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6 November 2025News

赖清德:望与高市政府深化合作 打造韧性伙伴关系

6 November 2025 at 17:31

台湾总统赖清德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任,台湾希望与日本政府持续在经贸、科技、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打造更具韧性的伙伴关系。

据台湾总统府新闻稿,赖清德星期四(11月6日)在总统府接见“全日本台湾连合会回国致敬团”时说,台湾与日本是相互扶持的伙伴,共同走过震灾、疫情等挑战。

他希望台日不仅在防灾领域加强合作,也能推动双方产业进一步发展,例如台积电在熊本设立晶圆厂,这不仅是企业投资,更强化了双方产业的韧性,同时也让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更加坚实、更有竞争力。

赖清德提到,高市早苗上月就任,台湾希望与日本政府持续在经贸、科技、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并且结合彼此在绿能、数位转型的经验与技术,打造更具韧性的伙伴关系。

他还说,未来期待大家继续为台日友谊而努力,政府也会继续强化竞争力,深化与民主伙伴的连接,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为印太区域的和平繁荣做更多贡献。

安世半导体争议延烧 中国商务部批荷兰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

6 November 2025 at 17:18

随着围绕欧洲晶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争议持续延烧,中国商务部再度指责荷兰不当干预安世半导体内部事务,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星期四(11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称,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实施的举措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同时置中方多次在磋商中提出的诉求于不顾,不仅缺乏建设性态度和行动,还升级了全球供应链危机,“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他说,中国希望荷兰从维护中荷、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和全球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负责任的态度与中方相向而行,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为安世半导体问题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今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一年,形同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10月4日宣布禁止安世中国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

虽然中国商务部11月1日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但在中国官方发布出口管制后,安世荷兰总部和中国子公司的关系已变得紧张;中国子公司一度暂停出货,而安世总部目前也已暂停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这一系列发展让汽车制造商焦虑不安。

此外,何亚东还在会上就中欧贸易关系说,中欧在经贸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国愿同欧盟深化互利合作,探讨商谈包括投资协定在内的各类经贸协议的可能性,提高中欧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公布孙东旭离开东方甄选

6 November 2025 at 16:58

中国教育机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星期四(11月6日)在社交平台公布,新东方旗下平台东方甄选原首席执行官(CEO)孙东旭因个人原因离开东方甄选。

综合中国IT之家和澎湃新闻报道,俞敏洪通过抖音发说明称:“近期,东旭因为个人原因,提出不再继续工作。我鼓励他坚持下去,相信公司会越来越好,并希望他未来适当的时候回到管理岗位。但他经过了认真思考后,觉得还是想离开。最终,我同意他离开,不再参与公司工作。”

俞敏洪强调:“我们俩之间保持着很好的沟通,没有任何龃龉和隔阂,请朋友们放心。”俞敏洪也写道:“感谢孙东旭为东方甄选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孙东旭2023年曾和东方甄选前头部主播董宇辉因“小作文事件”发生冲突。时任CEO的孙东旭因处理与董宇辉之间关于文案创作归属的争议方式不当,引发网民质疑,其管理能力也备受批评,最终于2023年12月被免去东方甄选执行董事和CEO的职务。

孙东旭虽被免职,但并未离开公司。俞敏洪发上述声明前,网上曾流传孙东旭或将离职的消息。

东方甄选今年8月曾发声明称,孙东旭在休假中,并没有离职。自从2023年12月份之后,孙东旭“一直以东方甄选和俞敏洪老师顾问的方式工作”。

港媒:习近平料在三亚主持福建舰入列

6 November 2025 at 16:55

中国大陆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星期四在海南三亚市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香港媒体称,外界预料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将亲自主持在三亚举行的解放军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的入列仪式。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星期四(11月6日)上午在海南省三亚市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

《明报》报道称,外界预料身兼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将按照惯例,亲自主持在三亚举行的福建舰入列仪式,随后转赴广东出席星期天(11月9日)在广州开幕的中国全国运动会。

此前,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三亚海事局星期一(11月3日)晚发布航行警告,星期二(11月4日)上午8时至星期四下午6时,南中国海部分海域进行军事训练,禁止船只驶入。

《星岛日报》星期三(11月5日)指出,福建舰过去一年多顺利开展多次海试,中国海军已公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舰载机在舰上成功实施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这艘新航母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The Florentine Diamond Resurfaces After 100 Years in Hiding

6 November 2025 at 18:01
A legendary jewel of the Hapsburg dynasty — not seen since 1919 and thought lost, stolen or recut — has actually been safe in a Canadian bank for decades.

民主党何以赢下两州?特朗普经济议程优势渐失

6 November 2025 at 05:54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民主党何以赢下两州?特朗普经济议程优势渐失

SHANE GOLDMACHER
特朗普总统是本周选战的核心人物,尽管他未在举行州长选举的弗吉尼亚州或新泽西州举行集会。
特朗普总统是本周选战的核心人物,尽管他未在举行州长选举的弗吉尼亚州或新泽西州举行集会。 Anna Rose Layd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年前,特朗普总统以振兴经济的竞选承诺入主白宫。而在周二,共和党在选举中的失利提醒人们:当选民仍然感受到经济压力时,执政党要付出高昂的政治代价。
特朗普本人不在选票上,也未在周二举行州长选举的两个州举办集会。但总统依然是选战的核心人物——既是民主党广告中的常客,也是他们在竞选演讲中反复抨击的对象
民主党在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胜利建立在解决当地生活成本高企的承诺之上,同时也将这些困境归咎于特朗普及其盟友。在纽约市,候任市长、民主社会主义者佐兰·马姆达尼的迅速崛起——他提出雄心勃勃的计划以降低生活成本——更是凸显出民生关切已经成为2025年的政治核心议题。
此次选举结果出炉前,多项民调持续显示特朗普与共和党长期以来的经济治理优势已荡然无存。
广告
“就在一年前,我们取得了那场美丽而巨大的胜利,整整一年,”特朗普周三在白宫与共和党参议员共进早餐时说道,“而昨晚,我们本来就不被看好——那些地方非常偏向民主党——但我认为结果对共和党并不理想。”
特朗普本人对经济的漫不经心也为民主党人提供了大量攻击素材。在政府停摆期间及食物补助削减前夕,他斥资拆除白宫东翼建造新舞厅,奢华装潢林肯卫生间,将玫瑰园铺砌成马阿拉歌庄园风格的露台,还以“偶尔放纵一下没什么大不了”为主题举办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式万圣节派对。
来自华盛顿州的联邦众议员苏珊·德尔本表示:“美国家庭正在承受痛苦,而特朗普对此无动于衷。”她正领导众议院民主党人备战2026年中期选举的竞选工作。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最新民调显示,仅30%的选民认为特朗普在应对通胀和生活成本方面达到预期,这是他在所有议题中得分最低的一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底民调更揭示,仅27%的选民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改善了国家经济状况——这一比例不到认为他让情况变得更糟选民人数的一半。
“特朗普曾承诺上任第一天就会降低生活成本,”德尔本说。“这是共和党最大的失信承诺之一。”
民主党前众议员阿比盖尔·斯潘伯格在弗吉尼亚州长竞选中,通过强调特朗普瓦解部分联邦政府机构对该州经济造成的冲击,成功实现政党轮替。四届众议员米基·谢里尔则以上任首日宣布公用事业成本进入紧急状态并冻结收费为核心政纲赢得选举。
两人都以两位数的优势胜出。
阿比盖尔·斯潘伯格在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中为民主党赢得胜利,她的竞选重点之一是强调特朗普削减联邦政府员工规模如何损害了该州。
阿比盖尔·斯潘伯格在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中为民主党赢得胜利,她的竞选重点之一是强调特朗普削减联邦政府员工规模如何损害了该州。 Kirsten Luc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新泽西州州长选举的民主党获胜者米基·谢里尔在竞选中也重点强调了生活成本和民生关切议题。
新泽西州州长选举的民主党获胜者米基·谢里尔在竞选中也重点强调了生活成本和民生关切议题。 Bryan Ansel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新泽西州的选情尤其能说明问题——共和党候选人杰克·恰塔雷利试图利用选民对经济现状的同等不满,将矛头引向控制州政府的民主党人。但攻击谢里尔“换汤不换药,甚至更糟糕”的广告最终未能奏效。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发言人柯尔斯滕·佩尔斯声称:“这些深蓝州的非大选年角逐并不能预示2026年的选情。”她坚称选民依然信任特朗普,并指责民主党已“走得太左了”。
马姆达尼从默默无闻到全国明星的崛起展示出民生关切议题对民主党选民的动员力量。他通过以具体而全面的承诺为核心的竞选纲领,击败了曾权倾一时的前州长安德鲁·科莫。
佐兰·马姆达尼在竞选中高度聚焦生活成本议题,有效动员了纽约市选民前往投票。
佐兰·马姆达尼在竞选中高度聚焦生活成本议题,有效动员了纽约市选民前往投票。 Todd Heisler/The New York Times
马姆达尼在竞选中将自己对经济问题的专注与总统在这一议题上的心猿意马形成对比,他不时地指出,特朗普在2024年凭借三项承诺赢得大选——惩罚敌人、大规模驱逐移民以及降低生活成本——但最终只兑现了前两项。
共和党民调专家罗伯特·布利泽德警告同僚,尽管共和党策略师们急于把这位34岁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塑造成民主党的新面孔,但不要轻视马姆达尼及其对民生议题“激光般的专注”。
广告
“不要把马姆达尼的胜利简单归结为一个觉醒派候选人赢得了一个觉醒城市,”布利泽德说,“这对两党政策制定者都是一个警钟——提醒他们必须把竞选重点放在生活成本与民生关切上。”
在华盛顿,国会民主党人正通过创下美国史上最长纪录的政府停摆开辟出民生关切之战的新战线。参议院民主党人迄今拒绝投票让政府重新开门,除非共和党人与特朗普同意解决因联邦补贴到期而持续攀升的医疗费用。
但周二展现的政治态势其实简单而熟悉。
选民对经济感到不满,开始把责任从民主党转向共和党。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众议员哈基姆·杰弗里斯上周在华盛顿。周二深夜他在CNN表示:“民生关切就是今天选票上的核心议题,而民主党在全美都取得了胜利。”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众议员哈基姆·杰弗里斯上周在华盛顿。周二深夜他在CNN表示:“民生关切就是今天选票上的核心议题,而民主党在全美都取得了胜利。” Kenny Holston/The New York Times
在某种程度上,特朗普正陷入一年前民主党人的窘境——在经济议题上试图让选民不要相信自己的切身感受。
“我们没有通货膨胀,”特朗普周日在《60分钟》节目中坚称。(实际上确实存在通胀。)
广告
“我们的食品杂货价格下降了,”他说。(实际上食品杂货价格上涨了。)
“不是的,我们的经济形势很好,”特朗普在采访的另一处反驳道。“这个国家状况很好,我们准备好大干一场了。”
但民调显示,选民并不这么认为。
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在采访中直言:“民众不是傻瓜,他们清楚物价根本没有下降。”
这并不意味着选民突然开始信任民主党——根据最近的CNN调查,该党的支持率为29%。但这确实意味着选民不再愿意姑且相信共和党是对的。
就在两年前的2023年9月,NBC民调显示选民在经济议题上对共和党的信任度领先约20个百分点。如今,两党在该领域的支持率不相上下
广告
自从特朗普进入政坛以来,他在经济事务上尤其受到选民信任,这种声誉建立在他主持长达十年的热门电视节目《学徒》以及他“果断商人”的形象之上。
但自他在特斯拉的马斯克、亚马逊的贝佐斯、Meta的扎克伯格及谷歌的皮查伊等全球顶级富豪簇拥下宣誓就职起,民主党一直在削弱他在2024年从工人阶级选民那里获得的支持。
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肯·马丁在采访中坦言:“我们聚焦经济议程,这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共和党并未退出民生关切之战。特朗普在选前的电话集会上,将恰塔雷利塑造为“生活成本”议题的代言人。
在华盛顿,特朗普也确实推行着自己的经济议程。
他力主将全面关税作为解决美国经济困境的灵丹妙药。虽然这些高额进口税并未引发许多经济学家所预测的市场反弹,但他们表示,这些关税正在推高美国消费者的物价。高盛的一份报告指出,上月大部分关税成本实际由消费者承担。
广告
国会的共和党人还通过并由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全面的国内政策法案,削减税收并对医疗补助计划和其他社会项目进行削减。
但在民调显示该立法在选民中极不受欢迎后,共和党人悄然将“大而美法案”改名为“工薪家庭减税法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墙外文摘:中共如何用“B型台独”来打击“A型台独”?

6 November 2025 at 17:17
null 墙外文摘
2025-11-02T12:19:28.622Z
台湾民进党立委沈伯洋

(德国之声中文网)继先前被国台办列为“台独顽固份子”以后,中国重庆市公安局日前又决定要针对台湾民进党立委沈伯洋“涉嫌分裂国家犯罪”立案侦查,宣称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台湾“上报”发表文章《沈伯洋与陈昭姿,谁比较像“台独”》,作者陈嘉宏认为,正因为“台独”始终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定义,这议题就成为共产党进行对台统战的最有利标的,让共产党可以用“B型台独”来打击“A型台独”。例如,共产党放掉过去长期台独“张目”的陈昭姿,集中火力攻讦现在让它很头痛的沈伯洋。共产党也利用许多人支持中华民国的情感,挑起华独派与台独派的冲突。在统一战线里,无论是现在的陈昭姿、中华民国派或者是蓝白两党都只是共产党的“次要敌人”,共产党拉拢这些“次要敌人”的目的是要打击“主要敌人”,待双方斗得你死我活后,才是共产党收拾战场的时机。

文章说,台独在台湾只是一种合法的政治主张,保护每个人有倡议任任何政治主张的权力,不将之视为非我族类,就是在保护台湾的民主;不让共产党定义谁是“台独”,就是不让共产党框限台湾人可以有什么政治主张,也就是不让共产党来定义台湾的民主。任何跟着共产党屁股标签台独的台湾人,都是共产党的在台协力者,都该被视为台湾的民主之敌。

陈嘉宏说,“即使你与沈伯洋政见不同,都不应该对共产党加诸于他身上的作法幸灾乐祸。共产党的作法不只在打击沈伯洋,也是在攻击我们的最高民意机关,更是在羞辱台湾的民主。”

更多阅读:专访:中国瞄准台湾年轻人进行反美日认知战

“爱国者治台”根本是一个减法

中国官媒体新华社,这段时间连续发表署名“锺台文”的评论文章,表示统一后将实行“爱国者治台”。台湾“上报”发表文章《新华社“爱国者治台”系列为何无说服力》,作者李濠仲指出,先不论其归根究底称“统一台湾是中国复兴的必然”,照新华社评论所说“爱国者治台”,指的无非就是台湾人身份改变后(成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将可享有哪些“红利”。问题是,台湾人现有生活方式,没有高度自治吗?没有宗教信仰自由吗?私有财产没有得到保障吗?台湾优势产业(半导体)不够具竞争力吗?那么,这种“爱国者治台”至多不就只是保有你本来就有的,然后,从头到尾不提台湾人当下正在享受的民主、自由、人权和法治将如何,以至所谓“爱国者治台”,不得不让人马上想到已然信用破产的“港人治港”,则“成为中国人”还有半点“红利”可言?

文章说,同样令人不解的是,新华社“锺台文”的文章,特别提到“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相通,”偏偏台湾人心灵所系的自由、正义(法治)和公平(平等),现今中国自己又表现得如何?也莫怪多数台湾人一直都和美式生活、价值观更为心灵契合,何况当中国人自己就占了美国外来移民比例第二位,一个个有办法的都跑去和美国人心灵相通了。绝大多数台湾人一直以来并没有“改变身份”的需求和想望,更多的是选择在台湾安身立命,希望靠自己努力,去获得更美好生活,此刻新华社“锺台文”的召唤对象,便完全不知道是在向谁说,尤其“爱国者治台”到头来根本是一种减法(民主、自由、法治都没了)。

习近平遇到特朗普,世界面临更多风险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从习近平到特朗普,强人统治让世界更加危险》,作者Erica Frantz指出,目前在美中关系中,这是第一次由两位具有相似政治风格的领导人掌舵两国。其后果——至少在未来四年里——可能会十分深远:更多的冒险行为、更大的不稳定性,以及更高的误判与冲突风险。

作者说,特朗普与习近平,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国家,当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两人都试图将各自的政治体系按自己的意志重新塑造。特朗普已经劫持了共和党,将其变成了个人的政治工具。习近平对中国的控制程度之深,甚至足以让毛泽东感到羡慕。他们在国内缺乏制衡,这让他们在达成协议时拥有很大的自由度,但也使任何潜在协议变得脆弱,容易发生变化。强人式领导者可能是不可靠的国际合作伙伴。在被忠诚者包围、权力制衡被削弱的情况下,他们在违背承诺或突然改变路线时,几乎不会面临国内后果。

作者警告说,缺乏制约会对全球安全不利。由于强人领导者不会被追责,他们就不必履行承诺,因此他们的威胁缺乏可信度。在虚张声势中,各方往往难以判断真正的红线在哪里——例如,特朗普曾多次向普京发出关于乌克兰停火的最后通牒,而后者则一再无视。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行为的护栏逐渐消失,冲突爆发的可能性随之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威权领导人——周围都是一味迎合其意志和政策信念的应声虫——更倾向于冒险、发动战争并升级冲突。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Philippines declares state of calamity as typhoon death toll rises to 114

6 November 2025 at 14:49
Watch: Filipino families assess damage after Typhoon Kalmaegi

The death toll from flooding caused by one of the strongest typhoons this year in the central Philippines has risen to at least 114, authorities said on Thursday.

Typhoon Kalmaegi has flooded entire towns on Cebu, the region's most populous island, where 71 deaths were reported. Another 127 are missing and 82 injured, officials said.

Cebu provincial authorities reported an additional 28 deaths, which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tally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civil defence office, according to AFP news agency.

Kalmaegi left the Philippines on Thursday morning and is currently moving toward central Vietnam, where residents are still reeling from floods that have already killed dozens of people.

Most of the deaths were due to drowning, reports said. The storm sent torrents of muddy water down hillsides and into towns and cities.

Damage to Cebu's residential areas was extensive, with many small buildings swept away and a thick carpet of mud left by the retreating floodwaters.

Local officials described the havoc wrought by the storm as "unprecedented".

Residents returning to their destroyed homes are reeling from the deadly floods earlier this week.

Jel-an Moira Servas, a business owner who lives in Mandaue city, told the BBC that she found herself waist-deep in water within minutes when her house became flooded. She quickly evacuated with her family, bringing only light items like food and electronics.

"Right now, the rain has completely stopped and the sun is out, but our houses are still filled with mud, and everything inside is in shambles," she said. "We don't even know where to start cleaning. I can't even look at it without crying."

Getty Images Residents survey what is salvageable in the debris of destroyed homes as countless houses have been reduced to rubble due to flooding caused by Typhoon Kalmaegi, in Biasong, Cebu Province, PhilippinesGetty Images

The national disaster agency said more than 400,000 people had been displaced by the disaster in Cebu, home to 2.5 million people.

The official death toll also includes six crew members of a military helicopter that crashed on Mindanao island, south of Cebu, after it was deployed to assist in relief efforts on Tuesday.

Carlos Jose Lañas, a volunteer rescuer, told the BBC that despite preparing for the worst case, they were caught off-guard by the extent of the flooding.

"This is the worst flood I've ever experienced," the 19-year-old said. "Almost all the rivers here in Cebu overflowed. Even emergency responders did not expect this kind of scenario."

"The rescue operation was too overwhelming for the emergency responders around Cebu, because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asking for help."

Typhoon Kalmaegi, locally called Tino, is the 20th tropical cyclone this year to hit the Philippines, a country prone to powerful storms.

It comes barely a month after back-to-back typhoons killed over a dozen people and wrought damage to infrastructure and crops.

Super Typhoon Ragasa, known locally as Nando, struck in late September, followed swiftly by Typhoon Bualoi, known locally as Opong.

In the months before, an extraordinarily wet monsoon season caused widespread flooding, sparking anger and protests over unfinished and sub-standard flood control systems that have been blamed on corruption.

Typhoon Kalmaegi left the Philippines at 00:30 local time (16:30pm GMT) on Thursday morning.

It has since strengthened, with maximum sustained winds increasing from 150 km/h to 155 km/h.

It is expected to make landfall in central Vietnam on Friday morning, according to forecasts. More than 50 flights there have been cancelled or rescheduled.

Vietnam has already been battling with a week of flooding and record rains that burst riverbanks and flooded some of the country's most popular tourist spots.

Thailand is also bracing for the storm's impact, with local officials warning of possible flash floods, landslides and river overflows caused by Kalmaegi.

EV drivers could face new tax in Budget

6 November 2025 at 15:50
Getty Images A young woman with her phone in her hand, about to plug an electrical charger into her car - she is wearing an orange jacket and has her blonde hair tied back into a pony tail, and is standing next to the car with the door opened Getty Images

Drivers of electric vehicles (EVs) could be facing a new tax in next month's Budget.

With pressure on the chancellor to find tens of billions of pounds in additional revenue, the BBC understands there have been "conversations" within government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levy on EVs.

A government spokesperson told the BBC: "Fuel duty covers petrol and diesel, but there's no equivalent for electric vehicles. We want a fairer system for all drivers."

The statement follows a report in the Daily Telegraph, that the Budget would include a new pay-per-mile charge for electric vehicles.

According to the Telegraph EV drivers could be charged 3p per mile, on top of other road taxes, amounting to an extra £12 on a journey from London to Edinburgh. Drivers of hybrid cars would also be charged, but at a lower rate.

The paper says the idea is that owners would have to estimate, and pay for, their road usage for the year ahead. If,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hey had driven fewer miles they would have a credit to carry over, but if they had driven more they would face a top-up charge.

Drivers of petrol and diesel vehicles pay fuel duty, so the transition to electric vehicles leaves a shortfall in government revenues, which are already under significant pressure.

Since April of this year, electric cars stopped being exempt from vehicle excise duty, due to a change made in the 2022 Budget.

"We want a fairer system for all drivers whilst backing the transition to electric vehicles," a government spokesperson told the BBC.

"It is right to seek a tax system that fairly funds roads,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s," they added.

However, the government was still backing the transition away from petrol and diesel, they said, pointing to £4bn in support already given, including grants to cut upfront costs by up to £3,750 per eligible vehicle,

"We will look at further support measures to make owning electric vehicles more convenient and more affordable," they said.

There has been growing concerns about the emerging "tax gap" from more petrol and diesel cars coming off the roads.

That has put pay-per-mile systems in the spotlight, but there has been push back from some quarters.

Edmund King, AA president, said while the government was losing fuel duty revenue, it should "tread carefully unless their actions slow down the transition to EVs".

He added that car sales indicated that the government's own zero emissions target would not be met this year, and that the detail of the proposal was needed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se new taxes will be equitable or a poll tax on wheels".

Doing these four things could help you manage your headaches better

6 November 2025 at 10:45
Getty Images A woman sits at a table, pressing her palms to her forehead. On the table is a glass of water and some tablets.Getty Images

Headaches are something almost all of us deal with at some point.

They can last from a couple of minutes to days and the pain can be sharp, dull, throbbing or stabbing and sometimes spread beyond your head to your scalp, face or even your neck.

Dr Xand van Tulleken, who hosts the BBC's What's Up Docs wellness podcast, knows the feeling all too well and says he gets headaches once a month or every six weeks and it "feels like someone's drilling into my eyeball".

While it's easy to panic about what might be behind a bad headache, Dr Katy Munro, a GP and expert at the National Migraine Centre, says it's rarely something serious.

"It's natural to worry that something is seriously wrong, but the chances of that are actually very small," she explains.

She advises that if it's your "first or worst headache, get it checked out by a doctor," but if you're getting a pattern of milder, recurring headaches, there are a few simple things you can try at home as well as seeing your GP.

1. How big was the impact on your day?

Dr Xand says understanding your own headaches can be surprisingly helpful as they often don't have a single cause so keeping a diary can help you spot patterns and triggers.

For some people, weather such as thunder and lightning could trigger it, while for others it might be sensitivity to light.

"The worst time for me is when we're driving in the autumn and the sun is low and the sun is flickering through the trees...it really aggravates," says Dr Munro.

It's worth noting down things like:

  • What you were doing when the headache started
  • What you ate or drank
  • How well you slept
  • The weather
  • For women, track your menstrual cycle, as headaches can be linked to hormonal changes

But, Dr Munro cautions that you shouldn't overdo it.

"I made the mistake of making mine very detailed, which was depressing. Instead keep it simple and maybe write a number from one to 10 to summarise the impact it had on your day.

"It's also useful to track how many crystal-clear days you have, not just the bad ones.

Your doctor can then review it to help identify patterns.

2. Use caffeine wisely

You might think that caffeine is something you should instantly avoid if you have a headache but Dr Munro says the truth is more nuanced.

In small, careful doses, it can make painkillers more effective if you are not having too much caffeine on a daily basis.

"Caffeine is a co-analgesic which means it can boost the effect of a painkiller," Dr Munro explains, but avoid it in the afternoon and evening as it can disrupt your sleep.

It's worth also thinking about your caffeine consumption more broadly - consuming lots of it every day can cause a caffeine overuse headache and if you suddenly stop, you might get a withdrawal headache.

3. Don't skip meals

What you eat and when may make a difference if you're suffering from headaches.

Dr Munro recommends following a diet similar to the Mediterranean one that is rich in protein, healthy fats and complex carbs which can help stabilise your energy levels.

You should avoid quick-release sugary snacks and definitely don't skip meals as that can be a common trigger.

Dr Munro says she found her headaches were helped by cutting out dairy and gluten, though that's not universal.

"I also found eating regularly and taking lunch to work made a difference," she says.

As well as thinking about food, Dr Munro says regular exercise, good sleep, stress management and staying hydrated can also help reduce headaches.

You should drink enough during the day so your pee is a pale clear colour and you don't feel thirsty.

4. Avoid painkillers with codeine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like painkillers or anti-nausea tablets, you can buy over the counter that may be helpful to manage headaches" says Dr Munro.

She cautions that you should avoid "anything containing codeine" as it can make some headaches occur more frequently and can worsen symptoms like nausea.

"Painkillers can work extremely well but it does depend on how severe your headache is.

"If they're becoming more frequent or intense, your GP can help you find a more suitable medication."

Make sure you don't regularly take painkillers on more than two days a week as this will reduce your risk of rebound headaches.

Drs Chris and Xand van Tulleken are on a mission to help us take better care of ourselves. Listen to What's Up Docs? on BBC Sounds or wherever you get your BBC podcasts."
Drs Chris and Xand van Tulleken are on a mission to help us take better care of ourselves. Listen to What's Up Docs? on BBC Sounds or wherever you get your BBC podcasts."

Quiz: Are you a Celebrity Traitors superfan?

6 November 2025 at 10:25

The first series of The Celebrity Traitors is in full swing.

The Traitors have begun their murder spree, as the faithfuls endeavour to uncover them.

Many of us like to think we could handle the pressure of being a Traitor, but which celebrity Traitor are you?

Spoiler alert: the quiz will reveal who the celebrity traitors are.

Enjoyed this quiz? Try testing your memory with our latest weekly quiz, or have a go at something from the archives.

泰国国王下周将访华五天

6 November 2025 at 16:29

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将在下周访华五天。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星期四(11月6日)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哇集拉隆功将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另一方面,泰国首相阿努廷上周在韩国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面,并保证泰国会反对赌场合法化。

据泰媒报道,习近平对此感到满意,表明中国政府将鼓励更多中国游客到泰国旅游。他强调,中国不会干涉任何国家的国内决策,但会采取内部措施劝阻中国公民为赌博出游,因为赌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中国曾是泰国最大客源国,但诈骗园区和绑架引发的安全问题令赴泰的中国游客锐减,加上此前为泰党主导的政府无视北京的担忧和顾虑,坚持推行赌场合法化政策,导致泰国进一步流失中国游客。

台中爆发非洲猪瘟 卢秀燕两度鞠躬道歉

6 November 2025 at 16:26

台中爆发台湾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市长卢秀燕两度鞠躬道歉,坦言“防疫过程做得不好,身为市长必须概括承受”。

今年10月,台中梧栖使用厨余养猪的养猪场爆发非洲猪瘟疫情后,全台立即禁宰、禁运、禁止厨余养猪多天。在确认仅为单一案例后,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宣布自星期四(11月6日)起分两阶段解封,当天开放载运活猪,星期五(7日)凌晨恢复屠宰贩售。

在疫情逐步受控后,台中市政府也展开内部问责。综合台湾《联合报》和ETtoday新闻云报道,市政府星期四中午宣布,农业局长张敬昌、环保局长陈宏益因为防疫不力被免职。

对此,民进党议员江肇国批评,台中市政府在疫情爆发后多次闪躲、掩饰,导致信息混乱,从兽医人力、死亡猪只数量到厨余流向与掩埋管理均出现漏洞,显示防疫体系全面失灵。他指责,两名局长下台“只是弃车保帅”,并呼吁卢秀燕诚实面对问题,亲自说明与道歉。

同日下午2时,卢秀燕率多名官员在市政大楼召开记者会,说明防疫进展与市府后续措施。她说,非洲猪瘟防疫管制将自当天起陆续解除,市民与产业可逐步恢复正常运作,并感谢中央、地方及产业界在防疫期间的协助与支持。

卢秀燕坦言,市府在防疫过程中确有不足,身为防疫指挥官,她必须负起全责并郑重道歉。她随即90度鞠躬致歉,并宣布已启动内部调查,一旦结果出炉将立即对外说明。

卢秀燕还说,这起事件让社会忧心,她感到非常抱歉,“妈妈做不好一样要检讨改进”。她说,台中是一座努力进步的大城市,市府会以此为教训,全面检讨并强化防疫体系,以回报市民长期以来的支持与信任。她在发言结束时,再次鞠躬。

斐济高级外交官访台 北京向斐济提出严正交涉

6 November 2025 at 16:18

针对斐济一位高级外交官访问台湾,中国大陆外交部指此举严重违背斐济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承诺,并称已向斐济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星期四(11月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她在回应有关斐济外交官访台的提问时说,大陆一贯坚决反对建交国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交往。

毛宁指出,斐济有关官员窜访台湾,严重违背斐济奉行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承诺,大陆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已向斐济方面提出严正交涉,“台湾当局的卑劣行径也不会得逞”。

据台湾总统府星期三(11月5日)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台湾副总统萧美琴当天上午接见了驻联合国常任代表访问团,并感谢长期以来对台湾的支持与协助,让台湾在国际体系、尤其是联合国体系,能持续对全球作出贡献,扮演有意义的角色。

这个访问团的成员包括马绍尔群岛驻联合国常任代表席克(John M. Silk)、巴拉圭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斯卡毕尼(Marcelo Eliseo Scappini Ricciardi)、斐济驻联合国常任代表塔拉吉尼吉尼(Filipo Tarakinikini)等。

据路透社报道,斐济总理兰布卡7月说,斐济反对中国在太平洋岛屿建立军事基地,并补充称中国不需要这样的基地来展现实力,正如去年在这一地区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所显示的那样。

太平洋岛国地处美国和亚洲之间,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已成为华盛顿和北京争夺安全影响力的焦点。

习近平赴三亚 要求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

6 November 2025 at 15:48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今年12月正式启动全岛“封关”,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南下海南时呼吁,要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并称此举是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他也说,越是扩大开放,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星期四(11月6日)上午在海南省三亚市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冯飞作了汇报。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也出席汇报会。

习近平在听取汇报时说,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共中央着眼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各有关方面密切协作、主动作为,通过持续努力,全面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目标。

为期四天的四中全会10月23日落幕,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据报道,习近平听取汇报后称,中共中央决定,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这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举措。各级各有关方面要精心准备,确保平稳有序。

封关是一个海关术语,即海南全岛成为一个“境内关外”区域,岛内可享受零关税等优惠政策。

习近平强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要锚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全面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入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分步骤、分阶段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

他说,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好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机制,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也说,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主要目的是促进海南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结合实际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全面提高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深化同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牵引作用。

习近平强调,越是扩大开放,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要科学有序安排开放节奏和进度,加强风险识别和防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习近平还指出,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引导各级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用扎实奋斗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

Philippines Faces Grim Typhoon Aftermath as Another Storm Nears

6 November 2025 at 16:29
As the death toll for Typhoon Kalmaegi rose into the triple digits, the country braced for another tropical storm expected this weekend.

© Jam Sta Rosa/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Destruction in Liloan town, in the province of Cebu, on Thursday.

特朗普向习近平提出了对黎智英的关切 指将其释放有助于中方形象

6 November 2025 at 16:45
06/11/2025 - 09:41

据路透社援引三位知情人士和一位美国政府官员报导,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在韩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时,曾直接呼吁习近平释放被监禁的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并未讨论释放黎智英的具体交易,而是更广泛地谈到了这位77岁出版业巨头在经历漫长的《香港国安法》指控审判后,对其健康状况和福祉的关切。该人士补充说,特朗普就此问题谈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

一位美国政府官员介绍称:“正如他之前承诺的那样,特朗普总统提到了黎智英的案件。随后,特朗普总统和习主席都参与了讨论”。

第三位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提到了此事,习近平也注意到了”。该人士称,特朗普建议指,释放黎智英有利于美中关系,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形象。

特朗普在会谈前曾表示计划提出对黎智英的关切,但会谈结束后,他本人以及双方的会谈纪要均未提及此事。

天主教媒体EWTN驻白宫记者詹森(Owen Jensen)上周五报导称,“一位白宫官员向我证实,特朗普总统在韩国与习主席会晤期间确实讨论了黎智英问题。此外,这位白宫官员还告诉我:‘正如特朗普总统所说,黎智英应该获释,他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为释放父亲四处奔走的黎智英之子黎崇恩随后通过声明表示:“我无比感激总统在与习主席会晤时提及我父亲的案件。深知特朗普总统素有‘解放者首领’的美誉,我祈祷他持续的支持与承诺能说服习主席在为时已晚之前释放我父亲”。

白宫拒绝就特朗普与习近平会晤期间是否讨论到黎智英一事置评,也未证实特朗普是否提及此事。

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表示,并不了解两国领导人会晤中有关黎智英的具体细节,但他强调黎智英的“罪行严重损害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刘鹏宇说,“任何干预香港司法程序或破坏香港法治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黎智英是英国公民,他的案件同样也被英国政府官员多次提及。今年8月,特朗普在受访时表示,会尽力“拯救”身陷囹圄的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尽管习近平不会“感到满意”。

特朗普当时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电台采访时说道:“我将竭尽所能拯救他,我们会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会竭尽全力”。

据黎智英的家人和人权组织称,他已被单独监禁超过1700天。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指,黎智英目前被关押在荔枝角收押所,等待8月底审判结束后的判决。如果罪名成立,他可能面临最高终身监禁的刑罚。

黎智英的律师在法庭上表示,他患有心悸,并已佩戴心脏监护仪和服用药物。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分化加速,最高分差近45分|2025年“金标杆”

在分组测评中,中国人寿、友邦人寿和北京人寿领榜各组,其中中国人寿得分最高,是35家受测评机构中得分唯一超70分的机构。这比最低得分者高出近45分。机构之间分化明显。

多数受测评公司预期四季度偿付能力仍会下降。如何应对?从负债端推动产品结构从“高保底刚兑”的增额终身寿险向“低保底+浮动收益”的分红险转型;从资产端提升财务稳定性较高的高股息权益资产的配置,并辅以逆周期等操作以控制波动。

南方周末研究员 张文景

责任编辑:丰雨

在条款趋向同质化的万千寿险产品中,低廉的价格可能对你极具诱惑力,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才是选购产品应重点考量的关键因素。各类专业的术语背后,哪些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足够强?安全垫足够厚?整体而言,寿险业偿付能力趋势如何?

历经近9个月的科学测评,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基于“定性定量指标测评”“专家评审”和“线上线下调研”三大维度研制而成2025年“金标杆—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下称“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

作为2025年“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下称2025年“金标杆”,详见《五大行业,近400家机构,谁才是“金标杆”?》) 17个子榜之一,“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遵循“金标杆”自诞生之日起便确立的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四项原则。

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显示,在分组测评中,中国人寿、友邦人寿和北京人寿领榜各组,其中中国人寿得分最高,是35家受测评机构中得分唯一超过70分的机构。这比受测评机构中最低得分者高出近45分。机构之间分化明显。

2025年三季度,因受市场利率变化、资本市场波动和新会计准则调整等因素影响,大部分受测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环比下降。展望四季度,偿付能力下降趋势成为共识。应对之法指向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一手调整产品销售结构,一手提升财务稳定性较高的高股息权益资产的配置。

35家入围

较之初榜(详见《75家寿险公司,为何仅有53家入围偿付能力测评?》),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测评对象及测评方法有何变化?

在初榜基础上进行数据更新,同时增加“专家评审”和“线上线下调研”两大维度。这是“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之银行保险榜自问世以来坚持的“三维测评”方法论。

为保持银行保险业榜单数据截取时间的一致性,寿险业偿付能力榜终榜“定性定量测评”维度数据与初榜一致,即截取至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及相关数据,并按70%折算计入总分。

较之初榜53家寿险公司入围并被以资产规模不同分为“万亿组”“千亿组”“百亿组”三组,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入围名单有所不同。为与寿险业其他子榜保持一致,此终榜仅有35家寿险公司进入“专家评审”和“线上线下调研”环节。入围名单集中在万亿组和千亿组,百亿组仅有6家入选。

与寿险业其他子榜一致,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数据测评部分也采用分组测评方式,评审团在投票环节亦在同组中比较打分。与此同时,评审团投票虽然仍沿用“赢家通吃”规则,但与以往每名专家针对不同榜单选择三家保险公司不同,此次专家投票范围根据组中受测评机构数量而变化。在计分时,受测评机构理论上最高可获得11票,计15分。如不满11票,则按相应比例折算。

深调研维度,依据各机构对调研问卷的回复情况及内容进行打分。基于以上逻辑,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指标体系如下图。

 

尽管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相关数据未进入数据测评范围,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了各机构已披露的相关报告,以呈现寿险业偿付能力的趋势性和个体化差异。

中国人寿高居榜首  

三维测评之下,哪家寿险公司履行赔付义务能力更强?

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显示,在万亿组的9家公司中,中国人寿高居榜首,平安人寿位居次席,太平人寿紧随其后。较之其他两组,此组得分普遍较高,但末名中邮保险得分与中国人寿相差仍近30分。

 

万亿组各公司偿付能力呈现何种态势?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阅研究万亿组受测评寿险公司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后发现,该组9家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环比下滑。其中中国人寿降幅最小,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微降2.04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7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各项业绩实现高位突破。总保费、新单保费和续期保费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保费业绩向好和权益投资收益大增的情况下,中国人寿偿付能力为何反而下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主要受市场利率下行和新会计准则调整所致。该组多家受测评寿险公司因利率波动而增加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计提。其中中国人寿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增加人民币636.04亿元。

为何利率环境变化会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很大影响?从产品角度分析,由于保险产品定价发生在保险产品销售之前,如果预定利率或一些保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设定过高,当利率下降时,实际投资收益率可能低于预定利率,即出现利差损;评估准备金负债贴现率如果下降,准备金负债亦会增加。

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寿险公司以出售长期保险产品为主要经营活动,资产负债整体上呈现 “长负债、短资产”特点,负债久期长于资产久期。在利率长期下行环境下,负债增加幅度会超过资产的增长幅度,造成实际资本下降,进而影响偿付能力。但2025年权益投资收益颇丰,对各寿险公司形成较强支撑。

友邦人寿守住第一

千亿组中,共有20家寿险公司,是成员最多的一组。

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显示,友邦人寿是该组唯一得分超过70分的受测评机构,排名与初榜一致,位居该组第一。招商信诺和建信人寿进入前三,亦是唯二得分超过60分的机构。

分维度看,友邦人寿在“定性定量指标测评”和“专家评审”维度得分均排在第一,建信人寿与友邦人寿均得到9张专家票,招商信诺和安联人寿获得8张专家票。

遗憾的是,20家机构中,7家得分不足50分,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招商仁和人寿得分近30分。这是得分跨度最大的一组,既有70分的友邦,亦有刚过30分的招商仁和人寿,差值约40分。

这组成员的偿付能力有何新动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阅2025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友邦人寿偿付能力降幅较大。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分别下降46和52个百分点。友邦人寿解释称,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及保险合同负债变动影响。

多家受测评公司更预期四季度偿付能力仍会下降。在调研中,不少机构认为,短期内影响偿付能力重大不确定因素有权益市场波动和市场利率变化。

这表明寿险公司刚性负债成本与资产端收益持续下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尚在。这种矛盾与生俱来,同寿险公司业务模式密切相关。从负债端看,寿险产品可分为储蓄型和投资型。储蓄型保险通常以较高预定利率作为核心卖点吸引客户,这部分负债成本在合同签订后即被锁定,形成保险公司必须刚性兑付的长期债务。

但寿险公司将保费投资时,其实际投资收益受宏观经济环境、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监管政策等多重因素制约,投资收益充满不确定性。尤其当储蓄型保险在总保费中占比过高时,会大幅增加高成本负债的规模。寿险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难以找到足够多能覆盖成本的安全资产,最终导致“资产端收益<负债端成本”的倒挂现象,进而侵蚀保险公司利润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尽管资本市场2025年持续向好,但寿险公司基于安全因素重点配置依旧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如何应对?近年来监管持续引导行业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推动产品结构从“高保底刚兑”的增额终身寿险向“低保底+浮动收益”的分红险转型。

招商信诺在接受调研时的回复反映了行业心声。该公司认为,一是提升财务稳定性较高的高股息权益资产的配置,并辅以逆周期操作与再平衡以控制波动。二是推动分红型产品销售来降低权益市场波动对偿付能力的影响。三是考虑适度引入市场中性、量化对冲等绝对收益策略,进一步降低回撤,实现收益增强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北京人寿跃升

在终榜中,百亿组总体得分比较集中。

寿险偿付能力榜终榜显示,与初榜相比,北京人寿跃升11位,登顶榜首。中华人寿和东吴人寿仍居前三,但座次易位。

 

北京人寿为何逆袭成为第一?该组中,东吴人寿及小康人寿未获得任何专家评审投票,而北京人寿在“专家评审”和“线上线下调研”维度均获得最高分,进而抬升总得分。

2025 年三季度,北京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79.47%,较上季度末下降了 10.6 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97.63%,较上季度末下降了 8.75 个百分点。

针对市场利率下行趋势,北京人寿表示,一方面,动态调整债券型资产的配置策略,积极运用配置结构调整和阶段性交易机会,有效控制利率敏感资产风险价值(VAR值);另一方面,适度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在有效控制短期回撤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投资收益。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囚中被加控违法骚扰议员 民主派前议员林卓廷脱罪

6 November 2025 at 16:15
06/11/2025 - 08:32

触发逾百万人上街抗议的《逃犯条例》修订草案2019年在立法会审议时,时任民主党议员林卓廷被指在会议上袭击丶妨碍或骚扰两名建制派议员,扰乱议会秩序,正在狱中为国安法罪行服刑的他否认控罪,经审讯後,裁判官郑念慈今(6日)早裁定林卓廷无罪。林闻讯後高声感谢法官,随後坐囚车回狱中继续服刑。

立法会在2019年审议可把港人引渡至中国内地处理的《逃犯条例》修订案时,在社会引发巨大争议,审议草案的委员会史无前例地闹「双胞」,民主派和建制派议员各自支持由己方成立的两个委员会,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在5月11日的会议上爆发持续冲突,有民主派议员阻止建制派护送阵营内议员石礼谦主持会议,多人表示身体不适,会议被迫暂停,数名建制派议员到警察总部报警。其後,林卓廷被控违反《立法会(权力及特权)条例》,具体是指他於当天在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室内与另外四名泛民主派议员共同犯罪,袭击丶妨碍或骚扰在会议厅范围内的议员陈恒镔和周浩鼎。

西九龙裁判法院署理主任裁判官郑念慈今早裁定,两项控罪皆不成立。郑官指出,根据呈堂片段,周浩鼎和陈恒镔二人所处位置,与林卓廷和石礼谦有距离,二人或许未必清楚事发时的情况,质疑其证供有所夸大。郑官又说,林卓廷当时只是涉嫌「抢咪」,而作为辩方证人的时任建制派议员石礼谦作供时表明,林卓廷伸手「抢咪」时,没有用力,他信纳石的证词,难以推论曾达成协议袭击,因此裁定林卓廷两项罪名均不成立。

在审讯中,林卓廷自辩时表示,自己只是上前「睇实个情况」,与石礼谦有身体接触,是希望对方注意到自己,并没有「抢咪」。辩方在书面结案陈词中引述石礼谦供词称,案发时他完全感受不到威胁,亦感觉不到林对他「用力」,重申林不是在抢走石的咪高峰,即使有此尝试,以及不断向石说话,也无法显示林跟控罪提及的人士达成协议。

控方则承认,林卓廷没有直接行为骚扰丶袭击或妨碍陈恒镔和周浩鼎履行职责,但石礼谦尝试主持会议时,林卓廷在旁不断说话,当有议员「抢咪」时,林卓廷一直以手「掂住」石礼谦,法庭可基於林卓廷同意泛民希望阻止涉案会议选主席,以及其抢咪行为及时机而「推论」林参与共同犯罪。

现年48岁的林卓廷,现时正因另外两项控罪而须合共服刑 9年 7个月。两案分别是因参与民主派初选以争取更多议席(俗称「47人」案)而被裁定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成丶入狱6年9个月;另一案是指他於2019年7月21日的元朗地铁站内参与「暴动」,事发时,主要属乡事派的白衣人无差别袭击市民,林卓廷自称到场了解并促请警方平息冲突,期间有呼吁市民「帮手顶住」,事後更以受害人身份协助警方搜证缉拿凶徒,并曾获回信感谢,但2020年底被捕,今年2月被判入狱37个月,是七名「非白衣人」中判刑最重的,但当中三个月可与「47人」案同期执行。林卓廷早前已就「初选案」刑期提出上诉。



香港最大宗加密货币骗案 警首引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例控16人

6 November 2025 at 16:15
06/11/2025 - 08:54

虚拟投资平台「绿石数字资产平台」(下称JPEX),涉嫌通过加密货币诈骗投资者高达16亿港元(下同,折算约 1.8亿欧元)一案,事隔两年,警方首次引用针对打击投资虚拟资产洗黑钱的新罪行来检控包括协助宣传的网红等16人,当中 8人今(6日)早提堂,有 7人获准保释。评论认为,JPEX案是近年最多人受害的加密货币骗案,被告获准保释的条件较涉违反国安法案件宽松,质疑能否起到阻吓作用。

轰动一时的JPEX案,有超过2700人报警指称疑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JPEX投资加密货币时受骗。该平台于2022年成立,以「低风险高回报」作招徕,利用艺人丶网红在各个社交媒体丶网上平台丶港铁站和商场等大量投放广告吸引投资者入局,翌年被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点名及揭发,假称正申请牌照,实为无牌经营。其后平台通过大幅提高交易手续费,使客户无法提款,再把大量资产转走,经加密货币钱包清洗,转帐至多名涉案者的相关户口。警方在2023年9月采取行动,包括拘捕集团核心成员等80人,冻结总值约 2.28亿港元的怀疑涉案资产。

JPEX案被揭发至今,二千多名受害者估计并共损失 16亿港元。事隔两年,警方昨天引用2022年通过的《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检控涉案的 16人,是条例通过以来第一次引用。被控人士包括该平台核心成员丶加密货币场外交易所相关人士丶网红及傀儡户口持有人。

国际刑警通缉三名涉案主脑

负责案件的商业罪案调查科总警司黄震宇在记者会上表示,此案是香港近年涉及受害人最多丶损失金额最大的骗案,案情非常复杂,需要大量时间调查海量数据及交易纪录。他又表示,警方已锁定案件主脑身份,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向仍在逃的三人发出红色通缉令。至于早前曾被捕的80人,由於案件仍在调查中,不排除稍后有下一轮检控。

警方把16名涉案者分拆成多案起诉,今早在东区法院先处理协助宣传的名人及网红等8名被告,控告他们洗黑钱及「欺诈地或罔顾实情地诱使他人投资虚拟资产」等罪名。8人共被起诉33项罪名,7人获准以5万至30万港元不等保释。裁判官将案件押后至12月15日再提堂,期间,各被告不准离港丶须定时到警署报到,以及不得接触控方证人。

专门报道法庭新闻的传媒人陈珏明表示,警方这次高调检控多人涉及JPEX案,显示香港有法例可以针对新兴市场及加密货币的问题,「实能收加分效果」。但相较涉国安案件被告均不得保释,今次处理重大骗案的被告,显得过于宽松。

他指出,过去多宗涉国安案件的被告被捕后均不得保释,在案件未开审前已被长期还柙,但JPEX案是近年最多受害人的骗案,警方声称高度重视,却让多名被告在被捕至被起诉前的两年内可以自由出入境,显示在保释处理上未必具阻吓效果。

他又说,案中主脑仍在逃,调查两年后才提出检控,即使最终被告被判罪成,能为多少被骗投资者追回款项仍是未知之数。

另一资深传媒人吴志森则质疑当局行动迟缓,他指出,JPEX的犯案手法并不新鲜,早在平台成立初期,已有不少声音质疑,但证监会却未有即时表态,要到2023年才公布其无牌经营,导致受害者人数扩大,反映监管部门对骗案反应迟缓丶后知后觉。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电话会谈

6 November 2025 at 16:15
06/11/2025 - 09:09

日本时间11月5日傍晚,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了电话首脑会谈。

会谈一开始,高市首相向冒着生命危险率领祖国的泽连斯基总统表达了敬意,并强调日本“与乌克兰同在”的立场不会改变。

高市首相还说明了日本迄今为止对乌克兰提供的援助情况,并表示今后将继续为乌克兰的重建与复兴提供支持。她指出,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影响国际秩序,因此日本将继续大力支持乌克兰,为实现公正而持久的和平早日到来而努力。

泽连斯基总统则再次对日本长期以来的支援表示深切感谢,并说明了乌克兰在推动和平方面的努力。双方首脑一致同意今后继续保持密切合作。

泽连斯基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介绍了这次通话内容。他表示,已向高市首相传达了“希望在现代化武器的共同生产方面建立牢固伙伴关系”的意愿,并说明了强化乌克兰防空体系和对俄罗斯继续施压的必要性。

此外,泽连斯基还透露已邀请高市访问乌克兰,并表示:“我坚信,乌克兰与日本的合作潜力远不止于此,未来将更加广阔。”

目前,日本政府在“今日的乌克兰,可能就是明日的东亚”“欧洲与印太地区的安全保障不可分割”的旗帜下,已对乌克兰实施了总额约124.1亿美元(约1.7万亿日元)的有偿与无偿援助。

此外,日乌两国政府还达成协议,今后将利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的运用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提供最高约30.3亿美元(约4,719亿日元)的日元贷款,名为“为乌克兰提前提供特别收益(ERA)贷款”。

特朗普vs.马姆达尼:一场即将展开的对决

6 November 2025 at 04:20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新闻分析

特朗普vs.马姆达尼:一场即将展开的对决

TYLER PAGER
佐兰·马姆达尼周二晚在布鲁克林的选举观礼派对上发表讲话。他在胜选演说中向总统发出警告:“想动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得先过我们所有人这一关。”
佐兰·马姆达尼周二晚在布鲁克林的选举观礼派对上发表讲话。他在胜选演说中向总统发出警告:“想动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得先过我们所有人这一关。” Amir Hamj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公开场合,特朗普总统已连续数周诋毁佐兰·马姆达尼,称其为极端分子、共产主义者,是纽约市的威胁。
他还坚称自己比34岁的马姆达尼“好看多了”。
但据两名要求匿名透露总统言论的人士称,私下里,特朗普称这位纽约市候任市长是有才华的政治人士,认为他机敏善辩。
尽管有这份不情愿的赞赏,两人似乎正走向对峙——这位年轻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将与一位早已将其视为绝佳靶子的总统展开较量。对特朗普而言,这位候任市长是民主党反对势力的代表;就在马姆达尼上演这场看似不可能的胜利数小时后,总统便称民主党人“疯了”,“马姆达尼,或者管他叫什么鬼名字”也是一样。
广告
特朗普的助手和盟友承认,马姆达尼与纽约市很可能成为总统下一轮攻击目标,但也有部分人提醒,由于特朗普在纽约拥有多处房地产资产,纽约的经济繁荣与他的既得利益息息相关。
周三,特朗普甚至表示,或许会“稍微帮他一把”,因为他希望纽约市能取得成功。
即便如此,总统已威胁要扣留联邦资金,“除法律规定的最低限额外”不再拨款给该市。不过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他无权扣留国会已批准的资金。(此前政府曾因移民政策试图扣留部分城市的联邦资金,但在法庭上屡屡败诉。)
联邦政府向纽约市提供了数十项拨款,涵盖医疗、交通和执法等领域。若政府扣留其中任何一项预期的经费,大概率会引发诉讼。
而马姆达尼方面似乎已做好应战准备。在胜选演讲中,他直接向特朗普发起挑战,誓言反击联邦政府对纽约内部事务的干涉。
“唐纳德·特朗普,我知道你在看,我有句话要对你说,”他向这位爱看电视的总统发出挑衅,“把音量开大点。”
特朗普总统周三在迈阿密发表演讲时继续抨击马姆达尼。但他同时表示,或许会“稍微帮帮”这位候任市长。
特朗普总统周三在迈阿密发表演讲时继续抨击马姆达尼。但他同时表示,或许会“稍微帮帮”这位候任市长。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随后证实,特朗普当时确实在观看这场演讲。)
马姆达尼表示,他不会被总统的威胁吓倒,并称纽约市将为击败特朗普及其政治运动提供行动指南。
广告
“听我说,特朗普总统,”他说。“想动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得先过我们所有人这一关。”
要对抗特朗普政府,马姆达尼除发起诉讼外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这位候任市长承诺将为市政法律部门增聘200名律师,部分原因正是要抵御其竞选中所称的“总统权力滥用”。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屡次展现出利用联邦政府权力报复政敌的意愿,有时甚至显得急切。他削减数十亿美元联邦拨款,目标直指纽约市等民主党执政的州和城市;他不顾民主党城市意愿派遣国民警卫队进驻;他还指示司法部起诉政治对手,包括纽约州总检察长。
但总统的一些盟友私下表示,马姆达尼的胜选对特朗普可能反而有好处,使他得以再次使用长期用于妖魔化民主党领袖的套路——例如他对前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纽约民主党众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以及民主党亿万富翁支持者乔治·索罗斯采取的行动——从而推进其政治议程。
自从马姆达尼在民主党初选中爆冷获胜以来,特朗普及其盟友便将其塑造成该党的未来代表,试图将民主党描绘成极端势力。周三,当特朗普抨击民主党允许跨性别女性和女孩参加女子体育赛事时,也将马姆达尼归入了同一阵营。
“他觉得让男性参加女子体育赛事很棒,”特朗普说。
广告
面对特朗普针对跨性别群体的政策,马姆达尼承诺将捍卫纽约跨性别者的权利,并使纽约成为LGBTQ居民的“庇护城市”。他尚未明确就运动员问题表态,其发言人仅提及他的过往言论。
马姆达尼称自己是民主社会主义者,而非共产主义者。他似乎并不畏惧与总统针锋相对,周三上午,他淡化了外界对他在胜选演讲中刻意挑衅特朗普的质疑。
“如果总统愿意合作,兑现他竞选时关于食品杂货降价或降低生活成本的承诺,我会和他合作,”候任市长在接受NY1采访时表示,“但如果他想打压这座城市的民众,那我会全程挺身捍卫他们。”
民主党策略师、前总统奥巴马的长期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表示,马姆达尼关于特朗普的部分言论属于“没必要的校园操场式挑衅”。
“我认为,和特朗普陷入网络挑衅没什么意义,但当他实质上向这座城市宣战时,坚决反击是必要的,”他说。“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挑战总统的同时,还能守住为全市服务的市长理念?”
特朗普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对纽约市事务一直非常关注。他的顾问曾试图干预选举,阻挠马姆达尼当选,但未能成功;去年特朗普多次在纽约市开展总统竞选活动,尽管该市选民向来支持民主党。
广告
因此,特朗普在纽约的部分盟友鼓励他对这座城市采取更圆滑的态度。
纽约食品和石油大亨、亿万富翁约翰·卡齐马蒂迪斯表示,他已告知总统,不要扣留那些能帮到纽约民众的资金,也认为总统没必要向纽约派遣军队,而是建议特朗普让联邦政府密切监控拨给纽约市的所有联邦资金。
“他们不会给他钱,然后让他随心所欲地花,”他还说。“我认为总统会密切关注情况,因为他在乎纽约。”

Michael Gold和Dana Rubinstein自纽约、Devlin Barrett和Zolan Kanno-Youngs自华盛顿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Tyler Pager是时报白宫记者,报道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

翻译:晋其角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