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端传媒

“没有中国的中国研究”:全球变局下,台湾中国研究的重构与新定位

By: 王信贤
10 June 2024 at 06:59

「台湾的中国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也是攸关台湾命运的政策研究。」

王信贤

2024年1月4日,中国南京,摩天大楼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摄: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1月4日,中国南京,摩天大楼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摄: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王信贤,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国际间关于中国研究“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的讨论不断,由于很多情势异于过往、难以判断,导致出现是否应该由现有的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研究传统的呼声。这主要肇因于两方面,一是“习近平因素”,自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正式掌权以来,透过反腐打贪、在党内成立各种“委员会”与“领导小组”,通过诸多法律,甚至修改宪法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等,使得整个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再加上研究领导人性格的难度极高,因而让原本就已透明度不高的决策“黑箱”(black box)更加难以窥探。

另一因素是在2018年3月正式启动的“美中战略竞争”,两大国从关税、贸易、科技、文化、军事战略等,无不争锋相对,导致全球化风潮的退散,使得国际互动更加难以预估。此外,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干扰,中国复杂的内政与外交因素,以及各种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常态与非常态因素的叠加,使得一切变得不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难以预测。这是当前全球中国研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学术界与政策圈皆然,作为国际中国研究重镇的台湾,当然也无法避免。

中国研究的两种张力

一般而言,针对以特定区域或国家为对象的研究都面临两种张力,分别是“区域研究 vs. 学科专业”以及“学术研究 vs. 政策分析”,而随著中国从社会主义转向市场经济、爆炸性的快速崛起以及美中战略竞争的开展,中国研究的两种张力更加明显。

学科专业 vs. 区域研究

美国政治学名宿 Gabriel Almond 与 Stephen Genco 曾在名为《云朵、时钟与政治研究》(Clouds, Clocks,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的文章中对政治研究提出反思,其将学科的要求比喻为“时钟”,代表的是规则、精准与可预测;然而,实际的政治运作却犹如“云朵”般,如此变化万端与难以捉摸。也就是说,“学科要求”与“现实政治”之间的抉择往往是两难的。同样,学科专业与区域研究间的张力亦复如此。

以中国研究为例,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称为“学科研究”,研究者感兴趣的往往是各自学科的理论问题,进而以中国作为研究个案,借以支持或批判现有的理论;而对中国研究属于“区域研究”,研究者可能更关心“中国”本身的发展动态,并透过中国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科际整合、整全式地解释甚至是预测。

粗暴而巧取的占领:六四维园家乡市集一记

By: 陆松年
9 June 2024 at 17:50

「清除六四记忆,一方面依靠公权力的严刑峻法,另一方面是公帑资助“民间”同乡会占领维园。」

陆松年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安检,安检;收遮,收遮。打开包包,打开拉链,多谢合作。”

在6月4日下午,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天后入口处,工作人员在(山东)淄博烧烤味下,正忙著检查入场市民和游客的行囊,确保场内举行的家乡市集嘉年华和谐、喜庆、有秩序。

这是香港同乡社团在维园举行的第二届家乡市集嘉年华,也是连续两年有同乡社团在“敏感日子”占据敏感地方。在1990年-2019年期间,每年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六四悼念晚会,都有数以十万计人参与,令维多利亚公园成为“八九六四”其中一处最重要的公共悼念空间。在2020-2022年,在疫情、《港区国安法》及支联会解散(2021年)下,维园球场被封锁关闭,六四悼念烛光不再。

当2023年疫后“复常”,有三十年历史的六四悼念晚会并没有在维园复常,反而迎来一个歌舞升平的新活动——由全港26个省级同乡社团联合举办、安排六千警力戒备、有超过200个摊位的庆回归26周年家乡市集嘉年华。主办方称,“刚好申请了那天,就批了”

在今年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际,香港同乡社团又照板煮碗,继续租用维园足球场及草地举行家乡市集,横跨“六四”当天,以“平靓正”、“边行边食有show睇”作招徕。主办方重申,挑选日期并无特别考虑,又指“既然去年这个时间搞得不错,那今年就继续搞。”

连续两年举行的同乡会家乡市集,不乏可堪玩味之处:一方面是香港红色经济圈的某种展现,另一方面看到“民间”同乡会正参与清除六四记忆,标志著同乡社团在“后国安法”和“后选举”时代的角色转变。

Blockout 2024大浪来袭:苦难令粉丝震怒,红毯明星名流该上“数位断头台”?

「愤怒粉丝们正发动一场场政变,试图颠覆那些红毯香槟的名流及其产业,这一次他们能成功吗?」

特约撰稿人 叶郎 发自台北

2024年5月6日,纽约,亲巴勒斯坦示威者参加 Met Gala 附近的示威活动,一名警察从纪念碑上取下了一面巴勒斯坦国旗。摄:Eduardo Munoz/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5月6日,纽约,亲巴勒斯坦示威者参加 Met Gala 附近的示威活动,一名警察从纪念碑上取下了一面巴勒斯坦国旗。摄:Eduardo Munoz/Reuters/达志影像

几个星期之前,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年度盛会 Met Gala 慈善晚宴前的红地毯活动,擦枪走火地引爆了一场名为 Blockout 2024 的网路抵制活动,不只延烧到稍后坎城影展的红地毯上,甚至直到此时此刻仍继续冲击好莱坞明星甚至其他亚洲艺人的网路声量。

比如当天穿上 Maison Margiela 超细腰礼服现身 Met Gala 的实境秀 Kim Kardashian,在抵制活动开始1天内就喷掉300万粉丝。而根据blockout2024.org的即时监测,她的社群粉丝数量现在仍以每周16万人的速度持续掉粉。

这是一场以红地毯为场景的政变。

原本只能在台下敬拜偶像(或是透过转播或是网路社群远端敬拜)的粉丝,断然跳上舞台没收台上艺人的麦克风,理由是他们认为这些有声量的名流并未善尽道德义务对正在发生的加萨战争作出表态。当 Met Gala 举行的同一天,以色列扩大了对拉法的攻击,并要求巴勒斯坦人全面撤离拉法东部。而这些艺人选择的是穿上天价高级订制服参加晚宴,把声量留在马甲、连身裙、帽饰和钻石项链,而非几日前已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官员宣布进入全面饥荒的北加萨走廊。

赖清德的就职国宴,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新台湾菜”故事?

By: 章凯闳
8 June 2024 at 09:00

「什么是“国菜”?又如何定义“台湾菜”?这些发问随著时代变迁会有不同的解答。」

端传媒记者 章凯闳 发自台北

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就职国宴菜色。图:中华文化总会提供
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就职国宴菜色。图:中华文化总会提供

【编者按】国宴,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族饮食。但对于“国族性”始终暧昧的台湾来说,什么是“国菜”?又如何定义“台湾菜”?俨然是一个高度政治性的发问,甚至,随著时代变迁会有不同的解答。

今年5月20日,赖清德正式就任中华民国新任总统,当晚就职国宴首度延揽当代饮食专家,设计八道原创菜色,汇集台湾五大族群: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住民的料理与风味,为“台湾菜”重新论述与定锚——台湾菜,即是五大“族群菜”的总和。

饮食离不开政治,端传媒分析赖清德与历届总统就职国宴的菜单。它不单是料理的文本,更是一种另类的国族论述文本。

“什么是台湾菜?”对于这向来一言难尽的申论题,赖清德以就职国宴上的第一道开胃菜作答。

那是一盘摆盘工整的沙拉。

井然有序的植物食材,说明了台湾的历史。墨绿的过猫(指蕨类的嫩卷芽)、乳白的桂竹笋为台湾原住民的传统食物来源;艳红的番茄是17世纪荷兰人殖民台湾带来的物产;白芦笋是日治时期自西方引进的农品;黄绿栉瓜则是近代才登陆的新作物。

盘面交织的五色酱汁,象征了岛民的足迹。透明的 te’nas 是阿美族人的盐巴辣椒水;红色的东泉辣椒酱是具闽南风格的甜辣酱;橙色的桔酱是客家族群的代表酱汁;白色的腐乳酱出自外省二代家传的手工白腐乳;以及绿色的沙爹酱,源于东南亚地区的香料酱汁。

五种风味,分别对应台湾五大族群:闽南、客家、外省、原住民、新住民。这也是历届总统就职国宴,首次纳入来自南洋的滋味。

它不只是一道菜,亦是一盘具有政治寓意的主张。

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就职国宴菜色:永续启航。图:中华文化总会提供
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就职国宴菜色:永续启航。图:中华文化总会提供

台湾菜的多元面貌

“基本上,我把国宴视为一个‘可以吃的国族论述文本’。”本次国宴顾问团成员之一、饮食作家蔡珠儿开宗明义,他们的任务,是设计一张能凸显台湾主体性的国宴菜单。

日报|英两人辞香港终院法官;港三人涉辱国歌被捕;“星舰”试飞成功

7 June 2024 at 21:00

「台赴陆旅行团一人被留置;联合国警告气温升高将致“气候地狱”;中吉乌铁路协定签订;欧洲央行降息」

2024年6月6日,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反对派支持者在议会大楼外抗议,并投掷汽油弹。摄:Florion Goga/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6月6日,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反对派支持者在议会大楼外抗议,并投掷汽油弹。摄:Florion Goga/Reuters/达志影像

日版栏目将在6月10日端午节休息,敬请读者留意。

读者你好!你现在读到是端传媒每日新闻速读“日报”。每逢周一到周五的东亚时间晚间,我们会在整理和筛选之后,将近期值得一读的几条新闻以简短的方式呈现到你眼前。

端传媒图片编辑每天会为日报精选一张全球新闻摄影作品。今天的题图来自路透社摄影记者 Florion Goga:2024年6月6日,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反对派支持者在议会大楼外抗议,并投掷汽油弹。

今天是2024年6月7日,以下是我们为你筛选的7条新闻:

英国两名法官辞任香港终审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

香港特区政府6月6日深夜代为发布司法机构声明,称终审法院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非常任法官郝廉思(Lawrence Collins)和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已分别向行政长官李家超请辞。

《金融时报》报导,郝廉思在声明中表示自己是因为香港的政治局势而辞职的,虽然他表示,依然对终审法院及其成员的司法独立性充满信心(fullest confidence)。

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7日发表声明,称对二人的辞任感到遗憾,并感谢包括两人在内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多年来对终审法院工作的良多贡献。

张举能强调,司法机构致力维护香港的法治及独立司法制度,也将继续任命普通法地区合适人选任非常任法官。他说,有信心终审法院会继续全面履行香港最高上诉法院的宪制角色,不会因其法院人员变动影响运作。他还说,“香港亦将继续任命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合适人选出任非常任法官。”

而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声明中说,对两人辞任表示遗憾,并强调在实施《港区国安法》和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后,“香港已由乱到治,市民依法享有的人权和自由没有任何改变,法院独立公平审判案件不受干预没有任何改变。”

郝廉思和岑耀信为英籍海外非常任法官,此前的2022年,英国最高法院正副院长韦彦德(Robert Reed)和贺知义(Patrick Hodge)因《港区国安法》而辞任海外非常任法官。而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的调查显示,英籍法官在终审法院轮职期间的月薪为40000英镑(约合399225港元),机票、食宿和差旅费也在其中。

香港三名球迷涉嫌侮辱国歌被捕

6月6日晚香港足球代表队在香港大球场主场对阵伊朗,三名球迷在上半场因涉嫌侮辱国歌被警方带走。

《明报》报导,警方称三人涉嫌在奏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作出侮辱国歌的行为,在播放国歌期间全程背向球场及没有站立。警方经调查后,拘捕两名本地男子及一名本地女子,年龄介乎18至31岁,三人已获准保释候查,须于7月上旬向警方报到。案件交由湾仔警区重案组第二队接手调查。

“独立媒体”报导指,在比赛开始前奏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时,多名在场警员向球迷拍摄。之后警员即场翻看摄录机的影片,并在上半场进行期间带走现场三名球迷。

香港《国歌条例》在2020年6月12日刊宪生效,法律条文内容包括禁止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根据《国歌条例》,侮辱国歌一经定罪,最高可罚款5万元及监禁3年。

SpaceX “星舰”第四次试飞成功

6月6日,SpaceX 公司的星际飞船“星舰”(Starship)火箭系统在第四次试飞中取得成功,证明其可重复利用的特性,推动这一重型火箭迈向新的里程碑。

CNN 报导,这次试飞实现的里程碑还包括星际飞船太空舱成功重返大气层,以及太空舱和助推器溅落。SpaceX 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在火箭重返后通过 X(前称“Twitter”)发帖祝贺,说尽管星舰仍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但还是一路成功返回并软着陆在海洋中!”

星舰火箭系统设计为完全可重复使用,目标是实现将货物和人员运送到地球以外的新方法。这枚火箭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重返月球的计划也至关重要。NASA 计划在2026年使用星舰系统将宇航员送往月球。

台湾赴陆旅行团一团员被留置调查

台湾大陆委员会6月6日称,一个台湾旅行团赴中国大陆旅游后,其中一名团员被带走留置调查数日才获释。这是第一次发生台湾赴陆旅行团成员被留置。

中央社报导,台湾交通部观光署表示,旅行社已依法通报,该名旅客已经平安返回台湾。据消息人士指出,该旅客目前已退休,但因为过去职业特殊,尽管现在已于其他单位任职,仍被大陆当局留置调查。

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近期因中国国安法、反间谍法的关系,台湾民众入境时被留置、侦查的状况确实是有增加,近期更是发生旅行团成员也遭到留置的情形。他提醒台湾民众,类似的情况可能不会只有个人自由行时会发生。

联合国警告气温升高将导致“气候地狱”

欧盟气候变化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6月6日发布报告,称过去12个月中的每个月都是有记录以来同比最热的月份。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则表示,未来5年内,全球年平均气温至少有1年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可能性为80%。WMO 对此发出严峻警告,因为全球气温正越来越接近《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但该目标原定的是几十年内长期气温上升,而不是1到5年内的快速变暖。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化石燃料公司停止接受新的化石燃料客户,并制定放弃现有客户的计划,而世界各国应禁止化石燃料公司的广告。他说:“我们正在通向‘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上,而让我们离开通往‘气候地狱’的方向盘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中吉乌铁路项目协定签订

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据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导,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祝贺签订的视频中说,中吉乌铁路是中国同中亚互联互通的战略性项目,是三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三国政府间协定的签署,将为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中吉乌铁路正由设想变为现实。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Sadyr Japarov)称,中吉乌铁路是三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到欧洲和波斯湾国家的新运输线。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Shavkat Mirziyoyev)则说,中吉乌铁路将成为联通中国同中亚国家的最短陆上通道,还可打通南亚、中东国家大市场。

中吉乌铁路项目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但该项目长期以来因缺乏资金、技术难度大以及中吉乌三国就铁路线路方案没有达成一致而进展缓慢。

欧洲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

欧洲中央银行6月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央行总部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这是欧洲央行自2023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首次降息。

欧洲央行6日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将分别下调至4.25%、4.5%和3.75%,该利率水平将于6月12日起生效。

在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说,根据对通胀前景、潜在通胀动态和货币政策传导力度的最新评估,在维持利率稳定9个月之后,现在适度放宽货币政策限制是合适的。自2023年9月欧洲央行理事会会议以来,欧元区通胀率已下降超过2.5个百分点,通胀预期明显改善。

但拉加德也提醒,欧洲央行“不会预先承诺特定的利率路径”,并警告称“随着工资涨幅高企,境内价格压力依然强劲,通胀率很可能在进入明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高于目标水平”。

欧洲央行比美国和英国同行更早开始降息。外界普遍认为,欧洲央行此举将缓解欧洲借贷人的压力。自2022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自2023年10月以来,其一直维持利率不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欧洲议会选举:极右翼如何快速崛起?|端闻 Podcast

「除了“极右翼”力量快速崛起,就连传统的“中右翼”政党为了留住选票也正快速向右转」

端传媒特约撰稿人沈宇东 ,端传媒音频制作人陈莉雅

2024年6月24日,波兰华沙,街道上挂有欧洲议会即将选举投票的海报,上面挂住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肖像。摄:Jaap Arrien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6月24日,波兰华沙,街道上挂有欧洲议会即将选举投票的海报,上面挂住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肖像。摄:Jaap Arrien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感谢你支持“端闻”,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你对“端闻”的想法 >>>立即填写问卷

端闻 podcast 的报导和制作都依赖端传媒会员的订阅付费支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报导,请成为端传媒会员,支持我们持续产出,也让更多人透过音频获取深度报导和多元观点。

立即订阅,可享端闻听众特别优惠:畅读月费会员9折畅读年费会员85折尊享年费会员8折

收听并关注“端闻”YouTube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或使用节目的 RSS Feed,在任意播客应用订阅收听。


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于6月6日正式展开,为期4天,投票将持续到6月9日。

这次选举中,欧盟27个成员国约有3亿7300万名公民符合投票资格,是欧盟框架内唯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机构。因此,这场选举被认为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民主选举活动,将选出720个议席。

从国际观察的角度来看,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选举正逐渐成为观察欧洲政治风向的重要指标。今年选举有一个显著变化:欧洲右翼势力的明显崛起。

尽管近年来欧洲右转的趋势早已成为热议话题,但在今年选举中,极右翼议题的重点依然出现变化。

自2019年上一次欧洲议会选举以来,这五年间,欧洲经历俄乌战争和Covid-19全球大流行,安全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近几年,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连过往被视为“火车头”的德国经济也陷入负增长。

因此,反对绿色能源政策等议题,以及其他一些民生问题,已成为极右翼势力关注的焦点。今年年初爆发的欧洲农民抗议,就是这类议题集中爆发的典型案例。传统上,极右翼所坚持的一些“疑欧”主张有所削弱,但移民问题依然是十年来的核心议题。

本期“端闻”,端传媒兼职编辑沈宇东将解读这场选举,探究近年来欧洲右翼势力崛起的原因,移民问题如何主导各国政治议程,以及这场选举是否会改写欧洲的政治版图。


期待你跟我们分享想法,邮箱地址:podcast@theinitium.com


【制作团队】
出品:端传媒音频
监制:甯卉
主持:杨静
编辑:HY
制作人:陈莉雅
剪辑、声音设计:“缰河媒体工作室”王伯维、孙圣峰、Waven
主题音乐:Axel Kacouti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广州自来水价格改革争议的背后,中国公共基础服务的涨价潮|Whatsnew

7 June 2024 at 07:00

「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使得地方政府对公共基础服务的财政补贴越发吃紧。」

特约撰稿人 曹风

2024年4月4日,广州市的一家饭店,人们欣赏城市景观。摄:Tingshu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4月4日,广州市的一家饭店,人们欣赏城市景观。摄:Tingshu Wang/Reuters/达志影像

日前,广州时隔12年拟再调整中心城区水价,一场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却引来诸多争议。

4月3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服务区域内(包括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黄埔区、白云区、大学城区域)供应的自来水价格进行调整,并给出两个方案进行比选。

其中区别为,方案一的居民生活用水“保本微利”、其他用水“合理盈利”,方案二的居民生活用水第一阶梯水价按成本定价、其他用水“合理盈利”。两套方案中,平均供水价格均由2.53元/立方米上涨至3.4元/立方米,涨幅达到30%以上。

改革方案中提到,此次自来水价格调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行水价实施接近12年,城市供水成本已发生较大变化,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业务亏损从2020年的-4.47亿元扩大至2022年的-6.53亿元,供水销售收入已无法弥补含税成本;二是广州的居民生活用水量远超同期其他一线城市水平,需要增强水价的节水约束作用。

5月9日,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举行,参与听证会的17名听证代表, 包括普通居民消费者9名、非居民消费者3名、经营者1名、其他利益相关方1名、人大代表1名、政协委员1名、专家学者1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参会的17名听证会参加人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价调整。其中,9名听证代表支持了居民用水涨价幅度更大的方案一,7名居民消费者代表支持居民用水涨价幅度相对较小的方案二,还有1名代表没有选择支持的方案,认为调价幅度可以进一步调整。

随着听证会结果在网络上的传播,“被代表”的质疑声音开始出现。

有网友在听证会相关报导中,发现其中一名听证代表为广州荔湾区亲临食府负责人黄志辉。据《广州日报》“大洋网”报导,黄志辉在听证会上表示,“水电气作为经营的重要支出,每个月的水费支出为700至800元。水价涨幅不要太大,单价最好控制在4元以内,不要给企业增加太多负担。”

网友因此认定黄志辉为支持居民用水涨价幅度更大方案的9名听证代表之一,亲临食府在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地图等软件上的留言区开始出现大量一星差评,有网友表示“为什么代表我们加水价,这种没有良心餐厅”。

疑似受到此次听证会风波影响,5月23日,广州市从化区发布通告,原定于5月28日召开的从化区自来水价格听证会“因故延期举行”。

广州自来水的涨价并非孤例,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多地的公共服务因为涨价、价量异常等情况已经屡次引发风波。

就在4月,重庆多名用户在互联网上发帖,称自从去年更换燃气表后,燃气费突然异常飙升,有用户表示,平时50元左右的每月燃气费,暴涨五倍到了270元。

4月13日,重庆市政府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并于19日公布初步调查结果,称当地涉事燃气企业存在错抄和违规估抄、燃气计费周期混乱、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换表工作组织无序、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六大问题。

其中重庆燃气集团沙坪坝分公司2024年1-4月因手动录入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的1085笔、涉及气量19.05万m³,未入住估抄错误产生用气量增高的106笔、涉及1.16万m³,长期未成功入户抄表造成累计抄表数按更高阶梯价格收费234笔、涉及27.91万m³。

调查组当日表示,重庆燃气集团上级机构已决定免去车德臣的重庆燃气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职务。

4月26日,联合调查组在深夜发布此次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称共检定燃气表754只,只有两只表“转得快”,且未发现加注气体设备,智能燃气表无法通过远程或者芯片改写燃气表上的用气量。4月10日以来,共发现企业多计多收气费3837件,涉及气量1658905立方米,涉及金额3378971.64元。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重庆燃气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03亿元,同比增长4.33%;实现净利润-5144.32万元,同比下降1.76%。

重庆的闹剧之外,天然气价格上涨已经成为趋势。

起因是2023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促进终端天然气价格及时反映市场与上游成本变化。,湖北、辽宁、江苏等多个省份也在随后出台实施意见。

《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以来,超过130个市县发布了联动机制文件或者通知。其中,在目前已明确价格调整幅度的地区中,基础居民气价上调的平均金额为0.26元/立方米。

今年4月,江苏省丹阳市在发布的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调整方案中表示,按照该市居民用户占比达86%的第一阶梯的大多居民用户,户均年用气量178立方米测算,预计居民生活月均增加支出3.58元,年增加支出43元。

在价格联动机制推出之前,中国国内燃气企业上游依赖于“”三桶油”(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供应气源,而各地城市燃气企业的营收主要依靠居民端燃气销售,定价权往往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利润则依赖于政府补贴。整体而言,地方的燃气供应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掌握的自主权相对受限。2022及2023年的供暖季中,河北等地的城市燃气公司曾因为上游价格过高,出于减少自身亏损的目的,出现限制购买或断供天然气的情况。此前的天然气价格方案已经很难维持下去,涨价已是势在必行。

今年3月以来,中国国内已经至少有深圳、成都、莆田、福州、镇江、丹阳等六个市县调整了居民用气价格。其中,深圳第一、二、三档价格分别上调至3.41元、3.91元、5.16元,涨幅分别为10%、9%、6%。

水价、气价的上涨趋势已成定局,电价也有了上涨的传闻。

2024年5月,一则有关居民电费涨价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传播,称居民电价将自6月1日起上涨,同时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5月13日,中国A股电力板块持续走强,截至当日收盘,甘肃能源、西昌电力涨停,多家电力企业跟涨。

据第一财经报导,国家电网客服回应称,“暂时没有收到价格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未收到供电公司的相关电价调整通知。”

尽管如此,从长远来看电价的上涨恐怕难以避免。

2021年,国家发改委在答复网民关于“建议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鼓励城乡居民多用清洁的电力资源”的留言时曾表示: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无论是水、气还是电的供应,在中国都属于公共基础服务行业,作为垄断或者准垄断行业存在,同时依赖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才得以实现较低的供应价格,其中不少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如前述提到的广州自来水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33.15亿元,当年获得的水资源费补贴、项目财政资金等其他收益就达到1.91亿元,但利润总额仍为-2.6亿元,持续亏损。

但在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减少尤其是因房地产行业萎靡连锁反应的土地出让金减少,使得地方政府对公共基础服务的财政补贴越发吃紧。(延伸阅读:《数说中国房地产行业:库存高企,销售暴跌,楼市的冬天还会持续多久?》

仍以广州市为例,长期以来其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都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2022 年,广州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629.2 亿元,下降31.8%,其中土地出让收入1,552 亿元。广州市政府在预算报告中明确写明“收入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和房地产市场环境影响,区级土地出让收入低于预期。”(延伸阅读:《数说疫后中国经济:封控解除一年后,在面临什么样的危机?》

放眼全国的情况,2023年的中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0704.85亿元,下降9.2%,原因是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了13.2%。

补贴难以为继后,地方政府疑似正在“甩包袱”,把维持公共服务运营的责任转移出去。

早在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一份《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强调引入社会资本,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同时“不因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

2024年4月,根据该《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修订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也强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其中关于政府提供投资支持的措辞,也从原本的“可由政府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成了“严防新增地方隐性债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香港47人案评论:基本法“违反”国安法?人民权力不会因宪政建立而消失

By: 无住
7 June 2024 at 12:50

「道理为自己而写:人民之终极立法权,并不会因为宪政之建立而消除,这跟法律上赋予之权益或者法律权限没有关系。」

无住

2024年5月30日,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首日裁決,眾被告由囚車押進法院。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30日,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首日裁決,眾被告由囚車押進法院。攝:林振東/端傳媒

(无住,法哲学学者)

苏格拉底在某处说过:一个身为牧养牛群的人,如果令到牛只数目减少,情况变坏,还不承认自己是个低能的牧牛人,他会觉得奇怪;而一个身为城邦领袖的人,如果令到公民数量减少、情况变坏,还不觉羞耻,也不认为自己是个低能的城邦领袖,他会觉得更加奇怪。——色诺芬《追思录》

历经三年多,这场基于2020年香港泛民主派立法会选举初选的大搜捕,终于在国安法庭的审判下,就著16名不认罪的被告宣判法庭裁决。结果在十六名被告中,只有李予信和刘伟聪无罪获释,其余的皆被判“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罪名成立。不论律政司接续会否上诉得直,但至少这是香港《国安法》判刑史上首宗出现无罪释放的案例。

在一个封闭的国安法庭,全由指定法官组成,并在没有陪审团情况下进行审讯,想当然这不会是甚么公平的法治场所,甚至可理解成一场公开审判国家叛逆份子的表演,一如四十年前台湾的美丽岛大审判。但作为最受触目的政治审判,是次裁决结果不仅影响到大众如何理解国家安全理念,或者《国安法》及其规范的颠覆国家政权行为,更是直接波及到整个香港民主运动的想像。

正如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的豪情壮语,“判我有罪吧,这根本不重要,因为历史终将判我无罪。”一时的法庭判决当然影响到被告人的命运,但作为政治审判,这是以法律技术掩饰了政治打压之暴力,以法庭大戏取代了政治理念在选举上的较量,因此审判结果无法矮化或取消抗争者当天参与行动之政治理念和价值。

娄烨《一部未完成的电影》观后座談:伪纪录,新媒介,勇气与三年封控的记忆

「戛納首映后激起热烈回响,我们邀请影展记者们谈论这部必将命运曲折的疫情后电影。」

特约撰稿人 Ina,李洁逸,梵一,辰子,谢以萱、沈宇东 导言、整理:辰子

2024年5月17日,法国康城,《一部未完成的影片》导演娄烨出席康城电影节。摄:Stephane Cardinale - 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5月17日,法国康城,《一部未完成的影片》导演娄烨出席康城电影节。摄:Stephane Cardinale - 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记者按】《一部未完成的电影》是娄烨导演于2024年推出的一部采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剧情电影。该片最近在第77届戛纳/康城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首映,并随后在巴黎举办的戛纳/康城影片重映活动中再次展映。娄烨曾三次入围戛纳/康城官方竞赛单元,分别是2003年的《紫蝴蝶》,2006年的《颐和园》,以及2009年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一部未完成的电影》标志着娄烨时隔15年后重返戛纳/康城的银幕。

5月16日,娄烨携主创到场出席了首映。这部以疫情为创作主题的新片,将娄烨以往作品与近期的社会事件串联到了一起,被认为是属于“中国人的电影”。这对不了解娄烨和中国近期新闻的外国记者来说算是不小的门槛,放映过程中不少记者离场。

影片放映后在中国电影评论网站“豆瓣”上因其题材获得压倒性的五星支持,伴随着评论人数的不断增加,关于影片的技术和美学层面的讨论也逐渐丰富多元。然而,随着影片信息在中国社交平台的传播,有关这部影片的信息很快遭到压制。“豆瓣”在第一时间删掉了影片的条目,微信公众号平台也开始清理关于这部影片的报道,有不少网友发现关于娄烨的旧文也开始遭遇删除。

借此次戛纳/康城的契机,我们与几位媒体朋友共聚一堂,深入探讨娄烨的新作,对娄烨的创作意图、方式、影响及其延伸的话题进行了一场丰富的讨论。

参与者:Ina,李洁逸,梵一,辰子,谢以萱、沈宇东 导言、整理:辰子

Part 1 : 映后感受

辰子:Hello大家好,我是辰子,在巴黎做电影相关工作,是本次戛纳/康城代表端传媒的记者。欢迎大家参与我们这次关于娄烨《一部未完成的电影》的圆桌讨论。我个人在放映第二天一早才看到这部新片。当时第一波的影评已经出来,豆瓣上几乎一排倒的五星评价。国内传出的一些视频中,还能看到激动的粉丝在放映之后大喊“娄烨是中国最牛逼的导演”……当时我对于影片的想象还比较空白,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来自于形式还是题材。

第一波的影评,豆瓣上几乎一排倒的五星评价。国内传出的一些视频中,还能看到激动的粉丝在放映之后大喊“娄烨是中国最牛逼的导演”……

没想到我带着极高的预期去看,最后还能因为影片在创作背景上的特殊性给了比较高的分数。毕竟影片围绕的主要核心是疫情,并且插入了大量疫情期间公众手机上真实拍摄的片段。疫情这个话题又在中国的公共平台讨论空间中依然比较敏感。影片把个体经历和虚构故事结合在了一起,能在戛纳的银幕上看到这么多疫情中间真实的、有力量的现场视频还是为之很动容的。我看到有许多评价都认为“敢拍”疫情的题材就已经很厉害了,但同时也有很多观点认为敢拍并不能成为评价一部影片优劣的条件,并对其虚构部分的视听呈现有所批评。

梵一:大家好,我是梵一。在疫情前,我完整报道过他的电影节经历,很想见一见三年后的他有没有改变。因为赶场《大都会》,我在“人群悼念影像”那里离场,没来得及参与主创鼓掌,第二天一早我又补看了第二遍。看完影片,我第一想法是它在我的意料之中。

日报|以空袭加沙学校35死;土耳其外长访问新疆;欧洲议会大选开始

6 June 2024 at 21:00

「张晓明辞去全国政协职务;台行政院会将国会改革移送覆议;港“长洲覆核王”郭卓坚被捕;波音公司新飞船首次载人试飞」

2024年6月5日,英国朴茨茅夫举办英国诺曼第登陆 80 周年国家纪念活动。摄:Kin Cheung - Pool/Getty Images
2024年6月5日,英国朴茨茅夫举办英国诺曼第登陆 80 周年国家纪念活动。摄:Kin Cheung - Pool/Getty Images

读者你好!你现在读到是端传媒每日新闻速读“日报”。每逢周一到周五的东亚时间晚间,我们会在整理和筛选之后,将近期值得一读的几条新闻以简短的方式呈现到你眼前。

端传媒图片编辑每天会为日报精选一张全球新闻摄影作品。今天的题图来自港人摄影师 Kin Cheung:2024年6月5日,英国朴茨茅斯举办英国诺曼第登陆80周年国家纪念活动。

今天是2024年6月6日,以下是我们为你筛选的7条新闻:

以军空袭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下设学校致35死

以色列国防军6月6日空袭了加沙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的一所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下设的学校,造成至少35人死亡。

BBC 报导,以军称“对学校内的哈马斯营地进行了精确打击”,并宣称杀死“20至30名士兵”中的许多人。由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当地政府媒体办公室否认了这一说法,并指责以色列进行了一场“可怕的大屠杀”。政府媒体办公室以及加沙的卫生部门告诉路透社,有14名儿童和9名妇女在袭击中丧生。

另据 BBC 报导,美国国会众议院4日通过了一项法案,涉及让美国政府对国际刑事法院(ICC)官员实施制裁,理由是该法院的检察官决定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申请逮捕令。

该法案以247票对155票通过,获得共和党多数支持。2名共和党人投了弃权票,42名亲以色列的民主党人跨党派支持该法案。尽管该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预计会被控制参议院的民主党人搁置处理,而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强烈反对”该法案。

土耳其外长访问乌鲁木齐和喀什,是12年内土耳其高官首访新疆

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Hakan Fidan)6月3日抵达中国展开首次访华行程,此行还前往了新疆乌鲁木齐与喀什。

据新疆党媒《新疆日报》报导,新疆党委书记马兴瑞、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5日在乌鲁木齐会见费丹一行。马兴瑞称“愿同土方深化合作,共同打击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并呼吁扩大与土耳其各地区的地方交流。报导指费丹说:“看到城市设施完善,社会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和语言等都得到了良好保护”,“土方在新疆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晰和坚定的,坚决反对恐怖主义,不支持、不参与利用民族问题进行反中活动,不允许在土从事危害中国安全、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活动。”

土耳其官方媒体 Daily Sabah 则报导指费丹强调了乌鲁木齐和喀什噶尔这两座“突厥伊斯兰古城”在中国和土耳其、伊斯兰世界的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他还向中国政府表示,土耳其不干涉中国内政,但“维吾尔人的文化权利和价值观”对土耳其和伊斯兰世界都很重要。报导指,他还呼吁北京采取措施,改变外界对其对待维吾尔族的政策的看法。

费丹的访问是自2012年4月埃尔多安以土耳其总理身份访问新疆以来,土耳其高层领导人首次访问新疆。

欧洲议会选举投票正式开始

6月6日,欧洲议会新一届选举正式开始,将从6日持续到9日。这将是英国正式“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洲政治的“风向标”。

PoliticoEuronews 的实时民调显示,在本次大选中,代表中右翼的党团欧洲人民党(EPP)将继续获得最多席次,预测普遍落在170到180席之间。而极右翼的认同与民主党团(ID)以及保守与改革党团(ECR)预料将有议席增长,尤其是认同与民主党团估计将大幅增加约20席。

关于欧洲议会选举的更多消息,请参阅端闻栏目与 Whatsnew 栏目即将刊出的报导。

前中联办主任张晓明辞去全国政协常委及委员

6月6日,中国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闭幕,会议通过增补部分政协委员或委员辞职的决定,其中包括通过接受张晓明辞去全国政协常委及委员的决定。新华社的报导仍然以“同志”称呼张晓明。

张晓明属于正部级别官员,理论上退休年龄为65岁。

曾任中联办及港澳办主任的张晓明,在2024年3月被免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职务,但保留政协常委身份。2024年3月两会期间,张晓明列席人大会议,当时香港电台记者追访他,问到有什么话想跟港人说时,他回应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年近61岁的张晓明是江苏泰兴人,自1986年起就在港澳系统工作,先后担任香港中联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2020年被免去港澳办主任一职,改任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2022年,张获任命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离开港澳办。政协2023年换届,张晓明先后获任命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继续出任副秘书长。

台湾行政院会将国会改革法案移送立法院覆议

针对立法院会5月28日三读修正通过的国会改革法案,行政院提出7点理由认定上述条文窒碍难行,行政院会6月6日通过覆议案,将呈请总统核可后,移请立法院覆议。

中央社报导,行政院7点覆议理由分别是:一、没有实质讨论,违反民主原则;二、混淆双首长制,质询总统违宪;三、无差别调查民众,听证范围过广;四、漠视正当法律程序,违反程序正义;五、无期限审查人事同意权,空转政府重要职缺;六、“藐视国会”定义不明,恣意扩大立院职权;七、“怀疑”官员虚伪陈述,即可课刑责。

此前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引发了蓝白两党与民进党的激烈冲突,场外亦有大量民众举行集会抗议蓝白两党强行推进国会改革。

而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3条第2项第2款规范,立法院对于行政院移请覆议案,应于送达15天内作成决议。覆议案逾期未议决者,原决议失效。覆议时,如经全体立法委员1/2以上(57人以上)决议维持原案,行政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

香港“长洲覆核王”郭卓坚被捕,涉嫌欺骗政府资助和福利

香港警方6月6日在长洲以“欺诈”罪,拘捕外号“长洲覆核王”的郭卓坚,指他涉嫌欺骗政府资助和福利。

“香港01”报导,东九龙总区刑事部称,经过深入调查后,在长洲以“欺诈”罪拘捕一名85岁姓郭的本地男子,他涉嫌于2013至2022年期间透过作出虚假陈述及提供虚假资料,隐瞒个人入息及资产,借此骗取政府资助和社会福利,包括公共房屋、长者生活津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及法律援助。被捕人已获准保释候查。

郭卓坚历年来逾30次就有关香港公众利益的事件提出司法覆核,包括铅水事件、挑战丁权、高铁一地两检合法性、警方速龙小队无展示编号、“明日大屿”计划拨款、COVID-19疫情“免针纸”案等,但大多数司法覆核不获受理或被判败诉,郭卓坚亦因而拖欠逾156万元讼费,遭律政司入禀申请破产,2020年7月8日被法官颁布破产令。

报导指郭卓坚2019年获房屋署编配位于油丽邨信丽楼的公屋单位,但他长期交予另一名女子居住,自己则居于长洲,被指滥用公屋。房署介入调查后,2021年11月收回该公屋单位。

波音公司新飞船首次载人试飞

美国波音公司开发的“星际客机”(Starliner)飞船在多次推迟延误后,6月5日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升空,首次执行载人试飞任务,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导,当天晚些时候飞船的推进系统被发现存在氦气泄漏迹象。采取措施后,已阻止了氦气泄漏,但也令飞船上部分零部件失效。此前为了排除故障,试飞已推迟数周。但这次技术人员认定飞船可以在氦气泄漏的情况下安全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还强调,飞船上的两名宇航员没有危险,相关方面正制定计划应对任务执行期间的氦气泄漏问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2024香格里拉對話會關鍵詞:澤連斯基、中菲衝突、中美對話|Whatsnew

「在此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泽连斯基一改过去的谨慎立场,直言不讳地密集批评中国对俄乌战争的立场。」

端传媒 国际组 发自新加坡

2024年6月2日,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于2024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摄:Edgar Su/Reuters/达志影像
2024年6月2日,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于2024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摄:Edgar Su/Reuters/达志影像

5月31日至6月2日,一年一度由全球国防、安全代表参与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进行。由于2023年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与美国防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在会场上仅握手寒暄,没有进一步交谈,此后李尚福又卷入对火箭军的整肃而失踪,今年新任中国防长董军与奥斯汀在会场的活动就格外受到关注。(延伸阅读:《习“大清肃”解放军高层,美情报部门指事缘腐败影响战力》)

《华尔街日报》报导,中美两国外长进行了长达75分钟的会谈。会谈的主题被媒体概括为沟通与降温。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将称之为“一次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的战略沟通”。美方重申了重开两军沟通热线的计划,但也敦促北京遏制在台湾和菲律宾附近的军事活动,并警告中方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将会引发后果。

两人之后进行的主题演讲同样是在总体克制的基调中偶露锋芒。董军的演讲主要关于“地区各国山连山,水连水,唇齿相依,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但在涉及台湾时,董军言辞激烈,称“外部干涉势力正在以切香肠的方式不断地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并威胁“谁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必将粉身碎骨,自取灭亡”。(延伸阅读:《赖清德、萧美琴就职,就职演说显示对两岸事务强硬态度》)

较去年李尚福的“中国军队不会有丝毫迟疑,不畏惧任何对手”,董军此次的表态来得更为情绪化。随后董军又不点名批评菲律宾“在外部势力的煽动下,毁弃双边约定,违背自身承诺,有预谋地挑起事端……配合外部势力在本地区部署中程导弹”,并威胁这将导致其“引火烧身”。

奥斯汀的演讲主旨是强调印太仍是美国的优先行动区,并例举近年来美国与印太国家的防务合作成果,但期间也特地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演讲中所说的“南海法治”一说背书,并将中菲争端称作“菲律宾面对的骚扰”。有趣的是,在奥斯汀演讲结束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院曹延忠大校提问,美国是否在建立“亚洲版的北约”,并暗示俄罗斯之所以入侵乌克兰是因为“北约东扩”使然。随后奥斯汀驳斥了曹关于俄乌战争原因的说法,引来场下听众长时间鼓掌。(延伸阅读:《印太战略构想:对“均势”的幻觉与被推高的战争风险》)

2024年5月31日,2024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中国国防部部长董军(中)在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会晤后离场。摄:Vincent Thian/AP/达志影像
2024年5月31日,2024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中国国防部部长董军(中)在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会晤后离场。摄:Vincent Thian/AP/达志影像

而在因中菲争端而同样受到关注的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的主旨演讲中,许多篇幅用于强调菲国捍卫海洋主权的决心。在提问环节,中国国防大学国际防务学院院长徐辉少将对其发起挑战。然而由于徐用时过长,且始终在陈述自己关于“三项原则”和“三个不”的看法,被主持人语带讽刺地打断。最后,徐问马科斯,是否认为菲律宾的行为是在“破坏区域的长期和平”。而在回答另一位与会代表的问题时,马科斯表示,只要有一名菲律宾公民——无论军民——死于与中国的冲突,那就是一条(战争)红线。

但获得全场最多关注的却是意外来到新加坡访问并参会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在新加坡,泽连斯基先后会晤了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东帝汶总统拉莫斯-奥尔塔(José Ramos-Horta)、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新加坡总统尚达曼与总理黄循财,随后来到香会发表主旨演讲。演讲的一个重点为推广即将在瑞士举办,由乌克兰主导的和平峰会。据泽连斯基介绍,已有106个国家确认将参加此次峰会,其中包括超过70位国家领导人。他话锋一转,指俄罗斯正在通过封锁粮食、农产品等手段威胁一些国家不得前往参会。随后又不点名指出“今天”收到了“一些国家”帮助俄罗斯破坏峰会的负面信息。

在此后的外媒群访会上,多数记者的问题都有关中国,而泽连斯基亦一改过去的谨慎立场,直言不讳地密集批评中国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对于中国和巴西表示不会参加没有俄罗斯的和平峰会,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是战争受害国:“没有人有资格告诉它战争该如何结束”。

对于中国正在积极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生产的报导,他认为,“如果中国支持俄罗斯,战争将会更长久,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坏事”,也违背中国所宣称的尊重乌克兰领土和主权完整。

关于和平峰会,泽连斯基明确指出,俄罗斯正在利用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试图破坏峰会。“很遗憾,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独立国家成了普京的工具。”他称他国可以不参加峰会,但如果破坏峰会,阻止他国领导人参加,这就是在支持战争。而如果支持侵略者,就意味着“和它遵循同样的生活规则,有着同样的国家政策”。

此外,泽连斯基还表示,中方始终不愿接受和平峰会的邀请,也不与乌方进行面对面对话。两国之间目前没有很强的联系,“因为中方不愿意”。

而上文提到的徐辉少将则在会场外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想“奉劝”泽连斯基,“要考虑乌克兰人民生命的价值,要搞清楚他在为什么而战”。而作为论据,他引述了由俄罗斯宣传机构炮制,并在中文互联网上大量传播的虚假消息,称“拜登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徐的这段话引起不少批评,随后被从多数官媒频道中删除

香会结束后,泽连斯基又出乎意料地飞往马尼拉,正式访问菲律宾。泽连斯基在菲律宾感谢马科斯总统前往瑞士参加和平峰会的决定,并表示今年将在马尼拉设立乌克兰使馆。在马尼拉,泽连斯基接受了菲律宾媒体 Rappler 专访。面对记者有关乌克兰遭俄罗斯侵略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所遭挑战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的问题,泽连斯基给出了肯定答复,并且表示,“如果乌克兰沦陷,被俄罗斯完全占领,我们就会在其他大洲看到这场战争。它有可能发生在你们的方向,你们的地区。”(延伸阅读:《海上摩擦加剧,中国菲律宾关系滑向寒冬》)

根据《金融时报》近期的一篇报导,泽连斯基正因战争局势与和平峰会的前景而“深感焦虑”,并且非常担心华盛顿与俄罗斯展开谈判,并在大选前结束战争。

报导指,泽连斯基的办公室甚至向官员和议员发布了一份备忘录,要求大家“批评”拜登与习近平不参加峰会。

即使在香会现场,他也流露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在我们的和平峰会后,俄罗斯也举办一场有许多国家参加的会议,这将表明世界的分裂,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延伸阅读:《图解24年春季乌克兰前线危机:新美援终获批,但远水不解近渴》)

目前,中方对于泽连斯基的批评似乎选择了淡化、回避处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6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使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光明正大”等四字词语形容中方的立场与做法,并没有选择回击。截止截稿时,对于泽连斯基在菲律宾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也尚未见到中国有官方回应。上海官媒“澎湃新闻网”曾以“碰瓷南海?泽连斯基访菲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菲律宾’”为题转载了访谈视频,但随后报导被删除。

而据中国外交部网站,乌克兰副外长6月6日飞赴北京,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进行了双方外交部级别的磋商,并“就乌克兰危机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何以为家?——一个北京老外的出走,与一间独立音乐酒吧的被迫关停

「“我依然对中国的人们和文化饱含热忱,但生活的铁拳这次落到了我的身上,所以我准备离开这里,去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特约撰稿人 范玉辛 发自北京

图:Mantha Mok / 端传媒

2023年的倒数第二天,我来到了一家位于九龙山附近的酒吧。除了几十平米的室内空间外,它还拥有可以承办小型音乐演出的露台。北京的冬夜异常寒冷,大风刮得人们耳朵生疼,但还是60多位裹着长款羽绒衣和围巾的观众聚在这里,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国面孔,安静地等待着面前的吉他手调音。这是爱尔兰独立音乐人康大卫(David Carey)在北京的最后一场演出。

“我在中国已经待了九年,只是写下这样的语句都会体会到那份时间的厚重。”在活动宣传推文中,大卫用中英双语这样写到,“生活在北京这个不断膨胀的超级大都市给我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我在这里上过班,组建过几支乐队,运营过一家让我引以为豪的文化空间……我依然对中国的人们和文化饱含热忱,但生活的铁拳这次落到了我的身上,所以我准备离开这里,去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和开放之后,选择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人不占少数。而近年来,人们对“老外”,尤其是“西方白人”这一身份的态度,也在发生着转变:他们拥有着刺眼的“白人特权”,可以拿着国际机构或学校的高昂工资,或拥有优越的外派身份,穿梭在城市中最时尚的bistro和酒馆里,享受着对标巴黎、纽约的消费环境。这似乎使他们的离开显得没什么值得同情的。但我们在谈论老外时,似乎将很多千差万别的背景信息混为一谈,从国籍、人种、工作行业,到为何来到中国,是否融入本地的生活文化之中等等……他们的身份和故事同样是复杂的,在享受着“身份特权”的同时,另一部分人也在忍受着来自周边的恶意与歧视——两者可能在同时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康大卫的离开,以及他和插画艺术家Alice合开的文化空间小块儿的关闭尤其令人惋惜。这是一个外来者的故事,他热爱中国独立音乐现场,对这里的人抱有善意,尝试并确实与此地构建了深刻的联结,却因为举办包含LGBTQ+元素的电影放映而受到警察的调查,在面临被起诉“非法工作”的风险下被迫离开。在这个故事背后的问题是,我们想要的开放、包容、多元、繁荣的社群生活和文化环境,需要由什么支撑?

小块儿酒吧的表演。图:作者提供
小块儿酒吧的表演。图:作者提供

大卫有一辆死飞,他住在胡同里,也喜欢骑着车逛胡同。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中心城区却如此低矮、紧凑。早晨,大卫通常会骑到宝钞胡同买面包,或到国子监买煎饼,再拐到安定门内大街上的临街小铺,用熊本熊自带杯接上一杯咖啡。附近有家用心做本地音乐推介的胶片店,同样身为音乐人的大卫常常会与店主聊上几句,挖掘新的乐队与风格。夜晚,他要么会去“school”看演出——这个在2015年吸引他留在北京的音乐场馆仍然坚挺着;要么则会回到小块儿——除了日咖夜酒的商业模式外,在几乎每个营业的晚上,小块儿都会举办不同的活动,噪音现场、变装演出、喝喝画画、手工之夜……而大卫私人最爱的是每周日的“游戏之夜”。他与醉醺醺的顾客们以用户名相称,争夺当晚马里奥赛车之王的荣誉,胜者可以享受酒水折扣。参与比赛的人们认真但友善,笑着咒骂彼此,又共同为获胜者庆祝。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大卫觉得开心又放松。

现在已经搬到柏林的大卫告诉我,这是他常在他梦中回顾的日子。

退坑?失望?坚定?五月天“我們中国人”言论之后,我们访问了几位五迷

6 June 2024 at 08:04

「民众在立法院集会之际,阿信在鸟巢说出“我们中国人”,引起了舆论哗然。歌迷们心态如何?」

端传媒记者 余美霞

五月天在北京鸟巢的演出。图片来源:五月天 Facebook Pages
五月天在北京鸟巢的演出。图片来源:五月天 Facebook Pages

“大家都叫我们去吃豆汁,我们没喝到,但是呢,我们吃了烤鸭。”这时台下还没有声音,歌迷拿着荧光棒,等着阿信继续说,“我们中国人嘛,来北京一定吃烤鸭的。”两秒之后,歌迷炸了锅一样尖叫欢呼,五月天也在此刻站上了风口浪尖。

这是5月24日,五月天北京鸟巢演唱会来到第五场。微博上,一个中国网友当晚就写道:“在北京鸟巢数万人面前表明自己的看法,比任何转发都强有力。”两天前,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文,回应台湾总统赖清德的就职致词:“『台独』死路一条,祖国统一势不可挡!”该贴文被转发近1800万次,其中包括超过70个台湾艺人。

阿信这句“我们中国人”,卡在了两岸关系最敏感紧张的时候发生——赖清德刚就职台湾总统、中国绕台军演、台湾十万人上街抗议国会改革。明确的身份表态,在港台粉丝之间掀起一场巨大批判声浪。但在同一晚,蔡依林也在南昌演唱会上说:“我们中国南昌最热情了对不对”。不过相较之下,蔡的说话并没有被炎上,有人认为这是句子结构问题——阿信那句太肯定了。

累积统计,从2012年开始现在,五月天在鸟巢已经唱满30场,刷新场馆纪录;今年的30万张门票在五秒内就被抢购一空。CNN一篇报导分析,五月天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他们的歌朗朗上口、充满流行音乐的摇滚风格,还有他们很大程度避开了政治。但现在看来,这一说法不再成立。过去半年,政治似乎没有放过五月天。

去年12月,五月天被大陆博主指控假唱。当时阿信回应,“除了真唱,否则没有其他感动你的方式。”其经理人公司宣布全程直播巴黎站演唱会,邀请“全民见证”。同月月底,《路透社》称获得官方文件,显示中国广电局曾要求五月天公开表态,支持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回溯起来,有人猜测,假唱指控就是威胁手段。

五月天在北京鸟巢的演出。图片来源:五月天 Facebook Pages
五月天在北京鸟巢的演出。图片来源:五月天 Facebook Pages

五月天并非第一次陷进表态风波。十年前太阳花学运,五月天Facebook曾经转发歌曲《起来》,被大陆歌迷视为支持学运。当时他们人在美国巡回演唱,阿信便逐条回覆微博网民,澄清自己“从来没有反服贸”,“我们非蓝非绿更非独”。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开唱时,阿信更哽咽说经历了对自己“最严重的怀疑”,至于被骂讨好两边人,他称“用音乐讨好所有的人”就是五月天想做到的。

不过十年过去,当两岸政治分歧越来越大,艺人歌手受的压力也持续变强。阿信这次表态,被人批评碰到了底线,也与歌曲传达的价值相违背;歌迷叹息,有人维护,也有很多人离开。

香港猎人书店店主、前区议员黄文萱在Facebook发文。她在文中诉说自己十六年来所受五月天的影响,以及经历社运后的心态改变。在她看来,阿信的话不是一个为生计委曲求全的戏码,而是曾经叛逆有理想的青年,成名后“迷失于名利和追捧的故事”。帖文获得3万人赞好,6千个分享。有人在留言区回应:“有多喜欢,就有多失望”。

端传媒采访了五个来自中港台三地的五迷,她们在不同的地方成长,各有自己的身份认同。有人是老五迷,也有人五年前才入坑,但是她们都谈到五月天对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所在:价值:青春、热血、勇敢、梦想。在众声喧哗中沉淀以后,这五名五迷默默作出了各自的选择:有人因为“不能失去台湾”而脱粉,也有人坚信,阿信还是那个“用音乐讨好所有人”的阿信。

Carol,34岁,台湾歌迷,年资24年

在台湾,我职业是公关产业工作者,日常要和不同客户交流,必须学习怎么把话语表达成艺术,所以我很敬佩阿信总有办法把事情说得圆滑。但是,当他在鸟巢说出“我们中国人”这一句时,我知道那不是失言,这句话就是一个肯定句。于是,我在立法院外的马路上大爆哭 。活了34年,我第一次知道溃堤是什么意思。

日报|拜登推最严边境政策;以总理称将攻击真主党;斯洛文尼亚承认巴勒斯坦国

5 June 2024 at 21:00

「韩国中止九一九军事协议;拜登称不排除派军保卫台湾;港警六四当日拘4人」

2024年6月4日,六四事年35周年,澳大利亚悉尼有晚会纪念,一名出席者将蜡烛排列成“6月4日”。摄:George Chan/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6月4日,六四事年35周年,澳大利亚悉尼有晚会纪念,一名出席者将蜡烛排列成“6月4日”。摄:George Chan/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读者你好!你现在读到是端传媒每日新闻速读“日报”。每逢周一到周五的东亚时间晚间,我们会在整理和筛选之后,将近期值得一读的几条新闻以简短的方式呈现到你眼前。

端传媒图片编辑每天会为日报精选一张全球新闻摄影作品。今天的题图来自香港出生的澳洲摄影师 George Chan:2024年6月4日,六四事年35周年,澳大利亚悉尼有晚会纪念,一名出席者将蜡烛排列成“6月4日”。

今天是2024年6月5日,以下是我们为你筛选的6条新闻:

拜登签署行政命令阻止非法移民跨越美墨边境

美国总统拜登6月4日签署行政命令,对非法越过美墨边境的移民实施广泛的庇护禁令,以熔断机制阻止大量移民涌入。

美联社报导指,一旦日均非法入境人数达到2500人,该行政命令将立即生效,非法越境移民被捕后可被迅速驱逐出境或遣返回墨西哥。

而由于目前美墨边境的日均非法入境人数比熔断值更高,这意味着拜登的命令将立即生效。上一次从墨西哥非法越境的日均逮捕人数低于2500人是在2021年1月,即拜登刚上任的那个月。

拜登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他签署这项行政命令是为了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边境的安全,而国会共和党人拒绝这么做。而此前国会的共和党人要求加强对边境的管控,因而多次否决了对乌克兰的援助法案。拜登还强调自己“永远不会把移民妖魔化”。他称移民一直是美国的命脉,新移民和新人才的注入使美国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他还说:“这项措施将帮助我们控制边境并恢复秩序。在试图非法入境人数降到我们的系统可以有效管理的水​​平之前,这项禁令将继续执行。”

这是由民主党人制定的最严格边境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政命令依据的是《移民和国籍法》第212(f)条中概述的行政权力,该法律赋予总统“暂停”外国人入境的权力,如果他们的抵达被认为“对国家利益有害”,就可以阻止他们进入美国。

特朗普政府也曾援引同一条款,禁止来自几个以穆斯林为主国家的移民和旅客,并禁止非法入境美国的移民获得庇护。

内塔尼亚胡称以色列准备对黎巴嫩真主党采取行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6月5日巡视了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北部边界,并表示以色列已准备好在北部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路透社报导,内塔尼亚胡说:“谁要是认为他们可以伤害我们,而我们会坐视不管,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已经准备好在北部采取非常强硬的行动。我们将以某种方式恢复北部的安全。”

报导指,本周黎巴嫩真主党作为对以色列进攻加沙的报复,发射火箭弹和无人机袭击了以色列北部城镇,引发了大规模火灾,烧毁了以色列北部的部分区域。

而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表示,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内塔尼亚胡延长加沙战争是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

在采访中,拜登称不对内塔尼亚胡延长战争是否为了“政治自保”发表评论,但他提及了内塔尼亚胡此前试图进行司法改革并受到以色列军方反对。拜登还说,自己和内塔尼亚胡最大的分歧是在于加沙的战后解决方案,坚持一个过渡性的两国方案是必须的。

斯洛文尼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6月4日,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欧洲新闻台报导,斯洛文尼亚国民议会以52票赞成、0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该决议,其余议员弃权。

斯洛文尼亚就此成为欧盟最新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此前,欧盟成员国瑞典、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波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已经承认巴勒斯坦国。西班牙、挪威和爱尔兰日前承认了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当时对这些国家予以谴责并召回大使。

马耳他表示可能很快也会承认巴勒斯坦国。

目前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占联合国成员国的三分之二以上。

韩国中止“九一九军事协议”,重启边境军事行动

韩国政府6月4日举行国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中止韩朝《九一九军事协议》全部效力的议案。

韩联社报导,韩国国防部宣布将恢复韩国武装部队在军事分界线沿线和西北部地区的所有军事活动,这些活动曾受到《九一九军事协议》的限制。

韩国国防部称,尽管协议签署后朝鲜一再违反和挑衅,但韩方一直耐心遵守军事协议的规定。“然而,自5月27日发射所谓的军事侦察卫星失败以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包括 GPS 干扰、导弹发射和大规模空投垃圾污物气球。”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强调:针对朝鲜的挑衅行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而对于韩国中止《九一九军事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支持有关方通过对话改善关系,反对任何加剧局势紧张的言行。希望有关方保持冷静克制,谨言慎行,为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拜登称不排除动用美军保卫台湾,中国外交部回应

美国总统拜登在6月4日发表的一次采访中称一旦中国入侵,不排除动用美国军队来保卫台湾。

拜登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试图单方面地改变台湾地位,尤其是对台湾发动入侵的话,不排除动用美军的可能性,但他没有明确表示将采取何种军事力量介入。另外他也拒绝评论是否可能从日本或菲律宾的基地来发动攻击。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我们敦促美方认清‘台独’分裂势力的本质和野心,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恪守不支持’台独’的承诺,停止武装台湾,停止以任何方式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台湾外交部则表示对拜登的此番言论“诚挚欢迎与感谢”:“我国将坚定捍卫台湾自由、民主与安全,持续提升自我防卫能力,并与美国等理念相近国家深化合作,共同确保台海现状及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印太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六四事件35周年,港警拘4人,“王婆婆”涉23条被捕

昨日(4日)为六四事件35周年,截至当晚11时30分,警方在港岛湾仔及北角拘捕两男两女,年龄介乎23至69岁。其中社运人士“王婆婆”(王凤瑶)因高叫口号被警方以涉违《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即基本法23条)拘捕。

《明报》报导,警方指,一名68岁女子4日下午在湾仔怡和街公众地方叫口号,涉嫌违反《维护国家安全条例》下第24条“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而被捕。报导指,被捕女子为社运人士“王婆婆”王凤瑶,她当时高呼“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责任”、“五大钢领、缺一不可”等口号。

警方续指,一名24岁男子及一名69岁女子4日晚上在怡和街公众地方形迹可疑,人员上前截查期间,该名男子怀疑袭击两名警务人员,两人分别涉嫌袭击警务人员及在公众地方行为不检被捕。

报导指,该女子为法庭旁听席常客“姨婆”及其“姨甥”,前者当时手持一本《香港国家安全法解读》,与在场市民合照,后者混乱期间曾与两名警方传媒联络队成员有肢体碰撞。

关于六四事件35周年的更多信息,请关注 Whatsnew 栏目已刊出的香港现场台湾现场报导。关于端传媒过往关于六四事件纪念的报导和评论,请参阅六四事件35周年特别页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六四”35年:林培瑞的六四记忆|端闻 Podcast

「若从“短六四”和“长六四”两个纬度来看待六四,林培瑞刚好跟这两个纬度,有很多的交集」

端传媒特约撰稿人何流 ,端传媒音频制作人陈莉雅

1989年6月1日,清晨一名年轻女子带著吉他穿过天安门广场。
1989年6月1日,清晨一名年轻女子带著吉他穿过天安门广场。摄:Peter Charlesworth/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感谢你支持“端闻”,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你对“端闻”的想法 >>>立即填写问卷

端闻 podcast 的报导和制作都依赖端传媒会员的订阅付费支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播客报导,请成为端传媒会员,支持我们持续产出,也让更多人透过音频获取深度报导和多元观点。

立即订阅,可享端闻听众特别优惠:畅读月费会员9折畅读年费会员85折尊享年费会员8折

收听并关注“端闻”YouTube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或使用节目的 RSS Feed,在任意播客应用订阅收听。


1989年6月4日,已经过去35年了。对于这场运动的记忆,以及“六四”对于当下的意义,今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端传媒特约撰稿人何流,近期拜访了美国学者林培瑞(Perry Link),一位“六四”的亲历者。

林培瑞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荣休教授,现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比较文学讲席教授。除了专注于汉语文学,他这几十年来主要支持中国的民主人权运动。林培瑞在“六四”事件前后成为了新闻人物。当时,他是美国科学院的驻华代表,住在人民大学隔壁的友谊宾馆,结交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80年代的民主偶像、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方励之。日后的《方励之传》也是由他编辑和翻译的。在六四事件发生后,他帮助方励之逃进美国大使馆,并最终成功保护方励之一家免于抓捕、流亡美国。

多年来,林培瑞一直参与海外的人权组织,经常翻译海外知识分子的文章,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另一种声音。他曾说:“我们记住六四,是因为最坏的中国在那儿,最好的中国,也在那儿。”

本期"端闻",何流与林培瑞进行了长时间的访谈,呈现80年代以及六四前后的经历,探讨如何以“短六四”和“长六四”两个纬度看待80年代社会的思想解放,以及六四之后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持续影响。


关于端传媒过往关于六四事件纪念的报导和评论,请参阅六四事件35周年特别页面

期待你跟我们分享想法,邮箱地址:podcast@theinitium.com


【制作团队】
出品:端传媒音频
监制:甯卉
主持:杨静
编辑:HY
制作人:陈莉雅
剪辑、声音设计:“缰河媒体工作室”王伯维、孙圣峰、Waven
主题音乐:Axel Kacoutié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印度执政党失议会半数将组联合政府;莫迪在何处遭遇挫败?|Whatsnew

5 June 2024 at 07:00

「莫迪政府在此次大选中的失利和其经济政策扩大了贫富差距有关。」

特约撰稿人 阿齐

2024年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新德里的印度人民党 (BJP) 总部受到支持者的欢迎。摄:Manish Swarup/AP/达志影像
2024年6月4日,印度总理莫迪抵达新德里的印度人民党 (BJP) 总部受到支持者的欢迎。摄:Manish Swarup/AP/达志影像

将近3个月的分阶段投票后,2024年的印度大选在6月4日落下帷幕。开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理莫迪领导的执政联盟“全国民主联盟”(NDA)获得议会过半席次,有机会组建政府。如不出意外,莫迪将成为印度历史上少有的连续任职三届的总理。

不过,莫迪所属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此次表现让许多观察者大跌眼镜。相比上届2019年大选中获得的超过300个席位,印度人民党此次只获得240个席位,丢失多达60多个选区,也失去了单独政党过国会半数的优势。

而反对党组建的由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领导的印度国大党(INC)牵头成立的“印度国家发展包容联盟”(I.N.D.I.A)此次大概率获得约201个国会席位。其中印度国大党99席,是2019年选举结果的两倍。这也是2014年来,印度反对派政党联盟在对垒莫迪时获得的最好成绩。

印度大选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民主选举”——登记选民数量达到9.7亿,政府动员超过1500万公职人员参与选举工作。此次选举还遭遇印度北部的极端炎热天气,连续多日气温逼近50摄氏度,仅在北方邦就有超过30名选举工作人员因此中暑殉职。

选前,多数评论都认为莫迪将不意外获得第三个任期。莫迪阵营也打出希望获得超过400个议会席次,达到议会三分之二多数的口号——“Abki Baar 400 Paar”,即“这次要400席”。三分之二多数,也是修改印度宪法所需的议会席次门槛。(延伸阅读:《“最后的民主选举?”印度大选面临的威胁|端闻 Podcast》)

6月1日选举结束后,印度数家电视台和机构公布了其出口民调结果。这些结果均显示莫迪和印度人民党会以大比数赢得大选——其联盟将在议会下院543个议席中取得353至 401个席位。这一民调结果当时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但6月4日的开票结果显示,这些民调和实际投票结果相差巨大:莫迪的执政联盟不仅未能达到三分之二多数,还在其重要的北方票仓遭遇了巨大挫败。

根据当地时间截至4日凌晨的开票结果,印度人民党在印度人口最多、议席最多的行政区北方邦(Uttar Pradesh)遭遇了巨大挫败。印度人民党此次在北方邦只获得34个议席,比2019年大选少了23席,比2014年大选少了32席。而北方邦本次选举的最大赢家是传统本地政党“社会主义党”(SP),获得36个席位。(延伸阅读:《得北方邦者得印度?执政印度人民党大胜后,莫迪势续推改革、争取连任》)

北方邦历来是印度人民党最重要的票仓,也是莫迪亲自参选的选区所在地。一些分析认为,此次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在北方邦的失利,源于其过度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一方面其忽略了基层民众的经济诉求和福利,普通人对通货膨胀、失业率高企和官商勾结积累的怨气通过选举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反对党联盟在北方邦实现了深入整合,将中等种姓和不可接触者的政治力量合而为一,在多个选区成功击败了印度人民党推出的候选人。

除北方邦外,印度人民党还在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西部的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南部印度高新科技重镇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Karnataka)等地大幅丢失了议席,这些邦此前都被认为是印度人民党的重要议席来源。

随著选举结果逐渐明朗,莫迪和反对党领导人都发表了公开讲话。

演讲中,莫迪表示自己将领导组建联合政府实现第三个任期。他除了历数自己此前的政绩之外,还感谢了选举工作人员,称在炎热天气下维持110万个投票站和500万台电子投票机是巨大的成功,尤其是克什米尔的投票率“创下历史新高”,“让批评印度的人无处遁形”;此外,莫迪还向支持者们表示,尽管反对党全部团结起来,但是获得的席位仍然没有印度人民党一个政党多。(延伸阅读:《才废克什米尔自治,又燃族群冲突火种,莫迪想要一个怎样的印度?》)

反对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则在演讲中手持一本印度宪法,表示反对党联盟阻止了印度人民党和莫迪获得三分之二席位,保护了印度的宪法和民主制度:“我对印度人民无比骄傲,我对大家阻止了这次对宪法的进攻而无比骄傲”,“是印度的穷人——工人、农民、不可接触者、部落民……是他们挺身而出拯救了印度宪法。”

2024年4月6日,印度总理莫迪于印度北方邦加济阿巴德举行路演中向公众致意,支持者向他挥手。摄:Elke Scholiers/Getty Images
2024年4月6日,印度总理莫迪于印度北方邦加济阿巴德举行路演中向公众致意,支持者向他挥手。摄:Elke Scholiers/Getty Images

在此前的选举宣传中,反对党联盟多次宣称:一旦莫迪和执政党获得了超过三分之二多数,他们就将动员修改印度宪法,将印度的国家体制从世俗主义改为印度教神权政治。

一些分析认为,莫迪政府在此次大选中的失利也和其经济政策过度倾向印度的财阀寡头家族,忽略了穷人的基本生活,扩大了贫富差距有关。《印度教徒报》6月4日晚间的一篇评论文章就指,大选结果传递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人们对经济分配情况不满,要求经济正义,要求政府面对失业问题、零工经济问题、物价上涨问题和工资过低问题。(延伸阅读:《印度大罢工:在私有化与疫情夹击下,伤痕累累的印度人民》)

而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在出口民调数据出炉后,与莫迪政府关系密切的印度亿万富翁阿达尼(Gautam Adani)旗下的数只股票一度大幅上涨,但6月4日随著大选计票进行,其旗下企业股价大幅下跌,其中阿达尼港口和经济特区(Adani Ports and Special Economic Zone)当日收市时下跌了21%。

路透社则指6月4日当天,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印度股市上抛售了约合15亿美元的印度股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日本新一波华人圈:中产需求供应链,与出了国也不敢逾越的雷池?

「今天移居日本的华人,不仅打破了历来美加为上、欧澳次之的华人移居鄙视炼,也与前几代移日华人有著如此大的差异⋯⋯」

特约撰稿人 李照兴 发自东京

日本东京涩谷行人穿过繁忙的马路。图:Gettyimages
日本东京涩谷行人穿过繁忙的马路。图:Gettyimages

去年疫情接近尾声时重访东京,感觉上跟四年前最大的不同,是东京的华人群体变得极为显眼。这说的不单只是短期游客,而是包括在这里长期居留的人士。

他们甚至可以说是建造了整整一个比之前成熟得多的“在日华人生活圈”。最富象征意味、同时也不无讽刺的,是某晚在中国著名书店文创品牌“单向空间”位于银座新店的开幕晚会上,笔者碰到朋友说,怎么在这里都见回以前在北京的朋友。于是有了友侪间传颂的那个经典句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东京作望京”。

去日本好似“回家乡”

近年基于各种理由想离开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人,重新认识到日本的便利性、可行性及优势,视日本为其新一阶段流动人生的靠站。日本多个城市或区域先是增多了因投资或聚居形成的华人社区,再催生新一轮华人离散文化与生活消费圈,重组其新身份。

接下来结识的,不论来自香港、中国大陆以至台湾的“新东京来客”,都越来越多。细谈之下,发觉当中形同一处华人飞地的崛起:人们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需懂日语,平时和同声同气的华人接触,互通消息或获取资讯时用的也是用各自中文世界流通的社交平台——香港人用WHATSAPP和FACEBOOK,中国大陆客用微信、小红书,台湾人用LINE和FACEBOOK等。中国大陆客尤其习惯用小红书来查阅攻略,依样以微信或支付宝付帐,加上日圆汇率不断创新低,他们更乐于直接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人民币付费,但能够实现如此的前提,当然是疫情三年过后,日本在电子交易方面也迅速普及。

日本最新入境数据,不断提醒人们这个在日外国人及华人急促增长现象的出现——总体来讲,日本长居外国人已超过300万,而其中2023年增长最多的则是华人。可能是出于自嘲抑或是接地气,有新到埗日本的组群,戏称为“东京同润会”。外媒也早早风闻到中国因疫情引发的“润”风潮,纷纷以“RUN”的主题来探索这股新兴目的地为日本的“逃离潮”。

2021年7月30日,日本东京,人们在马路经过。摄: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2021年7月30日,日本东京,人们在马路经过。摄:Yuichi Yamazaki/Getty Images

但事实上,这是一趟双向的拉动。面对人口老化,日本的新居留政策显然有吸纳这新一轮移居者(日本还不承认这是移民政策)及其资金的倾向;反过来,基于各种理由近年大增的、想离开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人,也重新认识到日本的便利性、可行性及优势,把日本视为他们新一阶段流动人生的靠站。结果便是:

日本多个城市或区域,特别是东京(有说法是香港乃东京都第二十四区,故此香港人到日本有“返乡下(回家乡)”之说)、大阪、福冈、北海道(亦被戏称中国第二十四个省),先是增多了因投资或聚居形成的华人社区,再催生出整个针对华人的离散文化与生活消费圈,不仅开创了他们新的发展地盘,同时也在重组这些华人的新身份,并冲击著日本固有的、本来甚为僵化的社会及文化构成。对于在日华人乃至日本而言,这都是一个属于“流动”与“改变”的大时代。

高级中餐潮,与华人在日“迷惑行为”

在这大流动的经历中,语言和味蕾似乎是当中最常见的行李。无论去到哪里,对华人而言,吃还是最共通和敏锐的话题,以至观察这一波在日华人潮之开端,也是由中国菜开始。

数说2024 英国大选:为保守党的14年“埋单”,英国经济谁来救?

By: 谢达文
4 June 2024 at 18:09

「过去14年,英国人赚到钱吗?答案:几乎没有。」

特约撰稿人 谢达文

英国将于7月4日举行大选,届时下议院的全部650个席位都将改选,保守党的14年执政也很可能在今夏告终。在未来一个月,端将刊出关于英国政经﹑民生政策的懒人包与梳理现况的数洞栏目,亦将刊出一系列专访及其他相关专题。请按此追踪“2024 英国大选”系列。

另外,端也推出了免费的英国大选新闻信,请按此订阅。

2010-2024,失落的14年

5月22日,英国首相辛伟诚在唐宁街前,在没拿伞也没人撑伞的情况下,淋著雨宣布将于7月4日举行下议院改选。在演说中,他强调只有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计划”,能够带来经济稳定。

经济本来就是选举“必答题”,民调公司YouGov最新的调查显示,有半数的英国选民认为经济是国家当前的前三大重要议题,是最多人选取的选项。但同一份调查也显示,有将近7成的选民认为政府对经济问题处理不佳。而面对长期落后于工党两成之多的民调,保守党政府最近不断强调经济正在“逐渐转好”、已经“度过难关”。确实有一些数字可以作为证据:比如通胀(通膨)率终于回到相对正常的2.3%,显示物价渐趋平稳;2024年第一季经济成长率0.6%,虽然仍旧不高,但已是两年来新高,更代表英国走出衰退期。

但对此,工党的反击其实非常简单:这只不过代表最近稍微不那么差,但保守党执政这14年来,经济真的有比以前好吗?

而一旦采取这个中长期的观点来看英国经济,2010年至今的保守党政府只能说是表现极差。自2010年保守党取得执政权的14年以来,英国人均GDP成长率每年仅有0.8%,单就这项指标而言,是战后历史上最差的成绩,更是唯一没有达到1%大关的案例。

台北举行六四事件35周年晚会,台湾主要政治人物均发文纪念|Whatsnew

4 June 2024 at 23:00

「晚间8时9分,超过2000名参与者起身默哀64秒,向六四事件罹难者致意。」

端传媒 编辑部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今日是1989年“六四事件”的35周年纪念日。在台北,“华人民主书院协会”等24个公民组织在台北中正纪念堂的民主大道发起“追求⺠主,无畏无惧”六四35周年晚会。晚间8时9分,超过2000名参与者起身默哀64秒,向六四事件罹难者致意。

晚会上邀请了六四亲历者和台湾社运工作者进行短讲。在事件中被坦克碾压失去双腿的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会长方政,以及六四事件中的学运领袖、“人道中国”创办人周锋锁录制影片,在影片中他们呼吁世人勿忘六四;曾被中国大陆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刑五年的台湾人权工作者李明哲也到场,他演说称:“六四以前的中国,中国人还有一点点贴大字报的自由、一点点上街抗议的自由,但在六四以后全都没有”,他还批评中国现时“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剥夺图博人的权利、在新疆设再教育营、撕毁香港的一国两制”。

晚会现场也设有哀悼亭及烛光排字.开放公众进行追悼,不少青年、学生也手持烛光致意,也有港台艺术创作者发表行动剧、音乐演出等。也有民众自发性举着标语“勿忘六四”,以及喊出“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Taiwan”、“Stand with Hong Kong”等口号。

甫上任的总统赖清德今天也发表贴文吊念,他称“纪念六四,不只是为了六四,更因为全球心系民主自由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护人民。”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三大主要政党也都对六四事件35周年发表观点。

其中,民进党发文指“35年前,无数勇敢的中国人民和学生,为争取民主自由不畏极权走上街头⋯⋯却遭到中共当局暴力镇压,许多生命消逝,留下历史的伤痕与创伤⋯⋯中国发生‘六四民运’的隔年,台湾有了‘野百合学运’,同样都是以学生、青年为主,对抗当时的威权政府,要求实施民主改革、贯彻普世价值⋯⋯35年过去,中国仍是极权、压迫异己,而台湾这个国家已经是世界的台湾,在经济、民主等指标上都有亮眼的成绩。”

其进而质疑称:“当国际间民主国家们都在抵制素行不良的中国,台湾的在野阵营,却不时与中国唱和,甚至意图利用扩权以及修改反渗透法、国安五法、来侵害台湾得来不易的民主,伤害国家主权与安全。”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在今天发文谈论六四事件。他指“回顾当年的六四前夕,是两岸人民跨越时空和意识型态,最紧密相连的一刻。”

他在文中称,解放军开入天安门广场的前夕,中正纪念堂广场和天安门广场保持电话连线,“连结两岸的不再只是历史、文化、和血脉,更是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性尊严等普世价值的共同期待。”他还表示“中国国民党永远与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所有好朋友们站在一起,我们坚定捍卫中华民国,守护这座华人的民主灯塔”。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则发文纪念称“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取决于它是否能面对历史中难以面对的日子”。柯文哲指尽管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六四事件却在人民心中留下“尚未愈合的伤口”,“直至今日中共当局依然把六四定位成‘反革命暴乱’,把热爱国家的年轻人,形容为颠覆政府的叛乱份子,这对经历六四学运的那一代人来说,实是不可承受之重。”

他最后将六四事件和228事件相比较:“有真相,才有原谅。有原谅,才有和解。有和解,才有和平。”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台北中正纪念堂,六四三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摄:陈焯煇/端传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香港23条后首个六四,仍有市民点蜡烛、以电话亮灯及默坐维园|Whatsnew

4 June 2024 at 22:15

「“其实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简单的,没有特别的胸怀,是人的心。”」

端传媒编辑部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今日(6月4日)是六四35周年,亦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23条)落地后首个六四。这年,香港连续第4年未见大型悼念集会。

距离支联会上一次在2019年的六四维园烛光晚会,已经过去5年。几年过去,支联会解散、实体悼念被禁、悼念的人身陷囹圄、坐落在大专院校的六四艺术品亦遭移走。这年,规模更大的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再次占据维园,由下午一直开放至晚上。场内载歌载舞,消费气氛浓厚;场外寂静绷紧,警方重重布防,全日截查带走多人。

尽管警察严密驻守铜锣湾一带,现场仍见有市民以电话亮起灯光,亦有人身穿黑色上衣在维园长椅上安静地坐着悼念。

维园以外,在香港各区,前民主派区议员开设的店舖遭警察上门调查,包括朱江玮的店舖“如一 AsOne 团购网购平台”。六四前夕,有警员在前民主派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查阅出入人士身分证,陈嘉琳今早亦在西贡被警察截停搜查。

晚上,美国驻港澳总领事馆、欧盟驻港澳办事处内,点起了悼念六四的烛光。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身穿印有罗马数字的衣服,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身穿印有罗马数字的衣服,被警方包围后带上警车。摄:Ryan Lai/端传媒

警方严密布防,有市民点蜡烛、以电话亮灯光

入夜,维园市集传来音乐,有穿黑衣的人散落在场外的角落。他们沿维园步行、停留,或坐在长椅上。警方加重布防,不时截查市民。晚上8时许,两名身穿西装市民在喷水池附近长椅点起蜡烛,大批警员包围二人、拉起橙带搜身,随后放行。

其中一位市民Thomas 表示在维园亮起过蜡烛,并持续了一分钟。警方随即上前叫他扑熄,并叫来康文署职员,他获告知违反康文署场地使用守则,给予一次警告后获放行。他指心情平常,因是预料之内。

另外,市民卢先生沿天后步行至维园方向时用电话显示烛光相片,被警方和康文署职员阻止,指他引起“骚动”,并登记他的身份资料。他最终在大批警员陪同下送离维园。他说,他问警方自己犯什么法,但对方答不出。“相煎何太急呢,大家都要尊重死去的学生,悼念他们很正常的。”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在铜锣湾街角,手提电话亮着电筒模式,并拿着小熊维尼玩偶。摄:Ryan Lai/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一名女士在铜锣湾街角,手提电话亮着电筒模式,并拿着小熊维尼玩偶。摄:Ryan Lai/端传媒

在铜锣湾东角道,街上不时有穿黑衣的人路过,但警方的截查未有如往年频繁,也没有以帐篷搭起搜身区。

街上动静不大,悼念者比以往低调,但仍有人亮起一点光。70多岁、退休教师何女士一身黑衣,开着电话手电筒,独个穿梭铜锣湾。她说,35年前很多人走出来,“值得为他们做少少事。”她今日从湾仔步行至维园,沿路为死难者祈祷,“希望他们已经回到天父怀中,以及(我们)将来仍有希望。”

她指自己原本不知道如何悼念,但若然没有纪念,回家也会不开心。后来,她在百德新街见到有人亮起电筒,便照着做。

何女士说,自己从未缺席支联会的六四集会,最近几年没有集会,她也照样来铜锣湾。她哽咽道,“其实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简单的,没有特别的胸怀,是人的心。”“(六四事件中民众)是一些手无寸铁的人,只不过走出来想改善那情况,他们受了很残酷很不公平的手段。我永远都觉得政府要爱护自己的人民,你不爱护自己的人民,做什么都没用。”

另一名任职程序员的 Brian 头戴绣上“freedom”的鸭舌帽,身穿印有“黑白 consciences”的黑色上衣,独自坐在维园外围的长椅,悼念六四。2019年前,六四于他太遥远,他从未踏足维园悼念。2019年后,他感觉自由收缩太快,与六四产生共鸣,每年都在不同地方自行悼念,今年他选择到维园默坐。

2024年6月4日,大量警察在维园截查市民。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4日,大量警察在维园截查市民。摄:林振东/端传媒

Brian 认为,六四是值得记住的事,“一堆人被杀,(官方)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是不对的。”

看到多人因悼念被捕,“只手划空气(指行为艺术家三木)又拉、举朵花又拉”,加上邹幸彤等八人被捕,Brian 心中也有恐惧,“但如果惊就缩埋,咩都唔做、唔谂,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在他眼中,默坐的意义是让人看到人们没有忘记:“始终过去的事对未来有启示,是一种坚持。”

他又指着维园没有办市集、但挂上“场地清洁中”、“暂停开放”的另一半球场,认为当局特地占用场地,“很夸张”。

穿黑衣黑裤、年近80的何先生在市集外长椅静坐,他亮起手电筒后,警员随即上前阻止并警告他,若继续做引人围观的行为,或触犯法律。警员抄下其身分资料后离开。

近9时,人称“姨婆”的老妇和一名男子出现在崇光百货对出,她手持《香港国家安全法解读》,男子颈上挂有毛泽东照片。不到数分钟,二人被警方带上警车。

较早前,下午约3时,铜锣湾东角道一带逾半百警察戒备,包括军装及便衣警,警员均穿上战术背心,现场停泊至少三辆冲锋车。崇光百货外平均每两分钟,便有2至8名警员一组走过。一辆“剑齿虎”装甲车停泊在记利佐治街,有途人驻足拍摄。警员亦在维园附近结伴巡逻。

3时许,一名老伯在崇光百货外举起两张手写标语,一张写上题为“六四”的诗,指“念89”、“悼64”,“那些年/维园烛光如火海/但现在/人杳!烛灭!”;另一张题为“两岸三地”,罗列了中港台三地的社运。期间他未有发言,但有警员指他扰乱公众秩序,构成“公众地方行为不检罪”﹐将他包围、搜身并带上警车。

数分钟后,任职报纸编辑的刘先生被警员带至怡和街搜身,最终放行。他指自己上班经过,行经警车时欲拍摄便被截查,他觉得:“无乜感觉,好多人可能都试过,我以前都试过”。他指自己以前六四会到维园,被问到集会消失数年、无法参与,他答:“有第二啲(其他)方式的。”

2024年6月4日,黄婆婆在铜锣湾被警察拘捕。摄:Leung Man Hei /EPA/达志影像
2024年6月4日,黄婆婆在铜锣湾被警察拘捕。摄:Leung Man Hei /EPA/达志影像

此外,社运人士王凤瑶在铜锣湾地铁站外手持一束鲜花,另一只手举起5字手势,并高叫“平反六四”、“人民不会忘记”等口号。警方指其高叫的口号有机会违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23条)的煽动意图,她随即被带上警车。

特首李家超今日早上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被问及“六四”是否禁语、市民谈论和悼念是否违法等,没有正面回应。他指针对“个别日子”,政府立场清晰,“任何公众活动必须守法。”他又称仍有力量尝试破坏香港稳定和国安,市民要小心“有人骑劫议题,借题发挥去搞事。”

维园之外,警察调查前民主派区议员店舖

除维园一带,警方在各区亦有行动。六四前夕,前公民党区议员黄文萱于深水埗开设的“猎人书店”门外张贴“35/5”字样。书店于6月2日发文指,有自称深水埗分局警员指控其门前的梳化阻街,并在门口登记出入人士身份证。

6月4日下午,书店外的“35/5”红色字样依旧,一街之隔有警车停泊。据报,较早前有5、6位便衣警员驻守书店外,并截停其中一位店长。店内书墙上,香港剧作家庄梅岩创作的舞台剧《5月35日》放在中间,书架角落则放上六四书籍,如《六四见证:四十八名目击证人的报告》。

六四前夕,有警察到前民主派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登记出入人士身份证。2024年6月4日,书店门前红色的“35/5”字样依旧。书墙上,香港剧作家庄梅岩创作的舞台剧《5月35日》放在置中位置。
六四前夕,有警察到前民主派区议员黄文萱开设的猎人书店,登记出入人士身份证。2024年6月4日,书店门前红色的“35/5”字样依旧。书墙上,香港剧作家庄梅岩创作的舞台剧《5月35日》放在置中位置。

这天到访的人仍然不少,其中包括90后的彭先生、邓小姐、Rita 和50后的阿勤。他们在附近工作,也是书店的常客,今日趁午餐时间到访。阿勤说从新闻上看到警方要求书店移走梳化,他们很喜欢那张“自由空间的梳化”,便过来看看它是否已经回到原位。邓小姐说,“这是书店,所有的日子都应该可以自由出入。”

对于日前有警员检查到访者的身份证,阿勤说她没有因为警方在场而害怕,“现在出街,多些人保护我们。Rita 说:“政府用心良苦,用尽所有方法去提醒我们,6月4日又来了。”她看到政府近年对六四“愈来愈害怕”,但她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害怕悼念、为甚么要害怕一段记忆?”

他们今日会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六四。邓小姐说,“我一定不会忘记。”阿勤说,“一日不平反,一日都不可以忘记。邹幸彤一日不出狱,一日都不会忘记。他们拉了邹幸彤,令到大家更清楚六四是什么事,更想追寻的是什么事。”

书店内,还有去年六四在铜锣湾被警方带上警车的社运人士杜志权。去年,他身穿“不想回忆,未敢忘记”黑色上衣到铜锣湾,被警方带走,直到深夜获释。他说在铜锣湾出入是市民基本权利,“但现在变成在某些日子,某些人不可以去某些地方。”不过,他觉得香港传媒的报导还可以传到外界,所以“还可以的时候,应该要做多一点。”

他今年52岁,1989年从电视上看到六四直播。作为见证者,他觉得,“要很努力地用我们的口,去到哪里,传到哪里。”他又表示不认同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的“宽恕论”,觉得宽恕的前题是“认错”。“补救是另一回事,你怎样补救,全世界万千种方式,首先你要认错了,但现在这一刻都没有。”

旺角,前民主派区议员朱江玮原定在店舖“如一”派蜡烛悼六四。于下午约2时警察上门调查后,店面已收起电子蜡烛。图:端传媒
旺角,前民主派区议员朱江玮原定在店舖“如一”派蜡烛悼六四。于下午约2时警察上门调查后,店面已收起电子蜡烛。图:端传媒

在旺角,下午约2时,10多名便衣警在由前民主派区议员朱江玮开设的店舖“如一 AsOne 团购网购平台”楼下聚集,及后有约4、5名警员入内调查,并禁止在场记者拍摄。其后,小店收起六四相关的纪念品,包括原本放置在收银处的一排电子蜡烛,及售卖的“自由六月”明信片和胶纸。朱江玮指未能透露调查详情,又指“如一”逢星期二例休,但每年六四都会照常开舖,和上门客人聊天。朱原定4日于其旺角商店派发蜡烛悼六四。

另外,前西贡区议员陈嘉琳在6月1日在“西多”专页发文,指收到将军澳警民关系组电话,询问她会否在6月4日跑步,又问“系咪斋跑(是不是只有跑步)”、“无其他特别?”、在哪跑等,最后提醒她“要小心唔好触犯国安法”,并表示会再打电话给她。

4日,陈嘉琳向端传媒表示,今早8、9时在西贡出门上班时被警方迎面截停搜查,问她“公司在哪”、“这么早在西贡做什么”。她因工作关系身上有索带,被提醒“这段时期不要带索带”。离开时,警方向她表示“近来西贡都唔系咁妥当,好多差人会巡。”但她今天暂未收到来自警方的来电。

陈嘉琳称:“很感谢他们每年都提一提,因为之前可能没有那么大感受,都是他们这样提一提,提大家这个政权无处不在。”她还表示“去到35周年,说真的,他们想抹也抹不走。”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家乡情市集,有人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被带走

今年“家乡市集嘉年华”参与的省级同乡社团由往年的26个增至28个,举办日期延长至5天,设220 个摊位。嘉年华获民政事务总署的“同乡文化推广计划”拨款赞助,获多个政府政策局支持。

场内,不时见到数十人的参观团体。其中,数十名长者的衣服贴上印有民建联区议员“欧阳均诺”及其头像的贴纸,队伍中长者说,区议员组团订旅游巴士接送街坊到市集。在布景板前,另一团的领队举着迷你国旗发号施令,指挥团友站好,然后拉起“香港广州南沙联谊会”等布制横额合照。

市民张小姐和朋友由6月1日起每天都来到家乡市集,她独自拖着一个行李箱,礼盒堆至腰身高度。她指明天会继续来购物,“买不完,香港买不到家乡湖北的牛肉面。”有见维园今天的警力明显增加,张小姐称“安全好多”,并表示不知道为何今天多了警察驻守。

香港黑龙江社团总会义工 Kiki 表示,今天由4时半开档至6时,货品已差不多清光,两个摊位合共将近7000港元营业额,昨天只有约4000多元。 Kiki 称摊档今日开始减价,每款特产均减价两三成,存货足够应付翌日客人。

下午约6时,有两名男子在市集手持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民主”、“富强”等字眼的标语。他被在场保安包围,有市集职员打开雨伞、不让途人拍摄,记者举起手机拍摄亦一度被压低及用手阻挡镜头。保安表示两人违反场规,及后有警察到场。

其中一名身穿哲古华拉(Che Guevara)衣服的男子,被5至6名保安紧密围起、带离维园,有人举起伞阵遮挡;沿路上有警察在旁观察并一同走动,但未有介入,有人问警察“为何不处理”事件。及后警察拉起橙线开路,男子被保安抬起带入一蓝色帐篷,期间场面混乱,事主曾大声叫痛,并问“做咩夹住我”。事主并说自己被指身上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籍,被指违规。最终,该名男子被带上警车。

2024年6月4日,维园家乡情市集,有两名男子手持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字眼的标语。其中一名男子被在场保安包围抬离维园,警察将他带上警车。
2024年6月4日,维园家乡情市集,有两名男子手持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字眼的标语。其中一名男子被在场保安包围抬离维园,警察将他带上警车。

六四前夕,首用23条拘捕邹幸彤等人

自6月3日下午起,警方在铜锣湾一带加强布防。当晚约9时,行为艺术家陈式森(三木)独自现身在铜锣湾,做出祭酒和喝酒的手势,并对空气比划“八九六四”字样,全程一言不发。大批警员随即拉起橙带,将三木和传媒隔开,又推撞在场记者。三木其后被带上警车,最终无条件获准离开。

获释后他向传媒表示感觉“几好”,“原先以为做唔到嘢,结果可以做到一啲,少少哋满足。”

三木为“这一代的六四”街头艺术活动的艺术家之一,由2009年起,艺术家自发每年在6月3日,于铜锣湾街头以行为艺术悼念六四。上年六四前夕,三木在铜锣湾被警方以“公众地方行为不检”拘捕,在被带上警车时喊道“不忘六四、打倒暴政、香港人唔好惊(不要怕)”。

同一晚上,在北京见证六四事件的时任学联代表陈清华在海滨亮起烛光、架起十字架和“人民不会忘记”标语悼念六四死难者。多年来,陈清华都会在中联办外或附近地方悼念六四。他在 Facebook 发文表示,这是他连续第三年,独个在同一位置悼念。

2024年6月3日晚上9时20分左右,行为艺术家“三木”现身铜锣湾东角道,随即被大批警员包围,其后三木被送上警车带走。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3日晚上9时20分左右,行为艺术家“三木”现身铜锣湾东角道,随即被大批警员包围,其后三木被送上警车带走。摄:林振东/端传媒

临近六四,警方在5月28日首次引用23条下的“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拘捕八人,其中包括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据报,其他被捕人为邹的母亲邹刘华珍和舅父、民主派荃湾前区议员陈剑琴、社民连义工李盈姿、前支联会常委刘家仪和关振邦,以及前支联会常委关振邦妻子潘幼翠。“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若罪成,最高可处监禁 7 年。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指案件与 Facebook 专页“小彤群抽会”有关,但没有透露细节。被问及“敏感日子”是否“六四”,邓炳强没正面回答,表示日子本身并不重要,最重要是“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利用这些课题煽动市民憎恨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及司法机构。”整场记者会中,邓炳强未有提及“六四”,仅以“特别日子”和“敏感日子”形容。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六四前夕,关振邦和刘家仪曾在维园喷水池悼念六四死难者,被警方以“作出具煽动意图的作为”或“在公众地方扰乱秩序”罪拘捕。而李盈姿上年亦因在铜锣湾遭搜出六四标语,被警方以煽动意图罪拘捕。

6月2日,多年来每逢六四前夕刊登纪念祷文的基督教媒体《时代论坛》在头版开天窗,编辑部声明指“因事未能刊出”。同一期社评以“站在历史记忆的肩膀上祷告”为题,指“那年的春夏之交,成为一代港人的集体记忆、政治伦理的启蒙与定规。”文章又写道,诚实面对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冤仇和抹黑煽动,“而是为了让未来的悔改与复和有根有基”、“避免覆辙重蹈”。

今年是连续第3年天主教香港教区停办六四弥撒。5月30日,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在《公教报》以《就是每年这时期……》撰文,指35年前的事在人心中留下创伤,尽管已被掩盖或结痂。他说有了宽恕,才有可能实现修和与治愈。不过,“宽恕不代表忘记,但它能够提供一个先决条件,让我们内心得享自由、让所有人得享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另外,岭南大学学生会编委会在5月31日在社交媒体发帖,以《共写.昨日血雨》为题征收与“五月三十五日”相关的各类文艺创作,“让真相不被忘记”,并在“6月3日翌日”发布。同日晚上,编委会宣布因“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取消征稿。据《独立媒体》报导,岭大校方向编委会表示收到大量电邮投诉,要求撤销征稿帖文,否则或考虑不再容许岭大学生会使用大学名义。

(尊重受访者意愿,Brian、何女士为化名。)

2024年6月3日,铜锣湾市中心有大量警察驻守。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3日,铜锣湾市中心有大量警察驻守。摄:林振东/端传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日报|六四事件35周年;泽连斯基称中菲冲突与俄乌相似;印度执政党席次不过半

4 June 2024 at 21:00

「全球气候将在今年转入拉尼娜现象;SHEIN或将在伦敦证交所上市;德国南部洪水5死」

2024年5月30日,《5月35日》的小册子在伦敦的一家剧院展出。摄:Kin Cheung/AP/达志影像
2024年5月30日,《5月35日》的小册子在伦敦的一家剧院展出。摄:Kin Cheung/AP/达志影像

读者你好!你现在读到是端传媒每日新闻速读“日报”。每逢周一到周五的东亚时间晚间,我们会在整理和筛选之后,将近期值得一读的几条新闻以简短的方式呈现到你眼前。

端传媒图片编辑每天会为日报精选一张全球新闻摄影作品。今天的题图来自
美联社摄影记者 Kin Cheung:2024年5月30日,《5月35日》的小册子在伦敦的一家剧院展出。

今天是2024年6月4日,以下是我们为你筛选的6条新闻:

六四35周年,香港特首李家超称小心纪念活动被骑劫

6月4日,李家超出席行政会议前见传媒,被问到香港市民能否公开悼念六四事件。他表示要小心有人“借题发挥去搞事”。

李家超在回应时强调,任何公众活动均须守法,又指国安风险会突如其来,在香港仍然有力量尝试破坏香港稳定及国家安全,“小心有人骑劫议题、借题发挥去搞事”。

今天是六四事件的35周年,香港警方3日已于铜锣湾加强警力戒备,四处巡逻。3日晚上约九时,行为艺术家三木(陈式森)身穿白衣,在铜锣湾骆克道做出多个手势﹐包括祭酒及用手划出“八九六四”,期间未有发言。大批警员随即将他包围,搜查其随身物品,并带上警车离去。

中国大陆未有民间纪念活动的报导。而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参观预约网站显示,城楼于6月4日全日关闭,已购票的市民可自助或透过系统自动退票,票款将于15日内退回。通告称“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关于六四事件35周年的更多信息,请关注 Whatsnew 栏目刊出的报导。关于端传媒过往关于六四事件纪念的报导和评论,请参阅六四事件35周年特别页面

泽连斯基称中菲在南中国海冲突与俄乌战争有相似之处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6月3日在菲律宾表示,他认为乌克兰因俄罗斯所经历的艰难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面临的来自北京的挑战“有许多相似之处”。

据菲律宾新闻网站 Rappler 报导,泽连斯基访问马尼拉并亲自邀请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参加将于6月中旬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报导指,马科斯在与泽连斯基举行双边会晤后表示同意邀请,尽管其此前并未承诺要参加此次峰会。

在谈及菲律宾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冲突时,泽连斯基把重点放在了俄乌战争上,称乌克兰的胜利将向“其他国家”发出信号:“如果乌克兰在战场上保持强势,这将向其他国家发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即不要试图、甚至考虑如何占领其他独立国家。”

泽连斯基2日在新加坡举办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试图阻挠瑞士和平峰会,而中国与俄罗斯都不会参加这场峰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回应称,不参加乌克兰和平峰会并不代表中国不支持和平,中方“从未袖手旁观,从未拱火浇油,从未从中渔利”。

印度大选开票,莫迪未如预期大胜

6月4日,2024年印度大选在全部投票结束后开始计票。截至发稿时,开票情况显示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未如预期般一党获得过半席位。其所在的全国民主联盟(NDA)虽有望获得约300个议会席位组建政府,但相比上届2019年大选的353个席位亦大幅下降。

莫迪虽然仍较大概率能组建联合政府,但这届政府也将是其担任总理历来最弱势的一届。

《印度教徒报》报导,6月3日多个印度民调机构都宣称印度人民党将获得超过半数席位,甚至逼近三分之二多数。但开票结果显示其距离这一目标相距甚远。莫迪所属的执政党主要丢失的选区集中在印度北部的北方邦和西部的旁遮普邦等地。

有关印度大选的更多信息,请参阅音频栏目之前的报导和 Whatsnew之后刊出的报导。

厄尔尼诺现象将在今年转变为拉尼娜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6月3日宣布,当前的全球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中,厄尔尼诺现象有结束的迹象,今年晚些时候或将再次出现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La Niña),又称反圣婴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相反,是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大规模变冷的现象,同时热带大气环流,即风、气压和降雨量也发生变化。

虽然拉尼娜现象预计在短期内将给全球气候带来降温的影响,但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扭转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而同时这种气候变化的模式也有可能带来更多飓风等极端天气灾害。

关于预报中今年夏天全球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灾害,如亚洲的洪水和北美的飓风,请参阅 Whatsnew 栏目已经刊出的报导。

SHEIN 据报准备推进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计划

在线时尚零售商 SHEIN(希音)据报正在准备一份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文件,在英国政府可能换届之前推进其上市计划。

彭博社报导,知情人士透露,SHEIN 正在考虑最快于本周提交招股说明书草案。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说,该公司可能会寻求约500亿英镑的估值。消息人士又指,SHEIN 的准备工作并不意味着即将发行股票,股票出售最早也不可能在夏季之前开始。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快时尚网购品牌 SHEIN 成立于中国,该公司拒绝就首次公开募股向媒体发表评论。SHEIN 的业务在 COVID-19疫情期间经历了人气爆发式增长,在欧美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报导指,此次发行可能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 IPO 之一,从而挽回伦交所因大量公司将主要上市地转移到纽约而损失的市场价值。而伦交所也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今年欧洲 IPO 的复兴。

德国巴伐利亚州与巴符州遭遇洪水致5死

由于持续降雨,德国南部遭遇洪水,已导致5人死亡,2人失踪。

据德国《世界报》(Die Welt)报导,长时间的持续降雨使得德国西南部包括多瑙河在内的多条河流水位上涨,导致当地数座城市遭遇洪水侵袭,其中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受灾最严重。根据警方通报,此次洪水在巴伐利亚州和巴符州已导致至少5人死亡,其中一人为消防员,另有一名消防员失踪。由于部分城堡废墟发生滑坡,大量居民被疏散到安全地点。

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6月3日前往灾区,并和内政与国土部长南希·费泽(Nancy Faeser)、巴伐利亚州州长马库斯·索德尔(Markus Söder)会面。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6月2日视察灾区,承诺提供援助。

此外德国南部大量列车因洪水而大幅晚点或取消车次,截至4日,从西部或北部开往德国南部最大城市慕尼黑的列车尚未恢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六四」三十五年,记忆的窄门

4 June 2024 at 16:37

「在这里,选择自己阅读、记忆或纪念六四的方式。」

「六四」三十五年,記憶的窄門|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成為訂閱會員,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立即支持

六四三十五年
記憶的窄門

今年是六四第三十五週年。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漸弱到消失,香港已無法成為六四紀念的重要支點。無論身處何處,對這場運動的記憶,與紀念六四對於我們當下的意義,在今年,又到了一個新的節點。

有一些定會被反覆提及的問題:過去的討論與紀念對不同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們對六四的理解與認知是怎樣形成的? 哪些曾經被人們所忽視? 六四的發生與結局,對中國的政治體制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在香港國安法落地之後,紀念六四成為罪行了嗎? 白紙運動後,這兩場公民行動被視為什麼樣的關係?

在六四三十五年的此刻,端傳媒從過去八年關於六四的所有報導與評論中精選了一系列文章, 在這個頁面裏,我們一同回顧這些年沈澱的回憶與紀念,以及 2019 年後,為了紀念六四還在持續的努力與抗爭。

歷史,多重曝光的記憶

關於六四的討論與省思,長期以來,集中在對運動過程的回溯與個人記憶的打撈。 這些保存歷史的努力,包括死難者的確認與名單整理,很多並非出自當年的學生領袖,而是來自當年其他的親歷者。 包括身亡學生家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在檔案中孤獨求索真相的教師,甚至是身兼「加害人」、證人、受害者身分的前戒嚴部隊士兵。

「媽媽你說今天晚上會開槍嗎?」——天安門母親尋覓三十年
「媽媽你說今天晚上會開槍嗎?」——天安門母親尋覓三十年
一個人的戰鬥,沒有退路的吳仁華
一個人的戰鬥,沒有退路的吳仁華
半生被稱劊子手,戒嚴部隊軍官:「我也是六四受害者」
半生被稱劊子手,戒嚴部隊軍官:「我也是六四受害者」

除了對運動過程本身的回溯,當時中國社會更大的背景是什麼樣的? 在八十年代一度較為開放的政治討論環境和政改呼聲之外,失控的物價和接近 20% 的通貨膨脹率,如何點燃了人們的不滿? 而在學生與知識份子被認作運動主角的主流敘事之外,工人與市民在其中是怎樣參與的? 他們的政治訴求與學生群體有何不同?

通脹中的六四:失敗的改革如何引爆革命
通脹中的六四:失敗的改革如何引爆革命
邊緣化的六四論述:八九春夏,其實發生的是「兩場運動」
邊緣化的六四論述:八九春夏,其實發生的是「兩場運動」

最後,六四運動被軍隊殘酷鎮壓,這個結局給中國的政治體制、國家-社會關係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出動軍隊面對本國公民的和平示威,使得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暴露出嚴重問題。 在九十年代,中共政權轉身加入了全球化的市場體制與貿易鏈條,在高速的經濟發展中尋求績效合法性,來獲得國民的認同。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上):六四三十年,對於「反思」的反思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上):六四三十年,對於「反思」的反思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下):以「無政府主義」視角重構六四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下):以「無政府主義」視角重構六四

與此同時,知識群體與國家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八十年代具備一定自主性的知識分子,在九十年代被體制吸納與分化。 六四之後,自由主義的思想脈絡失去了進一步本土化的空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許多知識份子轉向民族主義,以探求新的解釋,推動了民族主義思潮與民族情緒從九十年代中期的興起。 中國政府以績效合法性、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維穩體制為標誌的 「後天安門政治秩序」,在六四之後的三十年間,逐漸形成。

專訪吳國光:八九毀滅中國知識分子之後,如何繼續「韌性的戰鬥」?
專訪吳國光:八九毀滅中國知識分子之後,如何繼續「韌性的戰鬥」?
上海大學生在 1989:後來的同學聚會,我們只聊賺錢
上海大學生在 1989:後來的同學聚會,我們只聊賺錢
1999:大使館的血、北京的遊行,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分子
1999:大使館的血、北京的遊行,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分子

天安門事件之後,西方並沒有持續太久的對華制裁,這也是中國可以順利發展經濟,並加入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原因。 日本與美國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六四鎮壓發生後,美國總統老布什暗中去信鄧小平,表態將避免更嚴重的制裁措施; 而日本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國家中唯一拒絕進行制裁,並迅速恢復對中關係的國家。 為什麼美日兩國當時會採取這樣的做法,背後分別有什麼樣的原因?

六四後,中美關係、地緣政治與進退失據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六四後,中美關係、地緣政治與進退失據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許仁碩:六四後,誰幫助中國政府突破國際制裁?
許仁碩:六四後,誰幫助中國政府突破國際制裁?
歷史文件出土:日本政府為何決定在六四後「溫情地注視」中國?
歷史文件出土:日本政府為何決定在六四後「溫情地注視」中國?

六四清場之後,眾多參與者面臨被捕或流亡的命運。 流亡者被迫在匆忙中離開故土,在陌生的國家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 在海外民運的紛爭當中,有人選擇了一種「半隱居」的生活,在學術的路徑研究與關注中國的走向。 而留在國內的被捕人士,有人將自由作為一生的事業,也最終為此付出了生命。

六四去國三十載,若在故土上不能說話,與流亡何異?——張倫專訪
六四去國三十載,若在故土上不能說話,與流亡何異?——張倫專訪
「尋釁滋事」式紀念,陳雲飛「快樂抗爭」的心法
「尋釁滋事」式紀念,陳雲飛「快樂抗爭」的心法
目睹一場死亡之後,你可記得,劉曉波是誰?
目睹一場死亡之後,你可記得,劉曉波是誰?

在三十年後回望六四,當上述複雜的背景和經過,往往只作為碎片式的畫面被展演與討論時,我們應該如何超越已顯僵化的論述,重新發現六四重要的社會運動價值,與當下的思潮和行動遙相呼應?

被圍困的六四論述,需重新對接後冷戰的時代光譜
被圍困的六四論述,需重新對接後冷戰的時代光譜
曾經,人們這樣紀念

1989 年 5 月 21 日,密切關注北京局勢的香港市民歷史性的百萬人上街遊行。 全稱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的「支聯會」也在此次遊行中宣布成立,此後 30 年,不間斷地舉辦維園燭光晚會紀念六四。

當年,也有香港學生北上支援,整個八九學運期間,香港中文大學就有共約30名學生赴京支援。 亦有數十名香港記者前往北京進行報導,在 6 月 4 日的凌晨,見證了軍隊從長安街的駛過,與槍響後倒下的市民。 還有一批台灣記者,專程在 6 月 4 日之後趕往中國,並前往成都、上海等地,希望紀錄六四鎮壓發生後各地的情況。

請回答 1989:支援與裂縫,那一年,香港學生在北京
請回答 1989:支援與裂縫,那一年,香港學生在北京
香港記者陳潤芝的六四記憶:「每隔二十分鐘,軍人就開槍,砰砰砰砰砰」
香港記者陳潤芝的六四記憶:「每隔二十分鐘,軍人就開槍,砰砰砰砰砰」
「我當時,可能真是做對了一件事」——那個春夏之交,在「北平」的台灣記者們
「我當時,可能真是做對了一件事」——那個春夏之交,在「北平」的台灣記者們

八九之後,香港維園每年的燭光晚會,成為全球參與人數最多、連續性最強的六四紀念活動。 而香港被看作中國人傳承六四記憶的重要陣地,在 1997 年之後,更是整個中國唯一可以高呼「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的城市,扮演著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難以取代的角色。

不同年份,維園燭光晚會的參與人數有所起伏,在 2014 年的雨傘運動之後,本土思潮的興起也讓部分人質疑傳統的六四紀念對於香港自身的意義。 但是,六四記憶在香港的持續性,以及三十年來與本土的政治訴求和民間情緒的共振,成為香港一代人最初的政治運動啟蒙,也形成了有關香港自身的「記憶的政治」。

燭光長燃 32 年,香港人的六四維園之約
燭光長燃 32 年,香港人的六四維園之約
安徒:毋忘六四——三十年流亡及香港本土的記憶政治
安徒:毋忘六四——三十年流亡及香港本土的記憶政治
不要維園大台的六四聚會:走過 29 年的自由文化音樂節
不要維園大台的六四聚會:走過 29 年的自由文化音樂節

維園的六四集會,還是很多內地人接觸八九這段歷史的契機。 他們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公開集會與政治表達的樣貌, 維園的人群與那些年香港的街頭政治和大大小小的社運一道,帶給他們過去的生活未見的影像,也讓很多人開始反思自己所受教育與歷史真相之間的距離。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除了維園的集會與直接的政治表達,香港文藝界多年來也在持續創作六四題材的藝術作品。 有的是紀實類的影像,有的是對六四符號的再思考和創造。 人們採用雕塑、舞台、行為藝術、影片等各種形式,既反映事件本身,也折射當代的社會氛圍和爭議——六四論述與記憶不僅僅是歷史,也是當代史,這一點在文藝創作中多有體現。

最終,一個香港人臉孔的民主女神像
最終,一個香港人臉孔的民主女神像
六四槍聲響起時,香港文化界都在做什麼?
六四槍聲響起時,香港文化界都在做什麼?
六四舞台莊梅岩:我們不能不做,香港人不會習慣那種沒自由的生活方式
六四舞台莊梅岩:我們不能不做,香港人不會習慣那種沒自由的生活方式

只是,在 2019 年之前,香港的六四記憶維護就已面臨多方困境。 籌備多時的六四紀念館,在 2014 年正式開展後,不久便被展館所屬大廈法團告上法庭,之後則經歷閉館、更換場所、被當局查封、最終轉移至網絡的命運。 傳媒界對於六四的報導,因中央政府對言論的愈發收緊,在香港也呈現出越來越政治敏感的態勢,集體回憶的承傳比以往更加艱難。 初中歷史課綱排除六四事件,在課堂講述這段歷史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窄。繼續以此前的方式紀念六四,是否將不再可能?

六四紀念館:廣場遺物內外受困
六四紀念館:廣場遺物內外受困
六四報導在香港:抵抗時間流逝、採訪管控和中央劃線
六四報導在香港:抵抗時間流逝、採訪管控和中央劃線
70、80、90後歷史老師的六四自白:對我重要的事,對學生重要嗎?
70、80、90後歷史老師的六四自白:對我重要的事,對學生重要嗎?
19 後,六四的聯結會是什麼?

站在五年後回看,2019 年香港政治氣氛的波瀾起伏,不僅僅在反修例運動上。 當年 4 月,事關 2014 年雨傘運動的「佔中九子」宣判罪成,審判歷時79日,被稱為「世紀審判」, 這直接促成了 1989 年曾赴北京支援學生運動的香港學聯代表李蘭菊,特意為當年的六四維園燭光集會而從多倫多飛回香港。

當年參加維園燭光晚會的人數達到 2014 年以來的新高, 期間香港獨立樂隊、被稱為「六四樂隊」的 VIIV 演繹中國大陸獨立歌手李志的《黑色信封》開場, 大會播放的影片亦以李志的《廣場》為背景樂,大會指18萬人將維園球場擠得水泄不通。

2019 年六四 30 週年這天的維園場面,成為絕響。

五天後,反修例運動經百萬人遊行漫長開啟。 翌年支聯會再向警方申請維園作為六四紀念場地,被禁以 COVID 疫情和「限聚令」,該年 6 月底港版《國安法》實施。 經五年後,「紀念六四可能犯法」不宣於法而宣於心,2019 年的六四也成為最後一場香港的公開紀念活動。

儘管公開集會被禁,2020 年逾萬名市民依然如往年一樣進入維園自發集會,現場曾高喊現在已經被禁止的運動口號和歌曲。 在 2019 年之前,香港對於六四的論述和儀式看法曾出現世代分歧, 本土派年輕人和「大中華」民運人士對如何看待民主香港與民主中國的關係產生差異, 而至 2020 年,六四紀念延續的反修例運動情感則不言自明。

紀念活動各地開花,各區立法會議員、區議員街站和公民團體自發派發白色蠟燭、紀念單張等。

也是在是次集會上,自行到維園悼念的支聯會和民主派等 26 人,被控「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 至 2021 年 12 月,該案判刑,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副主席鄒幸彤、前記者何桂藍等 8 人, 被裁定「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公眾聚集」、「舉行一個未經批准集結」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會」等罪成,被判 4 個半月至 14 個月不等。

2021 年,警方二度以疫情為由禁止六四集會,消息亦指當晚在維園附近身穿黑衣或點燃蠟燭,都可能被視為和集會有關。 時任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 Facebook 及 Twitter 上發布題為「燭光無罪 堅守陣地」帖文;鄒並於六四當日於《明報》發表題為〈燭光承載良知重量 港人執著說出真相〉文章。她向公眾表示,自己將以個人名義到維園紀念。

但六四當日早晨,鄒幸彤在其律師樓附近被捕,其後被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 當日,警方亦派出 3000 名警力維持治安。 支聯會本欲重開六四紀念館予公眾獻花,該館卻在 6 月 1 日遭香港食環署執法,指經營已8年的六四紀念館未有領取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屬無牌經營。

集會被禁,延續逾10年的街頭藝術成為發生在香港街頭幾乎唯一的公共悼念, 藝術家三木、盧樂謙、阿V等10位藝術家,在6月3日的銅鑼灣街頭「提前悼念」,為這個城市帶來勇敢的藝術形式,在禁忌之日表達仍存的真實情感。

最終,這一年的維園在警察嚴守下空無一人,惟入夜後,天后、銅鑼灣一帶再現六四光海。 路上不時可看到零星坦克車模型、燭光,街道亦見寫上「不要讓六四成為禁詞」的塗鴉。 在香港其他地區市民亦自發悼念,網絡上流傳隱晦表達的梗圖。

2021 年是失去的一年。 6 月 19 日,《蘋果日報》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宣布翌日停刊; 8 月,成立於 1989 年的支聯會宣布解散,其後 7 常委因「拒交資料」被捕,警方定性支聯會勾結外國勢力; 9 月,從實體轉移到網上的六四紀念館網站,在香港遭到封鎖,香港 IP 需通過 VPN 才可登陸網站; 12 月聖誕前,旨在紀念六四、已樹立多年的香港大學「國殤之柱」及香港中文大學「民主女神像」、香港嶺南大學的六四浮雕,先後被強行拆除或偷偷移走。

縱民情譁然,六四集會、紀念館及實體記憶至此皆被政府取締。

臉——大寫的人,無處安放的自由
臉——大寫的人,無處安放的自由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10 月 25 日,鄒幸彤為 2021 年的六四控罪自辯, 她在自辯詞中指:「 如果法庭要說,這樣一個沒有指定地點的行動呼籲,都是在煽惑一個未經批准集結, 那我也很疑惑,這個集結是在指哪個集結、在哪裡的集結,是否地點是全香港或者全世界,是否任何人在那個時間點起燭光,就是在參與未經批准集結? 如果這樣說,不如直接承認,要禁止的,就是六四的悼念本身。 」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會案」自辯詞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會案」自辯詞

2022 年,對觸犯紅線的恐懼開始展現影響,過往教會是紀念六四的重地之一,該年天主教香港教區卻決定從此不再舉辦追思六四彌撒。 至此,所有具名的、組織的六四活動皆在香港消失。 6 月 3 日,藝術家如往年悼念,至傍晚警方則拘捕數人。 到了 2023 年,行為藝術家們剛站上街頭就被捕。 2023 年的維園,被批准舉辦「香港回歸 26 週年嘉年華」。

縱然城市中仍可見燭光,但也是從這兩年開始,人們開始寄望台灣能接過紀念六四的棒子,海外紀念六四活動愈發遍地開花。 每個獨立的個體,在這時代重新拷問自己,悼念六四的初心是甚麼? 那份觸動或憤怒又是甚麼? 中國和香港的海外離散者,若未曾放棄將六四作為連結的契機,那麼其所追尋的連結是什麼含義?

六四 33 年:不止紀念六四本身,也紀念香港人對於六四的紀念
六四 33 年:不止紀念六四本身,也紀念香港人對於六四的紀念
六四 34 年:中國軍事威脅下,台灣為何需要關注六四、如何紀念?
六四 34 年:中國軍事威脅下,台灣為何需要關注六四、如何紀念?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海外的六四集會籌辦者在碰撞中相認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海外的六四集會籌辦者在碰撞中相認

一個擺在面前的問題是,當公共條件全部喪失,六四紀念會否如虞斷裂? 除此之外,紀念週期也逐年縮短,香港的中小學校也不再主動教授六四歷史,圖書館相關書籍被下架。 公開的集體記憶消失之後,個人記憶及主流之外的記憶論述,可能接班嗎?

歷史也在此時更迭。 2022 年 11 月,江澤民逝世,他在六四後接任中國國家主席,開啟中共、中國和他個人的13年。 他的逝世難免提醒人們一個時代的結束。 2022 年底,大陸爆發反封控潮(白紙運動),成為新一代人的政治啟蒙, 而 2023 年六四老人王丹等爆出 #MeToo 醜聞,這條追尋正義之路開始面臨更為嚴格的審視,折射出人們對「民主、自由」的新闡釋的渴望。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2024 年 3 月,香港完成另一部國安條例、「23 條」的立法。 至 5 月 28、29 日和 6 月 3 日,香港警方拘捕獄中的鄒幸彤及其母親、友人等共 8 人, 首次動用 23 條,指 8 人在社交媒體上「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持續發布煽動帖文,涉嫌違反 23 條下的「煽動意圖罪」。

記者提問保安局長鄧炳強「敏感日子」是否指六四,鄧答「日子不重要,重點是有人煽動對政府憎恨」, 記者續問「無叫口號、提及六四,是否已違法?」 鄧答「你講的問題不是最重要。」 與此案相繼的是國安大案「47 人初選案」的裁決(5 月 30 日),被捕 7 人中,有人獲保釋後即到庭外排隊聽審。

如此,2024 年的六四紀念形同冰封,而維園獲批於六四當日舉辦「家鄉市集」,空間意義繼續被改寫。 曾經,六四的主流論述在本土思潮、左翼反思下瀕臨「失效」,如今連這「失效」也不可得。

我們重回 2019 年前凍結住了的人聲熙攘,也關顧 2019 年後打壓下的勇氣與靜寂。 未來 2025、26 或更遠的年份,氣氛或有變,或無出其右。 但是,每個人,仍有權選擇自己閱讀、記憶或紀念六四的方式。

香港部分六四相關案件進程
(截至 2024 年 6 月 3 日)
  • 鄒幸彤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12個月
    • 2021 六四煽惑集結案,「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罪,判囚 15 個月;2024 年 1 月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此兩案刑期部分分期執行,總刑期 22 個月
    • 2021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成,判囚 4.5 個月;2024 年 3 月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2020-2021 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鄒還押兩年,申請保釋被拒,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2024 年 5 月 28 日獄中再次被捕, 警方指其自 2024 年 4 月起,「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透過他人在「小彤群抽會」持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涉嫌違反 23 條下的「煽動意圖罪」
  • 鄒幸彤舅父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鄒劉華珍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劉家儀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維園禁食,被以「涉嫌作具煽動意圖行為罪」拘捕
  • 關振邦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維園禁食,被以「涉嫌作具煽動意圖行為罪」拘捕
  • 李盈姿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被以「作出具煽動意圖的行為」拘捕
  • 陳劍琴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潘幼翠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同時被指於網上訂閱資助羅冠聰等人,違反《國安法》「以金錢或其他財物資助他人實施分裂國家」罪
  • 陳式森
    (三木)
    • 2024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用手劃出「八九六四」,被逾 20 名警員包圍帶走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被警方帶走
    • 2022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遭警方截查
  • 陳美彤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被警方帶走
    • 2022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涉嫌「公眾地方行為不檢」
  • 鄧岳君
    徐漢光
    • 2021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成,判囚 4.5 個月;2024 年 3 月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即時服刑
  • 支聯會
    • 2020-2021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李卓人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舉行未經批准集會」罪,判監 14 個月
    • 2020-2021 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何俊仁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 2020-2021 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何桂藍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罪成
  • 黎智英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判監 13 個月
      *另有數項國安案件在身
  • 蔡耀昌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2 個月
  • 梁耀忠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9 個月
  • 梁錦威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9 個月
  • 胡志偉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判監 4.5 個月
  • 尹兆堅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 張文光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9 個月,緩刑 18 個月
  • 陳皓桓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 郭永健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8 個月
  • 趙恩來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8 個月
  • 麥海華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8 個月,緩刑 18 個月
  • 梁國華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4 個月,緩刑 12 個月
  • 何秀蘭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 梁國雄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罪成
  • 朱凱廸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認罪
  • 楊 森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 黃之鋒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認罪
  • 岑敖暉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罪成
  • 袁嘉蔚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4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認罪
  • 梁凱晴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4 個月
  • 羅冠聰
    張崑陽
    • 2020 六四集會案
    • 流亡海外,被法庭通緝

註:涉案類型和人數眾多,或有疏漏;名單上多人仍有其他政治案件在身,這裏主要呈現六四案件和近期大案。

製 作端傳媒編輯部

© 2024 Initium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成為訂閱會員,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墨西哥大选:首位女总统背后,是“左翼民粹”的6年执政成功|Whatsnew

4 June 2024 at 07:00

「这一时刻,值得回顾的,是现任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的6年任期,一度被认为“民粹主义”的他,如今支持率仍然高达60%。」

特约撰稿人 谢图

2024年6月3日,史上首位女总统舍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墨西哥城主广场索卡洛向支持者挥手致意。摄:Marco Ugarte/AP/达志影像
2024年6月3日,史上首位女总统舍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墨西哥城主广场索卡洛向支持者挥手致意。摄:Marco Ugarte/AP/达志影像

当地时间6月3日,墨西哥大选结果出台,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Morena)的候选人、61岁的首都墨西哥城市长欣鲍姆(Claudia Sheinbaum)在快速计票中以59%的选票位列第一,将成为墨西哥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总统。(延伸阅读:《2024墨西哥大选前瞻(二):女性议员比例近半,性别暴力仍是顽疾》)

这一时刻,值得回顾的,是现任墨西哥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的6年任期。

尽管即将卸任,但洛佩斯如今的支持率依然保持在60%左右,这份高人气很可能会延续到他10月1日卸任交棒。考虑到他2018年开始任期时支持率约66%,6年内最低时也保持在50%以上,洛佩斯可说是墨西哥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成功执政的左翼领导人,也是最成功的总统之一。根据今年1月拉美数据新闻媒体 Latinometrics 的分析,他还是目前拉丁美洲第三受欢迎的政府首脑,仅次于萨尔瓦多的科技狂人总统纳伊布·布克尔(Nayib Bukele)和刚刚成功连任的多米尼加总统路易斯·阿比纳德尔(Luis Abinader)。

洛佩斯执政的6年,在墨西哥取得了哪些政绩呢?

他最大的政绩是国民经济。虽然他的任期赶上了疫情,导致执政的前两年经济受到严重挑战,但是2021年墨西哥经济就实现了复苏,从此每年保持约3.56%的经济增长,2024年的增长率预计为2.8%。墨西哥国家统计和地理研究所(INEGI)报告显示:2024年初墨西哥失业率降至2.79%,自2022年11月以来一直维持在3%以下的历史低位。2022年的贫困率也到达1.2%的历史低点。

经济强势,部分受益于地缘政治和全球贸易变化下“近岸外包”的红利: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近年来表现强劲,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外商直接投资超过36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延伸阅读:《2024墨西哥大选前瞻(一):中国企业纷纷赴墨出海,能走多远?》)

此外,洛佩斯的福利补助项目也对国民经济有所帮助。洛佩斯的口号之一是“穷人在先“,他的政府向超过65岁的老人支付每月3000比索(约145美元)的基本养老金,超过150万人收到此项补助。类似的福利项目还有向未就业青年支付的国家最低薪酬,条件是这些青年必须参加有资格企业的培训项目;针对在公立学校和高校就读的贫困学生,他设立专门奖学金;针对在职母亲的补助,她们的孩子每月可以收到1600比索(约77美元)。

2023年1月9日,墨西哥城,墨西哥现任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右),与美国总统拜登拥抱。摄:Fernando Llano/AP/达志影像
2023年1月9日,墨西哥城,墨西哥现任总统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右),与美国总统拜登拥抱。摄:Fernando Llano/AP/达志影像

另一个政绩是治安。不过外界对洛佩斯政府的治安成果的评价则褒贬不一,这可能是因为洛佩斯政府对其治安政绩有所夸大。洛佩斯曾在晨会时向媒体展示图表,显示自己任内重大凶杀案的比例下降了22%,而前任5位总统任内凶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虽然从洛佩斯执政起,墨西哥每十万人凶杀案比例的确有所下降,但三年内也仅仅是从每十万人30起下降到了28起。

洛佩斯最具争议的治安政策之一,是设立了“国家警卫队(Guardia Nacional)”,并逐渐将其归为军事化管理。

本来,洛佩斯设立这一治安力量的原因是为了履行竞选承诺中“要拥抱、不要弹药”的口号,要实现墨西哥治安的去军事化——因为“毒品战争”,墨西哥军队此前对国民治安深度参与,这也导致了墨西哥一些城市当中常常爆发暴力冲突。洛佩斯将军队替换为“国家警卫队”,原是为了让街道恢复平静,但治安的严峻形势又使得洛佩斯重新开始依赖军队力量来维持治安;他扩大了军队预算,还有意将警卫队划归军队管理。

而就算在洛佩斯治下,贩毒集团的活动也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洛佩斯本希望通过执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给予年轻人新的就业机会来引导他们远离贩毒集团,但这似乎并未能有效代替传统的安全战略发挥效果,反而使得洛佩斯政府在治安政策上出现了真空,外界也常常批评洛佩斯纵容贩毒集团在墨西哥扩张势力。

洛佩斯本人,算是墨西哥的一个政治传奇:他曾三度参与总统竞选,并声称前两次落选都有其对手贿选或作弊阻挠。2018年,洛佩斯脱离建制政党,自创政党“国家复兴运动”。他以强烈的个人号召力赢得了压倒性优势,吸引了大批选民、也将大量游离在建制派边缘的左翼政客收入旗下,这样以个人魅力作为政治资本的执政风格,颇具千禧年初期拉美“粉红浪潮”的特点,但也被一些人斥为“民粹主义”。(延伸阅读:《墨西哥大选后:拉美政党政治崩溃潮,巴西会是下一个吗?》)

“粉红浪潮”,是指21世纪初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均由左翼政府领导的政治现象,在这一批国家领导人中,不少女性登上政治舞台,比如智利的巴切莱特、阿根廷的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这一时期的左翼领导人,大多都因为上世纪末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拉美引发的多次经济危机脱颖而出,他们依靠个人魅力迅速崛起,大多打造了本国进入民主化之后的首个左翼政府。

2024年6月3日,史上首位女总统舍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墨西哥城主广场索卡洛与支持者庆祝。摄:Marco Ugarte/AP/达志影像
2024年6月3日,史上首位女总统舍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墨西哥城主广场索卡洛与支持者庆祝。摄:Marco Ugarte/AP/达志影像

洛佩斯的执政风格,带有强烈的“粉红浪潮”一代个人魅力领导人的烙印:他的政治形象聚焦于反腐败、反精英阶层和反新自由主义叙事。他提出“第四次变革”的口号,旨在消除权贵阶级的“特权滥用”,并将自己的“反新自由主义改革”比作墨西哥独立以来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但另一方面,他也被在疫情期间批评为不够重视疫情风险、反应不够迅速,依然我行我素召开集会并和支持者在未防护情况下接触,引发许多不满声音。

洛佩斯即将退休,也代表着“粉红浪潮”一代正在淡去。“粉红浪潮”的代表人物,除了洛佩斯,还有巴西的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委内瑞拉的查韦斯(Hugo Chávez)以及玻利维亚的莫拉雷斯(Evo Morales)。其中,卢拉将巴西带入地缘强国行列,但2010年退休后,“接班”的同僚罗塞夫(Dilma Vana Rousseff)支持率一路走低,并在2016年被弹劾下台,卢拉也因官司入狱。如今他虽然重新执政巴西,却已经78岁高龄,未知是否“后继无人”。其他同时代的“粉红浪潮”代表人物中,查韦斯已经过世,莫拉雷斯则在2019年下台。(延伸阅读:《巴西总统卢拉的第三个任期,会是卢拉主义的最后一幕吗?》)

近几年,左翼政府重新在拉美攻城略地,有评论家提出或许意味着新一波的“粉红浪潮”——以2018年洛佩斯当选开始,玻利维亚、秘鲁、洪都拉斯、智利、哥伦比亚等国都相继选出左翼总统。但是,“新粉红浪潮”的执政并不稳固,2021年乡村教师卡斯蒂略(Pedro Castillo)当选秘鲁总统后受到猛烈攻击,仅仅执政一年半就遭到弹劾下台。哥伦比亚的佩特罗(Gustavo Francisco Petro Urrego)深陷与政敌的缠斗和腐败丑闻。智利的年轻总统博里奇(Gabriel Boric)曾参与学生运动,2021年上台时恰逢智利反新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方兴未艾,但他上任后却未能够成功推动新宪法通过,目前修宪流程被迫暂停,他的支持率也显著下跌。(延伸阅读:《秘鲁:5年内出现第6任总统后,这里掀起了一场仍在持续的反抗》)

同时,曾经有过强势左翼政府的拉美国家,如今已经被新兴右翼接管。以阿根廷的米莱、萨尔瓦多的布克尔和厄瓜多尔的诺沃亚(Daniel Roy Gilchrist Noboa Azin)为代表的拉美新一代右翼在主张对外国资本全面放开的同时,推崇铁腕管理和反腐败议程,吸引了大量选民,这些选民对过去左翼政府治下的经济停滞十分不满。(延伸阅读:《模仿军政府?阿根廷新总统推政令限制集会、市场化公部门》)

墨西哥首位女总统欣鲍姆面临的形势,其实颇具挑战。拉美接下来是“粉红浪潮”还是右翼政治主导,也还要看年轻一代进入政坛后的景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影像:香港23条实施后首个六四,维园歌舞升平、续办家乡嘉年华

「“敏感的事情,我们上了年纪便不理会了,买些生活用品较为实际。”」

端传媒摄影组、实习记者伍嘉敏 发自新加坡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六四踏入35周年,经历疫情限聚令、《国安法》实施、支联会解散,维园第5年未有合法六四集会。家乡市集嘉年华连续第二年占据维园,由6月1日起一连五日举办,时间范围涵盖六四。

维园的叫卖声和歌声贯穿全场,部份商户穿着民族服饰吸引游客,亦有摊档提供试食。游客以长者结伴同行为主,有同乡会成群以团体入场,旅游巴则停泊于维园外。他们拉起印有同乡会全称的红色布匹,竖起拇指站在展板前拍照打卡。 场内不少游客均提着颜色鲜艳的礼盒,或印有同乡会名称的环保袋游逛,亦有人自备行李箱购物。

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获民政事务总署的“同乡文化推广计划”拨款赞助,得到政府多个政策局支持,28个省级同乡社团共设置220多个展摊贩卖家乡特产。

今年更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23条)立法后的首个六四。国安处于5月28日首次引用23条下第24条 “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拘捕6人,其中包括正在还押的前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拘捕人数至今(6月4日)已累积至8人。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指有人以匿名方式,透过“小彤群抽会”社交专页,利用“接下来一个敏感日子”,挑起市民对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憎恨。被问及敏感日子是否六四,邓炳强表示日子并不重要。

在维园消费为上,“六四是一个甚么节日?”

记者于6月2日下午到维园一带。由天后走至铜锣湾站出口,全程约15分钟,每2分钟便能看到2名警察结伴巡逻,警力明显增加,当中有警员穿上防刺战术背心,维园外亦有数架警车驻守,包括冲锋车及车身设镜头的战术巴士。

主办方在会场入口设安检区,多名警察在门口戒备,游客需打开随身袋让工作人员粗略检查,不用数秒便通过安检。两个入口均设有一块印有场地规则的大型展板,其中一条列明所有进场人士必须遵守《香港国安法》及与维护国家安全有关的其他法律。

“敏感的事情,我们上了年纪便不理会了,买些生活用品较为实际。”从大陆来港居住30多年的林小姐持有长者乐悠卡,她独自站在一旁分拆厚实的长方形礼盒,将一包包特产往手推车里塞。“八九六四那时我都不在现场,即使是真的,几十年后都淡化了。”林小姐忙于整理手推车里的特产,表示自己并不关心六四。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林小姐的朋友在浙江同乡会的摊档做义工,她经介绍首次来到家乡嘉年华,逛了一圈满载而归,更因此认识到各省份的特产。她买了小米、五常米、栗子、干笋等,“这些几十元,那些几十元,我都不知道自己买了多少。”林小姐往年是工展会的常客,她形容是次嘉年华比工展会办得出色,生活必需品的种类较多,更“接地气”。林小姐指嘉年华的价格比大陆高,但它胜在集中不同地区的特产,她兴奋表示明天会和朋友再次到访,以后每年也会来嘉年华购物。

在港土生土长的何女士,提着两包单价30港元的红枣在河南摊档前拍照留念。她觉得市集的产品比大陆昂贵,是因商家要顾及运费成本,因此她视是次消费为促进本地经济,“人赚你赚,刺激下经济啰。”

提及六四,何女士质疑六四是美国发起的“颜色革命”,和共产党没有关系,年轻人是被利用的一群。何女士还认为,《国安法》实施后,香港不再有六四晚会,举办嘉年华能活跃气氛,社会变得更稳定繁荣。

现场人流主要为长者,年轻人的踪影寥寥可数。大学生张小姐来自深圳,她从社交平台Facebook看到家乡市集的广告,于是和友人一行三人乘搭一小时车程来到香港,“就想来玩一下,来看一看。”她形容现场气氛热闹,会先逛一圈留意特色产品,看到喜欢的便会购买。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被问到知否维园历年曾举办六四晚会,张小姐对此印象模糊,不肯定是否曾在小红书上看过,反问:“可能以前有学过,但是不记得了。六四是一个什么节日吗?”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的摊档前一度出现一列十多人的队伍,每人手上均拿着一张礼券。有排队的长者称他平日在同乡会做义工,同乡会向他们派发礼券,能凭券到嘉年华兑换一袋免费糭子,他直言这是吸引他到嘉年华的主要原因。

同场设有歌舞表演,两名大会司仪轮流以广东话和普通话介绍,节目包括传统民族舞蹈、乐器演奏,亦有身兼广东省梅州市政协委员的艺人肥妈、广西政协委员的艺人王祖蓝等演唱流行曲。肥妈以普通话问好:“我今天要在你们面前介绍香港,好不好?”接着唱出《We Like Hong Kong》,台下热情和应。有粉丝特意带上应援物到场支持,台下观众席接近满座,大批游人站立观赏演出。全场不时合唱《上海滩》、《朋友》等经典歌曲,更有游人闻曲起舞。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1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日报|以总理或接受停火;中国称破获英谍案;泽连斯基批中国阻和平峰会

3 June 2024 at 21:10

「黄仁勋公布下一代GPU平台;朝鲜暂停对韩投垃圾;伊朗前总统参选;非国大失议会半数;德反伊斯兰摊位遭袭;墨西哥首位女总统」

2024年6月2日,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乌克兰记者兼志愿战地医务人员 Iryna Tsybukh 追悼会上,年轻妇女们互相拥抱。摄:Evgeniy Maloletka/AP/达志影像
2024年6月2日,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乌克兰记者兼志愿战地医务人员 Iryna Tsybukh 追悼会上,年轻妇女们互相拥抱。摄:Evgeniy Maloletka/AP/达志影像

读者你好!你现在读到是端传媒每日新闻速读“日报”。每逢周一到周五的东亚时间晚间,我们会在整理和筛选之后,将近期值得一读的几条新闻以简短的方式呈现到你眼前。

端传媒图片编辑每天会为日报精选一张全球新闻摄影作品。今天的题图来自曾报导马里乌波尔围城,多次获得奖项的乌克兰摄影记者 Evgeniy Maloletka:2024年6月2日,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乌克兰记者兼志愿战地医务人员 Iryna Tsybukh 追悼会上,年轻妇女们互相拥抱。

今天是2024年6月3日,以下是我们为你筛选的9条新闻:

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或接受拜登提出的加沙停火协议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奥菲尔·福尔克(Ophir Falk)称,以色列愿意接受美国此前提出的旨在实现加沙永久停火并确保被扣押人员获释的新提议,尽管他认为该协议“存在缺陷”。

福尔克表示,尽管美国此前提出的新提议“存在诸多缺陷”,但以色列希望让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员获释,因此内塔尼亚胡愿意接受这一提议。他还称,要想最终达成停火协议,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解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福尔克强调,以色列的立场没有改变,即在所有被扣押人员获释、消灭哈马斯的军事力量等目标实现之前,不会在加沙永久停火。

美国总统拜登5月31日提出了以色列和哈马斯的三阶段停火建议,以实现停火、释放以色列人质和巴勒斯坦囚犯并重建加沙。根据拜登的提议,这三阶段分为:1)停火、有限释放人质和以色列撤军;2)释放所有人质,以色列全面撤军;3)重建加沙、归还遗体。

惟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和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Itamar Ben-Gvir)明确表示,他们拒绝立即停火,称如果内塔尼亚胡接受拜登提出的和平提议,他们将辞职并推翻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称破获一起英国 MI6 间谍案

中国国家安全部6月3日发文,称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英国军情六处(MI6)策反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王某某与周某的重大间谍案件。

中国国家安全部称王某某在参加中英交流项目赴英留学期间,因其涉密工作的性质而获得 MI6 的“特殊关照”,并以“提供咨询兼职”为名,以高额报酬为诱饵与王某某持续接触,获得中国中央国家机关内部的核心情况。国家安全部续指,英方评估认为条件成熟后,转介 MI6 人员对王某某亮明身份,要求其为英国政府服务,并允诺更高报酬和安全保障。国家安全部表示,此后 MI6 对王某某进行了间谍培训,指挥其回到中国潜伏搜集情报。

国家安全部又称,王某某的妻子周某也在“某核心要害单位”工作,MI6 在认为已将王某某“套牢”的基础上,多次要求将其妻也一同拉下水,并允诺提供双倍报酬。因此王某某夫妇均成为英方间谍。

此前英国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条例》正式起诉了三人,包括香港驻伦敦经贸办职员,其中一名被告马修・特里克特(Matthew Trickett)5月19日被发现死于公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该案表示,英方“不断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罗织罪名、编造案件,肆意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对在英中国公民“进行任意抓捕和起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泽连斯基指责中国协助俄罗斯干扰和平峰会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6月2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试图阻挠将在瑞士举行的和平峰会,该峰会将重点讨论2022年以来的俄乌战争。

CNBC 报导,泽连斯基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说:“很不幸也很遗憾的是,俄罗斯利用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利用中国外交官,尽一切努力破坏和平峰会。”但他没有在讲话中举出具体例子。

他补充道:“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这样一个独立强大的大国却成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手中的工具。”

此前中国已经宣布不会参加在瑞士举行的峰会,因为“该会议没有达到中国的期望(即俄罗斯与乌克兰都能参加)”,而俄罗斯没有获得参会邀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3日回应称不参加乌克兰和平峰会并不代表不支持和平,中方“从未袖手旁观,从未拱火浇油,从未从中渔利”。

关于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中国、乌克兰、菲律宾等争论和交锋,请参阅 Whatsnew 栏目之后刊出的报导。

Nvidia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公布下一代 GPU 平台 Rubin

Nvidia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6月2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 COMPUTEX 开幕前发表主题演讲,首次宣布了生成式 AI 架构 Blackwell 的下一代 GPU 平台 Rubin。

中央社报导,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表示,Nvidia 的运作节奏是1年,Blackwell 架构后的新一代GPU平台 Rubin 会在2025年第4季量产,2026年推出。他表示,Rubin GPU 将采用8颗高频宽记忆体 HBM4,Rubin Ultra GPU 将采用12颗 HBM4。有传其将采用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

黄仁勋还说,未来所有 PC 都会有 AI 来提供各式各样的背景协助,PC 也会运行 AI 强化的应用程序,例如图片和照片编辑、写作等,也会内建数位人类(Digital Humans)。AI 会用不同方式体现在 PC 里面,未来 PC 是非常重要的 AI 平台。

朝鲜宣布暂停对韩国空投垃圾污物气球

朝鲜国防省副相金刚日6月2日表示,将暂停对韩国空投“垃圾气球”,倘若韩方再次对朝空飘传单,将立即重启相关措施。

朝中社报导,金刚日称从5月28日晚至6月2日凌晨,朝鲜利用3500多个各种气球向韩国边境地带和首都圈投放了废纸和垃圾15吨,让韩国充分体验到,“捡拾被散放的废纸垃圾是多么令人不愉快、令人费劲的事情”。此前韩国曾向朝鲜边境空投载有传单的气球,朝鲜称此举的目的在于反制韩方。

而韩国政府因应朝鲜近期空投垃圾污物气球等挑衅行动召开会议,决议提案全面中止919两韩军事协议,至两南北恢复信赖关系为止。此案将在4日国务会议上做出最后决定。

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在任的2018年,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签订平壤共同宣言,包括919军事协议。根据协议,两韩履行非军事区的非武装状态。但朝鲜在2023年就已单方面宣布撕毁协议,采取各种武装措施。韩国政府也在2023年底决定中止部分协议内容效力,恢复前线对朝鲜的侦察工作。这次若通过全面中止919军事协议的效力,韩国军方可能恢复在军事分界线一带进行军事训练。韩国政府希望借此提高及时应对朝鲜挑衅的能力。

曾被禁止参选的伊朗前总统登记参加总统选举

6月2日,伊朗前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前往伊朗内政部登记参选伊朗第14届总统选举。

半岛电视台报导,他说自己只是听从“全国人民的呼声”再次参选,他有信心解决伊朗的国内和国际问题。一同登记参选的还有温和保守派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极端保守派赛义德·贾利利(Saeed Jalili)。

艾哈迈迪内贾德与2005年到2013年担任伊朗总统,曾连任一届。他任内伊朗的经济低迷,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伊朗核计划引发的紧张局势还导致伊朗受到多边制裁。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在2017年曾要求艾哈迈迪内贾德不要参选,但他还是报名参加了竞选,并被禁止参选。2021年的总统选举他没有报名参加。预期此次他报名参选将给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带来阻碍。

非国大30年来首次失去南非议会过半数议席

南非独立选举委员会6月2日正式公布2024年大选计票结果,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在国民议会(议会下院)选举中获得400个议席中的159席,位列第一,但未能获得议会半数以上席位。

美联社报导,尽管自2019年的大选以来非国大支持率急剧下降,但其仍然是最大的政党。

南非是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选民还将清洁的自来水、电、住房和其他服务短缺的问题归咎于非国大。

报导指,南非各政党有十四天的时间来讨论达成协议并组建联盟。鉴于非国大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该党需要寻求与其他政党联合,以确保继续执政。

德国反伊斯兰摊位遭袭,一警员重伤不治

5月31日,德国南部城市曼海姆集市广场的一个反伊斯兰摊位遭一名男子持刀袭击,一名29岁的警员受重伤不治身亡,另有5人受伤。犯罪嫌疑人被现场击毙。

据德国西南广播电视台(Südwestrundfunk)报导,被袭击的摊位由反伊斯兰组织 PAX Europa 组织。调查人员表示,嫌疑人是一名在德国居住了大约十年的阿富汗公民,他没有犯罪记录,过去也没有引起执法部门的注意。

巴登-符腾堡州州长温弗里德·克雷奇曼(Winfried Kretschmann)和内政部长托马斯·施特罗布尔(Thomas Strobl)在一份声明中对该名警员的逝世表示震惊和悲痛。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也表示哀悼。

墨西哥将迎来首位女性总统

墨西哥6月2日举行总统大选,根据初步计票结果,执政党候选人前墨西哥城市长、气候科学家克劳迪娅·舍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将当选为墨西哥首位女总统。

CNN 报导指,墨西哥国家选举机构根据投票站选票统计样本进行的“快速计票”显示,舍恩鲍姆赢得了58.3%至60.7%的选票。根据选举流程,总统选举最终计票结果将于6月5日到8日正式公布。

关于墨西哥大选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Whatsnew 栏目已经刊出和即将刊出的报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王义川称“手机定位”分析青鸟群众,外界指个资应用长期浮滥应检讨|Whatsnew

「在社群媒体不透明的演算法以及政治偏好的分化催化下,个资保护与数位监控成为台湾政治的敏感问题。」

特约撰稿人 傅竹君 发自台北

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图:王义川Facebook
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图:王义川Facebook

以反对中国国民党、台湾民众党推动的国会改革五法为主诉求的“青鸟行动”,在短短时间内聚集数万群众,其组成与走向,也成为5月下旬台湾政媒关注的焦点。不过,绿营评论员王义川的“手机定位分析”说,意外在台湾引起一阵个人资料是否受到滥用的质疑与讨论。

民进党2024年不分区立委提名人、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王义川5月27日在三立新闻台“新台湾加油”节目中表示,曾以手机定位分析青鸟运动参与者的组成,指出20-40岁的民众占参与者六成,20岁以下约1成2。此外,他也特别强调,经由讯号比对发现,这些参与者由民众党号召于民进党部前举行的“519草根决心行动”的参与者为不同群众,也与1月12日选前之夜的参与者不同,是一批全新的群众。在主持人许贵雅询问时,他还特别说明,是经由基地台讯号比对。(延伸阅读:《521包围立法院:太阳花十年后,运动的新时代、声音与面貌》)

王义川的比对说,随即在节目中受到另一位来宾国民党立委陈玉珍质疑有监控嫌疑。28日,陈玉珍、李彦秀、王鸿薇三位蓝营立委更在立法院召开记者会批评,民众党立法院党团主任陈智菡也透过媒体群组质疑民进党搜集个资、监控。

王义川称资料为市场分析友人提供

面对质疑,民进党发言人卓冠廷回应称,透过手机讯号取得人流特性分析是当前商业市场进行活动调查的基本方法,民进党绝无监控人民,呼吁国民党勿作不实揣测。

王义川及民进党发言人吴峥、卓冠廷,也先后在社群媒体 Threads 上,援引数据公司 LnData 所作的新北耶诞城分析、新北市、台中市等蓝营执政县市曾经使用“电信信令”或“电信大数据”进行分析的案例辩护。王义川表示,其所有的人流资讯来自民间调查,结果也与时代力量进行的问卷结果类似,并非民进党自行调查的资料。

在28日的媒体联访中,王义川也表示,这些分析是与做市场分析的友人聊天时得知,民进党没有买这些资讯来分析。至于“如何辨别出里面没有小草(即民众党支持者)”,王义川表示,519有个活动取得的资讯与后来的资讯没有重叠,所以就推论没有“小草”,否认直接握有资料,也否认蓝营指控的国家机器介入。

29日,王义川又援引台中市政府与远传电信合作建构的“台中市主要游憩据点游客行为资讯网”,指该资讯网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年龄分层、停留地点比对甚至是数位足迹等分析机能。

行政机关及三大电信业者否认提供相关资讯

不过,这些说法并没有为风波止息,国民党及民众党立委持续在立法院中援引王义川27日的说法向相关政府部门官员提出质询。

面对质询,内政部长刘世芳29日表示不清楚王义川资讯来源,内政部使用电信信令进行的相关分析也并无个资问题。国安局长蔡明彦在同一天受访时表示,按照相关人士对外说法,较可能是涉及市场分析公司与电信业者合作的大数据分析,国安局并无参与也无评论。警政署长张荣兴则强调,绝对没有用手机讯号定位青鸟行动民众。 而曾经在台中市长任内任命王义川为交通局长的外交部长林佳龙在30日表示“要由王义川自己回应”。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民众聚集立院外抗议。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5月24日,台北,立法院继续处理蓝白国会改革提案,民众聚集立院外抗议。摄:林振东/端传媒

随后,在民众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黄国昌、国民党立委吴宗宪29日于在质询法务部长郑铭谦时公开告发后,台北地检署也分“他”字案进行侦办,厘清是否涉有不法情事。

争议爆发后,主管手机通信业务的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对外主动表示将邀集三大电信业者说明。三大电信业者也先后对外表示,并未与王义川接触或有业务往来,其所提供的相关大数据服务,皆遵守个资法并进行去识别化处理 。

此外,国民党交通委员会召委陈雪生已安排数发部、NCC、法务部、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筹备处及中华电信在6月3日的委员会中,就“国家机器以手机定位、分析个资特性等方式侵犯人民权益”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质询。

数位发展部书面报告指出,就技术层面而言,的确可能运用手机讯号分析用户之个人资料,但除非同时取得电信业者“基地台服务之用户号码”及“帐务、客户资料库”之资料进行交叉比对,否则无法得知连上特定区域某个基地台之手机使用者的年龄分布,一般民众、公司可同时取得之可能性极低。

NCC 则指出,并无任何私人企业 、政府机关或特定党籍人士向该等公司接洽或请求有关青鸟行动相关人流资讯,该等公司亦不曾提供任何有关资讯予其他单位或人士。

NGO、学界批行动通讯业者个资应用浮滥

王义川的言论,也引起新闻评论员、学界与 NGO 对电信信令等相关手机使用者个资应用浮滥的讨论。评论员黄暐瀚29日指出,电信业者确实可对“性别、年龄、县市、国籍”进行分析,但王义川所指的可以分辨青鸟行动参与者与519民众党参与者不同的分析则有个资滥用的嫌疑。

另一位评论员张禹宣在30日援引 PTT 论坛贴文指,中华电信大数据总监李诚伟过去曾协助 COVID-19 疫情万华专案匡列,也曾提供相关手机定位资讯给民进党。

对此,行政院长卓荣泰31日至立法院报告前受访称“2020年他还在民进党中央服务,并没有这样状况,也没这样发展过,这是过去误传。” 疾管署也透过例行记者会说明“万华地区高风险注记族群”发送细胞简讯作业,主要是透过基地台讯号,非 GPS 定位,相关个资早已于2021年6月全数删除。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进行国会改革法案审议,立法院内民进党立委向主席台抛汽球。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进行国会改革法案审议,立法院内民进党立委向主席台抛汽球。摄:陈焯煇/端传媒

30日,参与“青鸟行动”串连组织的人权团体台湾人权促进会发表声明,认为王义川所提及的行为,已涉及个资目的外利用,或是过度宽泛以致消费者无从得知的目的内利用。认为政府机关及政党应厘清及说明相关分析技术的资料搜集利用现况及法律依据,检视其是否已经落实消费者的知情同意与退出权利。

政治大学法学院刘宏恩副教授则在脸书上指出,三家电信业者全部都早已常态性地以自己用户的通话、简讯和上网及行动轨迹资料,对外兜售“大数据服务”,给许许多多的企业、广告公司来比对。他认为,这些是常态性的违反个资法使用,不是只有政治集会大数据才有问题。

科技发展、演算法黑箱与政治不信任共伴

事实上,相关的手机监控疑虑,在2020年台湾政府以电子围篱控制 COVID-19 疫情时便曾引发争议。监察院也在2022年提出调查报告,指相关作为在程序、行政透明、个资保护及法制面向确有不备之处。台湾的《个资法》于2011年订定,在数位科技持续进步、个人资料应用面向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已渐渐不敷使用。在欧盟订定 GDPR 之后,相关的修法倡议时有所闻。(延伸阅读:《数据保卫战:GDPR的三年之痒》)

2022年,宪法法庭针对健保资料库案做出“111年宪判字第13号”判决 ,要求修法建立独立监督机制。加上个资外泄案件不断,国发会因而在2023年推动修法加强非公务部门罚则并增设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但该次修法并没有强化其他个资保护面向。

在1990年代解严前,在国民党威权统治下,台湾社会曾经长期处在情治机关的监控之中,而亟欲与中国拉开距离,建立自主政治认同的台湾社会,也对于数位监控技术抱持著相当警戒。在社群媒体不透明的演算法以及政治偏好的分化催化下,个资保护与数位监控成为台湾政治的敏感问题。

2023年2月5日,新北市城市景观。摄:陈焯辉/端传媒
2023年2月5日,新北市城市景观。摄:陈焯辉/端传媒

过去,曾有不少蓝营支持者相信前数发部长唐凤透过社群媒体监控蓝营民众;而在人权 NGO 的抗议下,数位身分证的推动也因相关法制不足受挫;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市长任内推动的台北通、大数据中心也曾饱受无党籍议员质疑。(延伸阅读:《台湾身分证、居留证上的个资太多?他们想要隐私,更想拥有选择权》)

此次王义川发言衍生的个资争议也不例外地成为政治议题,甚至可能成为国会改革法案施行后,第一个受到调查小组调查、举行听证的对象。对此,王义川6月2日在自己的直播节目上回应,自己只是平民,立委只能找官员问话,叫平民去问话是乱七八糟。

他也在同日三立新闻台的政论节目“惊爆新闻线”中推翻自己过去的说法,称自己是“看人就知道、看影片就知道、看直播就知道,去到现场用膝盖想也知道。”对于王义川说词反复,NCC 主委陈耀祥表示,发言要落实事实查证,“若民众有检举,有违反事实查证会去处理”。这个插曲会对于国会改革法案的后续攻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五月香港法庭:47人案、23条首案与《愿荣光》禁令等|Whatsnew

「“黎智英案”周达权作供;青年被控“侮辱国歌罪”;同志权益案进展;两人冒认他人取消登记器官捐赠判囚」

特约撰稿人 拾圆 发自新加坡

2024年5月30日,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首日裁决,有市民在法庭门外排队时举起手势。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5月30日,香港民主派47人初选案首日裁决,有市民在法庭门外排队时举起手势。摄:林振东/端传媒

“47人案”:14被不认罪被告罪成,另刘伟聪、李予信脱罪但面临控方上诉

47名泛民主派人士于2020年立法会选举前组织或参与“35+ 初选”,事后被控涉嫌干犯《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法官于5月30日就16名不认罪的被告宣布裁决,其中14人被裁定罪名成立,刘伟聪及李予信无罪。法官公布裁决后,刑事检控专员杨美琪作出陈词,并且在法官追问之下,确认会引用《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81DB条,针对两名无罪被告提出上诉。

获判无罪的刘伟聪离开法院时回应传媒提问称自己不应该是焦点所在,呼吁公众继续关注案中其他被告以及留意法官判词,了解三位法官如何处理这宗案件。此外,他提到整件案件可能会有后续,因此自己不能讲太多话,形容自己仍然是“一个案中被告”。有记者问到他之后会到哪里,他笑称“会留在香港”。

同样获判无罪的李予信在大批警员包围下离开法院。他回应传媒提问时感谢公众多年来的关心,并指律政司有可能提出上诉,因此他不能对裁决结果和案件作出评论。他表示自己当下心情平和,希望与家人饮茶。

控方代表杨美琪于下午庭上再次确认会上诉。杨美琪另外提出刘伟聪和李予信继续有条件保释外出,其中刘伟聪没有反对,李予信的代表大律师关文渭则提出反对并陈词。最终,法官裁定刘和李续以原有条件保释外出,警署报到次数减至每月一次,直至上诉庭有进一步指示。

至于被裁定罪名成立的14名被告,是吴政亨、郑达鸿、杨雪盈、彭卓棋、何启明、黄碧云、施德来、何桂蓝、陈志全、邹家成、林卓廷、梁国雄、柯耀林及余慧明。法官确定案件的求情日期为6月25日,下令被告的求情陈词不得多于20页、需于14天内呈交。有罪成被告提出保释等候判刑的申请,但法官听取陈词后拒绝。

被指“敏感日子”前连续发布 Facebook 帖文,邹幸彤等7人被捕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5月28日至29日合共拘捕6女1男,包括支联会(已解散)前副主席邹幸彤,指控他们涉嫌干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第24条下的“煽动意图的相关罪行”。

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于28日会见传媒时指被捕人士涉嫌“利用某个将至的敏感日子”,透过 Facebook 专页“小彤群抽会”连续发布具煽动意图的帖文,挑起市民对中央政府、特区政府和司法机构的憎恨,意图煽动网民在之后期间组织或参与非法活动。

2021年9月5日,邹幸彤出席支联会记者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1年9月5日,邹幸彤出席支联会记者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不过,邓炳强称“其实我谂(认为)个日子本身唔系重要,最重要系呢啲想危害国家安全嘅人利用呢啲课题”。就案件涉及专页上的哪些帖文、各被捕人士在案件中担当之角色等细节,邓炳强以案件仍在调查中为由拒绝透露。

邓炳强称,《维护国安条例》只针对少部份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市民就政府措施作出基于客观事实的批评是“完全无问题”。他还表示,条例生效两个月可见市民继续享有《基本法》、国际人权公约等相关法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包括言论和批评政府的自由。

据《法庭线》等传媒报道,于28日被捕的除了正因“支联会颠覆案”还柙的邹幸彤,还有前荃湾区区议员陈剑琴、牙医李盈姿、邹幸彤母亲、支联会前常委刘家仪及关振邦,而于29日被捕的是关振邦的妻子潘幼翠。

“黎智英案”:周达权作供、庭上播放黎智英访谈节目片段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苹果日报》三间相关公司被控《港区国安法》下“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罪”,5月庭审焦点在于第六名控方证人周达权作供、辩方申请重召从犯证人张剑虹被拒、国安警黎国勇作供,以及庭上播放黎智英访谈节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完整片段及其他黎智英受访片段。

第六名控方证人、壹传媒集团前营运总裁兼财务总裁周达权于第71日审讯开始作供。辩方提问期间,主要围绕壹传媒财政状况、“饭盒会”及《苹果日报》在应用程式 Slack 上的工作平台。

其中,辩方问到2019年12月6日“饭盒会”上讨论报纸广告遇到困难、如何增加广告销量等,询问周达权是否记得。周称“好老实我系唔记得,直至有呢啲 printout 有返些少记忆”。周还称,他相信自己曾经出席当日会议,但不记得黎智英有没有出席。周随后阅读 Slack 纪录,确认自己有出席,而黎没有出席。辩方随后问到,给予小店登报优惠一事是否在该次“饭盒会”上首次提出。周称不记得,也不记得那是由黎智英还是其他同事提出。

回应辩方提问期间,周达权确认他是 Slack“港苹纸广告”群组的一员,而且在群组成立时已经加入。此外,他确认员工在 Slack 提出问题后,会有实体会议,而且有人撰写会议纪录。

至第77日审讯,控方应辩方要求传召国安警黎国勇作供。黎国勇供称,他于2021年11月11日应上司指示前往荔枝角惩教所,向张剑虹派发关于其保释申请的判词,随后与张倾谈逾三个小时,内容涉及张在狱中的日常生活。

据黎国勇供称,张剑虹当日提议他翌日再来探访。黎翌日与侦缉警员 4315 再度往收押所探望张,张当时表示想做控方证人,而黎对此感到惊讶。就辩方指称黎前一天探访倾谈逾三个小时,是为游说张成为控方证人、并著张考虑一晚,黎表示不同意。

在回应控方提问时,黎国勇进一步解释自己当日跟张剑虹倾谈的理由,指自己前往收押所派发判词是警务工作,派发后跟张交谈是“工作的延续”,也是一个“人性化的处理”,交谈期间他需要评估张在狱中会否有不好的情况发生。

2023年7月28日,《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在赤柱监狱。摄:Louise Delmotte/AP/达志影像
2023年7月28日,《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在赤柱监狱。摄:Louise Delmotte/AP/达志影像

第79日审讯起,控方应辩方要求播放“Live Chat with Jimmy Lai”等片段,片段总长度事先缩减至25个小时,法官预料播毕片段需时五天。

其中,庭上播放2020年5月11日的“Yahoo TV 乡民来冲康”,当日节目主题为《黎智英被捕 香港政治风暴再起》,黎智英通过电话接受节目主持的访问。黎提到《苹果日报》多年来是“反对派报纸”、“反共”,被中央(中国政府)认为是“眼中钉”、“搞到香港乱七八糟”。黎续称:“我们很想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很想美国影响我们,我很想英国影响我们,我很想外国影响我们,因为他们的支持是我们唯一能够撑下去的,外国的势力是现在我们非常需要。”黎还提到,他不介意去坐牢,因为所谓公民不服从就是要对法律负责任,他也对坐牢一早有了准备。

当主持提到有人形容黎智英是“汉奸黎”时,黎自称“从来反对港独”。黎强调“没有人蠢到要港独”,重申他们要的不是港独,而是《基本法》赋予的权利。主持还问到黎是否支持“台独”,黎回应指台独“非常敏感”,而且他从事传媒事业,就这个话题“不好说出口”。不过,黎承认台湾跟独立已经没有分别,理由是台湾有自己的政府、制度和民主,因此他认为台独与否已经不是问题。

另外,庭上播放英国《金融时报》于2020年8月12日访问黎智英的片段。谈及《国安法》时,黎称香港的根基是法治和社会制度,没有法治的香港不会成为金融中心,而新闻自由、私有财产、宗教自由等都将会消失。黎认为,使他本人安全、或者是减缓中央接管香港的唯一方法,是取得国际力量、尤其是美国政府的支持。

在2020年8月13日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节目中,黎智英被嘉宾问到有没有说话想对支持者说。黎称自己已经接近生命的最后阶段,但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正在做对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和艰辛,都会觉得平静、甚至开心。黎续称,他没有一刻双手在手镣之下、而觉得自己很惨,或者觉得自己被屈辱,完全没有那种感觉。他还强调,自己所做的并不为了任何事,只是因为这个地方(香港)实在对他太好。

律政司就《愿荣光归香港》申请禁制令,获上诉庭裁定得直

香港律政司去年入禀高等法院申请禁制令和临时禁制令,要求法庭禁止四项跟“反修例运动”歌曲《愿荣光归香港》有关的行为。原讼庭拒批禁令后,律政司提出上诉。5月8日,上诉庭裁定律政司上诉得直,正式批出临时禁制令。25日,英国苏格兰音乐发行商 Emubands 通知《愿荣光归香港》的创作团体称因应香港法庭禁令通知,会在各大平台下架该歌曲。

上诉庭判词指出,法庭必须认知在宪法下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之间的界线,就评估国家安全的风险,行政机关有经验、专业知识和资源,因此相关责任在于行政机关、而非司法机关,法庭应该“绝对遵从”行政机关的判断。

判词指出,《愿荣光归香港》的创作者曾在访问中表示“音乐是凝聚人心最强武器”,而该歌曲也的确成为了用作推动2019年香港的“暴力示威浪潮”的“武器”,包括歌颂和浪漫化当时香港的违法暴力行为。法庭认为,有意煽动分裂的人可以利用歌曲作为鼓动反建制情绪和分裂思想的工具。

2019年9月18日,九龙塘又一城商场,市民自发组织合唱被称为“香港之歌”的反修例运动歌曲《愿荣光归香港》。摄:林振东/端传媒
2019年9月18日,九龙塘又一城商场,市民自发组织合唱被称为“香港之歌”的反修例运动歌曲《愿荣光归香港》。摄:林振东/端传媒

上诉庭认为,一直有人利用《愿荣光归香港》鼓吹暴力示威、甚至分裂思想,而且公众对该歌曲的误解也令情况恶化,因此法庭必须立刻干预,防止现有的非法状态持续下去,否则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甚至无法补救的破坏。

就禁制令会否侵害言论自由,判词先强调人权并非干犯任何刑事罪行的许可证,但承认禁制令有机会牵涉言论自由,包括对动机清白的公众产生“寒蝉效应”,例如公众虽非禁制对象,但他们会因为害怕负上违令后果,而避免进行某些合法和受宪法保障的行为。

不过,上诉庭同意原审法官陈健强的说法,指禁制令合乎宪法,也平衡了国家安全和基本人权考虑,而且律政司一方接受禁制令需要列明有哪些跟《愿荣光归香港》相关的行为属于合法活动。另外,判词强调禁制令列明学术、新闻活动等行为不受限制,法庭已经顾及言论自由权利。

有关禁制令的实用性,判词提到《愿荣光归香港》的上传者多数是匿名用户,的确难以起诉他们,但经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下架影片是较可行的做法。判词指出,部份供应商已经表明若有法庭命令就会配合政府要求,也没有迹象显示供应商对遵守禁制令有任何忧虑或困难,因此认为禁制令有其必要性。判词还强调,禁制令的实用性是考虑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考虑。

香港法庭就《愿荣光归香港》颁布禁制令后,YouTube 声明对裁决感到失望,但会遵从有关命令,包括将禁制令列明的32条短片定为违禁出版物品,安排系统对这一批短片进行地理封锁。不过YouTube 提到会继续考虑提出上诉的可能,表明裁决会令人质疑港府促进数码经济的工作,也会令人担心香港言论自由被禁制。

5月25日,《愿荣光归香港》的创作团体在社交网站表示,他们早前接获英国苏格兰音乐发行商 Emubands 的通知,称因应香港法庭的临时禁制令通知,将会在各大平台下架《愿荣光归香港》。团体向发行商表达反对意见,但获发行商回复指重新上架该歌曲的机会极微。消息传出当日,在 Apple Music、iTunes 等平台搜寻《愿荣光归香港》,显示该歌曲已经消失。

青年观看世界女排联赛期间唱出《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被控“侮辱国歌罪”

一名21岁青年于2023年6月在红磡体育馆观看世界女排联赛,在会场播放中国国歌期间及前后涉嫌发出嘘声、倒竖姆指及唱出《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事后被控“侮辱国歌罪”。5月13日,控辩双方在九龙城裁判法院就结案陈词作口头补充,裁判官林子康将案件押后至7月15日裁决,续准被告保释。

控方补充结案陈词时指出,被告不可能是在粗疏之下不小心冒犯了国歌,其行为是“无悬念”侮辱国歌。就辩方认为法庭应只考虑被告在国歌播放期间的动作,控方反驳指被告当时动作是“一连串去做,针对国歌去做”,因此应该一并考虑被告在国歌播放前后的动作。

辩方指出本案的事实争议不大,控辩双方的分歧是如何诠释《国歌条例》所指的“侮辱”。辩方指,条文列出“侮辱”定义时特别提到“侮辱就国歌而言,指损害国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的尊严”,认为立法机关加上此句之目的是限制法例的宽阔度,避免市民发表与国歌有关言论时误堕法网。

就被告当日唱出《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裁判官指有证据显示“社会事件”期间有人唱该歌曲,问到虽然词词未必直接损害国家尊严,但歌曲近年被使用之目的应否纳入法庭考虑。辩方回应,该歌曲并非2019年“反政府示威”的“专利品”,歌曲有自身历史,但“俾人骑劫咗(被强行赋予其他意义)”。辩方还指,该歌曲与国歌有相似之处,同样提及“奴隶”、“吼声”,也“都是呼吁人们战胜逆境的革命号召”。

同志权益案:港府为聘英国御用大律师而申请改期聆讯,被终院拒绝

香港法院此前分别裁定房屋政策及遗产条例排除同性配偶的家庭成员身份属于违宪,港府获批准上诉至终审法院,三宗相关案件排期于今年10月聆讯。然而港府拟就三案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彭力克(David Pannick)担任代表律师,并因应彭力克无法于10月出席聆讯而申请改期,至5月14日被终院常任法官林文瀚拒绝申请。

港府一方指出,三案涉及“重大而广泛重要”的问题,判决有机会对香港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彭力克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香港法律发展也有丰富经验,难以被取代。

2022年,Nick 与韦智达律师在律师楼商讨案情。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2年,Nick 与韦智达律师在律师楼商讨案情。摄:林振东/端传媒

不过,终院常任法官林文瀚在判词指出,法庭认同彭力克的资历,以及他对本案的熟悉程度,可以理解政府一方聘任他为代表律师的意愿,但政府一方提出的理据并不足以令法庭重新排期聆讯。林官指出,彭力克未能参与聆讯并不会对政府一方构成不公,而政府一方可以与其他著名海外大律师接洽,但未有资料显示政府一方曾经连系其他大律师。

判词还提到,其中一案的司法覆核申请人 Nick Infinger 提到押后聆讯会对他构成不公,因为他的公屋申请已被拖迟了一段时间,比平均轮候时间更长。政府房委会一方曾经提出反驳,指案件胜诉只会促使房委会重新考虑他的申请,而不会促使房委会立即向他提供公屋。不过,林官认为延迟聆讯的确会进一步拖迟 Nick Infinger 的公屋申请时间。最终,林官驳回政府一方押后聆讯的申请。

两人因刑事损坏器官捐赠名册,分别被判囚8周和4个月

2023年5月传出港中两地研究建立恒常的器官移植互助机制,香港舆论出现质疑机制影响本地器官移植分配的声音,更有人在社交平台呼吁他人取消登记器官捐赠。事件衍生两宗案件中两名被告于5月被判刑。

其中,一名学生被指冒认艺人曹永廉取消登记器官捐赠,又增尝试在系统输入前特首林郑月娥及立法会议员何君尧的个人资料。他承认一项刑事损坏罪,被判囚8周。

另一名被告报称任职设计师,被控两项刑事损坏罪,经审讯被裁定罪成,于5月24日在东区裁判法院被判囚4个月。案情指,他于或约于2023年5月23日,两度在香港无合法辩解而摧毁或损坏属于卫生署财产,即误用一台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系统的电脑,意图摧毁或损坏该财产或罔顾该财经是否会被破坏。

裁判官崔美霞判刑时指出,被告使用他人及虚假的资料登记器官捐赠名册,导致系统速度减慢之余,直接损坏器官捐赠名册,严重损害公众利益。裁判官指,案中真正受影响的是香港等候捐赠器官、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

裁判官强调案情非常严重,而且案件严重性不会因被告自称对系统好奇、希望测试系统而减低,判刑有必要反映损坏名册属于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加上被告两次犯案,监禁为合适刑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台湾立法院前线的香港人:听到“台湾香港化”时,他们的复杂感受

「在移居之后的新抗争里,在台港人希望其他人想起香港的时候,不只记起现在“黑暗的事实”。」

端传媒特约撰稿人许恩恩、依珊 发自台北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众在集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5月28日,台北,立法院审议国会改革法案,立法院外民众在集会。摄:陈焯煇/端传媒

“我是一个来台湾的香港学生,也是台湾公民社会的一份子。”

5月21日星期二晚上10点,台北青岛东路立法院侧门外,“反立法院扩权黑箱法案”台上,戴著黑帽与黑色口罩的香港人阿林以“台大学生组织联合声明”连署发起人之一的名义发言:

“香港对民主的憧憬跟追求,大家应该有目共睹。现在,(台湾)国会倒退,人民该怎么办?站出来,反抗!我们要保护台湾的民主。”

这晚有3万人走上街头,三日后人数更达到10万,其中就有21岁的阿林、27岁的小真与不少18、19岁的在台港生。几名因参与反修例运动而陆续流亡来台的港人也结伴而来,看到街头汹涌的人潮、满满的标语,不免想起当初的抗争,有人一度感触落泪。

拒绝台湾国会“香港化”的口号、“台股变港股”的民众自制手牌、“战车”上传来的华语版《愿荣光归香港》歌声⋯⋯在5月21日、24日、28日的立法院外集会中,“香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场上,有在台港人上主台演讲、做志工、支援物资、手绘标语牌、静坐参与,成为这场被称为“青鸟行动”的台湾社会运动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退回审议!”阿林带领台下的群众大喊。

你而家喺边?英国大选来了,征集在英港人的投票故事

「不论你是为选举积极了解公共事务,抑或认为不投比投错更好,我们都想听听香港人在新地方对投票和选举的所思所想。」

端传媒特约编辑赵云、编辑李慧筠

英国首相辛伟诚早前宣告大选将于7月4日举行,届时下议院的650个席位将全部改选。图为2024年5月23日,伦敦议会大厦。摄:Kin Cheung/Reuters/达志影像
英国首相辛伟诚早前宣告大选将于7月4日举行,届时下议院的650个席位将全部改选。图为2024年5月23日,伦敦议会大厦。摄:Kin Cheung/Reuters/达志影像

移居他方,在新的国度投票,也标志著有份决定新地方的命运(哪怕影响只有一点点),算不算一场“忘记过去、努力未来”的仪式?

今年多个民主大国如英国和美国都会举行大选,英国部分区域早前亦曾举行地方选举。传统上移民社群的投票率通常较当地人低,香港这一波移民浪潮手握一票,你会如何行使这项权利?你住的社区的选举文化如何?“你而家喺边”今期专栏特别开设以“投票”为主题的征稿计划,不论你是为选举积极了解公共事务,抑或认为不投比投错更好,我们都想听听香港人在新地方对投票和选举的所思所想。

今期征稿表格按此,投稿若被选中将有稿费。

“你而家喺边?”是端传媒推出关于港人离散的新栏目,持续收集和刊登在世界各地港人的小故事。我们订立了一系列生活化的主题,只要你是在2019年后移民离开的香港人,都想邀请你写几百字,分享你的生活琐事和观察。如果你更早离开香港,或非香港人,却对2019年后这一波港人离散有第一手观察,亦欢迎你投稿

凭一个个故事万花筒,慢慢拼凑出离散中香港人的样子。本期“投票”主题征稿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6月14日,HKT 24:00。我们期待收到你的“投票”故事。

免费登记接收英国大选限定电子信

英国首相辛伟诚早前出人意表地宣告大选将于7月4日举行。今届大选,超过10万名拿著BN(O) 护照签证入境的移英港人,只要在6月18日前登记选民,就可以用英联邦公民的身分,跟英国公民一起投票,决定英国的未来。如果想知道更多,可以登记接收端的英国大选限定新闻信,在自己电邮接收懒人包,和关于大选的资讯和分析。(延伸阅读:投票喇!输入Email即可免费接收英国大选资讯

问与答

问:这个专栏的目的是什么?

香港于2019年后出现一股离散潮,离开的人、未离开或不打算离开的人之间出现不少讨论,移民既是个人选择,同时是一种社会行动。我们希望在各种声音中,透过呈现移居港人不同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呈现一幅纷陈的香港人图画。

问:当我的文章被选中并刊登,操作过程是怎样的?会有回馈安排吗?

我们如认为故事合适,将联络作者确认和编辑文字,商讨呈现方法(如附以照片、声音等)。一旦选用,我们将会附上薄酬和会员订阅折扣;如未选用,也会附上订阅折扣以表感谢。

问:为什么表格需要收集部分个人资料和联络方式?你们会怎样使用、保护这些资讯?

为了确保故事的真实性,我们需要联系投稿人,投稿人可选择留下任何形式的称呼方法和选择认为安全的通讯渠道。如果你不想透露身份,你投稿或与我们联系时都可以匿名。我们会以本机构对待受访素材的严谨规格,处理相关投稿内容,以及保密个人资讯和联络方式。

我们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网络媒体,如想了解更多可前往:https://theinitium.com/
如有问题,可以联络 tinyhkstories@theinitium.com。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 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