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戒断中国?
在中文社交媒体上,经常遇到有人问:你都在美国住了那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老关心中国的事?道理是这样的,可以从两个层面讲。一是人性的层面,二是中国人的层面。
从人性层面讲,就是做为一个人,会有好奇心。这是正常人性。有好奇心,人才会求知,这就是人们通常讲的“求知欲”。没有好奇心,没有求知欲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傻吃迷糊睡,浑浑噩噩,行尸走骨。
说到“行尸走骨”,我年轻的时候,还闹过一个笑话。一位老先生,让我给他校对手稿。其中有一句话,“行尸走骨”。我们语文课上学的是“行尸走肉”,我以为他写错了,就把“骨”改成了“肉”。结果,他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说“行尸走骨”或“走骨行尸”是中文的正宗说法,“行尸走肉”是后来才出现的,而且没有“行尸走骨”生动。老先生的那堂语文课,一辈子忘不了。
每个人天生有好奇心,可能小时候差别并不大。看小孩子,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只要注意观察,都能看到这一点。人类有文字纪录的历史几千年,很早就体会到这一点:没有好奇心,就不可能创造知识、学习知识。比如说,2500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每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因为每个人天生都有好奇心。
虽然每个人天生都有好奇心,但后天却差别很大。有人很早就把好奇心弄没了,有人一直保持到老,活到老,学到老。有的人刚刚二三十岁,你跟他们接触,感觉已经老态龙钟,心态像七老八十一样,混吃等死。有的人已经七老八十,但精神世界充满活力,仍然在学习新东西,体验新生活,心态跟年轻时候一样。这就是好奇心的神奇力量。
既然好奇心是人性,如果一个人没了好奇心,说明人性就有点残缺不全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充满好奇,有人去过中国,有人没去过中国,没见过会好奇,见过了会刺激更多好奇。这是正常人性。
很多中国人也对美国充满好奇。有了对美国的好奇心,才会看美国电影,读关于美国的书,听关于美国的播客,飞到美国看一看。有人走马观花,看了几天,几个星期,好奇心就没了。有人越看越好奇。这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个体差异。
也有不少中国人,天生有好奇心,但童年时代,头脑就被家长格式化了,一上学,再被学校格式化一遍。等到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好奇心就没了。一说到外面的世界,一说到美国,他们立即产生条件反射,跟党国给他们头脑中塞的信息垃圾挂钩。党国教育格式化他们的头脑,从他们头脑中删除的,就是他们天生的好奇心。
所以,听到有人问,为什么你都不在中国了,还老讲中国?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