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14 April 2025德国之声

中企想关英国最后一个炼钢炉 伦敦强势介入

14 April 2025 at 23:17
德才
2025-04-14T15:02:54.782Z
英国钢铁公司位于英格兰北部Scunthorpe的工厂。数月来,各方一直在为高炉的去留而角力

(德国之声中文网)英国商业贸易大臣雷诺兹(Jonathan Reynolds)4月13日表示,英国政府前一天不得不通过紧急立法来确保对中国资本持有的英国钢铁公司(British Steel)的控制权。他还说,前几届英国政府允许中资企业涉足英国钢铁行业是“天真的”。这也意味着,中国资本不再受到英国钢铁行业的欢迎。

位于英格兰北部的英国钢铁公司宣告破产后,来自河北省的敬业集团从英国政府手中收购了该公司。这家企业也是英国境内仅剩的一家有能力从铁矿石开始生产钢铁的工厂。

就在不久前,敬业集团决定取消一笔铁矿石订单,而这些铁矿石原定是给英国钢铁公司的高炉使用的。如果没有铁矿石或者焦炭等原材料,高炉极有可能被迫永久关闭----高炉一旦冷却,将极难重启,而且成本极其高昂。

英国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是炼钢头号强国。如果英国钢铁公司的高炉关闭,英国境内将只有使用废旧钢材作为原材料的电弧炉,而不再具备从铁矿石开始炼钢的能力。西方七国集团中的其他国家依然都保留有从头开始炼钢的能力。

4月12日当天,英国首相斯塔默也赶往钢铁厂和员工交流

这会对英国的建筑、国防、铁路等行业造成重大影响,迫使其不得不依赖外国进口钢材。

在接受BBC采访时,英国商业贸易大臣雷诺兹表示,如果不采取行动,“高炉就没了,英国的钢铁生产、包括初级钢铁生产都会消失。”“所以我们给了自己一次机会,我们控制了工厂。”

英国首相前一天召集议员到下议院,紧急通过一项阻止敬业集团关闭两座高炉的法案,并且赋予了商业贸易大臣指导英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以及员工工作的权力,从而确保3000名员工能够获得工资、高炉能够获得维持运转所需的原材料。

雷诺兹在4月13日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时,则拒绝指责“敬业集团在中共授意下故意破坏运营”,但是承认目前对中国在英投资“存在很高的信任门槛”。他披露,在全球大部分钢铁行业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敬业集团希望从中国直接进口钢材,然后在英国进一步加工。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强调,钢铁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我个人不会让中资企业进入我国钢铁行业。”

不过,雷诺兹同时也表示,汽车制造、生命科学、农产品等其他领域对中国投资则不那么敏感。

雷诺兹所在的工党内阁去年上任以来,中英关系已经有了显著的回暖,两国停滞了六年多的贸易对话也在今年早些时候重新启动。

(美联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特朗普败局已定

14 April 2025 at 20: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4-11T12:01:37.779Z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产品征收125%的关税。

(德国之声中文网)柏林出版的《日报》发表评论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相信,他疯狂的关税政策最终将迫使中国甘拜下风,但特朗普显然打错了如意算盘。这篇题为《同特朗普相比,习近平更加聪明》的评论写道:

“这一切简直疯狂得令人难以置信:美国总统特朗普向中国发起了全面的贸易战争。但在这场霸权之争中,特朗普注定会败下阵来。中国经济已经强大到了美国无法摧毁的地步。相反,特朗普的做法只能摧毁美国经济。具体而言,特朗普宣布,今后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都需支付高达125%的关税,这无疑是在给中美贸易宣判死刑。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高达6600亿美元。特朗普相信,他将成为对华贸易战的赢家,因为中美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

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总值‘仅有’1992亿美元,而反过来却从中国进口了高达4625亿美元的商品。在特朗普的世界里,进口毫无价值可言,完全是外国对美国的‘敲诈勒索’。这显然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美国对一些来自中国的产品已经产生了高度依赖,这其中包括制药前期产品、芯片和稀土。而这些高度依赖进口的产品将会在美国价格暴涨,甚至完全缺货。

《日报》:同一切以“直觉”行事的特朗普相比,习近平是一位老练的战略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不可替代的供货商也绝非偶然:对于中国当权者习近平来说,出口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武器。众所周知,习近平接下来会攻打台湾,而为了免受可能的制裁,习近平已经让中国在世界市场上拥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与此同时,美国的处境则要糟糕得多:他们一方面依赖中国,一方面还要面对习近平这样一位老练的战略家,而相比之下,特朗普的言谈举止只凭‘直觉’。正是在这种直觉的指引下,特朗普做出了灾难性的决策:他要保全面子,单挑中国。而与此同时,他针对整个世界的另一场贸易战已经在周三以惨败而匆匆收场。”

特朗普原本计划对几乎所有国家都征收高额关税,但随着股市的急剧下滑,也为了防止共和党内部出现内讧,特朗普不得不暂时叫停针对大多数国家的关税计划。

“于是乎,特朗普现在将以全部精力对付中国。但对华关税计划也同样荒谬至极,注定会很快以失败收场。现在的问题上,特朗普届时是否会吸取教训,是否会对伙伴的重要性有所感悟。至少欧盟尚未放弃希望,并已表达了同特朗普开展谈判的意愿。”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过去三个月来,对华关税已经从20%、34%、54%,104%,一路飙升至125%。 《商报》就此发表评论写道,事实上,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125%的关税并不比34%更为糟糕:

“根据评级机构标普的一项分析,大多数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如电脑配件、智能手机、玩具和电子游戏的利润率大约为30%,而服装的利润率则为37%。

中美两国的关税之争,已令双边的货物交易几乎陷入停顿。图为香港的葵涌集装箱码头。

这也意味着:34%的关税就足以让美国市场对大多数中国出口商变得没有吸引力。也就是说,特朗普关税手段的威慑力其实早已发挥到了极限。

但这同样意味着,对中国企业来说,他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美国这一重要的销售市场。除非美国客户愿意接受因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但这很可能只适用于那些没有其他国家或美国本土制造商能够替代的特种产品。

这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沉重一击。出口,尤其是对美出口,最近一直是支撑中国疲软经济的关键力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呼唤外资 德企还有多大信心?

14 April 2025 at 20:47
德才
2025-04-14T12:38:13.969Z
德国在华企业仍看好中国市场

(德国之声中文网)不久前,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全球40余位跨国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时,呼吁外企到中国投资。习近平说,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但数字显示的却是另外一番光景。2024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减少了27%。而德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期却增长了四分之一多,达到790亿欧元。

德国企业对中国更看好吗?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一份报告,2022年至2024年德国对华投资主要是本地再投资,即在华德国企业将在中国的盈利投入生产。这是德企与其他外企不同的地方,后者更多将在中国的盈利撤出,以减少在中国的资本持有。

但同时报告指出,德企对在中国投资新项目相当矜持,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国吸引制造业外资的政策。去年德国公司在华设立子公司的数量降至2017年以来的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德国企业来说,中国作为新投资基地的吸引力降低了。

习近平会见40余位跨国公司CEO: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基本面”没有变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常驻上海的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尽管目前或中期看有一些问题,比如房地产业危机、消费尚未复苏等让前景显得暗淡,但大多数在华德国企业仍对中国市场有信心,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数据”并没有改变。

“我们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德国企业计划继续在中国投资,其中大部分投资将用于研究和开发,”他说,因为中国的“基本数据”没有变化:市场巨大,拥有面向全球的生产基地,以及才华横溢、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但马铭博也证实,目前在中国较少有新的投资,就是说很少有迄今尚未涉足中国的新企业前来。即便有,也是一些此前向中国供货,现在由于能源价格上涨、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更新不足、专才短缺等问题竞争力降低的企业。“这些企业如果想继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却面临过高成本,会向中国转移生产,进行新的投资。”

而那些看到自己在中国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的德国企业,大概率不会再到中国投资。他还说,目前德国在华企业的产品集中在高端领域,这是德企的竞争优势所在。

“我的预测是,在华投资仍主要是在中国生产的企业的再投资。像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我们所看到的新鲜外资蜂拥而至的盛况,未来几年内不会重演”,马铭博说。

“必须作的是开放”

前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此前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其实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潜力还远未穷尽。他说,欧盟在中国的投资基数有1850亿欧元,而中国在欧盟的投资有1840亿欧元,大体相当。

“这听起来很多,但如果与欧盟在美国的投资相比——这个基数是2.4万亿,在华投资只有在美投资的5%。可以看出,我们在中国可以做的还远远没有达到。”

伍德克说,“我不认为欧盟企业不清楚该怎么在中国投资,”他说,中国吸引欧盟国家的投资还有很大的空间,“而必须做的是进行开放。”

就在习近平会见数十位外企CEO前,中国总理李强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时也强调,中国“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各国企业”,并承诺将继续开放市场,推进改革。

作为德国企业界代表,马铭博表示,仅靠口头承诺不足以说服外资:“德国企业对中国政府的承诺已经感到疲倦,我们希望看到具体的动作。”

他说,中国对外资的魅力攻势已经进入第三年了,但信心喊话不能代替实际行动:“信心在任何一个投资决定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如果眼下的情况得不到改善,比如消费乏力、投资积极性不高、房地产市场下滑、地方过度负债,那信心可能就不会回来。”

相关图集:谁发明了 “去风险”?

冯德莱恩智库演讲:2023年3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两个欧洲智库主办的活动中用英语发表演讲。她指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变得越来越不平衡,中国“明确地将军事和商业领域融合在一起”的做法给欧洲安全带来了风险,因此需要去风险,并且更好地运用现有工具,以维护欧洲经济利益。“我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而我们的答案也不可能如此。因此我们必须聚焦于去风险(De-Risking),而不是脱钩。”
对华关系新的关键词:冯德莱恩的讲话获得了巨大关注。“去风险”这个说法也随即开始在德国和美国被媒体和政界人士引用。《纽约时报》认为,这一表述是对欧盟对华关系新的概括,德国和法国外交官此后在国际组织中推广“去风险”的概念,并使之体现在当年5月广岛G7峰会声明的内容中。德国《明镜》周刊则指出,冯德莱恩希望在用词上保留空间,与美国一段时间以来使用的“脱钩”有所区别。
依赖是个“好选择”?:德国外长贝尔博克4月中访华期间也表示,德国并非要与中国“脱钩”,而是要“降低风险”,就是说欧洲应降低对中国“不健康”的依赖。同时出席记者会的中国外长秦刚则回应说,“中德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在供应链上相互依赖“是市场规则下最优的选择”;只要两国都保持开放,“就没有必要担心所谓的依赖”。
肖尔茨是始作俑者?:有德国媒体注意到,最早公开使用“去风险”一词的并不是冯德莱恩,而是德国总理肖尔茨。2022年11月德国《明星》杂志(Stern)在肖尔茨访华前的一篇报道中引述他谈到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性时说到:“去风险和多样化是当务之急。”但当时这一说法并未引起特别的舆论关注。
金融术语:“去风险”(De-Risking)一词并非新近的发明,而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术语,指的是银行或投资者收缩或终止交易关系,以降低支付违约的风险。而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2023年1月,亦曾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欧盟虽需要“与中国合作和贸易”,但仍须修正与中国的商业交易方向,寻求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降低风险,而非脱鈎”。
沙利文:免受胁迫:华盛顿的官员也开始使用“去风险”的表述。今年4月底,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讲话时表示,“去风险意味著拥有弹性的有效供应链,并确保我们不会受到任何国家的胁迫。”“我们只是要确保美国和盟国的技术,不会被用来对付我们自己,”而并不是要切断贸易,他强调,“正如冯德莱恩主席不久前所说的。”
跨大西洋共识:德国《商报》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冯德莱恩、德国总理肖尔茨以及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显然已经形成了共识。“同'脱钩'不同的是,'去风险'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而是要增强欧洲自身的经济抗压能力。”
G7峰会余音:5月的广岛G7峰会结束后,英国首相苏纳克(左二)对媒体表示,英国和G7集团其它国家在共同寻找方法,减少中国带来的挑战。“这一切都是关于去风险,而不是脱钩。”他补充说:“我们(七国集团)正在采取措施防止中国利用经济胁迫来干涉其他国家的主权事务。”
北京:不要“鹦鹉学舌”:对G7会议公报本已大为不满的北京做出激烈反应,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指责首相苏纳克的言论是“鹦鹉学舌”。中国外交部(图)之前就G7公报表示:“对于所谓‘经济胁迫’,美国大搞单边制裁、‘脱钩断链’,才是把经贸关系政治化、武器化的真正‘胁迫者’。我们奉劝七国集团不要做经济胁迫的同谋和帮凶。”
李强斥“伪命题”:中国总理李强6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说:“现在在西方,有些人在炒作所谓的‘降依赖、去风险’,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看,这两句话就是一个伪命题。”他认为,风险管控应该由“企业去做相应的判断和选择”,政府和相关组织“不应该去越俎代庖,更不应该将去风险扩大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
走入欧盟对华战略:共同的对华政策也是6月30日结束的欧盟峰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峰会联合声明称,将支持继续保持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同时减少欧洲对中国的的经济依赖。"去风险"在本次声明中正式登场,成为一个概念,今后欧盟将以它作为指导方针推出对华战略。但有批评指,欧盟目前表述的“去风险”仍缺乏具体的计划和责任规范。
德国首份对华战略:2023年7月13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首份对华关系战略,“不脱钩、去风险”是重要内容之一。文件称,德国将继续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应“降低关键领域的依赖性”。德国政府将提高社会对涉华风险的敏感度,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提醒企业做好风险管控。文件还强调,单方面改变台湾海峡现状是不可接受的,台海军事冲突升级将影响到德国和欧盟的利益。

去风险与关税战

德国和欧盟企业要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欧盟呼吁经济界对华“去风险”。这一口号也写入了德国新一届政府的联合执政协议,成为政府未来的一项施政方针。但德国企业对“去风险”有着自己的理解

马铭博强调,去风险是双向的。 “去风险一方面意味着,尽可能在地域和分类上建立安全的供应链;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在中国投资以便在中国保持竞争力,而这正是德国企业多年来在中国的战略,通过多样化、本地化和创新来让风险最小化。”

这一战略现在尤其受到美中贸易关税战的严峻考验。尽管德国企业早已开始未雨绸缪,但此次关税战的烈度仍超乎人们的预料。不过大多数德企是在中国为中国市场生产,因此受关税冲击可能较小。但市场的不确定性肯定不利于企业的规划,包括投资计划。

因此马铭博预测,在德国企业重新进行重要投资之前,他们可能会首先等待市场恢复积极发展和经济增长回升。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谷歌地图改标部分“南中国海”为“西菲律宾海”

14 April 2025 at 20:17
德闻
2025-04-14T12:10:27.709Z
谷歌地图目前已在不输入关键字的情况下,直接显示“西菲律宾海”这一名称,标注于菲律宾西部海域。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法新社4月14日报道,谷歌地图目前已在不输入关键字的情况下,直接显示“西菲律宾海”这一名称,标注于菲律宾西部海域。这一区域长期以来国际上普遍称为“南中国海”,而“西菲律宾海”则是菲律宾政府自2012年起正式使用的名称。 菲律宾武装部队发言人帕迪利亚(Francel Margareth Padilla)表示,“作为国家主权的捍卫者,军方视此次谷歌更新为一种对事实表述与公众认知的有力贡献。”

早在2012年,时任总统阿基诺(Benigno Aquino)即签署行政命令,将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的部分南中国海区域重新命名为“西菲律宾海”,涵盖吕宋海、卡拉延岛群(Kalayaan Island Group)以及斯卡伯勒浅滩(菲律宾称 Bajo de Masinloc、中国称黄岩岛)。该命令出台时,正值中菲围绕斯卡伯勒浅滩发生激烈对峙。

地图标签改变 北京暂未回应

尽管目前在谷歌地图上“西菲律宾海”已明确显示于菲律宾沿海一带,但“南中国海”的标注仍保留在更广泛的区域,包括该海域北部和西部。

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并在该区域部署海军与海警力量,试图阻止菲律宾进入具有战略意义的岛礁,引发了近月来多起海上对峙事件。菲律宾方面则坚称拥有在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与开发权利。

据报道,谷歌在2024年时仍仅在用户搜索“西菲律宾海”时才会显示此名称,直接浏览地图并无法看到。此次更新是否与地区政治相关、是否收到来自菲律宾政府的请求,谷歌公司尚未作出回应。

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馆及菲律宾外交部亦未就此次变动发布声明。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北京和特朗普:从礼遇有加到“奉陪到底”

14 April 2025 at 20:17
德正
2025-04-14T12:11:28.764Z
这两位“老朋友”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特朗普和习近平也被做成了木偶头像

(德国之声中文网)自从特朗普4月初出台“对等关税”以来,中国外交部以及商务部就进入了“战时状态”。路透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消息称,两个部门的官员已经被要求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并取消休假计划。与此同时,负责对美国事务的部门也得到了加强,增派了一些曾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处理相关事务的人手。

这也标志着今年1月特朗普就任以来,北京避免中美冲突升级策略的改变。中国的一些分析人士曾一度乐观地认为,北京可以和特朗普政府就贸易、TikTok甚至台湾问题达成重大交易。毕竟,特朗普邀请习近平出席其就职典礼,北京也派出了国家副主席韩正领衔的高规格代表团前往观礼。中国外交官也确实一直试图和特朗普政府构建高层沟通渠道,从而实现宣传机关不断描述的“中美贸易双赢”。

而现在,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对路透社表示,中国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贸易战。一名发言人说:“如果美国为了一己之私,将自身利益置于国际社会公共利益之上,为了自己的霸权而牺牲各国的正当利益,必将遭到国际社会更强烈的反对。”

根据路透社从外交圈内获得的消息,在美国“对等关税”出炉后,中国外交官已经向多个国家发出了寻求合作的信函,其中包括日本、韩国、欧洲等美国盟友。不过,日本、韩国驻美大使馆并没有立刻回应路透社的采访与置评请求。

关税大棒

根据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时的说法,此举旨在阻止中国、欧盟等“继续剥削美国”。而在中国宣布反制措施后,特朗普又说,北京的做法是错误的,“他们惊慌失措,这是他们承受不起的。”美国总统还说,中方其实是希望达成协议的,“但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在本届美国政府眼中,当前美中关系不断激化完全归罪于中国,因为中国长期滥用全球贸易体系获得了数万亿美元的巨额顺差。

目前,美国政府又暂时调低了对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而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则调高到了145%。中国对美商品加征的反制关税也来到了125%。除了芯片、半导体、电子产品等少数例外,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商品贸易事实上已经冻结。此外,北京还准备打击服务贸易,同时警告中国公民尽量不要前往美国,还限制进口美国电影。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1日在会见到访北京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时,还说“美国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更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

沟通不畅

一名熟悉中美关系事务的中国官员对路透社表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两国之间有着多条高层沟通渠道,其中最著名的是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和特朗普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之间的沟通渠道;但是这一次,中美之间却缺乏这样的沟通,中方甚至没法确定美方到底谁能代表特朗普来处理美中关系。

特朗普政府的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则回复路透社说,美国已经“明确对中方表示,希望继续保持工作层面的联系,但是不会为了接触而接触、也不会进行无助于推进美国利益的对话。”

一位近期刚刚前往中国进行非正式交流的美国学者则披露,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曾经在11月大选前试图联系特朗普的盟友马斯克,但是并没有成功。马斯克方面则没有回复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中国外长王毅今年2月在纽约主持联合国会议期间还曾试图会晤受到北京制裁的鹰派国务卿卢比奥,但是也没能成功。知情人士透露,王毅此行也没能和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助理沃尔兹(Mike Waltz)会晤。

在拜登总统任期内,王毅曾和时任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多次会晤。

不过,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4月13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说,美中之间已经“通过中间人进行了初步讨论”,“我们都期待美国总统可以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解决这个问题。”

特朗普本人近期也表示,他会“很乐意和习近平会晤”,并强调习近平是他的朋友。不过特朗普并没有透露任何潜在协议的细节内容。

美国政府内部消息则称,美方已经多次询问中国外交官,习近平是否会请求和特朗普通电话,但是中方的回答始终是“不会”。

上海复旦大学的中美问题专家赵明昊教授对路透社表示,美方这样的接洽方式“在中国的政治决策体系中根本行不通”。赵明昊认为,中方通常需要先有一份协议或者共识,然后再展开工作层面的对话,最后才安排最高领导人之间的会谈。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Lynn Song)对路透社指出:“今年以来,那些试图对美谈判的国家所获得待遇显然不太能鼓励中国坐到谈判桌前。”

据一名中国官员和三名美国官员的消息,两国低级别官员之间仍在进行一些对话,但是拜登政府为处理经贸、军事问题而设立的一些美中工作组已被冻结。

早有准备

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时有所不同,北京此次很快就出台了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包括征收关税、实施稀土等重要物资的出口等。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这是中国政府官员预先筹备了几个星期的成果,他们已经提前研究了特朗普可能出台的政策,并准备好了可以逐步扩大的反制措施

一位了解内幕的中国官员表示,异常迅速的反制措施有点类似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决策,没有按照惯例等候所有相关部门的批准。

目前,中国对美提高关税的步伐已经暂告一个段落,商务部已经在4月11日表示,在将反制关税调高到125%之后,不会再继续跟进华盛顿的关税加码,并嘲疯特朗普的关税是“数字游戏”和“笑话”。

除了反制措施外,中国还在积极拉拢其他遭受美国关税大棒的国家。路透社从两名驻北京的外交官处获悉,中国外交部近期已经召集多位驻外使节回国参加特别会议,协调应对措施。北京还向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发出正式公函,请求他们参与贸易谈判。四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描述了公函内容,其中概述了中方立场、多极化的必要性以及各国团结的重要性。和公开信息类似,这些信函还抨击了美国政策。

一名欧盟外交官对路透社表示,中国还和一些G20集团国家的政府进行了接洽,试图出台一份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的联合声明。但他同时也指出,中方传递的信息并没有触及美方就中国产能过剩、补贴政策以及所谓不公平竞争的担忧。

在北京眼中,这些担忧被夸大了。中国方面认为,其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得益于其比较优势,并且能够惠及全球。

攘外安内?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方面也高度重视中国国内对关税混战的反应。官媒《人民日报》4月7日的一篇社论在社媒平台上广为转发,呼吁公众不要恐慌。同样广为流传的还有开国领袖毛泽东1953年就朝鲜战争发表的对美言论:“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马斯克的X平台(前推特)上也予以转发。

中国政府也开始加大推动经济转型的力度,试图降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内部消费需求,积极鼓励私人家庭增加消费支出。

复旦大学的政治学者赵明昊也对路透社表示,“真正的战场是在国内,而不是中美双边谈判。”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习近平访越 “竹子外交”现新难度

14 April 2025 at 19:47
德正
2025-04-14T11:29:42.471Z
中美关税战升级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本周开启东南亚三国访问之旅,首站越南

(德国之声中文网)习近平本周将访问东南亚三国,4月14日至15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4月15日至18日访问马来西亚和柬埔寨。

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呼吁“要加强在东亚合作”,要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机制内协调配合。

习近平在文中表示,中国欢迎“更多越南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并“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越投资兴业”。他呼吁中越两国“拓展5G、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以促进共同发展。

越南谋求中越合作项目,盼达成约40项协议

此次出访正值中美贸易紧张之际。中美两国不断互提关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惩罚性关税已高达145%。而越南正在就削减美国威胁征收的46%对等关税进行谈判。以期在全球关税暂缓协议于7月到期后避免正式被征税。

此次访问也是习近平18个月内第二次访问越南,旨在巩固与战略邻国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商南下以规避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征收,越南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中国投资。

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Bui Thanh Son)表示,两国有望签署约40项涉及多个领域的协议,并指出,河内希望加强在铁路、农业贸易以及数字和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尽管尚不清楚这些协议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或涉及资金承诺。

越南同意通过使用中国贷款建设与中国相连的新铁路,这被视为一项提升互信、加强双边联系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未公布任何贷款协议。同时,中国也在寻求越南对其国产飞机——如中国商飞COMAC,给予适航认证,以拓展国际市场。这些飞机迄今为止一直难以寻得外国买家。

“竹子外交”战略 – 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尽管中越经济联系紧密,南海主权争议问题频频出现紧张态势。越南对北京在南海问题上日益强硬的姿态感到担忧。中国声称拥有几乎整个南中国海的主权,但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对此存在争议。

此外,越南为避免关税而向美国做出的让步也可能激怒北京,这些让步包括限制部分对华贸易,以及允许埃隆·马斯克在越南部署“星链”(Starlink)卫星通信服务。

越南近几个月来已对多种中国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并取消了对低价进口包裹的税收豁免,以控制廉价中国商品的流入。

长期以来,越南一直奉行所谓“竹子外交”战略,即努力与中美两国同时维持良好关系。

但习近平在其署名文章中坚称,北京和河内可以通过对话解决这些争端。习近平写道:“我们要妥善管控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在有关南海问题上习近平认为中越两国“完全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好海上问题。”

塑造自身为稳定替代者

习近平此次东南亚之旅还将前往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两个国家也面临分别高达24%和49%的美方关税威胁,近期已主动与美方展开沟通,寻求豁免。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越南是2024年东南亚地区中国商品的最大买家,全年进口额达1619亿美元,其次为马来西亚,为1015亿美元。

特朗普本月宣布了全面加征关税,导致全球市场陷入混乱,随后又基本撤回。相较于反复无常的特朗普,北京则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稳定的替代者。

习近平因此在文中重申北京立场,即:“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尽管并未直接点名美国。习近平还敦促中越两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未定,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从而“为这个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法新社 路透社)



梅尔茨批俄袭苏梅为战争罪

14 April 2025 at 19:17
John Silk
2025-04-14T10:47:28.512Z
俄罗斯的袭击对乌克兰东北部城市苏梅造成了破坏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可能的下一任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强烈谴责俄罗斯4月13日在乌克兰东北部城市苏梅的一次导弹袭击,该袭击造成至少34人死亡,包括多名儿童。他也表示,仍愿意考虑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导弹。

这位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联盟(CDU)领袖周日接受德国公共广播公司ARD采访时表示,这场致命的俄军导弹袭击是“一场蓄意且有计划的战争罪行”。“袭击分为两波,第二波导弹落下时,急救人员正在救治受伤者。”梅尔茨说。

他补充道:“这就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对那些与他谈论停火的人所作的回应。”他同时批评了德国国内那些“天真地”呼吁与普京进行和平谈判的声音。

“我们与他对话的意愿并未被视为真正的和平提议,而是被解读为软弱。”梅尔茨说。

梅尔茨支持提供“金牛座”导弹

梅尔茨重申,只要与欧洲盟友协调一致,他支持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导弹。他指出,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类似的导弹系统。

德国现任总理肖尔茨(Olaf Scholz)则拒绝提供该型导弹,理由是担心会引发冲突升级。肖尔茨是中左翼社会民主党(SPD)成员,他稍早称苏梅袭击“野蛮”,并表示:“这样的袭击揭示了俄罗斯所谓寻求和平的真实面目。”

乌前大使批评联合协议“模糊不清”

就在梅尔茨对俄罗斯发表强硬言论之际,他所属的基民盟与其巴伐利亚姊妹党基社盟(CSU)已与社民党达成联合协议,准备组建新一届政府。此前,基民盟在2月的德国大选中获胜。

乌克兰前驻德国大使梅尔尼克(Andrij Melnyk)批评该协议,质疑新政府在对乌援助方面的承诺。

“如果普京看到这份模糊的联合协议,他恐怕会开瓶克里米亚香槟庆祝。”梅尔尼克讽刺说。他认为协议中缺乏“具体的军事承诺”,“只有一些泛泛的措辞,甚至不如肖尔茨政府时期”。

协议中承诺,德国将与伙伴国一道“实质性加强并持续可靠地”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民用和政治支持”,并参与乌克兰战后重建等工作。

目前梅尔尼克已被提名为乌克兰驻联合国代表,未来可能与德国新政府直接接触。

相关图集:俄乌战争三周年

威胁加剧:2021年底的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军队和重型武器正在俄罗斯小镇叶利尼亚(Yelnya)附近集结,该镇靠近白俄罗斯边境。2021年11月11日,美国时任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警告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要入侵乌克兰。但此举未能阻止普京。2022年2月24日普京下令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向乌克兰境内发动火箭弹袭击:2022年2月24日的军事行动中,多枚火箭袭击了乌克兰多座城市,包括首都基辅、敖德萨(Odesa)和哈尔科夫(Kharkiv)。基辅一座军事大楼被击中后着火。尽管莫斯科方面坚持称之“特别军事行动”,但事实上一场全面战争已经爆发。
布查大屠杀:数周之内,乌克兰军队成功将俄军赶出了北部城市。然而俄军撤离后,战争罪行浮出水面。布查(Bucha)地区的平民遭受折磨和屠杀的影像传遍了全球。当局报告称,布查地区共有超过 1100名平民被杀。调查人员表示,此次大屠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暴行。
生活被摧毁:根据莫斯科方面的说法,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原本只打算持续三天时间。然而三年过去了,战争仍在继续。根据智库“战争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最新报告,目前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约20%的领土,主要集中在东部。这张照片拍摄于2023年5月的顿涅茨克(Donetsk)。
“公然违反国际法”——俄罗斯在吞并地区举行“公投”:2022年9月,俄罗斯单方面吞并了乌克兰四个地区——卢甘斯克(Luhansk)、顿涅茨克(Donetsk)、扎波罗热(Zaporizhzhia)和赫尔松(Kherson),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一年后,这四个地区被纳入俄罗斯地区选举。在一次被称为“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投票中,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在四个地区均以超过 70%的得票率获胜。
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乌克兰战争导致数百万人逃离家园,欧洲爆发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潮。据联合国统计,乌克兰境内有370万人因战争流离失所,超过600万人向西逃往欧洲,主要前往波兰和德国。
马里乌波尔——乌克兰抵抗的象征: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南部城市马里乌波尔(Mariupol)围攻长达82天。该市遭到猛烈轰炸,最后乌克兰守军被围困在钢铁厂内。俄罗斯轰炸一家医院后,一张孕妇被紧急撤离的照片震惊世界。这张照片由乌克兰记者拍摄,后来凭借纪录片《马里乌波尔的20天》(20 Days in Mariupol)获得奥斯卡奖。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克里米亚大桥(Crimea Bridge)全长19公里,是欧洲最长的大桥,连接俄罗斯南部与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10月,乌克兰发动爆炸袭击,导致与公路桥并行的铁路桥上一货运列车上7个油罐被点燃,公路桥部分路段受损坍塌。2023年7月,克里米亚大桥再次因乌克兰军队袭击而受损。
环境灾难:2023年6月6日,卡霍夫卡大坝(Kakhovka Dam)发生爆炸,导致水库中的水涌入第聂伯河(Dnipro River)。乌克兰和俄罗斯互相指责对方实施了破坏行为,但事发时该大坝是由俄罗斯控制。这场洪水引发了一场环境灾难,摧毁了数千座房屋,可能还造成了数百人死亡。事后有记者发现,俄罗斯方面故意少报了死亡人数。
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攻击目标: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实施了系统性打击。研究人员指出,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一年后,乌克兰76%的热力电厂被摧毁。至2024年9月,这一比例上升至95%。此外,乌克兰电网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范围停电,尤其在冬季,大规模停电也令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加剧。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领土:2024年8月,乌克兰武装部队首次对俄罗斯境内发动攻势,在边境,乌军几乎没有遭遇抵抗,并一度控制了库尔斯克地区(Kursk)约1400平方公里土地。但之后,三分之二占领区域重被俄军夺回。
无人机之战: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监视和定点攻击。专家表示,目前乌克兰战场上至少有100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大小从玩具到小型飞机不等。2024年3月,乌克兰宣布,年产无人机可达400万架。
战争造成巨大破坏:三年战争给乌克兰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许多城镇因遭到俄军炮火袭击如今已成“鬼城”。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博戈罗季奇内镇(Bohorodychne)于 2022年6月遭受俄军猛烈攻击,现在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生活仍在继续:并非整个乌克兰都处于战争前线。在远离战火的地方,生活仍在继续。商店、咖啡馆和餐馆照常营业,人们通过安装发电机来应对停电。
美国是否继续支持乌克兰存疑: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他希望在“24小时内”结束乌克兰战争。然而,他至今未能实现这一承诺。无论是特朗普与俄罗斯的“亲密关系”、他近期施压乌克兰让其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还是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口水战(特朗普称其为“未经选举的独裁者”),都引发了乌克兰及其盟友对美国是否会继续支持乌克兰的担忧。

苏梅遭袭细节

两枚俄罗斯弹道导弹于周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格林威治时间07:15)击中乌克兰东北部城市苏梅市中心。当时市民正聚集庆祝基督教的棕枝主日。

袭击造成至少34人死亡,包括儿童。超过80人受伤。

此次袭击发生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府正在推动乌克兰实现停火。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休斯(Brian Hughes)在声明中表示:“对苏梅的导弹袭击是一个清晰而严峻的提醒,说明特朗普总统正在关键时刻努力结束这场可怕战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则表示,袭击证明俄罗斯正试图拖延达成停火协议。

“本周五正好是整一个月前俄罗斯拒绝美国提出的全面无条件停火建议。”泽连斯基说,“他们毫无惧意,所以继续发射弹道导弹……只有压力——只有果断行动——才能改变这一切。”

联合国与欧洲政要强烈谴责

此次袭击引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与多位欧洲领导人强烈谴责。古特雷斯“深感震惊和忧虑”。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表示,这起事件是“近几周一系列针对乌克兰城市和乡镇毁灭性袭击的最新案例”,并指出“对平民及民用目标的攻击违反国际人道法”。

欧洲多国领导人也在周日对这起袭击表示愤怒。

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表示:“这起最新的致命袭击再次提醒人们,普京继续让血流成河。”

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讽刺抨击这场发生在“血腥棕枝主日”的袭击是“俄罗斯版本的停火”。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谴责此次袭击“可怕且懦弱”,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则称其为“犯罪行径”。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電子產品關稅僅短期豁免 川普:沒人逃得過

14 April 2025 at 11:47
德才
2025-04-13T08:02:00.046Z
美國上週對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列入關稅豁免,但後來官員稱這只是暫時的,接下來會把這些產品改適用於其他類別的關稅。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日(4月13日)表示,針對智慧型手機、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只是暫時的。「沒有人可以脫身……特別是中國,」川普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社群平台上發文稱:「接下來的國安關稅調查,我們會審視半導體和整個電子供應鏈。」美聯社、彭博社等媒體解讀,川普這番話淡化了美國政府稍早的關稅豁免措施。

根據川普的最新表態,美國將對半導體產業進行國安調查,而目前暫時豁免的電子產品以後會改以其他的關稅類別徵稅。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13日也說,來自中國的關鍵科技產品在「接下來一兩個月內」將面臨「特殊關注類型」的新關稅,且不算入現行的「對等關稅」類別內。

「他(川普)的意思是,這些產品豁免於對等關稅,但會納入半導體關稅之內……這些產品涉及國家安全,必須在美國製造,」盧特尼克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解釋。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向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表示,美國已向中國發出談判邀請;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則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目前川普尚無計畫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討論關稅。

此前,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曾發布消息,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硬盤、存儲晶片等20類產品將不受125%的新增進口關稅影響。這項豁免措施的有效期追溯至2025年4月5日。

路透社、法新社稍早的分析指,這項措施會讓蘋果(Apple)和戴爾(Dell)等跨國公司明顯受益,因為它們的大多數產品和零件都是在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地區生產製造的。

這項豁免措施不僅有利於美國企業,也對一些外國高科技設備供應商產生積極影響。比如,生產晶片製造設備的荷蘭艾司摩爾(ASML)和日本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也因豁免而得以繼續順利向美國出口。這類設備體積龐大、價值高昂,全球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能提供。與此同時,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TSMC)等晶片製造商則正積極擴大在美國本土的生產。

白宮一名發言人表示,川普仍堅持要求蘋果、英偉達(Nvidia,又稱輝達)等製造商盡快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他認為,在半導體、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關鍵領域,美國不應依賴中國。但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考慮到美國在零件供應鏈和專業勞動力等方面的嚴重不足,製造業回歸的目標短期內絕難實現。

川普總統一直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並在上週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上調至145%,而中國也隨即宣布對美國產品加徵125%關稅

美國宣佈豁免部分電子產品對等關稅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週日(13日)表示:「我們注意到,這是繼美方4月10日暫緩對部分貿易夥伴徵收高額『對等關稅』以來,對相關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調整。」這位發言人表示,這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

「我們敦促美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在糾錯方面邁出一大步,徹底取消『對等關稅』的錯誤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正確道路上來。」

上週,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至145%。

(綜合報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Before yesterday德国之声

中美博弈加剧之际 习近平出访东南亚三国

13 April 2025 at 22:47

2025-04-13T14:19:55.740Z
周一开始,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出访东南亚三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周五(4月11日)宣布,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于下周开始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三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习近平将在访问期间会见三国领导人,此行“具有跨地区的重大意义”。

北京正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相较于反复无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而言更加稳定的替代力量。本月,特朗普宣布了大规模关税措施,随后又基本撤回,这一系列操作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周五与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奥孔乔-伊韦阿拉(Ngozi Okonjo-Iweala) 通话时表示,特朗普的关税“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伤害”。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由十个国家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是去年中国出口商品的最大接收方,进口总额达5865亿美元。而其中越南又是东盟中最大的中国产品进口国,2024年从中国进口了1619亿美元的商品,其次是马来西亚,进口额为1015亿美元。在特朗普最初宣布实施“对等关税”后,这些东盟国家纷纷寻求延缓执行,而特朗普随后也确实对多数国家给予了90天的缓冲期。不过,特朗普同时也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145%的极高水平。

国际危机组织亚洲项目副主任黄黎如(Huong Le Thu)表示,尽管目前美国出台了临时性的缓解措施,包括对部分消费电子产品的豁免,但“这些关税仍然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中引发了重大焦虑,而如果这些关税真的在中国之外被实施,那些经济体将别无选择,只能进一步远离美国。”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将在周一和周二访问越南,这是他自2023年12月以来首次到访越南。长期以来,越南一直奉行所谓“竹子外交”战略,力图与中美两国同时维持良好关系。尽管同美国一样,中国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咄咄逼人的行为,也引起了越南方面的担忧,但河内与中国仍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2023年12月12日,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到访河内。

越南之后,习近平将于周二至周四访问马来西亚。马来西亚通讯部长法兹尔(Fahmi Fadzil) 表示,习近平的到访是“马来西亚政府努力的一部分,目的是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起更好的贸易关系”。

接下来,习近平将于周四访问柬埔寨,该国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坚定的盟友之一。近年来,北京在柬埔寨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大。前不久,柬埔寨首相洪马内在一项中国资助公路的启用仪式上表示:“柬中关系始终未变,我们将继续加强这份友谊。”他还表示,习近平的到访将再次确认中柬两国的密切关系,并称中国是“柬埔寨基础设施发展的关键伙伴”。

分析人士认为,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对中国来说,也有助于缓解美国市场关闭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直到去年为止,美国一直是中国商品的最大单一买家。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Ifo所长警告:美中贸易战或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13 April 2025 at 22:17

2025-04-13T13:02:34.558Z
德国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福斯特:关税之争有可能引爆全球经济危机。

(德国之声中文网)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福斯特(Clemens Fuest)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有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福斯特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保护主义的迅速蔓延已经构成了最严重的风险,这种趋势不仅存在于美国,中国和欧洲也同样如此。

福斯特说:“如果大家都走错了方向,那么危机的爆发就将难以避免。”他表示,虽然特朗普总统在对大多数国家关税措施问题已经做出了一些退让,并暂缓90天执行附加关税。但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北京的态度却愈发强硬,美国目前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已经高达145%,而中国也宣布将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反制性关税。

福斯特:美债价格突然下滑可能是导致特朗普总统决定退让的原因之一。

在福斯特看来,关税之争“尚未结束”,中美紧张关系仍在进一步升级,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这位经济学家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正在丧失其作为可靠伙伴的信誉。福斯特表示:“美国的利率正在上升,美元正在贬值,这就是一种警示信号。” 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股票市值来自美国股市,而美元又是全球的锚定货币,“如果这一切都失去稳定性,其严重后果将无法估量。

福斯特表示,美国国债价格突然下滑可能是最终导致了特朗普总统决定退让的原因之一。福斯特说:“这也恰恰说明,政治家的行为空间也是有限的,其中一个限制因素就是金融市场的力量,也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如果政府的行为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是具有破坏性的,那么,资本和信任就会敬而远之。”

(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国豁免部分商品对等关税 中国呼吁彻底取消

13 April 2025 at 21:47

2025-04-13T08:02:00.046Z
美国突然宣布豁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等关税”。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周六发布的消息,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硬盘、存储芯片等在内的共计20类产品将不受125%的新增进口关税影响。这项豁免措施的有效期追溯至2025年4月5日。这项措施将使苹果(Apple)和戴尔(Dell)等跨国公司明显受益,因为它们的大多数产品和零部件都是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区生产制造的。美国海关部门在一份致进口商的通知中列出了适用于上述豁免措施的20类商品,其中包括编码为8471的广义产品类别,涵盖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硬盘、数据处理设备等。该分类还包括半导体器件、存储芯片和平板显示器等关键技术产品。

德新社的报道称,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和特朗普总统本人均未就这一豁免政策作出解释。不过,这项决定表明,特朗普政府可能越来越意识到新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带来的间接负担,特别是价格上涨方面的影响。白宫一名发言人表示,特朗普仍坚持要求苹果、英伟达(Nvidia)等制造商尽快将生产线迁回美国。他认为,在半导体、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关键领域,美国不应依赖中国。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考虑到美国在零部件供应链和专业劳动力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制造业回归的目标短期内绝难实现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针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提升至145%。

尽管特朗普总统一直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在上周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上调至145%,而中国也随即宣布对美国产品加征125%的关税,但此次针对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被视为一项战略性让步。路透社援引一些业内人士的话报道称,这可能只是某种“宽限期”,特朗普已表态准备对特定行业继续加征新关税。

这项豁免措施不仅有利于美国企业,也对一些外国高科技设备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比如,生产芯片制造设备的荷兰ASML和日本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也因豁免而得以继续顺利向美国出口。这类设备体积庞大、价值高昂,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提供。与此同时,包括英特尔(Intel)和台积电(TSMC)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则正积极扩大在美国本土的生产。

美国宣布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对等关税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周日表示:“我们注意到,这是继美方4月10日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以来,对相关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调整。”这位发言人表示,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我们敦促美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理性声音,在纠错方面迈出一大步,彻底取消“对等关税”的错误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的正确道路上来。”

(德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经济学家:中美关税之争 危害全球经济

13 April 2025 at 21:17

2025-04-13T13:02:34.558Z
德国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福斯特:关税之争有可能引爆全球经济危机。

(德国之声中文网)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福斯特(Clemens Fuest)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有可能会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福斯特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保护主义的迅速蔓延已经构成了最严重的风险,这种趋势不仅存在于美国,中国和欧洲也同样如此。

福斯特说:“如果大家都走错了方向,那么危机的爆发就将难以避免。”他表示,虽然特朗普总统在对大多数国家关税措施问题已经做出了一些退让,并暂缓90天执行附加关税。但与此同时,特朗普对北京的态度却愈发强硬,美国目前对中国输美产品的关税已经高达145%,而中国也宣布将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反制性关税。

福斯特:美债价格突然下滑可能是导致特朗普总统决定退让的原因之一。

在福斯特看来,关税之争“尚未结束”,中美紧张关系仍在进一步升级,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这位经济学家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正在丧失其作为可靠伙伴的信誉。福斯特表示:“美国的利率正在上升,美元正在贬值,这就是一种警示信号。” 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股票市值来自美国股市,而美元又是全球的锚定货币,“如果这一切都失去稳定性,其严重后果将无法估量。

福斯特表示,美国国债价格突然下滑可能是最终导致了特朗普总统决定退让的原因之一。福斯特说:“这也恰恰说明,政治家的行为空间也是有限的,其中一个限制因素就是金融市场的力量,也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如果政府的行为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是具有破坏性的,那么,资本和信任就会敬而远之。”

(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香港民主党步向解散 逾九成党员支持跟进

13 April 2025 at 19:47

2025-04-13T11:05:12.146Z
香港民主党主席罗健熙:逾九成党员支持跟进解散事宜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2月宣布将启动解散程序的香港民主党,周日(4月13日)授权中央委员会跟进解散事宜。该党主席罗健熙表示,在参与投票的党员中,有超过90%支持这项动议。他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能够就此进行最终表决,并称,有机会明年才完成整个解散清盘程序。

该党成员对美联社表示,启动解散程序显示出,英国前殖民地香港主权1997年回归时,北京所承诺的“自治”和政治自由正在进一步消散。民主党主席罗健熙早些时候曾表示,做出解散决定是基于当前的政治局势和社会氛围。民主党的资深党员对美联社说,有些党员被警告,如果该党不解散,他们将面临严重后果。

2019年,香港爆发了要求更多民主和政治权利的大规模抗议浪潮。

2019年,香港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之后,北京在香港颁布实施了国安法,并随后依据该法对诸多泛民派活动人士提起了诉讼。来自民主党的一些前议员如今已身陷囹圄。当局改革选举制度、以确保“爱国者”才能参选之后,香港举行的多次选举中,民主党都已无缘参与。

香港民主党成立于1994年,是当前仍然时而发声的、硕果仅存的民主派组织之一。在国安法的阴影笼罩下,香港已有数十个民主派团体被解散,其中包括活跃已经数十年、每年都会组织六四烛光晚会的民间团体。

长期以来,民主党一直将自身定位为一个温和的民主派力量。部分成员曾出任香港政府高级官员。基于该党愿意同北京谈判的立场,民主党提出的方案曾被纳入2010年的政改草案中。此举曾导致民主党遭到部分党员和其他要求更大变革的民主派人士的强烈批评。

该党知名度较高的党员包括被称为“香港民主之父”的李柱铭,六四纪念活动组织者何俊仁以及投身民主运动的前记者刘慧卿。刘慧卿本人以及前立法会议员李华明均出席了周日的民主党会议。 

 

(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香港民主党即将启动政党解散程序

13 April 2025 at 19:17

2025-04-13T11:05:12.146Z
2021年1月,香港民主党成员黄国栋律师遭警方拘捕。黄律师曾为大量遭逮捕的民主人士提供法律援助。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周日(4月13日)表示,在参与投票的党员中,有超过90%支持一项动议,即授权中央委员会启动解散程序。他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能够就此进行最终表决。

该党成员对美联社表示,启动解散程序显示出,英国前殖民地香港主权1997年回归时,北京所承诺的“自治”和政治自由正在进一步消散。民主党主席罗健熙早些时候曾表示,做出解散决定是基于当前的政治局势和社会氛围。民主党的资深党员对美联社说,有些党员被警告,如果该党不解散,他们将面临严重后果。

2019年,香港爆发了要求更多民主和政治权利的大规模抗议浪潮。

2019年,香港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之后,北京在香港颁布实施了国安法,并随后依据该法对诸多泛民派活动人士提起了诉讼。来自民主党的一些前议员如今已身陷囹圄。当局改革选举制度、以确保“爱国者”才能参选之后,香港举行的多次选举中,民主党都已无缘参与。

香港民主党成立于1994年,是当前仍然时而发声的、硕果仅存的民主派组织之一。在国安法的阴影笼罩下,香港已有数十个民主派团体被解散,其中包括活跃已经数十年、每年都会组织六四烛光晚会的民间团体。

长期以来,民主党一直将自身定位为一个温和的民主派力量。部分成员曾出任香港政府高级官员。基于该党愿意同北京谈判的立场,民主党提出的方案曾被纳入2010年的政改草案中。此举曾导致民主党遭到部分党员和其他要求更大变革的民主派人士的强烈批评。

该党知名度较高的党员包括被称为“香港民主之父”的李柱铭,六四纪念活动组织者何俊仁以及投身民主运动的前记者刘慧卿。刘慧卿本人以及前立法会议员李华明均出席了周日的民主党会议。 

 

(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贸易战已经爆发

13 April 2025 at 17: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4-10T13:06:28.931Z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写道,贸易战已经爆发,而且其惨烈程度绝不亚于任何军事冲突。这篇题为《贸易战已经开始》的评论写道:

“贸易战考验的是耐力、内部的团结、对对手战术的准确判断,以及大量支撑维系这场疯狂对抗的意识形态。欧盟正在竭尽全力保持最后一丝理性,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对内部分化瓦解的担忧。而中国则选择了另一种路线:以牙还牙、以火攻火。现在的问题是:最后谁会引火烧身?

中美贸易是特朗普出离愤怒的核心,也是两国关系渐行渐远的原因所在,事实上,这种疏远并非始于最近几个月。中国奉行的激进经济政策——庞大的生产能力、疲弱的国内消费、对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巨大贸易顺差,以及强势的资源战略,已经使全球经济秩序严重失衡。 在美国早已形成了一种跨党派共识,即中国这种以政治利益为核心的经济政策已经构成了威胁。一党专制的中国与规则导向的美国之间的制度性竞争,将最终决定谁来主导世界?”

四月九日,美国特朗普宣布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25%。

《南德意志报》评论写道,特朗普的出现,使中美竞争突然变了味道。现实情况是,一个专制的中国正在对抗一个同样专制的美国,而且是一个不可预测、四面树敌的美国。 

“事实上,多年以来,北京领导层一直在为这样的局面进行准备。中国在资源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南方新兴经济体的深度渗透,如今都已经开花结果。这种格局也会影响到欧洲经济,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中国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拥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在意识形态层面,中国还拥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优势:与美国不同的是,北京领导层深知一场‘文化大革命’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中国虽然并未对毛泽东时代的癫狂行为进行彻底反思,但消灭精英阶层以及摧毁社会结构带给国家的深重苦难,还是给中国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痛苦的烙印。也正因为如此,令中国震惊的是,大西洋彼岸如今竟然也陷入了同样的癫狂,并且对方并没有意识到,意识形态的狂热最终将引发灾难。”

本周早些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媒发文指出,乌军在顿涅茨克战场上俘虏了两名为俄军作战的中国公民。泽连斯基要求北京对此做出解释。《法兰克福汇报》就此发表评论写道:

泽连斯基:乌军在顿涅茨克俘虏了两名俄军中的中国公民。

“在俄乌战争的前线,交战双方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和雇佣兵。因此,有理由推测,乌克兰方面现在所通报的两名被俘中国公民,并非来自中国的正规军人。中国不可能有兴趣直接介入这场欧洲大陆的战争。尽管中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盟友,同时在西方国家的制裁政策下,俄罗斯原材料的转口贸易也让中国获益良多,但另一方面,中国在欧盟和美国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过去三年以来,这一利益冲突一直迫使中国采取中立立场,而特朗普更加强化了中国的中立立场。随着特朗普逐渐靠拢莫斯科,并用关税手段不断向中国施压,中国也将更加迫切地靠拢欧洲,以便为自己争取喘息空间。

有鉴于此,向俄乌前线派兵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而现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此事公之于众,也绝非明智之举,来自华盛顿的反应也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方面并没有如泽连斯基所愿,将这件事作为俄罗斯缺乏和平意愿的又一例证,而是认为美国自身的战略就此得到了印证,即有必要分化中俄关系,也就是说,必要情况下,美国会进一步向普京做出让步。”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爱沙尼亚禁止俄罗斯少数族群参加地方选举

13 April 2025 at 17:47
德闻
2025-04-13T09:30:21.354Z
俄罗斯人未来将无法参加爱沙尼亚的地方选举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法新社报道,爱沙尼亚的俄罗斯少数族群和其它非欧盟国家公民今后将不得参与地方选举。该国总统卡里斯(Alar Karis)周三签署了相关的宪法修正案,该法案已于3月底在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

“不应该因此感觉受排斥”

爱沙尼亚总统府表示,禁止第三国公民参加地方选举是为了“保护爱沙尼亚社会的统一”,然而,受到这项宪法修正案影响的人——其中包括大约8万名居住在该国的俄罗斯人——不应该因此感到被排斥,也不应该认为自己被爱沙尼亚“仅仅视为安全威胁”。

根据爱沙尼亚宪法,拥有该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公民,即使没有爱沙尼亚国籍也可以参加地方选举。而全国性的选举比如议会选举本来也不允许非爱沙尼亚公民参加,这一点不受到修宪的影响。

法新社指出,这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修改宪法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地区邻国安全担忧加剧的背景下进行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一样,都有大量说俄语的少数族群。他们担心莫斯科会利用这一点,煽动这些国家的内部矛盾冲突,破坏国家稳定。

爱沙尼亚小学今后将不再有俄语授课

爱沙尼亚学校也不再说俄语

过去,生活在爱沙尼亚的俄裔儿童可以就读于用俄语授课的中小学。但是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爱沙尼亚政府推行了改革,要求所有中小学一律使用爱沙尼亚语进行教学。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恐狼:灭绝万年后又被美科学家“复活”

13 April 2025 at 17:47
Timothy Jones
2025-04-13T09:31:16.271Z
毛茸茸的小狼崽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重建了早在一万多年前灭绝的狼类——恐狼(Dire Wolf)的完整基因组,并成功繁育出三只幼崽,这些狼崽可能与它们古老的祖先相似。

这三只小狼被命名为罗慕路斯(Romulus)、雷穆斯(Remus)和卡丽熙(Khaleesi),年龄从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这家生物科技公司表示,如果它们成功成长为成年个体,将比现代灰狼更大、更强壮。

这就是罗慕路斯和雷穆斯

利用古老DNA重建基因组

该公司的研究人员利用距今11500年到72000年的化石中提取的古代DNA,重建了恐狼的基因组。

首席科学家贝丝·夏皮罗(Beth Shapiro)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科学家们随后从一只灰狼的血细胞中提取基因,并在20个不同的位点进行了基因编辑。

这些经过编辑的基因材料随后被转入一只家犬的卵细胞中,之后将胚胎移植到代孕的家犬体内。

62天后,小狼崽们出生。

为了防止好奇的围观者打扰,这些狼崽的具体位置一直保密。

目前,它们体重约36公斤,身长约1.2米,预计成年后会长到大约1.8米长、68公斤重。

据《时代》杂志报道,饲养人员给这些小狼喂的食物包括牛肉、马肉、鹿肉,以及其他内脏和幼犬狗粮。

复活灭绝物种目的何在?

恐狼曾广泛分布在南至委内瑞拉、北至加拿大的大片美洲地区。

一些独立科学家指出,这一成果并不意味着这些动物很快就能重新回到它们曾经的栖息地。

恐狼也是《权力的游戏》中冰原狼的原型

“不管你怎么做,现在也只能让某些动物在外形上看起来像是另一个物种”,而无法让一个灭绝的物种完全恢复生机,布法罗大学的生物学家文森特·林奇(Vincent Lynch)告诉美联社。他并未参与此次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会:恐龙后最大生物灭绝迫在眉睫

Colossal公司负责动物护理的首席专家马特·詹姆斯(Matt James)表示,由于这些幼崽没有母狼教导,它们可能永远无法学会捕猎大型猎物。

Colossal此前还宣布了类似项目,试图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将现存物种的细胞改造为类似已灭绝动物的样子,比如猛犸象、渡渡鸟等。公司在其官网上表示,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恢复过去、保护现在、守护未来。”

该公司还表示,他们用于“复活”灭绝物种的技术,同样可以用来防止濒危动物灭绝。

#生物多样性

(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哪些动物近年来永远消失了?

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儒艮[读音rú gèn]被称为海洋中最温和的巨人,是古代“美人鱼”传说的来源。最新科研显示,因环境污染和栖息地遭破坏,中国沿海的儒艮已功能性灭绝(Functional extinction),其含义是该物种宏观上丧失了维持繁衍的能力,但不是确认最后的个体已经死亡。儒艮是素食脊椎动物,主要粮食是海草。中国的儒艮数目约在1960年达到高峰,之后急剧下降,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平塔巨龟“孤独乔治”:这只乌龟名叫孤独乔治,它的家乡平塔在太平洋东部加拉帕戈斯群岛。从19世纪开始,它们成了捕鲸者和商人的食物,后来在它们生活的岛屿上,大片森林被砍伐,最终乌龟失去了生存的基础。2012年,已成为家乡标志的孤独乔治,作为其群种的最后一个成员告别了世界。
珊瑚裸尾鼠: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2019年珊瑚裸尾鼠被宣布灭绝。海洋温度升高,海水冲走大片植被,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和食物消失后,动物也随之消失。珊瑚裸尾鼠一直生活在澳大利亚大堡礁北端荆棘岩礁(Bramble Cay)上,该岛孤立于其它岛礁。
长江白暨豚:图上显示的是一只中华白海豚,这个物种仍然存在着,但是,一种看起来非常相似的动物即白鱀豚,20年来再没有人看到过它。它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2019年白暨豚被宣布灭绝。中国在20世纪的快速工业化,导致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白鱀豚数量急剧下降后,再未恢复。
蓝色金刚鹦鹉:2011年,3D动画片 “里约大冒险” 让蓝色金刚鹦鹉一夜成名,其英文名为斯皮克斯金刚鹦鹉(Spix’s macaw )。2016年人们在巴西看到了最后一只野生的斯皮克斯金刚鹦鹉,2019年被宣布在野外灭绝,但人工饲养了大约160只。人们希望,人工饲养的它们又朝一日恢复该群种的野生化。
西黑犀牛: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规模偷猎,导致非洲黑犀牛这一物种数量迅速下降,而西黑犀是黑犀物种下最稀有的亚种。2008年被列入濒危动物,2011年被宣布灭绝。目前尚未有动物保护组织在试图人工圈养西黑犀牛,这意味着,西黑犀牛的消失将是永久性的。
象牙喙啄木鸟:象牙喙啄木鸟曾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鸟。2021年美国政府下属的野生动物管理局提议宣布该物种灭绝。对此的审查和研判还在进行,但人们最后一次观察到象牙喙啄木鸟还是在1987年。

俄乌战况:乌军再失一架F-16战机 飞行员阵亡

13 April 2025 at 17:17

2025-04-13T08:47:12.528Z
去年夏季,乌克兰首次获得西方提供的F-16战机

(德国之声中文网)来自乌克兰的官方消息称,一名乌克兰战斗机飞行员驾驶F-16 战机执行任务时阵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证实:“今天,在一次战斗中,驾驶 F-16 战斗机的帕夫洛·伊万诺夫上尉(Pawlo Iwanow)牺牲。”这是自去年夏天乌克兰首度接收美制F-16 战机以来,第二位乌克兰 F-16 飞行员的死亡事件。   

事发原因尚待调查

泽连斯基向这位26岁飞行员的家属表示哀悼,并表示将查明事件原因。与此同时,泽连斯基总统还追认飞行员伊万诺夫为“乌克兰英雄”。 乌克兰军方没有公布有关这次致命事件的更多细节。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乌克兰语频道周六晚间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这架飞机是在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地区上空执行任务时被俄罗斯导弹击落的。

第二起F-16机毁人亡事件

这起事件意味着乌克兰损失了第二架对乌克兰空军至为珍贵的西方战机。2024年8月,基辅就曾通报过一架 F-16 在抵御俄罗斯导弹袭击时坠毁、飞行员遇难的消息。事件发生后,泽连斯基总统解除了空军总司令奥列什丘克(Mykola Oleschtschuk) 的职务。

2024年8月4日,泽连斯基总统主持乌克兰空军节庆祝仪式,背景为两架在F-16战机。

经过长时间的请求,去年夏季乌克兰才首次得以接收F-16 战斗机。这些战机由比利时、荷兰、丹麦和挪威援助的。之后,乌克兰还收到了法国的幻影战机(Mirage)。这些西方战机主要被用于拦截俄罗斯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德新社,德广联)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安踏收购德国狼爪

13 April 2025 at 17:17
达扬(摘编)
2025-04-13T09:06:54.727Z
Jack Wolfskin是一家来自德国黑森州伊德施泰因的户外服装公司。

(德国之声中文网)2018年之后,Jack Wolfskin 一直隶属于美国高尔夫运动品牌 Topgolf Callaway Brands。Callaway 当年收购这家德国公司的价格约为4.18亿欧元。周四,Callaway 表示出售 Jack Wolfskin 是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

Jack Wolfskin 预计今年的营业额将达到约3.25亿欧元,运营利润则为1200万欧元。按照传统,这个以熊掌为标志的户外品牌有三分之二的销售额来自下半年。Jack Wolfskin 目前拥有大约1500名员工

安踏体育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收购扩展其户外产品业务,“整合 Jack Wolfskin 是我们全球扩张战略的又一重要步骤。”安踏体育表示,此次并购将给公司的供应链、产品开发和零售领域带来协同效应。中国企业“安踏体育”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主要来自于旗下已在纽约上市的芬兰子公司Amer Sports。2019年,安踏通过一家财团参与了Amer Sports的收购行动

户外活动服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图为两名徒步游客在攀登罗马尼亚境内喀尔巴阡山脉。

Amer Sports 旗下拥有Atomic(原子)、Salomon(萨洛蒙)、Wilson(威尔胜),以及户外品牌 Peak Performance 和 Arcteryx(始祖鸟)等多个知名品牌。

Jack Wolfskin 的公司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这家成立于1980年代的德国户外服装公司,2011年被金融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收购,黑石当时出资7亿欧元。然而,随着海外扩张计划的失败,黑石最终不得不将Jack Wolfskin转让给了几家对冲基金。2019年,这些对冲基金又将Jack Wolfskin公司出售给了 Callaway。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三年太短! 德国新政府将取消快速入籍途径

13 April 2025 at 16:47
Wesley Dockery
2025-04-13T08:21:10.172Z
联盟党一直批评三年入籍途径,称其为“高速入籍”。部分保守派人士认为,在德国居住三年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获得德国国籍。

(德国之声中文网)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新一届德国政府,将根据本周公布的联合执政协议,寻求停止提供给“融入良好”移民的三年快速入籍途径。

去年六月,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交通灯”政府通过德国入籍法改革,让申请入籍德国多了一条“超车道”:具有“特别出色融入表现”的移民,在居住满三年后即可申请入籍

这项三年方案要求申请人不仅需具备德语 C1 高级水平,还必须证明其良好融入德国社会,例如参与志愿服务、在工作或学业上有优异表现等。

保守派的基民盟及其巴伐利亚姊妹党基社盟一直批评三年入籍途径,称其为“高速入籍”。部分保守派人士认为,在德国居住三年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获得德国国籍。

尽管如此,移民仍可依据去年的改革,在德国连续居住五年并具备 B1 中级德语能力后申请入籍。此外,双重国籍也仍将被允许。

双重国籍将持续保留

在去年的改革之前,德国基本不允许与非欧盟国家公民持有双重国籍。自改革实施以来,德国的归化申请数量激增,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土耳其裔社群,申请人数显著上升。

虽然基民盟主席、德国候任总理梅尔茨等保守派曾批评双重国籍的做法,但该党似乎在与社民党的组阁谈判中对此作出了妥协。

不再考虑取消双重国籍

新一届德国政府也不会再推动撤销双重国籍归化者德国公民身份的构想。此前,各党曾表示有意探讨是否可以撤销被认定为支持恐怖主义、反犹主义或极端主义,并“主张废除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归化公民的德国国籍。

这项由基民盟/基社盟提出的主张遭到社民党批评,认为这将使德国国籍对双重国籍者来说“变得没有价值”。德国的移民团体也对该提案表示谴责。

取而代之的是,新政府的联合协议指出,各党将研究修改现行规定,以驱逐那些“主张废除自由与民主基本秩序”的人,但这项措施将仅适用于非德国公民,而非双重国籍者。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关税政策突转弯:美国豁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13 April 2025 at 16:17

2025-04-13T08:02:00.046Z
美国突然宣布豁免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等关税”。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周六发布的消息,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硬盘、存储芯片等在内的共计20类产品将不受125%的新增进口关税影响。这项豁免措施的有效期追溯至2025年4月5日。这项措施将使苹果(Apple)和戴尔(Dell)等跨国公司明显受益,因为它们的大多数产品和零部件都是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区生产制造的。美国海关部门在一份致进口商的通知中列出了适用于上述豁免措施的20类商品,其中包括编码为8471的广义产品类别,涵盖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硬盘、数据处理设备等。该分类还包括半导体器件、存储芯片和平板显示器等关键技术产品。

德新社的报道称,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和特朗普总统本人均未就这一豁免政策作出解释。不过,这项决定表明,特朗普政府可能越来越意识到新关税对美国消费者带来的间接负担,特别是价格上涨方面的影响。白宫一名发言人表示,特朗普仍坚持要求苹果、英伟达(Nvidia)等制造商尽快将生产线迁回美国。他认为,在半导体、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关键领域,美国不应依赖中国。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考虑到美国在零部件供应链和专业劳动力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制造业回归的目标短期内绝难实现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针对中国产品的关税提升至145%。

尽管特朗普总统一直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在上周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上调至145%,而中国也随即宣布对美国产品加征125%的关税,但此次针对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被视为一项战略性让步。路透社援引一些业内人士的话报道称,这可能只是某种“宽限期”,特朗普已表态准备对特定行业继续加征新关税。

这项豁免措施不仅有利于美国企业,也对一些外国高科技设备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比如,生产芯片制造设备的荷兰ASML和日本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也因豁免而得以继续顺利向美国出口。这类设备体积庞大、价值高昂,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提供。与此同时,包括英特尔(Intel)和台积电(TSMC)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则正积极扩大在美国本土的生产。

(德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研究机构:中美打架 德国遭殃

13 April 2025 at 15:17
达扬(摘编)
2025-04-13T07:09:06.541Z
美国总统特朗普飘忽不定的税务政策,令德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联邦就业局(BA)下属的IAB研究所、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以及经济结构研究协会4月11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转型危机再加上贸易危机,将对工业造成沉重打击”。IAB研究所的韦伯(Enzo Weber)对路透社表示,欧洲应当采取“主动出击式的防御策略”,促进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自由贸易。

韦伯表示,德国面临的负面影响主要基于直接的出口损失、全球经济的放缓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他表示:“在关税生效一年后,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比没有新增关税的情况下下滑1.2%。”同时,德国的就业人数也将减少9万人。

IAB研究所专家韦伯:欧洲应以攻为守,促进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自由贸易。

根据IAB的研究报告,通过向其他国家增加出口,德国可以部分弥补因美国加征关税而带来的出口损失,但“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韦伯强调:“必须开辟新的商业领域,开发新的市场,建立国内价值链转型。”

与此同时,美中两国不断升级的关税冲突中,德国经济被殃及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来自与雇主关系密切的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的推演数据显示,2025年至2028年期间,德国GDP平均将比在无新增关税情境下减少1.1%。这一模拟情境中已经融入了中国最近的反制措施因素。本周五,中国宣布将对美国产品征收125%的关税。而在此之前,美国已将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提高至145%。

受害最深的可能是中国

德国经济研究所贸易问题专家科列夫-舍费尔(Galina Kolev-Schaefer) 表示:“我们不能因为美欧之间的关税暂停就掉以轻心。美中之间的冲突仍在持续,这对欧盟也将产生切实的影响。”

她警告说,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双边问题,而是全球性风险。她表示:“在寻找新销售市场的过程中,中国商品现在可能会涌向世界其他地区,这将使德国的出口业务变得更加困难。” 与此同时,全球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而贸易战目前也看不到任何结束的迹象。

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科列夫-舍费尔:中美冲突也会冲击德国的对外出口。图为大众公司茨维考工厂的一条流水线。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贸易冲突中,受害最深的可能是中国。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估算,到2028年,中国的GDP将因关税损失2.9%,因此,中国将在这场不断升级的贸易冲突中“成为最大的输家”。而对于美国来说,加征关税意味着其GDP将损失1.1%。

(路透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关税冲击 墨西哥泰然处之

13 April 2025 at 15:17
Tobias Käufer
2025-04-13T07:10:56.534Z
(资料图片)墨西哥普埃布拉的大众汽车工厂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墨西哥的汽车城普埃布拉(Puebla),人们既放松又关切:“关税日”,美国会传来什么消息?

而当消息传来,这里的人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墨西哥并未包括在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之内。看来,白宫对这座城市以及这个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好于预期。普埃布拉经过艰苦努力,成为一个重要的汽车生产地。

汽车零配件显著增长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进行了北美自贸协定多年来首次新谈判。成果是,特别是汽车工业从中受益”,来自普埃布拉的71岁的企业咨询顾问卡里希(Thomas Karig)说道。数年前,他曾担任普埃布拉的大众汽车“企业关系”副主管。这里有德国境外最大的大众工厂之一,为北美市场生产。

卡里希向德国之声表示,墨西哥在此过程中经历了配件供应的显著增长。当地制造的比例从20.5%增加至75%。而美国对于汽车配件的需求也上升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新谈判对美国和墨西哥都带来的成功。”

墨西哥经济部长:自贸协定保留极为宝贵

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则表示:“自贸协定仍然保留,这对墨西哥来说极为宝贵。我们没有征收任何对等关税。我们通过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进行的一大部分外贸都是免关税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前大众经理人卡里希表示,可以设想,墨西哥和美国在有了自贸协定第一次新谈判的经验后,如今会进行第二次谈判,以便进一步加强本土制造的目标。

曾参与自贸协定第一次新谈判的企业顾问史密斯(Kenneth Smith)表示:“迄今为止,墨西哥的温和路线收效良好。我们知道,美国希望重新对协议进行谈判。”

初步影响不一

美国关税政策的初步影响不一。墨西哥媒体报道称,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后,决定暂停两座墨西哥工厂的生产。日产汽车据报道也暂停了两家商用车工厂的生产。

而从瑞典则传来好消息。墨西哥紧急部长埃布拉德宣布,沃尔沃打算增加对墨西哥工厂的投资,至7亿美元。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特朗普的关税将盟友推入中国怀抱

12 April 2025 at 22: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4-09T14:13:19.870Z
《新苏黎世报》:特朗普的关税将东南亚盟友推向中国怀抱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对于降低贸易逆差,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进入了几近偏执的境界,他不再区分盟友和对手,而是几乎对所有国家都要征收关税。 从战略角度而言,这种做法极其愚蠢。这篇题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美国的伙伴推向中国的怀抱》的评论写道:

“特朗普以毫无尊重可言的方式展示美国的实力,他蔑视国际规则与外交程序,以胁迫手段逼迫他国达成‘交易’,这种行为方式令美国在东南亚的声誉受到了持久性的损害。美国不再被视为可靠而理性的贸易伙伴,而是被看作是难以预料的霸权国家。

如果这些关税被真的实施,大规模裁员将难以避免。当然,这些国家现在会尝试与特朗普团队进行谈判。例如,越南已经表示愿意购买美国的飞机和农产品。但东南亚国家同时也在考虑,一旦同美国的谈判失败,他们将采取一致行动予以反击。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弥补贸易差额的可能性总是有限的。因此,东南亚国家正在考虑今后加大与其他伙伴扩展贸易的可能性。它们与日本、印度、韩国、俄罗斯或欧盟的经济联系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中国声称对几乎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图为中国海警船在争议水域试图驱离菲律宾巡逻艇。

在东南亚,中国的声誉欠佳,因为中国声称对几乎整个南中国海拥有主权。在安全保障方面,东南亚国家也依然高度依赖美国。不过,在经济层面,中国对上述国家至关重要,而且这种伙伴关系也并不仅局限于贸易领域。”

美国正在将优势拱手让给中国

评论指出,中美两国都在努力扩展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令东南亚国家认为,在中美两国的角逐中,现在他们遭到了美国的背叛和抛弃。

“特朗普推出的一系列削减措施,令美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已经无力积极参与东南亚事务。缅甸地震后,美国提供的救援资金,同中国相比,实在少得可笑。美国派遣的三人专家小组甚至没有被获准入境,而中国数以千计的救援人员则参与了灾区的搜救和清理工作。

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近年来中国和美国争夺影响力与软实力的主战场。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中国政府再次强调了中国对全球化进程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的坚定信念。而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却在对各国不断施加压力,从而为其竞争对手中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美之争将成持久战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引发全球性冲突,并将对21世纪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篇题为《特朗普与习近平的争斗》的评论写道:

《法兰克福汇报》:习近平迄今所展现出的强硬态度,说明他并不畏惧战略性挑战。

“在这场老霸主同其潜在挑战者之间的新决斗当中,双方各有优势与弱点。作为出口大国,中国比起长期贸易逆差的美国,更容易受到关税的冲击。总体而言,并不能说特朗普打错了如意算盘。然而,美国对于公众舆论的波动则更为敏感,这包括许多美国人赖以养老的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或者通货膨胀的风险急剧增高。但是在中国的党国体制下,习近平却几乎无需为公众舆论而耗费心思。习近平迄今所展现出的强硬态度,说明他并不畏惧战略性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已经为此积累了相应的地缘政治工具:遍布各大洲的(贸易)关系和一支具备战斗力的军队。如果特朗普与习近平不能达成共识,那么中美两国间就可能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商务部长:美关税将对贫困国家“造成严重伤害”

12 April 2025 at 22:47
德才
2025-04-12T14:19:30.685Z
本月以来,中美两国不断互相提高关税,引发外界对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升级的担忧,全球市场也因此剧烈动荡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中国商务部周六发布的声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与世贸组织(WTO)总干事奥孔乔-伊韦阿拉(Ngozi Okonjo-Iweala)通话时表示,美国征收的关税将对贫困国家“造成严重伤害”。

本月以来,中美两国不断互相提高关税,引发外界对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升级的担忧,全球市场也因此剧烈动荡。

经济学家警告称,中美这两个互相高度依赖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受阻将推高消费者价格,并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王文涛在周五的通话中表示:“这些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将严重损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甚至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王文涛补充道:“美国不断推出关税措施,给世界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美国国内和国际局势的混乱。”

中方反制升级,计划向WTO起诉

中国周五宣布,其对美商品加征的125%关税将于周六生效——几乎与华盛顿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高达145%的关税持平。

但北京方面也表示,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出台的任何进一步关税,将不再予以理会,因为中国认为,对于进口商而言,继续从美国采购“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

中国还表示,将就新一轮关税措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将特朗普不断升级的关税斥为“笑话”和“数字游戏”。

北京的反制措施再次引发市场剧烈波动:股市震荡,金价飙升,美国国债承压。

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庞大。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去年中国对美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6.4%。

尽管中国宣布了新的反制关税,特朗普周五仍坚称其关税政策“进展非常顺利”。就在本周初,特朗普宣布对新增关税按下暂停键,以应对全球市场蒸发数万亿美元的震荡。

白宫则表示,特朗普对与北京达成协议仍“持乐观态度”,并补充称,在其为期90天的关税暂停期内,另有15个国家提出了谈判方案。

台湾展开对美谈判,寻求关税减免

与此同时,台湾方面周六表示,已与美国进行了首次关税谈判,并预计将有更多会谈,以建立“稳固且强劲的”贸易关系。

台湾总统赖清德周五表示,台湾已被列入“美国政府首批谈判名单”,他希望保护台湾的出口商,不被征收32%的关税。

目前,台湾对美出口面临10%的关税,赖清德表示,将寻求通过谈判与华盛顿达成协议,将这一税率降至零。

台湾“贸易谈判办公室”周六表示,台湾官员已于前一日与“相关美国官员”举行视频会议,但未透露具体身份。

声明还指出,双方“就台美互惠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以及包括出口管制在内的多项经贸议题交换了意见”。

2024年,台湾对美贸易顺差达739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七。

大约60%的台湾对美出口产品为信息与通信技术产品,包括半导体。不过,芯片被排除在特朗普的新一轮关税之外。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亲巴勒斯坦示威者被美国吊销绿卡 继续上诉

12 April 2025 at 22:17

2025-04-12T13:56:19.186Z
哈利赫被捕后,美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声援他的示威者。图为3月中旬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的一场要求释放哈利赫的示威

(德国之声中文网)被驱逐出境的哈利赫(Mahmoud Khalil)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也是美国大学校园抗议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父母是巴勒斯坦人,但是出生在叙利亚。哈利赫2022年持学生签证来到美国,后来获得了绿卡。

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的声援巴勒斯坦示威中,哈利赫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政府则指控他散播反犹观点、同情被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组织非法示威活动,从而干扰了高校运作并对犹太裔学生构成了袭扰。

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今年3月初拘捕了哈利赫,并且将其转移到路易斯安那州的监狱。值得注意的是,哈利赫至今没有遭到刑事指控。

根据美国的移民法规,国务卿有权吊销包括绿卡在内的签证。就在3月中旬,国务卿卢比奥就表示,对哈利赫采取行动“并不是一个言论自由问题。学生签证不是任何人的权利,绿卡也不是。”特朗普总统当时也发帖说:“我们将会找到并拘捕这些恐怖主义同情者,并把他们驱逐出去。”

这名与一美国籍女子结婚、即将成为父亲的绿卡持有者被捕后,还有多名其他亲巴勒斯坦人士在美被捕。美国社会就此爆发了巨大争议。一些人权组织担心,华盛顿当局想要用含糊其辞的指控来“杀鸡儆猴”,从而让批评者闭嘴,并且规制立场左倾的大学校园。

哈利赫是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抗议活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图为他去年4月在示威集会中的资料画面

民主陷入了危机?

目前,哈利赫的律师团队已经表示要对路易斯安那州联邦法庭的裁决提起上诉。《纽约时报》引述其中一名律师指出:“如果哈利赫只是因为声援巴勒斯坦、践行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而遭到打击,那么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遭遇----在任何特朗普不喜欢的议题上。”哈利赫本人也指责法庭“缺乏法治以及基本的公正”。

特朗普政府甚至还打算削减对哥伦比亚大学的财政拨款,以惩罚其“保护犹太学生不力”。《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哥伦比亚大学甚至有可能遭到某种形式的联邦监管。

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教授波岑(David Pozen)指责说,美国政府针对学者、学生的行动“在现代历史上堪称空前”,“美国民主陷入了危机中。”

(德新社、法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近三百万德国人从未接触过互联网

12 April 2025 at 21:17
德闻
2025-04-12T13:03:37.059Z
德国的互联网使用率在欧洲大致处于平均水平。统计数据显示, 4%的比例略低于欧盟5%的平均水平。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数字化时代,像预订机票、酒店房间,甚至购买食品等事务,许多人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而且许多服务也仅在线上提供。尽管如此,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德国16至74岁的人群中,有280万人从未使用过互联网,这部分人被称为“离线者” (offliners)。

德国的互联网使用率在欧洲大致处于平均水平。统计数据显示, 4%的比例略低于欧盟5%的平均水平。荷兰和瑞典的互联网用户比例最高,“离线者””仅占不到1%的比例。而克罗地亚和希腊的“离线者””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14%和11%。

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数据,2024年,全球约32%的人口没有使用互联网。ITU表示:“互联网使用与地区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特使会晤普京 特朗普敦促俄“采取行动”结束战争

12 April 2025 at 20:47
德正
2025-04-12T12:43:37.936Z
据俄罗斯国家通讯社报道,美国特使威特科夫与普京在圣彼得堡总统图书馆举行会谈,会谈持续了四个半小时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多家通讯社报道,美国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已于周五结束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最新会谈。这是威特科夫自2月以来第三次与普京会面。

“俄罗斯必须有所行动,”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写道,“太多人在这场可怕而毫无意义的战争中死去——每周都有数千人死去。”并称这场始于2022年2月的战争 “根本不该发生”。 

特朗普一直在敦促莫斯科和基辅达成停火协议,但尽管美俄官员多次磋商,特朗普始终未能从克里姆林宫争取到实质性让步。

上月,特朗普在接受NBC新闻采访时表示自己对普京“非常恼火”。美国外长卢比奥(Marco Rubio)上周警告称,华盛顿不会容忍与俄罗斯“无休止地谈判”。基辅及其部分西方盟友怀疑,俄罗斯故意拖延谈判进程。

普京与美特使会晤:难有外交突破

据俄罗斯国家通讯社报道,威特科夫与普京在圣彼得堡总统图书馆举行会谈,会谈持续了四个半小时。克里姆林宫在会晤后仅表示,会谈确有举行,并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两人握手的照片,表示会晤“聚焦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的各个方面”,但未提供更多细节。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此前表示,不期待此次会谈能带来任何“外交突破”。当被问及是否会讨论普京与特朗普之间的会晤时,他回答说“有可能”。

上一次会晤后,威特科夫——曾与特朗普一同在房地产界合作多年的盟友——称普京是个“伟大的领导人”,“不是个坏人”。

威特科夫对一位长期被美国视为专制对手的总统如此褒扬,凸显出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华盛顿对克里姆林宫态度的急剧转变

尽管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努力,但特朗普推动的停火目标几乎未见实质性进展

凯洛格:提议对乌分区驻军,“类似二战后柏林”

特朗普乌克兰事务特使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提出,英法军队或可在乌克兰划分设立“控制区”,在第聂伯河以西驻扎,形成一支“安抚力量”,并设立非军事区,将这些区域与俄罗斯占领区隔开。

凯洛格对《泰晤士报》表示:“这几乎可以参考二战后柏林的分区模式。” 

凯洛格随后在社交平台X上澄清:“我指的是一支在停火后维持稳定的部队,以维护乌克兰主权。‘分区’指的是盟军(不包括美军)在乌克兰的驻军责任区,而不是指将国家‘瓜分’。”

泽连斯基指有中国公民为俄军作战

本周早些时候,基辅方面表示,其军队在顿涅茨克地区俘获了两名为俄作战的中国公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责俄罗斯正将中国拖入这场冲突,并在周五声称,已有数百名中国公民与俄军一同在前线作战。

克里姆林宫否认了这一说法,而北京则警告各方避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泽连斯基在布鲁塞尔会见盟国军事领导人时表示:“目前我们掌握的信息是,至少有数百名中国公民作为俄罗斯占领军的一部分参战。这说明俄罗斯显然在试图延长战争——甚至是用牺牲中国人的生命为代价。”

泽连斯基还批评俄罗斯一个月前拒绝了一个由美国提出、乌克兰同意的全面停火提议。

普京上月拒绝了这一全面无条件停火协议,而克里姆林宫则坚持,黑海停火协议必须以西方解除部分制裁为前提。

美俄重建互信前路漫长

特朗普虽然在推动与莫斯科的广泛和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进展有限。

周四,俄罗斯释放了拥有美俄双重国籍的芭蕾舞演员克谢尼娅·卡列琳娜(Ksenia Karelina),以换取涉嫌技术走私的亚瑟·彼得罗夫(Arthur Petrov)——这是两国在不到两个月内的第二次换俘。

卡列琳娜今年1月在回俄罗斯探亲时被捕,她因向一个支持乌克兰的慈善机构捐赠相当于约50美元的款项而被控“叛国罪”,获刑12年。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周五表示,未来还将讨论交换囚犯事宜。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表示,此类交换有助于重建两国之间的信任——双方互信在前总统拜登执政期间曾遭到严重破坏。

“这确实有助于建立信任——这是现在急需的,但最终恢复信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拉夫罗夫对记者表示。

(法新社 俄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