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5 May 2025德国之声

俄烏領袖土耳其會面无望 普丁不在談判名單

15 May 2025 at 19:47
null 周子馨
2025-05-15T04:36:39.063Z
克里姆林宮發布的俄烏談判與會名單並沒有普丁。

(德國之聲中文網)克里姆林宮週三(5月14日)宣布,俄羅斯將由強硬派的總統顧問梅丁斯基(Vladimir Medinsky)和副國防部長福明(Alexander Fomin)領團,參加俄烏之間的直接和平談判

上週末,俄國總統普丁曾提出俄烏兩國可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進行「不設前提」的直接談判,但遲遲未表態他本人是否出席。

俄國最終派出的代表團被認為較為低階,因為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以及克里姆林宮外交政策助理烏沙科夫(Yuri Ushakov)也未出現在名單中,他們早前曾被外界視為潛在的主要談判代表,也參與過此前由美國主導的停火協商。

在克里姆林宮公布代表團名單後,一位美國官員表示,雖然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曾表示考慮前往土耳其,但他最後決定不出席。美國代表團由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率領,即將抵達土耳其,隨行人員包括高級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和凱洛格(Keith Kellogg)。

普丁提議俄烏直接談判,澤倫斯基表態「會在土耳其等他」,但最終普丁並未列入俄烏談判代表團名單。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4日晚間已啟程前往土耳其安卡拉,15日將會見土耳其總統。澤倫斯基此前曾說,只有在普丁親自出席的情況下,他才會出席俄烏會談;如果普丁真的到土耳其,他隨時可以調整行程前往伊斯坦堡。

澤倫斯基當時稱:「如果普丁不來,又玩把戲,那就是他不想結束戰爭的最終表現。」

週三晚間,烏克蘭外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在土耳其與盧比奧會面,討論澤倫斯基對和平的願景,並協調雙方立場。

西比哈稱:「俄羅斯必須回應烏克蘭的建設性舉措。到目前為止,俄羅斯還沒有這麼做。莫斯科必須明白,拒絕和平是有代價的。」

隨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言論和戰略姿態不斷升級,此次會談顯得格外重要,然而當前這場會談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國際期待值大減

普丁提議俄烏兩國「直接談判」,卻從未表達親自出席的意願。但澤倫斯基及川普公開喊話願意到場與會,讓各界關注這場可能發生的歷史性會晤。不過,如今幾位領導人都缺席,外界對週四的會談可能出現重大突破的的期待值大幅下降。

《衛報》指出,梅丁斯基曾參與2022年在土耳其舉行的俄烏談判;俄羅斯再次任命他主持談判,顯現出俄方希望按照當時的思路重啟協商,條件包括限制烏克蘭軍力、阻止其在西方支持下進行重建等,但基輔拒絕接受。

過去幾個月以來,美國試圖促成俄羅斯及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無果。今年4月,《金融時報》報導稱,美國有可能承認俄羅斯擁有2014年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並同意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但澤倫斯基拒絕放棄克里米亞,稱割地的提議違反烏克蘭憲法,「根本沒得談」。

歐盟通過新一波對俄制裁

歐盟週三通過針對俄羅斯的第17輪制裁,包括對俄羅斯的「影子艦隊」(指規避歐美制裁的俄國油輪,約200艘船隻),以及30家參與軍民兩用產品貿易的公司實施限制。另外75名個人和實體也因與俄羅斯軍工複合體有聯繫,而被列入制裁名單。

此前,德國新總理梅爾茨(又譯默茨)與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宏、波蘭總理圖斯克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與澤倫斯基會面,強調將繼續加大援烏力度。

歐洲四國領袖的基輔會晤後,法國、德國等國官員本週多次警告俄國,要求其接受30天無條件停火的提議,否則就會擴大對俄制裁。對此,克里姆林宮回應,「無法接受」歐盟領袖對俄羅斯下停火的「最後通牒」。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辉瑞门”裁决重击欧盟委员会

15 May 2025 at 19:47
Tessa Clara Walther
2025-05-15T11:30:07.850Z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疫情之间曾与辉瑞CEO阿尔伯特·布尔拉(Albert Bourla)通过手机短信交换信息,当时欧委会正在和辉瑞就采购新冠疫苗进行谈判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普通法院5月14日裁决,欧委会拒绝一名纽约时报记者访问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与辉瑞CEO阿尔伯特·布尔拉(Albert Bourla)之间手机短信的做法不当。

布鲁塞尔监督机构“欧洲企业观察站”的奥利维尔·霍德曼(Olivier Hoedeman)向德国之声表示:“冯德莱恩比她的任何一位前任都拥有更大的权力,以集权和秘密的方式领导着欧盟委员会——这显然适得其反。”

备受争议的“辉瑞门”案涉及欧盟在新冠疫情期间与辉瑞就数十亿欧元的新冠疫苗合同进行谈判时所交换的信息。这些私人通信的存在最初是在2021年的一次采访中被透露的,引发了人们对欧盟核心决策不透明的广泛担忧。

同年晚些时候,《纽约时报》记者马蒂娜·斯蒂维斯-格里德内夫(Matina Stevis-Gridneff)根据欧盟透明度法律提交了一份访问上述私人通信的请求,但遭到委员会的拒绝,声称其并不拥有这些信息。这一拒绝促使《纽约时报》向欧盟普通法院提出起诉。

缺乏“合理的解释”

欧盟法院现裁决,欧盟委员会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其未持有记者所要求的文件,且未能证明其已尽最大努力查找或保存这些文件。法官还裁定,在公共采购过程中发送的短信应被视为欧盟官方文件。

透明国际的莎莉·欣兹(Shari Hinds)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该裁决是“透明度的真正胜利”,代表着朝着恢复公众信任和机构问责迈出了一步。

欧委会在新冠疫情期间向辉瑞订购了数以亿计的疫苗

欧委会表示将注意到欧盟普通法院的决定,并承认有必要就其未能提供有关短信的原因提供更详细的解释。但欧委会强调,法院并未质疑委员会整体的文件登记政策,因此预计这些规则不会发生变化。欧委会在一份声明中说,“透明度始终至关重要”,并重申了其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致力于公开和问责的承诺。

欧委会现在可以对裁决提出上诉,也可以选择遵守裁决,要么发布短信——如果它们仍然存在,要么提供短信缺失的详细说明,包括短信是否被删除以及在何种情况下被删除。

“羞辱与彻底的失败”

赫尔辛基大学跨国欧洲法教授佩维·莱诺-桑德伯格(Päivi Leino-Sandberg)告诉德国之声“欧盟委员会不断重申其对透明度的承诺,但在落实这些原则时,却未能做到,甚至没有承认这个问题”。

许多欧洲议会议员也做出了强烈反应。左翼集团联合主席马丁·希尔德万(Martin Schirdewan)称,这项裁决对欧委会来说是“羞辱与彻底的失败”。他指责冯德莱恩通过保密损害了民主,并要求她立即公布这些信息。他警告说,不这样做就是不负责任,就该下台。

“欧洲企业观察站”的霍德曼认为,冯德莱恩既领导负责执行欧盟法律的欧委会,又直接监督疫苗谈判,因此扮演了双重角色,“造成了明显的利益冲突”。他说,这项裁决不仅对欧盟委员会来说是一桩丑闻,对其主席也是如此。

欧盟法院位于卢森堡

他表示,当负责执行透明度的机构未能追究其领导层的透明度问题时,公众信心最终会受到打击,尤其是在领导层似乎因缺乏审查而受益的情况下。他还补充道,尽管欧盟委员会以疫情紧迫性为由为其做法辩护,但危机状况并不能成为缺乏透明度的理由,否则只会助长阴谋论,而不是信任。

需要“问责和监督”

透明度监督机构和法律专家表示,法院的裁决标志着布鲁塞尔处理行政沟通方式的转折点。透明国际的莎莉·欣兹说,“影响数百万人的决定不应通过私人短信做出,而是需要在正式场合进行,并有问责和监督。”

批评人士传递的信息很明确:政策制定,尤其是在公共卫生和财政方面的政策制定,不应在暗中进行。

这场争议的发生正值欧盟处于敏感时期。随着极右翼民族主义势力在几个成员国崛起,许多公民对欧盟的怀疑日益加深,因此对机构信任至关重要。

欧洲议会现在可能要求进行独立调查,民间社会团体呼吁制定更严格的法规,以确保所有官方通信都被存档并可访问。

冯德莱恩能否安然度过余波仍是未知数。但随着法律审查的加强、公众信任岌岌可危,她的欧委会主席任期现在面临着迄今为止最严峻的一个考验。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将对南美五国实行免签

15 May 2025 at 18:47
德正
2025-05-15T10:24:42.234Z
中国对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5国实行免签政策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周四(5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对巴西、阿根廷等南美洲5国实行免签政策。

林剑表示,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免签政策,上述五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

中国增加对9国单方面免签 日本表示欢迎

本周,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刚刚在北京举行。巴西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智利总统博里奇出席了会议。习近平在周二的致辞中宣布对五个拉美国家免签,但当时没有透露细节。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秘鲁、智利等拉美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在论坛上承诺,将向拉美提供66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额度;中国还将进口更多拉美优质产品,并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拉美投资。

中国不断在拉美扩大影响力,除抗衡美国之外,也挤压台湾。台湾12个邦交国中,有7个在拉美。其中两个邦交国海地和圣卢西亚派代表出席了北京的中拉论坛。

中国此次对5个南美国家推出的是单方面免签。中国公民持因私普通护照前往这些国家,需要办理签证。

研究:单方面免签促进中国旅游业复苏初显成效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澳洲与印尼承诺加强合作 对中俄看法仍存分歧

15 May 2025 at 18:47
德正
2025-05-15T10:35:14.049Z
印尼是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连任后出访的第一站。图为5月3日阿尔巴尼斯在大选获胜后向选民挥手致意。

(德国之声中文网)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周四(5月15日)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会谈,讨论防务合作与全球贸易。他表示,雅加达是澳大利亚“不可或缺的伙伴”。这是他在连任后首次进行国际访问。

阿尔巴尼斯在周二刚刚再次宣誓就任,他所领导的中左翼工党在议会选举中进一步扩大了多数席位。他表示,此次访问表明堪培拉高度重视与雅加达在防务和经济方面的关系。

“印尼是澳大利亚不可或缺的伙伴,”他在与普拉博沃及内阁部长在总统府会面时说。

他呼吁印尼与澳大利亚进一步加强防务联系。去年,双方已达成一项涵盖海上安全、反恐以及灾难应对的协议。

在会后对媒体发表讲话时,阿尔巴尼斯表示:“安全建立在每个国家的主权之上,也建立在适用于所有国家的规则基础上。”

普拉博沃表示,印尼承诺将完成该防务协议的批准程序。

他说:“我们将继续探讨在防务领域加强与扩大合作的机会。”

普拉博沃还表示,双方还讨论了贸易与投资、粮食安全、能源转型以及关键矿产问题。

他说:“我们也邀请澳大利亚更多参与我们的经济合作。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强化这种合作非常重要。”

两国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看法不同

澳大利亚希望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以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也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关税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

据印尼总统府介绍,阿尔巴尼斯抵达总统府时受到了隆重欢迎,包括数十名骑兵、约3000名挥舞国旗的学生以及一场军事仪式。

印尼上个月驳斥了有关俄罗斯曾请求在印尼最东部的巴布亚省部署军用飞机的报道。该省距离澳大利亚城市达尔文约1200公里,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轮换部队每年在该地驻扎六个月。

阿尔巴尼斯当天稍早对记者表示:“印尼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已经表态非常明确。” 这一议题在澳大利亚大选期间引发了广泛关注。

阿尔巴尼斯补充说,俄罗斯会试图在该地区扩大影响力,澳大利亚正通过加强与包括印尼在内的邻国关系来应对这一趋势。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防高级分析师格雷厄姆(Euan Graham)表示,澳印关系“十多年来避免了严重危机,其合作持续地逐步推进,比以前更为稳定。”

但他也指出,双方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雅加达更多地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发展机会,而非威胁,并将中美视为大国竞争的两个方面。这与堪培拉的国际观点存在较大差异。”格雷厄姆说。澳大利亚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更加警惕,和美国在国防方面有较为紧密的合作。

预计到下一个十年末,印尼将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延申阅读:在中國關押六年 楊恆均致信澳洲總理盼返國治療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中借APEC之机再会谈 特朗普关税冲击亚太出口

15 May 2025 at 18:47
德才
2025-05-15T10:41:50.359Z
特朗普的关税对亚洲地区造成冲击,不过,中美代表在APEC会议期间再次会谈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四(5月15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警告称,该地区出口增幅今年将锐减,至几乎停滞。亚太地区出口占到世界贸易的半壁江山,GDP占到全球的六成。

21个成员国在韩国济州岛举行贸易部长会议,为今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做准备。美中贸易代表则借此机会举行会谈。本月早些时候后,双方曾在日内瓦举行高级别会谈,以缓解贸易战压力

此外,APEC将今年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预测从3.3% 下调至2.6%。

美中贸易代表举行会晤

特朗普政府的全面关税政策对APEC半数以上成员国带来冲击。

不过,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消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与中国贸易代表李成钢在会议期间举行了会谈,但未透露细节。二人曾于5月10-11日在日内瓦首次面对面会谈。

美韩也将会谈 涉及对等关税、造船产业合作

据韩联社5月14日报道,格里尔16日也将与韩国产业部长官安德根举行双边会谈,就美国拟对韩加征25%“对等关税”、造船产业合作等议题展开磋商。双方已于三周前在华盛顿举行了首轮贸易谈判。此次格里尔预计还将与韩国造船业代表HD现代重工以及韩华海洋会晤,商谈美韩在该领域的潜在合作。

此外,格里尔还将与新西兰代表举行首次面对面会晤,并与其它亚洲国家代表会面。

格里尔前往济州岛前曾于周二向CNBC电视台表示:“我们在尽快采取行动,与有雄心壮志的国家进行对话。”

韩中代表亦会谈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官郑仁教(Cheong In-kyo)表示,他与中国贸易代表李成钢举行了会晤,后者解释了北京致力于支持多边贸易机制和全球供应链。

APEC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印尼、越南、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

穆迪分析机构的经济师埃尔(Katrina Ell)表示,亚洲国家与中国的联系加强,既包括作为最终的销售目的地,也包括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尽管企业也在向越南等国家转移,以规避美国关税。但美国仍是亚洲国家一个关键的商品出口目的国,依赖于美国的消费需求。因此,美国贸易政策混乱令亚洲国家十分脆弱。

埃尔表示,特朗普政府的保护主义举动推动了美国之外的单边与双边谈判。“美国之外的经济体正在努力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然而,即便亚洲消费在增长,“仍无法取代美国的需求”。

(路透社、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俄烏領袖會面破局 普丁未列入談判名單

15 May 2025 at 12:47
null 周子馨
2025-05-15T04:36:39.063Z
克里姆林宮發布的俄烏談判與會名單並沒有普丁。

(德國之聲中文網)克里姆林宮週三(5月14日)宣布,俄羅斯將由強硬派的總統顧問梅丁斯基(Vladimir Medinsky)和副國防部長福明(Alexander Fomin)領團,參加俄烏之間的直接和平談判

上週末,俄國總統普丁曾提出俄烏兩國可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進行「不設前提」的直接談判,但遲遲未表態他本人是否出席。

俄國最終派出的代表團被認為較為低階,因為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以及克里姆林宮外交政策助理烏沙科夫(Yuri Ushakov)也未出現在名單中,他們早前曾被外界視為潛在的主要談判代表,也參與過此前由美國主導的停火協商。

在克里姆林宮公布代表團名單後,一位美國官員表示,雖然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曾表示考慮前往土耳其,但他最後決定不出席。美國代表團由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率領,即將抵達土耳其,隨行人員包括高級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和凱洛格(Keith Kellogg)。

普丁提議俄烏直接談判,澤倫斯基表態「會在土耳其等他」,但最終普丁並未列入俄烏談判代表團名單。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4日晚間已啟程前往土耳其安卡拉,15日將會見土耳其總統。澤倫斯基此前曾說,只有在普丁親自出席的情況下,他才會出席俄烏會談;如果普丁真的到土耳其,他隨時可以調整行程前往伊斯坦堡。

澤倫斯基當時稱:「如果普丁不來,又玩把戲,那就是他不想結束戰爭的最終表現。」

週三晚間,烏克蘭外長西比哈(Andrii Sybiha)在土耳其與盧比奧會面,討論澤倫斯基對和平的願景,並協調雙方立場。

西比哈稱:「俄羅斯必須回應烏克蘭的建設性舉措。到目前為止,俄羅斯還沒有這麼做。莫斯科必須明白,拒絕和平是有代價的。」

隨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言論和戰略姿態不斷升級,此次會談顯得格外重要,然而當前這場會談仍有許多不確定性。

國際期待值大減

普丁提議俄烏兩國「直接談判」,卻從未表達親自出席的意願。但澤倫斯基及川普公開喊話願意到場與會,讓各界關注這場可能發生的歷史性會晤。不過,如今幾位領導人都缺席,外界對週四的會談可能出現重大突破的的期待值大幅下降。

《衛報》指出,梅丁斯基曾參與2022年在土耳其舉行的俄烏談判;俄羅斯再次任命他主持談判,顯現出俄方希望按照當時的思路重啟協商,條件包括限制烏克蘭軍力、阻止其在西方支持下進行重建等,但基輔拒絕接受。

過去幾個月以來,美國試圖促成俄羅斯及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無果。今年4月,《金融時報》報導稱,美國有可能承認俄羅斯擁有2014年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並同意不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但澤倫斯基拒絕放棄克里米亞,稱割地的提議違反烏克蘭憲法,「根本沒得談」。

歐盟通過新一波對俄制裁

歐盟週三通過針對俄羅斯的第17輪制裁,包括對俄羅斯的「影子艦隊」(指規避歐美制裁的俄國油輪,約200艘船隻),以及30家參與軍民兩用產品貿易的公司實施限制。另外75名個人和實體也因與俄羅斯軍工複合體有聯繫,而被列入制裁名單。

此前,德國新總理梅爾茨(又譯默茨)與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宏、波蘭總理圖斯克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與澤倫斯基會面,強調將繼續加大援烏力度。

歐洲四國領袖的基輔會晤後,法國、德國等國官員本週多次警告俄國,要求其接受30天無條件停火的提議,否則就會擴大對俄制裁。對此,克里姆林宮回應,「無法接受」歐盟領袖對俄羅斯下停火的「最後通牒」。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Yesterday — 14 May 2025德国之声

德国新总理:将坚决敦促中国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做出贡献

14 May 2025 at 23:17
Jens Thurau
2025-05-14T15:04:39.140Z
德国新任总理梅尔茨于本周三首次在联邦议院发表政府声明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当地时间5月14日13点20分,梅尔茨(Friedrich Merz 又译“默茨”)——刚上任一周的联邦德国第十任总理——走上联邦议院讲台发表演讲。早在担任议员期间,梅尔茨就常梦想着这一时刻,在前总理默克尔(同属基民盟)长期将其边缘化的岁月里,这一刻曾遥不可及。

联邦议院座无虚席,远多于平日数量的摄像机对准这位69岁的政府首脑。他的目标很明确:在不安与动荡中重燃信心——正如他所说,要“在我们即将失去团结的地方重新凝聚共识”。

反对让乌克兰被迫接受“强加的和平”

梅尔茨迅速明确了其政府将把当前重点放在外交政策上。他表示,执政联盟(由保守派联盟党CDU/CSU与社民党SPD组成)将与欧洲伙伴一道,进一步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的入侵,这也是基于欧洲自身利益。 “这场可怕的战争及其结果,不仅关系到乌克兰的命运,也决定着法治能否在欧洲乃至全球继续存在,抑或是让暴政、军事武力和赤裸裸的强权逻辑取而代之。”

因此,梅尔茨坚决反对让乌克兰被迫接受“强加的和平”接受由军事暴力造成的事实。他清楚,当前欧洲采取行动的能力受限,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可预测的政策走向。就在几天前,几大欧洲国家与特朗普达成一致,将“停火”作为与普京展开和平谈判的前提,但特朗普随后又推翻了这一条件。

尽管如此,梅尔茨仍坚持需与这位“极其难以对话的伙伴”保持沟通——即使如今在德国,已经很难说特朗普是否还能被视作真正的“伙伴”。

中国既是对手,也是重要的经济伙伴

梅尔茨在政府声明中视中国为德国和欧盟应对全球挑战和经济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捍卫既定的产业和贸易规则。”他说道,“本着战略去风险精神,我们将减少对中国的单方面依赖。” 中国的外交政策表明,其为制度性竞争对手。梅尔茨表示:“我们对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感到担忧。”他强调:“我们将坚定地敦促中国为解决乌克兰战争做出贡献。”

对以色列政策延续

梅尔茨提及以色列与加沙战争,重申“国家理性”(Staatsräson)依然适用,即德国支持以色列。他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梅尔茨明确表示,总理府和外交部多年来首次同时由基民盟掌控(外交部长为同属基民盟的瓦德富),意味着外交政策的基调将更为统一,由总理府主导。

德国总理梅尔茨(右)于2025年5月12日在柏林总理府欢迎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访问德国,庆祝两国建交 60 周年

肖尔茨意外获赞

回顾一周前的就职过程,梅尔茨在第一轮总理选举中意外落败,据称有18名来自联合政府成员(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投了反对票,这在联邦德国战后历史中尚属首次。尽管梅尔茨在第二轮成功当选,但也更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执政联盟的脆弱性

也因此,他出人意料地对前任总理肖尔茨表达了肯定之意,因为众所周知,两人私交不深。梅尔茨此番表示:“肖尔茨先生,您与您的政府带领德国度过了非同寻常的危机时期。您在处理俄乌战争上具有指引和开创性,具历史意义。”

强烈批评特朗普关税政策

在经济领域,在面对德国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和瘫痪的官僚机构问题时,梅尔茨将视野迅速扩展至全球层面,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威胁并强制实施关税尤其具有破坏性。

尽管如此,梅尔茨并未放弃与华盛顿和解的希望:比相互征收关税更好的是达成一项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协议。他提到上周与特朗普的通话时称:“我们一致认为应尽快解决贸易争端,并将与美国就相互认可技术标准展开对话。”

 “移民问题已经让国家承受过重负担”

在持续约45分钟的讲话中,移民问题在内政部分占据了很大篇幅。梅尔茨在竞选期间承诺将坚决限制非法移民。他表示,寻求庇护者应在边境被拒绝入境,边境检查也将加强。梅尔茨对前任政府毫不留情地批评道:“我们允许了太多无监管的移民进入,也让太多低技能劳动力进入我们的就业市场,特别是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过他也强调,德国依然是一个移民国家。

最后,梅尔茨以一句话作结,这句话令人联想到他不太喜欢的前前任总理默克尔曾说过的那句:“我们做得到!”(Wir schaffen das!)——那是在2015年和2016年大批难民涌入德国之际。如今梅尔茨说:“无论挑战多么艰巨,我们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克服它们。”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评论:从“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到“矽盾”的认知陷阱

14 May 2025 at 22:47
邓聿文
2025-05-12T10:26:21.631Z
2025年2月23日台北声援乌克兰的游行示威,此时特朗普和泽连斯基的白宫争吵闹剧尚未上演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台湾,几乎没有政治人物和网络名嘴现在再说“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了,也很少有人说到台积电时,把它看作台湾的“护国神山”,而这两句口号,到去年底,还都非常流行。这种转变,发生于特朗普上台后。由于华盛顿调整了对乌政策,不再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特别在此过程中基辅受到了华盛顿的某种粗暴对待,以及特朗普强迫台积电到美国投资建厂,否则将对台湾征收高额关税,让台湾认识到,再高喊这两句口号及它们所代表的认知价值,会显得非常的不合时宜。

“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说法的兴起与沉寂

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对俄罗斯侵略的顽强抵抗以及西方民主国家特别是美欧对乌的鼎力支援,让有着某种相似境遇的台湾觉得心有戚戚焉,也让台湾看到了抵抗中国大陆武力并吞的希望和样板。于是,“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不胫而走,成了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政治通关密语。这句口号迅速蹿红,也和西方有关,得到了西方舆论的呼应,西方的媒体、智库乃至许多政治人物,都乐于接受这一叙事框架,把台湾放入“民主阵营前线”的剧本中。一方面,可以延续对抗中俄轴心的舆论优势;另一方面,也为美欧政界提供了一个道义姿态的机会,支持台湾就等于支持民主。

故而,“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是台北和西方联手打造的一种认知“武器”,它既可以起到动员大众,凝聚内部共识的作用,也可以误导社会。就前者而言,在某种危机来临前夕,一个有感染力的象征标语往往能迅速集中民众的注意力、激发斗志,也能在国际上占据叙事制高点和道德正当性,赢得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就后者而言,一种叙事按照认知战的模式操作,被神化,成为不可质疑的信仰后,当外部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可能会起反噬效应,原因在于,认知战的核心不是制造真理,而是诉诸情感,创造情势,一旦情势变了,这种叙事不但无力,还会显得荒谬。

烏克蘭抗戰決心堅定 台籍志願軍:值得台灣看齊

台湾目前就陷入了此种尴尬。乌克兰在苦撑几年后,正面临被特朗普政府抛弃的危险,它让台湾人看清楚了,原来坚如磐石的承诺其实是多么的不稳定,“今日乌克兰”不再等于台湾的“明日希望”,反而可能是“明日幻影”。如果华盛顿为了和莫斯科媾和,可以放弃基辅,那么,若未来大陆武力威吓台湾,怎么能够指望它会帮助自己?

台积电仍然是台湾的“护国神山”吗?

“矽盾”也一样。这个概念在过去几年是台积电的代名词,被赋予半导体神话的象征意义——技术可以抵御武统,芯片可以固守主权。说它是“护国神山”,说它是“地缘战略之盾”,这些话听起来提气,然而,这种叙事其实是以一种高度乐观甚至带点侥幸的方式,把商业竞争、科技产业和国家安全捆绑在一起。大陆不会因台积电而打台湾?这确实是个现实考量。如果大陆在芯片技术上迟迟无法突破,而美方又持续“卡脖子”,存在北京试图借由统一台湾获得台积电技术资源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讲,把台积电视为“矽盾”,不是空穴来风,它也许确实构成了一道令大陆有所忌惮的战略盾牌。

3月初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台积电将在美投资1000亿美元

但问题来了,台积电真的能决定战争与和平的走向吗?恐怕不行。统一台湾对中国大陆而言,不只是技术目标,更是国家利益和民族认同的核心议题。在北京的战略叙事中,“统一台湾”不是一个可以被台积电换算成变量的方程式,而是一种政治与历史逻辑的必然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没有“矽盾”,大陆的统一目标都不会改变。

另外,“矽盾”的说法也是假定即便大陆打台湾,美方会为了台积电而来护台。然而,地缘政治永远比想象更现实。美方并没有因为台积电的重要性而更加保卫台湾,相反要求台积电“就地投诚”。台积电被逼到亚利桑那设厂,带着资本、技术、人才和供应链一起远征,成了美国芯片重建计划的“血肉供体”。这个过程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更没有太多体面。结果是, “矽盾”正被特朗普拆解,“护国神山”变成美方的战略资产。这就好比一个人把自己的护身符交给别人,希望别人来保护自己,却没想过,对方也许只是想收走你的符咒,而把你晾在一边。

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 分析:有助於台灣安全保障

这就是认知战最大的悖论:它可以快速聚焦舆论、激发共鸣、营造形象,但也极度依赖特定时空与政治气候。一旦环境反转,这些曾经有力的口号便可能迅速老化,变成认知回旋镖,砸得自己措手不及。这一情况提醒我们,当政府或舆论领袖为了某个目的操作认知战,制造过度凝练的叙述模板时,是否考虑过这些模板的可持续性?如果没有,这些口号终将沦为一次性消费品,不仅无助于长远安全,反而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战略负资产。

抵御威胁 台湾真正需要的护盾

从“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到“矽盾”神话,这两个标语式叙事曾经有它们的时效性与动员力,但如今,在这两个口号同时崩塌后,台湾必须面对一个残酷而现实的问题:认知战并不能真正护台,甚至可能制造假象、误导判断、削弱韧性。因为认知武器用得再多,也不过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与某种不确定的情绪联结上。

对于北京的武力攻台威胁,台湾社会需要的不再是下一个朗朗上口的比喻,而是更现实的战略定位与风险预判。不能让认知成为麻醉,更不能让语言绑架思维。真正的“护国神山”,或许不是某一家企业,也不是某一句话,而是这个社会是否具备在巨变时代中,冷静看清自己位置、调整策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台湾真正的护盾,也是唯一不怕时间检验的底气。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客座评论:白烟与钟声——良十四世的改革与挑战

14 May 2025 at 22:17
吕恒君
2025-05-11T12:48:26.492Z
罗马天主教会5月8日选出美国籍枢机罗伯特·普雷沃斯特为新教宗,封号为良十四世

(德国之声中文网)2025年5月8日,在德国柏林首次将纳粹政权战败纪念日设为公共假期的“解放日”,当象征二战废墟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钟声回荡十五分钟之际,远在梵蒂冈的烟囱也冉冉升起白烟,宣告一位新教宗的诞生。

“愿你们平安!”——这是良十四世(Papst Leo XIV.)在圣伯多禄大教堂阳台上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句问候语。而此时的柏林,正沉浸在对战争终结与和平愿景的沉思之中。这一瞬间,两个遥远城市的时空意象奇迹般交汇——正如柏林总主教科赫博士(Bischof Dr. Heiner Koch)所言:结束战争、实现真正和平的渴望,使柏林与新教宗及整个罗马公教世界格外相连;而这种和平呼吁,既具有精神意涵,亦不乏政治意义。

身处柏林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现场的笔者亦尤深感:这是一个象征意味极其浓厚的历史时刻——此次秘密会议的最大争议焦点,正是在于如何继承教宗方济各(Papst Franziskus)的改革遗产。从梵蒂冈各方媒体的报道来看,尽管受访信众几乎一致期待新教宗将方济各的改革路线推向更远,教廷内部却更倾向于选择一位在方济各、本笃十六世(Papst Benedikt XVI.)与若望·保禄二世(Papst Johannes Paul II.)之间寻求平衡的“调和者”。

假若新教宗完全偏向保守路线,不仅德国天主教界寄予厚望的“共议之路”(Der Synodale Weg)改革进程可能受阻,《梵中协议》等关键时代议题亦或将陷入停滞。然而,良十四世的迅速当选,以及其独特的身份与经历,却向外界传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信号:这位出身自由开放的北美、曾在南美秘鲁牧养弱势群体、同时深谙罗马教廷运作机制的奥古斯丁会士(Augustiner),或有望成为继承、稳定与对话的桥梁人物。

笔者将聚焦于两大极富争议的敏感议题——即“共议之路”与《梵中协议》,初步分析良十四世即将面对的核心挑战。

梵德议题:“共议之路”(Der Synodale Weg)

在其首次讲话中,良十四世教宗呼吁教会成为一个“在路上的共议性教会”(synodale Kirche auf dem Weg),一个“亲近所有受苦者的教会”。在德国语境中,这一表述不免令人联想到德国天主教会自2019年启动的改革进程“共议之路”——这是德国教会在声势浩大的性侵丑闻发酵之后,为重建信任而推动的结构性变革尝试。

该进程由德国主教团(Deutsche Bischofskonferenz, DBK)与平信徒组织“德国天主教徒中央委员会”(Zentralkomitee der deutschen Katholiken, ZdK)共同主持,围绕教会权威、女性角色、性伦理与神职生活等四大核心议题展开对话,并强调透明、共决与责任机制。在全球教会内部因路线分歧而张力日增的当下,德国的“共议”实验既被视为改革先锋,也被某些保守派视为“过于激进”。

譬如,教会权力的去中心化、女性是否能被祝圣为神职人员、同性伴侣的祝福问题、以及司铎独身制度等议题,均对传统教义构成挑战。一方面,德国教会尤其是地方各教会满怀期待,另一方面,罗马教廷对此始终保持“审慎而警惕”的立场,担心此类改革将损及教会一致性与普世性,甚至诱发分裂风险。

尽管截至2023年11月,德国“共议委员会”(Synodaler Ausschuss)已作为长期改革机制正式成立,但方济各教宗在回函四位退出“共议之路”的德国女性神学家时,再度表达其“深切担忧”。随后,一封以国务卿帕罗林枢机(Pietro Parolin)、教育部部长、主教部部长共同署名的梵蒂冈信件,则直接要求废止该委员会章程。而彼时的主教部部长——普雷沃斯特枢机(Kardinal Robert Francis Prevost)——正是今日之新任教宗良十四世。

因此,尽管良十四世首次讲话中的“共议性”被广泛视为对深化改革的支持,德国主教团主席贝辛格主教(Georg Bätzing)亦深感振奋,并相信“‘共议性’将构成教会的未来图景”;但自教宗选举会议返回、同样难掩兴奋之情的马克思枢机(Reinhard Marx),则向媒体强调:一方面德国天主教界或可感受些许安慰,但另一方面,德国教会永远属于罗马公教,并非一个地方性或民族性的“德意志”教会。

显而易见:作为教会法博士、尤其是当今罗马教廷最高权威,良十四世未来的态度似乎亦难以完全背离传统教义。然而,由于其对“共议之路”已有深度了解(其亦参与过罗马教廷与德国代表们的座谈),并在讲话中强调“倾听”、“对话”与“陪伴”的姿态,这意味着:其或可缓和梵德之间潜在的紧张关系,为德国教会争取“在忠诚中推进改革”的操作空间。

《梵中协议》:沉默与检视

如果说德国的“共议之路”代表教会内部结构改革的神经末梢,那么,与中国的主教任命协议(即《梵中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则无疑是罗马教廷在地缘政治上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其同样涉及基督宗教的在地化问题,同样亦将成为良十四世教宗姿态与方略的重要试金石。

自2018年《梵中协议》首次签署以来,尽管其目标是确立中国主教任命的机制性共识,但由于协议内容从未公开、实践之中屡现争议,外界始终质疑该协议的公正性与实效性。据现有信息,中国政府亦可推荐人选,教宗则保留“最终批准权”。但现实之中却发生过数起未经教宗批准的任命事件,这令教廷不得不公开抗议,从而强化了反对者对协议“不对等性”的批评。

更为复杂的是,该协议常被外界质疑沦为损害地下教会与信仰自由的工具——尽管笔者认为,外界亦需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语境与制度性困境(参见客座评论《教宗方济各的“慈悲外交”与中国遗产》)——因此,新任教宗良十四世的态度将尤为关键。目前对观察者而言,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在于:其作为前任主教部部长,理应深度参与过全球主教人选与任命事务,因此,其对中国教会的制度性难题应是了然于心。

而从个人履历来看:其出身于美国自由社会,却长期在秘鲁贫困群体之中传教与服务;并且是历史上首位来自以“服从、共生、谦卑”为核心的奥古斯丁修会教宗——这一切或可预示:良十四世同时具备结构性与牧灵性的双重眼光——这亦或使他善于体会地下教会所承受的信仰与政治体制的张力,亦能理解中国“宗教自由”问题的现实复杂性。

因此,良十四世不太可能贸然终止《梵中协议》,而令中国教会再度陷入“孤岛”困境。其更有可能推动协议的机制性细化,并强化透明度与共识性,以保障教宗真正具有“最终决定权”——这不仅是对方济各“慈悲外交”与中国遗产的继承,亦呼应本笃十六世的福传远见:即“第三个千年将在广阔且充满生机的亚洲收割信仰的庄稼”。

结语:“在路上的教会”

综上所述:无论是面对德国的“共议之路”,或是对中国的敏感协议,良十四世教宗都将面临高度复杂与多方拉扯的教会挑战。然而,他的人格背景、教会经验与修会传统,或使他具备一定潜质而成为“桥梁人物”——即在传统与改革、普世与地方之间,寻求共识与缓解张力。

若其真能践行在圣伯多禄大殿阳台上的庄重承诺——引领一个“在路上的教会”,一个与人同行、倾听苦难、传播爱德、永不失去和平愿景的教会——那么,他或将被铭记为继方济各教宗之后,既守护正统、又勇于前行的伟大继任者。

正如柏林纪念教堂的钟声与梵蒂冈升起的白烟彼此呼应——一个为记忆与沉思所鸣,一个为希望与承诺而升——良十四世教宗的任期,或许也将在这钟声与白烟之间,开启一段属于和平、改革与福传的共同旅程。

 

吕恒君(Dr. Hangkun Strian),华裔德籍汉学家。在柏林洪堡大学亚非研究所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及兴趣领域为文学史、电影、国际关系、基督宗教本土化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印度封锁中国、土耳其国家媒体X平台账户

14 May 2025 at 22:17
Mahima Kapoor
2025-05-14T13:51:05.738Z
周三,中国国家媒体X平台账户在印度不可见

(德国之声中文网)当地时间周三下午,印度封锁了中国国家媒体新华社、党媒英文环球时报、土耳其TRTWorld的X平台账户。

此举正值印度声称外国媒体传播虚假信息之际。

上周,印巴这两个核国家动用导弹、无人机和炮弹交火。这一紧张局势始自4月22日,极端伊斯兰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残酷杀害了26名平民,其中大部分是游客。印度指责巴基斯坦窝藏、支持武装分子。伊斯兰堡予以否认。

经过双方数轮打击,5月10日达成停火,目前仍在维持。

印度打击“虚假信息”

对于上周的军事冲突,印巴的官方陈述有很大区别。两国社交媒体、新闻机构也在推出未确认的报道。

5月7日,印度驻华使馆在X平台对中国环球时报一篇文章发出警告。这篇文章声称巴基斯坦空军“击落另一家印度战斗机,作为对此前夜间空袭的回应” 。该信息来源据称是新华社。

印度驻华使馆的贴文写道:“我们建议你们在发布这种假信息之前,先核查事实及来源。”

巴基斯坦声称击落五架印度战斗机。印度军方称参与袭击的所有飞行员均安全返回。

印度大使馆还引述印度媒体信息办公室称,流传的印度战斗机坠落视频是虚假的。

自克什米尔危机以来,印度政府指示X平台封锁约8000个账户,并将与巴基斯坦有关联的内容从该平台移除。

这些账户中也包括一些可信的印度新闻机构及记者,如Maktoob Media,The Kashmiriyat,The Wire以及Anuradha Bhasin,由此引发新闻自由活动人士的批评。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和土耳其国家媒体账户是否属于这8000个之列。

印度为何封锁中国、土耳其官媒账户?

中国、土耳其都是巴基斯坦盟国。上周印巴交火期间,土耳其批评印度采取“挑衅步骤”,“以平民和平民基础设施为目标发动袭击”。

北京提出可调停紧张局势,但也称巴基斯坦是“全天候伙伴”,称双边关系“坚如磐石”。

中国控制着克什米尔一小部分地区,并在经济以及领土争端上与印度对立。

截至周三,印度信息与广播部以及电子与信息技术部尚未对封锁账户一事发表评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涉嫌为俄从事破坏活动 德瑞警方逮捕三名乌克兰男子

14 May 2025 at 22:17
德才
2025-05-14T14:15:25.287Z
三名乌克兰男子涉嫌为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遭警方逮捕。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联邦检察院逮捕了三名涉嫌蓄意破坏德国货运安全的乌克兰男子。检察机关指控他们从事以破坏为目的的间谍活动,并怀疑他们受到俄罗斯情报机构的指使。

据报道,其中一名嫌疑人是上周五在科隆被捕的,并于当晚移交给了卡尔斯鲁厄的联邦检察官。第二名嫌疑人是周六在巴符州的康斯坦茨被捕的。第三名男子则于本周二在瑞士落网,预计近期内将被移交德国。

联邦检察院的案情通报称,上述三名嫌疑人曾计划从德国境内向乌克兰寄送装有爆炸物或燃烧装置的包裹。为了勘察适当的运输路线,此前在科隆被捕的男子曾于今年三月寄出过两个带有GPS跟踪器的包裹。寄送包裹的指令是另一名被告下达的,第三名被告则负责为包裹准备相关材料。

检方并不排除上述被告是出于赚钱目的而从事破坏活动的可能性,但也有迹象显示,上述三名被告均持亲俄立场,其中至少一人曾与俄罗斯方面有过接触。上述三人均为乌克兰公民,其中两名生活在德国境内,并无正当职业。

自燃的航空包裹

负责境内安全的德国宪法保卫局与其他欧洲情报部门合作,近几个月已观察到俄罗斯方面在欧洲境内招募间谍从事破坏活动的趋势。被招募对象往往是来自小型犯罪团伙,而他们为俄方从事间谍工作的动机往往就是为了赚钱。

德国安全机构表示,出现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是,受制裁以及西方情报机构提高警惕的影响,俄罗斯派遣专业间谍的难度越来越大。

此次逮捕行动令人联想到去年七月发生的一个案件:当时一个航运包裹在莱比锡的DHL物流中心突然起火。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前局长哈尔登旺表示,这个包裹幸亏是在地面而非空中起火,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该包裹中设置的燃烧装置,引发货运集装箱起火。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此次事件与新近的逮捕案有关。

“建筑泡沫”式破坏行动

这些破坏活动并非都与暴力有关,有时完全是为了激化社会矛盾。今年二月,警方就曾怀疑,德国多个联邦州发生的损毁汽车行动可能是由莫斯科主导的。事件中,被损车辆的排气管被建筑泡沫堵塞,作案现场还发现了印有口号的纸片,意图将责任归咎于环保激进分子,如绿党支持者阵营,以此误导舆论挑起混乱。来自情报圈的人士证实,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作案者收取了俄罗斯方面的金钱报酬。

北威州内政部长: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强化对俄制裁

德国北威州内政部长罗伊尔(Herbert Reul)强调,针对上述乌克兰籍嫌疑人的调查尚处于初期阶段。他在杜塞尔多夫表示:“我不确定这是否就是全部。事情远未结束,可能还会有第二起、第三起、甚至第四起案件。”他表示,这起案件的破坏风险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

绿党东欧事务专员瓦格纳Robin Wagener 认为:“这起被挫败的俄罗斯袭击阴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普京就是要挑起冲突,并为此目的不惜动用恐怖手段。”瓦格纳敦促德国政府召见俄罗斯大使,并明确阐明“事件将带来严重后果。”

社民党籍德国司法部长胡比希(Stefanie Hubig)也表示:“如果上述指控被证实,这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件。”胡比希指出,俄罗斯一再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破坏行动和卑劣的情报手段”来破坏西方民主国家的稳定,安全部门对此类威胁应保持高度警惕。与此同时,本案还事关德国如何“抵御来自俄罗斯的混合型威胁”。

(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墙外文摘:中国人权倡导者鼓励美国人“加油”

14 May 2025 at 19:47
null 墙外文摘
2025-05-11T12:05:08.889Z
5月1日,抗议人群走上纽约曼哈顿街头,反对特朗普的移民、环保和科技政策

(德国之声中文网)《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反抗中共威权教会我的事:顺从无法换来仁慈》,作者王亚秋(中国人权研究者和倡导者)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面临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威胁——这也许是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仅因履职尽责、畅所欲言或参与抗议就遭此境遇。作为世界上最残暴、最强大政府之一(中共政权)的反抗者,她要分享一条重要的经验:展示勇气。这不只是一种道德力量的展示,更是反击逐渐加剧的威权主义的有效策略。

王亚秋说,在恐惧下顺服是因为软弱,而不是力量。中文有一个描述政府行事逻辑的成语:“欺软怕硬”。中共长期以来的行为与街头恶霸一样。但中共也很少用仁慈来奖励顺从者。每当听到直言不讳的活动人士身陷囹圄,我们或许会认为沉默是更安全的选择。但情况并非如此。那些看似什么都没做的异议者同样难逃惩处的故事往往不为人知。

“我见过霸凌者在力量面前退缩,即使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掌控着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压制系统的政权也是如此。”王亚秋说,审查、试图恐吓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控告人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资源消耗巨大,也会损害声誉。你一旦展示自己不会轻易被吓倒,会不停地制造麻烦的话,霸道者也许会不再把你作为打击目标。

王亚秋说,美国素有支持世界各地自由民主斗士的悠久传统,其中包括她本人在内。“我仍然相信这个国家的承诺。所以,我用一种中国的说法来激励美国人民:加油!不要放弃!”

中国技术发展背后的经济账

中国时事节目“不明白播客”主持人袁莉访问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成钢教授,讨论中美贸易战会走向何方。许成钢说,西方的媒体也好、学者也好,当他们特别着迷的鼓吹中国在技术上的的发展,在产业链上的发展,中国超过了西方时,这些人的讨论100%都是不算经济账的。不算经济账是什么意思?财务上怎么样,他们不算。商业上怎么样,他们也不算。它们在经济上是不是可持续的。中国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在全国普及了高铁,它的情况是什么呢?现在运营高铁的亏损都是上万亿的,只要运营就亏,越运营越亏。所以当它亏损到了已经没办法弄的程度的时候,许多的高铁被迫减速。因为减速以后可以降低运营成本。现在,中国在太阳能电池、电动车领域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

在中国普及的高铁面临常年亏损的困境

许成钢指出,中国官方近年来承认,中国面对的问题是内需不足,这是需求侧的问题,不是供给侧的问题。新质生产力是供给侧的手段,大量研发高技术和自动化,但是问题出在需求侧。所以,不解决需求侧的问题去提高供给侧,那当然不可能解决问题。中国现在是东西造出来卖不出去,是因为需求疲软,所以要依赖出口。现在这个贸易战这么打,以后出口一定受影响,这是不需要争论的。即使哪怕干掉的是40%,就已经不得了了,因为中国现在内需非常差,甚至连中产阶级的内需都很差,更不要提那些贫穷人口,整个内需根本没办法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

“务实”的斯塔默应该怎样对付中共?

英国首相斯塔默计划今年夏天前往北京进行一次“善意访问”。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SCI)时事博客发表文章讨论英中关系重启迷思,作者Stephen Vines(记者、作家和广播主持人)认为,斯塔默爵士此行带来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很小。更令人费解的是,他的政府为何如此难以揭开中国在英国活动的面具。中国在英国的行动从破坏英国工业的可疑行为,到大规模间谍活动、公开恐吓在英人士,再到试图限制言论自由,无所不包。北京将英国视为一个较为脆弱、对中国政策立场混乱的国家,自然成为操控的对象。

2024年11月,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在G20峰会期间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文章说,斯塔默坚持称,他的对华政策以“务实”为指导。如果真是这样,他应当认真审视他急于争取的那些中国投资,究竟给英国带来了什么实际利益。不足五年前接管英国钢铁的中国企业敬业集团(Jingye)曾许下诸多承诺,但最终几乎一无所成。敬业当初收购英国钢铁时也毫不掩饰,称其动机之一是为中国有争议的“一带一路”计划贡献力量,帮助北京扩大经济影响力。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英国著名的名爵(MG)汽车品牌身上。

作者指出,斯塔默政府似乎决心不要吸取历史教训,如今又打算所谓“重启”对华关系。北京方面显然对这种“重启”寄予厚望。至于英国利益,恐怕将在中国计划在伦敦新建的超级大使馆中得到“体现”——这座大使馆拟配备秘密地下设施,能够接入伦敦金融城关键电信网络。而令人惊讶的是,这条网络线路“巧合”地正好从大使馆预定地块下方经过。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哥伦比亚加入“一带一路”

14 May 2025 at 19:17
德正
2025-05-14T10:48:56.960Z
习近平与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会晤

(德国之声中文网)哥伦比亚周三(5月14日)正式同意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拉丁美洲已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对抗的关键战场,该地区面临来自华盛顿的压力,被迫在中美之间作出选择。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秘鲁、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该地区已有三分之二的国家签署了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在北京举办的中拉论坛期间,哥伦比亚成为最新一个加入这一全球性倡议的国家。

哥伦比亚外交部称该协议是“历史性的一步,为两国的投资、技术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机遇”。

中国官媒报道称,在与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会晤后,习近平敦促两国“以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为契机,推动两国合作提质升级”。

佩特罗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签署协议的视频,并写道:“我们的外交关系历史正在发生变化。”

他说:“从现在开始,哥伦比亚将以平等和自由的立场与世界互动。”

025年5月13日中拉论坛上领导人合影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扩展中国海外经济与政治影响力的重要倡议。

十多年来,该倡议为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及其他大型项目提供投资,以此换取对北京的政治与经济回报。

去年,习近平在秘鲁的钱凯港(Chancay)主持了拉丁美洲首个由中国资助建设的港口落成仪式,成为这个亚洲大国在该地区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象征。

本周在北京举行的中拉论坛上,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多边秩序的捍卫者与“全球南方”的支持者。习近平周一(5月12日)承诺提供92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发展项目。

这项承诺是深化合作的一揽子倡议的一部分,包括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等领域。

习近平还表示,北京将加强在反恐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方面的合作,并推动奖学金与培训项目等交流机制的发展。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民调支持率回弹

14 May 2025 at 19:17
德正
2025-05-14T11:16:53.066Z
让制造业回流、创造更多就业是特朗普的主要竞选承诺

(德国之声中文网)路透社/益普索(Reuters/Ipsos)5月13日公布的民调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率回弹至44%,高出4月25-27日期间42%的民调支持率。对特朗普经济管理能力的认可率从36%上升至39%。

这项新民意调查还显示,约69%的受访者担心经济衰退,低于路透社/益普索4月16日至21日的民调结果——76%。担心股市的受访者比例从上次的67%下降至60%。

特朗普上任伊始的民调支持率为47%,出于对其贸易战影响的担心,他在国内的民调支持率一度下滑。此前在特朗普上任满百日之际,《美国广播公司》(ABC)、《华盛顿邮报》以及益普索共同进行的民调显示其支持率仅为 39%,不仅低于第一个任期,也创下近80年来,美国总统上任百日的最低支持度记录。

本周一(5月12日),特朗普宣布大幅削减对中国的关税,推动标准普尔500指数大幅上扬。

特朗普曾表示,美国经济问题的责任应该归咎于他的民主党前任拜登。在路透社/益普索的此次民意调查中,59%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美国经济今年陷入衰退,那将是特朗普的错,只有37%的受访者认为那将是拜登的错。

德语媒体:全球经济的重要喘息之机

这项路透社/益普索的民意调查为在线调查,调查时间为5月12日和13日,共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调查了1163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专访:中国抗过首轮关税 会再签“购买协议”吗?

14 May 2025 at 14:47
德才
2025-05-14T06:25:59.840Z
关税休战会,美中双边的贸易得以重启

德国之声:美国和中国在会谈后同意互相大幅降低关税,这对美中两国意味着什么?

勒谢尔:这意味着,双边的贸易又可以重启。因为美国对华145%或中国对美国征125%的关税,足以让任何贸易多多少少陷入停滞。现在从美国方面看,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又可以流动起来。不过必须看到,这里有一个90天的期限,在此期间谈判将继续进行。

我估计,美国会要求中国签署一份“购买协议”,要求中国从美国进口更多商品,从而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接下来就要看中国如何反应了,比如说是不是会要求美国取消对特定科技产品出口中国的管制。总之现在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不过总的来说当然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德国之声:有评论说,特朗普这次做出了让步,低了头。您认为中国成功抵御了关税风暴吗?

勒谢尔:我想,中国这次的确抗住了压力。与对其他国家相比,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关税措施要强硬的多——无论是税率之高还是从沟通的态度来看。拿欧盟为例,特朗普可以说是主动推迟了关税(生效),而对中国则没有,直到中国做出强硬的反制。从这一点看可以说中国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但是另一方面,特朗普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迫使中国做出更多让步,这些让步不涉及关税的高低,而是比如说,中国愿意从美国进口更多商品吗?

德国之声:您刚刚提到欧盟,欧盟与美国还要继续谈判。欧盟能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吗?

勒谢尔:从整体的地缘政治形势看,欧盟处于不利地位,不仅仅在贸易中。很明显,美国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亚洲,原因就是中国的崛起以及亚洲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体量。而特朗普对欧洲唯一还感兴趣的一点是,他认为自己可以在乌克兰促成和平。就在今天,特朗普再次批评欧盟说欧盟的做法比中国更加不友好。欧盟国家必须在贸易战中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此外更要找到未来的地缘政治取向。

德国之声: 欧洲有人担忧美国的关税将使大量中国商品涌入、淹没欧洲市场。现在警报暂时解除,他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吗?

勒谢尔:我对此看法略有不同。用“淹没”这样负面的字眼,有炒作之嫌。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从中国进口更多商品到欧洲,可以让价格进一步降低,这肯定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如果美中之间真的发生硬碰硬的贸易战,欧洲制造业自然也会得到更多的出口机会,不管是输往中国还是美国,因为这两国之间不再有双边贸易。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如果现在美中之间的贸易重新升温,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就不会增加那么快。

德国之声: 对中国降低之后的关税,还是比几个月前高很多。

勒谢尔:是的,现在是30%,远远高于此前水平。这是中国方面做出的让步,好让美国得到一些回旋空间,对特朗普来说这是一个他可以对国内展示的小小的胜利。我不认为这对中国是很大的伤害。另外,在90天里还会继续谈判,中国可以说我们愿意从美国买更多商品,但请把关税降到10%。这也是一个筹码。对中国来说,没有因为双方的关税税率不对等而让会谈失败,是个明治的选择。

德国之声: 中国经济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产能过高,而消费不足。中国又是一个相当依赖出口的国家,那么与贸易伙伴之间爆发摩擦是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

勒谢尔: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中国的投资活动过热,与国家引导下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理念有关。过去10年中,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很重视这一发展路线。与此同时,民众消费提升不足,造成产能过剩。在此情况下,出口是消化产能的一条出路。不过我注意到,今年两会上、政府其他高层会议上以及总理李强的表述传出的信号是,政府要努力促进消费,通过改善老百姓的收入拉动消费。

德国之声: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在中国不是一个新问题,政府也出台过措施,但长期都没能解决。您认为现在是北京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吗?

勒谢尔:听起来可能有点悖论,但或许特朗普的贸易战和激进政策会让中国再次意识到,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或许中国领导层这一次能体会到足够的压力,下决心采取有力的措施。

问题的难处在于,如何让中国家庭有更多可用于消费支出的收入;怎样改善社会福利体系,让老百姓不必大量存钱以应对不时之需。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昂的投入,需要对财富再次分配,包括从国企向私人家庭转移。这肯定会遇到阻力。但我认为,必须要这样作,如果还想让经济继续发展的话。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年轻人不愿务农?让机器人来干!

14 May 2025 at 13:17

在不少欧洲国家,农牧业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不少农场主转而“雇佣”机器人。在多瑙河畔的Mostviertel,Lukas Jetzinger从父母手中继承了一家饲养场,并且实现了全自动喂食、全自动挤奶。 #dwbusiness

中美貿易戰休兵 媒體:中國恢復稀土出口發放許可

14 May 2025 at 13:17
null 周子馨
2025-05-14T04:46:58.377Z
路透消息指,中國4月向多家稀土生產商發放出口許可。

(德國之聲中文網)路透社週二(5月13日)引述產業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已經至少向4家稀土廠商發放出口許可證,其中包括德國的大眾汽車(Volkswagen)的供應商。這是中國自4月對稀土實施新的出口限制以來,首次核發許可證。

3位消息人士透露,生產用於電動與油電車馬達磁鐵的包頭天和磁材公司已在4月底獲得為大眾汽車出口的許可證。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補充說,大眾此前曾向北京尋求協助。

對此,大眾汽車向路透社表示:「我們與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並獲得一些供應商的回應,指中國政府已向大眾汽車集團的部分磁鐵供應商授予出口許可證。」但並未提供更多細節。

消息人士表示,中科三環、包頭市英思特稀磁、安徽大地熊新材料等中國企業,也各自獲得至少一張出口許可證。

由於事涉敏感,這些消息人士皆要求匿名。4家磁鐵生產商與中國商務部暫未回應置評請求。

出口許可證是針對每家企業個別核發,目前尚無法確認中國政府是否已經向這4家公司的所有客戶開放許可。消息人士稱,此次許可證只發給供應歐洲和越南客戶的廠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許可證是在美中宣布對關稅達成協議前所核發。業界人士透露,這可能意味美國客戶接下來將更容易獲得出口許可。

今年4月,中國在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後,也決定限制七種關鍵稀土金屬和磁鐵出口,影響國防、能源及汽車等產業,被列入管制名單的稀土出貨陷入停滯,加劇海外稀土短缺風險。但如今不到一個月就鬆綁相關限制,早於市場預期。

中國出口商尋求解答

隨著美中貿易戰暫時停火,彭博社週二報導稱,中國稀土出口商如今正在要求中國官方解釋,是否允許相關企業向美國銷售稀土。

雖然中國早前在聲明提及「暫停或取消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但並未明確表示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報導稱,中方有可能傾向維持當前的出口管制,但讓美國買家更容易獲得出口許可。

地緣政治風險諮詢公司Stratfo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根據5月12日達成的協議,這些(出口)許可制度可能會繼續實施,但北京可能會加快申請時間,並減少許可被拒絕的情況。」

稀土成中國底氣?

中國在17種稀土元素的加工領域佔主導地位,尤其是重稀土的精煉環節。這些元素廣泛應用於乾淨能源、國防和汽車製造領域,幾乎找不到其他替代來源。全球每年近20萬噸稀土磁鐵的產量中,中國佔了90%。

近年來,中國針對稀土及關鍵金屬實施一系列限制措施。2023年12月,中國就曾出台新規,禁止稀土磁鐵製造技術出口。

中國商務部去年8月也發布公告,「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對銻礦石、銻金屬和氧化銻等6項相關物項,以及金銻冶煉分離技術實施出口管制,並在去年9月15日生效。

路透社早前報導稱,出口限制顯示出北京如何將其對稀土的控制權「武器化」,但出口管制另一方面也可能削弱中國的主導地位,因為此舉將迫使海外買家加速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川普與沙烏地達成千億軍售 取消對敘利亞制裁

14 May 2025 at 13:17
周昱君
2025-05-14T05:02:46.500Z
這場中東行是美國總統川普今年1月上任後第二次造訪海外,上一次是4月赴梵蒂岡參加教宗方濟各葬禮。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二(5月13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會晤沙烏地王儲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兩人達成一項重大軍售協議;白宮把兩國稱這批軍售案是美國史上最大,由十幾家美國軍工防務企業參與,協助沙烏地發展防空與飛彈防禦、太空實力、海上安全、資訊與通訊等領域,也涵蓋軍事培訓和技術轉移。

路透社消息指,兩國還討論了洛克希德(Lockheed)的F-35戰機採購,但美方公開的資訊並未提及。

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主要的軍售對象之一;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提供安全,沙烏地提供石油,雙方的關係穩固。

川普此次中東行程包含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卡達。

根據白宮事實清單,沙烏地總共承諾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川普則聲稱,其投資總額未來幾年會達到1兆美元,但未提供進一步細節。

除了1420億美元的軍售案之外,沙烏地企業DataVolt也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和能源基礎建設;谷歌(Google)、甲骨文(Oracle)、超微半導體(AMD)等企業則注資800億美元投資兩國的尖端科技。

另外,沙烏地阿拉伯也透過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的AI新創企業Humain,跟美國的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達成新的合作案,藉助外國力量來發展該國AI和雲端運算的基礎建設。接下來,輝達將運送1萬8000枚晶片到沙烏地。

美國取消對敘利亞制裁

12日在利雅德的一場投資論壇上,川普拋出震撼彈,宣布將下令停止制裁敘利亞,「給他們機會」向前邁進。川普預計週三(14日)在沙烏地短暫會見敘利亞臨時總統沙拉(Ahmed al-Sharaa)。

雖然針對解除制裁的細節尚未公布,但此舉對於經歷十多年內戰、去年推翻阿薩德政權的敘利亞而言,是一大鼓舞;敘利亞外長希巴尼(Asaad al-Shibani)在X平台表示,這標示了敘利亞重建之路的新開始。這週稍晚,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將在土耳其跟希巴尼進一步討論相關事宜。

這對美國來說也是重大的政策轉變;自1979年起,美國就把敘利亞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2004年施加制裁,2011年該國爆發內戰後又實施進一步制裁。

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中東專家希爾(Natasha Hall)形容這是各界「等待許久的歷史表態與求和之舉」,容許敘利亞能夠不受制裁限制、在重建方面獲得更多國家幫忙。希爾告訴DW,這對中東地區有利,因為黎巴嫩、約旦等週邊國家未來可跟敘利亞展開貿易往來,而敘國經濟好轉之後,流離在外的難民就有望返國。

聯合國發言人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也表示樂見美國此舉,認為這有助於敘利亞人民從多年內戰的打擊中恢復。此前,歐盟、英國和加拿大已鬆綁對伊朗的制裁。

警告伊朗

川普接下來也將前往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自他重返白宮以來,美國尋求鞏固與沙烏地的關係,盼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作為對抗伊朗的堡壘與防線。然而,以色列身為美國長期的盟友,卻被排除在川普這次的中東行程之外,這讓各界對以色列是否仍是美國的優先順位產生質疑。

13日,川普把伊朗稱為中東「最具毀滅性的力量」,強調美國決不會容許伊朗獲取核武器。

川普重申,他希望避免跟伊朗爆發衝突,也願意跟伊朗達成協議,但前提是對方不再尋求核武;若伊朗不接受美國的善意、繼續攻擊鄰國,「我們就別無選擇,只好施加最大的壓力,讓伊朗石油出口降到零,就像我之前做過的一樣」。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川普有意赴土耳其參與俄烏談判 澤倫斯基強调要見普丁

14 May 2025 at 12:47
周昱君
2025-05-13T04:26:54.905Z
美國總統川普12日出訪中東,首站前往沙烏地阿拉伯。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一(5月12日)出發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等國,行前表示他有意順道赴土耳其伊斯坦堡,參與週四(15日)的俄烏直接談判。這場中東之行是川普今年1月上任以來第二次造訪海外;4月他曾前往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

川普稱:「我不知道我週四會在哪裡,有好多場會議要參加,但我在考慮實際飛到那邊(土耳其)。我想這是有可能的,如果我認為有可能成事的話。」

他進一步表示:「我認為週四在土耳其舉行的俄烏會談會有很好的結果,我也認為兩國領袖都會到場。」被問及若俄國總統普丁不同意30天停火提議,美國是否會加入制裁俄國,他則回應:「我感覺俄羅斯會同意的。」

週二(13日),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對路透社表示:「澤倫斯基總統不会在伊斯坦堡會見任何其他的俄羅斯代表,除了普丁本人。」

澤倫斯基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表示,總統前往土耳其顯示烏方已準備好展開會談,但他也重申烏克蘭的立場,那就是任何談判都必須在實現停火之後舉行。

歐洲四國領袖呼籲先停火30天

上週末,德國、英國、法國、波蘭等4個歐洲國家領袖赴基輔會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除了宣示加大援烏力道,也要求俄羅斯應自12日起實施30天的無條件停火,否則歐洲將擴大對俄制裁。

不過,普丁沒有正面回應30天停火的提案,反而拋出在土耳其展開俄烏直接談判的想法,歐洲將此視為俄國拖延時間的說詞。澤倫斯基則回應:「我會在土耳其等普丁……我希望這次俄方不會再找藉口。」

5月10日,歐洲四國領袖齊聚烏克蘭基輔,呼籲俄羅斯接受30天無條件停火的提議。

這場談判若成真,將會是2022年俄國侵略烏克蘭至今,兩國官員第一次直接對話。然而,儘管澤倫斯基已表態會親自出席,俄羅斯卻遲遲未透露派誰參加。澤倫斯基12日透過每晚例行發布的影片,質疑俄方「這樣的沉默非常奇怪」。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未正面回應澤倫斯基跟普丁會面的提議,而是表示:「我們專注於認真尋找達到長期和平的解方。」對於歐盟領袖對俄羅斯下停火的「最後通牒」,他則表示無法接受:「你不能用這種方式跟俄國講話。」

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扎哈 羅娃(Maria Zakharova)談到歐洲的30天停火提議,則稱這是為了「給烏克蘭喘息的機會,讓他們恢復軍事潛力,繼續與俄國對峙」。

與此同時,俄烏之間在前線的交火並未停歇。烏國軍方稱,俄軍12日在烏克蘭東部戰場前線發動數十次襲擊,且連夜出動超過100架無人機轟炸。

俄烏美分別與土耳其通話

據路透社及土耳其國家通訊社消息,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跟土耳其外長菲丹(Hakan Fidan)12日晚間通了電話,討論實現俄烏和平的工作。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12日也跟菲丹通話,感謝土國主持俄烏直接談判。盧比奧這次跟隨川普出訪中東,他表示「樂見有立即停火的可能性」。

澤倫斯基則透過X平台證實已跟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通話,對艾爾多安在外交談判的支持表示感謝。

澤倫斯基補充道:「我們也需要夥伴來監督停火。我們已經準備好直接跟普丁談判。重要的是,大家在歐洲共同努力,取得長期的安全保障。我們會跟美國保持聯繫。」

艾爾多安呼籲各方利用最近外交往來的勢頭,促進烏克蘭和平協定:「最近的互動打開了一善新的機會之窗,我們希望不要浪費這個機會。」

歐洲警告將對俄施加新制裁

12日,德國對俄羅斯發出警告:若俄方無法即日起加入30天停火提議,歐洲就會祭出新一輪制裁。德國政府發言人柯爾內利烏斯(Stefan Kornelius)說,「時間不等人」。

法國政府12日則表示,上週的基輔會議後,已要求歐盟委員會著手準備新的大規模制裁方案,針對俄國的石油和金融領域。

此前,歐盟早已開始研擬第17輪對俄制裁,預期將於5月20日的歐盟外長會議前通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Before yesterday德国之声

特朗普中东之行场面隆重 与家族利益高度契合

13 May 2025 at 22:17
德正
2025-05-13T14:10:25.748Z
在利雅得的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沙特的实际统治者、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亲自迎接特朗普。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5月13日)在利雅得受到了热烈欢迎。这是他今年初重返白宫以来的首次多日出访。

在利雅得的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沙特的实际统治者、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亲自迎接特朗普。他们在机场握手并微笑寒暄,随后一同进入机场大厅,与各自的代表团成员共饮传统咖啡。

之后,身骑战马的护卫队护送特朗普乘坐的车队前往亚马马宫。在那里,特朗普与穆罕默德一同会见了来自沙特和美国的官员以及商界领袖。

特朗普此行由国务卿卢比奥和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等政府高级官员陪同。一些美国知名企业家也随行,出席由沙特政府主办的投资论坛。与会者包括马斯克以及IBM、贝莱德(BlackRock)、花旗集团(Citigroup)、Palantir和英伟达(Nvidia)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据白宫称,特朗普的行程包括与约250名两国政府官员和知名企业家共进午餐。

此次对特朗普的隆重接待与前总统拜登2022年访问沙特时形成鲜明对比。拜登当时仅由一位省长在机场接机。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中东,一些美国知名企业家随行,出席由沙特政府主办的投资论坛

此行预计讨论多个重点项目

利雅得是特朗普海湾之行的第一站。他还将访问阿联酋和卡塔尔。

此次访问的重点预计将包括经济合作协议、加沙战争以及伊朗核项目。

特朗普预计将在周二出席一场沙特-美国投资论坛,并于周三与沙特、科威特、阿曼和巴林的领导人举行峰会。

他此次在利雅得的会谈有可能达成一项有关民用核技术的预期协议。

沙特此前曾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而特朗普表示他将要求王储将该投资金额提升至约1万亿美元。

2017年,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他首次以总统身份出访的国家也是沙特。当时沙特宣布将在美国投资4500亿美元。

此次访问利雅得,是特朗普自1月再次上任以来的首次正式出访。他上月曾短暂前往罗马,参加教皇方济各的葬礼。

美国总统特朗普出访中东,随行人员中包括备受争议的人物马斯克。

与其家族商业利益高度契合

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此行与其家族的商业利益高度契合。他的家族与一家由沙特控股的房地产公司有待定合作,与阿联酋政府相关机构有加密货币交易,还有一个由卡塔尔政府支持的高尔夫及豪华别墅项目。

卡塔尔赠机消息也引发争议。据悉特朗普政府将接受一架由卡塔尔王室赠送的波音747-8豪华飞机,这将成为美国政府史上接受的最大一笔外国赠礼,被认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特朗普还表示,他可能将在周四(5月15日)飞往土耳其,参与一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能举行的会谈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川普有意赴土耳其參與俄烏談判 泽连斯基强调要见普京

13 May 2025 at 20:47
周昱君
2025-05-13T04:26:54.905Z
美國總統川普12日出訪中東,首站前往沙烏地阿拉伯。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一(5月12日)出發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等國,行前表示他有意順道赴土耳其伊斯坦堡,參與週四(15日)的俄烏直接談判。這場中東之行是川普今年1月上任以來第二次造訪海外;4月他曾前往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

川普稱:「我不知道我週四會在哪裡,有好多場會議要參加,但我在考慮實際飛到那邊(土耳其)。我想這是有可能的,如果我認為有可能成事的話。」

他進一步表示:「我認為週四在土耳其舉行的俄烏會談會有很好的結果,我也認為兩國領袖都會到場。」被問及若俄國總統普丁不同意30天停火提議,美國是否會加入制裁俄國,他則回應:「我感覺俄羅斯會同意的。」

目前俄方和乌方都未正式确认其总统将前往土耳其赴会。周二,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Mykhailo Podolyak)对路透社表示:“泽连斯基总统不会在伊斯坦布尔会见任何其他的俄罗斯代表,除了普京本人。”

泽连斯基的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Andriy Yermak)表示,总统前往土耳其显示了基辅方面已经准备好进行会谈,但他也重申了乌克兰的立场,那就是任何谈判都必须在实现停火之后进行。

莫斯科方面至今没有透露普京是否会前往土耳其。

欧洲四国领袖呼吁先停火30天

上週末,德國、英國、法國、波蘭等4個歐洲國家領袖赴基輔會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除了宣示加大援烏力道,也要求俄羅斯應自12日起實施30天的無條件停火,否則歐洲將擴大對俄制裁。

不過,普丁沒有正面回應30天停火的提案,反而拋出在土耳其展開俄烏直接談判的想法,歐洲將此視為俄國拖延時間的說詞。澤倫斯基則回應:「我會在土耳其等普丁……我希望這次俄方不會再找藉口。」

5月10日,歐洲四國領袖齊聚烏克蘭基輔,呼籲俄羅斯接受30天無條件停火的提議。

這場談判若成真,將會是2022年俄國侵略烏克蘭至今,兩國官員第一次直接對話。然而,儘管澤倫斯基已表態會親自出席,俄羅斯卻遲遲未透露派誰參加。澤倫斯基12日透過每晚例行發布的影片,質疑俄方「這樣的沉默非常奇怪」。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未正面回應澤倫斯基跟普丁會面的提議,而是表示:「我們專注於認真尋找達到長期和平的解方。」對於歐盟領袖對俄羅斯下停火的「最後通牒」,他則表示無法接受:「你不能用這種方式跟俄國講話。」

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談到歐洲的30天停火提議,則稱這是為了「給烏克蘭喘息的機會,讓他們恢復軍事潛力,繼續與俄國對峙」。

與此同時,俄烏之間在前線的交火並未停歇。烏國軍方稱,俄軍12日在烏克蘭東部戰場前線發動數十次襲擊,且連夜出動超過100架無人機轟炸。

俄烏美分別與土耳其通話

據路透社及土耳其國家通訊社消息,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跟土耳其外長菲丹(Hakan Fidan)12日晚間通了電話,討論實現俄烏和平的工作。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12日也跟菲丹通話,感謝土國主持俄烏直接談判。盧比奧這次跟隨川普出訪中東,他表示「樂見有立即停火的可能性」。

澤倫斯基則透過X平台證實已跟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通話,對艾爾多安在外交談判的支持表示感謝。

澤倫斯基補充道:「我們也需要夥伴來監督停火。我們已經準備好直接跟普丁談判。重要的是,大家在歐洲共同努力,取得長期的安全保障。我們會跟美國保持聯繫。」

艾爾多安呼籲各方利用最近外交往來的勢頭,促進烏克蘭和平協定:「最近的互動打開了一善新的機會之窗,我們希望不要浪費這個機會。」

歐洲警告將對俄施加新制裁

12日,德國對俄羅斯發出警告:若俄方無法即日起加入30天停火提議,歐洲就會祭出新一輪制裁。德國政府發言人柯爾內利烏斯(Stefan Kornelius)說,「時間不等人」。

法國政府12日則表示,上週的基輔會議後,已要求歐盟委員會著手準備新的大規模制裁方案,針對俄國的石油和金融領域。

此前,歐盟早已開始研擬第17輪對俄制裁,預期將於5月20日的歐盟外長會議前通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长平漫游:美丽的后花园

13 May 2025 at 19:47
长平
2025-05-10T15:46:03.682Z
德国无数美丽而安宁的花园,都可能是八十年前的“战争坟墓”。 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我家的后园,有两株树,一株是樱花树,另一株不是樱花树。每到春天,只有那一株树开花。它孤单地,却又奋力地开花。从我常坐的地方望过去,不仅整个后园,甚至整个天空,都布满了绚丽的樱花。数日之后,花瓣从天空中坠落下来,彷佛残骸一般,无声地埋进了大地。

这些从来不会错过开花机会的樱花树,它们这么努力,却又这么悲伤,也许是因为它们的祖先来自异国他乡,是移民的后裔吧。

阳光透过仍在空中飘舞的花瓣,温暖地落到我的身上。这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我正坐在舒适的靠椅上,阅读香港作家孔慧怡的小说集《寻找声音》。几天前,我打开从台北寄来的一大箱书,其中多是沉重的历史与政治,我随手拿起了这本看上去有些轻盈的小说,然后再也没能放下。

我从它的第三部分“佳人·倾国·新编”开始读。这是女性主义视角的故事新编,以古典白话改写传奇故事。它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当时我也写了一些这样的故事,还出了一本小书。

此时,我正在读的是《寻找声音》中最后一个故事《后花园赠金》。一段红瓦青砖墙,截断了碧桃垂柳相间的幽巷,开始了传统的爱情传奇:满腹才华的朱公子落难,富家小姐惠兰后花园赠金助其赶考。二人情深爱浓,依依惜别。

故事反转:原来惠兰小姐是投资高手,夜夜拦截赶考的落难书生,倾尽财力,赠金百人。想必终有一人题名金榜,翘首可待花烛洞房。

再反转:原来朱公子也是生意人。他在获得赠金之后,并未上京赶考,而是遍访富家后花园,金子多得书童都挑不动了,然后南下投笔从商。

纳粹士兵的遗骸是否能够得到体面的安葬,在德国存在争议。图为波恩老墓园(Alter Friedhof),这里安葬着很多德国文化名人。

余华的“古典爱情”

孔慧怡的故事,让我想起中国作家余华早年的小说《古典爱情》,于是去网上下载重温。余华写道,穷儒柳生赴京赶考,行走在一条黄色大道上。行走间不觉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正门前,然后绕到偏门,朝里张望,一座花园玲珑精致。心说这就是往日听闻却不曾眼见的后花园吧。

柳生迟疑片刻,就走将进去。里面山水树花,应有尽有,当然也有对他一见倾心的富家惠小姐。二人执手相看,云雨一场。

然后依依惜别,小姐赠金,沉甸甸一包。小姐说:“公子切记,不管榜上有无功名,都请早去早回。”柳生落榜。

三年之后,柳生再度赴京赶考。时值荒年,田间颗粒无收,树皮草根渐尽,以人相食。惠小姐不仅朱门败落,而且沦为餐馆的菜人,被鲜杀下锅。

柳生看到被活活砍掉一条腿的惠小姐躺在地上,痛苦呻吟。他用小姐所赠银子的全部剩余,赎回其身,帮她一刀了结。

相关图集:历史永远不要重演: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场所

达豪集中营:一座大型雕塑矗立在达豪集中营纪念馆前。这座纪念馆位于慕尼黑郊外,是当年纳粹政权设置的第一个集中营。希特勒上台几周后,那里就关押了第一批囚犯。达豪集中营为后来在第三帝国修建的其它集中营树立起榜样。虽然当时并不是按照死亡集中营来设计,但在达豪被杀害的政治异见者的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集中营。
“万湖会议”会址:这座位于柏林万湖(Wannsee)湖畔的玛里尔别墅(Villa Marlier)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展开的大屠杀计划中起到关键作用。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在这座别墅里召开了“万湖会议”,讨论了“最终解决欧洲犹太人的问题”。1992年,这座别墅被改建为“万湖会议”纪念馆。
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这里是纪念欧洲范围内600万名被屠杀犹太人的地方。建筑过程耗时两年,于2005年5月12日正式揭幕。位于柏林议会大楼附近的这片碑林由2711个大小不一的水泥方墩组成。参观者可以自由穿梭其中。他们的脚下是一座地下纪念展览馆。
受迫害同性恋者纪念碑:在离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不远的地方,另一座混凝土材质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33年至1945年间遭到纳粹迫害的成千上万的同性恋者。这座4米高的纪念碑上有一个窗口,从屏幕上人们可以看到循环播放的同性之间亲吻的影片。这座纪念碑于2008年5月27日落成。
纳粹党代会场文献中心:纽伦堡从1933年到二战正式爆发前一直是“纳粹党”最大的宣传集会的举办地。一年一度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以及有多达20万人参加的集会都是在这个占地11平方公里的会场举行的。如今一直未完工的大会堂建筑已经变成了文献中心和博物馆。
德国抵抗运动纪念地:位于柏林的本德勒大楼(Bendlerblock)是刺杀希特勒行动的指挥中心。1944年7月20日,冯-施陶芬伯格(Claus von Stauffenberg)上校等领导的抵抗运动小组试图刺杀希特勒,但最终失败。刺杀行动的部分负责人当天就在这里被枪决。今天,这里成为纪念德国抵抗运动的场所。
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位于下萨克森州的贝尔根-贝尔森(Bergen-Belsen)集中营在成为集中营之前,最初是作为战俘营建立的。生病的战俘被送到这里,很多人死于疾病。5万名死者中,有一个小姑娘的名字叫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后来公开的她的日记让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女孩的名字。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纪念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建立于1937年7月,是纳粹在德国图林根州魏玛附近所建立的集中营,也是德国最大的劳动集中营。从1937年到1945年4月总共有约27万人曾被关押在这里。1945年美军解放该集中营之前,这座集中营里有64000人遭杀害。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遗址现在是受害者纪念馆。
辛提人和罗姆人受害者纪念碑:2012年,德国联邦议院对面建成了一座公园,纪念被纳粹政权杀害的50万辛提人和罗姆人。在一个水池周围,罗姆人诗人斯皮内利(Santino Spinelli)用英语、德语和罗姆语写下了 “奥斯威辛”这首诗。诗中写道:“憔悴的脸,死寂的眼,冰冷的唇,破碎的心,不再呼吸,没有言语,没有眼泪”。
作为纪念物的“绊脚石”:20世纪90年代,德国艺术家德姆尼希(Gunter Demnig)开启了一个反思历史的文化项目。他在犹太人受害者生前居住地门口的路上嵌上这种黄铜砖。上面刻着受害者的名字和死因。超过4.5万块“绊脚石”分布于德国和其他17个欧洲国家。这也构成了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分散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形式。
慕尼黑“褐宫”:位于慕尼黑布林纳街45号的“褐宫”(Braunes Haus)曾是“纳粹党”的全国总部,其名称来自于纳粹党员制服的颜色。1943年10月及其后的盟军空袭中,褐宫被炸毁。1947年废墟被清理留空。2015年,在褐宫原址的位置建成了纳粹历史文献档案馆。

丹尼尔和维多利亚的花园

重读完余华的小说,已是傍晚时分。我出门散步,戴上耳机,打开手机上的一个播客。这是《纽约时报》的节目“The Daily”,今天是周日阅读(The Sunday Read)。

一开始,我听到的也是一个后花园的美好爱情故事。丹尼尔和维多利亚(Daniel and Victoria Van Beuningen)来到他们未来的家,位于波兰城市弗罗茨瓦夫一栋安静的别墅。

这栋房子已年久失修,但是他们一眼就爱上了它那杂草丛生的花园。他们想象在那里养鸡,种上西红柿和黄瓜,孩子们在其间跑来跑去,多么温馨的画面。

他们搬进了新家。邻居告诉他们,这栋别墅曾是一家共产党报纸的编辑部。这让他们对它的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他们最终找到了房子过去的主人,一对德国海德堡的兄妹。这对兄妹已是耄耋之年,给他们展示了房子过去的照片。他们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一些快乐的时光。

在那个浪漫怀旧的下午,他们还得到一个令人不安的警告:花园里可能埋着一些德国士兵的遗骸。

随后的一天,丹尼尔在后院修水管,挖出了一顶纳粹时期的头盔。就在此时,维多利亚听到了意外的敲门声。

128具纳粹士兵的遗骸

来人是一名考古学家。他带来的文件显示,他们的家是一座“战争墓地”。

这位考古学家受雇于德国一家私人组织。这家组织主要由退役军官管理,名叫“人民联盟”(Volksbund)。 它的使命很特别:寻找在历次战争中死亡的德国人的遗骸,并为他们提供体面的安葬,无论他们是谁,做了什么。

2023年3月,寒冷初春的一天,考古学家带来的团队,在丹尼尔和维多利亚的花园里,当着孩子们的面,挖出了128具纳粹士兵的遗骸

这只是记者Nicholas Casey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长篇报道《第三帝国的未埋遗骸》的开头部分。它让我感到灵魂的震撼。

散步回来,我又找出这篇报道来阅读。读完已是次日拂晓时分,我仍然难以入眠。它涉及到人伦、历史和当下的政治争论,让我想到很多很多。以后有机会我还会谈到它。

我很抱歉将这篇报道和小说相提并论。

不过,报道中,98岁的埃德蒙·雷维尔(Edmond Réveil),一位曾在八十年前参与射杀47名德国俘虏兵的法国老兵说:“我的生活像小说。”

这让我想起来,二十多年前,我在《南方周末》工作的时候,同事大多是文学爱好者。当时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生活比小说更加残酷。

这就是我在那个周日的阅读和收听经历。

作者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中拉论坛:习近平反“关税战”、卢拉“不依赖任何一方”

13 May 2025 at 18:47
Tobias Käufer
2025-05-13T10:46:32.473Z
中国在拉美国家扩大影响力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3日在北京的中拉论坛上承诺,将向拉美提供660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额度。约30个拉美国家出席三年一度的该部长级会议。

习近平向巴西总统卢拉、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等表示,中国还将进口更多拉美优质产品,并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拉美投资。

合作向高技术领域扩展

习近平称,除基础设施、农业粮食、能源矿产等传统领域外,双方还将扩展新兴领域如清洁能源、5G通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他提到中拉卫星合作,以及秘鲁钱凯港顺利开港。

同2015年中拉论坛上北京首次提出金额的相比,660亿人民币的信贷额度还不到一半。中国经济放缓的同时,贷款的意愿也有所减弱。

习近平还宣布对五个拉美国家免签,但没有透露细节。

2025年5月13日中拉论坛上领导人合影

2/3拉美国家加入一带一路、中国成多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

习近平在致辞中尽管没有提及特朗普,但表示“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面对地缘政治和阵营对抗暗流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滋长”,中方“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巴西总统卢拉则强调拉美地区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大国。“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即(拉美的命运)不依赖于任何人,无论是习近平主席,还是美国,抑或欧盟,而是仅依赖于我们是否有成为伟大的意愿,还是继续渺小。”

卢拉还表示,拉美地区“不想重演历史,开始一场新的冷战”。“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多边秩序和全球福祉。”

不过,巴西正在与中国更为靠近。去年中国从拉美国家进口的2400亿美元商品中,巴西占到近一半。据中国海关数据,中拉双边贸易额2024年为5250亿美元,2013年为4500亿美元,2000年则仅为120亿美元。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则表示,此行有意签署一份加入北京“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议。三分之二的拉美国家已加入“一带一路”。不过,在巴拿马等国,该倡议也遇阻。

与此同时,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秘鲁、智利等拉美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智利总统博里奇表示,该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将会跃升。

中国在拉美扩大影响力,除抗衡美国之外,也挤压台湾。台湾12个邦交国中,有7个在拉美。其中两个邦交国海地和圣卢西亚派代表出席了北京的中拉论坛。

关税战让北京在拉美受益?专家:拉美国家无法选边站

巴西还计划修建一条通往钱凯港的铁路线。据媒体报道,哥伦比亚至少也在考虑加入“一带一路”。委内瑞拉则寻求与中国石油企业更紧密合作。

特别是当前的贸易战可能将拉美地区进一步推向中国。哥伦比亚Icesi大学学者鲁温斯基(Vladimir Rouwinski)向德国之声表示:“对拉美国家最重要的是,了解新的游戏规则现在如何运作。我们目前观察到很多不确定性。”

而中国似乎实行更为长期的战略。“中国不会在一周后就改变战略”,鲁温斯基说道。不过,中国可能短期内借助拉美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之一。一方面,拉美可能成为中国产品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作为原材料和粮食来源可能更为重要。

但巴西政治学者桑托罗(Mauricio Santoro)向德国之声强调:“拉美国家不愿、也无法在美中之间抉择”,因两国对其都非常重要。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中美夹缝中的小国如何捍卫利益?

13 May 2025 at 17: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5-10T14:09:57.563Z
中美较量,撼动全球

(德国之声中文网)维也纳出版的奥地利《标准报》以“美中两国如何在亚洲争霸”为题,刊发由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地缘政治学者Alfred Gerstl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指出,东南亚处于这场地缘争霸的中心,那里的国家正在艰难地寻找平衡。

“尽管对特朗普感到失望,但是中国却依然无法赢得东南亚国家的完全支持。一方面,这是因为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外交策略,另一方面,也和中国自身的政策有关。”

“东南亚国家的战略目标是避免陷入对中国或者美国的单方面依赖,而是尽量在两者之间维持平衡。所以,东南亚国家传统上一直奉行所谓的跷跷板策略以及对冲策略:既和华盛顿合作(经济方面以及防务方面),也和北京合作(经济方面为主)。此外,东南亚国家和和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保持良好关系。”

“中国与东南亚建立真正紧密互信关系的可能性有限,北京自己也要为此承担责任。中国是东南亚最重要贸易伙伴,也是第二大投资国,仅略微落后于美国。凭借习近平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在过去十年间大幅加强,但恰恰是这一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来了批评:贷款利息偏高、大型工程品质往往不佳,还经常大量使用来自中国的劳工。而且,习近平还经常做出华丽的财务承诺,最终却没能完全兑现。”

“建立紧密关系的最大障碍则是南海主权争端至今未解决,这一问题尤其体现在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的对华关系上。全球贸易量近四成都通过南中国海运输,北京还无视了2016年海牙国际仲裁庭的裁决,后者认定中国不能在南海主张历史性权利。”

作者接着指出,中国面对东南亚国家的行为堪称霸权主义:无视国际法、推行丛林法则。在这种背景下,菲律宾、越南等国逐渐向美国靠拢,寻求购买美制战斗机。

“当前,习近平治下的中国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都在推行霸权政策,让全球的小国面临巨大挑战。在东南亚,难以预测的特朗普也引发了巨变,不过东南亚各国政府的战略却不太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的新秩序形成阶段,对于东南亚而言,对冲平衡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与尽可能多的其他伙伴紧密合作仍然是最为理智的战略。”

日内瓦再次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

瑞士《新苏黎世报》关注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美中会谈。评论以“瑞士利用这一机遇可以用来对付特朗普”为题指出,瑞士为如此重要的谈判提供平台,也能为自身在接下来的对美贸易谈判中带来好处。

“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以来,瑞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得美国的重视。驻华盛顿的瑞士外交官只能与美国的相对低阶官员接洽。不过,这种低迷如今告一段落。本周末,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和中国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何立峰就美中贸易争端展开会谈,从中做媒的正是瑞士。后者向两个大国提议在日内瓦组织谈判。当然,过度拔高斡旋的意义是不对的,这场谈判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瑞士也没有就这场美中谈判提出具体的建议。不过,能够为谈判提供场地,对于瑞士已然是一个成就:日内瓦就是本周末的国际政治舞台。”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以及贸易政策固然在很多方面与瑞士立场相矛盾。体量很小、经济实力却很强的瑞士支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及开放市场。不过,这两者并非在特朗普上任后才面临压力。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瑞士也能贯彻自身利益:特朗普想要达成协议,而瑞士正可以在美中贸易冲突中找到自己的机遇。就在美中谈判开始前一天,瑞士联邦主席、副主席与到访的美国财长、贸易代表会晤。”

“特朗普之前也宣布要对瑞士征收高额的‘对等关税’,尽管税率现在暂时调低,但是这项关税必须尽快取消。调停斡旋就像中立政策一样,不能为了调停而调停,而是要有助于贯彻瑞士的利益。只有在明智地使用调停斡旋工具时,它才能发挥真正作用。在为美中谈判提供平台这件事情上,瑞士的策略可以说是成功了。”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至54% 保留每件100美元固定费用

13 May 2025 at 17:47
德才
2025-05-13T09:43:59.659Z
白宫发布行政命令降低对中国“小包裹”的关税

(德国之声中文网)白宫周一(5月13日)发布行政命令,美国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但仍保留每件货物100美元的固定费用。

今年4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所谓的“小额豁免”是“一场针对美国、特别是小企业的巨大骗局”,“现在被终结了。”

此前,通过邮政服务从中国寄送的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商品可以享受最低限度免税,且只需接受最低限度的检查。

今年2月,特朗普总统终止了这一免税政策,宣布对这类包裹征收其价值120%的关税,或按每件200美元的固定费用征税(原计划于6月生效)。这一政策出台背景是越来越多企业如Shein、Temu等电商平台,以及芬太尼和其他非法物品的走私者,大量利用该免税通道。

近年来,通过免税渠道进入美国的货物数量激增,超过90%的包裹都是通过最低限度免税方式进口的。其中约60%来自中国,主要由Temu和Shein等直销零售商经营。

Temu、Shein和亚马逊尚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在周一的行政命令中,白宫表示将把关税从120%下调至54%,该变更将于美国时间2025年5月14日凌晨0:01生效。

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也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美国的“小额豁免”规则始于1938年,一直受到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日益增多的批评。

一些人嘲笑该规则是一个漏洞,允许廉价的中国产品涌入美国,削弱美国产业,同时也为走私毒品及其前体化学品等违禁品提供掩护。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消息人士:中国解除波音飞机接收禁令

13 May 2025 at 17:17
德才
2025-05-13T09:10:20.756Z
上个月,波音公司曾证实,由于中美双方互相征收的高额关税,中国航空公司已停止接收其新飞机。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二(5月13日)彭博新闻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称,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意暂时降低关税以大幅缓和贸易战后,中国已解除了禁止国内航空公司接收波音新飞机的禁令。

上个月,波音公司曾证实,由于中美双方互相征收的高额关税,中国航空公司已停止接收其新飞机

彭博新闻引述的消息人士称,中国官员已经开始通知国内航空公司,可以恢复订购美国制造的飞机。

波音公司对此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中国外交部也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此前一天,中美两国宣布将在90天内大幅降低关税并继续谈判。

华盛顿对许多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新关税已达到145%,而中国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则高达125%。

周一在日内瓦举行的谈判后双方宣布,美国将关税降低至30%,而中国也将关税降至10%。

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此举为“全面重启”,并表示很快可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会谈。

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凯利·奥特伯格(Kelly Ortberg)上个月曾表示,该公司原计划在2025年向中国交付大约50架飞机。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川普出訪中東 有意赴土耳其參與俄烏談判

13 May 2025 at 12:47
周昱君
2025-05-13T04:26:54.905Z
美國總統川普12日出訪中東,首站前往沙烏地阿拉伯。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川普週一(5月12日)出發前往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卡達等國,行前表示他有意順道赴土耳其伊斯坦堡,參與週四(15日)的俄烏直接談判。這場中東之行是川普今年1月上任以來第二次造訪海外;4月他曾前往梵蒂岡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

川普稱:「我不知道我週四會在哪裡,有好多場會議要參加,但我在考慮實際飛到那邊(土耳其)。我想這是有可能的,如果我認為有可能成事的話。」

他進一步表示:「我認為週四在土耳其舉行的俄烏會談會有很好的結果,我也認為兩國領袖都會到場。」被問及若俄國總統普丁不同意30天停火提議,美國是否會加入制裁俄國,他則回應:「我感覺俄羅斯會同意的。」

上週末,德國、英國、法國、波蘭等4個歐洲國家領袖赴基輔會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除了宣示加大援烏力道,也要求俄羅斯應自12日起實施30天的無條件停火,否則歐洲將擴大對俄制裁。

不過,普丁沒有正面回應30天停火的提案,反而拋出在土耳其展開俄烏直接談判的想法,歐洲將此視為俄國拖延時間的說詞。澤倫斯基則回應:「我會在土耳其等普丁……我希望這次俄方不會再找藉口。」

5月10日,歐洲四國領袖齊聚烏克蘭基輔,呼籲俄羅斯接受30天無條件停火的提議。

這場談判若成真,將會是2022年俄國侵略烏克蘭至今,兩國官員第一次直接對話。然而,儘管澤倫斯基已表態會親自出席,俄羅斯卻遲遲未透露派誰參加。澤倫斯基12日透過每晚例行發布的影片,質疑俄方「這樣的沉默非常奇怪」。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也未正面回應澤倫斯基跟普丁會面的提議,而是表示:「我們專注於認真尋找達到長期和平的解方。」對於歐盟領袖對俄羅斯下停火的「最後通牒」,他則表示無法接受:「你不能用這種方式跟俄國講話。」

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談到歐洲的30天停火提議,則稱這是為了「給烏克蘭喘息的機會,讓他們恢復軍事潛力,繼續與俄國對峙」。

與此同時,俄烏之間在前線的交火並未停歇。烏國軍方稱,俄軍12日在烏克蘭東部戰場前線發動數十次襲擊,且連夜出動超過100架無人機轟炸。

俄烏美分別與土耳其通話

據路透社及土耳其國家通訊社消息,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跟土耳其外長菲丹(Hakan Fidan)12日晚間通了電話,討論實現俄烏和平的工作。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12日也跟菲丹通話,感謝土國主持俄烏直接談判。盧比奧這次跟隨川普出訪中東,他表示「樂見有立即停火的可能性」。

澤倫斯基則透過X平台證實已跟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通話,對艾爾多安在外交談判的支持表示感謝。

澤倫斯基補充道:「我們也需要夥伴來監督停火。我們已經準備好直接跟普丁談判。重要的是,大家在歐洲共同努力,取得長期的安全保障。我們會跟美國保持聯繫。」

艾爾多安呼籲各方利用最近外交往來的勢頭,促進烏克蘭和平協定:「最近的互動打開了一善新的機會之窗,我們希望不要浪費這個機會。」

歐洲警告將對俄施加新制裁

12日,德國對俄羅斯發出警告:若俄方無法即日起加入30天停火提議,歐洲就會祭出新一輪制裁。德國政府發言人柯爾內利烏斯(Stefan Kornelius)說,「時間不等人」。

法國政府12日則表示,上週的基輔會議後,已要求歐盟委員會著手準備新的大規模制裁方案,針對俄國的石油和金融領域。

此前,歐盟早已開始研擬第17輪對俄制裁,預期將於5月20日的歐盟外長會議前通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