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rael’s Attack on Qatari Soil Leads Gulf Powers to Question U.S. Protection
©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美国官员表示,应扫描太阳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包括充电桩、路边气象站和交通摄像头,以查找隐藏在电池和逆变器内的恶意设备——例如隐藏的无线电设备。美国运输部联邦公路管理局上月底发布了这项警告,正值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技术在美国交通基础设施中存在而采取的行动不断升级之际。
路透社查阅了这份长达四页的安全通知副本,其中称,在“某些外国制造的电源逆变器和电池管理系统(BMS)”中发现了未登记的蜂窝无线电设备。这份通知此前从未被报道过,并未具体说明这些含有未登记设备的产品是从哪里进口的,但许多逆变器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美国官员越来越担心,这些设备以及管理充电电池的电子系统可能被植入恶意通信组件,从而可能根据中方的指令对其进行远程篡改。
今年5月,路透社报导称,专家在一些中国生产的逆变器和电池中发现了恶意通信设备后,美国能源官员对此感到担忧。当月晚些时候,行业组织“绿能丹麦”(Green Power Denmark)声称,在丹麦能源供应网络的进口设备中发现了未说明的电子元件。
美国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SA)将相关问题转交给美国运输部。后者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警报“总结了公开和非机密报告,以确保各机构正在为交通运营商实施切实可行的缓解措施”。美国运输部将进一步的问题转回CSA。
中国驻美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反对“歪曲和抹黑中国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成就”。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在其警告中引用了联邦和州级报告,称逆变器和电池内发现了“未记录的蜂窝无线电”,国家级评估已确定这些设备可能构成风险。
8月20日发布的这份警告称,这些设备用于为美国一系列公路基础设施供电,包括标识牌、交通摄像头、气象站、太阳能游客区和仓库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器。该警告中提到的风险包括同时断电和数据被秘密窃取。
该警报建议相关部门对美国高速公路系统的逆变器进行盘点,使用频谱分析技术扫描设备以检测任何意外通信,禁用或移除任何未登记的无线电,并确保其网络得到适当隔离。
此外,华盛顿还对中国汽车在美国高速公路上的存在表示担忧,担心中国车企在美国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时可能会收集敏感数据。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最终确定了相关规定,将在2026年底前禁止几乎所有中国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这是打击中国汽车软件和硬件举措的一部分。
(德国之声中文网)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胀或通缩的主要指标。中国8月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7月相比持平,但同比下降0.4%,高于彭博社所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的0.2%的降幅,是自2月份出现0.7%的降幅以来最大降幅。
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此的官方解释是因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以及8月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所致。2024年8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小幅上涨0.6%。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表示,分类别看,主要是食品价格较低。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连续第3个月扩大。她指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8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同比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
法新社援引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黄子春的一份报告指出,继7月份数据稳定后,中国CPI再次跌至负值“反映了食品价格波动”。
她写道:“近期潜在通胀率实际上有所上升,这主要反映了暂时性因素,而非潜在供需失衡的显著改善。”
近年来,西方主要经济体一直努力应对通货膨胀问题,而北京却不得不应对因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以及出口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剧所带来的国内消费疲软,价格停滞或下跌的问题。通货紧缩趋势抑制了投资者信心,并威胁到北京今年5%左右的官方增长目标。
8月PPI同比下降2.9%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环比由下降0.2%转为持平。PPI衡量的是商品进入批发或分销环节之前的价格。最新的下跌延续了自2022年底以来持续多年的负增长势头。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黄子春写道,“鉴于国内需求疲软和产能持续过剩,我们怀疑中国的通货紧缩环境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善。”
本周的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4%,但增速低于预期,为6个月来最低。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对最大单一贸易伙伴美国的出口持续下降。中国8月对美国出口同比暴跌33.1%,降幅较7月扩大11.4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五个月出现双位数跌幅。中国对欧盟和东盟的出口8月分别增长10.4%和22.5%。但专家们指出,不管是东盟还是欧盟,没有一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市场能与美国市场相提并论。
(法新社、中国国家统计局)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委员会9日发布的第六份年度《战略前瞻报告》警告称:“全球秩序已遭受巨大冲击。非欧盟国家可能不再能够稳定供应低碳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料。”
报告指出:“作为回应,人们可能会愈发重视包括太空采矿在内的先进开采技术,而月球采矿正是其中之一。”
锂、铜、镍和稀土等金属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至关重要,但欧盟内部开采量极为有限。欧盟委员会担忧,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可能联合操控供应,就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石油市场的影响一样。
事实上,太空采矿已得到多国政府机构的支持,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欧盟内部,卢森堡已将自己定位为欧洲的太空采矿中心,希望通过机器人开采月球和小行星。这些天体通常富含有用金属,如稀土、铝、钛和锰,以及黄金、铂金等贵金属。
然而,工业化规模的太空采矿依然是遥远的梦想,将开采出的金属运回地球的实际方案仍处于起步阶段。
报道指出,能源转型正推高对关键矿产的需求。但由于欧盟土地狭小、人口稠密,环保标准严格,且公民社会活跃,即便发现资源,也难以真正开展矿产开发。
雅克·德洛尔中心(Jacques Delors Centre)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已牢牢掌控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全球40%的铜、60%的锂、70%的钴以及近100%的石墨都在中国完成炼制。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 Uma Sanghvi/Palm Beach Post, via Associated Press
日本官房长官林芳正周三在记者会上介绍,日方已决定关闭在俄罗斯国内开展日语教育等活动、成为日俄友好象征的“日本中心”全部6处设施。林芳正称,“俄罗斯国内和日俄关系面临的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这是综合判断的结果”,解释此举是基于日俄关系恶化采取的应对措施。
共同社报导指,林芳正提及,今年1月,俄罗斯政府单方面停止履行与日本政府之间的“日本中心”相关备忘录的情况时指出:“这是决定关闭的重要考量因素”。他透露在向俄方通报关闭决定时,已就俄方的行为再次表示了遗憾。
据悉,俄罗斯内务部在7月30日和8月26日先后两次对海参崴(俄方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日本中心”实施入内检查。林芳正在记者会上要求俄方确保中心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并指“正努力妥善管控相关情况”。
据了解,日本政府自1994年起在俄罗斯6个城市设立“日本中心”,旨在为俄罗斯的社会与经济改革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经营相关与日语讲座以及商务接洽,被认为助益于深化日俄双边关系。
据《纽约时报》报导称,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讨论对来自中国的药品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一旦实施,可能会颠覆美国制药业,并影响从通用名药物到尖端疗法等各种药物的供应。
这项可能采取的措施的核心是一项行政命令草案,该命令威胁要切断中国发明的实验性疗法的渠道。大型制药公司一直在购买中国研发的用于治疗癌症、肥胖症、心脏病和克罗恩病的药物的专利权。该报获得了这一行政命令草案,该命令的前景引发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团体在幕后展开激烈的游说活动——每个团体都牵涉数十亿美元的利益。
据四位了解游说情况、要求匿名讨论私下谈话的人士透露,硅谷亿万富翁蒂尔(Peter Thiel)、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Sergey Brin)、科赫家族(Koch family)以及特朗普总统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旗下投资公司的员工等与白宫关系密切的知名投资者和企业高管,主张对他们认为的中国对美国生物技术构成生存威胁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这些投资者的资金面临风险,因为他们持有难以出售的新兴美国公司的投资,而这些公司一直在努力跟上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科技行业的步伐。另一边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商,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过去几年,这些公司在中国疯狂采购低价实验性药物,而正在研发类似药物的美国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则遭到拒绝。
民主党和共和党人士都表示,美国对中国药品的依赖构成国家安全漏洞。2020年和今年,特朗普发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呼吁扩大在美药品生产。此外,作为其政府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的一部分,特朗普连月来一直威胁要对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进口的药品征收关税。
白宫发言人德赛(Kush Desai)周一在一份声明中称,特朗普政府并未“积极考虑”该行政命令草案。其续称,维护我们的国家和经济安全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据三位参与讨论的人士透露,就在上周,特朗普政府官员还在征求美国生物科技投资者的反馈意见,包括交换行政命令草案的不同版本。
这些人士表示,白宫副幕僚长米勒(Stephen Miller)的助手们已与投资者进行了数月的反复沟通。此举将标志着特朗普首次将矛头指向来自中国的一批关键实验性药物,制药公司押注这些药物未来能在美国市场带来利润。
对美国患者而言,上述拟议的打击措施可能会减少甚至彻底消除中国发明的有前景的疗法。但批评北京的人士警告称,采取行动是必要的,因为如果中国的崛起削弱了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美国患者也可能无法获得新的治疗方法。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中企行动更快、成本更低,投资者会对美国初创企业失去兴趣,使它们难以筹集资金并开发药物。
希望更多药品生产转移到美国的人表示,这将有助于保护美国患者免受供应短缺的影响,这种短缺已变得普遍,尤其是在未来的大流行病导致中方限制出口的情况下。发送给亿万富翁支持者和知名制药公司的行政命令草案称,中国“和其他敌对行为者利用了我们开放的科学和监管体系中的漏洞”。
该行政命令草案要求提高美国对几种据信在中国大量生产的药物的产量,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止痛片。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五在接受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提到了这一动态。
报导指,该行政令提议,一旦美国这些药品的产量增加,美国政府应在采购中优先考虑这些产品。该行政令还提议为将生产转移到美国的公司提供税收抵免。
中国为美国生产了相当一部分药品成分——具体比例尚不清楚。中国也是印度和欧洲等世界其他主要药品生产国最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国。但中国专门生产的廉价、老旧的通用名药物利润微薄。中国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药品的研发和测试都集中在这个领域,而这才是在美政治游说关注的重点。
该草案中的一项政策将对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制药商手中购买实验性药物权利的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该政策要求此类交易必须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强制审查”。迄今为止,此类交易通常都能顺利进行。
草案中提出的另一项政策将阻止制药商依赖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方法是将这些数据接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更严格的审查,并征收更高的监管费用。FDA已普遍要求制药商主要在美国患者身上进行后期临床试验数据,尽管制药公司经常提交在中国进行的早期安全性研究的结果。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采取行政命令以外的举措,例如加快FDA的审查程序,允许制药商尽早启动安全性研究。几位知名投资者表示,担心中国制药公司抄袭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的早期生物技术研发成果,然后抢在美国同行能够合法采取行动前,争相启动并招募自己的人体安全性研究。
据两位了解谈话内容但未获授权公开发言的人士透露,特朗普的支持者蒂尔和朗斯代尔(Joe Lonsdale)一直在游说包括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在内的政府官员,要求他们放宽FDA的审批流程。保守派风投家朗斯代尔曾公开指责称,中国正在“摧毁”美国生物科技产业。
报导指,目前,中国由企业资助的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已超过美国。美国生物科技行业正陷入长期低迷,今年美国药品开发商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几乎冻结。所有这些都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上海即将取代长期以来生物科技领域的中心——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和旧金山湾区——这两个地方的药物开发成本更高。
历史上,许多美国生物科技初创企业通过将前景看好的实验性药物的权利出售给大型制药公司来获取收入。但在过去几年中,寻找潜在药物的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追踪制药行业交易的DealForma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38%的此类重大交易涉及中国药物,而过去十年几乎没有此类交易。
默克、再生元和艾伯维等美国制药巨头,以及阿斯利康、罗氏和赛诺菲等跨国制药公司,最近都从中国收购了实验性药物。
很少有公司比辉瑞对此的立场更鲜明。辉瑞首席执行官布尔拉(Albert Bourla)与特朗普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布尔拉甚至在上周宣称,特朗普因其对新冠疫苗的支持而应获得诺贝尔奖。
据一位被美国医疗保险和补助服务中心主任奥兹(Dr. Mehmet Oz)转述了相关讨论的人士透露,今年夏天,布尔拉告诉奥兹,在中国达成的交易不仅惠及辉瑞,也惠及美国患者。辉瑞拒绝置评。奥兹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内部就该问题辩论的核心人物。
在今年春天的一次采访中,布尔拉警告不要采取阻碍中国的政策,并称“你不希望他们在治疗癌症方面停止前进”。今年3月,布尔拉前往北京,与一群美国企业高管一起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两个月后,辉瑞从中国制药商三生制药手中收购了一种实验性抗癌药物的专利权,这笔交易价值高达60亿美元,是同类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笔。
上月,布尔拉在与美国国会议员和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谈话中,曾对金融分析师表示,这笔交易是从中国获得宝贵东西的典型例子。布尔拉称,“你所能做的放缓中国的措施终究有限”。
Kenya has been left in shock after the killing of a senior lawyer in a drive-by shooting on a busy street in the capital Nairobi.
Mathew Kyalo Mbobu, a respected lawyer and former head of a political parties' dispute tribunal, was driving home on Tuesday evening when a gunman on a motorcycle pulled alongside his vehicle and opened fire. Witnesses on the Lang'ata/Magadi road reported hearing multiple gunshots.
The motive for the attack, which resembles the shocking killing of a lawmaker earlier this year, is unknown. Investigations are under way.
The Law Society of Kenya has described the killing as "abhorrent" and said the crime must be "dealt with swiftly and conclusively".
It expressed concern over threats faced by lawyers, adding that the killing had "all markings of a predetermined assassination".
"Too often, advocates have been victimised and targeted for the work that they do," LSK president Faith Odhiambo said in a statement.
A gruesome video shared online shows a car's shattered window with the bloodied, lifeless body of the lawyer slouched over the steering wheel.
Senate Speaker Amason Kingi said the "cold-blooded killing" of Mr Mbobu had "left us all devastated and in deep shock".
"We expect the police to carry out speedy and thorough investigations to unearth the reason and culprits behind this heinous crime and ensure justice is served," he said.
In April, Charles Ong'ondo Were, a member of parliament, was shot dead in similar circumstances in a busy road in the capital in a suspected assassination.
Police then said several suspects had been arrested following what appeared to be a "targeted and predetermined" assassination.
Some of the suspects have since been charged.
Go to BBCAfrica.com for more news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
Follow us on Twitter @BBCAfrica, on Facebook at BBC Africa or on Instagram at bbcafrica
中国北京原副市长高朋涉嫌受贿、玩忽职守一案下判,高朋获刑12年并被罚款300万元(人民币,下同,54万新元)。
中国《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山西省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星期三(9月10日)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高朋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对高朋受贿犯罪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经查,高朋在2007年至2024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有关个人在入职晋升、企业经营、工程承揽等事项上提供帮助,收受上述人员所送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386万余元。
另外,高朋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担任顺义区区长、顺义城市生活展示体验馆筹建领导小组组长期间,在顺义城市生活展示体验馆选址及后续收购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高朋的行为均应依法惩处,并予数罪并罚。但鉴于其具有重大立功表现,受贿犯罪中有未遂情节,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受贿所得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玩忽职守所造成的损失大部分已挽回,依法可对他以上述判决从轻处罚。
今年53岁的高朋去年4月被查,他在六个月后被“双开”(开除中共党籍和公职),并于去年11月被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中国官方批准在南中国海有主权争议的黄岩岛(菲律宾称斯卡伯勒浅滩)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务院星期三(9月10日)批复同意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批复公函的内容写道,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重要保障。有关部门和地方要严格执行《中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等规定,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对涉及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落实,不断提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公函也称,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等由中国国家林草局另行公布。
黄岩岛是中菲在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焦点之一,双方频繁在附近海域发生冲突。
此前,中国和菲律宾8月初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再起摩擦的两天后,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出现在同一片海域。这是美国军舰时隔至少六年,再次在黄岩岛附近展开行动。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星期一(9月8日)刊登美国职业篮球赛(NBA)球星詹姆斯的署名文章,但消息人士称,詹姆斯并未投稿。
美国《纽约时报》星期三(10日)引述两名接近詹姆斯的消息人士报道,詹姆斯9月先后造访上海与成都,并在两座城市接受了媒体联访。
消息人士指出,《人民日报》文章中引用的确为詹姆斯的原话,但并非独家消息,更不是以文章或评论形式提交的。
报道称,《人民日报》刊登的内容,实为詹姆斯在访华期间多场公开采访中的言论,经翻译成中文后发表。
三名中文翻译说,文章虽然署名詹姆斯,但同时注明詹姆斯是接受采访者,且文章由《人民日报》记者编辑。
根据署名文章,詹姆斯说,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座连接彼此的桥梁,并希望自己能为中国篮球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数据显示,香港去年自杀率为14.1超出国际水平,男性自杀率由2020年的16.7上升至20.8,其中25至39岁男性自杀率增幅最明显。
据香港星岛头条报道,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联同生命热线,在星期三(9月10日)防止自杀日公布最新有关数据。中心根据死因裁判法庭提供的数据,估计香港去年每10万人中有约14人轻生,尤其是25至39岁男性轻生率增幅明显。
他们当中28.6%面临财务问题,涉及债务、失业、赌博或商业失败等。部分个案同时购买有人寿保险,虽不能断言与自杀动机直接相关,但中心忧虑有人误以为自杀可为家人留财,忽视对亲属的长远伤害。
中心指出,近年来经济环境不理想,需要多加关注该年龄群组人士。相较下女性自杀率变化不大,维持在8.5左右。
中心也发现,15岁以下群组轻生率去年较前减少五成,但15至24岁年龄段轻生率仍处于高水平,须持续关注。
©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 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 Adnan Abidi/Reuters
© Tierney L. Cross/The New York Times
©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 Alex Kent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Janice Chu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Rachel Vann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Food Stylist: Barrett Washburne.
© Ibraheem Abu Mustafa/Reuters
© Navesh Chitrakar/Reuters
© Natalie Keyssa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The New York Times
© Ryan James Caruther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Shuran Hu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