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65 期):流量变现正在崩塌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
本杂志开源,欢迎投稿。另有《谁在招人》服务,发布程序员招聘信息。合作请邮件联系(yifeng.ruan@gmail.com)。
封面图
深圳海贝湾有一家便利店,坐落在悬崖之上,面朝大海,在网上被称为"深圳最美便利店"。(via)
流量变现正在崩塌
上周,Cloudflare 创始人兼 CEO 马修·普林斯(Matthew Prince)接受了访谈。
他说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就要结束了,AI 将终结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我觉得,他表达得很完整,很有说服力,不愧是英语系和法学院的毕业生。我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1、
过去25年,互联网的操作入口一直是搜索。你想要什么,就要去搜索。
谷歌主宰着搜索。
为了自己的利益,它有动机推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越多样化,越混乱,对谷歌越有利,因为人们就会离不开搜索,来处理混乱的信息。
所以,谷歌一直激励人们为互联网创造内容。只有源源不断的内容,才能提升搜索的价值。
2、
作为回报,它为内容生产商提供流量,并帮助生产者将流量货币化(主要方法是为内容配上广告)。
谷歌是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世界最大的广告商,这绝非偶然。
实际上,谷歌是过去25年互联网最大的赞助商。如果没有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来创造流量激励机制,让内容生产商可以把流量变成金钱,互联网就不会是今天蓬勃发展的样子。
3、
情况现在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的操作入口,正从搜索引擎变成答案引擎。
以前,谷歌给你一张藏宝图,你需要自己去访问链接找出答案。现在,大模型直接给你答案,省去了藏宝图。
甚至就连谷歌都有单独的 AI 模式,只有答案,不需要访问链接。
这确实方便了用户,但这样就无法产生流量了,整个基于流量的互联网模式就开始崩溃。
4、
一旦没有了流量,内容生产商就没有了货币化方式。他赚不到钱,只能减少或放弃内容生产。
现在互联网上,人类生产的内容已经萎缩了,根本原因就是传统的"流量变现"模式行不通了。
未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模型公司和平台公司,自己雇人来生产内容;另一种是它们分出一部分收入给内容生产者,换取后者向它们提供内容。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意味着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形态将不复存在。
科技动态
1、旧金山街头出现了一块神秘的广告牌,上面只有五个数字,没有任何解释。
https:// {64659, 123310, 75584, 8138, 38271}
这个谜题在网络上疯传,得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有人很快破解了,这些数字是 OpenAI 词元库(tokenizer)的标记 ID。换成对应的单词后,你会得到一个网址: listenlabs.ai/puzzle 。
2、OpenAI 公司支持的动画片《Critterz》,预计明年5月在戛纳电影节首映。
这个电影大量使用 AI 工具制作。它的故事是 OpenAI 的一个员工构思的,讲的是一群森林生物在村庄遭到陌生人袭击后的冒险。
制作团队聘请艺术家绘制草图,然后将草图输入 AI 模型(包括 GPT-5)来生成画面(下图)。
这样做成本低,速度快,《Critterz》的制作成本预计为3000万美元,制作周期9个月,都远远小于传统动画电影。
OpenAI 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证明 AI 制作动画电影的潜力。
3、两位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使用实物材料(木材、纸张、亚克力)制作出 3D 二维码。
上面的二维码就是用胶合板做的,有实物的层次感。
这种二维码依然可以扫描,同时也是很好的装饰品,我觉得值得推广。
一家澳大利亚矿业公司,正在建造不需要(外部)充电的电动列车。
他们的矿山位于山顶,列车装满沉重的矿石后,将一路开到山下。
他们设想,重力会推动火车下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势能转变为电能,为电池充电。
当列车回到平地,再次开上山时,列车是空载,自身重量不大,可以使用下山时产生的电能来推动。因此理论上,它可以不需要外部电力而长期运行。
文章
1、数据库表名使用单数名词(英文)
本文解释为什么数据库的表名,user 好于 users。
2、一次 NPM 供应链攻击剖析(英文)
本周,几个流行的 npm 软件包(包括 Chalk 和 strip-ansi)被植入恶意代码,它们的周下载量达到10亿次。本文介绍这次攻击的详细情况。
3、Markdown 文件如何转成精美文档(英文)
本文介绍通过 Pandoc 模版功能,使用一行命令将 Markdown 文件转成精美文档。
4、CSS 和 SVG 模拟液态玻璃(英文)
本文介绍只使用 CSS 和 SVG 文件来模拟苹果的液态玻璃效果。大家可以先看结尾的效果展示,非常惊艳(只限于 Chrome 浏览器)。
5、成为一名独立数字音乐作者(中文)
作者没有任何乐理基础,使用 AI 做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首纯音乐,并且发布到 QQ 音乐。(@theodoruszq 投稿)
6、如何解决队列的吵闹邻居问题(英文)
如果有一个用户向队列提交了大量任务,会影响其他所有用户,这叫做"吵闹邻居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方法。
7、美国的地理位置(英文)
本文详细解释美国的地理位置是多么优越,自然条件适合经济发展,外敌又很难入侵。
工具
1、nuclear
一个跨平台的桌面音乐播放器,可以搜索/播放/下载流媒体平台的音乐,免费无广告。
一个从嘈杂音频提取清晰语音的在线工具。
基于 Cloudflare Worker 的网站访问统计工具。
4、Malai
一个命令行工具,将本机的 TCP 端口分享出去。
5、Optique
一个 JS 模块,验证命令行传入的参数是否正确,采用整体判断的方式,比较新颖,参见文档。
6、koreader
一个专为墨水屏设备开发的阅读器软件。
一个单文件的网站通用后端,包含数据库、用户管理、Web 后台、RESTful API 等。(@moreant 投稿)
8、PicSharp
图片文件压缩的开源桌面软件,跨平台,底层使用 Rust 语言编写。(@AkiraBit 投稿)
9、潦草头像馆
开源的微信小程序,生成随机头像。(@xingxingc 投稿)
Vue 框架的 markdown 渲染组件,针对 AI 的 markdown 流式传输场景。(@Simon-He95 投稿)
AI 相关
一个 Python 库,向文件添加元信息,主要用来标识 AI 生成内容,符合新颁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ihmily 投稿)
免费的 AI 语音输入法,支持 Mac 和 Windows,5 个免费语音识别引擎可选。(@oldcai 投稿)
3、小红书 MCP
网友写的 MCP 服务器,可以通过 AI 在小红书发帖、获取推荐列表、搜索内容。(@xpzouying 投稿)
4、如何自己打造一个微型大模型(英文)
开源电子书,介绍大模型基础知识,教你怎么打造一个微型大模型(以 Qwen 大模型为例)。
资源
1、星球大战官方地图
卢卡斯影业公司在官网上,发布了《星球大战官方地图》,标识了电影里面出现过的所有星球的位置。
2、CSS Bed
CSS 框架效果展示网站(类似 CSS 禅意花园),收集各种无类(classless)的 CSS 框架。
3、浏览器指纹检测(Browser Fingerprint Detector)
这个网站告诉你,访问一个网页会泄漏多少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生成你的浏览器指纹,用来追踪你。
图片
1、安斯康姆四重奏
1973年,英国统计学家弗朗西斯·安斯康姆提出了四张数据散点图。
这四个数据集的分布截然不同,但是它们的平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线性回归,都是一样的。
安斯康姆通过这四张图,证明了不能只看统计指标,必须关注散点图和异常值。
上个世纪90年代被拆除的香港九龙城寨,可能是历史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四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住着几万人。
一个国外建筑师在 Minecraft 游戏里面,重建了九龙城寨。
文摘
最近数十年,软件行业的一大共识是,类型系统非常有用,至关重要。
大家认定,通过类型系统,在编译阶段就能发现错误,所以人们开发出了越来越强大的类型系统。
我不这样想。我认为,类型系统并不是解决复杂性的根本办法,反而创造出不必要的复杂性。
不使用类型系统,也可以构建出可靠的大型复杂系统。
作为例子,我们可以想一下复杂的硬件系统。电子工程师经常构建包含数百万个元件、充满复杂交互的系统,怎么保证可靠性?
他们主要依赖的是架构原则:模块化、显式接口、严格的调用顺序。
如果你有良好的架构设计,类型系统其实不是必需的,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1)UNIX 管道可以将数十个程序组合成复杂的工作流,不需要进行类型检查,因为每个组件都遵守约定:内部发生的事情不暴露到组件外部,外部通信仅通过显式的、简单的文本数据进行。
(2)互联网本身也没有集中式的类型检查。HTTP 服务器、客户端、电子邮件系统、DNS 解析器,都通过简单的协议进行互操作,遵循组件松耦合和接口简洁的架构原则。
总之,当组件真正隔离,并通过简单、明确的接口进行通信时,即使是大型系统也能保持可理解性。
编程的未来不在于更好地分析复杂系统,而在于更好地构建简单系统。
言论
1、
OpenAI 最近计划开一个网上学院,教授 AI 知识,帮助用户找到新工作。讽刺的是,第一批加入该计划的公司是沃尔玛。
-- 《OpenAI 吃掉工作,然后主动提出帮你在沃尔玛找工作》
2、
如果美国想效仿中国,就应该从中国的优点开始效仿,比如在学校真正学习数学。
3、
假设一个大模型被要求回答某人的生日,但它不知道。如果它猜测"9月10日",那么它有1/365的概率猜对。回答"我不知道",则猜对的概率为零。
4、
英国最近出版了一本魔幻小说,讲的是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前往地狱,拯救导师的灵魂,以便导师能给他们写一封推荐信。
任何读过研究生的人,都能理解这个故事并非玩笑。
5、
我最近加入一家 AI 公司,发现一位同事已经好几周没看过实际的代码了。他只用简单的英语编写设计文档,然后交给 AI 处理实现。当需要修复某些问题时,他会编辑文档,而不是代码。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正经历着人类手工将想法转化为代码的时代的终结。
-- 《最后的程序员》
往年回顾
创业咖啡馆的记忆(#318)
生产力是形容机器,不是形容人(#268)
葡萄酒,樱花,全球变暖(#218)
游戏《底特律:变人》(#168)
(完)
文档信息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发表日期: 2025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