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又一场史诗级人祸
海明威有本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其中有个人物,叫Mike。这家伙曾经破产过,跟人打交道缺少安全感。有人问他,是怎么破产的。他用了三个字回答:“Gradually, then suddenly”。
《太阳照样升起》是1926年出版的,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过去99年中,这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话,被广为引用。它说出了所有灾难爆发的规律,长期缓慢酝酿,然后突然爆发。股灾是这样,金融危机是这样,经济危机是这样,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社会危机也是这样。
独生子女政策曾经是中国的国策,实施了30多年。这也是缓慢酝酿危机的30多年。危机,在这两年突然爆发。面临婚姻市场崩塌、养老金即将消耗殆尽、人类历史上最脆弱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低靡的出生率,很多还没彻底麻木的中国人,突然发现正身处这场前无古人的人祸当中。
Gradually, then suddenly。我们年轻的时候,经历的是gradually, 现在看到的是suddenly。
一个多月前,人口学家易富贤在推特上说,中国“在人口上男:女是119:100,男性严重过剩;而在本科生招生上男:女却是59:100,女生提升到不愿“下嫁”的高地,在婚姻市场上严重“过剩”。妇女数量在快速下降,而25-29岁未婚女比例又从2000年9%飙升到2023年43%,此趋势还在加速。两个圈的交集(婚姻)越来越小,结婚和出生持续下降。”
我读了以后,回应说:“中国每次高瞻远瞩,都是一场巨大人祸,人民公社是这样,独生子女政策也是这样。”“高瞻远瞩”的独生子女政策,曾经被宣传喉舌誉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两代人之后,却被冷酷的现实证明,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史诗级人祸。在中国现行的苏俄式极权制度下,这种人祸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回顾这70多年的中国历史,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规律:每当中国政府祭出‘高瞻远瞩’的旗号,为国家“顶层设计”未来的时候,总会带来一段短期的甜头,但紧随其后的,总是祸及几代人的巨大灾难。从大跃进、文革,到独生子女政策,到新冠封城清零,没有一次例外,没有一场全国性灾难不是人祸。
跟大跃进、文革、新冠清零不一样,我们今天讲的这场史诗级人祸,后果是不可逆的,经历好几代人,都无法恢复。
这几年,中国人口趋势越来越明显,武断颟顸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进入“历史清算时刻”。人们看到,它的危害,不再仅仅是“人口少了”这么简单,而是像病毒传导链一样,在整个中国社会肌体中,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自我强化、不断恶化的灾难性数据链。
这条数据链上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出生人口的性别结构严重扭曲,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用劳动人民的大白话说,就是男多女少,达到了惊人的119:100。这意味着,在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了好几千万。这个窟窿是怎么来的?我们必须追溯到它的源头——婴儿出生时的性别比。
自然状态下的人类出生性别比,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正常区间,大概在103:100到107:100之间。也就是说,每出生100个女婴,对应会出生103到107个男婴。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精妙平衡。任何显著超出这个范围的数据,都指向一个原因:非自然的人为干预。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大规模的、持续的、针对女婴的性别选择性流产。
那么,在中国,这个数字变成了什么样?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在独生子女政策执行最严格、最暴力的那些年,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在2004年,冲到了121:100的历史最高峰。
这是个灾难性数字,它注定了20年后爆发的这场史诗级人祸。但在当时,人们能看到的只是很多家庭的个人悲剧。每当有100个女孩幸运地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有121个男孩出生。无数女婴被人为消失。按照大自然的奇妙安排,她们本应来到这个世界上,却被父母“消失”掉了。这背后是无数被独生子女政策扭曲的人伦悲剧,是无数女性的血泪、无数家庭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