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一个关于感情的鸡毛贴,有厌恶感了吗?
如题,有厌恶感了吗? 还是说主体用户已经到了家长里短的阶段,确实不顺的会上来发一段?
如题,有厌恶感了吗? 还是说主体用户已经到了家长里短的阶段,确实不顺的会上来发一段?
于是燕郊房价一路飙涨,名盘首尔甜城甚至逼近 4 万一平,风光无两。可十年过去,首尔甜城最便宜的两居现在成交价只要——七千。跌幅高达八成。
永清国瑞生态城,才是真·跌穿地心。他一位老客户 2017 年以单价 2 万买入两套,如今挂牌四千一平都卖不掉。小区里甚至有人挂 3800……这个跌幅,真是五味杂陈。但这还不是底。最近,这里又成交了一套二手房,均价 3329 元/平。而小区历史最高点可是 2.3 万/平。今年三月甚至还出现过单价 2685 元的成交——连当年的零头都够不着。什么叫“膝斩”?这就是。 //来源公众号 [壹地产]
刺激
晚上去了红娘的会所尝试,红娘还是不错的,前期跟我分析之前的相亲经历、用户画像、优劣势,聊了 3h 左右,后面介绍相亲服务,男的 8888 有两次介绍机会,女的根据是否好撮合(从收费看,1288 or 4888 ,从价格看主要是为男性服务的)通过交流可以知道红娘的主要作用是:
最后没买,因为觉得不值,聊完也感谢了红娘,因为确实通过这段交流,发现自己的问题
看了今天的热帖 最终还是因为现实问题,两人分开了。 里楼主月薪税前 15k 打算贷款 140w 买房有点不能理解。
有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房价下降的趋势下结婚买房有那么刚需吗?
没必要,过两年年房价稳定之后再买起码省十几万
问题二:有必要为了结婚掏空积蓄吗?
无法接受,这样对新家庭没有半分好处,杠杆拉满没有容错空间
本人单身男,这两个问题都附上了我的看法同时希望看看大家(尤其是单身男女)的看法
鼠鼠在一家小公司做着普通的技术,最近老板勾搭上了一个做光学半成品的工厂(镜头), 准备给工厂做信息化改造
重点来了, 工厂以前一直让工头用 excel 给工人排班, 说是排的不太好,一直有很多的订单超期这些问题, 现在准备让我们给做一套自动排期的软件, 我心想这不好事吗, 拿 ortools 线性规划做了一版 POC, 也就花了不到一周, 干得还挺有意思;
比较有意思的是工厂给的要求是工人每天最多干 10 小时, 每周 6 天, 结果排出来 965 时间都还剩一大把.
结果这周把结果发给工厂看, 工厂就开始做妖了, 说工人怎么这么闲, 排期策略有问题, 要把工人的时间排满, 订单就按顺序排就行了, 工人闲着了就继续做未来的订单...
TMD, 我心想你不就是因为超期才需要这个软件的吗, 现在想来多半是工头故意乱排的, 遇到这种老板还有什么好说的, 必须得狠狠的摸鱼给捞回来. 现在高低得把这个项目给整黄了.
可惜不是面向 C 端的工厂, 发公司出来也没啥用
希望国内产业升级的时候能把这种资本家给出清了
刚刚在币安 C2C 完,就接到电话了,问有没有受到胁迫,承诺收益率等等。回答没有,就挂了。
由于每次都走的支付宝,所以还好吧。
男,93 年的,在合肥月入 1 万多,父母是老家体制内退休,在合肥有套新房 30 岁之前,对恋爱婚姻都是躺平态度,一次没谈过 30 岁之后,开始了之前一直抵触的相亲 后面经历了一次 8 个月的感情,因为种种原因分开了 一直对爱情抱有幻想,觉得至少要相互喜欢才能走进婚姻吧,但越来越发现爱情就是个奢侈品
接上贴 请教一下,如何决定当前的人是否可以结婚呢?,孩子在周六周日跟(前)女朋友聊了下,把我家的条件说了下(后面会解释道为什么有的条件会这样):
先列一下条件:
- 我牛马程序员,新工作税前 15k
- 对方幼师(年金制),年包 20 左右,主要靠绩效奖金,月到手几千
- 两人都不到 26 ,确认关系后在一起九个月,从认识开始算的话就是快一年半了
按我的想法,一月 3k 生活费+2k 存存起来够了
婚礼的费用,按最低的算了下,彩礼 10w ,装修 15w ,五金 6w ,婚礼 10w ,再算上订婚的费用,也要四五十万。按我们家条件,买了房婚礼什么的就要向后拖,并且要一起(我们家和我们俩)一起再攒攒钱用作结婚。而如果这钱用作结婚,同理首付的钱就要少,每月还的就要多
所以我想问问她是不是原因和我一起以后这么过日子,当然我也不是说结婚就是为了跟我过这样的苦日子的
她的想法:
答:我说你要愿意跟我回 0516 老家连房子都不用买,而且我们家条件怎么样你也不想了解,能攒下这些我觉得都不错了
答:两年后我们家条件也跟现在差不多,最多多个几万、十万的;房子最终还是要考虑的,你又不考虑二手房,也不愿意租房
答:这钱要么领证后再攒攒,要么从首付里拿,不管怎么样,能拿的就这么多。我说 50w 婚礼不可能,所以才有上面按最低算的结婚费用
答:我以后是跟你过的,两边家里肯定都是能帮就帮。我同意了我们家没意见,我只是想知道你心里是怎么个想法,愿不愿意跟我这么过。
你也说房子、彩礼什么的是男方家庭要考虑的,你们家能出我也很高兴,不出也没什么。我也会把自己的支出砍掉,只是让你少买点不是不让买。旅游、首饰这些如果有余钱肯定会给你。
剩下七七八八的东西已经记不太清了,我说这些的时候她说搞不懂,给她妈咪打了电话,她爸妈在旁边听着呢。最终我提出了如果觉得条件不行,那我们就结束把,她说考虑一天。
在等待的一天里,有时候想到了就会难过,我也知道最终的答案可能就是分开,但晚上真的知道的时候还是没忍住。我也不是想让她结了婚就跟着一起吃苦,但我能给的已经给了,感觉两人不是一个阶级的人。这几天心情也不行,发出来也不是为了什么,就是找个地方说说话。如果打扰到各位,先说声抱歉了
大家好,想分享一下前几天( 8 月 31 日)遇到的件事,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经历。
大概晚上 7 点左右,我和我爱人在家讨论孩子新幼儿园的收费问题,非常具体地提到了“学费”、“多少钱”、“报名费”等关键词。手机放在沙发上,整个过程都是面对面沟通完成的。
讨论结束大约不到 10 分钟,我的手机就接到了本地反诈中心打来的电话,非常明确地提醒我,我可能正在遭遇诈骗,让我保持警惕。
我当时就愣住了。第一反应是感叹反诈中心的工作效率真高,但下一秒就觉得后背发凉: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我确信我没有浏览过任何可疑网站,也没点击过可疑链接。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刚才的对话被“捕捉”到了。
我用的是一台 小米 14 ,系统版本也是最新的。我知道现在 APP 们会要求麦克风权限,但这种直接触发官方反诈干预的速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想问问大家: 有人遇到过一模一样的情况吗? 这到底是手机系统层级的行为,还是某个常用 APP 的“功劳”?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关闭麦克风权限真的有用吗? 我没有说一定是“监听”,但这其中的巧合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欢迎理性讨论。
打了几年羽毛球,一直感觉还省钱的。
今年消费降级,开始精打细算,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刚刚看了一下今年账单,才发现居然也用了不少。
每周工作日固定 2 场俱乐部活动,周末偶尔私教练球,偶尔买点装备啥的,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花了 1w 多。
有什么省钱又好玩的爱好推荐一下吗。
我从心理层面和经济层面拆解买房与租房的差异,结合北京具体数据测算性价比,具体分析如下:
从居住体验的情绪价值与潜在风险出发,两者优劣势显著:
买房是否划算,关键看:买房月度净成本 < 租房月度净成本
需特别说明:
基于“总房款 600 万、10 年等额本息、首套房”框架,利率按北京现行下限调整,具体参数:
买房月度净成本 = 房贷月度平均利息 + 首付机会成本(月度理财收益),具体计算如下:
按“10 年等额本息”计算,公式为:
总利息 = 总还款额(月供×120 个月)- 贷款本金
月度平均利息 = 总利息 ÷ 120 个月
贷款类型 | 本金(万元) | 年化利率 | 月利率 | 10 年总月供(元) | 10 年总利息(元) | 月度平均利息(元) |
---|---|---|---|---|---|---|
商业贷款 | 100 | 3% | 0.25% | 9,656 | 158,720 | 1,323 |
公积金贷款 | 100 | 2.6% | ≈0.217% | 9,146 | 97,520 | 813 |
汇总 | 200 | - | - | 18,802 | 256,240 | 2,136 |
将 400 万首付视为“若不买房、用于理财”的资金,其月度收益即为买房的机会成本:
买房月度净成本 = 房贷月度平均利息( 2,136 元) + 首付机会成本( 16,667 元)≈ 1.8 万元
如题,大家小时候或者长大以后,有没有已经比较离奇、灵异的经历?
还是女人做同事好啊,大体上没有异味,最多是没洗头靠近有头油味,或者痔疮犯了一股马应龙味。
办公室 30 个人总共就 6 个男的,一个爱抽烟所以身上一直都有烟味,一个汗味,一个狐臭,🤮🤮🤮🤮,臭男人率高达 50%,不臭的都是有女朋友或者老婆的。
狐臭那个理我最近,开会的时候经常要坐在他旁边,真的好折磨人,到底要怎么委婉的跟他说啊,其实买个止汗露喷一下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