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8 October 2025德国之声

相隔六年 NBA重返中国

8 October 2025 at 22:47
德才
2025-10-08T14:28:30.022Z
相隔六年  NBA重返中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五和周日,布鲁克林篮网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将在澳门进行两场比赛,门票已经抢购一空。这是六年来,NBA首次在中国举行的赛事活动。 2019年,时任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的莫雷(Daryl Morey)发文声援香港民主运动,引发中国当局强烈不满。而NBA高层公开维护莫雷的言论自由权利后,中国方面随即彻底切断了同NBA的往来。

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25亿人是篮球爱好者。NBA总裁萧华(Adam Silver)曾经表示,退出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电视台停止转播赛事,给NBA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 24岁的大学生邓伟健(音)表示,他的生活离不开篮球,“虽然官方电视台禁播NBA赛事,但我还是能找到别的渠道观看,我身边的人也都一样。”他表示:“NBA应该吸取教训,要避免涉及敏感话题,让篮球回归比拼球技的主题。”

此次NBA重返中国市场,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治下,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之下。美国企业一方面希望吸引中国消费者,但另一方面又要应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

 2019年“莫雷风波”期间,NBA总裁萧华就曾明确表示,支持言论自由是NBA长期坚守的价值观之一。

NBA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塔图姆((Mark Tatum)本周书面回复法新社的问询时写道:“我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球迷互动时,都会遵循美国国务院的指导。”当被问及,NBA是否仍会继续支持其成员公开就中国议题发表观点时,塔图姆表示“是的。”       

“愤怒的漩涡”

1979年,NBA球队首次踏上中国土地之后,中国的球迷数量开始一路飙升,而中国球星姚明加盟NBA并八次入选全明星队后,NBA在中国的人气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2004年到2019年的十五年间,共有17支NBA球队在中国进行了28场比赛。

莫雷力挺香港民主运动的推文,引发“愤怒漩涡”。

然而,这一切在2019年戛然而止:时任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的莫雷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为自由而战,与香港站在一起”。当时香港争取民主的抗议活动正值高潮。

关注中国体育产业的作家德莱尔(Mark Dreyer),此次事件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风暴”,而NBA以中英文发表内容不同的声明,更是给事件火上浇油。“美国球迷认为NBA过度迁就中国政府,而中国方面则认为NBA认错态度不够谦卑。”

从姚明时代就开始关注NBA的球迷罗伊(音)表示,他认为,莫雷只是表达了“个人观点”,但并没有考虑到这种言论在国家以及联赛层面上可能产生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中国经济外交的讲师黛比·陈(Debby Chan)则表示,这场争端是中国“消费者民族主义”趋势的体现,即网络舆论和官方媒体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愤怒漩涡”的效应。陈表示:“莫雷事件中,中国网民的批评显然得到了官方媒体的进一步强化。”       

NBA软着陆?

中国电视台恢复了对NBA赛事的转播,NBA去年还同澳门就举办季前赛事宜签署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协议。本周的NBA赛事将在澳门威尼斯人体育馆举行,这是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旗下的一家体育馆。而掌控金沙集团的阿德尔森家族同时也是达拉斯小牛队的大股东。 NBA方面表示,两场比赛的门票均在数小时内销售一空。

”中国球星姚明加盟NBA后,NBA在中国的人气一发不可收拾。“

澳门也是中国境内唯一允许开设赌场的地方。

 

在作家德莱尔看来,NBA重返中国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毕竟中国是一个“重要市场”。有报道称,NBA已经同中方签署五年合同,每年都会在中国举办两场赛事。德莱尔说:“选中澳门是个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就可以实现‘软着陆’了。”

德莱尔表示,他认为NBA管理层会尽力避免2019年事件的再度发生。“人人都知道NBA在中国受到了多大的打击,没有人会愿意再去惹事。”

但澳大利亚学者黛比·陈则表示,近来几个外国品牌惹发众怒后极力讨好北京的案例就足以说明,“中国民族主义消费者的红线在不断变化,是非常难以把握的。”

26岁的建筑工人贺西选(音)认为:“政治不应当参与篮球。体育本可以成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如果大家都谈体育,而不谈政治,对双方都是件好事。”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赖清德吁特朗普护台海和平 国台办回应:倚外谋独注定失败

8 October 2025 at 21:17
德正
2025-10-08T13:05:30.406Z
赖清德:特朗普如果让习近平放弃武力攻台的话,那么诺贝尔和平奖便是非他莫属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周三(10月8日)答记者问时,就日前台湾总统赖清德的言论做出回应,称赖清德“倚外谋独”的做法注定要失败,“以武谋独”更是加速灭亡。

赖清德不久前接受美国广播节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主持人赛斯顿(Buck Sexton)专访。在提及两岸关系时,赖清德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宣称,习近平曾向特朗普承诺“不会在他任内出兵攻打台湾”,因此台湾希望能继续得到特朗普的支持,并称特朗普如果让习近平放弃武力攻台的话,那么诺贝尔和平奖便是非他莫属。

人们估计特朗普和习近平将于本月在韩国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会谈。

中国视民主治理的台湾为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称赖清德是台独分子。而后者则表示,只有台湾人民才能决定台湾的未来。

赖清德在采访中还谈及中国的军事威胁和增加国防开支等事宜。他说,建议特朗普特别留意中国在台海、东海及南海等地的军事演习与扩张行动,表示“一旦台湾被并吞,中国会更有力量在国际上跟美国竞争,改变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最后也会冲击到美国的本土利益”。

美台芯片制造五五分?台北强调从未承诺

习近平和特朗普有可能在10月底的APEC峰会上会面

中国国台办以“颠倒黑白、大放厥词”作为回应,称赖清德煽动“反中抗中”,持续升高两岸对立对抗、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穷兵黩武、备战谋独,把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

国台办的发言还称,赖清德上台一年多来,违背岛内主流民意,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与此同时,“对外部势力卖身投靠、输诚跪舔”,指责其“不惜葬送台湾经济命脉和发展前景”。

路透社评论认为,中方在这份声明中的言辞显得异常强硬。

美国国务院表示,美国对台湾的立场没有改变,华盛顿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尤其希望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台湾独立,而不是像拜登政府那样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将退休年龄延迟到73岁

8 October 2025 at 21:17
德闻
2025-10-08T13:16:49.566Z
未来德国人要工作到70多才能回家颐养天年?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图片报》报道,经济学家们认为,多年来德国经济产出一直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增长不足人口的结构性问题

此前,德国经济部长凯瑟琳娜·赖歇呼吁将退休年龄延长至70岁,引发了争议。科学顾问小组的新提案则更进一步,认为应该将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的提高联系起来。

今年5月,丹麦议会以压倒性多数投票决定,到2040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70岁。该规定适用于所有1970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丹麦公民。自2006年以来,丹麦一直在根据预期寿命调整退休年龄。当时,丹麦的退休年龄仍为65岁。

德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人口不足的问题

据德新社报道,德国经济部长赖歇的经济顾问也发出了警告。德国正处于严重的结构性危机之中,如果不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可能会导致去工业化和国际竞争力的丧失。他们提出的战略包括大幅提高退休年龄这一备受争议的要求。

调查:德国三分之一人口愿意退休后继续工作

拟议将退休年龄提高至73岁可能会对德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德国金属工业协会(IG Metall)在202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已经显示,67岁的退休年龄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是无法实现的。超过一半(55%)的行业员工认为自己无法继续从事目前的职业直到67岁。即使是很多企业本身也对这一变化感到措手不及。

63+55/58:中国延迟退休政策落地

(图片报、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为了欧洲“再工业化”:钢铁关税加倍 进口配额减半

8 October 2025 at 19:47
德才
2025-10-08T11:41:03.123Z
欧盟重拳出击:钢铁关税加倍 进口配额减半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委员会计划大幅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土钢铁产业免受来自中国等国家廉价钢铁产品的冲击。负责相关事务的欧盟委员塞茹尔内(Stéphane Séjourné)表示,免税进口的钢铁产品总量几乎将减少一半,而对于超过配额的进口,关税税率则将翻一番,提高至 50%。

新的关税规定生效之前,还需得到欧盟议会和各成员国的批准。塞茹尔内强调,这一举措旨在挽救欧洲的钢铁产业以及相关的就业岗位:“这是欧洲的再工业化。”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提案,未来每年大约有1800万吨钢铁产品可免税进入欧盟,这相当于当前欧盟钢铁进口量的一半。根据欧洲钢铁产业联合会的数据,2024年欧盟的钢铁总消耗量大约为1.3亿吨。

德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Thyssenkrupp Steel)对这项欧盟计划表示欢迎。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负责人格林(Dennis Grimm)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充分认识到,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欧洲的钢铁工业及其配套价值链已经岌岌可危。格林说:“现在的关键在于,要尽快且坚定地落实上述措施。” 德国金属行业工会(IG Metall)也表示,欧盟的相关计划为保障就业岗位迈出了重要一步。

聚焦产能过剩

欧盟委员会认为,目前全球钢铁产业的过剩产能已经超过六亿吨,也就是说,有六亿多吨钢铁产品找不到买家。而随着美国大幅提高关税,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变得更加突出。

欧盟担心,原本计划销往北美的钢铁产品可能会被转往欧洲市场,这将使本已处境艰难的欧洲钢铁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来自欧盟的数据显示,欧盟目前主要从土耳其、韩国、印度、越南、中国、日本、英国和乌克兰等国进口钢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全球性的产能过剩正在危害我们的相关产业,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行动。”

 

德国钢铁业首当其冲

 

在欧盟内部,德国拥有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全球排名第七。然而,钢铁产品的下游买家,例如汽车工业目前也是深陷危机自身难保。除此之外,能源价格上扬、主要来自中国的廉价产品以及钢铁工业的环保转型,都给钢铁工业造成了巨大压力。而美国对进口钢铁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更是雪上加霜。

德国拥有欧盟内规模最大的钢铁产业,全球排名第七

 

有鉴于此,德国钢铁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呼吁欧盟采取相应措施。今年八月,钢铁行业联合会就曾发表声明称:“欧盟建立新型保护性贸易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声明强调,需要设立防范机制,制止“不受控制的、往往带有倾销性质的产品”进入欧盟。钢铁行业联合会认为,欧盟现在提交的建议“为保障公平竞争迈出了重要一步”。

来自院外游说团体的消息称,在德国,共有大约四百万人在钢铁关联性产业中工作,其中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员工则有大约八万人。2024年,钢铁行业营业额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比前一年减少了53亿欧元,下降至453亿欧元。德国总理梅尔茨计划在今年秋季召集“钢铁峰会”,以便为当前的危机寻找对策。

头号钢铁大国 – 中国

中国的钢铁产量仍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一直在呼吁减少贸易壁垒的欧盟提高钢铁关税后,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将被欧盟进一步拒之门外。但这样一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抗击中国贸易顺差的贸易战中,欧盟也就成了美国的盟友

在谈及美国时,欧盟声明中写道:“双方都已意识到,共同应对全球产能过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欧盟强调,欧盟愿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开展合作,以保护本国经济免受产能过剩的冲击,并相互改善市场准入条件。

 

新规定最迟明年生效

现行针对钢铁工业的保护机制将在明年6月到期,新制定的长期性机制届时将取而代之。

至于新规定是否会导致汽车制造等领域面临更高的采购成本,欧盟迄今并没有做出进一步解释。不过,一位欧盟官员已经明确表示:“即便是下游产业现在都对我们说,我们希望欧盟能拥有一个繁荣的钢铁工业,我们也愿意购买他们的产品。”

欧盟议会也已对新的关税计划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基民盟议员拉德克(Dennis Radtke)表示,此举为欧洲工业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绿党议员加瓦齐尼(Anna Cavazzini)认为:“制定保护钢铁工业的新措施实属必要,而且本应早就这样做。”社民党贸易问题专家朗格(Bernd Lange) 也坚信,欧盟的相关建议将成为欧盟贸易政策领域一次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日英美科学家荣获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8 October 2025 at 19:17
德正
2025-10-08T11:01:38.867Z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得主:北川进、罗布森和亚吉

(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周三(10月8日)宣布,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北川进(Susumu Kitagawa)、英国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开发领域的贡献”。

评委的声明写道:“通过金属有机框架的开发,获奖者为化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些挑战提供了新的机遇。”

获奖者北川进现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现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雅吉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诺贝尔奖已经历了百年历史,堪称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该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获奖者将分享约120万美元的奖金。

本周早些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宣布今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物理学奖的评选结果。

诺贝尔奖经由瑞典发明家、商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其宗旨是表彰在科学、文学和和平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该奖始于1901年,每年颁发,只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中断过。经济学奖是后来新增的,由瑞典中央银行资助。

诺贝尔本人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化学家,他在19世纪发明了炸药,为其积累财富奠定了基础。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波兰总理图斯克:向德国引渡北溪案嫌疑人不符合波兰的利益

8 October 2025 at 17:17
德正
2025-10-08T08:58:09.617Z
波兰总理图斯克表示北溪被炸不是问题

(德国之声中文网)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表示,向德国引渡一名因涉嫌参与北溪输气管道爆炸案的乌克兰男子,不符合波兰的利益。该男子被德国警方通缉。

图斯克周二(10月7日)告诉记者,虽然最终决定权在法院,但波兰政府长期以来反对这些油气管道,并认为它们导致欧洲过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

图斯克总理对北溪嫌疑人有何评论?

图斯克表示,“欧洲、乌克兰、立陶宛和波兰的问题不在于北溪2号被炸毁,而在于它被建造”。“将这名公民移交给外国肯定不符合波兰的利益。”

乌克兰籍嫌疑人弗拉基米尔·Z.(Volodymyr Z.)于9月底在华沙附近被逮捕。

波兰一家法院周一裁定,德国虽提出引渡请求,但根据欧洲逮捕令规定的审议期限,嫌疑者暂被拘押40天。

图斯克还未点名批评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称她批准“北溪二号”的决定是错误的。

他说,“俄罗斯利用一些欧洲国家以及德国和英荷公司的资金,建设了‘北溪二号’,这不仅违背了我们各国的切身利益,也违背了整个欧洲的切身利益,这一点毋庸置疑。”

北溪管道案直至目前的调查结果

2022年北溪管道被炸毁,乌克兰战争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声称对此负责,基辅方面也否认有任何参与。

另一名涉嫌协调北溪爆炸案的乌克兰男子于8月在意大利被捕,按计划将被引渡到德国。最近在波兰被捕的Volodymyr Z.的律师表示,他的当事人无罪,他们将拒不认罪。

根据德国检察院向德国媒体透露的信息,一个与特工和乌克兰武装部队有联系的7人小组,被认为是袭击北溪管道的策划和实施者,目前,这7人的身份均已查明。尚未确定的是,基辅高层对此次摧毁他国基础设施的计划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有多深。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赴美学生签总量下降,印度骤减近一半

8 October 2025 at 14:17
德正
2025-10-08T06:08:38.196Z
美国在8月份共发放了 313,138份学生签证,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两成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周一(10月6日)公布的数据,美国在8月份(也是美国大学最常见的开学月份)共发放了 313,138份学生签证,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 19.1%。

印度赴美学生签骤减近一半

印度学生签证的跌幅最大——作为去年赴美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印度今年8月获得的学生签证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44.5%。

中国学生的签证数量也有所下降,但降幅远不及印度。美国8月份向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发放了 86,647份签证,签发量是发放给印度学生的两倍多。

这些统计数据并不包括目前仍在美国就读、持有以往签发签证的学生。

拓展阅读——中国推出“K字签证” 与美国争夺科技人才?

加强学生签审查

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将限制移民与削弱大学体系列为其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特朗普认为大学是美国左翼的重要权力基础。

美国国务院曾于今年5月28日发布声明称,国务院将与国土安全部合作撤销中国学生的签证,影响对象包括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或有“关键领域”科系背景的学生。

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在6月——学生签证申请高峰期——曾一度暂停学生签证处理,并下令美国大使馆在审查申请人的社交媒体账户

卢比奥还撤销了数千份学生签证,理由往往是这些申请人曾批评以色列。他表示,有权拒绝任何“违背美国外交政策利益者”入境。

印度赴美难度加大 背离美印长期友好路线

特朗普政府收紧了一项签证规定,对来自印度的申请者影响尤为明显:申请人必须在本国所属的美国领事馆办理签证,“跨区”或“出国”申请将非常困难,即便当地签证积压严重。

特朗普政府近期一系列举措也与印度的长期友好关系背道而驰。数十年来,美国两党政策制定者都视印度这个人口超过十多亿的大国为制衡中国的天然伙伴。

此外特朗普还对H-1B签证征收了高额的新增费用,该签证主要面向印度科技工作者。

特朗普政府认为大学是美国左翼的重要权力基础, 因而将限制移民与削弱大学体系列为其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特朗普近期又表示,希望增加中国留学生数量,以改善中美关系——这一立场与此前卢比奥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卢比奥曾誓言要对被其指控为“利用美国技术知识”的中国留学生的签证进行“大幅撤销”。

最新数据显示,多个人口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的学生签证数量急剧下滑,其中伊朗学生签证发放量下降了 86%。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出口管制有漏洞 美報告:中企仍大買半導體設備

8 October 2025 at 12:17
周昱君
2025-10-08T03:59:38.285Z
半導體製造設備已成為美中高科技角力的核心。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週二(10月7日)公布最新報告指,美國及日本荷蘭等盟友雖透過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措施,欲限縮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管道,但這些措施存在漏洞,讓中國得以繼續採購大量的精密晶片製造設備。

根據報告,中國高度依賴五大半導體設備業者:美國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科林研發(Lam Research Corporation)、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Ltd)。

報告發現,去年中國從這幾間企業共採購約380億美元的設備和相關服務,跟2022年相比增加了66%,共佔上述企業全球營收總和的39%,而且大部分都來自中國國營企業,包含跟解放軍和情報單位有關的機構,還有華為關聯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上述企業違反出口管制法規。依照現行規範,只有最先進的設備被全面禁止出口至中國;其他雖非最先進、但仍有助於中國本土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設備,還是能獲得許可,出口至部分中國企業。

報告還指出,在某些中國企業被納入美國的實體清單之後,常常會再有新的替代企業出現,而這些新的關聯公司若尚未被美國列管,仍買得到美國設備。換言之,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雖對被列管的中企有效,但難以徹底阻絕中國政府或軍方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

此外,美國公司與非美國公司面臨的管制措施也存在落差:美企承受更嚴格的限制,但非美企仍能繼續銷售許多設備給被納管的中國公司。

相关图集:不能输给中国:美国采取了哪些限制措施?

10年内禁止在华投资半导体: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该法案包括对芯片行业527亿美元的补贴、对半导体和设备制造25%的投资税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最受瞩目的条款之一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生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的公司,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资金,10年内不能在中国投资半导体产业。
禁止对华出口尖端芯片: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公布《出口管制条例》(EAR),一年后再度收紧,尤其针对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和半导体制造相关事宜。重点管控的目标是被用于数据中心的尖端芯片以及用于训练AI的大模型芯片。美国商务部将逐案调查酌情发放出口许可证。这一背景下,2023年10月美国禁止了英伟达(Nvidia)向中国输出先进芯片。
要求盟国配合限制出口芯片制造设备:2022年10月美国宣布对芯片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实施新的限制。此后荷兰的阿斯麦(ASML)和日本的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跟进宣布配合美国的限制政策。这些国家如果不严格控制对华出口,华府会动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全面阻止相关产品的销售。此前的2022年8月,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了商务部的信函,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
钢铝关税25%:2024年5月14日,拜登总统宣布,对战略性行业加征关税,这些行业包括钢铁和铝。华府启动《贸易法》第301条款,从2024年开始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从目前的0% - 7.5%提高至25%。
半导体关税50%、电动车100%:白宫划定的战略性行业也包括半导体、电动车以及太阳能产品。半导体产品的关税将于2025年从25%提高至50%。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于2024年从25%提高至100%。锂电池以及电池部件的关税从2024年其从7.5%提高至25%。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50%。
起重机、医用口罩手套加征至25%关税:此外,港口起重机的关税从今年起从0%提高至25%;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将从0%提高至50%。一些医疗用品如呼吸器和口罩,其关税将从0%-7.5%提高至25%。橡胶医用和外科手套的关税将在2026年从7.5%提高至25%。
哪些法案还在路上?:美国国会夏季休假结束后,众议院将率先讨论并通过一系列涉华法案,其中包括降低对中国生物技术的依赖、禁止中国电动汽车和无人机、限制中国公民购买农田以及恢复一个旨在消除剽窃美国知识产权的项目。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不能输给对手中国”的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众议院投票过后,还要按程序再经参议院表决通过。

美議員呼籲強化出口管制措施

多年來,拜登和川普政府都藉由高科技出口管制,希望防止解放軍取得美國的先進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科技、並用來危害美國利益與國家安全。

報告寫道:「設計與製造半導體的能力,位居美中科技競爭的核心位置;面對中國,半導體製造設備(SME)是美國及其盟友掌握的關鍵點……這個關鍵點必須維持住,而不是輕易浪費。」

美國眾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的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表示:「絕不能容許關鍵設備被交給我們最大的敵人,否則美國就會輸掉這場科技軍備競賽。」

該委員會民主黨籍的首席議員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則說:「賣晶片給中國共產黨,讓他們用來促進軍隊現代化、用來侵害人權,這幾乎毫無道理。但更沒道理的是賣設備和工具給他們,使他們有能力自己生產晶片……我們有必要跟盟友一同保護國家安全,確保我們在半導體製造設備領域保持領先創新地位。」

兩位議員建議,美國應促使荷蘭、日本等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和落實程度可以跟上美國,並擴大全面禁止出口的範圍,不只限制一部分中國企業。另外,他們還認為應建立新的吹哨者出口管制計劃。

路透社引述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觀點:「中國企圖改寫整個供應鏈……過去屬於特定利基市場的設備領域,如今成為新的戰場。」

針對美國出口管制措施,東京威力科創美國分公司總裁杜赫提(Mark Dougherty)向路透社表示,業界今年對中銷售有所下降,一部分原因就是新的管制措施。杜赫提說,他樂見美國和日本政府之間有更多協調合作,「很顯然,從美國角度來看,他們想要的結果還沒有達成」。

應用材料和科林研發並未回覆路透社置評請求,艾斯摩爾和科磊則稱須先讀完報告再評論。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Before yesterday德国之声

默克尔称波兰与波罗的海国家对俄入侵乌克兰负有部分责任

7 October 2025 at 21:47
德正
2025-10-07T13:17:17.979Z
默克尔回忆道,2021年她和马克龙提议直接谈判,以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集结,遭到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反对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匈牙利媒体《游击报》访问时称,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负有部分责任。

默克尔在访问匈牙利的时候接受了这家媒体的采访。她在采访中表示:“2021年6月,我感觉普京不再认真对待《明斯克协议》,因此我希望建立一种新的形式,让我们能够以欧盟的名义直接与普京对话。”

《明斯克协议》签署的目的原本是为了结束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顿巴斯战争。

默克尔在采访中说,2021年6月举行的欧洲理事会会议上,她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与其他领导人进行直接谈判,以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集结。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这一举措,尤其是波罗的海国家波兰也反对。”她说道。

默克尔说,这些国家“担心”“我们不会制定共同的对俄政策……无论如何,(与普京的对话)并没有发生。后来我卸任了,普京的侵略开始了。”

她还暗示,新冠疫情也是普京决定发动全面入侵的原因之一。她表示,封锁意味着欧盟领导人与普京之间定期的面对面谈判“无法实现”,“如果不能会面,如果不能面对面讨论分歧,就无法找到新的妥协方案。”

默克尔的这番言论引起华沙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不满。长期以来,波罗的海地区一直为德国对俄罗斯构成的主要安全威胁的自满态度感到不满。

据Politico报道,拉脱维亚前总理克里什扬尼斯·卡林什说:“我一直告诉她(默克尔),你不能‘真诚地’与普京打交道,但她认为波罗的海国家错了。” “我很清楚默克尔的观点,但令我惊讶的是,在乌克兰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她竟然仍然这么想。”

爱沙尼亚外交部长马尔古斯·查赫克纳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俄罗斯对这场冲突负有全部责任。“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唯一动机只有一个:它拒绝接受苏联解体的事实以及它永不放弃的帝国主义野心。” “俄罗斯应独自对此次侵略负责。”

波兰前总理马特乌斯·莫拉维茨基也在X上表示:“安格拉·默克尔通过她一次轻率的采访,证明了她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对欧洲最具危害性的德国政客之一。”

默克尔新书《自由》:谈及普京、习近平以及前东德童年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十年谈判路 乌克兰战争今存希望?

阿拉斯加作舞台:特朗普、普京直接谈判:本周五,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会晤。特朗普称这是试探性接触,乌克兰和欧盟则警告必须维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过去十年来,和平努力曾屡告失败。
在克里姆林宫和谈:默克尔、奥朗德赴会普京:2015年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就终结乌克兰东部战事磋商。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2014年4月起,乌克兰军队与俄罗斯支持下的分裂分子在顿巴斯战斗。
五国元首在明斯克:希望缓解局势:新明斯克协议(或称明斯克协议II)签署。2015年2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普京、默克尔、奥朗德以及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白俄罗斯首都合影。新明斯克协议旨在缓和乌克兰东部战事。明斯克协议I约定的停火仅维持很短时间。
“诺曼底模式”:泽连斯基初访巴黎:明斯克协议未能终结冲突。另一项外交努力同时进行:自2014年7月,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所谓“诺曼底模式”谈判。这是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发起的。2019年12月在爱丽舍宫的会晤中,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与会。
日内瓦峰会:拜登、普京针锋相对:美国、北约、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继续展开紧锣密鼓的谈判回合。2021年6月16日,拜登自上任后首次当面会晤普京。拜登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普京则否认对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负有任何责任。
紧急视频会议:拜登警告普京不要侵略:鉴于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拜登与普京于2021年12月7日举行视频会议。拜登警告莫斯科如果入侵乌克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后果”。不过,拜登同时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军队。
战前最后一次外事访问:肖尔茨在克里姆林宫:德国尝试缓解局势。2022年2月15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前往克里姆林宫会晤普京。仅五天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势。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仅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这次会晤是战前最后一次直接外交接触。
土耳其斡旋:促成粮食协议:2022年3月,在土耳其斡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代表团多次在伊斯坦布尔直接和谈。尽管未能达成停火,但土耳其促成一项粮食协议的签署,保障乌克兰通过黑海的出口。之后双方交换战俘。
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一致支持乌克兰:2023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美国总统拜登、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问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次会晤旨在强调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
白宫口角: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发生争执:2025年1月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为确保其支持,泽连斯基访问华盛顿。然而,2025年2月28日在白宫的会晤却发生争执,并且是在镜头前。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不感激。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疑问。
冯德莱恩在基辅:欧盟强调支持乌克兰:2024年9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她强调欧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吉达的和谈:沙特提出新动议 :2023年8月,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吉达举行会晤。俄罗斯未受邀请。2025年3月,沙特王储萨尔曼会晤泽连斯基,讨论沙特的调停角色以及人道、经济合作。
出人意料的会谈:泽连斯基、特朗普在圣彼得大教堂:2025年4月26日,教宗方济各葬礼之际,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会晤。二人事后表示,15分钟的单独对话“很有成效”。
通往基辅的政治快车:彰显团结:2025年5月9日,一辆特别专列驶向基辅,专列上是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刚就任三天的德国总理默茨。波兰总理图斯克也前往乌克兰。其共同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野蛮非法的全面侵略的明确信号”。
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西方盟友未能彰显出团结一致。会后也没有共同声明。泽连斯基未能按计划与特朗普会晤。
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的调停:2024年11月,特朗普任命房地产大亨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为总统特使。维特科夫多次前往莫斯科会晤普京,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8月6日。维特科夫被视为特朗普多年的亲信,但他的任命也引发质疑。
阿拉斯加峰会前:默茨邀请泽连斯基:周四,默茨在柏林与泽连斯基会晤。目标是,发出明确信号,反对以乌克兰领土做交易。泽连斯基警告普京不可信。默茨强调,领土问题不能绕过乌克兰决定。

十三年前的婚戒失而复得

7 October 2025 at 18:47

迪特13年前在柏林运河弄丢了婚戒。在两位“婚戒猎人”志愿者的帮助下,这枚婚戒竟然失而复得。在德国,约40%的14岁以上人口参与过志愿服务,从体育俱乐部到“戒指寻回者”,志愿者的形式五花八门。你所在的国家,志愿者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三位科学家共享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7 October 2025 at 18:47
德正
2025-10-07T10:43:29.864Z
三位科学家荣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之声中文网)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二(10月7日)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称,这个决定旨在表彰三位科学家“发现了电回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指出,他们的核心发现是在宏观量子力学领域,具体来说是在一个宏观尺度的电回路中观察到了量子现象——隧穿(tunnelling)和能量量子化(energy quantisation)。

三名获奖者中,克拉克于1942年出生于英国剑桥,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德沃雷特于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现为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大学和圣巴巴拉加州大学教授。马丁尼斯1958年出生于美国,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他们将平分约一百万欧元的奖金。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传统上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是该奖项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世界银行上调中国今年GDP增速至4.8%

7 October 2025 at 18:17
德才
2025-10-07T09:47:46.537Z
中国的消费零售额呈近一年来最慢增速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银行周二(10月7日)发布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半年一度的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调至4.8%,而今年4月份发布的报告曾预测今、明两年的GDP增长均为4.0%。世行同时微调了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为4.2%。

报告作者写道,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是,出口增长放缓,公共债务上升导致财政刺激措施减少,以及持续的结构性减速。

今年7月,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也重新预测中国今年将实现4.8%的增长,这比此前4月份预测的4.0%高出0.8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表示,预计东亚和太平洋地区2025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2026年将达到4.5%,之前的预测不变。

世界银行将经济增长势头减弱的原因,归咎于贸易壁垒加重、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报告称,“企业采取‘观望’态度,推迟或缩减资本支出。”

路透社报道,今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产出和零售额呈近一年来最慢增速,其他指标也表明,中国经济距离强劲复苏仍有一段距离

有分析人士预计,北京将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抵御经济的急剧放缓,并支持政府“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李强将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典

7 October 2025 at 18:17
德正
2025-10-07T09:58:17.254Z
李强将率团前往朝鲜,参加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中国总理李强将率领一个党政代表团出访朝鲜,参加周五举行的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庆祝活动。

中国外交部也证实了李强将于10月9日至11日访问朝鲜的消息,并指出“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中朝关系始终是中国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表示中方愿意以此次访问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密切交往合作”。

金正恩: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 深化朝中关系不变

另据朝中社此前报道,由党主席梅德韦杰夫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团预计也将参加周五的庆祝活动。

上个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赴北京参加了纪念二战结束80周年的阅兵仪式,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并肩站立的画面受到世界瞩目,也被示为金正恩提升其外交地位的努力

金正恩周二在一封致普京生日贺信中表示,朝俄之间的联盟不仅将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公正且多极化的世界秩序”。

据首尔外交部透露,韩国外交部长赵显周二在与中国外长王毅的通话中表示,希望朝中关系的发展能够有助于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与和平。

越共总书记苏林也将出席本周五的朝鲜劳动党成立80年纪念活动,这是近20年来首次有越南领导人访问朝鲜。苏林此前在8月访问了韩国,当时他是韩国总统李在明上任后接待的首位外国宾客。

越南共产党在致朝鲜劳动党的贺信中表示:“越南共产党、国家和人民始终重视越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关系的发展,并有意在未来进一步发展。”

据悉,老挝总统西苏里(Thongloun Sisoulith)也计划在本周访问朝鲜。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从未真正结束:75年前的朝鲜战争

越过冷战下的三八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38线向南部挺进,并在短短数天内控制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而这一突袭也宣告战争的正式开始。朝鲜战争历时37个月,据估计近45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战争之前:1910年起,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陷入分裂状态:北纬38度线以北受苏联控制,38度线以南受美国控制。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同年9月9日,金日成领导下的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联合国的干预:在北朝鲜方面越过38线后,联合国在美国的迫切要求下,派遣军队支援韩国。该部队由20国组成,共4万人,其中美军人数为3万6千。联合国部队迅速扭转了此前的不利局面,很快就拿下了几乎整个半岛。
“仁川登陆”:1950年9月15日,美军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指挥下的联军部队成功在西南部港口城市仁川附近登陆,由此切断北部的供应枢纽。不久后,联军重夺汉城,并在10月中旬控制了平壤。此时战争似乎已经接近尾声,但中国随后的出兵让局势再度生变。
毛泽东派兵入朝:中国于1950年10月中旬出兵,开始进入朝鲜只是少量支援力量。10月底,毛泽东开始大规模派遣“抗美援朝志愿军”参战,同年12月5日,中朝军队夺回平壤——这个冷战时期唯一曾被西方军队占领的共产主义国家首都。
麦克阿瑟失宠:1951年1月,中国(40万人)和朝鲜(10万人)组成的联合部队发起了大规模攻势,进一步击溃了联军。此后麦克阿瑟呼吁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他本人于1951年4月被调离。继任者是马修·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
旷日持久的阵地战:1951年中期,朝鲜半岛南北部基本回到战前格局,此后南北双方陷入了两年激烈的阵地战。尽管和平谈判在1951年7月已经开始,战争一直延续到了1953年夏天。
两个体制间的战争:朝鲜战争被认为是第一场代表着东西方体制对抗的战争。支援韩国的部队大部分来自资本主义阵营的美国,支援朝鲜的则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和苏联。
满目疮痍的朝鲜:自开战起,朝鲜战争中狂轰滥炸不断。三年时间里,联合国军对北部的空中袭击超过100万次,使用炸弹数量约45万吨,其中也包括凝固汽油弹。这给朝鲜带了极大破坏,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被夷为平地。
伤亡人数:1953年联军部队从韩国撤退时,战争死亡人数已上百万。针对阵亡士兵数目,各种说法不一。分析估计,战争中身亡的有50万左右朝鲜士兵、40万中国士兵,以及4万联合国军——其中90%以上是美国士兵。
小而关键的转折点:早在战争仍在进行的1953年4月中旬至5月初,交战各方就进行了囚犯交换。南方交出七万五千名朝鲜人和六千七百名中国人;北方放回了一万三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八千三百名韩国士兵和超过三千七百名美国大兵。
停火但未实现和平:在1951年7月的停战谈判开始近两年后,交战各方终于签署了板门店协议:规定朝韩以北纬38度线为界,这也巩固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格局。尽管停火,但南北双方一直没有签署和平协议,也就是说,从国际法角度上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
朝韩间的无人区:尽管两国边界的门板店风景如画,直到今天,沿着三八线的250公里长、4公里宽的非军事区仍然受到士兵的严格把守,驻守在三八线两侧的朝韩士兵每天都处于对峙状态。

德语媒体:沉默的中国亿万富豪

7 October 2025 at 17:1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03T13:41:26.087Z
企业家“可以赚钱,但不能成为领袖”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中国沉默的亿万富豪”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不乏叱咤全球商界的超级富豪,但他们在社会舆论中不扮演重要角色:

“在美国,巨额财富几乎自动意味着政治影响力,而在中国,精英阶层却被压抑的沉默所笼罩。超级富豪们既无法影响社会讨论,也不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北京政府是如何做到允许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但又从来无法掌握权力的呢?”

中国有450位亿万富翁,仅次于美国,数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精英阶层及其在中国角色的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马奎斯(Christopher Marquis)指出,中国超级富豪的沉默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心构建的网络。个人财富的积累甚至是政府乐见的,但‘他们的可见度、影响力和人脉网络早在对党构成威胁之前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马奎斯说道。

这一体系背后的机制是恐惧。‘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体制与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并无太大区别,’马奎斯说道。在这两个体制下,超级富豪如今都希望尽量避开政府的监控。区别在于,现在美国富豪面对的是被特朗普刁难的风险,而中国体制对精英中不听话的人则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谁如果被党的高层审查盯上了,冒的风险不仅是名誉扫地或股市损失,而是倾家荡产、失去自由甚至家人的安全。中国政治精英对亿万富翁的这种严厉态度,主要源于意识形态。”

马奎斯总结说,在北京看来,中国企业家“唯一的任务是,用他们的商业头脑和和财富在经济上巩固国家,却不在政治上插手“。文章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红二代“地产商任志强的命运为例子说明,“中国富豪公开反抗极其罕见,失去一切的风险太高了”。只有流亡海外后,企业家才能公开反对政权。作者接着写道:

“尽管如此,我们无需为中国的亿万富翁感到惋惜。‘他们显然是中国体制下的赢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教授古思婷(Kristin Shi-Kupfer)说道。如果没有跟国企的结合、政治人脉和党的扶持,他们的崛起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与美国富豪不同,中国的超级富豪在政治架构中扮演着明确的角色。他们可以赚钱,可以投资,但不能成为领导者。

在美国,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可以在极短时间利一跃成为总统的左膀右臂,而在中国,政治舞台对富豪们却仍然是禁区。‘在中国,财富可以存在,’马奎斯说,‘但在中国,没有人会轻率到企图利用财富来取得政治权力’。”

危险的螺旋下行

《新苏黎世报》发表背景分析称,中国急需制止经济螺旋下行,如果北京不能果断采取措施打破通货紧缩和需求疲软的恶性循环,可能面临经济发展长年停滞的风险。文章写道:

“中国正陷入需求下降、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大多数企业利润缩水,迫使它们停止投资。税收收入也随之大幅下降。这反过来又限制了政府通过公共支出计划支持经济的空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北京似乎越来越无能为力。”

作者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期间,中国政府快速出手稳定金融市场的手段和成效,然而:

“如今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问题的根源部分在于政府数十年来的调控误导。为了在尽可能多的行业成为全球领头者,北京,但尤其是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扶持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绿色能源和高科技等面向未来的行业。

……但这往往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北京政府指令下的大干快上造成了大量浪费。几乎所有行业都因产能过剩而苦苦挣扎。”

作者认为,目前的危机“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低效”,并提出建议:

“为了阻止价格下跌和需求走弱的危险恶性循环,中央政府必须确保工业大幅削减产能。为此,北京最终必须迫使那些顽固的地方政府就范。如有必要,中央政府必须派代表前往各省、县和市。这些代表必须确保企业就地削减产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哈马斯如今还剩多少实力?

7 October 2025 at 17:17
德正
2025-10-07T09:13:11.819Z
以色列宣称,加沙城是哈马斯的最后堡垒,城内仍藏匿着大约三千名武装分子。

(德国之声中文网)自以色列对这支以加沙为基地的武装组织发动军事行动两年后,观察人士认为,哈马斯虽已“元气大伤”,但远未被彻底消灭。尽管以色列军队在火力与武器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并多次强调要实现“彻底胜利”,但哈马斯仍未被完全击垮。

“哈马斯在军事上遭遇了诸多挫折,但它仍有能力重整旗鼓,并且仍掌握着指挥权和控制权。”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研究员玛丽娜·米伦(Marina Miron)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

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造成近1200人死亡之前——外界估计该组织拥有约2.5万至3万名战斗人员。

过去两年,以色列多方安全消息人士称,他们已击毙其中的1.7万至2.3万人。然而以军从未提供确凿证据来证实这些数字,许多观察人士认为实际数字可能远低于此。

根据冲突监测机构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项目(ACLED,总部在美国)2024年10月的报告,在冲突爆发一年后,以军较为详细的战报中——包含时间、地点与行动细节——记录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死亡人数约为8500人,“这一数字还包括来自其他武装组织的战斗人员,以及可能属于哈马斯但并非参战人员。”

英国和以色列媒体援引的一份以色列机密数据库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哈马斯或其盟友伊斯兰圣战组织中被确认或“可能死亡”的战斗人员仅为8900人。

今年二月停火期间,哈马斯通过红十字会向以方移交一名人质。

上述媒体总结认为,这也就意味着,在加沙超过6.5万名死难者中,超过八成是平民。

上万新兵

ACLED指出,,哈马斯可能过去两年中招募了更多战斗人员。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情报官员向路透社表示,他们认为哈马斯可能征募了1万至1.5万名新兵。

“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各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此前未受过训练的巴勒斯坦青年正在加入哈马斯的军事分支‘卡桑旅’,并参与游击行动。” 巴黎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学者莉拉·瑟拉(Leila Seurat)今年8月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上撰文写道。

观察人士指出,双方都存在夸大哈马斯实力的动机。对哈马斯而言,这是在停火谈判中展示力量的一种方式;对以色列而言,将哈马斯描绘成强大的敌人,则可能成为“摧毁加沙并驱逐其居民的借口”,驻加沙南部的分析人士穆罕默德·阿勒阿斯塔勒(Mohammed al-Astal)上月对《纽约时报》表示。

尽管关于哈马斯战斗人员的数量仍有争议,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该组织的大部分高级领导人已被以色列击毙,10月7日之前的军事委员会里现在仅剩一名高级指挥官。

游击战术的转变

过去两年里,哈马斯调整了作战方式。据ACLED分析,它如今更趋向于“分散化运作”,越来越多地依赖游击战、打了就跑的战术以及利用爆炸物伏击,而非与以军进行正面对抗。

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跨境火箭袭击次数已大幅减少。据以色列官员称,其大部分武器库——尤其是重型火箭等——已被摧毁。

不过,哈马斯仍在2025年9月发射了两枚火箭弹,并于今年8月在汗尤尼斯发动了一次更复杂的袭击,动用了重型武器,并试图绑架以军士兵。

观察人士指出,在以军宣称“已清剿”的地区,小股哈马斯武装往往重新出现。其部分地道网络——可用于发动突袭或藏匿以色列人质——很可能依然存在。

除加沙外,还有迹象显示,哈马斯在此前近15年相对平静的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活动有所增加,尽管在那片地区,其他激进的巴勒斯坦组织仍然是暴力行动的主要发起者。

加沙的民事治理状况

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是:哈马斯如今在多大程度上仍控制着加沙。

哈马斯拥有一个与以色列军队作战的军事分支。但自2007年以来,哈马斯也一直是加沙地带的实际执政者,从医院、警察到垃圾清运,无所不包。

8月,以军攻击加沙城前呼吁市内民众尽快撤离,许多逃难民众最终涌入像汗尤尼斯这样的帐篷营地。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哈马斯的“文职体系”已进行了某种调整,例如组建了新的便衣警察部队,以及建立了非正式的公务员现金发薪体系。

但这一切可能也在发生变化。据称,公务员的工资一直是从哈马斯储备的应急资金支付,但这笔钱可能已接近耗尽。ACLED还指出,以军近年来不断加大对“与哈马斯治理机构、地方行政和警察体系相关的个人与设施”的打击力度,试图削弱其在加沙的民事控制力。

9月底,一名援助机构官员对英国《卫报》表示,自3月以来,他们已未再与哈马斯方面有直接联系,而是与其他社区团体沟通。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分析人士在今年早些时候指出,巴勒斯坦方面报告称,自战争爆发以来,哈马斯官员越来越少履行公共职能(包括警务工作)。部分是因为在持续轰炸下的混乱局势所致,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担心以色列明确将哈马斯的治理机构作为攻击目标。

哈马斯将生存放在首位”

一名曾在加沙内部安全部队任职的前官员最近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哈马斯几乎已失去对整个加沙的控制,治安真空正被犯罪团伙和家族势力填补,加沙社会已完全崩溃。

与此同时,哈马斯还面临日益加剧的地区内部竞争。据报道,以色列刻意扶持反哈马斯团体在加沙扩大势力。其中一个有名的组织是“人民力量”(Popular Forces),其成员被指涉嫌毒品走私和掠夺救援物资。其领导人据称正试图协调其他武装组织,共同对抗哈马斯。

许多观察人士一致认为,彻底消灭哈马斯几乎不可能,以色列所能实现的“彻底胜利”,可能只是削弱其力量。

ACLED在9月的报告中指出:“哈马斯……已将生存置于直接对抗之上。这与其长期理念一致——生存本身即是一种胜利。”

“哈马斯是一种意识形态。”国际反恐中心专家汉斯-雅各布·辛德勒(Hans-Jakob Schindler)近日对德国之声表示,“你无法摧毁一种意识形态,你只能削弱它的军事和恐怖活动能力。”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遭指干涉中國間諜案審理 英國政府否認

7 October 2025 at 13:17
周昱君
2025-10-07T05:04:57.814Z
英國男子凱希2023年被捕,他被控在擔任英國議會的研究員期間,替中國政府從事間諜活動。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又稱施凱爾)政府近期遭質疑干預了一起「中國間諜案」的調查,疑因不願破壞英中關係,而讓檢方撤告。斯塔默政府的發言人週一(10月6日)強烈否認此事,聲稱沒有任何政府官員涉入撤告的決定。

英國政府發言人說:「說政府隱匿證據、撤回證人,或者限縮證人引用特定證據,這都不屬實。」

路透社引述法律專家說法指,有其他因素可能導致檢方決定撤銷指控,例如檢方可能不希望英國間諜運作方式被公諸於世。

不過,部分英國保守黨人士仍質疑,工黨上台後把跟中國的關係置於英國國家安全之上,斯塔默政府也因干涉司法的爭議,而面臨信任危機。

這起間諜案是怎麼回事?

這波爭議從兩位遭指控為中國間諜的英國人開始:30歲的凱希(Christopher Cash)和33歲的貝瑞(Christopher Berry)。其中,凱希曾擔任保守黨議員凱恩斯(Alicia Kearns)、董勤達(Tom Tugendhat,又譯圖根哈特)的國會助理,還曾是保守黨成立的智庫中國研究小組(CRG)主任。

2023年3月,凱希和貝瑞首度被捕,去年4月被英國皇家檢察署起訴。他們被控違反《政府機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涉嫌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把「政治敏感資訊」外洩給中國特務。該法規定,若傳遞「對敵人直接或間接有用」的資訊,就可能涉嫌違法。這兩人否認所有指控。

根據英國檢方說法,有一位「中國共產黨的高層和政治局委員」從這二位英國人那裡獲取了敏改文件。《衛報》指,英國檢方認為這位中共高層是現在中共黨內的第五號人物蔡奇;首先,由凱希把資訊提供給友人貝瑞,貝瑞又撰寫了至少34份報告,之後傳遞到蔡奇手中。

也有中國專家對「蔡奇涉入」的說法有疑慮。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學者布朗(Kerry Brown)指出,外國人不太可能跟蔡奇這種等級的中共人士有接觸管道,而且還是跟情報有關的案子。布朗表示,此案讓人質疑英國安全機構是怎麼評估跟中國有關的資訊。

蔡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英國工黨政府遭質疑介入案件審理

此案在英國保守黨執政時期引發巨大爭議,部分議員主張這暴露出中國特務滲透英國國會的風險。

案件程序進行2年多後,兩名被告原定本月初出庭受審,然而檢察長帕金森(Stephen Parkinson)卻突然於9月15日以「證據不符標準」為由宣布撤告。《星期日泰唔士報》、《每日電訊報》等媒體報導稱,案件之所以無法進到審判階段,部分原因是英國政府拒絕在法庭上以「敵人」一詞來描述中國,導致案件缺乏以《政府機密法》來起訴的基礎。

《金融時報》消息指,英國政府內部對此案的看法也有分歧:國安顧問、外交事務部等單位認為應該避免激怒中國,內政部則希望繼續推進此案的審理。

部分議員則質疑斯塔默的工黨政府刻意讓此案無法成立,為的是要跟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斯塔默於2024年上任,此後新版的英國國家安全戰略稱中國為「地緣政治挑戰」;上屆保守黨政府時期的國安戰略則稱中國為「劃時代的挑戰」,未明確將其定位為「敵人」。

下議院議長霍伊爾(Lindsay Hoyle)對於撤告的決定「非常不高興」,考慮要另行對凱希和貝瑞展開調查。曾聘用凱希的保守黨議員凱恩斯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如果部長級官員或國安顧問等人真沒有介入案件,很難理解為什麼審判無法繼續下去。

凱恩斯說:「之前起訴時,證據標準都有滿足,結果後來在被告要出庭前幾週卻發生了某些事,讓情況有變……這只可能發生在有證人或證據被撤銷,或是國家官員預計使用的情報被撤回的情況下。」凱恩斯還表示,她擔心政府為了重新定位跟中國的關係,而「把英國國安放在次要位置」,因此她要求政府應出面具體說明。

工黨籍的保安事務國務大臣賈維斯(Dan Jarvis)稱對於無法開庭感到「非常失望」,但政府還是「極為關切中國間諜活動帶來的威脅」。

斯塔默政府的國安顧問鮑威爾(Jonathan Powell)將於接下來幾週內赴國會聽證會作證,預期會被議員問到上述的間諜案。《星期日泰唔士報》等媒體指,在鮑威爾和幾位政府官員會晤討論此案之後,皇家檢察署就撤回對凱希和貝瑞的指控。英國政府因此面臨干涉審判之嫌;皇家檢察署否認受到任何外部壓力影響。

中國官方的態度如何?

2023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曾稱此間諜案「無中生有」,要求英方「停止反華政治操弄和惡意詆毀」。

前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2023年會晤中國總理李強時,曾對中國疑似介入英國國會一事提出關切;不過,當時中國官媒新華社的新聞稿並未提及英國對議會民主的關注,而是引述李強說中英兩國「應共同反對將經貿合作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並且「妥善處理分歧問題」。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加沙战争两年后:以色列到底达成了什么?

6 October 2025 at 22:17
Thomas Latschan
2025-10-06T13:59:49.560Z
加沙战争:以色列两年来得到了什么?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无疑是以色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2023年10月7日,来自加沙地带的极端伊斯兰组织哈马斯武装分子以及其他恐怖主义民兵突破戒备森严的边境设施,闯入以色列境内。他们杀害了1200多人,并将大约250人掳为人质带回加沙。这场浩劫造成的心理创伤,至今仍弥漫在以色列社会中。

但接下来的两年,却也是巴勒斯坦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份。袭击事件发生一天之后,以色列政府就决定对加沙地带发动攻击。据哈马斯掌控的加沙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迄今为止,已有超过65000人丧生,大约16万人受伤。实际伤亡数字甚至可能更高。联合国方面表示,大约90%以上的民宅已经在战争中损毁。加沙地带的大部分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饥荒,面积仅相当于德国不来梅市的加沙地带,目前就有大约190万流离失所。

被赶出家园的巴勒斯坦聚集在临时难民营内。

战争目标并未全部实现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制造大屠杀惨案之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发布了两项战争目标:解救全部人质,并彻底消灭哈马斯组织。两年之后,尽管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两项目标均未能完全兑现。总计 251 名人质中,至今已有148 人回到了以色列。但其中只有 8 人是被以色列军队营救出来的,其余 140 人则大多是由哈马斯释放的,并以此换取了大量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部分遇害人质的遗体也已归还,但根据以色列政府数据,目前仍有 47 名人质被哈马斯扣押,其中大约 20 人可能尚在人世。

哈马斯也还依然存在。在过去两年当中,被以色列、美国和欧盟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的哈马斯武装,在以色列的打击下,损失惨重。美籍犹太游说团体J-Street 宣称,迄今已有大约23000名哈马斯武装分子被击毙,以军甚至还消灭了一系列哈马斯高层领导人,其中包括伊斯梅尔·哈尼亚和叶海亚·辛瓦尔。但哈马斯组织仍在继续活跃。J-Street 指出,该组织已从一支准军事力量转变为去中心化的游击武装。

8月7日,以色列总理府前,示威者高举火炬,要求立即停火,并解救人质。

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提出的“加沙20点和平计划”能够得到落实,那么,以色列迄今为止的成绩单也将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根据该计划,全部幸存人质都将重获自由,哈马斯也将放下武器,认同“和平共处”原则的武装分子将获得特赦。这将意味着,作为民兵武装,哈马斯将不复存在。至于哈马斯是否会放弃其意识形态,那就另当别论了。  

以色列重创敌人

过去两年的血腥冲突,并不仅仅局限于加沙地带的范围之内。以哈冲突伊始,黎巴嫩的真主党民兵和也门的胡塞武装就表示了对哈马斯的坚定支持。一般认为,哈马斯、真主党和胡塞民兵都受到了伊朗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支持。 以色列对上述三股势力展开了强力打击,军事层面上收效也相当显著。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 Hassan Nasrallah)在贝鲁特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而在一场轰动世界的“寻呼机爆炸案”中,真主党高层更是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以军不断对黎巴嫩南部发动空袭,真主党势力已经被明显削弱。

以色列还对伊朗实施了连续数天的空袭行动,并对伊朗核设施造成重创。德黑兰遭受的一次空袭中,哈马斯领导人哈尼耶(Ismail Hanija)被炸身亡,这次事件无疑也是对伊朗当局的一次羞辱。

以军对贝鲁特发动的空袭中,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 Hassan Nasrallah)被炸身亡。

2024年底,随着叙利亚独裁者阿萨德的倒台,伊朗又失去了一名重要的地区盟友。原先被称为“什叶派新月”的反以色列联盟,包括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和加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强国地位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种族灭绝”与外交孤立     

但为了这些战略上的成就,以色列却付出了惨痛的政治代价。以军的作战方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过去两年来,以军轰炸加沙地带的医院和学校,数以千计的死伤者当中,既有妇女和儿童,也包括记者、救援人员和人道组织工作人员。人道物资遭到阻拦,以色列方面则声称,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救援物资落入哈马斯武装人员之手。

有鉴于此,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声音不断高涨。目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国际种族灭绝研究协会以及以色列本土人权组织“B'Tselem”和“以色列医生促进人权协会”等等,都在公开使用“种族灭绝”一词,而以色列政府则对相关指控矢口否认。

2023年12月,南非以《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为依据,将以色列告上国际法庭。2024年,国际刑事法庭以“反人类罪”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以色列及其盟友对国际法庭的做法提出强烈谴责,匈牙利甚至宣布将退出国际法庭。

承认巴勒斯坦与欧盟的制裁威胁     

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民众的悲惨境况,也提升了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国家地位的呼声。2023年10月,承认巴勒斯坦地位的国家有137个,两年后则已增加至157个,新增国家中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上述国家希望以此表明他们继续支持“两国方案”的立场,而内塔尼亚胡则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内塔尼亚胡谴责说,承认巴勒斯坦,就是对哈马斯恐怖行径的“表彰”。事实上,新近承认巴勒斯坦的各国,都已明确表示,未来在巴勒斯坦的国家架构中,哈马斯绝不能扮演任何角色。

2025年4月3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欢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到访。

作为对以色列继续推进军事行动的不满,很多国家已经叫停了对以军事出口。而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则宣布了对以色列的制裁措施。 欧盟内部也在讨论有关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主张暂停欧盟以色列伙伴合作协定,对以色列公民的免签规定做出限制,并禁止进口来自约旦河西岸的产品等等。不过,迄今为止,德国及其他一些欧盟成员国一直拒绝采取上述步骤。  

裂痕加深的以色列社会

关于加沙地带的未来,以色列国内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极右翼内阁成员本·格维尔(Itamar Ben-Gvir)以及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等人主张,继续对哈马斯实施强力军事打击。他们甚至还主张以色列应彻底吞并约旦河西岸,从而彻底摧毁“两国方案”。 与此同时,过去几个月以来,也有一些团体要求以方立即停火,这些团体主要以人质家属及其支持者为主。他们每周都会举行游行集会,敦促政府以谈判解决争端,他们认为政府对人质家属漠不关心。

裂痕加剧的以色列社会:支持继续开战与要求和平的两大阵营势不两立。

不过,也有其他背景的人参加反战抗议活动,其中包括阿拉伯裔以色列人,退伍军人以及现役军人家属。今年7月的一项民调显示,大约70%的以色列人主张停火。总体而言,以色列社会的撕裂程度日益严重,支持继续开战与要求和平的两大阵营势不两立、互不妥协。 

特朗普和平计划带来一线希望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计划”终于为以哈冲突带来了些许转机。不过,和平计划能否落实,目前仍未可知。

特朗普和平计划能否带给中东一线转机?

即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确能叫停历时已经24个月的以哈冲突,并能实现持久和平,但10月7日的大屠杀以及此后两年战争给以巴双方造成的创伤,恐怕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内,都是无法抚平的。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多瑙河翻船悲剧:中国非法移民越境途中遇险 一人死亡

6 October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10-06T14:01:34.321Z
(资料图片)图为塞尔维亚境内的多瑙河段。塞尔维亚位于所谓的“巴尔干路线”上,是通往西欧的过境点之一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美联社报道,塞尔维亚警方周一表示,一艘载有至少10名中国公民的船只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之间的多瑙河上倾覆,造成一人死亡。事发当时这一船人正试图非法越境。

事故发生在周日(10月5日)晚间,地点位于塞尔维亚小镇巴奇卡帕兰卡(Backa Palanka)附近,该镇位于贝尔格莱德西北约90公里处。

警方表示,塞尔维亚救援人员已找到一具遗体,并安全救起了另外四人,均为中国公民。克罗地亚方面的救援队则找到了三名男子和两名女子,也同样来自中国。

塞尔维亚位于所谓的“巴尔干陆路移民路线”上,是通往西欧的过境点之一。希望前往富裕欧盟国家的移民经常试图从塞尔维亚越境到欧盟国家克罗地亚、匈牙利或罗马尼亚,然后再继续西行。

报道指出,中国新一代的移民近年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也包括中东欧在内的多个地区出现明显增长。过去几年,中国在这些地区投资了多项基础设施和其他项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泽连斯基:俄军袭击乌克兰所用武器含超10万外国零部件

6 October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10-06T14:11:01.330Z
泽连斯基:俄罗斯动用了549套武器系统,其中包含102785个外国制造的零部件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德新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周一(10月6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虽然制裁仍在实施中,但俄罗斯用于袭击乌克兰的武器依然包含大量外国制造的组件。

泽连斯基在X上发文称:“在10月5日夜间对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联合打击中,俄罗斯动用了549套武器系统,其中包含102,785个外国制造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来自美国、中国和台湾、英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以及荷兰的公司。”

他说,在无人机中发现了超过10万个外国组件,并补充表示乌克兰的盟友已获得有关生产公司和产品的详细信息。

“关键是要切断每一个规避制裁的渠道,因为俄罗斯正利用每一个漏洞继续杀戮。世界有能力阻止这一切。”泽连斯基说写道。

周日凌晨,俄罗斯军队袭击了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造成至少五人死亡。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烈·叶尔马克(Andriy Yermak)在Telegram上发文称,袭击持续到周一,东北部城市苏梅一家围产中心的屋顶起火。

他表示,11名儿童、35名患者和120名工作人员被迫撤退到防空洞。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获得2025年诺贝尔医学奖

6 October 2025 at 19:17
德正
2025-10-06T10:59:26.419Z
2025年三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

(德国之声中文网)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在免疫系统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评审团认为,“他们的发现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并促进开发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新疗法。”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从纳粹、东西德到两德统一:女性生活如何

6 October 2025 at 17:47

纳粹时期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在我的国家,女性是最重要的国家公民。”这是希特勒的一句话。图中这张纳粹时期1933年的宣传海报以此定义女性的角色。然而这还不是全部。随着纳粹德国深陷战争,女性还被要求“为了孩子而工作、而战斗!”这意味着,男性在前线打仗,女性则在军工行业成为劳动力。

“废墟女性”的传说:战后,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女性都担负重任。由于许多男性在战争中阵亡或被俘,女性承担起重建的工作。不过,随着战俘最终返回,西德的女性开始恢复家庭主妇的角色,但阵亡者的遗孀则不得不自己为生活打拼。在东德,由于大量劳动力流向西德,再加上生产率低,女性不得不从事全职工作。当时东德对女性的口号是:“从厨房转战车间”。然而,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上,女性是两头都必须兼顾。

女性理想形象:青春:从表面上,无论是前东德还是西德,对女性的要求是相似的:要年轻、漂亮、苗条、梳妆打扮、开开心心、简单不惹麻烦。图中是1989年东柏林举行的一次东德官方青年组织FDJ的大型活动,年轻女性身着闪亮的紧身衣,以塑造社会主义国家的女性理想典型形象:运动、有组织纪律性、服从集体。

性革命:1960和1970年代,西方经历一场“性革命”。在东德也十分激进,1972年通过流产法,可在怀孕头三个月无理由中止妊娠。避孕药也广泛可得。图中则是1972年前西德法兰克福的一个避孕套广告,标题是“送子仙鹤,再也不见!”

婚姻:两德女性共同追求的生活模式:婚姻对两德的女性而言,仍都是追求的梦想。1980年代,东德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1岁,西德女性是23岁。相比较:2023年的结婚年龄接近33岁。与此同时,观念也发生很大变迁。1980年代,家长会问:“你们俩不结婚就想住一起?”——当时,特别在东德,由于住房紧张,结婚成为同住的前提条件。而现在,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地区,家长恐怕会更惊讶地问说:“你们俩不先一起住一阵就想结婚?”(图为1970年代东德维滕堡的一场婚礼)

西德:女性就业还要丈夫批准:结婚生子后,东西德女性的生活模式有所不同。在西德,男主外女主内观念根深蒂固。妻子在外工作,丈夫面子上很过不过去。直到1977年,西德女性就业还须获得丈夫批准。在东德,女性生完孩子就返回就业岗位,是理所当然。东德广泛的托儿体系为就业女性提供支持。但如果有谁想做家庭主妇,自己照顾孩子,会招来冷眼。东德女性除上班之外,每周做家务的时间约为38个小时,她们的丈夫为家务贡献的时间是10小时。这导致东德女性时常从早5点到晚10点一刻不得闲。(图为东德莱比锡一家工厂的幼儿园)

另类的生活之一:朋克:1985年的东柏林,一位朋克装扮的女性在一家日化店前。在前东德,朋克代表着对国家规则的反叛,经常导致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冲突。

另类的生活之二:东德的外国人群体——越南女性:图中是1980年代前东德的一个越南合同女工。当时,前东德引入外国合同女工填补劳动力,他们经常面临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东德国家对他们几乎不提供任何融入社会或其它形式的协助。

渴望西方生活方式:图中是1987年东柏林的一场时装秀。东德女性也向往西方的时尚潮流。尽管有柏林墙和铁丝网,东德公民仍可透过诸如观看西德电视节目,早已心系西方。在时装方面,东德女性受形势所迫,成为自己剪裁的好手。1980年代,前东德50%的服装都是自己亲自操刀剪裁制作。

展览:女性在分裂的德国:以反思前东德统一社会党(SED)独裁统治为己任的德国联邦基金会(Bundesstiftung zur Aufarbeitung der SED-Diktatur),今年主办了以“女性在分裂的德国”为主题的巡回展。这个图片集中,相关信息以及部分历史照片就来自这一展览。策展人马尔茨(Clara Marz)女士为德国之声的报道提供了支持。

德语媒体:台湾经济助力俄罗斯战争机器?

6 October 2025 at 17:1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10-02T14:18:25.251Z
德语媒体:台湾是俄罗斯石脑油最大买家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报道称,台湾常常会被和乌克兰相提并论,两者处境的相似之处也的确一目了然: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野蛮侵略以及北京对台湾的文攻武吓,都是威权政治对一个民主政体的吞并企图。也正因为如此,芬兰研究机构(Crea)有关台湾是俄罗斯石脑油最大买家的报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篇题为《台湾经济强化俄罗斯》的报道写道:

“相关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自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政府通过对台湾出口石脑油已经获得了大约17亿美元的税收。这笔钱足以购买17万架俄制‘非洲菊无人机’。而这款无人机正在无日无夜地对乌克兰城镇发动袭击,并在今年九月初一度侵入波兰领空。

作者认为,姑且不论购买俄罗斯石脑油是否理亏,台湾对俄罗斯石脑油的高度依赖,本身就非常危险。石脑油是制造乙烯、丙烯等化工中间产品的原料,这些中间产品可以进而用于生产塑料和其他化工产品。

台湾最大的一家石脑油买家是台塑石化(FPCC)。几乎所有来自俄罗斯的石脑油都被该公司包揽。研究报告显示,位于台湾中部的这家炼油厂90% 的石脑油来自俄罗斯,而在俄乌战争爆发初期,这一比例还仅为 9%。 

《新苏黎世报》试图了解,为何此前从阿联酋和印度进口的石脑油已经被俄罗斯产品所取代,台塑石化没有做出回应。有理由认为,该公司出于投机目的,利用了俄罗斯石油产品不得超出价格上限的规定。但是,一旦俄方突然中断供应,台湾的石化产业将会面临严重问题。不仅如此,制造芯片时用到的一些特种化学产品也离不开石脑油。”

新苏黎世报:“制造芯片时用到的一些特种化学产品也离不开石脑油”

也就是说,台湾的明星企业也同样离不开俄罗斯的石脑油。一旦俄罗斯中断供应,台湾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影响,以及该企业是否准备了替代方案,对于《新苏黎世报》的上述置评请求,台积电并没有做出回应。而俄罗斯中断供应的可能性绝非空想。今年八月,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了乌斯季卢加炼油厂,造成部分设施起火燃烧。路透社报道称,这家炼油厂的修复工作还需数月时间,而台湾进口的石脑油当中,有四分之三来自这家炼油厂。”

《新苏黎世报》报道指出,今年八月,印度因继续进口俄罗斯原油,被美国加征了25%的惩罚性关税。而台湾进口俄罗斯石脑油的行为,也同样有可能会招致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发动大规模侵乌战争之后,一些台湾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已经减少了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例如,拥有垄断地位的台电就已经叫停了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尽管这家电厂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仍来自煤电。

私营水泥厂‘台泥’也采取了同样的步骤。同2024 年相比,2025 年上半年台湾进口的俄罗斯煤炭量已经减少了近三分之二。在石脑油进口方面也同样有积极变化:自去年起,国有的中油公司已不再进口俄罗斯石脑油。

然而,所有上述企业的努力都已被台塑石化的大规模采购行为所抵消。有鉴于此,当前台湾所处的尴尬境地其实都是由一家企业造成的。”

本周,德国萨克森州州长克莱齐默(Michael Kretschmer)访问了台湾,他此行的重点,是寻求德国同台湾在芯片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台积电在萨克森州建立芯片工厂的事宜。《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长期以来,台湾一直将半导体产业视为‘硅盾’,认为它可以保护台湾免受中国的侵略。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同样离不开台湾的芯片。在台湾方面看来,即便只是为了保障芯片供应,各国也会在台湾遇到危险时出手相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通过有的放矢的产业政策建立起了全球领先的芯片工业,而该产业现在也成了台湾与华盛顿谈判的重要筹码。 

为了保持领先优势,台北当局要求先进芯片的生产必须留在本岛。但迫于特朗普政府强劲的关税威胁,台积电的立场已经有所松动,开始在美国建立更小纳米级的芯片工厂。仅在亚利桑那一地,台积电就宣布要投资1650亿美元用于建厂。另有250亿美元则会投资于德国等其他国家。

欧盟和德国政要出席台积电德累斯顿工厂奠基仪式。

也就是说,欧洲仍只会分的较小的蛋糕,但这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台积电而言,在海外建立生产相对低端芯片的工厂也很有意义。毕竟在多山且人口稠密的台湾,为新厂房选址已经变得越来越有难度。此外,台积电现在就已是台湾的头号用电大户,耗电量占台湾总发电量的9%,而且趋势见涨。

在德累斯顿,预计2027年开始将可生产18纳米芯片,主要用于汽车和工业。为此目的,已经成立了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 (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台积电占股70%,其余股份则由博世、西门子和 NXP分担。”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梅尔茨:如果以色列被禁止参加,德国应退出欧洲歌唱大赛

6 October 2025 at 17:17
德闻
2025-10-06T08:56:32.642Z
德国总理:如果以色列被禁止参加欧洲歌唱大赛,将呼吁德国退出该赛事。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周日在接受德国公共广播公司 ARD 采访时表示,如果以色列被禁止参加欧洲歌唱大赛(ESC),他将呼吁德国退出该赛事。

“我认为这件事居然被讨论本身就是一个丑闻。以色列属于那里。”他说。

欧洲歌唱大赛(ESC)汇集了来自欧洲各国以及一些非欧洲国家(如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音乐人进行比赛。每个国家表演一首歌曲,最终由评审团和观众投票选出优胜者。

以色列曾三次赢得并主办ESC比赛,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

2025年欧洲歌唱大赛决赛上,以色列选手 Yuval Raphael登台表演歌曲New Day Will Rise

以色列参赛惹议 政治味浓厚的欧洲歌唱大赛

目前,欧洲歌唱大赛参赛国和广播公司中间存在激烈争论:瑞士和主办国奥地利的广播公司支持以色列参赛,而西班牙、爱尔兰、斯洛文尼亚、荷兰和冰岛等国家表示,如果以色列参赛,他们将不会出席。他们批评加沙地带持续遭受轰炸,指出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而被禁止参赛的先例。

欧洲歌唱大赛将在11月举行投票,决定是否邀请以色列参加2026年的比赛。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没有撑过一个月 法国新总理勒科尔尼宣布辞职

6 October 2025 at 17:17
德正
2025-10-06T09:11:50.387Z
法国总理勒科尔尼上任未满一个月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一上午(10月6日),勒科尔尼(Sébastien Lecornu)会见了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后爱丽舍宫宣布了总理辞职的消息。

法国政坛的这一变动令人震惊:勒科尔尼刚刚在26天前被任命为法国总理,人们对时任国防部长的他再被提拔有很大的非议,此前贝鲁(Francois Bayrou)政府垮台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预算无法通过国民议会,贝鲁在信任投票中失利而下台。现年39岁的勒科尔尼计划执行同前任相似的政策,也主张大刀阔斧削减政府开支,阻止债台高筑的国家财政崩溃。他本人是马克龙的亲信。

在新政府组阁之际,法国国民议会中的多个政党对勒科尔尼提出强烈批评,称其与贝鲁内阁基本没有变化,并威胁要投票否决该内阁。

总理辞职的消息公布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国民联盟”立即公开呼吁举行新的选举,而此前,马克龙总统排除了这一可能性。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以哈談判埃及登場 以色列據報再轟加薩

6 October 2025 at 13:17
德正(法新社、路透社)
2025-10-06T04:57:45.373Z
在以色列對加薩走廊進行的軍事行動中,許多巴勒斯坦人已經多次流離失所。

(德國之聲中文網)以哈戰爭兩週年前夕,以色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以及美國的談判代表,週一(10月6日)將在埃及紅海的濱海城市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20點和平計畫」進行談判。

各方預計針對人質交換囚犯、佔領軍撤離、停火機制等關鍵問題磋商,並以「間接談判」的方式進行。中國官媒新華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作為東道主的斡旋方埃及,將先與哈馬斯代表團會談,再與以色列代表團會談,之後將兩邊會談結果提交給美國特使。

川普派出了兩名代表前往埃及,包含美國中東問題特使維特科夫(Steven Charles Witkoff)和他的女婿庫許納(Jared Kushner);以色列由戰略事務部長德默爾(Ron Dermer)率團前往;哈馬斯則是首席談判代表哈利勒.哈亞(Khalil Al-Hayya)率領代表團。

上個月,以色列曾試圖在卡達暗殺哈亞。哈亞僥倖逃過一劫,但他的兒子與多名在場人士在空襲中死亡。  

哈馬斯被以色列、美國和德國等國列為恐怖組織。哈瑪斯據信仍在加薩走廊扣押48名人質,其中20名仍活著。

哈馬斯一名高級官員向法新社表示,該組織「非常渴望達成協議、結束戰爭,並根據實地情況立即啟動戰俘交換程序」。

以色列軍方參謀總長扎米爾(Eyal Zamir)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沒有停火,但作戰情勢已經改變,政治層級正將軍事行動所取得的成果轉化為政治成果」,但「如果政治努力失敗,我們將重啟戰鬥。」

以色列持續空襲加薩

埃及談判登場前夕,以色列據報仍持續對加薩發動攻擊。

法新社引述加薩民防機構的說法報導,以色列週日(10月5日)的襲擊在巴勒斯坦土地造成至少20人死亡;路透社則引述當地衛生當局的說法報導,以色列戰機與坦克週日持續轟炸加薩各地,造成至少19人死亡。

住在加薩中部、被迫離家的巴勒斯坦人艾哈邁德・阿薩德(Ahmed Assad)向路透社表示,當他聽到川普的和平計畫時,他一度燃起希望,但現實世界裡頭,情況毫無改變。

「我們沒有看到任何變化;相反地,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該怎麼做?要繼續留在街上嗎?還是該離開?」他問道。

川普:第一階段談判應於本週完成

川普週日(5日)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樂觀地發文表示,目前各方釋放俘虜和結束戰爭進行了非常積極的討論、進展迅速。他稱:「我被告知,第一階段(談判)應該在本週完成,我要求大家迅速行動。」

川普並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如果哈馬斯拒絕根據美國提出的和平計劃,放棄對加薩的控制,該組織將面臨「徹底毀滅」。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則向媒體表示,儘管以哈雙方都部分同意川普的和平計畫,但戰爭仍未結束,「仍有一些工作要做」。

盧比奧(Marco Rubio)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節目《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中表示:「我想以色列人和所有人都明白,在空襲進行的同時不可能釋放人質,因此空襲必須停止。」

他也指出,組建加薩政府將面臨困難,因為「不可能在三天內就建立出一個不由哈瑪斯(現任加薩統治者)主導的治理結構。」

根據川普的計畫,未來將成立一個過渡機構來管理加薩,原哈馬斯成員可以選擇留下並承諾遵守新方案,或獲准安全前往其他未具名國家。

白宮表示,這個技術官僚性質的治理委員會,將由川普領導並擔任主席的國際過渡委員會進行監督。

川普向媒體表示,如果哈馬斯拒絕根據美國提出的和平計劃,放棄對加薩的控制,該組織將面臨「徹底毀滅」(資料照片)。

德國總理敦促達成協議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他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進行了交談,並對以色列支持川普的加薩計劃表示歡迎。他在X發文表示:「以色列宣布從加薩撤軍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Johann Wadephul)週日在與卡達官員會晤後,也對加薩停火及釋放人質的前景表示樂觀。

瓦德富爾預計週一前往以色列,他表示德國已準備好在促成停火上盡一份力,並強調柏林與多方談判當事者都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

他指出,雖然許多細節仍待解決,但目前有現實的機會讓哈馬斯所挾持的人質獲釋、達成停火協議,並恢復對加薩巴勒斯坦人的人道援助。

在被問及德國準備扮演什麼角色時,瓦德富爾表示,柏林已提出協助重建的意願,並願意參與川普提出的所謂「和平委員會」。不過他也補充說,德國不會強求加入,但若雙方希望,德國非常願意貢獻力量。

納坦雅胡日前強烈批評歐洲國家在加薩戰爭的立場,並指責歐洲在和平協議進程中缺席。他稱,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有15個國家決定承認巴勒斯坦獨立建國,這是「對伊斯蘭主義者的終極獎勵」。

(路透社、法新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專訪台北故宮院長:讓台灣成為中華文物真正的家

6 October 2025 at 11:17
null 鄒宗翰 Tsou Tzung Han
2025-10-06T02:47:11.952Z
台北故宮9月11日將人氣展品「翠玉白菜」送至捷克國家博物館展覽至年底,引發中國國台辦批評民進黨「搞文化謀獨、去中國化」,台灣陸委會則回擊,「破壞中華文化的是中共」。

(德國之聲中文網)蕭宗煌在2023年1月31日上任成為台北故宮院長。前任吳密察院長在2022年底深陷「破碗風暴」,清查文物時發生員工不慎打破清代龍紋碗,以及其他毀損事件,讓台北故宮蒙上陰影。隨後接任的蕭宗煌面對外界放大檢視的壓力,加上故宮的政治性,他告訴DW,自己只是「過渡院長」。

以下為專訪全文,內容在不影響受訪者原意下經過編輯。

DW: 台灣的政府經歷過政黨輪替,每一任院長上任的時候都會有自己對故宮博物院的想像,有人認為它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也有人認為其實就是亞洲的一部分,要帶進更多台灣的元素,您是怎麼想?

蕭宗煌:大家都認為說故宮是一個單一主題的華夏文物,或是中華文物的一個博物館,基本上來講,這是沒有錯的。

我們在談歷史的時候,有一個叫做史實,歷史的真正的過程,大家都相信眼見為真,可是我們沒有辦法親眼看見,就算眼見的話,一個人你看他的左邊耳朵,看完以後再看他的右邊耳朵,你問他左邊耳朵比較大,還是右邊耳朵比較大,他基本上來講沒有辦法分辨的。同樣一件事情,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會產生不一樣的詮釋。所以歷史的事實,可能是真的是那個樣子。另外一個叫做史觀,同樣一個事情,每個人看的角度不一樣。中間還有一個叫史料,就是故宮這些文獻和文物,可以用這些來印證。

故宮的文物1949來台灣是一個歷史的事實,這個文物的歸屬是誰是另外一件事情。1949年來台灣的時候,是中華民國合法政府的時候送到台灣來的,那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成立。當初護送文物來的時候,有很多大陸各個省份的老故宮人,他們來了台灣在台灣落地生根,甚至在那個時間點,大陸撤退來台灣的時候,有很多各個省份的人在台灣,所以基本上來講,這些文物的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資產沒有錯。共同資產的話有部分在台灣,也有部分在大陸,這是一個事實。

但是如果說以行政,以財產的事實上管理權來講的話,這些文物是屬於中華民國的財產,但是管理權在故宮博物院。所以我們每一年要跟財政部報財產帳目,說這些財產又增加多少,每年都要報。這個文物的歸屬基本上來講是屬於中華民國政府,故宮沒有權利去處置這些文物,只是去保管,做保存、修復、展示和教育推廣,這對故宮來講是一個很單純的問題。故宮保存這些文物,讓這些文物的話可以流傳久遠。

台北故宮院長蕭宗煌接受DW專訪,他強調,「故宮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那是意識形態和政治的語言。

DW: 怎麼看北京故宮跟台北故宮的關係,是競爭嗎,還是有機會合作?

蕭宗煌:在蔣復璁或是秦孝儀院長時期,蔣介石老總統在的時候,合作是不可能發生的。那個是談都不敢談,要殺頭的。在那個時間點絕對沒有所謂的兩岸故宮合作。合作的契機開始,不可否認是在那個周功鑫院長,馬英九總統的時代有開始去談合作,像是《富春山居圖》合璧。可是事實上,有很多展覽的話都談不成,因為對名稱載示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準用「國立」,也沒有辦法提供免司法免扣押的文件,所以合作都談不成。

以現在來講的話,我們對跟大陸的交流還是採取一個正面的態度,但是台灣有台灣的法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裡面說,要在對等尊重、確保文物安全無虞的情況之下,才會進行實質上文物的交流,但是研究的交流、學術研討會人員互訪,我們都沒有阻礙。

DW:可是故宮很難避免成為兩岸政治的焦點,怎麼看因為故宮而產生的這些政治紛擾?

蕭宗煌:故宮博物院對台灣來講是一個很特殊的一個品牌,故宮的文物給台灣帶來滿多的紅利:很多人來看展覽,出國禮物的話也多以故宮文物作為首選。但是它不可避免的一定會接受到 意識形態的羈絆。文物的來源是一個歷史的事實,不可能說這是我自己編出來的,雖然主要的來源是從清宮的舊藏,後來我們也收藏了很多,在地的文物或是人家捐贈的,但這個脈絡是事實。

我們沒有辦法去否認史實,但跟史觀不一樣,譬如說,包括陸委會都講,如果這些文物當初沒有來台灣,在文化大革命裡面會遭受到什麼樣的損害?所以文物有靈,它來台灣之後的話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雖然有人講說,大陸還是有很多東西留下沒有被破壞,但是事實上很多被破壞,有一部分的故宮文物現在在南京博物院,是因為藏在庫房裡面沒有被破壞。

在2000年之前,是台灣在努力把這些文物做好好的研究、保存、修復然後整治給全世界的人知道,有關故宮文物的博大精深的美學奧秘。如果講說台灣沒有好好照顧,那真的對歷代故宮人是一個傷害,因為實際上我們很愛這些文物,也很認真地照顧它。但是如果是國內自己的黨派的政治操作,基本上來講我不回應這個問題,不然會引發我在立法院更多的困擾。

DW:過去民黨政府執政的時候,一直希望故宮可以像世界上很多的博物館一樣,隸屬於文化部嘛,但故宮現在還是在行政院底下。故宮院長的角色也多了更多政治性,會不會讓這樣的文化工作更困難?

蕭宗煌:故宮博物院本來是一個政治屬性非常強的一個單位,在2000年政黨輪替以後,變成是一個轉型的時期。在千禧年之前開始,興起了一個博物館的理論:新博物館學,由博物館比較深遠歷史的國家的寫者提出來,說博物館要摒去殖民主義、國族主義的論述,把文物當為是全世界共同的資產,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詮釋,讓博物館跟社會普羅大眾產生一個普世的價值。

這些文物,你當然可以講說來源是哪裡,但是已經沒有辦法講說,這些文物是歸屬哪一個國家。因為蘇東坡他是宋朝,他也沒有講說這些文物之後的話要放在大陸還是要放在台灣,這是一個自然的演變過程,不可逆,因為已經發生了,已經在台灣了,是我們的財產,以後會怎麼樣?我也不敢保證。但是做一個專業博物館人的一個職責,就是把這些文物好好的保存,然後讓它展示,去做它的推廣,讓後代的子子孫孫,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

DW:台北故宮有沒有所謂去中國化的問題?

蕭宗煌:故宮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因為故宮文物的來源脈絡,如果宋朝算是中國的話,那當然沒有去中,我從來沒有講說蘇東坡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去中是一個意識形態,是一個政治的語言,我們一直在努力推廣中華文化、華夏文化,你說我是去中,我沒有辦法理解這個邏輯到底在哪裡。

台北故宮院長蕭宗煌接受DW專訪提到,故宮現在是台灣的故宮,是亞洲的故宮,過去也許是中國的故宮,但他期待它成為世界的故宮。

DW:這樣跟推廣台灣文化是有辦法共融的嗎?有人倡議故宮在台灣1965年建院,是不是應該有更多台灣的東西放進來?

蕭宗煌:基本上來講,博物館有博物館的屬性,任何一個博物館都有它的定位。如果用台灣沒有辦法講清楚的話,我們就講說譬如說法國羅浮宮,它有它的定位。所以為什麼會有奧賽美術館?就是十九世紀以後,羅浮宮多了很多東西,一路下來到了十九世紀,印象派的畫作慢慢有收藏、有捐贈。後來他們就覺得說,羅浮宮應該有一個歷史的斷代跟定位,所以後來成立了奧賽美術館,把十九世紀印象派以後的收藏就歸他們。另外,印象派的那是專業的博物館,其實法國巴黎還有一個國立現代美術館,在龐畢度文化中心,一個複合性文化中心,有國立現代美術館,也有圖書館和影像圖書館。

如果說故宮博物院也在收藏台灣的東西的話,那我們就是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每個人都當我們的分館就好了。因為大家都會覺得故宮的地位比較高,通通給故宮收藏,這樣的話其他的博物館就沒有必要了,如果有的話就通通變成故宮的分館,這個就不是一個博物館的形態。任何一個國家的博物館,都會分門別類,根據它的屬性和定位去做展覽,譬如說文學的話就文學館。

故宮博物院跟這些國立其他美術館中間,其實還有一個館是銜接的,就是歷史博物館,有一部份歷史,有一部份現代,基本上來講是做一個銜接,發揮不同的功能。每一個博物館都有它自己的一個定位。所以很多人說,故宮為什麼不收錄近現代或是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我就跟他講說,我們名字第一個字叫做「故」,當然這是開玩笑。

DW:故宮一百年了,您最想替故宮留下什麼?

蕭宗煌:我當初到故宮來的時候,那個時間點比較奇怪,外面有人批評,故宮沒有好好保護文物,還把故宮的文物送出去。故宮文物有破損,一個青花盤真的是掉了,另外有兩個近期我來之前破的,在箱子裡面打開就破了。當初的故宮文物打包裝進木頭箱子,他們說裡面裝稻草,我說不是裝稻草,大陸沒有稻子,下面是鋪麥桿,文物的話是用棉布紮,然後就塞棉花、塞木屑,然後裝在木箱裡面,用平板車、卡車、火車,包括輪船運到大後方,然後到南京,再來台灣。到了台灣說:「報告長官絲毫無損。」你會相信嗎?你搬家搬一次給我看看。

DW:傳說都是絲毫無損。

蕭宗煌:因為那砍頭的,所以基本上來講,我們在清點文物的候就知道就是裝的木匣破了,或裝幀損壞的,那個都有,包括那個瓷器裂掉的、破掉的都有。吳(密察)院長已經強調了,可是沒有人聽他的話,他後來請大家統計故宮裡面文物破損修復的,整個檔案資料有三百多件,這個大家不相信。不管任何一個時代執政,包括秦孝儀什麼,都有破損,檔案資料都有,可是在那個年代,破了就破了,老立委也沒有人會去在意這個事情。我只是讓大家知道,故宮是一個老博物館,它有它的傳統,還有1200多箱的文物在山洞庫房裡面。

大家覺得故宮現代化過程很緩慢,可是我講老實話,每一任的院長在他的任內都很努力,做他應該做的事情。1965年蓋了故宮博物院,後來蔣復璁把原來四方形的建築變成長方形,之後加上左右兩翼。秦孝儀也去進一步蓋了研究大樓、至善園,在他們的年代,用他們整個社會環境的邏輯思維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所以你說那時候很落伍,可是那時候故宮博物院也是台灣最先進的博物館,已經有空調了。但是為什麼文物一直都沒有辦法妥善處理?就是因為第一代的故宮人認為這些文物只是暫時留在台灣,跟當初的中正紀念堂一樣,那個叫做「暫處」,裝在箱子裡面,因為他們認為說有一天會回到中國大陸。

台北故宮外的牌樓上有兩岸國父孫中山題字「天下為公」,據說台北故宮建築的原型是仿照南京中山陵所打造。

DW:那現在呢?

蕭宗煌:日久他鄉是故鄉,這些想法的話已經慢慢在地化了,所以就沒有所謂文物會回去(中國大陸)這樣的想法,這不是我個人可以做決定的,而是說大環境現在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我們現在在進行改箱為櫃,讓這些文物從山洞庫房進到研究大樓的庫房裡面,做到一個更標準化、國際化的一個典藏庫房,這些是我們現在要做的。百年新故宮的話並不是說我們把建築重新粉刷一次,而是說我們會把這些基礎工作做得更落實。

為什麼要講破盤子的事情,因為我來的時候接院長就是這件事情,還沒有告一段落。我來了以後去進行這三個盤子的修復,立法院和監察院都說修復以後要透明,要公告給大家知道,所以我決定我辦一個修復展,把修復的文物放到展覽室去展,卻有人說貍貓換太子,用新的跟那個打破的對調,展出的是新的不是破的那個,這證明說故宮的文物保存修復能力有到位,專業的人可以看得出來說有修沒有修,但是一般的民眾看不出來,我把這樣的一個過程公開透明。

故宮很多所謂的深宮的秘密,像是我現在還是沒有辦法讓你們進去庫房裡面拍,但是未來,所有故宮的事情可以盡量公開透明,我們都會做。

DW:破碗的事件產生了你是「過渡院長」的說法,是來擔責任的。

蕭宗煌:我不否認,在歷史的長河裡面,每個人都是過渡的,如果說故宮是一個文化傳承,我也只是賽跑中間拿到棒子的人,拿到這個棒子的話是我的責任,就是要好好跑,把這個棒子交到下一位接替的人的身上,因為有一天我還是會離開。我已經本來要退休了,又被叫回來,但退休的時候,我當然希望說把棒子交給下一位之前,我要把能做的都做,不能講說因為是過渡,等我離開之後他們再去做。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調查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進行多個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黑猩猩的朋友、自然的守护者——珍·古道尔离世

5 October 2025 at 22:47

珍·古道尔(Jane Goodall),这位以其开创性的黑猩猩实地研究方法和倡导全球环保而闻名的自然资源保护者,本周三(10月1日)在美国加州去世,享年91岁。她一生致力于揭示野生动物生存困境、倡导自然保护,鼓励人们与动物和自然世界建立更和谐、可持续的关系,其精神与贡献将长久影响世界。

DW调查:德国大众汽车的沾血供应链

5 October 2025 at 22:47
Grzegorz Szymanowski
2025-10-05T14:30:31.301Z
德国大众的电动汽车,里面用到了多少“沾血”的矿产?

( 德国之声中文网)不论是汽车悬挂系统,还是中控显示屏,都离不开具有良好导电性、耐腐蚀性的锡、钨、钽、金。刚果民主共和国(DRC)拥有全球最大的此类矿藏,这四种矿产的开采堪称该国的经济命脉。但是,采矿的利润,也助长了该国的暴力冲突。也因此,锡石、黑钨、钶钽铁矿、黄金常常被称为“冲突矿物”。

根据德国之声与荷兰杂志《绿色阿姆斯特丹人》的联合调查,德国大众生产的电动汽车很可能就使用了这些“冲突矿物”。

德国之声查阅德国大众集团自己发布的《负责任原材料报告》发现,公司的供应链包含了至少6家被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欧盟认定与“冲突矿产”有关联的实体。还有一家供应商是苏丹的一座黄金精炼工厂,直到不久前依然被一个武装团伙所控制;该团伙被美国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行。

在一封致德国之声的邮件中,德国大众发言人“无法绝对肯定地确认或排除这些冶炼厂正在向其供货”。发言人补充说,这些冶炼厂出现在大众汽车的原材料报告系统中“并不表明它们一定是我们供应链的一部分”。

中国工厂涉案

德国之声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马来西亚冶炼公司(MSC)、泰国冶炼集团(Thaisarco)、中国云南锡业集团、中国宁夏东方钽业公司这四家“冲突矿物”冶炼企业出现在德国大众的供货商名单上。这四家企业都在比利时的刑事诉讼中被指控牵涉到走私相关矿物的交易中。另外,欧盟方面还指出,德国大众的供应链还包括来自卢旺达卡萨博黄金精炼厂(Gasabo Gold Refinery)和乌干达非洲黄金精炼厂(African Gold Refinery)的黄金,这两家公司都加工过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走私的黄金。前一家精炼厂于2025年初受到欧盟制裁----欧盟指控该精炼厂当时由苏丹准军事组织快速支援部队(RSF)控制。该组织被美国指控犯有种族灭绝罪。

瑞士非营利组织Swissaid的原材料研究员乌梅尔(Marc Ummel)对德国之声表示:“这意味着德国大众的供应链受到了冲突矿物的污染,并且存在着间接资助这些冲突的巨大风险……供应链中竟然有一些世界上最糟糕、最臭名昭著的冶炼厂,这非常令人惊讶和失望。”

但在致德国之声的电子邮件中,德国大众则强调,“大众汽车集团与任何上述公司或矿山均无直接业务关系”,并称“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德国大众是唯一一家公开披露其“冲突矿物”来源的欧洲大型汽车厂商,从而让我们得以进行此次调查报道。而奔驰、宝马、雷诺和斯特兰蒂斯等其他车企均未公开其汽车中使用的“冲突矿物”之来源。

卢旺达支持的叛军组织M23每月从“冲突矿物”走私贸易中赚取约80万美元

苹果也“沾血”?

作为欧洲最大的车企,德国大众宣布,最晚到2030年,其在欧洲销售的汽车中至少70%必须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电子设备,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锡、钨、钽、金。但在这些“冲突矿物”的主要产地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在资源丰富的该国东部靠近卢旺达边境之地区。

联合国专家表示,矿产从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走私到卢旺达,在那里与当地产品混合,然后出口到世界各地。据称,卢旺达支持的叛军组织M23每月从这种贸易中赚取约80万美元。

为了揭露这一走私“冲突矿物”之体系,刚果民主共和国在2024年苹果公司提起了刑事诉讼,该公司被认为是此类矿物的重要用户。在这起堪称里程碑的诉讼中,苹果公司坚决否认参与了不正当贸易。

如今的汽车,离不开具有良好导电性、耐腐蚀性的锡、钨、钽、金

全靠自觉?

目前,需要锡、钨、钽、金这些矿产的企业会根据“负责任矿产倡议(RMI)”来检视自己的采购策略。冶炼厂本身也会接受独立审计事务所的核查。通过核查的工厂会获得RMI资质。

德国大众也是“负责任矿产倡议”成员。该公司在其“行为准则”中强调,供应商只能使用来自通过审计的冶炼厂的原材料。

然而,并非所有的德国大众供应商都遵守该规定。在2024年向大众汽车供应“冲突矿物”的所有344家企业中,只有61%获得了RMI资质。而且,这一比例一直在下降。有些公司根本没有提供任何质量证书。

德国大众表示,与具备RMI资质的冶炼厂合作是其“目标”,并且“致力于鼓励和支持供应商完成审计”。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欧盟2021年制订的“冲突矿物”进口监管规则迄今并未对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实际状况产生任何影响。这是因为,只有直接向欧盟进口这些材料的企业才需要遵守新规则;而德国大众等企业通常不会自己来进行矿产进口贸易,因此不适用于新规则。

美国调查新闻平台“哨兵”(The Sentry)的高级政策顾问列日涅夫(Sasha Lezhnev)批评说,汽车行业“对刚果局势的关注度不够”。他在接受的德国之声采访时呼吁:“像德国大众这样的企业需要尽最大努力,关注(刚果的)这场战争。”

不过,德国执政的联盟党与社民党在今年春天的联合组阁协议中强调,要防止欧盟对冲突矿物实施“过度监管”。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两周喧嚣告一段落:慕尼黑十月啤酒节闭幕

5 October 2025 at 22:17
Timothy Jones
2025-10-05T13:58:51.805Z
第190届慕尼黑啤酒节闭幕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日,第190届慕尼黑啤酒节落下帷幕。来自慕尼黑市政当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啤酒节总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650万游客,他们总共喝掉650万升啤酒,啤酒消耗量略低于去年。2024年的啤酒节,共迎来670万游客,并喝掉了700万升啤酒。

插曲不断 总体顺利

慕尼黑市经济顾问、啤酒节负责人沙尔夫(Christian Scharpf)对德新社表示:“对我来说,本届啤酒节就像是坐过山车,整个过程跌宕起伏。” 沙尔夫表示,啤酒节开始的最初几天,天气出奇得好,简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开端”。但随后也出现了一些波折:由于游客过多,组织者不得不在两天临时关闭活动入口,以控制人数。此外,因接获炸弹警报,警方不得不进行历时几乎一整天的安全检查。

炸弹警报解除之后,游客重新涌入啤酒节现场。

警报解除,场地重新开放后,人们又欢歌笑语地重新开始狂欢。沙尔夫表示,这是最令他受到鼓舞的一幕:“对我来说,最美好的经历就是看到大家那种‘现在更要玩得尽兴’的态度。安全限制解除之后,人们立刻又回到啤酒节现场,带着愉悦的心情继续狂欢。”沙尔夫说:“总体而言,我对这届啤酒节感到满意,气氛非常好,大家都保持着参加派对的心情。”

啤酒节组织者沙尔夫:“大家都保持着参加派对的心情”

9月20日,慕尼黑市长赖特(Dieter Reiter)按照传统敲开了第一桶啤酒,正式宣告本届啤酒节开幕。这一天,慕尼黑气温高达31°C ,创下了啤酒节历史上的最高气温记录。

相关图集:慕尼黑:啤酒和皮裤的疯狂

是时候展示你的体力了!:今年的慕尼黑啤酒节从9月16日开始,持续17天的时间。在开幕这一天,有大约45万人参加了这一巴伐利亚民俗节庆。啤酒帐篷里面的桌子基本上都已经订满;免费座位十分炙手可热,只有那些跑得最快的人才能抢到。小伙子们,冲啊!
盛大的派对:对于新冠疫情的担忧似乎已经消失殆尽,而能源危机也被丢到脑后——最起码暂时先忘记这些烦恼。慕尼黑的旅游业对今年的业绩充满信心,从疫情以来,今年应该会首次迎来大批的外国游客。
“哦,我的甜心”:想在啤酒节上对她表白?好主意!这个姜饼甜心摊位上一定有你合适的道具。至于是选择“甜心”还是“公主”,就看你对她的了解了!在延续各项传统的同时,慕尼黑啤酒节也关注可持续性,比如刷过啤酒杯的废水可以用来冲厕所;除了特色的香肠之外,素食或者纯素主义者也能找到合心意的食物。
来一杯?好的!:对于很多人来说,穿着传统巴伐利亚服装参加慕尼黑啤酒节是一项应景的乐趣。女士会穿低胸束腰的“佃兜”连衣裙(Dirndl),而男士则是皮质短裤。露出的小腿有点冷怎么办?这两位男士选择的啤酒杯造型袜套似乎不错!
让一让,啤酒来啦!:虽然大多数客人都不会让自己喝到酩酊大醉,或者会选择无醇啤酒代替,然而慕尼黑啤酒节上大量消费的啤酒也有负面影响。据悉,今年的啤酒节开幕还不到四小时,现场就出现了打架斗殴事件,以及“酗酒引起的昏迷”病例。此外,每年的啤酒节也都会报告性骚扰的案例。
带着微笑执勤:不过,慕尼黑警方表示,今年啤酒节的头几天总体上还算消停,他们接到报警的案例数量基本和过去持平。大约15年前,警察开始在慕尼黑啤酒节入口附近停一辆特殊巴士车,播放流行音乐和民俗歌曲,据说从那之后暴力事件就减少了。
过山车事故:在“地狱闪电”(Höllenblitz)主题过山车游乐设施处还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辆小车突然向后滑动,撞到了后面静止的一辆车上,造成八人轻伤。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事故原因,在确保安全无虞之前,该设施暂停营业。
高速俯冲!:大约有140人负责运营慕尼黑啤酒节的游乐设施。有些历史悠久的项目,比如“雪橇滑梯”和“魔鬼的车轮”是这里独有的。此外奥林匹亚环形过山车以及摩天轮也颇具传奇色彩。在第188届慕尼黑啤酒节上,“重力先生”(Mr. Gravity)也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一个新项目,人们可以体验以100公里的时速在空中旋转的感觉。敢试一试吗?

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

根据主办方提供的数据,参加啤酒节的宾客中,有大约21%来自境外,他们主要来自美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波兰等国。

慕尼黑啤酒节:正在草坪上小憩的游客。

整个节日期间,接获的遗失案例共有4500个,比去年增加了10%,其中包括:1100件衣物,800个钱包和手提包,600张身份证或护照,400部智能手机,370把钥匙,280副眼镜,150个袋子以及40顶帽子和手表。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大约900件失物已经物归原主。

啤酒节期间总共产生了764吨垃圾,比去年减少了大约12.4%。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