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中国老板的归宿
在中国,传统上有几个高危职业,像矿工、消防员、一线施工爆破人员。这十来年,红色基因土皇帝反腐,把官员也变成了高危职业。这三年,中国经济下行,财政入不敷出,各级政府更无法无天,加码搜刮,杀鸡取卵,又创造了一个新兴高危职业——企业老板。
很多企业老板,不是逃离,就是躺平,毕竟身家性命,比挣钱重要。有些跑得慢的,躺得不够平的,不但丢了企业,也丢了性命。过去几个月,墙内墙外的中文媒体都有些报导。
国外媒体也注意到这种现象。昨天,《经济学人》刊登长篇报导,标题开门见山:“The sinister disappearance of China’s bosses”——“险恶失踪的中国老板们”。这篇报导还有个副标题:“Detentions, public shaming and suicides intensify the country’s corporate gloom”——“拘留、公开羞辱、自杀,加剧了中国企业的阴霾”
两个月前,中国财经作家吴晓波感叹,短短三个月内,就有四五位知名企业家自杀,这在当代中国企业史上十分罕见。知名企业家自杀了,媒体还会报导,外界还能知道;而更多不知名的企业家自杀了,外界连知道都不知道,媒体上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吴晓波提到的几个自杀的知名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曾经被监察委拘留。中国政府的文件把这种不经司法机关核准的拘留,叫做“留置”。所谓“留置”,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随便抓人。这几起知名企业家自杀案,都发生在他们被“留置”之后。
进入下半年,中国企业老板被“留置”的案例,有增无减。9月22日,芯片公司“臻镭科技”宣布,老板郁发新被监察机关“留置”。一周后,又宣布被“解除留置”。郁发新不仅是企业家,还是浙江大学教授,头顶上有几个耀眼的光环:“军工半导体专家”、“顶尖科学家”、“著名企业家”。这样一位在中国半导体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一周内被留置,又被解除留置,整个过程,像个儿戏,充满了随意性,充满了不确定性。
大部分普通中国人可能觉得,“留置”跟自己没有关系。但对于中国的企业老板而言,“留置”却已经成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词。一旦被留置,等于成了别人案板上的鱼肉,轻则保不住企业,重则保不住性命。因为它绕开常规司法程序,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直接把人投进一个深不见底的法律黑洞。
中国知名企业家接二连三自杀,郁发新突然被“消失”,又突然被解除“消失”,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无数类似案例中,被媒体报导的几个。他们的险恶遭遇,揭示了当下中国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企业家正在成为一个高危的职业。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下行的寒冬,更要命的是那个红色基因绞肉机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