传统印象(基层岗位多)不同:这次很多是中层、项目经理、数据分析师、产品负责人被裁。这些被裁的员工的毕业院校包括 Stanford、Berkeley、CMU、MIT、哥大、密歇根、滑铁卢、UCL 等一系列名校。
另外,与以前遇到经济危机、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相反,这次并非如此,裁员之后,这些公司的股价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AI的发展会令人类工作岗位遭到重新洗牌,但我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快,企业把人类的岗位裁下去以后,直接用这些工资支出买GPU显卡算力,对于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也因此资本市场非常认可这种裁员。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科技浪潮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冲击,这一次也不例外。
| 时期 | 技术浪潮 | 受影响的学历群体 | 典型表现 | 社会影响 | 普通人应对方式 |
|---|---|---|---|---|---|
|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工业革命(蒸汽机、机械化生产) | 手工业师傅、行会学徒 | 机械替代手工技艺,传统手工业者失业 | “卢德运动”爆发,技术工人抗议机器 | 转向机械操作、工程管理等新技能 |
| 20世纪初 | 电气化与流水线生产 | 传统工匠与一般技校毕业生 | 工厂普遍采用标准化生产流程 | 大量重复性岗位被替代,学历优势下降 | 学习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新兴学科 |
| 20世纪80–90年代 | 计算机与信息革命 | 文秘、档案管理、基础会计等文职人员 | 电脑替代打字员、档案员等岗位 | 本科文凭普及但“含金量”下降 | 学习计算机技能、数据分析、程序设计 |
| 2000年代中期 | 互联网与自动化浪潮 | 中层管理人员、传统媒体从业者 | 企业层级扁平化,新闻传播方式改变 | 信息不对称减少,学历溢价下降 | 发展跨界能力与创新思维 |
| 2020年代 |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浪潮 | 程序员、设计师、内容创作者等知识型群体 | AI自动化生成与辅助系统广泛应用 | 高学历岗位被部分替代或重构 | 提升人机协作能力、AI应用素养、复合型技能 |
对于美国大厂这一波裁员事件,我个人想到的思考有以下三点:
第一,学历文凭有用,但将继续贬值。过去进入顶尖名校(如常春藤、MIT、斯坦福)并拿到大厂(FAANG – Facebook/Meta, Amazon, Apple, Netflix, Google)的offer,被视为“上岸”的终极形态,从今往后,“学历贬值”将继续演变下去。当然,学历(如大学文凭)本身不会说变得一文不值,而是指它不再能保证一个稳定、高薪、一劳永逸的未来。同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否则,学历所代表的知识体系会迅速过时。
第二,AI带来生产能力提升,并不是一件坏事,有些社会商品和服务将会变得廉价——我们的生活质量会变得更好,另一些将变得昂贵——我们人类可以提供这类服务赚钱。
“极度廉价”的(可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
- 所有数字产品: 软件、游戏、订阅服务、AI算力。
- 标准化的实体商品: 基础食物、衣物、家电、交通工具。
- 标准化的服务: 基础的法律咨询、财务记账、翻译、代码编写(这些将被AI接管)。
“极度昂贵”的(稀缺的)产品和服务:
- 人类的、个性化的服务: 顶级的医生、创意总监、心理咨询师、手工匠人、贴心的护理服务。
- 稀缺的位置和体验: 核心城市的房产、独特的旅行体验、现场的艺术表演(音乐会、体育比赛)。
- 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 情感、信任、社群归属感。
第三、个体如何发展?人类个体要考虑与AI进行差异化竞争发展。我们和AI比效率完全不再有优势——就像人类跑步和汽车比速度、人类打算盘算数和计算器比速度,相反,我们也许做一些想象创造力的事情,或者做一些可见的将来机器和AI还做不了的事情——参考上面提到的“极度昂贵”的(稀缺的)产品和服务,只做一个会考试的应试者没有用处——文凭用处没有过去那么大了。
此外,我个人还认为,美国大厂这股裁员风会很快刮到我们这里来,这种事情不以个人的意志而受到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