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1 May 2025德国之声

加沙人道危机:欧盟决定重审与以色列贸易关系

21 May 2025 at 23:17
Tessa Clara Walther
2025-05-21T14:49:58.645Z
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宣布,将重新审视欧盟与以色列的贸易伙伴关系。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二(5月20日),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Kaja Kallas)宣布,将重新审视欧盟与以色列的贸易伙伴关系。尽管外界对重大突破的预期不高,但从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传出的这一消息,被分析人士视为“微小但是重要”的决定。

这是欧盟首次正式回应外界要求对加沙人道危机采取更强硬立场的呼声。

以色列自5月初开始在加沙南部城市拉法及周边地区展开军事攻势,并持续严控人道援助进入加沙,多个欧盟成员国因此施压布鲁塞尔,要求向以色列政府发出强烈信号。

卡拉斯在周二宣布,欧盟委员会将重新审查《欧盟-以色列联系协议》,这是一项规范双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自由贸易协议。

卡拉斯表示,以色列在长达11周封锁后允许部分人道援助进入加沙,她对此表示欢迎,但认为这“只是沧海一粟”,而加沙的局势是“灾难性的”。

以色列称欧盟“完全误解现实”

以色列拒绝了卡拉斯的批评。以色列外交部长周二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我们完全拒绝声明中所表达的立场,这种立场反映出对以色列所面对复杂现实的彻底误解。”

据称,欧盟内部有十个国家未支持此次审查决定。以色列外交部也向这些国家表示感谢。

援助缓慢流入,但远远不够

联合国周二表示,已获准向加沙运送约100辆卡车的援助物资,这标志着人道援助开始缓慢恢复

但联合国此前曾表示,加沙每天至少需要500辆卡车的人道和商业物资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今年3月,以色列打破了与哈马斯的临时停火协议约定,再次加紧对人道通道的限制。

4月,欧盟宣布向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提供一项为期三年的财政援助,总额高达16亿欧元。

卡拉斯强调,这笔援助必须真正落实。“这些援助资金来自欧洲,必须送达到受困民众手中,”她说。

加沙战争中,成千上万的人们被迫离开家园

“严重不成比例”

此次欧盟外长会议召开前,法国、英国和加拿大领导人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新一轮军事行动,并指其对人道援助的限制“严重不成比例”,可能违反国际人道法。他们警告称,如果无法恢复人道通道,将采取“进一步具体行动”,但并未说明具体措施内容。

“我们正逼近临界点,”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休·洛瓦特(Hugh Lovatt)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大规模破坏、强迫迁徙、人道基础设施崩溃——这一切早已超越合理自卫的界限。”

西班牙呼吁制裁

部分欧盟成员国,尤其是西班牙、爱尔兰、荷兰和法国,要求正式审查欧盟与以色列的贸易关系。这些关系受到《欧盟-以色列联系协议》规范,其中的第2条允许在严重侵犯人权的情况下暂停协议。

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Jean-Noel Barrot)周二在巴黎表示:“一旦确定存在(人权)侵犯,就可以暂停该协议。”他还指出,这一决定将对与以色列的贸易产生影响。

洛瓦特指出:“长期以来,以色列在欧盟内部享有一种例外待遇,并受政治敏感因素保护。”他解释说,这种情况让以色列得以规避国际法和欧盟法律的全面约束。“这正是欧盟对以色列采取双重标准,却无人质疑的体现。”

洛瓦特认为,援引《联系协议》第2条不仅在法律上有据可依,而且早该采取行动。“欧盟过去已经至少26次针对其他合作伙伴国家的人权侵犯行为使用类似法律手段,这并不是开创性的做法,”他说。

他举例说,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后,欧盟对俄罗斯金融部门实施了重磅制裁。这些制裁措施远远超出目前欧盟针对以色列所讨论的任何选项。

运载人道主义物资的卡车在加沙边境等待进入

欧盟意见分歧严重

自2023年10月以来,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等欧盟成员国强烈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并对针对以色列的惩罚性措施持保留态度。

德国一再强调对以色列的历史责任。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本月早些时候访问以色列,纪念两国建交60周年,并会见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尽管国际刑事法院(ICC)去年11月以涉嫌在加沙地带犯下战争罪对内塔尼亚胡发出国际逮捕令。

其他欧盟国家,特别是爱尔兰、比利时、西班牙,以及最近的法国,则更公开地表达了对以色列军事行动及人道危机的强烈不满。

周二,西班牙外交部长阿尔巴雷斯(Jose Manuel Albares)呼吁对以色列实施制裁,并敦促欧盟采取果断行动,防止人道灾难。

不过,前欧盟驻中东大使、现任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高级研究员詹姆斯·莫兰(James Moran)表示,欧盟内部围绕加沙局势的分歧已经使该机构“实际上被边缘化”。

“政治上已陷入瘫痪,”他对德国之声表示。“在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欧盟最多只能提供人道援助并支持他人主导的外交努力。”

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没有人道主义物资能够进入加沙

从欧盟层面转向国家层面

由于欧盟层面难以统一行动,一些国家开始采取独立行动。去年,挪威、爱尔兰和西班牙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外界猜测法国和比利时可能也将效仿。

洛瓦特强调,这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如果欧盟无法集体行动,个别成员国将自行推进。

“欧盟长期以来将奥斯陆进程作为政治支撑,”他说,“但这个进程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继续假装其存在,只会削弱欧洲自身利益。”

奥斯陆进程始于1990年代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签署的奥斯陆协议,原本是为两国方案奠定基础。但由于谈判停滞与持续暴力,这一进程的信誉早已受损。

5月中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见德国新任外长瓦德富(Johann Wadephul)

欧盟信誉面临考验

随着加沙人道危机日益恶化,外界对布鲁塞尔将口头表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期望也在上升。

沙特资助的“萨勒曼人道援助和救济中心”总负责人阿卜杜拉·拉比亚(Abdullah Al Rabeeah)强调:“欧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人道参与者。”

他说,“我们现在必须与国际社会携手,向以色列施加必要压力,要求其开放所有通道,让援助物资送达有需要的人。”

前欧盟大使莫兰驳斥了以色列多次声称人道援助被哈马斯挪用的说法。“这基本上是宣传手段,”他说。“挪用可能在个别情况下发生,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以色列将援助限制作为战争武器使用。联合国已经指出了这一点。”

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问题专家洛瓦特表示:“欧盟作为全球行为体的信誉正在加沙受到考验。”

“如果在这种时候欧盟都无法回应——在自身法律、价值观与利益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那还能在什么时候回应?”他质问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长平漫游:雅典卫城旁边的大屠杀纪念碑

21 May 2025 at 22:47
长平
2025-05-18T13:06:23.642Z
位于雅典的大屠杀希腊国家纪念碑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早早地起了床,离开住所,沿着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s)大街,朝着雅典卫城的方向散步。

头一天,我随着拥挤的游人,再一次参观了雅典卫城。距离第一次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站在这个文明遗址面前,万千感受历历如昨。灿烂的夕照之中,它壮丽而又凄美。

晨曦初现,大街上几乎没有人影。远远看过去,清晨的雅典卫城宁静而肃穆。这种氛围,更容易让人沉浸在波澜壮阔的神话传说之中。

众所周知,海神波塞冬曾与智慧女神雅典娜争夺雅典城的保护神权位。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击海面,海面跃出一匹骏马,代表战争的力量;雅典娜则将可用于杀戮的长矛插在地上,地上长出一颗橄榄树,象征和平的生活。众神判雅典娜胜出。

我会给孩子们重复这个故事。同时我也害怕他们发问:在轴心国军队践踏希腊的二战期间,雅典人会选择战马还是橄榄树呢?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当下,欧洲人又会怎样选择?或者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们已经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草药花园中的大卫之星

宽阔的大道旁边,有一个小小的街边花园,在本已宁静的清晨,尤其显得宁静。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到一种异样的肃穆。我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我有些意外地发现,这里是大屠杀希腊国家纪念碑。

我为自己的意外感觉到羞愧。在此之前,我几乎忘记了雅典卫城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希腊犹太人同样经历了纳粹大屠杀。和很多人一样,我来到这里,是为了膜拜历史之源,文明之光,即便是悲剧也是神话传说,似乎反倒让人容易逃离现实。

奥斯维辛解放80周年 103岁大屠杀幸存者呼吁:“做一个人”

我很感激这个意外。天色阴暗下去,我独自一人站在这个小小的纪念园里,对着摆放成大卫之星形状的纪念石碑默哀。

在随后读到的资料中,我了解到,纪念碑建造的过程中的确充满了争议。至少最晚在2004年,希腊犹太人社区就明确提出要在雅典建立大屠杀国家纪念碑。但是,雅典政府犹豫不决,一再拖延。

雅典市政府担心,这座现代纪念碑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迹“发生冲突”,称该地块具有明确的历史与考古属性,“大屠杀纪念碑无法与此地和谐融入”。国家的历史记忆以古希腊文明为核心,是一种荣耀叙事,不包括也发生在希腊的社会普遍对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默许甚至协助。

雅典目前仍是希腊犹太人生活的中心

仅在1944年4月期间,就有大约1,900名被纳粹德军逮捕的犹太人,经过雅典西北部的海达里中转营,转移到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2号集中营——比克瑙集中营。其中1,300人来自雅典,另外600人来自希腊的普雷韦扎、阿尔塔、阿格里尼翁和帕特雷。

在整个大屠杀期间,大约59,000名希腊犹太人遭到杀害。

"杀人机器的组成部分" 纳粹集中营秘书被判有罪

二战后,雅典成为希腊犹太人返乡的主要目的地。至今,这座城市仍是希腊犹太人生活的中心。

一直到2008年,雅典市政府才同意捐赠这个靠近古代凯拉米科斯公墓的地块修建纪念碑。由雅典犹太社区主办的国际竞标,吸引了19位知名艺术家参与。最终获选的是希腊裔美国艺术家迪安娜·马加尼亚斯(DeAnna Maganias)的方案。由于地方有限,纪念碑尺寸不得不在原方案基础上缩减一半。

雕塑被安置在一片草药花园中,象征着带有地方特色的疗愈。大卫星角指向受害者被驱逐的城市,草药的香气还能唤起记忆——这可能也是我远远地就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的原因。

不要让他们在遗忘中再次死亡

荣耀与耻辱,欢乐与痛苦,我们如何安置?躺在纪念园入口处的一块石碑上,铭刻着这样一首诗——

路过时,请停一停,

闭上眼睛,记住。

记住,那时,在这里或附近,

男人、女人和孩子——我们的同胞,

原本和平相处、信任彼此,却被捕,

被羞辱,被驱逐,最终被杀害

在那些将永远羞辱人类文明的集中营。

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六百万犹太人,

被剥夺了自由、幸福、希望、微笑、祈祷

以及最终生存的权利。

请记住他们,他们的痛苦与死亡。

不要对这样的恐怖退缩;

也不要因人对人的残忍而绝望。

请记住——因为记住,

便是对他们死亡的尊重,

也是对他们再次死亡的拯救——死于遗忘。

——埃利·维瑟尔

为雅典大屠杀纪念碑而作,20105

埃利·维瑟尔(Elie Wiesel)是奥斯维辛集中营最知名的幸存者之一,作家、教师和政治活动家,1986年诺贝尔奖和平奖获得者。他写了57本著作,其中广为人知的是他的第一本书,讲述自己集中营经历的《夜》。

相关图集:历史永远不要重演: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场所

达豪集中营:一座大型雕塑矗立在达豪集中营纪念馆前。这座纪念馆位于慕尼黑郊外,是当年纳粹政权设置的第一个集中营。希特勒上台几周后,那里就关押了第一批囚犯。达豪集中营为后来在第三帝国修建的其它集中营树立起榜样。虽然当时并不是按照死亡集中营来设计,但在达豪被杀害的政治异见者的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集中营。
“万湖会议”会址:这座位于柏林万湖(Wannsee)湖畔的玛里尔别墅(Villa Marlier)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展开的大屠杀计划中起到关键作用。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在这座别墅里召开了“万湖会议”,讨论了“最终解决欧洲犹太人的问题”。1992年,这座别墅被改建为“万湖会议”纪念馆。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这里是纪念欧洲范围内600万名被屠杀犹太人的地方。建筑过程耗时两年,于2005年5月12日正式揭幕。位于柏林议会大楼附近的这片碑林由2711个大小不一的水泥方墩组成。参观者可以自由穿梭其中。他们的脚下是一座地下纪念展览馆。
受迫害同性恋者纪念碑:在离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不远的地方,另一座混凝土材质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33年至1945年间遭到纳粹迫害的成千上万的同性恋者。这座4米高的纪念碑上有一个窗口,从屏幕上人们可以看到循环播放的同性之间亲吻的影片。这座纪念碑于2008年5月27日落成。
纳粹党代会场文献中心:纽伦堡从1933年到二战正式爆发前一直是“纳粹党”最大的宣传集会的举办地。一年一度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以及有多达20万人参加的集会都是在这个占地11平方公里的会场举行的。如今一直未完工的大会堂建筑已经变成了文献中心和博物馆。
德国抵抗运动纪念地:位于柏林的本德勒大楼(Bendlerblock)是刺杀希特勒行动的指挥中心。1944年7月20日,冯-施陶芬伯格(Claus von Stauffenberg)上校等领导的抵抗运动小组试图刺杀希特勒,但最终失败。刺杀行动的部分负责人当天就在这里被枪决。今天,这里成为纪念德国抵抗运动的场所。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位于下萨克森州的贝尔根-贝尔森(Bergen-Belsen)集中营在成为集中营之前,最初是作为战俘营建立的。生病的战俘被送到这里,很多人死于疾病。5万名死者中,有一个小姑娘的名字叫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后来公开的她的日记让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女孩的名字。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纪念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建立于1937年7月,是纳粹在德国图林根州魏玛附近所建立的集中营,也是德国最大的劳动集中营。从1937年到1945年4月总共有约27万人曾被关押在这里。1945年美军解放该集中营之前,这座集中营里有64000人遭杀害。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遗址现在是受害者纪念馆。
辛提人和罗姆人受害者纪念碑:2012年,德国联邦议院对面建成了一座公园,纪念被纳粹政权杀害的50万辛提人和罗姆人。在一个水池周围,罗姆人诗人斯皮内利(Santino Spinelli)用英语、德语和罗姆语写下了 “奥斯威辛”这首诗。诗中写道:“憔悴的脸,死寂的眼,冰冷的唇,破碎的心,不再呼吸,没有言语,没有眼泪”。
作为纪念物的“绊脚石”:20世纪90年代,德国艺术家德姆尼希(Gunter Demnig)开启了一个反思历史的文化项目。他在犹太人受害者生前居住地门口的路上嵌上这种黄铜砖。上面刻着受害者的名字和死因。超过4.5万块“绊脚石”分布于德国和其他17个欧洲国家。这也构成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分散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形式。
慕尼黑“褐宫”:位于慕尼黑布林纳街45号的“褐宫”(Braunes Haus)曾是“纳粹党”的全国总部,其名称来自于纳粹党员制服的颜色。1943年10月及其后的盟军空袭中,褐宫被炸毁。1947年废墟被清理留空。2015年,在褐宫原址的位置建成了纳粹历史文献档案馆。

在读《夜》之前,我已经对那段历史有很多了解。但是,这本薄薄的书,让我一次一次地受到冲击:人类可以变得多么残忍?从和平安宁的生活到被剥夺一切的集中营,可能就在转瞬之间!

有位朋友在读了本专栏的《长平漫游:美丽的后花园》后对我说:不明白为什么要讲余华写的那个故事,太残忍了。我想,也许余华就是想通过这种反浪漫的叙事,揭示人类处境的荒诞。但是,小说毕竟只是把悲剧的主要原因归于天灾,而《夜》、《安妮日记》等作品留下的历史见证,则是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拷问。

从雅典卫城到勃兰登堡门

不知道当时的雅典市政府是否了解,在欧洲文化中,法国人向来崇尚古罗马,而德国人总是自比古希腊。近代希腊王国(1832年-1973年)的第一任国王奥托一世,就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次子。正是奥托一世迁都雅典,修复了雅典卫城。

父子俩都热心于修建充满古典文艺气息的都城,因此雅典的很多公共建筑都仿效慕尼黑。随后兴盛起来的柏林,又梦想成为德国的雅典。不足为怪,位于巴伐利亚州多瑙河畔的德国万神殿——瓦尔哈拉先贤祠,就是帕特农神庙的另一个版本;而柏林的勃兰登堡城门,也在十八世纪参照雅典卫城的城门进行了重建。

勃兰登堡门的重建理想,当然不仅仅是雅典卫城城门的典雅庄重,更是它也希望成为散播橄榄树梦想的和平纪念碑。

一个世纪之后,在希特勒钟爱的建筑师贝特霍尔德·施佩尔(Berthold Speer)对柏林的重建规划中,勃兰登堡门无足轻重,如同弃置,而矗立在它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巨大无比,压倒一切。所幸的是,在第三帝国覆灭之前,这个崇尚暴君、嘲笑和平的规划没有来得及实施。

静默中,时间彷佛过了很久很久。我站起身来,继续向雅典卫城走去。

 

作者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电池用金属价格下跌 电动车行业的好消息?

21 May 2025 at 22:47
德才
2025-05-21T14:29:18.646Z
阿根廷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锂生产国。图为从盐湖里提取锂的蒸发池。

(德国之声中文网)虽然对电动汽车生产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如钴、锂和石墨的需求依然旺盛,但其价格却在持续下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显示,上述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国如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刚果已经大幅提升了产量。2021年至2022年之间,锂的价格曾一度暴涨八倍,但2023年以来其价格已回落超过80%。与此同时,石墨、钴和镍的价格也呈下降趋势。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指出,市场供应的显著增长主要归功于三个国家:刚果提高了钴的产量,印度尼西亚提供了更多的镍,而中国则增加了石墨和稀土的产量。而上述三国在全球原材料开采领域的主导地位也由此得到进一步巩固

国际能源署表示:“上述三大输出国在关键能源矿产领域的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73%上升至2024年的77%。”不过,阿根廷和津巴布韦等国也正在成为新兴的锂生产国。

位于德国Emden的大众纯电车生产线。

脆弱的供应链

国际能源署的专家警告称,在一旦发生危机的情况下,部分原材料市场的高度集中将可能对全球买家造成严重冲击,其中以欧洲买家的处境最为糟糕。潜在的危机场景包括极端天气事件、技术故障或贸易壁垒等。 IEA模拟的一个2035年场景显示:如果某一种稀土或电池用金属的主要供应国中断供货,全球将有平均一半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情况下,对工业界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并会导致本地电动汽车电池价格剧烈上涨。

目前,中国不仅在多种矿产的开采和加工方面扮演着主导角色,而且在回收利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自2020年以来,全球电池回收增长中的三分之二是由中国完成的。 

(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民进党共谍案:五人开除党籍

21 May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05-21T14:06:34.090Z
近些年来,在台湾因涉共谍案而被起诉人数上升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三(5月21日),民进党表示,其中央评议委员​​会(中评会)已一致同意开除这五名党员,以“捍卫党纪和国家安全”。

中评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台湾正面临中共威胁。…涉案者之行为不仅触犯我国法律,更明显违反本党纪律与核心价值。”

民进党表示,这是该党成员首次被查出涉嫌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

据中央社报道,五名被告包括国安会主席吴钊燮担任外交部长时的一名前助理,以及一名曾在赖清德担任副总统和总统期间为其工作的人员。

中央社报道,据检调机构调查,前民进党党工黄取荣曾在中国经商,疑似遭情治单位吸收,返台后探询政治情资,涉嫌透过同为民进党党工的邱世元,分头向包括在总统府的吴尚雨、外交部的何仁杰等人,刺探、搜集包括总统与副总统参访友邦的公务秘密。检调查出,黄取荣疑似将公务秘密等文书交付给中国情治单位,并交付数万元不等金额给邱世元、吴尚雨、何仁杰。立法院前院长游锡堃办公室助理盛础缨,疑收受中国情治单位款项,涉提供立法院机密数据。

民进党没有透露这五人是否已被起诉。

涉共谍被起诉人数上升

北京称自治的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并威胁对其使用武力。台湾指责北京利用间谍活动、网络攻击和虚假信息削弱其防御能力。

台湾官方数据显示,近年来因为北京从事间谍活动而被起诉的人数急剧上升,台湾军方退役和现役人员是中共渗透行动的主要目标。

台湾国家安全局此前表示,去年有64人因涉嫌为中共从事间谍活动被起诉,而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48人和10人。

2024年被起诉者中包括15名退役军人和28名现役军人,刑期最高达20年。

(法新社、中央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国靠不住,乌克兰望欧盟进一步力挺

21 May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05-21T14:08:20.415Z
欧盟和英国5月20日对俄罗斯实施了额外制裁,并表示仍然希望华盛顿能够加入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路透社独家报道,乌克兰将于下周要求欧盟考虑采取新的重大措施,来孤立莫斯科,包括扣押俄罗斯资产,以及对部分俄罗斯石油购买国实施二级制裁。

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以来,他改变了前拜登政府的亲基辅立场,没有继续加码制裁莫斯科,反而屡次批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特朗普周一(5月19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此后他选择暂时不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这显然让欧洲和基辅方面很失望,他们此前一直在游说特朗普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

基辅希望欧盟“更积极、更独立”

面对华盛顿政策的不确定性,路透社报道称,基辅将提交给欧盟一份乌克兰白皮书,该白皮书呼吁欧盟27个成员国在制裁问题上采取更积极、更独立的立场。

这份40页的白皮书建议呼吁通过立法加快欧盟扣押受制裁个人的资产,并将其移交至乌克兰。

该文件还建议欧盟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其制裁在其领土之外更具效力,包括针对那些利用其技术帮助俄罗斯的外国企业,以及“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者实施二级制裁”。此类二级制裁可能会打击印度和中国等大型买家。

迄今为止,欧洲尚未采取此类二级制裁。而特朗普曾经公开讨论该选项,但后来决定暂不采取行动。

此外,白皮书也呼吁欧盟考虑在制裁决策中更多采用多数决定原则而非一致同意原则,以防止个别成员国阻挠。白皮书称,欧盟迄今为止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同时强调了其进一步制裁的潜力。

针对这份乌克兰白皮书,欧盟委员会尚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白皮书罕见地对华盛顿的语调严厉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路透社,特朗普在周一与普京通话后与乌克兰和欧洲领导人进行了交谈,并告诉他们他现在不想实施制裁,希望给予谈判时间。

欧盟和英国周二对俄罗斯实施了额外制裁,并表示仍然希望华盛顿能够加入制裁。但欧洲方面也在公开讨论,如果华盛顿不再愿意参与,他们该如何继续对莫斯科施压。

今年2月,泽连斯基在白宫遭遇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的严厉斥责,被指“不够感恩”,此后乌克兰一直避免在公开场合对华盛顿进行任何批评。

不过据路透社报道,这份白皮书对特朗普政府迄今为止在协调努力方面的承诺进行了严厉的评估。白皮书写道:“如今,华盛顿实际上已经停止参与几乎所有以制裁和出口管制为重点的政府间平台。”该文件还表示,华盛顿已经放缓了监督小组对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执行情况的工作,解散了一个专注于起诉违反制裁行为的联邦工作组,并将大量制裁专家调往其他部门。

白皮书提到,美国已经起草了两项可能具有重大意义的制裁方案——一项由政府起草,另一项由支持特朗普的参议员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起草,然而特朗普是否会批准其中任何一项都“不确定”。该文件称,美国立场的不确定性减缓了经济反制措施和多边协调的步伐,但“不应促使欧盟放松制裁压力”。“相反,这应该促使欧盟在这一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欧洲手中的牌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乌克兰担心,华盛顿脱离西方制裁共识也可能导致欧盟也出现动摇,而欧盟在传统上需要达成共识才能做出重大决定。一份乌克兰政府高级官员对路透社表示,如果美国退出制裁,将对“欧盟的团结造成巨大的打击”。

而且,即便欧盟有对俄制裁的决心和意愿,欧盟也无法完全取代美国在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方面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美国制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这是欧元无法比拟的。

尽管如此,哈佛大学戴维斯中心的俄罗斯能源专家肯尼迪(Craig Kennedy)对路透社表示,如果欧洲坚持立场,美国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也不会导致外国投资大幅回流至俄罗斯。他说,“欧洲手中的牌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米兰华人服装工厂涉剥削劳工被查 十名工人受害

21 May 2025 at 21:47
德闻
2025-05-21T13:37:36.633Z
高价售出的奢侈服装,有多少是在剥削劳工的条件下制作而成?

(德国之声中文网)意大利警方于周二宣布,一家华人经营的位于米兰郊区的服装工厂因涉嫌严重剥削劳工被查封,一名中国籍负责人被逮捕。

警方表示,目前正在对作坊内发现的品牌服装进行检查,但并未透露涉及哪些品牌。

就在几天前,时尚品牌华伦天奴(Valentino)旗下的一个部门因其供应链中的工人虐待行为而被法院起诉,这是一系列损害意大利奢侈品牌形象的案件之一。

在这起最新案件中,米兰劳动保护部门的宪兵警察表示,他们于5月13日关闭了位于米兰西北郊区的这家工厂。

警方称,在这家“非法改建为宿舍”的工厂内,共发现十名遭受剥削的中国籍工人,其中六人无正式雇佣记录,五人为非法移民。

据称,这些工人被强迫每周工作90个小时以上,一周七天无休,并且每小时的薪酬仅为4欧元。警方声明中还提到,工人居住的非法改建宿舍卫生条件恶劣。

警方的调查始于一名工人的举报,据称他因为索要雇主拖欠的1万欧元工资而被工头打伤造成手臂骨折,需要停工休息45天。

意大利是全球奢侈品最大生产地之一。据贝恩咨询(Bain & Company)统计,小型制造商占意大利奢侈品全球产量的50%-55%。然而,这一行业也屡屡因劳工剥削、黑工泛滥而成为司法部门调查的重点。

"Made in Italy"的中国奢侈品牌

2024年,米兰法院提出“供应链合规”倡议,呼吁奢侈品牌加强对代工厂的监管,确保遵守劳动法。

意大利的中国移民走出成衣厂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中东之行秀“交易” 企业高管纷纷做“舔狗”

21 May 2025 at 20:47
德才
2025-05-21T12:38:22.186Z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中东,一些美国知名企业家随行,出席由沙特政府主办的投资论坛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特朗普访问沙特、卡塔尔与阿联酋期间,多位美国企业领袖改变原定行程,乘坐专机横跨波斯湾,与总统同框现身当地举办的商业峰会。

如今,美国企业领袖与总统同行,跟随总统回到白宫,或在椭圆形办公室短暂停留,已经成了一种常规作业,就像他们去行业大会发表演讲一样平常。

企业巨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地与政府打交道,目的在于争取减轻监管和关税的负担。他们清楚,这位“交易型总统”只愿意为与自己关系良好的人提供政策支持。

特朗普也乐于利用这些企业领袖作为自己的配角,借此在经济增长放缓之际营造出“经济繁荣”的印象。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中东,随行人员中包括备受争议的人物马斯克。

配合“交易型总统”秀演技

但是,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即使与总统互动频繁,也未能让苹果、亚马逊、沃尔玛等企业完全免于特朗普的“龙颜不悦”。他们对在美国创造就业的公开承诺,更多是在配合特朗普塑造公众形象,而不是保护企业自身利润。他们的私人飞机随着特朗普辗转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他们表示,自己几乎别无选择,尤其是在特朗普随意挥舞关税大棒的背景下。

“我在想,我们现在有了一位总统亲自充当推销员,”特朗普在阿布扎比说。他当时站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首席执行官米哈利耶维奇(Tomislav Mihaljevic)旁边,还顺带挖苦了前总统拜登。“你们觉得拜登会这么做吗?我可不觉得。但我认为这真的很重要。我必须成为我们国家的啦啦队长。”

东道国与白宫仅用了几周时间就筹办好了大型商业会议,让特朗普能在行程中展示自己的“交易能力”。企业领袖们签署合作协议,吹嘘双边投资,几乎主要是秀演技。他们也借此机会进行社交,彼此调侃这种场面竟然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特朗普多次展示:谁对他卑躬屈膝,谁就能得到生意——例如他为特斯拉站台。而那些不肯讨好他的人可能会受到惩罚,例如亚马逊在其第一任期遭到打压,如今还有一些律师事务所、美国高校和其他机构正面临他的报复。

他需要人们来亲吻他的戒指,满足他的虚荣,”耶鲁大学企业领导力研究所所长索南菲尔德(Jeffrey Sonnenfeld)说。他指出,这种拍马溜须的行为,往往能带来更好的政策待遇和政府的免费宣传。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路易威登路遥知“舔功”

成为特朗普“舔狗”的并不只有美国商人。本周一,一家法国知名企业的高管也出现在椭圆形办公室。

特朗普感谢法国奢侈品公司路易·威登集团(LVMH)旗下品牌蒂芙尼公司(Tiffany & Co.)为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三名殉职警员的家属制作“牺牲勋章”。特朗普亲自将这些奖章授予他们的家属。

因为关税威胁着从手袋到香槟的多个业务,LVMH的股票今年有所下跌。特朗普对代表公司的亚历山大·阿尔诺(Alexandre Arnault)说:“非常感谢你,亚历山大。我很感激你能来。——他可是大老远从法国赶来的哦。”

多家美企暴露“忠诚不绝对”

相比拜登政府,美国顶级企业的高管们感到,与特朗普团队保持经常联系是必须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真正影响总统。

多家公司高管在匿名条件下透露,他们并不总是知道该通过谁才能向特朗普传达对关税、监管和税收的意见。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成了他们最信赖的“传声筒”,但即便如此,也未能让他们完全幸免于特朗普的攻击。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麦克米伦(Doug McMillon)原本在上周六安排了与贝森特的通话,结果却在社交媒体上被特朗普点名批评,称沃尔玛应当“吃下”关税的成本。

4月,特朗普给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打了电话。贝佐斯出席过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有报道称亚马逊考虑在产品标签上注明特朗普关税对价格的影响。亚马逊当时确实在研究这种做法,特别是用于其“Amazon Haul”服务,该服务正与中国公司Temu和Shein竞争。但最终,亚马逊放弃了这种让特朗普不高兴的做法。

通用、福特和斯特兰蒂斯等美国车企的负责人也曾与特朗普会面,说明关税如何影响汽车生产。特朗普为他们在国内生产的、但使用外国产零件的车型提供了一些豁免,但仍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税。

特朗普曾在去年4月表示,他的关税调整是临时措施,目的是帮助汽车厂商在“短暂过渡期”增加本土生产。“我们只是想在这个过渡期内帮他们一把,”他说,“我们并不想惩罚他们。”

苹果宣布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后,得到特朗普多次表扬。但苹果也计划将更多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以应对中国关税问题,这又让特朗普感到不满。

在卡塔尔发表讲话时,特朗普回忆起与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Tim Cook)的一次谈话:“我对他说,‘我的朋友,我一直对你很好。你要在美国投资5000亿,但我现在听说你要在印度建厂。我不希望你去印度建厂。’”

摩根大通公开喊话见成效

相比之下,摩根大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蒙(Jamie Dimon)则通过电视节目成功影响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这位银行家于4月9日接受福克斯财经频道《玛丽亚早间秀》采访。当时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金融市场陷入恐慌。戴蒙表示,若特朗普能谈成贸易协议,市场就会回暖。

“做做深呼吸,”戴蒙说,“签点贸易协议。这是他们能做的最好的事。”

当天,特朗普便将关税下调到10%的基本水平,并给予90天的谈判时间。

特朗普后来回忆道:“我今天早上在玛丽亚·巴蒂罗莫(Maria Bartiromo)的节目上看了杰米·戴蒙的访谈,他说得很好。”

(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国警告使用华为芯片 北京称“霸凌”

21 May 2025 at 19:47

2025-05-21T11:46:54.094Z
使用华为芯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北京谴责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年来,华盛顿一直试图限制向中国出口尖端芯片,担心这些芯片可能被用于推进北京的军事系统,并以其他方式削弱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

特朗普政府上周取消了部分针对先进计算半导体的出口管制。但华盛顿也公布了新的指导方针,警告企业不要使用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人工智能半导体,特别是科技巨头华为的昇腾芯片,否则将面临违反美国出口管制的风险。

周三(5月21日),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称,这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保护主义,严重破坏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北京指责美国“滥用出口管制遏制打压中国”。

中国商务部警告称,“任何执行或协助执行此类措施的组织或个人”都可能违反中国法律,并誓言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图集:不能输给中国:美国采取了哪些限制措施?

10年内禁止在华投资半导体: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该法案包括对芯片行业527亿美元的补贴、对半导体和设备制造25%的投资税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最受瞩目的条款之一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生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的公司,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资金,10年内不能在中国投资半导体产业。
禁止对华出口尖端芯片: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公布《出口管制条例》(EAR),一年后再度收紧,尤其针对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和半导体制造相关事宜。重点管控的目标是被用于数据中心的尖端芯片以及用于训练AI的大模型芯片。美国商务部将逐案调查酌情发放出口许可证。这一背景下,2023年10月美国禁止了英伟达(Nvidia)向中国输出先进芯片。
要求盟国配合限制出口芯片制造设备:2022年10月美国宣布对芯片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实施新的限制。此后荷兰的阿斯麦(ASML)和日本的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跟进宣布配合美国的限制政策。这些国家如果不严格控制对华出口,华府会动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全面阻止相关产品的销售。此前的2022年8月,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了商务部的信函,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
钢铝关税25%:2024年5月14日,拜登总统宣布,对战略性行业加征关税,这些行业包括钢铁和铝。华府启动《贸易法》第301条款,从2024年开始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从目前的0% - 7.5%提高至25%。
半导体关税50%、电动车100%:白宫划定的战略性行业也包括半导体、电动车以及太阳能产品。半导体产品的关税将于2025年从25%提高至50%。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于2024年从25%提高至100%。锂电池以及电池部件的关税从2024年其从7.5%提高至25%。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50%。
起重机、医用口罩手套加征至25%关税:此外,港口起重机的关税从今年起从0%提高至25%;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将从0%提高至50%。一些医疗用品如呼吸器和口罩,其关税将从0%-7.5%提高至25%。橡胶医用和外科手套的关税将在2026年从7.5%提高至25%。
哪些法案还在路上?:美国国会夏季休假结束后,众议院将率先讨论并通过一系列涉华法案,其中包括降低对中国生物技术的依赖、禁止中国电动汽车和无人机、限制中国公民购买农田以及恢复一个旨在消除剽窃美国知识产权的项目。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不能输给对手中国”的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众议院投票过后,还要按程序再经参议院表决通过。

华盛顿:使用华为芯片违反美国出口管制

上周,美国就允许美国人工智能芯片用于训练中国人工智能模型的潜在后果发出警告。

相关指导方针表示,未经华盛顿批准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刑事和行政处罚,最高刑罚包括监禁、罚款、失去出口权或其它限制”。

美国商务部表示,其政策旨在“与世界各地值得信赖的国家共享美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同时防止该技术落入我们的对手手中”。

此前,美国的规定将各国分为三个限制级别。

日本和韩国等顶级国家没有出口限制,而墨西哥和葡萄牙等第二级别国家则受到芯片出口限制。

包括英伟达和AMD在内的芯片制造商曾游说反对分级限制。特朗普政府表示将重新考虑该规定后,这些芯片制造商股价上涨。

黄仁勋: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失败”

周三,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台湾顶级科技展Computex上表示,美国对华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败的”,因为中国企业使用了本土研发的尖端技术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前总统拜登执政初期的近95%降至50%。

“我认为,总而言之,出口管制是失败的,”黄仁勋说道,并指出如果无法获得英伟达的芯片,企业就会选择“次优”方案。

黄仁勋表示,由于出口管制,英伟达已经损失了“数十亿美元”。

他表示,到202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并补充说:“如果不能享受这一机遇,为美国带来税收,创造就业机会,并维持这个行业,那将是一种遗憾。”

黄仁勋表示:“中国拥有充满活力的技术生态系统,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中国拥有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而且中国在软件方面非常出色。”

(法新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报告: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多年来首次反弹

21 May 2025 at 18:47

2025-05-21T10:33:29.200Z
曾经的中国对欧投资“三巨头”——德国、法国、英国,在中国对欧直接投资中的所占份额明显下降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研究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和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5月21日联合发布报告,指出尽管中国和欧盟之间存在摩擦,但中国在欧盟和英国的直接投资(FDI)依旧在2024年呈现大幅增长,较上一年增长47%,达到了100亿欧元。这是多年以来的首次反弹。

报告指出,这种反弹是全球范围内中国投资复苏的一部分,也体现出在中国对高收入经济体的投资中,欧洲仍然是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吸引了中国在高收入经济体所有FDI的53.2%。即便考虑到中国对所有经济体的投资,欧盟和英国去年在其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9.1%,这是2018年以来的首次显著增长。

不过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更侧重于新兴市场,在总额中占比64%,特别是亚洲。而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则持续下降,在2024年不到20亿欧元,在总额中占比仅为4%。

增长由何推动?

报告显示,中国在欧洲投资的增长主要是由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s)和并购带动的。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新建投资,简而言之是指投资主体在海外全新的区域建立全新的业务、设施。

报告称,这是中国在欧洲绿地投资的连续第三年增长,同比增长21%,达到了创纪录的59亿欧元。2024年,绿地项目占中国对欧投资的59%,电动汽车相关项目在其中继续占主导地位。

同时,并购(M&A)活动的改善也推动了整体投资水平的提升。2024年中国在欧洲的并购交易同比增长114%,达到了41亿欧元。这种增长来自几笔大型收购。不过2023年中国在欧洲的并购活动曾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因此,即便2024年显著增长,但仍然仅与2022年的水平持平,而2022年的水平已经是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对欧并购投资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但不会重回历史高位。

“三巨头”占比下降 匈牙利拔得头筹

曾经的中国对欧投资“三巨头”——德国、法国、英国,在中国对欧直接投资中的所占份额明显下降,2024年仅为20%,远低于2019年至2023年52%的平均水平。报告表示,这一下降既反映了投资模式的变化,也反映了总体投资的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受资本密集型绿地项目的推动,匈牙利占中国在欧直接投资的31%,占比最高。但报告也表示,虽然中国在匈牙利的总体影响力正在增加,但是和其他匈牙利贸易伙伴相比仍然有限。中国大陆在匈牙利的外国投资金主中排名第六,不及德国、奥地利、美国、韩国和法国。

长期前景如何?

此外,报告指出,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足迹仍然相对有限,在欧洲的投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电动车这样的投资绿地引起了关注,而电动车领域势头的放缓也让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的增长能否延续受到质疑,因为目前“没有其他行业可抵消电动车投资可能出现的下降”。

而且,中国对欧投资的反弹发生在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背景下。报告称,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增长疲软、产能过剩加剧、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的通缩压力,这都让企业更多地寻求海外发展机会。不过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也存在不少阻力。欧洲正加强监管审查,围绕中国新绿地项目审批、审查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报告在最后指出,中国企业是更多通过出口、还是更多通过直接投资实现国际化,将取决于中国和欧洲的政策。而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自然也将受到中欧关系走势的影响。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劍指中俄?川普將打造「金穹」系統攔截飛彈

21 May 2025 at 16:47
null 周子馨
2025-05-21T08:39:33.705Z
川普週二宣布美國金穹防空系統細節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二(5月20日)在白宮表示,他曾經承諾,將打造一套尖端飛彈防禦系統「金穹」(Golden Dome)計畫,如今他預計投入1750億美元的資金實現此事,且政府已要求從國會正在審查的一項全面減稅法案中,為該計畫提供250億美元的初始資金。

美聯社報導,金穹系統將包括在地面和空中阻擋攻擊的能力:飛彈發射前,它將可率先偵測並摧毀;在飛行過程中也能進行攔截,或是在飛彈下降到目標的最後幾分鐘內擋住它。

美國太空部隊將軍蓋特萊恩(Michael Guetlein)將擔任金穹計畫的負責人,且加拿大已表態有意加入。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辦公室透過聲明回應,正在與美方討論新的安全和經濟關係,「這些討論自然包括加強北美防空司令部和金穹等相關舉措」

川普今年1月下令發展金穹計畫,欲建立一個數量可能高達百萬枚的衛星網絡,用於偵測、追蹤並攔截飛彈。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川普宣稱金穹系統將在2029年1月投入使用,但戰略專家對於這個時程表和成本提出質疑。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卡拉科(Tom Karako)指出:「最新的估算是1750億美元,但問題仍然是會花多少時間?可能是10年。」卡拉科補充說,美國可以利用矽谷和軟體專業知識來推動發展,同時也能運用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

本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想打造「金穹系統」,在未來20年內可能耗資高達8310億美元,調整發射成本之後則降至5420億美元。

川普預計「金穹」系統將在他2029年卸任前打造完成

川普為何想要「金穹」?

川普提出的金穹系統,名稱和概念源自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該系統自2011年投入實戰以來,已攔截了數千枚短程火箭彈和其他飛彈。

然而,美國面臨的飛彈威脅,與以色列「鐵穹」主要攔截的短程武器截然不同。

川普週二受訪時稱,金穹系統一旦建成,未來就能夠攔截來自世界各地,甚至是從太空發射的飛彈,「這對我們國家的成功甚至生存非常重要」。

川普認為,打造金穹更廣泛的目標是將包括部署「陸地、海洋和太空的下一代技術,包括太空感測器和攔截器」。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Pete Hegseth)也補充,該系統目的是「保護美國國土免受巡航飛彈、彈道飛彈、高超音速飛彈、無人機的攻擊,無論它們是常規飛彈還是核武」。

2022年,美國在飛彈防禦評估報告中提到了俄羅斯和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當北京在彈道和高超音速飛彈技術方面取得進展時,莫斯科也在現代化其洲際飛彈系統,並研發先進的精準打擊飛彈

該報告也指出,來自北韓和伊朗的彈道飛彈威脅持續增加。

開發金穹有哪些顧慮?

本月初,俄羅斯和中國對金穹研發計畫發出嚴厲批評,稱這本質上「強烈破壞穩定」,並指美國此舉可能會「把太空變成戰場」。克里姆林宮在聲明中表示,金穹計劃「明確包含了大幅強化太空作戰武器庫的內容」。

川普週二被問及是否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會談中提及金穹計畫,他則說還沒有,「但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會談到的」。

在美國國內,金穹系統也面臨民主黨的反對,國會議員對採購流程感到擔憂,尤其是考慮到川普盟友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可能參與其中。同時,他們也對金穹系統是否有效表示懷疑。

新任空軍部長梅克(Troy Meink)週二在參議院的聽證會則說,該項目目前還沒有取得資金,強調金穹計畫總體「仍處於概念階段」。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赖清德称愿对等交流 中国:认同一中才有协商基础

21 May 2025 at 10:17
德正
2025-05-19T12:16:50.091Z
赖清德对两岸的主张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过去亦曾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总统赖清德周二(5月20日)上任满一周年。他在总统府发表演说,以“迎风转型,稳健前行”为题,主轴强调台湾会继续坚守民主价值。台湾曾经有38年的戒严历史,如今赖清德表示台湾已经是“亚洲民主的灯塔”。

赖清德说:“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台湾人,会放弃民主自由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一位总统,可以背离民主自由的价值。”

近年来,中国经常选在台湾总统发表重要演说时发动军演。台湾官员此前也警告,北京有可能在赖清德演说采取军事行动。

赖清德周二被问及两岸议题时,重申台湾的“和平四大支柱”行动方案,包含强化台湾防卫自主、增强经济韧性、与国际盟友合作等;面对中国,他表示:“只要对等尊严,台湾很乐意跟中国进行交流合作。”

赖清德称,“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坏者”,而台湾是“热爱和平的国家”且“与人为善”。

賴清德提及近期台灣內部的政治對立,稱“民主的紛爭,要用更大的民主來解決”,提議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希望朝野共同把台灣的利益和國安置於優先。

因应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对各国发起的贸易与关税战,赖清德表示,他已提出相关策略,例如提供产业界必要支持。至于台湾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赖清德称目前仍在进行且过程顺利,“政府会秉持确保国家利益、维护产业发展、绝不牺牲任何一个行业等三大原则,站稳台湾的立场”。

在赖清德就职满一年之际,国民党籍的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出席一场研讨会。据台湾中央社报导,马英九称过去一年来台湾内部政治风波不断,“让人痛心”;他认为,赖清德此时应该“冷静下来,停止采取有害台湾的抗中路线”。但他也称观察到赖清德近期“释出解决两岸僵局的弹性与善意”,应该继续维持。

中国怎么回应?

部分分析指,赖清德的就职周年谈话更聚焦台湾内政,对中国的发言较不像往年强硬,且主要在提问环节才提及中国。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包承柯向台湾中央社表示,此举可能是担心中国军演,同时因应赖清德在台湾支持度降低;前中国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周志怀也形容这是“策略性调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赖清德整体仍采取“对撞”的两岸政策整体。

国际危机组织(ICG)资深东北亚分析师杨皓暐在脸书上指出, 赖清德演讲本身虽强调了维护民主的重要性,但并未直接提及中国威胁,“这显然经过深思熟虑,避免让中国很轻易有理由在台湾周围发动另一轮的大型军演,并巩固赖清德向世界传达的讯息:台湾仍致力于台海两岸的和平与稳定”。

针对赖清德演说,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日批评他仍抱持“台独分裂立场和倚外谋独、以武谋独错误路线,渲染大陆威胁”,并质疑他说与中国对等交流是“惺惺作态”,企图在“新两国论”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对话。陈斌华主张,“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协商对话才有基础”。

台湾陆委会则呼吁中国,应该“务实面对中华民国存在的客观事实,认真倾听台湾释出的善意,透过相互尊重、对等尊严的互动交流,方有助于台海和平稳定发展”。

赖清德声望下滑

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赖清德就职周年分析。在“总统声望”部分,去年5月有58%的台湾民众赞同赖清德处理国家大事的方式,今年5月则跌到45.7%,是过去一年来最低。

针对赖清德上任以来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满意和不满意者比例接近,各约占45%;在加强台湾国防能力方面,满意为53.2%,不满意36.3%。至于外交表现,满意与不满意分别为51.9%和40.7%。

民调也问到民众是否满意赖清德“面对中共威胁,确保台湾主权和安全”的表现,满意与不满意比例分别是51.8%和40.9%。

法新社周一(19日)发布分析报导指,赖清德的声望下滑,主因可能涉及台美贸易争端处理,以及“罢免战”带来的反弹。

近期台湾出现一波“大罢免”浪潮,公民团体与部分亲民进党人士锁定罢免约30位国民党立委,欲借此夺回国会主导权。作为回应,国民党也发动对民进党立委的罢免,并扬言罢免赖清德本人。这一系列发展也加剧了台湾社会对立。

专家:台湾政治动荡有利于中国

分析人士指出,台湾目前的政治动荡正在分散国会的焦点,并削弱公众信心——如此一来正中北京下怀,也助长了北京的宣传:台湾人接受中国统治将会更好。

在此内耗之际,北京持续对台加压:几乎每日派遣军机舰绕台,亦透过网攻、间谍与假讯息削弱台防。北京将赖清德视为“不可对话对象”,国民党则批赖是“麻烦制造者”。赖清德今年3月称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此言激怒了北京,也遭国民党批评为“惹事生非”。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哈斯(Ryan Hass)表示:“一个分裂、破碎、无法处理自身长期需求和脆弱性的台湾,唯一的受益者就是中国……现在的局面像是一场负和博弈,所有阵营都可能名誉受损。台湾的政治体系也将显得更加破碎。”哈斯认为,“台湾越分裂、越无能自我治理,北京对台诉求就越容易取得正当性。”

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两岸事务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表示,目前的政治氛围“有毒”。 “各政党将大量时间花在如何削弱对手支持、破坏对方形象与声誉上。”她说,“在诸如薪酬过低、电力短缺等问题上,几乎不存在跨党合作或凝聚共识的可能。”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认为,如果北京因此认为武统台湾的紧迫性降低,这场混乱或许也有积极面。

陈方隅表示:“中国所有这些努力最终都对反对党有利。”他举例说,反对党在地方选举中表现优异。 “他们认为,终有一天,民众会厌倦民进党执政,因为它已经连任三届。”但陈方隅认为,“现在,中国或许可以再等等。”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亚洲研究员萨克斯(David Sacks)则表示,尽管局势混乱,赖清德自上任以来在国内仍取得一些成就。其中包括提高公众对中国威胁的认识,并承诺将台湾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

萨克斯指出,在对外事务方面,由于特朗普的政策充满“不确定性”,情况更为复杂。他还说,中国早已决定“不愿与赖清德合作”。

中国国旗插上台湾海滩?

台湾海巡署周一表示,在总统赖清德即将上任一周年之际,中国可能试图干扰岛内民心。此前社交媒体上出现一段视频,显示一人将中国国旗插在台湾海滩。

上周,台湾陆委会表示,北京可能会在赖清德就职周年前后举行更多军事演习,以“制造麻烦”。

周日,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声称自己乘小船穿越台湾海峡,登陆桃园一处偏僻海滩并插上中国国旗,随后返回中国。该视频之后被删除。

上周五(5月16日),台湾海巡署表示,两名中国男子非法乘坐橡皮艇进入台湾西北海岸,声称遭受中共迫害,前来投奔自由。目前两人已被逮捕并查获运输工具等物。台湾方面认为不排除为中共灰色地带袭扰。

台湾海巡署副署长谢庆钦表示,中国一直在借机演习并施加其他形式的压力。

谢庆钦表示,插旗影片确实是在台湾桃园的海滩拍摄,但是否是有人从中国渡海而来,或有台湾内部人员协助拍摄,仍在调查中。

中国国台办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法新社、路透社、中央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Before yesterday德国之声

中俄计划在月球修建核电站

20 May 2025 at 23:17
Fred Schwaller
2025-05-20T14:55:42.430Z
中国正在成为月球探索的领导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你需要知道的: - 中国和俄罗斯计划在2035年前建成一座月球核反应堆,以便为永久性月球基地提供能源。 - 这座核反应堆将为“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提供科研所需的能源。 - ILRS项目由十多个国际伙伴共同参与,被普遍视为美国主导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计划的竞争对手。

中国与俄罗斯计划在2035年前在月球上建造一座自动化核电站

本周,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与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签署了关于该项目的合作备忘录。

这座核电站将作为“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月球基地的一部分,为长期的月球探索与科学研究提供能源支持。 ILRS被普遍视为美国主导的“阿耳忒弥斯计划”(Artemis)的竞争者。后者计划自2027年起建造一座名为“门户”(Gateway)的月球轨道空间站。“阿耳忒弥斯计划”由NASA主导,已有包括欧洲航天局成员国在内的55个国家参与。     

什么是“国际月球科研站”(International Lunar Research Station)?

ILRS项目的目标是在距离月球南极100公里范围内建立一个科学研究基地。该科研站将具备长期自主运行的能力以及短期的载人使命。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科研站将开展基础性太空研究,并测试无人长期运行ILRS的相关技术,并为未来的人类登月使命进行准备。”

该项目自2017年首次公布之后,目前已有包括巴基斯坦、委内瑞拉、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南非、埃及、尼加拉瓜、泰国、塞尔维亚、塞内加尔和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多个国家参与其中。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此前曾表示,中国将通过其“555项目”邀请50个国家、500个国际科研机构和5000名海外科研人员参与ILRS项目。

虽然ILRS的核心目标是科研,但月球上的自然资源也同样对太空大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月球蕴藏着丰富的金属氧化物、月壤和稀土,月球上甚至还可能拥有大量氦-3,这是一种潜在的核聚变燃料。

至于究竟谁才有权拥有月球上的资源,则仍是法律专家们争执不休的问题。

中国将引领未来的太空探索?

 

ILRS项目是中国努力在太空探索与科研中扮演主导角色的一部分。 中国的“嫦娥八号”将在2028年为ILRS项目奠基,届时中国的宇航员也可能会尝试首次登陆月球。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了从月球背面采集岩石样本的创举。

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多次成功将无人探测器送上月球,中国的科学家团队还主导了包括月球背面在内的月表测绘任务。

2024年6月,中国成为首个成功从月球背面采集到岩石样本的国家。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称此次任务的顺利完成是“人类月球探索史上的空前壮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为中国祈祷日:德国主教会议称中国信徒在困境中发挥创造力

20 May 2025 at 23:17

2025-05-20T14:56:12.952Z
信仰自由在中国受到严格控制

(德国之声中文网)每年5月24日是上海佘山的“圣母进教之佑”纪念日。自2007年起,由时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定为世界为中国教会祈祷日。

今年,德国主教会议主席迈尔(Bertram Meier)向德国信徒发出迫切呼吁。他说道:“看上去不足为奇,但鉴于中国信徒的困难处境,这是极不寻常的:玛丽亚、约瑟和圣婴做成一米高的漫画式纸牌形象,贴在西安古老的大教堂外。”迈尔说,这不但让天主教徒感到鼓舞,也唤起了不是基督徒的人们的兴趣。

迈尔说,由于天主教会与其它宗教团体一样,在中国不允许公开传教,那里的信徒采取了创意性的手段,来表明他们的存在,并利用其严格受限的空间。他们的“勇气和创造力是值得钦佩的”,迈尔说道。“他们不断得以开辟空间,向周围的人们传递福音的信息。”

德国主教会议的新闻稿中写道,据估计约1000万天主教徒以及4000万新教徒在中国的困境,从温州主教邵祝敏的例子中可见一斑。2024年12月底,邵祝敏举行未经批准的礼拜仪式,结果受到约合25000欧元的罚款。由于他坚称教会活动并不违法,并拒绝缴纳罚款,于2025年3月被暂时拘留。这并非单一的案例。

迈尔表示:“不断发生恐吓、罚款的事件,有时也发生拘留的情况。神职人员受到压力,向共产党表明忠诚,并将其宗教信仰与国家指定的叙事方式相符合。这不但是为了控制,最终也是架空中国宗教信仰的独立性。”

(资料图片)上海徐家汇教堂

德国主教会议也提到中梵之间主教任命协定,表示其运作并非毫无摩擦。例如,2023年4月,北京单方面任命沈斌为上海教区主教。罗马事后不得不接受这一决定。

德国主教会议的新闻稿中写道,对中共领导层而言,宗教信仰绝非仅仅是精神上的事务,而更多被视为政治上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而借助人工智能,国家如今能更有效地监控各宗教团体。

迈尔表示,为中国基督徒祷告前所未有的迫切。“基督信仰与自由是不可分的,特别是信仰自由。”他呼吁为那些在压迫中仍满怀盼望的中国信徒祈祷。

(天主教通讯社、德国主教会议)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匈牙利议会表决通过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20 May 2025 at 21:17
德正
2025-05-20T12:56:04.930Z
匈牙利议会周二(5月20日)批准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法案

(德国之声中文网)匈牙利议会周二(5月20日)批准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法案,理由是该机构“具有政治动机”。匈牙利成为继布隆迪和菲律宾之后,第三个采取这一举措的国家。

匈牙利总理奥尔班上个月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期间宣布,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匈牙利将退出国际刑事法院。尽管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发出了逮捕令,奥尔班仍接待了到访的内塔尼亚胡。

国际刑事法院指控这位以色列领导人在加沙犯下战争罪——但内塔尼亚胡对此予以否认。

匈牙利议会在周二的投票表决中,134名议员投票支持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提案,37人投了反对票,7人弃权。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托(Peter Szijjarto)表示,一旦该决定被正式公布,匈牙利将通知联合国。

他声称国际刑事法院已经成为一个“受政治动机驱动的司法机构”,这是“不可接受的”。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很明显,匈牙利不应属于这样的组织。”

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生效日期为向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交存退出文书(通常是宣布退出的正式信函)一年后。

上个月对匈牙利的访问是内塔尼亚胡自2023年以来首次访问欧洲。

国际刑事法院于去年11月对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们在加沙战争中犯有反人类罪和战争罪——包括制造饥馑作为战争手段。

更多内容:国际刑事法院对以、哈领导人的逮捕令引起哪些反响?

国际刑事法院还对哈马斯军事领导人穆罕默德·戴夫发出了逮捕令,但该案已于今年2月在戴夫死后被撤销。

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海牙,旨在起诉那些对世界上最严重罪行负责的个人,尤其是在各国不愿或无力自行起诉的情况下。

共有125个国家批准了《罗马规约》,即承认国际刑事法院的司法管辖权。

美国和俄罗斯并非成员国。以色列、中国和缅甸也未加入。

截至目前,只有布隆迪和菲律宾曾加入后又退出该法院。

匈牙利于1999年签署了《罗马规约》,并在两年后奥尔班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批准了该规约。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英法加警告以色列 联合国称百辆卡车有望进入加沙

20 May 2025 at 18:47

2025-05-20T10:46:05.672Z
周一在加沙等待分发食物的巴勒斯坦人

(德国之声中文网)鉴于以色列军方在加沙地带的行动以及当地平民所处的持续困境,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加大施压。以色列有关部门称,近三个月以来,周一(5月19日)首次再有救援物资进入被封锁的加沙地带,不过仅为最低限量。与此同时,以色列继续新一轮军事攻势。

周一晚间,法国、英国、加拿大政府领导人称形势的激化“完全是过度的”,并向内塔尼亚胡政府发出警告。

“如果以色列不停止新发起的军事攻势,并取消对人道主义救援的限制,我们将采取具体措施作为回应”,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和加拿大总理卡内宣布。

内塔尼亚胡则表示,以色列不会改变在这场战争中的目标,将“继续以合法手段自我防卫”,“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这意味着什么,内塔尼亚胡周一解释说:“我们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的控制权”。他表示,以色列士兵未来将驻扎在加沙。而极端伊斯兰恐怖组织哈马斯则须被彻底粉碎。

据路透社报道,恐怖组织哈马斯则对英法加外长的联合声明表示欢迎,称其立场是朝向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以恢复国际法原则。

周一等待进入加沙的运输救援物资的卡车

周一五辆卡车进入加沙 周二约百辆获得批准

以色列负责巴勒斯坦事务的机构Cogat称,周一,五辆运送救援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以方称,希望确保基本供应,避免大面积被毁的加沙地带出现饥馑。战争持续一年半多以来,约200万巴勒斯坦人物资极度匮乏。

周一,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弗莱彻(Tom Fletcher)表示,以色列允许恢复“有限”救援尽管是一个“令人欢迎的发展”,但“与所急需的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周二,联合国人道协调厅发言人拉尔克(Jens Laerke)表示:“我们提出请求,并获得允许今天有更多卡车进入加沙地带,比昨天获得允许的要多很多。”他在日内瓦表示:“我们当然期待,在得到允许后,这些车辆中有很多、希望所有车辆今天都能过境,在被接收后继续驶入加沙地带进行分发。”

德国政府向以色列发出呼吁

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前,每天有约500辆卡车运送物资到加沙。联合国发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周一表示:“”我们需要大量食品、食用油和燃料。

周一,德国以及约20个其它出资国外长在一份共同呼吁中,要求允许明显更多的救援物资进入加沙。“让联合国及人道主义组织可以独立、无党派地工作,以拯救生命、减少苦难、维护尊严”,外交部在柏林公布的这封呼吁信中写道。

自3月初以来,以色列不再允许救援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内塔尼亚胡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哈马斯高价出售救援物资,以支付恐怖分子以及武器,打击以色列。周一,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则出人意料地宣布,重新允许救援物资进入加沙。

据媒体报道,面粉、婴儿食品和燃料将首次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运往这一被封锁地区,到本月底将落实新的分发机制。按照新机制,救援物资未来奖金在加沙少数几个地点进行分发。联合国对此表示质疑,原因包括平民在前往分发点的路途中可能遭遇交火,对于老弱病残来说,这段路途也可能构成无法逾越的障碍。

以色列新攻势 巴通讯社称再有60人死亡

与此同时,在以色列新的大规模攻势下,加沙地带战事继续。数日来,当地每天通报有数十人死亡,周一到周二夜间,巴勒斯坦瓦法通讯社称,有至少60人死亡。这些数据几乎无法独立证实。如今,地面部队也加入行动。

这轮新攻势令当地民众的灾难性处境雪上加霜。许多人担心再次被迫迁离。目前受新攻势影响最大的包括汗尤尼斯和加沙城。

(德新社、路透社、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全球首家国际调解院将在香港开张

20 May 2025 at 18:17
德正
2025-05-20T10:12:15.151Z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下周将出席在香港举行的建立国际调解院公约签署仪式。 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出席于5月30日在香港举行的《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

中国外交部网站周二(5月20日)公布了这个消息。王毅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在两年前该组织筹备办公室揭幕时致信表达支持,称该组织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努力的一部分。

该国际组织于2022年宣布成立,总部设在香港。该组织宣称其旨在利用香港的普通法传统和其作为争议解决中心的专业优势,打造一个政府间的调解平台,以化解国际纠纷。

在周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介绍,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近6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约20个国际组织将派高级别代表出席5月30日举行的签署仪式。

中国官媒报道说,国际调解院着眼以调解定分止争,将成为全球首个专门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

该调解组织总部位于原湾仔警署旧址。该场所的翻新工程已获得超过4.6亿港元(约合5880万美元)资金支持。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军基地下的冲绳:安全保障,还是不公遗产?

20 May 2025 at 18:17
Chermaine Lee
2025-05-20T10:12:53.806Z
边野古军事基地附近,大约有十几名抗议者冒雨静坐抗议美军扩建军事基地。

(德国之声中文网)冲绳,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日本的旅游胜地。游客们被这里温暖的气候、原始的海滩和碧蓝的海水所吸引。

但除了风景如画的太平洋风光和享受水上运动的游客之外,冲绳也因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驻扎着大量美军而闻名。

东京方面认为,覆盖冲绳约25%土地的30多个美国军事设施,对于维护国家和地区安全以及巩固美日同盟至关重要。

然而,对许多冲绳人来说,美军的存在更像是占领留下的痛苦遗产,这种占领将冲绳及其居民束缚在枷锁之中。

反美军基地的情绪由来已久

就在我前往冲绳的几周前,媒体曝光了多起美军人员涉嫌性侵的案件。

这些报道唤起了人们对1995年三名美军士兵轮奸一名12岁冲绳少女事件的痛苦回忆,当时有超过8万名冲绳人走上街头抗议美军的驻扎。

2016年,一名美籍男子涉嫌杀害当地女性再次引发了大规模抗议。

在巨大压力下,日本与美国达成协议,将普天间空军基地所占土地归还冲绳。尽管约4000名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已转移至关岛,但数千人仍留在当地,土地归还对冲绳人来说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我路过边野古军事基地时,大约有十几名抗议者冒雨静坐抗议美军扩建军事基地。其中一名抗议者濑长一雄(音译)表示,他们每个工作日都会来这里“阻止美军基地扩张”。

“日本的女性遭到性侵。嘉手纳和普天间基地制造了很多噪音……美军来冲绳是为了美国,不是为了日本或冲绳。”他告诉我。

2023年,冲绳两所当地大学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0%的冲绳人认为美军基地集中在冲绳是不公平的。

尽管公众强烈不满,美日的防务合作依然紧密。今年2月,在朝鲜威胁日益加剧及中台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华盛顿和东京续签了美日安全协议。

更多阅读:冲绳为何对美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美军基地能保护冲绳吗?

本以为大部分冲绳人也会对美军表示愤怒,于是我走访了冲绳县政府所在地那霸。然而,我所遇到的大多数人对美军表示漠然,甚至有人持支持态度。

在一个珠宝摊前,一位要求匿名的女店主表示,她认为如果爆发战争,美国会保护冲绳。

另一位在服装店工作,同样也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表示认同这种观点。她说,自己以前也讨厌美军,但现在希望美军能在冲突中保护冲绳。

尽管部分美军士兵的性侵和犯罪行为引发了愤怒,但仍有冲绳人不希望美军撤离

“暴力事件哪儿都有,但这不是赶走任何人的理由。”餐馆老板美川翠子(音译)告诉我。

根据美日安保条约,美军有义务协防日本,但冲绳人是否是优先保护对象?

日本同志社大学研究军国主义与性别议题的教授秋林こずえ(Kozue Akibayashi)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这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灌输给冲绳人的虚假叙事。

她说:“美军不是为了保护冲绳人才来的。但这个说法就像一种幻想……这种根深蒂固的迷思不仅存在于冲绳,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即‘军事化是确保安全的唯一方式’。”

秋林引用了1945年冲绳战役爆发前,美军入侵前日本失败的疏散计划,导致冲绳10万平民死亡的历史。

“当时的疏散计划根本没能保护平民,冲绳人并不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她说。

今年年3月,日本宣布一项应急计划,一旦被卷入有中国参与的战争,将撤离约12万冲绳居民。中日之间在多个区域存在争端,包括台湾和中日台三方都声称拥有主权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

瑞典隆德大学东亚与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级讲师奥谢(Paul O'Shea)表示,正因为美军基地的存在,冲绳确实成为中国的目标。

“中国有成百上千的导弹瞄准着冲绳的美军基地,这是众所周知且不可避免的代价。”他说。

不过,奥谢也指出,这些基地具有威慑作用,“有助于维持和平”。

在冲绳部署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

经济负担还是经济命脉?

除了安全与外交方面的理由,日本政府也表示美军基地对冲绳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意义。

尽管是旅游胜地,冲绳却是日本最贫困的县,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就业机会有限,贫困率高达35%。

冲绳的土地面积不到日本总面积的1%,却驻扎了约2.9万名美军士兵,占驻日美军的70%以上。

日本目前每年平均为这些驻军支付14亿美元,这是美国海外驻军中最大的一笔开销。特朗普曾多次施压东京要求增加支出。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冲绳的美军基地仍然为这里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根据日本政府2015年的数据,美军村购物区创造了336亿日元(约合2.31亿美元)的收入,并为该地区提供了超过3300个就业机会。

在美军村附近一个旅游中心工作的西野亘(音译)告诉我,这些经济利益有助于提升年轻一代对美国的印象,他们“对美军没有那么坏的印象,因为我们有更多机会了解他们”。

“我朋友的父亲在基地工作,还有朋友是美日混血。如果我们英语好,就能在基地里找到工作。”他说。

冲绳知事玉城丹尼反对美军基地,他表示美军基地带来的就业收入仅占冲绳人收入的约5%,而如果将基地用地归还,用途转化,其经济产值可能高达近70亿美元。

“为什么冲绳是最贫穷的县?因为土地、劳力和资源被用来维持基地运作,而非用于更有生产力的方向。如果这些资源被合理利用,冲绳的经济本可以发展得远远超过现在。”瑞典东亚问题专家奥谢说。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20 May 2025 at 13:1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5-16T13:31:50.342Z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长篇分析文章写道,中国国务院新近发布的白皮书《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大大扩展了“安全”一词的内涵。根据习近平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不仅仅是军事问题,也包括政权稳定和捍卫意识形态,以及在科技、农业和能源领域实现自给自足。这篇题为《在所有战线上开战》的文章写道:

“北京试图把自己塑造成稳定的支柱,但却绝不承诺会保持克制,这一点在实现其印太地区主张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白皮书指出:‘个别国家强化亚太军事同盟,拉拢地区盟伴,构建排他性小集团’,这一表述明显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友的。中国政府称,‘外部势力’正日益对中国的边疆、边境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在不断恶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一些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有可能再次激化’。 

在国内方面,白皮书强调要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彻底隔绝:中国必须坚决反对那些‘鼓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和所谓普世价值的外国反华势力’。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基本的民主理念、公民社会以及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主张,都是对其统治的核心威胁。

2013年,习近平出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不久,就以‘九号文件’的方式对上述‘危险思想’提出过警告。而这份文件后来也成为中国全面收紧意识形态领域管控的蓝图。

国家安全白皮书:中国必须坚决反对那些“鼓吹西方民主、自由、人权和所谓普世价值的外国反华势力”。

12年前‘九号文件’出台时。曾引起广泛的震惊。而现如今,它已经成为统治阶层的共识,这些被视为‘危险思想’的内容也被正式收入国家安全白皮书:‘如果政治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国必然会陷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坚决抵制“西方普世价值”

《法兰克福汇报》的分析文章指出,通过强调政治安全,中国将外部和内部威胁融为一体,宣称“西方反华势力千方百计对中国围堵、打压、遏制,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进行渗透、破坏活动。” 

“相对之下,这份长篇白皮书对欧洲只是一笔带过,按照一如既往的说法,白皮书称欧洲是‘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北京‘支持欧洲增强战略自主’。但白皮书并未赋予欧洲任何关键性角色,这也印证了一些中国政治观察者的看法,即北京只是期望维持中欧关系的稳定,并没有真正认为现在是鼓动欧洲放弃美国靠拢中国的机遇。

尽管台湾问题在这份白皮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但丝毫看不出北京的既定立场有任何改变。白皮书强调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诚意’,但绝不承诺放弃武力。种种迹象显示,中国高层将会继续保持战略耐心。不过,正如一位中国问题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不应依据中方的文件来分析中国的政治走向,‘在与美国及其盟友冲突日益增多的当下,观察中国政府的实际行动更为重要。’”

《商报》专栏作者Tillmann Prüfer 以诙谐的口吻写道,如果中美关税之争不能及时收场,那么美国人今年的圣诞氛围将会失去往年的安宁和和谐,毕竟圣诞树下放置的那些东西,并非来自森林,而是来自深圳和广州。这篇题为《让人揪心的圣诞节》的专栏文章写道:

让人揪心的圣诞节

“全套配置的超大号塑料圣诞树目前售价为1000美元,而一旦加上关税,它的售价就会变成无人问津的2000美元。类似情况也适合于许多为美国圣诞市场量身定做的中国造产品。尤其是那些一直以来支撑着美国消费狂潮的东西,比如带LED背景光的电视机,几乎所有其他商品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美国的圣诞饰品大多来自中国。图为加州一户挂满节日彩灯的住家。

  当然也有人会说,让圣诞节返璞归真,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人们又可以相互赠送亲手制作的圣诞星,又可以一起烘培圣诞饼干了。大家一起唱歌,而不必再去听那些中国造‘音乐盒’中传出的电子音乐了。人们甚至还会想到去教堂参加圣诞弥撒。共同度过的时间,难道不是彼此最珍贵的礼物吗?

但我的担忧却是,如果美国的父母们届时不得不告诉孩子,今年的礼物不是游戏机,而是一双手工织成的袜子,和谐的圣诞气氛将会戛然而止。甚至美国因此爆发内战也未可知,人们冲入海关抢夺库存的独角兽耳机。那时候,特朗普总统别无选择,将不得不从国外紧急调配一些既能唱歌、又能发光的破烂来充当救援物资。

也许美国总统早已想好了解决方案。前不久,他不是转发过自己身穿教皇圣袍的AI图像吗?既然连他本人都能想象充当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那直接做上帝之子又何尝不可呢? 如果年底前,特朗普突然意识到,他本来就是那个归来的救世主,那么,圣诞节完全从12月24日改成6月14日他生日这一天。这样一方面,他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另一方面,圣诞树也可以就此改为圣诞棕榈树,这岂不是省了很多钱。 ”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川普與普丁通話 稱梵蒂岡有意主辦俄烏和談

20 May 2025 at 13:17
null 周子馨
2025-05-20T04:47:26.804Z
川普宣稱俄羅斯及烏克蘭將立刻進行停火談判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一(5月19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約2個小時。川普稱:「俄羅斯和烏克蘭將立即開始談判,以達成停火,更重要的是,結束戰爭。」隨後在白宮受訪時他說,推動俄烏停火「正在取得一些進展」。

川普在社群媒體「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稱談話「非常順利」,並說後續談判的條件將由俄羅斯及烏克蘭協商決定,「因為只有他們才了解那些外界無從得知的細節」。

此外,川普也暗示,只要俄羅斯結束「這場災難性的血腥衝突」,就有機會與美國恢復大規模貿易,且烏克蘭也可在重建的過程中獲益良多。

川普還宣稱,梵蒂岡已表明「非常有興趣作為談判的主辦方」。梵蒂岡尚未回應此事。

普丁則表示,結束戰爭的努力「總體上走在正確的軌道」,莫斯科已準備好與烏克蘭就一項潛在的和平協議展開合作,「就未來可能達成的和平協議簽署一份備忘錄」。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9日也另行與川普通話。他表示他已向川普強調,任何有關烏克蘭的決定都不應在基輔缺席的情況下做出,「這些對我們來說是原則問題,非常重要」。

澤倫斯基表示,各方正在安排高層級的會議,且會談可能涉及烏克蘭、俄羅斯、美國、歐盟和英國。

對於美國有可能退出俄烏和平談判,澤倫斯基週一公開向川普喊話:「美國不能放棄談判和追求和平的努力,因為這樣唯一的受益者會是普丁。」他強調,基輔已經準備好全面、無條件停火,並「以任何能帶來成果的形式,與俄羅斯進行直接談判」。

相关图集:俄乌战争三周年

威胁加剧:2021年底的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军队和重型武器正在俄罗斯小镇叶利尼亚(Yelnya)附近集结,该镇靠近白俄罗斯边境。2021年11月11日,美国时任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警告俄罗斯总统普京不要入侵乌克兰。但此举未能阻止普京。2022年2月24日普京下令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向乌克兰境内发动火箭弹袭击:2022年2月24日的军事行动中,多枚火箭袭击了乌克兰多座城市,包括首都基辅、敖德萨(Odesa)和哈尔科夫(Kharkiv)。基辅一座军事大楼被击中后着火。尽管莫斯科方面坚持称之“特别军事行动”,但事实上一场全面战争已经爆发。
布查大屠杀:数周之内,乌克兰军队成功将俄军赶出了北部城市。然而俄军撤离后,战争罪行浮出水面。布查(Bucha)地区的平民遭受折磨和屠杀的影像传遍了全球。当局报告称,布查地区共有超过 1100名平民被杀。调查人员表示,此次大屠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暴行。
生活被摧毁:根据莫斯科方面的说法,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原本只打算持续三天时间。然而三年过去了,战争仍在继续。根据智库“战争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的最新报告,目前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约20%的领土,主要集中在东部。这张照片拍摄于2023年5月的顿涅茨克(Donetsk)。
“公然违反国际法”——俄罗斯在吞并地区举行“公投”:2022年9月,俄罗斯单方面吞并了乌克兰四个地区——卢甘斯克(Luhansk)、顿涅茨克(Donetsk)、扎波罗热(Zaporizhzhia)和赫尔松(Kherson),总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一年后,这四个地区被纳入俄罗斯地区选举。在一次被称为“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投票中,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在四个地区均以超过 70%的得票率获胜。
数百万人流离失所:乌克兰战争导致数百万人逃离家园,欧洲爆发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潮。据联合国统计,乌克兰境内有370万人因战争流离失所,超过600万人向西逃往欧洲,主要前往波兰和德国。
马里乌波尔——乌克兰抵抗的象征: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南部城市马里乌波尔(Mariupol)围攻长达82天。该市遭到猛烈轰炸,最后乌克兰守军被围困在钢铁厂内。俄罗斯轰炸一家医院后,一张孕妇被紧急撤离的照片震惊世界。这张照片由乌克兰记者拍摄,后来凭借纪录片《马里乌波尔的20天》(20 Days in Mariupol)获得奥斯卡奖。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克里米亚大桥(Crimea Bridge)全长19公里,是欧洲最长的大桥,连接俄罗斯南部与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10月,乌克兰发动爆炸袭击,导致与公路桥并行的铁路桥上一货运列车上7个油罐被点燃,公路桥部分路段受损坍塌。2023年7月,克里米亚大桥再次因乌克兰军队袭击而受损。
环境灾难:2023年6月6日,卡霍夫卡大坝(Kakhovka Dam)发生爆炸,导致水库中的水涌入第聂伯河(Dnipro River)。乌克兰和俄罗斯互相指责对方实施了破坏行为,但事发时该大坝是由俄罗斯控制。这场洪水引发了一场环境灾难,摧毁了数千座房屋,可能还造成了数百人死亡。事后有记者发现,俄罗斯方面故意少报了死亡人数。
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攻击目标: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实施了系统性打击。研究人员指出,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一年后,乌克兰76%的热力电厂被摧毁。至2024年9月,这一比例上升至95%。此外,乌克兰电网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大范围停电,尤其在冬季,大规模停电也令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加剧。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领土:2024年8月,乌克兰武装部队首次对俄罗斯境内发动攻势,在边境,乌军几乎没有遭遇抵抗,并一度控制了库尔斯克地区(Kursk)约1400平方公里土地。但之后,三分之二占领区域重被俄军夺回。
无人机之战: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监视和定点攻击。专家表示,目前乌克兰战场上至少有100种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大小从玩具到小型飞机不等。2024年3月,乌克兰宣布,年产无人机可达400万架。
战争造成巨大破坏:三年战争给乌克兰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许多城镇因遭到俄军炮火袭击如今已成“鬼城”。位于顿涅茨克地区的博戈罗季奇内镇(Bohorodychne)于 2022年6月遭受俄军猛烈攻击,现在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生活仍在继续:并非整个乌克兰都处于战争前线。在远离战火的地方,生活仍在继续。商店、咖啡馆和餐馆照常营业,人们通过安装发电机来应对停电。
美国是否继续支持乌克兰存疑: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他希望在“24小时内”结束乌克兰战争。然而,他至今未能实现这一承诺。无论是特朗普与俄罗斯的“亲密关系”、他近期施压乌克兰让其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还是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口水战(特朗普称其为“未经选举的独裁者”),都引发了乌克兰及其盟友对美国是否会继续支持乌克兰的担忧。

此前,川普曾說,如果俄烏和平談判得不到進展,「我就會退出……這不是我的戰爭。」

澤倫斯基呼籲,如果普丁在談判中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並繼續拖延戰爭,西方國家應對莫斯科實施進一步制裁。

莫斯科過去多次要求烏克蘭從俄羅斯聲稱已於2022年底吞併、但僅握有部分控制權的4個地區(札波羅熱、赫爾松、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撤軍。澤倫斯基週一則重申不可能。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名美國官員和知情人士透露,川普在與普丁通話前,先和澤倫斯基進行了簡短談話,以協調雙方的外交戰略。澤倫斯基敦促川普應堅持要求普丁同意30天的停火

值得注意的是,在川普和普丁談話不久前,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發表聲明指,「未來還有很多困難的工作,在某些領域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暗示與烏克蘭的和平協議在短期內難有突破,「該協議涉及大量需要討論的細節」。

美國未跟進歐洲制裁

川普結束與普丁的談話後,同步向澤倫斯基以及歐盟、法國、義大利、德國和芬蘭領導人傳達內容。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透過聲明稱,與川普的談話「很好」,強調「美國保持參與很重要」。

德國總理梅爾茨(又譯默茨)則表示,歐洲和美國團結一致,「陪伴烏克蘭走向停火」,並宣布歐洲決定通過制裁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在川普與烏克蘭及歐洲領導人的通話中,與會人士對川普不願以進一步的制裁施壓普京感到「震驚」。

今年3月,川普曾稱美國「強烈考慮」對俄羅斯實施大規模制裁,因為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對烏克蘭進行了猛烈的攻擊。

川普週一則回應,他認為目前仍有可能在推動停火協議上取得成果,「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現……但如果你這麼做了(施加新制裁),也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上週,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在伊斯坦堡舉行近三年來的首次直接談判,雖然雙方再度提及換俘,但在停火方面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赖清德上任周年:乐意与中国对等交流

20 May 2025 at 13:17
德正
2025-05-19T12:16:50.091Z
赖清德对两岸的主张是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过去亦曾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总统赖清德周二(5月20日)上任满一周年。他在总统府发表演说,以“迎风转型,稳健前行”为题,主轴强调台湾会继续坚守民主价值。台湾曾经有38年的戒严历史,如今赖清德表示台湾已经是“亚洲民主的灯塔”。

赖清德说:“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台湾人,会放弃民主自由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一位总统,可以背离民主自由的价值。”

近年来,中国经常选在台湾总统发表重要演说时发动军演。台湾官员此前也警告,北京有可能在赖清德演说采取军事行动。

赖清德周二被问及两岸议题时,重申台湾的“和平四大支柱”行动方案,包含强化台湾防卫自主、增强经济韧性、与国际盟友合作等;面对中国,他表示:“只要对等尊严,台湾很乐意跟中国进行交流合作。”

赖清德称,“侵略者才是和平的破坏者”,而台湾是“热爱和平的国家”且“与人为善”。

因应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对各国发起的贸易与关税战,赖清德表示,他已提出相关策略,例如提供产业界必要支持。至于台湾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赖清德称目前仍在进行且过程顺利,“政府会秉持确保国家利益、维护产业发展、绝不牺牲任何一个行业等三大原则,站稳台湾的立场”。

在赖清德就职满一年之际,国民党籍的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出席一场研讨会。据台湾中央社报导,马英九称过去一年来台湾内部政治风波不断,“让人痛心”;他认为,赖清德此时应该“冷静下来,停止采取有害台湾的抗中路线”。但他也称观察到赖清德近期“释出解决两岸僵局的弹性与善意”,应该继续维持。

赖清德声望下滑

台湾民意基金会发布赖清德就职周年分析。在“总统声望”部分,去年5月有58%的台湾民众赞同赖清德处理国家大事的方式,今年5月则跌到45.7%,是过去一年来最低。

针对赖清德上任以来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满意和不满意者比例接近,各约占45%;在加强台湾国防能力方面,满意为53.2%,不满意36.3%。至于外交表现,满意与不满意分别为51.9%和40.7%。

民调也问到民众是否满意赖清德“面对中共威胁,确保台湾主权和安全”的表现,满意与不满意比例分别是51.8%和40.9%。

法新社周一(19日)发布分析报导指,赖清德的声望下滑,主因可能涉及台美贸易争端处理,以及民进党发动“罢免战”导致反弹。

近期台湾出现一波“大罢免”浪潮,公民团体与部分亲民进党人士锁定罢免约30位国民党立委,欲借此夺回国会主导权。作为回应,国民党也发动对民进党立委的罢免,并扬言罢免赖清德本人。这一系列发展也加剧了台湾社会对立。

专家:台湾政治动荡有利于中国

分析人士指出,台湾目前的政治动荡正在分散国会的焦点,并削弱公众信心——如此一来正中北京下怀,也助长了北京的宣传:台湾人接受中国统治将会更好。

在此内耗之际,北京持续对台加压:几乎每日派遣军机舰绕台,亦透过网攻、间谍与假讯息削弱台防。北京将赖清德视为“不可对话对象”,国民党则批赖是“麻烦制造者”。赖清德今年3月称中国是“境外敌对势力”,此言激怒了北京,也遭国民党批评为“惹事生非”。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哈斯(Ryan Hass)表示:“一个分裂、破碎、无法处理自身长期需求和脆弱性的台湾,唯一的受益者就是中国……现在的局面像是一场负和博弈,所有阵营都可能名誉受损。台湾的政治体系也将显得更加破碎。”哈斯认为,“台湾越分裂、越无能自我治理,北京对台诉求就越容易取得正当性。”

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两岸事务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表示,目前的政治氛围“有毒”。 “各政党将大量时间花在如何削弱对手支持、破坏对方形象与声誉上。”她说,“在诸如薪酬过低、电力短缺等问题上,几乎不存在跨党合作或凝聚共识的可能。”

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方隅认为,如果北京因此认为武统台湾的紧迫性降低,这场混乱或许也有积极面。

陈方隅表示:“中国所有这些努力最终都对反对党有利。”他举例说,反对党在地方选举中表现优异。 “他们认为,终有一天,民众会厌倦民进党执政,因为它已经连任三届。”但陈方隅认为,“现在,中国或许可以再等等。”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亚洲研究员萨克斯(David Sacks)则表示,尽管局势混乱,赖清德自上任以来在国内仍取得一些成就。其中包括提高公众对中国威胁的认识,并承诺将台湾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

萨克斯指出,在对外事务方面,由于特朗普的政策充满“不确定性”,情况更为复杂。他还说,中国早已决定“不愿与赖清德合作”。

中国国旗插上台湾海滩?

台湾海巡署周一表示,在总统赖清德即将上任一周年之际,中国可能试图干扰岛内民心。此前社交媒体上出现一段视频,显示一人将中国国旗插在台湾海滩。

上周,台湾陆委会表示,北京可能会在赖清德就职周年前后举行更多军事演习,以“制造麻烦”。

周日,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声称自己乘小船穿越台湾海峡,登陆桃园一处偏僻海滩并插上中国国旗,随后返回中国。该视频之后被删除。

上周五(5月16日),台湾海巡署表示,两名中国男子非法乘坐橡皮艇进入台湾西北海岸,声称遭受中共迫害,前来投奔自由。目前两人已被逮捕并查获运输工具等物。台湾方面认为不排除为中共灰色地带袭扰。

台湾海巡署副署长谢庆钦表示,中国一直在借机演习并施加其他形式的压力。

谢庆钦表示,插旗影片确实是在台湾桃园的海滩拍摄,但是否是有人从中国渡海而来,或有台湾内部人员协助拍摄,仍在调查中。

中国国台办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法新社、路透社、中央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世卫大会:可望达成疫情条约,且为自身“健康”而战

19 May 2025 at 22:47
德正
2025-05-19T14:21:27.997Z
因为中国的阻挠,世卫组织至今未能成功组织新冠病毒起源调查,谭德塞遭到多方批评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失去美国资助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周一(5月19日)呼吁成员国支持其“极为克制”的年度预算请求共计21亿美元。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近80年来,一直致力于改善人类健康与生活。批评者认为它表现不佳,例如至今未能完成新冠病毒源头调查。如今,这个联合国下属的卫生机构正在为自身的“健康”而战。美国历来是世卫组织最大的捐助方,但是特朗普于今年1月下令中止。

谭德塞说:“21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军事支出八小时的金额。21亿美元,是一架隐形轰炸机的价格——它是用来杀人的。”

他在周一于日内瓦开幕的第78届世卫大会上表示:“21亿美元,仅为全球烟草业每年用于广告和促销开支的四分之一,而烟草是杀人的产品。”他还说:“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价值标签被人调换了。”

谭德塞并未直接提及美国削减资金一事,但他此前曾表示,美国的退出是一个“错误”,并呼吁华盛顿重新考虑。

世卫组织提出的未来两年预算比最初规划减少了22%,主要是由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削减资金。虽然目前已有大约60%的承诺资金到账,但仍有17亿美元的预算缺口。

“我们知道在当前形势下,筹集这笔资金将面临挑战。我们对此并不天真。”谭德塞说,“但对一个在150个国家开展工作的组织来说,肩负着成员国赋予的庞大使命和职责,两年42亿美元,也就是每年21亿美元,并不夸张。这其实是非常克制的预算。”

相关图集:改变了世界的新冠大流行

从武汉到全球: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确诊出了一种可致命的未知肺炎。根据官方的说法,最初的病例可能发源于华南海鲜市场。此后短短几周时间里,这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开始在全世界传播。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疾病。
贝加莫的车队:意大利北部是欧洲最早爆发新冠疫情的地区。当地老人大批染病,医院和火葬场不堪重负。3月下旬,政府不得不动用军用卡车,从贝加莫市(Bergamo)将遗体运往其他地方火化。
史无前例的空城:为了防止人际接触传染,许多国家祭出禁足令。车水马龙的喧闹城市突然变得寂静无声。图为2020年3月31日空无一人的纽约时代广场。
超负荷运转:人们很快发现了一个无情的现实:感染新冠病毒致死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感染高峰期,大量病患让各国的医院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日夜无休,直到精疲力竭。(摄于2020年4月11日,布鲁塞尔)
日夜焚化:2021年春季在印度开始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让该国疫情迅速蔓延失控。单日确诊人数一度高达数十万。各地出现氧气告急、火化能力难以应对的景象。之后,奥密克戎成为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病毒变种。
居家办公和网课:商家停业、工厂停工、学校停课、企业推行居家办公。封控措施给各国经济造成重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巨变。在家中办公成为一项受到员工青睐的选项。但有研究表明,学校和幼儿园关闭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社交距离:除了戴口罩、洗手,为了减少近距离接触,卫生当局建议人们与家人意外的人保持“社交距离”。在旧金山的一座公园里,管理者为野餐的游人划定了活动空间,以便与陌生人不发生交集。
核酸检测: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被确定后不久,科学家们就开发出了能准确测出该病毒的核酸检测法,使得新冠感染者能较快地被确诊。在中国,“全员测核酸”成为当局新冠防控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少民众的噩梦。
排队打疫苗:2020年12月,首款新冠疫苗终于获批在欧洲上市。但一开始由于供不应求,只能优先给风险高的老年人和医护人员接种。直到2021年春夏,大规模接种才展开。很多地方设立了临时接种站和流动接种车。中国自行研发的新冠疫苗2020年夏以来就开始对国内“高风险人群”接种。
迟来的疫情海啸:在中国,由于新冠爆发初期就开始实施严格的封控措施,病毒在武汉以外并未大范围传播。直到2022年底,当局突然放松管制,导致疫情失控,图为2022年12月23日,重庆一家医院因床位爆满,病人只能躺在走廊和大厅。
无法确知的数字: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结束新冠肺炎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但同时称该病毒对人类仍然具有危险性。截至当时,全球确诊的新冠死亡人数达到700万人。但专家估计,实际的死亡数字至少有2000万。在伦敦的新冠纪念墙,人们可以画一颗红心,纪念在大流行中死去的亲人。

削减预算可能危及数百万生命

由于资金减少,世卫组织今年大幅削减了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建议减少含糖饮料的糖分含量,领导应对新冠疫情、脊髓灰质炎和埃博拉等全球疾病暴发。

谭德塞及其团队正努力应对美国资金削减的影响,同时也面临欧洲富裕国家减少资助的问题。这些国家担忧俄罗斯的扩张性行动,正将更多资金投入国防,而减少对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的投入。

美国乔治城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政治中心主任马修·卡瓦纳(Matthew Kavanagh)说,其他国家也借美国削减援助为由进行调整,许多欧洲国家纷纷减少了援助。

他说:“世卫组织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预算缺口,更是多边合作在当今民族主义和虚假信息盛行时代是否还能在全球健康领域成功进行的问题。”

“按目前的趋势,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能将因此无谓地失去,而全球卫生部长们似乎无力做出一致回应。”卡瓦纳补充说。

相关图集:被WHO列为突发卫生事件的疫情

武汉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将新冠病毒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此举不是对中国投下不信任票,而是为了防止这种病毒传播到医疗体系较弱的国家。
猪流感:据估计,始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被称为猪流感)导致逾28.4万人死亡。比最初估计的数字1.85万人左右高了15倍还多。不过,根据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传染病》表示,实际死亡人数可能高达57.9万人。病毒在全球扩散,美国、加拿大、芬兰、泰国、中国等都发现了感染病人。
西非埃博拉:2013年至2016年期间,埃博拉病毒(也称伊波拉病毒,Ebola)的病毒在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导致至少1.1万人死亡。《传染病学期刊》在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此次疫情给三国造成的损失高达530亿美元(约合480亿欧元)。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2014年,巴基斯坦因为未能确保小儿麻痹疫苗的普及,导致小儿麻痹症疫情严重。为儿童注射疫苗的活动在各国开展了多年后,这种致瘫病毒死灰复燃。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警告包含了巴基斯坦、叙利亚和喀麦隆,当时,全世界报告的417例病例中,巴基斯坦占了五分之一以上。
寨卡病毒:2016年,世卫组织将寨卡病毒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个病例2015年在巴西被确诊,该病蔓延到60个国家。大约2300名新生儿感染这种病,患上“小头症”(microcepaly),出现发育畸形。
刚果埃博拉:2019年7月,世卫组织第4次就刚果暴发埃博拉疫情会议后,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1月14日,世卫组织已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确认了3406例埃博拉病例。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埃博拉给刚果带来大约10亿美元的损失。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根据世卫组织官方网站,满足这三个标准的疫情会被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突然、不寻常、意外;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很可能超出受影响国国界;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

疫情防备成为会议重点

为期9天的本届世界卫生大会讨论的重点包括两项重大改进,旨在加强世卫组织的财政能力,并提升全球应对未来疫情的能力

成员国预计将同意将年度“会费”(即规定性捐款)提高20%,以增强世卫组织财政基础,并减少对政府每年可变的自愿捐款的依赖。目前,这些自愿捐款占据世卫预算的一半以上。

大会也有望通过一份艰难达成的“疫情条约”,该条约源于各国希望避免新冠疫情期间反应迟缓和不平等的问题再次发生。专家普遍认为,未来的大流行不可避免。

条约内容包括:向世卫组织提交关键病毒样本的国家将获得相关检测、药物和疫苗的优先权;世卫组织也将获得高达20%的这类产品,以确保贫穷国家能够获得。

谭德塞表示:“每一届世界卫生大会都很重要,但今年的大会尤为关键。这真的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不过,该条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尤其是美国——曾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快速开发新冠疫苗——并未参与其中。此外,条约未设强制惩罚机制,如果成员国违反条约将不会受到处罚,这是国际法中的普遍问题。

卡瓦纳表示,该条约的通过“可能是一个重大胜利——证明美国政府在全球健康事务中或许已不再不可或缺”,也可能为“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机会。

特朗普和其他反对者的批评

特朗普长期以来批评世卫组织。在其首个总统任期内,因不满世卫对中国的“阿谀奉承”以及疫情应对不力,他曾宣布美国退出世卫组织。继任总统拜登上台后重返世卫。

今年1月,特朗普在重返白宫的第一天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召回在世卫工作的美国政府人员,并宣布将在明年1月正式退出世卫组织——美国法律要求需要一年的通知期限。

其他反对者也在持续抨击世卫组织。全球反堕胎和维护假体价值的行动团体CitizenGo周一在日内瓦联合国机构外举行抗议,反对疫情条约。

抗议活动中出现了一个地球形状的气球雕塑,以及一条横幅,斥责“全球主义精英”,并展示了谭德塞与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握手的图像,背景是大量美元图案。盖茨是世卫组织的重要支持者。

CitizenGo的活动人士塞巴斯蒂安·卢科姆斯基(Sebastian Lukomski)说:“新冠疫情之后,世卫组织认为集中更多权力是个好主意。”他指责世卫组织试图“剥夺更多基本自由,而不是从疫情中吸取教训”。

在大会召开前,世卫组织已开始内部整顿并削减开支。

在上周的预算会议上,谭德塞宣布管理层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关键顾问迈克尔·瑞安医生(Dr. Michael Ryan)卸任紧急事务主管。

谭德塞上周表示,由于美国和其他援助减少,世卫组织目前面临超过5亿美元的薪资缺口。

(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会成为武器出口大国吗?

19 May 2025 at 22:47
德正
2025-05-19T14:28:16.658Z
(资料图片)中国空军一架飞机在进行飞行训练

(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3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国际武器移转趋势》中指出,过去五年里,中国是仅次于美、法、俄的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国。

2020-2024年,中国的武器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5.9%,比此前五年略有降低。中国武器的主要接收国是巴基斯坦(占63%)、塞尔维亚(占6.8%)和泰国(占4.6%)。

SIPRI报告指出,预计今后数年里,中国获得的海外订单中将包括57架作战飞机、10艘大型军舰、500辆坦克及火力支援车(fire-support vehicles),以及火炮等。

从各大洲分布来看,中国军火出口的77%运往亚洲和大洋洲,14%运往非洲。2020-2024年,中国为44个国家提供了主要武器,不过其中近三分之二(63%)送往一个国家: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依赖于中国军火

从SIPRI报告的数据来看,2020-2024年,作为全球第五大武器进口国的巴基斯坦,从中国进口的武器占到81%。此前的五年里,这一比例为74%。

SIPRI高级研究员维泽曼(Siemon T. Wezeman)向德国之声表示:“巴基斯坦各种主要军火几乎都依赖于中国。巴基斯坦大部分作战飞机(combat aircraft)、战舰、防空系统、雷达、坦克等许多类型都来自中国。而随着过去为巴基斯坦提供军火的美国以及其它几个国家现在不愿意这么做了,这一趋势可能只会进一步增强。”

SIPRI报告还显示,自1990-199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最主要的军火提供国,并且占比持续上升。

就巴基斯坦的情况看,在一项大规模军火采购计划之下,2020-2024年,随着该国开始收到所订的武器——包括作战飞机和护卫舰,该国军火进口比此前五年上升了61%。巴基斯坦的军火进口占全球的4.6%。

2021年珠海航空展上的一架歼-10C飞机

中国希望向全球扩张武器出口 专家:目前并无这一趋势

那么,中国向巴基斯坦以及其它国家出口的武器有多先进?

专家维泽曼表示:“巴基斯坦得到的是中国愿意出口的最好的军火产品,而不是中国生产的最好的军火(许多出口大国都把最好的产品留给本国)。外界认为,巴基斯坦曾请求获得甚至更为先进的武器(比如新一代的作战飞机),但中国似乎还并不愿意提供这些。”

维泽曼表示:“中国向非洲国家出口多种不那么先进(且数量较小的)武器,(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要求获得最先进的武器)。但中国曾向一些中东国家提出,愿意向其出口与向巴基斯坦提供的类似的武器,只是迄今并未取得成功。”

过去五年里,非洲的主要武器来源国分别是俄罗斯(占21%)、中国(占18%)和美国(占16%)。特别是西非地区,中国是其最大的武器提供国,占到26%。

尽管中国希望扩张全球武器出口,但专家维泽曼分析认为,目前并无这一趋势。“中国武器或许变得更先进了,但出于政治原因,许多大型的潜在市场对中国来说都是禁区(如印度、日本、台湾、韩国、欧洲大部分国家、美国等),并且许多其它国家基本上都很犹豫(中东大国、东南亚、拉美)。这些国家里有些与中国存在对抗(如围绕南中国海: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并且几乎全部都受到来自美国(及部分盟国)的强大压力,不要从中国(或俄罗斯)购买军火。与此同时,美国也向这些国家表示,愿意为其提供武器,即所谓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这意味着,对中国来说,向大型市场扩大军火出口的空间不大。但我们也需要看一看,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是否能取得某些突破:有报道称,埃及将要订购大量歼-10C战机),——这是印巴冲突中看上去似乎相当成功的同款飞机。不过,埃及将会面对美国的压力,与中国的谈判或许只是埃及想要从美国那里获得某些筹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其它国家以前也曾使用过。”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评论:印巴空战是否会增强北京武统台湾的信心

19 May 2025 at 22:47
邓聿文
2025-05-19T14:43:48.867Z
根据巴方的说法,其用中国制的歼10战机和雷达预警系统击落了印方6架战机,包括3架先进的法制“阵风”。

(德国之声中文网)印巴空战是二战后最大的一次空中战斗,双方投入的战机规模达120多架。然而,这次空战的最大赢家居然是不在场的中国。原因是,根据巴方的说法,其用中国制的歼10战机和雷达预警系统击落了印方6架战机,包括3架先进的法制“阵风”。国际媒体的报道也证实了获胜一方是巴基斯坦。那么,中国出口武器的首次战场胜利,是否会极大增强北京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对台动武的可能性,这是外界在目前两岸紧张态势下评估北京的对台战略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北京一直强调,它追求的是和平统一,但也从来没有承诺放弃武力。然而,随着台湾越来越走向独立,和统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更多的人,包括大陆内部民意认为,要统一台湾,就只能武统,和统丧失了可能性。北京当然了解两岸这种情形,它不是不想武统,但也有很多顾虑,除了武统会引发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的制裁,最大的担忧是武力攻台过程中代价太大,甚至有可能失败。虽然两岸军力早已失衡,可台湾毕竟也有相当的战力,而且还得到美国和西方军事支持,即便不考虑美军是否会介入台海作战,解放军要轻而易举打败台军,就像一些高级将领所描绘的,三天时间拿下整个台湾岛,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这其中的一个变量因素,是解放军在1979年后就没打过仗,而1979年的惩越战争,是解放军最后一次大规模作战,然而,那次战争无论从解放军的指挥体系还是武器来说,都很落后,对现代战争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帮助。随着武器的升级换代,尤其是电子战、信息战的运用,现代战争更多的依赖武器,武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国军工在过去十几年虽然有一个大爆发,各种新型武器逐一亮相曝光,解放军近年来也在强化各种军演,包括渡海实战演练,然而,再贴近的实战军演也只是军演,比不上真实战争的复杂程度,在实战军演中性能良好的武器,是否在真实战场也表现优良,不仅外界存疑,即便是中国军方自己,亦没有太大把握。因此,对北京来说,如若不得不对台动武,就必须考虑在新型武器装备支撑下的解放军的真实战斗力的水平如何。

被轻视的中国空军

2024年,美国军事网媒“WDMMA”曾发布世界空军排名,美国和俄罗斯分列第一和第二,印度位居老三,中国居然排在印度之后为第四。WDMMA如此轻视中国空军,可以说它“无知”或带有“偏见”,但也显示出西方对于中国军力在没有实战检验的情况下的合理怀疑。这还可以从中国的武器出口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偏低,只有一些和中国友好的国家购买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宣称其武器质优价廉。

正是这个意义上,此次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用中国的歼-10CE战机,发射中国研制的PL-15E中程空对空导弹,在100-160公里远的超视距距离内,击落了印度战机。这是中国武器首次在真实战场上,以硬碰硬的方式,打败了西方武器,验证了中国出口型战机和系统性作战能力对抗西方顶尖军事装备的可行性,从而为中国军武走向世界做了一次最好的免费广告宣传。对北京来讲,这场“中国武器系统”的胜利,来得是如此的恰到好处,因为北京刚刚在一场关税战中以“不跪”的姿态硬逼着美国将关税调回原点;如今,在军工武器和军事战力的竞争中,中国制武器和作战体系又胜过法制武器和作战体系,这嫣然不会极大提振北京对抗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信心?

中低端vs.“四代半”

如前所述,由于未经战时表现检验,长期来,军事观察家们常拿中国战机同西方国家或俄制高端战机对比,认为中国战机技术尚未成熟、系统整合能力不足。但这次由歼-10CE战机和地面雷达系统共同完成的“猎杀阵风”行动,显然打破了这一偏见。法国“阵风”战机属于“四代半”的先进战机,不仅在印度被视为空中优势的象征,也在西方体系中长期保持高评价;歼-10CE战机却被视为“中低端战机代表”,此次能在作战条件下压制乃至击落阵风,说明其机载雷达、数据链、导弹制导等综合能力已具备体系作战的水平,也间接表明中国对信息化战争的掌控力已大大提升。这实际不是单个机种,而是两种不同的作战体系的较量,用中国军迷的话说,巴基斯坦采用中国的作战理念和体系化作战能力对印度进行了降维打击,这亦是此次空战引起全球军界震惊和重视的原因。

邓聿文:歼-10CE战机却被视为“中低端战机代表”,此次能在作战条件下压制乃至击落阵风,说明其机载雷达、数据链、导弹制导等综合能力已具备体系作战的水平

中国的这一成功可以说并非偶然。外界一直低估了中国军工和解放军的实力。尽管解放军腐败不断,近年更是爆发窝案,高级将领连接被查,一度让外界怀疑会严重影响解放军的整体战力,甚至让北京武统台湾变得不可能,然而,客观评估,在习近平上台后推行的各种改革中,大多数都已烂尾,唯独对解放军的改造成效显著,把解放军的指挥和战训体系由原来的苏联模式改造成了美国模式。与此同时,北京也利用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和完整的产业链,大力发展军工。近年来,中国空军装备的歼-20隐形战机、海军055型驱逐舰,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构建出一整套“非西方体系”的作战能力。这次印巴空战,实质上是北京“出口军武”对西方高端战机体系的一次“实战认证”,它可能成为北京由武器自信转向战略信心的重要节点。

印巴空战带来的强烈启发

那么,对未来可能的台海战争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北京之前对解放军是否能够打败台军,特别是抵御美军还不十分肯定,印巴空战让北京有理由相信,中国体系化军武具备与西方装备抗衡甚至压制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空中平台与地面雷达联动方面,正如一些军事专家所言,形成了“强感知——快打击”的模式,对未来若以“拒止战略”围绕台湾本岛和外岛构建空域封锁、预警打击、指挥链压制,无疑具有强烈的启发性。

在对台海作战的评估中,解放军的军事实力的实战表现、对西方武器系统的对抗能力、制电磁权与制空权的夺取能力,都扮演着决定性角色,经此一役,如果北京认为,一场精密筹划、信息主导、电子战先行的“短期速决战”,在军事上是可行的,那表明解放军有能力以低成本、短时间、有限代价完成作战任务,这显然会大大提高北京发动武统的概率,尤其是在北京对和统绝望的背景下。

尽管印巴空战增强了北京武统台湾的信心,但台湾和国际社会也不要太过忧虑,因为真正决定北京是否动武的,不是单纯的军事实力,而是政治需要。台海局势的多边结构、北京内部的政治稳定性、国际社会的战略反应能力,以及最重要的——战争是否能为中共政权带来“可持续收益”,这些才是北京优先考量的因素。而在这些方面,印巴空战就提供不了什么参照。有鉴于北京全力应对美国的关税战,搞好经济,未来二、三年,对台动武的可能性不高,但如果赖清德在台独路上狂奔,以及美国动用台湾牌来压制中国,由印巴空战带给北京的军武信心的增强,很有可能转化成真实的台海战争。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工厂产出超预期 贸易战阴影下增长显韧性

19 May 2025 at 22:17

2025-05-19T14:08:05.229Z
尽管中美之间的关税对峙持续发酵,但中国4月的工厂产出增长速度超出市场预期

(德国之声中文网)尽管中美之间的关税对峙持续发酵,但中国4月的工厂产出增长速度超出市场预期,显示中国工业部门在对外压力下展现出一定韧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本周一(5月19日)发布的数据,4月中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1%,超过彭博社此前预测的5.7%。尽管增速较3月的7.7%有所放缓,但依然显示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维持稳定。

国家统计局在通报中指出:面对外部冲击增多与内部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中国国内经济顶住了压力,总体平稳。”

此前一周,中美两国宣布将互相下调对方商品的高额关税,为期90天,此举一度提振市场对全球经济避免严重衰退的希望。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零售疲软、投资放缓 内需依旧乏力

不过,数据同时显示,内需依然疲弱。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低于彭博此前预计的5.8%,也低于3月的5.9%。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今年前四个月同比增长4%,亦低于一季度的4.2%,并未达到市场预测的4.4%。

失业率方面,4月中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下降至5.1%,较3月的5.2%略有改善。

天勤资产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在一份评论中表示:“尽管美国关税提高,但出口仍保持韧性,4月的经济活动仅小幅放缓。鉴于关税已被大幅下调,预计出口将继续强劲,第二季度的经济动能有望保持稳定。”

房地产持续承压 房价普遍下行

但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则继续处于低迷状态。数据显示,在70个大中城市中,有67个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降,显示消费者仍持谨慎态度。

房地产行业曾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如今的长期低迷也正成为拖累整体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北京方面今年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约5%”。但在外需不确定、消费不振与房地产承压的背景下,能否达成这一目标仍存在不小挑战。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经济恐陷入三年停滞 欧盟委员会下调增长预期

19 May 2025 at 22:17
德才
2025-05-19T14:09:51.939Z
德国已经面临连续第三年经济零增长的局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委员会周一(5月19日)发布春季预测报告,预测德国今年经济将陷入停滞,增长率为零。而在去年11月的预测中,欧盟委员会还预计德国经济今年将增长0.7%。据该机构的最新预测,直到2026年,德国经济才有望实现1.1%的增长。

欧委会预计今年欧盟整体经济增长率为1.1%。欧元区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0.9%。这两个数字都比去年11月的预测下调了0.4个百分点。

“尽管我们面临诸多挑战,欧盟的经济仍保持稳定。”欧盟经济事务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在布鲁塞尔表示。他指出,经济预期下调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国政府“不可预见且看似任意”的关税政策,这导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企业投资更为审慎。

德国已经面临连续第三年经济零增长的局面。欧盟委员会的结论与德国联邦政府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致——都预计德国2025年经济将停滞不前。

更多阅读:经合组织预测德国明年经济表现在工业国中垫底

欧盟委员会表示,对德国的预测下调,原因在于关税上升和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特别依赖外贸的行业将持续受到“结构性衰退”的影响,市场份额持续流失。此外,对华出口持续大幅下降。到目前为止,与美国的贸易已经能够部分抵消这一影响,但如今受高关税影响,这种平衡也不再成立。

尽管如此,德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通胀回落使得居民消费能力回升,企业的投资意愿也重新加强,住宅建筑方面也出现了改善迹象。但由于出口疲软,这些积极因素未能扭转整体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因此2025年经济预计仍无增长。

德国联邦议院2月份批准的数十亿欧元国防和基础设施财政方案也带来了谨慎乐观的情绪。欧盟委员会报告称,这一计划明显提升了德国企业的信心,带来了“信心的转折”。由于新一届政府尚未详细说明其计划,相关影响仅以市场情绪的形式纳入预测。

从长期来看,这些额外支出可能会显著提振德国经济。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单独模型计算,仅凭这项财政刺激计划,到2029年,就可能使德国GDP比原先预测高出1.25%。这甚至可能在2035年底带来2.5%的额外增长。前提是这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全部来自新增债务,并且专门用于“生产性项目”。

在欧盟国家中,德国经济表现已处于末尾,仅优于奥地利——欧盟委员会预计奥地利今年经济将萎缩0.3%。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马耳他(增长4.1%),其次是丹麦(3.6%)和爱尔兰(3.4%)。

在欧盟较大的经济体中,预测结果不一:法国(增长 0.6%)和意大利(增长 0.7%)增长温和,而西班牙表现更强劲(增长 2.6%)。

相关图集:德国经济陷入低迷的五大原因

俄乌战争:德国能源价格飙升影响竞争力:2011年,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加快退出核电,同时依靠俄罗斯的天然气来弥补缺口。俄罗斯2022年2月24日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切断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对德国造成了沉重打击。德国不得不转向成本更高的液化天然气。战争爆发后,德国也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多年来,德国的商业模式都是以廉价能源为基础,为出口型工业提供动力。然而,德国工业用户目前的平均电费为每千瓦时20.3欧分,而在美国和中国,这个数字相当于8.4欧分。德国近年来虽然也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但一些房主和地区对风机的抵制抑制了风能的增长。
中国:从客户到竞争对手:在2010年代初期和中期,德国奔驰、大众、宝马等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但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 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为585万辆,德国为317万辆。中国产电动车也瞄准了欧洲市场。2010 年,中国的电池板制造商还依赖进口的德国设备。如今,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依赖于来自中国的设备,国家补贴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也消灭了德国制造商。在家具、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国制造商现在也开始和德国制造竞争市场份额。
投资踟蹰不前:德国在经济繁荣时期推迟了对铁路和高速互联网等长期项目的投资。设施老化、维修工程增多等原因导致铁路准点率不断创下新低。高速互联网尚未覆盖一些农村地区。2009年通过的关于限制赤字的宪法修正案束缚了政府的手脚。是否放松所谓的债务刹车将成为下届德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缺乏技术工人:从IT行业到酒店行业、从托儿所到养老院护工,德国各行各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缺乏技术工人的问题。德国工商会对230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43%的企业表示无法填补空缺职位。德国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儿童保育机构短缺导致许多女性只能从事兼职工作甚至根本不能工作。人口老龄化也令缺乏熟练技术工人的问题雪上加霜。
官僚主义的拖累:德国企业和经济学家指出,冗长的审批程序和过多的文书工作对经济造成了拖累。比如,获得风力涡轮机的建造许可证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公司既需要到当地公用事业机构注册,也需要到政府监管机构那里注册等等。一项要求公司证明其供应商遵守环境和劳工标准的法律甚至超出了欧盟的要求,给德国公司带来了比其欧洲竞争对手更重的负担。

(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评论:俄乌和平不是短跑赛 而是马拉松

19 May 2025 at 20:47
张俊华
2025-05-16T09:25:02.589Z
乌克兰和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德国之声中文网)如同大多人料想的那样,普京并没有出现在伊斯坦布尔。而仅仅是派了一个三等甚至是四等代表团来应付了事。而在几天前,他自己提议,“我建议下周四(即5月15日)俄乌双方最高级别共同恢复2022年的直接和平谈判。“ 当初普京说这话的用意是,既然你泽伦斯基提出30天的停火,那我则比你更”上一层楼“。而且,他以为,乌克兰是不敢接这个球的。但没想到,泽伦斯基不仅接了这个球,而且特意要普京亲自出席这个谈判。

普京的臆想和俄军工的惯性

泽伦斯基的一番话,使得普京陷入了窘境。因为他自己的话本来只是想说给川普听的,意思是,“不是我不要和平,而是泽伦斯基”。但没想到,他自己的话给他自己设了陷阱。因为如果他来跟泽伦斯基会面谈判,等于他在否定自己多次公开场合对乌克兰总统合法性的质疑。同时,也会给国内留下印象,即他确实屈从于欧洲的压力,如果这样,那他那种强人的形象便一地鸡毛了。

尽管层级不高,但这也是大约三年以来俄乌双方第一次直接进行会谈

而现实是,普京确实没有太大的和平动力。因为他现在更认为他能赢得这场战争,即把所有想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拿下来,并迫使乌克兰政府投降(实在也是一种臆想)。况且,即便他这方面信心并不是很足,他已经把俄国的经济军事化了,俄罗斯一大批人都受雇于国防工业。一旦和平,俄罗斯整个经济则比战争期间更差,因为这意味着将有一大批人失业。因为国防经济难以这么快的转型。 所以,战争的惯性驱使他继续打仗。

乌克兰和平屡遭背弃 土耳其谈判是否可期

欧洲在进步

从欧洲来看,企图迫使普京接受30天停火的建议,是由欧洲四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波兰)用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的,实际上他们也是想快刀斩乱麻,早日结束这个欧洲的灾难。但显然,欧洲人不得不认识到,争取到乌克兰的和平不是100米的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赛。

但总体来说,欧洲在进步。首先,德国新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又译默茨)正在跟其他欧洲大国一起在塑造一个新的、比以往更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包括了1)乌克兰成了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欧洲再也不是跟着美国走,而在努力推动着美国跟欧洲向前。3) 欧洲的外交旨在和平而非战争。为了和平,必要时必须对不愿意和平的国家施加压力。而在舒尔茨时代,在对付俄罗斯时,处处都显得被动。而现在,欧洲在努力地牵着大象的鼻子走。 德国把提供给乌克兰的武器跟和平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你普京越不想和平,那欧洲就只能在提供武器方面升级”。

显然,欧洲现在的和平条件比以往更好。新上任的教皇最近对乌克兰战争的表态,更有利于人们尤其是天主教的教徒对普京的侵略行为憎恶。欧盟尽管有斯洛伐克总理那样的人物,但总体比以往在乌克兰问题上更团结。而且欧洲在普京的好战行为面前,不得不重新捡起已经抛弃了的军工业。 要知道欧洲的军工业底子并不差。

中国的角色

中国在这场马拉松赛中的角色始终是世界关注的。但前不久,习近平的表现在欧洲人眼里令人沮丧甚至厌恶。我们且不说,他亲自去红场给普京侵略乌克兰捧场。当然,如果真的为了纪念二战的结束、战胜纳粹和日本侵略军的胜利,那他就应该专门请台湾当局也参加红场的阅兵,因为当初接受日本投降的中国国民政府,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那时这个国家尚不存在。

习近平出席了普京主持的红场阅兵式

其次,他跟巴西的总统卢拉产生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卢拉尽管也参加了红场的阅兵,但他不得受良心的谴责,力图在公开场合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一下。他后来在北京跟习近平再次会面,中巴双方还专门就乌克兰问题在5月13日发布的《中国巴西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北京力图表明中国跟巴西一样希望世界和平。期待俄乌双方能开启富有成果的谈判、为实现政治解决汇聚更多共识,解决各方的合理关切,中方还特意在声明中添上了“有必要从根源上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办法”语句,以期最终达成一个公平、持久、有约束力的和平协议。

德国新总理:将坚决敦促中国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做出贡献

而中国官方在所谓“从根源上找到乌克兰危机的办法”,就是把普京一套说教搬来,要乌克兰接受。 而在这方面,巴西则不一样。譬如,当卢拉得知普京自己提出要恢复伊斯坦布尔谈判时,他非常重视这一提议,但他也知道,普京实际上并非想马上和平的人,为了真正的和平, 卢拉公开对普京喊话“快去伊斯坦布尔参加和谈吧!”。而且,他还表示,如果有必要,他准备特意再去一次莫斯科,说服普京参加这场谈判。 而习近平在整个过程中则连个声都不敢吱。

当然,既然乌俄和平进程是个马拉松赛,那么中国今后如果真的要为和平做贡献,机会还是有的。问题是习近平是否会从公正的立场对待俄乌双方、从而抓住这样的机会呢?从北京跟莫斯科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来看,他很难摆脱其一面倒的立场。 这从中国很多媒体的表述都能看出来。很多报道告诉公众的是一个颠倒的图像:即不要和平的是乌克兰,而不是普京。

伊斯坦布尔和谈在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预告了失败,或者说,人们不再不对此给予太大的期待,但普京的食言确实再次给川普上了一堂课。他的那种哄着、宠着普京的做法显然不成功,这也等于给他施加了压力。欧洲正在催促他改变对普京策略。尽管川普不是个聪明的政治家,更不用说是个什么战略思维的人,但他似乎不得不顺着潮流走。在这个潮流的后面是罗马的教皇,共和党大多数热爱民主、反对侵略的人,以及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