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藏学家谈吉美博物馆更名案是否与北京有关

巴黎多家博物馆更改与西藏有关的展厅与展品名称而引发的旅法藏人的抗议活动最终演变成一场司法纠纷,七月初,四家援助西藏组织将拒绝恢复西藏称谓的巴黎吉美博物馆状告法院,指控博物馆在北京的操纵下试图抹杀西藏的存在,吉美博物馆领导机构在法国媒体发表文章否认受到来自北京的任何压力,声称之所以修改与西藏的名称并非是要将西藏两字消失,而是与国际同行接轨。此前多家法国媒体发表调查报道指出吉美博物馆领导阶层与北京政府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法国知名藏学家Katia Buffetrille女士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法广的采访。
法广 : 非常感谢您亲自来到法广录音间接受采访,首先来关注几个热点新闻,就法国四家协会起诉巴黎吉美博物馆事件,博物馆馆长等负责人7月17日在费加罗报刊登文章,否认在展馆名称更换过程中受到来自北京的压力,吉美博物馆强调只不过是同国际其他博物馆保持一致,尤其是同美国的西藏博物馆使用同样的称谓,您对此有何看法?
Katia Buffetrille : 确实,美国的一些博物馆例如Rubin博物馆就使用喜马拉雅艺术一词,但是,对我们所有藏学家来说,吉美博物馆的喜马拉雅世界涵盖的是地理范围而非文化概念,西藏地区与喜马拉雅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藏大区相当于中国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而喜马拉雅对西藏来说只是他的南部地区,而且喜马拉雅地区并不是一个同一的世界,它受到西藏,印度以及泛灵论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他们拥有各自的语言,不同的宇宙学,不同的历史与不同的神话传说,而西藏却是一个拥有共同语言历史文化的地区,所以西藏与喜马拉雅地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对我们学者来说将西藏更换成喜马拉雅地区其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如果普通参观者不理解这也是由于吉美博物馆不张贴地图,这实在令人惊讶因为博物馆一般都会使用地图,如果有人问巴黎在哪里只需要看一张法国地图就可以一目了然,因此博物馆只需在一张地图上明确标注西藏以及尼泊尔,所以喜马拉雅地区与西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我们学者来说另一个蓄意取消西藏一词的证据是,在一个有关唐朝的展览中完全看不到西藏王朝一词,而当时西藏王朝与唐朝并驾齐驱,旗鼓相当,西藏王朝被一个除了几位专家之外,无人知晓的吐蕃王朝所取代。
法广 : 那西藏一词是从何时起被使用的?
Katia Buffetrille :公元八世纪一些阿拉伯文书中就有记载,十二、十三世纪的所有大探险家都使用西藏一词,西藏一词或许来自蒙古语,总之从十二十三世纪开始就被广泛使用,而且被广泛接受。
法广 : 法国有四家协会起诉吉美博物馆在北京的压力下更改名称,您也支持他们,但是否有证据证明北京政府确实施加了压力?
Katia Buffetrille :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有一系列的迹象表明此事与北京有关,因为中国政府从2023年起决定对外宣传中一律用中文的Xizang 取代Tibet,北京也试图在别的地方推广这种说法,官方的解释是Tibet会使人对西藏产生误解联想到大藏区,这就是他们之所以要更改的原因,他们不希望人们一听到西藏两字就想起佛教,想起达赖喇嘛,想起世界屋脊等等,因此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西藏的民族身份彻底消失,因为一个博物馆不会没有任何原因突然使用吐蕃两字,而且据我所知喜马拉雅世界的用法很少,喜马拉雅艺术使用较多,可以肯定的是使用喜马拉雅世界以及吐蕃的目的就是要使西藏消失,必须指出的是自从7月10日以来虽然吉美博物馆保留了喜马拉雅世界的标注,但可以重新看到东西藏,中部西藏等标注,而之前吉美博物馆辩解说之所以使用喜马拉雅的称谓是由于不了解展品的具体来源,看来博物馆突然了解了这些展品的具体来源地点。
法广 : 假设北京确实施加影响,那么应该不仅仅向吉美博物馆施加压力,世界别的国家与西藏有关的博物馆是否也受到同样的压力?
Katia Buffetrille :我搜查了一下,别的博物馆很少使用西藏艺术这一标注只有西藏,至多使用喜马拉雅艺术一词,统称下面分类一般使用西藏中部,西藏东部等标注,但是西藏一词是所有博物馆都共同使用的,吉美博物馆今天也部分恢复使用。我们之所以认为吉美受到了北京的压力也是由于南特博物馆此前发生的事件,南特博物馆馆长有证据证明在举办有关成吉思汗的展览上,中国向博物馆借出了大量文物,但是,最后中方强调,必须在解说词里取消蒙古王朝,成吉思汗等词语,这对一个关于蒙古王朝的展览来说是一大笑话,馆长拒绝了中方的要求,他在两年后举办一个非常优秀的展览,展览受到许多私人收藏家以及多个博物馆的赞助。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北京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吉美博物馆,而且还可以利用去年中方建交六十周年的机会,中国三十多家博物馆出借展品,私人收藏家也积极贡献展品,而且组织者Pansy Ho(何超琼) 是中国官方统战部的高官,而统战部是中共大外宣的工具,众所周知何夫人的各大头衔一长串她与共产党关系密切,因此我们可以避免显得太幼稚。
法广 : 必须指出的是吉美博物馆更改名称正好与中国官方启动取消Tibet名称的宣传相吻合。
Katia Buffetrille : 确实,在所有对外文章中必须使用Xizang,而不是Tibet,巴黎布朗里博物馆一开始也修改了Tibet标注,但是我们提出抗议后他们迅速修改了,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专门介绍西藏艺术的博物馆,布朗里博物馆恢复使用了Tibet的标注并且表示道歉,应该说Xizang对不懂中文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不会说我们居住在Faguo !
非常感谢法国知名藏学家Katia Buffetrille女士接受法广的采访 !
吉美博物馆的中国的脉络
法国公营广播电台Radio France 2024年11月发表长篇调查报道,梳理了吉美博物馆与中国官方之间的微妙关系。
调查指出,2023年,博物馆馆长亚尼克·林茨Yannick Lintz邀请两位新成员加入董事会,第一位是亨利·吉斯卡尔·德斯坦,他是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的儿子,也是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的负责人,该俱乐部已被中国大型企业复星集团收购。第二位是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前总理,习近平主席称他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于2019年授予他“友谊勋章”。 2005年,法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普瓦捷成立时,他担任维埃纳选区的参议员。2018年,让-皮埃尔·拉法兰还被任命为外交部驻华特别代表,但他一直否认自是为中国利益服务的人,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回应媒体的采访请求。
2022 年 11 月,Yannick Lintz 接任吉美博物馆馆长一职时,还决定延长自 2020 年起任职的 Aline Sylla Walbaum 在董事会的任期。与其他高层商界领袖和政界领袖一样,这位前佳士得法国总经理于 2015 年加入了法中基金会的“青年领袖”项目,该项目旨在促进两国经济和文化界之间的对话。该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前法国驻上海领事 Emmanuel Lenain 是吉美博物馆之友协会现任主席的丈夫。艺术专家 Géraldine Lenain 的使命之一是在中国度过其部分职业生涯,寻找赞助人来丰富博物馆的藏品。
因此,吉美博物馆拥有稳固的中国人脉网络,不过,雅尼克·林茨保证,董事会成员是“政治、经济和旅游领域”宝贵的建议来源,但绝不干预。
一个主要由中国资助的展览
2024年吉美博物馆将庆祝“中国”主题,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为此,博物馆的外墙被染成了红色。博物馆与中国博物馆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例如,有关唐代中国(618-907)展览就有来自“三十多家中国博物馆机构”的 207 件展品参展。其中近一百万欧元是由展览的主要赞助商、中国公司美高梅筹集的,该公司的老板是澳门亿万富翁何超琼。
何超琼是一位在法国文化界深耕的商界女性。她于2018年荣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与大多数中国亿万富翁一样,她与共产党有密切联系。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何超琼是所谓“统一战线”的一部分。
当被问及亿万富翁何超琼的个人资料时,亚尼克·林茨回答说,她并不了解何超琼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吉美博物馆馆长承认,由于国家没有为这家公共机构提供足够的资金来举办大型展览,因此严重依赖私人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