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a Bayer
2025-09-14T08:05:28.820Z

深度伪造技术越来越高明,但并非完全无法识别。
(德国之声中文网)想象一下,只用一天时间,你就能像布鲁诺·马尔斯(Bruno Mars)一样舞动,像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一样高歌!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种让人“做出或说出”他们从未真正做过或说过的事的技术,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甚至唾手可得。你只需要一些视频画面或一段语音,就能创造出一个虚拟的平行世界!
这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造假内容”,被称为合成内容,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深度伪造(deepfake)。
布鲁诺·马尔斯的那个例子出自2018年,至今看起来仍然令人惊叹——而如今的深度伪造已经发展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媒体仿冒中的深度伪造
近年来,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媒体仿冒”,即有人冒充媒体机构创建虚假账号,用真实媒体的名义来欺骗人们,甚至传播虚假信息。他们通常会复制头像,并使用和真实账号极其相似的用户名,让假账号看起来真假难辨。
有时,造假者甚至会直接盗用媒体的标志和字体,制作出看似官方发布的内容。我们在以往的事实核查中也分析过不少类似案例。
如今,这类仿冒行为也会借助深度伪造技术。例如,在这段视频中,看起来好像是一名德国之声(DW)员工在推销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机会”。实际上,视频制作者只是从DW新闻节目中截取了一个片段,然后通过深度伪造技术生成内容,让它看起来像是本杰明·格鲁伯(Benjamin Alvarez Gruber)在为这个投资机会作推荐。但真相是——这一切都是假的!视频背后隐藏的,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投资骗局。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这是一个深度伪造视频:
随着深度伪造技术不断升级,像“注意嘴巴动作是否奇怪”或“视频画质差”等老办法,已经不一定管用了。
不过,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一些破绽:格鲁伯在深度伪造视频中说的话,与唇部动作不完全匹配。如果放大视频仔细观看,就能发现口型和声音对不上。另外,有时候视频中这位记者的牙齿会莫名消失——明明嘴巴还是张开的,牙齿却看不见了!这些细微的小错误,往往能帮助我们识别出造假的痕迹。
我们还建议将这类内容与多个信息源进行比对。在这个案例中,重要的一步是去核查格鲁伯的真实社交媒体账号,看看是否有相同的视频出现。
你还可以再进一步,借助深度伪造检测工具来进行核查。例如,德国之声与其他机构共同开发的InVID验证插件中就包含这种检测功能。
在这个投资骗局案例中,检测软件给出的结果是:该视频有94%的概率是深度伪造。

InVID验证插件显示,这段视频有94%的可能是深度伪造。
什么是深度伪造?
“深度伪造”是指那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机器学习——生成的音频和视频文件。
各种各样的深度伪造都是可能的,例如,换脸(Face swaps):将一个人的脸替换成另一个人的脸;口型同步(Lip synchronization):调整说话者的嘴型,让画面和一段完全不同的音频完美对上;声音克隆(Voice cloning):复制某个人的声音,让其说出从未说过的话。
不仅如此,深度伪造还能从零生成完全虚拟的人脸和身体,比如打造数字虚拟形象(digital avatars)。甚至连已故的人也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复活”。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达利博物馆(Dali Museum)就曾利用深度伪造技术,让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以数字形象“重现”。
这些合成视频的背后,是一种叫作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简称 GAN)的技术。GAN 是一种机器学习模型,由两个神经网络相互竞争,从而不断提升生成结果的准确度。
简单来说:就好比两台电脑在玩“找茬”游戏——一台电脑负责生成你的数字克隆,另一台电脑则扮演“挑剔裁判”,不断拿它和原始素材进行对比,追问:你的动作够像吗?声音是否匹配?表情有没有到位?生成方为了“骗过”裁判,会一次又一次改进,直到让对方完全信服为止。
虽然这项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聪明,但只要知道观察的重点,你依然可以识破深度伪造。
找出可见和隐形的破绽
想分辨真假,不需要成为深度伪造专家。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你也能练就“火眼金睛”:
1. 三思而后行。分享之前先想一想:这件事真的可能发生吗?如果你不确定,就不要轻易转发。
2. 快速核实消息来源。看看能否在多个可靠的信息源中找到相同的消息或说法。只需简单搜索一下新闻标题,通常就能找到真相的端倪。
3. 找到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如果你怀疑一段文字、图片或视频的真实性,可以将其描述输入搜索引擎(如Google或DuckDuckGo),找到另一个版本,然后进行对比。普通搜索或反向图片搜索都能帮助你完成这一步。
想找出合成或篡改媒体中那些几乎看不见的破绽,难度更大。你可以通过以下细节来判断内容是否被动过手脚:视频中是否出现奇怪的“跳帧”;声音的重音是否突然变化;音质是否异常低劣,画面里是否有模糊区域,手脚或身体的形状是否不自然……以及是否还有其他让人感觉“不对劲”的地方。
相信你的直觉,时刻问自己:这合理吗?这真的可能发生吗?仔细观察、再三确认,必要时请朋友或同事一起帮忙判断。
4. 检查深度伪造的典型特征:完全对称的脸;不匹配的耳环或眼镜框;耳朵、鼻子、牙齿形状怪异;画面对比度不正常;颈部、头发或手指连接处不自然。有时,这些问题需要逐帧观看视频才能发现。 你可以用本地播放器(如VLC)或在线工具来完成这一操作。
5. 放大观察嘴部和口型变化。放大嘴部区域,把它和真实人类的自然嘴型进行对比。想一想:发出某个声音时,嘴巴正常应该是什么形状?如果看起来不自然,可能就是深度伪造的痕迹。
相关图集:识别“深度换脸”的小窍门
线索一:更换脸部边缘:这个下颌看起来很像荷兰首相吕特。不过这是用“换头术”拼接的。你有没有注意到衣领的位置出现很多皱褶和变形?“深度换脸”在衣服、头发或珠宝与脸部相连的边缘位置往往会出现皱褶和变形,这是识别的窍门之一。
线索二 :耳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女性佩戴的一对耳环看起来完全不同。对于生成对抗网络(GAN)来说并不容易对复杂的珠宝进行细节处理。通常情况下,GAN会给技术生成的人脸佩戴上不同的耳环,但是现实中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做。另外,你仔细看一看图像中这位女性的左耳和耳环的连接处,显然这又是一个深度换脸。
线索三 :眼镜:图片上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不过如果你离近点再仔细看看,有没有发现左右两个镜片有什么不同?是的,两个镜片不一样,一个更接近椭圆形,而另一个镜片更有棱角。
线索四:背景:这张照片的背景看起来更像是火星的表面,而不是景深造成的模糊效果。这个背景到底是哪里呢?你觉得是真实的吗?
线索五:牙齿:生成对抗网络(GAN)还很难“想象”出来牙齿应该是什么样子。在用技术生成的人脸中,有时候很容易看出来,牙齿缺少规整的形状和明显的边缘,就像这张图片一样。
线索六:服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着装风格。不过,这个小伙子脖子左侧那块白色的东西是什么?那是衬衫领子吗?那真的是衬衫吗?你认为这张照片是合成的吗?
线索七 :头发:这可能是最难发现的一处。你有没有看到这位女性的额头上“长出”头发。你发现这条线索了吗?
提升你的感官敏锐度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核实信息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善用自己的感官。好消息是,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在德国之声的创新博客上,你可以进行一系列练习,强化自己的视觉和听觉敏锐度。通过不断练习,你会变得更加自信,更有能力识别合成内容和冒牌媒体。
深度伪造技术的危害
深度伪造技术在色情领域带来的影响尤其严重,包括所谓的报复性色情(revenge porn)。大量虚假的色情视频和图片被广泛传播,受害者从名人到在校学生都有,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深度伪造的另一大威胁在于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普通人在网络上每天接触到海量信息,但经常无法确定自己看到或转发的内容是否真实。
在社会高度分裂的环境中,这种传播方式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人们很容易被操纵去相信某些事情,无论真假。在这种情况下,视频本身的画质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亲眼所见的震撼效果,哪怕它是假的:例如,时任希腊财政部长瓦鲁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对德国比出中指;贝克汉姆(David Beckham)会说九种语言;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声称他控制了你,因为他掌握了你被盗的数据。
荷兰曾有一个政治动机驱动的深度伪造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该视频由新闻网站 “De Correspondent” 制作,表面上看起来是荷兰首相吕特(Mark Rutte)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转变:从此以后,他将全力支持大规模的气候保护措施。
还有一种现象被称为“说谎者红利”(liar's dividend),意思是某些政客能从充斥着虚假信息的舆论环境中获利。
仅仅因为这项技术的存在,人们就可以轻易地声称:“我没说过,这是深度伪造!”而要证明内容是真的,却变得异常困难。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特朗普,他曾声称《华盛顿邮报》公布的那段其用粗鄙的、侮辱语言冒犯女性的录音是假的。而事实是,录音公布不久后,他还曾为此公开道过歉。
经验教训
大多数虚假信息的传播都有其目的:让公众产生怀疑;支持某种流行观点;或者高调反对其他观点。对于被剥离了上下文、经过剪辑或刻意摆拍的图片和音频,想要进行验证非常具有挑战性,但不要因此恐慌。只要学会看来源、查凭证、多比对、细观察,你还是可以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不做虚假内容的“搬运工”。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