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困而学之》

#087 自动驾驶撞死人,法院判赔$2.43亿

4 August 2025 at 13:12

一周前,这个频道有期节目,介绍懂车帝对国产电动车和特斯拉“智能驾驶“的评测结果。 国内电动车的智能驾驶宣传,吹牛撒谎,草菅人命,这不是新闻,懂车帝的测评用事实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虽然特斯拉在各项指标中,遥遥领先,但特斯拉本身在美国市场上也涉嫌虚假宣传,把随时需要人工干预的辅助驾驶贴上“自动驾驶”,甚至“全自动驾驶”的标签,而且用浮夸的语言,把一个2级辅助驾驶产品,吹嘘成似乎具有5级全自动驾驶性能。

一些听众显然没有听明白那期节目的主旨,是让车主分辨特斯拉的营销宣传和产品实际性能之间存在的差距,尤其是意识到它自称的“自动驾驶”“全自动驾驶”存在的安全隐患,做一个对生命负责的司机。这不但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对乘客,对路上其他人的生命负责。

有些特斯拉车主甚至觉得,那期节目是说他们买的车不好,听了以后,情绪有点激动。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都有些Tesla Fanboys,Musk Fanboys,跟其他产品的无脑粉一样,只准说好,不准说毛病。汽车只是个花钱买来的消费品,马斯克又不跟他们上床,何必这么激动呢?

懂车帝那个测试,在节目结尾,人家说的很清楚,就是让车主了解目前市场上各个品牌“智能驾驶”性能的局限,别把生命交给一个不靠谱的产品,做个负责任的司机。人家懂车帝在节目中传达的这么清楚的信息,好象很多人听不懂,还得要能听懂的人来二次解释。有个中文油管频道,叫“老范讲故事”,播主老范比较熟悉国内的新兴行业,在这类问题上很有见识。他也看到,大多数对懂车帝的评论,根本没搞清楚人家在说什么,就是让车主别轻信“智能驾驶”,做个对生命负责的司机。这本来不应该是人间常识么?

当然,各种产品的fanboys跟常识是在两个不同轨道上,很多是撞了南墙才会跟常识并轨。汽车是有用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杀伤力很强的凶器。所以,中文世界有个说法,把那些开车莽撞,不负责任的司机叫做“马路杀手”。

我7年前就开特斯拉。开特斯拉之前,开过七八个品牌的车,丰田、本田、别克、林肯、奔驰、宝马都有。有比较,就会知道特斯拉的优点,也知道它的毛病。我也看过马斯克的很多资料,了解他的成就,也了解他吹过的各种牛,还有他打过的各种法律擦边球。这几年,特斯拉面临的巨大风险之一,就是马斯克把它的2级辅助驾驶系统,包装成“自动驾驶”甚至是“全自动驾驶”来宣传,误导车主,导致重大公路安全隐患。这一点,我在那期节目中讲的很清楚。

前天,也是就那期节目刚刚播出一周,位于佛罗里达的一家联邦法院,做出重磅判决。在一起特斯拉“自动驾驶”致命车祸案中,陪审团判特斯拉向两名受害者,赔偿2.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17亿元。

Read more

💾

#086 鸡娃与小镇做题家:殊途同归,如何突围?

2 August 2025 at 07:19

中国是个等级社会。国民分三六九等,财富按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分配。金字塔顶端的富裕阶层,不到人口的0.1%,金字塔的巨大底盘占人口95%以上,剩下的不到5%,是这些年人们经常说的“城市中产”。

这可能跟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不一样:不是说中国居民一个月的存款就增加好几万亿元么?的确,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存款新增9.9万亿元,平均每个月增加3.3万亿元。问题是,每个月增加的这3.3万亿元跟95%以上的中国人没有关系,或者只有微不足道的关系。

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呢?是中国央行的数据。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99.63%的居民存款余额不足50万元,也就是说,存款余额达到50万元的居民只占0.37%,而存款超过100万元的居民在全国范围内只有0.1%。

在各家银行中,招商银行吸纳了大量城镇居民、城市中产和富裕阶层的储户。它的存款数据更说明城镇居民储户的现状。招商银行把客户分为三级,最低一级是普通客户,占97.75%,人均存款余额只有1.25万元;中间一级是“金葵花客户”,占2.18%,人均存款余额150万元左右;最高一级是“私人银行客户”,占0.07%,人均存款余额在2000万元以上。

从中国央行的全国数据和招商银行以城镇居民为主的数据看,尽管居民存款总额增长惊人,但它跟95%的中国人没有多少关系。而这95%的中国人构成了中国社会金字塔巨大无比的底盘。在这个巨无霸底盘和不到人口0.1%的金字塔顶端之间,是净资产百万元以上的“城市中产”。一位在《金融时报》工作的朋友徐瑾,把这个看似财务状况不错,实际上相当脆弱的“城市中产”称为“软阶层”。她有本书,写“城市中产”的状况,书名就叫《软阶层》。

几年前,在中国经济还蒸蒸日上,房价还永远涨的时候,徐瑾就看到了“城市中产”脆弱的财务状况和暗淡的前景:他们的资产跟房产和工资收入高度绑定,很多人背负着巨额房贷。一旦房价下跌或个人收入下降,甚至收入中断,他们百万元级的净资产,便可能迅速缩水,甚至变为负债。

因为中国社会金字塔顶端加剧固化,阶层向上流动几乎停滞,他们向上跃升到千万元级净资产的真正富裕阶层,通道变得异常狭窄,但跌回金字塔底盘的风险却近在咫尺。问题是,他们已经脱离了底层社会,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生存状态。

这种脆弱的“悬置”状态导致了普遍的焦虑和无力感。这不仅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心态、情绪、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且也影响到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在焦虑和无力感的驱动下,“软阶层”内部爆发了一场子女教育的“军备竞赛”:为了让下一代能突破现有阶层,至少是维持现有阶层的财富和地位,他们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精力,从择校、辅导班到兴趣特长,步步为营,层层内卷,提前把他们的孩子推进中国社会恶性竞争的角斗场。

Read more

💾

#085 想作死,你就试试

31 July 2025 at 01:32

在人们印象中,主流媒体都比较严肃,一本正经报新闻,大多是坏消息,打开仔细看,费脑费心,没点意思。在铺天盖地的坏消息中间,编辑偶尔也配上一点好消息和有点意思的消息。但你得不断往后翻,不断刷,才能看到。

新闻报导要有意思,首先报导的对象必须有意思,像诈骗类新闻,报导的事件大多数都是一个套路,好象骗子都是换套行头,按同一个剧本演,受害人也是像按同一套剧本出演的群众演员一样。但最近,美联社报导,印度有个家伙,创新诈骗业,冒充外国大使,在新德里租房子当大使馆,还给好几辆汽车伪造了外交牌照,但他代表的国家都是虚构的,在地球上并不存在。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前一阵也报导了几个推陈出新的骗子。加州有四个骗汽车保险的骗子,说他们的豪车遭熊破坏。他们还提供了监控录像。录像中真有一只熊爬到他们车里,折腾了一会,又爬出来。保险公司的人比较认真,看了录像,觉得哪里有点蹊跷,请野生动物专家来鉴定。野生动物专家看了录像,说这熊是假的。保险公司报警,警察搜查了几个骗子的住宅,发现了一张假熊皮,还有化妆用的假熊头,不锈钢假熊爪。原来,是他们自己披上假熊皮,戴上假熊头、假熊爪,装熊骗保险。

这种新闻从内容到报导的笔调都很有意思。新闻媒体的严肃报导大部分都让人泄气。人们看完几条美联社和NPR的严肃报导,像川普关税战,中国失业潮,乌克兰战争,加沙吃不上饭,好象世界活不到明天,就要崩溃。下一条看到印度这个冒充大使的骗子,看到这四个装熊骗保险的骗子,改写了传统诈骗游戏的剧本,一下就觉得这世界还有点意思。

要让报导有意思,除了内容新奇,语言也要接地气,要用劳动人民的语言。劳动人民都不像记者那么说话,更不像编辑那么说话,劳动人民说话简单粗暴,最有表现力的语言就是粗话。在英语中,老少咸宜的粗话就是那个F-word。上周《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方式发生转变,标题中就出现了F-word——“Goodbye Gentle Parenting, Hello ‘F—Around and Find Out’” (“告别温柔育儿,‘想作死,你就试试’“)。就凭这标题,你知道,内容差不了。

Read more

💾

#084 保持冷静,别犯傻,避免活成工具人

28 July 2025 at 10:00

人生阅历是天赋和书本知识都代替不了的。往往是亲身经历过一些风风雨雨以后,听到同样经历过风雨的人说话,才会产生共鸣。有些话,你可能觉得,如果年轻的时候,能听到就好了。其实,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不是没有人说过那些话,而是,有人说了,我们自己没听到,或者听到了,但没有听进去。

前段时间,听到金老爷子三句话,就有这种感觉。要是年轻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这些该多好!金老爷子就是斯蒂芬·金,当今世界上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也是电影《肖申克救赎》的原作者。在以前的节目中,我们曾讲过他的一个硬核智慧。今天讲的他这三句话,更具体,更实在,对踏入社会的普通人也更有帮助。

我们都上过学,大都上到毕业。现在的毕业典礼,一般都会请嘉宾致辞。那些致辞都大同小异,不是空话,就是套话。毕业几年后,谁还记得毕业典礼上,那些嘉宾们都说了些啥?那些放到任何一个毕业典礼上,都适合说的话,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阵温暖的风,吹过就没了,什么也没留下。

金老爷子说,他只有三句简单的话,送给踏入社会的普通人。第一句是,“Stay cool” (保持冷静);第二句是,“Don't be a fool” (别犯傻);第三句是,“Avoid being a tool” (避免活成工具人)。

三句都是大白话,简单粗暴,还合辙押韵,但它比绝大多数毕业典礼上的嘉宾致辞都更有价值,都更真诚,也都更具有可操作性。它们听着简单,但要做到,并不容易,需要在生活世界不断学习,不断碰钉子,才能掌握方法,争取做到游刃有余。这就像学游泳一样,不下水学不会,但在下水之前,要先看别人怎么游,要先了解关键要领。金老爷子这三句话,就是进入社会这个大游泳池,要把握的关键要领。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过理想。但踏入社会几年,十几年后,每个人的人生状态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把人们分开的,并不是年轻时有没有理想,而是当现实跟理想碰撞的时候,人们怎么做。我们看到,不少满怀理想的年轻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有用的蠢货”;还有更多的年轻人,走着走着,就活成了一个面目模糊的“工具人”。

金老爷子的这三句“金玉良言”,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三道防线。今天,我们把他这三句话,一句一句掰开,尽量讲透彻一点。

Read more

💾

#083 专业测评戳破智能驾驶炒作

26 July 2025 at 10:24

这两年,国内车企疯狂炒作自动驾驶,热度让发明自动驾驶的美国市场望尘莫及。一些车主相信车厂的虚假广告,把辅助驾驶功能当全自动驾使用,导致车毁人亡。发生事故后,车企大多撇清关系,指责车主操作不当。它们告诉车主,驾驶手册和购车合同都写得清清楚楚,出了事故,责任全在驾驶员,跟车厂无关。

目前市场上家用汽车自动驾驶的性能和安全性,到底如何呢?昨天早晨,国内车评播主“懂车帝”在油管上传了一个多小时的智能驾驶测评视频。懂车帝是我看到的国内最靠谱的汽车测评频道。它跟抖音是同一个母公司——字节跳动,财大气粗。因为不缺钱,它做测试,是自己花钱买车,包高速公路,制作模拟场景。

懂车帝这场测试,用了36款车,模拟了6种事故场景,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对国内市场上各种“智能驾驶”汽车品牌和车型,做出的最全面测评。

懂车帝的测评模拟了高速行车中最容易导致事故的6种场景。第一种场景是,高速车道上突然出现事故车;第二种场景是,施工路段遭遇大卡车;第三种场景是,高速公路上遇到临时施工;第四种场景是,前车突然消失;第五种场景是,高速入口遇到野蛮加塞;第六种场景是,遇到横穿公路的野猪。

测试结果让人脊背发凉。

Read more

💾

#082 没人在乎你

24 July 2025 at 11:01

来美国以后,开始看脱口秀。这几年,美国脱口秀行业的一大变化,就是华裔演员的崛起,尤其是华裔女性脱口秀演员。其中有一位名叫Leslie Liao,相当出色。Leslie的节目上了NBC电视网的The Tonight Show(今夜秀),也上了Netflix。

她有个段子,说对自己的身材没有信心,拼命减肥,希望能穿比基尼去海滩。她终于减了十几磅,穿上比基尼,但心里仍然忐忑不安,害怕被周围的人嘲笑身材不好。当她鼓足勇气,真去了海滩,却发现并没有人让她感到不舒服,更没有人对她评头论足。

这让她意识到,所有的不安和恐惧都源于自己的内心。事实是,“No one cares about you!”——“没人在乎你”。这是她这个段子的punchline。她说,当你对自己感觉不好的时候,记住这句话,想想“You don’t matter to other people” ——“你对别人没那么重要”。

“没人在乎你”,这乍一听有点刺耳,甚至令人沮丧,但Leslie问“这不是很棒么?”她觉得,这句听起来有点冷酷的话,实际上是一种解放。听脱口秀,会让人哈哈大笑,但好的脱口秀段子,不只是让人轻松一笑,情绪得到释放,它还能让人的精神获得解放,让人觉得更自由。

Read more

💾

#081 自来水冲出的奴性

23 July 2025 at 09:36

这几天,中国又爆出了几件让人头皮发麻的饮食安全事件。甘肃天水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吃的食物有毒素,集体铅中毒。杭州居民发现自来水混浊,散发出粪便气味。官方公布了加引号的“真相”,说铅中毒是孤立事件,说粪便气味的自来水中没有粪便。官方公布的这种结论,可能连官方自己都不相信。因为中国没有权力制衡和有效监督,而且成功消灭了独立媒体,这些事件的真相,没有人知道。

喝水吃饭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几个层次,最基本的就是喝水,吃饭。吃喝需求得到满足了,还有安全需求,要有人身安全、身体要健康。如果喝的水不干净,会感染寄生虫、细菌,还有中国无处不在的重金属;如果吃的食物含有毒素、重金属添加剂、农药残留,人早晚会中毒,没有人能幸免,只是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的差别。

喝不干净的水,吃有毒的东西,会生病。这种道理,小学没毕业,也能听懂。但饮水和食品不安全不只是让人身体生病,而且也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果长期担忧喝的水、吃的饭不安全,人们就会陷入“活得不安心”的焦虑状态。生活在中国的人,在中国生活过的人,对这种心理并不陌生。这不是个别敏感的中国人有这种心理,而是一种很普遍的集体心理。

吃喝是人活着最基本的需求。当一个社会连最基本的“干净水”和“安全食物”都不能保障时,其他方面的需求,都可以说是奢侈品。

单纯看官方公布的数字,中国已经成了中等收入国家,但它的食品安全和饮水安全跟“中等收入国家”代表的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从一个现象说起。每次这类食品安全、饮水安全事件一发生,总会出现一种中国特色的奇怪现象——它在激发中国人愤怒、焦虑的同时,也激发出很多中国人的超级虚荣心。

食品安全、饮水安全,在中国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几乎是全民心照不宣的共识。中国政府也知道,所以高官才会搞“特供”。在正常国家,政府高官都是跟老百姓喝一样的水,吃一样的食品,没有“特供”这种东西。在中国,官员有官员的“特供”,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特供。官员“特供”的是安全、健康的食品,全家吃得红光满面,活蹦乱跳;老百姓“特供”的是虚荣心——死要面子,活受罪。

只要有谁,尤其是哪家外国媒体或者哪个海外华人,敢公开说一句“中国的饮水污染严重”“中国食品安全堪忧”,马上就会有无数中国人跳出来,气壮如牛、义愤填膺地跟你争辩,轻则说你“不了解中国”、让你“到中国看看”,重则说你“辱华”,说你“造谣”,说你“看不得中国好”。他们当中一些缺心眼的,还搬出中国官方的数据,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比美国人长。希望这些人都能按照统计局给他们编制的预期活。

杭州的粪味自来水中有没有人类粪便,正常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在中国生活的经验,做出判断。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中国的饮水安全都是个老问题,饮水污染事件,每天都在中国发生,是中国的日常。我关心的是,每当这类事件被曝光后,很多中国人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集体心理。面子能战胜吃喝安全的基本需求,虚荣心能战胜对自己和自己孩子身体健康的关注,这在其他国家不是很常见。

这期节目,我们探讨一下,这种集体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

Read more

💾

阴谋论反噬其主:川普的爱泼斯坦幽灵

21 July 2025 at 23:26

各位好,今天讲一讲川普和爱泼斯坦事件。在美国,大报小报,左媒右媒,电视、广播、播客,自由派播主、保守派播主、反川播主、川粉播主…平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水火不容,但上周,他们却在同时炒作一件事,就是爱泼斯坦事件。更奇异的是,它们同时反对川普政府的一个做法,就是不公布爱泼斯坦文件;它们同时提出相同的要求,就是要求川普政府公布爱泼斯坦文件。

川普政府的法务部长成了MAGA和川粉的众矢之的。川普有点压不住阵脚。马斯克也出来火上浇油。保守派报纸《华尔街日报》报导了川普写给爱泼斯坦的一封少儿不宜的信,祝贺他50岁生日。川普起诉《华尔街日报》,索赔100亿美元。

六年前,爱泼斯坦在监狱自杀。为什么这个夏天,他突然像诈尸复活,对川普政府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波,直接冲击美国政治中最擅长玩弄阴谋论的人——现任总统川普?爱泼斯坦是个什么人?川普跟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川普政府承诺公布爱泼斯坦案秘密文件,但又改口称不存在秘密文件?为什么川普的基本盘开始反叛?我们结合《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报导,来讲讲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美国政治意味着什么。

Read more

斯蒂芬·金的硬核智慧

19 July 2025 at 10:56

又到周末了,说点有意思的。很多上油管的人,也上推特。推特现在叫X,但我还是习惯叫推特。我在推特上关注的人不多,其中有一位是小说家Stephen King。

今天早晨,他转发了一篇推文。推文的内容很简单,说出了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无论你是谁,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是男是女……总会有人在某个角落,说你坏话。去他妈的吧,笑笑就好。”

Read more

#078 中国病人:嗷嗷待骗的巨婴

18 July 2025 at 10:48

在中国做企业,得服从党国规矩,很多老板身不由己,要表演爱国。尤其是这十来年,中国知名企业家,好象都成了爱国演员。他们本来都是

有名有姓的,爹妈给起好了名字,像宗庆后、王传福、余承东、刘强东…等等,叫起来都不难听。但他们一上舞台,都是演一个角色,名叫“贾爱国”。

在和平年代,企业家忽悠爱国,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中国眼下这个政治挂帅的时段,有人靠忽悠爱国卖货,有人靠表演爱国自保,都可以理解。这是有正常判断力人的都能做出的判断。但有些企业家可能演着演着就入戏了,演了几集,剧情不出现高潮,观众不答应,官府也不答应。

娃哈哈饮料公司的宗庆后老板,好象就是沉浸在“贾爱国”这个角色中,表演了几十年,死后还有痴心观众,自我带入,群情激昂,像发癫痫一样,直到上周,宗老板此前不为人知的三个居住在海外的私生子,因为遗产纷争,把官司打到法院。

Read more

💾

#077 从过去十年,看未来十年

18 July 2025 at 10:47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句话,是美团老板王兴几年前说的。他说:“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当时,很多人听到这话,觉得有点危言耸听,有点小题大做。毕竟那时候,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慢下来了,但增长的惯性还在,大家的生活还过得去。

2019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那前后,国内有各种纪念活动。因为2012年后,改革开放事实上已经死亡,棺材板都钉上了钉子,只剩下埋葬,所以,民间纪念改革开放的活动,开得更像是追悼会,民间人士纪念改革开放的文章,更像是悼词。王兴老板那句话,是在这种氛围中说的。

那时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40年,经历了两代人和平岁月,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政治气候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让商界和学术一些感觉敏锐的先知先觉,有了不详的预感。他们忧虑国家的方向——错误的方向正在把国家引入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泥潭。

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一个演讲中说:“我老了,也财务自由了,静观其变,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可怜,如果国家这次走错了路,这辈子就可以洗洗睡了。”

法学家许章润写一篇长文《我们当下的恐惧与期待》。他说出了八大担忧:一是个人产权不再得到保障,二是凸显政治挂帅,三是阶级斗争死灰复燃,四是再搞闭关锁国,五是勒紧裤腰带搞外援,六是又搞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七是跟美国搞军备竞赛,八是改革开放中止,极权政治全面回归。文章结尾是句十分悲怆的话:“话说完了,生死由命。而兴亡在天矣。”

从那时到现在,才过了短短五六年。高善文先生当时说的“如果国家这次走错了路”,现在,我们可以把“如果”这两个字去掉了。国家走错了路,这不再是一个假设,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现实。 王兴老板说的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最好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差的一年,现在,我们可以把“可能会”三个字去掉了。可以肯定地说,2019年是那以后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Read mo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