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改变命运的五分钟
大家好,这个频道开播9个月,收到了听众15000多条留言。很多听众讲了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却有着同样精彩的人生。今天,我讲一段自己的故事。跟很多听众比起来,我的人生比较平坦。
几年前,我们一伙人骑自行车穿越美国,每天晚饭后,在营地大家围到一起,轮流讲自己的故事。骑到得克萨斯的时候,有两位队友Debrah和Cathy,说想听我讲讲自己的故事。Debrah住在纽约,Cathy在俄亥俄一所大学教书。
得克萨斯中部是起伏的山丘地带,被称为“Hill Country”——“山丘国度”。过了圣安东尼奥,Debrah又问我的经历,我说我的人生比较平坦,缺少精彩故事。Cathy在一旁笑着说:“Ah, As flat as the Texas Hill Country”——“嗯,跟得克萨斯的山丘一样平坦”。平常Cathy说话不多,但总能说到点子上,话中充满张力。“跟得克萨斯的山丘一样平坦”,算是平坦中有些起伏吧。有起伏,就有张力。
我是1984年高中毕业,考不上正经大学,被分配到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两年,去中学教书。那时候,中国到处缺中学老师。因为中学老师收入低,社会地位也不高,大学毕业生不愿当老师。中学是个死气沉沉的世界。看到周围的同事,他们每天的生活,我不想像他们那样过一辈子,想教两年书就离开。但是去哪里呢?对于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人来讲,出路并不多。
那时候,我想不管怎么样,先把英语学好。我跟学校的一位英语老师学英语,他是归国的印尼华侨,英文水平比其他英语老师要高。我也参加自学考试,想拿一个本科文凭,但没能毕业,放弃了。一位听众在留言区说,她参加过自学考试。而且拿到了文凭。听到这种经历,觉得很亲切。
后来,我决定考研究生。那个年代,有不少通过考研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但那条路并不平坦。越到社会底层,各种人为的障碍越多。最后坚持下来的往往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也不是起点最高的人,而是最有勇气、最有毅力的人。很多天分比我高、条件也比我好的人,遇到阻力就放弃了,一生憋闷在他们不喜欢的地方,每天重复不愿过的生活。转眼,大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
那时候,基层单位领导权力很大。我们要考研究生,领导不干。我们当地有个“英语角”,大家星期天聚到一起练习英语,相互鼓劲,也切磋对付领导的办法。英语角离省立图书馆不远。我们也经常去图书馆抄书。当时,很多书买不到,我们在图书馆阅览室借出来抄,时间长了,就有了手抄本。那时候,大家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不管以前是学什么的,干什么的,考研的时候,都想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一位农业大学毕业的兄弟,是研究葡萄的,但他对社会学感兴趣,报考了南开大学的社会学专业。毕业后,去了北京工作。
一位跟我一样没念过本科的兄弟,报考山东医学院,也考上了。放到现在,都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图书馆阅览室的条件很差,夏天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有些去看书的人,还大声讲话。那位考医学院的兄弟,脾气有点火爆。有次,我们一起看书,有对男女在阅览室大声说话,他让他们小声点。可能那个男青年,觉得在女友面前没面子,要过来打架。这位兄弟从书包里掏出一把半尺长的尖刀,站起来就迎了上去。那个要打架的青年,马上没话说了。
英语角有位兄弟,是我的人生楷模。他只念过大专,考研究生考了三年,去了北大。前两年,他并不是没考上,而是考上了领导不放档案,人走不了。他的用功程度可以说是头悬梁锥刺股,这么强大的动力来源于不愿重复周围人的生活。那种逆来顺受的生活像一潭死水,让青春窒息,让灵魂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