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黃錦鐘
2025-08-13T00:59:59.366Z

DW客座評論員黃錦鐘認為,台美關係的癥結之一是尚未「找到關鍵的人,能與川普說上話」。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近日發表〈台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一文,細數民進黨政府在經營對美關係的重大失誤,主張這些導致台美關係出現裂痕。
惠頓相關論點在華府官學界並不新鮮,確實反映部分右翼人士對台美關係發展觀察,但稱不上是主流。該文之所以引發熱議,除了直言不諱地詳列台灣可能得罪川普的所有潛在原因,還嚴詞質疑台灣對美外交工作的不足和「左傾」現象,通篇內容針對性非常強烈,就一般華府政策類投書來說,實屬罕見。
台灣沒有本錢進行「押寶」
惠頓質疑台灣政府與民主黨過從甚密,輕忽長期挺台的共和黨陣營。
事實上,「押寶」單一政黨對台灣的戰略風險太高,特別是近年台灣在中國持續加大政治打壓、經貿脅迫及軍事恫嚇之下,沒有左右逢源、兩邊討好空間,似乎只有「親美抗中」方能求取自保,因此無論美國是由共和黨或民主黨何者執政,對台灣來說皆同等重要,全面經營對美關係也成為台灣外交工作的最優先事項。
此外,2016年川普以政治素人之姿,擊敗建制派的政壇老將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贏得總統大選,跌破各國眼鏡,也無時無刻提醒台灣「押寶」風險,所以民進黨政府近年的對美工作,不管是對共和黨或民主黨人士都著力很深,且以「既做廣又做深」為原則,不放棄任何可以實質深化台美關係的互動管道和人脈網路。
諸如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團持續來台交流訪問,以及台灣邀請川普首次執政時的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國務卿蓬佩奥(Mike Pompeo)、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等前重要官員訪台,一定程度反映對美外交效果。
川普去年11月再次贏得總統大選,賴清德政府也透過與台關係友好、曾任川普第一任期國安顧問的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向川普轉交當選賀函;台灣現任駐美代表俞大㵢上月更參加與川普私人關係緊密、以「挺川」著名的前白宮首席策略長班農(Steve Bannon)的Podcast節目,暢談台灣致力提高國防預算及自我防衛決心。在在都顯示,台灣政府近年的對美工作不存在所謂「押寶」。
華府「友台供應鏈」的虛與實
不過,惠頓的確點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亦即台灣聘請政治公關公司對川普進行遊說的實際效果為何,背後也衍生出「友台供應鏈」的奇特現象,值得反思。
首先,台灣政府為強化對美關係,不斷投入政治遊說、公關宣傳、人脈網絡等相關資源,致力強化外交工作布局,卻引發華府政治和智庫圈激烈競爭;尤其近年華府智庫籌措財源不易,普遍面臨運作壓力,多已採取撙節措施,減少不必要開支。台灣提供的研究經費補助及合作方案,確實可紓緩各智庫的財政燃眉之急,同時有利台灣向國際發聲,傳達抗中政策訴求,雙方雖一拍即合,但也導致各方檯面下角力暗潮洶湧。
其次,美國國會不間斷地提出各式各樣友台法案,據統計本屆國會已提出20多項直接支持台灣的友台法案或決議案,除展現美國跨黨派挺台共識外,也有助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並且掌握抗中議題的輿論話語權。
不過,「抗中友台」在美國乃至西方民主國家都已蔚為「政治正確」的一股風潮,說穿了涉台議題就是「流量」焦點,可聚集鎂光燈,拉抬政治聲量;美國國會議員積極挺台到底是個人利益權衡下「不得不為」的政治盤算,還是根深柢固、難以動搖的價值認同,仍值得省思。
第三,遊說在華府是司空見慣的政治活動,也是美國講求多元競爭的民主文化體現。近日美國媒體Politico披露,日、韓、印度等30餘國,僱用與川普關係密切的遊說人士進行疏通,希望能爭取降低關稅;而台灣為增進與川普政府的人脈網絡和互動關係,聘僱公關公司遊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也符合各國對美外交工作的一貫做法。
然而觀察川普重返白宮後的行事作風,似乎更專斷獨行、忠於貫徹自我意志,僅少數人可進入核心,影響川普決策,大幅削弱傳統遊說成效;加上川普愛好建立與各國領導人的私人情誼,台灣迫於政治現實,無法對美展開元首外交,無疑處於劣勢。
總之,當前台灣對美外交的最大問題不在於「押寶」,也不在於投入不足,而是難以接觸到可直通白宮橢圓形辦公室「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派的核心要角。

川普重返白宮之後,「美國優先」的概念重回美國政策核心。
即便民進黨政府近年苦心經營共和黨陣營,但多數人士屬於傳統建制派,有些更與川普反目成仇,對拉近與川普距離而言,實在無法起到顯著加分作用。此外,華府公關公司、智庫等積極搶食台灣資源大餅,其中不乏貪圖私利的「政治掮客」,如何愛惜羽毛、慎選合作夥伴,以免損害台美關係,也是民進黨政府的一大課題。
台灣正在失去川普嗎?
當前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利益大致可從「經貿科技」、「地緣安全」、「民主價值」3個面向切入探討,不過觀察川普及其團隊要員近來的對台政策言行,無疑最重視「半導體和軍事防衛」。
針對川普政府相關訴求,台灣積極做出回應,除了台積電允諾投資1650億美元,在美擴建晶圓及先進封裝廠,滿足川普力推美國製造的戰略產業政策主張外,賴清德政府也規劃編列規模數千億新台幣的多年期軍事採購特別預算,落實2026年國防預算達GDP 3%以上的政策目標,展現台灣的自我防衛意志。
而川普政府宣布在美投資設廠企業可免徵100%的半導體關稅,為台積電打開豁免通道;另一方面,有消息指美方持續要求日、韓、澳等印太盟友對「台海有事」明確表態,並協同盟國在印太地區頻繁軍演,加強嚇阻中國破壞台海等地的區域現狀。此外,白宮近期致函眾議院,敦促國會將「台灣安全援助倡議」撥款金額增加至10億美元,種種發展都感受不出台美關係正在漸行漸遠。
當然有論者認為,媒體報導指川普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是台美關係鬆動一大警訊,顯示川普對民進黨政府積怨已深,甚至川普將棄台、和中國進行「大交易」的各種傳言也沸沸揚揚,相關臆測不免過於聳動且言過其實。
就現階段美中台關係發展來看,川普最優先的戰略目標是「重新調整對中關係」,除了透過關稅施壓和經貿談判,致力解決對中貿易失衡問題外,也積極鋪陳與習近平舉行會談,為往後數年的美中關係設定框架。
因此,較公允的解讀是,川普不願節外生枝,讓原已不穩的美中關係因賴清德過境再生齟齬。
川普在商言商、擅於算計,深諳「台灣牌」在美中長期戰略博弈的重要性,且對美國最終取勝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台灣既然不存在倒向中國可能性,必須要做的是以更宏觀態度,充分理解川普政府種種政策決定,並從旁配合美方的抗中戰略規劃和推進步調,不急於求成,也不要有意外演出,以免被貼上「麻煩製造者」標籤。
雖然民進黨政府和川普的政治光譜及價值觀存在分歧,不過川普是相當彈性的務實主義者,只要符合「美國優先」,台美關係仍有進一步深化空間。
民進黨政府的當務之急是持續在川普最看重的「經貿科技」和「地緣安全」擴大利益交集,且設法拓展人脈網絡,打入MAGA核心圈。而「找到關鍵的人,能與川普說上話,並最終辦得了事」,既是當前台灣對美工作的最艱困任務,也是民進黨政府不能迴避的重大挑戰。
相关图集:特朗普新“领导班子”要员都是谁?
对华强硬派卢比奥被提名出任国务卿:去年11月,特朗普提名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出任国务卿。《华尔街日报》指出,如果该提名获得确认,卢比奥将成为首位遭到北京方面制裁且被禁止前往中国的在任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被认为是美国参议院中坚定的反共派。2020年卢比奥先后两次因新疆种族灭绝指控和香港反修例事件被中国制裁限制入境。上周三(1月15日)在参议院就接任国务卿进行听证时他强调,美国必须改变自己,“否则不出10年,我们连看什么电影都将由中国决定”。
美国第一位女性白宫幕僚长:特朗普胜选后宣布的第一位内阁人选就是他的竞选团队经理、67岁的威尔斯(Susie Wiles)。威尔斯从事政治幕僚工作多年,相当低调,甚少接受公开访问。正如同许多政治明星的幕后推手,她故意避开镁光灯,因此特朗普替她取了“冰姑娘”的绰号。但她的名声响亮,很多人认为她有能力控制住以不受约束著称的特朗普,让他严格遵循竞选行程。她将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个担任白宫幕僚长的女性。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将担任国防部长:特朗普11月12日宣布,他已经选择了福克斯新闻(Fox News)主持人兼退伍军人赫塞斯(Pete Hegseth)担任国防部长。数天后,赫格塞斯被曝2017年曾被控性侵一名共和党女党工。赫格斯否认受到性侵指控。其律师称其没有性侵,两人当时是两相情愿,但证实赫格斯有针对这起事件支付对方封口费。赫塞斯曾为美国陆军国民兵上尉,并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2012年参选明尼苏达州参议员败选后,在2014年加入福克斯新闻。过去曾批评北约盟国软弱、落后,并称中国正在打造一支“专门致力于击败美国”的军队。
前佛州检察长帕姆·邦迪(Pam Bondi)将担任司法部长:特朗普11月21日宣布将提名前佛罗里达州检察长帕姆·邦迪(Pam Bondi)担任司法部长。当天,特朗普的第一人选、前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茨(Matt Gaetz)因涉嫌性贩运的指控,宣布退出司法部长提名。现年59岁的邦迪曾于2011年至2019年担任佛罗里达州的最高执法官员。她是特朗普的忠诚支持者。在特朗普首次弹劾审判期间,邦迪是他的律师之一。她还一直为特朗普声称因广泛的选民欺诈而输掉2020年大选的言论辩护。
华尔街知名对冲基金总裁贝森特将担任财长:特朗普11月22日提名亿万富翁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作为财政部长的候选人。62岁的贝森特是一名投资家、全球宏观投资公司Key Square Group的创始人,曾担任过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并在耶鲁大学任教。特朗普宣布贝森特将着眼于解决外贸失衡、专注经济增长并控制美国国债增长。贝森特曾赞扬特朗普对监管和现有国际贸易秩序持怀疑态度的经济哲学。
北达科他州州长伯格姆为内政部部长人选:11月15日,特朗普宣布提名北达科他州州长道格·伯格姆(Doug Burgum)担任其就任总统后的内政部部长及新成立的美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主席。68岁的伯格姆(图正中)曾角逐2024年美国大选的共和党党内初选,后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内政部负责管理公共土地和矿产、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还履行美国政府对原住民的信托责任。作为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主席,伯古姆预计将与多个机构协调,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产量。
对华强硬派霍华德·卢特尼克将担任商务部长:特朗普11月19日提名其过渡团队的负责人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担任他上任后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是金融服务公司建达(Cantor Fitzgerald)的首席执行官,也是特朗普的盟友,曾被认为是财政部长的热门人选。大选期间,卢特尼克曾表示支持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并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他还批评中国是美国境内芬太尼泛滥的根源。
反疫苗、公卫阴谋论小罗伯特·肯尼迪提名担任卫生部长:特朗普11月14日宣布将任命知名“反疫苗”、公共卫生阴谋派人士小罗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为卫生部长,领导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特朗普称,他将让美国卫生机构恢复最高标准的科学研究传统,结束慢性病流行,“让美国再次伟大和健康”。小罗伯特·肯尼迪也在社群平台上发文回应:“我期待与HHS的8万多名员工合作......让美国人再次成为地球上最健康的人”。小罗伯特·肯尼迪被报道过去多次宣扬与科学家研究悖离的公卫理论,包括儿童疫苗导致自闭症,该说法已被证实为假资讯。新冠疫情期间,小罗伯特·肯尼迪声称新冠疫苗会致命,还曾暗示新冠病毒本身“有种族针对性”,旨在伤害非裔和白人,不会伤害德系犹太人和中国人。
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所长罗林斯将出任农业部长:特朗普提名52岁的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 (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 所长布鲁克·罗林斯(Brooke Rollins)出任农业部长。其职权范围包括农场和营养计划、林业、家庭和农场贷款、食品安全、农村发展、农业研究、贸易等。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是一个右倾智库,其工作人员与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密切合作,帮助为新政府制定政策。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罗林斯曾担任国内政策委员会的主席。
众议员、福克斯新闻主持人肖恩·达菲将任交通部长:特朗普提名原共和党众议员肖恩·达菲(Sean Duffy)、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担任美国交通部长。特朗普誓言要推翻拜登政府促使汽车制造商生产更多电动汽车的车辆排放规则。达菲被认为在交通领域,尤其是在关键的海运行业缺乏相关经验。
马斯克角色引关注:亿万富翁马斯克(Elon Musk)在美国大选举行前至少向特朗普的团队捐赠了1.19亿美元,是特朗普竞选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马斯克被特朗普提名领导“政府效率部”。该机构更可能会是“提供来自政府外部的建议和指导”的一个咨询委员会,而非一个实际的部门。它的目标是削减美国政府支出和精简官僚机构。
沃尔兹预计将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50岁的瓦尔兹(Mike Waltz)是美国政坛上对中国持强硬立场的鹰派人物。他曾呼吁美国抵制2022年的北京冬季奥运,理由是中国未说清新冠疫情起源,以及中国对维吾尔人的迫害。瓦尔兹是特朗普的忠实拥护者。2020年美国大选之后,特朗普欲推翻选举结果,瓦尔兹对此表示支持。《华尔街日报》指出,和卢比奥一样,瓦尔兹很可能也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所担心的特朗普上台后导致中美紧张关系加剧的关键人物。
新任“边境沙皇”曾支持拆散非法移民家庭政策:11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宣布,他提名霍曼(Thomas Homan)将担任“边境沙皇”一职。霍曼曾在2017年至2018年担任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代理局长。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节目《60分钟》(60 Minutes)采访时,被问到是否有办法在不拆散非法移民家庭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驱逐出境时,霍曼说回答:“当然有办法。家人可以一起被驱逐出境。”今年7月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称非法移民应该“现在开始打包行李了”。
国土安全部部长:53岁的前南达科他州州长诺姆(Kristi Noem )被提名国土安全部部长,主要负责移民政策。在上周五(1月17日)的参议院听证会上,她表示将遵循特朗普总统的指示,实施“遏制非法移民并遣返数百万移民”的政策。
前国家情报总监拉特克里夫被提名出任中情局局长:拉特克里夫(John Ratcliffe)曾在特朗普第一届总统的最后一年半担任过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特朗普在11月12日宣布提名拉特克里夫出任中情局局长。他表示,拉特克里夫“将成为捍卫所有美国人宪法权利的无畏斗士,同时确保最高水准的国家安全,以实力带来和平”。拉特克里夫曾在担任国家情报总监的时候将中国称作是“二战以来对全球民主自由的最大威胁”。
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将被提名领导FBI:特朗普11月30日宣布计划提名前国家安全官员、其忠实支持者卡什·帕特尔(Kash Patel)领导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称他“在揭露‘通俄门骗局’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举表明特朗普打算将FBI现任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赶下台。克里斯托弗·雷在特朗普上一任期内被任命为联邦调查局局长,其任期应到2027年。
众议员斯特凡尼科将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11日,特朗普宣布提名众议员斯特凡尼科(Elise Stefanik)出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特朗普形容斯特凡尼科“非常聪明”、是“美国优先”政策的捍卫者。斯特凡尼科过去十年来是代表纽约州的众议员。她是特朗普的长期支持者,曾在特朗普遭弹劾时对其表示支持。斯特凡尼科已表态将接受新职位。
特朗普任命“气候怀疑论者”领导环保署:特朗普将任命前纽约州众议员李·泽尔丁(Lee Zeldin)担任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署长。泽尔丁是特朗普的长期盟友,在2015年至2023年任职国会期间,他多次反对扩大环保政策。泽尔丁在X发文表示:“我们将恢复美国的能源主导地位,重振汽车产业,把就业机会带回美国,让美国成为人工只能的全球领航者,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的同时,也会保护干净的空气与水。”
马斯克盟友卡尔被提名为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特朗普于提名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担任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新一任主席,领导媒体监管工作。卡尔曾参与起草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发布的《2025计划》中有关FCC的章节。他支持特朗普对广播公司所谓的政治偏见进行惩罚,同时也呼吁对Meta、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巨头进行监管。据报道,亿万富翁马斯克的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于2020年底从联邦通信委员会获得了8.85亿美元的资助,但由民主党领导的委员会后来撤销了这项资助,理由是该服务无法证明其能够覆盖足够多未接入互联网的农村家庭。卡尔对此决策“强烈反对”。
小女儿公公马萨德·布洛斯被提名为阿拉伯和中东事务高级顾问:12月1日,特朗普宣布,黎巴嫩裔美国人马萨德·布洛斯(Massad Boulos)将担任下一任美国总统的阿拉伯和中东事务高级顾问。特朗普在一份声明中称,马萨德·布洛斯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律师、是商界备受尊敬的领袖,也是中东和平的坚定支持者。马萨德·布洛斯出生于黎巴嫩一个基督教家庭,十几岁时搬到了德克萨斯州。2022年,布洛斯的儿子迈克尔迎娶特朗普的女儿蒂芙尼。今年大选期间,布洛斯试图在关键摇摆州,尤其是密歇根州的阿拉伯裔美国人和穆斯林中争取对特朗普的支持。
白宫新闻秘书:特朗普选择其竞选新闻秘书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担任白宫新闻秘书,这位27岁的发言人将会是美国史上最年轻的白宫新闻秘书。
黃錦鐘為台灣國際事務與地緣政治分析師,曾於華盛頓知名智庫CSIS擔任訪問學者,專注於亞太區域政經情勢和美中台關係研究。他也是Facebook專頁「國際有關係 Global Insights NOW」的內容創作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