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
2025-10-11T09:37:52.655Z

哥本哈根丹麦国立美术馆展出的Ismar Cirkinagic作品“Cleaning Tim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制作植物标本的时候,伊斯马尔·齐尔基纳吉奇(Ismar Cirkinagic)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课堂。当时,那个国家还存在于世,名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书记/主席是终身制的铁托。
按照小学老师教授的方法,他选择生机盎然的植物,最好正当花期。采集之后,夹在纸片里压干,换纸,再压,如此反复,通常需要六周。但他的目的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因此会考虑其美学特征。
这时候,他已经三十多岁,是一位艺术家,在哥本哈根生活了多年,回到故乡普里耶多尔去完成这些作品。普里耶多尔现在属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实体之一塞族共和国的一个城市。在从南斯拉夫转变为波黑的过程中,他的故乡爆发了战争——即波黑战争——发生了种族屠杀,成为人间地狱。

大批波斯尼亚穆斯林男子在1995年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中丧生
战争从1992年4月持续到1995年12月,造成约20万人死亡,200万人沦为难民。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是"失败的象征"
仅在普里耶多尔,就有3000多人失踪。在这里,失踪的意思是未被辨识的死亡,死无葬身之地,灵魂未得安息。在一次访谈中,齐尔基纳吉奇说,波黑战争三十年之后,他回到故乡,看见很多当年随意堆埋尸体的大型墓坑,或称乱葬岗。一些死者的残留物品四处散漫,周围充斥令人作呕的气味。
风的气息和阳光的味道
今年夏初的一天,我和友人在哥本哈根丹麦国立美术馆看过米开朗基罗的未完成作品特展之后,去到近代欧洲画作藏品部分,想要观赏一副据说收藏在此的丢勒作品,遗憾未能找到。
这只是一时兴起。原因是我刚刚在《南德意志报》一个讽刺专栏中读到一篇文章,作者说,夏天到了,花繁叶茂,德国人忙着在花园里剪草。一方面,草长得太长,他们会感到内疚;另一方面,大家又都认为丢勒(Albrecht Dürer,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的杰作《大草皮》(Das große Rasenstück)美不胜收,而那块草皮上的草根本没有剪过。
这篇趣味盎然的短文,让我感觉到夏天的美好,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疫情期间,我在德国媒体上看到一幅来自中国城市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幢破旧的居民楼,窗户和阳台上密密麻麻晾晒着衣服。
作为中国人,这样的景象通常让我们感到难堪。但是,在那篇文章中,这是一个榜样的力量。作者说,德国人也应该像中国人一样,充分利用太阳光来晒衣灭菌。
从一些画作可以看到,一两百年前德国人也普遍这样晾晒衣物。毋宁说,全世界人都这样做。为什么不呢?我还记得小时候的自己,特别喜欢闻刚刚从晾衣架上收回的衣物,那上面有着浓郁的自然风的气息和温暖阳光的味道。
我们并不会把衣物晾晒在干草垛上,但是阳光下的干草垛或者金灿灿的麦地里,也有着同样的气息和味道。与此同时,后者还寓意着丰收的喜悦和大地的恩情。
因此,有一些艺术家喜欢将衣物和干草放在一起。有些时尚品牌如古驰(UCCI),也把昂贵的手袋架在金黄的干草上做广告,的确让人感觉到意味深长。
暑假里,我和女儿在佛罗伦萨度假的时候,我还特意带她去古驰博物馆看这样的广告。女儿对时尚广告的兴趣,远远低于文艺复兴艺术杰作,因此对我此举感到奇怪。我的确是“别有用心”,相信有一天她会看到齐尔基纳吉奇的作品。
法医学意义上的真实性
没有看见找到丢勒的画作,我们转悠到了当代艺术展区。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我们看见几个干草压制而成的方块,上面架着一个普通的晾衣架,挂着几件日常的衣物——灰色、黄色和白色的体恤衫,黑色的衬衫,迷彩外套,黑白毛线手套和一个橙黑相间的大毛巾。
乍一看,这个装置艺术作品让人感觉到亲切而温暖,彷佛走进一个城镇或者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那些安详而和平的日子,那些浓郁的自然风的气息和温暖阳光的味道。
然后我读了作品说明,立即感到阴森寒冷,浑身颤栗。
回到故乡普里耶多尔,站在当年随意堆埋尸体的大型墓坑周围,齐尔基纳吉奇看见,与人类战争暴行叠加的图像,是坟头草木仍在茂盛地生长。他甚至有些好奇:这些汲取了人类尸体营养的野草,是否长势更好?
他想起了小学课堂上学习制作植物标本的时光。他开始采集这些乱葬岗里坟头草木的叶子,将它们制作成为植物标本,在一些博物馆展出。
然后,他收割了一些坟头的干草,将它们制作成为乡村草场里常见的干草垛;又找来一些死者生前的衣物,晾晒在干草垛上。
这就是我眼前的这件装置艺术。它的名字叫《清洗时间》(Cleaning Times),既让人想到人们在和平岁月里清洗衣物的时光,也意味着这些物件所见证的种族清洗的罪恶。
齐尔基纳吉奇说,这些材料都来自现场,它们具有法医学意义上的真实性。
这件作品还提醒人们,随着时光默默地流逝,战争暴行及其罪证可能被漂白,被遗忘。
长平是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他目前是德国之声专栏作家、中国数字时代执行主编以及六四记忆 · 人权博物馆总策展人。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