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11 May 2025德国之声

新教宗会来自亚洲吗?

11 May 2025 at 15:17

路易斯·安东尼奥·塔格莱枢机主教(Cardinal Luis Antonio Tagle):现年67岁的塔格莱主教(Cardinal Luis Antonio Tagle)是当选呼声最高的人选之一。过去五年来,塔格莱一直在负责梵蒂冈的传教机构。如果塔格莱当选教宗,将被视为梵蒂冈会继续延续教宗方济各所开启的现代化与进步改革之路。枢机主教塔格莱来自菲律宾,该国约有9300万人口信奉天主教,占总人口近80%。

菊地功枢机主教(Cardinal Tarcisio Isao Kikuchi):现年66岁的菊地主教(Cardinal Tarcisio Isao Kikuchi)是人道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他还强调气候变化是亚洲人民,尤其是贫困群体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在移民问题上,菊地主教认同教宗方济各的观点,也认为这是当代社会和教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阿尔伯特·马尔科姆·兰吉特枢机主教(Cardinal Albert Malcolm Ranjith):现年77岁的兰吉特主教是一位能流利使用10种语言的保守派人士,他曾公开对同性婚姻、安乐死和堕胎等议题表达反对意见。经验丰富的兰吉特主教一旦当选,可能意味着教宗将回归类似教宗方济各的前任本笃十六世的更为传统和保守的路线。

若瑟·库茨枢机主教(Cardinal Joseph Coutts):79岁的库茨是巴基斯坦卡拉奇的荣休大主教。在巴基斯坦,基督徒只占人口约3%,作为受迫害的少数宗教群体,基督徒经常面临危险,是极端伊斯兰恐怖组织明确的攻击目标。由于年事已高,库茨已于2021年卸任主教职务,因此并非最具希望的教宗候选人之一。

枢机主教查尔斯·貌温·貌波(Cardinal Charles Maung Bo):貌波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枢机主教,由教宗方济各于2015年任命。现年76岁的貌波通常避免在公开场合谈论教宗方济各所倡导的自由派议题。相反,他更专注于深刻影响着自己国家的问题:除了2015年至2021年的短暂文官执政期之外,缅甸长期被军政府统治,如今仍深陷压迫与战争之中。

枢机主教俞兴植(Lazarus You Heung-sik):俞兴植主教(图中左三)现年73岁,是韩国大田教区的红衣主教。他曾担任韩国主教团和平委员会的主席,多次以和平与和解的名义访问朝鲜。在韩国,大约3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直到19世纪,基督徒在朝鲜半岛仍因信仰而遭受迫害甚至被处死。

枢机主教多米尼克·约瑟夫·马蒂厄(Cardinal Dominique Joseph Mathieu):马蒂厄是伊朗历史上首位枢机主教。这位62岁的比利时人自2024年12月起领导伊斯法罕旧教区,该教区始建于1629年,如今被称为德黑兰-伊斯法罕总教区。虽然天主教在伊朗是被允许的,但传播信仰和从伊斯兰教改信其他宗教仍被严格禁止,且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教宗方济各座驾将变身加沙儿童流动诊所

11 May 2025 at 15:17
德才
2025-05-11T07:13:18.334Z
教皇座驾将被改装成加沙儿童流动诊所。

(德国只是中文网)这辆“教皇座驾”(Popemobile)经过改装之后,将变成一辆专为加沙儿童服务的流动医疗诊所。这也是教宗方济各生前表达的意愿。

所谓“教宗座驾”是历任天主教教宗出访世界各国时所使用的特殊车辆。

Caritas:一项切实可行、而且能够救死扶伤的措施

梵蒂冈媒体“梵蒂冈新闻网”报道称,上月去世的教宗方济各已经在几个月前,将这一项目委托给了天主教救援组织“耶路撒冷明爱会”(Caritas Jerusalem)。瑞典明爱会主席布鲁内( Peter Brune)对此项目表示支持,他对梵蒂冈新闻社表示:“在加沙医疗系统濒临崩溃之际,这确实是一项切实可行,而且能救死扶伤的干预措施。”

2014年,教宗方济各访问耶路撒冷圣地时,确实曾乘坐过这辆教宗座驾。它将被改装为具备诊断、体检和治疗功能的医疗车。报道称,改装后的教宗座驾将配备医生和医护人员,任务是前往加沙偏远地区,为那里的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4月26日,教皇方济各的葬礼在梵蒂冈举行。

“加沙的孩子们没有被遗忘”

布鲁内表示:“这不仅仅是一台车,它还传递了一个信号:世界并没有忘记加沙的孩子们。”

“梵蒂冈新闻网”报道称,教宗方济各生前曾多次表示:“孩子们并不是一个数字,他们是一幅幅的面孔,一个个的名字,也是一个个的故事,每一个孩子都是神圣的。”

教宗方济各生前一直是加沙和平的坚定倡导者。他强烈谴责对巴勒斯坦地区儿童的狂轰乱炸,并呼吁停止一切敌对行为。

自2023年加沙战争爆发以来,教宗方济各一直定期致电加沙城一个天主教小教区避难的巴勒斯坦人,询问他们的情况。

本周四,天主教红衣主教们在闭门会议中选举拥有美国和秘鲁双重国籍的枢机主教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为新教宗,名号为“良十四世”(Pope Leo XIV)。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宪保局将选择党认定为“极右”出于政治动机?

11 May 2025 at 15:17
Marcel Fürstenau
2025-05-11T07:12:00.025Z
德国选择党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们已经得出明确结论:德国选择党AfD是确凿无疑的右翼极端组织。这一判断基于一项极为缜密的专家评估,评估时间约为三年。”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BfV5月2日发布的通告中这样写道。 

宪法保卫局5月2日公布了对AfD的认定。宣布的时间点正值联邦内政部长费瑟(社民党)任期即将结束前几天。此举引发舆论关注,并重新点燃了关于是否应禁止AfD的争论。费瑟强调,内政部直到4月28日才收到宪保局的新报告,她本人并未对该报告的内容或评定施加影响。

宪法保卫局局长一职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一直空缺。当时,长期担任该职位的哈尔登旺(Thomas Haldenwang)被时任内政部长费泽解除了职位,原因是哈尔登旺宣布将竞选德国联邦议会议员。哈尔登旺是基民盟CDU成员,如今他选择涉足政坛。身为国家安全机构高层官员,本应遵循政治中立,但他如此明确的从政意图,显然与这一原则相悖。事实上,德国选择党一直以来指责他及宪法保卫局出于政治动机行事。

相关图集:德国选项党成员有哪些极具挑衅性的言论

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选项党最著名的公众人物、该党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Alice Weidel)喜欢挑起争议。2018年,她在联邦议院的一次演讲中发表了好战言论,引起巨大争议,她当时宣称:“布卡、戴头巾的女孩、公共支持的持刀男子以及其他一无是处的人不会保障我们的繁荣、经济增长和社会状态。”
比昂·霍克(Björn Höcke):比昂·霍克是图林根州选项党主席。2017年,他称柏林的大屠杀纪念馆称为“耻辱纪念碑”,并呼吁德国停止为纳粹历史赎罪,从而登上头条新闻。2023 年 7 月,他呼应纳粹言论,称 “欧盟必须亡,这样真正的欧洲才能活”。2019 年,德国一家法院裁定,将霍克描述为法西斯分子并不构成诽谤。
克里斯蒂安·吕特(Christian Lüth):选项党前新闻官克里斯蒂安·吕特(Christian Lüth)在被拍到与一名右翼YouTube 视频博主交谈之前,已因过去的争议性言论面临降职。据称,吕特说:“德国的情况越糟糕,选项党的情况就越好。”他针对移民表示,“我们以后可以随时枪毙他们,或者毒死他们,这不是问题。随你们的便。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冯-施托希(Beatrix von Storch):一开始,选项党在竞选中反对欧元和救市,但很快就变成了反移民言论。选项党联邦议院党团副主席冯-施托希(Beatrix von Storch) 2016年曾说:“不在我们的边界止步的人就是攻击者。我们必须抵御攻击者,即使这意味着要向妇女和儿童开枪。”
哈拉尔德·韦尔(Harald Weyel):选项党的丑闻并非都与种族主义有关,有时只是“原形毕露”。2022 年 9 月,选项党联邦议员哈拉尔德·韦尔(Harald Weyel)在以为麦克风关着的时候说,希望德国将遭遇一个能源价格高企的“危急的冬天”,否则“一切都将一如既往”。
马库斯·普雷泽尔(Marcus Pretzell):北威州选项党前主席、德国选项党前领导人弗劳克·佩特里(Frauke Petry)的丈夫普雷策尔(Marcus Pretzell)在 2016 年 12 月柏林圣诞市场发生致命袭击后写道:“这些都是默克尔(造成)的死者。”
安德烈·波根堡(Andre Poggenburg):德国东部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选项党前领导人安德烈·波根堡(Andre Poggenburg)也曾因极端言论而引发关注。2017 年 2 月,他敦促州议会中的其他议员联合采取措施打击极左翼,以便“一劳永逸地摆脱德国种族主体上的这种等级增长”,“德国种族主体”这一措辞显然源自纳粹术语。
亚历山大·高兰德(Alexander Gauland):前选项党议会党团主席高兰德(Alexander Gauland)因2018年6月在选项党青年团发表的一次演讲而受到严厉批评。他说,德国拥有“光荣的历史,而且这段历史比那该死的12年长得多。希特勒和纳粹只是德国1000多年成功历史中的一粒鸟屎”。

宪法保卫局BfV将该党认定为“极右翼组织”后,德国选择党领导人魏德尔和克鲁帕拉已立即向法院提起诉讼。他们的理由是:这一做法表明,国家权力正在被滥用,用于打压并排斥反对派。BfV则回应称:“该党党内盛行的以种族和血统为基础的人民观念与自由民主秩序不相容。它旨在将某些群体排除在社会平等参与之外,使他们遭受违反宪法的待遇,从而使其在法律上处于次等地位。”例如,AfD将拥有穆斯林背景的移民后裔德国公民视为“二等德国人”。

德国选择党称宪法保卫局是“被政治操控的机构”

在2月23日的联邦议会大选中,德国选择党得票率几乎翻倍,达到将近21%,成为议会最大反对党。这一背景下,该党高层认为,宪法保卫局的认定是时任内政部长费泽的蓄意政治操控。

AfD两位主席魏德尔和克鲁帕拉对费泽及宪法保卫局提出严厉的批评:“我们不会容忍一个被政治工具化的权力机构试图扭曲民主竞争、使数百万张选票失去合法性。这种可耻的行为正在动摇民主的基本价值,在一个法治国家中绝无立足之地。”

费泽回应强调,宪法保卫局是独立工作的:“这一最新决定是基于一项全面且中立的审查,并在一份长达 1100 页的报告中进行了阐述。新报告没有受到任何政治影响”事实上,德国国内情报部门的确隶属联邦内政部,接受其业务与行政上的双重监督。

将这份评估报告保密的做法也引发了广泛批评。梅前州社民党籍内张部长佩格尔(Christian Pegel)表示,他希望了解宪法保卫局所掌握的资料。他在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至少那些支撑这一结论的关键事实,应该是可以公开说明的。”奥尔登堡大学法律与政治学者伯姆-内斯勒(Volker Boehme-Neßler)提出更严厉批评,称这种保密做法“令人震惊”。他在接受《柏林晨邮报》(Berliner Morgenpost)采访时表示,宪报局机构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指控,但公众却无法核实相关证据是否足以支撑这一判定。

外国媒体的严厉批评

也有国际媒体提出质疑。波兰《共和国报》(Rzeczpospolita)认为,德国政治和当局的做法“越来越值得怀疑”。该报承认,德国选择党的政策可能会引发忧虑,不过该媒体对德国政府公开宣布将AfD定性为“ 右翼极端组织”的时机表示质疑。该报写道:“在新政府成立前夕做出如此具有争议的决定,将最主要的反对党进行监控,该如何判断这种情况?”

《新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的用词更为犀利,认为德国不是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不安全的民主国家。该报指出:“德国的国家机关对公民缺乏信任,它们并不把自己当作主权者的服务机构,而是将自己视为主权者。”该报还认为,举证责任不应在德国选择党AfD身上,而应由宪法保卫局承担,该党理所当然地要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左翼党也曾提起诉讼

之前,德国左翼党也曾起诉过宪保局,多名左翼党议员曾为该局监视的对象,包括前联邦议会副议长彼得拉·鲍(Petra Pau)和她的继任拉梅罗(Bodo Ramelow)。两人都通过法律手段成功反对了宪法保卫局的监控。

如果AfD在此次诉讼中胜诉,可能会对宪法保卫局的形象造成更大的冲击。然而,除了法律裁决外,这一问题依然是一个持续的政治争议。

在法院裁决之前,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将不再公开将德国选择党(AfD)称为“极右翼势力”。在与AfD的法律纠纷中,该情报机构作出了一项所谓的“暂不行动承诺”。联邦宪法保卫局表示,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诉讼仍在进行中,且出于对法院的尊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宪法保卫局撤回了对AfD的认定。

宪法保卫局的最新表态也意味着,在法院作出裁决之前,宪保局不得以“明确的极右翼极端组织”身份对AfD进行监视。但将AfD视为“疑似”极端组织的观察仍可继续,只是此类情形下,动用情报手段的门槛更高。

AfD主席魏德尔将此称为选择党及民主的一项初步胜利。她对德新社表示:“我们将继续对AfD遭受的不公正诽谤采取行动,并坚信我们最终会取得成功。”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太阳能产业方兴未艾 德国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11 May 2025 at 15:17
德才
2025-05-11T07:14:14.517Z
虽然德国的屋顶太阳能发电板市场增速放缓,但是阳台光伏发电市场需求暴增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德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欧洲太阳能协会等机构的预测,2025年,全球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超过6亿千瓦,大约是2022年新增容量的两倍。今后几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容量仍将快速增长。

尽管德国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日照时数均不占优势,但是其太阳能发电依然名列前茅。截至2024年底,全德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亿千瓦,仅次于人口、面积、光照条件远远胜出的中国、美国、印度。德国太阳能产业协会指出,仅在2024年,德国就新增了0.175亿千瓦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协会主席柯尼希(Carsten König)对德新社表示,2025年的德国太阳能增速可能略微放缓,尤其是私人住宅的屋顶太阳能发电板安装市场可能出现小幅降温;但是与此同时,私人住宅的阳台太阳能发电板市场依然增势强劲。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超过八成。图为青岛附近的一处光电、风电场

中国一骑绝尘

2024年,中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高达3.29亿千瓦,相当于排名第2到第10的国家的总和之两倍。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全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经达到8.9亿千瓦。

随着全球范围内太阳能发电的快速推进,输电网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日照尖峰时期的大量太阳能电力,电网亟需更大容量的储能设施,以避免浪费。

2022年卸任的德国大众汽车前CEO迪斯(Herbert Diess)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指出,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部分承担电网储能设施的角色。他指出,首批具备电网储能功能的电动汽车已经上市,这可以极大降低车主的用车成本。这位现供职于充电桩服务商Mobility House的业界高管表示,此新技术有助于提振低迷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DW中文有Instagram !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特朗普能否阻止伊朗向中国出口石油?

11 May 2025 at 15:17
Monir Ghaedi
2025-05-11T07:16:23.461Z
专家指出,为了掩盖石油来源,原油往往海上进行船对船转运

(德国之声中文网)上周四(5月1日),美伊核会谈即将在罗马开始的前几天,会谈突然被推迟。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严厉警告:任何从伊朗购买石油或石化产品的国家或个人都将立即受到美国的制裁。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重申强硬立场:“他们将被全面禁止以任何形式与美国开展商业往来”。

过去几个月里,甚至在罗马会谈开始之前,特朗普政府重启了 “最大压力 ”行动,旨在将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近乎零,并遏制其核野心。作为这些措施的一部分,美国对被指控为伊朗石油销售提供便利的实体实施了新制裁,其中包括一个位于中国的原油储存终端和一家独立炼油厂。

鉴于美国经济的规模和全球影响力,美国的制裁——不仅针对本国企业,也惩罚与被制裁国家有往来的第三国公司——依然是华盛顿手中极具威力的工具。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来说,只能面临停止购买伊朗石油或面临经济孤立两个选择。

然而,伊朗似乎正在适应,甚至在“灰色地带“中找到生存之道。根据商品分析公司 Kpler and Vortexa.的数据,尽管美国竭力打压伊朗的石油贸易,德黑兰每天仍出口约120万至150 万桶原油。这标志着伊朗从2020年年中开始大幅回升,当时制裁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伊朗石油出口量一度跌到每日40万桶以下。 

伊朗的大部分原油都以折扣价出售给中国,尽管面临美国制裁的威胁,中国仍是伊朗最稳定的买家。分析人士估计,伊朗每年可从这些石油交易中赚取300亿美元到400亿美元的收入。

依靠 “影子舰队”运输石油

专家指出,伊朗得以持续石油出口,依赖的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秘密运作网络,这些油轮经常通过关闭海上跟踪识别系统,隐身以躲避检测。

为了掩盖石油来源,原油往往海上进行船对船转运,船只的名称、注册地等也经常更换,制造混淆。在许多情况下,伪造文件假称石油产自伊拉克或马来西亚等国。

这支所谓的 “影子舰队”大多由老旧油轮组成,许多油轮以前曾被当作废品出售,没有合法保险。 中国买家从大幅折扣中获益,而中国政府也拒绝承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日益活跃的“影子产业”在华盛顿引发警觉,美国官员警告称,特别是在东南亚的执法漏洞,正在削弱制裁机制的有效性。

美国官员敦促地区合作伙伴加强对海上贸易和石油转运的监督,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利益错综复杂,合作面临诸多障碍。例如,马来西亚与伊朗和中国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该地区的执法能力也参差不齐。 执法工作也面临技术层面的挑战。由于这些活动隐秘,加之缺乏统一协调的海事执法,拦截并阻止这类运输变得极为困难。

不仅是伊朗,影子油轮网络已成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蓬勃发展的行业。受到美国和国际社会制裁的委内瑞拉和俄罗斯,也先后加入了这个队伍,使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向买家。

尽管执法在加强,但仍然难以阻止伊朗的石油贸易,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石油市场分析师赛格尔(Clayton Seigle)认为,美国现在面临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挑战:它已经失去了对伊朗原油最大买家——中国的影响力。赛格尔指出,在特朗普上台前,中国买家在面对可能遭遇美方制裁时态度谨慎得多。但在华盛顿对北京发起关税战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宣布对中国征关税后,金融制裁的效力就明显减弱了……对中国而言,与其顾虑某个具体制裁带来的风险,不如权衡整个关税战冲击带来的更高的经济成本。在这种背景下,围绕伊朗石油的制裁威胁早已失去了过去的震慑效果。”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Yesterday — 10 May 2025德国之声

“何日君再来” ——邓丽君逝世30周年

10 May 2025 at 23:47

本“筠”成“均”: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于台湾云林县一个军人家庭。父亲邓枢,原籍河北大名县,是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国军军官;母亲赵素桂则来自山东东平县。邓丽君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有三位兄长和一位弟弟。满月时,父亲请部队中一位学识颇丰的杨姓军官为她取名“丽筠”,意为“美丽的竹子”,然而,“筠”字在乡里口中常被误读为“均”。后来,她在踏入歌坛后正式以“邓丽君”为艺名,从此这个名字成为华语乐坛无法抹去的传奇。邓丽君在上小学时就展示出歌唱天赋。1967年,年仅14岁的她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凤阳花鼓》,自此开启了她璀璨夺目的音乐人生。

亚洲歌姬: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邓丽君的歌声几乎席卷整个华人世界。她以多种语言演唱日本流行曲、东南亚民谣和国语情歌,打破地域与文化的界限,成为亚洲流行文化融合的桥梁。那时流传一句话:“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她的代表作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小城故事》《何日君再来》《我只在乎你》以及《但愿人长久》,不仅脍炙人口,更在此后几十年中不断被一代又一代歌手翻唱,成为横跨时代的经典。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宗盛曾说:“在演艺圈,很多人是‘奇迹’,但唯有邓丽君,可以称得上‘传奇’。” 而香港女歌手王菲则坦言,邓丽君是她唯一的偶像,也是启蒙的老师:“我从未想过,也不认为自己可以超越邓丽君。我喜欢她的歌,所以我就去唱。”

靡靡之音:邓丽君柔和的歌声穿透了两岸。邓丽君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老邓)一起成为老百姓熟悉的名字,并流传着“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只爱小邓,不爱老邓”等民间戏语。不过,伴随着小邓音乐的流行,批判也逐渐开始。1979年,针对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歌曲因在大城市里广受欢迎,一些老音乐人为此特意召开了一次“西山会议”,邓丽君的歌曲被定性为“黄色歌曲”和“靡靡之音”,随即全面被禁。但禁令却进一步助长了邓丽君的流行,80年代开始,邓丽君的歌曲已经传遍大陆,虽然官方媒体从未播放过。2014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中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就是邓丽君的歌迷。他曾和(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的司机杨希连一起,“把那盘《小城故事》的磁带都听坏了”。

《甜蜜蜜》:1996年,香港电影《甜蜜蜜》横扫各大电影奖项,荣获金马奖最佳剧情片与最佳女主角奖,并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一举夺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九项大奖。片中男女主角骑单车时轻声哼唱《甜蜜蜜》的画面,成为影史中温柔而隽永的经典瞬间。这部电影是为纪念歌手邓丽君逝世而作,曾计划以《大城小爱》为片名,其后更名为《甜蜜蜜》。故事发生的年代也正是邓丽君在日本乃至整个东亚最为活跃的巅峰时期,最后以她不幸因病去世这一事件为全片故事结尾的契机。电影的同名主题曲《甜蜜蜜》,原改编自印尼民谣《Dayung Sampan》(《划舢舨》),也是邓丽君最为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影片原声带中还收录了她的多首经典代表作,包括《再见我的爱人》《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寸心不移:邓丽君从小受军旅家庭的影响,与国民党有着深厚渊源。1980年10月4日,邓丽君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唱会上,非常直白地表达政治立场。主持人田文仲提及大陆方面曾有邀约她前往演出的传闻,邓丽君回应称,她曾在报纸上看见过相关消息,但无人与她接洽,并说道:“当我在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我们‘三民主义’在大陆实行的那一天。”1985年2月9日,邓丽君在新加坡接受香港记者电话访问时,公开表示:“身为一个艺人,有这么多中国人喜欢听自己的歌,心里难免会有点儿想面对面唱给他们听的冲动,但是我生长在台湾,我一定会坚持我的立场,不可能去大陆演唱……”六四事件发生后,她更明确表态:“我跟他们说了,六四不平反,我就不去大陆。”

念兹在兹:1989年六四事件前后,邓丽君表态支持参与抗议活动的学生,且不顾周遭亲友反对参与相关的抗议集会。5月27日,她在香港跑马地《民主歌声献中华》活动中悬挂手书“反对军管”的牌子并演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同年10月,于日本TBS电视台的《爱的15年—出道15周年特别节目》中,邓丽君在演唱《悲伤之自由》之前动情发言:“我是中国人,无论到世界何处,在哪里生活也好,我都是中国人。所以今年中国所发生的事情,让我感到很痛心。中国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我十分忧虑。我渴望自由,而且所有人都应该享有自由。如果自由受到威胁,那是多么可悲的事。但是,这种悲痛的心情,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无论是谁都一定能够互相了解的,深信那一天的到来。”

自由之声:位于金门的马山观测所距离福建角屿仅2公里,是金门本岛距中国大陆最近点,两岸军事对峙时期曾有天下第一哨之称。马山播音站也曾是台湾对大陆心战喊话的第一线。1991年3月,邓丽君在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向大陆同胞喊话:“亲爱的大陆同胞们,你们好,我是邓丽君。我现在来到金门广播站向大陆沿海的同胞们广播,今天,我很高兴地能够站在自由祖国的第一前线——金门,我感觉到非常地快乐、非常的幸福。我希望大陆的同胞也可以跟我们享受到一样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环境下,才能拥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也唯有全体青年都能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国家的未来才能充满光明和希望。”随着时代变迁,马山播音站早已停止了对中国大陆的心战喊话,现今偶尔播放流行音乐和台语歌曲,成为历史的见证。

猝逝清迈: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哮喘引发心肌梗塞,送医途中贻误最佳抢救时机,于泰国清迈猝逝,享年42岁。邓丽君的香消玉殒正值她声名鼎盛的时期。这或许可以与猫王普雷斯利、美国女星玛丽莲·梦露或英国戴安娜王妃的早逝相提并论:他们的离世不仅震惊了千万粉丝,也引发了层出不穷的阴谋论。围绕邓丽君的离世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其中也不乏离奇荒谬的说法,例如有人说她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暗杀,以阻止东亚整合。或者邓丽君伪造了自己的死亡消息,逃至法国并在那里隐居。还有传言说她是被恶灵所杀。又或者根据一个佛教团体的说法,邓丽君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被召回天界。

云去云来:台湾演员林青霞是邓丽君生前的挚友。她在散文集《云去云来》中,专门写下了一篇名为《印象邓丽君》的文章,深情追忆这位如谜的朋友。林青霞写道:“和她(邓丽君)的交往不算深。她很神秘,如果她不想被打扰,你是联络不到她的。我们互相欣赏。对她欣赏的程度是—男朋友移情别恋如果对象是她,我决不介意。”她还回忆起2013年新年前夕,在南非度假时的一个夜晚:“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窗外满天星斗,拱照着蒙上一层层薄雾的橘色月亮,诗意盎然,我想起了她,嘴里轻哼起‘月亮代表我的心’。她的突然离去,我怅然若失,总觉得我们之间的情谊不该就这样结束了。这些年她经常在我梦里出现,梦里的她和现实的她一样—谜一样的女人。奇妙的是,在梦里,世人都以为她去了天国,唯独我知道她还在人间。”

缘何怀念:为什么30年后人们仍在纪念邓丽君?有历史学者认为,人们对逝者的长久纪念,实质是在确认自身的历史坐标。邓丽君的持久影响力,源于她不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她的音乐承载了个人与集体的记忆,超越了政治隔阂。她的形象凝聚了华人的情感认同,而她的早逝则让她的传奇永远定格在最美的瞬间。如今的年轻人,或许未曾亲历那个年代,但在短视频平台、翻唱作品、AI复刻甚至博物馆展览中,依然可以看到“永远的邓丽君”。她被不断致敬、重温、再发现。每一次播放,都是一场时光的穿越;每一次纪念,都是一次文化的回望。

中美高层日内瓦密谈 贸易战现缓和迹象

10 May 2025 at 22:47
德正
2025-05-10T14:29:34.308Z
中美正尝试缓解贸易争端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周六(5月10日)上午,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开始举行。报道介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当天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举行会谈。

这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贸易战以来,双方高层官员首次公开证实针对贸易紧张局势举行会谈。外界普遍认为,虽然取得重大突破的希望渺茫,但此举是缓解中美贸易战的初步尝试。

虽然会谈具体地点并未公开,但目击者称,周六当天,双方代表团在午休后返回了位于日内瓦郊区科洛尼(Cologny)的瑞士驻联合国大使官邸继续谈判。美联社报道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消息人士称,周六上午双方进行了大约两小时会谈,随后赴预定午宴。

上个月,特朗普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总计145%,中国则以125%的报复性关税回应。如此高的税率几乎等同于双方抵制对方商品,严重扰乱去年高达66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

这场贸易争端,加上特朗普对其他数十个国家加征关税的决定,已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动摇金融市场,并引发对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的担忧。

美国财长贝森特(资料图片)

期望有限

华盛顿希望削减对华贸易逆差,并说服中国放弃其“重商主义”经济模式,更积极参与全球消费,这将涉及中国一系列政治上较为敏感的国内改革。而北京反对外部干涉,要求华盛顿降低关税、明确希望中方增加采购的商品,并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对待中国。

然而,在互信缺失的背景下,双方都不愿示弱,经济分析人士对会谈成果预期不高。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向美联社指出,这是何立峰与贝森特首次会谈。她对会谈能达成实质成果持怀疑态度,但认为若双方同时宣布降低关税,即便幅度不大,也将释放积极信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斌向法新社表示,会谈表明双方愿意对话,这一点本身就很重要。“中国是唯一对特朗普关税进行对等反制的国家,”他补充道。

中国副总理何立峰(资料图片)

瑞士经济部长帕尔默林(Guy Parmelin)周五在日内瓦分别会见了中美代表团,他称会谈的举行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如果双方能达成路线图并决定继续对话,将有助于缓解紧张局势,”他向记者表示,谈判可能持续至周日甚至周一。此次会议是由瑞士在近期中美访问中斡旋促成的。

路透社援引世界贸易组织发言人报道称,何立峰还计划临时会见世贸组织的总干事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伊维拉早前曾表示欢迎此次会谈,称其是“走向缓和的积极建设性一步”,并呼吁世界两大经济体持续对话。

特朗普周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对中国产品征收80%关税“看起来合理”,暗示关税可能下调。特朗普还称是中国想与美方谈判,而北京则表示,会谈是应美方请求而举行的。

中国可能也在寻求与其他国家类似的90天关税豁免期,而任何形式的减税与后续谈判都将被投资者视为积极信号。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美伊核谈判周日继续 特朗普下周访问中东

10 May 2025 at 22:47
德正
2025-05-10T14:31:44.217Z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退出了前总统奥巴马促成的伊朗核协议。该协议允许伊朗在远低于武器级别的标准下进行铀浓缩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和伊朗将于周日(5月11日)在阿曼苏丹国举行新一轮核谈判,而特朗普即将在下周访问中东。

特朗普将访问海湾地区的三个阿拉伯君主国——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阿联酋。他曾表达希望与德黑兰达成协议,以避免以色列对伊朗核计划发动军事打击,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战争。

此前,在阿曼和意大利罗马举行的三轮谈判结束时,双方都表达了乐观态度。尽管美伊敌对已持续四十年,但目前的外交气氛被形容为友好。

不过,这些谈判尚未进入技术细节,许多基本问题仍未解决。

特朗普的朋友、全球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曾表示,将允许伊朗为民用目的保留低浓缩铀的灵活性。

但在周五(5月9日)发布的一次采访中,维特科夫明确地给出了不同的信息。他表示,特朗普政府将反对伊朗进行任何形式的铀浓缩。

他在右翼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上说:“伊朗绝不能再拥有铀浓缩计划。这是我们的红线。绝不允许浓缩。”

他说:“这意味着要拆除,这意味着不能武器化,也意味着纳坦兹、福尔多和伊斯法罕——他们的三个浓缩设施——都必须被拆除。”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此前曾提出,伊朗可以进口用于民用能源的浓缩铀。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退出了前总统奥巴马促成的伊朗核协议。该协议允许伊朗在远低于武器级别的标准下进行铀浓缩。

2011年开始启用的伊朗布什尔核电站

“要么好好地炸,要么狠狠地炸”

伊朗是否会自愿完全拆除其核计划并放弃所有铀浓缩活动?许多观察人士表示怀疑

不过,过去一年中,伊朗的处境变得更加不利。以色列重创了伊朗支持的黎巴嫩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党,使其在战争中反击的能力大为削弱。同时,伊朗在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盟友、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去年12月被推翻

以色列还打击了伊朗的防空系统。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进行恐怖袭击之后,两国关系公开恶化,爆发了冲突。哈马斯同样得到伊朗政权的支持。

特朗普本人也承认,他在伊朗政策上面临矛盾。他表示,自己在第二任期伊始,一些鹰派顾问曾敦促他加强对伊朗的压力,而他对此持保留态度。

在周四(5月8日)的一次采访中,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彻底验证”伊朗有争议的核活动已经停止,但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实现。

他对保守派电台主持人休·休伊特(Hugh Hewitt)说,他宁愿“达成交易”,也不愿看到军事行动。

伊朗外长在3月曾表示:不会在“胁迫”下开展谈判

特朗普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好好地炸,要么狠狠地炸。”

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克齐(Abbas Araghchi)表示,阿曼作为调解方提出周日为谈判日期,双方都已同意。

阿拉克齐在伊朗媒体发布的视频中说:“谈判正在推进,自然地,越往前走,我们需要的磋商就越多,代表团也需要更多时间研究问题。”

他说:“但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前进,逐步进入细节阶段。”

尽管谈判在进行,特朗普政府仍不断加码对伊朗的制裁,这激怒了德黑兰。周四,美国又制裁了中国一家炼油厂,这是伊朗石油的主要出口市场。

自特朗普退出奥巴马时期协议以来,美国一直试图利用其影响力阻止所有国家购买伊朗石油。

美国总统的出访历程

除了赴梵蒂冈参加前教宗方济各的葬礼之外,这趟中东之行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重要外交行程。

自1900年以来,据法新社统计,美国总统共进行了834次出访,访问了116个国家和地区。

二战前,由于交通限制,美国总统的外访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二战后,欧洲成为美国总统首选的出访地区。

苏联解体后,东欧成为克林顿和小布什总统频繁出访的地区。

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周六在罗马参加教宗方济各葬礼期间,在梵蒂冈举行了会谈

在1970年代以前,没有美国总统访问过中东。

尼克松在1974年6月首次访问中东,走访了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以色列和约旦。

从克林顿时代起,美国总统越来越多地访问中东,试图调解巴以冲突,也卷入了该地区的其他冲突。

以色列的重要性也由此凸显,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务卿访问以色列次数达到169次,远超同一时期对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访问总数。

进入奥巴马和特朗普第一任期,东亚和东南亚也成为美国总统重视的出访地区,两人四分之一的外访都集中在亚洲。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政策,试图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地区影响力。

在这一战略框架下,美国对传统盟友日本的依赖加深。日本也因此成为奥巴马和特朗普总统外访中排名第二的目的地。

(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美国正在自毁高科技霸主地位

10 May 2025 at 22:1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5-07T14:10:31.655Z
《新苏黎世报》:美国正在自毁其科技霸主地位。

(德国之声中文网)《人工智能扩散框架》5月15日生效后,美国芯片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出口都将受到限制。《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美国捍卫自身高科技霸主地位的立场可以理解,但这种敌友不分的做法却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最终会让中国从中受益。这篇题为《美国正在自毁科技霸权》的评论写道:

“科技是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这些最新举措的目的显然是要捍卫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并同时遏制中国的发展。

然而,尽管特朗普的做法看似合乎逻辑,并符合其一贯的立场,但细究之下却错误百出。因为美国在科技领域霸主地位的基础,恰恰是数十个盟友对美国技术的广泛使用。AI芯片等美国技术令盟友们从中受益,同时也强化了美国技术的不可替代性。新的出口管制却对这一庞大生态系统提出了毫无理由的质疑。而只有当美国科技企业主导世界市场的时候,美国的科技霸主地位才能得到保障。特朗普的做法恰恰是对这一主导地位的削弱,而从中受益的则恰恰是中国。换言之,在就科技霸权展开的争夺战中,特朗普正在帮助中国从一名落后的挑战者,摇身一变成为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至迟从2018年开始,中美之间的科技战就已全面展开。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决定禁止中国获取生产芯片的高端设备,因为中国能够借助这些设备生产出用于人工智能和军事用途的高端芯片。一年之后,特朗普又对中国科技巨头华为发布了前所未有的出口禁令。”

《新苏黎世报》:美国扩大芯片出口管控范围,对中国利大于弊。

传统盟友也成了嫌疑对象

《新苏黎世报》评论指出,截至目前,上述禁运措施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中国造芯片大约还停留在西方2018年的技术水准,中国企业仍不具备生产最高端芯片的能力:

“然而,美国显然已不再满足于这一现状,因而进一步加大了管控范围。从美国人的行事逻辑来看,这一策略似乎看上去很果断坚决,也保持了其一贯性。但此举实际上给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盟友以及美国本土的科技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最终也将损害美国的自身利益

美国的AI扩散框架(AI Diffusion Framework)是针对盟友而设计的。拜登在其总统任期结束前推出了该规定。就目前的局势而言,特朗普想必将会执行前任留下的这一框架。该法规的目标是严格控制美国AI技术的扩散,防止其流向如俄罗斯、伊朗或中国等国家。框架中列出了18个‘可信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等亲密盟友,但瑞士缺不在其列。对瑞士和其他一些未被列入可信名单的国家来说,5月15日之后进口美国芯片将变得异常困难。

通过《人工智能扩散框架》,美国将许多关系密切的盟友不加甄别的一律视为潜在嫌疑对象。美国人显然不相信瑞士当局有能力阻止美国芯片被转售到中国。瑞士以及其他所有‘不可信国家’,今后必须满足严苛的条件,才能继续不受限制地进口美国芯片。例如,他们必须向美国有关当局提供芯片最终用户的详细信息。至于有多少国家愿意且有能力遵守美国的上述规定,目前还无法断言。 

但另外一种可能性则是,一些国家在用完了美国的进口配额之后,会转而投向中国。因为在许多芯片领域,中国的华为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美国的英伟达。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更希望依靠美国技术的国家,将会逐渐融入中国的AI生态系统。这将不可避免地提升中国在与美国的科技对抗中的地位。 ”

“两个芭比娃娃”政策

《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让美国民众付出代价,美国的孩童也同样不能幸免。这位身家数亿的美国总统前不久曾表示,美国的孩子们不需要几十个玩偶和几百只彩笔,有两个布娃娃和五只彩笔就足够了:

去年七月,伦敦举行芭比娃娃展,庆祝“芭比”诞生65周年。

“特朗普‘两只布娃娃’政策的背后,实际上是他对其贸易政策失败的承认。毕竟美国的工厂几乎没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大幅提高产能,并以低廉价格为美国消费者生产出足够的布娃娃。这种情况很可能永远无法实现,毕竟美国既缺工厂,也缺工人。当然,问题并不仅局限于芭比娃娃,也同样涉及沙发、鞋子和智能手机等其他商品。 

最终为特朗普失败的贸易政策买单的,将是美国的消费者。就连特朗普本人现在也承认了这一点。美国民众现在必须学会节俭,但对美国这种立足消费的经济体来说,节俭恰恰意味着衰退。首当其冲的将是美国的最贫困群体,他们当中有很多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对他们来说,节俭并非一种选择,而是无助的现实。毕竟,节俭与美国梦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通缩与关税:中国经济承压加剧

10 May 2025 at 18:17
德才
2025-05-10T10:16:20.586Z
中国消费者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但长期的通缩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5月10日)公布,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4月份同比下降0.1%,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法新社认为,这反映出在支出疲软和中美激烈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导层在重振经济方面面临持续挑战。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胀的一个关键指标,该指数连续数月下降,表明通缩现象持续存在。所谓通货紧缩,是指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饱受通缩压力困扰,物价长期低迷。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最新数据时表示:“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行,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4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7%,跌幅较3月的2.5%有所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另一个衡量通胀的指标。近几个月中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一直处于负增长区间,而周六公布的跌幅也符合预期。

通缩凸显中国经济问题

过去几个月,其他国家面临高通胀压力,中国的物价不升反降。虽然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长期的通缩不利于经济发展,因为企业收入减少,可能导致工资下降和岗位流失。

中国今年将年度通胀目标由去年约3%下调至约2%。然而,德新社指出,由于房地产危机带来的需求疲软,以及青年人高失业率的影响,中国的经济表现受到了明显拖累,从而对物价形成下行压力。 

本周,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货币政策宽松措施,以刺激国内经济活动。这些措施包括下调关键利率和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推动信贷扩张,延续自去年9月以来北京推动经济复苏的努力。

中美贸易战影响物价走势

中国发布最新经济数据之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周六在瑞士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举行会晤。这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中美高层官员首次公开证实针对贸易紧张局势举行会谈,或为双方寻找解决路径提供契机。

特朗普政府已将对中国产品的附加关税提升至145%,中国方面则以对美进口加征125%的附加税作为反制。特朗普本周五表示关税可能会削减至80%,但北京方面要求彻底取消这些加剧中国经济压力的关税。

尽管面临贸易战,中国4月出口仍意外增长。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增长归因于中国将出口转向东南亚市场,以绕开美国关税。中国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下降,但对泰国、印尼和越南的出口则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中国的价格下行趋势可能会使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但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冲突也可能促使一些企业选择将产品留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而非出口,从而加剧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新总理与英、法、波领导人共赴乌克兰

10 May 2025 at 17:47

2025-05-10T09:36:49.767Z
从左至右:波兰总理图斯克、英国首相斯塔默、泽连斯基总统夫妇、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肖尔茨

(德国之声中文网)5月10日清晨,德国新总理梅尔茨(又译默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共同乘坐夜班火车抵达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与乘坐另一班火车的波兰总理图斯克会合。他们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将继续加大援乌力度;在俄罗斯同意实现持久停火之前,欧洲也会不断加大对俄罗斯战争机器的施压。

就在这次访问前,美国方面向莫斯科喊话,要求其尽快实行30天停火,否则就要实施进一步制裁。泽连斯基也响应说,乌方已经准备好“立刻实施”30天停火。欧洲领导人在基辅与泽连斯基会谈后,也在一份联合声明中“重申支持特朗普总统达成和平协议之呼吁”,并且要求俄罗斯“停止阻碍实现持久和平的努力”,实现“完全且无条件的停火”,从而为谈判赢得空间、最终实现公正且持久的和平。

当天稍早前,泽连斯基对外界表示,“自愿联盟”国家的领导人今天会在基辅“就欧洲安全问题举行重要会晤”,但是没有明确指出究竟会有哪些政要出席。由英国、法国主导的“自愿联盟”旨在强化援助乌克兰、并且支持其战后重建。该联盟囊括了约30个国家,美国并不在“自愿联盟”之列。

英、法、德、波四国领导人与泽连斯基会谈后,立刻与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召开视讯会议通报情况。

俄罗斯方面已经在前一天表示,支持特朗普的停火提议,但是必须要考虑“三年多来的微妙情况”。俄罗斯刚刚在莫斯科举行了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大游行,总统普京在纪念活动演讲中再次为侵乌战争辩护。

(法新社、德新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Before yesterday德国之声

日内瓦会谈:特朗普改口愿降关税 双方仍缺深层信任

9 May 2025 at 22:17
德才
2025-05-09T13:23:57.899Z
知情人士称,特朗普2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训斥,也让中方担心中美领导人若出现任何脱稿的敌意互动,将使习近平“丢面子”。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5月9日)表示,他对降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持开放态度,可能从145%降至80%。 两国高级官员将于本周末日内瓦会面,这是自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引发贸易战以来,双方首次举行重大会谈。 “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看上去不错!让斯科特·B来定吧,”特朗普周五上午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他指的是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贝森特一直在贸易事务中担任核心角色。他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是周末谈判的美方高级别官员,中国高级别官员是主管经济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

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遭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沉重的打击,也进行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激烈的回应。双方互加关税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目前已高达145%。

周三,当记者在椭圆形办公室问及是否会降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以启动谈判时,特朗普简洁地说:“不会。”

尽管特朗普改变立场,表达了示好的态度,外界对日内瓦会谈的进展仍然疑虑重重。

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遭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沉重的打击,也进行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激烈的回应。图为中国连云港的集装箱。

“以斗争求合作”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北京立即回应“奉陪到底”。中国外交部还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的一段中英文视频中“不跪”(never knell down),其中还援引了毛泽东抗日时期的语句并做修改,认为“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

但是,据三位了解北京想法的官员透露,私下里,中国官员越来越担心关税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因贸易伙伴纷纷与华盛顿谈判而导致的孤立风险。

这些因素,加上美国方面的接触以及特朗普态度的缓和,促使北京决定派遣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何立峰赴瑞士日内瓦与美方官员会面。

不过,由于美中外交关系紧张,重新接触进展困难。特别是,两名官员表示,北京认为美方在4月底发给中方的一封关于芬太尼的信函“傲慢无礼”。此外,有关参与会谈的官员人选也存在分歧,使得磋商安排更加困难。

门槛不低

中国副外长华春莹周五(5月9日)表示,中国有充分信心应对与美国的贸易问题,并称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不可持续”。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再加上特朗普上月对数十个国家征收关税,扰乱了供应链,动摇了金融市场,并加剧了全球经济大幅放缓的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对关键矿产出口的限制,也压缩了美国在武器、电子产品和消费品领域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特朗普因处理关税和经济问题而民调下滑。

围绕日内瓦会谈的波折突显了特朗普团队与中国之间深刻的不信任和迥异的谈判风格,预示着未来磋商可能旷日持久且充满变数。

“我认为,双方都在权衡如何显得强硬,同时又不想背负让全球经济沉没的责任,”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务事务专家肯尼迪(Scott Kennedy)表示。

“中方对这次会谈设定了较高门槛,但后来越来越清楚的是,特朗普政府希望对话,而中方也不能一直拒绝。所以,他们接受了这次可能只是日内瓦‘前期谈判’的会面。”

习近平的面子

在特朗普上月掀起关税攻势后,中国在官方宣传中采取了强硬路线。这种语调从4月30日开始转变,隶属中国央视的媒体“玉渊潭天”于4月30日晚就援引消息人士称,“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中方接触,希望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肯尼迪指出,近期中方各机构、驻美大使馆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加。4月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议期间,与美国官员包括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的面对面接触,为瑞士会谈铺平了道路。

据悉,在特朗普推出“解放日”关税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曾低调接触美方对口官员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但据一位知情官员透露,美方认为他的级别不够高而拒绝了接触。

特朗普一直推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直接会谈。但中方依据公开声明表示,这种做法不符合其先由官员敲定细节、最后由领导人签署协议的惯例。

知情人士称,特朗普2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训斥,也让中方担心中美领导人若出现任何脱稿的敌意互动,将使习近平“丢面子”。

随着双方互怼的语气逐渐缓和,中国最终决定派出副总理、习近平亲信何立峰,他的前任曾在2019年与美方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这一举动既满足了美方要求与一位直接通达习近平的高层官员进行实质性谈判的需求,同时又避免了让中国领导人面临潜在尴尬,一位消息人士称。

至于会谈地点,瑞士外交部表示,“在最近与华盛顿和北京的接触中,瑞士向美中两国表达了在日内瓦组织双方会晤的意愿。”

中国企业的困境

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促使北京让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内部信息显示,中国企业正艰难度日,很多公司濒临破产 ,而且也很难找到美国市场的替代者。

一位官员透露,家具、玩具制造商以及纺织企业首当其冲。

美国驻华外交人员也密切关注中国南方的工厂关闭、罢工以及失业情况。

许多分析人士下调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投行野村证券警告称,贸易战可能导致多达中国160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中国央行本周宣布新的货币刺激措施。

一名官员说,中国企业难以找到足以替代美国市场的客户,对许多企业来说,这已成“生死攸关”的威胁,必须在数日或数周内解决。

此外,据两名知情官员透露,北京还担心自己被排除在谈判桌之外,而越南、印度、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已开始与华盛顿展开磋商。

中国商务部本周发表声明,警告与美国谈判的国家称:“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坚持原则立场、坚持公平正义,才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确之道。”

两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记者,作为反制美国行动的一部分,中国计划在5月底派出总理李强前往马来西亚,与一个新成立的东南亚与阿拉伯国家联盟举行峰会。

一名驻北京的地区外交官对路透社表示,中国向东南亚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会采购你们的产品。”

中国海关总署周五表示,按美元计,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1%。进口则小幅下降0.2%,当月贸易顺差达到960亿美元。

随着4月份新一轮关税措施出台,中美贸易额骤降。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加征最高达145%的关税,北京随即反击,对美国产品征收最高125%的关税,并对关键原材料出口实施新限制。

官方数据显示,受此影响,中国4月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21%,自美国进口则下降13.8%。

华盛顿的底线

对于日内瓦会谈,中方似乎并未抱太大期望。

知情人士称,中国已将会谈的级别从“高层磋商”下调为“会面”,反映出中方认为此次讨论更多是了解华盛顿底线和诉求,而非实质性谈判。

不过,一名官员表示,中国可以动用其庞大的政策工具箱,效仿亚洲邻国,提出购买更多美国产液化天然气的建议。

谈判议题还可能包括购买美国农产品,类似于特朗普第一任期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当时中方承诺两年内增加320亿美元美农产品采购。

尽管像美国取消对800美元以下中国产品的“小额免税”政策以及TikTok出售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广泛讨论中,但中方官员称,本周末的会谈预计不会以这些议题为中心。

芬太尼信函的“傲慢”

甚至在引发更广泛贸易战之前,特朗普就以北京未能有效打击芬太尼原料流入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了20%关税。

据两名官员透露,4月底美方致信中方,列明特朗普要求中方在芬太尼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这一举动使得双方和解变得复杂。

信中引用了一份美国国会报告,称中国通过对出口商的增值税退税,直接补贴“芬太尼前体”(用来制造芬太尼类物质的化学原料的统称)的生产与出口。中方对此予以否认。

这封信寄送给中方外交、商务和公安部门,要求中方在党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打击芬太尼前体的行动,并通过“党内渠道”向党员传达类似信息;同时加强对某些化学品的监管,深化执法合作。

两名熟悉中方反应的官员说,特别是前两项要求被视为“傲慢”,因为北京认为这是美方在干预中共内部事务。

一名官员表示,芬太尼问题将在日内瓦会谈中提出,美方将以四点要求作为谈判起点。

一名了解信件内容的美方官员称,特朗普政府只是希望中国遏制芬太尼原料流向贩毒集团。

美国驻华使馆青黄不接

谈判复杂化的另一个因素是,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排除了许多先前负责与中方接触的美国驻华使馆官员。

两位官员称,特朗普政府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David Perdue)预计下周抵达北京,但曾在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副馆长莎拉·贝兰(Sarah Beran),本周已被撤职。

官员们表示,这场人事动荡导致美方内部对谈判诉求缺乏统一意见。一名了解中方立场的官员称,会谈前,中方与美驻华使馆的接触“少之又少”。

英美达成贸易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周四(5月8日)宣布达成一项有限的双边贸易协议。该协议保留了特朗普对英国出口商品征收的10%关税,适度扩大了两国农业市场的准入,并降低了美国对英国汽车出口的高额关税。

这项“总体条款”协议,是特朗普自发动全球关税战以来,期望在接下来数周内达成的数十项降低关税协议中的第一份。他此前通过大幅提高进口税,试图缩小1.2万亿美元的美国货物贸易赤字,从而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今天真是一个精彩且历史性的日子,”斯塔默说。他指出,这一宣布恰逢二战欧洲战场结束80周年纪念日。“这将促进两国之间以及跨国的贸易,不仅能保护就业,还将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市场准入。”

这份贸易协议带动了华尔街股市上涨,使主要美国股指一度上涨超过1%。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航空股收盘上涨5.4%,其中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股价上涨7.2%,因为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英国制造的劳斯莱斯发动机将免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特朗普否认这份协议将成为其他谈判的模板。他表示,英国“达成了一笔好交易”,但其他拥有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的贸易伙伴,最终面临的关税可能会更高。此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正在启程前往瑞士,与中国谈判代表展开磋商。

(路透社、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莫斯科如何将二战胜利“工具化”

9 May 2025 at 22:17
Juri Rescheto
2025-05-09T14:05:58.565Z
普京在2023年的红场阅兵上

(德国之声中文网)穿军装的婴孩,迈着行军步的小学生:莫斯科红场5月9日阅兵之际,其它俄罗斯城市也早已提前开始庆祝战胜纳粹德国80周年,小孩子走在前面。

在西伯利亚克麦罗沃,新生儿在产房被打扮成步兵:戴着军帽、裹着草绿色的毯子。这一装束旨在象征“与老一辈的连结”。

与此同时,俄罗斯中部城市沃罗涅日,数百名幼儿园孩童带着用纸箱做的军车、飞机穿过一个住宅区。

在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1500余名少年儿童作为“胜利的曾孙辈”迈着行军步穿过市区。地区负责人科舍姆亚库(Oleg Koshemjako)亲自接见,并宣布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是曾在乌克兰作战的人员。“今天这些孩童,他们的父亲在前线作战。我们为这些战士的勇气感到骄傲,并知道,敌人会像1945年一样被战胜。”

俄罗斯士兵筹备“胜利日”阅兵式

发动群众的工具

5月9日在俄罗斯作为“胜利日”,80年来一直在俄罗斯民众的家庭中被纪念,并且带有很多个人的记忆。但俄罗斯国家日益利用这一天来巩固自身的意识形态

艾伯特基金会政治学者、来自俄罗斯的尤苏波夫(Alex Yusupov)向德国之声表示,过去20年里,克里姆林宫学到了将这一天“军事化”,用以影响许多俄罗斯人的集体记忆,这一天成为政权发动群众的工具。

特别是逢五逢十的年份,比如今年80周年庆祝,克里姆林宫会将今昔联系在一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莫斯科出席相关纪念活动

悲伤的日子

在莫斯科生活的政治学者格拉申科夫(Ilja Graschenkow)向德国之声表示,对普通民众而言,5月9日仍是“眼含泪水的一个节日”。他回忆说,战后多年,这一天都是悲伤的日子,没有任何阅兵式。

如今在以色列生活的独立政治学者加里亚莫夫(Abbas Galjamow)表示,乌克兰战争之际,其实没有举行阅兵式的必要。“阅兵是战争的替代品。和平时期才需要。”他说,俄军三年来仍未达到其宏伟战争目标,让莫斯科阅兵更成为笑谈。“2022年以前,大家都以为,俄罗斯比乌克兰明显更强大。结果并非如此。”

加里亚莫夫表示:“过去三年里,俄军甚至在提出主权要求的地区都没有获得完全的控制权,更别说攻占基辅了。”

不过,格拉申科夫在阅兵式前即预计,总统普京不会过于强调乌战。对普京而言,重要的是,让庆典看上去“尽量国际化”。

莫斯科一处有纪念字样的围墙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日内瓦会谈:特朗普表示愿意降关税 双方仍缺深层信任

9 May 2025 at 21:47
德才
2025-05-09T13:23:57.899Z
知情人士称,特朗普2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训斥,也让中方担心中美领导人若出现任何脱稿的敌意互动,将使习近平“丢面子”。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五(5月9日)表示,他对降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持开放态度,可能从145%降至80%。 两国高级官员将于本周末日内瓦会面,这是自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引发贸易战以来,双方首次举行重大会谈。 “对中国征收80%的关税,看上去不错!让斯科特·B来定吧,”特朗普周五上午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他指的是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贝森特一直在贸易事务中担任核心角色。他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是周末谈判的美方高级别官员,中国高级别官员是主管经济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

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遭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沉重的打击,也进行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激烈的回应。双方互加关税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关税目前已高达145%。

周三,当记者在椭圆形办公室问及是否会降低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以启动谈判时,特朗普简洁地说:“不会。”

尽管特朗普表达了示好的态度,外界对日内瓦会谈的进展仍然疑虑重重。

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遭受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加沉重的打击,也进行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激烈的回应。图为中国连云港的集装箱。

“以斗争求合作”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北京立即回应“奉陪到底”。中国外交部还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的一段中英文视频中“不跪”(never knell down),其中还援引了毛泽东抗日时期的语句并做修改,认为“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

但是,据三位了解北京想法的官员透露,私下里,中国官员越来越担心关税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因贸易伙伴纷纷与华盛顿谈判而导致的孤立风险。

这些因素,加上美国方面的接触以及特朗普态度的缓和,促使北京决定派遣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何立峰赴瑞士日内瓦与美方官员会面。

不过,由于美中外交关系紧张,重新接触进展困难。特别是,两名官员表示,北京认为美方在4月底发给中方的一封关于芬太尼的信函“傲慢无礼”。此外,有关参与会谈的官员人选也存在分歧,使得磋商安排更加困难。

门槛不低

中国副外长华春莹周五(5月9日)表示,中国有充分信心应对与美国的贸易问题,并称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不可持续”。

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再加上特朗普上月对数十个国家征收关税,扰乱了供应链,动摇了金融市场,并加剧了全球经济大幅放缓的担忧。

与此同时,中国对关键矿产出口的限制,也压缩了美国在武器、电子产品和消费品领域所需的原材料供应。特朗普因处理关税和经济问题而民调下滑。

围绕日内瓦会谈的波折突显了特朗普团队与中国之间深刻的不信任和迥异的谈判风格,预示着未来磋商可能旷日持久且充满变数。

“我认为,双方都在权衡如何显得强硬,同时又不想背负让全球经济沉没的责任,”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商务事务专家肯尼迪(Scott Kennedy)表示。

“中方对这次会谈设定了较高门槛,但后来越来越清楚的是,特朗普政府希望对话,而中方也不能一直拒绝。所以,他们接受了这次可能只是日内瓦‘前期谈判’的会面。”

习近平的面子

在特朗普上月掀起关税攻势后,中国在官方宣传中采取了强硬路线。这种语调从4月30日开始转变,隶属中国央视的媒体“玉渊潭天”于4月30日晚就援引消息人士称,“美方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中方接触,希望与中方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

肯尼迪指出,近期中方各机构、驻美大使馆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联系有所增加。4月底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议期间,与美国官员包括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的面对面接触,为瑞士会谈铺平了道路。

据悉,在特朗普推出“解放日”关税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曾低调接触美方对口官员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但据一位知情官员透露,美方认为他的级别不够高而拒绝了接触。

特朗普一直推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直接会谈。但中方依据公开声明表示,这种做法不符合其先由官员敲定细节、最后由领导人签署协议的惯例。

知情人士称,特朗普2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训斥,也让中方担心中美领导人若出现任何脱稿的敌意互动,将使习近平“丢面子”。

随着双方互怼的语气逐渐缓和,中国最终决定派出副总理、习近平亲信何立峰,他的前任曾在2019年与美方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这一举动既满足了美方要求与一位直接通达习近平的高层官员进行实质性谈判的需求,同时又避免了让中国领导人面临潜在尴尬,一位消息人士称。

至于会谈地点,瑞士外交部表示,“在最近与华盛顿和北京的接触中,瑞士向美中两国表达了在日内瓦组织双方会晤的意愿。”

中国企业的困境

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促使北京让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内部信息显示,中国企业正艰难度日,很多公司濒临破产 ,而且也很难找到美国市场的替代者。

一位官员透露,家具、玩具制造商以及纺织企业首当其冲。

美国驻华外交人员也密切关注中国南方的工厂关闭、罢工以及失业情况。

许多分析人士下调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投行野村证券警告称,贸易战可能导致多达中国160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中国央行本周宣布新的货币刺激措施。

一名官员说,中国企业难以找到足以替代美国市场的客户,对许多企业来说,这已成“生死攸关”的威胁,必须在数日或数周内解决。

此外,据两名知情官员透露,北京还担心自己被排除在谈判桌之外,而越南、印度、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已开始与华盛顿展开磋商。

中国商务部本周发表声明,警告与美国谈判的国家称:“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坚持原则立场、坚持公平正义,才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确之道。”

两名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记者,作为反制美国行动的一部分,中国计划在5月底派出总理李强前往马来西亚,与一个新成立的东南亚与阿拉伯国家联盟举行峰会。

一名驻北京的地区外交官对路透社表示,中国向东南亚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会采购你们的产品。”

华盛顿的底线

对于日内瓦会谈,中方似乎并未抱太大期望。

知情人士称,中国已将会谈的级别从“高层磋商”下调为“会面”,反映出中方认为此次讨论更多是了解华盛顿底线和诉求,而非实质性谈判。

不过,一名官员表示,中国可以动用其庞大的政策工具箱,效仿亚洲邻国,提出购买更多美国产液化天然气的建议。

谈判议题还可能包括购买美国农产品,类似于特朗普第一任期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当时中方承诺两年内增加320亿美元美农产品采购。

尽管像美国取消对800美元以下中国产品的“小额免税”政策以及TikTok出售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广泛讨论中,但中方官员称,本周末的会谈预计不会以这些议题为中心。

芬太尼信函的“傲慢”

甚至在引发更广泛贸易战之前,特朗普就以北京未能有效打击芬太尼原料流入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了20%关税。

据两名官员透露,4月底美方致信中方,列明特朗普要求中方在芬太尼问题上采取的措施,这一举动使得双方和解变得复杂。

信中引用了一份美国国会报告,称中国通过对出口商的增值税退税,直接补贴“芬太尼前体”(用来制造芬太尼类物质的化学原料的统称)的生产与出口。中方对此予以否认。

这封信寄送给中方外交、商务和公安部门,要求中方在党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打击芬太尼前体的行动,并通过“党内渠道”向党员传达类似信息;同时加强对某些化学品的监管,深化执法合作。

两名熟悉中方反应的官员说,特别是前两项要求被视为“傲慢”,因为北京认为这是美方在干预中共内部事务。

一名官员表示,芬太尼问题将在日内瓦会谈中提出,美方将以四点要求作为谈判起点。

一名了解信件内容的美方官员称,特朗普政府只是希望中国遏制芬太尼原料流向贩毒集团。

美国驻华使馆青黄不接

谈判复杂化的另一个因素是,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排除了许多先前负责与中方接触的美国驻华使馆官员。

两位官员称,特朗普政府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David Perdue)预计下周抵达北京,但曾在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副馆长莎拉·贝兰(Sarah Beran),本周已被撤职。

官员们表示,这场人事动荡导致美方内部对谈判诉求缺乏统一意见。一名了解中方立场的官员称,会谈前,中方与美驻华使馆的接触“少之又少”。

英美达成贸易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周四(5月8日)宣布达成一项有限的双边贸易协议。该协议保留了特朗普对英国出口商品征收的10%关税,适度扩大了两国农业市场的准入,并降低了美国对英国汽车出口的高额关税。

这项“总体条款”协议,是特朗普自发动全球关税战以来,期望在接下来数周内达成的数十项降低关税协议中的第一份。他此前通过大幅提高进口税,试图缩小1.2万亿美元的美国货物贸易赤字,从而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今天真是一个精彩且历史性的日子,”斯塔默说。他指出,这一宣布恰逢二战欧洲战场结束80周年纪念日。“这将促进两国之间以及跨国的贸易,不仅能保护就业,还将创造就业机会,拓展市场准入。”

这份贸易协议带动了华尔街股市上涨,使主要美国股指一度上涨超过1%。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航空股收盘上涨5.4%,其中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股价上涨7.2%,因为美国商务部长鲁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英国制造的劳斯莱斯发动机将免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特朗普否认这份协议将成为其他谈判的模板。他表示,英国“达成了一笔好交易”,但其他拥有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的贸易伙伴,最终面临的关税可能会更高。此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正在启程前往瑞士,与中国谈判代表展开磋商。

(路透社、美联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语媒体: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9 May 2025 at 19:47
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5-06T14:16:35.622Z
中美关税战,令一些国家左右为难。图为特朗普同习近平在2019年的日本G20峰会上。(资料图)

(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报道开篇就引用了一个中国古老的故事:孔子试图说服臭名昭著的盗跖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但尚未开口,盗跖就拔剑怒吼:“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篇题为《中国要让各国表忠心》的报道写道,数百年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已经成了中国权力政治的指南:谁站在中国一边,就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边;谁背离中国,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如今,在与美国日益升级的贸易战中,中国再次奏响了这支古老的旋律。”文章写道:

“北京当前制定的底线是:只有追随中国,才能被允许继续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呼吁欧洲与中国共同‘捍卫开放市场,开发新的投资领域’。中国总理李强向欧洲企业承诺,尽管发生了贸易战,中国仍将是‘孕育新成就的肥沃土壤’。市场、投资与增长的机会掌握在中国手中,但必须对中国表示忠诚才能获得这些机会。如此看来,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所寻求的,已经不再是贸易伙伴,而是追随者? 

南美洲,尤其是墨西哥,现在就正处在这场忠诚度考核的风口浪尖上。多年来,中国与墨西哥一直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2024年11月,墨西哥向中国出口了6.15亿美元的商品,主要是铜和铅矿石。而同一时期,中国则向墨西哥出口了总计96亿美元的物资,主要包括汽车和电子制造商所需的零部件及相关产品。

大批载重汽车通过位于提华纳附近的墨美陆路口岸,进入美国境内。

这些零部件的一部分会被运往距美国边境仅五公里的提华纳(Tijuana),富士康在这里经营着一座巨型工厂。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会从恩塞纳达港(Ensenada)以集装箱的方式运抵此地。厂区面积超过30个足球场,五千多名工人在这里组装电视机、医疗设备和电路板,产品则是用来出口美国的。厂区入口处设有供员工使用的体育场等设施,看上去很像美国的硅谷。”

这种类型的中墨经济合作似乎前景不容乐观。早在竞选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曾多次表示,他可能会对墨西哥征收高额关税,迫使墨西哥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进而将中国企业赶出墨西哥。《南德意志报》的报道称,如果在华盛顿的压力之下,墨西哥最终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那么受影响的将不仅仅是几家中国企业,而是北京的对外经贸合作模式。

越南的两难境地

“中国也在亚洲推行着同样的经贸合作模式,越南首当其冲。长期以来,越南一直被中国企业视为躲避美国高额关税的避风港。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数百家中企就开始将部分生产线搬至越南,以便绕过关税威胁继续向美国出口产品。据称,一些中国企业更是在越南更改产品标签,‘中国制造’摇身一变就成了‘越南制造’。

4月14日,越南国家主席梁强欢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到访河内。

但这样的迂回战术恐怕将被画上句号。特朗普在其‘解放日’演说中宣布将对越南征收46%的关税之后,越南已经被卷入了一场足以令该国经济崩盘的贸易冲突。越南每年向美国出口价值1200亿美元的产品,同时又从中国进口价值1440亿的初期产品。

香港大学中国经济关系问题专家陈志武教授表示:‘如果越南失去了美国市场,也就没必要再从中国大量进口了。’‘而问题恰恰在于:越南既不能失去中国,更不敢得罪美国。’ 一种依赖导致了另一种依赖,这也凸显了越南所处的两难境地。 ”

《南德意志报》写道,“新关税宣布后仅12天,习近平便亲自前往河内,试图在这场贸易战中稳固越南对中国的忠诚度。” 此行也凸显了越南对中国的重要性:

“越南则尝试在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保持平衡。越南一方面承诺将打击非法使用‘越南制造’标签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在声明中却对中国企业只字不提。在其他方面,越南也一直在执行着静默式的外交路线。陈志武认为,越南绝不会公开‘选边站’,而是会效仿幕后谈判的中国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儒家行事方式。’ 

按照过去的经验,中国只有在自觉足够强大时,才会喊出盗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口号,在当前的贸易战中也不例外。不过,这并不仅仅是自信或过度自信的表现,更是对特朗普现实政治的回应:因为特朗普的政策也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选择余地:你如果不支持我,就是反对我。然而,盗跖的故事本来就不是给统治者的施政指南,而是告诫强者不应如此行事的反面教材。”

 

”在中国,为中国“ - 大众正在变成中国企业

《商报》发表文章,介绍了大众推出的新款车ID.Era。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款SUV只面对中国市场,并不会出现在欧洲的公路上。《商报》报道指出,自从两年前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经营战略后,在中国的大众公司正在变成一家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

“这些新款车旨在消除德国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上一直以来的缺陷:价格过高、不符合消费者需求、并被认为不够现代。现在推出的这些车型中,来自德国的技术占比已经非常有限。零部件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本地供应商,车辆的研发和制造也是在大众设在合肥的生产基地中完成的。大众认为,本土化模式才是大众在中国市场能够抗衡竞争对手的关键。 

 奔驰也在追随大众的经营逻辑,并会将很多新车型的研发转移至中国。奔驰研发部董事舍费尔接受《世界报》采访时表示:鉴于中国零部件的成本优势,‘我们几乎可以为所有零部件都找到本土供应商,并参与到了中国的生态系统当中。现在奔驰公司已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研发和认证步骤转移到了中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印巴空战:万斯称与美无关 美官员聚焦歼-10与霹雳-15

9 May 2025 at 19:47
德正
2025-05-09T11:40:56.289Z
克什米尔印控区:草地上的飞机残骸

(德国之声中文网)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周五(5月9日)向法新社证实,在过去两天里,巴基斯坦击落了77架印度无人机,当前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正互相发动攻击。

此前,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PTV新闻报道称,“5月8日,巴基斯坦击落了29架印度无人机,另有48架在夜间被摧毁。”

周五已是印巴冲突进入第三天,印度军方表示,印军在夜间对巴基斯坦做出了有力回击,“击退”了巴基斯坦的无人机等的攻击。不过,以上说法遭到巴基斯坦政府的否认:巴方“迄今尚未对印度非法占领的查谟和克什米尔或边界以外的任何地点发动攻击”。

一天前,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军队袭击了三个军事基地,其中两个位于克什米尔,一个位于邻近的旁遮普邦。

巴以两国对最新战况的说法不尽相同,外界并不清楚双方冲突的最新战况。不过,人们似乎更关心此次冲突中,中国制造的巴基斯坦战机与法国制造的印度“阵风”战机之间的空中激战。

2021年珠海航展上的歼-10 CE

聚焦:歼-10战机和PL-15空对空导弹

路透社报道,两名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一架中国制造的巴基斯坦战机在周三(5月7日)击落了至少两架印度军用飞机,这可能标志着中国战机发展历程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表示,美方高度确信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歼-10战机对印度战机发射了空对空导弹。

包括中国社交媒体,人们的讨论还集中在中国的PL-15空对空导弹与欧洲MBDA集团生产的“流星”(Meteor)导弹之间的表现对比。直到目前,尚无官方确认这些武器确实参与了战斗。

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军事航空高级研究员道格拉斯·巴里(Douglas Barrie)表示,“中国、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空战研究机构会高度关注这场战斗中的战术、技术、操作程序、所用装备以及它们的实际效果。这场战斗可能是中国最强大的武器对抗西方最强武器的实例——如果这些武器确实被部署了的话。但是,目前我们还无法确认。”

无法确认的还有,印度是否使用了“流星”导弹,以及飞行员接受了何种程度的训练。分析人士指出,军火公司也急于将技术性能与战场操作因素加以区分。

路透社还报道称,一位使用“流星”导弹的西方国家的军工消息人士表示,有一张社媒上传播的照片似乎显示该导弹未能命中目标。

另一个讨论的问题是,巴基斯坦拥有的是中国空军使用的PL-15国内版本,还是2021年公开展示的出口型低性能版本。道格拉斯·巴里曾撰写过多篇关于PL-15的分析文章,他认为,巴基斯坦最有可能装备的是出口型低性能版本。

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TM),部分目的是为了应对PL-15及其超视距作战能力,路透社认为,这是西方对华战略重点进行调整的一部分。

万斯:南亚战争与美国无关

美国副总统万斯周四(5月8日)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应当缓和紧张局势。他还补充说,美国无法控制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亚洲邻国,那里若爆发战争将“与我们无关”。

万斯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一个采访时做出的以上阐述。他说,“我们会尽力鼓励他们缓和紧张局势,但我们不会卷入一场本质上与我们无关、也不在美国控制范围之内的战争。”

印度是华盛顿的重要伙伴,美国希望借助印度的力量制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而巴基斯坦却是美国的朋友,尽管在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之后,伊斯兰堡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美国副总统万斯说美国不会卷入印巴战争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目前正忙于在俄乌战争和以哈冲突取得外交成果,不会再分散精力直接施压印巴两国,这可能导致让南亚这两个国家自行处理紧张局势。

周四是印巴爆发重大冲突的第二天,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发动无人机袭击,巴基斯坦国防部长称进一步报复的可能性在升高。两天的战斗已造成近40人死亡。

这轮印巴对抗源于4月22日,当时伊斯兰武装分子在印控克什米尔发动袭击,造成26名游客丧失。新德里指责伊斯兰堡支持该次袭击,但巴方否认并呼吁进行中立调查。

万斯周四还表示,“我们希望并期待事态不会升级为更广泛的地区战争、甚至核冲突。”

过去几天,华盛顿与印巴保持频繁沟通。周四,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巴基斯坦总理和印度外长分别通话,敦促双方缓和局势并展开直接对话。美国国务院呼吁两国努力寻求“负责任的解决方案”。特朗普总统也称局势升级令人遗憾。他于周三表示,希望两国停止相互对抗。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俄红场阅兵 普京为乌战辩护

9 May 2025 at 19:47

2025-05-09T11:42:30.866Z
2025年5月9日莫斯科“胜利日”红场阅兵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罗斯庆祝的“胜利日”是在5月9日,是该国最重要的非宗教节日。二战也是该国罕有的跨政治阵营一致重视的事件。克里姆林宫以此加强民族自豪感,也强调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在二战中,苏联失去2700万人。

纳粹德国投降是在1945年5月8日23时,英、美、法称之为“欧洲胜利日”,而在莫斯科当时已是5月9日,这一天成为苏联所称“胜利日”,这场战争被称为“1941-1945年伟大的卫国战争”。

周五,来自约3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普京的阅兵式。除俄罗斯邻国、前苏联共和国如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之外,中国、委内瑞拉、巴西、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的领导人也在场。

多国元首受邀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坐在普京身边

11500余名士兵、180余辆军车出现在阅兵式上,其中包括在乌克兰战场上所使用的坦克、步兵装甲车和火炮。装有核弹头的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也从红场驶过。

克里姆林宫的宣传:将二战与乌战相提并论

普京在阅兵式上将其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与二战中苏联抵抗纳粹德国相提并论。他说:“俄罗斯仍是纳粹、仇俄以及反犹主义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并将与这些侵略性、毁灭性理念的追随者所犯下的暴行作斗争。”

普京同时称赞在乌克兰作战的俄军士兵,并称整个俄罗斯都支持对乌克兰的进攻。他说:“整个国家、社会和人民都支持这一特别军事行动的参与者。”据国家媒体报道,在场的约11000名士兵中,也有1500人参与了乌克兰的战斗。

普京与多国领导人出席纪念活动,以此显示,乌战虽已三年多,俄罗斯并未完全孤立

俄罗斯的宣传中也一直将二战与对乌克兰战争混为一谈,称如今仍是反纳粹的斗争。红场上的阅兵式旨在加强俄罗斯官方的这一叙事。就在数周前,普京曾声称:“基辅政权遵奉的是希特勒、党卫军一流,继续对所有不受欢迎者的恐怖行径。在一些欧洲国家,仇俄作为国家政策被推动。我们将尽全力最终战胜、扫除纳粹主义。”

德国电视一台此前引述多家俄罗斯报章称,红场阅兵式也会出现所谓“战利品”,如俄军在乌克兰缴获的德国、瑞典、美国和英国的主战坦克。

阅兵式也旨在显示俄罗斯的大国实力

据称来自13个国家的士兵也参加了阅兵式,其中包括朝鲜、中国、越南、缅甸和埃及。俄国家电视台播放的画面中,普京还向多位身着军装的朝鲜军官表示:“我向你们以及你们所有的士兵致以良好祝愿。”

普京此前曾宣布单方面停火72小时,从5月7日至“胜利日”,但同时警告俄军将对任何攻击作出报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称这只是“做戏”而驳回,提议30天的停火,以进行有意义的谈判。普京则未予回应。乌克兰军方也指责俄方已有数百次违反停火的行为。

(美联社、德新社、法新社、德国电视一台)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習近平訪俄:中國撐起俄羅斯經濟?

9 May 2025 at 18:17
null 周子馨
2025-05-09T09:55:40.607Z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週四在克里姆林宮會晤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五(5月9日)出席俄羅斯「勝利日」紅場閱兵。這場閱兵是為慶祝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勝納粹德國80週年,同時也意在展現俄羅斯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持續在國際舞台上活躍的韌性與雄心。

週四,習近平與普丁會晤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深化多方面合作,另外也強調兩國要共同維護國際法權威,反對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及「長臂管轄」。

習近平表示,北京將與莫斯科並肩面對「霸權霸凌」,暗批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祭出的關稅攻勢,以及美方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施加的制裁。

曾在中國吉林大學任教的國際關係學者杜本(Björn Alexander Düben)向DW表示,習近平此行具有「高度象徵意義」,且除了巴西總統魯拉之外,習近平是唯一出席紅場閱兵的大國領袖。

杜本指出,習近平與普丁之間存在「個人情誼」,且習近平「花在與普丁互動上的時間,幾乎超過他與其他任何國際領袖的交流」。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PA)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布萊格(Mathieu Boulegue)近日接受《南華早報》報導時也稱,習近平出席莫斯科勝利日慶祝活動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指兩人頻繁的交流展現了習近平和普丁之間的「人際戰略關係」。

俄羅斯深化對中依賴

2022年2月,中國及俄羅斯宣示雙方夥伴關係「無上限」,在經濟、軍事與外交等方面加強合作,以共同對抗西方影響力。

隨著西方國家因俄烏戰爭對俄羅斯祭出制裁,莫斯科在經濟方面對中國的依賴持續提高。中國進口俄羅斯商品,支撐了俄國的戰時經濟,使兩國關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

自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激增63%,達到1293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在去年增加至2440億美元。

儘管北京多次聲稱在俄烏問題上保持中立,但仍與莫斯科達成協議,以打折後的價格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石油,彌補歐洲國家的空缺。如今,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原油來源國,約佔中國原油進口的五分之一。

杜本表示,儘管俄羅斯的經濟比多數專家預期的更有韌性,但若缺少中國的支持,莫斯科將處於「深度困境」之中。

美國制裁阻礙貿易

川普上任後,美國對中國商品祭出高額關稅,中國企業可能轉向俄羅斯市場尋找新商機。但這些企業同時也必須克服美國對莫斯科施加的次級制裁,這些制裁限制第三國實體向俄羅斯出口商品,也讓中國銀行較不願意和俄羅斯銀行交易往來。

杜本指出:「這些次級制裁已經成為中俄經濟互動中的一個重大障礙,對進一步擴大貿易構成了實質性的阻礙。」但他也認為,隨著與美國的貿易關係變得不再那麼有吸引力,中國銀行及其他企業可能會更傾向與俄羅斯企業交易,並忽略美國的制裁威脅。

今年初,美國財政部對俄羅斯兩大石油生產商及相關企業,還有183艘曾載運俄羅斯石油的船隻實施了制裁。這一度導致俄羅斯隊中國原油的出口下滑。然而,得益於中國使用其他船隻和其他支付系統的替代方案,仍得以與俄羅斯的「影子艦隊」恢復貿易。

西伯利亞2號管道成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此次訪問俄羅斯的重點之一就是中俄之間待建的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號」,該管道預計每年從西伯利亞西北部的亞馬爾地區,經過蒙古,輸送50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到中國。

莫斯科多年來不斷向北京施壓,力求敲定該項目,但管道的具體路線仍未確定,凸顯出中國的主導地位。俄羅斯能源部長齊維廖夫(Sergey Tsivilyov)週四透露,談判正積極展開,儘管如此,習近平訪問期間簽署協議的可能性不大。

杜本表示:「考量到俄羅斯對中國的前所未有的依賴,莫斯科與北京的利益更加綁定在一起……如今俄國越來越是請求的一方。」

這種不對等的局面,顯示俄羅斯在以北京為主導的夥伴關係中,籌碼越來越少,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的主導地位,並使莫斯科越來越向中國的全球戰略傾斜。

DW記者Nik Martin對此文有貢獻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国歼-10参与印巴冲突? 美官员:击落两架印度战机

9 May 2025 at 13:47
德正
2025-05-08T12:06:49.137Z
中国产歼-10C战斗机 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路透社报导,一名美国官员周四(5月9日)不具名表示,美方“高度确信”巴基斯坦使用中国制的歼-10战机发射空对空飞弹,击落至少两架印度战机。另一名官员则称,至少有一架被击落的印度战机是法国制的“飙风”战机。

美国当前正密切关注中国先进战机与西方战机在实战中的较量,以了解北京在台湾或更广泛印太地区冲突中可能的表现。

印度政府未回应路透报导,也未证实有任何战机在这波冲突中折损。

印度对巴基斯坦周三(5月7日)发动了数十年来最深入、最致命的打击,而巴基斯坦则称击落了数架印度战机。这是两国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直接冲突。

巴基斯坦军方周四(5月8日)表示,在多个地点“击落”了25架印度无人机,目前行动仍在继续。

5月7日,印度对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动空袭。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国会电视讲话中表示,军方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谢里夫称,巴基斯坦战机并未进入印度领空,击落敌机是在对方“投弹”之后。这些说法目前无法证实,印度政府也未对战机损失的质疑作出回应。

巴基斯坦使用中国产PL-15空对空导弹

尽管这场空战仍然情况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巴基斯坦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中国产PL-15(霹雳-15)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

据当地官方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达尔(Ishaq Dar)周三称,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空军的冲突中部署了中国产歼-10C战斗机。

巴基斯坦称击落两架印军战机

一些疑似PL-15导弹残骸的图像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据称,这些导弹碎片坠落在印度旁遮普邦东北部的霍希阿尔布尔地区。

PL-15是中国标准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设计性能对标美国AIM-120D中程导弹。

印度装备有MBDA“流星”远程导弹,与PL-15相当,但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流星”凭借冲压发动机在“无法逃逸区”和远程命中率上更胜一筹。

中国军工股票大涨

巴基斯坦此次疑似使用的歼-10C战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旗下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生产。在深圳上市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股票一度暴涨超过16%。截至当天上午11点40分,当地股价仍上涨8.31%。周三,该股上涨了17.05%,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中国船舶集团的股票也微涨0.4%。该集团生产军用和民用船只。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0年至2024年间,超过60%的中国武器出口流向巴基斯坦。

据路透社报道,周四,当被问及中国战机是否参与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时,中国外交部称“对此事不了解情况”。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方濟各繼任者出爐 首位美國教宗良十四世是誰?

9 May 2025 at 13:47
周昱君
2025-05-09T05:34:47.214Z
良十四世現年69歲,來自美國芝加哥,長年在秘魯服務。

(德國之聲中文網)史上第一次,一位出身美國的樞機主教當上了天主教教宗。樞密會議第二天,全球樞機主教選出了已故教宗方濟各的繼任者——擁有美國和秘魯雙重國籍的普瑞弗斯特(Robert Prevost)。週四(5月8日),他首次以新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的身分站上聖伯多祿大殿的陽台,向民眾發表演說。

會說五種語言的良十四世以義大利語致詞;提到自己長期耕耘的秘魯教區時,則改用西班牙語。他全程都沒有講英語,也沒談到美國。

演說中,良十四世首先提及了對全球和平的關切,他特別強調對話與接納:「我們必須共同摸索如何成為一個傳教的教會,一個搭起橋樑、建立對話、永遠像這座廣場一樣張開雙臂,接納所有需要我們款待、陪伴、對話與愛的人。」

不同於方濟各2013年就任時穿著一襲素白長袍現身,良十四世首度亮相時,穿的是傳統的紅色披肩裝束。美聯社解讀,這意味良十四世某種程度上回歸了天主教的傳統。

不過,選擇「良」這個名號,可能暗示他也希望延續前任教宗的遺緒:13世紀曾有一位「良修士」,是方濟各會創始者「亞西西的方濟各」(St. Francis of Assisi)的好朋友;後者就是剛過世的教宗選用名號時想致敬的對象。

上一位名為「良」的教宗是1878年上任的良十三世,他關心工人權益,致力於替勞工爭取公平合理的薪資和組織工會的權利。路透社引述一位耶穌會的宗教時評人李斯(Thomas Reese)觀點:「選用良十四世的名稱,展現出他很關心教會的社會訓導(social teaching)。」

方濟各過世後,全球的樞機主教舉行樞密會議,第一天未能選出新教宗因此冒出黑煙,但第二天就冒出白煙,代表新教宗出爐。

出身美國、深耕秘魯

現年69歲的良十四世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他1977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數學系,同年加入聖奧思定修會,後來赴羅馬進修,在那裡被授予神父聖職。

值得注意的是,良十四世當上教宗,打破了天主教會長久以來「不選出美國教宗」的慣例;之所以有這樣的慣例,原因之一是美國早已是政治上的強權,因此教會過去傾向避免讓宗教界也由美國人領導。

但良十四世同時也是秘魯公民。1985年起,他長期在秘魯服務,期間僅短暫回美國任職。他曾在秘魯西北部的特魯希略(Trujillo)待過11年,2015年當上契克拉約(Chiclayo)教區主教。

成為教宗前的他並不是國際廣為人知的人物,但備受方濟各看重:2019年至2023年間,他先後獲任命擔任梵蒂岡要職,之後接替捲入性醜聞的樞教主教烏埃勒(Marc Ouellet)、成為聖座主教部部長,負責審核世界各地的主教人選,2024年成為樞機主教。

一般認為新教宗良十四世在各議題上會大致延續方濟各的立場。

各議題立場

一般認為,良十四世對許多社會議題的態度跟方濟各相近,但在一些爭議議題上更強硬堅守教會立場。方濟各常被視為梵蒂岡體系裡的「異類」,良十四世可能更傾向主張維護體系。

針對能否讓女性擔任神父,良十四世過去曾說,教會跟社會是不一樣的。「授予女性聖職未必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帶來新的問題。」但他也說過,方濟各任命女性擔任梵蒂岡高層神職,證明女性「對教會生活貢獻良多」。

在LGBTQ議題方面,良十四世相較於方濟各似乎更保守。《時代》指出,他曾表示教會對於同性伴侶祝福的議題,應該先考慮到文化多元性並加強溝通,因為「在非洲有些地方還把同志關係適用於死刑」。

中南美洲深耕多年的經驗,則促使良十四世跟隨方濟各的腳步,替貧窮人口和移民發聲。義大利媒體曾形容他是「美國的調解者」,《新聞報》(La Stampa)便曾寫道,他身上融合了「嚴謹的教義、神父的慈悲,以及對福音的傳教願景」。

他先前在社群媒體分享多篇批判美國總統川普反移民政策的文章,例如今年4月川普跟薩爾瓦多總統會面談到一座關押移民和黑幫份子的監獄,他曾轉發評論:「你沒看到這些苦難嗎?不會良心不安嗎?」

這些轉發言論引起「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支持者反彈。知名的極右派人士盧莫(Laura Loomer)在X平台質疑他「像方濟各一樣完全是馬克思主義者」。

《衛報》指出,新教宗跟川普之間顯然會有路線分歧,就如同過去川普和方濟各一樣。儘管如此,川普仍是最早祝賀良十四世的國際領袖之一,在「真實社群」平台上寫道:「知道他是第一位美國籍的教宗,這是何等榮幸,多麼令人興奮,讓我們國家多麼光榮。」

中梵、台梵關係如何發展?

良十四世接任教宗後,另一個受到關注的議題是梵蒂岡與中國的關係,特別是主教任命權的爭議,以及梵蒂岡如何與台灣和中國分別保持關係。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剛卸任的台灣駐教廷大使李世明從過去的互動經驗看來,認為良十四世能夠「很清楚分辨民主台灣跟共產中國的分別」,因此樂觀看待未來的台梵關係發展。

台灣駐教廷大使館向新教宗轉致總統賴清德賀電,表明希望能繼續深化台梵關係。中國政府尚未公開表示祝賀。香港天主教區則在官網上發布文章:「請為我們的牧者教宗良十四世祈禱。」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纳粹投降 并不意味着亚洲的和平

8 May 2025 at 22:47

对于亚洲国家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非结束于纳粹德国投降的1945年5月8日,而是在日本投降的8月15日。而且,二战结束并没有给很多亚洲国家立刻带来和平。有些国家很快又爆发了内战,还有些国家则忙着抗击卷土重来的西方殖民者、投入到了争取独立的反殖民运动之中。

宪法保卫局就德国选择党再发声

8 May 2025 at 22:47
德正
2025-05-08T14:31:05.855Z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5月2日将德国选择党(AfD)认定为极端组织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法院裁决之前,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将不再公开将德国选择党(AfD)称为“极右翼势力”。在与AfD的法律纠纷中,该情报机构作出了一项所谓的“暂不行动承诺”。联邦宪法保卫局表示,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诉讼仍在进行中,且出于对法院的尊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宪法保卫局撤回了对AfD的认定。

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5月2日正式将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整体认定为极端组织。宪保局表示,这一判定是在“深入而全面”的审查之后做出的。宪保局指出:“该党党内盛行的以种族和血统为基础的人民观念与自由民主秩序不相容。它旨在将某些群体排除在社会平等参与之外,使他们遭受违反宪法的待遇,从而使其在法律上处于次等地位。”

这个决定宣布的时间点正值联邦内政部长费瑟(社民党)任期即将结束前几天。此举引发舆论关注,并重新点燃了关于是否应禁止AfD的争论。费瑟强调,内政部直到4月28日才收到宪保局的新报告,她本人并未对该报告的内容或评定施加影响。

宪法保卫局的最新表态也意味着,在法院作出裁决之前,宪保局不得以“明确的极右翼极端组织”身份对AfD进行监视。但将AfD视为“疑似”极端组织的观察仍可继续,只是此类情形下,动用情报手段的门槛更高。

AfD主席魏德尔将此称为选择党及民主的一项初步胜利。她对德新社表示:“我们将继续对AfD遭受的不公正诽谤采取行动,并坚信我们最终会取得成功。”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波罗的海国家关闭领空 斯洛伐克总理赴俄需新路线

8 May 2025 at 22:17

2025-05-08T14:02:52.886Z
菲佐去年12月在克里姆林宫会晤普京

(德国之声中文网)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去年12月曾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会晤。他也是唯一一位计划出席莫斯科5月9日庆祝活动的欧盟国家领导人。俄罗斯将举行阅兵式,有20余名外国政要参加,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周三表示,该国针对菲佐以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前往莫斯科的飞机关闭了领空。塞尔维亚不是欧盟成员国。

目前,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航班通常使用立陶宛领空。2021年,一架瑞安航空(Ryanair)飞机遭白俄罗斯战机拦截迫降。此后,作为对明斯克的惩治措施,欧洲航空公司被告知避免使用白俄罗斯这一较短的路线。

另一较短的路线——乌克兰空域,则因俄罗斯入侵而自2022年关闭。

拉脱维亚外交部表示,不会允许任何前往莫斯科阅兵式的飞机过境。不过,该国外交部并未点名斯洛伐克领导人。爱沙尼亚则表示,并未收到过境的相关问询。

但菲佐在脸书表示:“爱沙尼亚告知我们,不会允许我们过境,尽管斯洛伐克政府飞机拥有全年使用爱沙尼亚空域的许可。”

他说:“这令我们的行程极为复杂,因为我们无法明天(5月8日)晚上在莫斯科参加约好的(活动)。”

菲佐也计划在莫斯科出席双边会晤,并参加一个敬献花圈仪式。

菲佐前往莫斯科的计划凸显他有意与布鲁塞尔唱反调。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本周敦促欧盟各国领导人不要出席俄罗斯的军事庆典。卡拉斯曾任爱沙尼亚总理。

斯洛伐克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自2023年菲佐再任总理以来,改变该国外交政策。批评者称,其政策令该国过于靠近莫斯科。

(路透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8 May 2025 at 22:17

2025-05-08T14:15:48.225Z
4月30日乌克兰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同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华盛顿签署矿产协议

(德国之声中文网)经过数周讨论,乌克兰议会周四(5月8日)通过了与美国达成的原材料协议。乌克兰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Julia Swyrydenko)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议会于周四通过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伙伴经济协议”。

乌克兰同美国于4月底在华盛顿签署了这份矿产协议,内容涉及美乌两国在乌克兰境内共同开采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

斯维里坚科强调,“我们确保协议是公平的,任何一方都不占优势,所有决策将通过达成共识后做出。”她还表示,希望这项原材料协议能够促成美国对乌克兰提供新的军事援助。

该协议签署前,双方经历了长时间谈判,文件应乌克兰方面的要求进行了修改,最终于4月底完成签字。

按照最初的计划,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月底访问华盛顿期间草签初版协议,但由于发生了特朗普同泽连斯基的公开争吵,签字仪式未能如期进行。那次争吵演变成一次外交风波,特朗普以及副总统万斯在镜头前指责泽连斯基对美国军事援助缺乏尊重和感恩。

乌克兰曾希望美国以获取优先开采权作为交换,向基辅提供应对俄罗斯攻击的安全保障,但华盛顿予以拒绝。尽管如此,4月底签署的协议仍被视为乌克兰在外交上取得的一项成功。

根据协议,美乌将设立一个共管重建基金,两国代表在相关的管理机构中拥有平等的表决权。协议规定,自2022年2月俄军入侵以来美国提供的数十亿美元的援助无需偿还。未来可能的美方军事援助也将计入该基金。

协议涵盖57种原材料的开采,也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协议规定,前十年所有收益将用于乌克兰境内的项目及其基础设施的再投资。十年后,根据基辅方面的说法,收益将“在伙伴之间进行分配”。

(法新社等)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北溪2号破产清算在即 美方或成接盘者?

8 May 2025 at 21:17
德正
2025-05-08T12:50:35.773Z
北溪2号天然气登陆站的管道系统和关闭装置

(德国之声中文网)“北溪2号”公司(Nord Stream 2 AG)破产清算程序启动迫在眉睫。瑞士楚格州法院已于2025年1月9日决定“破例将公司是否破产的裁定延长至2025年5月9日”,理由是地缘政治局势复杂以及德国大选“可能会对北溪2号的处境产生重要影响”。

破产清算在即 德国政府无方案

延长期限被业内人士视为,是法院为德国新政府留下的一个干预北溪2号命运的机会。但现实是,上届政府已无力阻止破产或采取其他措施,而新政府尚未来得及处理这一问题。本周二的选举混乱甚至盖过了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议题。

如果德国政府至本周五(5月9日)前未能对北溪的未来提出新方案,北溪2号公司资产将被清算。除非法院将最后期限再次延长,否则,来自Transliq AG的破产管理人菲利普·波萨(Philipp Possa)将全面接手管理权。

而其产权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以及德国能源公司Uniper等5家投资方将失去对北溪2号的控制权。Uniper对该管道投入了近10亿欧元,由于Uniper已被收归国有,这笔损失将由德国纳税人承担。 

德国环境项目援助部(DUH)负责人萨沙·穆勒-克雷纳(Sascha Müller-Kraenner)在接受《商报》(Handelsblatt)采访时警告称,德国新政府尚未表明其对北溪2号是否有应对策略。“这和即将卸任的上届政府如出一辙。”他说道,“最坏的情况是,北溪2号沦为普京、特朗普、乌克兰与欧盟之间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 

美商有意接手北溪

《商报》掌握的一封德国财政部写给穆勒-克雷纳的信函显示,即将卸任的联邦政府对北溪2号项目并不积极。联邦财政部负责监督联邦政府在德国能源公司Uniper公司的持股,而联邦经济部则负责能源政策方面的事务。信中指出,联邦政府在楚格法院的破产程序中并非诉讼方,也未向Uniper下达任何指示。至于是否计划启用北溪2号的问题,信中写道:“我们对所有者是否有相关计划没有任何信息。”

与此同时,美国商人斯蒂芬·林奇(Stephen Lynch)早在数月前就已展现了对北溪2号的兴趣。据称其与特朗普政府关系良好,且有与俄罗斯打交道的经验。事件发展对林奇日渐有利,因为一旦5月9日后启动破产程序,在德国政府表现出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林奇可能会毫无阻力地以低价从破产资产中收购这条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

绿党警告北溪“不应落入美俄之手”

绿党政治家、前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迈克尔·凯尔纳(Michael Kellner)接受《商报》采访时对此发出警告:“再次使用北溪2号输送天然气将导致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伤害我们在欧洲的盟友,并填补俄罗斯的战争资金。这种情况必须被阻止。”因此,他主张北溪管道“应归欧洲所有,不能落入俄罗斯或美国之手。”

《商报》报道,在与各部委的决策者就美方购买北溪的话题交谈时,得到的答复大多是“无需担心”。其表示,没有联邦政府的批准,该管道无法投入运营——这在技术层面是正确的,因为北溪2号 确实需要获得政府机构的认证才能投入使用。从物理层面来看,管道目前也无法投入运行:2022年9月,北溪1号的两条管道北溪2号的一条管道发生爆炸受损。但专家认为这些损毁是可以修复的

卢比奥否认解除对“北溪2号”制裁 林奇为购买已申请豁免许可

上周,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否认了《Politico》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白宫正在考虑为促成乌克兰和平协议而解除对“北溪2号”管道及其它俄罗斯在欧洲资产的制裁。对此,卢比奥和特朗普特使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这不属实。我们从未在和平协议框架下讨论过解除制裁的问题。”并批评该报道“纯为捏造,极不负责”。 

而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美国商人林奇(Lynch)已经向美国政府申请了在破产情况下购买北溪2号管道所需的豁免许可。之所以需要这类许可,是因为美国政府对北溪2号实施了严格的制裁。

特朗普:“很多人知道是谁炸的北溪”“不是俄罗斯”

林奇的说法是:若由美国人接手北溪,美国政府将掌握一个用于与俄罗斯展开和平谈判的筹码。美国总统特朗普似乎对此说法持支持态度。

当地时间本周一(5月5日)一名记者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特朗普是否会下令对北溪被炸事件进行正式调查。特朗普表示华盛顿知道是谁炸了“北溪”天然气管道,因此“没必要浪费一大笔钱进行调查。”并调侃地补充说:“我想,很多人都知道是谁炸了它。而实际上,我才是最早就把它炸掉的人,因为我当时根本不希望它被建成。”

而早在竞选总统期间,特朗普就已表示,俄罗斯并不是炸毁“北溪”管道的人。他同时暗示,美国可能参与了该起破坏事件。当时他对保守派主持人卡尔森(Tucker Carlson)说道:“我不想让我们的国家陷入麻烦,所以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可以告诉你谁没干这事——不是俄罗斯。” 

北溪或成美俄谈判的一部分

据《商报》报道,早在三月底,有关“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纳入美俄就结束乌克兰战争进行谈判的传言就已被证实。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北溪项目在被讨论。”他所称的“欧洲正常能源供应”不仅符合美国和俄罗斯的利益,也符合欧洲自身利益。拉夫罗夫表示,“接下来将会很有趣,看美国是否会利用其对欧洲的影响力,迫使欧洲不再拒绝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

但另一方面,据德国每日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本周二(5月6日)发表声明,将在下月提交一份法律提案,计划最迟在2027年底前,全面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现在欧洲是时候彻底切断与不可靠供应商的能源关系了。”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德国总统:反对俄罗斯的历史谎言

8 May 2025 at 21:17
德正
2025-05-08T13:06:34.633Z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周四(5月8日)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散布“历史谎言”。

当天,柏林纪念欧洲二战结束80周年,施泰因迈尔在柏林议会发表讲话时,对盟军士兵和抵抗运动表示感谢,称他们“以全部力量、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纳粹德国。

他还赞扬了苏联红军——其中俄乌士兵并肩作战——在击败纳粹中的作用,并指出苏联红军曾解放了纳粹占领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我们不会忘记这一点,”施泰因迈尔在德国联邦议会庄严的纪念活动中说道。这一天是纳粹德国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80周年纪念日。

习近平5月8日抵达克宫同普京举行会晤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坚决反对克里姆林宫今天的历史谎言。”

俄罗斯将其三年对乌克兰的进攻描述为对“新纳粹”的斗争,并借用自己的二战遗产为战争辩护。

但施泰因迈尔说:“对乌克兰的战争,并不是对抗法西斯主义斗争的延续。”

他说:“普京的侵略战争,他对一个自由、民主国家的攻击,与二战中对抗纳粹暴政的斗争毫无共同之处。”

乌克兰和西方盟国,以及独立专家,都普遍拒绝接受莫斯科的说辞。

德国一直是基辅对抗莫斯科侵略的重要支持者。俄罗斯驻柏林大使没有受邀参加周四的纪念活动。这一天在柏林是公共假日。

泽连斯基:俄罗斯或需“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四强调了乌克兰在解放欧洲摆脱纳粹统治中的作用。

泽连斯基在基辅拍摄的视频讲话中说,战争中有800万乌克兰人丧生。他还将他们争取自由的斗争与当前乌克兰反抗俄罗斯的战争相提并论。

泽连斯基表示,如果俄罗斯不改变,将需要“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他使用了普京常用来描绘基辅政府的措辞。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四强调了乌克兰在解放欧洲摆脱纳粹统治中的作用。

乌克兰指责莫斯科滥用苏联在二战中战胜纳粹德国的胜利

一场大型阅兵仪式计划于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这一天在俄罗斯被称为胜利日。

据估计,二战期间苏联损失了2700万人的生命。

(法新社、德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巴基斯坦击落五架印度战机 中国军工股票大涨

8 May 2025 at 20:17
德正
2025-05-08T12:06:49.137Z
中国产歼-10C战斗机 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印度对巴基斯坦周三(5月7日)发动了数十年来最深入、最致命的打击,而巴基斯坦则称击落了数架印度战机。这是两国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直接冲突。

巴基斯坦军方周四(5月8日)表示,在多个地点“击落”了25架印度无人机,目前行动仍在继续。

5月7日,印度对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动空袭。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国会电视讲话中表示,军方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谢里夫称,巴基斯坦战机并未进入印度领空,击落敌机是在对方“投弹”之后。这些说法目前无法证实,印度政府也未对战机损失的质疑作出回应。

巴基斯坦使用中国产PL-15空对空导弹

尽管这场空战仍然情况不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巴基斯坦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中国产PL-15(霹雳-15)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

据当地官方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达尔(Ishaq Dar)周三称,巴基斯坦在与印度空军的冲突中部署了中国产歼-10C战斗机。

巴基斯坦称击落两架印军战机

一些疑似PL-15导弹残骸的图像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据称,这些导弹碎片坠落在印度旁遮普邦东北部的霍希阿尔布尔地区。

PL-15是中国标准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设计性能对标美国AIM-120D中程导弹。

印度装备有MBDA“流星”远程导弹,与PL-15相当,但西方分析人士认为,“流星”凭借冲压发动机在“无法逃逸区”和远程命中率上更胜一筹。

中国军工股票大涨

巴基斯坦此次疑似使用的歼-10C战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旗下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生产。在深圳上市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股票一度暴涨超过16%。截至当天上午11点40分,当地股价仍上涨8.31%。周三,该股上涨了17.05%,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中国船舶集团的股票也微涨0.4%。该集团生产军用和民用船只。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0年至2024年间,超过60%的中国武器出口流向巴基斯坦。

据路透社报道,周四,当被问及中国战机是否参与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时,中国外交部称“对此事不了解情况”。

 

(综合报道)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