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4 August 2025德国之声

下调新增就业人数是“篡改”?特朗普开除统计局长引批评

4 August 2025 at 22:47
德才
2025-08-04T14:36:59.357Z
特朗普并未提供篡改证据。其顾问表示,主要缘由是统计数据作出大幅修正

(德国之声中文网)白宫经济顾问周日(8月3日)为总统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长辩护。特朗普此举引发批评,认为可能削弱对美国官方经济数据的信心。

周日晚些时候,特朗普再次对劳工统计局长麦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作出批评,但没有提供证据。特朗普还表示,将在两三天内任命新局长。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周日向福克斯新闻网表示,引起忧虑的主要原因是,劳工统计局的报告中将5月和6月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下调了25.8万个。

特朗普指责麦肯塔弗篡改就业数字,但未提供证据。

为何会有修正?

劳工统计局并未就下调数字提供理由,但指出“每月的修正是出于自上次公布估计数字以来,从商界和政府机构新收到的(就业情况)报告,以及重新考虑季节因素”。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向CBS电视台表示,修正就业数字的确经常发生,“但有时你看到这些修正的方式非常极端”。

美国银行CEO莫尼汉(Brian Moynihan)认为,政府应采取其它方式获取就业数据,以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修正。“焦点应该是,我们如何获取更有韧性、更可预测、更能被理解的数据?”他说,不断修正会引发疑惑。

批评:统计数字来自专业程序汇总

劳工统计局前局长比奇(William Beach)则批评说:“作为局长,没有操纵数字的途径。”他说:“我们每年都修正数字。我当局长的时候,在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内,曾修正过50万个就业岗位。”

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曾在克林顿、奥巴马任内就职,他也批评说:“这一指控是荒谬的。这些数字是数百人按照手册中详细程序汇总而来的。”

统计数据来自对雇主的调查 回复常有延迟

劳工统计局每月对12.1万个雇主——包括商界和政府机关进行调查,获取其每月12日一周的工资单人数。自新冠疫情依赖,该调查的回复率大幅下降,从2020年10月的80.3%下降至7月的67.1%。

鉴于此,劳工统计局允许雇主延迟回复,在两个月内对此前的数字进行修正。

从历史来看,劳工统计局上周五报告的修正幅度很大。5月新增就业岗位下调12.5万个——这是第二次估计值与第三次估计值之间的差距。这一幅度仅次于2020年3月的新增就业数字,这一数字在其后的报告中下调了49.2万个。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澳洲警方逮捕一名涉嫌间谍活动的中国女子

4 August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08-04T14:06:29.722Z
澳大利亚警方指控一名中国籍女子为中国公安部刺探当地一个佛教组织的情报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公布的消息,一名女性在澳大利亚秘密收集澳洲佛教协会堪培拉分会观音堂(Guan Yin Citta Buddhist association)的相关信息,该女子听命于中国公安部的指挥。据澳洲媒体报道,被捕女子为中国籍,拥有澳洲永久居民身份。

负责澳大利亚联邦警察特别调查部门的警官说,“我们指控此人的这些行为是为了支持中国公安部的情报目标”。

警方在周末突袭堪培拉多处住宅后,将该女子逮捕并以“鲁莽干预外国事务罪”正式逮捕。

警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搜查过程中,警方查获了包括电子设备在内的多项物品,这些物品将接受取证审查。”

这是澳大利亚《反外国干预法》实施八年以来,第三次提出相关指控,也是首次以该法令指控一名中国公民。在澳洲,“鲁莽干预外国事务罪”最高可判处15年监禁。

相关图集:又是好朋友了?跌宕起伏的中澳关系

关系回暖:中国将终止对澳大利亚的进口葡萄酒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商务部周四(3月28日)宣布了这一举措。在一份公告中该部门表示,鉴于中国相关葡萄酒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相关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已无必要。
高额关税:关税最高可达218.4%,该规定从2021年3月实施,为期五年,中国还对澳大利亚商品实施了一系列其他的贸易壁垒手段,当时澳中关系已经因一系列事件一步步恶化。
外长出访:不久之前,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堪培拉会见中国外长王毅。王毅称,澳中两国关系已重回正轨。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外长首次出访澳洲,标志两国外交关系回暖。王毅此行也是为今年晚些时候中国总理李强的正式访问做准备。
棘手议题:不过中澳关系依然面临挑战,比如澳籍华人杨恒均今年2月被中国司法机关以间谍罪判处死缓。在与王毅会晤后,澳洲外长黄英贤对外界表示,澳方对杨恒均案的判决感到震惊,“澳大利亚政府将继续为杨恒均案努力。”
关税的影响:随着葡萄酒关税的取消,澳大利亚希望中国能对其他食品的进口也降低管制门槛,比如龙虾和牛肉。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声明,在 2023 年上半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占比仅为 0.14%。而在征收关税前的 2020 年,这一比例为 27.46%。中国和澳大利亚原本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
紧密的贸易伙伴:2015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签署《中澳自贸协定》,同年12月开始生效,两国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澳大利亚的乳制品、牛肉、海鲜、酒水等产品,以及煤、铜、镍等矿产资源可以部分零关税的低价格销售到中国。图为2016年9月时任澳总理特恩布尔(Malcom Turnbull)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握手。彼时的双边关系即使称不上亲密,至少也是友好合作。
工党议员被指“通华”:2017年的一起事件形成了中澳关系走向猜忌和对峙的转折点:工党参议员邓森(Sam Dastyari)迫于压力辞职。他被指控与一些中国商人过从甚密,其中包括据称与中共有联系的商人黄向墨。此后澳媒体开始曝光中国试图影响堪培拉政界的行为。当年内,特恩布尔总理就推出了一部旨在遏制外国干预的法律,对北京的防范之意十分明显。
带头禁用华为:2018年,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做出了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的决定。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发起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早已成为西方国家顾虑的对象,但澳大利亚则是美国的西方盟友中率先正式宣布禁用华为的国家。
新冠疫情源头调查:尽管政治领域的气氛日益紧张,但是中澳之间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一场从中国武汉席卷全球的疫情带来了根本的转变。堪培拉政府2020年4月发出对新冠病毒源头进行独立调查的呼吁,彻底惹怒了北京。
“反华急先锋”?:在新冠疫情方面的争议,再加上澳政界和智库机构对新疆“再教育营”情况的调查披露,以及对香港民主法治遭到限制的批评,都使得堪培拉在北京眼中成为了“反华急先锋”。据一名中国官员透露,中国驻澳大使馆甚至有一份文件还列举了14项澳政府引起中国不满的行为。
澳驻华记者出于安全考虑紧急离境:2020年9月,中国外交部证实,前央视主持人、澳籍华裔女记者成蕾已经因为“涉嫌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而接受调查。随后两名澳大利亚驻华记者——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驻华记者比尔·伯特斯(Bill Birtles)和《澳大利亚金融评论》(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记者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在北京被中国国安人员约谈。据称,约谈内容与成蕾案件有关。两人于9月7日紧急撤离中国。
“战狼”:赵立坚推文惹风波:2020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其推特账户上发布了一张由中国艺术家付昱(网名为“乌合麒麟”)创作的讽刺画而陷入外交争端。画中描绘了一名澳大利亚士兵用刀子抵住一个阿富汗儿童的脖子。赵立坚以此来讽刺澳大利亚特种部队在阿富汗杀害平民的事件。推文发布后,澳大利亚时任总理莫里森立刻发表讲话,要求赵立坚撤下图片,并要求中国政府道歉。北京方面并未道歉,反而还讽刺堪培拉政府更应该为其士兵在阿富汗犯下战争罪行而“感到耻辱”。
北京下关税“狠手” 澳告到WTO:就在赵立坚推文风波发生之前,中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开征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212%。此外,澳洲煤炭、大麦、红酒和龙虾等产品也成为北京惩罚性关税的受害者。由于中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澳洲出口产品原本有大约三分之一销往中国。堪培拉政府表示要把关税案告到WTO,但是这些制裁对相关产业构成沉重的打击,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工党胜选后澳中关系改善 :2022年5月,澳大利亚工党在大选中获胜,结束了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连续九年的执政。工党党魁阿尔巴尼斯就任总理。同年11月15日,阿尔巴尼斯(前排右)在印尼举行的G20峰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场边会晤。这是2016年以来,中澳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标志着两国在经历多年的不信任后,在稳定经济和外交关系方面迈出了步伐。
恢复煤炭进口 取消部分关税:2023年1月,中国政府允许四家国资企业恢复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标志着2020年北京对澳州煤炭实施的非正式禁运出现松动。2023年,中国从澳进口煤炭5247万吨,远高于2022年的286万吨。2023年8月,中国取消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80.5%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中国释放澳籍华裔女记者成蕾: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前夕,2023年10月11日,被指犯有“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而遭中国当局关押三年的澳大利亚籍华裔记者成蕾获释。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右)在机场迎接她返回澳洲。尽管中方称成蕾是在服刑期满后被执行驱逐出境,但成蕾获释的消息仍普遍被视为中澳关系升温的重要标志。
中国复审对澳葡萄酒惩罚性关税:2023年10月22日,中国同意复审从2021年3月开始执行的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征收218%反倾销关税的措施。澳大利亚暂停向世贸组织提出的相关申诉。在实施关税之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市场。征收关税之后,2021年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葡萄酒销售额暴跌了97%。澳大利亚政府2023年12月表示,相信2024年初中国会取消对澳洲葡萄酒的反倾销关税。
阿尔巴尼斯破冰访华:2023年11月6日-7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前工党籍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访华50周年之际展开破冰之旅,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阿尔巴尼斯时表示,中澳两国恢复各领域交流,走上了改善发展关系的正确道路。阿尔巴尼斯也称澳中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对话合作才是正确选择。
澳潜水员被声纳攻击受伤:2023年11月,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称,在日本附近海域的一次相遇中,一艘中国战舰对一艘澳大利亚护卫舰采取了使用声呐脉冲的“不安全而不专业”的行动,导致一名澳方潜水员受伤。阿尔巴尼斯总理称该事件损害了两国关系。2024年1月,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称解放军海军对此事故“没有责任”并试图将该事件归咎于日本。对此,澳方予以了反驳。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习近平正在失去权力?

4 August 2025 at 21: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7-31T14:13:29.313Z

(德国之声中文网)关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是否正在失去权力,近来各种版本的猜测徒然增多。《新苏黎世报》客座评论写道,传言真假姑且不论,这种“政治占卜”本身,正是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篇题为《习的影响力正在消失?》的评论写道:

“这位中共总书记在2023年第三次当选国家主席,公然破坏中国的宪法秩序。作为对毛泽东残酷统治的反思,此前宪法规定该职位最多只能连任两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认为,习近平此时达到权力巅峰。

开启第三个总书记任期的过程中,习近平在2022年10月的二十大闭幕式上,当着全世界的面羞辱了他的前任胡锦涛。胡锦涛属于中共改革派,他在看到习近平拟定的人事安排时神情震惊,因为他所属的改革派阵营中没有任何人得以进入权力核心。这是习近平进一步背离后毛时代中共改革开放政策的明确信号。

然而,近几周来,胡锦涛显然又重新返回了政治舞台。热衷北京政情的专家们认为,这是习近平路线不再毫无争议的明显信号。5月19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双双发表文章,强调了胡时代‘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等治国理念。这显然是对习近平定于一尊式执政风格的公开叫板。习近平将自己的思想写入宪法,并使之成为全国从小学生到法官必须学习、不可置疑的内容。党媒如此高调地为胡锦涛的公开平反,显然不可能符合习近平的心意。” 

"任何人的权力都有终结的一天"

《新苏黎世报》客座评论作者Alexander Görlach 写道,除了胡锦涛的“意外复出”之外,其他被解读为习近平大权旁落的迹象还包括:党内人事的微妙变化、军队内部的整肃,以及习近平本人神隐多日等等,不一而足。评论写道,在极度封闭的中共政治体系中,真相往往隐藏在细微信号与复杂派系斗争的背后。  

“无论如何,这些传言都无法得到证实。不过,习近平一系列政策失误确实引起了民众的不满,对于遵从‘稳定压倒一切’的中共来说,这一切确实有可能会削弱习近平的地位。习近平严苛的清零政策引发了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最严重的反对共产党政权的抗议活动。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更使无数中国人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与此同时,青少年失业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关于‘习近平失去权力’的故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反复出现,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确凿证据可以显示‘习时代的终结’已近在眼前。中美贸易战中,习近平在同特朗普的博弈中占据了上风,为了获取稀土和其他矿产品,美国最后被迫做出了让步。这有可能会令习近平的地位得到巩固。然而,人世间,任何人的权力都有终结的一天。”

“同特朗普相比,中国对欧洲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商报》发表评论写道,上周末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贸易协议,不禁让人想起了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向自信而强大的欧盟突然变得软弱而虚伪。评论写道: 

“考虑到欧洲在军事上的单薄与脆弱,为了延续从特朗普那里‘购买保护’的希望,承担这样的风险和成本仍是必要的。诚然,对于一向自豪的欧洲来说,被特朗普如此粗暴对待,确实极度屈辱。但这是欧洲在自食其果,毕竟多年以来,欧洲没有在军事与技术领域努力赢得自主的实力,也没有坚定推进内部市场的一体化。因此对欧洲而言,更明智的做法是将对这份‘不平等条约’的愤怒与羞耻,转化为加强自身实力的动力。 

与此同时,特别是德国决策者们不能忽视一个更大的威胁:从汽车、机械制造到化工等核心产业面临的最大威胁,其实源于与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竞争。同特朗普相比,即将到来的‘中国冲击’更会给欧洲带来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威胁。特朗普及其幕僚们都曾羡慕德国和欧洲仍然保有远超美国的工业底盘,而这也正是未来重建军事实力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今天,这一基础正在面临威胁。  即将到来的‘中国冲击’却几乎没有在公众舆论中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简直是一种玩忽职守的行为。欧洲必须在夏季休假后调整对华战略。”

 

更正声明:本文之前版本对关于“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部分内容的翻译不尽准确,现已更正。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中延长谈判期?美代表:朝这一方向努力

4 August 2025 at 19:47
德才
2025-08-04T11:38:16.084Z
中美谈判代表在斯德哥尔摩。谈判期8月12日截止,是否将延长?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与中国8月12日的谈判截止日期是否会延长,他表示:“我们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CBS电视台对他的采访于上周五录制,周日(8月3日)播出。

格里尔表示,中国也会希望延长谈判期。他说,正在处理技术细节,同时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讨论。“我想,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格里尔表示,他不能代表特朗普发言,但他认为美中双方都不希望关税恢复到80%以上。

上周,经过在斯德哥尔摩的两天谈判后,双方未就延长谈判期达成协议

中国媒体报道称,中国谈判代表李成刚7月29日表示,双方将继续推动延长暂停关税。

今年4月,美国逐渐将对华关税推高至145%。中国作出反制,对美关税提高至125%,同时对战略原材料采取出口管制。

5月,双方在日内瓦同意暂停新关税90天,即至8月12日。

美国要求停止购买俄石油 中印强硬回应

中美双方的另一个分歧是,美国要求中国停止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

贝森特上周二表示,他警告中国官员,如果后者继续购买受制裁的俄罗斯石油,因美国国会的相关法案,中国将面临大幅的关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30日表示,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本周四,贝森特称中方在谈判中十分强硬,但他说,谈判并未陷入停滞。“我相信我们有达成协议的基础。”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员罗素(Danny Russel)向美联社表示,中国通过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维护习近平与俄总统普京的“战略团结”,同时显著降低中国的经济成本。他说,北京是按“跳楼价”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

在购买俄罗斯海路原油出口方面,中国排名第二,印度居首。

上周,特朗普表示,美国将对印度征收25%关税,并因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而征收额外的进口税。印度外交部上周五回应称,该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稳定、经过实践检验”。

转运关税涉及中国

上周四,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其中也涉及一项转运关税。转运至第三国已规避新关税的商品,将征收40%的转运关税。尚不清楚美国政府将如何界定“转运”。这一关税也将涉及到中国的商品。

(德新社、美联社、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乌克兰军购“大规模腐败”曝光

3 August 2025 at 21:47
德正
2025-08-03T13:30:49.646Z
乌克兰与无人机制造商签订的合同价格明显过高(资料照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 乌克兰反腐机构的角色引发激烈争议后,调查人员在打击军工领域“大规模腐败系统”的斗争中取得进展。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NABU)表示,他们与反腐败检察院(SAP)合作,揭露了“系统性侵吞”军队公共资金以及“收受和提供特别巨额非法利益”的行为。

据当局透露,目前已有4人被捕,其中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所属“人民公仆党”的议员奥列克西·库兹涅佐夫(Olexij Kusnezow)。库兹涅佐夫的党团成员资格在调查期间被暂停。指控还涉及多个区、市政府负责人、国民警卫队成员以及军工企业经理。

这些嫌疑人被指控以远高于市场价格签订军购合同,包括无人机零部件,并从中收取30%的回扣。当局尚未公布对国家预算造成的总损失金额。

近期,乌克兰民众举行示威,抗议猖獗的腐败现象(照片摄于2025年7月31日基辅)

泽连斯基:“对腐败只能是零容忍”

泽连斯基表示,他“感谢”反腐机构的工作,并强调:“对腐败只能是零容忍,要落实团队合作以揭露贿赂行为,并最终做出公正的判决。”他补充说:“重要的是,反腐人员要独立工作。”他表示,上周四通过的法律赋予了他们“所有必要的工具”。

然而,此前泽连斯基曾采取相反的行动,将国家反腐败局(NABU)和反腐败检察院(SAP)置于总检察长办公室之下。这实际上意味着它们独立地位的终结,因为总检察长由总统任命。在乌克兰国内的强烈抗议和欧盟的严厉批评下,泽连斯基最终让步,促使议会通过法律,恢复了国家反腐败局和反腐败检察院的独立性。

受贿和挪用资金在乌克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最新的腐败指数中,乌克兰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05位。此外,西方为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侵略战争的资金也屡屡出现去向不明的情况。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澳门首例国安法公开拘捕 欧盟谴责

3 August 2025 at 18:17
德正
2025-08-03T10:10:48.826Z
澳門前亲民主立法会议员区锦新 (Au Kam San) 被认为是此次案件的嫌疑人

(德国之声中文网) 澳门警方拘捕了一名男子,是当地一位亲民主派立法议员。官方称他涉嫌违反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法》“勾结外部势力”。这是该法自2009年颁布以来,在澳门首次公开的逮捕行动。

据美联社和香港及澳门当地媒体报道,前亲民主立法会议员区锦新 (Au Kam San) 被认为是此次案件的嫌疑人。

警方周四(7月31日)发布声明称,一名68岁的澳门居民,姓氏为“区”,涉嫌与澳门境外的一个反华团体勾结,并提供虚假及煽动性材料,在网上或海外公开展示。声明中未披露该男子的全名。他也被指控与澳门境外的多个反华组织保持长期联系,多次向他们或其媒体提供不实信息。

警方表示,此举旨在煽动澳门居民甚至其他可能不了解真相的外国人对中国中央政府和澳门政府的仇恨。当局补充说,这些行为旨在破坏澳门的2024年行政长官选举,并引发其它国家针对澳门的敌对行动。

警方称,这名男子于周三(7月30日)下午在家中被带走接受调查。据美联社报道,区锦新的妻子于周四抵达检察院办公室,并被列为“证人”。美联社周四下午未能通过电话联系到区锦新。检察院周四晚间表示,法院已决定羁押区锦新,并承诺“与反国家势力斗争到底”。

区锦新曾在北京忠诚派主导的澳门立法会担任民主派议员,直至2021年卸任。他一直是澳门少有的、仍定期在脸书和媒体采访中批评政府和其政策措施的声音。

欧盟谴责 担忧自由空间遭侵蚀

欧盟周六(8月2日)公开谴责了对澳门前亲民主立法会议员区锦新的拘捕。据法新社报道,欧盟方面表示,此举加剧了对中国澳门地区“政治多元化持续遭到侵蚀”的担忧。

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发言人安妮塔·希珀 (Anitta Hipper) 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一事态发展加剧了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治多元化和言论自由持续遭到侵蚀的担忧。”欧盟还重申,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是《澳门基本法》和前葡萄牙殖民地所建立的“一国两制”原则的核心要素。欧盟强调,根据《澳门基本法》、1987年的《中葡联合声明》以及澳门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下的承诺,澳门居民的权利和自由必须得到充分保护。

澳门已从一个赌博业垄断的飞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彩中心

澳门日益收紧的政治控制

自1999年这个前葡萄牙殖民地回归中国统治以来,澳门已从一个赌博业垄断的飞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彩中心。

在中央政府的掌控下,澳门的亲民主阵营从未发展得像邻近的香港那样具有影响力。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于1997年回归中国。与香港相比,澳门政府遭遇的、对其统治构成挑战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也少得多。

然而,近年来,澳门这座博彩中心也收紧了政治管控。尤其是在2019年香港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北京随后几乎全面压制香港的公开异见声音之后,澳门的政治管控也变得更加深入。

这种管控在澳门的具体体现包括:纪念中国1989年天安门广场镇压民主抗议活动的烛光晚会被禁止。亲民主人士被禁止参加2021年澳门立法会选举。今年8月初,一名以中立立场著称的现任立法会议员也被取消了参加今年立法会选举的资格。

中俄海军联合军演开启演练阶段

3 August 2025 at 17:17
德正(法新社、路透社)
2025-08-03T09:01:30.307Z
自2012年以来,中俄每年定期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防部周日(8月3日)发布声明称,“海上联合 - 2025”演习已在靠近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附近的日本海海域,启动海上演练阶段,将持续三天。

本次演习内容包括“潜艇救援、联合反潜、防空与反导作战及海上对抗”等项目。中国派出包括导弹驱逐舰“绍兴舰”和“乌鲁木齐舰”在内的四艘舰艇,与俄罗斯舰队共同参加此次演习。

演习结束后,两国还将继续在“太平洋相关海域”进行海上联合巡逻。

自2012年以来,中俄每年定期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去年的演习是在中国南部沿海海域举行的。

中国国防部上周五表示,今年的演习旨在“进一步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上周援引该国太平洋舰队的消息称,此次演习“本质上是防御性的”,不针对其他任何国家

路透社此前访问的专家认为,俄罗斯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核潜艇舰队,其海军实力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领域进行合作,两国在军事方面的交往也日益密切。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俄两国关系得到全面提升。北京至今没有谴责俄罗斯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坚称自己是中立方,但西方盟友则普遍认为,北京为莫斯科提供了支持。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加码援乌:战场催生新科技?

3 August 2025 at 17:17
Roman Goncharenko
2025-08-03T09:12:38.392Z
俄罗斯导弹袭击后,救援人员抵达基辅一栋被毁的公寓楼

(德国之声中文网) 燃烧的住宅,烟雾笼罩基辅。俄罗斯每天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乌克兰城市。乌克兰则以反击应对,目标也包括俄罗斯纵深地区。在这些反击中,可能正使用着由德国出资生产的无人机。

“这是我们两国军事工业合作新形式的开端,它具有巨大潜力,”德国总理梅尔茨 (Friedrich Merz 又译“默茨”) 在5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y) 访问柏林时表示。德国将资助乌克兰生产远射程武器。两国国防部当时签署了一项协议。

两个月后,这项协议的细节仍鲜为人知。德国联邦国防部的高层官员穆勒(Mitko Müller)在7月底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相关进程正在进行中”,这是一个乌克兰工业界和武装部队之间的项目。

续航超1000公里无人机:德国技术支持乌克兰

2024年6月,丹麦成为第一个进入乌克兰军工行业的北约成员国。虽然德国武器制造商在乌克兰也有业务,但很少有像莱茵金属(Rheinmetall)那样引人注目。这家行业巨头正通过合资企业扩大其影响力:维修坦克、建设弹药厂。乌克兰武器制造商委员会执行董事费迪尔科(Ihor Fedirko)告诉德国之声:“我们看到德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完全开放。”

此次,德国联邦政府直接投资乌克兰无人机和导弹生产是新的举措。德国《世界报》(Welt)报道称,德国政府计划资助约500架安-196型(Antonov-196,代号“Ljutyj”)攻击无人机,这些无人机的航程超过1000公里。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单价约为20万美元。

奥地利军事专家格雷塞尔(Gustav Gressel)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这种无人机源于乌克兰与土耳其早期的合作,“其开发和测试已经相当深入”。不过,他指出,由于这些无人机飞行速度较慢,与类似的俄罗斯型号一样,“有很高比例会被击落”。

乌克兰还希望获得德国的专业技术。费迪尔科表示:“我们缺乏深层技术,这涉及零部件基础。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现代化改造,并使其更高效。德国拥有这些技术,包括最好的矩阵冷却光电系统。”

他强调,乌克兰正请求所有合作伙伴提供远程武器技术。“我们谈论的是500到1000公里的射程。其中一些,例如‘Ljutyj’型深度打击无人机,已经可以打击2000公里以外的目标了,”费迪尔科说。

古斯塔夫·格雷塞尔是柏林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东欧、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专家

德国公司在乌克兰扩张:Quantum-Systems与Helsing

许多在乌克兰活跃的德国军工企业都是初创公司,主要来自巴伐利亚州。Quantum-Systems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费迪尔科称该公司在研发领域是“最佳案例”。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自2022年起,就向乌克兰军队供应其“Vector”侦察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的特点是:它能够垂直起降。Quantum-Systems联合首席执行官克鲁克(Sven Kruck)告诉德国之声:“作为唯一一家在最需要的地方——乌克兰当地生产侦察无人机的西方公司,我们的公司在乌克兰雇佣了大约200名员工,并且还在继续扩张。”他表示,该公司计划在9月开设第二家生产厂,并扩大合作。

7月,Quantum-Systems宣布与乌克兰无人机制造商Frontline达成投资协议。这家德国公司最初将收购Frontline百分之十的股份,并有权增持至百分之二十五。克鲁克说:“Frontline专注于侦察和攻击行动的技术解决方案。他们的系统目前被乌克兰的41个军事单位使用。尤其在无人机防御方面,我们看到了合作潜力。”然而,他表示该公司不打算涉足战斗无人机领域。

来自Helsing公司的“德国制造”战斗无人机也备受瞩目。这家巴伐利亚的初创公司已向乌克兰提供了数千架无人机,并于2025年2月宣布获得一份新合同,将提供6000架HX-2型攻击无人机。据制造商称,这些无人机航程为100公里,并受益于人工智能,能够“抵抗电子战和干扰措施”。德国之声就更多细节向该公司发出询问,但尚未收到回复。

如此,乌克兰方面为德国对其无人机生产的投资感到非常高兴,但其需求远远超出了目前的产能。军事专家格雷塞尔表示,乌克兰需要大量“只能在乌克兰当地以低成本”生产的武器。这同样适用于导弹,例如德国联邦政府目前不愿提供的“金牛座”(Taurus)巡航导弹。格雷塞尔解释说,德国公司可以通过参与合作和提供专业部件来提高乌克兰“海王星”(Neptun)巡航导弹的射程,例如通过更高效的专用发动机,使其在相同燃料量下飞得更远,以及通过传感器提高对地面目标的打击精度。然而,关于此事的决定尚未作出。

2022 年夏季,乌克兰士兵使用德国 Vector 无人机

乌克兰成为西方武器“试验场”

此次合作不仅体现了在乌克兰投资的意愿,还展现了分享专业技术的态度。格雷塞尔表示,在俄罗斯入侵初期,人们曾担忧现代武器可能落入俄罗斯之手。当时也对乌克兰人员的可靠性存在疑虑,因此乌克兰最初获得的是旧型号武器。

然而,这种情况已经改变,部分原因是乌克兰现在自己也生产现代化武器,并可能对西方制造商构成竞争。格雷塞尔指出:“德国公司正在这里学到在和平时期无法模拟的经验。在德国,没有练习场,也没有模拟条件能够重现乌克兰战场那样受到干扰器、干扰发射器和防空武器严重压制的环境。”

格雷塞尔表示,这在任何北约演习场,甚至美国都无法获得。工业界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Quantum-Systems的克鲁克证实了这一点:“无人机开发是一场猫鼠游戏——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把从乌克兰获得的经验直接融入产品开发,并将其提供给全球所有客户。”他认为自己的公司是一个“灯塔项目”,并鼓励其他公司“效仿”。

乌克兰武器制造商委员会的伊霍尔·费迪尔科寄希望于进一步扩大合作:“德国是一个典型的拥有欧洲官僚体制的国家。处理事情需要时间。但是当德国人说他们会做某事时,我们乌克兰人知道他们一定会说到做到。”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美国不再欢迎台湾总统?

3 August 2025 at 15: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7-30T14:26:12.414Z
新苏黎世报:美国不再欢迎台湾总统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报道称,台湾总统赖清德原计划8月访问拉美盟友并在往返途中过境美国,但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已经拒绝了赖清德在纽约逗留的申请。相关报道引发外界担忧,认为华盛顿可能会为了促成同北京的贸易谈判而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新苏黎世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华盛顿此举不仅削弱了台美盟友关系,而且也发出了极其危险的信号。这篇题为《美国不再欢迎台湾总统》的报道写道:

“对台湾总统来说,世界很小。目前仅有十二个国家仍承认台北是中国的合法代表,并与中华民国(台湾的正式国号)保持着外交关系。这些国家都是一些小国,且同台湾相隔万里。也正因为如此,台湾总统也很少出国访问。

台湾硕果仅存的邦交国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占比极高,包括伯利兹,危地马拉、海地、巴拉圭、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以及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这些国家确实都算不上政治层面上的重量级国家,但每次出访上述国家,台湾总统都可以顺便在美国做短暂停留。

此前的历任台湾总统都曾被华盛顿允许过境停留。例如,2023年春季,时任台湾总统的蔡英文出访伯利兹和危地马拉途中,曾在纽约停留,返程时则顺访了加利福尼亚。现任总统赖清德去年年底出访太平洋岛国时,也曾在夏威夷和美属关岛做短暂停留。

然而,台湾总统的下一个在美国过境停留的计划却似乎被取消了。8月初,赖总统原计划出访巴拉圭、危地马拉和伯利兹。虽然并没有正式对外宣布,但原定计划中显然包括去程时在纽约停留,返程时在达拉斯停留的内容。据《金融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至少拒绝了赖清德总统在纽约停留的计划。现在台北总统府突然表示,赖总统近期并没有出国访问的计划。”

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阻止台湾总统过境停留,特朗普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危险的信号”

《新苏黎世报》写道,对于外交上处于孤立状态的台湾来说,总统出访时能够过境美国,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毕竟美国一向是台湾最重要、也最强大的盟友。虽然目前并不清楚特朗普政府为何拒绝赖总统过境停留,但这很可能同特朗普急于促成同北京的贸易协定有关: 

  “华盛顿同北京的贸易争端目前处于脆弱的休战状态。目前,双方谈判代表正在斯德哥尔摩就推迟90天执行惩罚性关税进行谈判。特朗普政府目前很清楚,他们自身的处境远没有像首次挥动关税大棒时所想象的那么有利。北京已经明确表示,他们绝不会屈服。此前通过禁止出口稀土,中国已经对美国经济的软肋进行了精准和沉重的打击。

观察家此前就已表示,特朗普很希望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一次峰会。这也完全符合特朗普的一贯做派,即进行最高层面的直接谈判,然后宣布达成了一笔‘伟大的交易’。批评人士认为,特朗普很可能正是为此目的而牺牲了赖清德总统的过境计划。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X上发文写道,通过阻止赖的过境停留,特朗普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显示美国可能会被迫在台湾问题上保持沉默,而这对习近平来说无疑是一个胜利。我们希望这不是美国政策发生危险转向的信号。’”

对于欧盟刚刚达成的贸易协定,《世界报》发表评论写道:

“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而中国已在多个领域成为德国工业的强劲竞争对手。中国在贸易冲突中毫不示弱。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同于欧洲之处在于,它手里有一张让特朗普都不得不转攻为守的王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而没有稀土,许多工业都无法生产。中国毫不留情地将这一垄断地位,作为对美国、甚至欧洲的施压手段

今年春天,北京所实施的稀土出口禁令,最终迫使特朗普回到了谈判桌。中美两大巨头之间的这场对决将如何收场,很可能会决定国际贸易的走向。因为一旦美国选择闭关锁国,那么中国势必会凭借其过剩产能淹没全球市场。 ”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为何越南企业获准在古巴种水稻

3 August 2025 at 15:47
Andreas Knobloch
2025-08-03T07:17:01.660Z
长期以来,古巴农业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化肥、农药、燃料和零部件极度短缺,农业机械设备往往存在老旧或损坏的问题

(德国之声中文网)伴随着沉闷的轰鸣声,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轮穿过密密麻麻的绿色稻秆。稻秆被吸入机器内部,稻谷从稻穗中分离出来,秆杆被重新抛洒回田地里。田埂边的工人静静地注视着机器轰鸣。几圈之后,联合收割机驶到一旁,通过一根长管将收获的稻谷输送到一辆卡车上,然后又继续下一轮作业。地平线上,一个粮仓和一座年久失修的辗米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幅看似田园诗般的画面,实际上可能对古巴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片靠近古巴最西部省份比那尔德里奥(Pinar del Río)省东南部洛斯帕拉西奥斯(Los Palacios)镇的农田,隶属于古巴国有企业“洛斯帕拉西奥斯粮食农业工业公司”(Empresa Agroindustrial de Granos Los Palacios)旗下的库巴纳坎农场(Farm Cubanacán)农场。

稻米是古巴的主食之一。去年,古巴仅生产了约8万吨稻米,仅能满足全国需求的11%左右

几个月前,古巴政府首次将一块农业用地交由外国公司经营——这是自1959年革命以来前所未有的举措。当年,外国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被全面征收。而如今,越南公司Agri VMA开始在洛斯帕拉西奥斯的国有土地上种植水稻。

古巴农业陷入危机

这一转变与古巴农业部门的困境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农业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化肥、农药、燃料和零部件极度短缺,农业机械设备往往存在老旧或损坏的问题。国家配额制度僵化,缺乏激励机制。而土壤盐碱化、干旱和飓风等自然因素更是雪上加霜,导致农业产量骤降。

“我们的公司,乃至整个古巴,目前都不具备种植水稻所需的技术条件,”公司总经理阿列尔·加西亚·佩雷斯(Ariel García Pérez)在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中说。“我所说的‘技术条件’,包括化肥、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还有种子。”他补充道,在公司原本拥有的2.3万公顷稻田中,目前只有6千公顷还在耕种。

稻米是古巴的主食之一。去年,古巴仅生产了约8万吨稻米,仅能满足全国需求的11%左右。六年前的产量还是现在的三倍多。据《格拉玛报》(Granma)报道,为满足国内需求,古巴不得不大幅增加进口量。

越南企业助力水稻种植现代化

如今,古巴希望通过与越南合作,推动水稻种植可持续发展。加西亚·佩雷斯表示,两国的合作已有数年,但洛斯帕拉西奥斯的项目是全新层次的合作。Agri VMA公司直接获得耕地,并自主经营。该公司带来了种植所需的物资、来自越南的专家团队以及越南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受新冠疫情和美国制裁双重打击,古巴旅游业停摆,外汇收入锐减,无力独立承担这类投入。古巴农业公司则为越方提供劳动力和机械设备。

洛斯帕拉西奥斯粮食农业工业公司总经理阿列尔·加西亚·佩雷斯(Ariel García Pérez)表示:“我们的公司,乃至整个古巴,目前都不具备种植水稻所需的技术条件。”

40名古巴工人由Agri VMA公司直接雇佣,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通常,在古巴用工需通过国家就业机构进行。“其余的工人由古巴方面提供,”加西亚·佩雷斯说。古巴会从中获得报酬。“我们作为一家公司为越南公司提供服务。越南公司付费让我们耕地、收割、烘干和碾米,”他说道。

“古巴工人的表现很好,”越南农业专家陈仲白(Trán Trong Pai音译)说,他是六名参与该项目的越南专家之一。“但古巴缺乏化肥,所以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带过来了。”

首次收成令人满意

加西亚·佩雷斯介绍,去年秋天首先在16公顷土地上进行了试种,使用的是越南种子。如今,Agri VMA公司已获得1,000公顷的土地使用权,其中超过900公顷已完成种植。

迄今为止,收成令人鼓舞。“首批将近44公顷的试种,收获了296吨湿稻谷,”他表示满意。这意味着每公顷产量为6.75吨,是古巴2024年同期平均产量1.7吨的近四倍。“项目达到了预期,”加西亚·佩雷斯说。他将成果归功于越南的种子和化肥。

越南农业专家陈仲白(Trán Trong Pai音译)说:“但古巴缺乏化肥,所以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带过来了。”

陈仲白补充道:“这个产量已接近我们在越南大面积种植所获得的每公顷8吨。”他还说:“我们希望在古巴实现更高产量,但这是我们首次种植,还在摸索土壤条件,了解所需的肥料用量。”

不仅仅是试点项目

所收割的水稻归 Agri VMA公司所有,古巴再向其购买。“目标是替代进口,”加西亚·佩雷斯解释。“我们不需要把稻米从越南运来,而是在古巴种出来、在古巴消费。这更便宜。”据《格拉玛报》报道,古巴副总统萨尔瓦多·巴尔德斯·梅萨(Salvador Valdés Mesa)表示,单是去年古巴在稻米进口上就花费了超过3亿美元。这对国家财政而言是沉重负担。

此外,稻米进口不仅涉及采购和运输成本。由于美国对古巴的制裁政策,有时很难找到愿意驶入古巴港口的船运公司,因为靠港船只可能会受到美国制裁。

越南公司每公顷水稻产量明显远高于古巴平均产量

“农业方面的合作,关键在于投入,”加西亚·佩雷斯总结说。“我们没有技术条件,而越南拥有资源和潜力。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机会,是双赢的局面。”

越南公司目前获得三年的土地使用权。在洛斯帕拉西奥斯,种植面积将从1千公顷扩展至5千公顷。而加西亚·佩雷斯的愿景远不止于此:“我们还计划将项目推广至其他省份,比如格兰玛(Granma)、卡马圭(Camagüey)和圣斯皮里图斯(Sancti Spíritus)。”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捷克通过新法:共产主义宣传等同纳粹

3 August 2025 at 15:47
Luboš Palata
2025-08-03T07:17:12.134Z
2022 年 6 月,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KSCM)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瓦茨拉夫广场举行集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 对于捷克坚定的反共产主义人士来说,这是一个漫长道路的终点:在1989年“天鹅绒革命”三十多年后,他们呼吁将共产主义者与国家社会主义者及类似威权意识形态等同对待,并相应予以禁止。

如今,这已成为现实:在7月下半月,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 (Petr Pavel) 签署了一项刑法典修正案,明确将捷克共和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同起来。随着总统的签署,立法程序正式完成。新法律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天鹅绒革命期间的学生领袖马丁·梅斯特里克 (Martin Mejstrik) 现在是公民运动的负责人“十一月尚未结束”

这项法律修改是由公民运动“十一月尚未结束”发起。该运动的领导者是天鹅绒革命时期的学生领袖、后来的参议员马丁·梅斯特日克(Martin Mejstrik)。此外,捷克研究极权主义政权研究所(USTR)的历史学家们也加入了这项倡议。今年春季,该修正案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获得了总理彼得·菲亚拉(Petr Fiala)领导的亲欧执政联盟中一群议员和政治家的支持,并最终得以通过。

捷克共和国刑法典第403条的新措辞规定:“任何人建立、支持或宣传旨在压制人权和自由,或宣传种族、民族、国家、宗教或阶级敌意,或对其他人群敌意的国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或其他运动,将处以一年至五年监禁。”

旨在保护民主法治国家

捷克研究极权主义政权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卡米尔·内德维迪奇基(Kamil Nedvedicky)在5月底众议院通过该法案后解释说:“这项草案的目标是消除20世纪两种罪恶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之间明显不公正的区别。”内德维迪奇基进一步指出:“国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被证明旨在压制基本权利和自由,捷克刑法明确反映这一点是合乎逻辑和公正的。这无关意识形态,而是为了保护民主法治国家。”

卡米尔·内德维迪基 (Kamil Nedvedicky) 是捷克极权主义政权研究所 (USTR) 的成员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拥有1000万人口的捷克共和国,是欧盟少数几个至今仍在成功运作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国家之一——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KSCM)的活动已持续超过三十年。该党直到约四年前的上次议会选举,不仅在议会中拥有议席,甚至还曾担任多名人民代表院副议长。但自那次选举以来,KSCM已不再拥有议会席位。

前总理质疑:他们不是共产党人

KSCM党作为捷克斯洛伐克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的继承政党,在1989年前曾独裁统治该国。即便到今天,它仍拥有数万名成员,并作为选举联盟“受够了!”(Stacilo!)的主要力量,在2024年欧盟选举后进入欧洲议会。目前,大多数民意调查也显示,“受够了!”将在2025年10月举行的选举中突破5%的门槛。

安德烈·巴比什 (Andrej Babis),民粹主义运动 ANO 的领导人,前总理和寡头,被认为是 2025 年 10 月捷克议会选举的热门人选

而且可能还不止这些。捷克10月议会选举的领跑者,民粹主义运动ANO的领导人、前总理兼寡头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s),不排除与“受够了!”组建新政府的可能性。“对我来说,他们不是共产党人,”巴比什在接受tn.cz新闻网站采访时表示。该选举联盟的首席候选人是共产党主席兼欧洲议会议员卡特琳娜·科内奇娜(Katerina Konecna)。

是为了压制反对派吗?

事实上,新法律可能导致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本身被禁止,就像2010年捷克工人党因被证实具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被禁止和解散一样。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主席卡特琳娜·科内奇娜对德国之声表示,现在适用的这项法律修正案,是执政联盟对其政党的一次政治攻击。

共产党主席兼欧洲议会议员卡特琳娜·科内奇娜(Katerina Konecna)

科内奇娜说:“这是彼得·菲亚拉政府对他们的最响亮批评者进行系统性压制的一次尝试。这在民主社会中绝对没有立足之地。”她还觉得“好笑”的是,该法律是由彼得·帕维尔签署的——“他本人曾是捷克共产党(KSC)的成员,甚至是一名显要成员。”

总统彼得·帕维尔在1989年共产党统治结束前,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曾是执政党的成员。帕维尔在两年多前的总统选举前,就曾对此事实评论道:“这是一个我事后回想,并以我今天所掌握的知识来看,绝对不感到骄傲的决定。”

他在五年前接受《闪电日报》(Denik Blesk)采访时补充说:“我认为,我过去三十年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安全的捷克共和国,是对社会的一种象征性道歉。”帕维尔曾于2012年至2015年担任捷克军队总参谋长,并从2015年起担任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三年多。

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 (Petr Pavel)

科内奇娜还表示,政府应该关注捷克公民的问题,“例如高能源价格或高昂的住房成本”。但相反,他们却把时间花在通过一项旨在压制批评者的法律上。科内奇娜充满斗志地表示:“然而,我们不会被吓倒,即使他们威胁我们一百次,把我们关起来!”

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议会)主席也反对捷克禁止共产主义的做法。据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7月25日报道,俄罗斯杜马主席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在莫斯科表示:“如果当时的国家、当时的制度被拿来和法西斯意识形态和法西斯政权相提并论,很明显,这样做是为了质疑、指责和谴责我们的国家。”

对于隶属于普京旗下“统一俄罗斯党”的这位政治家来说,1945年至1989年间,仅因苏联支持才能统治捷克的共产主义独裁,显然与今天的俄罗斯国家是等同的。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私人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复苏

3 August 2025 at 15:47
德才
2025-08-03T07:17:21.700Z
“德国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能否成功,将取决于私家车市场,因为它占据了整个市场的90%。”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调查,从4月初到6月底,平均有5.5%的私家车主在购买新车时选择了电动汽车。这一数字比今年前三个月(4.1%)高出三分之一。混合动力汽车未纳入调查范围。

德国政府于2023年12月取消了电动汽车补贴,此后电动汽车的换购比例从6.2%降至不到4%。该分析基于该公司自身的数据。HUK是德国汽车保险市场的领导者,承接着超过1400万车辆的保险,领先于安联保险。

与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的注册统计数据不同,HUK仅评估包括二手车和新车在内的私家车主的注册情况,用于其“电动汽车晴雨表”。公司和企业用车以及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均不包括在内。

HUK保险公司董事会成员约莱茵兰德(Jörg Rheinländer)表示:“德国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能否成功,将取决于私家车市场,因为它占据了整个市场的90%。”

更多内容:调查:消费者最信任德国品牌的电动车

对电动车的保留态度正在降低

此外,德国民众对电动汽车的普遍怀疑态度正在减弱。在目前的调查中,首次有48%的受访者将电动汽车评为“非常好”或“好”,而45%的受访者仍然认为电动汽车不太好或根本不好。2024年初的时候对电动车持支持态度的仍占少数,仅为37%。

调查也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和联邦州的民众偏好差异显著: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平均只有39%的人支持电动汽车,而在16至39岁的人群中,支持电动汽车的比例略低于三分之二(65%)。

女性比男性对电动车更容易持怀疑态度。55%的男性认为电动汽车是好的选项,而女性只有41%。电动汽车拥有者比例最高的是巴伐利亚州(3.7%)和下萨克森州(3.6%),最低的是萨克森州(1.7%)。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政府债务突破2.5万亿欧元 相当于人均债务超3万

3 August 2025 at 15:17
德才
2025-08-03T07:16:31.203Z
截至2024年底,德国政府债务水平增长了2.6%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联邦统计局于周二(7月29日)在威斯巴登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德国政府债务水平增长了2.6%,即增加634亿欧元,总额达到约2.51万亿欧元。这相当于人均债务为30,062欧元,比2023年底增加了669欧元。

公共财政总额包括联邦政府、各州、市政当局及市政协会的债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贷款。最终数据显示,各州债务增长了125亿欧元,增幅为2.1%。而在2022年和2023年,各州债务与前几年相比并未出现增长。

更多阅读:德国内阁通过2025预算:更多举债 更多投资

其中,超过一半的新增债务(350亿欧元)来自联邦政府,相当于人均负债约为20,700欧元。

具体来看,不来梅的人均债务约为33,900欧元,汉堡约为17,600欧元,柏林约为18,200欧元。巴伐利亚州(约1,400欧元)和萨克森州(约500欧元)的人均债务最低。汉堡、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图林根州的债务较2023年略有下降。

更多阅读:德国联邦议会批准修改基本法 为财政一揽子方案放行

(法新社、天主教通讯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涉与中资公司虚开发票:塞尔维亚火车站坍塌事故多人被捕

2 August 2025 at 23:17
德正
2025-08-02T14:39:15.174Z
图片摄于2024年11月1日,当时诺维萨德火车站室外顶棚坍塌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五(8月1日),塞尔维亚包括前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莫米罗维奇(Tomislav Momirovic)以及国有铁路基础设施公司前执行总经理苏尔兰(Nebojsa Surlan)在内的11人被逮捕,他们涉嫌与去年11月火车站顶棚坍塌事件有关。当时造成16人死亡,并随后引发塞尔维亚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浪潮。

据路透社报道,塞尔维亚负责有组织犯罪的检察官办公室一份声明称,6名嫌疑人涉嫌与两家中国公司——中国铁路国际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虚开发票,这两家公司当时负责重建诺维萨德(Novi Sad)火车站和铁轨。嫌疑人被指控造成塞尔维亚国家预算损失1.156亿美元,同时,通过虚开发票,中国企业“非法获利”1880万美元。

去年11月,包括莫米罗维奇的继任者韦西奇(Goran Vesic)等多人被拘留,他们涉嫌犯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

坍塌事件发生后,塞尔维亚抗议活动持续数月,图为2025年3月15日首都贝尔格莱德德示威人群

大规模示威活动

诺维萨德火车站顶棚坍塌事件发生后,塞尔维亚各地爆发持续数月的抗议浪潮,包括大学停课。总统武契奇的执政受到动摇。武契奇曾是极端民族主义者,2008年则转而支持加入欧盟。

示威者指责腐败是造成坍塌事故的元凶,要求提前大选,希望借此让武契奇及其政党在掌权13年后下台。

示威者指责武契奇及其盟友与有组织犯罪有关联、使用暴力对待对手以及限制媒体自由。武契奇则否认这些指控。

负责诺维萨德火车站的除两家中国公司外,还有法国的Egis公司和匈牙利的Utiber公司。

本周五,再有数千人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等几个城市举行抗议,纪念坍塌事故发生9个月。

一名在诺维萨德市参加示威的大学生向法新社表示:“这是对体制的抗争,对他们来说,人命还没有公共招标时掷出的金额值钱。”

(路透社、法新社、中德意志电台)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日接连发生袭击事件 引发两国对排外情绪担忧

2 August 2025 at 22:47
德闻
2025-08-02T14:38:33.990Z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日本多家媒体报道,一名居住在中国的日本女性在苏州市一处地铁站内遭到一名男子袭击受伤。日本放送协会(NHK)没有透露伤者姓名,但援引日本驻上海总领馆的消息报道称,当时她正与孩子同行,孩子没有受伤。这名女性随后被送医治疗,目前已出院返回住所。

周五晚间,NHK记者致电苏州警方,但无人接听。苏州警方尚未发布官方通报。但报道称,嫌疑人已被拘留。

在周四的袭击事件中,东京驻北京大使馆在一份提供给法新社的声明中表示“一名日本公民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处地铁站内与一名儿童同行时,被一名身份不明的袭击者用疑似石块击中”。

中国外交部一位发言人告诉法新社,“嫌疑人已被抓获”。外交部表示,受害者“已被迅速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已无生命危险。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事发后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要求尽快找到嫌疑人并严正处罚;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日本公民安全。

“中国日本商会”于8月1日发表声明称,“对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深表遗憾。确保员工及其家人的安全,对在华开展业务至关重要。”并要求中方“尽快公开包括事件背景在内的详细信息”。

东京:两名中国男子遭袭 凶手仍在逃

周四早些时候,两名中国男子在日本东京遭遇暴力袭击,伤势严重。据中国驻日大使馆通报,作案的四名男性嫌疑人持不明武器,事后逃离现场,目前尚未被抓获。

中国大使馆敦促日本方面“马上采取行动,抓捕嫌犯,严惩凶手”。声明中提到,“针对日本社会近期出现一些排外情绪,要求日方切实保护在日中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

去年数起日本人被袭事件

去年6月,苏州日本人学校一辆校车载学生回家期间,被一名中国男子持刀袭击,造成一对日本母子受伤,中国籍校车乘务员胡友平因阻止行凶者冲上校车而受重伤,不治离世。行凶者最终被判处死刑。

去年9月,深圳,一名在日本人学校就读的10岁的日本学生在靠近日本学校门口200米处的街道上,被44岁中国男子钟某持刀袭击,送医后翌日凌晨不治身亡,凶手同样被判处死刑。

双边关系紧张加剧 安全问题愈发敏感

尽管中日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但近年来因领土争议与军费扩张问题两国关系趋于紧张。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期间对中国部分地区的残酷占领,至今仍是两国关系的痛处。中国方面一直指责日本未能为当年的侵略历史做出充分的反省或赎罪。

去年苏州袭击案发生的时间,恰逢“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在中国被视为“国耻日”,这一背景亦加剧了人们对案件背后动机的猜测。

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信上关于苏州最新袭击事件的消息报道已遭审查删除。

(美联社 法新社 日经新闻)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涉虚开发票给中资公司:塞尔维亚火车站坍塌事故多人被捕

2 August 2025 at 22:47
德正
2025-08-02T14:39:15.174Z
图片摄于2024年11月1日,当时诺维萨德火车站室外顶棚坍塌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五(8月1日),塞尔维亚包括前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莫米罗维奇(Tomislav Momirovic)以及国有铁路基础设施公司前执行总经理苏尔兰(Nebojsa Surlan)在内的11人被逮捕,他们涉嫌与去年11月火车站顶棚坍塌事件有关。当时造成16人死亡,并随后引发塞尔维亚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浪潮。

塞尔维亚负责有组织犯罪的检察官办公室一份声明称,6名嫌疑人涉嫌虚开发票给两家中国公司——中国铁路国际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这两家公司当时负责重建诺维萨德(Novi Sad)火车站和铁轨。嫌疑人被指控造成塞尔维亚国家预算损失1.156亿美元,同时,通过虚开发票,中国企业“非法获利”1880万美元。

去年11月,包括莫米罗维奇的继任者韦西奇(Goran Vesic)等多人被拘留,他们涉嫌犯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

检察官办公室的声明称,莫米罗维奇和韦西奇这两名部长以及另外三名嫌疑人协助中国两家建筑公司获得超过12亿美元的工程费,此外还有超过6400万美元的额外工程。

坍塌事件发生后,塞尔维亚抗议活动持续数月,图为2025年3月15日首都贝尔格莱德德示威人群

大规模示威活动

诺维萨德火车站顶棚坍塌事件发生后,塞尔维亚各地爆发持续数月的抗议浪潮,包括大学停课。总统武契奇的执政受到动摇。武契奇曾是极端民族主义者,2008年则转而支持加入欧盟。

示威者指责腐败是造成坍塌事故的元凶,要求提前大选,希望借此让武契奇及其政党在掌权13年后下台。

示威者指责武契奇及其盟友与有组织犯罪有关联、使用暴力对待对手以及限制媒体自由。武契奇则否认这些指控。

负责诺维萨德火车站的除两家中国公司外,还有法国的Egis公司和匈牙利的Utiber公司。

本周五,再有数千人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等几个城市举行抗议,纪念坍塌事故发生9个月。

一名在诺维萨德市参加示威的大学生向法新社表示:“这是对体制的抗争,对他们来说,人命还没有公共招标时掷出的金额值钱。”

(路透社、法新社、中德意志电台)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警方扩大对Palantir监控软件的使用 这款软件有多危险?

2 August 2025 at 18:47
Marcel Fürstenau
2025-08-02T10:11:53.000Z
德国对外国科技巨头如Palantir的依赖显然越来越严重,这与德国所宣称的“数字主权”理念严重背离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款软件似乎无所不能:能够以极高速度处理并关联海量数据。只需几秒钟,就能满足警方的“好奇心”:姓名、年龄、住址、罚款记录、犯罪前科等信息一览无遗。再结合手机数据和社交媒体内容的分析,几乎可以瞬间勾勒出任何一个人的完整画像。

借助人工智能(AI),这种分析能力可以达到全新维度。美国科技公司Palantir开发的监控程序令警方和情报机关“梦想成真”。目前,德国已有三个联邦州在使用这套系统:巴伐利亚州、黑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然而,在数据保护和公民权利组织看来,这是个大问题:因为不仅是嫌疑人,连毫无嫌疑的普通人也可能被系统盯上。

针对巴伐利亚州的宪法诉讼

总部位于柏林的非营利组织“自由权利协会”(GFF)试图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且从根本上反对Palantir此类程序的使用。该组织已就巴伐利亚州大规模数据分析的做法向联邦宪法法院提起诉讼。GFF法律顾问弗兰齐丝卡·戈尔利茨(Franziska Görlitz)批评道:“只要报过警、当过受害人,或是单纯在错误时间出现在错误地点,都可能成为该软件的目标。”

该组织指出,无限制的数据分析侵犯了公民的信息自决权和《德国基本法》所保障的通信保密权。

而那些通过所谓“数据挖掘”(Data Mining)被警方盯上的人,是不会知情的。根据现行法律,巴伐利亚警方即便在没有具体危险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Palantir。这一点明显违背了黑森州自2023年以来因GFF胜诉而实施的更严格标准。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同样在使用Palantir,联邦宪法法院尚未就该州的类似诉讼作出裁决。

混乱电脑俱乐部(CCC)批评软件不透明

德国“混乱电脑俱乐部”(Chaos Computer Club CCC)也加入了对巴伐利亚州的宪法诉讼。其发言人康斯坦策·库尔茨(Constanze Kurz)称Palantir为“模式识别搜索”,她批评警方将本应分开保存、用于不同目的的数据混合分析。

“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自动化的大规模数据分析不应成为警方的日常工具。而这些汇总的数据还被输入到Palantir这款故意设计得不透明的美国软件中,一款警方长期依赖的软件。” 库尔茨认为,这两个问题都应成为排除使用Palantir的充分理由。

Palantir的创始人之一是德国裔亿万富翁彼得·蒂尔(Peter Thiel),他因主张威权政治和与特朗普总统及其政治圈关系密切而备受争议。他公开支持特朗普,并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甚至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过顾问。

早在美国国内,情报机构和军方就已经在使用Palantir,这款软件在美国名为“Gotham”。

在德国Palantir被称为“VeRA”或“HessenData”。巴伐利亚将这套软件命名为“VeRA”,即“跨案件检索与分析平台”。据《南德意志报》(SZ)、北德广播公司(NDR)和西德广播公司(WDR)报道,截至2025年5月,该系统已在约100个案件中被警方使用,包括2024年9月慕尼黑以色列总领事馆遇袭案。

康斯坦策·库尔茨(Constanze Kurz)称Palantir为“模式识别搜索”,她批评警方将本应分开保存、用于不同目的的数据混合分析

报道称,美国公司被赋予了对巴伐利亚警方数据的完全访问权限,以整合系统。尽管源代码存放在德国服务器上,但无法保证不会被复制到美国。“只能信任”,一位官员对上述三家媒体表示。

德国政府:数字政策就是权力政策

德国对外国科技巨头如Palantir的依赖显然越来越严重,这与德国所宣称的“数字主权”理念严重背离。对此,联合执政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和社民党(SPD)在联合协议中有明确表态:“数字政策就是权力政策。”

联合协议中明确提出:

“我们希望建设一个拥有数字主权的德国。为此我们将减少数字依赖,自主开发关键技术,确保标准,保护并扩展数字基础设施。我们将打造欧盟一体化的、具抗风险能力的关键产业价值链,从原材料、芯片到硬件和软件各个领域。”

前内政部长南希·费瑟曾禁止使用Palantir

尽管如此,现任内政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 基社盟)似乎仍为联邦刑警局(BKA)和联邦警察保留了采购Palantir的可能性。前任内政部长南希·费瑟(Nancy Faeser 社民党)则于2023年明令禁止该程序的使用。

联邦刑警局局长霍尔格·明希(Holger Münch)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尽快获得一款类似Palantir的系统。他说:“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系统。”但考虑到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他更希望看到德国或欧洲自主研发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依赖那些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如何对待我们的伙伴。”明希强调。

Palantir的创始人之一是德国裔亿万富翁彼得·蒂尔(Peter Thiel),他因主张威权政治和与特朗普总统及其政治圈关系密切而备受争议。他公开支持特朗普,并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甚至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过顾问。

联邦各州态度不一

在各联邦州内,围绕Palantir的争议仍在继续。在6月的内政部长会议上,巴伐利亚州试图推动所有州效仿其做法,立即采购该软件,但未能成功。这一提议的提出可能也受到了多起严重袭击事件影响,其中包括阿沙芬堡疑似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的袭击案,造成多人死亡。

支持者认为,Palantir能从大量分散的数据中识别出潜在威胁(人员),从而实现“早发现、早预警”。然而,尽管巴伐利亚警方已在使用该程序,阿沙芬堡的致命袭击仍未能被阻止。

北威州Palantir使用许可即将到期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Palantir授权即将于2025年到期,该州执政的基民盟与绿党需在年底前决定是否续约。据《莱茵邮报》报道,州内政部长赫伯特·罗伊尔(Herbert Reul 基民盟)表示:“在找到替代方案前,我们会继续使用Palantir。”

最新加入Palantir使用者行列的是巴登-符腾堡州。该州的绿党总理克雷奇曼(Winfried Kretschmann)与基民盟联合执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执后,两党终于就采购Palantir达成一致。

绿党对Palantir的立场分裂

绿党对Palantir的态度极为矛盾。2017年黑森州首次引入Palantir时,绿党是执政联盟的一部分。在北威州和巴登-符腾堡州,绿党作为执政方也批准了该程序的使用。而在联邦层面,自2025年2月德国大选后成为反对党的绿党则明确反对使用 Palantir。

对于媒体报道称内政部长多布林特正考虑将Palantir推广至联邦安全机构的消息,绿党议员康斯坦丁·冯·诺茨(Konstantin von Notz)在接受《亮点》(Stern)杂志采访时表示反对:“显然他把自己当成了这家饱受争议的美国公司的说客。”

情报监督员:不应依赖美国

冯·诺茨指出,在当前越来越难以依赖美国政府的背景下,与Palantir这样的公司合作尤其不可取。这位安全事务专家是议会情报监督委员会中唯一的反对党成员,负责监督德国联邦情报局(BND)、宪法保护局(BfV)和军事反情报局(MAD)。

公民自由权利协会对Palantir的宪法诉讼得到了广泛的公众支持。德国请愿平台Campact上一项呼吁停止在德国使用该软件的倡议,在短短一周内就获得了超过26.4万人的签名支持。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称俄“言论挑衅” 特朗普下令部署核潜艇

2 August 2025 at 18:47
德正
2025-08-02T10:19:11.415Z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俄罗斯方向派遣两艘核潜艇,并将此举归因于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的“高度挑衅言论”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向俄罗斯方向派遣两艘核潜艇,并将此举归因于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的“高度挑衅言论”。梅德韦杰夫此前将特朗普设定的结束乌克兰战争的最后通牒称为“迈向战争的一步”。特朗普警告称,语言“常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并补充说:“我希望这一次不会如此。”

潜艇细节未明 但“正在靠近俄罗斯”

特朗普并未说明潜艇的具体去向,也未说明具体是核动力潜艇还是装备了核武器的潜艇。周五晚上(当地时间),在被新闻频道Newsmax主持人问及这些潜艇是否已靠近俄罗斯时,特朗普回答说:“是的,它们现在正在靠近俄罗斯。”

梅德韦杰夫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亲密盟友,目前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他周一在社交平台X(前身为推特)上,强烈批评了特朗普反复对莫斯科发出最后通牒的行为。

梅德韦杰夫写道:“每一个新的最后通牒都是一种威胁,是迈向战争的一步。”对此,特朗普则回击称其是一个“失败的总统,现在以为自己还是总统”。

普京宣布部署高超音速导弹

与此同时,普京周五宣布,俄罗斯已开始批量生产可装载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欧雷什尼克”(Oreschnik),并补充说这些导弹可能会在今年底前部署在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紧密盟友,也是乌克兰的邻国。

特朗普不断缩短最后通牒期限

特朗普于7月中旬向俄罗斯设定了一个为期50天的最后通牒,要求其结束对乌战争。而在本周一,他在苏格兰与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会面时,将这一期限缩短至“10到12天”;到了周二,他干脆称为“10天”。特朗普警告称,若俄罗斯继续对乌克兰发动攻击,他将对莫斯科及其盟友实施制裁

特朗普威胁对继续从俄罗斯进口廉价石油、天然气或武器的国家征收“大约100%的关税”。这将主要影响中国、印度和巴西,但欧盟内部的一些国家,如匈牙利、奥地利和斯洛伐克,依然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

对俄政策或出现转向

特朗普的这一威胁,进一步表明其在对俄政策上可能出现转向——这正是北约盟国(如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乌克兰所期待的方向。柏林、伦敦、巴黎和基辅对特朗普在重新执政初期与普京关系回暖曾表示过严重担忧。

在Truth Social上,特朗普用另一则推文再次抨击乌克兰战争造成的“无谓死亡”。他称,仅自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已有11.25万名士兵阵亡;同期,乌克兰方面的阵亡人数为8千人,这还不包括失踪的乌克兰士兵和阵亡平民。

竞选总统期间,特朗普曾夸下海口称,自己若当选总统,可在24小时内结束乌克兰战争。但就在今年2月,他在白宫当着媒体的面羞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指责他“不知感恩”。

不过,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一系列猛烈空袭后,特朗普对普京的不满日渐加深。他称普京“疯了”,并指责其散布了很多关于乌克兰的虚假信息。周四,特朗普更是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为描述为“令人作呕”。

此外,特朗普还于7月中旬与德国等北约盟国就新一轮对乌军援达成一致,包括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等。不过,他表示这笔费用将由欧洲国家承担。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再向乌克兰交付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

2 August 2025 at 18:47
德正
2025-08-01T13:27:50.899Z
德国国防部宣布,作为第一步,联邦国防军将在未来几天向乌克兰交付更多爱国者发射装置。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政府周五(8月1日)表示,在扫清最后一道障碍后,就可以向乌克兰交付两套爱国者防空系统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Boris Pistorius)表示,先决条件是美国制造商必须尽快交付新系统,以便德国能够继续履行其北约成员国的义务。

皮斯托里乌斯表示,美国方面做出了保障,因此德国可以首先向乌克兰提供发射装置,然后再提供其他系统组件。

德国国防部宣布,作为第一步,联邦国防军将在未来几天向乌克兰交付更多爱国者发射装置。此后,德国将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交付更多系统组件,以增强乌克兰的防空能力。

德国已与美国国防部达成协议,作为回报,德国将成为第一个获得最新一代系统的国家。

更多内容:美国务院批准向德国出售600枚“爱国者”导弹

德国原本计划以每套约11.4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购买两套爱国者系统,并直接运往乌克兰。

然而,由于这些系统无法立即交付,所以德国联邦国防军现在先将自身持有的9套爱国者系统中的两套送给乌克兰,然后再由美国调拨装备补充库存。

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已于2023年和2024年向乌克兰提供了三套爱国者防导系统,加上现在的,乌克兰已从德国接收了五套。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海棠」大抓捕後 中國耽美圈何去何從?

2 August 2025 at 12:17
周昱君
2025-08-02T03:59:35.263Z
中國的耽美圈最近爆發「海棠」大抓捕,許多小說作者被警察找上。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一年多來,中國「耽美」小說創作者遭遇大規模抓捕。先是安徽績溪,接著甘肅蘭州也跟進,以「製作、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為由,跨省扣押、審訊、起訴曾在「海棠文學城」網站發表作品的創作者。

據知名文化評論人李宇琛披露,被警察找上的海棠作者多達數百人,她們大多是年輕女性,寫男性與男性的戀愛小說。中國一般稱這類作品為「耽美」,在台灣常稱「BL」(Boy's Love),女性的愛好者則自稱「腐女」。創作內容既有原創,也有基於現有作品衍伸創作的「同人」。

海棠平台以大尺度、無審查著稱,不乏「R18」(18禁)作品和大量描寫性行為的「肉文」,但耽美圈有傳言稱,有些不寫「肉」的作者同樣面臨抓捕。此外,海棠抓捕不只知名創作者捲入,還包含一般作者。

焦慮與恐慌在中國耽美和同人創作者群體內蔓延,擴散到海棠以外的網站。中國腐女安娜自2019年起參與網路平台「AO3作品庫」的運作,她告訴DW,AO3的中文作品數目在海棠事件後「斷崖式」下降。「在AO3發布過作品的用戶會很恐慌地來找我們,問我們能不能刪除他們的作品……他們要麼刪文,或者是把作品隱藏起來。」

正如海棠,AO3的伺服器也架在海外,原則上不做內容審查;由於LOFTER這類中國「牆內」平台的審查越來越嚴格,海棠跟AO3常成為中國作者選擇發布「開車」內容(指色情描寫)之處。2020年因粉絲混戰而起的「227事件」後,AO3遭舉報而在中國境內被屏蔽,現在僅能翻牆造訪。

海棠事件後,安娜說她無法再輕易對喜歡的作者說出「希望你能夠繼續創作下去」,「因為她們面臨的風險是牢獄之災,而我只是從她們的作品中獲得了快樂」。

現居澳洲的耽美同人讀者何立言從事酷兒權益倡議。對何立言來說,最令人憤怒的是:「我的青春期很多快樂的來源,都是我的同人創作、我對於這種社群的愛……政府憑什麼剝奪我快樂的權利?」

回顧近年中國耽美同人圈的處境,何立言說:「我們一退再退,直到無路可走。」

海外中國性少數群體的「不平之鳴」

外界對海棠事件的其中一種解讀是,地方政府因財政困難,選擇容易追訴的對象跨省執法,藉此收取罰金。這樣的「遠洋捕撈」執法存在爭議,且未必經過中央的授意。不過,海棠事件的抓捕名義是打擊「淫穢色情」,符合中國中央立場;被抓捕者幾乎都是書寫男男情愛的創作者,強化了對性少數群體不利的社會氛圍。

安娜把海棠案理解為官方對女性作品、以及對性少數非主流審美的雙重打壓:「如果國內沒有對女性創作進行打壓,或者進行廣泛的文藝作品審查,那這件事情肯定不會發生;如果這些作者寫的是異性戀、或是很符合主流社會審美的作品,那可能這也不會發生。」

女性筆下的男男戀愛故事不見容於中國官方,這樣的趨勢早在2014年便有端倪,當時中國最大的本土網路創作平台「晉江文學城」在政府「掃黃打非」壓力下,自主加強審查,把「耽美」頻道名稱改成「純愛」,之後還出現「脖子以下不能寫」的不成文規定。

2021年,耽美小說改編劇(耽改劇)《山河令》爆紅,替中國創造極大商機;不過卻也是在同一年,中國廣電總局主張應抵制耽改劇,黨媒和官媒紛紛唱和,例如《光明日報》說耽改之風是「畸形審美」,稱即使耽改劇把原著的男性愛情淡化成「兄弟情」,背後的腐女文化依然「潛藏大量色情暴力內容,包括偏執不健康的性別觀念」。隔年,中國耽改劇全面停止製播;最近雖有政策鬆綁的跡象,但曾捧紅肖戰、王一博等男星的耽改劇產業,熱度大不如前。

這次海棠事件,在何立言看來反映出一種「社會性的恐怖症」:「很明顯,至少基層警察以及社會文化,對於這種創作的恐懼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這些角色就是性少數,在描寫同性情慾。」

值得注意的是,蘭州政府抓捕的消息傳出之際,正好是6月「驕傲月」(Pride Month)。全球各地的LGBTQ遊行陸續展開,海外倡議者乘勢把「聲援海棠作者」融入訴求之中,爭取其他國家關注中國女性與性少數權益。這些在世界各地走上街頭替海棠作者發聲的海外中國人,不乏自我認同為性少數者。

在紐約,「只許公安貪腐,不許海棠寫腐」、「她寫禁忌,也寫自由」等中文標語出現在酷兒遊行現場。性少數權益倡議者Lemonie參與了遊行,她從自身的LGBTQ女性經驗出發,認為酷兒群體對海棠案更能感同身受,也更習慣站出來發聲爭取權益。

「做為一個酷兒,和做為一個把自己情慾書寫出來的這兩種人,在政府看來是類似的處境,我們都是在做一些自己覺得非常合理,也沒有傷害到任何人的事情,但在別人看來,你們就不能做。這一點上面,大家都非常能relate(感同身受)。」

從中國移居歐洲多年的Daniel是男同志,6月底曾到匈牙利布達佩斯參加驕傲遊行;上街前,他自印傳單,高舉英文標語,上面寫著「中國關押寫酷兒情色文學的女性」。他自認海外聲援是「做好一粒沙的工作」,因為即使個人的力量小,很多人一起站出來卻能凝聚力量。

住在日本的女權倡議者木耳參與了東京的「自發聚集,擅自聲援」集會,她認為,透過海外聲援、對中國國內施壓,對海外華人群體也是很重要的抗爭練習:「難得大家有這種情緒,那就順便練習一下,不要浪費自己好不容易拿到手上的自由,這是我們唯一的責任。」

同樣在日本的中國酷兒小方沒有參與線下聲援集會,但海棠事件促使她開始在海外創作,而且她希望超越中國官方所容許的耽美敘事和尺度。

「我在境外沒有被抓的風險,那我就來寫。」小方說,她和幾位朋友自嘲是「海外流亡腐女」,3年前的耽改禁令就是她下定決心留在海外生活的關鍵理由。當時即將畢業的她心想,「今天可以禁BL劇,將來也肯定可以禁BL本身,包括小說創作」。

來自「神聖無碼帝國」的觀點

與中國一海之隔的台灣,相較之下擁有高度自由的創作環境,在次文化群體內更有「神聖無碼帝國」的稱號。

對於海棠事件,一位20多歲的台灣腐女Alice向DW評論道,BL創作在台灣或其他國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中國不是,連寫東西都被各種禁止,還要一直東躲西逃,關站一下,肉文就要放到別的地方去」。另一位台灣腐女、35歲的王寶尼說:「喜歡這個東西要像罪一樣,是很痛苦的事情。」

去年,王寶尼從朋友轉傳的微博截圖,逐漸感受到對岸創作者社群的緊張氛圍,「創作者用暗語互相提醒刪文,要小心,提醒大家說要關帳, 來日再會,跟讀者道別」。

隨著社群網站與媒體消息越來越多,王寶尼看到很多台灣腐女和漫畫迷都注意到海棠案,且關注度高於先前兩起耽美作者案例:2018年,《攻佔》的作者「天一」因非法出版、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等罪名被重判十年;著有《天官賜福》、《魔道祖師》等知名作品的「墨香銅臭」則於2019年遭控非法經營罪。

檢視Threads平台的繁體貼文與留言,關注海棠事件的網友會提到「珍惜台灣的神聖無碼帝國」,或是主張「台灣不應選擇親中,否則恐怕會失去創作自由和閱讀的快樂」等論調。但也有台灣BL讀者表示,海棠事件就是「他國事務」。

台灣的BL產業編輯與譯者Miyako長期觀察亞洲BL文化,她認為台灣的BL讀者存在兩種極端,一種較關心政治議題、更具「台派意識」,一種傾向把創作跟政治徹底分割;前者可能把海棠事件視為對台灣未來政治方向的反思,後者則可能較不在意。

台灣在性別平權方面在亞洲名列前茅,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專法,開創亞洲之先例。

身為資深腐女,Miyako曾見證1990年代中至2000年代初的華語BL圈發展,她說那時的華語BL圈並沒有現在這麼明顯的兩岸分野。

日本的BL文化1980年代傳入台灣,不久後中國經由台灣認識這種文類。正逢網際網路興起,兩岸BL愛好者常聚在台灣的BBS論壇和「鮮網」等平台交流,且整體氛圍友善。到了「鮮網」倒閉後,中國本土平台持續壯大,例如2003年成立的「晉江文學城」成了華語BL創作「新的山頭」。

然而,自2012年習近平上台,中國政府對言論的箝制益發嚴苛。Miyako向DW表示,在這種趨勢下,海棠的中國創作者被抓是「必然的結果,遲早這個刀都會落到頭上」。

「BL的本質,就是會跟國家這種言論控制或者社會控制是不合的。」

Miyako說,BL創作「一直在試探思考的邊疆」,它的核心是質疑權威,或是挑戰既有的集體社會秩序。「譬如說,當我開始對強制異性戀社會產生某種質疑,那我就會利用所謂的ABO這樣一個性別重組的社會系統實驗,來表達我對於現行強制異性戀世界的反思、反抗,或者批評,但問題是,這樣的創作本質上的動能,其實就是中國當權者最害怕的東西。」

關注性別議題、腐女資歷已有40年的台灣律師郭怡青也有類似觀察。她向DW形容,耽美對中共政權而言是「全然的雷區」,它除了涉及性少數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女性在「主張自己的審美」,中國官方擔心女性可能進一步主張自身權利,甚至集體起而動搖政權。

為了達到更有效的控制,中國政府並沒有徹底對耽美同人趕盡殺絕,而是留下一定的空間允許這些創作存在。郭怡青說,部分中國腐女因而抱持「認命」心態,僅因至少還有些許自由,就願意繼續忍受不合理的打壓現況。

「三不五時大家就提心吊膽,然後被打壓一次,就認命一次……我看到的是一整個被馴化的社會,被奴化的腐女。」

郭怡青認為,中國政府仍一定程度的容許耽美文化存在,但官方把這視為一種「隨時可收回的恩典」;中國的主流耽美社群對於不合理的打壓亦傾向繼續忍耐,卻反而落入「幫政府講話」的圈套。

中國耽美圈的未來怎麼走?

Miyako表示,海棠事件後,她看到有些中國用戶會翻牆出來,在Threads等社群平台,對台灣的民主表達艷羨,例如希望台灣人能永遠保持獨立,擁有自由創作的空間。

她期盼這能成為中國耽美圈改變的起點,「如果你認為這個空間已經限制了你,就應該要去爭取……如果還認為說可以苟延殘喘,可以博取社會同情,微小的生存下去,那我只會說這個空間越來越少,終究如果沒有辦法實際上做出改變,你就是整個被掐滅」。

對AO3平台志願者、中國腐女安娜而言,理想中的耽美同人創作環境除了要有完整的作品分級、供作者自由選擇創作範疇並獲得合理回報,還應該免於「被捕撈」的恐懼,並且能在友善的環境下自在地跟同好交流。

「海外流亡腐女」小方說,既然現在無法在中國國內完成做腐女的願望,她就在日本實現。對於中國耽美的未來,她表示,「只要沒有任何審查制度,大家可以自己寫自己想看的,我覺得就很好了」。

出於安全考量,本文採訪的中國耽美同人讀者安娜、何立言、木耳、小方、Lemonie、Daniel皆以化名處理。台灣的BL愛好者Alice、王寶尼、BL文化觀察家Miyako亦選擇以暱稱受訪。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2025上半年德铁三分之一列车晚点

1 August 2025 at 22:17
德闻
2025-08-01T13:53:50.924Z
慕尼黑附近的一辆短途列车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德铁(DB)官方数据,今年1到6月,德铁长途客车的准点率为63.4%。比2024年同期的62.7%略有进步。

误点原因主要是铁道网络老旧和众多的轨道施工作业。德铁的“晚点”标准是,列车到站时比行车时刻表延误6分钟以上。

按德铁规定,火车晚点一小时以上,乘客有权要求退还一部分票款。去年,德铁共收到690万起索赔要求,赔偿金额高达近2亿欧元。

本周五(8月1日)开始,柏林至汉堡线因全面整修升级而停运长达9个月。这条运输繁忙线路的停摆将给众多旅客出行带来难题。

德铁是德国联邦政府全资拥有的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财政情况略有改善。今年上半年亏损7.6亿欧元,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减少近10亿欧元。

相关图集:有关德铁:你不得不知的10个槽点

那位大妈在说啥?:你等车的时候站台的大喇叭会播放乘车信息,然并卵!你TM根本听不懂喇叭里的那位大妈在说些啥?每个车站的播音设备都糟糕到极点。与其着急的去听永远像是在水下录制的乘车信息播报,不如借机会学一个德语有关车站的俏皮话:“Ich verstehe nur Bahnhof”,直译是:我只听懂了车站两字。意思是,你毛都没听懂。
此火车非彼火车:这是连德国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ICE(城际快车)是德国的“高铁”。每小时时速最高可达300公里(中国高铁:呵呵)。但同时,比它慢一点的IC(城际列车)也是白色和红色相间的,每小时车速最高可达200公里。如果你去小一点的地方,就必须要搭乘RB(地方铁路)。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地方的铁路公司列车和所谓城市快车(S-Bahn)。不仔细看好车号,分分钟上错车!
德铁准点只是神话:德国铁路准点的神话早已经和德国人的严谨、高效一样幻灭。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搭讪,吐槽德铁总是没错。许多人最经常的经历是:你急急忙忙吐血飞奔至站台,列车已经准时发车。你不慌不忙从容而至,列车晚点一个半小时。有关德铁晚点尺度最大的吐槽是:在德国,卧轨自杀的人都是饿死的。
越来越贵的票价:和德国的邮费一样,德国铁路的票价这几年总体上来说是越来越贵,而且越来越复杂。对于有车的你来说,一个人开车比坐火车贵不到哪里去。如果你是三个人一起出行的话,一般来说租车出行都比乘坐德国铁路要便宜,而且能够直接让你享受门对门的舒适。能看懂德国铁路车票定价种类和思维的人,一定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不能来了车就上:如果你按照列车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站台看到一辆火车缓缓进站,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毫不犹豫地拔脚上车。经常晚点,更换站台的德铁,总是会给你各种各样的“惊喜”。这还不包括不少临时改变线路,或拆分车体的“大招”。如果你刚到德国,建议你不要在没有当地人的陪同下尝试德铁。
自行车能上火车:对于某些骑车族来说,部分德铁列车上允许搬自行车上车是一个福音。但不经常这么干的你千万不要忘了给你的自行车兄弟也买张车票。不然被检票员抓住了也算逃票,必须面对高额罚款。而在乘车高峰期间,你想搬个自行车上火车只有两种可能:忍受别人的白眼;或者根本上不了车。
有车票不代表就有座位:对于德国的快速铁路来说,车票和座位是分开出售的。当你气喘吁吁的终于跑到你的车厢,却发现这里并没有你的栖身之处。所有的座位上都有电子标示显示相应的座位是否被占。但有一种特别反人类的标示是:“ggf. reserviert”,意思是可能被预订了。这时你会问德国人的严谨到哪里去了?到底是订了还是没订?坐在上面的人是订座的人,还是和我一样没有订座的可怜虫?无论如何,等这个座位真正的主人驾到了,他会让你知道的。
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点?:清楚标记你现在的方位位于即将进站列车的第几节车厢,多么人性化的一个设计,终于值得中国高铁来学习一下。然后你会发现,还是“然并卵”。当你规规矩矩的等在01号车厢的位置时,你会发现进站的列车车厢安排并不是像信息牌上的那样安排的,而是完全相反,你现在在最后一节车厢。恭喜!你的德铁车厢内托行李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正式开启。
清静?在德铁里你就别想了:不得不说,这也是开车出行的另一大好处:不会有人在“休息区”(Ruhebereich)大声打电话或交谈。也没有哭喊的孩子以及和自己说疯人疯语的流浪汉。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些以为全世界都应该喜欢他的音乐,用各种手机和音响直接大声播放音乐的自私变态狂。
如果你运气好:当然,以上都是德铁的槽点,并不是你每次都会遇上的事情。如果你运气好,你会准点的乘上干净、整洁的列车。从容的找到靠窗户,带小桌子的座位坐下,享受桌子上的一杯香浓的咖啡,并和你同路人打开心扉,收获新的友谊。但关键词就是“运气”。如今这种“运气”对于德铁的乘客来说,已经越来越稀有了。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普京回应特朗普“最后期限”:愿继续和谈 但莫斯科立场不变

1 August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08-01T14:05:22.916Z
(资料图片)特朗普称莫斯科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令人作呕”。乌克兰再有平民死伤,包括儿童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四,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表示,总统特朗普表明,希望在8月8日前达成协议,结束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必须就停火和持久和平谈判。是达成协议的时候了。特朗普总统表明必须在8月8日前完成。美国已做好准备,采取额外措施以确保和平”,美国高级外交官凯利(John Kelley)向15个成员的安理会表示。

周二,特朗普表示,如果莫斯科在终结乌克兰战争上没有显示出任何进展,那么,美国将在10天内采取关税等措施。

今年,基辅与莫斯科在伊斯坦布尔进行了三轮谈判,促成了战俘及其遗体交换,但对于终结冲突则未有突破。

普京:目前攻势有利于俄方

普京表态:莫斯科立场无改变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五(8月1日)表示,希望与乌克兰的和平谈判继续进行,工作组可以讨论潜在的妥协,但他说,莫斯科的目标并未改变。

目前距离特朗普所设定的期限——俄罗斯同意停火否则面临新制裁——还有一周时间。而普京的表态未流露出莫斯科立场的任何改变。

普京说,如果有任何人对目前和谈的结果感到失望,那是因为期望过高。

普京在俄罗斯北部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时,向媒体表示,和谈应“在没有摄像机、平静的气氛下”进行。

他还表示,俄罗斯军队正在全线进攻乌克兰,攻势有利于俄方。

特朗普:莫斯科在乌克兰军事行动“令人作呕”

周四,特朗普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令人作呕”。莫斯科对基辅的空袭导致多人死亡。

“俄罗斯——我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作呕”,特朗普向媒体记者表示。

特朗普说,他将派特使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接下来访问俄罗斯。维特科夫目前正在以色列。

普京已与维特科夫多次在莫斯科会晤。此后,特朗普旨在修复与克里姆林宫的努力陷入停滞。

特朗普周四也重申对莫斯科的最后期限。“我们会实施制裁。我不知道他是否在乎制裁”,特朗普意指普京说。

特朗普此前曾威胁,新措施可能意味着对俄罗斯剩余贸易伙伴、如中印采取“次级关税”。这将进一步压制俄罗斯,但可能带来显著的国际后果。

(资料图片)泽连斯基:对莫斯科制裁是有效的

乌克兰官方哀悼日 泽连斯基呼吁制裁莫斯科

周五,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官方哀悼日。此前一天,俄罗斯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导致31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儿童,150余人受伤。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周四的空袭中年纪最小的遇难者2岁。16名受伤者也是儿童。

美联社报道说,按照官方伤亡数字,这是基辅2022年10月开始遭受空袭以来,儿童死伤人数最多的单一袭击。

近来数月,俄罗斯加大对乌克兰城市的攻击力度,无视包括特朗普在内的西方领导人有关停止袭击平民区的呼吁。战争如今已进行三年有余。

俄罗斯军队也在长达1000公里的前线继续其艰苦的消耗战,过去一年双方都有数千名士兵阵亡。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7月,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超过5100枚滑翔炸弹、3800余架沙赫德(Shahed)无人机、近260枚各类型导弹,其中128枚为弹道导弹。

泽连斯基重申,呼吁各国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以吓阻克里姆林宫。“无论克里姆林宫如何否认(制裁的)有效性,制裁都是有效的,并且必须更强有力。”

(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艺界名人致德国总理公开信:《不要让加沙死去,默茨先生》

1 August 2025 at 21:47
德正
2025-08-01T13:29:33.555Z
德国艺术界人士对联邦总理默茨(Friedrich Merz又译“梅尔茨”)日前对以色列政府的批评表示欢迎。但同时强调:“光靠言语无法挽救生命”,并敦促采取进一步行动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封公开信的题目充满情感——《不要让加沙死去,默茨先生》,德国艺术界人士对联邦总理默茨(Friedrich Merz又译“梅尔茨”)日前对以色列政府的批评表示欢迎。但他们同时强调:“光靠言语无法挽救生命”,并敦促默茨采取进一步行动。

加沙:三项具体行动列

针对以色列在加沙战争,信中提出三项具体诉求:

联名信签署者指出加沙地带儿童所遭受的苦难,并强调:“我们同样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哈马斯的恐怖暴行。但任何罪行都不能成为用最残酷方式集体惩罚数百万无辜民众的正当理由。”

公开信:超过200人签名

首批签名者共200余人,其中包括演员克里斯蒂安娜·保罗(Christiane Paul)、莉芙·丽莎·弗赖斯(Liv Lisa Fries)和梅雷特·贝克尔(Meret Becker),丹尼尔·布鲁尔(Daniel Brühl)、本诺·福尔曼(Benno Fürmann)和于尔根·福格尔(Jürgen Vogel),主持人约科·温特沙伊特(Joko Winterscheidt)和克拉斯·霍伊弗-乌姆劳夫(Klaas Heufer-Umlauf),音乐人希琳·大卫(Shirin David)和 Zartmann,以及作家马尔克-乌韦·克林(Marc-Uwe Kling)。

信中写道:“上述举措深刻体现了欧洲的价值观,也会向以色列政府明确传达一个信号:即便是最亲密的盟友,也再无法容忍这一苦难,仅靠言语已远远不够。”信里指出,在加沙地带,那些未参与战争却承受着战争带来的沉重代价的儿童,正在挨饿甚至死去

总理府目前尚未对此作出回应。此次行动由倡议组织 Avaaz与导演劳拉·菲舍尔(Laura Fischer)合作发起。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Before yesterday德国之声

德语媒体:经济施压无法令北京屈服

21 July 2025 at 12: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7-17T14:07:44.347Z
法兰克福汇报:中欧-实力与耐力的较量

(德国之声中文网)有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当前极其不景气,所以同以往相比,现在北京更容易对外部压力做出让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这显然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篇题为《欧盟应当调整立场》的评论写道:

”美国提出令人咋舌的高额关税要求之后,习近平的立场相当强硬。北京非但没有退让,而是以不对称反制措施作为回应,例如对特种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西方急需这些稀土材料,但却无法从其他国家获取。最终,特朗普只好认怂,被迫下调了关税,现在又取消了对部分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限制。

中国也同样不会对欧洲做出实质性的让步。无论是在贸易以及稀土问题上,还是在北京对俄罗斯战争经济的支持方面,中国都不会满足欧洲的要求。目前,俄罗斯军民两用物资的85%,均来自或经由中国获取。中国外长王毅会晤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卡拉斯时更是直言,中国绝不会容许俄罗斯战败,否则届时美国将会全力对付中国。北京以中美对抗视角看待一切的立场由此可见一斑。除此之外,王毅能够在欧洲毫无顾忌地吐露心声,也说明中国以强者自居,并没有把欧洲放在眼里。

这种强硬立场背后,也有国内政治的考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习近平已被塑造成不容置疑的坚定领袖。坚决同普京结盟的决定,虽然有过争议,但习近平现在显然已经不可能改变初衷。在当前的贸易战中,美国和欧洲的关税当然会对中国本土企业构成冲击,但北京则宣称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这是一场关乎实力和耐力的较量“

尽管欧洲不断提出批评,但习近平仍对其‘堡垒’经济模式坚信不疑。欧洲要求中国本着平等原则改善市场准入,但中国对此根本不予理会。相反,习近平仍在坚持其‘双循环’路线,一方面加强内需,一方面加强全球供应链在中国境内的布局,其中不仅包括稀土,也包括先进技术产业,以便令中国在同美国的抗争中获得强势地位。种种迹象表明,即将出台的五年计划中,现行产业政策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将意味着,中国在工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欧盟对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担忧和批评,中国完全不予理会,而是要求“欧盟调整心态,正确看待中国已经发展壮大的事实。”评论写道:

“这是一场关乎实力和耐力的较量。在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看来,中国显然处于有利地位。他相信,欧美的资本家们一定会向政府施压,要求他们向北京做出让步,以便企业能够继续获取中国的生产物资。相比之下,中国则拥有强大的压制机器,能够让月均收入仅为150欧元的六亿多民众不敢有丝毫怨言。只要中国领导层继续保持强硬态势,而西方阵营又不能保持团结,那么中国就不会做出任何改变。”

中国研发时速620公里的超级列车

《商报》发表评论称,中国正在赋予“高速列车”崭新的定义:由中国中车集团研发的新型磁悬浮超级列车,最高测试时速已经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620公里,完全可以对航空客运构成挑战:

中国正在研发超级磁悬浮列车。图为上海的磁悬浮铁路。

“因此,中国不仅投资于技术,也投资于基础设施。然而,兴建磁悬浮列车网络却并非易事: 中国的常规铁路网目前已达 47000 公里。而磁悬浮技术需要自己的网络,只有通过巨大的技术努力才能将其与现有铁路网络连接起来。

中国的多家大学正在研究各种磁悬浮列车方案,但除了短程试运行之外,似乎还没有经济上可以负担得起的可行方案。这也是上海磁悬浮线路与最初设想相去甚远的原因之一。此外,地方及跨区财政目前都不宽裕。在经历了多年的基建狂潮之后,中国现在对标志性项目的选择已经变得小心翼翼。

因此,新的超级磁悬浮列车可能会率先出现在上海和北京这两个最重要的大都市之间。稍后则可能延伸至深圳和广州等南方大都市。

至于超级磁悬浮列车是否真能投入实际运营,目前尚无定论。一些批评者讽刺中国的磁悬浮项目总是‘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即便列车有朝一日真能以接近飞行的速度在磁悬浮轨道上飞驰,民众是否愿意乘坐也还是个问题:毕竟在中国国内,搭乘飞机常常比坐火车还要便宜。 新型磁悬浮列车所面临的真正考验,将是如何赢得本国乘客的青睐。有鉴于此,超级列车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國對美稀土出口回升 兩國領袖會晤有譜?

21 July 2025 at 12:47
周昱君
2025-07-21T04:18:54.358Z
中國壟斷「重稀土」材料供應,還生產全球約80%的鎢、鎵、銻,以及60%的鍺。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中國海關總署週日(7月20日)發布的數據,今年6月中國對美國的稀土磁鐵出口量達到353噸,是5月的7倍以上,顯示中美兩國在達成貿易協議框架之後,關鍵礦物的貿易往來急速反彈。

整體而言,中國上個月向全球共出口3188噸的稀土永磁體,比5月增加了157%,但仍較2024年6月低38.1%;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稀土磁鐵出口下降了18.9%。不過專家認為,接下來會有更多出口商陸續取得許可證,因此今年7月的出口量還可能再回升。

稀土是這波中美貿易戰的核心要角,也是中國因應關稅威脅最有力的武器

4月初,中國把多種稀土元素增納入出口管制清單,以此報復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措施。有鑑於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磁鐵供應來自中國,此舉嚴重衝擊全球供應鏈,尤其是汽車業者,例如日本的鈴木、德國的賓士、美國的福特等廠牌都傳出暫時減產或停產的消息。

過去幾個月來,中美代表團先後在日內瓦、倫敦談判,並於6月底達成貿易協議框架,當時中國商務部宣布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亦表示中國同意恢復對美國的稀土出口,美方也會取消相應的反制措施。

不久後,輝達公司(NVIDIA,又稱英偉達)宣布已獲美國政府保證,可恢復出口H20人工智慧(AI)晶片至中國。在美國出口管制之下,輝達不被允許出口最先進的AI晶片給中國;H20是因應美國管制而專門提供給中國市場的「降規版」產品,但今年4月遭禁止輸往中國,直到7月解禁

中美的稀土角力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方稱中國承諾將鬆綁稀土出口,但也有訊號顯示中國仍在收緊對稀土的控制。

路透社上週五(18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中國往年都會在第一季以公告的方式宣布稀土開採和冶煉的配額,但今年遲遲沒有公布,近期才悄悄地向相關企業發放首批配額,而且還要求企業不要對外透露配額數目。

外界密切關注中國的稀土開採配額,視之為全球稀土供應的風向標。一般而言,官方每年會公布兩輪稀土配額,但最近配額有越來越緊縮的趨勢,例如去年僅中國稀土、北方稀土兩間國有企業取得資格,少於先前的6間企業。

中國也益發強調稀土對國安的重要性。18日,中國國安部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聲稱有「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及其代理人」企圖走私、竊取中國的稀土產品,並「勾連策反」中國境內人士,藉此逃避出口管制,而這「嚴重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文內稱「某國」千方百計試圖囤積中國稀土,因此中方採取了行動、截斷走私管道。

面對中國把持稀土資源的主導權,美國和歐洲都逐漸開始布局、尋求稀土自主,欲降低對中國的依賴。7月中旬,美國國防部罕見跟民間公司達成特別協議,投資稀土業者MP Materials達4億美元,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根據協議,五角大廈未來將以保證價格收購稀土,用於國防工業。

相关图集: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2025年2月1日 |对墨、加、中加征关税: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年2月10日 |加征钢铝关税 无例外豁免: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2025年3月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全面征税: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2025年4月2日|宣布“对等关税”: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2025年4月9日|暂缓关税90日 中国除外: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5月23日 对阵欧盟:特朗普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统一关税。他同时警告苹果公司,若其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海外生产的,将面临25%的关税。两天后,特朗普收回了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他表示,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同意将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
5月28日 美国法院裁定特朗普对等关税“越权”: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今年4月2日对多国征收的对等关税,以及早前向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都属于“非法”。判决认定,特朗普征收全球关税的行为超出了《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美政府表示将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5月29日 美国上诉法院暂准特朗普关税恢复执行: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一天后推翻该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得以持续实施。上诉法院指出,为了审理特朗普政府的上诉,将先暂缓此前法院的裁决,并命令原告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
5月30日 特朗普全面上调钢铝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他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针对稀土等产品的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
6月10日 美中谈判双方宣布原则上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中国和美国官员在英国伦敦举行贸易谈判,经过两天的会议,6月10日,双方宣布原则上已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以落实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共识、还有两国领袖上周的通话内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按照美中达成的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将从中国获得稀土磁体。他还表示,将允许中国学生在协议达成后继续留在美国大学学习。

川普、習近平見面的時機到了?

《南華早報》20日引述多位知情者說法指,川普可能在前往韓國主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之前,先行造訪中國;另一種可能的安排則是兩人在APEC場邊舉行會談。今年的APEC峰會將於10月30日起在韓國慶州舉行。

報導指,中美兩國一直在商討今年內於印太區域內舉辦領袖會晤,但尚未決定確切時間地點。

中美雙方最近一次的高層級會談發生在7月11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和中國外長王毅在馬來西亞的東協(ASEAN)峰會場邊會談。盧比奧當時說,中方先前已邀請川普赴中與習近平會晤,兩國領袖也都希望見面。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出口民调:日本执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

20 July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07-20T13:53:22.842Z
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本周日(7月20日)开始投票。出口调查显示,执政联盟自公两党未能获得过半席位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法新社报道,媒体初步统计显示,日本执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失去了多数席位。日本电视台(Nippon TV)和东京放送(TBS)报道称,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领导的执政联盟在此次选举中仅获得了125个议席(124个改选议席和1个补选议席)中的41席。而极右翼民粹政党参政党则如预期那样取得了显著增长。

为维持参议院多数,首相石破茂的执政联盟需赢得至少50个席位。观察人士此前预测,一旦选举失利,石破茂可能被迫辞职。

石破茂首相地位岌岌可危

石破茂自2024年10月起担任首相,其领导的执政联盟自民党、公明党两党在众议院中本已未获得多数席位,成为少数派政府,而这次失去参议院多数将进一步削弱这位保守派首相的政治地位。

对于自1955年以来几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来说,此次选举表现不佳将是又一次挫败

对于自1955年以来几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来说,此次选举表现不佳将是又一次挫败。去年众议院选举的糟糕表现已令该党蒙羞,该党前首相岸田文雄因腐败丑闻被迫辞职,亦令自民党元气大伤。

此外,民众对生活成本上涨的强烈不满持续发酵。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至今未解,自8月起,日本还将面临被加征25%惩罚性关税的威胁。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重申愿与普京会晤

20 July 2025 at 20:47
德正
2025-07-20T12:17:22.777Z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重申,愿意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面对面会谈,以结束战争

(德国之声中文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重申,愿意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面对面会谈。“要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就必须举行领导人层级的会晤。”他在周六发布的最新视频讲话中表示。他进一步指出,停火谈判需注入新动力。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秘书乌梅罗夫(Rustem Umjerow)已向莫斯科提出建议,希望下周举行会晤。

据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报道,一位接近俄方谈判团队的消息人士证实,克里姆林宫已收到来自基辅的相关提议。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50天内结束对乌战争最后通牒后,莫斯科最近也表示原则上愿意与基辅方面重启对话。特朗普威胁称,如不进行和谈,将对与俄罗斯进行贸易往来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

此外,美国总统还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但这笔费用将由德国和其他欧洲北约盟国承担。为了进一步向莫斯科施压,欧盟在周五宣布对俄实施第18轮制裁措施

伊斯坦布尔会谈仍无实质成果

俄罗斯与乌克兰代表于今年5月和6月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进行直接会谈。然而,双方仅在交换战俘和归还阵亡士兵方面达成了具体成果,在停火谈判方面并未取得进展。

接近克里姆林宫的消息人士曾向路透社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计划继续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直到西方接受他提出的和平条件。

在6月的会谈中,俄方重申其强硬立场,包括要求西方停止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以及乌军撤出俄罗斯主张拥有主权的四个乌克兰地区。乌方坚决拒绝这些要求,认为“完全不可接受”。

乌克兰对莫斯科发起无人机袭击

与此同时,双方的攻击行动仍在持续。俄罗斯当局称,周日(7月20日)凌晨,乌克兰再次对首都莫斯科及其他地区发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国防部表示,共有93架无人机被击落,其中19架在莫斯科州上空被拦截。塔斯社称,莫斯科四大机场的航班因此暂时中断。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报告。乌军此类袭击的目标主要是打击俄方后方军需补给。

乌克兰空军称,周六(7月19日)凌晨,俄方共向乌克兰发射了344架作战无人机或诱饵靶机,以及35枚导弹。其中208枚被成功拦截。

在中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导弹袭击造成两人死亡。该州州长谢尔盖·利萨克(Serhij Lysak)表示,瓦西尔基夫卡镇的一家诊所、一所学校以及一家文化机构在袭击中被毁,民宅和汽车也受到损坏。

在黑海沿岸港口城市敖德萨,当地紧急服务部门报告称,一名女子在无人机袭击中身亡。

(德新社 法新社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军将领称北约可以“前所未有速度”攻下加里宁格勒

20 July 2025 at 19:47
德正
2025-07-20T11:40:12.854Z
美国驻欧洲与非洲陆军司令克里斯托弗·多纳休表示,必要时北约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下俄军重兵把守的加里宁格勒地区。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美国驻欧洲与非洲陆军司令克里斯托弗·多纳休(Christopher Donahue )本周在德国威斯巴登举行的首届“美陆军欧洲陆地会议”(LandEuro Conference)上表示,必要时北约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攻下俄军重兵把守的加里宁格勒地区。

加里宁格勒是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俄罗斯飞地。这一地区宽约75公里,四面被北约成员国环绕。

多纳休目前是美国军方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根据美国《防务新闻》的报道,多纳休在会上特别关注了北约东翼与俄罗斯的局势,特别是北约新近提出的“东翼威慑战线”新概念,该概念侧重于北约伙伴之间的合作与数据共享。他强调,陆地领域在威慑中的重要性并未减弱,反而日益凸显。

更多阅读:德国在北约东翼部署装甲旅 梅尔茨访立陶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北约秘书长吕特均曾发出过警告,如果未能在乌克兰阻止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可能会试图夺取北约领土。

莫斯科方面对多纳休的这番言论做出强烈反应。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斯卢茨基(Leonid Slutsky)暗示,俄罗斯会对袭击加里宁格勒采取报复措施,包括动用俄罗斯的核战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北约是一种“对抗工具”,对俄罗斯怀有敌意,其态度迫使俄罗斯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NTV,新闻周刊)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