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一个投资研究员的地缘政治笔记

美國海軍研究院演講聼譯:理解中國海軍的海權戰略

前言:

正如我之前所言,在我看來,未來10年沒有比中美關係/臺海問題更重要的變量。

2022年,美國拜登政府已經將中國升級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五角大樓每4年更新一次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從2022年開始全面轉向以“綜合威懾”為核心對抗中國

美國和台灣爲了對中國加强威懾,已經開始討論在台灣存儲以長程飛彈為核心的屬於美軍的彈藥,以便戰時運用;而在美國海軍印太司令部總司令艾奎利諾在他的辦公室的接待室裏,最顯眼的位置上擺著中國在南海建造的島嶼的模型以提醒每一位客人美國海軍的首要敵人是誰。

中美關係可能還將不斷惡化。這一轉變的背後,軍事實力的變化和美國軍方的態度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美國國内的親中勢力如何游説,强硬的抗中派都會指著中國不斷增長,以數量而言已經超過美國的海軍艦隊說,那他們要這麽多軍艦來幹什麽?擺著看嗎?

如果我們回顧歷史上的幾次著名的海軍軍備競賽,無論是1900年代英德之間,還是1930年代華盛頓海軍條約之後日美之間,中國的這次海軍大擴軍都是前所未見的規模。而軍備競賽本身就是造成國際關係緊張的原因。

以個人觀察而言,中文的嚴肅讀者們一方面不屑於網上“軍迷”們的自大和口水,也不相信部分民族主義媒體的戰爭叫囂,但另一方面又缺乏嚴肅的國家安全方面的信息輸入。中國民間,尤其是金融分析師,企業界乃至部分經濟和產業學術界,往往低估了中美關係的緊張程度和戰爭爆發的風險。

另一方面,美國國防部和各個國家安全智庫在公開文獻中談論相關議題的時候往往采用更艱深晦澀的專業語言,并不太容易引起非國安專業人士的重視。比如,到底什麽是“綜合威懾(integrated deterrence)”?這對中國和未來的臺海局勢又意味著什麽?

而在閲讀相關材料的時候,我發現美國海軍研究院的一個podcast可能是相對通俗易懂,同時又有清晰的引用來源可供查證和進一步延申閲讀。

因此,本周的文章將全文聼譯這個演講,並提供相應的注釋,供讀者們參考。翻譯這一演講并不是爲了表示贊同或否認其觀點或確認其引用的事實,僅僅是希望能通過他的演講,向讀者展示美國軍界/國安人士目前對華的實際態度。我的感受是,他們在敵意中包含著一絲委屈:一種我們被“韜光養晦”戰略騙了的委屈。而這,可能是比一般的敵意更危險的一種態度。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演講嘉賓介紹;

James E. Fanell 上尉,2015年美國海軍退役,美軍印太戰區服役30年,擔任海軍情報官員,主要負責對華情報工作。退役時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情報和信息作戰主管。現任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員,圖為Fanell上尉2018年在國會聽證會上作證。

主持人:Bill Hamblet,美國海軍研究院旗艦期刊《Proceedings》主編,前美國海軍上尉。在美國海軍情報部門服役也超過30年。

Hamblet:大家好,今天,James Fanell上尉從瑞士來參與我們的討論。James Fanell的服役生涯主要在印太地區,他曾任小鷹號航母打擊群的情報主管,海軍情報辦公室的中國情報高級研究員,以及第七艦隊的情報負責人。2015年退役之後,Jim在有關中國的話題上面有廣汎的演講和著述,他也爲《Proceedings》寫過多篇有關中國海軍的文章,Jim,歡迎你的到來。

Fanell:謝謝你,Bill,很高興能來到這個播客。

Hamblet:Jim,我必須告訴我們的聽衆的是,你至少比任何其他人早5年提出對中國和中國海軍的警報。而那已經是15年前了。現在來看,你當時對中國海軍未來趨勢和發展方向的警告都是完全正確的。我還想要指出的是,在2022年7月,我和你一起在劍橋大學的劍橋安全倡議會議做了一個聯合的演講, 而你對中國海軍的分享做的太好了,而且完全基於公開的信息,所以我當時就想一定要請你來再做一次這個演講。我現在就把時間交給Jim,把他當時的那個演講展示給大家。

Fanell:謝謝你,Bill。我相信證據可顯示,中國正在尋求恢復他們“大國”(Great Power)的國際地位。而且他們已經通過海權的力量,實現了這一地位。

(注:這裏省略一張有關2022年8月臺海導彈試射的ppt,演講當時臺海導彈試射剛剛發生,所以演講者提供了一些新聞信息)

Fanell:這張PPT是2012年6月,一個澳大利亞海軍軍官在一艘中國海軍護衛艦的艦橋上拍攝的照片。當時這艘中國海軍護衛艦正在訪問悉尼。這艘軍艦剛剛完成了亞丁灣的巡航任務,中國從2008年12月就開始向亞丁灣派遣護航艦隊,現在已經是第41次護航任務了。這艘軍艦從中國航行到了亞丁灣,完成了3個月的護航任務,然後和艦隊一起到悉尼進行了一次訪問(Port call)。這位敏銳的澳洲海軍軍官拍下了這張照片。

這裏你能看到,一個龍頭從中國大陸出發,並發出了三個箭頭方向,一個往南中國海,一個往日本海,一個從台灣以北出發指向了太平洋。

我把這張照片放在第一張的原因是,現在當我們討論中國問題時,有一派的思想認爲,習近平才是問題的核心,如果有另外一個人掌舵CCP的話,事情可能不會這麽糟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這是2012年6月拍攝的一張照片,在2012年10月習近平上臺之前。而且這張照片遠在此之前很久就已經製作好,貼在了中國軍艦的艙壁上了。

我放上這張照片就是想告訴大家,從毛澤東時代開始,CCP的領導人就一直在帶領中國走向一個目標,而習近平已經告訴大家了這個目標是什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基於中國的“天下”的王朝世界觀,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通過中國與上天發生關係。這是CCP的思維狀態,他們認爲他們應該回到歷史上應有的地位,是世界上所有事情的最終裁決者,這是他們想要實現的目標,也是他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Fanel:而要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是需要建立海權(Maritime Power)。這是一張2019年的照片,是大約45艘中國海軍作戰艦艇,包括航母,綜合補給,大型兩棲攻擊艦,最新型的驅逐艦,核潛艇等在內,在南海的一個兵力展示。 (注:應為2018年4月,海軍成立70週年的閱兵式),這應該是越戰以來,任何國家在南中國海最大的一次海軍軍力展示。

在右下角我放了一個2013年習的講話,那時候他剛剛當上中國的領導人。他的類似講話還有很多,我就放了這一個。 (注:未能找到一模一樣原文,但類似講話可參見這裡)他的意思是我們是大國,我們必須擁有海權。在中國歷屆領導人中,他是第一個強調中國一定要成為海權國家的(Maritime Power),而且他用行動支持了他的這些言論。

Fanell:其中一個行動就是他們把錢花在哪兒了。這是《環球時報》的一個圖片,我們可以看到2011年以來他們每年的軍費都在增長。當然,很多人說美國的軍費是中國的三倍,但計算這些開支的實際效果還有很多不同的變量。我想要説明的一點是,他們的軍費開支是優先於他們的經濟發展的。

我舉一個例子,2020年,因爲Covid-19的影響,他們每年召開的兩會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經濟增長目標。他們延遲了兩個月召開,從歷史上的3月延遲到5月,但他們能夠給出一個明確的軍費增長目標。6.6%,2021年也是一樣的情況,他們也沒有明確的經濟增長目標,但是還是宣佈了明確的軍費增長目標。

每年他們都會增加他們的軍費開支,當然,每年的增長率會不一樣,但重點是,軍費開支是他們的優先事項。我們必須明確這一點,尤其是當我們談論TSP對中國的FDI投資的時候,我相信我們這兒的很多聽衆都有投資於TSP,我們需要記住,中國優先投資於他們的軍隊。(注:TSP為美國聯邦政府雇員退休基金的一種,相關TSP對華投資在2022年8月參議院聽證會中引起的相關爭議可參見這裏

Fanell:所以,這(些軍費開支)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如果你回到2000年,中國海軍和其他軍種都是非常弱小的,是我們所謂的一個“褐水海軍”,他們幾乎從不離開他們的海岸20-30英里,他們的(水面)平臺都非常老舊,有些甚至是二戰時期的存貨。主要是一些蘇式的老舊潛艇。他們主要是個陸權國家,而陸權也主要是來自於他們大量的人員,那時PLA有超過200萬人,接近300萬人。

Fanell:而20年以後,在這樣的開支的支持下,在他們所謂的“軍事現代化”的時期,他們不僅能獲得大量的第四,第五代的作戰平臺,而且能超越第一島鏈,在菲律賓海,太平洋,在印度洋,在真正的藍海操作。直到covid-19之前,2019年他們能在地中海和俄國人一起進行演習,甚至在波羅的海進行操作。2019年我還上了停泊在德國基爾軍港的一艘中國海軍護衛艦,我看到的景象讓我印象深刻。

在過去的20年間,我多次上過中國海軍軍艦。而在2019年秋天,我在德國基爾見到的情況,很像我1986年剛剛加入美國海軍時候看到的情況。這些軍人都在海上航行了4-5個月的時間,但船的狀態依然很好,水兵們都很有動力,船上的團隊配置也很整齊,這是艘狀態很好的軍艦,他們組織良好,士氣優秀。這是他們20年來所取得的進步。

Fanell:這個圖來自哈德遜研究所,這是我們看到,中國海軍一般在日本和台灣組成的第一島鏈,偶爾能前出到第二島鏈,但我們現在能看到,中國正在接近第三島鏈,也就是夏威夷。基於他們現在海空軍一些平臺的能力,他們應該能很快抵達夏威夷,可能他們現在已經在夏威夷周邊活動了,我們只是沒有公開的信息證實這一點。但這就是趨勢,是他們的方向。(注:該圖來自於哈德遜研究所的報告:重新獲得對華戰略高地

Fanell:那他們是怎麽來的呢?他們怎麽建成規模如此龐大的海軍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有全世界最大的建造能力。這個圖表中顯示,中國有19個主要的海軍造船廠,而美國只有7個。我記得在二戰結束的時候我們有22個。其中一個最主要的造船廠,江南造船廠,就在上海郊外,那一個厰,就比我們所有7個加起來都大。(注:資料來源是CSIS的ChinaPower計劃,有簡體中文版

Fanell:這是江南造船廠的一個衛星圖片,你能看到他們正在建造的艦艇的數量。這應該是2021年夏天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建造數量,這張ppt的標題上寫了,2021年,中國下水了22艘軍艦,美國下水了3艘。2021年以前的10年,中國對我們的建造優勢大概是4/5比1。

Fanell:從這張圖表,你能感受到到底從什麽時候開始進入高速建造的階段的,大概是2011年到2012年左右。有趣的是,過去美國的經濟學家和中國幫(注:中國幫,China Hands,一般指美國國務院和外交界裏主張和中國交好的派別)告訴我們,到2010年代左右,當中國經濟的增速沒那麽快的時候,他們的軍費增長也會相應的降低。但實際上他們的軍工生產反而在2010年之後才開始快速增長。

Fanell:不僅僅是軍艦的數量,也包括軍艦的縂噸位。大概在2012-14年,中國的軍艦生產總噸位開始趕上我們。在2015年開始,他們每年下水的總噸位數量已經超過我們了。

Fanell:這是我的一個評估,已經發表在《海軍戰爭學院評論》(Navy War College Review)上了。數據在2019年我已經更新到了我認爲到2030年會發生的情況。你能看到這些數據上,包括各種主戰裝備,航母6艘,巡洋艦16艘,還有驅逐艦,潛艇等等。到2030年總量將達到560艘以上。儘管我們的船更好,我們的水兵更優秀,但最終還是會變成一個數量的游戲。

Fanell:他們正在製造的是這種水平的軍艦,我舉個例子。這是北約代號renhai 級,他們稱爲055型,他們說是驅逐艦,我們稱爲巡洋艦。有112個垂直發射單元,可發射對陸攻擊巡航導彈,還有YJ-18這種,300公里射程,掠海超音速反艦導彈。還有HHQ-9對空導彈。而且重達12000噸。(注:Fanell用055型舉例,因爲055型在大硬件指標上不輸與美國海軍的主力驅逐艦阿里·伯克III級)

Fanell:他們用這些艦艇來護衛的,是這樣的軍艦。075型兩栖攻擊艦。這是一艘大概5萬噸級的軍艦,2022年新下水。055級驅逐艦就是用來護衛中國新的海軍陸戰隊。他們會用這些裝備為核心,將中國的海軍陸戰隊從2萬人擴展到10萬人。然後,他們也會建立遠征打擊艦隊。

Fanell:他們也開始補齊他們的短板。PLA的前海軍司令吳勝利,很多人都認爲是中國現代海軍之父,我也這麽認爲。吳勝利就非常强調,中國海軍最大的缺陷就是綜合補給能力。在我還在小鷹號上擔任情報官的時候,我們看著中國海軍在東海給蘇聯人賣給他們的現代級驅逐艦執行海上補給。

那是大概2003,2004年,我記得他們第一次執行的時候,現代級驅逐艦的燃料是重油,黑色的,他們第一次執行的時候徹底搞砸了,把黑油噴得軍艦上到處都是。日本人還拍了照片回來,大家看了都很開心的笑了。而現在,20年以后,他們執行的平行補給方式,已經是和我們的方案一樣了。他們還建設了這樣的綜合補給艦,大概4萬到5萬噸級別。同時可以補給兩艘055級驅逐艦。

Fanell:這是他們在給他們的航空母艦進行補給。

Fanell:他們的航母打擊群也非常活躍(注:圖片為2022年4月的打擊群構成軍艦和航行路綫)。其中有一艘確實有點問題,第一艘,遼寧號。但他們還是能出港。這是2022年4月遼寧號的巡航路綫,沒錯,我們的航母更優秀,更有效。但他們正在像我們一樣去運用他們的航母艦隊。

Fanell:這是他們的第三艘航母,大家可能都看到過了。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的是,他們說這艘軍艦上有3個電磁彈射器。這是一個很嚴肅的提醒:中國人正在偷我們的技術。可以跳過很多研發上的彎路。

Fanell: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第一,第二艘航母是基於蘇聯的庫茨涅佐夫將軍號,4-5萬噸級別的。而第三艘這是8萬噸級別的。這已經是超級航母級別的了(注:爲了和其他國家的4-5萬噸級別的航母做區別,美軍一般將自己8萬噸以上的航母稱爲超級航母)。當然,我們還要看他們最後的表現如何。但我記得在2012年的時候,我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當時的艦隊司令一起看著一張照片,我不能說這個照片是什麽,但我們當時都非常驚訝他們能在他們第一艘航母上做這樣的事。

而10年以後他們已經下水了3艘,這10年我們下水1艘都很困難。我再强調一遍,我們的航母肯定更好,毫無疑問。我在航母上服役了很多年。但中國人的進步非常大,他們偷了我們的技術,他們還偷了我們的TTP(戰術、方法和流程),因爲我們確實對這方面很透明。所以很多我們花了大量成本學到的知識,他們很容易就能學會。

Fanell:他們用這些裝備來幹什麽呢?當然,這僅僅是他們施加影響力的一環,也包括他們的外交努力,他們的經濟實力,等各種能力一起來塑造和改變環境。他們在2012年占領的黃岩島(Scarborough Shoal), 並沒有主要使用PLA的軍力,而主要使用的中國海警船隊。他們一槍沒開就從美國的條約盟國手裏搶走了一片領土。從2012年開始,PRC就對黃岩島實現了主權占領。從這個角度看,他們非常成功。

幾個月之後,2013年開始,他們在南海造島。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你能看到,這6個島構成了兩個三角形。内部的紅色三角形主要是一些情報搜集設備,這些島都比較小。而在外側幾個島,則是幾個規模較大,完全軍事化的島。

Fanell:這些島上都有3000米以上的機場跑道,每一個都有足夠的空間停泊好几艘航空母艦。2015年,習近平當面告訴奧巴馬總統說我們不會對南海人工島軍事化,而就在去年,印太司令部的司令艾奎利諾上將在國會作證說,這些島礁已經完全軍事化了。所以,當中國人承諾你某些事情之後,他們實際上會不會兌現承諾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到2018年,他們就告訴馬蒂斯將軍,我們絕不會放棄南海任何一寸已經獲得的土地。

Fanell:這張照片值得大家記住的,這是外側三個島嶼之一的Subi Reef(渚碧礁),右邊是同樣比例尺的珍珠港。基本上其他兩個也和珍珠港一樣大。如果你們沒去過珍珠港,這幾個島礁和華盛頓特區的環路(Beltway,美國首都外環綫,全長106公里)一樣大(注:原文如此,我查了下比例應該不太對)。你好像很少在媒體和學術文章裏看到有人談論,中國在過去幾年中在南海造了三個珍珠港。

Fanell:他們對未來如何使用這些島礁進行南海作戰也有一個願景。這是他們2006還是2008年一個軍事雜志上的照片,這是他們右上角是這三個島的在南海的位置圖。左上角是他們的武器的覆蓋範圍。而下面則是他們的藝術家畫的想象圖,如何用岸基武器對抗敵人,在遠處燃燒的是一艘美國海軍航母的形象。

所以,這是早在2006-2008年,遠在習上臺之前就開始策劃的方案。這也是他們告訴他們的平民和軍工體系的工作人員:這是你們為祖國所做的事業。

Fanell:除了海軍之外,他們還有一隻戰略火箭軍。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打擊海上目標。而他們知道,一定能在橫須賀軍港找到這些目標。左邊的圖片是我們的橫須賀軍港,這是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的母港之一,這裏面的應該是喬治·華盛頓號。右邊,你能看到是一個橫須賀軍港的模擬目標。軍艦和岸綫的尺寸比例1:1。他們在這裏測試如何在港口中擊毀第七艦隊,在日本本土!測試之後他們立刻就把這個靶場給拆掉了。

Fanell:在那之後,我們沒有看到過類似的情況。直到今年5月,他們又開始用類似的方式進行訓練。

Fanell:這是南華早報的一個報道,能看到他們把一個模型的航空母艦放在兩條鐵軌上,拖動開始打移動靶。

Fanell:他們實際上已經擊中了移動目標。這是2020年他們一次導彈試射,從青海和寧波分別發射了一枚東風26和一枚東風21D導彈,我們的監測顯示,他們擊中了移動目標。這是第一次這種所謂反艦彈道導彈擊中一個移動目標。我想這是中國對我們的一個軍力展示。

他們的意思是:我們知道你們在觀察我們。我們確實一直在監視,在2006到2008年間我在海軍情報処工作的時候就觀察過這個系統,但當時(美軍方面)總是有人懷疑這些系統是否真的能擊中一個移動目標。中國人這次讓這個辯論徹底終結了。這也是爲什麽最近海軍有很多動作,在想要如何反制這套系統。

Fanell:最後幾張圖片,除了以上的軍事發展之外,中國也在和俄國海軍合作,這些圖像集中,中國海軍和俄國海軍在列隊航行,共同環繞了日本本州島。今年(2022),中國的空軍戰鬥機也為日本海巡航的俄國轟炸機提供了護航。這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Fanell:中國也在展現他們的軟實力,大家應該記得,2022年1-2月,湯加的一個火山噴發了。是非常嚴重的一個災難。我不能說細節,但我們大概就派了几艘驅逐艦過去支援。而中國派出的都是4-5萬噸級別的軍艦,一艘綜合補給,一艘兩栖攻擊艦。在我的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任何一個太平洋島國出現大規模的自然災難的時候,總是我們第七艦隊首先響應。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有時間可以詳細談中國在所羅門群島,在基裏巴斯有哪些動作,但這只是一個形象的展示,他們在軟實力展現上也正在超過我們。

Fanell:最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過去的10-12個月内(注:演講時間是2022年10月),中國新建了大概350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過去几年,國防部的報告中,中國的核彈頭的數量一直是大約200個。這些新建的350個發射井,如果都是東風41的話,大概就能裝4000枚核彈頭進去。所以,在規劃應對台灣入侵作戰的時候,這些也是值得大家考慮的問題。

Fanell:這是最後一張了,過去10年來我的很多演講裏都會包含這一張。我想傳達的意思是,中國有他們自己的時間表。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幫的專家們都告訴我們說,中國有著長遠的眼光,願意把問題擱置下去,給下一代去解決。但我認爲他們是有時間表的,他公開用多種方式表達過了。但其中一種方式是,他們希望在“建國百年”的時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另外,我們也知道習和他的前任,都要求在2020年左右,中國軍隊要做好準備能夠占領台灣。

我知道大家都在就這個問題辯論,就此舉辦的會議很多。但重點是,他們作爲軍隊,已經得到了上級的明確命令要做好準備。那麽問題是,他們最晚能拖到什麽時候,入侵台灣,同時還能在2049年慶祝建國百年的時候和全世界搞好關係,就像他們2008年的奧運會那樣。

他們想要奪回的領土很多,和印度,和日本在釣魚島,甚至和俄羅斯,但首先最重要的還是台灣。所以,他們肯定想利用他們的“綜合國力”去獲得這些領土,而不是首先使用武力。但隨著這10年的不斷發展,内部會有越來越大的聲音來要求使用武力。

我說這是危險的10年,是因爲我相信如果你看從1989到2008,這大概是20年的時間。1989年天安門事件,我們看著他們用坦克壓過了自己的公民,但2008年,全世界都爭著跑去參加他們的盛會。從2049年往前數20年,大概就是2030年前後。

我之前一直談論的時間點是2030年,但現在,根據我對他們的訓練的判斷,對他們目前外交和各方面的判斷,我覺得可能會更早。考慮到,美國,日本,台灣的國内形式,甚至早到2025年我們就能看到一些行動了。

過去的幾周,他們對台灣的導彈試射是一個“全裝彩排”,這是20多年都沒看到的場景。1996年他們試射導彈的時候,我們派了兩艘航空母艦過去,他們就什麽都不能乾了,只能灰溜溜的放棄他們所有的計劃。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這就是我的演講。

————————————————————————————————————

演講的鏈接在這裏,這個翻譯耗時也比較長,有任何問題或意見可以直接回郵件跟我聊聊。我偶爾能看到這類我覺得非常有趣,通俗易懂不枯燥的報告/演講,如果大家喜歡這類原文翻譯的話,我得琢磨琢磨如何用chatGPT來做一些翻譯工作。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從基輔戰役到CSIS兵推:为什么台湾登陆作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核心提要:

1,CSIS的這次兵棋推演是全世界第一個由專業人士組織的,公開了假設和條件,並聚焦於軍事結果的兵棋推演,其假設前提、過程和結果更有助於思考和認識整個戰局。可惜的是,目前尚未公開完整的模型、規則和戰鬥序列等數據,只是説明了出處和來源。

2,24次兵推的結果顯示,在美軍參戰的情況下,中國絕無可能取得其兩栖作戰的戰役目標:建立穩固的登錄陣地的同時保留有效的後勤補給能力以進一步控制全島,迫使台灣政府降伏。

3,CSIS的兵推中还包含了更为可怕的假设:每次兵推的第一步中國都必須先發制人打擊關島和日本本土的美軍基地。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在美日空軍威脅下,兩栖登陸艦隊將迅速被殲滅。

3,CSIS的兵推證實了之前多數專家的共識,跨越海峽的登陸作戰在可見的將來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戰。我甚至懷疑這根本不會成爲選項之一。但對台灣的武力脅迫還有其他多種可能并未被探索。而最重要的,恐怕就是通過認知作戰,摧毀台灣人的抵抗意志。

這篇文章會長一些,那麽我們開始吧!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背景介紹:爲什麽CSIS兵推是一個重要的數據點?

CSIS (Center for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Study 戰略與國家國際研究中心)是美國國家安全領域最重要的智庫之一,創辦於1962年,創辦人是美國海軍上將阿里·伯克(Aleigh Burke,就是目前美軍最主力的阿里·伯克級神盾驅逐艦的那個“阿里·伯克”)。濱州大學2020年給CSIS的排名僅次於卡内基國際和平中心,是美國影響力第二的智庫。CSIS致力于國家安全戰略研究,立場更爲鷹派,在中國的名氣並不如中美engagement時期的蘭德公司、布魯金斯研究所、威爾遜中心等機構。但早在2016年,CSIS就成立了中國創新政策項目(CIPS),致力於全方位遏制中國在高科技創新領域超越美國。

而組織這次兵推的三個人都是專業人士,項目負責人是退役美國海軍陸戰隊上校Mark Cancian,曾在美國國防部負責領導預算戰略、部隊結構規劃等項目,也曾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負責國安相關研究項目。第二作者是他兒子,Mathew Cancian,也是海軍陸戰隊退役,有MIT的政治學博士學位,目前在安納波利斯的美國海軍學院專職負責組織兵棋推演。第三作者Eric Heginbotham也來自MIT的國際研究中心,具有MIT的政治學博士學位。

與之類似的唯一一次公開的兵棋推演也發生在今年,由CNAS(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和NBC的王牌節目Meet The Press共同組織。但該次兵推總共只有一次,且颗粒度太粗,只有3個回合,其報告中也沒有寫明具體如參戰部隊想定、結果判定等具體方法論,而集中於戰略和國際政治層面的模擬,也無法與CSIS的這次的战术判定的标准相比。(CSIS的兵棋推演设定是3.5天一個回合,持續數十個回合,總共進行了24次不同假設情形下的推演)。

NBC Meet the Press 和CNAS聯合舉辦的兵棋推演的現場視頻

CSIS這次的兵推報告,則詳細提供了其各種數據,戰力假設的來源,这是更有说服力的一种方式。

比如,對於美國海軍的中程防空飛彈對中國反艦飛彈的攔截能力的假設,就來自於公開的歷史數據和實驗數據的交叉驗證。本次兵推中,CSIS假設中美雙方針對對方的反艦導彈系統的攔截成功率大概為70%,而每次發射兩發針對一枚來襲飛彈,則使得攔截成功率提升至92%。

CSIS報告中對於反艦導彈攔截率的假設想定

報告中解釋,這個假設可以用兩個數據作為印證,首先根據美國國防部披露的數據顯示,宙斯盾驅逐艦針對彈道導彈的反導攔截成功率為82%,這是來自實驗數據的假設,還可以加上歷史數據參考,美國海軍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一篇論文搜集了1960年代以來英美海軍的反艦導彈攔截成功率數據,大概也是70%左右。因此設定70%的攔截成功率看上去相對合理。

我也可以提供另外兩個數據點參考,一是2016年,胡塞武裝獲得了伊朗提供的C802后,在紅海向美國海軍的一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發射了兩枚。而美國海軍用三枚標準2型防空飛彈結合電子干擾完成了攔截。C802并未擊中目標。C802是中國海軍裝備量最大的054A型護衛艦的主力反艦飛彈鷹擊83的出口型,這是中國現役海戰裝備唯一對美式防空系統的戰例。

二是俄烏戰爭期間的今年7-10月,烏克蘭方面多次宣稱100%攔截了俄羅斯最先進的超音速巡弋飛彈。而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證實,至少有一個戰例中,俄國發射的多枚俄製的Kalibr超音速巡弋飛彈全部被烏克蘭蘇製S300系列防空飞弹攔截的案例。中國主力超音速反艦飛彈YJ-18,則是Kalibr的仿製發展型號。可見Kalibr之类的超音速反艦飛彈并非不可戰勝的神話。

基於以上歷史數據和戰例,設置70%攔截成功率的假定是否合理,就看各人的判斷了。而基於此計算的結果是:在對一個美軍由兩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一艘提康德儸加級巡洋艦組成的分遣隊進行打擊的行動中,中國空軍發射96枚超音速反艦飛彈,大概能有3枚逃脫反導攔截,成功將美分遣隊徹底擊毀。

這些是最基礎的行動和結果判定,再結合公開信息中最可靠的戰鬥序列和彈藥存量的估算,就可以大致估算雙方的行動的直接後果,比如雙方一次能動用多少空中和水面的發射平臺相互攻擊,攻擊的成功率和結果如何等,並基於此推算需要做出的戰爭準備。

這樣bottom-up設計的兵棋推演,目的就是爲了驗證雙方戰備上的薄弱環節。

比如,在這次兵推中,CSIS發現要成功反制中國的水面艦隊,最有效的武器是空軍携帶反艦飛彈。其原因在於,水面艦隊和潛艇的携彈量有限,在與對方大規模發射平臺對抗之後,即使未被擊沉,也面臨回程補給的問題,往往耗時多個星期。而空軍的出勤率,尤其是轟炸機的出勤率所帶來的武器投送能力就顯得具有巨大優勢。

基於此,CSIS發現,美軍現有的遠程空基反艦飛彈的庫存就遠遠不夠(96枚飛彈僅能保證摧毀3個水面目標,針對整個中國水面艦隊,可能需要數以千計的遠程反艦飛彈)。彈藥儲備是美軍實現戰役目標的重要瓶頸,需要進一步加强生產,並考慮前置部署的問題。

如此可見,這是一步一步推理的過程,需要詳細檢視裏面的各種假設前提是否合理。

只有在知道了這些假設條件之後,我們才能對一次兵棋推演有一個完整的認識。Samuel Seitz和Elliot Ji(分別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和普林斯頓政治學的博士候選人)對於CNAS和CSIS這兩次兵推的評論兵棋推演的目的是理解決策過程,而非預測胜负的结果。

也因此,CSIS的這次兵推和其公佈的結果,是比CNAS在5月舉行的那一次更有insight的一個嘗試。

來源:wargaming Taiwan, how to understand CSIS and CNAS findings

兩栖作戰的難度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媒體普遍關注的焦點,在於CSIS兵推的結果是美軍將損失兩艘航母和7-20艘水面主力艦艇,而中國的主要水面艦隊全滅。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除非出現極為特殊的情況,否則中國對台發動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一定會失敗。而CSIS的本次兵推也印證了我的這一觀點。因爲現代戰場環境下的兩棲登陸作戰,難度和失敗可能性實在是太高了。問題出在後勤的複雜度和可持續性上。

台海登陸作戰,是一場比諾曼底登陸的難度、規模和複雜度都高上至少一個數量級的行動。在諾曼第登陸時,盟軍掌握完整的戰場制空權,還經歷了硫磺島,西西里島登陸等行動的鍛鍊。而中國不僅缺乏這些相應的實戰經驗的“軟件”,更缺乏維持兩栖作戰的“硬件”。

大西洋委員會報告:中國缺乏發動台灣兩栖登錄作戰的硬件能力

相關的討論,可以見諸美國多個國安智庫的分析,比如War On the Rock大西洋委員會以及美國海軍學院的報告都指出了這一點,中國不僅缺乏足夠的兩栖運送能力,也缺乏足夠的护卫能力保持其有限的水面艦隊。共同的核心問題在於,相比於地面的後勤補給和運送能力,兩棲作戰的後勤運輸過分依賴於大型水面艦艇的運送和補給能力,而每一艘大型水面艦艇都是現代飛彈的優秀打擊目標。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現代戰爭對後勤的依賴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人從影視作品中獲得的想像二戰期間,美軍的戰鬥和後勤人員的比例大概是1:3-4(Tooth to Tail Ratio, T3R),而現代美軍後勤與戰鬥人員的比例已經高達1:10-15也就是說,按照美軍的後勤補給標準,中國每往台灣投送1個戰鬥人員,需要投送10倍以上的後勤人員才能維持持續的戰鬥力。而這10人也需要相應的物資投送才能維持其功能。

俄烏戰爭早期的著名災難:長達30公里的後勤車隊堵車衛星圖片 來源:Maxar

回頭看俄烏戰爭,戰爭開始階段,俄軍突襲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失敗,後勤的影響至關重要。美國海軍學院的評估是,在離開鐵路線的補給支持之後,俄軍的有效作戰半徑只有80公里左右。這與俄軍的後勤補給能力薄弱直接相關:在俄軍同等級的單位中,後勤保障分隊的規模大概只有美軍的四分之一。

美軍一個營大概有一個連的後勤保障分隊,而俄軍只有一個排。來源:war on the rock

CSIS的兵推中,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假設中國至2026年的兩棲攻擊/輸送能力的主力水面艦艇僅大約100艘左右。上述美國海軍學院的計算則認為,這些兩棲船隊甚至都無法支持目前中國所有的正在接受兩棲登陸作戰訓練的部隊(約6個旅,大約3萬人)後勤補給和輸送需求。更遑論還需要支持更大規模的常規軍力。而這100艘艦艇還需要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攻擊,不斷損失。完全無法支持第二、第三波更大規模部隊的登陸。

CSIS在兵推的報告中總結到:

基礎情形的每一次循環(24次中的7次)中,美國,盟友和夥伴的軍隊都能夠在灘頭陣地累積足夠的力量以抵抗防禦部隊持續不斷的進攻之前,摧毀(中國軍隊)的海運能力。台灣岸防飛彈部隊,美國空軍和美日的潛艇部隊都造成了(對手)沈重和快速的損失。

在基礎情形的每一次循環中,美國海軍也都損失了兩艘航空母鑑,和7-20艘不等的其他主力水面艦艇(如驅逐艦和巡洋艦)。這些損失部分是因為美國海軍在危機時刻前出部署以威懾中國,因為基礎情形的開局就是美國海軍的兩個航母戰鬥群部署在沖繩以外危險的位置。這也體現了雙方水面艦艇面對大批次的現代反艦飛彈的脆弱性。這些批次的攻擊很快能耗盡艦艇的攔截彈藥庫。即使在基礎情形中雙方的防空攔截能力都相當有效,但反艦飛彈的數量確實太多了。

除了後勤問題之外,台海之戰的特定條件也大大提高了登陸作戰勝利的難度

首先,台灣海峽的作戰環境對兩栖登錄作戰并不利。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共同擠壓的結果。浮出海面僅600萬年,直到目前,台灣中央山脈仍在以每年0.5-1公分的速度成長。這導致台灣海岸綫,尤其是沒有衝擊平原的東部地區,幾乎全是懸崖峭壁,難以展開大部隊進行登陸作戰,而西部平原则是人口稠密的城市和被河流分割得支离破碎的冲击平原,大規模登錄也非常困難。2049計畫的台灣專家Ian Easton的估計是,全台灣僅有14個灘頭可以實現萬人以上規模的兩栖登陸。

台灣東部海岸綫景觀:來源 UDN

因此,無論從後勤保障,還是從大部隊快速輸送的角度來看。 奪取港口都成爲對臺登陸作戰最重要的目標。

問題是,港口所在區域往往為人口稠密的城市區域,進攻方即使通過突然襲擊暫時獲得了控制權,也需要在盡量不破壞設施的情況下延長控制,防止反擊。而防守方則可以采用破壞性的戰術打擊突擊部隊,要用沒有重火力的突擊兵力在城市作戰的環境下佔領基礎設施,同時還要保證基礎設施功能完好,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爭奪港口的時間越長,後續增援部隊和補給的輸送就越難以實現。

這在俄烏戰爭中的幾次機場爭奪戰中俄軍所面臨的困境就可得到驗證:無論兩棲登陸的海軍陸戰隊,還是垂直登陸的傘降/機降部隊,都是輕裝部隊,火力有限,防禦不佳。在常規地面部隊的重裝火力的打擊之下,不堪一擊。而突擊部隊無法保證機場的運營,就得不到任何增援,基輔戰役的結果是,俄羅斯軍隊最精英的傘兵突擊隊員們,被以民兵為主的烏克蘭國土防衛旅殲滅。后续增援的鹅军运输机队不得不返航。導致俄羅斯奪取基輔的戰役徹底失敗。在基輔戰役之後的6個月,華盛頓郵報采訪數十名親歷者,對此戰有詳細的記述。 俄軍失敗的核心原因,就在于烏軍重武器裝備的常規陸軍對輕裝登錄的傘兵形成了壓制。在美軍共享戰場實時情報的情況下,喪失突然性的輕裝突擊兵力無法擾亂對方的後勤和指揮體系,製造混亂,反而成爲了“坐鴨(sitting duck)”。

那麼,如果不能迅速奪取港口,能否用中國大規模的民用船隊來支援兩棲登陸作戰呢?答案是否定的。與二戰不同,現代軍隊的裝備越來越重型化,涉及大量自走火炮,坦克,步兵戰車,防空飛彈以及相應的物資。這些武裝的裝卸都不是現代民用船隻可以直接支持的。

德國豹2坦克碾壓一輛2008款大衆高爾夫,一般人很難想象一輛50噸的現代主戰坦克的大小

因爲現代民用船隻爲了提升效率,都需要專門設計的機器進行支持碼頭裝卸——民用小型船隻不可能具備在沒有碼頭設施的支持的情況下裝卸這些物資的能力,其噸位就不允許;而民用的大型貨輪90%以上都是集裝箱貨輪,這更需要碼頭設施的支持。想象中的海上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將帶來後勤上噩夢一般的亂象。

现代集裝箱貨輪在港裝卸的情形

因此,在奪取可正常運轉的港口前,未來能夠利用的兩栖登陸作戰的主力民船,應該是目前在渤海,瓊州海峽等地運營的滾裝貨輪(Roll on Roll Off)這些滾裝貨輪實際上一直承擔著軍民兩用的任務,經常參加軍事演習,其公司也和解放軍聯係密切。對此船隊的真實能力,美國,台灣和日本都一直保持密切關注,而中國也從不諱言,經常在公開媒體上報道。

中華民國海軍關注中共滾裝貨輪的投送能力的論文,來源:中華民國海軍官網

但是,普遍的評估是,即使將這些船隻的計算在内(都是些4000噸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很難逃過現代衛星的監視和外界的評估),中國的兩栖投送能力依然不足。

從戰略的角度看,在真正開戰之後,無論美國還是中國,海面平臺在對方的遠程打擊力量面前都同樣脆弱。問題是,中國需要水面艦隊才能完成戰役目標,而美國不需要。這其實和美國在西太平洋所面臨的困境類似。

美國爲了維持在西太平洋的制空製海權,需要在西太平洋維持航空母艦戰鬥群等水面艦艇,而打破這一制海權卻不需要中國擁有同等能力的航母,所謂中共大力發展的反介入/拒止能力(A2/AD),是以反艦飛彈和戰鬥機為基礎的能力。同樣,儅中國需要臺海的絕對制空制海權以維持其登陸部隊的後勤運補的時候,他們需要維持在臺海的水面艦隊,而美國人和台灣人則不需要,他們只需要飛彈和轟炸機就能執行攻擊艦隊的任務。

所以,在本次兵推中,中方的每一次作戰,都是從遠程打擊關島和日本本土的美軍基地開始。這是非常難以想象的場景,CSIS甚至用文學的筆法來描述這一二戰以後前所未見的場景,以希望美軍在未來的訓練中考慮其對美國國民和軍隊心理的影響:

……以空軍的情況爲例,(這場戰爭意味著)後期部署到衝繩基地的美國空軍單位,將降落于一個跑道周圍停滿了被挖掘機和推土機推到一邊的戰機殘骸的機場,數以百計的盟軍士兵躺在基地的醫院中哀嚎,更多的臨時墓地裏躺著更多的尸體。新一波的導彈攻擊將使得幾天之前抵達的單位被徹底消滅,而新到的補充單位還要能迅速投入戰鬥……

美國空軍認識到了這一可怕的場景,美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說:"明天的飛行員們不得不面對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他們將準備在二戰以來前所未見的戰損率面前維持戰鬥”。

CSIS報告中,以瓜達卡納爾戰役爲例説明美國海空軍將面臨三代人未曾見過的巨大戰損

儘管中國開戰的第一步是先全面空襲日本本土在目前看來都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事情。但回顧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人的目標并不是爲了攻擊美國,而是爲了占領荷屬印度尼西亞。

當他們意識到要成功占領印度尼西亞就必須消滅美國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時,戰爭就走上了一條一開戰即全面戰爭的路綫,當日本面臨必須占領印尼才能保證帝國的石油供應,而他們計算是,不“偷襲”夏威夷,則印尼戰役肯定潰敗,偷襲成功反而有一綫生機的時候,日本的看似“瘋狂”的戰略選擇,反而成了他們的“理性”。對於太平洋戰爭起源中的雙方戰略考量的詳細分析,詳見斯坦福大學歷史學家 Scott D Sagan的the origin of the pacific war)。

攻擊日本本土作爲中國發動對台作戰的第一擊,意味著什麽?我難以想象。這樣的世界末日場景,沒有任何歷史先例。或許,這也是爲什麽CSIS對這次兵推的報告命名為: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下一場戰爭的第一次戰役,一旦戰爭從空襲日本本土開始,就意味著人類將進入下一場全球戰爭。

啓示:中國取勝的關鍵在於打擊台灣抵抗的信心和意志

對於這場兵推,CSIS給出了盟軍取勝的四個條件

1,Taiwanese forces must hold the line. 台灣軍隊必須要能守住防綫。

2,There is no “Ukraine model” for Taiwan. 台灣不可能有“烏克蘭模式”

3, The United States must be able to use its bases in Japan for combat Operations.美軍必須能夠運用日本的軍事基地于作戰行動。

4, The United States must be able to strike the Chinese fleet rapidly and en masse from outside the Chinese defensive zone. 美軍必須具備從防區外快速大規模打擊中國艦隊的能力。

台灣的抵抗決心和意志,是這場戰爭的首要條件,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或者國軍一觸即潰,或者當時台灣政治上已經喪失了抵抗的意志。那所有的外界干預都無法改變戰爭的結局。

回顧俄烏戰爭,這其實是普京一開始所預期的結果和所作的戰爭計劃。只要烏克蘭政府沒有抵抗的決心,幾個輕裝航空兵拿下機場之後就直接占領基輔,斬首澤蘭斯基,那麽他們的所有計劃就都能實現。實際上,俄羅斯的第一批突擊部隊中就包含大量來自FSB的人員,他們的計劃是在1個星期内就開始組織傀儡政府的運轉。 而俄軍的首批突擊部隊,甚至帶上了他們的勝利閲兵禮服。

俄烏戰爭馬上就要進入1周年紀念日了。美國各大媒體和智庫都在回顧這一年戰爭的經歷,並對未來的走勢進行展望。一個共識是,俄烏戰爭最大的意外,是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俄羅斯人低估了,所以他們才發動了戰爭,認爲自己在短時間内就可以瓦解這個國家。美國人也低估了,所以才有了從戰爭一開始就向烏克蘭總統澤蘭斯基提供流亡海外的途徑。但恰恰是烏克蘭人抵抗的意志和決心,在不斷驅動著歐美的政策隨之調整。

但如果美國和俄羅斯的評估是對的,這意味著什麽?

The “Prague Spring” of 1968 would be tragically short-lived, as Soviet troops moved decisively to crush the pro-democracy movement in Czechoslovakia.
1968年華約國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戰役中,俄羅斯的戰術與烏克蘭戰爭基本一致,前提都是假設政府軍幾乎沒有抵抗意志

這意味著2014年的克里米亞,烏克蘭政府軍在來自俄羅斯的“小綠人”的進攻下,一觸即潰。意味著1968的布拉格之春。實際上,早在2022年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人們就開始將布拉格之春和烏克蘭戰爭做比較:在兩場戰役中,俄羅斯的戰術都是一樣,因爲預計政府軍的抵抗會一觸即潰或者乾脆不予干涉,輕裝的傘降部隊直接機降,迅速占領機場,軍隊幾乎是大搖大擺走進城市,面對著手無寸鐵的平民的抵抗執行武力展示和治安作戰(特別軍事行動),而非有組織的地面軍隊的火力覆蓋。在那場戰爭中,華約的軍隊也是帶著禮服上的前綫。

這也是未來臺海之戰中,中國得以取勝的唯一途徑。在通過政治作戰和認知作戰徹底擊潰台灣人的抵抗決心,尤其是讓台灣人從精英到平民全部相信抵抗必敗之後,他們才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而臺北面臨的選擇只有兩個,是1968年的布拉格,還是2022年的基輔?

——————————————————————————

致讀者:

剛寫了三期,春節前後因爲工作、家庭和感染Covid,就停工了1個多月。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開始。這篇其實在春節前就開始動筆,但因爲拖得時間太長了,收場的也很倉促。從今天開始,我會努力恢復兩周一次的更新頻率。

雖然叫“解釋中國”,但其實我這2年以來一直對中國的宏觀和行業分析興趣缺缺。跟研究中國產業政策的朋友交流,我經常開玩笑說:“你們還做什麽產業政策?就這幾年了,這打仗打贏了,就不需要你們的產業政策了,已經世界第一了。打仗打輸了,更不需要你們的產業政策了。”

所以,這個“解釋中國”,可能也包含著“解釋中國所處的環境”的意思?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爲什麽中國房地產的債務危機將遠超想象?

來源:flickr

核心观点:

1,2021年,中國新建商品房銷售規模達到18萬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15%。這個銷售額是不可持續的。相對合理的長期銷售額應該是2021年銷售額的一半左右。

2,新房销售下跌50%,意味着所有企业的存货周期平均上涨一倍,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快周轉”模式下,这意味着所有企业都將很快面臨資不抵債。

3,預售制和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政府政策的负债端的支持意味着用有息负债融资代替无息预售回款。短期内改善了现金流,但却使得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窟窿更大。

4,目前的政策依然集中在融資支持上,而銷售下跌的問題拖得越久,房地產行業全行業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大。到2023年底,中國政府和企業將面臨真正的真相時刻(moment of truth)。到時的政策選擇才是未來中國經濟走向的關鍵。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一、理解“快周轉”模式

2010年開始,以万科為首的中國房地產企業在政府調控房價和地價持續上漲的雙重壓力之下,發明了所謂“快周轉”的商業模式。該模式的支持者認為,房地產“快周轉”模式是在向快銷和零售行業學習,通過提高企業效率來提升企業的利潤率。將“快周轉”模式做到極緻的而聞名的碧桂園,就以學習沃爾瑪為榜樣: “哪怕每平米只有100塊錢的利潤,就願意做。”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是最基礎的財務知識:杜邦分析。净資產收益率=净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杠桿比率)也就是說,在政府打壓房價和地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通過簡化產品,提升效率,加快運營速度,雖然銷售的利潤低,但只要房地產開發企業能多次周轉,年化的資產回報率依然不低。

這對已經有財務基礎的讀者都是常識了,完全可以跳過這段分析直接看第二節。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往下繼續看。

爲了理解“快周轉”,我們先舉一個例子。

假設我有一家奢侈品店,每個月的銷售額為100萬元,利潤50萬元。50%的净利率,一年净利潤600萬。聼上去似乎是門不錯的生意。但爲了完成這100萬元的銷售額,我需要投入3000萬元裝修,同時承擔2000萬元的存貨。實際上我每年的資產收益率為12%。

假設我有一家7-11便利店,每個月的銷售額為100萬元,利潤3萬元。僅有3%的净利率。但我每間7-11便利店,僅需要投入50萬元裝修,50萬元的存貨。也就是說我僅僅投入了100萬元,就獲得了36萬元一年的净利潤,我的年資產收益率為36%。

在這種假設下,你如果擁有5000萬元本金,是開設一家奢侈品門店,還是50家7-11便利店更賺錢?當然是開7-11更掙錢。

這裏的差別,就是所謂的總資產周轉率。投入5000萬的奢侈品門店,一年的銷售額僅6000萬,即總資產周轉率為1.2,而投入100萬的7-11門店,一年的銷售額1200萬,總資產周轉率為12。

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模式,企業從買地開始投入資金,經過前期設計,規劃,然後初步建設,報批報建,達到預售標準后,在政府的批准之下開始銷售(封頂或者主體部分完工)。大概需要12-18個月的時間。

預售完畢之後,大概再花2年的時間完成建設,交樓。但開發商的錢已經收回了,預售以後是客戶無息借錢給開發商完成開發。因此房地產企業實際的現金投入和收回的周期12-18個月。

而快周轉模式,通過簡化和標準化房屋設計,一方面節省建設時間,另一方面也能通過標準化的設計快速獲得政府審批。將企業現金投入周期壓縮到6-9個月。現金回收以後,可以繼續投入下一次的投資和開發。之間的差別我們用如下示意圖展示:

也就是說,同樣借來一筆錢,假設每年12%的利息,一年開發一次的節奏,我必須獲得至少12%的利潤才有利可圖。而如果我一年能開發兩次,則每次能有6%以上的利潤我就有利可圖。

二、成也存貨周期,敗也存貨周期

在房地產景氣周期裏, “快周轉”模式是一個相互正反饋的飛輪(flywheel):

  1. 周轉越快,越能承擔更低的利潤率。以比同行更低的價格,更快把房子賣出去。

  2. 相比同行的價格越低,賣的越快,回款越快,越有利於周轉率的提升。

聼上去很美好,不是嗎?但問題是,這個飛輪,在地產下行周期裏,也是一個正反饋的波動製造機(volatility machine) 。

房地產與沃爾瑪是完全不同的生意,簡單考慮利潤表而設計的“快周轉”商業模式,在經濟下行時期,面臨著完全不同的風險,這個風險來自於完全不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

零售業是輕資產行業,2021財年,沃爾瑪的銷售額達5700億美元,總負債約1500億美元,其中長短期借款約600億美元,其他大部分為對供應商的欠款,屬於無息負債。

房地產是重資產行業,2021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5580億元人民幣,但是總負債高達1.7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大約7000億元來自於購房者提供的預售款,5000億的供應商欠款,剩下大約5000億的有息負債。

也就是説,在不考慮貨幣符號的情況下,同樣完成大約5600億的銷售額,碧桂園的有息負債是沃爾瑪的10倍,實際可能更高。因爲供應商的欠款可能以商票等形式融資。

在經濟下行,面臨銷售端的擠壓的時候,這個資產負債表的不同將帶來截然不同的表現。

爲了簡化起見,我們假設兩家公司“壁櫃園”和“握爾媽”,都是10%的毛利潤率,5%的融資成本。

“握爾媽”5700億美元的銷售額帶來570億美元的毛利潤。她600億元有息負債一年的利息支出大約是30億美元。假設銷售額跌去一半,僅2800億美元,其他沒變,2800億元銷售額帶來280億美元的毛利潤,覆蓋30億美元的利息支出應該問題不大。

但“壁櫃園”56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帶來了560億的毛利潤,需要覆蓋250億的利息支出。但如果她的銷售額跌去一半,僅剩下280億的毛利潤,需要去覆蓋250億人民幣的利息支出,就可能非常危險了,管理費用等開支稍微控制不好,立刻就虧損。

當然,這是個假設的推演,實際上,在經濟下行周期裏,房地產銷售額可能跌去一半,但賣日用品和生鮮雜貨的銷售額大概率僅微跌,甚至低端零售業因爲消費降級還可能增長。這是必須消費品(consumer staple)和可選消費品(consumer discretionary)的區別。

具體到微觀,問題就出在存貨周期上,銷售額跌去一半,意味著存貨周期增長一倍。也就意味著,當手裏存貨周期延長到一定閾值之後,所有的項目都是虧損的,無一例外。如下圖所示意的情況:銷售不暢的時候,一年兩轉的快周轉變成了一年一轉的慢周轉。利潤直接被財務成本吞噬掉。

到了這裏,我們能看到在經濟下行中,“快周轉”的飛輪產生了負向的自反饋循環:

  1. 銷售越慢,項目虧損越多。項目虧損越多,企業越需要財務融資輸血。

  2. 財務輸血越多,利息負擔越重,利息負擔越重,項目虧損的閾值越低。越多項目虧損。

聼上去就很可怕了,但等一下,這還沒完。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財務成本,帶來更大的虧損。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實行預售制,房子還沒建完,客戶就把錢全部交給開發商。這實際上是客戶向企業提供了無息貸款。客戶一般需要等2年左右才能從預售交錢到最終收樓。

還記得2021年“壁櫃園”1.7萬億的債務中有7000億的預付款嗎?銷售額下降一半,意味著客戶每年向開發商提供的無息貸款減少了一半。也就是説,1年以後,開發商要維持現金流的話,需要尋找至少1500億的有息貸款去替代這部分的無息貸款。

這又是每年大幾十億的利息指出,在我們假設的情況下, “壁櫃園”已經直接虧損了。

當然,真實的財務報表是動態的,比這個假設情形要複雜的多。

至少,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的是,在中國房地產商業模式之下,全行業銷售額的大幅下降,帶來的不是部分企業銷售不暢倒閉退出,最後優勝劣汰。而是全行業的持續虧損,因爲房子在開發商手裏握得越久,財務成本就越高。當存貨周期增長到一定閾值,怎麽賣都是虧損。

三、銷售能否恢復到2021年的水平?

企業如何走出這個困境,回顧杜邦分析公式,他只有兩個選擇。或者銷售大幅增長,也就是存貨周期進一步變短來彌補虧損,或者漲價。銷售價格如果能獲得增長,就能覆蓋更長時間的財務成本。

那麽,能漲價嗎?我們來看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原文: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報中涉及房地產部分章節

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依然留在文件的表述中,同時,并沒有對需求端提出任何實質性的措施,依然集中在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支持上。這樣的政策口風下,我相信任何中國從事宏觀/房地產行業研究的人都不會據此認爲明年房價能有大幅上漲的政策空間。

價不能漲,量能有多少?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2021年中國到底銷售了多少房子?這樣的銷售額意味著什麽?2022年跌了多少,未來10-20年合理的銷售額應該是多少?

回顧歷史,1990年,中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僅7.1平米。經過30年的發展,至2020年,中國城鎮家庭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高達41平米。這個數字已經趕上或者超過了德國、日本和英國的水平。正在接近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各國人均居住面積變化,來源 Nature Energy

主要的增長,來自於2015年以後,以城鎮常住口徑計算,2016-2021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年均購買了2平米新建商品房。假設中國住房壽命平均為40年(美國為80年,日本為30年,但日本70%的人口居住在木製獨立屋,住宅建築壽命過短浪費國民財富的問題全世界聞名),也就是年均更新1平米。要維持2021年的銷售額,中國未來10年的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將再增長10平米。達到人均50平米的水平。

行業的共識是,2021年已經是中國房地產銷售額的巔峰。未來無論是城鎮化速度,還是人均住房面積的增長,都會減速。長期來看,市場的共識是在人均銷售1-1.2平米之間,取決於不同假設,對應的年均銷售額在10-12萬億之間。 對比2021年,這是一個30-40%的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2年1-11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纍計同比增速分別下降23.3%和26.6%,但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個數據是失真的——中國政府統計房地產統計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會平滑(smooth out)市場變化,在上漲的時候低估增長,在下跌的時候低估跌幅。

有如下兩個數據可以説明市場的變化可能比政府統計的結果更爲劇烈:

  1. 2022年1-11月,中國前100大房企的銷售額纍計同比下降47.8%。而前100大房企占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的38.1%。在更優質的城市和更好的地段,領先企業的占比更高。

  2. 2022年1-11月,中國住戶新增中長期貸款纍計同比下降55.2%。中國的住戶新增中長期貸款基本上全是房貸。而貸款購房近年來已經達到購房占比的80%以上。

而我們再回頭看目前的各項政策,無論是當局依然沒有意思到,或者不願意面對現實。因爲無論是2022年10月的新10條,還是12月初的三隻箭,重點都在於支持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對於銷售端,尤其是恢復市場的房價上漲預期,依然沒有太明確的信號予以刺激。

如前所述,在沒有房價上漲和/或銷量大增的情形下,融資支持僅僅解決了房地產行業短期的流動性難題,但中期到長期看,完全不解決全行業的資產負債表惡化的問題。

而短期的銷售刺激,則是透支未來市場空間,未來將面臨更大的銷售下跌和存貨周期。無論在負債端如何支持這些房地產企業,最後只是製造了更大的債務黑洞。到了2023年底,我們將看到更多的企業不得不面對這一現實。而到時政策當局的選擇,可能是未來5-10年中國經濟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

他們會不會如2016年一樣,再次刺激房地產市場的銷售和價格上漲呢?最近劉鶴的表態,儘管沒有放進官方文件,可能提供了一點綫索。


這是一篇相對low effort的文章,我提出了一個hypothesis: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快周轉”模式決定了目前的融資支持政策無法解決他們資產負債表的大窟窿,未來中長期的房地產銷售規模中樞決定了這個行業面臨全行業虧損。

而我現在這篇文章裏,對這個hypothesis的驗證工作還是很粗淺的。限於精力有限,這個工作我沒法做完。但基於過去10多年的工作經驗,我對這個結論還是相對有信心的

朋友們可以自行判斷和驗證,也歡迎給我發郵件討論。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一個中國原則”真的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的嗎?

核心觀點:

1,過去20年來,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通過各種壓力管道,迫使個人,公司和機構等非政府部門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其合法性的基礎來源于聯合國2758號決議。

2,但是聯合國的2758號決議的聯大辯論實錄表明,成員國並未通過支持2758號決議明確台灣的法律地位或“一個中國原則”。包括美國在内,主要發達國家在與中國建交的時候,都沒有原文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而是有各自的“一個中國”政策。

3,這並不影響中國在世界範圍內不斷重複“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共識”的説辭所帶來的效力。實際上,非政府機構和個人在“領土問題”上對中國的妥協、退讓和“道歉”是最多的。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與中國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中國政府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敏感程度。任何想要在中国做生意的老外,都必须接受“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立场。以至于好莱坞已经有了本能膝跳反应。

2021年,John Cena因為在台灣推廣《速度與激情》的視頻中稱台灣為國家,遭到中國官方媒體和網民的圍攻,這個“熱愛中國文化”的好萊塢明星不得不用中文發表了一個道歉聲明:

John Cena並不孤獨,從賣糖果的,到賣球鞋的,從泰國的少年運動會,到全球各大航空公司。任何個人,公司和機構,在任何可能提及“台灣”,“中華民國”的場合,都有可能面臨來自中國的壓力,將台灣稱為“台灣,中國的一個省”(Taiwan, A Province of China)。

這一行為持續多年,高潮是2016年的周子瑜事件。

一個時年16歲的台灣小姑娘,因為在韓國的綜藝節目中舉著中華民國國旗。被熱愛韓國綜藝節目但愛國神經敏感的中國民族主義者發現並“出征”。

她最終不得不臉色蒼白的發表道歉聲明:“我是中國人”。在中國,這次“出征”獲得了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官方媒體的背書和“點贊”,而在台灣,很多對政治本來並不感興趣的年輕人群情激憤。

而這一切正好發生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後,年輕人的憤怒轉化成了選票,催生了一代綠色選民。事後藍綠雙方的討論都認為,周子瑜事件至少給民進黨增加了50萬的選票,是民進黨2016年上台執政的關鍵之一

一般觀察者都將中國推動此類話題簡單歸因於“民族主義操作”,但這僅是從中國國內政治的出發的視野。觀察國際機構/個人對來自中國的壓力的反應,我們會發現在領土問題上,尤其是台灣問題上,來自中國的壓力比其他議題更有效,更能獲得國際機構/個人的服從。

需要向中國道歉的事情很多,從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況(H&M,2021)到使用被認為長相“辱華”的模特兒。但涉及“台灣”和“西藏”的領土問題上,來自中國的壓力特別有效。瑞典中國政策中心對國際公司向中國道歉的研究表明,除了2019年的香港抗議事件之外,领土问题是得到外国公司道歉最多的中國敏感领域。但香港抗議事件在納入統計的“道歉事件”中最少,因為這僅是2018-2019年的一次性事件。而其他領域案例的時間跨度則長達15年。

2008-2021年,西方公司在中国社交媒体抵制下是否公开道歉的分类别统计。来源:跟着党购物,瑞典中国政策中心

二、形式大於實質:在國際推廣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基礎

與人權問題在國際社會面臨的爭議不同,不管中國政府如何辯解。大多數人都不能同意中國對其國內人權問題的論述。

但領土問題則不一樣,實際上中國的領土主張,尤其是針對台灣的“一個中國原則”,不僅很少受到挑戰,甚至看上去還得到了很多國際機構和國家的支持,大大增強了其合法性,這或許是其在國際上更為有效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的論述非常簡單和清晰,我們採用中國外交部的聲明原文如下:

英文:There is but one China in the world, Taiwan is an inalienable part of China’s territory,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sole legal government representing the whole of China. This has been clearly recognized by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758 of 1971.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181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one-China principle. The one-China principle is a universal consens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a basic nor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中文版: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1年聯大第2758號決議對此予以明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181個國家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我們來看這段論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一個中國原則的表述,代表中國政府的立場。但一國的立場需要其他國家的公共/非公部門接受和執行,需要更廣泛的國際法依據。

所以,從“1971年联大第2758号决议……”開始才是關鍵。沒有這些表述,中國沒有依據要求他們沒有管轄權的其他國家的個人、機構和政府服從“一個中國原則”。

“一个中国”,“2758号决议”,“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三段論talking points在各個場合被不斷重複。包括這裡這裡這裡,還有這裡

如下視頻中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的發言一樣,中國不斷重複這一論述,造成的一種印象是,既然他們能如此自信地給出有細節,有邏輯的論述,似乎就算有誇大,也不應該距離事實太遠吧?

2021年10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聯大2758號決議發表50週年之際表示:「台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必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聯大第2758號決議已經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可見,這一論述對於中國“一個中國原則”的合法性具有中心地位。

很可惜,這段論述的每一句話都很難成立,與事實的距離甚遠。

我們一段一段看裡面的語句:

1,“1971年联大第2758号决议对此予以明确。”

這句話的意思是,聯大2758號決議的通過,確立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內容。但如果你去看聯大2758號決議的原文,你會發現這個決議在字面上完全沒有類似的表述。而且還有很奇怪的刻意模糊。

聯大的所有歷史決議都可以在聯合國官方網站上查到,我們採用聯合國官方的中文譯本如下:

具體2758號決議出台的歷史背景,當時美、中、台三房的博弈,以及為什麼台灣錯過了雙重代表權的機會等等話題,以後可以找機會再談,這裡重點提出兩點:

  1. 2758號決議全文沒有提到“台灣”兩個字,也沒有任何表述確認台灣是否屬於中的的一部分。

  2. 2758號決議全文甚至沒有提到“中華民國”這個聯合國創始安理會成員國的名字。而採用了“蔣介石的代表”這樣彆扭的字眼。

這是因為,這個由阿爾巴尼亞提出的決議,如果要打敗美國/突尼斯的雙重代表權提議,首先在聯大獲得通過,有兩個先決條件。

第一草案需要避免提到“台灣”,以獲得諸多堅持住民自決權的二戰後獨立的前殖民地國家的支持。

第二要草案要避免提到驅逐“中華民國”的代表。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權繼承自被認為已經不存在的“中華民國”,採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權的字眼,就意味著中華民國的國際法地位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所以中國才有權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出現“驅逐中華民國代表”的字樣是自相矛盾的,更何況還有很多會員國并不認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意味著中華民國的滅亡。

這不是我個人對文本的解讀。聯合國大會辯論是有紀錄的,在2758號決議進行表決時,代表的發言就說明了這個決議能獲得通過,恰恰是因為其避免了包含台灣的法律地位的問題。原始的會議紀要(中文版)如鏈接,我们摘录幾個發言如下:

首先是馬來西亞代表的發言,馬來西亞是支持2758號決議的發展中國家,他們的發言中明確表示,支持2758號決議,並不代表他們認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的地位需要通過自決的原則決定。

马来西亚代表发言,支持2758号决议,但台湾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需要通过自决的方式解决。

接下來是奧地利的代表,支持2758號決議的西方發達國家之一,他們的發言也明確,台灣島上和其政府的地位問題,需要另行解決,並不代表2758號決議已經確定了台灣的前途。

奥地利代表发言,支持2758号决议,但明确台湾地位未定

當然,原文鏈接中還包括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家的發言,他們明確提出了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代表中國。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辯論記錄原文。

聯合國大會的辯論至少表明,說2758號決議明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沒問題。但說聯合國代表大會壓倒多數通過了2758號決議,就說明聯合國確立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則沒有。哪怕投票支持的國家中,很多也不認為這個決議代表了這一層意思。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81个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錯。絕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從未支持過“一個中國”原則,而都有著各自版本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先以美國為案例,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局的政策報告: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核心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但台灣是否是中國的一部分,還是獨立的國家,或者是另外一個中國。美國不持有立場。更關鍵的是,美國的觀點是他們認為他們從來沒有過立場,也沒有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諾。我們來看美國116屆國會第一次會議的H.RES.248的原文表述的觀點

  • Whereas the United States One-China Policy is based on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nd on joint communiqués negotiated with the PRC in 1972, 1978, and 1982, with a focus on peaceful resolution of Taiwan’s status;

  • 鑑於合眾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基於對《與台灣關係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1978年,1982年談判簽署的三個聯合公報的完整執行,並聚焦於台灣地位的和平解決。

  • Whereas, consequently, the United States One-China Policy is not the PRC’s One-China Principle;

  • 鑑於,故此,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

  • Whereas in the Three Joint Communiqués, the United States only acknowledged, without endorsing, the PRC’s claim that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 鑑於,在三個聯合公報中,美國僅是認知,而非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的聲明。

以上中文是我的翻譯,簡單來說,一個中國政策並非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地位未定。是世界上主要國家在跟中國簽署建交文件的時候的基本立場。

如果需要再舉一個例子,可以看比中美關係正常化更早的中日關係正常化中,《中日聯合聲明》的原文中表示: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按降伏文書所述,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注意,《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原文是:

(八)《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之內。

這只是對日本主權的限定,並沒有對台灣主權進行約定。

當然,對於何謂執行開羅宣言,又有不同的解讀。這一點,我們還是用簽署文件時,日本外務省就日本的立場向中方進行解釋説明的原文做為參考,該文件已經解密,而且美國威爾遜中心已經翻譯成英文。

日本在就條約的最後擬定文本向中方進行解釋的時候表明,作爲舊金山合約的簽字國,日本政府已經放棄了對台灣的一切權力,因此也就沒有對台灣法律地位發表任何聲明的立場。

日本外務省文件,就中日聯合聲明文件,日本側對中國的説明 1972年9月26日,中日聯合聲明發表與1972年9月29日

除了美國、日本以外,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所有歐盟國家等主要發達國家都從未照單全收過“一個中國”原則。劍橋大學出版的 The China Quaterly 最新一期(Vol 252)的專刊中總結了過去50年來主要國家的“一個中國政策”的細節,可以看到所有“一個中國政策”雖然有細微差別,但核心都是台灣地位未定論。

基於以上兩點事實,所謂“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就是難以成立的一個判斷了。

當然,這一切都不是新聞,無論是英文學術界,還是繁體中文(台灣)媒體上,都已經是老生常談。台灣外交部也就此多次作出回應。這並不代表中國不能繼續通過不斷重複其“一個中國、2758號決議,國際共識”的三段論,獲得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製造台灣是中國一部分是國際共識的假象。

台灣人持有中華民國護照不得參觀聯合國總部台灣學生不得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術活動甚至聯合國秘書長曾一度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聯合國的立場,在面臨美國等國家的壓力之後不得不承諾不再使用類似説法。

聯合國機構,尤其是其秘書處的很多決策并不透明,聯合國爲何在沒有聯大決議支持的基礎上,逐步認定2758號決議意味著聯大已經明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很難得到考證。但清楚的一點是,在2010年代達到高峰以後,聯合國秘書處正在不斷修正這一立場。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他們爲什麽要如此堅持要塑造國際社會都同意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另類真相(alternative truth)?他們的政策目標是什麽?

這些話題,我們留待下一篇有關台灣的文章繼續探討。


注:本文主要内容大部分參考了German Marshall Fund于2022年3月發表的報告,The Distortion of UN Resolution 2758 to Limit Taiwan’s Access to the United Nations, Jessica Drun and Bonnie Glaser

此報告也受到了國臺辦的關注和反對,他們提出的反駁意見如下:

东西问丨戴瑞君:为何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确认了一个中国原则?-中新网 (chinanews.com.cn)

葛来仪、庄宛桦发报告攻击联大2758号决议,朱凤莲:质疑美国有关学者是否有基本常识_两岸交流_台湾_新闻中心_台海网 (taihainet.com)

台灣問題是我認爲未來5年對每一個中國人都異常重要的話題,我們未來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台灣問題會如何演變。而簡體中文世界,也就是大陸出生的中國人獲取有關中國信息的主要渠道中,很少能接觸到有關台灣問題更深入的探討和分析。這個newsletter的目標之一,就是希望彌補這個信息鴻溝。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一场无预警的革命:墙外社交媒体将掌握墙内中文世界的舆论主导权

核心观点:

  • 2019年以前,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如twitter和reddit,在简体中文互联网上是几乎毫无影响力的。几乎没有中国人关心那里有些什么人,在讨论些什么。甚至海外中国人也更多的通过境内的社交媒体获取有关中国的新闻,评论和观点。而这一情况在2019年以后正在迅速改变。

  • 大流浪:豆瓣鹅组,冲浪TV,虎扑防区,贴吧等曾经的境内热门时事讨论区,在2018-2019年间遭到彻底封禁之后,纷纷在境外如reddit等平台重建。部分国内的社交媒体影响者(social influencer)在中国社交媒体被禁言之后,转战twitter,将他们的影响力带到了境外平台。在这个离岸的虚拟空间中的政治和社会动员,是中共难以控制和掌握的。

  • 2022年11月的#白纸革命,体现了一些通过境外社交媒体工具成长起来的influencer和activist已经具备了对国内议程和社会运动的直接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肯定因为过去3年防疫的现实与官方叙事的脱节而得到加速提升。

  • 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除非物理断网,否则每一次清洗和打压,都将给境外中文社区送去更多的境内的听众和意见领袖,他们产生的内容再通过各种难以控制的方式“走私”回大陆。

  • 而在一轮又一轮清洗之后,生存下来得新一代influencer和activist或者已经移民(“肉身翻墙”),或者具备更强的Operation Security/反侦察能力,是目前中共审查机器无法处理的。他们将成为新一代社会运动的种子,并重新掌握中文世界的议程设置权和舆论主导权。而未来审查和宣传机构如何应对这一新得挑战,值得观察。

一,大流浪的开始

大概在2019至2020年间,尤其是Covid-19爆发之后,我开始注意到的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微信群组里开始流传一些推特账户的截图,用以传播观点,小道消息和段子。同时,一些曾经的境内时事讨论区,尤其豆瓣鹅组虎扑开放区等,也纷纷在境外重建,其上的内容,也通过截图在境内的社交媒体上传播。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比如,2018年以后,随着对微博和微信平台舆论的进一步控制和压缩,一些之前较为小众的专业领域也被波及。曾经在财经圈里颇有影响力的爆料博主曹山石,或者曾经以敢言著称的交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洪灏。他们在微博平台的时候就具有数十,上百万的粉丝,在因为“传播谣言”被国内社交媒体封杀之后,现在都已经转战twitter,也拥有数十万的follower。 这里面甚至包括如娱乐明星范冰冰袁立。 他们所产生的内容以前通过微博链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传播,现在则主要通过twitter截图,继续在中国社交媒体中传播。

示例:微博用户转载洪灏的twitter截图

而在2018-2019年新一轮的舆情管制以后,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肉身翻墙,比如五岳散人,有的还在国内,比如tinyfool ,他们活跃于twitter平台,并保持着他们在国内社交媒体建立的品牌所带来的影响力。

当然,这仅仅是个人anecdotal的感受和对趋势的判断,很难用数据去验证。一方面几乎无法度量中国网民翻墙人数在最近几年的变化,比如,百度指数根本就不提供“翻墙”的数据。另一方面,也很难度量国内舆论热点话题的策源地到底是微博还是twitter。但有几个数据是可以佐证的。

一是在百度指数中查询“twitter”和“facebook” 。facebook的长期搜索指数保持稳定,而twitter则在2019年以后不断增长。这里,facebook作为对照组,去验证twitter的搜索指数的变化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序列增长。之所以用英文单词而非中文的“推特”和“脸书”,是因为脸书这个词在简体中文环境中使用率较低,与推特的可比性较差。

百度搜索指数中,对比facebook和twitter两个关键词,facebook基本维持稳定,而twitter在2020年底开始持续增长

另一个是Reddit目前最大的简体中文社区r/China_irl群组的统计数据。 根据Reddit上该群组的自我介绍如下:

r/China_irl的about us页面
r/China_irl的subredditstats统计结果

r/China_irl的用户活跃度颇高,根据subredditstats.com的统计尽管在所有subreddit中,r/China_irl的订阅者排名为3862,但其日均评论(排名84),日均新帖(排名45)都在100名以内。而其订户在2019年建立之后也经历了快速的增长。

这里,我选取了两个活跃度和订阅用户数和r/China_irl类似的一般subreddit做对比,r/SonyAlpha是一个相机论坛,而r/Breadtube是一个较为活跃的面包视频食谱分享站。都能看到,r/China_irl的订阅用户增长曲线是非常陡峭的。

与之类似的群组,还有曾经的豆瓣鹅组,冲浪TV等从豆瓣,神奈川冲浪里贴吧遭到整肃后再海外重建的论坛。

这是一个非常新的现象,在2010年代微博和微信相继崛起之后,中文世界的舆论主导权和议程设置权一直掌握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手中,而政府也一直将其中的意见领袖作为假想敌,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清理工作,希望实现对舆论的全面管控。 即便如此,令政府赶到头疼的公共舆论事件和反对声音,策源地依然是微博,微信,知乎等境内平台。最近的直到2022年1-2月间的徐州铁链女事件,其舆论传播,社会动员都基本上在境内平台完成。

但本次白纸革命事件,可能标志着另外一个转折点。

二,“境外信息倒灌”:一场没有预警的革命

对于任何熟悉简体中文网络世界和2022年11月26日开始的“白纸革命”,体现了两个之前在中国大陆零星发生的抗议事件中所不具备的特征:第一是他们显然熟悉各种境内媒体审查最严重的内容。包括四通桥事件,2019香港反送中等最为敏感的政治议题。第二是这一场运动的组织和策划显然非常隐秘,同时又波及广泛。是一场所有观察者都没有预料到的“革命”。

比如在北京的抗议中,他们高呼的是“不要核酸要自由”,这个口号来自于20大期间独自抗议的“重大政治事件”,四通桥抗议。这在境内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上几乎不可能得到传播。

比如这个镜头中,抗议者们显然熟悉那个近年来广为流传的meme,“这是我的职责。”

Eason - @easoncxz@mastodon.online on Twitter: "「去游行!天安门广场。」 『为什么?』 「因为这是我的职责!」  图片保存自不知哪里;估计是一两年前的今天的网上某处吧。 https://t.co/jSErne7tmH" / Twitter
BBC一个6.4采访中的短短5秒,最近几年在境外中文互联网已经成为新一代人纪念那个年代的meme

在比如,本次事件中,在twitter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的@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纽约时报对此的报道是:

许多Twitter帐号搜集了中国防火长城内的抗议视频并发布出来。如果这些视频在国内遭到审查,它们可以随后再发回国内。热门Twitter帐号“李老师不是你老师”的粉丝数已经超过70万。该帐号管理者只具李姓,是一位身处意大利的画家,他说在过去一周,这个帐号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中国的上千份投稿。

“因为现在每秒都有十几条消息进来,”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的消息发出来就被删了,他们想找到就只能从我这里找。”

五个月前,在他的微博帐号被审查者多次删除之后,李先生开始活跃于Twitter。在微博上,他就发过粉丝投稿内容。他决定在Twitter上也继续这么做。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本次活动中,telegram,twitter,reddit等境外社交媒体的作用。纽约时报写道:

从抗议活动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使用软件访问Twitter和Instagram等在中国被屏蔽的网站,这给中国的审查机构增加了挑战。这些外国网站超出了中国官员的控制范围,它们可以充当这些视频的存储库,在中国的互联网上遭到删除后,还能重新下载和转发。

很难用定量的方式去衡量本次运动是如何发起和动员的,但基本上可以判断,不受审查的社交媒体在其中一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实际上,中共对这一点也非常清楚,他们一方面早就预言了“境外信息倒灌”是未来一段时间中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之一,比如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旗帜》杂志撰写的文章,中国社科院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在《人民论坛》上发表的文章,均提出“境外有害信息倒灌”这个难题。黄文中表示:

境外有害信息倒灌是管控难点。海外有害信息通过相关“翻墙”软件、虚拟专用网络(VPN)、电子邮件、信息截图等手段倒灌境内,并通过境内社交媒体大量传播。移动社交平台出现文字图文化、图片视频化、视频图片化等新趋势,对有害信息进行变种传播,通过微传播加快扩散,增加了监管难度。境外势力依靠技术、资本、公关、广告等方面的支持,妄图潜入国内社交媒体,传播散播不利我国的意识形态内容,甚至操控舆论

另一方面,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的警察在运动之后立刻开始大规模的公开手机检查。

三、预测未来发展:不可逆的循环

如果以上观察正确,则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不可逆的循环。因为境内已经消灭了所有的异议,而官方的解释和宣传和现实又如此脱节。一次又一次对国内舆论的清洗和镇压,将引导越来越多的人“翻墙”。

而翻墙的人们,其实在墙外的舆论和观点下形成的,将远比他们在墙内环境下的观点要来的更为极端。这次抗议中,甚至出现了规模聚集的高喊“习近平下台”口号的场面,这在过去30年中是不可想象的场景。他们的组织,动员,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都将在比过去30年更宽松和激进的环境中完成。

这些人又会把这些内容重新“走私“回到大陆。而面对这一局面,中共的反应只能是下更大力气进行舆论审查。而更大力气的审查,只会让更多的人去翻墙寻找答案。

问题是

1,中共并无法控制这些境外的社交媒体平台。

2,中共很难将境内那些具备基础反侦察能力/Operation Security能力的个人抓出来。

3,中国无法/不愿实现物理切断国际互联网。

当然,其中的2,3都需要更大篇幅的论证,可以留待以后再谈。但如果这三个问题成立,那么推理的结论就是,当中共把所有的境内反对意见都消灭之后,那么微博和微信作为”舆论场“的作用和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境外将成为最重要的舆论平台,并逐渐掌握对境内的话语权,解释权和议程设置权的优势。而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未完成/未来几天将进一步更新】

Thanks for reading China Explained/解释中国! Subscribe for free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