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似乎再一次悬崖勒马。但是,这两个拥核的敌对国家之间为期四天的混乱冲突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而且许多潜在的导火索仍然不稳定,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休战代表着恢复以往的克制。
新一代军事技术推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空战升级。在现代武器助推下,一波又一波空中打击和防空火力你来我往。很快,在两国广阔的边境线乃至领土纵深处,武器化的无人机首次大规模加入战斗——数百架无人机在空中探测两国的防御系统,在不需要飞行员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实施打击。
随后,导弹和无人机飞掠边境地区,深入印度和巴基斯坦领土,直接袭击空军和防御基地,令双方发出严峻的警告,进入最高级的军事戒备。
直到灾难来临前的最后一刻,国际外交——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过去关系缓和的一个关键因素——似乎才开始认真参与。在这个以冲突一触即发、领导人自顾不暇、维护和平的国际责任意识渐渐消退为标志的全球新时代,安全保障显得前所未有地脆弱。
军事历史学家和战略分析师斯里纳特·拉加万说:“回顾历史,许多印巴冲突都是由于外部干预而停止的。”
周六,查谟,被击中的车辆。 Atul Lok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拉加万指出,这两个国家都没有重要的军事工业基础,需要依赖国外的武器销售,这意味着外部压力可能会产生影响。但这一次,双方的立场似乎更加极端,尤其是印度似乎想看看,是否能取得不同于以往冲突的结果。
“我认为,印度政府似乎有一种更强的决心,要确保巴基斯坦人不会觉得他们可以侥幸逃脱或进行报复,”他说。“这绝对是事态升级的一部分。双方似乎都觉得,不能在对方觉得是在某种程度上占上风的情况下结束这场冲突的。”
周六,印度防空系统在查谟参战,天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Anindito Mukherjee/Getty Images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治现实——两国都受到根深蒂固的宗教民族主义的影响——在冲突之后没有改变。这或许是导致对抗再次失控的主要推力。
巴基斯坦由军人阶层主导,文官体制受到扼制,其领导人是一位强硬派将军,也是数十年来武装部队伊斯兰化造就的人物。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必胜信念正在重塑印度的世俗民主,使其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印度教国家,促使印度对巴基斯坦采取不妥协的态度。
截至周日仍看不到双方在军事升级前就已冷淡的外交关系有恢复的迹象,或对另一国公民的签证限制会得到放宽。印度似乎也没有放弃它将不再遵守两国间河流条约的声明——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巴基斯坦表示,任何截流的行动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
上周三,巴基斯坦拉合尔附近的一座政府大楼。上周,印巴冲突的每个夜晚都充斥着暴力和升级。 Farooq Naeem/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最近一次冲突的导火索是4月22日在克什米尔印度一侧发生的恐怖袭击,26名平民在袭击中死亡。印度指责袭击者得到巴基斯坦的支持。巴基斯坦否认参与其中。
这场危机结束了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政府六年来对巴基斯坦采取的双管齐下策略。在此期间,印度政府试图孤立这个邻国,尽量减少接触,并加强国内安全,特别是通过对印控克什米尔进行大规模军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