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Newlearnerの小站

一群人的自留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两周年

12 August 2021 at 14:59

《一群人的自留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两周年》

写下这篇文章,离周年庆只有几天了,果然 deadline 能够催人写稿。这几天想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非常想要记录下来;还有些是一闪而过的想法和灵感,我不确定是否能把它们展现。总之,时间过得很快,我们两岁啦!

去年的《自出心裁,留于此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一周年》主要是按照频道发展的时间线来行文的,而今年我想从「和频道相关的人」来展开。频道一路走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在开头我想先说声感谢!

在确定主题时,我想到了我写在置顶的一句话:2020.03 我们正式成立了编辑部,从此自留地是一群人的自留地。结合「和频道相关的人」这个方向,自然而然地把「一群人的自留地」作为主题。

发展情况

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汇报,简单总结下频道这一年来的发展情况。

截止发文,自留地已推送 3000 余条消息、收获 29000 余个订阅、接到 200 余位订阅者来稿、有一个 24 人的编辑部和 8000 余人的关联交流群组。

《一群人的自留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两周年》

虽然订阅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我们单篇 post 的阅读量增长有限,消息提醒开启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1:3 左右,这说明自留地的核心受众人数相对固定。如果你喜欢自留地的推送,不妨点击频道最下方的「Unmute」来接收自留地推送通知提醒。

频道发展到今天,订阅人数早已不是我关心的对象,我更较注重读者与我们的互动。有主编说我们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人数上),我则认为如果有一天大家不给我们来稿、提出建议,都做一个旁观者,那才是真的瓶颈。

自留地的主编

这一年来自留地各位主编给了我很大惊喜,可以说他/她们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编辑部的日常也很欢乐,不仅有资讯、选题和催稿,也有美食、风景照、生活日常、影视 / 游戏推荐、好物分享。

这也是我近几年来感悟到的一点:数码科技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们只是服务于生活的工具。熟练掌握这些工具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于生活本身。为此,我们坚持每周推送「Meet Food 觅食专栏」、关注流媒体资讯、探究数码好物如何影响生活,还联合读者带来疫情下的健身与居家生活等内容。在未来,主编们还会带来家居、旅行等多个角度的文章。可以说,这一年是自留地主编们更加关注生活的一年。

我最开心的事情,是不少主编来到自留地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产出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 Oliver 一直担任流媒体资讯编写工作,卸任后转向好物推荐、旅行分享等方向;
  • 贾思敏主要参与苹果软件和产品体验,并担任自留地首席设计师,这半年来主要和 glaze 一起负责区块链内容的编写;
  • Safari 刚来的时候主要负责产品发布会的跟踪,现在聚焦 Android 专栏的编写,他的 Refresh 周报和 Weekly 专栏成为很多读者每周必看的内容;
  • Tankey 作为自留地元老之一,一直担任好物推荐官和产品体验师,生活内容少不了他的贡献;
  • 九歌、glaze、𝕸𝖊𝖗𝖑𝖎𝖓 𝕾、John 和 nb5p 一直负责开源项目和软件的体验,有些人还参与了一些自留地代码项目的开发工作。我觉得他们写的介绍比我的更加精彩;
  • Hoyin 一开始申请晚报主编,后来还负责发布会跟踪、产品体验,我和他一起合作过很多发布会报道。目前聚焦于互联网专栏 Fabric,也受到了很多主编和读者的欢迎;
  • 鸟言鸟语是少数派作者,也是极少数坚持写博客的主编。他为自留地带来了许多精彩的长文,在生活摄影、旅行美食、大学生活等方面也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去年的《大学生数字生活指南》我和他负责并撰写了主要内容;
  • 水哥经常玩神秘失踪,但每次他回来时,总会带来不错的设计或者产品体验稿。他曾在自留地放假期间和众编辑一同 UNO,让经典 UNO 模式成了许多编辑的噩梦 🐶;
  • Sol 作为最早申请加入自留地的主编,在自留地留下了很多内容。他对于生活有细腻的观察、对于美食有独道的追求、对软件有严格的要求,Sol 创办的频道「不求甚解」也因此收获了许多受众。目前 Sol 主要负责一些软件的体验和美食分享,对汽车也有自己的理解;
  • Brick 713 除了担任晚报主编,还聚焦游戏硬件、居家生活等内容,期待他的新作品;
  • Howlett 虽然刚加入不久,但扛起了流媒体周报的重任,他的新周报毫不逊色、还加入了一些有趣的新内容;
  • 琉璃作为自留地元老之一,主要负责 Windows 和 PC 相关的内容推送,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它能够成功不鸽 🐶;
  • Zinaj、Aaron、Michel 主要担任自留地早晚报编写工作,看似简单的报道也需要坚持。还有一些不再负责内容编写的主编,他们是我们的「候补选手」。

谈起主编来我总是能如数家珍,对于我来讲他们是朋友,更如同家人一样(经主编指出,是一起合租订阅的「赛博家人」)。为了维持这样一个频道的正常运营,我的日常总是充满了一些烦琐的事情。我曾调侃说我既负责人力资源,还兼任选题、责编、催稿、外联、运营、财务。我很难想象没有这些可爱的主编们,我一个人如何处理好频道的内容推送;也正是有了他们优秀的内容,我得以腾手去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

很高兴这一年很多主编都有了自己的方向,他们很多人还办了 newsletter、在 Twitter 等社交平台运营、创建 Telegram 频道和讨论组。我希望主编们在这里不仅能产出优质内容,也能学习一些运营和平台协作技巧。我不希望我们主编的内容被简单归于「自留地写的」,他们应该是被大家熟悉的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品牌、完全可控的写作平台、能够脱离自留地独自运作。

以上内容我对不少参与自留地专栏编写工作的主编说过,我们也非常鼓励大家使用博客、公众号、newsletter 平台等地发布文章。做为回报自留地将把这些优秀内容带给读者,这样对于内容创作者、自留地和读者是三赢的局面。在自留地,我们关注主编的自身价值和声音,这也是许多优秀专栏诞生的原因。

自留地的伙伴们

这是一个私密群聊的名字,相信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中就有人已经入驻。自留地的「伙伴」指的是经常为自留地投稿介绍 / 创作内容的读者朋友,其中大概分为:专栏作者、软件 / 开源项目开发者、博主、内容推荐读者等。

这个群组主要用于自留地外联,致力于方便软件开发者、文字创作者和投稿频繁的读者朋友直接和编辑部交流沟通。我们为经常来稿的朋友们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伙伴」们不再需要面对投稿机器人,让沟通更加高效。

群友们有了新的内容产出,可以迅速联系自留地帮忙传播和宣传,期待「伙伴」们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如果你也想要成为自留地伙伴,不妨先试试投几次稿!

除了这些对自留地内容有实质性贡献的朋友,少数派、小众软件、ALL About RSS 等社区和友台亦对自留地内容的传播作出了较大贡献。其中特别感谢少数派编辑部能够同意一些社区作者的专栏在自留地连载。

自留地的读者

你们是最广泛的群体,是主编和伙伴们创作的动力,是我们内容最后的「守门员」。频道创办的初衷之一就是共建共享,形成一个良性的社区。今天来看一些读者已经到参与我们的内容创作中来,并因此获得了关注。

而更多的读者是阅读我们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Telegram 在去年十月推出了频道评论功能,为读者直接参与内容讨论提供了绝佳的方式。在《频道评论细则》中,我详细分析了该功能的特性以及利弊,并简单制定了评论规范。

在这大半年里,很多在群中不曾谋面的读者在评论中发言。我们的推送下评论一般不多,但参与进来的读者大多很认真。在我的印象中,苹果硬件、微信相关、活动推送下面的评论一般都不少。在今年年初举办的过年活动中,许多读者和我们分享了 Android 相关心得以及「镜头下的年」,氛围像一个小沙龙一样。日常中,也总有一些热心的读者不耐其烦地为我们指出错误。

但是,评论的开放也给了一些「网络喷子」「二极管思维者」提供了可趁之机,他们无视评论细则与群规,在评论区暴论频出、为所欲为。我一直认为,我们内容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相尊重的,同时彼此之间也互相选择。读者觉得我们的内容很好而关注我们,我们也有权利选择哪些读者能够阅读我们的内容、与哪些读者交往。

我们非常珍视大家阅读我们内容的权利,频道创办至今只将 158 人拉入黑名单(包括广告昵称),而群组则严厉得多。正如 Hoyin 写在去年年底的《关于媒体与互联网,2020 年我想聊聊这些回顾与展望》所言:有的朋友将「抬杠」或者一些「恶意」解读为隐匿于互联网面具下阴暗面的宣泄,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无聊的人在享受极端情绪带来的快感。对于这些扰乱社区氛围的人,我们花费了大量管理精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讨论。观点不同、事实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沟通、不懂尊重、抬杠甚至人身攻击。

读者的反馈和投稿,一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看到一些曾经氛围良好的国内社区、论坛和平台,目前正在变得乌烟瘴气,而自留地的某些评论区也有这样的趋势,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衷心地希望我们的评论区,能够真正为抱着认真讨论态度的人而准备;希望在我们这个小圈子里,良币能够驱逐劣币。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继续关注和支持自留地的后续内容。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话,欢迎将我们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更期待有更多读者能够成为我们的「伙伴」和主编!

自留地的内容

这一年,我们依然坚持「早晚报 + 精品推送」这一整体结构,并大大扩展了精品推送的广度、增加了精品推送的质量。在今年五一节做的投票统计中,大家喜爱的自留地专栏情况如下:

《一群人的自留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两周年》

https://t.me/NewlearnerChannel/7069

可以看到,我们的传统保留栏目收到了广泛欢迎,而推出的垂直内容专栏则收到了不同群体的欢迎。我们的专栏自从「每周觅食」以来,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可观的增长,所有版块列举如下:

  • 自留地早晚报:跟踪数码科技领域的新闻,时效性极强;
  • 开源项目 / 软件 / 系统玩法介绍;
  • un.Block 区块链周报:聚焦区块链开发新闻与技术;
  • 发布会总结 / 行业、产品分析 / 数码电子、生活家居产品分享;
  • 流媒体周报:聚焦一周内有关音视频流媒体新闻、预告和看点;
  • Refresh / Android Weekly 周报:聚焦一周内 Android 相关信息、带来 Android 行业观点;
  • 每周觅食:每周一个馋人推送,美食足迹涉及国内外;
  • 一飞周报:每周带你关注科技导向金融市场与周围的价值信息;
  • 瞎玩菌的游戏周报:聚焦一周游戏行业新闻;
  • 键圈发车情报:盘点近期客制化发车消息,关注机械键盘新产品和行业消息;
  • Shyrism.News:这里有关生命、宇宙以及一切;
  • 自留地 Trial:和自留地主编一起把玩最新软硬件;
  • People(XXX 和 Ta 的 XXX):我负责的一档介绍人物和其代表作的栏目,重点关注苹果、设计相关人物;
  • 推播助栏:广泛关注华语世界的中文 Podcast 节目及行业最新动态。

其中 Shyrism.News 和 推播助栏 是刚刚加入自留地推送的两个 newsletter,我认为这是给我们周年庆最好的礼物之一。很多朋友一开始关注我们,是源于我对 VPS 和苹果产品的热情。两年过去了,「水果自留地」的果味浓度正在下降,这些新专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不希望我们因为方向单一而成为「信仰社区」,这里应该有多样的选题、不同的声音;我也不希望我们因为专栏太多失去大方向,将来还会以 IT 和数码科技为主题,做到宁缺毋滥。

我认为,2020 年疫情以来,newsletter 这种写作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内容创作者的欢迎。我认识的很多博主都慢慢停更了博客,我也不例外。长文的写作需要很大的激励,而博客常常无人问津、互动性也不是特别好。因此,随着公众号、newsletter、私域写作和其他内容平台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出走,或吸引关注、或谋求利益。newsletter 能够将每期内容推送到订阅者的邮箱,可以在后台看到订阅数增长情况,可以依托平台提供付费订阅。newsletter 为个人创作者提供了创立品牌和分发内容的绝佳渠道,我很看好它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我们的精品推送还将维持定期更新的专栏+不定期投递的稿件+主编原创内容这样的组成结构,优先考虑以博客和 newsletter 为载体的优质内容。我们乐于和坚持使用个人自由平台进行创作的朋友交朋友,并将你们的作品带来各位读者。在前面说过,我们未来的写作方向将会涵盖「数码与生活」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最后,我想列举一下一些没有做完的以及想要去做的事情:

  • 制作一个 Notion 页面,将我们的原创 / 合作者联合推送的长文归档;
  • 开一个微信公众号,精选频道一周内容,将自留地介绍给更多国内的朋友;
  • 能够拥有一个主页,方便大家快速了解自留地;
  • 制作一些自留地周边;
  • 做一档值得付费的 newsletter。

我们会争取利用空余时间,去逐步实现这些计划。如果你对这些方面有自己的想法或一技之长,自留地随时欢迎你的帮助。

加入我们 & 和我们合作

👀 了解了自留地对于主编的态度后,我们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带来全新的内容。我们对新主编的期待如下:

① 热爱科技数码,对主流硬件厂商和品牌、主流操作系统有一定了解;

② 目前在用一些电子产品,能够理解产品特性并理性选择、组合使用;

③ 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阅读英文内容;

④ 善于沟通,时间观念强;

⑤ 在博客和其他平台有个人作品,已明确写作方向(加分项);

这两年和各位主编一路走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个人的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只要你有心、用心写作,每个人都有内容可讲述、每个人能发现自己的擅长领域。

👨🏻‍💻 来到自留地编辑部,你将:

  • 遇见一群有趣的灵魂;
  • 培养自己写作、编辑、运营相关能力;
  • 及时获取 IT 相关资讯,并和主编们交换主观看法(吹水😛);
  • 第一时间体验部分软件和内测,第一时间了解一些媒体行业信息;
  • 阅读为主编准备的付费增值内容;
  • 写稿之余,公费吃喝;
  • 被 Newlearner365 无情催稿;

我们是一个认真做事的团队,诚挚欢迎新力量加入我们。希望你在自留地参与编辑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得,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如果你是软件开发者 / 开源项目维护者 / 专栏作者,欢迎主动向我们投稿自荐。请注意,我们的原则之一是尽量避免在正文内容提及容易引发无意义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请在投稿前核对。

写在最后

感谢耐心阅读至此,看完了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我们为什么能够一路走来。因为我们是一群人的自留地,这里有内容创作者,也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在这一群人的努力下,我们构建了一套体系、做了一个小社区。我们希望这个体系可以良性发展下去,真正做到「共建共享」。

在这个流量为王,短视频泛滥的当下,坚持写作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意写出一些爆款的东西,也不想迎合一些媒体惯用的文字把戏,只想把事实和观点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大家。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还可以和大家说说心里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 光速吟唱:除了购买数码荔枝的正版软件,你还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捐赠我们,给与我们继续发展的动力!

《一群人的自留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两周年》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15 September 2020 at 15:59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在北京时间 9 月 8 日晚,Apple 通过其 Events 网页正式宣布,将在北京时间 16 日凌晨 1 点举行发布会,带来一些新品。不过,本次官宣前后可谓是传闻不断、波折不断,很多媒体人和爆料者相继翻车。

疫情期间,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份官宣,让很多传言经受检验、让媒体人安心并有了新的期待、也给全世界关注苹果新品的人们一个交代!

本次发布会将聚焦于新品宣发,自留地将陪伴大家一同观看并跟进报道。在此之前,我们为你整理了一份清单,结合此前的各种爆料对可能发布的新品做一个预测和分析。

下面,随着自留地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发布会前都有哪些传言和泄露出来的消息。也不要忘记在 16 日凌晨 1 点,和自留地关联群组 NewlearnerのIT社群 的朋友一起熬夜观看和交流!

注:以下传言来自于知名媒体和爆料人,并不代表最终发布情况,请大家以明天的秋季发布会为准,合理看待以下传言。

思维导图

在本文写作完毕后,看到网上有朋友做了一个很精美的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大家了解本次发布会前瞻内容。因此一并补充进来。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来源

活动官宣页面解读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虽然在 8 日晚,编辑部提前准备了新闻稿,但当我们看到这个蓝坨坨的时候,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来思考它的含义。比较好入手的是从「颜色」的角度,18 年的金色预示了 XS 的手机配色,而去年的「变色苹果」也对应着 iPhone 11 的多种配色。所以我们猜测,本次的蓝苹果或许也暗示了 iPhone 12 系列将会迎来蓝色配色。此前 MacRumors 等媒体也爆料称,iPhone 12 将采用全新配色海军蓝(Navy Blue)。

从形态上来看,它像中国结一样缠绕在一起,我认为其具有「空间」上的含义,和 AR、LiDAR 等应用相关。有的群友发现其形态很像一个「抱膝而坐」的人,也非常有意思。还有的网友说这个是「莫比乌斯环」,但首尾并不是相连的。

不过在我们发布新闻稿时,大家都是在用电脑,忽视了在手机上面可以通过 AR 观看的事实。后来我们在 iPhone 上打开网页并看了那段 AR 展示,蓝色坨坨展开之后是「9.15」字样,对应着发布会的日期。这暗示了本次发布会对于 AR 和 LiDAR 的重视,或许会宣布 LiDAR 登陆 iPhone,亦可能带来一些新的 AR 应用方向和软件。

 

近几年的发布会,苹果对 AR 应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还在发布会现场玩起了 Lego AR。在今年发布搭载 LiDAR 的 iPad Pro 时,我也说:“可以想见的是,苹果花了几年的时间建立了系统、硬件、服务体系,可能会就 AR 制作更多的游戏和应用。”但事实是,到了下半年,大家对于 AR 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AR 尺子」这样的层面上。究其原因,还是找不到一个能够「破圈」的玩法和点子。苹果本次是否会发布更多 LiDAR 设备来鞭策开发者进行更多开发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玩味的时间点

本次发布会定在 16 日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此前供应链和爆料人一个劲地告知 iPhone 12 将会推迟数周发布。苹果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苹果公司首席财务官卢卡·梅斯特里 (Luca Maestri) 也表示,相较往年,新一代 iPhone 手机将推迟数周发布。

官宣后群里的朋友们都比较兴奋,但我认为不要高兴得太早,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供应链和媒体消息:

  • 日经新闻 消息称,苹果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批量生产 iPhone 12,预计发布时间将会推迟数周;
  • DigiTimes 报告指出,业内人士透露,6.1 英寸新 iPhone 的 SLP 主板于 7 月份开始发货,而 5.4 英寸和 6.7 英寸的 iPhone SLP 主板在 8 月下旬才开始发货;
  • The Verge 称,高通暗示 iPhone 12 5G 版可能会延迟发布;
  • 彭博社 Mark Gurman 认为,本次发布会可能只公布新 iPad Air 和 Apple Watch,iPhone 将如爆料的一样在 10 月发布;
  • Evan Blass 曝光一份运营商邮件,暗示着苹果 iPhone 12 将于 10 月 13 日发布;
  • Appleinsider 接摩根大通分析师消息,苹果会在发布会中宣布「部分 iPhone 12 机型」;
  • 天风国际分析师 郭明錤 预测,新产品发表会将会有新 iPad Air 与新 Apple Watch,而不会有 iPhone。iPhone 12 系列、iPad Air、Apple Watch 的量产出货时间分别是 10 月上旬 (最快)、9 月中旬与 9 月中旬。

让我们再一起看一下苹果系统更新情况:

  • 去年,iOS 13 Beta 在 Beta 8 发布后直接转入 iOS 13.1 进行内测。在秋季发布会当天推出 iOS 13 GM 版,在发布会 9 天后推出正式版,一度需要分三种情况讨论升降级;而其他系统则历经十几个 Beta 后才于十月推出正式版
  • 今年由于 WWDC 较迟,因此就版本数来讲是落后于去年的。截至发稿,除 macOS 在 Beta 6 外,其他系统均来到 Beta 8,并着手于各种问题修复。预计本次发布会有望看到 GM。

从以上消息分析,我倾向于认为苹果本次不会一口气上架传闻的所有新品,即 iPhone 可能会延期发售。但苹果历来的传统是 iPhone 一定会通过发布会发布,如果本次不宣布,不排除十月再进行一次录播发布会。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在本次发布会上公布新 iPhone,并宣布在某个时间发售。但根据媒体报道风向的转变,我们认为很有可能是苹果公关告知各位媒体:本次发布会不会发售 iPhone 12。

若发布新 iPad Air 和 Apple Watch,那么软件也必然要跟进,如果苹果上演去年发布会后发布 GM 的戏法,我们不会感到惊讶。

总的来讲,我认为 16 日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时间点,对于苹果来讲或许有那么一点点「仓促」,亦或者苹果有自己的打算。在这个时间点,也恰恰是检验爆料人、媒体预测的时机。翻车已是家常便饭,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吃瓜)。

硬件爆料都有啥?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到了大家新闻乐见的环节,其实这个部分按照咱们主编的说法,是「我们从各个方面听说了 XXX,想要分享给你们」。有的人讨厌爆料,认为我凭什么要相信你;还有的人乐此不疲地寻找爆料并分享。

在几天前,预言 9 日晚发布 AW 和 iPad 失败遭打脸的 Jon Prosser 继续带来他的爆料:本次发布会将带来 Apple Watch SE、Apple Watch Series 6(Apple Watch Pro)、iPad Air 4 和 iPad 8。此外,他还称 AirTags 和 AirPods Studio 看起来很棒,但 AirPods Studio 和 iPhone 12 系列不会在本次发布会发布。

而国内爆料人 kang 也表示将会发布 Apple Watch Series 6、Apple Watch SE、iPad Air 4 和搭载 A12 处理器的 iPad 8。

但其实,爆料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消费者期待苹果新品,媒体为了得到消息提前准备以及吸引流量。只是,消费者期待是期待苹果新品,不是期待他的爆料;有些媒体也不在乎爆料内容的可能性。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并以发布会为准!

📱 iPad Air

彭博社和 MacRumors 等媒体和其他爆料人均认为,本次 iPad Air 外观将要大改:采用全面屏设计,但没有 Face ID;将搭载侧边指纹和 USB-C 接口。

而小红书用户”兰因如梦、“则直接贴出疑似 iPad Air 西语说明书的照片,说明书内容表示新 Air 将采用全面屏和电源键 Touch ID。天风国际分析师 郭明錤 预测,iPad Ai r会是 Apple 第一个采用与电源按键整合的侧边 Touch ID 的产品。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苹果在八月下旬向欧亚经济委员会 注册 了七台新 iPad,型号分别为 A2270,A2316,A2072,A2324,A2325,A2428 和 A2429,本次要发布的 iPad Air 不出意外应该在列。

因此,关于 iPad Air 唯一的疑问就是采用什么处理器。既然本代 iPad Air 已经采用了 A13,让我们期待一下是否会首发 A14。近日,国内爆料人 kang 表示,新 Air 将首发 A14 处理器,共有金银灰绿蓝五种配色,搭载「按键 Touch ID」,64 GB 机器售价 $599。

此外,我对于这个「侧边指纹」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这已经不是新鲜玩意,Sony 和红米都曾经尝试过,但用户反馈相当一般。究其原因,指纹必须满足一定的接触面积才能保证识别率和误识率,对边框厚度有一定要求;用手指去接触电源键也不像 Home 键那么符合人体工学,何况不同用户左右手使用习惯也不同。手机如此,平板面积更大,体验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期待苹果的解决方案和带来的用户体验。

⌚️ Apple Watch Series 6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根据 彭博社 报道,本次苹果或将推出两款 Apple Watch 手表,其中可能包含一款「低配版」。Jon Prosser 称之为「Apple Watch SE」。据悉,该表将采用 Series 4 设计,没有 AOD 和 ECG 功能,搭载 M9 芯片。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而 Apple Watch Series 6 外观改变不明显,主要是功能上的更新。DigiTimes 消息称,Apple Watch Series 6 可能会加入血氧监测功能。血氧饱和度作为人体生命体征之一,是反映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标,人体需要并调节血液中氧气的非常精确和特定的平衡。若人体不在健康阈值区间,Apple Watch 就会发出提醒。

此外,Apple Watch Series 6 会带来一些例行升级,如处理器性能、防水、无线传输速度等。watchOS 7 带来的「睡眠跟踪」「洗手检测」「自定义表盘并分享」等功能,也将为 Apple Watch Series 6 带来新的活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watchOS 7 中取消了 Force Touch 按压交互,大概率本次新品还会从硬件上阉割。此前自留地和大家聊过这个话题:我为什么如此怀念 Force Touch

同样地,苹果也在近期向欧亚经济委员会注册了新 Apple Watch,型号分别为 A2291,A2292,A2351,A2352 ,A2375,A2376,A2355 和 A2356。

而在本次官宣发布会时间后,有媒体注意到,YouTube 中的 Apple Live 出现了”Apple Watch Series 6“字样。

📱 iPhone 12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关于 iPhone 12 的传言从去年秋季发布会后就源源不断,下面和大家列举一些爆料并谈谈我的看法:

  • 尺寸和外观方面,新的 iPhone 12 将有一款 5.4 英寸、两款 6.1 英寸和一款 6.7 英寸共四款机型,会采用 iPhone 4 时代的金属中框设计;《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 命名方面,Pro 代表更高的功能、更贵的售价,而 Max 表示机身尺寸。传闻称,系列机型将会命名为 iPhone 12、iPhone 12 Max、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天风国际分析师 郭明錤 预测,每个机型均支持 5G 且均有 2 个版本 (Sub-6 GHz 与 mmWave + Sub-6 GHz),mmWave + Sub-6 GHz 版本则较 Sub-6 GHz 版本晚量产出货。
  • 屏幕方面,iPhone 12 系列将全系采用 OLED 屏幕:iPhone 12 和 iPhone 12 Max 的屏幕大小为 5.4、6.1 英寸,iPhone 12 Pro 和 iPhone 12 Pro Max 的屏幕大小为 6.1、6.7 英寸。关于屏幕与显示的更多内容,请参考自留地征文:从第一代 iPhone 细数到 iPhone 12,iPhone 屏幕尺寸进化历程背后的 App 设计哲学。显示器供应链顾问公司(DSC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Ross Young 发推称,苹果 iPhone 12 虽然可以选择采用 120Hz 刷新率的屏幕,但没有相应的 120Hz 驱动 IC。若不能短时间成功开发出相应的方案,新款 iPhone 只能是延期或采用 60Hz 刷新率屏幕。此外,Jon Prosser 曝光系列截图,展示了开启高刷和自适应的选项。但结合以上信息,目前依然不可知 iPhone 12 系列是否有高刷、哪些机型有高刷。天风国际分析师 郭明錤 也预测,受续航限制,iPhone 12 系列将不支持耗电的 120Hz。《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 摄影方面,苹果会进一步优化计算摄影效果,加强其夜景表现。MacRumors 爆料称,他们发现了 iPhone 12 系列后置玻璃图像。图像显示了两款搭载后置三摄的机型,其中一款多出一个开孔,很可能为 LiDAR 准备。这也意味着,iPhone 12 系列只有部分机型搭载 LiDAR。
  •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 电池方面,CCC 数据显示,型号为 A2471 的电量为 2227 mAh、A2431 为 2775 mAh、A2479 为 2815mAh,A2466 为 3687 mAh。根据型号推断,iPhone 12 Pro 电池容量会比 iPhone 12 Max 大。
  • 充电方面,充电头网 称新款 iPhone 将采用磁吸充电设计,可以像 Apple Watch 一样在无线充电时自动吸附对准。而充电器材有传言称不再随 iPhone 赠送,需要用户自行购买。此前爆料,苹果将推出全新 20W 电源适配器和经过编织更加耐用的线缆。
  •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每次发布会之前,都会有八九不离十的外观曝光,因此大家可以认为即将发布的 iPhone 就是类似的模样。本次 iPhone 12 的发布主要存在三个不确定性:是否有 4G 版本、哪些机型配备了 LiDAR 和高刷详情。不出意外本次 iPhone 12 系列会用上基于 5nm 工艺的 A14 芯片,但十分有趣的是苹果本次全面降低了电池容量。要知道 5G、高刷都是耗电项,即使配备了 5nm 处理器,我依然比较担心续航问题。或许这里就要体现苹果的刀法了,拭目以待。至于 iPhone 随机不再赠送充电器材,如果是建立在 iPhone 本身有一定降价的基础上,我是很乐意看到的。有了这笔不菲的开支,我们可以有更多电源适配器和线缆的选择,也更加省钱。当然,目前正处于电源适配器的井喷期,各家质量做工良莠不齐,希望大家尽量选择可靠的大厂产品。

    我关注的另一个点是「散热」,不出意外本次苹果还会全系使用双层主板,Apple A 系处理器性能强但过热降频也厉害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本次的 5.4 英寸机型比 iPhone SE 2 还小,不知道会不会出现限制睿频或者经常过热降频的情况出现。

    虽然供应链和媒体都表示 iPhone 将在 10 月发布,但我还是希望本次发布会能够先推出,爆料看得人头大,正如主编所说的「库克来个痛快点的吧!」。

其他

  • 🎧 AirPods Studio

在之前泄露 iOS 14 早期版本中,一张疑似为头戴耳机的图标素材被发现。这款耳机有黑白两色,猜测是一款无线降噪耳机,支持 Siri 语音唤醒功能。彭博社进一步爆料称,该耳机将采用磁吸式可替换式头梁/耳罩以在不同场景替换皮革/硅胶/或其他材质(运动/休闲)。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我们主要期待其与苹果生态内设备的联动与配合,当然,主动降噪、通透模式、拿起检测等也是大家乐于谈论并期待的功能。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 🏷 AirTag

苹果在在去年秋季发布会的幻灯片中一带而过了一款搭载于 iPhone 11 Pro 系列上的新芯片 —— U1芯片。后续的爆料表明,苹果或在该发布会就想要发布 AirTag,因为供应链问题,被紧急砍掉。而 9to5Mac 在 iOS 13.2 的代码中找到了名为「AirTag」新产品名称。

它依赖 UWB 工作,配合 AR 来寻找你附着了 AirTags 的物件。而 U1 芯片或许不仅仅为 AirTag 准备,可能也会对定向 AirDrop 传输文件起关键作用。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 🎵 Apple One 捆绑服务

彭博社 消息称,苹果正计划推出一款名为「Apple One」的订阅捆绑服务,旨在让用户话费更少的钱享受服务。据悉,该服务可能采用分级制度(根据价格),如初级用户可以享受 Apple Music 和 Apple TV +,而高级用户可以再加入 Apple Arcade 甚至是 iCloud。

就在前几天,9to5Google 在新的 Apple Music for Android 3.4.0 Beta 中发现和 Apple One 相关的代码,这或许意味着不久之后 Apple Music 或加入 Apple One 这个大家庭。随后 MacRumors 发现,Apple 已注册了多个“Apple One”前缀的域名,但拿下已被注册的 .com 和 .net 依然有困难。

其实大家关心的肯定是 Apple One 计划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推出,怎么买最划算之类的,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

《2020 苹果秋季发布会看些啥?—— 自留地の前瞻盘点》

  • 💻 会有 ARM Mac 吗?

我个人认为不会有,目前的软件生态(软件适配)还不足以让用户通过原生软件满足需求。如果大部分场景需要罗塞塔甚至软件没有适配,那么一定会带来很差的体验,这也是苹果不愿意看到的。

ARM Mac 的生态之路还需要继续往下走,希望有更多的大厂和个人开发者积极适配他们的软件,预计这个周期会长达数年。也有传言称苹果会拿 12 英寸的 MacBook 试水,在年底进行量产。倒也符合逻辑,不过建议非尝鲜者谨慎观望。

彭博社 Mark Gurman 称,苹果有望在 11 月推出 Apple Silicon Macs。

  • 📺 Apple TV 会更新吗?

随缘。距离上次更新已经时隔 3 年,如果发布新品也不奇怪。如果更新的话,想必关注的焦点在于「是否支持 5K」「是否支持 AV1 编码」「会有 Mini 吗」上面,拭目以待。

总结

虽然受疫情影响,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但一年一度的「苹果春晚」又要开幕了。苹果在近年巩固了自己的生态护城河,推出了众多服务,但越来越难让人「惊喜」了。苹果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上市企业和赚钱机器,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更想看到苹果继续带来「One More Thing」。

去年的 U1 芯片或许是个伏笔,期待今年有何新运用。而 AR 也是苹果这一年来重点关注的领域,希望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应用。当然,除了硬件爆料,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价格了,这也是本次发布会最大的谜。

欢迎大家在 16 日凌晨 1 点带上小板凳、拿起爆米花,和自留地关联群组 NewlearnerのIT社群 的朋友一起观看「苹果春晚」!

✌️ 我们发布会见~

 

(本文图片和内容整理自 MacRumors、9to5Mac、彭博社等媒体和爆料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自出心裁,留于此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一周年

12 August 2020 at 11:59

《自出心裁,留于此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一周年》

又一年立秋来临,自留地也走过了它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个周年日,想和大家聊聊自留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

关注频道较早的老读者,应该可以很清晰地将频道的过去划分为三个时期,我称之为「单打独斗的自媒体」「被迫收缩的初学者」「一群人的自留地」。

在置顶也一直写着,频道成立的初衷是整合当时成立快一年的群组当中的零散资源和讯息。起因是群友的建议,于是我发了一个 Poll,根据结果就创设了自留地。

「单打独斗的自媒体」

这段时期可以自频道成立算起,至 20 1 月中旬。之前一直没有创设频道,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频道需要根据它自己的节奏进行更新和维护,我不太确定自己是否有这么多东西进行输出并坚持下来。小半年下来,确实要说一句:坚持更新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会将自己看到并感兴趣的科技新闻、优惠信息和开源项目分享进来,还会聊一聊自己买 VPS 的事情。这个内容体系贯穿了这一时期,不同的是去年 9 月份之后我确定了频道的排版规范和初步的文案风格,看起来清爽了些。

我当时很讨厌别人称这个频道为「自媒体」,觉得带有贬义且自己是以分享发现为主。但事实是这段时期我以白天一个小时为间隔发一条推送,其中大部分是科技新闻,客观上充当了自媒体这一角色。

在这一时期,自留地跟进国内外科技新闻最具有时效性。我也逐渐掌握了一些国内外一手消息的来源(媒体、爆料人),并发现国内几个科技媒体(比如某之家)常常翻译搬运国外媒体消息而不标注来源,于是减少了将这些媒体作为频道消息源的频率。

除了分享自己看到的东西,我也会在频道分享自己发现的技巧和心得,但总的来讲原创内容不多。11 月后频道新增了投稿 Bot,社区投稿体系初步建立。

「被迫收缩的初学者」

去年黑五向大家跟进了系列促销讯息、今年元旦的时候我们做了跨年活动和征稿,效果都不错。此时人数已经超过 5K,涨粉快和勤更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天平均更新超过 15 条。

这段时期我开始思考,频道的更新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如果我因为不可抗力(有事、生病等)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更新,频道就难以维系下去。如何可持续发展下去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开始我设想过找其他群管理一起更新、开设一个频道读者/供稿群,经过现实的无情打压后被否决。就这样到了寒假,我不想整个假期都在找新闻中度过。

于是我考虑缩减频道的更新频率,将时效性消息以早报、晚报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自此频道的科技新闻不再有以往的时效性和丰富度,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早晚九点更新给出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减轻了我的压力、让读者一目了然、突出其他精品消息。

自此频道就以「时效性资讯+精品消息」的内容体系发展,在疫情期间收获了不少关注,也很惊讶地发现大家很喜欢这种早报、晚报的形式。

「一群人的自留地」

就这样到了今年 2 月底,由于疫情原因,学校迟迟不开学,空余时间反而多了起来。受到少数派作者社区的启发,我萌生了创建编辑部的想法。

今年 3 月初,我写了一篇公告,招募「早报编辑」「晚报编辑」和「自由编辑」,分别负责早报、晚报和精品推送。公告得到了大家良好的反馈,在没有薪资承诺的情况下,至四月底依然有 10 余名朋友报名并加入。

早晚报、流媒体、电子数码发布会有专门的主编负责后,我有了更多精力编写精品消息和处理频道的运营工作,消息质量相较之前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个团队非常棒,我太喜欢他们了!(破音)这也意味着我不需要「假装懂」自己不擅长的事物并推送,大家各司其职,尽量使内容和观点准确到位。

这几个月,我们也发展出了键盘情报、一飞周报、每周觅食、消费数码每周点评、流媒体周报等特色栏目。主编们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在其中恣意挥洒笔墨。这么多栏目和精品推送,总有一款适合你看!

成立编辑部后,我也有了更多时间整理频道消息并着手改善大家的消息索引体验。在近期还引入了 RSS 订阅和频道镜像站,让阅读和消息获取更 Easy

比较忙碌的有今年的 618WWDC 2020,也包括这次周年活动。在这些时期,我看到了主编们的高效和团结,我们的推送也很及时并有一定质量。能和一群人协作、交流意见,是一件很 Awesome 的事情,文案、设计离不开大家的合作!BTW,我们使用 Notion Lark 进行团队协作。

虽然自留地叫做「Newlearnerの自留地」,但我深知他不属于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自留地!

现在

截止发文,自留地已推送 2000 余条消息、收获 18000 余个订阅、接到 100 余位订阅者来稿、有一个 18 人的编辑部(4 位早晚报主编和 14 位自由主编)和 7000 余人的关联交流群组。

《自出心裁,留于此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一周年》

在此要特别感谢数码荔枝、少数派、不求甚解、Telegram 中文社群、Notion 中文社区、小声读书、About RSS、群友 zealson、群友 shiro 等对频道发展的帮助,也非常感谢每一位贡献内容的订阅者和帮忙转发的朋友!

「时效性资讯+精品消息」的内容体系一直被我们沿用,并正在扩展精品消息的领域。但并不打算新增推送档位,因为质量和数量往往不好平衡。我们有意招募一批新的自留地「自由编辑」,进行自由撰稿,懂得设计 / 了解 Android Android 硬件 / 在其他平台发过文、有自己博客的朋友优先。

👨🏻‍💻 来到自留地编辑部,你将:

  • 遇见一群有趣的灵魂
  • 培养自己写作、编辑、运营相关的能力
  • 及时获取 IT 相关资讯,并和主编们交换主观看法(chaofeng😛
  • 第一时间免费体验部分软件和内测
  • 见证自己与频道的成长
  • 参与到编辑部的福利抽奖等
  • 被 Newlearner365 无情催稿

👀 我们也欢迎更多的朋友给我们投稿,让你的文章、项目、思想被更多人关注。请大家积极参与本次有奖征文活动!我们还在近日上线了「自留地赞赏码」,如果您觉得本频道对您有帮助,欢迎扫描以下图片对本频道进行一次性赞赏。

《自出心裁,留于此地 —— 写在 Newlearnerの自留地成立一周年》

未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维持现有内容体系不变,在原创和内容丰富度发力,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内容。自留地将进一步朝着「媒体」和「兴趣社区」的职能发展下去,吸引越来越多感兴趣的朋友参与讨论和内容贡献。暂时没有考虑出圈到一些国内外的媒体平台进行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推特等),所有 Telegram 之外和自留地相关的讯息均为非官方转载发布。

在进行媒体报道和兴趣内容分享的同时,我们也出现过多次不严谨的地方。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谣言「支付宝将登陆 Apple Pay」的传播和「Apple 国行 ECG 开通」方法的错误分享等,在今后报道之前需小心求证,做到有可靠来源并能自行检验。此外,难免还会有排版等问题,欢迎大家向我们及时提出纠错意见!

针对编辑部,在迎新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目前的分工虽明确,但应对个人原因引起的稿件拖延/无法完成的应急工作做的还不够。具体表现在早晚报主编因为个人问题无法及时完成编写,而由于单人负责且采取轮换制,一般由我来补位。希望在今后可以找到一个多人的应急机制,保证早晚报的及时推送。

频道成立初期,我们宣称频道出于兴趣,不会进行恰烂钱的赢利。一年来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对大家有帮助的同时,为我们的主编带来一些收入。最近几个月,我们和数码荔枝合作,向自留地的订阅者们介绍一些实用的正版软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我们可能还会有类似的商业合作,但前提是对大家有帮助、正规实用、不让广告刷屏。如果大家想要支持我们,可前往查看相关的商品,也可以直接通过「赞赏码」支持自留地。

总结

「自出心裁,留于此地」,我们希望在这个频道,留下大家真实的声音、别样的表达和共同的回忆。一年前无心插柳的举动,让我有幸遇到了大家。出于兴趣,也一直在不断尝试和突破,相信自留地未来可期!也欢迎大家将自留地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通过 Telegram 直接订阅、 RSS 订阅和镜像站关注我们。

主编寄语

这个算是本文的花絮环节,其实大家未必能将他们列举全,但他们的一些推送留在了大家的记忆中。在自留地一周年之际,他们也有话要说!

👨🏻‍💻 贾思敏:

寒冬、疫情,自留地相伴🐶,不得不说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感谢一众编辑和群友。希望下一年,自留地能走得更远~

🐦 鸟言鸟语:

与自留地相遇半年有多,在这里不仅能了解科技圈的消息,还能和编辑们一起咕咕咕,挺爽的(逃。日报、流媒体看点已成为每日必看的消息,偶尔还能收获十分 Awesome 的工具与文章。希望在未来自留地会越来越好,能够有更多的伙伴进来一起玩 (咕) 耍 (咕)。

👨🏻‍💻 Oliver:

原来我加入自留地主编团队负责流媒体已经有半年时间~流媒体版块一开始作为频道内容的多样化补充,内容主要是电影电视剧动态跟进;渐渐地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为大家呈现流媒体整个行业,包括公司、产品、原创内容的焦点。最后,感谢读者和主编的陪伴,衷心祝愿我们下个一年没有剧荒!

👨🏻‍💻 John Resse:

首先祝贺自留地一岁啦~

很高兴作为一名编辑,作为一个订阅者,见证着自留地的成长。那么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希望订阅的大家能给自留地多多投稿,也希望自己能为自留地更多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WATERS:

希望接下来一年,Newlearnerの自留地更加源自生活,也更加贴近生活!

👨🏻‍💻 glaze c:

加入自留地差不多半年吧,成为了产量最低的编辑之一(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编辑)。在编辑部划水成了我每天活动之一。作为以科技信息起家的频道,群主身上有着浓浓的科技理工的味道。说话是完整的,有理有据的。同时还有一种奇怪的客气感,这可能是催稿机器的特质。我本以为会遇到无休止的改稿子,然而并不是。这儿比我想象的友好的多。大家努力的传播着信息和知识。

自留地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它目前的天花板,一个科技资讯频道。我们尝试加入一些生活元素,让频道内容多一些生活的气息,但它的上限还是一个频道。

很开心能够看到在遇到瓶颈之前自留地迅速发展,也很开心呆在一个没有竞争和争吵的编辑部。未来自留地会变成什么样?可能是维持现状,保持作为 Telegram 科技信息头部频道,守好自己的自留地,又或是探索更多自媒体形式,扩张,留给自己更多的地盘。

Telegram 中文搜索方案探索

27 April 2020 at 13:59

因为过年忘记带上电脑的电源适配器,好久没有更新博客了。生活总是稀疏平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觉得有些东西其实寥寥数语就可以讲完,无需长篇累牍地写上一篇长文。或许这是频道写多的弊端,就像让习惯了微博的人去写博客一样,内心必然是比较抵触的。但博客这种载体好就好在文字可以随着时间沉淀下来,记录自己思考和成长的过程,快餐式的频道内容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本文写在为频道部署按关键词索引的机器人之后,顺带盘点一下 IT 社群和自留地为了让大家更为迅速地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做过了哪些努力。请注意,并没有一劳永逸解决全平台群组和频道中文搜素问题的方案。由于我个人对索引群友发言存在精神洁癖,因此这篇文章的受众是 TG 频道主。

《Telegram 中文搜索方案探索》

Telegram 中文搜索现状

照例还是要啰嗦几句,讲讲我为什么要针对中文搜索下如此大的功夫。

Telegram 目前的搜索逻辑是根据「单词」来进行的,请注意这里的「单词」不一定是常见的单词,前后含有空格和标点符号则自成「单词」。譬如:Newlearner 如果写成“[空格] New lear ner [空格]”,那么在搜索中,你可以找到 New、lear、ner 这三个「单词」 。

这个搜索逻辑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由于中文字与字之间是连贯没有空格的,如果你想要搜索某个历史关键词来找到之前的消息,可以说是很困难的。让我再次举例比较一下:

随着越来越多新朋友的加入,日聊天数量越来越多,有必要减少一些无关话题以保证群聊的高话题相关性。相关性不高的话题建议大家去对应群聊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新朋友的加入,日聊天数量越来越多,有必要减少一些 无关 话题 以保证群聊的高 话题 相关性。相关性不高的 话题 建议大家去对应群聊讨论

可以看到第二段的“话题”一词前后都有空格,我如果想要搜索到这段话(群置顶),只需要搜“无关 话题”即可。而第一段话则搜索不出任何结果。九歌有一句鸽人鸽语叫做:“反正只要足够香,你的眼神就可以不要。”而我每次想要 forword,需要搜索“你的眼神就可以不要”才可以找到这句话。

那么中文搜索逻辑如此,含大量空格的英文搜素体验会好吗,或许如此。但 Telegram 的搜索始终做不到类似浏览器关键词那样的「拆词」,搜索“New”是找不到“Newlearner”的。和中文一样,很多小语种也被这套搜索的逻辑深深地困扰。

从 Telegram 搜索逻辑入手

所以 Telegram 中文搜索难用已成事实,我将从 Telegram 搜索逻辑入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前期做过什么努力。

  • 为频道消息打 Tag
  • 频道群组聊天时,将关键词前后空格
  • 含有英文的句子中,将英文前后空格

通过以上步骤,就将「我记得某消息有个关键词叫…」的问题转化为「某消息我当时打了什么 Tag、其中是否含有关键词(英文)」。

这里附上一张我们不对外公开的、主编内部材料:自留地 Tag 列表(不完整)

《Telegram 中文搜索方案探索》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自己需要这么一张 Tag 表,便于对消息进行一个大致的分类和便于搜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息数量的累计,Tag 起到的只剩下一个分类的作用,且分类后消息数量依然庞大。不得不采用 Tag + 英文关键词这样的方式使这套机制正常运作。

因此弊端非常明显:

  • Tag 太多让读者无法自动联想和对号入座,有时候频道主编也不能。而过于宽泛的 Tag 带来的依然是海量的信息量
  • 空格是个好文明,但不是所有的群友和频道主都能在聊天和编辑频道内容中做到

基于此我们认为,脱离 Telegram 的搜索体系,采用全局爬虫才是这个问题的最优解,目的是实实在在地让大家通过「关键词」去探索频道内容或寻找之前消息。

手动整理的尝试

既然决定脱离 Telegram 这个搜索框架,我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博客。博客是一个公开的内容展示平台,且可以配合浏览器进行无死角的关键词搜索。于是在去年12月份,我开始了艰难的手动频道内容整理,详见 Newlearnerの自留地导航页

《Telegram 中文搜索方案探索》

经过两天的手动整理,我把具有实用性的技巧、文章、源码、软件工具等收录到这个导航页,形式是标题+链接。关注自留地的老读者都知道,我们之前每天推送信息的数量较多,其中夹杂着大量的时效性、羊毛新闻等。这个导航页主要目的有二:提供一个简单的分类、便于读者们搜索。

网站上线以来,阅读量近 5K。说实话并不算很多,我认为一方面不是每个读者都有搜索的需求,另一方面打开网页搜索体验确实没有 Telegram 内直接搜索来得直接。

基于 Web 的搜索引擎

在今年1月份,为了进一步优化大家的搜索体验,我和 sssoou.com 站长达成合作,将自留地展示于首页便于大家勾选并进行搜索。这种网页爬虫+搜索引擎的方案我比较喜欢,使用起来也确实很方便。

《Telegram 中文搜索方案探索》

基于 Pyhton 的索引 Bot

上面的两套方案都跳出了 Telegram,转战浏览器,有些读者可能认为这样的体验不太好。因此近日我决心搭建一个关键词搜索 TG Bot,这样在兼顾体验的同时能够快速找出自己想要的消息。

方案选择

首先在 GitHub 上找到了几套方案:

由于无需细说的自留地和 IT 社群附属关系,我们打算为频道做一个关键词搜索机器人。相比第一个项目提供搜素结果展示/选择界面,第三个项目则直接将所有相关消息暴力 forword,因此体验很差。经过一番比较,我们决定使用 telegram-search 作为机器人搭建方案。

部署

部署过程中得到了开发者 EEYHN 的无私帮助,在这里先表示感谢。大致部署过程如下:

#申请机器人 && clone 到本地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EYHN/telegram-search.git

#安装依赖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修改 main.py && 创建 session 文件夹
mkdir session

#生成数据库文件
python main.py

#针对小内存机器,建立 Swap(1G),并
sysctl -w vm.max_map_count=262144

#修改 main.py 中 Docker 环境参数
ES_JAVA_OPTS=-Xms512m -Xmx512m

#安装 docker 相关环境并运行
docker-compose up -d

运行之后机器人会实时抓取频道消息,并使用 elasticsearch 建立搜索引擎,整个项目对内存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想要修改结果展示的字数,可以在 main.py 中找到相关代码,默认值为 15 个字符。

使用

机器人使用的是 Lucene 查询语法,可以精准到关键字词、日期。很多朋友直接输入关键词,对结果产生了很多疑问和不满,这里也来统一解答一下。先举个例子,例如我需要查询含有“动森”(动物森友会)的频道消息:

  • 直接输入“动森”查询,会发现结果很多。这是由于未遵循查询语法,结果将含有“动”和“森”的所有消息全部列出。
  • 当根据语法要求,输入“+动森”,会发现结果依然很多。这是因为词库并不认为「动森」是一个名词,而将含有“动”和“森”的所有消息全部列出。
  •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输入“+动 +森”,这表示搜索所有既含有“动”又含有“森”的消息。

《Telegram 中文搜索方案探索》

总结与其他思路

照例来一张表格做一个横向对比:

  基于 Telegram 框架 支持分类 按日期搜索 准确搜索关键词 备注
Telegram 自带搜索 对中文搜索不友好
Tag 与空格 操作难度大
自留地导航(博客) 人力付出多
Web 搜索引擎 精确但需要浏览器和站主收录
Telegram 索引 Bot 精确、基于 TG 但需要自学搜索语法和服务器开销

通过以上表格,相信大家对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案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知。在 Telegram 没有打算添加非英语语种的分词搜素措施前,我们应该不断寻找方法,改善群友和读者的搜索体验。最后附上我想到的其他思路:

  • 对于个人:Windows 端支持导出频道全部内容,将其放置于浏览器,并加以搜索即可
  • 对于群主/频道主:可以做一个关键词回复机器人,触发某关键词回复相关内容或者链接。但操作难度大、关键词并不明确且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能做一些常用的,也称不上「搜索」或者「索引」

最后啰嗦一句,以上方案并不一定适合每位频道主,在信息累积到一定量之前简单的方法见效还是不错的。譬如我作为一个频道主,更新频率不高,每次更新完之后在 Notion 等处记录下 Tag、关键词和标题链接等重要信息,也可以做到自我索引。索引,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频道读者,因此非做不可。

希望以上内容为其他频道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读者了解到我们为了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搜索环境,做了哪些跨平台的方案。

2020,The Future Is Coming!

1 January 2020 at 11:48

又到了一年之初,今年比较特别,是 21 世纪 20 年代的开端。所以是时候给自己做一个简单的年度总结和回顾了,老规矩,我依然会从我活动比较频繁的博客、Telegram 群组和频道和大家聊一聊今年发生了什么以及我有什么收获。

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我做的 Newlearner 系列社群、博客、和自媒体频道在 19 年进步迅速,除此之外就是认识了一群可爱的 TG 网友。如果你问我生活年终总结?这些应该写在日记本上。

《2020,The Future Is Coming!》

关于博客

2019.1.12020.1.1,这一年里 Newlearnerの小站 博客文章新增41篇,共有74文章

19年码了112,000字,去年为59,000,总共172,000

共有170,000位用户来访了小站,网站用访问量(PV,不蒜子统计)为365,500,目前日均PU在700 - 800左右

其中访问量最多的文章为Telegram群组/频道/机器人推荐,贡献了80,000次访问量

小站在 similarweb 的世界排名约为170,000名,国内排名约为25,000

博主平均更博速度为3篇每月,目前友链数量为13个,评论数目为271

喜迎4位博客编辑:琉璃、Tankey、柒默和贾思敏(虽然更新并不多,官方吐槽)

网站风雨无阻地运行了363天,其中2天因为不可抗力关站维护

  • 访问量统计

《2020,The Future Is Coming!》

  • 文章字数统计

《2020,The Future Is Coming!》

19年是小站访问量增长迅速的一年,在春节之后访问量激增,然后保持较缓慢的增长势头一直到今年11月。但由于最近更新频率的下降,导致访问量小幅下滑。和其他的一些个人博客类似,PU/PV 总是接近,跳出率也不低。这是由于大部分访问来源是搜索引擎,读者朋友们一般是带着目的来的。

今年写过的几十篇博文中,我对于 macOS 系统从安装到制作引导介质再到镜像安装包的制作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颇为满足。同时,也接触了像 Firefox Send、GoIndex 这样的优秀开源项目和 HungryMrak 这样优秀的软件。

随着博文越写越多,我目前不打算为了更新而更新,而是写一些自己想要写的东西,原创的东西分享给大家。由于手里确实没有什么可玩性强的硬件,宿舍环境也受到限制,所以大家可能会发现进入下半年我的文章偏向于记事和碎碎念等。等以后有了新玩具,我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

我认为写博客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能用博客记录自己一年的见闻,实乃不可多得的乐事。一年来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折腾过的东西,曾经幼稚的言论,给这一年画上一个句号。

Telegram 群组

《2020,The Future Is Coming!》

2019.1.12020.1.1,这一年里 Newlearnerの水群 新增3350人,共有3800余位朋友

有约43,0000条聊天记录,名副其实的「水群」

目前共有12位管理帮忙照看这个社群,这一年辛苦惹~

其实首先想来和大家讲讲这个群为什么叫「水群」以及它定位的几次转变,「水群」的来源是我初玩 TG 时加入的一个群组。当时萌发了「他可以建群我也能的想法」,命名也就看齐了。建群初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话题主要是 VPS、网络相关。

到了去年元旦的时候,水群有了 500 余人了。我看到了博客访问量的激增,想要好好把博客做下去,这个时候水群自然而然被我定位成博客读者群/相关话题讨论群。实际上直到今天群内讨论的话题也是和博客相符合的,因为我们的话题很广泛,和 IT 相关不违反群规即可。由于 Telegram 群组推荐的文章权重不断上升,很多朋友通过我的博客得知水群并陆续加入,人数很快超过了 1000。

后来群里有朋友想要建立群组并进行了轰炸宣传,水群也因此迎来了一些新朋友。作为回报我将他的群组加入了 TG 导航,后来带来了广告泛滥的恶果,最终我选择退出。也确立了原则上不硬广、不恰烂钱的规矩,大家有缘相聚,能够开心地聊一聊就好。在我刚建立自留地频道的时候,群组人数突破 2000。

在频道中我曾经写到了关于水群一周年的问与答,详细阐述了建群的想法、今后的发展等。2019年这一年也是水群飞速成长的一年,从我手把手运营到现在的一个良性社群,付出了太多,因为我没有选择速成之术。·

在频道成型之后,水群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从8月的2000人增加到目前的3800人。在我不上线的时段大家也能找到合适的话题并交流,我觉得已经初步走上正轨。假如有一天我需要离开一段时间,相信大家也不会无话可说。

但是人数多了,管理起来难度也不小,如何让讨论的话题始终不离谱,要靠我和各位管理进行约束。这个群虽然叫做「水群」,但我不希望它成为一个交流吃喝玩乐、社会现象的真水群,而是一个和谐的 IT 科技相关话题交流讨论群组。再次告诉自己,「水群」是指话题范围宽广,但不代表不受约束随心所欲。

社群的活跃和高质量离不开各位群友的贡献,这一年也谢谢群友陪伴我度过。从你们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一起为水群的 2019 画上句号,迎接新 10 年的水群!

Telegram 频道

《2020,The Future Is Coming!》

2019.8.122020.1.1,这一年里 Newlearnerの自留地 订阅者6800余人

目前共有9位频道编辑帮忙管理这个频道,这一年辛苦惹~

还有很多来稿的朋友,这里一并感谢~

弄了一个频道导航:Newlearnerの自留地导航页

创办这个频道一开始是群友的主意,后来坚持做 IT 方向并且坚持下来了。目前频道提供 Apple 相关、IT 最新资讯、电影游戏资讯、优秀开源项目和软件推荐、实用操作系统技巧、IT 羊毛等多个方向的消息。运营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和大家的慷慨推荐,在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有接近 7K 的订阅数。

除了每天和大家分享最新的讯息让我感到喜悦之外,通过这个平台我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开发者和 TG 大佬。譬如尺素、coderx 和 Surgio 开发者,聪聪、Je main、青小娃、花姐、抠抠、法外、火箭妹妹、群主、Eason 、羊王等,他们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默默为 TG 中文社区奉献着。更不用提群内和订阅、投稿的小伙伴们,名单太长恕我不能一一列举。

我目前在做的事情是希望吸引更多的朋友参与频道写作和投稿中,我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将来也会有维护不下去的可能。因此我设置了投稿机器人,并再次拓展水群的功能使其成为频道交流群。今年感谢琉璃、Tankey、贾思敏、Sol Lo、九歌以及所有来稿者为频道做出的贡献,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能够加入我们一起做下去。

但我知道这很难,因为大多数订阅者在享受频道带来的质量内容时,并没有想过要为这个频道做点什么。没有诸如稿费这样的报酬,愿意参与频道编辑的人也寥寥。我比较羡慕少数派这样的良性写作环境以及青小娃的小众软件这样靓号的投稿环境,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看到自留地的价值并认可它,参与到其中。

迈入 2020 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留地,加入投稿和编辑的圈子。即使将来没有这么多时间打理这个频道,更新频率减缓,我也不会忘记分享初衷,更不会把自留地做成赢利的工具和无趣的掐烂钱信息频道。一起加油!

这一年的收获和新东西

去年元旦总结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今年我更愿意沉淀下来,不再对自己取得的小进步沾沾自喜,而是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通过管理群组和社群,积攒了一些经验,不管是从人际交往还是对问题的看法上有了一些心得。重要的是遇到了一群可以一起前进的朋友,进可科普,退可水群。

  • 硬件方面

1、Filco Minila 黑色:新年礼物 – Filco minila air 红轴

2、三星 T5 500GB SSD:Samsung T5移动固态硬盘入手体验

3、森海塞尔 IE 40 Pro: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4、紫米(ZMI)QB822: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5、一块价值 359 元的 iPhone 7 Plus 原厂电池: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总的来讲19年并不是疯狂剁手的一年,上面也提到了受到环境限制我不能随心所欲的折腾软路由、Nas、内网、主机等,否则博客内容应该相对会丰富很多。

  • 软件和服务

1、Netflix 土区家庭车

2、Apple Music 国区 EDU 订阅

3、Apple TV+ 美区家庭车

4、Notion 教育版

5、1 Passwords 家庭版授权

6、Enpass 终身订阅(来路不明)

7、VPS:Moeloud、qexw,还算给力

8、Moon FM 和 HungryMark

还有很多出色的软件比如尺素等因为开发者赠送了兑换码,就不一一列举了。更多好软件可自行前往自留地导航寻找

2020

对于2020,我也有很多新的展望

1、iPhone SE 2

2、小鸡传家宝喜 +1

3、克里斯托弗·诺兰新片《信条》

4、水群突破 6K 人

5、自留地突破 1W 人

6、更多面向新十年的新科技、新发展

过去的十年间,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改变了世界,让我们普通人有了更多接受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渠道和方式。真的非常期待下一个十年又会有什么科技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也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学习和对 Newlearner 系列平台的管理!未来已至,你准备好了吗?

谢谢大家看我啰嗦至此,值 2020 元旦到来之际,祝大家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元旦快乐!

Telegram 频道:Newlearnerの自留地 导航页

16 December 2019 at 15:27

欢迎关注 Telegram 频道 Newlearnerの自留地 的各位!

四个月前,应群友建议,我决定创建一个频道,在其中分享一些东西。在当时,水群的聊天数量已经不少,分享进去的东西容易被刷屏以至于难以寻找。四个月过去了,我现在是一个 5K 频道的频道主,自认为我做了我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还算有点成功。

但是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Newlearnerの自留地以 IT 资讯和分享为主,但由于更新频率较高,Telegram 对于中文搜索支持太差。因为消息众多,即使打了 Tag,寻找起来还是很困难。更不用说后来关注的朋友,不会知道频道前面发送过哪些内容,老实说有些内容我自己也不记得自己发过。

因此,我打算抽出一点时间,为我的频道做一个导航页。我将在本篇博文中按照不同分类(而非时间)顺序给大家整理之前发过的信息,并在每周末添加本周的信息作为补充。因此本文会越来越长,建议大家使用浏览器关键字搜索

《Telegram 频道:Newlearnerの自留地 导航页》

收录标准

按规矩我应该先说说哪些内容会被收录到本篇博文:时效性较弱的,具有实用性的技巧、文章、源码、软件工具等,不会收录时效性强新闻、羊毛消息、折扣消息、无厘头的碎碎念等在我的频道出现频率相对不算低的消息。有关 #Wallpers、#Keyboards 和 #Android 的内容可以通过 Tag 准确找到,这里就不再整理相关所有内容。

提醒各位频道主,发频道消息务必打 Tag,否则日积月累寻找起来难度十足。

下面,让我们开始,每个二级标题都是一个分类👇

Telegram

iOS

macOS

工具/软件/技巧

开源相关

XXX 和 TA 的 XXX 

音视频/流媒体

博客专栏

硬件相关

Refresh 周报

un.Block 区块链周报

Fabric 周报

科技新闻

VPS/代理/网络相关

每周觅食

准大学生数字生活指南

其他

最后的话

日积月累,自留地的内容数量不可小觑,初次整理内容花了我两天的时间。今后,我会每周整理并更新自留地的最新内容。

由于内容众多,分类也相对粗糙。有些消息其实可以放在多个分类,我根据自己的想法将其放在了最正确、最相关的分类。大部分消息是按照发布时间排序,也有少部分信息和之前的消息内容相关联,我就将它们放在了一起。大家使用时,可以在浏览器中搜索相关的关键词

是为导航,其实也是一个几个月来的总结。一路以来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这个频道也是社区共建共享的,感谢之情无法言表。这个由我手动整理的导航,希望能够给喜欢自留地的朋友们带来便利。

20.4.18 日更新:

在20年三月初,自留地迎来了一批优秀新主编的加入,我们也改变了以往零碎、众多且不定期发布消息的模式。一个人可能会爬得很高,但我深知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28 November 2019 at 17:44

在今年双十一期间我买了种草已久的森海塞尔 IE 40 Pro 以及紫米(ZMI)QB822充电宝,过去半个月了,简单谈一下使用的感受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森海塞尔 IE 40 Pro

简介与参数

IE 40 PRO是一款优秀的专业级监听设备,专为音乐人和音乐DJ而设计,能够适合不同形状的耳朵。精巧的外观设计配合牢固的佩戴方式实现了佩戴舒适性。其坚固耐用的结构化设计考虑到了从接口到线缆导管的方方面面,能够满足严苛的舞台使用需求。

从简介来看,这款耳机属于森海的入门级监听耳机。但由于处在700-1000这个价位,也是很多入门级玩家的选择,并拿来当做杂食耳机。

佩戴方式:入耳式
重量:18g
线长:1.3m
产品阻抗:20欧姆
灵敏度:115dB
总谐波失真:<0.1%(1KHz,94dB)

开箱

我购买这款耳机除了听说适合杂食、手机电脑推得动、不具有那么明显的森海古典调音之外,透明磨砂的外观也是吸引我的一个很大理由。虽然只有单单元,不像舒尔的高端产品可以做出很强烈的电子工业感的效果,但也非常喜欢。

购入的是德行,领券之后650元的样子,比国行便宜了100-200元。快递非常给力,一天就到了,下面是几张开箱时候随手拍的图片: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随包装送了小/中/大的硅胶塞和海绵塞,送了一个随身携带耳机的袋子、一根清洁棒和一份说明书。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拿到手之后,佩戴是标准的监听后绕耳佩戴。使用了易弯曲的柔性材质,比较容易贴合耳廓。随包装送了三种大小的硅胶塞,里面是内十字,便于增强硅胶套的刚性。但是森海自带的这套硅胶套长期佩戴之后,耳道会受到刺激,甚至会发炎。还是之前45元一副的Spinfit硅胶塞舒服

拿下硅胶塞,肉眼可见塑料上注塑没有清理干净的痕迹,作为消费者心理多少有点不舒服。在单元到硅胶塞这段,有一个海绵防尘滤网,而不是传统的金属防尘滤网。

此外和其他森海 IE 系列一样,IE 40 Pro是支持换线的,不过接口还是自家定制的,因此需要专门制作线材。目前先用着原装线,感觉和 IE 80相比,IE 40 Pro的原装线更加柔软。

来一张耳机的特写(网图):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实际听感

首先来谈谈我的音乐喜好吧,我个人偏向国语流行、粤语流行,偶尔听听英语流行和古典。

从知乎“鬼斧神工”测试的数据来看,IE 40 Pro THD表现非常好,即便在大音量下整体都没有太大的失真。低频适中;中频人声在音调较低时,人声偏薄,而音调较高时,人声偏厚;高频音染严重且有严重的失真。

  • 老鹰乐队 – 试音旅馆

声场和解析很不错,乐器和观众的声音分离;低频方面,森海终于没有过度调音,大概可以下潜到嗓子部位;人声演唱部分,还原的还可以吧,最起码没有让人感觉单薄且干巴巴。

  • JJ – 不能说的秘密 Live

这首歌很能听出一些问题,开场 J.S.巴赫的《G大调第一大提琴前奏曲》王炸。大提琴配上一把吉他,IE 40 Pro 表现相当出色,充分展现了其高质量的低音表现。人声部分,在高音出现了明显的失真和齿音,最后一句“要我怎么捡”更是飙到了D5,此时有明显的音染出现。

  • Eason –  重口味/富士山下

如果说JJ的舒适发音区在A4及以上,那么Eason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低音歌手,我选取了《重口味》和《富士山下》这两首歌。

《重口味》主要测试低音,可以说 IE 40 Pro 的低音真的很舒服,没有浓墨重彩,刚刚好。

《富士山下》主要测试人声和乐器,我认为中频人声没有鬼斧神工说的那么不堪,且富有感情,基本就是一个还原。而乐器方面,《富士山下》以钢琴为主配器,IE 40 Pro 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总结

在这个价位我认为 IE 40 Pro 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耳机,其透明腔体外观在该价位中不常见。此外,三频除了高频表现尚可,低频表现不错,杂食/古典/监听均可。我暂时没有购买前端和升级线的打算,因此无法给出配合前端或者升级线之后的变化体验。

以上是个人的听感和意见,如有不同看法,纯属正常现象。

紫米(ZMI)QB822

我本人对充电宝无感,但双十一期间遭遇 iPhone 7P 续航大跳水(iOS 13,已更换电池)和学校两次长时间停电,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想着在双十一入一个质量好点的充电宝,看了一些牌子譬如小米、罗马仕、绿联,最后群友推荐了这款紫米 QB822 给我,满足我的需求。

简介与参数

紫米 QB822 是一款支持最高 27W 输出功率的 20000mAh 大电源,我选择这个电源主要是看上了可以为 Mac 充电,虽然最大输出功率只有 27W。我的手机和平板目前只支持 Apple 快充协议,也就是说最高输出 12W 为这两个设备充电,如果不是考虑到 Mac,那么购置 Type-C 和 27W 的充电宝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产品名称:ZMI Aura双向快充数显移动电源(27W)
型号:QB822
容量:20000mAh
接口:两个 USB-A 接口,一个 MicroUSB 接口,一个 USB-C 接口
MicroUSB输入:5V/2A、9V/2A、12V/1.5A
USB-C输入:5V/2.4A、9V/2.5A、12V/1.8A、15V/1.5A
USB-A输出:5V/2.4A、9V/2A、12V/1.5A
USB-C输出:5V/3A、9V/3A、12V/2.25A、15V/1.5A(MAX27W)
多口输出:5V/4.5A

开箱

拿到手之后是一个硬纸盒,打开之后就是紫米充电宝的包装了。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随包装送了一份说明书和一根 Type-C 转 USB-A 的数据线,本来以为会是双 Type-C:

《2019 双十一剁手小记》

移动电源整体呈长方体、灰黑色外观,纵向棱角线经过了圆角处理,方便手持;正面靠下的位置印有“ZM”紫米的logo。正面靠近输出接口的位置为电量显示屏,采用隐藏式设计,只有在按下电源按键、充电或者放电的时候,显示屏会亮起。显示屏由LED灯珠点阵组成,并且有动态显示效果,比常见的数码显示管更有科技感

充电体验

因为手里没有 Power-Z,种草也快一年了,但是手头没什么支持快充的设备,因此没有购买的动力。简单谈谈充电的体验吧,由于支持了 12W Apple 充电协议,给 iPhone 充电速度和 iPad 适配器相当。经过测试,可以给 Mac 供电,还是不错的。

援引充电头网的测试结果,USB-A 口支持 Apple 2.4A、QC2.0、QC3.0、FCP、AFC 协议;USB-C 口支持双向充电,检测到输出部分支持的协议分别是 USB PD、Apple 2.4A、QC2.0、QC3.0、FCP、AFC。支持的快充协议非常多,主流6大协议都涵盖了。USB-C 口的 PDO 报文共有四档,分别是 5V/3A(15W)、9V/3A(27W)、12V/2.25A(27W)、15V/1.5V(22.5W),最输出大功率为27W。

已经达到目前的预期,将来更换了快充设备后还会排上更多的用处,此外该充电宝也是可以给 NS 供电的。

碎碎念

我个人认为,双十一已经不是原来的双十一了,现在成为商家疯狂吸金的一个手段。为了得到双十一当天几元钱的红包折扣,用户在支付宝和淘宝两个app里面攒「喵币」,完成支付宝和淘宝给我们的各种任务,忙的不可开交。而不是商家真正地提供一些折扣,薄利多销。

所以,现在的双十一更多地像一种大环境,一种一群人买买买的环境。很多人为了双十一提前踩点看价格,做任务,把积压了一个月甚至一年的消费需求在这一天释放出来。

我承认我也被卷入到这个大环境了,不过这两个新设备是我深思熟虑之后做决定购买的,还算比较实用。凑巧的是,在新耳机到的同一天,旧耳机的线材出现了问题,真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18 November 2019 at 18:18

虽然我在贴吧中为无数人复读了无数次「去天才吧看看」,但上周末确乎是我第一次到天才吧,起因是为我的 iPhone 7 Plus 更换电池。在等待电池更换的过程中,顺便体验了目前在售的绝大多数苹果产品。今天写这篇博文,一为记录,二为从我这个果粉的角度谈谈我对苹果相关产品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苹果直营店又被称为「天才吧」,即 Genius Bar。天才吧曾被乔布斯否定,但今天仍然是苹果线下和生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天才吧的主要业务包括贩卖电脑、消费性电子产品、周边配件及软件和苹果产品的售后服务、教育训练以及商务支持。其次,直营店和苹果授权店不是一个概念,直营店往往能提供更快、更专业的服务。在中国,目前只有42家直营店,但各个城市多少都会有授权店。

下面我将就「到店维修/更换部件」和「苹果产品体验」两个方面行文。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更换电池小记

7P陪伴了我两年半了,电池更换前的电池健康为83%。虽然没有达到苹果80%的临界值,但升级到 iOS13 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掉电严重现象。往往早上充满了,浏览一下网页,玩玩im,到了中午就要重新充电。于是萌生了去直营店换电池这个想法。

想了有一个月了,终于在上周有时间前往更换。期间很多群友建议我自己购置电池更换,非常感谢你们的建议。但我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我更换电池是为了这部手机可以用到本科毕业,不在意更换费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相信苹果官方的服务,并愿意为他们付费。

  • 准备工作

如果你也需要到店接受服务,不妨留意一下。前往天才吧接受服务需要提前预约,官方提供了三种方式:

1、拨打中国区客服电话 400-666-8800 请客服帮忙预约
2、前往官网 技术支持 中在线预约
3、到直营店直接和店员预约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我们需要提供如下信息:

1、姓名/邮箱/电话号码
2、产品型号
3、直营店名和具体前往时间
4、针对 iPhone,还要提供本机的 IMEI(客服电话中)

预约完毕后,我们要做好以下准备事项:

1、备份产品数据以防丢失
2、带上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这是将来领取机器的凭证
3、如果购买了AC+或者在保修期内,可能会索要发票,因地而异
4、带一个可以联网接受消息的其他设备

  • 维修流程

我是预约了下午3点的服务,准时到达之后前往二楼。在二楼会有登记人员接待,报上你的姓名后会自动匹配,并引导你前往等候桌等候。天才吧的天才会在约好的时间出现并询问姓名,确认后我们简单地聊了聊,他就把手机交给维修人员更换电池了,并告知我取机的大致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SIM卡是交给自己保管的,务必不要丢失。天才吧的WiFi需要用手机接收验证码才能连接,在天才取走你的手机前,可以事先通过手机将平板等设备联网,以免等待过程中感到无聊。

在可以取件时,苹果会给你的预留邮箱发送邮件告知,这也是我建议大家带上一个其他设备的原因。回到二楼,凭借身份证取机并付款即可。

  • 更换后使用感受

电池健康度:100%

系统:iOS 13.2.2

总体来讲,续航较之前提升明显。举一个简单的对比例子:我前往直营店时,全程播放 Apple Music,偶尔使用导航和浏览网页,掉电将近40%(1个小时出头的行程);更换电池后回程好耗电不到20%。另一个表现就是前10%的电量和我刚买手机时一样耐用了。

总的来讲是一次满意的更换,基本解决了我日常使用需要多次充电的痛点。

其他产品体验

在等待更换电池的时间里面,我也没有闲着,到一楼体验了苹果的一些产品。局限于学生身份,我并不能每年跟上苹果的更新速度,现役设备大多是2017年的主力产品。通过这次体验,我对天才吧、苹果生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iPhone

老实说,iPhone 系列并没有给我太大的惊艳,我甚至没有拍照。可能是苹果系统对旧机型友好,在 7p 上使用 iOS 13 的感受和新款上面差距并不大,除了一些因为刘海带来的新手势。提升主要在屏幕、性能、相机和诸如 NFC 这样的小功能吧,可惜我对手机的要求不是很高。

将来要是更换手机的话,我觉得定位在 iPhone 11 这样的机型应该可以轻松地满足我。让我觉得进步的应该是 iPhone 的相机,比 7p 好太多了。iPhone 11 Pro Max 三摄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看,不过11和XR的黑边还是有的。

iPad

iPad 给了我不少惊喜,本次共体验了  iPad Air 3、iPad mini 5、iPad Pro以及 Apple Pencil 两代

  • iPad Air 3 / iPad mini 5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这两款产品可以配合 Apple Pencil 一代使用,mini 5 显得十分小巧,Air 3 则是正常大小。用 Apple Pencil 做笔记和批注时,支持压感体验非常棒,确实是做笔记和批注的好工具。可惜我手上的 iPad 2017 不支持 Apple Pencil

其他方面还是 iPad 一贯的样子,熟悉的大边框,熟悉的 Home 键,看起来很亲切。

  • iPad Pro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苹果这几年越来越喜欢用 Pro 这个词命名产品,并且给用户带来了 Pro 的体验。初看 12.9寸的 iPad Pro,着实非常大,全面屏,平面中框设计,摸在手上棱角分明。

我很喜欢 Pro 的外观设计,二代笔终于去掉了令人诟病的底部,改为吸附 iPad 无线充电。SmartKeyboard 给我的体验不是很好,阻尼感太强,导致反馈感不足。打字的时候感到很僵硬,并且按键到底有没有触底心里没个数。我个人会更推荐 k380 这种便携的支持多设备链接的蓝牙设备。

体验了一会之后真的是爱不释手,下一款 iPad 就决定是它了。有人买来感到失望,说这不是一款生产力工具,和创新相距甚远。我认为,购买一款产品之前,规划让它做它该做的事情,认识到它该有的定位,就不会总觉得懊恼。这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东西,否则也不需要你购买众多产品线的产品搭配使用。

Mac

Mac 系列我体验了最新 iMac、iMac Pro、Mac mini、MacBook Pro、MacBook Air

  • MacBook Pro

先从我最熟悉的说起吧,本来以为能够体验到新款 16 英寸 MacBook Pro,结果店员告知20号才会展示。13寸的自然不必多讲,主要体验了 Touch bar,感觉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结合之前群里发过的软件玩法会很多样。

15寸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大,大的屏幕,大的触摸板,大的键盘到机身边缘的距离。之前我曾经诟病15寸 MacBook Pro 虽然机身大了不少,但键盘尺寸还是采用13寸方案,未免有失美观。近距离摸到真机之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估计新出的16寸也会是这样的感觉。

如果16寸展出,我还是愿意安装一些软件做一个简单的硬件性能测试的,可惜没有。

  • MacBook Air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第一感觉就是轻薄,并且没有改掉渐厚式的传统设计。2019款支持原彩显示,在天才吧的柔光下我看的也不是很真切。体验下来跟我目前用的 2017 MBP 不带 bar 很像,多了一个 Touch ID,不过美观是真的。

  • Mac mini / 垃圾桶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Mac min 比我想的要大,垃圾桶也是。外接了 LG Ultrafine 4K 23寸屏幕,不得不说双雷电公头就能外接显示器真的很赞。体验了一下触摸板和妙控鼠标,在大屏幕上移动光标,私以为触摸板表现优于妙控鼠标。难怪这么多用 iMac 或者外接屏幕的人对触摸板情有独钟

垃圾桶连接的显示器黑屏了,不清楚是垃圾桶的问题还是 LG 的问题。

  • iMac / iMac Pro

一个用惯了十来寸的学生有一天看到23寸、27寸的屏幕,他真的会觉得屏幕大得离谱。5K 的屏幕显示效果一流,我也体验了一下黑色的妙控鼠标和触摸板,和 iMac Pro 真的很搭配

Watch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之前在群里提到我之前在小米之家体验了小米手表,总体不错但是仍有遗憾,这款 Apple Watch Series 5 则交了一份接近满分的答卷。展示台上有多款表带可供选择,上手后感觉真的很小巧,很有科技感。

Apple Watch Series 5 由于 Taptic Engine 加持,在转动旋钮时阻尼感适中,不会给你一种小米手表一样松垮的感觉。此外,在和手表的交互中,震动也是恰好。可惜国行不支持 ECG。

音频设备

  • HomePod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低音小钢炮,低音很足。双 HomePod 构成了奇特的声场,那种感觉无法描述,可以自行去体验,很美妙。不过 Siri 还是个扣分项,不是很聪明的亚子。

  • iPod Touch 7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看到展台有 Beats,想要去试听一下这款被人诟病多年的动次打次专属耳机,结果发现播放设备是 iPod Touch 7。4 英寸的屏幕十分小巧,可以拿在一只手里。试听的时候选择了一首 Eason 的《重口味》,B侧也没有让我失望,低音甚至比我手里的阿姨 40 Pro 还好。

不过我真的喜欢小屏的手机,希望明年 SE 2 能带给我惊喜,说不定就换机了。

  • AirPods Pro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专门把很多人想看的 AirPods Pro 放在最后写,为了体验它,我拍了好长时间的队。播放器是 iPhone 11,由于只能试听指定曲目,我主要从降噪和佩戴体验来讲讲。

佩戴体验来讲很舒服,耳塞很贴合耳道,没有明显的异物不适感,整个耳机戴在耳朵上也没有要掉下来的感觉。降噪方面,两只耳机带好后会有一种坐飞机的感觉,外接声音完全被隔绝,只有你和你的音乐。即便如此,近距离的女声仍然不能过滤,不过效果确实拔群。

长按耳机柄,进入通透模式,周围的声音就全部收入耳中。苹果耳机的降噪是根据环境音输入声波反相消除噪音,通透模式给我的感觉则更像助听器,将外界的声音收音,并通过扬声器向耳朵输出。这个原理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在留言区和我讨论,我比较好奇到底是什么原理。

总的来说体验非常棒,很适合通勤等使用。

总结

《记一次iPhone电池更换&苹果直营店见闻》

以上就是我毫无感情,一点也不专业,像流水账一样的体验报告。走出天才吧,暮色已至。环顾四周,再看看苹果店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感叹这就是生态的力量吧。

一家高科技公司,能够做出环环相扣的产品,能够吸引一群人共同探讨、分享自己的使用经验,能够提供如此优质的服务。这就是我主要感受到的东西,苹果依靠自己的生态和服务,牢牢抓住用户的心。

Hungrymark-书签化文件/网页/软件的macOS应用

20 October 2019 at 15:09

大概在一周前我偶然得知了这个新开发的软件:Hungrymark,和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收藏怪专用的软件。借助 Hungrymark,我们可以将自己常用或者生僻难找的「网页/文件/软件」书签化收藏,并且方便随时调用。

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下我是怎么用这款软件的,这也是本博客为数不多的软件介绍博文。主要是最近忙于 Telegram 频道和其他事宜,一心不能二用,博客更新放缓。

欢迎关注 TG 频道:Newlearnerの自留地

《Hungrymark-书签化文件/网页/软件的macOS应用》

简介与软件特色

Hungrymark 是一款能够快速访问你收集的网址、本地常用文件、文件夹、APP的软件。难得的是开发者并没有强调「效率工具」,这个词和「装机必备」一样让我反感

特色

1、收藏网址 / 本地app / 文件和文件夹
2、快速访问收藏的书签,文件书签可以直接运行,或者在finder中查看
3、访问web书签可以选择使用哪种浏览器
4、方便的访问本地磁盘文件,挂载在本地的网络磁盘(Samba共享服务,或者AFP共享服务等)
5、支持(多级)分组,组内可以使用分割线进行再分组
6、可以建立多个规则文件,譬如「工作」「家」「孩子」
7、提供选择本地文件路径,自动复制到剪贴板,方便的粘贴到书签文件中
8、配置文件采用类 Markdown 语法书写,简单易懂
9、菜单栏直接调用,方便快捷

v1.2 新增:
1、支持拖拽网页收藏
2、支持拖拽文件、文件夹、APP 收藏
3、添加悬停预览功能
4、支持浏览器(Chrome / Safari)书签导入
5、支持直接执行脚本书签

这款软件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就是上手简单并且功能对口,个人不喜欢各种花里胡哨需要配来配去的「效率软件」,偏实用主义。此外这个规则的书写方式我也很喜欢,虽然 GUI 可能会更方便些。这让我想起了曾经 Surge 和 Clash 手动撸配置的日子。

TODO

1、 icloud 同步
2、文件预览
3、分组加密
4、浏览器插件
5、插件功能

针对新功能今后博客会随之更新,并用删除线划掉已经实现的功能。

如何使用

在 v1.2 之后,Hungrymark 才用了图形化交互方式,创建书签组和添加内容均可以通过拖拽等方式完成。因此以下 Markdown 文件的书写仅做参考,非必须。

纯文本配置规则

1. 注释以 “//”开头 (必须在行首,不能在元素中间)
2. 空行将被忽略
3. 组名之前必须有 “*”
4. 组里元素可以是书签或者是组
5. 书签项规则 : 文件路径或网址 + 空格 + 标题 (标题可以忽略)
6. 组元素必须用 Tab 或者空格缩进 (不要混合使用 Tab 和 空格)
7. 使用”—“来创建分割线

配置示例

// 简单示例
  /Applications/Calendar.app "Apple Calendar"
  /Applications/Calculator.app
  ---
  https://www.apple.com "Apple website"
  https://www.icloud.com
  ---
  https://www.bing.com "Bing search"
  https://www.xbox.com/ "Xbox official Website"
  ---
  /Applications/Skype.app
  "/Applications/Visual Studio Code.app"

// 分组示例
* "Apple Web & App"
  https://www.apple.com "Apple website"
  https://www.icloud.com
  ---
  /Applications/Calendar.app "Apple Calendar"
  /Applications/Calculator.app

// 多级分组示例
* "Microsoft Web & App"
  * "Web"
    https://www.bing.com "Bing search"
    https://www.xbox.com/ "Xbox official Website"
  * "App"
    "/Applications/Skype.app"
    "/Applications/Visual Studio Code.app"

在书写文件/文件夹/APP 路径时,尽量调用软件自带「获取文件路径」工具,因为这个软件的路径书写和 Terminal 不是很一样,尤其是带空格的软件。总的来说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甚至可以直接用 macOS 自带的「文本编辑器」写。

写好之后保存配置,到顶部菜单栏 Hungrymark 图标处查看是否能正常显示:

《Hungrymark-书签化文件/网页/软件的macOS应用》

设置选项

  • 选择书签文件:针对不同的「场景」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 书签点击行为:直接打开文件/打开文件所在文件夹
  • 显示URL:显示/不显示文件、APP、网页的具体地址
  • 文件列表排序:支持按修改时间/创建时间/文件名升序/倒序排列
  • 默认浏览器:网页默认打开的浏览器,支持 Chrome / Firefox / Safari / 随系统设置

考虑到以后要加入更多的功能,我还是希望开发者能把这个设置单独做成一个弹窗界面显示,不过目前的这种菜单栏多层级显示和软件的主题很搭配。

我的配置

在购买之前我大概有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可以收纳一些相对不常用的 APP,配合 Dock 就不需要常去 Launchpad 到处找了。此外直接访问某个目录也很好,譬如我有访问 .ssh 和 Chrome 浏览器 插件crx 目录的需求,而他们要么需要手动取消隐藏,要么及其难找。然后就是搭配各种 Automator 使用,这个我觉得也可以再开一篇博文专门来讲

浏览器书签

《Hungrymark-书签化文件/网页/软件的macOS应用》

* "浏览器书签"
  https://www.newlearner.site "我的博客"
  https://www.newlearner.site/wp-login.php "博客后台"
  https://www.v2ex.com "V2EX"
  https://www.hostloc.com/forum.php "全球主机交流论坛"
  https://www.gcores.com "机核网"
  https://twitter.com "Twitter"
  https://www.zfrontier.com "装备前线"
  https://mail.yandex.com "Yandex"

都是一些每天需要访问的网页,有的因为信息量过大,強上 RSS 会爆炸。好处在于不需要去 Chrome 书签栏里面到处找,因为我的书签栏分层现象十分普遍(败笔)。

常用软件

《Hungrymark-书签化文件/网页/软件的macOS应用》

* "常用软件"
  /Applications/校园网登录.app "登录校园网"
  /Applications/Reeder.app "Reeder"
  /Applications/FinalShell.app "FinalShell"
  "/Applications/Moon FM.app" "Moon FM"
  "/Applications/Sublime Text.app"   "Sublime Text"
  "/Applications/Utilities/Disk Utility.app" "磁盘工具"
  "/Applications/Utilities/Script Editor.app" "脚本编辑器"
  /Applications/解锁Dock.app "解锁Dock"
  /Applications/锁定Dock.app "锁定Dock"

准确的说应该是「次常用软件」,我的 Dock 塞得够满了,朋友常常感叹这么小的图标怎么点。在里面我加上了日常要用的譬如文本编辑器和SSH工具,剩下的基本是一些 Automator 软件了,我觉得有必要简单讲一下。

Automator(自动操作)是 macOS 上面一个自动流程的工具,我们可以借助它做一些简单的小 app,譬如「校园网自动登录」「一键锁定 Dock」「一键关闭所有通知弹窗」「一键提取 iTunes 旧版 PKG」「一键生成 ISO 镜像」等,有些在前面的博文中讲过实现方式。

  • 拿「校园网自动登录」举一个例子,首先编写这个脚本:

#!/usr/bin/python3
# -*- coding: utf-8 -*-
 
import base64
import requests
 
USER_ACCOUNT='电话'
DOMAIN_SELECTION='CMCC/ChinaNet/Unicom'
USER_PASSWATD='密码'
 
#登录地址
post_addr="登录网址"
 
#构造头部信息
post_header={
    'Host': '登录域名',
    'User-Agent':'Mozilla/5.0 (X11; Linux x86_64; rv:55.0) Gecko/20100101 Firefox/55.0',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avascript, */*; q=0.01',
    'Accept-Language':'zh-CN,zh;q=0.8,en-US;q=0.5,en;q=0.3',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X-Requested-With':'XMLHttpRequest',
    'Referer':'自己抓',
    'Content-Length': '67',
 
    'Cookie':'自己抓',
    'Connection':'keep-alive',
}
 
 
post_data={'domain':DOMAIN_SELECTION,
           'enablemacauth':'0',
           'password':base64.b64encode(USER_PASSWATD.encode()),
           'username':USER_ACCOUNT
          }
#发送post请求登录网页
z=requests.post(post_addr,data=post_data,headers=post_header)
#z.text为str类型的json数据因此先编码成byte类型在解码成unicode型这样就可以正常输出中文
s=z.text.encode('utf-8').decode('unicode-escape')
print(s)

接着放到固定的路径,在 Automator 中创建应用程序,选择「运行 shell 脚本」输入运行命令并保存为 APP。接着交给 Hungrymark 保存到书签,用的时候一点即可。

  • 再比如「一键关闭所有通知弹窗」,如法炮制即可:

//使用 applescript 运行

on run {input, parameters}
	tell application "System Events"
		tell process "NotificationCenter"
			set theWindows to every window
			repeat with i from 0 to number of items in theWindows
				try
					set this_item to item ((number of items in theWindows) - i) of theWindows
					click button 1 of this_item
				on error
					-- nothing
				end try
			end repeat
		end tell
	end tell
end run

因此我和我的朋友都认为这是一款「懒人必备」软件,它和其他软件相互搭配,可以玩出各种花样(证明你到底有多懒)。

文件目录

《Hungrymark-书签化文件/网页/软件的macOS应用》

* "文件目录"
  
  /Users/xxx/.ssh "SSH"
  /Users/xxx/Documents/Surge "Surge 配置" 
  "/Users/xxx/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Mellow" "Mellow 配置"
  "/Users/xxx/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Google/Chrome/Default/Extensions" "Chrome 扩展"
  /Users/xxx/uds "UDS"

选了几个典型而常用又及其难找的文件/文件夹,方便随时打开并编辑

总的来说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个软件做的事情就是「聚合」,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整齐呈现在用户的眼前。这样在我们需要用到的时候就不用浪费时间多次寻找,我觉得有些「一劳永逸」的意思。

一块钱真的很良心了,开发者本来打算自用,家人用了之后也觉得不错并建议他上架,我们才得以见到一款优秀的 mark 软件。将来软件也会不断更新,加入新的功能。因此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不妨支持一下。

个人来讲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够自定义应用中各项的 logo,因为有些真的大果粒感严重。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28 September 2019 at 20:01

在前面的发布会总结博文,我跟大家讲,苹果的中心正在往系统(生态)和服务上面转移,硬件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惊艳了。但直到这次 iPadOS/iOS 13 发布正式版本,我升级并体验了之后,才直观地看到苹果在生态和服务方面做的努力以及其高质量的呈现。

本次将以图文的形式和大家聊聊这次更新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升级,有哪些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在安装体验之初我在我的 Teleram 频道作了一个简单的体验报告:

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关注一下,有些东西不好写成长文,我会发在频道中。

TG交流群:Newlearnerの水群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我的升级观念以及升级原因

  • 本次升级涉及到的设备

iPad 第五代(2017款)

iPhone 7 Plus

  • 我的升级观念

在开始之前必须要和大家聊聊我的升级观念,我一直认为「硬件应该与软件版本相适应」「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好用的版本」「没有让自己眼前一亮的功能性更新,不要随意升级」。

「硬件应该与软件版本相适应」,也就是说,17款 MBP 最好安装 macOS Sierra 或者 macOS High Sierra。如果一味地给老硬件升级新系统,会带来问题。

「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好用的版本」,在本次升级之前,我的 iPad 和 iPhone 停留在 iOS 11.1,MacBook Pro 直到目前还停留在 macOS High Sierra 10.13.2。可能是因为这几年苹果的系统更新问题频发,尤其是 iOS 11 带来的卡顿、性能限制等,让我对苹果的系统不是很放心。

总结来讲我是一个对升级很佛系的人,一个系统满足我想要的功能、够稳定,我会一直停留在该版本。我知道升级了可以带来一些新的 features,但很多对我来讲是华而不实的,稳定性第一。

  • 升级理由

非常简单,因为 iPadOS 从 iOS 独立,是一个有很多新功能的大版本更新。我本人对 iPad 需求不是很大,因此有尝鲜和试错的资本。而 iOS 一开始我是不想升级的,因为手机常用到,不想要冒险。在升级 iPadOS 之后我感受到了新系统的“丝滑”,于是在昨天也升级了。

我低估了 iOS 的兼容性和强大的优化,在两台两年多的老设备上 13 系统表现十分出色,之前卡顿的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而 iPadOS 则让人眼前了一亮,请允许我运用自如:”awesome!”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iPadOS

重点想来说说 iPadOS,我觉得 iPad 的系统升级有两次跨越。第一次是 iOS 11 为 iPad 增加底部的 Dock 栏,第二次则是本次 iPadOS 13 全面的升级,可以看出苹果正在将 iPad 往一个「平板电脑」的方向发展,而不满足于做一个大号的 iPhone。

*由于我长期没有升级,因此以下内容默认将「iOS 11」和「iPadOS 13」进行比较。

全新的桌面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从直观感受来讲,屏幕的利用率更高了。在 iPadOS 上,主屏幕布局现有「更多」和「更大」两种布局方式,前者每页最多可以显示 30 个 App 图标,后者则是之前版本的 20 个大图标。除了在初始设置中进行选择,你也可以在「显示与亮度」中自行切换。

除此之外,原本单独占据一页用于放置各种小组件的「今天」视图,也可以和主屏幕的第一页融为一体。在主屏幕上向右轻划,即可拉出「今天」视图,与 App 图标分占一页。

而「控制中心」则通过右上角下拉调出,这和 iPhone X 之后的 iOS 系统体验一致。菜单栏也做了修改,去掉了左上角的”iPad“字样,改为时间和日期,将 WIFI、VPN 等图标放在了右上角。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全新的体验和性能提升

iPadOS 包含了 iOS 13 针对底层优化的基础新特性,而这正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提升。例如启动速度相较 iOS 12 提升 100%、 更小体积的应用安装包(减小 50%)和升级包(减小 60%)等。

给我的体验是很「丝滑」,不管在看视频、处理文字的时候有多少弹窗,没有出现卡顿的情况。可能 iOS 11 负优化实在是太多了,iPadOS 13又太优秀,目前来讲滑动、点击、开屏等体验都好了一个层次。

此外,到今年的iOS 13.1中,系统内已经包含141个使用Swift的二进制文件,相较于iOS 12直接翻了一倍多。在iOS 13系统当中,新的“查找”App、“提醒事项”App以及Sidecar都已经使用了新开发语言编写,在健康、Books以及快捷指令等App中也都使用了Swift。同时,一些第三方开发的应用也都有部分是基于Swift编程语言编写。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新增的暗黑模式,体验感很不错。我个人偏向暗黑系,平时使用的软件如果支持黑/蓝黑皮肤我会应用。这次 iOS/iPadOS 带来了系统级别的支持,当然不能错过。遗憾的是目前系统的正式版刚刚发布,支持的软件和网页还不太多,希望能够抓紧跟进。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全新的Hapic Touch

Hapic Touch 可能令很多手持旧款 iPhone 的用户不满,但对于没有 Taptic Engine 的 iPad,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苹果取消 3D Touch,改为 Hapic Touch,就是要给 iPhone 与 iPad 相同的体验。

目前我发现 Hapic Touch 有以下几个用途:

  • 长按 APP 图标调出快捷键
  • 输入文本时长按空格键可移动光标
  • 输入文本时长按文本可以拖动选中
  • 应用内选项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全新的分屏和侧拉功能(Slide Over)

分屏浏览此次则支持了同一应用分屏,也就是俗称的「应用多开」,此前只有 Safari 支持这一功能,而现在无论是系统自带的应用,还是第三方应用(例如 Microsoft Word) ,都能通过侧拉或是分屏来复制出另一个独立运行的窗口,在多任务界面也会分开展示。再也不用为了同时看两份 word 文档同时下载 MS Office 和 WPS 了。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侧拉的应用界面在原先独立窗口的基础上,在下方增添了熟悉的触摸条,让我们可以像使用 iPhone 上的多任务界面一样快速切换 App。值得注意的是,侧滑界面的多任务与系统的多任务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界面,把常用 APP 放到侧滑多任务里,使用时只要侧滑呼出便可,非常方便。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全新的文本输入

苹果在 iPadOS 和 iOS 13 的文本输入方面下了大工夫,之前 iPad 到处选光标位置的尴尬还历历在目,到 iPadOS 这种尴尬不复存在了。苹果带来了全新的文本输入体验,包括:

  • 光标移动手势:在新的 iPadOS 上,我们可以将手指放到光标上,停留约半秒后光标将会放大,此时就可以快速地拖动光标到指定的位置,放大的光标也免去了手指遮挡带来的不便。
  • 文本选择手势:过去双击文本可以选中某个字,然后再通过两侧的「小光标」调整选中范围,显得略为烦琐。现在的文本选择手势的逻辑更为明确:将手指放在文本上略作停留,然后继续滑动即可开始选择文本。选择文本时最好避开光标所在的位置,否则会优先触发光标移动的手势。
  • 三指手势:支持复制、剪切、粘贴、撤销、重做等,熟悉之后十分便捷
  • Hapic Touch:长按空格键可以随意移动光标,和 3D Touch 体验类似

此外,键盘也新增「取消固定」「浮动键盘」「拆分键盘」三种模式:

  • 取消固定:长按右下角键盘图标并选择「取消固定」,按住该键盘图标即可上下拖懂键盘
  • 浮动键盘:带来和手机一样的小键盘体验,支持「滑行输入」。拉住底部的短横线可以在屏幕上自由移动,还原时拉住短横线将键盘拖到底部中间,松手即可
  • 拆分键盘:将原本的键盘一分为二,可以两只手同时打字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全新的文件管理和下载管理

之前的 iPad 为什么不能称为「电脑」,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受制于 iOS 相对封闭的生态,其中一个痛点就是文件管理。毫不客气的讲非常反人类,定位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居然不支持外接存储设备。一切都围绕内置的”文件app“转,只能通过云端或者 Airdrop 互传文件,系统内部的 APP 互为沙盒,不能直接读取各自的文件。之前这种情况只能通过第三方软件(比如 Documents)来解决,而外接设备更是想都不敢想。

这次升级后,文件管理 APP 体验更像 macOS 上面的访达:

  • 支持读取外接 U 盘和 SD 卡中的文件,支持文件解压缩,允许连接 SMB 文件服务器,支持文稿扫描等
  • 支持分栏显示(Column View),在这种显示模式下,层层叠叠的文件目录从左至右铺陈开来,能够最大程度地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呈现出文件的归属关系。不需要打开文件,你就能在最右一栏中对它进行预览、处理、查看元数据等操作
  • 更快捷的文件操作,就像桌面端使用鼠标右击打开菜单一样,新版文件 App 允许通过长按的方式来呼出菜单进行一系列操作。不仅如此,针对部分拥有外接键盘的用户,文件 App 在新版中提供了丰富的键盘快捷键支持,让你可以在键盘上完成大部分和文件相关的操作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而 Safari 浏览器,也更加的「桌面化」了:

  • iPad 上 Safari 会默认请求桌面网站,并针对触摸进行优化
  • 新增下载管理,并支持自定义下载目录,终于可以直接在 Safari 下载文件了
  • 支持外接键盘丰富的快捷键
  • 自定义网页文字大小、分网站保存设置等人性化细节改进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全新的鼠标功能

在没有加入「鼠标」这个功能的时候,一遍敲两下键盘一遍用手划拉屏幕的画面实在太美。我常常想,作为一款「平板电脑」,为什么 iPad 不支持外接鼠标。iPadOS 正式引入了这个功能,这也是我升级的几大动力之一。

鼠标模式可以在「设置」—「辅助功能」—「触控」—「指针设备」中开启并自定义。支持自定义按键功能,配合我的 M720 可以做到一个鼠标浏览应用、返回桌面、下拉通知、切换APP,打开控制中心。支持自定义鼠标样式和大小,如果想要鼠标和虚拟键盘同时使用,请勾选「显示屏幕键盘」选项。

现在配合外接键盘和鼠标,体验尚可。目前存在不足的地方是鼠标只支持”自然方向“滚动并且不可以更改,鼠标不能设置「回到上级/返回」的功能,其他都挺满意的。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上面的视频显示的操作步骤全靠鼠标完成,但目前系统正式版刚发布不久,有些软件还没有做好适配。

全新的人性化细节

1、相比于 iOS 11,新增了「屏幕使用时间」「电池管理」等系统内置设置,十分直观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2、针对照片、截图、视频处理有了更多的工具选择,尤其是视频编辑,非常好用。不知道苹果什么时候给截屏编辑加上「马赛克」这个选项。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3、「控制中心」中可以通过 Hapic Touch 选择连接哪个 WiFi 了,无需每次去设置中选择。

4、音量显示不再位于屏幕正中间,审美水平大幅提高,改为侧边栏或者顶部显示。选择静音和恢复还有铃铛动画。

5、等等

全新的流媒体服务

在今年的苹果春季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 Apple TV+ 和 Apple Arcade 这两个订阅服务。如今,他们已经登陆各大平台。

  •  Apple TV+

苹果的原创流媒体平台 Apple TV+ 将在兼容的智能电视、 Apple TV 4K 以及 iPad、Mac 和 iPhone 上提供最高标准为 4K Dolby Vision 和Dolby Atmos 的服务。

Apple TV+ 将于 11 月 1 日推出,提供部分剧集,稍后还会有更多。价格为 4.99 美元每月,可以家庭共享,十分美丽。而 iPad 无疑也是追剧神器之一了,下面是 iPadOS 的 Apple TV+ APP: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  Apple Arcade

Apple Arcade 是线上电子游戏订阅平台,已经正式上线 iOS、macOS 及 tvOS平台。目前已推出超过 50 款游戏,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可惜中国大陆不在首发国家之内。目前已推出超过 50 款游戏,苹果声称将会在下半年完成预计的 100+ 数量目标。费用也是 4.99 美元每月,支持家庭订阅。

《iPadOS/iOS 13使用体验报告》

总结

非常惊艳的系统,以至于我安装好之后大呼”awesome”。有了 iPadOS,iPad 又向桌面化前进了一步。很多人吐槽 iPad 徒有「生产力工具」的名号,实则是爱奇艺神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强大的桌面级应用来到 iPad。使用下来十分流畅,虽然很多新功能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也有很多软件暂时没有做适配,但我不后悔升级。

iPadOS 还有一个重磅功能就是「随航」(Sidebar),但我对这个功能不感冒,有外接扩展屏幕需要建议去买显示器屏幕。

因为不支持 Apple Pencil,这也是一台两年多的老设备,也就不给大家演示 Apple Pencil相关的内容和续航测试了。如果你们问我:”要不要升级?“”升,别犹豫“

iOS

iOS 13 的 体验和 iPadOS 相近,同样很丝滑。除了 iPadOS 的独占功能之外,剩下的功能基本重合,这里就不赘述了,只说几个点:

– 滑行输入还没有完全适应,目前还是二指禅更快些

– 捷径app默认不允许安装第三方捷径,可以先安装一个内置捷径,然后到设置开启“允许第三方”

– 丝滑体验,体现在通知来的时候、切换应用的时候

– 续航依然不好测试,因为我这块用了两年的电池本身就不行了,正打算换

– 信号因为 7P 用了高通的基带,因此本次升级并没有感受到明显变化

– 电池设置里面多了一个ai充电,可以根据你充电的习惯调整 80% 之后的充电速度以保护电池

– 终于解除了 4G 下软件不得超过 200M 的限制

– 虽然之前魔改的信号小圆点、5G样式等没有了,但丝滑就够了

单独说一下 Hapic Touch,人们褒贬不一。有一点需要明确,这是苹果为了腾出空间增大电池以及做到 iOS 和 iPadOS 平台同样体验所做的妥协。不管喜欢也好,讨厌也好,这是一个趋势。

我想槽点主要在于重按 3D Touch 和短按 Hapic touch 会同时生效、重新排序图标需要按更长的时间,二者不可得兼,电池变大了、iPad 体验变好了,总要付出点代价。

存在的遗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来谈谈这两个系统还有什么缺点和不足的地方:

– 续航有下降的趋势,即使电池不行也可以感受到,希望后续版本可以改进

– 在日常使用中有轻微的发热现象,但可以接受

– 很多软件不支持暗黑模式,也没有为 13 系统做适配

– 很多软件不支持辅助鼠标滚轮,仍需要使用鼠标拖拽

– App Store 切换账号比之前麻烦,需要滑动更长的距离,但没有App Store小红点数量提示了

– Airdrop 因为在 iPadOS 13根据设备区分传送对象,和之前的旧系统macOS 10.13.2 和 iOS 11.1 配合使用时只显示一个头像。点击传送后两台搭载旧系统的设备会同时收到文件

– 键盘的拆分模式和浮动键盘在某些不适配的app会出现未知 bug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iOS 11 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而 iOS 13 和 iPadOS 13 改变了我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用着两年前的设备,搭载最新的系统,享受最新的功能,体验还不错。我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由于没有正儿八经为大家做续航测试,可以移步「尝鲜派」续航测试:传送门

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By: 琉璃
22 September 2019 at 14:28

说到安卓系统,肯定少不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刷机」。在刷机的时候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ADB」和「Fastboot」这两个工具,因此今天和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两个工具。

《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简介

什么是 ADB

ADB 全称为 Android Debug Bridge

专业说明(来自官方开发文档):

Android 调试桥 (adb) 是一个通用命令行工具,其允许您与模拟器实例或连接的 Android 设备进行通信。它可为各种设备操作提供便利,如安装和调试应用,并提供对 Unix shell(可用来在模拟器或连接的设备上运行各种命令)的访问。该工具作为一个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包括三个组件:

  • 客户端,该组件发送命令。客户端在开发计算机上运行。您可以通过发出 adb 命令从命令行终端调用客户端。
  • 后台程序,该组件在设备上运行命令。后台程序在每个模拟器或设备实例上作为后台进程运行。
  • 服务器,该组件管理客户端和后台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器在开发计算机上作为后台进程运行。

您可以在 android_sdk/platform-tools/ 中找到 adb 工具。

糊弄说明:

即刷机工具

什么是 Fastboot

在 Android 手机中,Fastboot 是一个通信协议,电脑可以通过这个通信协议,直接向手机系统不同分区中写入文件(.img),一般用来向bootloader传送刷机文件进行烧录。

还有一种,指的是 Fastboot 刷机模式,比如小米的米兔界面。Fastboot 是比 Recovery更为底层的刷机模式。

大多数手机可以在关机状态下长按 电源键 + 音量(+) 进入该模式,然后就可以进行刷入第三方 Recovery 或者刷入 System 等操作。

下载与配置

电脑端

  1. 下载SDK Platform Tools

官方页面,注意,包括上面的下载链接,都可能需要梯子。

  1. 下载后直接解压即可,建议放到桌面(因为是全英文路径)。
  2. 在命令提示符(windows)或者终端(Linux)中切换到此路径,运行 ADB 服务。《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注意:

  1. PowerShell 和 CMD 都可以运行 ADB,但是 ADB 本身是 CMD 工具,更建议用 CMD 运行它。如果是在 PowerShell 运行,需要先输入 CMD 切换到命令行模式,或者以 ./adb 输入命令,直接输入 adb 会出错。
  2. 查看此链接,添加“在此处打开命令窗口”到右键菜单,操作更方便。

手机端

1、首先进入设置中的手机详细信息页面,连续点7次“版本信息”,直到提示“已打开开发者选项”;

2、进入开发者选项,打开 USB 调试;

《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3、将手机与电脑连接,电脑上在 CMD 输入adb devices 并执行:

《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此时手机会有提示:

《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点击“确定”即可。

4、此时重新输入 adb devices,即可看到已授权,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一些常见问题

1、无法开启 ADB 服务

提示: error: protocol fault (couldn’t read status): No error

可能是 adb 用于通信的 5037 端口被占用,找到占用此端口的进程,结束掉后重试。

2、无法连接手机

  1. 尝试安装驱动,比如小米手机用 MiFlash 安装,华为手机用 Huawei HiSuite 安装……
  2. 检查数据线,尝试换一条数据线或者换一个 USB 接口;
  3. 如果确认驱动和连接都没有问题,可以尝试换一个系统,或者换一台电脑。

ADB 实例

  • 查看已安装应用

1、基本命令: adb shell pm list packages

Packages 是 APP 的包名

2、参数:

参数 显示列表
所有应用
-f 显示应用关联的 apk 文件
-d 只显示 disabled 的应用
-e 只显示 enabled 的应用
-s 只显示系统应用
-3 只显示第三方应用
-i 显示应用的 installer
-u 包含已卸载应用
包名包含 字符串

3、实例:

《ADB & Fastboot 简介与使用》

  • 批量安装应用

将 APK 文件全部复制到 ADB 工具所在的文件夹,并且重命名(不能有空格),然后在CMD中输入:

for %i in (*.apk) do adb install -r %i

Linux 命令为:

find . -name “*.apk” -execdir adb install -r ‘{}’ ‘;’

不出意外就会自动安装全部 APK 了,而无需干预。这个方法适用于重置系统或者刷机之后的批量安装,简便快捷。

  • 停用应用

基本命令:adb shell pm disable-user <package_name>

启用命令:adb shell pm enable <package_name>

停用类似卸载,被停用的应用无法找到也无法使用,但可以通过启用命令重新启用。

⚠️注意:系统应用谨慎停用!有可能会造成无法开机!

  • 卸载应用

基本命令:adb uninstall [-k] <packagename>

有一些应用不会显示在启动器或者无法用普通方法卸载,可以使用 adb 卸载它。

⚠️注意:系统应用谨慎卸载!有可能会造成无法开机!

  • 清除缓存

基本命令:adb shell pm clear <packagename>

相当于在设置里的应用信息界面点击了「清除缓存」和「清除数据」。

⚠️注意:系统应用谨慎清除缓存,有可能会造成异常!

  • 强制停止应用

基本命令:adb shell am force-stop <packagename>

顾名思义,相当于 Windows 中 taskkill 命令。

  • 复制文件

基本命令:adb push

在电脑和手机或者手机和电脑之间复制文件。

  • 刷机相关

快速重启:adb reboot

重启到引导模式:adb reboot bootloader

重启到恢复模式:adb reboot recovery

Sideload 更新系统:adb sideload <.zip>

 

参考文章:

刀锋上追梦:使用ADB命令批量安装APK文件

疯人院的院长大人:玩转ADB命令(ADB命令使用大全)

千山万水迷了鹿:Android Fastboot 与 Recovery 和刷机

会意:Windows10右键添加“在此处打开命令窗口”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By: tankey
15 September 2019 at 21:52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一、需求分析

今年 618 在狗东 1699 元剁手了一台 HomePod,因为还是在校生,宿舍没有好的 WiFi 环境。考虑在校做项目与老师关系好,所以白嫖了一台学校已经退役的路由器 PHICOMM 斐讯 FIR302C。到手后顺利接入校园网创建了自己的 WiFi 环境,激活了HomePod。冒着被舍友炮轰的风险,开启 bgm 循环模式,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但是,这个路由器性能很差,运行不稳定,时不时断流,百兆的校园网,硬生生的压倒了10M以下!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果断选择再断一只🤚。

需求定位

① 5GHz ➕2.4Ghz 双频千兆路由。至于 5GHz 的优点在这不做过多赘述,总结就是”既快又稳“。

②价格适中:像败家之眼八爪鱼那样虽然很好,但是我买不起。/(ㄒoㄒ)/~~

③一定的可玩性:对于一个 Geek 而言硬件到手,结果封闭的要死,那要他何用?

④能访问外网:本人是个喜欢一步到位讨厌麻烦的人,如果路由器在刷机后,搭个 ladder 能以客观的速度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more–>

PHICOMM 斐讯 FIR302C 直连速度: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PHICOMM 斐讯 FIR302C 外网速度: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二、购买

1、纠结的漫漫选购路

①软路由

Newlearnerの水群和一群大佬聊天很多大佬都荐我直接上软路由,因为我自己日常挂在梯子上,我内心也是很渴望上软路由的,于是在油管上刷了大量的视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总结就是一句话”软路由好!“。但是在看完到油管上洋葱老师的2019软路由推荐/科学上网软路由选购指南/软路由科学上网速度测试/软路由加速科学上网后终于解决了困扰自己好久的需求问题,知道软路由到底该怎么选?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软路由?

我个人总结是:不需要。理由如下

1、校园网网速不过百兆,上软路由的网速起码得300M以上,不然在自己有限的本地网速下,即使拥有了软路由,也不能获得多大的速度提升感。

2、即使满足了上面的第一条,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硬路由作为AP一切也是白搭。

3、即使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在学校宿舍这个条件,拥有了一个高速的国际互联网环境。也还是”买前生产力,买后youtube“的存在。

PHICOMM 斐讯K2p A2

作为曾今”0元“购的先驱,中国路由器的”领军品牌“的遗产。因为起初性能优异被很多Geek爆改,可以刷官改、梅林、老毛子固件等,基本上满足了我一开始对路由器的要求。

当然斐讯K2p有多个版本,为什么我选择A2?当然网传A1CPU性能好,A2是其阉割版,但是看了一些测评以后,绝大多数玩家给的评价是二者差距不大。以下是一个简单的K2p各版本的区别概述。至于K3价格太贵而且发热问题严重。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顺便附带一张官方K2p的简介长图: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2、其他

①华硕、网件之流好的太贵,虽然可以升级/更换固件(梅林、老毛子固件等),可玩性很强。但是洋垃圾二手货泛滥,想低价入手的朋友,踩雷风险较高。

②HUAWEI:世界通讯领域的王者,但是听B乎很多大神说,华为路由器稳定性一般,没有通讯硬件做的好,而且存在系统监督用户上网信息的问题。吓得我这个富强用户打了一个冷颤。爱爱不起。

③XIAO MI:青年良品小米,在逛当地的小米之家时候看到了小米的路由器普通路由器价格还算可以。而且也是有一定的可玩性的,作为的备胎

④Tp等等我在这就不多说了,因为可玩性不高,没有过多考虑。

⑤至于现在热火朝天的 NewWIFi 不予置评,我不想做🐁。

三、开箱、设置

1、开箱

并夕夕入手。价格自现在是虚高不下,是被炒作的结果,并不很建议各位入手,纵观市场可替代的产品还有很多。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关于是否是二手货、组装机、正品等,我已经懒得去验证了,因为本来拍的的全新未拆封,但是卖家因为当天有事没有能兑现当天发货的承诺,耽误了时间,所以我让卖家帮我代刷了官改。当然也少了有点自己动手了乐趣,不过以后我也会出这个路由器的搞机文所以问题不大。

2、安装

因为是校园网,路由器类似于AP的存在,所以不存在拨号问题。直接把网线插在WAN口上。输入 192.168.2.1 进入设置界面,第一次登陆会让你自己设置密码(请牢记自己设置的密码。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选择自动获取,即可自动获取校园网的DNS,然后就是设置双频WiFi密码。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设置好密码后,在电脑选择相对应的 WiFi 输入密码登陆,在浏览器页面输入校园网的登陆ip,成功显示校园网的登陆界面,输入账号、密码、选择运营商登陆,至此成功连接搭建了 WiFi 环境。(在校园网环境下路由器类似电脑有线连接登陆,发送 WiFi 信号)

以下是运行界面图: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以下是斐讯官改固件的插件商店,自带了一些实用功能: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四、体验

话不多说直接放测速图:

1、2.4G下测速报告

①直连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②路由器固件访问外网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③电脑小飞机访问外网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2、5G频段下测速报告

①直连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②路由器固件访问外网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③电脑小飞机访问外网

《斐讯K2P路由器入手体验》

五、总结

以上测速都是随机测速的,当然存在网络波动的问题,所以不严谨。但是总结起来大概有那么几条:

1、相比较之前的PHICOMM斐讯FIR302C基本上是全面提升,各个方面直接碾压。

2、5G频段下的各项指标基本上比2.4G要好一点。

3、因为路由器CPU、RAM等硬件上和电脑存在相当的差距,所以路由器固件内置的富强功能达到了流畅视频的标准但是还是不够。所以我放弃了内置的代理功能,换回小飞机、小火箭。

4、参数终归是参数,但是实际使用体验更为重要,日常的上网浏览、Netflix需求全部可以满足,稳定性方面显著提升,再也不需要忍受那时不时的断流之苦。

5、刷固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不要为了折腾而折腾。购买之前明确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固件,找好相关教程仔细阅读。也可以直接交给店家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路由器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玩出花样的。

6、总结:这是一次提升我幸福指数的的购物体验。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8 September 2019 at 12:33

本站一直采用  开发的 OneIndex 作为网站的分享网盘,今天和大家来说说 donwa 大佬的又一力作:GoIndex。从此,GoogleDrive 也有了免费的直链目录索引前端,可以直接分享给别人,也可以自己作为私密盘使用。感谢各位开发者的辛勤劳动。

当然,本文不会局限于 GoIndex 这个项目,同时也会和大家介绍一下类似的可用于谷歌云盘直链下载的前端、接口。

交流群:Newlearnerの水群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简介

GoIndex,即 Google Drive Directory Index,是部署在 CloudFlare Workers 的程序,调用了rclone的接口。可以将 Google Drive 文件以目录形式列出,并直连下载。流量走 CloudFlare ,网速由 CloudFlare 决定。因此,该项目的可用性完全取决于 CloudFlare 是否提供免费的服务。如果将来 CloudFlare 上市之后取消了免费计划,那么该方案成本会上升一个台阶。

目前是测试版,页面的风格和 OneIndex 类似,但是作者没有做容错和缓存,也没有做管理后台。这些是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代码来解决的,期待后续作者的更新。

9月9日更新:1.0.2版本,加入了添加前端文件缓存功能和文件预览功能(临时)

9月12日更新:1.0.6版本,加入新主题 classic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donwa/goindex

Demo地址:https://index.gd.workers.dev(material)https://indexc.gd.workers.dev(classic)

下面来说说 GoIndex 的优点:

  • 开源免费
  • 可直链下载文件,免翻
  • 目前支持mp4视频在线播放
  • 调用 CloudFlare Workers,没有额外成本
  • 从零到一的飞跃,即质变
  • 利用无限盘或共享盘的机制可以做大型分享云盘

部署流程

1、访问 https://install.gd.workers.dev,点击获取验证码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2、点击之后跳转到谷歌验证界面,允许rclone应用程序访问,会获得一串认证码,复制到「Auth认证码」一栏。关于「目录ID」打开团队盘(文件夹或别人共享的文件夹),看地址栏。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这后面一堆代码就是id},将这串代码复制到「目录ID」这一栏。接着填写「根目录密码」,默认为 index。最后点击生成代码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3、将生成的JS代码保存,用同一个谷歌邮箱注册 cloudflare。注册好之后,进入首页,点击「Get started with Workers」。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作者在新版本正式加入了「主题选择」和「MP4在线播放」功能:

  • 主题选择(9.12更新)

在新 index.js 中作者加入了「根目录访问认证」这一功能,在第三步得到的JS代码中,有以下片段:

var authConfig = {
    "siteName": "GoIndex", // 网站名称
    "root_pass": "index",  // 根目录密码,优先于.password
    "version" : "1.0.6", // 程序版本
    "theme" : "material", // material  classic 
    "client_id": "202264815644.apps.googleusercontent.com",
    "client_secret": "X4Z3ca8xfWDb1Voo-F9a7ZxJ",
    "refresh_token": "", // 授权 token
    "root": "root" // 根目录ID
};

在「themes」选项后面填写主题的名称,可供选择的主题有”material”和”classic”,自行查看 Demo。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命名网站名称,设置根目录密码。

  • MP4在线播放(9.9更新)

作者在1.0.2版本中加入了文件预览功能,其中包括视频在线播放。大家更新到1.0.2或更高版本之后无需使用以下代码即可实现mp4在线播放,也就是重装GoIndex,会自动安装最新版。

(以下代码适用于1.0.1及以下版本)把以下代码放入<head></head>之间:

<script src="https://cdn.staticfile.org/jquery/3.3.1/jquery.min.js"></script>
    <script src="https://cdn.staticfile.org/layer/2.3/layer.js"></script>
    <script>
  $(function () {
    $('.mdui-list').on('click','li',function(){
      var href = $(this).children('a').attr('href');
      console.log(href);
      if(href.lastIndexOf(".mp4") > -1) {
              layer.open({
                type: 1,
                title: decodeURI(href.substring(href.lastIndexOf("/") + 1, href.length)),
                shadeClose: true,
                shade: 0.8,
                area: ['100%', '100%'],
                content: '<center><video controls autoplay=true preload=auto style="width:80%;object-fit: cover;" src="' + href + '"></video></center>'
              });
              return false;
            }
    });     
  });
    </script>

4、进入 Workers 之后,会看到一个名为 worker.dev 的域名,这是CF提供的域名,一旦确认不可修改。接着输入一个自定义前缀(例如xxx),点击 Set up domain。在 Script 里复制刚才的代码code,右下角Run可以在右边看到浏览状态,左边上方可以修改地址,例如修改为111并保存。那么 111.xxx.workers.dev 就是你的域名地址了。打开这个域名,你就会看到谷歌网盘目录索引网页!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5、如果不想使用预设的 worker.dev 域名,在执行完以上操作之后,绑定一个自己的域名到 CloudFlare。进入 DNS 管理页面,选择「Workers」。点击右侧的「Add route」,并根据提示设置route。route一项请填写你绑定cf的域名,自定义前缀,提前解析好,结尾跟上 /*。例如:gd.newlearner.site/*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6、设置文件夹密码

上面提到我们可以设置「首页登录认证」,对于文件夹,作者依然沿用了之前OneIndex的.password方案。将写有密码的.password文件上传到GD目录,则该目录需要密码验证后方可访问。

密码文件只能保护该文件不被列举,不能保护该文件夹的子文件夹不被列举,也不保护文件夹下文件不被下载。

程序文件中 root_pass 只为根目录密码,优先于 .password 文件

安全与隐私问题

有人可能会质疑,直接从  install.gd.workers.dev 通过验证,是否存在风险?

风险是有的,因为该网页可以保存谷歌用户的 refresh_token 从而读取你的GD文件,这从技术上可行。但我也提到了,作者是 OneIndex 开发者,做的贡献有目共睹,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作者本人也公开表示这个网页不会自动保存用户的 refresh_token。

同时,该程序也调用了rclone的 client_id 和 client_secret,如果对这个程序也有疑问,可以选择不用或者自己造轮子。

下面来讲一下不通过 install.gd.workers.dev 网页部署该程序的大致流程:

  • 在本地安装 rclone
  • 按照 https://rclone.org/drive 流程进行授权
  • 执行 rclone config file 查看 rclone.conf 路径,找到root_folder_id和refresh_token记录下来
  • 下载 https://github.com/donwa/goindex 中的 index.js 并填入 root 和 refresh_token
  • 复制代码 到 CloudFlare 部署

如果之前已经成功部署,也可以到这里取消授权:https://myaccount.google.com/security

拓展

利用 CloudFlare Workers 是个好思路,基于此又有一些成品轮子和大家见面,这利一并介绍下。

  • 萌咖 GoogleDrive API

萌咖大佬也用 workers 造了一个直连下载谷歌云盘文件的轮子,不过没有前端页面,只有一个 API 接口。

普通模式API:https://api.moeclub.org/GoogleDrive/<FileID>,走 谷歌CDN

高级接口模式API:https://api.moeclub.org/GoogleDrive/<FileID>/NoLimit,走 Cloudflare CDN,支持断点续传

这里的<FileID>是谷歌云盘分享链接中 id= 后面的一串字符,举个例子: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x5SoOpOWSS5jxJSU7XyHlhG2EiPgHGGM,则<FileID>为1x5SoOpOWSS5jxJSU7XyHlhG2EiPgHGGM。

⚠️注意:一定要通过分享链接获取文件ID,经本人测试:团队盘、他人分享的文件不可以使用此API,只适用于个人(自己)网盘的分享

  • CF – Workers

沿用的依然是上面的部署方式,但作者自己写了一个 index.js,把页面做成了一个搜索框样式直链下载。支持在线播放视频和直链下载文件。

《GoIndex - GoogleDrive直链目录索引网盘》

Github:https://github.com/reruin/workers/blob/master/link/index.js

Demo:https://link.reruin.workers.dev

安装的时候把上文粘贴的代码换成项目中的JS代码即可。

使用

link.reruin.workers.dev/gd/<FileID> 中转下载
/gda/<FileID>?output=redirect 原始链接下载
/gda/<FileID>?output=json 获取文件详细信息(JSON格式)
/gda/<FileID>?output=preview 预览该文件(仅支持图片、视频、音频)
/gda/<FileID>?output=media 尝试使用转码模式播放视频文件(如wmv,rmvb)

羊毛虽好,请勿竭泽而渔。善待cf,从我做起。想要用得好,请自行申请EDU无限谷歌云盘或者加入他人的团队盘!

 

参考文章:

GoIndex预览版

GD 直链工具 cf-worker 版

回应下GoIndex获取token的风险问题以及临时解决方案

 

年中购VPS随想

31 August 2019 at 17:59

说是年中,其实已经到了8月的尾巴,开学季即将来临。在暑假期间新购了一些VPS,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和购买的心路历程,顺便做一些简单的评测汇总。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感谢 琉璃 和 Tankey 两位作者带来的专栏,他们是我的好朋友、好管理,同样也会是好作者。关于博客下半年的内容我已经有了简单的规划,其中几篇已经准备开坑,敬请期待!

《年中购VPS随想》

群组:@NewlearnerGroup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购机标准和信息渠道

我不是一年前那个满足于四大金刚的人了,记得 123大佬 当时已经开始关注 韩国VDS 了,而我到现在也没有这样高的需求。但是还是很怀念当时水群刚创建的时候和大家一起买鸡的时光,时隔一年,在最近买鸡发频道 & 群组讨论的过程中,这种感觉又回来了。

先说一下我最近的购机标准:

  • VPS(小鸡)而非独服,最好不是nat
  • 纯联网需求,对配置要求不高,建站已经有搬瓦工双十一
  • 对线路有一定的要求,美西方向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线路
  • 东(南)亚地区(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优先
  • 一个月应不超过60元月付
  • 月付或者季付
  • 可以解锁流媒体

我知道这样的价钱和这样的要求可能不相符。譬如就香港而言,cloudiplc的cmi 需要70一个月,dmit 也不便宜,hkt 很多都是独服,很多 nat专线 又不符合要求。美西方向的gia目前 rfc 等商家也不便宜,瓦工在涨价后依然划得来,但我不想年付了。

说白了是预算不足带来的问题,很多人抱怨自己买不到满意的VPS,反过来想想是钱没有到位。

再介绍一下我都是从什么渠道得知一些VPS补货、促销信息:

  • 自建tg频道,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最近在关注的VPS信息:@NewlearnerChannel
  • 全球主机交流论坛,简称MJJ论坛:hostloc
  • LowEndTalk论坛,一家国外VPS论坛,经常有商家发来offer:LowEndTalk
  • Leonn的博客,梨园创建者:liyuans
  • 古博评测,很良心的affman:gubo.org
  • 一些TG群的道听途说

但要正确看待所谓的「推广」、「评测」,你得到的消息千千万万的人也看见了。如果出现价格过于低廉,人们一哄而上的情况,要看清现实选择果断放弃。对于刚成立的小众商家,不要一味地看 affman 的分析和评测,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购机历程

在8月13日凌晨3点,身体不适起床,刚好看见梨园在推 Moecloud 这个商家的gia,决定先mark白天再看。起床后了解到 MoeCloud 是两天前刚成立的国人商家,用的前端是 WHMCS ,ssl证书是cf的,域名是今年8月8号从 NameSilo 注册的,只续费一年。

商家的上游是hkss,十分可靠。而VPS为月付37元,正在预售,具体情况如下:

  • CPU:E3-1230V5 1  vCPU(九月份预售结束后升级AMD EPYC™ 7401P)
  • 内存:512M DDR4 RAM
  • 硬盘:5GB SSD Raid10 Hardware
  • 流量:1024G(IN&OUT) 流量
  • 带宽:100Mbps 上行带宽
  • 线路:电信联通双程GIA,移动去程Cogentco,回程GIA
  • 可解锁美区流媒体

还是冒险上车这个刚成立的商家的车,后来得知原来是陌离大佬开的。过了两三天开通了,测试和使用(江苏电信、移动)来看十分满意,对得起这个价格。更令我感动的是,除了一些个人博客和个别aff商家推送,全网找不到任何宣传的文章和帖子。这就保证了不会出现超售、一哄而上的情况,保证了用户的体验,做到了「小而精」。期待他们九月份迁移完宿主机之后的表现。


就在几天前,我在主机测评的tg群看到有人说自己买了企鹅小屋月付13元的cmi,于是果断买了一台。买完之后才得知这个廉价促销活动从11号就开始了,宣传的文章也不多(最起码我没看见)。

不出所料刚买完的晚上宿主机就遭到了一顿毒打,太便宜了,老板不得不停止销售。第二天起来装完之后测试了一下,电信/移动表现都不错,虽然配置差了点,但是不要自行车了。

套餐配置如下:

  • CPU:1核 E5-2660
  • 内存:256M
  • 硬盘:5G SSD
  • 月流量:150G(双程)
  • 速率 30Mbps(峰值)
  • 线路:三网CMI直连
  • 防护5Gbps
  • 可看奈飞(美区)和bilibili港澳台

后来重新开始预售了,流量多了10G,价格改为14元月付。我还是希望企鹅小屋能一直保持他们的价位,过于廉价可能会时不时遭到毒打。

总之,这两次购机都是缘分使然,无意中看到的两条消息满足了我今年的购机需求:

1、GIA和CMI线路,晚高峰稳定

2、年轻人的第一台香港服务器

3、都可以解锁流媒体

简单评测

  • Moecloud GIA

测试时使用了江苏电信50M和移动4G,评测过程已在tg频道发过(倒序观看):https://t.me/NewlearnerChannel/76

评测结果:https://paste.ubuntu.com/p/z3X3Pr5JNx/

《年中购VPS随想》 《年中购VPS随想》

线路已经说过了,电信联通双程GIA,移动去程 Cogentco,回程GIA。这里就不上图了,期待tpe海缆维修结束之后的效果。硬件配置确实是不错的,可以用来建站,也可以纯作联网需求。通过他们家的上游hkss,我查到了 moecloud 的宿主机配置:

《年中购VPS随想》

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搞活动宣传,我很自私地想保持现状,这样用户体验不会差,但是商家总要赢利的。九月份全部VPS的宿主机将会换为上图右侧配置,VPS配置不变,还是很期待的。希望 moecloud 能一如以往地坚持下去。

  • 企鹅小屋

测试时使用了江苏电信50M和移动4G,评测过程已在tg频道发过(倒序观看):https://t.me/NewlearnerChannel/296

评测结果:https://paste.ubuntu.com/p/pXthJcBjPN/

《年中购VPS随想》《年中购VPS随想》

因为是超级mini版,商家对CPU和io都有所限制,CPU购买三日内单核不得长时间超过50%,三日后不得超过15%,不可以push。因此适合拿来作纯联网用途,受制于性能和各种攻击,不建议放重要的项目。至于ip归属地个人推测是美国广播过来的,ipip查询后目前在香港,真人率很高,因此可以看b站港澳。晚高峰 奈飞1080p 无压力(江苏移动),表现还算不错。

企鹅小屋的这款套餐我认为属于羊毛一样的存在,也安利给了一些朋友,目前表现令人满意。

随想

之前在VPS一周年的帖子中,我说了「一时买鸡一时爽,一直买鸡一直爽」。通过loc等论坛,每天都会看到许多吸引人的促销和羊毛活动。我不禁问自己:你是否陷入了买鸡成瘾的怪圈之中?

买鸡成瘾指的是看到优惠促销就购买,往往没有目的、理由,眼里看见的是「便宜」。这样下去买的服务器越来越多,用的却很少,最后大部分吃灰。

这次买的两台服务器填补了我没有美西GIA和香港服务器的遗憾,价格适中,作为学生可以承担的起,并且可以流畅奈飞。今年买的VPS并不多,但都没有选错。大概今年黑五也不会剁手了,需求已经满足甚至过剩。

在各种上架和促销信息纷飞的今天,跟风一拥而上往往没有好结果。今年暑假在loc上面很火的ion cn2和ruvds 3元毛子鸡我也有关注,结果跑了跑别人提供的测速,效果惨不忍睹。VPS的出售有一个「度」,商家在这个「度」内提供服务,用户会得到一个较好的体验。超出了这个「度」,商家可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超售的代价就是用户迅速涌入又迅速流出,商家名声败坏,最后走向破产(参考alp)。如何把握这个「度」,全看商家。

至于affman,也要辩证看待。affman,顾名思义是专门推广VPS收取返利的,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赚钱。affman 也有个「度」,较好的 affman 会亲自去使用推荐的产品,并建立一些测试站供读者们测试,这样避免了用户购买后发现体验糟糕。一般的 affman 会跟着几位出名的 affman 推送服务器,有评测但不会全部亲自试用。Bad affman 会根据商家返利的百分比,不经过测试直接推送服务器,譬如曾经的「超兽五杰」。

因此我们不能全信别人的推荐,也不能一点不看盲目购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某商家的VPS推送满天飞,论坛和 affman 天天推送,这个商家你就要三思了,他们的质量是否对得起你付的钱。「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的商家用户们自然会口口相传,相互推荐的。

所以说鸡场也是个「江湖」,里面有idc大佬,有浑水摸鱼想捞几笔aff的 affman,有刚入VPS坑的玩家,也有机场主。买鸡的经验需要靠自己去总结,去交学费,去一次次的跳坑。时间一长你会对这个「江湖」形成自己的一套世界观和一些必要的经验,这些需要时间去积累,而不要幻想有什么大佬一下子能传授给你。

买鸡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点:

  • 商家是谁,国人/非国人,affman 评价如何,论坛谈论是否频繁
  • 找到测试ip,在本地进行测试
  • 是否存在「过分便宜」的问题,性价比过于高的商家应谨防跑路
  • 是否支持无条件退款,这个非常重要
  • 商家的 TOS,不要违反
  • 强调:别人用得好自己本地不一定好,必须要亲自测试

VPS除了访问外网,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在博客写了不少这里就不再赘述。如果单纯想要访问外网又不想在VPS投入太多,强烈建议购买机场服务。但VPS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是不变的,既然选择了VPS,就不要天天想着掉馅饼,每个套餐都是便宜的「传家宝」。


这次购机的过程可谓充满了惊喜与快乐,结果也很好,又可以佛系一段时间了。想要买到心仪的VPS,耐心等待和灵通的消息是必要的,当然还要考虑上运气的成分。希望大家可以抓住这样的机遇,买到符合自己需求的VPS!

浅谈Android系统-入门篇

By: 琉璃
24 August 2019 at 22:16

这里是琉璃,受博主的邀请担任「Android-安卓」这个栏目的撰稿人。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想要用一些客观事实来向大家介绍Android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一些厂商、ROM以及购机的一点建议。由于是面向入门用户的简单科普,熟悉安卓的人可能觉得司空见惯,那么请期待专栏的后续文章~

Android,常见的非官方中文名称为安卓,是一个基于Linux核心的开源操作系统,由Google成立的Open Handset Alliance(OHA,开放手机联盟)持续领导与开发,主要设计用于触控屏幕移动装置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与其他便携装置。

《浅谈Android系统-入门篇》

版本历史及占有率

Android系统有预发行的内部版本,分别为原子小金刚(Astro)与机器人班亭(Bender)。从2009年5月开始,Android的版本代号改以甜点来命名,且每个代号间的字首以英文字母序接续排列:Cupcake(纸杯蛋糕)、Donut(甜甜圈)、Eclair(闪电泡芙)、Froyo(优格冰淇淋)、Gingerbread(姜饼)、Honeycomb(蜂巢)、Ice Cream Sandwich(冰淇淋三明治)、Jelly Bean(雷根糖)、KitKat(奇巧巧克力)、Lollipop(棒棒糖)、Marshmallow(棉花糖)、Nougat(牛轧糖)、Oreo(奥利奥)、Pie(派)。

而到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了,谷歌正式发布将于今年秋季发布的新一代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10。这意味着谷歌打破了以往用甜点命名移动操作系统的10年历史,放弃以字母开头的命名方式。今年发布的新系统是Android 10,以此类推明年将是Android 11。

除采取新的命名方式之外,谷歌还对Android系统的标志进行了更新,让品牌形象焕然一新。Android全球品牌总监奥德·甘顿(Aude Gandon)表示,这个标志有一个“更现代化”的文字组合。重要的是标志中将始终包含绿色小机器人。“机器人的存在让Android与众不同。这让整个标志外观更人性化、更有趣、更平易近人。”

代号 版本 发布日期 API 等级
Android 1.0 1.0 2008.09.23 1
Petit Four 1.1 2009.02.09 2
Cupcake 1.5 2009.04.27 3
Donut 1.6 2009.09.15 4
Eclair 2.0 – 2.1 2009.10.26 5 – 7
Froyo 2.2 – 2.2.3 2010.05.20 8
Gingerbread 2.3 – 2.3.7 2010.12.06 9 – 10
Honeycomb 3.0 – 3.2.6 2011.02.22 11 – 13
IceCream Sandwich 4.0 – 4.0.4 2011.10.18 14 – 15
Jelly Bean 4.1 – 4.3.1 2012.07.09 16 – 18
KitKat 4.4 – 4.4.4 2013.10.31 19 – 20
Lollipop 5.0 – 5.1.1 2014.11.12 21 – 22
Marshmallow 6.0 – 6.0.1 2015.10.05 23
Nougat 7.0 – 7.1.2 2016.08.22 24 – 25
Oreo 8.0 – 8.1 2017.08.21 26 – 27
Pie 9 2018.08.06 28
Q 10 2019 Q3 29

截至2019年5月7日,以下是不同的Android版本的用户比例:

版本 代号 占有率
2.3 Gingerbread 0.3%
4.0 Ice Cream Sandwich 0.3%
4.1 Jelly Bean 1.2%
4.2 Jelly Bean 1.5%
4.3 Jelly Bean 0.5%
4.4 KitKat 6.9%
5.0 Lollipop 3.0%
5.1 Lollipop 11.5%
6.0 Marshmallow 16.9%
7.0 Nougat 11.4%
7.1 Nougat 7.8%
8.0 Oreo 12.9%
8.1 Oreo 15.4%
9 Pie 10.4%

《浅谈Android系统-入门篇》

Android 6 ~ Android 9 的总和接近75%,为了体验和安全考虑,建议应该优先考虑更新的系统版本。不过身边很多的安卓用户并不对系统版本很感冒,从购机用到卡顿换机也从不升级系统,这和 iOS 强制升级系统以至于整体系统版本号较高形成了反差。希望将来的Android和 Google 的新操作系统Fuchsia OS能在系统更新推送和升级建议这方面继续下功夫。

定制系统

Android 是一个开源系统,任何个人或者组织都可以对其源码进行改造、定制。因为国内的特殊国情,从2011年开始,国内基于 AOSP 的深度定制系统就开始生根发芽。接下来介绍一些定制系统,无论是轻度修改还是深度定制。

Google Pixel

Pixel 是由 Google 设计、制造、销售并且提供技术支持的 Android 智能手机,接任之前的 Nexus 系列,一般戏称 “Google 亲儿子”。

Pixel 系统是在 AOSP 的基础上小幅度定制,加入了 Pixel 特有的功能,比如 Google的云服务、相机,正在播放等功能。使用 Pixel 手机可以体验完整的 Google 服务。

《浅谈Android系统-入门篇》

Sony Xperia

索尼手机 Xperia 所搭载的系统同样是 AOSP 小幅度修改的,加入了一些针对索尼手机的功能,不仅可以使用 Google 服务,也可以使用索尼的服务。

《浅谈Android系统-入门篇》

Samsung One UI

One UI 是三星2018年公布的基于 Android 9 的全新深度定制系统,接任 Samsung Experience,并且对于上一代系统的不足之处(效能、UI)有所改进。

《浅谈Android系统-入门篇》

国内深度定制系统

主要有小米 MIUI、魅族 Flyme、华为 EMUI、OPPO Color OS、VIVO Funtouch OS、Nubia UI、锤子 Smartisan OS、一加氢 OS、联想 ZUI、360 OS 等等……

至于孰优孰劣,这里不做讨论,毕竟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且也会占用很多篇幅。每个厂商不同的定制系统,都有不同的特色,也包含了自家的云服务。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 Android 本身的机制修改的非常多(要不然怎么会叫深度定制呢)。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对于喜欢折腾、喜欢搞机的朋友(比如我们这系列的文章),就有些不太合适,这些修改的机制可能会导致系统和 AOSP文档上的预期行为不符。

解锁刷机

Android 手机获取 root 权限或者刷机之前,一般都要先解锁,即 BootLoader 锁。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手机,有的可以官方解锁,而有的只能通过破解的方式解锁,还有一些无法解锁。解锁方法之后会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里只说明哪些手机可以解锁,而哪些不行。

官方支持

小米、Pixel、一加、索尼、三星、HTC、摩托罗拉(一部分)、OPPO 和 VIVO 最近一年多开放了少数机型的官方解锁。

非官方渠道

华为、诺基亚、魅族、锤子(一部分)、360、OPPO(一部分)、VIVO(一部分)。

不可解锁

黑莓、锤子(一部分)、华为(比如新出的中低端)、一些 ATT 定制手机等……

关于选购手机的一些建议

  • 如果想要折腾手机(刷机),尽量优先考虑红米系列,其次是小米和一加。这三个系列刷机资源很丰富。
  • Pixel 和 Xperia 是信仰系列。
  • 三星和索尼手机有特殊机制,解锁后会丢失一些东西且无法还原。
  • 如果没有搞机需求,比如给父母之类的,选择合适的价格,喜欢的系统即可。

⚠️最后强调一点:搞机尽量不要用深度定制系统,搞机尽量不要用深度定制系统,搞机尽量不要用深度定制系统!

引用某位大佬的原话:

发现很多国内手机ROM的logcat简直不忍直视,把研发团队的素质暴露的一干二净,有些甚至常年能看到各种低级Bug引起的fatal exception。这些手机的QA团队哪怕稍微看下logcat也能轻轻松松发现大把的Bug。表面的不流畅下,是各种低级Bug的狂欢!

加上Android有service crash自动重启的机制,有些低级Bug就一直在那里crash、重启、crash、重启,直到耗尽最后一点电量。

花了半个下午时间,查明问题了,是oneplus自己的一个什么Applocker特性的代码有Bug,出了一个数组越界的异常,导致Island创建的最末环节没有执行。

以后我再也不想查这种OEM的beta系统的Bug了,尤其的oneplus的ROM,创建个work Profiles的流程,抛了几千个异常……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By: tankey
10 August 2019 at 16:11

一、小记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便携式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人必备的产品。耳机这个曾不起眼的产品开始出现在公众关注便携式产品的视野之中。那些曾今在“烧友”口中动辄千元的耳机,大众眼里不可理喻的存在,现如今也成为普通人都关注的甚至“真香”购买的对象,耳机千元乃至万元也逐渐的被大众所接受。但随之耳机市场也从曾几个巨头独占市场的时代,出现了众多鱼目混珠的产品,各种打着低价口号秒天秒低的产品层出不穷。

受站主newleaner邀请参与小站——HIFi版面的写手,为此在这儿进行非专业性(爱好者)角度对HiFi进行简单科普,其中可能会穿插一些品牌的其他产品如:音响、前端播放器、耳放等,但都一笔带过,先不做赘述,后面有机会再详谈,本文阐述一些个人看法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以此规避B乎、莆田系贴吧等平台的一些问题。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二、简介

1、传统耳机四巨头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Sennheiser(森海塞尔) 这个源自德国的品牌是高保真耳机领域里最有名望的,发烧友几乎尽人皆知,是耳机行业龙头般的存在,历史长达60多年。其6位数HE(大奥)一直是世界上公认的神级耳机存在(几乎不可撼动)。当然其普通消费领域顶级型号HD系列是当今最佳头戴式动圈式耳机之一,各方面无处不体现德系声音的严谨通透、三频均衡,声场宽阔(当然需要强大的前端支持,那些插在手机、电脑的“烧友”,我不作评价)。但在耳塞IE系列领域,森海塞尔一直比较保守即使是IE800这种旗舰产品也一直让很多森海的烧友失望,高频齿音问题比较突出,没有达到烧友内心森海的高度。森海塞尔的总体声音风格是:透明、细腻、平衡,偏向冷色调,重播古典音乐声音极为准确,但播放低频成分较重的电子摇滚乐、舞曲时不太合拍,重播人声则略显冷漠。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AKG (爱科技)奥地利著名耳机及话筒生产厂商,其产品在专业领域有着很高声望,这三个字母就是专业精神与声音品质的代表。AKG的耳机大多有着专业器材的风范,很多型号阻抗极高(如永恒旗舰KK),不适合家用。当然在便携式耳塞里面曾今的K系列一直是传奇般的存在,当然近几年也在“万元以下”听个响的时代被一些云玩家推下神坛。其共同特点是:准确中性,有监听器材的风格,但声音的活力稍欠,低频普遍偏薄。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德国耳机专业厂家。提起拜亚话筒、耳机和其他音频产品,专业音响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一代的音响专家们对于拜亚话筒(过去中文译名为拜尔话筒)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在60年前,拜亚话筒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话筒市场,从诞生至今,拜亚公司都一直在生产世界上最昂贵的话筒,所以可以这样说,拜亚乃意味着高品位和高品质也。高质量的产品与高新技术的紧密结合是拜亚刻意追求的目标,从1925年生产第一只话筒及音频产品开始至今,拜亚的产品一直处于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在Beyerdynamic(拜亚动力)耳机领域DT系列一直是对标Sennheiser(森海塞尔)HD系列的存在,声音也如德系一如既往的严谨均衡,但是奈何Sennheiser(森海塞尔)在头戴式品牌影响力太强大,近些年一直被压着。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Grado (歌德)美国最著名的耳机及唱头生产厂,以设计者Joe Grado 的名字命名。从外观就看出强烈的美式工业风格,老式的外型也是Grado的独有标记有些型号看上去简直就是二战时期的产品。声音作为美式调音的代表速度快、力度足、音色温暖浓郁,高频、低频都有一定的夸张,产品系列覆盖平价的SR系列及旗舰RS1,但均保持着极高素质。其中SR60和SR80两款是以“超值”闻名的热门产品,经常荣获各类音响大奖。总的来说但正因美式调音的缘故Grado特别擅长摇滚乐、爵士乐、舞曲等,播放古典音乐和风格冷艳精确的德系声音代表Sennheiser(森海塞尔)、Beyerdynamic(拜亚动力)等德系耳机厂商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正因如此也很有着独特魅力。 所有的Grado耳机阻抗都是32欧姆,很容易推动,对前端的要求比Sennheiser(森海塞尔)、Beyerdynamic(拜亚动力)等这些动辄阻抗300Ω的品牌要求低很多。

如果对一些耳机专业名词如:三频(低频、高频、中频)、低音下潜、齿音、阻抗等名词不了解的笔者推荐读者可以去看B站:爱否科技的《完全音频发烧指南:揭露玄学的外衣》 视频自行科普。

三、其他著名大厂——列举部分为笔者了解品牌

日系耳机——宅男最爱“女毒”系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Sony(索尼)谈及Sony不得不说“Sony大法好!!!”。对于sony耳机而言最近都是以功能性耳机——降噪耳机出现在人们眼前,从出生就夭折的索尼降噪豆一代,到撼动降噪王者Bose(博士)的WH-1000XM3,到如今全网一片好评的降噪豆WF-1000XM3、似乎在HIFi领域最近并未展露头角,单其MDR系列一直在高端HIFI耳机战场有着自己的一些之地。其XBA系列也曾是市场中如火如荼的入耳式HIfi耳机,索尼耳机可以提供高性能和卓越的音频清晰度,甚至无需放大器。索尼耳机呈现出一流的音质,并且一如既往地通过其音频技术带来领引潮流的创新。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audio-technica(铁三角)作为日漫三玖代言品牌,常常以木头做耳机碗。其下众多产品有着鲜明日漫调教风格,“女毒”者最爱爱耳机。可以更好的感受“老婆”甜美的声线,其外观够撕漫,颜色够闷骚,名字够“Bi~~~”拟声词(如MSR——7陌生人妻),当然在其高端领域W系列铁三角一直秉持着日本匠心下的一流外观设计、一流做工、一流声音体现,如近期刚刚上线的W5000。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Denon(天龙)日本天龙(DENON)可能初级玩家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老一辈应该都很熟悉,现已与另一家历史悠久的影音公司马兰士合并。天龙近年的新系列耳机已经在欧美市场引起了很大震动,其中D5000、D7000两款高档耳机已被公认的高档动圈耳机里的顶级作品。AH-D1001 是天龙新系列耳机里的中端机型,定价也处于本次试听的中间位置。虽然耳罩外侧以及支架部分带给我们强烈的金属质感,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由塑制材料打造的。支架与耳罩结合的部位能够做小角度的旋转,对于戴眼镜的玩家,不必担心耳罩会压着镜腿了。类似的设计在索尼MDR——V900HD身上也能见到。另外的一个相似点是: AH-D1001与MDR-V900HD- -样,都是密闭式设计。这也再次体现了日本厂家对密闭式耳机的钟爱(欧美厂家更喜欢开放式设计)。
    AH-D1001的声音非常纯正而平衡。它的低频比较丰满,量感充分,同样,高频延伸也非常好,而且各频段的声音表现很平均,属于那种让人越听越自然耐听的类型。在千元左右的价位中,它没有明显的缺陷存在,而且对音乐类型也不挑剔。如果不确定自己对音乐的偏好,那么它绝对是个中规中矩的选择。适用方向 古典、流行、轻音乐都效果不错,强劲的摇滚稍弱。

美系耳机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Shure(舒尔)动铁四大天王之一,一个经常在明星耳返中出现的品牌,在音质方面是业内最好的之一,使其成为喜欢听音乐爱好者的热门选择。其耳机主要以SE系列入耳式耳机为主,对前端要求较低,适合直推,在佩戴方面非常的舒适,隔音非常棒,带上耳机之后,外界的声音基本上被隔绝80%左右,开了音乐之后也几乎听不到杂声,整个听音乐的过程都很享受,在声音方便偏暖且厚实,听久了也不会耳朵,尤其是提升了低频的性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听音体验在佩戴方面非常的舒适,隔音非常棒,我自己深有体会,带上耳机之后,外界的声音基本上被隔绝的差不多了,开了音乐之后也几乎听不到杂声,整个听音乐的过程都很享受,戴好耳机后如果不开音乐外界的声音感觉也有几乎80%都听不到了,开了音乐就不用说了。在声音方便偏暖且厚实,听久了也不会轰耳朵,尤其是提升了低频的性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听音体验。缺点也有比如其往年旗舰SE845耳机的原装线程声音比较干涩缺乏弹性,不能发挥其耳机的全部实力,需要升级线材,适合折腾。

《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 Bose(博士)美国最大的扬声器厂家之一,在家庭影院、车载音响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耳机领域一直是降噪耳机王者般的存在,在民航领域经常可见其身影,但是声音素质相当一般最求音质党基本上可以忽略,从往年来看其耳机设计真的很丑很丑很丑很丑!!!去年被降噪新秀Sony WH-1000XM3弯道超车,一路吊打,地位受到一定威胁、但今年Bose一改往年“土狗”设计推出700不知道会不会挽回颜值低的毛病。

四、总结

洋洋洒洒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最后给大家做个品牌总结:

古典:Sennheiser(森海塞尔)、Beyerdynamic(拜亚动力)、Denon(天龙等头戴式大耳,需要强大的前端推,当然森海旗下的IE系列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女毒:audio-technica(铁三角)、Sony(索尼)

摇滚:Grado (歌德)、beats

人声:AKG (爱科技)

杂食:Shure(舒尔)、AKG (爱科技)

降噪:Bose(博士)、Sony(索尼)

蓝牙便携工作:iPhone手机:AirPods;安卓:我没有安卓手机,没有用过不作推荐。

PS:

  1. 当然还有市面上还有很多耳机品牌,笔者因为不熟悉,只试听过一些所以不在这里片面测评。
  2. 如果有人beats怎么样,我只能说那是“真正的音乐”动次打次,容易带入其中身临其境,有图为证:《非专业的HIFi科普——耳机品牌篇》
  3. 至于国产、自媒体产品后期出一个专栏做一个云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4. 当然有人会问到音源、前端、耳放、动铁、动圈、线材等等问题,这个我们后面有时间慢慢讲给大家听。
  5. 人类对于声学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不过迄今为止并没有什么十分令人信服的声学参数可以准确描述一个耳机的好坏。这也就出现所谓参数党 vs 听觉党的现象。有人热衷于给耳机做频响测试,而另一些人则完全相信自己的耳朵。所以耳机听感这东西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个玄学,“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

5 August 2019 at 22:24

今天我利用Yandex搭建了一个域名邮箱服务,事实证明有一个自己的域名邮箱好处多多,比如自定义前缀,在需要重复注册某网站/服务时优势尽显。

在刚刚搭建好博客之后,我大奥降级跑去贴吧发了个贴,大致的意思是欢迎大家来讨论macOS。瑞先森跟我说其实有了域名之后可以优先考虑搭建一个域名邮箱,比如i@newlearner.site。我当时不以为意,觉得gmail等邮件服务足够我使用了。

去年双十一的时候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域名邮箱的方便,你可以通过两个邮箱注册两个搬瓦工账号购买两套双十一套餐,防止将来出手的时候死在一个账号而无法出手,只能出租。What’s more,这玩意不需要手机号。不需要额外的邮箱或者QQ,即开即用,十分方便。

因此我开始研究如何搭建域名邮箱,一开始考虑的自然是服务器邮件方案。当时重点关注了几个主流的搭建方案,最后发现问题很多:TOS、搭建的繁琐性、spf与dkim的设置等,更不用提服务器需要自己维护所带来的备份等工作。于是不了了之。

今年上半年注册了yandex邮箱,偶然看见该邮件供应商提供个人域名邮箱服务,于是开始了我的搭建个人域名邮箱之路。

交流群:Newlearnerの水群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

简介

Yandex(俄语:Яндекс)是一家俄罗斯互联网企业,旗下的搜索引擎在俄国内拥有逾60%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提供其他的一系列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Yandex mail注册入口(必须):mail.yandex.com

个人域名邮箱申请入口:Connect Yandex

今天的重点是Yandex的域名邮箱注册。

相对优势

  • 由大型企业/服务商维护,无需自行维护
  • 免费,并可提供1000个自定义前缀邮箱,每个用户10G容量
  • 成品spf、dkim,降低被认证为垃圾邮件的几率
  • 注册相比自行搭建步骤简单
  • 搭建好后多开邮箱账号无需门槛

当然有一些企业或者个人出于种种考虑会选择自行服务器搭建,这也无可厚非,无需捧一踩一

申请流程

1、注册Yandex邮箱

传送门:https://passport.yandex.com/registration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

可以选择用电话号码或者设置安全问题两种方式注册,笔者是使用Google Voice注册的。

2、注册域名邮箱

个人域名邮箱申请入口:Connect Yandex,输入你的顶级域名注册。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

接着就是验证该域名所有权,一共有四种方式:

  • Html files:放一个指定名称的html文件到服务器根目录
  • Meta tag:在网站首页加入指定的meta头
  • Whois:不推荐,因为大部分的whois都被商家做了保护
  • DNS record:在DNS解析中加入指定的TXT项

对于不懂得网站搭建的朋友,前两种方法注定是行不通了,只能在DNS管理后台做dns记录。如果你有自己的网站,优先选择方案二,加入一个meta头即可。

下面来讲解一下DNS record的设置方法,进入DNS的后台面板,点击添加TXT记录:

Name(host)填写yandex-verification

Value填写验证页面给定的值,比如5c10414be60d8631

做好验证之后就是等待通过验证的过程,此过程可能短至一天,长至数月,请耐心等待。笔者在今年上半年申请之后没有立即通过,直到最近群友提起才重新拾起查看。

当你点击这里,出现如下图显示画面时,说明你已经成功申请域名邮箱: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

配置MX、SPF与DKIM记录

1、配置MX记录

进入DNS管理后台,找到mail设置或者可以填写MX记录的地方,Name(Host)填写@或者你的顶级域名,Value填写mx.yandex.net.,Priority填写10《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解析好之后静待生效即可。

2、配置SPF和DKIM

SPF记录有助于降低从域名邮箱发送的电子邮件被标记为垃圾邮件的风险,因此一定要设置。进入DNS管理后台,添加新的TXT记录。Name(Host)填写@或者顶级域名,Value填写v = spf1 redirect = _spf.yandex.net

具体可以参考官网:传送门

使用DKIM签名,电子邮件收件人可以验证邮件是否真的来自所谓的发件人。进入DNS管理后台,添加新的TXT记录。Name(Host)填写mail._domainkey,Value填写Yandex.Connect设置中复制的公钥中的文本块。

公钥获取地址:传送门

具体可以参考官网:传送门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解析好之后静待生效即可。

自定义域名邮箱前缀

如果你完成了以上所有步骤并且通过了Yandex的官方验证,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域名邮箱。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简单的设置自定义域名邮箱的前缀。

进入这里(Все сотрудники),点击「Add」添加一位用户,并完成域名前缀和密码的设置。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

创建好之后回到Yandex mail官网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填写刚刚创建的信息即可。切记一定要登录,因为这里有一个协议需要同意,同意后该自定义前缀的域名邮箱方可开通。

Enjoy it!

其他

POP3:pop.yandex.com SSL端口:995

SMTP:smtp.yandex.com SSL端口:465

IMAP:imap.yandex.com SSL端口:993

API:https://tech.yandex.com/domain/doc/about-docpage/

DNS record全指南:

《利用Yandex搭建个人域名邮箱服务》

 

参考文章:

维基百科

如有乐享

Yandex Wiki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30 July 2019 at 23:09

最近没事逛B乎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安利一款内网穿透工具叫做ZeroTier,是基于P2P(peer to peer)的,出于兴趣安装并了体验了这个所谓的「无需公网ip,端对端穿透,多达100台设备」的免费工具。

之前介绍了npsfrp这两款内网穿透工具,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需要一个带有公网ip的服务器做中心节点,通过反向代理的方式实现内网穿透,因而需要做各种端口映射。而ZeroTier则像一个全球大型交换机,通过P2PVPN这种方式实现你的多台设备连在同一个虚拟交换机下面从而实现穿透。

经过体验之后我先上结论:官方的中心节点服务器太慢,建议自建中心服务器Moon。那样的话不如直接用nps和frp,除非你对端口映射有心理阴影。

交流群:Newlearnerの水群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简介与原理

官网: https://www.zerotier.com/

官方Github:https://github.com/zerotier

Zerotier在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话,嵌入式设备,云资源和应用之间建立了Peer to Peer VPN(P2PVPN)连接,在客户端通过ZeroTier One在对等体之间建立直接连接,即使它们位于NAT之后。连接到虚拟LAN的任何计算机和设备通常通过NAT和路由器设备与Internet连接。ZeroTier One使用STUN打孔来建立NAT后对等体之间的直接VPN连接。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通过P2P等方式实现形如交换机或路由器上LAN设备的内网互联。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ZeroTier 官方搭建了一个行星根服务器叫做“行星Planet“,行星根服务器唯一的且是免费的,它记录了所有的路径信息。除此之外还有 12 个遍布全球的付费根服务器。所以使用免费套餐,连接时的延迟可能会很高,尤其是移动,毕竟 Earth 在国外。不过ZeroTier 能自己创建根服务器“卫星 Moon”,提供了一个解决网络延时、卡顿和失联的可能解决方案。连接行星或卫星的服务器成为”叶子节点 Leaf“。

每个免费套餐可以享受100台设备的内网互联,还是挺良心的。

注册与客户端安装

  • 注册与Planet配置

登录官网注册即可,填写你的邮箱和密码。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注册好之后我们来建立一个Network并分配内网网段: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以上信息中Network ID需要牢记,这是客户端连接到行星服务器的唯一识别码。

  • 客户端配置

ZeroTier支持Windows、macOS、Linux 三大桌面平台,iOS、Android 两大移动平台,QNAP(威连通)、Synology(群晖)、Western Digital MyCloud NAS(西部数据)三个 NAS 平台,还支持 OpenWrt/LEDE 开源路由器项目。

可以说是支持的很全面了,对于路由器想多说两句:除非你有两台路由器,一台放在家里,另一台放在公司等地,并且有大量设备连接于这两台路由器且需要内网穿透,否则不要在路由器上面部署ZeroTier,仅使用单设备客户端即可。并且为了连接的稳定性,强烈建议自己部署Moon节点。

下载地址:https://www.zerotier.com/download/

我们以iOS和Mac设备为例介绍一下客户端如何与Planet相连接并分配到内网地址:

iOS下载好ZeroTier One之后填入刚刚的Network ID,配置好VPN之后会启动连接,届时会根据MAC地址分配给设备一个唯一认证字符串Node ID,可用来在web配置界面保留该设备不被删除以及帮助我们区分设备。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macOS同理,并且可以使用命令行辅助: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 启动
zerotier-one -d

# 获取地址和服务状态
zerotier-cli status

# 加入、离开、列出网络
zerotier-cli join # Network ID
zerotier-cli leave # Network ID
zerotier-cli listnetworks

  • 认证设备和组网

回到一开始注册的网页,会发现设备当中多了两台,在前面的方框打钩即可。根据Node ID判断设备的类型,牢记设备被分配的ip。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简单使用体验

很遗憾我这边的体验可以用极差来形容,并且对B乎人均几十ping、不断连还可以流畅传输文件产生怀疑。当然移动要负一部分责任,不过我觉得这还是和Planet远在国外水土不服有关系。

测试环境:MBP连接电信网络,iPhone连接移动4G网络

从图中可以看到丢包严重,ping一直在400ms左右波动,最后测试结果丢包率高达85%。并且iOS上面有断连的情况发生。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最后还是成功连接上了Mac的ssh,我觉得这样的内网体验大概也只能连接ssh了:

《ZeroTier—P2P内网穿透工具》

优缺点

优点

1、配置简单上手方便

2、支持多设备多平台

3、无需配置端口映射,组网即用

4、免费且可以无需公网服务器

5、安全性从某种程度来讲好于自己维护的服务器

6、给设备分配唯一标识符,无需DDNS

缺点

1、Planet服务器在国外,在国内使用不稳定

2、相对于frp、nps等项目应用范围较小,更偏向于组网

针对以上的优缺点,我的建议是:

想要稳定&体验好,建议直接上npsfrp这两款工具,或者使用国内的花生壳等付费服务。

纯组网并有简单穿透需求,又不想大费周章,可以采用ZeroTier。进一步追求稳定,自己搭建Moon服务器。

Moon服务器搭建

  • 部署

#下载并安装
curl -s https://install.zerotier.com/ | sudo bash
#加入创建好的局域网
zerotier-cli join <network id>
#生成并给配置文件赋权
chmod 777 /var/lib/zerotier-one
cd /var/lib/zerotier-one
zerotier-idtool initmoon identity.public > moon.json
#查看本机Node ID
zerotier-cli info

生成好moon.json之后我们需要手动修改一项参数:

将下面的 “stableEndpoints”: [“公网ip/端口”] 补全完整并保存,并检验id是否有误

{
 "id": "",
 "objtype": "world",
 "roots": [
  {
   "identity": "",
   "stableEndpoints": ["公网ip/端口"]
  }
 ],
 "signingKey": "",
 "signingKey_SECRET": "",
 "updatesMustBeSignedBy": "",
 "worldType": "moon"
}

#生成moon.json
zerotier-idtool genmoon moon.json
#新建文件夹
mkdir moons.d
mv xxxxxxxxxxx.moon moons.d
#kill
killall -9 zerotier-one
#启动
zerotier-one -d

  • 使用

zerotier-cli orbit <id> <id>

*id为之前配置文件中的参数

  • 检验

zerotier-cli listpeers

列表中出现带有”MOON“字样的公网ip节点则说明部署成功。

关于ZeroTier就尝试了这么多,很多人可能关心路由器的配置,鉴于本人条件有限不能一一尝试。现在很多路由器固件提供了ZeroTier的下载,弄好防火墙和路由表即可,不过注意穿透两边的内网地址网段不要相同。

 

参考文章

维基百科
ZeroTier Wiki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22 July 2019 at 12:55

为什么从商店下载的macOS安装包不完整?

怎样才能下载到全量安装包/安装镜像?

自从macOS 10.12 Sierra之后,Mac的官方商店App Store不再为大家保留OS系统的「已购项目」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升级后想要降级或者制作U盘安装盘,而这个版本恰好不是该大版本的最后一个版本(比如10.13.6),那么只能通过一些收集镜像的网站下载了,这又存在着可能的安全问题。

因此我建议大家最好安装每个大版本的最后一个release,并且在前文也提供过App Store的下载链接:macOS系统下载。但是最近却发现通过官方商店下载的安装app不再是几个G大小了,而是换成了几十MB的下载安装器(installer)。比如我现在使用的系统是10.13.2,想要升级到10.13.6,需要用这个几十MB的安装器直接升级,颇有一种OTA的感觉。

但是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有了完整的系统安装app我们可以制作U盘安装盘,可以制作DMG和ISO镜像。因此本篇文章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几种下载完整macOS安装包的方法。

*大版本:指macOS High Sierra、macOS Mojave等

交流群:Newlearnerの水群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校验SHA1值

这是贯穿本文的重要一步,为了保证下载的完整安装包是原版,够清真,我们必须要校验SHA1值。

已经有人帮大家整理好SHA1表了,开源地址:apple-installer-checksums

重点是对于InstallESD.dmg(主安装包)和BaseSystem.dmg(recovery系统)的校验,大家可以在/Applications/Install*OS*.app/Contents/SharedSupport/路径下面找到它们。

校验方法

OSX:

shasum /Applications/InstallOS.app/Contents/SharedSupport/{Base,Install}*.dmg

Linux, etc:

openssl sha1 InstallESD.dmg

Windows 10 (PowerShell 3+):

Get-FileHash -Algorithm SHA1 InstallESD.dmg

官网下载

App Store下载地址:macOS系统下载

这是最清真的办法了,不过你们可能要问:上面不是说现在商店下载的安装包不完整吗?

没错,但是根据我的发现这样的installer只存在于同一个大版本的升级过程中(类似于增量下载)。也就是说,macOS High Sierra的用户想要升级到10.13.6可能会遇到下载一个20多M的installer,但是macOS Mojave商店下载的是完整的安装包,反之亦然。

所以解决思路是:跨大版本下载

首先你需要有跨版本的DMG或者ISO安装镜像一个,并通过pd安装好macOS系统,前文之述备矣这里就不啰嗦了。安装好之后在跨版本的macOS里面下载好之前或者之后的大版本安装包,并移植到物理机使用即可。

e.g. 我用macOS Mojave虚拟机通过商店下载好macOS High Sierra的安装包,并且是完整的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这个办法可能有点强人所难,我只想要下载安装app用于升级或制作安装U盘,却要下载跨版本的镜像和虚拟机软件。

魔改Installer

只有一个20多M的installer也是有办法get到完整的安装包的。首先去商店下载该installer,然后点击安装运行,会看到下载进度条(如果不放心可以分一个宗卷,然后选择安装在该宗卷里):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这个时候前往该宗卷,可以看到已经有了一个名为macOS Install Data的文件夹。耐心等待下载进度条走完,然后不要点击「重启以安装」,而是在左上角的菜单栏点击退出。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正常情况下一个安装包的contents结构:

macOS High Sierra.app
             └── Contents
                          ├── _CodeSignature
                          ├── Frameworks
                          ├── Info.plist
                          ├── MacOS
                          ├── version.plist

                          ├── PkgInfo
                          ├── PlugIns
                          ├── Resources
                          └── SharedSupport

                                        ├── AppleDiagnostics.dmg
                                        ├── BaseSystem.chunklist
                                        ├── BaseSystem.dmg
                                        ├── InstallESD.dmg
                                        ├── InstallInfo.plist
                                        └── AppleDiagnostics.chunklist

其中通过Info.plist可以看到安装包的版本号,而installer和安装包有着高度相似的目录结构,只是少了一个SharedSupport文件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installer的contents从而将installer转变为完整的安装包。

/Applications/InstallOS.app/Contents/里面创建一个名为SharedSupport的文件夹,并把刚刚下载好的macOS Install Data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拷贝到新建文件夹,即制作完毕完整安装包。

此时我们可以按照前文所述,利用这个安装包制作U盘安装盘或者镜像。

Mac Downloader

制作方:macmeup.com

下载:传送门  密码:newlearner

支持下载 macOS High Sierra、macOS Mojave 和 macOS Catalina 部分原版安装 APP, 经过抓包都是从苹果官方服务器下载,放心食用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 目前支持的系统版本:

– 10.13.6(17G2208)

– 10.13.6(17G65)

– 10.13.6(17G66)

– 10.14 Beta(18A384a)

– 10.14.4 Beta(18E194e)

– 10.14.4(18E2034)

– 10.14.5(18F2059)

– 10.14.6(18G103)

– 10.15(19A602)

– 10.15.1 Beta(19B77a)

个人猜测该软件是直接爬取苹果官方下载服务器链接的,所以只提供部分版本下载,今后可供下载的版本号也可能会变化。

macOS Patcher

官网地址dosdude1.com

用途:本来该Patcher是用来制作特殊的U盘安装盘或者安装镜像以支持旧款Mac,我们这里只用到下载安装包这一功能

下载

macOS Sierra Patcher

macOS High Sierra Patcher

macOS Mojave Patcher

macOS Catalina Patcher

使用

打开该Patcher,在菜单栏点击下载macOS High Sierra即可

下载完毕不要忘记校验SHA1值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根据我的抓包记录,该Patcher和官方途径下载使用的链接并无二致,因此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Python脚本下载

开源地址macadmin-scripts

下载installinstallmacos.py到Mac,然后用python运行,如图:

《macOS完整安装包下载方法》

该脚本的原理是爬取苹果官网下载链接并收集所有可供下载的os,目前可供下载的os如下:

#    ProductID    Version    Build   Post Date  Title
 1    091-95155    10.13.6    17G66  2019-01-08  macOS High Sierra
 2    091-94326    10.13.6    17G65  2018-07-11  macOS High Sierra
 3    041-69971    10.14.5  18F2058  2019-07-09  macOS Mojave
 4    041-47723    10.14.4  18E2034  2019-03-25  macOS Mojave
 5    041-64745    10.14.5   18F203  2019-05-22  macOS Mojave
 6    041-59913    10.14.5   18F132  2019-05-13  macOS Mojave
 7    091-95774    10.13.6  17G2208  2018-07-30  macOS High Sierra

Choose a product to download (1-7):

选择你要下载的镜像并回车即可。该脚本下载使用的链接经过抓包也是官网链接,放心使用。

下载完毕不要忘记校验SHA1值

后记

当然,大家也可以使用论坛或者各大苹果网站分享的完整安装包,这些大多是专门整理收集来的,不过一定要注意校验SHA1值。一些非最终版本的安装包只能通过这种途径下载(比如10.13.2)。因此也提醒大家安装完系统之后一定要备份安装app以备不时之需。

博主在思考下载完整安装包的方法时,也曾经想过使用mas-cli。不过局限于App Store命令行存在商店下架就无法下载等弊端并没有成功,如果大家有其他方法也欢迎交流。

至此,从完整安装包下载到制作DMG和ISO镜像再到安装虚拟机,从U盘安装盘制作到系统安装,本博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参考文章:

dosdude1.com

macadmin-scripts

apple-installer-checksums

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记博客成立一周年

12 July 2019 at 14:26

一年前的今天,一位刚刚考完期末考的大一学生,坐在电脑前

他用lamp部署了wordpress——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博客,并起名为Newlearnerの小站

一段缘分,从这里开始

Newlearnerの小站终于在今天(7.12)走过了它的一周年纪念日,从建站一路走来,有许许多多的事情想要和大家分享。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各位读者和tg群的群友对本博客的支持和鼓励。

我将和大家讲述博客一年来走过的路,以及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这个Blog CMS平台探索未知、记录点滴。

《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记博客成立一周年》

建博客的初衷

18年上半年我感受到了贴吧的没落,自己辛苦整理的内容无人问津,复读机的生活索然无味。

mbp吧里的大佬瑞仙森偶尔有一次和我谈到了当前的现状,并且劝我别当复读机了,不如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做。

导火索:在mbp吧发了一个答疑帖,并分享了一个自己整理的mbp型号表格。结果遭到隔壁吧mb吧的吧务插手,说我是借鉴了他们的图片样式而没有标注。于是注明,然而还是遭到了不依不饶的举报最后被吧务删帖。

发展: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我无法忍受的,于是离开了贴吧。直到六月底我开始接触VPS,搭建了国际网络之后想要物尽其用。搜索了「VPS用途」之后,发现还可以搭建博客,当时就萌发了这个想法并在18年7月12日付诸了行动,于是就有了大家今天所见的Newlearnerの小站

博客的logo和名称从建站开始就一直沿用了,核心主题叫做「探索未知,记录点滴」,主要分享IT相关文章。作为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兴趣使然让我对IT相关产生了兴趣,深感自己的浅薄,于是想要有一个记录自己学习&感悟的地方。

博客是自己的自留地,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而无需担心会被删帖。也可以即时修改与更新博客的内容,使其与时俱进。

写出来的文章不算是教程,而是自己在摸索过程中的记录与分享。若干年之后回头看看,也算是成长的历程了。

时间轴

  • 2018.7.12 中午:通过LAMP+Wordpress搭建了这个博客,主题用的是Ribbon Lite。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将自己的几篇贴吧文章搬运了过来。后来百度贴吧也没有让我失望,原文在贴吧几乎悉数尽失
  • 2018.7.14:给网站手动添加了SSL证书,从此小站用上了绿标
  • 2018.7.20:网站开始采用Google Analytics作为博客访问量统计
  • 2018.9.16:增加「给我留言」页面
  • 2018.11.12:博客从Vultr迁移到搬瓦工主机,升级了机器配置
  • 2018.12:博客采用新主题Kratos
  • 2018.12.29:增加「FriendsのLinks」页面,正式开始征集友链
  • 2019.2.19:增加「博文归档」页面
  • 2019.6:优化了博客CSS加载和首页图片大小

梦开始的样子

《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记博客成立一周年》

现在

《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记博客成立一周年》

博客统计

2018.7.122019.7.12Newlearnerの小站一岁了。在这一年里,博客文章共有60篇,码了117,044

共有73,000位用户来访了小站,网站用访问量(PV)为145,000,目前日均PU在650左右

其中访问量最多的文章为Telegram群组/频道/机器人推荐,贡献了50,100次访问量

小站在Alexa的世界排名约为240,000名,国内排名约为50,000-100,000

博主平均更博速度为4篇每月,目前友链数量为8个,评论数目为104

网站风雨无阻地运行了363天,其中2天因为不可抗力关站维护

《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记博客成立一周年》

从上图可见网站在进入9102之后访问量大增,在6月初曾经关站两天,目前访问量依然在小幅增长中。小站的流量来源大多为谷歌搜索引擎,本人不喜欢硬广,有缘的人自然会相遇。相比1月初的2019,新的开始这篇博文的数据,小站的各项指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增长。

今后也会认真更新博客,和各位大佬互相交换友链,即使个人博客不比昔日。希望等博客两周年时,又会看到不一样的Newlearnerの小站

对主题的修改

之前的Ribbon Lite一度被朋友吐槽很复古,后来更换了Kratos之后我对主题做了部分修改。

  • 统计网站运行时间

建站不久想给博客做一个运行时间统计,于是谷歌了相关办法,并决定把这个模块放到博客的侧栏。美中不足的是手机端不可以看到。

在侧栏中选择「自定义html」模块并添加,代码为:

<script>
    function secondToDate(second) {
        if (!second) {
            return 0;
        }
        var time = new Array(0, 0, 0, 0, 0);
        if (second >= 365 * 24 * 3600) {
            time[0] = parseInt(second / (365 * 24 * 3600));
            second %= 365 * 24 * 3600;
        }
        if (second >= 24 * 3600) {
            time[1] = parseInt(second / (24 * 3600));
            second %= 24 * 3600;
        }
        if (second >= 3600) {
            time[2] = parseInt(second / 3600);
            second %= 3600;
        }
        if (second >= 60) {
            time[3] = parseInt(second / 60);
            second %= 60;
        }
        if (second > 0) {
            time[4] = second;
        }
        return time;
    }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setTime() {
        // 博客创建时间秒数,时间格式中,月比较特殊,是从0开始的,所以想要显示5月,得写4才行,如下
        var create_time = Math.round(new Date(Date.UTC(2018, 6, 12, 0, 0, 0))
                .getTime() / 1000);
        // 当前时间秒数,增加时区的差异
        var timestamp = Math.round((new Date().getTime() + 8 * 60 * 60 * 1000) / 1000);
        currentTime = secondToDate((timestamp - create_time));
        currentTimeHtml = currentTime[0] + '年' + currentTime[1] + '天'
                + currentTime[2] + '时' + currentTime[3] + '分' + currentTime[4]
                + '秒';
        document.getElementById("htmer_time").innerHTML = currentTimeHtml;
    }
    setInterval(setTime, 1000);
</script>

<strong>网站运行:<span id="htmer_time" style="color:grey;font-size: 12pt;"></span></strong>

  • 统计博客访问量

博客的统计可以在Google Analytics后台看到详细的数据,但是我想在博客页面也显示出来。最后采用的方案适合大多人一样的,采用不蒜子统计。

官网不蒜子-极简网页计数器

根据官网的方法,只需要在footer.php里面增加两行代码就可以了。但是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在我试用不蒜子统计的时候,网站已经有了一些流量,我想要做增量统计。所以最后在页脚的php页增加了如下代码:

<script src="//busuanzi.ibruce.info/busuanzi/2.3/busuanzi.pure.mini.js"></script>
<span id="busuanzi_container_site_pv" style='display:none'>本站总访问量<span id="busuanzi_value_site_pv"></span>次</span> 

<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var int = setInterval(fixCount, 50);  // 50ms周期检测函数
            var countOffset = 46081;  // 46081为截止2019.3.14日访问本站的总page views数
			function fixCount() {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busuanzi_container_site_pv").style.display != "none")
        {
            $("#busuanzi_value_site_pv").html(parseInt($("#busuanzi_value_site_pv").html()) + countOffset); 
            clearInterval(int);
        }                  
        if ($("#busuanzi_container_site_pv").css("display") != "none")
        {
            $("#busuanzi_value_site_uv").html(parseInt($("#busuanzi_value_site_uv").html()) + countOffset); // 加上初始数据 
            clearInterval(int); // 停止检测
        }  
    }
       	
});
</script>

  • 增加文章阅读时间和字数统计

Kratos默认在文章开头只显示日期、点赞、阅读数等,不符合我的需求。

效果图

《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记博客成立一周年》

function.php中加入如下代码:

function count_words_read_time () {
global $post;
   $text_num = mb_strlen(preg_replace('/\s/','',html_entity_decode(strip_tags($post->post_content))),'UTF-8');
   $read_time = ceil($text_num/400);
   $output .= '本文共' . $text_num . '个字,预计阅读时间' . $read_time  . '分钟。';
   return $output;
}

function count_words () {
global $post;
   $text_num = mb_strlen(preg_replace('/\s/','',html_entity_decode(strip_tags($post->post_content))),'UTF-8');
   $output .= '本文共' . $text_num . '个字';
   return $output;
}

然后在文章首页single.php合适位置添加如下代码:

<i class="fa fa-book"></i><?php echo count_words_read_time(); ?><br>

content.php加入如下代码,使其在首页也生效:

<a href="<?php the_permalink() ?>"><i class="fa fa-book"></i> <?php echo count_words(); ?></a>

  • 增加文章最后修改时间

效果图

《我如何使用Wordpress—记博客成立一周年》

这个主题依然没有提供文章最后修改时间,这可能会让几年后看到文章的人无法判断该文章的时效性,于是我经过谷歌,在single.php加入如下代码:

<?php if ((get_the_modified_time('Y')*365+get_the_modified_time('z')) > (get_the_time('Y')*365+get_the_time('z'))) : ?> 最后修改:<?php the_modified_time('Y-m-j h:s'); ?><?php else : ?><?php endif; ?>

  • 优化meta

原主题自带的meta头很糟糕,在tg中放出链接甚至不能显示文章简介,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青鸟大佬为我指出这个问题。后来我在header.php中加入如下代码:

<?php // add meta keywords and description by conditionary
//以下内容针对网站首页
if ( is_home() || is_front_page() ) { //判断是否为首页
    $description = "Newlearner365的自留地,不定期更新一些关于IT的文章。探索未知,记录点滴!";//将双引号中的内容修改为你自己的
    $keywords = "博客,Mac,iOS,VPS,IT,技术分享";//将双引号中的内容修改为你自己的
}

elseif ( is_singular() && !is_attachment() ) {

	$exerpt = $post->post_excerpt; //2012.11.01 因 get_the_excerpt() 会在没有设定 excerpt 时自动生成一个 excerpt 而导致某些情况下出错。
	if ( $exerpt != '') { //是否存在摘要
		$description = $exerpt; //使用文章摘要作为描述
	}
	else {
		$description = $post->post_content; //使用文章内容的前 200 个字符(后面会进行截短)作为描述
    }

	$keywords ="";
	$tags = wp_get_post_tags( $post->ID, array( 'fields' => 'names' ) );
	$keywords = implode(",", $tags);
}

elseif(is_category()) {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keywords = "";
}
elseif(is_tag()) {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
}


if ( $description != '' ) {
    $description = preg_replace('#\[[^\]]+\]#', '', $description);
    // 清理 description 中的 HTML 代码,并截短为 200 个字符
    $description = wp_html_excerpt( wp_strip_all_tags( $description, true ), 200 );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php echo $description; ?>" />
<?php }

//类似 description 来处理 keywords
if ( $keywords !='' ): ?>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php echo $keywords; ?>" />
<?php endif; ?>

  • 彩蛋/Something else

1、给调试中的控制台(console)加入:“居然被你发现啦,既然这样来telegram一起吹水:https://t.me/NewlearnerGroup”文字

通过控制台在主题中找到相关文件并加入:

var copyright = function() {
		console.log("居然被你发现啦,既然这样来telegram一起吹水:https://t.me/NewlearnerGroup");
	}

2、给网站源代码页加入了字符画

<!--
     __              _                                 
  /\ \ \_____      _| | ___  __ _ _ __ _ __   ___ _ __ 
 /  \/ / _ \ \ /\ / / |/ _ \/ _` | '__| '_ \ / _ \ '__|
/ /\  /  __/\ V  V /| |  __/ (_| | |  | | | |  __/ |   
\_\ \/ \___| \_/\_/ |_|\___|\__,_|_|  |_| |_|\___|_|   
-->

3、加入了复制提醒

header.php加入如下代码: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body.oncopy=function(){alert("复制成功!转载请注明出处");}
</script>

  • 一点遗憾

主题并不支持移动端搜索以及侧边栏显示,这令人很头疼

顶部的菜单导航栏排布太多在低分屏下会出现重叠情况,我只好加了一个「更多」菜单,并将多余的项目收入其中

插件

简单和大家分享下我正在用的插件,wp的一大好处就是主题和插件的支持很到位。

1、Autoptimize

可以优化图片、js、css的加载速度

2、Captcha by BestWebSoft

数字评论验证码插件,有效防范垃圾评论

3、Crayon Syntax Highlighter

代码高亮插件,不过早就对它不满意了。什么时候不咕了打算用prism.js替换之

4、Cresta Posts Box

免费版会在读者翻到文章结尾处时自动弹出上一篇的简介,实用的小插件

5、Google Analytics Dashboard for WP

谷歌分析插件,免去直接修改themes文件的麻烦,还可以直接在admin后台显示统计情况

6、Google XML Sitemaps

网站地图插件,会生成方便谷歌收录的网站地图

7、Permalink Manager Lite

自定义每篇文章的link

8、Sassy Social Share

博文分享栏,对国内社交软件支持有限

9、TablePress

表格插件,可以拿来制作友链等

10、Unique Cursor

更改网站鼠标样式

11、UpdraftPlus

网站备份及恢复

12、WP FancyZoom

支持博文图片以大图显示

13、WP Super Cache

动态页面缓存,有助于加快网页打开速度,支持cdn嵌套

14、先荐

在每篇博文底部以及侧边栏推荐相关类型博文

15、年度归档

归档页面所用插件,按年份月份归档

16、WP Word Count

统计博客字数

以后的发展

只要咱有钱续费服务器,Newlearnerの小站就会一直陪伴大家。第二年将会考虑增加一些硬件、Mac相关的话题和文章。

囿于年龄和学生身份等限制,有些领域我还无法去涉足。博客作为一个小型的自媒体,发表的观点也是很个人的,如有幼稚和片面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宽容!

虽然没有加入博客十年之约,但是还是希望能认真写好每一篇文章,探索未知,记录点滴。

特别感谢

1、我的读者们

很多人其实是在谷歌认识这个网站的,在网站建立前期我还去过贴吧和威锋做过硬广。谢谢你们的关注和留言。

2、舍友ss大佬

在网站建立前期给了我很多有用的指导,并帮助我迁移网站到搬瓦工。

3、不愿透露姓名的J大和朋友们

一年内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也帮我纠正了一些错误的地方。写博客始于热爱,贵于坚持。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抽奖,评论本篇博文即可参与,留下你的真实邮箱。在7.13日晚九点半会准时开奖。

奖品:2个奈飞4k独享账号1个月+2个spotify美区会员2个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