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1 October 2025爱范儿

最「可爱」的全新酷路泽 FJ 上线,这真不是方程豹在日本失散的兄弟?

By: 芥末
21 October 2025 at 22:00

丰田官方曾讲过:

LAND CRUISER(兰德酷路泽/陆地巡洋舰) 的历史即丰田的历史。

在丰田皇冠和卡罗拉还未曾问世的 1951 年,兰德酷路泽以「丰田 BJ」的名字问世,并成为首台攀上富士山六合目的汽车。

此后的七十多年里,它凭借可靠性、耐久性与强悍的越野性能,走入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约 1215 万辆,一步步从技术图腾走向品牌符号。

兰德酷路泽的产品谱系长期由三条路线共同构成:

承担旗舰与「进化」使命的 Station Wagon 300 系列;

以耐久和易维护著称、在全球荒野和工地上久经考验的 70 系列重型越野车;

以及在 2024 年回归「质朴刚健、支撑用户生活」本质的 250 系列。

在此基础上,10 月 20 日酷路泽家族又迎来一位气质有别的新成员——Land Cruiser FJ。

与以往更强调严肃任务属性的同门不同,FJ 将「Freedom & Joy(自由与乐趣)」写在了产品的第一行——在保留酷路泽基因的同时,让更多人以自己的方式亲近越野与出行。

需要厘清的是,虽然丰田曾在 2018 年前销售过名为「FJ 酷路泽」的越野 SUV,但这一次的 FJ 并非旧作的继任,而是一个完全全新的系列。

▲ Land Cruiser FJ 2014 款

新酷路泽 FJ 是目前家族中最小的车型,其车身尺寸仅为 4575 / 1855 / 1960mm,轴距为 2580mm,与路虎卫士 90 的尺寸相仿(4583 / 2105 / 1969mm,轴距 2587mm)。

造型上,FJ 把兰德酷路泽的硬派基因,装进了当下流行的紧凑「方盒子」躯体里,呈现出一种「一眼就是酷路泽、却又有点可爱」的气质,而且莫名有种方程豹钛 3 的即视感。

▲ Land Cruiser FJ

▲ 比亚迪方程豹钛 3

车辆提供了两种前脸造型,一种是向经典车型致敬的复古圆灯造型,另一种则是更加现代的方形灯组配合 C 字形日向灯样式,两种风格都与带有「Toyota」字样的极简格栅相搭配,前脸下侧的塑料前保险杠也稍有差异。

丰田官方将新酷路泽 FJ 的造型描述为「类似骰子的长方体」,车辆确实通过矩形车身和倒角设计勾勒出了紧凑但不失力道的质感,宽大的 C 柱、侧面外扩的轮眉、黑色侧裙,以及黑化的轮圈,进一步提升了新车的越野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车辆外观设计的负责人是来自中国的华人设计师易路,其从清华毕业,现任丰田设计中心外观负责人。

▲ 易路

FJ 的乐趣不只停留在观感。围绕「可玩、可拓展」的理念,丰田准备了丰富的原厂个性化选装:两款前脸之外,还有可拆卸的前后保险杠、侧踏板、高位涉水喉与车顶平台等装备;车辆后备箱内还提供了一块挂板来存放各种越野工具。

新车内部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丰田传统内饰了,虽然还没有具体的配置表,但可以观察到新车将配备数字仪盘、触摸式中控屏、皮质包裹档把以及似乎略显局促的的后排空间。

新酷路泽 FJ 的动力则来自一台 2.7 升 2TR-FE 直列四缸发动机,可以输出 161 马力与 246 牛·米扭矩,匹配匹配六速自动变速箱与分时四驱系统——这套组合对普拉多车友而言并不陌生。

车辆平台源自与 Hilux(海力士)、Fortuner(穿越者)同脉的 IMV 架构,但为了这台更灵活的 LC,丰田为其追加了底盘加强件,以获得更高的车身刚性与更好的操控稳定性。

丰田称新款酷路泽 FJ 将「不负 Land Cruiser 之名的越野性能」,为此工程团队将精力放在接近角、离地间隙与悬架行程(轮胎贴地性)等关键指标上,并通过大量越野测试逐项打磨改进点,最终把「真正的 Land Cruiser 味道」凝练到这台更小巧的车里。

已知信息显示,FJ 的离地间隙与接近角与 250 系列相近(约 215.3 mm、31°),再加上更短的前后悬与紧凑轴距,理论上的通过性与脱困冗余都处在让人放心的区间。

丰田还把「自由与乐趣」延伸到了车外。

他们正在同步开发一款名为 Land Hopper 的电动化个人移动产品,它既能装进行李厢,也能在山林与非铺装步道上把体验继续推进——当汽车抵达不了的地方,它负责把旅途的最后一公里变得轻盈而不受束缚,在目的地也能担当灵活的短途代步工具。

新款酷路泽 FJ 将于明年年中在日本上市,虽然官方尚未透露是否会将其引入其他市场,但考虑到目前国内流行的「方盒子」风格,我们应该有很大概念能见到这辆车的国产版本。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纽北圈速 6:59.157!仰望 U9X 超越小米,登顶最速量产电动车

By: 李华
21 October 2025 at 20:54

今天,靴子终于落地了。

仰望和纽北官方正式公布了 U9 Xtreme(简称 U9X)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的圈速成绩:

6 分 59 秒 157。

这一成绩,正式刷新了此前由小米 SU7 Ultra 创造的 7 分 09 秒纪录,让「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的名号易主。

▲目前的纽北纯电量产车圈速榜,前三分别是:仰望 U9X、小米 SU7 Ultra、Rimac Nevera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这个圈速其实是在今年 8 月 22 日创下的。

驾驶这台车的是德国家乡车手 Moritz Kranz,一位在 GT 赛事中已经在这条「绿色地狱」跑了近 10000 圈的「老炮」。这无疑为这个「破 7」的成绩增加了不少含金量。

这也让 U9X 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同时包揽「纽北最速量产电车圈速」和「全球汽车极速纪录(496.22 km/h)」的车型。

要同时做到这两点,起点是一个 3000 匹马力的目标。仰望为此打造了全球首个量产全域 1200V 超高压平台。这得益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工程师得以在自家的碳化硅芯片中「百里挑一」,筛选出最优秀的组件来满足 U9X 的需求。

为 U9X 供能的是一块磷酸铁锂电池。仰望的解释是:对于超跑而言,它在耐高温性、低电量放电能力以及安全性上拥有更确切的优势。这块赛道级刀片电池,让 U9X 获得了「纽北劳模」的称号——在赛道日可以全天候满负荷运转。

但强大的动力输出只是第一步,如何有效控制才是关键。

这就要归功于易四方与云辇-X 的技术架构。易四方的四电机独立驱动,让 U9X 的扭矩控制响应速度做到了传统机械结构的 10 到 20 倍,在纽北 177 个弯道的测试中,超过 60% 的制动能量依靠电机进行动能回收。

一个更极致的例子是,在去年的一次测试中,车辆在接近 300 km/h 的高速下发生爆胎,正是依靠易四方系统的瞬间调整,车身姿态被牢牢稳住。

而云辇-X,则首次在超跑领域引入了「垂向控制」。它不再是那个用于展示的「跳舞」功能,而是通过主动控制四个悬架的垂向姿态,实现载荷的精准转移,为每个轮胎榨取出最大的抓地力。

当然,这套技术架构也增加了车重。为了抵消这一点,仰望将金属 3D 打印技术引入到车身设计中,其整个前舱和后舱结构均采用 3D 打印的铝合金部件,刹车卡钳则使用了钛合金。

最终的结果是,U9X 的整车重量相比 U9 降低了 100 公斤。衡量车身轻量化水平的轻量化系数,也从 U9 的 0.95 进一步优化到了 0.83,数值越小意味着效率越高。

极速跑那么快,圈速跑那么快有什么用?高速限速 120km/h。

面对这样的质疑,仰望总经理胡晓庆在发布会上用高铁举例: 20 年前,没人能想象今天 350 km/h 的高铁带来的便利。「总有人要为未来而造车,」胡晓庆说,「我们认为这件事情很酷,它就是仰望应该干的事情。」

她强调,U9X 并非停留在实验室的成果,它是一款完全符合量产标准的车型。

仰望 U9X 已于 9 月 20 日晚正式宣布面向全球限量发售 30 台,并已开启预定。每一台车都将提供独一无二的整车定制方案。至于其售价,官方并未公布。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让「出厂定型」的充电头实现持续更新进化!制糖工厂打破传统充电器手机适配壁垒,首创 OTW 云端升级服务

By: 爱范儿
21 October 2025 at 17:30

10 月 21 日,CANDYSIGN 制糖工厂正式开启 OTW(Over The Wire & Wireless)自定义充电方案服务内测。不同于常见的 OTA(Over The Air,无线升级),OTW 让即便不会联网的充电器,也能通过「有线 + 无线」的接力持续更新。同时,OTW 还是一项长期在线的云端服务,内置 Own The Wish 模式,为不同设备提供定制化的充电方案。

硬糖 A 充(40W)成为首个用户能够自升级的非智能 AVS 充电头,借助 AI 小电拼的智能助理功能(Smart Charging Agent),用户从云端 OTA 获取最新配置文件,并通过有线的方式硬糖 A 充进行升级。升级后,硬糖 A 充将获得持续优化的协议支持与充电策略,保持与新设备、新标准的长期兼容与高效表现

让充电头从「出厂定型」到「持续进化、自行定制」

长期以来,充电器在出厂那一刻,其性能与逻辑便已被固定:功率表、充电逻辑以及协议兼容范围皆无法更改。面对新设备、新协议的不断出现,传统充电器甚至可能无法识别、无法适配,也无法修复新出现的问题,用户只能被动接受出厂时的设定。

CANDYSIGN 制糖工厂全新 OTW 服务,首次让非联网充电器具备持续升级与进化的能力。通过该服务,用户可在 AI 小电拼的协助下,为充电头推送配置更新,并根据自身设备需求定制专属充电方案。这一创新,让原本千人一面的标准件,变成能够自我成长的个性化设备。

OTW 的推出,标志着无联网功能的充电器正式迈入「长期进化」时代——从一次性硬件,转变为可持续服务。用户无需因新机发布频繁更换充电头,一个设备即可跨代陪伴、持续更新。

OTW 也是 CANDYSIGN 制糖工厂「SDC(Software Defined Charger,软件定义充电器)」理念的又一次落地实践。SDC 的核心在于将充电逻辑从硬件中抽离,通过软件定义实现持续优化与自由配置,让充电器像系统一样不断升级。

此前,全球首款 SDC 产品「AI 小电拼」已通过全模 OTA,实现了 PD 3.2 SPR AVS 协议升级,为用户带来了可持续更新的快充体验。

硬糖 A 充:首个用户能够自升级的非智能充电头

硬糖 A 充(40W)是首批支持 OTW 服务的充电设备。作为国内首款支持 SPR AVS 动态快充协议的充电头,它不仅以技术领先著称,更凭借小巧精致的体积与复古美感,赢得了众多用户的喜爱。

OTW 的升级过程由 AI 小电拼及其配套软件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AI 小电拼扮演「智能充电器管家」的角色,负责从云端下载并推送最新配置;硬糖 A 充则作为 OTW 的升级对象,接收并应用更新。用户只需通过 AI 小电拼 App 一键操作,即可自动、轻松完成整个升级流程,无需任何技术干预。

OTW 为不同机型提供了按需升级模式。目前,用户可为硬糖 A 充配置三种模式:华为模式、安卓模式和原生模式。其中华为模式优先握手华为协议,取消 PD 协议,而安卓模式默认两档 PPS后续,制糖工厂将陆续推出其他模式,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充电的需求。

得益于突破性的 OTW 服务,即便不能联网的传统充电头,也将不再受制于出厂设定,不再因为协议过时而淘汰。这颗「小小的充电头」因此拥有了「不会过时」的生命周期。

OTW 内测及服务公告

作为一场面向未来的先锋实验,制糖工厂将在官方社群及小程序中开放 OTW 公测,邀请 AI 小电拼用户以「Hacksumer 先锋用户」身份参与测试,见证架构演进的每一个版本。

OTW 是一项 CANDYSIGN Premium 增值升级服务,该 Premium 服务并不是一次性补丁更新,而是一套持续运营的云端服务体系,更是为你的充电器提供的长期成长保障,协议升级、性能优化及策略进化可伴随你未来数年的使用场景。公测结束后,OTW(动态 OTA 接力)预计于 2026 年 1 月 全量开放,订阅费用为 49 元/年。

特别的, 制糖工厂为小电拼 Pro/Ultra 老用户,以及新购制糖工厂系列产品的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权益安排:

1. 小电拼 Ultra 用户

自 2026 年 1 月开放日起,免费获赠无限期 OTW 升级服务。

2. 小电拼 Pro 用户

获得全面限免权益:
1) 现有 Pro 用户
已购买 AI 小电拼 / 硬糖 A 充,自开放日起,即可直接获赠 1 年不限次数免费 OTW 升级。(意味着 2026 年全年,你完全不用付费)
2) 内测 Pro 用户

作为先锋参与者,你们不仅见证了全新技术的诞生,还将享有 1 年限免 + 额外 3 个月,总计 15 个月(自全面开放日起算)不限次数免费权益。

3. 制糖系列产品新购用户

新购硬糖系列产品,关注「制糖工厂」公众号 → 小程序注册会员,即可一次性领取 3 个月(自全面开放日起算)免费 OTW 升级体验权益。

关于 AI 小电拼

AI 小电拼(小电拼 Pro/Ultra)是制糖工厂在 2025 年 1 月推出的 SDC(Software-Defined Charger,软件定义充电器)设备,是一款具备全模 OTA、联网能力与 AI 调度算法的智能充电中枢。

AI 小电拼本身也是一台可持续升级的智能设备——在 2025 年 9 月,它率先为用户推送了 SPR AVS 动态快充协议,让原有硬件通过 OTA 即可获得新一代快充能力,成为国内首个支持该协议的 SDC 智能充电设备。

OTW 服务的推出,标志 AI 小电拼不仅是一个充电器,更是全球首个能为其他充电器升级的 Smart Charging Agent。从此,充电器不再只是「自己充电」,而是承担了系统升级的接力者角色,成为一个服务载体。一台设备,可以带动另一台设备进化。

还有一些,你可能关心的

1.什么是 OTW?

OTW(Over The Wire) 是制糖工厂首创的「OTA 接力」无网更新技术。它让 AI 小电拼充当智能管家,替无法联网的硬糖 A 充等设备执行系统升级。简单说:以前只有联网设备能 OTA 升级,现在无网充电器也能通过另一台有 OTA 能力的设备接力进化。

2. OTW 和传统升级有什么区别?

此前,用户购买充电器后,他无法为没有 OTA 能力的充电器升级。升级=花钱购买新的充电器。而 OTW 让用户自己在家即可自动完成普通充电器升级,未来还可以持续升级。本质上,「OTW 无网升级」不是一次性补丁,而是赋予硬件一个「持续成长」的能力

3. OTW 能升级什么?带来什么好处?

① 新增协议(如最新的 SPR AVS 动态快充、即将于年底支持 UFCS1.2 等协议)
② 优化策略(让手机更低温的充电逻辑、更智能的多口功率分配)
③ 针对不同手机的性能提升(兼容性更新、稳定性优化、最匹配的协议定制)

换句话说:你的充电器会是更懂你需要的个性化设备,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
① 兼容更多设备:保持适配最新手机机型。
② 更舒适体验:升级后更适配,调度更智能。
③ 更稳定性能:握手更快、更准,不掉电、不重启;针对热门机型,可自定义协议组合。
④ 未来感:买到的充电器不会被时代抛弃。
⑤ 一个=多个充电器:多种针对机型定制化的配置,好比你配备了多个充电器。「玩不同充电头」,变成了玩不同「配置」。

4. 为什么需要 OTW?

因为数字设备愈发多样化,充电需求正在加速变化:
① 手机支持新的快充协议(PD3.2 / AVS / UFCS…)
② 新设备功率需求各异(折叠屏、掌机、耳机),有不同的电池保护逻辑
③ 厂商开放充电策略,如小米 17 等高端手机开始支持百瓦 PPS

传统「一次性硬件」无法跟上。OTW 无网更新给用户带来一份 「未来保障」:过去你只能换充电器,现在你可以在家持续更新,买到一台充电器,能陪你用更久。

5. 哪些设备支持 OTW?

首批支持 OTW 设备是AI 小电拼和硬糖 A 充——AI 小电拼是 OTW 升级助手,负责下载和推送;硬糖 A 充是 OTW 升级对象,负责接收更新。未来我们会逐步扩展到更多制糖工厂的充电器产品。

6. 升级过程麻烦吗?
用户只需按照提示简单操作,即可轻松完成。
操作简单:打开 AI 小电拼 → 选择升级 → 自动完成。
安全可靠:异常可回退。
就像手机更新一样,轻松放心。

7. 这是不是噱头?升级能持续多久?

OTW 无网更新不是一次性功能,不是一个补丁,而是一个持续升级的系统架构。进化 = 智能,这是制糖工厂 SDC 产品哲学的核心。我们已经排布了 多轮 OTW 升级计划,并将根据用户设备生态持续迭代。

8. 如何参与 OTW 内测?

即日起,【同时拥有 AI 小电拼和硬糖 A 充】的用户,可在制糖工厂社群 / 小程序报名。

爱范儿,让未来触手可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刷屏的《海贼王》真人版片场花絮,居然是 AI 做的,4 步教你复刻同款

By: 张子豪
21 October 2025 at 11:39

这段幕后花絮,你能看出来哪里是假的吗?

▲ 恶魔猎人女团 Huntrix 的成员 Rumi、Zoey 和 Mira,男团 Saja Boys 的 Jinu 和 Mystery。视频链接:https://youtube.com/shorts/WpjfwHqg1R0

视频里,演员们穿着精致的戏服,在片场与工作人员互动、准备拍摄;摄影机、灯光、演员、助理,全都在忙。

就是这样一个 35 秒的「泄露」片段,在社交媒体上迅速疯传,YouTube 相关视频播放量破千万。

直到最后,有网友才发现,整个片场根本不存在,视频完全是 AI 做的。而且,它成功地骗过了全网的粉丝。

现在的 AI 视频,不仅要能拍短剧,还要能拍出剧组的幕后。

它能像病毒一样传播的原因,除了看不出 AI 的痕迹,还有 IP 本身的热门。这是 Netflix 六月上映的动画剧集《K-Pop Demon Hunters(K-Pop 恶魔猎人)》,火爆全球,也是 Netflix 第一次在电影院取得票房冠军。

创作者抓住了这个大热门,制作了一系列所谓的幕后视频。这些视频里的演员,风格和动画里的角色几乎一模一样,仿佛真的从动画里走了出来。

我第一眼看到这个视频,也以为是真的,更不用说对此狂热的粉丝们。他们都在讨论,Netflix 是不是看到动画作品爆火,准备开始秘密筹备真人版时,真相揭晓了,这段视频是彻头彻尾的 AI 生成内容。

▲ https://youtube.com/shorts/zZ8SmIbijGY

视频来源是 YouTube 上一个有着超过 8 万粉丝的博主,Fantasoner,他更新的视频内容,几乎全都是由 AI 生成的。

许多网友在这些视频下留言,「真实到可怕」,但一些期待真人版的粉丝,发现是 AI 却觉得很失望。

《K-Pop Demon Hunters》的 AI 探班视频爆火之后,这个博主接连更新了一大波「真人版」幕后花絮 AI 视频,并且播放量一直不俗。

像是《海贼王》真人版电影幕后视频。

▲ https://youtube.com/shorts/Ro4m0qWLPo4

在评论区甚至有网友说,「如果 Netflix 的《海贼王》换成 AI 视频里的人出演,应该会大火。」

▲ 两年前上线的 Netflix 海贼王真人版剧集海报

《鬼灭之刃.无限城堡》的真人版电影幕后。

▲ https://youtube.com/shorts/-4n6Rgv6vtg

《进击的巨人》

▲ https://youtube.com/shorts/JvoSqO1Me6Q

《电锯人》

▲ https://youtube.com/shorts/D3qJdTwYE9g

这些经典动漫的真人化作品,可以说是完全抓住了粉丝们的期待,把大家脑海中的幻想,变成了眼见为实的画面。

毕竟就在前几天,Netflix 导演还在访谈中确认,K-Pop 恶魔猎人不会有真人版,因为「原作品的风格,和喜剧元素非常适合动画;很难想象这些角色在真人世界中,这会显得太接地气。」

但这些难以想象的事情,现在统统可以交给 AI 来想像。

这边,Google 的视频生成模型 Veo 才更新到 3.1,给现有的素材转视频,加入了音频和丰富的编辑工具;那边,Sora 2 就宣布将普通用户的生成时长延长到 15s,Pro 用户更是达到了 25s,还带来了故事板分镜的功能。

这些工具,正在把现实和想象之间的边界,不断缩小。我们也用 nano banana、Veo 3.1 和 Sora,尝试来生成一段同样逼真的 AI 片场花絮视频。

温馨提示:内容仅作为创意分享,请大家合法合规使用 AI,尊重原创版权,不要滥用 AI 视频。

《哪吒》真人版幕后花絮曝光

我们发现,这类视频能爆火,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形象,会让我们在潜意识里放松对「AI 味」的警惕

我们按照 X 上博主@AIWarper 的攻略,总结了这份实操流程。

选定角色 → 选一个大家熟悉,但未真人化的 IP。

生成剧照 → 使用 nano banana 生成「演员」和「片场照」。

生成视频 → Veo 3.1(首帧转视频)或 Sora 2(文生视频)生成动态片段。

剪辑合成 → 加入现场环境音、BGM、调色,剪辑成「泄露」风格。

所以第一步,先确定我们要拍什么。

比如某个很喜欢的动漫作品,但是还没有被影视化,或者拍摄真人版,大胆地把这当作是,为一部我们喜欢的小说选角。

我们这里选择《哪吒》,既然他们都是制作一些国外的动漫作品,我们就选择一个国产经典 IP。

步骤二:生成角色「片场剧照」 (工具: nano banana)

一般来说,能找一个真人的 Cosplay 妆造是最方便的。把这个 Coser 穿着角色衣服的图片,直接丢给 nano banana,提示词为「一张女演员在片场,穿着全套戏服坐在椅子上的抓拍照片。她正在与导演讨论台词,背景是绿幕。」

没有 cosplay 的图片,我们可以考虑先让 nano banana 生成一个「演员」。

提取服装 -> 找到一个演员(或生成一个) -> 放置服装 -> 将穿着角色戏服的演员放到电影拍摄现场

提示词的技巧,和我们之前分享过的邪修玩法一样。尝试描述长相、发型、服装风格、情绪和光线等关键词,例如「一个 20 岁的中国女生,黑色长发,眼神坚毅,穿着未来主义的银色夹克,电影感光线。」

▲ 图片来源:https://x.com/AIWarper/status/1971982288805417005

然后再让这个演员,穿上动漫角色的衣服。这里的流程是使用 nano banana,提取出图一的衣服,然后再生成图二穿着衣服的照片。得到图四的角色,和之前的提示词一样,生成一张她在片场的照片。

具体的细节可以根据情况补充,例如绿幕其实不一定是必须出现。

这里我们找了一张申公豹的剧照图片,并且用 nano banana 生成了一个有着八块腹肌的男子形象,(自己找演员,当然找帅一点的来演),让他穿上了角色的衣服。

▲完整提示词,图一到图二:提取这个动画角色的衣服;图三:生成一个八块腹肌,英俊帅气,年龄20岁左右,身高185的中国帅哥;图二+图三到图四:让图三的人穿上图二的衣服;
图四到图五:真实的片场抓拍记录。场景整体设定,场地氛围:绿幕前的大型摄影棚,吊威亚装置、风机、烟雾机正在测试。布景一半是CG标记的山岩、一半是实景假石台。灯光是冷绿调主光+背后橙红火焰反光(呼应哪吒的火焰特效)。周围能看到线缆、风机、摄影机机械臂、现场监视器播放刚拍的镜头。人物状态:演员(上传图片中的角色)穿着身上的精致黑金戏服,正在布置妆发,且妆发未完全完成,额头和鬓角贴着特效贴片。他坐在高台边,低声跟导演沟通角色的「冷笑角度」和动作节奏。化妆师拿小刷子在他眼角补色,特效组在调节额头的光效。背景有人在做威亚准备,吊臂缓慢升起,吊绳拉紧。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如果你不想后期去裁掉或者 AI 消除,右下角的 Gemini 水印标志,有两种方法:

1、浏览器「F12」法: 使用 Google AI Studio。开启浏览器「开发者模式 (F12)」,点击「网络 (Network)」,在「过滤 (Filter)」中输入「watermark」。保持检查工具开启,正常生图,直到有 watermark 的链接出现,右键点击「阻止 (Block)」即可。后续生成均无水印。

▲ 在阻止了该域名的访问后,AI Studio 生成的图片,将不会含有 Gemini 水印。不过,用户仍然需要遵守 Gemini 生图的使用规定,在网络上传播时,需要注明相关图片或视频是由 AI 生成。

2、API 法: 直接使用 nano banana 模型 API,并通过 Cherry Studio 这类工具调用,也能得到没有水印的图片。

我们使用 nano banana 生成了多张演员在片场的图片,效果都非常真实。得到了片场照片之后,我们继续使用 Veo 3.1 或者 Sora,进行图生视频的转换。

但是,Sora 2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他不支持处理,上传的写实风格人物图片。这大概也是前段时间,对 Sora 2 生成各种恶搞视频,被网友声讨,OpenAI 做出的一种服软。

第三步,输入图片到视频生成模型。

我们这里先尝试用 Veo 3.1 来生成,输入的提示词按照秒来控制,它成功做到了对镜头的完美掌控。

▲ 提示词:真实的片场记录视频,现场工作人员正在为拍摄做准备。 0:00–0:04(建立环境) 广角推镜,摄像师跟拍,镜头对准演员,背景里能看到助理搬道具、烟雾机试雾、威亚调试等。 0:04–0:08(人物近景) 化妆师正在给他的眉毛勾勒,演员抬头看向导演,微笑着说「这一场我要比之前更阴险一点」。导演点头,拿着分镜板示意机位。镜头微微晃动,能听到现场人声。

继续同样的流程,我们可以得到敖丙、哪吒的真人幕后图片和视频。把他们剪辑在一起,就可以以假乱真地说,「哪吒真人版电影选角定了,片场幕后视频曝光。」

最后就是在剪辑软件里面,添加配乐,简单编辑,得到复刻成品。

每一步都是在抽卡,而且不一定提示词写得越详细,抽卡结果就越好,大多数时候还是看模型的「心情」。

我们的建议是,最好在视频生成的提示词前面加上「Behind-the-scenes footage from the live-action film set」(真人版电影拍摄幕后花絮),综合对比下来,模型会更好处理。

而对于 Sora 2 没有办法处理写实人物的情况,我们尝试用「客串」和 Sora 2 更新的故事板功能,输入提示词直接生成。

▲ Sora 故事板功能,能创建多个场景,修改每个场景的时长

这里我们创建了 4 个场景,前面三个分别是申公豹、敖丙和哪吒的片场花絮,各 6s,最后一个是三个演员在一起的幕后视频,7s,累计刚好 25s。

▲提示词由 ChatGPT 完成

Sora 的特点在于它创作的整体环境,更像是真实的电影片场。而 Veo 3.1 受限于我输入的首帧图片,发挥空间有限。所以,一开始输入的图片,是最后生成的探班视频,能否做到高度真实,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目前,ChatGPT Pro 会员在使用 Sora 时,无论是 Sora 2 还是 Sora 2 Pro 模型,都不再会有 Sora 水印出现。这进一步方便了这类 AI 以假乱真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好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热门的 AI 视频火爆,第一视角穿越 Vlog、夜晚的监控摄像头画面、雪王对战东方明珠、还有各种影视剧的经典改编,再到现在的 AI 幕后探班花絮。

我们对 AI 视频的接受程度,看起来是要在一次次的这种爆款里面,慢慢提高。

我想,再多来一些「咦,它竟然还可以这样玩!」的瞬间,AI 视频总会和相机开始替代画笔一样,逐渐成为我们新的创意表达工具。

文章内视频播放可前往原文链接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方程豹新车上市!豹 5 起售价提至 26.98 万元,豹 8 新增 5 座版本

By: 李华
20 October 2025 at 20:57

方程豹今天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数字:豹 5 车型即将迎来第 10 万台销量里程碑,品牌累计销量也即将达成 20 万台。

对于一个成立两年多的新品牌而言,这组数据足以证明它已经在新能源硬派越野这个细分赛道站稳了脚跟。

当一款产品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市场验证,它的下一步迭代会走向何方?从今天的发布会里可以看到,方程豹把重点放在了解决用户的几个核心痛点上:纯电续航、乘坐舒适性、智能化深度以及空间实用性。

发布会的两大主角——豹 5 长续航版和豹 8 大五座版,便是这一思路下的产物。

两款新车首先共享了技术上的升级,用方程豹的话来说就是「智」与「勇」的同步进化。

「勇」的进化,指 DMO 平台升级至 DMO+。之前方程豹的招牌——「全速域路面感知控制技术」,仅在车辆处于「暴力模式下」进行低速行驶时,才拥有精准的扭矩控制能力。而现在,他们把这个功能给到了所有地形模式,让车辆在爬坡、脱困时的轮端动力响应更精确可控。

「智」的飞跃,是全面搭载了华为 ADS 4.0。豹 5 长续航版和豹 8 大五座版都搭载了这套系统。

相比 ADS 3.0,4.0 版本升级了全新 WEWA 架构(支持云端自主学习)、「行泊一体」2.0,以及覆盖全路况天候的全维防碰撞系统 CAS 4.0。一个细节是,搭载 ADS 4.0 的车型尾部新增了蓝色辅助驾驶指示灯。

在 DMO+ 和 ADS 4.0 这两套技术底座之上,豹 5 和豹 8 这两辆车沿着不同的路径,开始了自己的升级。

豹 5 长续航版的核心升级,围绕「续航」二字展开。CLTC 纯电续航从 125 公里提升至 210 公里,综合续航达到 1310 公里。

比亚迪方程豹总经理熊甜波表示,豹 5 长续航版的续航提升背后是底盘技术的迭代。解决方案分为「开源」与「节流」两部分。

「开源」,是通过优化底盘布局,加宽车架大梁间距,提升电池包托盘的空间利用率,可布局更多刀片电池。同时电池包能量密度提升 24%,使电池容量增长 50%。

「节流」,则是在空气动力学上做文章。通过扩展底盘护板、并新增后轮整流板,实现风阻降低 4%。

一套流程走下来,好处不止于续航。由于电池包与大车架连接点增加,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了 44%。新车架采用「内高压一体成型」零焊缝大梁主体,其结构在高速碰撞时抗变形能力更强,在面对非铺装路面时,抗颠簸力也提升了 39%。

更强的刚性,也带来了更好的操控:车辆的侧向响应时间缩短了 35%,车身姿态更稳定。

安全层面,豹 5 长续航版标配远端安全气囊,专为侧向撞击工况设计,能在驾乘者间形成缓冲,防止头部、胸部相互碰撞。

接着,是舒适性配置的升级。

首先,云辇-P 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从此前的顶配专属,下放到了售价更低的「天神版」车型上。

座舱内的升级同样是重点。前排座椅升级为 10 层结构「舒适大沙发」,提升了缓冲性和贴合性。新增「一键前排大床模式」,前排座椅可一键全平放倒,与后排实现连平。第二排座椅靠背,也支持 10° 的电动无级调节。

在智能化体验上,豹 5 长续航版首发比亚迪智能空调 2.0。熊甜波表示,它能学习用户偏好,并能通过数据分析,提前自动干预车窗起雾。此外豹 5 还新增了智能防晕车功能,后排空调控制也从物理按键升级成了屏幕操控。

这次,豹 5 还和之前的钛 3 一样新增了一个便携音响,而且是「帝瓦雷联名便携音响」——在车内是车载音响,取下后,就变成一个带氛围灯的户外 K 歌音响。

最后,豹 5 长续航版还新增了「暖风白」外观色、「沙丘棕」内饰色,以及新款式的 18 英寸和 20 英寸公路胎轮毂。

分享完豹 5 长续航版,我们再来看看豹 8 大五座版。

豹 5 的进化是把自己变得更均衡,解决了续航和舒适性这样的短板。相比之下,豹 8 大五座版则瞄准了一个细分的人群:那些对第三排没有刚需,但追求极致第二排舒适度和后备箱储物能力的用户。

取消第三排座椅,换来的空间收益是巨大的。

第二排的腿部空间直接增加了 100 毫米,纵向乘坐空间达到 970 毫米。后备箱的常规储物空间达到了 955 升。如果将后排放倒,纵深接近 1.9 米。这个装载能力对长途穿越和家庭户外出行很有吸引力。

为匹配它的空间表现,豹 8 大五座版在豪华配置上也做了针对性升级。副驾和后排均配备了四向可调的大腿托。车载冰箱也升级为前后两排都方便够着的「双开门冰箱」,支持冷暖调节与电动开合。

相应地,豹 8 大五座版也推出了新的「湖光绿」外观和「雪影灰」内饰,以及新款式的 20 寸和 21 寸轮毂。

最后是价格。

豹 5 长续航版共推出四个版本,售价区间为 26.98 万元至 32.98 万元。豹 8 大五座版则有两个版本,售价 37.98 万元至 39.98 万元。

价格公布后,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豹 5 的起售价涨了,相比 2 月智驾版的起售价(23.98 万元),高出了 3 万元。

方程豹似乎在尝试重新定义豹 5 的入门版,他们认为,续航更长的版本才是豹 5 真正的起点。这 3 万元的差价,换来的是更长的纯电续航、CTC 2.0 带来的车身刚性与安全提升、以及 DMO+ 平台等一系列基础配置升级。

然而,这些提升是否足以支撑起售价的上移,并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将是市场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深圳联通推eSIM上门办理服务/苹果市值创历史新高/宇树发布「能跳芭蕾舞」的机器人

21 October 2025 at 08:34
cover

🔥

深圳联通可预约上门办理 eSIM 服务

📱

iPhone 17 系列首销 10 天销量超前代 14%,中国市场标准版翻倍增长

⛩

微软承认 Windows 11 更新引发恢复环境键鼠失灵

🚄

12306 升级积分「零元购」车票兑换功能

🚗

「京东汽车」车身细节曝光,将搭载新国标半隐藏门把手

🎟

阿里夸克「C 计划」或推新对话形态,目标直指豆包

🤖

X 推出闲置用户名市场:稀有用户名最高或将要价数百万美元

🤯

亚马逊云服务大规模宕机,波及互联网与航空业

💰

缅甸边境电诈园区发现 30 套「星链」通信设备

💡

前 OpenAI 研究员:AI Agent 的真正落地仍需十年

👓

雷鸟 Air4 智能眼镜本月发布,王自如助阵

📱

Redmi K90 Pro Max 代言人或为陈奕迅

🦾

宇树科技发布「能跳芭蕾舞」的机器人 H2

重磅

深圳联通可预约上门办理 eSIM 服务

昨天,深圳联通宣布推出「eSIM 上门办理」服务,用户可通过官方渠道预约,享受最快 24 小时内的上门支持。此次服务覆盖深圳全市,联通营业厅亦同步开放 eSIM 业务办理。

据悉,深圳联通此次 eSIM 服务升级不仅支持 iPhone 新品系列,还附带七项专属福利,包括设备数据迁移指导、手机使用辅导、家庭网络故障极速修复、全屋宽带免费检测(不限运营商)等,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官方介绍,用户可通过扫码预约办理,深圳各区营业厅均可办理 eSIM 业务。

此外,中国联通同步开启 iPhone 新品预购,明天正式开售。用户在办理 eSIM 的同时,可获得新品使用辅导,进一步降低换机门槛。

iPhone 17 系列首销 10 天销量超前代 14%,中国市场标准版翻倍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最新数据,苹果 iPhone 17 系列在上市前 10 天的销量表现优于前代机型,在美国和中国市场整体销量比 iPhone 16 系列同期增长 14%。

其中,标准版 iPhone 17 的需求尤为强劲,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几乎是 iPhone 16 的两倍。

分析师指出,iPhone 17 的热销主要得益于屏幕升级、更大存储空间以及搭载全新 A19 芯片。

Counterpoint 高级分析师 Ivan Lam 表示:「消费者对 iPhone 17 基础款的改进规格和升级反应积极,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势头在 10 月仍保持良好。」

与此同时,高端机型 iPhone 17 Pro Max 在美国市场同样受到追捧。该机型配备了迄今为止最强的摄像系统、改进的散热设计,以及近年来最显著的外观调整,吸引了不少在疫情期间购买手机的用户进行换机升级。

大公司

微软承认 Windows 11 更新引发恢复环境键鼠失灵

据 Tom’s Hardware 报道,Windows 11 十月更新再现严重问题,部分用户在进入 Windows 恢复环境(Windows RE)时发现 USB 键盘和鼠标完全无法使用,导致无法进行任何交互操作。

据悉,本次问题源自更新补丁 KB5066835,影响范围包括 Windows 11 25H2、24H2 以及 Windows Server。微软已确认该问题的存在,并表示正在开发修复方案,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推送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受影响的仅为 USB 外设,老式 PS/2 接口键盘和鼠标仍可正常使用。由于 Windows RE 是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时的默认诊断与修复工具,该问题可能给普通用户和 IT 管理人员带来较大困扰。

微软同时提醒用户,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USB 外设不受影响,仅在进入恢复环境时会出现失灵现象。官方承诺将尽快发布补丁修复该问题,并在后续公告中提供更多信息。

12306 升级积分「零元购」车票兑换功能

昨天,中国铁路 12306 宣布正式上线升级版积分「零元购」车票兑换功能。

根据最新规则,常旅客会员可使用积分直接抵扣票款,实现「0 元购」车票。

据铁路部门介绍,普通会员购票后可获票面金额 5 倍积分,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会员可获 15 倍积分,而 14 至 28 周岁的青年会员则可获 10 倍积分。

例如,普通会员花费 1000 元购票可获 5000 积分(可抵 50 元),青年会员同样消费可获 10000 积分(可抵 100 元)。

积分不仅可用于兑换车票,还新增了座位升席功能。乘客可在列车上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二维码或联系工作人员,使用积分办理升席。

需要注意的是,升席后的新车票不可退改,若因不可抗力或铁路责任导致无法使用,未乘区间的积分将退回账户。

铁路方面提醒,积分自入账起 12 个月内有效,逾期未使用将自动作废。年满 12 周岁的乘客即可通过 12306 网站、App 或车站窗口申请成为会员,首次累计积分达 10000 分后即可具备兑换资格。

「京东汽车」车身细节曝光,将搭载新国标半隐藏门把手

据第一财经报道,「京东汽车」车身数据今日曝光。根据官方预约页面更新的信息,新车采用高强度笼式设计,高强度钢占比超过 70%,并配备正面立体防护框架,使整体抗冲击性提升 18%。

侧面则搭载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技术源自特斯拉 Cybertruck,并结合新国标机械式半隐藏安全门把手。

性能层面,车辆整备质量较同级车型增加 300 kg,轮距比行业平均宽 45 mm,胎宽多出 10 mm。在麋鹿测试中,成绩超过 75 km/h,表现优于同级主流车型。

蔚来李斌:第四季度必须实现盈利

据「一见 Auto」报道,10 月 17 日下午,蔚来召开季度内部会议,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斌在会上再次强调,2025 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单季度盈利。

李斌指出,盈利目标不仅是阶段性任务,更是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他将该目标列为个人四季度 VAU(Vision Action Upgrade)的首要事项,并明确提出三项关键行动:

  • 聚焦重点车型营销,确保销量增长;
  • 加强供应链保供与降本措施;
  • 按时交付高质量软件版本,提升用户体验。

李斌表示:「四季度就是踏踏实实卖车,踏踏实实把降本措施落实到位,踏踏实实把用户体验搞好。」他同时强调,盈利的根本在于「多卖车」,而非单纯依靠削减费用。

随着乐道 L90 与全新 ES8 的市场表现超出预期,蔚来内部信心有所回升。李斌认为,当前正处于「交卷时刻」,全员必须抓住剩余七十余天,确保目标兑现,并为未来三年的经营计划和体系能力建设打下基础。

阿里夸克「C 计划」或推新对话形态,目标直指豆包

据新浪科技报道,阿里夸克正在内部秘密推进一项代号为「C 计划」的 AI 业务。该项目由夸克核心团队主导,通义实验室多位高级成员也参与其中。

消息人士透露,「C 计划」与对话式 AI 应用布局相关,首个阶段性成果或将在近日落地。事实上,该计划已在夸克内部推进多时,相关人士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且依赖模型技术突破的产品」。

关于代号「C」的由来,目前有两种猜测:一是「C」代表「Chat」,暗示夸克可能推出全新对话形态;另一种更具火药味的说法是,「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寓意直指字节系的「豆包」。

截至目前,夸克方面尚未对相关消息作出回应。

X 推出闲置用户名市场:稀有用户名最高或将要价数百万美元

据 The Verge 报道,社交平台 X 近日宣布将推出「闲置用户名市场」,允许部分付费用户申请此前无法使用的账号名称。

据悉,「Premium Plus」和「Premium Business」订阅用户将率先获得访问权限。他们可以在平台的「用户名市场」中搜索并申请闲置账号。官方将用户名分为两类:

  • 优先用户名:免费提供,通常包括全名、多词短语或字母数字组合;
  • 稀有用户名:需付费获取,价格区间从 2500 美元到数百万美元不等,具体取决于稀缺性和市场需求。

平台方面强调,这并非一次性福利,而是长期服务,旨在吸引更多用户升级订阅。如果用户成功获取新用户名,原有用户名将被冻结。未来,官方可能提供付费的重定向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用户降级订阅,其账号将自动恢复为原始用户名,市场中获得的稀有用户名也将失效。

亚马逊云服务大规模宕机,波及互联网与航空业

据 The Verge 和 CNBC 相关报道,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于美东时间 10 月 20 日凌晨发生大范围故障,导致包括 Amazon、Alexa、Snapchat、Fortnite 在内的多项在线服务无法正常使用。

根据 AWS 状态页面显示,美国东部一区(US-EAST-1)在凌晨 3:11 首次报告异常,官方称「正在调查多个服务错误率增加和延迟问题」,并承诺将在 45 分钟内更新进展。

受影响的不仅是互联网应用,航空业也受到波及。Delta 与 United 等航空公司的网站和应用一度无法正常运行,部分用户无法完成在线值机、查看预订或座位分配。

United 表示部分内部系统受影响,已启用备用方案恢复服务;Delta 则称出现了「轻微延误」,但预计不会造成长期重大影响。

AWS 在美东时间 5:30 左右表示「看到显著恢复迹象」,并逐步清理积压请求。不过,目前官方尚未确认具体故障原因,也未给出完整恢复时间表。

值得注意的是,AWS 在 2020 年、2021 年和 2023 年均曾在同一区域发生过类似大规模中断,凸显出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集中性风险。

缅甸边境电诈园区发现 30 套「星链」通信设备

据缅甸官媒《缅甸环球新光报》报道,缅甸国防军近日在边境地区开展清剿行动时,于克伦邦 KK 园区查获 30 套「星链」接收器及配件。

自 9 月初以来,缅甸国防军在缅泰边境持续推进打击电诈与赌博的专项行动。本次行动中,军方共搜查 100 余栋建筑,发现 2198 名涉诈涉赌人员,并缴获包括「星链」设备在内的大量通信器材。

「星链」因具备低延迟、广覆盖的特性,近年来在部分灰色产业链中被用于规避监管。

报道还称,缅甸国防军方面表示,后续将在边境地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力求彻底清除相关非法网络。

💡 前 OpenAI 研究员:AI Agent 的真正落地仍需十年

据 The Decoder 报道,前 OpenAI 与 Tesla 的人工智能研究员 Andrej Karpathy 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当前围绕「Agent AI」的热潮过于夸大,现实与预期之间存在明显落差。

他直言「这些模型根本无法像人类实习生或专业员工那样工作」,并预测真正可靠的 Agent AI 可能还需要约 10 年时间才能实现。

Karpathy 指出,目前的大模型在核心认知、多模态处理、长期记忆以及复杂任务执行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

他认为,即便是 GPT-5 Pro 这样的先进模型,也只能在「代码分析的辅助工具」等狭窄场景中发挥作用,其真正价值仍停留在「自动补全」层面。

在数据层面,Karpathy 批评现有训练语料质量低劣,大量互联网内容是「碎片、符号与噪音」,导致模型更多依赖记忆而非理解。

他强调未来的突破应来自「高质量、经过筛选的数据」,并呼吁行业重视专业内容创作者的价值。

对于未来发展路径,Karpathy 并不认为会出现单一的技术奇点,而是依赖「更优的数据、更强的架构、更高效的学习方法与更快的硬件」逐步推进。

他同时强调,长远来看,语言模型需要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而不仅仅是模仿文本。

新产品

雷鸟 Air4 智能眼镜本月发布,王自如助阵

雷鸟创新昨天在社交平台宣布,将于 10 月 23 日 19:30 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头戴电视新品「RayNeo Air4」。

该产品被称为「全球首款支持 HDR 的观影眼镜」,并邀请「中国数码测评鼻祖」王自如进行首测。

与此同时,王自如的身份也引发外界关注。据雷鸟方面披露,他已正式入职雷鸟创新,并与创始人李宏伟进行了深度交流。

目前,雷鸟尚未公布其具体职位,但官方已预告将在 10 月 22 日 18:00 举办「王自如 × 李宏伟」对谈活动,届时或将揭晓更多关于其「新身份」的线索。

雷鸟 Air4 搭载全球首颗专为眼镜打造的定制 Vision 4000 画质芯片,支持 HDR10 模式,可呈现 10.7 亿色彩,带来更细腻的明暗层次与真实的视觉效果。

在音质方面,雷鸟与声学品牌 B&O 合作调校,内置四扬声器系统,官方宣称用户无需额外佩戴耳机,即可获得影院级的「视听双沉浸」体验。

官方表示,本次发布会除 RayNeo Air4 外,还将带来多项产品动态,进一步扩展头戴显示生态。

Redmi K90 Pro Max 代言人或为陈奕迅

Redmi 昨天在社交平台发布预热海报,宣布全新旗舰机型 K90 Pro Max 即将登场。海报以红色舞台灯光为背景,配文「新朋友 明天见」,并强调新品将带来「低功耗、高性能」的体验。

随后,陈奕迅歌迷会官方账号第一时间转发相关微博,并配合评论互动,引发外界对代言人身份的猜测。结合海报中手持话筒的剪影,不少网友认为 Redmi K90 系列的代言人正是陈奕迅。

随着官方与粉丝群体的双重预热,Redmi K90 Pro Max 的发布会尚未开启,已在社交平台掀起热议。

宇树科技发布「能跳芭蕾舞」的机器人 H2

昨天,宇树科技正式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H2。该机身高 180 cm,具备 31 个自由度,能够完成芭蕾舞、武术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出敏捷与优雅的运动能力。

据介绍,H2 在自由度配置上较 H1 提升 63%,尤其在手臂与腰部部分增加了更多关节,使其上肢动作更接近人类。

目前,H2 与特斯拉「擎天柱」、智元「灵犀 X2」等产品处于同一技术梯队。

宇树方面表示,H2 的推出是公司「全尺寸、全场景、全价位」战略的重要一步,未来将通过产品矩阵的细分,进一步拓展工业、科研及消费级市场。

🔗 相关阅读:刚刚,宇树发布180cm仿生人形机器人!会跳芭蕾能打功夫,撞脸经典科幻片

触觉感知接近人类水平,Sharpa Robotics 推出全新仿生机械手

日前,Sharpa Robotics 宣布其备受关注的仿生机械手「SharpaWave」已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并开始向客户发货。

这款产品自 ICRA 2025 展会亮相以来,因其先进的触觉感知能力而在机器人领域引发广泛讨论。

据介绍,SharpaWave 搭载 Sharpa Robotics 自主研发的「动态触觉阵列」(Dynamic Tactile Array,简称 DTA)。

该系统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具备 0.005 N 的压力灵敏度,覆盖 0–30 N 范围,数据帧率高达 180 FPS,空间分辨率小于 1 mm,可实现实时纹理识别和六维力检测,目标是让机器人操作更接近人类手部的感知水平。

在机械结构方面,SharpaWave 采用 22 自由度设计,基于「同构架构」理念,整体重量为 1200 g,尺寸为 200 mm × 90 mm × 50 mm。官方称其指尖可输出超过 20 N 的力量,手势动作频率超过 4 Hz,兼顾速度与力量。

与市场上其他产品相比,SharpaWave 的定位更偏向高性能触觉反馈。例如,近期亮相的「Wuji Hand」强调轻量化,仅重 600 g,具备 20 自由度和 15 N 指尖力量,主打性能与成本的平衡。而 SharpaWave 则选择在感知精度和操控能力上发力,面向高端研究与开发应用。

此外,Sharpa 还提供了完整的开发生态,包括跨平台开发套件、专用控制应用「SharpaPilot」以及适配 MuJoCo 和 ROS 的高保真仿真模型。设备采用标准以太网接口,方便集成。

13980 元起,帝瓦雷 Phantom Ultimate 正式发布

日前,法国声学工程公司 Devialet 在上海外滩的墨音 MOIN 录音室正式发布了新一代高保真音箱「Devialet Phantom Ultimate」。

作为 2015 年首款 Phantom 的继任者,这款新品在设计、音质和智能体验上全面升级,旨在为用户带来更沉浸、更具冲击力的声音体验。

官方介绍,Devialet Phantom Ultimate 历经多年研发,凝聚了巴黎团队的声学与设计实力,搭载多项专有技术,高配版 108 dB 机型频响范围覆盖 14Hz-35kHz,总功率达 1100 瓦,并支持 Wi-Fi 6 与蓝牙 5.3。

外观方面,Devialet Phantom Ultimate 延续标志性轮廓,并推出「深林绿」「珍珠白」以及「巴黎歌剧院特别版」三种配色。特别版由法国戈哈德工坊手工贴覆 22K 金箔,彰显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在用户体验上,产品运行最新 DOS3 系统,支持 AirPlay、Google Cast、Roon Ready、Spotify Connect、Tidal Connect 等主流协议,并通过全新 Devialet APP 提供音乐、播客、影院三种模式及六段均衡器调节。

售价方面,Devialet Phantom Ultimate 98dB 版本售价 13980 元起,特别版为 16980 元;108dB 版本定价 28580 元起,巴黎歌剧院特别版为 33580 元。新品自 9 月 17 日起在 Devialet 线下门店、微信小程序、天猫、京东及授权零售商渠道开售。

4199 元起,iQOO 15 正式发布

昨日晚间,iQOO 正式发布新一代旗舰手机 iQOO 15,新机搭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并配备三星 2K 珠峰屏。

外观方面,新机提供凌云、传奇版、赛道版、旷野等 4 款配色,采用 AG 微磨砂后盖与 AF 镀膜工艺,机身设计延续大 R 角风格,并在 Deco 区域下方加入能量光环灯带。

核心配置包括:

  • 屏幕:2K 三星珠峰屏(M14 发光材料),6000nits 峰值亮度;
  • 存储:LPDDR 5X Ultra + UFS 4.1,速率最高 9600Mbps,顶配版搭载速率高达 10667 Mbps 的 LPDDR 5X Ultra Pro 闪存;
  • 散热:单层 VC 散热板,覆盖面积超 14000mm²;
  • 电池:7000mAh 单电芯蓝海电池,支持 100W 有线快充与 40W 无线快充;
  • 影像:5000 万像素索尼大底主摄 + 5000 万像素超广角 + 5000 万像素潜望长焦 + 3200 万像素前置;
  • 系统:首发搭载 OriginOS 6,强调「五年全场景重度使用持久流畅」。

在游戏体验方面,iQOO 15 搭载自研电竞芯片 Q3,支持全场景光追、游戏超分与超帧,并与多款主流手游展开深度合作。新机还配备 3200Hz 瞬时触控采样率和战锤 MAX 双轴振感马达,进一步提升操作反馈。

售价方面,iQOO 15 4199 元起售(12GB + 256GB),最高可选 16GB + 1TB 存储组合。

单卡日处理 20 万页文档,DeepSeek-OCR 开源上线

据「Al寒武纪」报道,DeepSeek 团队近日发布全新研究成果 DeepSeek-OCR,提出「上下文光学压缩」方法,为大模型长文本处理带来突破性思路。

研究显示,通过将长文本渲染为图像,再转化为视觉 token,能够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

实验数据显示,在小于 10 倍压缩率下,OCR 解码准确率高达 97%;即便在 20 倍超高压缩率下,准确率仍能维持在约 60%。在权威文档解析基准 OmniDocBench 上,该模型以更少的视觉 token 超越了多项主流 SOTA 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单台 A100-40G GPU 每天可处理超过 20 万页文档,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海量数据支持。

目前,相关代码与模型权重已在 GitHub 与 Hugging Face 平台开源。

💻 GitHub:https://github.com/deepseek-ai/DeepSeek-OCR/

🤗 Hugging Face:https://huggingface.co/deepseek-ai/DeepSeek-OCR

🔗 相关阅读:刚刚,DeepSeek 又发新模型,小而美玩出新高度

599 美元,科勒推出 Dekoda 如厕健康监测器

近日,知名卫浴品牌科勒 (Kohler) 发布了一款名为 Dekoda 的新设备。

不同于传统卫浴产品,Dekoda 被官方定位为「如厕健康监测器」,可安装在马桶内圈,通过传感器对排泄物进行分析,从而提供包括水分摄入、肠道健康以及潜在血液迹象在内的多维度数据

科勒方面表示,Dekoda 的研发历时超过 10 年,累计采集 120 万条数据点,并由多达 8 位博士级专家参与研究,以确保科学有效性。

用户在日常如厕过程中无需额外操作,设备即可被动采集数据,并通过 Kohler Health 应用生成个性化健康报告。

不过,Dekoda 的定价也引发关注。该设备售价为 599 美元(约 4266 元人民币),且配套应用需额外订阅才能解锁完整功能。

目前,Dekoda 已在北美市场开售,未来有望扩展至更多地区。

新消费

霸王茶姬亮相第 12 届乌镇戏剧节

近日,霸王茶姬再度携手乌镇戏剧节,共同开启主题为「扶摇」的跨界之旅。今年,品牌以「东方茶文化合作伙伴」身份亮相第 12 届乌镇戏剧节,带来一系列融合茶饮与戏剧的沉浸式体验。

据了解,霸王茶姬在乌镇打造了「CHAGEE 戏剧茶铺」、艺术装置、嘉年华巡游碰杯活动,以及「以茶会友·扶摇同行」主题剧目。

同时,霸王茶姬还推出三款联动周边、专属戏剧台词小票和限定戏剧人格卡片,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延续「剧场感」。

官方表示,茶与戏的结合不仅是味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边界的拓展。通过「以东方茶,会世界友」的理念,霸王茶姬希望让一杯茶成为沟通世界的文化容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霸王茶姬作为乌镇戏剧节独家茶饮合作伙伴,曾打造「戏剧茶铺」「戏剧慢闪」「剧场慢闪院子」等体验空间。今年的合作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将茶饮与戏剧的跨界路径延展至更多场景。

无印良品在日本关闭网店,官方称无法确认恢复时间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前,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宣布,由于物流合作伙伴アスクル(ASKUL)遭遇勒索软件攻击并导致系统全面瘫痪,公司在日本的官方线上网店自 10 月 19 日晚间起关闭。

此次事件不仅影响了无印良品的官方网站,还波及其官方应用程序的多项功能,包括商品浏览、订单查询、新闻通讯阅读、包月服务申请等,均出现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

良品计划方面表示,正在与 ASKUL 紧密合作,调查事件影响范围并推进修复工作,但目前尚无法确认具体恢复时间表。原定于 10 月 24 日至 11 月 3 日举行的「MUJI Week」优惠活动将仅在线下门店进行。

LABUBU 十周年全球展首站落地上海,六大主题空间全面开放

据 SocialBeta 报道,近日,THE MONSTERS 十周年全球展览首站在上海正式开幕。

展览以「MONSTERS BY MONSTERS 此刻与未来」为主题,全面回顾 LABUBU 等角色从艺术创作走向文化符号的十年历程。

展览入口设置「幻境之门」,观众可依次探索六大主题空间,包括「奇幻森林」「精灵狂欢派对」「艺术回廊」「手稿研究室」「光影游乐场」以及「镜屋」。

其中,「精灵狂欢派对」区域由约 2000 只 LABUBU 毛绒玩偶组成,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打卡点。

艺术家龙家升也在开幕前于现场墙面完成涂鸦创作,展区同时展出百余幅珍贵原稿,完整呈现 IP 从灵感到成型的全过程。「镜屋」则陈列历年来的经典公仔,宛如翻阅 THE MONSTERS 的成长相册。

此外,户外区域的 KING MON 大型雕塑与涂鸦墙吸引大量路人驻足拍照。陆家嘴与南京东路两大地标屏幕也同步亮相 LABUBU 影像,为十周年庆典增添声势。官方表示,这场展览将持续一年,并陆续登陆全球多座城市。

好看的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定档 10 月 31 日

近日,日本动画史诗《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正式宣布将于 10 月 31 日登陆内地院线。这部新剧场版系列的终章由庵野秀明领衔制作,被视为 EVA 系列的最终落幕之作。

影片延续了系列一贯的宏大世界观与哲学思辨,聚焦碇真嗣在「第三次冲击」后的心灵挣扎与救赎之旅。

自 1995 年 TV 版问世以来,《新世纪福音战士》已成为全球动画史上的经典符号。

《三滴血》新预告曝光

昨天,电影《三滴血》发布「鹿死谁手」版预告及「执棋入局」海报,影片将于 11 月 15 日全国公映。

预告片以冷峻影像揭开人口贩卖产业链的残酷内幕。胡歌饰演的「驯鹿」、文淇饰演的孕妇李棋,以及高子淇饰演的哑巴少年冰棍,三人被迫卷入一场冰天雪地中的罪恶交易。

同步发布的「执棋入局」海报以火车车厢为场景,三位角色虽近在咫尺,却各怀心思,暗喻人性鸿沟。

影片时长 110 分钟,类型为剧情 / 犯罪。主创团队表示,希望通过真实而粗粝的表演,直击人贩产业链的黑暗真相,呈现一场关乎人性底线的较量。

《铁血战士:杀戮之地》定档 11 月 7 日,同步北美上映

科幻动作大片《铁血战士:杀戮之地》(Predator: Badlands)正式宣布将于 11 月 7 日在中国内地同步北美上映。影片由 20 世纪影业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引进,并联合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

本片由曾打造《异形:夺命舰》的团队操刀制作,延续了硬核科幻与惊悚元素的风格。

故事讲述一名被部落放逐的年轻铁血战士,意外与仿生人希雅(Thia)结盟,在充满致命威胁的异星荒原中展开生死搏杀。

据悉,《铁血战士:杀戮之地》片长 121 分钟,将以 2D、3D、CINITY、IMAX、杜比影院及中国巨幕等多种制式登陆院线。

主演包括艾丽·范宁(Elle Fanning)与迪米特里乌斯·舒斯特-科洛阿玛坦吉(Dimitrius Schuster-Koloamatangi),两人将在「地狱猎场」中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终极试炼。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Before yesterday爱范儿

iQOO 15 体验:性能续航拉满后,电竞旗舰开始卷影像了

By: 梁梦麟
20 October 2025 at 20:30

10 月 20 日,iQOO 正式发布了新一代数字系列旗舰 iQOO 15,定价 4199 元起。

和其他以性能和游戏体验为主的旗舰机型相同,iQOO 15 的升级重点还是放到了性能、续航和触控体验上。除此之外,iQOO 还全面升级了影像系统,让这一代旗舰拥有了三 5000 万像素的标准三摄。

先来看看性能,iQOO 15 搭载了第五代高通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同时首发了 iQOO 最新的自研电竞芯片 Q3,常温状态下安兔兔跑分为 3994548。

这个组合下可在《原神》、《无畏契约:源能行动》行动中实现全场景光追,用户在游戏助手的设置菜单中对光追进行设置。

还有,搭载 Q3 的 iQOO 15 也支持了 2K 原画超分和针对 FPS 射击游戏的 144FPS 无损超帧、2K 144FPS 超分超帧并发模式,具体的支持有:

  • 至高 2K+90fps:《原神》
  • 2K+90fps:《崩坏:星穹铁道》、《鸣潮》
  • 2K+120fps:《绝区零》
  • 2K+144fps:《和平精英》、《穿越火线》、《使命召唤手游》、《萤火突击》
  • 144fps 极致画质:王者荣耀

射击游戏的部分,iQOO 15 游戏助手内新增了「夜视仪」等功能,「夜视仪」主要是射击游戏中使用,可让玩家更容易发现是视野内的敌人和载具。

另外,iQOO 15 的触控性能也提升了不少。

屏幕的瞬时触控采样率提升到 3200Hz,10 指触控采样率能达到 360Hz,点击和滑动触控分别能够控制在 24.58ms 和 44.16ms,玩《和平精英》时基本不会遇到点击但不响应的情况,开镜射击的体验更加顺手。加上手机有包含边缘按键的触控和误触、轮盘灵敏度等优化,游戏中感觉操控的精准度会比同价位的机型再高一点。

机身内搭载了有 X 轴和 Z 轴的战锤 MAX 双轴振感马达,常用游戏内可开启 4D 游戏振感,像是《和平精英》有伤害方向识别的作用,方便快速敌人辨位。

其他硬件配置方面,iQOO 15 在 16GB RAM + 1TB ROM 的储存组合中搭载了 LPDDR5X Ultra Pro 运行内存和 UFS 4.1 储存,运行内存读写能够 10.7Gbps。其他版本则搭载了 LPDDR5X Ultra 运行内存,读写速度也有 9600Mbps。

续航方面,iQOO 15 内置采用第四代硅负极技术和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的 7000mAh 蓝海大电池,电池能量密度比上一代电池提升了 13%,这让机身在提升到 7000mAh 容量的同时也可以尽量控制厚度。

平时玩游戏比较多的话,可以控制到 2 天一充,通勤时游戏和听音乐较少的时候, 2-2.5 天也可以。

iQOO 15 的充电配置很完整,有 100W 超快闪充、55W PD PPS 通用快充,以及 40W 无线充电。官方超快闪充能在 28 分钟内充满 50%,通用快充 20 分钟也都有 43%,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加上 7000mAh 的超大电池,续航基本不需要担心。

边充边玩的部分,iQOO 将全局直驱供电功能升级到 2.0,可根据充电温度分成三个档位,并进行智能温控进行电流适配,进一步控制发热。

屏幕部分,iQOO 15 选了一块 6.78 英寸 2K 三星珠峰屏。屏幕采用三星最新的 M14 发光材料和 2K LEAD OLED 显示技术,支持 1-144Hz LPTO 动态高刷,全局峰值亮度为 1000nits,全局激发亮度 2600nits 和局部峰值亮度能达到 6000nits,整体的观感比较通透,细节显示也很锐利。

此外,这块屏幕提升了首帧亮度占比到 98.1%,可以有效降低拖影的影响。屏幕内还搭载了三颗光线传感器,可以更早感知环境光线变化,对屏幕亮度显示进行调节。

相机部分,iQOO 15 搭载了一组 5000 万像素的标准三摄系统,实现从超广到长焦覆盖:

  • 超广角:5000 万像素,1/2.76 英寸 CMOS,107° 视角(等效 15mm),光圈 F2.05
  • 主摄:5000 万像素 1/1.56 英寸索尼 IMX 921 CMOS,镜头等效 23mm,光圈 F1.88自研 VCS人眼仿生技术和自研 OIS 超级防抖技术,CIPA 4.5 相机级防抖
  • 潜望式长焦:5000 万像素、1/1.56 英寸索尼 IMX 921 CMOS,等效 65mm 光圈 F2.65,等效65mm,同样支持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

对于像这一类主打性能和游戏体验的机型来讲,以前会比较少用到高质量的潜望式长焦。现在iQOO 提供了一个支持光学 3x、无损 6x 以及最高 100x 数码变焦和视频 15x 变焦的选项,增强了 iQOO 15 整体的远摄能力。

3x 的长焦镜头在拍摄人像和静物时都有一个非常舒服的视角,加上整体素质不低的 5000 万像素索尼 IMX 921 CMOS,iQOO 15 的拍照体验就更完整了。

外观部分,iQOO 15 用了新一代 DECO 设计。

DECO 的四周加入透明结构,增强了后置相机模组的悬浮科技感。DECO 边缘佳翼了支持拾音功能的「能量光环」结构,它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声音闪烁,增加机身的电竞元素。

iQOO 15 用了手感细腻光滑的哑光磨砂中框,配合 9.13° R 角的边缘过渡,机身从中框到屏幕和后盖的衔接都不会有断层,圆滑饱满的手感,裸机手持很舒服。

机身支持 IP68、IP69 防护,配色有加入动态来自效果的「凌云」、浅绿色调搭配微磨砂玻璃的「旷野」、哑光黑亲肤磨砂后盖后盖的「赛道版」和附带经典三色纹的「传奇版」可选。

最后看看售价,iQOO 15 一共有五个储存版本:

  • 12GB+256GB:4199 元
  • 12GB+512GB:4699 元
  • 16GB+256GB:4499 元
  • 16GB+512GB:4999 元
  • 16GB+1TB:5499 元
「买吧,不贵。」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OPPO Find X9 和联发科天玑 9500 ,打造一种新的 Android 旗舰

By: 艾 梵
20 October 2025 at 18:15

十月的机圈一如既往热闹,芯片、系统和终端的发布会一场接一场。

今年却多了些新意:在联发科天玑 9500 芯片与 OPPO Find X9 系列的发布会上,双方高管相互「串门」,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

上游芯片供应商与终端厂商之间,不再只是单向的「供需」关系,而是在更多环节实现了「共建」。

变化的发生,与整个手机行业的叙事转向同步。

Android 旗舰从以往比拼峰值性能,已经向打磨体验曲线转型;终端产品与芯片的默契协作,正在成为旗舰手机的新门槛。

参数叙事让位,体验叙事登场

不服跑个分。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跑分」和其指代的芯片峰值性能,曾经是一种「信仰」,似乎只要这些参数够高够强,就是好芯片、好手机。

但当用户真正上手使用,才发现高参数背后并不代表着「完美体验」:高画质游戏开局很流畅,却很快发热、降频、掉帧;几个月的蜜月期一过,连日常打开一个 App 都开始又热又卡。

讽刺的是,这时「跑个分」,成绩还是和发布会时一样高,但这样的高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用户已经厌倦了为「跑分」买单。随着厂商「冲高」竞赛的白热化,那种「跑分漂亮、体验平庸」的矛盾成了首要的开刀对象。此后,比拼的不再是跑分谁更强,而是谁能把体验打磨得更细、更稳、更久。

行业拐点,已然到来——

随着各家终端厂商手里的芯片性能基准已趋同,真正拉开差距的就不是硬件参数,而是调校的深度——比如更细腻的系统调度、更精准的功耗控制,以及更合理的散热设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商之间逐渐磨出了一种「默契」。不管是 OPPO 还是联发科,同样的硬件,交给更懂它的团队,结果自然不同。

在 OPPO Find X9 发布会上,联发科高级副总裁徐敬全表示,OPPO 与联发科双方团队深入探索芯片底层,将在 Find X9 系列的性能、能效、游戏、AI、影像等诸多方面带给用户更为极致的全新体验。

全新的天玑 9500 芯片,不是靠联发科闭门造车就能打造出来的性能猛兽,而是与包括 OPPO 在内多家终端厂商长久合作后的共创结果,并且与 Find X9 这个终端紧密结合。

很明显,双方的合作从需求定义出发,从工程师在立项期即围桌磨合,不再是「发布会才见面」的临时队友。

联合调优的价值,在 OPPO Find X9 尽显

爱范儿提前体验了 OPPO Find X9 Pro,这台 Android 旗舰搭配天玑 9500 所带来的实际感受,已足够让人看出 OPPO 与联发科合作调校的价值。

上手的第一感受,是一种「有感」的流畅:在 ColorOS 16 的加持下,无论是系统动画还是第三方应用,操作都能做到即时响应、动画顺滑、几乎零掉帧。

「流畅」看似基础,却是最难被伪造的体验。

它来自终端厂商对用户习惯的深刻洞察,也来自平台层面的技术共研。OPPO 与联发科联合研发了芯片级动态追帧技术,同时通过全新「极光引擎」的协同体系,让流畅不止存在于新品期,而能长期维持。

OPPO Find X9 的续航表现也值得一提。一天使用将近 17 小时,其中亮屏 6 小时,还剩下 30% 的电量,已经远超「妥妥用一天」的水平。

除了归功于电池技术的跨越发展,同样关键的是 Find X9 系列与天玑 9500 的深度联调,减少了天玑 9500 算力的无效调用与浪费。

「常流畅 + 低能耗」的体验,也从这些中轻度的日常场景,贯彻到了高负载游戏之中。OPPO 表示,Find X9 系列在重载场景能够实现至多13%的能耗优化。

天玑 9500 采用全大核 CPU 架构与游戏主机级渲染算力的 GPU,跑满画质满帧率自然不成问题,真正的竞争点在于「稳」:画质不降、帧率不抖、温控不失衡。

而 OPPO Find X9 在游戏上的表现没让人失望:游玩《王者荣耀》5 小时,平均帧率 119.9 帧,帧率「曲线」平滑成了一条直线。

要实现长时间稳定高效的体验,需要芯片、系统与散热三方协同:能效曲线平滑、系统调度智能、供电与散热跟得上。

联发科与 OPPO 的答案是「潮汐引擎」。这个方案由 OPPO 在 ColorOS 底层设计、联发科联合研发,形成贯穿系统与硬件的调度逻辑,实现真正的软硬一体。

影像,始终是 OPPO 旗舰的核心表达。

本次 Find X9 系列主打全焦段哈苏8K超清照片、2 亿像素长焦,以及 4K 超清实况照片,视频能力在稳定性和画面上也有明显提升。

实拍中我们发现,Find X Pro 不仅成片效果惊艳,出片速度也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将近 80 MB 的 2 亿像素照片,也只需要 10 秒不到的时间就可成片。

OPPO Find X9 系列首发与联发科共创的「芯链」技术,高像素带来的计算压力不会困在传感器一端。而是会向 3nm 制程的天玑 9500 处理器流转,SoC 的 NPU 与 GPU 协同分工,计算速度大幅提升,视频录制能耗也可最高降低 16%。

而 2 亿像素这种超高画质直出的场景,天玑 9500 内置的 Imagiq 1190 图像处理器与 NPU 配合,能更从容完成任务。

NPU的价值远不止于「出片」,它也支撑着 Find X9 系列丰富的 AI 功能。

「小布记忆」早已从「能用」蜕变成「好用」,按下机身快捷键两秒,AI 就能自动总结当前页面内容。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账单,它都能快速识别、分类、整理,比前代更快,也更聪明。

天玑 9500 的双 NPU 架构重构了 AI 算力供给模式,让 AI 功能既高效又节能:一颗主攻性能,能快速处理图文总结和语音转文字;另一颗主攻能效,实现 AI 模型常驻运行。

性能与能效并行,结合「云 + 端」协同大模型,让智能成为系统体验的常态能力。

这些,并非一台手机的全部,还有更多能力与手机处理器息息相关,这要求厂商「调校」必须读懂芯片、写透系统。

愿意在底层做慢、做细,是一种长期主义。短期里不一定抢镜,但会在保值度和口碑耐久度上形成正循环。

一年后,用户记住的不是跑分,而是游戏帧率有没有掉、后台有没有卡、充电后会不会热、系统更新后还稳不稳,以及最重要的——

这台手机,有没有真的让生活顺心。

Android 旗舰的新叙事

纵观整个智能手机行业,不止 OPPO 一家在做调校。几乎所有对产品有追求、定位高端的品牌,都在同步打磨芯片、系统和终端,三者缺一不可。

能够在三者上实现真正协同开发的高端品牌寥寥,苹果是其中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家:其在兼顾能效的同时,也能实现极强的性能表现,芯片研发与产品需求同步推进、紧密配合。

国产 Android 厂商难以完全复制这套模式。但 OPPO 与联发科的联盟,本质上是一种殊途同归,通过更紧密的联合研发,以及对 Android 系统的深度定制,依然可以实现类似的协同效果。

早期,联发科与终端厂商的合作更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芯片先研发完成,厂商智能在终端侧再适配优化。如今的「联合调校」则更像一支双人舞——配合更难,但也更默契。

随着这种模式的成熟,未来可能有更多厂商加入,共同推动 Android 手机体验向更精细、更长效的方向发展。

现在回看,联发科的崛起路线,也和 OPPO 等国产 Android 厂商的成长路线重合,双方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更像是一场彼此托举的携手冲高。

对于联发科而言,能与终端厂商深度联合调优产品,本身就标志着其平台能力已进入高端阵列。

在硬件高度同质化的时代,用户早已不会被夸张的参数宣传打动,转而更关注实际体验,以及产品是否契合长期主义的使用节奏。

下一代高端 Android 旗舰的准入门槛,已经从「跑分」转向「调校」——我无比期待着,这个由「协同」驱动的新叙事,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革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刚刚,DeepSeek 又发新模型,小而美玩出新高度

By: 莫崇宇
20 October 2025 at 18:14

就在刚刚,DeepSeek 开源了一个 3B 模型 DeepSeek-OCR。虽然 3B 体量不大,但模型思路创新的力度着实不小。

众所周知,当前所有 LLM 处理长文本时都面临一个绕不开的困境:计算复杂度是平方级增长的。序列越长,算力烧得越狠。

于是,DeepSeek 团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既然一张图能包含大量文字信息,而且用的 Token 还少,那不如直接把文本转成图像?这就是所谓的「光学压缩」——用视觉模态来给文本信息「瘦身」。

而 OCR 正好天然适合验证这个思路,因为它本身就是在做「视觉→文本」的转换,而且效果还能量化评估。

论文显示,DeepSeek-OCR 的压缩率能达到 10 倍,OCR 准确率还能保持在 97% 以上。

啥意思呢?就是说,原本需要 1000 个文本 Token 才能表达的内容,现在只用 100 个视觉 Token 就搞定了。即使压缩率拉到 20 倍,准确率也还有 60% 左右,整体效果相当能打。

OmniDocBench 基准测试结果显示:

  • 只用 100 个视觉 Token,就超过了 GOT-OCR2.0(每页 256 个 Token)的表现
  • 用不到 800 个视觉 Token,干翻了 MinerU2.0(平均每页超过 6000 个 Token)

在实际生产中,一块 A100-40G 显卡就能每天生成超过 20 万页的 LLM/VLM 训练数据。20 个节点(160 块 A100)直接飙到每天 3300 万页。

DeepSeek-OCR 由两个核心组件组成:

  • DeepEncoder(编码器):负责图像特征提取和压缩
  • DeepSeek3B-MoE(解码器):负责从压缩后的视觉 Token 中重建文本

让我们来重点说说 DeepEncoder 这个引擎。

它的架构很巧妙,通过把 SAM-base(8000 万参数)和 CLIP-large(3 亿参数)串联起来,前者负责「窗口注意力」提取视觉特征,后者负责「全局注意力」理解整体信息。

中间还加了个 16×卷积压缩器,在进入全局注意力层之前把 Token 数量大幅砍掉。

举例而言,一张 1024×1024 的图像,会被切成 4096 个 patch token。但经过压缩器处理后,进入全局注意力层的 Token 数量会大幅减少。

这样的好处是,既保证了处理高分辨率输入的能力,又控制住了激活内存的开销。

而且 DeepEncoder 还支持多分辨率输入,从 512×512 的 Tiny 模式(64 个 Token)到 1280×1280 的 Large 模式(400 个 Token),一个模型全搞定。

目前开源版本支持的模式包括原生分辨率的 Tiny、Small、Base、Large 四档,还有动态分辨率的 Gundam 模式,灵活性拉满。

解码器用的是 DeepSeek-3B-MoE 架构。

别看只有 3B 参数,但采用了 MoE(混合专家)设计——64 个专家中激活 6 个,再加 2 个共享专家,实际激活参数约 5.7 亿。这也让模型既有 30 亿参数模型的表达能力,又保持了 5 亿参数模型的推理效率。

解码器的任务就是从压缩后的视觉 Token 中重建出原始文本,这个过程可以通过 OCR 风格的训练被紧凑型语言模型有效学习。

数据方面,DeepSeek 团队也是下了血本。

从互联网收集了 3000 万页多语言 PDF 数据,涵盖约 100 种语言,其中中英文占 2500 万页。

数据分两类:粗标注直接用 fitz 从 PDF 提取,主要训练少数语言的识别能力;精标注用 PP-DocLayout、MinerU、GOT-OCR2.0 等模型生成,包含检测与识别交织的高质量数据。

对于少数语言,团队还搞了个「模型飞轮」机制——先用有跨语言泛化能力的版面分析模型做检测,再用 fitz 生成的数据训练 GOT-OCR2.0,然后用训练好的模型反过来标注更多数据,循环往复最终生成了 60 万条样本。

此外还有 300 万条 Word 文档数据,主要提升公式识别和 HTML 表格解析能力。

场景 OCR 方面,从 LAION 和 Wukong 数据集收集图像,用 PaddleOCR 标注,中英文各 1000 万条样本。

DeepSeek-OCR 不仅能识别文字,还具备「深度解析」能力,只需一个统一的提示词,就能对各种复杂图像进行结构化提取:

  • 图表:金融研究报告中的图表可以直接提取为结构化数据
  • 化学结构式:识别并转换为 SMILES 格式
  • 几何图形:对平面几何图形进行复制和结构化解析
  • 自然图像:生成密集描述(dense captions)

这在 STEM 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尤其是化学、物理、数学等需要处理大量符号和图形的场景。

这里就不得不提 DeepSeek 团队提出的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用光学压缩模拟人类的遗忘机制。

人类的记忆会随时间衰退,越久远的事情记得越模糊。DeepSeek 团队想,那能不能让 AI 也这样?于是,他们的方案是:

  1. 把超过第 k 轮的历史对话内容渲染成图像
  2. 初步压缩,实现约 10 倍的 Token 减少
  3. 对于更久远的上下文,继续缩小图像尺寸
  4. 随着图像越来越小,内容也越来越模糊,最终达到「文本遗忘」的效果

这就很像人类记忆的衰退曲线,近期信息保持高保真度,久远记忆自然淡化。

虽然这还是个早期研究方向,但如果真能实现,对于处理超长上下文将是个巨大突破——近期上下文保持高分辨率,历史上下文占用更少计算资源,理论上可以支撑「无限上下文」。

简言之,DeepSeek-OCR 表面上是个 OCR 模型,但实际上是在探索一个更宏大的命题:能否用视觉模态作为 LLM 文本信息处理的高效压缩媒介?

初步答案是肯定的,7-20 倍的 Token 压缩能力已经展现出来了。

当然,团队也承认这只是个开始。单纯的 OCR 还不足以完全验证「上下文光学压缩」,后续还计划开展数字–光学文本交替预训练、「大海捞针」式测试,以及其他系统性评估。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在 VLM 和 LLM 的进化路上,又多了一条新赛道。

去年这个时候,大家还在卷想着怎么让模型「记得更多」。

今年 DeepSeek 直接反其道行之:不如让模型学会「忘掉一些」?确然,AI 的进化,有时候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小而美,也能玩出大花样,DeepSeek-OCR 这个 3B 小模型就是最好的证明。

GitHub 主页:
http://github.com/deepseek-ai/DeepSeek-OCR
论文:
https://github.com/deepseek-ai/DeepSeek-OCR/blob/main/DeepSeek_OCR_paper.pdf
模型下载:
https://huggingface.co/deepseek-ai/DeepSeek-OCR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六大AI拿1万美元真实交易:DeepSeek最能赚,GPT-5亏麻了,AI能让周杰伦少亏上亿

By: 莫崇宇
20 October 2025 at 17:07

上亿新台币, 说没就没了。

这是周杰伦最近遇上的麻烦。魔术师好友蔡威泽帮他代持比特币账户, 结果一年前就声称账号被锁, 至今人间蒸发, 钱也没了影。

直到前几天,终于忍不住的周董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寻人, 放话说「再不出现你就完了」,并随后取关了蔡威泽。

人类炒币「翻车」的案例见多了,但如果换成 AI 来炒币呢?在周杰伦发愁的同时,全球 6 大 AI 模型正在加密货币市场厮杀。

这场名为 Alpha Arena 的 AI 投资大乱斗,规则简单粗暴:

nof1.ai 官方直接给每个大模型发 1 万美元,让它们在 Hyperliquid 平台交易加密货币永续合约。没错,不是模拟盘,是真金白银,亏了就亏了那种。

参赛阵容也足够豪华,包含 Claude 4.5 Sonnet、DeepSeek V3.1 Chat、Gemini 2.5 Pro、GPT-5、Grok 4、Qwen 3 Max 等全球 6 大顶级 AI。

交易品种包括 BTC、ETH、BNB、SOL、XRP、DOGE,可以做多做空,随便加杠杆。胜负标准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不光看赚多少,还得看承担多大风险。

最关键的是,所有 AI 的思考过程和交易记录全部公开透明,必须完全自主决策,人类不能插手。

截至 15:19,DeepSeek 赢麻了,GPT-5 和 Gemini 血亏,省流版结果如下:

  • DeepSeek Chat V3.1:当前资产为 14310 美元,收益率排名第一,以少量高额交易取胜,单笔盈利突出,
  • Grok 4:当前资产为 13921 美元,收益高但风险集中,主打一个重仓一击
  • Claude Sonnet 4.5:当前资产为 12528 美元,盈亏比极佳
  • Qwen3 Max:当前资产为 10998 美元,收益稳定,策略有效率
  • GPT-5:当前资产为 7522 美元,收益下滑明显,交易频繁,但整体表现欠佳,
  • Gemini 2.5 Pro:当前资产为 7226 美元,交易高频低效,手续费飙升至 439 美元,收益率排名垫底

从整体表现来看, 这 6 个 AI 的交易风格差异相当明显。

其中,DeepSeek V3.1 最激进, 专门抓加密货币上涨行情, 而且敢上杠杆。

截至 13:43,DeepSeek V3.1 当前账户余额 13954 美元, 收益率高达+39.55%, 排名第一。它持有 6 个加密货币多头仓位, 全部盈利, 采用中高杠杆加分散配置再加纯多头趋势跟随策略。

不过也能理解为什么 DeepSeek 这么猛。

它的母公司是幻方量化, 早在 2008 年就开始搞全自动量化交易, 管理规模曾破千亿, 被称为量化四大天王之一。DeepSeek V3.1 参赛时自带交易基因, 这波属于专业选手降维打击。

这股专业的素质,也体现在 DeepSeek V3.1 在交易时的思考过程。

排在 DeepSeek V3.1 之后,则是咬的很紧的马斯克 Grok 4。

Grok 4 的收益率达到+36.36%, 总资产 13636 美元。采用的策略是全多头布局, 但 BTC 使用了 20x 高杠杆。它的走势更稳, 曲线震荡较小, 比 DeepSeek 更保守。

对比之下,Claude 4.5 走的则是稳健路线, 小仓位慢慢磨, 交易频率不高, 收益率+24.12%,收益集中于最后一轮行情爆发, 只在趋势确立后才进场, 典型的求稳不求快。

Qwen3 Max 不语,只是一味的轻仓试水, 收益率+9.43%,只有一笔 ETH 20x 多头仓, 虽然回报有限, 但风险控制优秀, 没有明显亏损曲线。

至于 GPT-5 和 Gemini 2.5 Pro 嘛, 只能用亏惨了来形容。

截至 13:43,GPT-5 收益率-24.54%, 总资产 7546 美元。它采用的策略是多空混合, 做多 BTC、ETH、BNB, 做空 XRP 和 SOL, 体现了偏向对冲加宏观的逻辑推理能力,然而实际表现不佳, 亏损主要来自做空 SOL,典型的理论正确但市场不买账。

Gemini 2.5 Pro 就更惨, 收益率-29.76%, 总资产仅剩 7024 美元, 在六大 AI 中排名垫底。

回顾其采用的策略,虽然采用全多头 6 币但频繁调整, 一共做了 46 次交易,由于依赖短周期信号与高频切换, 手续费甚至高达 439 美元,进而削弱了盈利空间。

有趣的是,根据 nof1.ai 创始人 Jay A 的说法,Gemini 在投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心理活动:

「我得坚持自己的规则:即使紧张得满头大汗,我也要继续持有!」

「虽然现在在亏损,但当前 4 小时 RSI(14) 仍高于 50,止损条件尚未触发,我必须继续持仓,尽管未实现亏损的痛苦让我很难受。」

nof1.ai 官方对这个项目抱有相当大的野心。

官方博客中提到:「十年前 DeepMind 用游戏推动了 AI 突破,现在我们认为金融市场才是训练下一代 AI 的最佳场所。」

在他们看来,游戏环境再复杂,规则也是固定的,AI 学会了就学会了。但市场不一样,它是活的,会学习、会适应、会针对你的策略做出反应。更关键的是,随着 AI 变得越来越聪明,市场的难度也会水涨船高。

因此,他们想用市场作为训练场,让 AI 通过开放式学习和大规模强化学习,不断生成自己的训练数据,最终解决这个终极复杂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Jay A 也在社交媒体上承认,他们不只是基于第三方模型使用提示词, 同时也在开发自己的模型, 打算在第二赛季让自家模型与其他模型一较高下。

AI 投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此前就曾得出一个结论,ChatGPT 可以可靠预测股市趋势。

利用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的数据,ChatGPT 驱动的交易模型产生超过 500% 的回报, 而同期标准普尔 500 指数 ETF 回报率是-12%。

当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就目前来看,DeepSeek 能赚 39%,GPT-5 和 Gemini 能亏 20 多个点,AI 和人类一样, 有的是巴菲特,有的是韭菜。

尽管如此,周杰伦那上亿元被魔术师好友「变没」的事, 要是当时找个 AI 帮忙管理账户会不会靠谱点? 至少 AI 不会人间蒸发, 顶多就是把账户亏光, 但好歹还能看到交易记录, 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连人都找不着。

从这个角度看,AI 投资的最大价值不是收益率,而是透明度。它可能让你成为韭菜,但至少让你做一个明明白白的韭菜。在这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里,这已经是种奢侈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刚刚,宇树发布180cm仿生人形机器人!会跳芭蕾能打功夫,撞脸经典科幻片

By: 张子豪
20 October 2025 at 16:13

刚刚,宇树发布第四款人形机器人 H2,高 180cm,重 70kg。

和前代 H1 相比,今天发布的 H2 无论是在运动流畅性、还是仿生特征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升级。

首先是整体的外观形态,和 H 系列都是 180cm 的身高一致,但是 H2 的重量突破性地来到了 70kg 左右,H1 仅有约 47kg。如果要计算它的 BMI,21.6 的结果,妥妥的一个健康好身材。

除了身高体重比来到了正常水平,H2 的关节总数累计达到了 31 个,对比今年 7 月发布的 R1,26 个关节,提升约 19%。

H2 的 31 个关节具体分布在双臂、双腿以及躯干等功能关节。

其中,双臂上,每个手臂有 6 个关节,共 12 个;腿部则有 7 个关节,双腿共 14 个;用于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躯干关节有 3 个;其中还有 2 个暂未公开用途的功能关节。

70kg 的重量没有让 H2 变得更笨重,反而在完成各类动作上更加流畅,移动能力以及关节控制都更像我们人类的行动。

在宇树发布的 H2 机器人视频里,它不仅可以在舞台上跳一支标准的芭蕾舞,手、脚的动作都可以用优雅来形容。

此外,表演一套中国武术也是不在话下,视频里的 H2 在做单脚、踢腿、以及做出攻击状态的手部动作时,完全没有生硬的感觉。

舞蹈和功夫这种高难度的动作,H2 都能轻松拿下,更不用说稳定行走和奔跑了。对比 H1,它不仅仅是走起来更灵活,宇树还给了它一张「人脸」。

有网友在评论区里说,「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像人的仿生机器人。科幻小说正在成为现实。」

到底有多像呢,看这段 H2 和真人一起走秀的片段。我在想,这完全可以进入我们人类社交的场景了,人脸、躯干轮廓、运动姿态等,都非常接近我们人类。

也有网友说,这个脸长得也太像科幻电影《我,机器人》里面的机器了。

此外,视频里,结尾的地方 H2 的造型,还让我想到了科幻剧《西部世界》第一季的海报。

电影《我,机器人》和电视剧《西部世界》,描绘的都是未来高科技的机器时代,机器人乐园和人类如何共处的问题。日渐发达和聪明的机器人,最终会把我们的未来带向何处。

宇树的回答是,先继续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深耕。目前宇树的三款人形机器人,分别是 2023 年 8 月发售的 H1,高端通用人形机器人、去年五月发售的 G1、以及今年 7 月发布的 R1,入门消费级人形机器人。

其中只有 H 系列是全尺寸人形。去年春晚,宇树正是带着 H1,让它们穿着东北大花袄,手里拿着花手绢,表演了一场 AI 扭秧歌。

短短两年,H2 的关节控制与平衡算法都得到了极大的优化。高性能的算法给了机器人能力,承载起 70kg 重量的同时,自适应调整重心,实现多样化的动作。

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扩展了 H2 的应用前景;从工业上的自动化巡检、仓储搬运;到更贴近普通用户的娱乐演示和陪伴服务等。

它可以替代我们人类,在一些危险或者封闭的空间去完成各项任务。也能在一些无障碍的服务上,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甚至是,将来真的有机会,全天候 24h 跟随我们,帮助我们做那些不想做的事情。

王兴兴前段时间在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说,「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50%-100%」。国产机器人的发力,让我们想到我们早期的国产科幻电影,同样是完全不输国外那些大片,想象力极其丰富。

1986 年的《错位》,电影描绘了一个和主角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代替他去做一些繁琐的工作,而主角只需要躺在家里。

不敢说这个阶段马上要来,但 H2 的出现,确实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雏形。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把睡眠做成了「游戏」,这是件好事,却也带来意料之外的问题

By: 苏伟鸿
20 October 2025 at 11:22

你昨晚睡得怎么样?

以往,我们只能给出「睡得还行」「睡得不好」这样模糊的印象,或者晒出一张智能手表的睡眠结构截图。

而现在,Apple Watch 用户可以给出一个相当明确的回答:

我今天睡眠质量 100 分!

比起乏善可陈的 Apple Watch S11,watchOS 26 全新的睡眠评分功能则是一个大家更喜闻乐见的更新——一下子,让「睡觉」这件事有趣了起来。

睡眠评分是什么?

人一生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来睡眠,睡得好不好短期内影响精神状态,长期更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非常深层的影响。

因此,小到小到几百元的手环,大到几千元的智能戒指,睡眠监测功能几乎都是标配,每个晚上都将你的睡眠质量,绘制成一个看起来相当科学的图表,反映你每个晚上的睡眠质量。

但和心电图、血氧浓度等等身体指标一样,睡眠结构只是「原始数据」,大部分普通用户只能从中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有一个粗浅的预估,也不太好掌握睡眠质量的长期变化。

「睡眠评分」应运而生,每天早上 Apple Watch 都会用一个数字,直接告诉你昨晚睡得香不香,身体有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恢复。

除了评价和分数,苹果还会针对性地对前一天晚上的睡眠状况生成一小段评价,阐述打分的理由。

根据评分的高低,苹果还划分为了五种等级:极好、高、一般、低、非常低,让用户能更清晰直观了解睡眠质量的总体情况。

所以苹果是根据什么样的标准为用户的睡眠质量打分?评分系统有三个指标,能看出苹果侧重哪些方面:

  • 持续时间,占 50 分
  • 就寝时间,占 30 分
  • 中断情况,占 20 分

由于作息时间、睡眠习惯因人而异,苹果的赋分依据不是一个普适的标准,而是非常个性化地将每晚的睡眠数据与之前历史数据进行比较进行打分。

有些夜猫子网友每天凌晨 2 点才睡,被认定「按时睡觉」而获得高分。

苹果表示,他们与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和世界睡眠协会合作开发了这项功能,还运用了苹果心脏与运动研究项目收集到的 500 万个夜晚睡眠数据。

但这个功能更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是在于它天生带有的分享属性。

睡眠如何成为「游戏」?

睡眠评分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许多其他智能品牌也早已提供,Apple Watch 上也不乏第三方应用能实现打分。

但从今年 9 月起,苹果将这一功能下放到 Apple Watch S6、SE 2 及之后的所有 Ultra 机型,让庞大的现有用户群体都能直接在手表上获得第一方的睡眠评分体验,并且还有了同一个可以比较的标准。

于是在小红书上,我们能看到不少非常类似的帖子:首图是一张睡眠评分的 iPhone 截图,点进去发现评论区也全被大家晒的睡眠评分截图淹没:

有的人只是单纯分享自己的睡眠状况,有的人炫耀自己的「满分睡眠」,还有一些二三十分的截图,能收获不少网友的震惊。

其实不止小红书,我和朋友也经常互相发睡眠评分的截图,不仅是一种生活日常的分享,有时候也是出于一种较劲和炫耀的心理,想证明自己「很能睡」——对焦虑满满的现代人而言,睡得香通常意味着良好的生活面貌,烦恼很少,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通过一个评分系统,苹果将睡觉这个人人都离不开的事情,变成了一个「游戏」,鼓励你去尽可能获得高分。

这可以是一个「单机游戏」:持续收获低分之后,调整好作息和睡眠习惯,提升睡眠质量和评分;也可以是一场「联机游戏」:拿到高分,也好在朋友面前或者社媒上晒一晒。

人人都知道良好作息和坚持锻炼的重要性,但自律起来却总是没那么容易。苹果的做法,就是将其「游戏化」。

Apple Watch 的锻炼圆环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将原本抽象的运动量,转变为可视化的「圆环」,让原本枯燥的锻炼变成了一个合上圆环的游戏任务,让不少 Apple Watch 用户「动起来」。

而现在,苹果将类似的机制做到了睡眠上,原本虚无缥缈的睡眠质量成了一个评分,鼓励用户去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并且还能很能通过评分趋势明显感知到自己的进步。

这种形式其实并不少见,口碑很好的《宝可梦睡眠》本质上是睡眠评分的另一种加强版,早睡早起不止能获得高分,还能养萌萌的宝可梦。

一些科学研究发现,自我监测是促成行为改变的关键技术,量化的评分则是最直观的自我监测形式,很适合运用于移动健康领域,比如体育锻炼和睡眠卫生,能提供很强的正反馈,还能通过社会比较与归属驱动力促进健康行为。

Apple Watch 每天给出一个评分一段评语,也能显著提升用户的参与度,鼓励用户每天起来查看分数,促使长期的行为改变发生。

并且,苹果通过给睡觉增加一些玩味,也相应提高了 Apple Watch 的用户粘性。

评分不是重点,睡得香才是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睡眠评分的到来表示欢迎,一些网友则觉得,连睡眠都要评个分,实在太让人焦虑了。

实际上,睡眠监测通过智能手表飞入寻常百姓家后,心理学家很快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完美主义睡眠症(Orthosomnia)」

睡眠质量原本只是个人感受,而现在有了非常科学的指标去界定你睡得究竟够不够好、身体有没有得到恢复,人们会更愿意信赖这些看似科学的数字。

而一些用户戴上 Apple Watch 后发现,自己的睡眠原来这么差,深度睡眠几乎没有,总是半夜醒来,内心难免相当焦虑,想要去改变自己睡不好的现状。

但和失眠一样,「想睡好」的心理负担,容易对自己的睡眠状况产生影响。

例如,越想睡好,睡得反而会更差;再比如,准备了褪黑素、熏香、新枕头等等各种「硬件辅助」,最后产生依赖反应;甚至,哪天晚上碰巧没戴 Apple Watch,没看到数据,反而会更加焦虑……

更夸张的是,我们发现会有一些用户,醒来发现自己昨晚的睡眠分数不太好,就会形成「我今天会没什么精神」的假设,影响一整天的心情,而实际上自己的身体未必恢复得不好。

能更直观看出好坏的睡眠评分,无疑会加重这些心理状况。

这不只是睡眠评分的问题,事实上,当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深度绑定,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这些问题——出门跑步忘记带手表记录内心会感觉等于没跑;一天没打卡多邻国就焦虑得不行……

原本这些工具的诞生,都是想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但有时却让我们过于在乎结果,而不是去关注和享受整个过程。

我相信苹果在设计睡眠评分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他们没有将睡眠做成「锻炼圆环」那样更游戏化的功能,减弱了低分带来的负反馈感。

苹果的睡眠评分也以鼓励性质为主,Lifehacker 对比了好几家不同可穿戴设备的睡眠评分,发现 Apple Watch 的给分基本都是最高的。

回看苹果给分的标准,不可控的「中断情况」占比最少,另外两项「持续时间」和「就寝时间」更多是用户能靠主观实现的。

这也传递出苹果对优质睡眠的定义:规律作息,睡够时间。

并且,不管是 Apple Watch 还是其他检测设备,它们都不能总是精准地反映真实的睡眠状况,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靠得住的。

归根结底,评分只是辅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工具,分数高低并不重要,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推动我们回到最朴素的目标——睡得安心,醒来时精神满满。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触屏版 MacBook 再曝光:或采用挖孔屏/法国卢浮宫被盗过程仅 7 分钟/接替王腾,新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公布

By: 柯铭源
20 October 2025 at 08:58
cover

🍎

iPhone 17 Pro 机身褪色上热搜,触屏版 MacBook Pro 再曝光

💎

法国卢浮宫被盗过程仅 7 分钟

💻

苹果 CEO:Apple Intelligence 正努力入华

🔍

接替王腾,魏思琪新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

🙅‍♂️

OpenAI 员工否认 GPT-6 年底见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超 5 亿

💡

智元机器人高级副总裁:人形机器人不会被一两家垄断

📱

iQOO 15 今晚发布

🔋

国航航班因锂电池自燃备降

重磅

iPhone 17 Pro 机身褪色上热搜,触屏版 MacBook Pro 再曝光

近期,有网友在 reddit、X 等平台发文指出,自己手上的星宇橙/深蓝色 iPhone 17 Pro 系列出现了不同程度机身变色,「iPhone 17 被曝机身褪色」等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热搜。

从放出的图片显示,出现变色情况的 iPhone 17 Pro 的铝合金后盖从橙色变为了玫红色,与其他零部件的橙色形成了强烈对比,并且遇到的网友强调自己并没有对图片进行后期处理;深蓝色版本的 iPhone 17 Pro 则会出现不同色的印痕。

而关于褪色原因,许多受影响的用户推测与紫外线有关。他们表示,在将手机短暂置于阳光下之后,便观察到了明显的褪色现象。部分用户甚至调侃称,只需将「星宇橙」 iPhone 17 Pro 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能免费获得一台独特的「玫瑰金」手机。

10 月 17 日,博主数码闲聊站则发文表示,截至 10 月 12 日,iPhone 17 系列已激活量近 400 万台,并在 12 日当周全系包揽单品前三,其中 iPhone 17 Pro Max 单周激活量突破 60 万台。

而据媒体分析,苹果在三季度的亮眼表现,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

  • 降价促销:随着双 11 临近,iPhone 17 全系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iPhone 17 Pro 与 Pro Max 在天猫 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出现 300 元价格优惠。
  • 升级点较多:标准版提供了高刷、快充;Pro 系列迎来影像以及外观大变化;全新 Air 推出。

另外,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近日发文透露,苹果正在准备一款配备触屏功能的全新 MacBook Pro,并计划 2026 年底或 2027 年初推出。

据悉,新机代号为 K114 和 K116,拥有比现款更轻更薄的机身,采用 M6 系列处理器。同时苹果还将对屏幕铰链进行研究,以防止触控时屏幕出现回弹现象。

屏幕方面,触屏版 MacBook Pro 将配备 OLED 屏幕。值得一提的是,Gurman 在文中表示,新设计的触屏版 MacBook Pro 有望淘汰掉诟病已久的「刘海」,并采用挖孔设计,类似 iPhone 的灵动岛。

Gurman 还透露,苹果正在探索另一项重大的 Mac 变革:Touch ID(指纹解锁)转向 Face ID(3D 人脸)。但其也表示,这还需要几年时间。

Gurman 指出,此前苹果一直对触屏 MacBook 很排斥,主要原因归结于「担心触屏 MacBook 会蚕食 iPad 的销量」。而现如今,MacBook 与 iPad 的边界逐渐消失:同样都用 M 系列处理器,系统设计越来越靠近。

同时 Gurman 也表示,触屏版 MacBook 将会开启苹果迟来的「顺应流行趋势」走向。其还留下了一个悬念,表示「这并不会是最后一次。」

大公司

法国卢浮宫被盗过程仅 7 分钟

据新华社报道,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 10 月 19 日上午发生抢劫事件,馆方随后宣布临时闭馆一天。随后卢浮宫宣布,出于特殊原因,博物馆当日关闭。

综合多家媒体消息,当地时间 9 点 30 分至 40 分左右,数名蒙面人员到达现场,从博物馆朝塞纳河一侧正在维修的区域,使用小型电锯破坏窗户,进入目标房间,劫走 9 件拿破仑时期珠宝。

法国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在接受法媒采访时说,这起「重大抢劫案」由「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据其描述,嫌疑人利用卡车上的升降装置进入博物馆,砸碎玻璃作案,整个过程仅 7 分钟,被抢走的文物价值「无法估量」。

目前嫌疑人在逃,但嫌疑人作案花了多少时间目前众说纷纭,法国文化部长拉茜达·达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作案时间不到 4 分钟。

努内兹表示,卢浮宫发生的重大持械抢劫案暴露出法国博物馆体系「存在较大安全脆弱性」。

据法国媒体报道,被抢走的文物包括项链、胸针、皇冠等,而重逾 140 克拉的「摄政王钻石」并未被抢走。

其中,一件珠宝在嫌疑人逃跑过程中被遗落,现已被找回。按《巴黎人报》的说法,在卢浮宫博物馆外找到的是一顶皇冠,可能属于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妮皇后,被发现时已经破损。

另据红星新闻采访卢浮宫讲解员阿蓝获悉,匪徒的目标是阿波罗长廊。据介绍,阿波罗长廊是卢浮宫最奢华的长廊,长廊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波旁王朝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劫匪应该是奔着最名贵展品去的。」

阿蓝推测,如果上述皇冠被盗,那么「同一个展柜里的另外两件至宝,估计也被抢走了」:包括一顶珍珠王冠,一件由四千多颗钻石制作的胸针。阿蓝悲观地预测,藏品「应该会被马上拆掉的」,尤其是那件胸针,因为劫匪会尝试迅速销赃。

苹果 CEO:Apple Intelligence 正努力入华

10 月 18 日,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现身上海,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 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白重恩进行了对话。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对话环节中,库克就「科技驱动时代的创新边界」议题透露, 苹果正积极推动 Apple Intelligence 进入中国市场。

他表示:「我们正在推动苹果智能进入中国,在操作系统层面整合人工智能的功能,让人们在每天使用的所有应用程序中,都能借助 AI 的力量。」

库克特别强调了 AI 技术的重要价值, 他指出 AI 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甚至挽救生命。据悉,本周在走访苹果上海浦东陆家嘴旗舰店时, 他特别与中国消费者交流了 Apple Watch 的跌倒检测等健康监测功能。

此外,报道中提到,促成 Apple Intelligence 在华发布是库克此行的核心目标之一, 同时他还肩负着与国内运营商协商在 iPhone Air 中推广 eSIM 技术的重要使命。

接替王腾,魏思琪新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

近日,小米集团副总裁、CMO 许斐公布了小米 10 月市场体系全员会的现场视频,并在本次大会中称魏思琪为新任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

据悉,魏思琪于 2013 年加入小米集团工作,负责过小米官网产品页设计及发布会 PPT;2018 年加入小米 CC 团队,负责产品设计;2021 年 12 月起接任小米数字系列产品线负责人。

2024 年 10 月 8 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曾在微博中提到时任小米手机产品经理的魏思琪,她已经在去年开始参与小米 SU7 发布等汽车市场业务,并在之后兼任两个重要管理岗位:小米手机市场部总经理和小米汽车市场部副总经理。

目前,魏思琪微博认证信息以从「小米手机市场部总经理,小米汽车市场部副总经理」更改为「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原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于今年 9 月因泄密被辞退。

OpenAI 员工否认 GPT-6 年底见

近期,Evercore ISI 分析师 Mark Mahaney 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OpenAI 的新一代模型 GPT-6 预计会在今年年底前推出,并且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

随后,被认为是 OpenAI 员工的 Roon(X 账号为 @tszzl,OpenAI 技术团队一名成员,普遍认为是 Tarun Gogineni)转发上述内容并表示「No」,否认了该报道。

而据媒体 BleepingComputer 表示,尽管 OpenAI 在今年可能不会发布 GPT-6,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会发布其他新模型,「或有可能发布 GPT-5.5」。

今年 8 月,OpenAI 正式发布了 GPT-5,并能够自动切换不同版本模型(含标准版、Pro)。据当时介绍,GPT-5 与 GPT-4o 相比,事实错误率降低了 45%;在深度思考模式下,错误率更是比 o3 暴降了 80%。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超 5 亿

据新华社报道,10 月 18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 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

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 5.15 亿人,较 2024 年 12 月增长 2.66 亿人,用户规模半年翻番;普及率为 36.5%。

报告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我国各类群体的日常生活中,中青年、高学历用户是核心群体。在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中:

  • 40 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比达到 74.6%;
  • 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 37.5%报告指出;
  • 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得到用户广泛青睐,并推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调查发现,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还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

💡 智元机器人高级副总裁:人形机器人不会被一两家垄断

日前,智元机器人高级副总裁王闯接受新浪财经的采访,对于如何看待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格局,王创认为,这个产业最终会比汽车产业还要大,不可能是一两家龙头垄断。

王闯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有几个特点:

  • 产业规模足够大,细分领域有非常多不同的需求,每一家公司可能都有一些擅长的点;
  • 全球每一个区域都有很多差异化的需求,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比较专注于做这些差异化需求,可能做得比头部的大公司还要更好。「比如有手机厂商在非洲就活得比较好,有些车企在越野车赛道做得很好。」

同时,王闯也在采访中表示,人形机器人落地的难度是分阶梯的,而到家里干活其实是最难的场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比如安全问题、成本问题、同时对各种复杂任务的泛化性要高,且不能破坏家里的东西,这些问题是非常难。但在一些简单的场景,人形机器人今年就已经可以落地了。

「去年人形机器人还走不稳,今年大家能看到机器人满地跑,甚至能够跳各种花里胡哨的舞蹈」,王闯预测,「这一年的发展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在我们看来很多过去我们认为可能 3-5 年后能解决的问题,过去一年都被解决掉了。」

对于如何看待「机器人替人」这一问题,王闯指出,想让机器代替人的前提条件是有非常好的成功率,但从成本角度讲,机器还不能替代人工。「现在谈替代人工还早得很,未来五年能替代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王闯看来,机器人(含人形)落地的合理路线,会遵循先不做跟物理世界接触的领域,而是要先做那些能够把自己的运动能力、交互能力体现出来,且能很容易地与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结合的领域,是那些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能带来实际价值的领域,最后再做跟物理世界接触。

新产品

iQOO 15 今晚发布

iQOO 15 新机将于今晚正式发布,我们为你汇总了部分新机信息:

  • 搭载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LPDDR5X Ultra(读写速率可达 9600Mbps)、UFS4.1;
  • 采用家族式后置镜头模组设计,采用金属中框,提供凌云、传奇版、旷野、赛道版四款配色;
  • 正面采用窄边直屏,全球首发三星 2K LEAD OLED 技术,最高局部峰值亮度可达 6000nits,全局峰值亮度为 2600nits,标配 AR 超清增透保护膜;
  • 搭载 7000mAh 蓝海电池,支持 100W 有线快充以及 40W 无线快充;配备 0916 振动马达和双 1511 扬声器。

真我 GT8 Pro 支持五年系统维护

日前,真我副总裁徐起发文宣布,真我 GT8 Pro 新机将支持五年系统维护以及四个安卓大版本,并号称「从硬件到软件,做一款全方位服务好用户的真旗舰」。

同时其还表示,真我 GT8 Pro 将首发全新的 realmeUI 7.0,拥有全新的光影玻璃设计美学和流光引擎。

另外,新机将搭载 7000mAh 泰坦电池,支持 120W 有线快充和 50W 无线快充,机身厚度控制在 8.2mm;配备全腔对称式双 1115E 大师级扬声器和 0816 ESA 超宽频马达,提供 n79 频段和超声波指纹解锁。

新机还配备 5000 万理光 GR 防眩光主摄和 2 亿超光影潜望长焦,支持 4K 120 帧杜比视界视频拍摄、4K 120 帧 10bit Log 专业录制。

真我 GT8 Pro 将在 10 月 21 日正式发布。

努比亚 Z80 Ultra 新增滤镜「调色盘」

昨日,努比亚官方发文宣布,新机 Z80 Ultra 支持全新的滤镜「调色盘」功能。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Z80 Ultra 的滤镜「调色盘」能够快速调节滤镜的色调、饱和度以及光影强度。

影像硬件上,新机将配备第五代原生 35mm 定制光学主摄,配备光影 990 定制传感器;超广角采用主摄级大底,拥有等效 18mm 焦段;潜望式长焦支持 15cm 长焦微距;提供实体机械快门键和专业影像套装。

其他方面,努比亚 Z80 Ultra 将配备 6.85″ 无挖孔全面屏,搭载高通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和 LPDDR5X 和 UFS4.1;拥有 7200mAh 电池和 90W 有线充电 / 80W 无线充电。

新机将于 10 月 22 日正式发布。

新消费

国航航班因锂电池自燃备降

据新京报报道,10 月 18 日有网友发文称杭州飞往韩国的国航航班上行李架突然着火,航班紧急备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当日 12 时 39 分,中国国际航空发布情况通报称:

10 月 18 日,由杭州飞往仁川的 CA139 航班,一名旅客存放在行李架上手提行李内锂电池自燃,机组按程序立即处置,未出现人员受伤。为确保飞行安全,飞机已备降上海浦东机场。国航已调配飞机继续执行该航班任务。

搭乘该趟航班的乘客舒先生通过报道表示,航班应该已经飞了差不多一半路程,突然听见「砰」的一声,就看到中部靠前的行李架火冒出来了。「当时,整个客舱都是烟,乘务员们反应很快,拿水、灭火器去扑灭,其间也有乘客接力帮忙。后来火被灭了,但那一排的行李架都被熏黑了。」

报道指出,据民航局最新要求,自今年 6 月 28 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 3C 标识、3C 标识不清晰、已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境外航班并不在此要求内。

但据民航局规定,锂电池产品严禁托运。如随身携带,额定能量不能超过 100Wh;假如超过 100Wh 但不超过 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但不得超过两个。如大于 160Wh,严禁带上飞机。此外,乘机人不得在飞行过程中使用充电宝,不能进行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

《星际争霸 2》国服将正式回归

日前,《星际争霸》官方微博发文宣布,《星际争霸 2》国服技术测试将于 10 月 21 日开启,10 月 28 日国服将正式回归。

官方表示,目前游戏预下载已开放,可在 PC 端下载并安装战网桌面应用后进行游戏预下载。

同时,《星际争霸 2》国服先前所有账号数据均被完整保留;回归后,运营团队将继续维护好《星际争霸 2》国服的举报与反作弊体系。

另外,《星际争霸 2》明星邀请赛将落地杭州电竞中心,于今年 11 月 29 日至 30 日举行。

《神力科莎:拉力》下月上线抢先体验版

日前,505 Games、Supernova Games Studios 与 KUNOS Simulazioni 宣布,旗下《神力科莎》系列的最新作品《神力科莎:拉力(Assetto Corsa Rally)》将于 11 月 13 日在 Steam 推出抢先体验版。

据介绍,《神力科莎:拉力》通过 3D 激光扫描的赛段和赛车、专业领航员支持以及动态环境变化,为玩家提供了高难度的沉浸式体验。

游戏还基于《神力科莎》系列备受好评的物理引擎优化版(而且专为满足这项赛车运动需求而经过了精心调校)以及定制的虚幻 5 引擎开发而成。

《神力科莎:拉力》抢先体验版将携 10 辆初始授权赛车、4 条来自现实拉力赛的拉力赛段以及离线和在线两种游戏模式与各位玩家见面。

价格方面,本作定价 29.99 美元(约合 213.74 元人民币),国区价格暂未公布。

好看的

电影《珍珠珍珠》发布概念海报

近日,电影《珍珠珍珠》发布概念海报,目前影片已正式开机。

据悉,影片由邱玉洁编剧,安男、鞠沛霖执导,周雨彤领衔主演,屈楚萧特别出演,张雪迎、陈昊森特邀出演。

该片主要讲述饱受卵巢早衰和重度痛经折磨的岳悦偶然捡到了一只流浪狗并为其取名「珍珠」,这场意外的相遇,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狗狗的原主人窦胜突然出现,一场围绕「珍珠」的争夺就此展开的故事。

索尼确认《地平线:零之曙光》电影明年开拍

据 The Game Post 报道,近期一份新的法庭文件披露,索尼确认其真人版《地平线:零之曙光》电影的剧本目前已完成,并计划 2026 年开拍,目标是 2027 年上映。

据 IT 之家消息,早在 2022 年,索尼曾宣布将与 Netflix 合作推出《地平线》系列的真人电视剧,由《伞学院》(The Umbrella Academy)的史蒂夫・布莱克曼(Steve Blackman)担任主创。然而,该电视剧项目在 2024 年悄然终止,原因是在针对该剧主创人员的不当行为指控曝光后,项目陷入停滞。

而在今年 1 月,在索尼的 CES 发布会上,公司宣布将与哥伦比亚影业(Columbia Pictures)联合制作一部《地平线:零之曙光》院线电影,后者也是索尼《神秘海域》(2022 年)和《GT 赛车:极速狂飙》(2023 年)改编电影的制作方。

声明还特别强调了《地平线:零之曙光》及《地平线:西之绝境》的主角埃洛伊(Aloy)在 PlayStation 品牌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齐兹尔巴什称她为「即将上映的电影中的关键标志性人物」,并指出她在推动「IP 生态循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战再战》内地票房突破千万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 10 月 18 日 17 时 26 分,影片《一战再战》票房突破 1000 万。,累计观影人次破 23 万。

而据守望好莱坞近期报道,《一战再战》内地上映首日票房约 477 万元;全球开始上映三个星期,票房 (截至上周三结束)报北美 5736 万美元、全球 1.4256 亿美元。而影片制作成本方面,据报道称为 1.3+ 亿美元。

影片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编剧、执导并担任制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领衔主演,讲述父亲鲍勃为营救女儿薇拉,与宿敌洛克乔上校展开一场跨越 16 年的宿命之战,并在「大师」的协助下踏上惊险旅程。

该片在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及海外放映中口碑爆棚,大 V 推荐度高达 98%、烂番茄新鲜度 98%、MTC 评分 96,成为近十年综合评分最高的电影,被视为奥斯卡颁奖季的「最强种子选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如果我死了,请不要用 Sora 「复活」我

By: 张子豪
20 October 2025 at 08:30

最近,保时捷最佳销冠,被 AI 恶意伪造视频的事件冲上热搜,她第一时间去报警。

但她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被 AI 捏造、恶搞的公众人物名单还在不断延长,甚至延伸到了已经去世的人物。

坐在轮椅上的霍金,如果看到他被鳄鱼攻击、被拳击手狂揍,他大概也想第一时间报警。

▲霍金被恶搞的 Sora 视频合辑,长达三分钟。视频来自小红书@1092247785

这类让死者复活并恶搞的视频,最近成了 Sora App 上最热门的片段之一。

原则上,OpenAI 是禁止未经同意,制作和生成在世公众人物的视频,这也是 Sora App 中推出 Cameo 最重要的原因,帮助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角色。

▲OpenAI 对在世人物的形象使用有明确要求,必须本人允许,才可以使用。

所以,一开始 Sora 的出圈视频,都是各种恶搞奥特曼,让它偷显卡、学唱跳、撒娇卖萌。但很快,一些用户发现,这项限制存在一个相当大的 bug,就是 Sora 允许制作已故公众人物的视频

凭借着对逝世人物真实的还原效果、生成速度,以及各种恶搞传播,很快让它登顶应用排行榜第一。并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Sora 突破了 100 万次的下载,这速度超过了当年的 ChatGPT。

如果我死了,就别再用 AI 折腾我

Robin Williams 的女儿 Zelda,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呼吁,不要再给她发送,关于她父亲的 AI 视频了。视频中,她的父亲在 Sora 2 的帮助下被「复活」,开始出演其他的剧本。Robin Williams 是一位演员,曾扮演《死亡诗社》中的 Keating 老师。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关于 Robin 的视频,包括一段苹果的虚假广告,以及 Robin 和另外一位已故演员,在颁奖典礼上的互动。

▲ Robin Williams(63岁,逝世于 2014年) 和他的女儿 Zelda Williams

逝世人物的恶搞视频,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家属的不满。除了长期反对 AI 生成内容的 Zelda Williams,在 Instagram 上愤怒的表示这些视频相当令人恶心。

看着真实人物的遗产,被简化为「这大概看起来和听起来像他们,所以就够了」。

 

 

这很愚蠢,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相信我,这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

马丁·路德·金的女儿 Bernice King,转发了 Zelda 关于这些 AI 视频的看法,并直言:「请停止」。类似的声音还来自喜剧演员 George Carlin 的女儿,她甚至表示家人正在尽最大努力,对抗深度伪造。

▲ Sora 2 能「弥补」Micheal Jackson 没做过的表演

这些逝世人物,在 Sora 上频繁被生成用来恶搞,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唱,被安排进了大量的结巴;李小龙举办「龙之能量」DJ 派对;迈克尔·杰克逊进行以厨房为主题的脱口秀,拿着一根香蕉在进行他的喜剧表演……

更不用说,开头关于霍金的各种视频,一位坐在轮椅上,患有渐冻症的物理学家,竟然在巨型滑板坡道上频繁翻车。

我们真的准备好迎接 AI 时代的社交媒体吗

在这些逝世名人的恶搞下面,少不了的都是各种玩梗,毕竟这就是恶搞存在的意义。霍金那个视频底下,大多数网友的反应是:「怪不得霍金警告人类不要研究 AI」、「余华看到这段视频后,转头看向了史铁生」、「史铁生:我简直就是个新兵蛋子」……

也有网友义正言辞的回复说「人死了就是死了,我不想变成数据,被别人作为电子宠物」。但紧跟着的评论是,「想太多」,这些恶搞,大部分是针对一些知名人物,和我们普通人的关系不大。

▲ 被意外登录的李玟网易云账号

事实是,关于我们的数字资产和 AI 伪造视频的问题,一直存在。最近,李玟的网易云账号,由于运营商手机号码重新释放的原因,被其他的用户登录,看到了她收件箱里,粉丝对她的祝福。

这件事情已经足够令人不安,但要是放在 AI 视频泛滥的时代,这份数字资产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被窥探,还有各种主动的被伪造和篡改。

如果我死后,我的社交媒体账号被其他人登录,看到那些私人的内容,这大概是我生前不会愿意的事情。让我无法接受的,是 AI 可能会拿走我的一切数字痕迹,我的照片、声音、打过的字,被 AI 拿去创造一个我从未认可过的「我」。

它不再是消费我留下的东西,而是在消费一个被它捏造出来的「我」。

这种所谓的「复活」,根本不是因为想念而产生的记得,它只是一种身份的占用,是有利可图的替代。

没有人希望自己生前的这些数字资产,被重新拿出来消费。而这个 AI 时代的抖音,已经开始把伪造视频的成本,降低到了几乎是没有,篡改的边界也彻底模糊。

我们需要处理的,早已经不只是一个账号的安全问题。

OpenAI 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呢,奥特曼此前发博客称,用户的这些二创行为,应该被定义为是一种「粉丝互动小说(interactive fan fiction)」类型。

▲ Fan Fiction 同人小说定义

这个词确实精准地概括了,他们对这些 AI 视频的本质看法。用户只是单纯地,与这些熟悉的文化符号,进行二次创作,然后获得传播。但如果是恶搞的滥用呢,已经去世的人,要如何在 Sora App 里选择,自己的形象是否可以被用来篡改。

在最近的一次播客采访里面,奥特曼更是说,大多数所谓的版权方,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内容被二创。他们想的只是需要一定的规则,哪些可以出现在 AI 视频里,可以做多大尺度的修改。他预言,

今天大家说,「我不想我的内容出现在 AI 视频里」,明年他们可能会抱怨,「为什么我的内容还没被放进去?」

借用其他正经历着,自己逝世的父亲,被 Sora 大量生产恶搞视频的亲属说法,

为什么开发者们,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以同样的道德、良知和关怀来行动。

很显然,这种没有经过同意,就擅自用他人数字遗产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道德的,甚至可以被理解成 AI 时代的「数字盗墓」。

OpenAI 在听到大量亲属反对的声音后,回复相关媒体的查询,一开始提到,相关的政策,是基于「描绘历史人物时强烈的言论自由利益」。在上周,OpenAI 又表示,将开始允许「近期逝世」的公众人物的代表,去请求阻止他们肖像出现在 Sora 视频中。

而在昨天,OpenAI 再次回应了这件事,他们收到了 马丁·路德·金遗产公司的请求,暂停了相关的视频的生成;同时提到加强对历史人物的保护,以及一贯的要求家属去主动请求禁止。

不过,OpenAI 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是「近期去世的人」。

现在,我们用 Sora 生成视频时,发现无论是上传 AI 生成的人物图片,还是真实的,都会被提示,「当前不支持上传包含写实人物的图像。 」

和互联网上那些使用 AI 来进行视频电话的诈骗一样,AI「复活」除了在数字遗产的版权归属、以及伦理道德问题上有争议,恶意伪造更是无法接受。前段时间,一场名为「AI 流浪汉恶作剧」的风潮在 TikTok 上兴起。

一位网友用 AI 生成了,流浪汉闯入家中的照片,并发给家人,然后家人被这些内容真实地「吓得发抖」。

视频获得了五百多万人的点赞,并被网友们接力分享和模仿。当地的警官甚至专门发文回应,

这个恶作剧把无家可归者非人化,让受害者感到恐慌,并浪费了警察资源。

 

 

被召来处理的警察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恶作剧,而是将其视为正在发生的真实入室盗窃,从而可能导致危险局面的出现。

这种伪造视频的滥用,和数字遗产的管理,我想是未来 AI 能不能「复活」逝世人物,最需要考虑的边界。

一个比现在的抖音,更加让人无法自拔的这种「恶搞」AI 抖音,或许很快就会到来。奥特曼正打算让 Sora 成为这样的产品,但很明显,它的瓶颈完全不在于恶搞好不好玩。

那些被任意进行的深度伪造、被忽视的肖像版权、和不受保护的数字遗产,解决这些信任问题,才是迎接又一个让人上瘾的 AI 抖音的正确姿势。

那个时候,我或许才敢说,请用 Sora 复活我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横渡长江成功!奇瑞捷途纵横 G700「能当船开」,38.88 万元起

By: 芥末
19 October 2025 at 22:13

「SEAWAYS」。

某知名 RPG 游戏的老玩家们应该对这串代码并不陌生,——输入后,车辆便可在水面漂浮、如履平地。

但过去只能靠游戏中作弊码实现的功能,如今被奇瑞真的装上了越野车。

这就是全球首款量产水陆两栖越野车——奇瑞捷途纵横 G700。

10 月 16 日,纵横 G700 在长江主航道完成横渡挑战:车辆自芜湖黑沙洲渡口出发,面对 5–8 km/h 的流速与 15–20 m 的水深,用时 22 分钟成功抵达南垄汽渡渡口,成为史上首款横渡长江的越野车。

与仰望 U8 等仅搭载浮水功能的越野车不同,捷途纵横 G700 是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两栖。

其车尾配有两台专用涡轮推进器,单台功率 15 千瓦、峰值可达 18 千瓦;两台叠加的推力,大致相当于一艘可乘坐 7–8 人的小型快艇。

这台车重 3 吨,长 5198mm,宽 2050mm,高 1956mm,轴距 2870mm的捷途纵横 G700,满载排水量 4 吨、吃水深度 1.05 米、最大航速 4.5 节、航行时间 40 min。

车尾推进系统与陆上混动系统彼此独立,由 40.8 千瓦时的动力电池单独供电,在水中不会与发动机、车轮动力相互干扰。

车辆入水后,车身密封胶条会自动膨胀,同时自动关闭底盘排水孔;整个乘员舱可承受 20 千帕的水压,这相当于水下约 2 米的压力。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预订纵横 G700 的两栖版本后,需要通过奇瑞组织的培训和资质认证才可以提车。

这套奇瑞独创的「纵横方舟」水陆两栖技术,使得车辆在越野时遇到小河沟、浅滩等情况时,可以直接驶过。

纵横 G700 的核心零部件防水等级为 IP68;官方参数显示,非空悬状态下涉水深度为 900 mm,空悬状态下为 970 mm;整体涉水能力与价值近百万元的路虎卫士 OCTA(1000 mm)相近。

除了涉水能力外,奇瑞纵横 G700 在路面越野能力上同样突出。

纵横 G700 全系标配前后电控牙嵌式差速锁 + 能量中锁三把智能锁,前中后三把锁电控联动,响应时间低于 100 ms。

新车采用高压一体成型车架,前、中、后三段纵梁均为内高压成型,并配 7 段内高压横梁,大梁高强度钢占比 99%。当空气弹簧升至最大高度时,车辆接近角 ≥ 40.3°、离去角 ≥ 32.3°、纵向通过角 ≥ 28.2°、离地间隙 ≥ 320 mm,可以轻松应对极端越野路况。

捷途纵横 G700 还配备了生命接口;在搭载行业首个外挂式制氧机后,可满足 4 人同时脉冲供氧,或 2 人同时连续供氧;在高原越野时,氧浓度能够快速达到所需水平。

动力方面,纵横 G700 搭载了「鲲鹏超能混动 CDM-O」平台。

其动力总成由一台热效率达 45.95% 的 2.0T 混动专用发动机与多台驱动电机组成,综合功率 665 kW(约 904 马力)、综合扭矩 1135 N·m。

电池为奇瑞与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 800V 混动专用电池,CLTC 续航 150 公里,支持 4C 快充,10 分钟可充电 80%,并通过了 2 米水深 48 小时防水、90° 高压水冲洗、尖锐顶盖刮擦电池包底部等全方位电池安全实验。

这台整备质量接近三吨的中大型 SUV,零百加速时间仅需 4.7 秒。

除了极强的越野性能外,捷途纵横 G700 也希望打破传统硬派越野车「牺牲舒适性」的固有印象,因此在各类舒适性配置上同样追求「我全都要」。

在硬件上,纵横 G700 采用高规格底盘:前双叉臂 + 后双叉臂独立悬架、空气弹簧与 CDC 电磁减震系统。

座舱内,G700 全车座椅均采用 Nappa 真皮包裹,提供五座与六座两种布局;六座车型第二排为独立座椅,支持大角度调节。一二排均配备通风/加热与独立八点按摩功能,座椅结构采用 14 层堆叠,兼顾支撑性与久坐舒适。

音响系统搭载与劳斯莱斯同品牌的莱斯康(Lexicon)7.1.4 声道系统,总功率高达 1500 W。

在智能设备方面,新车采用 35.4 英寸山脉天际屏 + 15.6 英寸中控触控大屏 + 17.3 英寸家庭影院大屏 + 后排专属 8.88 英寸空调屏的组合。前排主驾可在远端屏查看车辆信息,副驾可在中控屏操作车辆设置,后排孩子看动画片,互不干扰。

捷途纵横 G700 部分车型采用猎鹰 500 辅助驾驶方案,高配版本车型搭载华为乾崑 ADS 4.0 方案,传感器配置为 1 个激光雷达、3 个 4D 毫米波雷达、11 个高清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共计 27 个感知元件。

这套我们非常熟悉的系统,支持全天候、全时速、全目标、全场景的主动安全功能;前向 AEB 最高刹停车速可达 130 km/h,并支持小目标/异形障碍物 GAEB 检测以及车位到车位 2.0,也支持全局路线导航,可一键直达目标车位。

最后,价格方面,捷途纵横 G700 共有 7 种配置,座椅布局有 5 座、6 座两种版本,入门车型价格为 32.99 万元。

奇瑞捷途是奇瑞于 2018 年成立的品牌,主要布局「旅行+」细分市场。

2025 年 9 月,捷途卖出 56586 辆新车;1–9 月累计销量 459578 辆,同比提升 22%。

捷途纵横则是捷途今年成立的新品牌,定位为全球第一电混越野品牌,瞄准高端越野市场。这次 G700 是该序列首款车,主打「征服极端场景」。

新品牌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往往是:「为什么选你而不是其他同类产品」?

对于 G700 来说,同价位已有坦克 500 和方程豹 豹 8 两位标杆在前,而它给出的答案是——参数碾压与独特功能。

2025 年 5 月 20 日的环塔拉力赛上,G700 尚未上市,奇瑞便派出 4 台量产车征战。历经 13 天极限挑战、穿越约 4500 公里,最终斩获个人亚军和 5 个赛段冠军。

这次横渡长江,更是在新能源越野车领域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在全球越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或许有人会问,水陆两栖看起来不就是个噱头吗?能用到几次?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回答就是:「有些功能,哪怕一生只有一次使用机会,也足够值回票价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国行 iPhone Air 首发实测:跑遍运营商,eSIM 的坑我们帮你都踩了

By: 马扶摇
19 October 2025 at 11:19

重大更新:

今天苹果无线软件技术与生态系统 VP Arun Mathias 接受爱范儿采访时透露:未来将会在中国大陆推出快速转换功能,用户在设备端激活 eSIM 功能后,后续切换设备可以通过该功能把 eSIM 换到新设备上,无需再跑一趟营业厅。

过去的几天里,爱范儿拿到了国行版 iPhone Air,在广州多家营业厅深度体验了完整的中国大陆运营商 eSIM 开卡流程。我们还和多位了解 eSIM 业务的运营商人士做了深度沟通,咨询了大家关心的重点问题。

剧透一下,由于业务处在运行初期,加上政策限制,国行 eSIM 的总体体验并不是非常的理想、丝滑。但办理过程的效率还是不错的,在这里为接待我们的三家运营商工作人员点赞。

实体卡怎么转成 eSIM?

我们先去了广东联通总部营业厅,并按照要求携带了手机和编辑本人身份证。整个办理过程和实体 SIM 业务办理基本无异,提交证件,报上旧号码,工作人员就会在手机上写入 eSIM。

整个写入流程其实只用了不到 5 分钟左右,效率还是比较不错的。其它的时间主要是工作人员做介绍和我们签署协议,以及我们准备了很多问题给对方。相信随着工作人员办理经验积累,速度会更快。

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一些须知文书上签名授权,工作人员也会留存本人和身份证照片作为备案。

直到 eSIM 激活之前,我们的旧手机插着实体卡都还能用。一旦激活,实体卡就会立刻停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运营商在公告里说可以跨区域办理,但我们实际办理过程中,跨省 eSIM 转换业务还是不行的:我们编辑 A 的联通号码归属地北京,在广州的营业厅无法转换为 eSIM(所以换成了广州本地的编辑 B 来办理)。

这个体验,对于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漂着的朋友们,肯定是不太友好。如果你不在号码归属地生活,又要最快速度尝鲜 eSIM,恐怕只能回一趟归属地。

但根据我们的判断,运营商肯定不会一直守着不放。理论上,当 eSIM 业务正式铺开,政策也会更新,跨区域办理应该也会打开。

关于漫游和外卡?

在营业厅,爱范儿尽可能问了所有和漫游、外卡有关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由于业务上马太快,很多工作人员也无法做出完善的回答。我们能够确定的是:

首先,使用国行 iPhone Air 办理激活 eSIM 之后,出国漫游和过去实体卡一模一样,体验不会有可感差别。

  • 外行 iPhone Air 确实无法写入和激活中国大陆运营商 eSIM 卡服务。
  • 并且,国行 iPhone Air 在境内也无法写入外国运营商 eSIM 卡。

最后,关于国行手机在境外期间办理境外运营商的 eSIM 卡,这个问题不属于国内运营商能够回答的范畴,因此我们也没有得到答案。以及由于时间限制,我们还没来得及带着国行机型去境外实测开卡。

但根据之前的公开资料,国行 iPhone Air A3518 型号是全网通,频段支持覆盖全球主流国家和地区市场的运营商, 所以理论上应该可以到境外开卡。

换 eSIM 用不用变更套餐?

很多读者跟我们反映了套餐资费的问题。实际上完全不用担心。

首先,从实体卡到 eSIM 的转换,不收取额外费用。

不过,我们在某营业厅遇到了先收取 20 元工本费的情况,但办结后原路退回了,这可能是由于具体业务流程,或为了办理方便而导致。如果你在办理时也遇到类似情况,大可不必担心,理论上三大运营商都是不收费的。

其次,原套餐可以直接保留,不需要变更套餐/额外付费。包括宽带+手机卡的融合套餐,也都是可以保留的。

但是,如果你已经办理了 eSIM,后来又想转换回实体卡,则需要按照营业厅要求缴纳工本费。这是因为营业厅需要制作一张新卡,你之前已经停机的实体卡不可重新启用。

最后,我们也问了营业厅关于 Apple Watch/平板电脑一号双终端的情况,三家运营商都表示暂未收到相关通知,需要等到 iPhone Air 正式开售后才会有更新。因此对于这部分用户,如果你有强烈的一号双终端需求,我们的保守建议是等一等,持续关注运营商的公告。

手机损坏/换手机,eSIM 怎么迁移?

关于这一点,爱范儿从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都得到了明确的答复:

无论你的 iPhone Air 需要维修,还是将来升级换机——只要你需要将 eSIM 迁移到新手机上,抑或暂时转换回实体 SIM 卡,你都必须「人机证合一」再跑一次营业厅线下办理……

届时,工作人员会协助你解绑 eSIM,办新的实体卡,或在新的 eSIM 手机上重新下载和激活 eSIM 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的补换卡政策是「每人每月最多可以补换卡 5 次」,而这个迁移卡的过程会消耗一个次数(原来的手机修好了,再迁移回来,也会消耗次数。)

开卡换卡过程是否顺滑流畅?

我们有一个编辑,之前办过十多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eSIM 卡,在用的也有七八张。他已经是港行 iPhone Air 用户,手机里已经写了多张 eSIM 卡。

他认为,和海外运营商的 eSIM 注册、激活、切换体验相比,这台国行 iPhone Air 确实要折腾的多。

主要是因为在目前阶段,eSIM 业务办理与营业厅线下强绑定。而且,激活之后如果要迁移补换也很麻烦——可以想象,在 10 月 22 日国行 iPhone Air 正式发售当天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营业厅将迎接近年来罕见的高人流。

我们和多位一线办理人员及后台人员做了交流,他们表示,由于国行 iPhone Air 开售很突然,eSIM 手机业务上的太快,培训期限非常紧,难免出现不熟练的情况,希望用户能够理解包容。

在这里爱范儿想说的是:国行 eSIM 办理体验再不好,政策再不理想,也不是营业厅一线工作人员的错。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打工人。如果你带着新机去营业厅,希望你对工作人员多体谅一点。

以上就是本次爱范儿使用国行 iPhone Air 的 eSIM 开卡体验。如果一句话抽象来总结,那就是「除了不方便的地方,其它都还挺方便的」……

如果视频和文字版没能回答你的更多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的多位编辑会在线回答!与此同时,如果你对 iPhone Air 本身感兴趣,可以看我们之前的评测视频《iPhone Air 的 4 个亮点和 6 个代价》。

联合作者:马扶摇,张展毓,乔纳森何,杜晨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iPhone Air 港版评测:瘸腿是真瘸腿,好看也是真好看

By: 马扶摇
19 October 2025 at 11:06

虽然今年的 iPhone 17 标准版与 iPhone 17 Pro 系列都迎来了非常大的提升,但铝合金无论热性能再怎么优异,在质感和观感上始终都和苹果已经在 Apple Watch 上实验过的抛光钛金属工艺相差甚远。

而今年如果想要在 iPhone 产品线里买到钛金属的机型,就只剩下 iPhone Air 这一支独苗了。

从某些角度来说,iPhone Air 和当年的 iPhone X 有点像——它们都用着全新的硬件设计,处在硬件重大变革的前夜,让一部分愿意冒险的用户提前体验到了未来的感觉

甚至于,在使用体验方面,iPhone Air 都和 iPhone X 有几分类似:这个硬件非常迷人,这个体验非常忐忑。

不过今年大陆国行版本的 iPhone Air 推迟发售,爱范儿手中的这台 iPhone Air 并非正式的评测样机,而是编辑部一位小伙伴自购的港版日用机。

正因如此,爱范儿需要对本篇评测做出如下免责声明:

本文是基于港版 iPhone Air 的使用体验,并非购买建议,有关网络制式、运营商开卡等信息,请以爱范儿后续国行版本 iPhone Air 评测为准。

初体验:轻轻轻轻轻

虽然苹果取消赠送充电器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被反复批评,但是当我们打开 iPhone Air 外盒的那一刻,突然感觉到或许只有它才真正适合这种薄薄的包装盒。

虽然在 9 月 10 号凌晨的现场体验中,爱范儿为大家转播了位于发布会现场的同事将 iPhone Air 拿上手的体验,然而很多细节的确只有在把真机拿在手上才能体验到:

比如这个抛光钛金属的边框,相比 iPhone 17 Pro 系列的一体成型铝合金中框,拿在手上会有一种「更温润」的体验——虽然在客观事实上,这是由于钛的导热性不如铝导致的。

更重要的是,在热导性能之外,抛光钛金属第一眼看上去就是要比磨砂铝合金更精致和高级,这种能够看到光线沿着金属表面流淌的观感,就像在看一辆停在展厅里的概念车一样——

只不过这种高级感的前提,一定得是在边框干净的前提下。

今年 iPhone Air 的抛光钛金属边框,和前两年 Pro 机型上使用的「手术级不锈钢」面临着一模一样的问题:只要手碰到就会弄脏、只要弄脏就会显得邋遢

iPhone Air 作为一款 6.5 寸屏幕的手机,虽然并没有对此前的 Plus 机型形成彻底的替代,但是结合它 165g 的重量,仍然是近两年难得一见的「又大又轻」的直板手机。

正如我们在上个月的一篇硬哲学中提出的:小屏会死,轻薄永存。iPhone 13 mini 那样极端的尺寸,在如今的内容生产和消费环境中已经不再适配了。

反而是像 iPhone Air 和 S25 Edge 这样的「轻薄大屏」会成为另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

因为哪怕算上各种轻薄的折叠屏手机、甚至是可折叠平板,iPhone Air 依旧是我们几年以来体验到的,手感最接近「把一整块纯粹的屏幕握在手里」的真正的「明日产品」

至于 S25 Edge 为什么感觉不像明日产品,原因很简单——

它的装甲铝边框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没有任何圆弧过渡,握在手里不仅触觉上更厚重,也让人很难忽视掉边框的存在。

用起来:瘸瘸瘸瘸瘸

当我们真正迁移了微信聊天记录、开始使用 iPhone Air 的时候,很难不去想到它内部那块容量仅仅 3149mAh 的超薄钢壳电池。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最近几十个小时的实际感受放在最前面:

iPhone Air 的续航虽然不优,但也的确没有我们预想中的那么差劲,在日常的使用强度中,它的掉电速度其实和使用了一年之后的 iPhone 16 Pro 差不多。

除此之外,根据购物网站和科技论坛上的各种反馈我们可以看到,今年选择升级 iPhone 17 系列的用户群中,有不少 iPhone 12、13 代 Pro 机型的老用户。

其中,iPhone 12 Pro 的电池容量为 2815mAh,「十三香」的 iPhone 13 Pro 电池容量为 3095mAh, 即使 iPhone 14 Pro 也只有 3200mAh。

——这样一比,iPhone Air 的电池容量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不堪。

更重要的是,今年的 A19 Pro 处理器在能效方面的进步很明显,iPhone Air 能够同时吃上 SoC 能效高和 LTPO 可变刷新率省电两项红利,对于那些升级上来的老用户来说,体验其实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缩水。

只不过 iPhone Air 作为迄今为止形态最激进的 iPhone 之一,在实际使用中其实还是面临着一些问题的。

首先,由于 iPhone Air 尚未在大陆开售,我们平时使用的很多国产 app 还没有针对 iPhone Air 位置下移的灵动岛做出适配,存在界面和控件 bug:

不是切掉搜索框,就是顶部 banner 错位,航旅纵横的灵动岛彩蛋都露出来了

其中的绝大多数虽然不影响使用,但很影响观感,并且用户也没有什么修正的办法,只能等待 iPhone Air 在国内正式开售之后由软件开发商慢慢处理了。

其次,iPhone Air 的单扬声器也是一个无法被「选择性忽视」的问题。

通过微机分的拆机视频我们可以看到,iPhone Air 顶部的「高原」内部足足三分之一的空间被让渡给了扬声器:

图|哔哩哔哩 @微机分WekiHome

并且 iPhone Air 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扬声器开孔,背部高原里的扬声器虽然尺寸不小,但唯一的出声孔只有顶部的微缝听筒,哪怕有足够的低频,也会被过滤得七七八八。

因此至少在影音娱乐角度来看,iPhone Air 还是更适合那些在家有音箱、出门戴耳机的人群。

事实上,我家的 HomePod mini 原本因为买了条形音响吃灰了好久,反而在我开始用 iPhone Air 之后焕发新生了。

最后,就是 iPhone Air 的散热问题。

虽然 iPhone Air 使用的 A19 Pro 处理器相比 iPhone 17 Pro 系列砍了核心,但整体的能耗并没有显著的变化,使用中依然是会发热的。

并且由于 iPhone Air 内部的堆叠密度更高、钛金属更不容易散热,以及 Air 体积小导致的机身热容量小,这几天用下来的感受是毋庸置疑偏热的。

不过轻薄也有轻薄的优点——

虽然 iPhone Air 有点像 iPhone 15 Pro 那样「火龙果」,但机身热容量小也就意味着它降温很快,从室外走进室内不一会就会恢复正常温度。

并且 iPhone Air 紧凑的布局和较大的机身还有另一个好处:它的主板位置很高,SoC 更是压在「高原」正下方,正常握持姿势下其实很难摸到背部最热的区域,热感不像 iPhone 16 Pro 那么明显

只不过综合看下来,在 2025 年这样一个手机越来越厚重、但也越来越全能的时候,iPhone Air 的使用体验无疑是非常「偏科」的——

换个说法,其实也就是瘸腿。

但偏科也好,瘸腿也罢,对于那些已经下定决心买 iPhone Air 的人来说,肯定都是事先就知情的,毕竟 iPhone 不会把闪光灯做成和镜头一样的黑色圆圈、然后放在镜头旁边——

尤其是在我检查了一遍去年的 iCloud 相册、发现绝大多数我用 iPhone 16 Pro 拍出来的照片都是主摄和主摄裁切之后,iPhone Air 的单摄也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了。

eSIM:难难难难难

在聊完硬件之后,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房间里面的大象了:

iPhone Air 搭配 eSIM,究竟应该怎么用?

由于大陆国行版本的 iPhone Air 仍未开售、国内运营商的政策也未实际落地,因此这里不展开讨论有关 eSIM 的细节,我们只说今年港版 iPhone 的 eSIM 策略。

中环国际金融中心 Apple 店|苹果官网

在 iPhone 17 之前,港版 iPhone 与国行 iPhone 一致,使用的都是双实体 SIM 卡的组合,不支持添加 eSIM。

但是今年,港版的 iPhone 17 系列(除 Air 外)都改成了单实体卡 + eSIM 的方案,与其他大部分国际版一致。

而港版的 iPhone Air(A3517)则有些特殊:它虽然支持安装八九张 eSIM 卡,但不支持安装大陆运营商的 eSIM,因为国行官网写了大陆 eSIM 仅能在国行 iPhone Air(A3518)机型安装

因此如果你和编辑部的这位同事一样,选择购买港版的 iPhone Air,那么即使在后续国行开售、三大运营商开通 eSIM 业务之后,也是不能去办理开卡的。

这就要求你必须拥有港澳台或者其他国际地区的 eSIM 套餐,并且这些套餐还要开通漫游,才能在大陆区域正常的使用移动网络,否则你的 iPhone Air 就是一台超大号的 iPod Touch。

更加需要留意的是,哪怕你在使用港澳或者国际运营商的 eSIM 服务,除了资费贵之外,它也不见得就比实体 SIM 卡更方便——

比如这位同事正在使用的香港运营商,在把 eSIM 从 iPhone 16 Pro 转移到 iPhone Air 上的时候,要收足足 28 港币的「重新发卡费」,并且还需要重新登记身份信息,最终前后花了四十多分钟才连上网。

并且除了转移困难(甚至要收费)之外,eSIM 的漫游资费、不同运营商支持的频段、在大陆能够连上谁家的基站,都是相当随缘的。

总之对于现阶段,如果你已经是 eSIM 用户,那么选购港版 iPhone Air 或者其他型号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你单纯只是想早点用上 iPhone Air 就冲港版,遇到的麻烦和需要的精力将远远大于 iPhone Air 本身带来的兴奋。

总结:让子弹飞一会

那么在真正使用过一段时间的 iPhone Air 之后,我们的感受如何呢?

爱范儿认为:iPhone Air 是一台近年来很少见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的智能手机

或许正是今年的 iPhone 17 和 iPhone 17 Pro 都罕见地务实,让苹果必须要在 iPhone Air 身上,实现一些极限的设计指标。

换句话说,iPhone Air 对于形态的探索,突破了最基础的「手机工具属性」,你花钱买 iPhone Air 本质上更像是在买一种新鲜的体验。

iPhone Air 注定不适合 95% 的人,它身上「为折叠屏试水」的痕迹太明显了,甚至连我也感觉自己并不完全符合 Air 的用户画像。

但如果你在家有音响、出门有车充、拍照有相机、每天手机屏幕使用时间不超过三四小时,智能手机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基础的交流工具和电子钱包,你在手机之外仍然能够拥有丰富的活动——那至少对你来说,iPhone Air 还是非常值得一试的。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杨振宁逝世:改变了中国人觉得不如人的心理/库克:苹果AI正努力入华/GPT-5攻克「百年数学难题」遭反转|Hunt Good周报

By: 莫崇宇
19 October 2025 at 09:04

欢迎收看最新一期的 Hunt Good 周报!

在本期内容你会看到:

8 条新鲜资讯
3 个有用工具
1 个有趣案例
3 个鲜明观点

Hunt for News|先进头条

🕯 杨振宁逝世,享年 103 岁

据新华社报道,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 2025 年 10 月 18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 岁。

公开资料显示,杨振宁 1922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 40 年代赴美留学任教,他与同是华裔物理学家的李政道于 1956 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而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华人诺奖得主之一。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研究凝聚原子核的力的精深理论。

杨振宁和米尔斯把电磁作用是由定域规范不变性所决定的观念推广到对易性的定域对称群,提出具有定域同位旋不变性的理论,发现必须引进 3 种矢量规范场,它们形成同位旋转动群的伴随表示。揭示出规范不变性可能是电磁作用和其它作用的共同本质,从而开辟了用此规范原理来统一各种相互作用的新途径。

杨振宁晚年曾多次谈及自己的人生体悟,他曾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

🍎 苹果 CEO:Apple Intelligence 正努力入华

10 月 18 日,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现身上海,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 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执委会主席白重恩进行了对话。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对话环节中, 库克就「科技驱动时代的创新边界」议题透露, 苹果正积极推动 Apple Intelligence 进入中国市场。他表示:「我们正在推动苹果智能进入中国,在操作系统层面整合人工智能的功能,让人们在每天使用的所有应用程序中,都能借助 AI 的力量。」

库克特别强调了 AI 技术的重要价值, 指出 AI 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甚至挽救生命。本周在走访苹果上海浦东陆家嘴旗舰店时, 他特别与中国消费者交流了 Apple Watch 的跌倒检测等健康监测功能。

此外,报道中提到,促成 Apple Intelligence 在华发布是库克此行的核心目标之一, 同时他还肩负着与国内运营商协商在 iPhone Air 中推广 eSIM 技术的重要使命。

💁 OpenAI 推「ChatGPT 登录」功能,打造个人 AI 订阅生态

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正在推销一项更具野心的服务——允许访客使用 ChatGPT 凭证登录其网站,类似于目前广泛使用的 Google 或 Facebook 账号登录,采用该登录功能的公司可以将使用 OpenAI 模型的成本转移给客户。

具体而言,当用户使用 ChatGPT 账号登录某个基于 OpenAI 模型的初创公司服务时,该初创公司应向 OpenAI 支付的费用将从用户 ChatGPT 账户的容量限制中扣除。

免费用户每五小时可向 GPT-5 发送约 10 个查询,其中部分查询额度将用于抵消初创公司的 API 费用。如果免费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服务时达到使用限额,系统会提示其升级到付费账户。

这种模式对使用频率较低、从未达到容量上限的用户具有吸引力,也能帮助缺乏资金支付高额 API 账单的小型初创公司降低成本。

不过,对于按使用量收费的初创公司而言,这可能损害其收入。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举措凸显了 OpenAI 希望像苹果、谷歌和 Facebook 一样,将影响力扩展到消费者在线生活的各个方面。OpenAI 已告知投资者,预计到 2030 年将通过非付费用户间接产生约 1100 亿美元收入。

🔗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openais-growing-ecosystem-play?rc=qmzset

💥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超 5 亿

据新华社报道,10 月 18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 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

报告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 5.15 亿人,较 2024 年 12 月增长 2.66 亿人,用户规模半年翻番;普及率为 36.5%。

报告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我国各类群体的日常生活中,中青年、高学历用户是核心群体。在所有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中,40 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比达到 74.6%,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 37.5%

报告指出,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得到用户广泛青睐,并推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调查发现,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还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

🔗 https://www.news.cn/fortune/20251018/22bbffa5b01a47078a558a0ab46e66a4/c.html

🔍 维基百科警告:AI 导致人类访问量大幅下降

维基百科的托管机构维基媒体基金会近日发出警告,由于越来越多用户通过生成式 AI 聊天机器人和搜索引擎摘要获取信息,而非直接访问网站,导致这个全球最大在线百科全书的人类访问量出现危险性下降,威胁到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基金会产品高级总监马歇尔·米勒在博客中表示,修正机器人检测系统后发现,维基百科过去几个月的人类页面浏览量与 2024 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 8%。他指出,这反映了生成式 AI 和社交媒体对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影响,尤其是搜索引擎开始直接提供答案,而这些答案往往基于维基百科内容。

米勒强调,访问量减少将带来严重后果。他说:「随着对维基百科的访问量减少,愿意参与并丰富内容的志愿者可能会越来越少,支持这项工作的个人捐赠者也可能减少。」

讽刺的是,虽然 AI 导致维基百科流量下降,但其数据对 AI 的价值却前所未有地高。几乎所有大型语言模型都在维基百科数据集上训练,谷歌等平台多年来也一直挖掘维基百科内容来支持其摘要功能,这些功能反过来又分流了维基百科本身的流量。

这一发现与其他研究相呼应。今年 7 月皮尤研究中心发现,仅有 1% 的谷歌搜索用户会点击 AI 摘要中的链接访问原始页面。基金会表示正在加强政策执行、制定归属框架并开发新技术能力,同时呼吁用户在搜索信息时主动寻找引用并点击原始资料,支持由真实的人创作的可信知识。

🔗 https://www.404media.co/wikipedia-says-ai-is-causing-a-dangerous-decline-in-human-visitors/

📅 Gemini 3.0 或将于 12 月发布

据 Sources.news 报道,谷歌计划于 12 月推出旗舰 AI 模型 Gemini 的最新版本 3.0,该版本预计将实现显著性能提升,有望跻身行业排行榜前列。

作为谷歌 AI 战略的核心产品,Gemini 应用曾凭借热门的 Nano Banana 图像生成模型,一度登顶 iOS App Store 排行榜,短暂取代 ChatGPT 的榜首位置。

值得关注的是,报道中还提到,谷歌内部正讨论将部分 Gemini 高级功能纳入免费版本的方案。此外,谷歌还组建了一支小型秘密团队,致力于将 Gemini 3.0 集成到苹果的操作系统中,拓展应用场景。

🔗 https://sources.news/p/google-readies-gemini-3-perplexity

🤯 OpenAI 宣布自研 AI 芯片

本周,OpenAI 与芯片巨头博通宣布达成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重大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四年内共同开发和部署 10 吉瓦的定制 AI 芯片和计算系统,以满足 OpenAI 日益增长的庞大计算需求。

根据协议,OpenAI 将自主设计图形处理单元 (GPU),将其在开发强大 AI 模型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整合到硬件系统中。这些芯片将由两家公司共同开发,博通负责从明年下半年开始部署。

新系统将采用博通的以太网技术和其他连接技术,部署在 OpenAI 自有及第三方运营的数据中心。据悉,双方 18 个月前就已开始定制芯片合作,此次进一步扩大至服务器机架和网络设备等相关组件。

这笔巨额交易使 OpenAI 与博通、英伟达和 AMD 三大芯片巨头约定购买的计算能力总规模达到 26 吉瓦。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和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表示,公司目前可用的计算能力远远不足。随着 AI 产品需求快速增长,他们希望在全球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以保持领先。

据知情人士透露,奥特曼最近告诉员工,OpenAI 计划到 2033 年建设 250 吉瓦的新计算能力,按当前标准这将耗资超过 10 万亿美元。

🔗 https://openai.com/index/openai-and-broadcom-announce-strategic-collaboration/

🍎 苹果新 AI 搜索主管转投 Meta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苹果公司负责 AI 搜索项目的高管 Ke Yang 即将离职,加入 Meta。

这一变动发生在他刚刚接手「Answers,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直译为「答案、知识和信息」,简称 AKI)团队数周之后。

该团队的任务是为 Siri 增强类 ChatGPT 功能,使其能够从网络实时获取信息。

知情人士透露,Ke Yang 的离开是苹果人工智能部门近期一系列高层出走中的最新一例。

今年以来,已有约十余名核心成员离开苹果基础模型团队,其中部分人同样转投 Meta,加入其新成立的「Superintelligence Labs」。

苹果原计划在 2025 年 3 月推出全新版本的 Siri,整合 AKI 团队研发的搜索功能,并补齐此前推迟的多项特性,包括调用个人数据以处理更复杂的请求。

该项目被视为苹果追赶 OpenAI、Perplexity 以及 Google Gemini 等竞争对手的重要举措。

随着 Ke Yang 的离职,AKI 团队将转由苹果副总裁 Benoit Dupin 接管,他目前负责机器学习相关的云基础设施。

🔗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0-15/apple-s-newly-tapped-head-of-chatgpt-like-ai-search-effort-to-leave-for-meta

Hunt for Tools|先进工具

🛜 Manus 1.5 正式发布,一键开发完整 Web 应用

10 月 17 日,AI 智能体平台 Manus 宣布推出全新版本 Manus 1.5。

官方表示,本次更新在速度与性能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并进一步验证了其核心架构的通用性。

与传统的「AI 网站生成器」不同,Manus 团队强调,他们并非单纯开发一款工具,而是持续进化底层框架,并为其配备合适的功能模块。得益于这一思路,Manus 在短短一个月内便实现了「sota 级别」的 AI Web 应用构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Manus 1.5 的新能力与平台现有功能深度打通。例如,用户可快速搭建服务介绍网站,并在收集到客户信息后,通过 Manus 客户端和邮件推送触发后续任务,如自动生成个性化幻灯片。

官方表示,这一增强功能已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其背后的基础设施是团队更宏大愿景的一部分 —— 打造一个任何人都能通过对话调用云计算与 AI 全部力量的平台。

🔗 https://manus.im/zh-cn/blog/manus-1.5-release

🧮 英伟达开售全球最小 AI 超级计算机,黄仁勋给马斯克「送货上门」

本周,NVIDIA 在官网发文,宣布正式开售 DGX Spark,这是一款号称「全球最小 AI 超级计算机」的桌面级产品。首台设备由 NVIDIA CEO 黄仁勋亲手交付给 Elon Musk,地点选在 SpaceX 的 Starbase 基地。

据悉,DGX Spark 基于 Grace Blackwell 架构,单机可提供 1 Petaflop AI 性能,配备 128GB 统一内存,能够在本地运行高达 2000 亿参数的推理模型,并支持对 700 亿参数模型进行微调。

官方强调,该产品面向开发者、研究人员与创作者,旨在将超级计算机级别的算力带到桌面。

黄仁勋表示:「2016 年我们推出 DGX-1,并交付给当时的 OpenAI,那台机器催生了 ChatGPT,开启了 AI 革命。如今 DGX Spark 将再次把超级计算机放到开发者桌面,点燃新一轮突破。」

马斯克也在 X 上回应称:「这台 DGX Spark 的能效比黄仁勋 2016 年交付给我的 DGX-1DGX-1 高出约 100 倍,那是史上第一台专用 AI 计算机」。

DGX Spark 将于 10 月 15 日起在 NVIDIA 官网及合作渠道开启订购。

🔗 相关阅读:时隔 9 年,黄仁勋再次给马斯克送货上门,跳票大半年的 AI 个人超算终于来了

💻 Windows 11 迎来重磅更新:Copilot 全面接管语音、屏幕与任务栏

近日,微软在官网发文,宣布为 Windows 11 推出大规模更新,核心在于全面引入 AI 功能,让每台设备都成为「AIPC」。

本次更新的重点包括:

  • Hey,Copilot:用户可通过语音直接唤醒 Copilot,实现免手操作;
  • Copilot Vision:支持读取屏幕内容并实时指导操作,甚至能在界面上标注点击步骤;
  • Ask Copilot:将 Copilot 集成至任务栏,一键直达;
  • Copilot Actions:可在本地执行任务,如整理照片、提取 PDF 信息;
  • Copilot Connectors:打通 OneDrive、Outlook 与 Google 全家桶,实现跨平台数据检索。

此外,微软还将 Manus AI Agent 引入 Windows,用户可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直接调用「使用 Manus 创建网站」功能,几分钟内生成网页。

其他更新还包括与 Filmora 的视频编辑集成、Zoom 快捷会议安排,以及 Gaming Copilot 测试版。微软强调,语音交互不会取代键盘和鼠标,而是成为第三种输入方式。

尽管这些新功能主要面向支持 Copilot 的国家/地区,但微软的这次更新也为 AI PC 原生操作系统指明了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 相关阅读:Windows 11 大更新:动嘴就能让 AI 操控电脑,还有 Manus 强势上岗

Hunt for Fun|先玩

🥱 GPT-5 攻克「百年数学难题」遭反转,OpenAI 科学家删帖致歉

近日, 一则关于 GPT-5「一个周末解决 10 个百年数学难题」的消息在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 但随后被证实存在严重误导。

事件起源于 OpenAI 研究科学家、前微软副总裁塞巴斯蒂安·布贝克上周首次披露, 两名数学研究人员利用 GPT-5 在一个周末内找到了 10 个未解决埃尔德什难题的答案。

埃尔德什难题是著名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生前提出的约 1000 多个数学问题, 此前人类只解决了部分。OpenAI 研究人员之一马克·塞尔克也随后确认, 他们通过数千次查询 GPT-5, 在 10 个问题上找到了解决方案, 并在另外 11 个问题上取得显著进展。

然而, 事实真相很快浮出水面。

埃尔德什问题网站维护者托马斯·布卢姆澄清称, 这是「严重的歪曲」,GPT-5 只是找到了他个人此前不知道的已发表文献, 这些问题实际上早已被其他数学家解决。网站上标注的「未解决」状态仅表示维护者本人尚未找到相关论文, 而非学术界真正的未解难题。

布贝克随后删除了原帖并道歉, 承认只是在文献中找到了已有的解决方案, 并非 AI 独立完成数学证明。Meta 首席 AI 科学家杨立昆也在评论区贴脸输出,讽刺他们被自己过度炒作 GPT的言论坑惨了。

🔗 https://x.com/SebastienBubeck/status/1979539604522127746

Hunt for Insight|先知

🟰 陶哲轩:AI 对数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在提效而非攻坚

菲尔兹奖得主、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近日发表文章,阐述了他对人工智能在数学研究中应用前景的看法。

陶哲轩指出,AI 在数学领域近期最有成效的应用,并非用最强模型攻克最难问题,而是利用中等能力工具加速那些普通但耗时的关键研究任务。

他认为,在这些任务中人类专家可以凭借经验来引导和验证 AI 产出,这种 AI 结果本身也可由人工完成的特点恰恰是优势,因为专家能更可靠地评估输出结果。

他以文献综述为例说明。对于有明确名称和成熟研究群体的问题,现有检索工具已足够强大,但当相关文献零散、缺乏统一命名,或因期刊冷门、研究群体间缺乏交流等原因导致引用关系难以追踪时,传统检索就变得极为耗时。

而 AI 工具的另一潜在优势是能促使「负面结果」得到报告。传统上研究者若未找到相关文献通常不会明确报告,担心日后发现遗漏会显得尴尬,这可能导致重复劳动或误判问题状态。但使用 AI 系统性检索时,同时报告正面和负面结果就显得更自然,有助于更准确呈现问题在现有文献中的真实状态。

🔗 https://mathstodon.xyz/@tao/115385022005130505

🏃 Figma CEO 称 AI 不会取代工作,各部门持续招聘

当时时间 10 月 17 日,设计工具公司 Figma CEO 迪伦・菲尔德在播客中明确表示,AI 不会威胁到人类工作,反而能为行业创造新机遇。

菲尔德提到,Figma 9 月开展的一项涵盖 1199 名设计师、产品经理、开发者等从业者的调查显示,近 60% 的产品构建者因 AI 能投入更多高价值工作,约 70% 的受访者认为自身效率显著提升。

他强调,AI 的核心作用是辅助人类而非替代,应聚焦如何适应技术发展、摆脱重复劳动,而非过度担忧。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Figma 成立于 2012 年,今年 7 月成功上市,目前市值近 300 亿美元,员工规模超 1600 人。

菲尔德透露,公司正持续在各部门扩充岗位,虽在探索 AI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可能,但更看重其解锁增长新机遇的潜力。这并非他首次表态,此前他也曾多次强调,AI 是增强人类工作的工具,设计师仍需发挥主导作用,技术将让更多人获得创作机会。

🔗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figma-ceo-dylan-field-ai-jobs-hiring-2025-10

⏰ 前 OpenAI 科学家卡帕西:AGI 仍需十年,强化学习存在根本缺陷

特斯拉前自动驾驶负责人、OpenAI 联合创始人安德烈·卡帕西近日在播客访谈中系统阐述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看法, 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至少还需要十年时间, 并对当前 AI 技术路径提出了尖锐批评。

在谈到强化学习时, 他表示强化学习「非常糟糕」, 因为它假设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是正确的, 实际上却充满噪音。他指出, 人类绝不会像 AI 那样进行数百次尝试, 然后仅根据最终结果来加权整个过程。当前大语言模型评判者也容易被对抗性样本欺骗, 导致训练过程出现严重偏差。

关于超级智能, 他认为 AI 发展是计算演进的自然延伸, 不会出现人们想象的「智能爆炸」, 而是会延续过去几百年来 2% 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他将 AI 比作历史上的编译器、搜索引擎等工具, 认为它们都是递归式自我改进过程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 卡帕西正在创建 Eureka Labs, 致力于打造「星际舰队学院」式的精英技术教育机构。他相信 AI 将彻底改变教育, 但强调当前 AI 能力尚不足以提供真正的一对一辅导体验。他设想未来每个人都能掌握多门语言和各学科知识, 人类将像健身一样追求智力提升。

🔗 https://www.dwarkesh.com/p/andrej-karpathy

彩蛋时间

作者:@CharaspowerAI
提示词:A pencil drawing of [character or object] [breaking through / emerging from / interacting with] [a paper surface or cracked wall], in the style of a tattoo sketch on white paper. Black pen and pencil only, with [one specific element] in [a vivid color] as the only colored detail. Trompe-l’œil effect with [torn edges / curled paper / cracked wall], realistic shadowing, sketchbook illustration style, high detail.
链接:https://x.com/CharaspowerAI/status/1978861011273654384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降价 2.6 万元!新款纳米 01 5.98 万元起,还有一辆大五座 SUV 上新

By: 芥末
17 October 2025 at 23:16

东风此前对旗下品牌做了调整,东风奕派、风神、纳米三个品牌被统一整合于「东风奕派科技公司」。

面对新的汽车市场竞争形势,东风集团试图通过奕派科技的「深度整合」来解决资源分散问题,通过用户直达和技术的开放共生来解决效率问题。

三品牌整合后,东风奕派的纳米 01 与 eπ008 东风旗下成为销量领跑的新能源车型,纳米 01 今年月均约 3500 辆、累计交付突破 10 万台;eπ008 上月销量超过 2700 台。

在 10 月 16 日,纳米 01 迎来了自己的年度改款,eπ008 则新增了五座版本。

新款纳米 01

26 款的纳米 01 共推出了 8 个车型配置,指导价为 5.98 万元起。

作为年度改款车型,2026 款东风纳米 01 外观变化不大,整体还是以圆润造型为主,新增了一款「精灵绿」车身配色。

车辆前脸配备分体式灯组,灯组上部为贯穿式日行灯,前脸底部带有黑色网格进气口。车顶和外后视镜壳则为撞色设计。

新款纳米 01 的车身尺寸保持不变,依旧为 4020/1810/1570mm,轴距为 2663mm,采用 5 门 5 座布局。

内饰方面,新车的内饰主打「精致」风格,内饰包裹大面积使用了菱格纹设计, 并采用悬浮式 12.8 英寸中控屏与怀档式机构,车内还配备有副驾驶抽屉岛台,来增加储物空间。

新款纳米 01 在车内智能化上有所升级,中控屏分辨率提升至 1920×1080,并搭载 8G 内存车机系统,支持全场景 AI 语音交互,能够实现可见即可说与主副驾双音区唤醒,并且新增了宠物模式。

2026 款纳米 01 车内全系标配冷暖空调,主驾配备 6 向电动调节座椅,集成记忆迎宾、3 挡通风与 3 挡加热功能,新搭载的云柔环抱座椅也在舒适性上有所提升。

新车同时配备了 ACC 自适应巡航、LKA 车道保持辅助、ICA 集成式巡航辅助、540 度全景影像以及 FAPA 融合泊车系统。

安全方面,新款纳米 01 配备搭载 FCW 前碰撞预警、AEB 主动刹车,全车拥有 6 安全气囊。

2026 款纳米 01 搭载马赫 E 十合一电驱动总成,采用单电机配置,最大功率 70kW,峰值扭矩 160N·m,提供 31.45 千瓦时与 42.3 千瓦时两种电池组可选,CLTC 续航里程有 310km、330km、410km、430km 四种版本,30% 至 80% 充电时间约半小时。

作为年度改款车型,新车在外观和车机智能化配置方面有所升级,上市后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等车型。

奕派 008 五座版

奕派 008 在 8 月份推出了 2026 款车型,当时只提供了 6 座版本,此次又加推了一个 5 座版本,新版本限时指导价为 15.99 万至 17.16 万元。

2026 款 e π 008 五座版定位为家庭用车,官方称其为「超级大五座」,重点突出空间和舒适性。

新车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 5002×1972×1732mm,轴距达 3025mm,采用 5 门 5 座布局,车内共设有 22 处储物空间,后备厢最高可扩展至 1876 升。

2026 款 eπ008 五座版车型的造型与现款基本保持一致,车辆前脸将贯穿式的日行灯和蓝宝石大灯相融合,搭配前脸的隐藏式智能星光格栅,营造了不错的科技感。

新车增加了「仙踪绿」和「苍穹灰」两种质感配色,还特别提供新样式 21 英寸轮圈选装。

内饰方面,车内新增「暖山玉白」配色,搭配木纹饰板,采用液晶仪表盘与悬浮中控屏的组合,标配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

舒适配置上,新车第二排搭载电动魔毯座椅,配备超大电动腿托与 L 型双边贵妃榻,集成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同时还拥有 6.92 英寸智能扶手屏与升级版 21.4 英寸 3K 后排娱乐吸顶屏,支持手势控制屏幕、儿童监测、自动开启儿童模式等功能,车内搭载 18 扬声器 WANOS 全景声音响、冷暖冰箱、220V 车内电源及双全景天幕等配置。

辅助驾驶层面,新车全系标配超 20 项辅助驾驶功能,搭载 32 个多维感知硬件,包括 6 个驾驶辅助摄像头、4 个高清环视专用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及高精度定位单元等。高配车型提供高速/快速路 NOA 导航辅助驾驶、LAPA 记忆泊车辅助功能,可实现自动上下匝道、路径记忆泊车等功能。

新车在主动安全方面配备 AEB 自动紧急制动、BSD 盲区监测、变道碰撞预警、后方碰撞预警等功能,且车身采用高强度「笼式车身结构」,高强钢应用比例达 70.8%,热成型钢占比 19.1%,关键乘员舱区域采用 1500MPa 超高强度钢板,并全系标配 6 安全气囊,侧气帘从 A 柱延伸至 D 柱。

动力方面,2026 款 eπ008 五座版车型依旧提供增程版和纯电版两种动力可选。其中,增程版车型搭载马赫动力 1.5T 增程器,电机最大功率 200kW,峰值扭矩 340N·m,CLTC 纯电续航 202km,综合续航里程达 1220km,WLTC 百公里馈电油耗 4.76L。

纯电版车型搭载的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 200kW,CLTC 纯电续航分别为 610km、620km 或 636km,官方 30% 至 80% 快充用时 28.2 分钟。

此次年度改款的纳米01与新增五座版本的 eπ008,一轻一重分别补齐了入门代步与家庭出行两端的体验短板,凭借更完善的智能与舒适配置、清晰的价格区间,东风奕派在整合后的产品矩阵与销量势头上有望继续走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把卡宴乱搞一通的保时捷,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By: 李华
17 October 2025 at 17:52

保时捷 CEO 奥博穆(Oliver Blume)最近对一款他们即将推出的新车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这是最能让我兴奋的车型,非常有驾驶乐趣。

他所说的,是备受期待的纯电 718。

按照奥博穆的描述,保时捷通过优化电池和电机的布置,很好地控制住了纯电 718 的重量且实现了「完美的重量分布」,整备质量在 1600-1700kg 之间。

▲纯电 718 谍照

这是保时捷拥抱电动化未来,最明确,且最接近落地的一次。但就在同一场采访中,奥博穆话锋一转,确认下一代 718 的高性能版本将继续搭载发动机,采用插混系统。并且,保时捷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纯燃油 SUV。

好家伙,上个月才说燃油 718 没有后继车型来着。

保时捷在战略上的「别扭」,并不是只体现在 718 这一个车型上,而是完完全全贯穿了他们当前产品布局。

一方面,新款 911 T-Hybrid 车型问世,它的外观和内饰都延续了经典的演进逻辑,几乎所有的变化都围绕着一套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保时捷以此来坚守「机械」和「性能」这两个核心定位。

▲纯电卡宴内饰

另一方面,即将推出的纯电卡宴,它的内饰设计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数字化思路,一块贯穿式的曲面大屏成为了座舱的主角。

好一个左右脑互博。

「英雄」守旧,「反叛者」拓新

要看懂保时捷的操作,其实绕不开他们内部的一套念叨多年的设计哲学:英雄、反叛者与创造者。

这三种原型象征着保时捷的设计身份。英雄体现了勇气、力量和毅力;「反叛者」体现了品牌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张力;「创造者」则代表着激情、技术精度与前瞻思维。

这套听起来有点玄乎的理论,其实就是用来区分产品线,决定谁该干什么的一个内部指南。

其中,「英雄」自然是 911 这种品牌图腾,它的任务是传承,把保时捷最核心的驾驶体验这件事做好,服务好那群最忠诚的用户;而「反叛者与创造者」这两个角色,则交给了纯电卡宴、纯电 718 这类面向未来的车型,它们负责打破常规,用新技术和新体验,去吸引那些以前可能不买保时捷的新用户。

六十多年来,911 的轮廓几乎没变过,那条从车顶滑到车尾的飞线,早就成为了汽车工业的经典符号。保时捷的设计师也因为一直只在既定的框架内做优化,被网友戏称为「工作最轻松的设计师」。

▲911 T-Hybrid

但有一说一,延续设计不等于懒惰,当你的老板要你「优化」某件事而不告诉你具体要优化哪里的时候,你付出的精力往往比「重来」更多。

话说回来,911 的每一次改动,背后其实都有非常明确的工程目的,保时捷严格遵循着它们的设计原则:功能决定形式。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 2015 年的 991.2。那一代 Carrera 车型第一次全面换装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了给新的中冷器提供更好的散热,设计师就把后发动机盖上的格栅,从横向改成了纵向——纯粹是功能需要,没有任何其他的原因。

▲ 911(991.2)

到了今年的 992.2 T-Hybrid,这种逻辑走得更远。新车前脸那几片巨大的、可以主动开闭的垂直导流片,看着有点复杂,但它完全是为那套 T-Hybrid 高性能混动服务的。

新加入的电机、电动涡轮、高压电池,对冷却和空气动力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五片鳍片能根据各种工况独立调节,要么把气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要么在巡航时关闭,减小风阻。为此,设计师还把转向灯集成到了大灯总成里。

▲911 T-Hybrid

这就是 911 作为「英雄」的使命:所有进化都服务于性能。T-Hybrid 技术本身也一样,它源自勒芒赛车,目的不是省油,而是用电力去消除涡轮迟滞,让动力响应更快。

一切都为了更好的驾驶感受。

看完了 911,再来看纯电卡宴,画风就完全变了。这里上演的是「反叛者」与「创造者」的戏码。

它的反叛,首先反的是保时捷悠久的座舱传统,而这条路,其实是从 Taycan 开始的。经典的五个圆形仪表盘、大量手感清晰的物理按键,这些过去几十年的保时捷标志,在 Taycan 上被首次打破。

而即将推出的纯电卡宴,则延续了这一思路。保时捷这次将数字化座舱理念,应用到了品牌销量最大的车型之上。一块巨大的曲面屏从中控台「流淌」出来,延伸到副驾。

▲纯电卡宴内饰

如果说 Tacycan 是一次「试水」,那卡宴就是确定了保时捷未来电动化产品的既定方向。

另一方面,纯电卡宴还「反」了当前的市场共识。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座舱交互已经有了一个标准:一块类似特斯拉的、悬浮式的、功能集中的「大平板」。这套方案逻辑直接,符合用户被智能手机塑造的交互习惯,成本也划算。

但保时捷没有选择那条最容易走的路。他们想做的,是创造一种新的豪华数字美学——这就是保时捷的「创造者」。

▲纯电卡宴

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一种是把屏幕看作内饰设计的一部分,追求技术与美学的融合;另一种把屏幕看作一个独立的智能终端,效率优先。保时捷显然选了前者。

它瞄准的是一群新的用户。他们可能不是传统的 911 车迷,但他们成长于数字时代,对科技体验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作为豪华品牌的消费者,他们也不满足于一块简单的屏幕,而是期待与之匹配的设计感。纯电卡宴的这套内饰,就是为这种需求做的定义。

显然,这是一次主动的、带有明确目标的价值探索,为的是在智能电动这个新战场上,建立起属于保时捷自己的、独特的认知。

保时捷的「豪赌」与「后路」

「创造」一种新的美学是一回事,但让市场为此买单是另一回事。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已经被效率至上的交互逻辑深度塑造的市场。在这里,一个好用的智能座舱,其评判标准往往非常直接:反应够不够快,菜单层级够不够浅,操作是否符合手机养成的肌肉记忆。

保时捷这套强调设计一体化的座舱,在美学上固然讲究,但在实用层面,却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关于学习成本和操作便利性的讨论。

▲纯电卡宴内饰

当一个功能需要点进三级菜单才能找到时,用户是否还有耐心去欣赏它的设计之美?

这可不是杞人忧天。

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转型中,都会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是宝马的 iDrive,它试图将传统的旋钮操作与新的触控交互深度结合,结果却落得个「里外不讨好」的境地:习惯旋钮操作的用户发现很多功能触屏才好用,而习惯了触控的用户又会觉得菜单层级过于繁琐。

▲ BMW i7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其混乱的设置界面。用户常常需要在一个由大量同色系图标构成的应用列表里,费力地寻找一个常用功能,其直观性甚至不如多年前功能单一的老款车型。一些本应一步到位的简单操作,也被置于二级甚至三级菜单之下。

说的就是你!腰托调节。奔驰别笑,你也是。

总之,结果就是,一套本应服务于人的车机系统,反过来要求用户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和适应。这种陡峭的学习曲线,对于一个日常驾驶工具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最终,这也促使宝马在后续的系统中,向着更大、更集中的屏幕方向不断靠拢。

那么,保时捷为什么敢于在卡宴这款最重要的销量支柱上,进行如此高成本的试错?

因为它给自己留足了后路——即将于 2026 年推出的新款燃油版卡宴,并不会换装这套全新的数字化内饰。

▲2026 款保时捷 Cayenne Coupé 内饰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决定。

保时捷做出了一个判断:在当前这个阶段,购买纯电卡宴的用户和购买燃油版卡宴的用户,是两个需求画像完全不同的群体。前者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拥抱变化,渴望前沿体验;后者则可能更看重经典的、已被验证过的豪华感和操作方式。

于是,保时捷为他们提供了两套截然不同的产品。

通过这样的产品隔离,保时捷几乎将新内饰的试错成本和市场反馈,完全控制在了纯电这条新业务线之内,而燃油版卡宴这个巨大的利润基本盘则完全不受影响,继续使用那套成熟稳妥的内饰,扮演着压舱石的角色。

这套「双线并行」的灵活策略,并不只在卡宴上应用。

从对 CEO 奥博穆的采访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保时捷应对未来的顶层设计。在 718 跑车系列上,他们一边用纯电版去冲击高性能电动标杆,一边又明确为高性能版保留燃油发动机,来安抚「传统用户」。在 SUV 产品线上,除了纯电 Macan 和纯电卡宴,他们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的燃油 SUV,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市场。

这种做法,给了保时捷极大的战略定力和更长的周期,去观察、验证和迭代那套全新的数字化座舱。

这或许是保时捷这样的品牌才有的奢侈,也是他们在面对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时,最昂贵,也最稳妥的一张底牌。

所以,保时捷的「左右脑互搏」实际上是在「英雄、反叛者与创造者」这套哲学的指导下一次,旨在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市场战略。

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悬念依然存在。

在当下,保时捷虽然能够通过产品线的区隔,来满足两批用户的需求。但长远来看,这两个群体的边界必将日益模糊。当未来的消费者既追求极致的驾驶乐趣,又习惯了无缝的数字体验时,保时捷还能否用两套截然不同的产品来应对?

将「英雄」的灵魂,与「反叛者」和「创造者」融为一体,这是保时捷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Windows 11 大更新:动嘴就能让 AI 操控电脑,还有 Manus 强势上岗

By: 莫崇宇
17 October 2025 at 17:00

Windows 10 刚正式「退休」,微软紧接着宣布要用 AI 重写操作系统,让每台 Windows 11 电脑都成为 AI 电脑。

这次更新力度依旧不小。

喊一声「Hey,Copilot」就能唤醒 Copilot,它不光能听你说话,还能看懂你屏幕上的一切内容,甚至手把手教你操作。本地整理照片、提取文件信息、打通 OneDrive 和 Google 全家桶等等,现在都能交给 Copilot。

省流版如下:

  • Hey,Copilot:动动嘴,就能叫醒 Copilot
  • Copilot Vision:能看懂你屏幕上的一切,还能手把手教你操作
  • Ask Copilot:Copilot 直接塞进任务栏,一键直达
  • Copilot Actions:从整理照片到提取文件信息,真能帮你干活
  • Copilot Connectors:打通 OneDrive、Outlook、Google 全家桶的数据壁垒

虽然这些新功能主要面向支持 Copilot 的国家/地区,但微软的这次更新至少为 AI PC 原生操作系统指明了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Hey,Copilot!动嘴不动手的时代来了

微软坚信语音交互不会取代键盘和鼠标,但会成为电脑的第三种输入方式。现在你可以直接喊一嗓子

「Hey,Copilot!」,即可随时通过语音与 Copilot Voice 开始对话。

博客也提到,用语音跟 Copilot 聊天的用户,使用频率是打字派的两倍。好家伙,原来不止我一个爱动嘴不动手。

启用方法也简单:在 Copilot 应用的设置中打开「Hey,Copilot」选项,然后直接以「Hey,Copilot…」开头提问就行。结束对话时道个别,或者几秒钟没动静它也会自动结束。

Copilot Vision:能看屏幕、更会教操作

Copilot Vision 是这次更新的重头戏,简单来说就是给 Copilot 装了双「眼睛」。

你可以把桌面或应用窗口共享给它,然后它就像个坐你旁边的老师傅, 能看懂屏幕上的一切。改简历、出创意方案、玩游戏当军师,这些活它都能干。

甚至它不仅能看屏幕,还能手把手教你操作。

比如当你说一句「show me how」,它会直接在屏幕上标出该点哪、怎么操作,通通演示给你看。玩游戏卡关、检查行程单、不会用某个功能,它都能实时指导。

如果你共享的是 Office 全家桶, 它不光能看屏幕,还能扒拉整个文档内容。不爱说话的用户也能通过打字交流,即将面向 Windows 预览体验成员推出。

当然,这种功能隐私问题也很明显。

微软之前也推出过 Recall 功能,号称能记录你电脑上的一切操作,结果被不少用户骂成筛子。现在 Copilot Vision 本质上也是在「看」你的屏幕,虽然微软说不会记录敏感信息,但用户心里也打鼓。

塞进任务栏,Copilot 更显眼了

微软这次还把 Copilot 直接塞进了任务栏,搞了个叫 Ask Copilot 的新功能。

微软的希望让任务栏成为一个动态的工作中心,帮你以更少的操作完成更多事情。你只需一次点击,就能访问 Copilot Vision 和 Voice。

新的搜索功能也重新设计了,响应更快,搜索结果即时显示并动态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承诺这个体验不会让 Copilot 访问或读取你的个人内容。这功能目前是可选的,面向 Windows Insider 预览体验成员逐步推出。

Copilot Actions 能干活,但别急着拿正事试手

今年 5 月,微软海外推出了 Copilot Actions,能够在浏览器上执行预订餐厅或订购日用品等真实操作,现在 Copilot 再进一步,即将直接在 Windows 本地文件上执行操作。

你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要完成的任务,Copilot Actions 都能根据电脑中的内容上下文来执行。比如,整理旅行照片,或者从 PDF 文件中提取信息,而在任务执行过程,你可以选择继续专注于其他工作,也可以随时接管任务或查看进度。

这个功能如果真能做好,那可真是杀手级应用。

不过,AI Agent 这个赛道各家都在卷,但前提是得靠得住。你让它帮你整理照片,结果它把你的毕业照给删了,这谁顶得住?

微软自己也很实诚,他们会从有限的使用场景开始测试。你可能会看到 Agent 在复杂界面中翻车或者操作受限——所以别急着上手就干正事。

此外,微软还给出了安全承诺:Copilot Actions 默认关闭,你可随时暂停、接管或禁用;涉及敏感操作时系统会请求确认;未来以「预览+反馈」的方式逐步发布。

打通服务壁垒的杀手锏,Copilot 连接器野心很大

Copilot 连接器可以说是生产力工具的一大杀器。

它允许你将常用服务——比如 OneDrive 文件、Outlook 联系人、电子邮件和日历事件,以及 Google 全家桶直接连接到 Windows 上的 Copilot 应用。

启用连接后,Copilot 能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并检索你的个人内容,让你更轻松地跨平台查找信息。比如:

  • 说「查找我的牙医预约详情」,即可立即显示对应的日历事件
  • 说「Mary 的邮箱地址是什么」,可直接获取联系人信息
  • 说「找到我经济学 201 课程的论文」,Copilot 会在 OneDrive 中定位并打开最相关的文档

你现在还可以让 Copilot 将文字内容导出到 Word、Excel 或 PowerPoint,便于直接进入项目工作。

此外,Copilot 现已与 Windows 设置深度集成。你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向 Copilot 提问系统设置相关问题,比如说「让我的屏幕更易读」或「帮我减少干扰以便集中注意力」,Copilot 都会引导你找到相应的设置选项。

更多 AI 操作:野心很大,坑也不小

Windows 正引入更多基于 AI 的新操作方式。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Windows 还引入了今年大火的 Manus 通用 AI Agent,借助文件资源管理器中的 Manus AI 操作,你只需右键点击文档并选择「使用 Manus 创建网站」,几分钟后即可自动生成网站——无需上传文件,也无需编程。

不过,这功能目前还在内测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昨晚,Manus AI 也推出了全新的 Manus 1.5,号称是他们家迄今功能最猛的 AI 智能体,在任务执行速度、靠谱程度和输出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甚至能搞全栈 Web 应用开发。

此外,微软还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新增了与 Filmora 集成的视频编辑功能,以及整合 Zoom 与 Click to Do 的快捷会议安排功能。

游戏方面,Xbox 与 Windows 的合作也更紧密了。玩家可以通过 ROG Xbox Ally 掌上游戏设备体验 Gaming Copilot(测试版),可与 Copilot 对话,获得游戏推荐、帮助或其他支持,而无需退出游戏。

除了隐私问题,还有用户习惯这道坎。让大家习惯开口跟电脑说话,这事真没那么容易。据 The Verge 报道,微软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计划推出电视广告,口号为:「认识一下,你可以对话的电脑。」

用户愿不愿意为这个能够对话的电脑买单?现在下结论还太早。毕竟微软也曾因为 Cortana,在「让电脑听懂人话」这条路上摔过一回跟头。

AI 原生操作系统注定是场持久战。要么趁着 AI 浪潮重新定义操作系统,抢占下一个十年的制高点;要么错失良机,把主动权拱手让给那些更激进的竞争对手。成王败寇,就看这一回了。

附上博客原文地址:

https://blogs.windows.com/windowsexperience/2025/10/16/making-every-windows-11-pc-an-ai-pc/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80 度电池的增程车!零跑 D19 堆满配置,这次它想卖 30 万

By: 李华
16 October 2025 at 22:14

一台增程车,塞进了 80.3kWh 的电池,纯电续航超过 500 公里。

为了智能化,直接上了两颗高通最新的骁龙 8797 旗舰芯片。

零跑甚至还在这台车里,装了一台车规级的制氧机。

10 月 16 日晚,零跑 D19 登场的方式,可以说是毫无保留。在一场没有公布最终售价的技术发布会上,零跑把过去十年积累的所有技术、能用上的所有顶级硬件,几乎都一次性地展示了出来。

▲ 零跑 D19

零跑很清楚,对于一个长期以 15 万元级产品立足市场的品牌来说,在把一个可能接近 30 万的标价牌放到车顶之前,他们必须先用一套难以辩驳的硬件清单,来证明自己值这个价。

这是一种非常工程师式的逻辑——如果你怀疑我的价值,那我就用参数把你淹没。零跑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的发言,为这场技术陈述做了最好的注脚:

零跑 D19 是为零跑十周年的献礼的诚意之作,代表零跑最高的技术水平,最高的制造水平,希望能够给到用户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零跑的旗舰,都堆了些什么料?

作为一款旗舰车型,D19 首先在尺寸上确立了姿态。车长超过 5.2 米,车宽近 2 米,轴距超过 3.1 米,这是一个标准的大型 SUV 体量。

零跑将 D19 的设计语言称为「科技自然美学 2.0」,前脸也有个名字,叫「寰宇之境」,一条贯穿式灯带构成了「天际线」,下方是宽体格栅,整体视觉效果追求宽大和稳重。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它的前备舱盖分缝线一直延伸到了车头中部——没错,和乐道 L90 一样,D19 的纯电版本也有一个巨大的前备箱。

D19 的侧面设计强调简洁和比例,车窗与车门形成了接近黄金比例的上下分割,一条平直的腰线贯穿始终。

一个成本不菲但效果显著的设计是「天空之镜」纯平侧窗,车窗与立柱之间几乎没有阶差,有效降低风噪的同时,为第三排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21 英寸的封闭式轮毂,搭配的是米其林静音轮胎。

灯光是 D19 外观上着墨最多的部分。车头的贯穿灯带保留了零跑家族式的「悦动晶体」三段式光源,并融合了辅助驾驶指示灯。大灯内部集成了类似鸿蒙智行的百万像素的 DLP 投影和 ADB 智能远光功能。

车尾则是一条接近 2 米的「幸福像素」ISD 智慧交互灯幕,由 11025 颗 LED 光点组成,支持自定义的迎宾灯语和交互图案。

动力系统是这次技术发布会的核心,零跑提供了两种路径。

D19 增程版是最大的亮点,其核心思路是「电为主,油为辅」。它标配了 80.3kWh 的宁德时代电池包,拥有超过 500 公里的 CLTC 纯电续航,并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官方称充电 15 分钟可完成 30%-80% 的补能。

为了在增程车上实现大电池布局,零跑采用了一系列特殊的工程设计,比如将排气集成在门槛下方;其四驱版还搭载了与采埃孚联合开发的驱动发电一体机,优化了前舱空间和系统效率。

D19 纯电版则严格对标行业最高标准,首发了宁德时代的「超混电芯」,电池包容量为 115kWh,CLTC 续航里程为 720 公里。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该电芯在能量密度、安全和寿命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行驶 10 万公里后健康度衰减优化 50%。同时,车辆采用了全栈 1000V 高压架构,充电 15 分钟可补充超过 350 公里续航。

智能化方面,零跑试图用硬件上的「一步到位」来追赶差距。D19 全球首发了双高通骁龙 8797 芯片(高通最新的舱驾一体融合平台,可视作骁龙 8650 的迭代产品),构成 Leap 4.0 中央集成式电子架构,中央域控算力达到 1280 TOPS。

它的座舱支持端侧大模型,可以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和学习记忆功能。在辅助驾驶层面,车辆将搭载 VLA 世界模型系统。硬件上自然也堆上了激光雷达,零跑的目标是在 D19 上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通勤能力。

底盘与驾控部分,D19 的硬件清单同样全面,结构为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配备了双腔空气悬架和 CDC 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

动力上,纯电三电机版的综合功率达到了 540kW(724 马力),0-100km/h 加速进入 3 秒级别;增程版功率 400kW(536 马力),加速为 4 秒级别。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 50500 N·m/deg,「比劳斯莱斯幻影高出 25%。」曹力说。

更关键的是软件与硬件的结合。零跑将其底盘运动融合控制技术升级到了 LMC 2.0,配备了双矢量电驱,可对后轮进行毫秒级独立扭矩分配,从而实现最小半径 3.6 米的「圆规掉头」功能。

此外,D19 还具备「凌波微步」主动预瞄能力,通过摄像头和雷达提前扫描路面,预调节悬架。此外,还包括了支持双轮爆胎下的稳定控制(爆胎识别时间缩短至 200 毫秒)、露营场景下的一键调平和智能防晕车模式。

不过,这些大概率都是顶配的三电机版本才有的功能。

安全方面就是全系标配的了,车身采用了「九横三纵四连环」笼式结构,A 柱为回形五重钢设计,全车应用了 16 处 2000MPa 热成型钢,电池号称在极端情况下 72 小时内不失控、不起火。

座舱内,除了采用大面积 Nappa 真皮,D19 还增加了一个独特的配置——「森野氧仓」系统。这是一套车规级的车载制氧机,最大制氧量 8L/min,可提供弥散式和鼻吸式两种供氧模式,用于提神、缓解疲劳或应对高原反应。

从重新定义的增程系统,到双 8797 芯片,再到底盘上那一长串来自各大一线供应商的各种配置,零跑几乎把当前行业里所有能用上的技术都塞进了这台 D19 里。朱江明还在台上打趣说:

D19 全身都是名牌。

零跑的向上之路,这次能走通吗?

今年前九个月,零跑累计交付了近 40 万台车,并首次实现了半年度净利润转正。但在销量跻身新势力头部的同时,其车辆的平均成交价(约 15 万元)并不高。可见,品牌向上对零跑来说,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D19 就是为此而生的。

零跑这次给出的解法,同样是「堆料」。朱江明在现场直言,零跑的热销「并不仅仅是因为车卖得有多便宜,而是产品有非常高的品价比」。这次,他们试图将这个已被市场验证的逻辑,应用到一个全新的价格区间。

这背后,依然是那套贯穿其所有产品的「全域自研」成本控制逻辑。作为一家朱江明口中「研发人员占比达到 80%」的「技术型公司」,零跑通过掌握整车 BOM 成本中 65% 的核心零部件,来获取产品定义的主动权。

其中最核心的,是它对增程系统的重新思考。80 度电池、超过 500 公里纯电续航再加 800V 快充,这套组合拳几乎把增程器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应急包」。这可以说是 D19 最大胆的地方。而它的纯电版也严格对标行业最高标准,确保自己在任何维度都没有短板。

不过,在高端市场,光有出色的三电是不够的。零跑也知道自己在智能化上的差距,所以它才给 D19 准备了当前最顶级的硬件,为未来的软件体验下注。

双 8797 芯片就是这场赌注的核心。1280 TOPS 的算力,为的是确保未来几年在软件算法迭代上不会受制于硬件。但这更像是一份基于硬件的期货,零跑承诺的 VLA 世界模型、「车位到车位」等高阶智驾体验,能否如期兑现并达到行业第一梯队水准,是 D19 未来最大的不确定性。

真正的价值,有时藏在配置表之外。D19 也展示出零跑开始思考硬件堆砌之外的东西。

首先是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它的 LMC 2.0 底盘控制系统,集成了主动预瞄、双轮爆胎控制和智能防晕车等功能。这表明它不只是简单地把双叉臂、空气悬架这些顶级硬件装上去,而是在尝试做更深度的多系统协同控制,去解决具体的用车场景问题。

其次是寻找差异化。大开口的电动前备舱、行业少见的车载制氧系统,这些都是在「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同质化竞争之外,试图建立的产品记忆点。

总之,今晚的 D19 有清晰的亮点,有明确的赌注,也有在细节体验上的思考。

零跑的故事已经讲完,但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从「高性价比」到「高价值感」,中间隔着的,是品牌认同和用户信任。最终,消费者是否会认可这个「技术故事」,愿意为一个更高价位的零跑产品买单,需要等待最终价格公布后才能得到答案。

带轮子的都关注,欢迎交流。 邮箱:tanjiewen@ifanr.com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李飞飞世界模型大更新! 实时生成 3D 世界,只要一块 GPU

By: 张子豪
17 October 2025 at 13:49

当 OpenAI 的奥特曼还在到处买显卡、买算力,来支撑他的 Sora 2 视频生成模型。

李飞飞的实验室 The World Labs,用一张显卡就能运行一个世界。他们今天发布了一项名为 RTFM (Real-Time Frame Model) 的新技术,一个全新的实时世界生成模型。

和九月中旬发布的图生世界 Marble 不同,RTFM 不仅是用一张照片,生成一个我们可以自由漫步、探索的 3D 世界。最重要的是,它被设计为可以在单块 H100 GPU 上高效运行,并且实时生成。

目前,RTFM 已经作为研究预览版正式发布,并提供了 Demo 可以亲自去试试。

▲ RTFM Demo 链接:https://rtfm.worldlabs.ai/

意外地发现,这个 Demo 的名字叫做 FRAMEBOY,结合这个网页布局,我很快想到了年代久远的 Game Boy 游戏机。

这样一个拥有逼真的光影、反射和阴影的世界,并且这一切还在我们眼前实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另一种玩游戏。

不止于生成,更在于实时互动

RTFM 的核心能力,就是能实时生成可供用户交互的视频。它可以从一张静态图片开始,渲染出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 3D 场景。

与许多世界模型不同,RTFM 能够学习并渲染出,极其复杂和真实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光滑大理石地面的倒影、物体在阳光下的阴影,还是透过玻璃看到的景象,RTFM 都能准确地模拟。

RTFM 依靠的不是传统的图形学编程,而是让模型通过对海量视频数据的端到端学习,不断进化出来的。

支撑这项能力的,是设计 RTFM 背后围绕的三项核心原则。

效率 (Efficiency),要想把未来拉到眼前,世界模型的计算需求是最大的阻碍。

无论是像 Sora 这样的 AI 生成视频,还是 Google 尚未正式公开上线的 Genie 3, 都意味着巨大的计算挑战。有相关的研究提到,要实时生成 4K 60fps 的交互视频流,AI 模型每秒需要处理的 tokens 数量约等于一本《哈利·波特》的文字量。

而如果要在超过一小时的交互中,保持这些生成内容的持续性,需要处理的上下文,将超过 100M 个 token。这对于当下的计算基础设施而言,既不现实,也难以负担。

李飞飞团队的目标是「在今天硬件上,运行的明天模型,并提供最高保真度的预览。」

他们通过对架构、模型蒸馏和推理过程的极致优化,以及整个系统的重新设计。RTFM 成功地实现了,仅使用单个 H100 GPU,就可以交互式帧率进行推理,实时生成。

可扩展性 (Scalability),从视频模型,能直接到世界模型。

传统的 3D 引擎,用的是三角网格、高斯点云、体素渲染等显式结构,完全依赖于一些复杂的计算机图形学知识。每个物体都要建模、上材质、打光、烘焙阴影。这和我们之前介绍的混元 3D 世界,所采用的方法类似,它们主打的是实现 3D 全管道的生成。


传统 3D 方式(左)和 RTFM 方式(右)

World Lab 选择的路和混元不同, RTFM 不会构建任何显式的 3D 模型。它使用了类似 Sora 的「自回归扩散 Transformer」,直接从视频帧序列中学习世界规律。

举个例子,模型不再需要知道「这是一堵墙」或「那是一盏灯」,它只通过成千上万段视频的学习,学会了什么是「空间感」,学会从输入的 2D 图像序列中,预测出下一个新的视角画面。

和生成 3D 资产的路线不同,RTFM 能够更好地利用不断增长的数据和算力,从而实现无限扩展。

持久性 (Persistence),让世界模型像 nano banana 一样保持一致。

大部分的视频生成模型有一个天生缺陷,就是它们没有记忆。即便现在 Sora 一次性,能生成 25 秒的震撼画面,但视频生成结束后,世界就结束了,并不能提供持续的交互。

而如果要记住所有场景,计算负担势必又会随着探索的深入而无限累积。

RTFM 试图解决的,就是让生成的世界具备持续存在的能力。它引入了一个叫「spatial memory(空间记忆)」的机制。它为生成的每一帧画面,都赋予了在 3D 空间中的精确「姿态」(位置和方向)。

在生成新画面时,模型会采用一种「上下文杂耍」 (context juggling) 的技术,只调用新画面附近位置的帧作为参考,而不是全局内容。

这使得 RTFM 能够做到,让我们反复进入这个世界,离开再回来,而不会增加计算负担。

目前,RTFM 的 Demo 体验时间只有 3 分钟,3 分钟后,它还是会不记得这个世界。我在那个 Demo 里面拖动左右两个摇杆,玩了很久,想到了李飞飞之前说,空间智能才应该是 AGI 的下一个方向。

未来是否真的有机会,像头号玩家一样,让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产生明确的联系,光看现在的世界模型,要加载的内容还有太多。

毕竟,即便单个 H100 GPU,售价也大约在 25000 美元以上。但是当算力的价格下降,当算法再快一点;我们或许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模型「大更新」,是现实,被完整生成的那一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专访 OPPO 影像认知总监程卓:会打电话的哈苏,一定是未来

By: 周奕旨
17 October 2025 at 10:00

对我来说,一张人像不是一张关于一个人的照片,而是他与我之间发生的一些事。

2025 年末,全球将诞生近两万亿张照片,其中超过九成,来自我们口袋里的智能手机。

这些无比个人、无比随性的瞬间,汇聚成了这个时代的影像洪流。

OPPO 认为,在数量如此夸张的照片中,一定存在一个最大的「公约数」。

只有找准这个不变的靶心,才能集中所有火力,去攻克移动影像最核心的难题。

这个公约数是什么?

OPPO 影像认知总监程卓给出的答案,是人像。

人,是一切影像的尺度

为什么是人像?

这是我第一个疑问,非常简单直接,但又非常重要——

在移动影像的军备竞赛中,厂商们习惯于将长焦、广角、夜景等技术点作为攻坚的堡垒,但从 Find X6 开始,OPPO 却反复将这个看似最普通、却也最复杂的词挂在嘴边。

解读这个词,便能洞察 OPPO 对影像的根本理解,和最终想抵达的方向。

没有人像,就没有摄影史,这背后有更深的关于移动影像未来美学与技术的考量。

面对有些笼统的问题,程卓给了一个宏大视角的解释——OPPO 认为,想要摸清手机影像的方向,必须跳出手机这个小小的取景框,将视野拉回到整个摄影史的长河中去审视。

在这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器材和载体一直在变,但有些东西是恒定的: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整个摄影史就是一部关于人的影像美学与社会文献史,如果把其他题材拿掉,摄影史可能只是没那么饱满,但如果抽掉人像,那整部历史就坍塌了。

程卓进一步阐述,无论是从推动技术革新的要求,还是从承载艺术成就的高度来看,人像都是贯穿整个摄影史的基本轴线。

《无题电影剧照》第二十一张——1978 年,Cindy Sherman

《无题电影剧照》第二十一张——1978 年,Cindy Sherman

作为一个不太拍人像的摄影师,我下意识地质疑这句话,但细思下来,这句话的确并非夸大其词——

纵观影史任何题材,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的存在以及人存在过的痕迹。

它是一张面孔,可以像《阿富汗少女》那样,用一个眼神承载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坚韧;它也是一个瞬间,能将战火中奔跑的女孩所代表的残酷,或是巴黎街头跃过水洼的诗意,凝固成永恒;甚至在亚当斯看似空无一人的壮丽风景里,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人类精神的向往与烙印。

PARIS SOUS LA PLUIE # 2——ELLIOTT ERWITT

PARIS SOUS LA PLUIE # 2——ELLIOTT ERWITT

人的面孔、姿态、情感、存在过的痕迹,跨越题材,始终是摄影师镜头下最核心、最着迷,也最具感染力的共振媒介。 

由此,人像两个字的背后,承载了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人文价值与情感价值,一个「人」字,关乎美学、也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身与世界。 

若是用一个我们熟悉的词来概括这一切,就是以人为本。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可以察觉,OPPO 的意图,已经从早期狭义地记录人物的样貌的「肖像」,走向更广义地记录某些群体的生活环境、某个人的具体处境的「环境人像」——这也是 OPPO 在移动影像领域首先提出这一观点背后的深度思考。

《我们这个时代的面孔》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

《我们这个时代的面孔》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

这种趋势,在每年的 OPPO 影像大赛(imagine IF Award)上也能看到。

OPPO 年度超影像大师-梁喜兵拍摄

OPPO 年度超影像大师-梁喜兵拍摄

当然,哲学的选择,终须技术的回答作证,程卓认为从技术层面看,人像这个题材的包容性就像航天发展对于民用科技的促进那样,同样强大——

人像是一个相当特别的题材,它最难,也最保值,最有推动力,它像一块最硬的骨头,一旦啃下来,其他的影像难题便有了迎刃而解的基础。

人,是一切影像的尺度

确立了「人像」为灯塔,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什么样的人像,才是「好」的?

美学是感性的,一百个读者可以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对于掌舵移动影像的厂商之一,OPPO 必须将好看拆解成可以评价的维度,才能在影像的汪洋中走得稳、走得准。

程卓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

我们最终想做出来有「相机感」的影像。

「相机感」,这个听起来有些玄妙的词,是程卓整个影像认知团队的工作靶心,也是他们认为「好照片」的标准。

他们将这个词儿进一步拆解开来,分为三个要素,分别是: 

  • 影调 

  • 色彩 

  • 画质

影调的重塑工作,从 Find X6 系列就开始了,目标是建立「正确的影调关系」,将扭曲的光影曲线拨乱反正,这是地基,是让一张照片首先「看起来舒服」的底线:

我们早就明确,不能为了秀肌肉,把光影关系搞得很别扭。

地基打好,Find X7 系列开始构建大厦的框架——攻坚「中间调」。

「中间调」这个词,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摄影师而言,它是一张照片的灵魂所在,程卓解释说:

大家可能对中间调不太熟悉,它不是画面最中间的部分,我们参考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在对动态范围的极致追求下,重点管控的是 3 区到 7 区的影调关系,这里面既有高光也有暗部,是最能体现影像厚实感的影调区域,是影像魅力和表现力的核心所在。

安赛尔亚当斯的分区曝光理论

安赛尔亚当斯的分区曝光理论

如果说极致的黑与白是情绪的两端,那丰富、细腻、过渡自然的中间调,就是承载故事的主体,对中间调的精细打磨,让 OPPO 的影像开始呈现出一种过去手机罕见的「质感」。

Tina Signesdottir Hult

Tina Signesdottir Hult

理顺了过去,未来的道路也呼之欲出了:

只有把影调这个骨骼做健康了,色彩才可能谈得上丰富而又统一,才不会有「塑料感」。

OPPO 从 Find X8 Ultra 开始,正式向摄影史的「深水区」——复杂光线下的色彩表现发起冲击: 

这已经进入摄影史的「深水区」了,在复杂光源下的色彩表现,一直是摄影史上最难的问题之一。

演唱会变幻的舞台光、城市霓虹与路灯交织的夜色、餐厅里温暖的烛光……真实世界的光线远比胶片甚至数码相机时代更为复杂。 

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还原出既真实又富有美感的色彩,尤其是人的肤色,是影像能否成为「作品」的关键。 

通过首次搭载的丹霞原彩镜头,智能地将画面分区,对不同光源下的不同区域进行独立计算和色彩还原,最终融合出一张和谐自然的照片,保证人物肤色的准确,为解决这个行业难题,迈出了关键一步。

至此,OPPO 完成了从影调到色彩的基础构建,但要真正实现「相机感」,还有一座最高、也最难攀登的大山——画质。 

也正是在这里,程卓抛出了一个反直觉的论调: 

摄影诞生之初,其实没什么画质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摄影出现后,大家使用的都是尺寸远超今时今日所有主流拍摄设备的「大画幅」——这个逻辑也延续至今,画幅大就是王道。 

真正的挑战,始于摄影权利的普及: 

画质的挑战,恰恰来自于相机要小型化,想要更多的人拍照,相机就势必越来越小,而画质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尽可能轻薄的机身里,把画质尽可能地做好。

于是,OPPO 在 Find X9 系列上延续前面历代打磨好的影调功夫、全系普及丹霞色彩还原镜头外,对画质这座高山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在 Find X9 Pro 上,OPPO 搭载了与哈苏联合研发的全新两亿像素长焦,光圈达到了夸张的 F2.1——这是目前进光量最大的两亿像素长焦,结合精度达 0.1 微米的 AOA 主动光学校准技术,在硬件上做到了极致。

而要实现清晰画质,多帧融合必不可少。在算法层面,OPPO Find X9 Pro 首次支持了「2 亿像素多帧融合计算」,可同步采集3帧 2 亿像素原始图像并进行智能融合处理,直出真哈苏 2 亿超清照片。

这些努力的目标只有一个:在长焦端,实现前所未有的解析力。

而作为基础的广角主摄,则首次搭载了第四代传感器曝光技术。这颗与索尼联合研发的「满血版」LYT-828 传感器,支持「瞬时三曝光」,在大幅拓宽动态范围性能的同时,也显著增强了抓拍能力,实现了高动态与高速抓拍的兼得。

强大的硬件之上,如何处理巨量的像素数据,OPPO 带来了全新的 LUMO 超像素引擎,将「画质好」这件事,贯穿到了所有场景——Find X9 系列会判断当下环境的条件,在条件充足时,智能提供 5000 万像素的 8K 超清照片直出。此外,用户首次能在小红书上发布的 4K 超清实况照片,封面帧与动态画面,也都拥有一致的 4K 超清质感。

清晰是画质的骨架,而精准的色彩还原,则是其血肉。 

在 Find X9 系列上,OPPO 带来了第四代色彩还原方案——升级后的丹霞色彩还原镜头被扩展到全系列机型,它能更智能地与影像硬件全面协同,尤其在以往手机最头疼的低色温、大面积纯色等场景下,带来前所未有的色彩准确性。 

只有做到了精准的还原,才有资格谈论画质。

至此,影调、色彩、画质三位一体,OPPO 所憧憬的「相机感」轮廓已然清晰,什么是好人像这个开放性问题,也有了一套逻辑严密的闭环答案。 

或许会有人质疑,在移动影像的时代,为何要执着于回望「相机」,程卓是这样理解的:

无论手机影像怎么卷,也只是漫长摄影史中的惊鸿一瞥。近两百年培养起来的摄影美学,有着不可抗拒的向心力和矫正作用,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换言之,OPPO 并非让手机完全取代相机,而是在汲取相机百年沉淀的养分的同时,结出属于移动影像时代自己的果实。

那么,这个移动影像自己的东西,是什么呢?

计算摄影,是移动影像的独属道路

在聊到「相机感」的三个要素时,程卓反复提到了一个词儿——计算摄影。

这就是移动影像的新东西。

不可否认,对比相机,手机这种需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方案,在光学层面永远戴着镣铐,但它也拥有相机无可比拟的优势——算力强劲的芯片,让计算摄影成为了可能。

老实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摄影的名声算不上好。 

为了弥补硬件的不足,过度锐化、过度提亮的「计算味」成了主流,照片看似光鲜,却充斥着塑料感,算法痕迹流于表面,向用户邀功。 

人们开始厌恶计算摄影,这是算法「用力过猛」的必然结果。 

而 OPPO 的解法,便是为这头算力猛兽套上审美的缰绳——用程卓的话来说,就是用审美牵引技术的发展。 

如何牵引?OPPO 的方式是「修内功」—— 

团队深入研究了各种经典胶片,用极其客观、量化的方式去拆解它们的光影响应曲线和色彩科学,再将这些从物理和化学世界中总结出的美学规律,「翻译」成数字世界的算法语言。 

Find X6 系列的影调、Find X7 系列的中间调,以及备受欢迎的胶片风格,都是由此而来的。

紧接着,就是在 Find X9 系列上,用强大的算力与算法,为更高画质提供可能。 

这种「审美先行」的工作模式,迥异于我们更为熟悉的「技术有什么,产品用什么」的开发逻辑,程卓所带领的影像认知团队将率先标定一个明确的审美方向,再由算法、硬件、调校等各个团队协同,集中力量办大事儿,朝着这个既定方向去实现。 

也由此,我们在 OPPO 的影像传承上,得以看见手机领域较为少有的长期主义。

我们的团队就像一个指南针。 

程卓这样形容自己和影像认知团队的角色。 

这根指南针,为强大的计算摄影指明了方向,最终的成果,是让计算隐于无形,让摄影重回中心。 

计算摄影,成为了 OPPO 的审美载体,将成熟的影调、健康的色彩与优秀的画质打包成方法论,用户按下快门,就能得到一张好照片的办法。 

一如柯达百年前的浪漫口号:

 你只需要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

走入影像的深水区,三个突破口

采访的最后,我们聊到了一个更宏大的话题:移动影像的痛点和未来。

程卓认为,行业尚未完美解决的,是三个进入「深水区」的终极问题:

画质、高动态下的复杂光线,以及长焦。

如今的旗舰手机,已经从单纯的堆料,走向一边追求极致影像,一边还要向厚度与设计发起挑战。

正如程卓所说,画质的痛点,正是伴随器材小型化而生的历史性难题,而手机,依然在这条路上作斗争。

另一面,高动态下的复杂光线,背后则隐藏着新元器件的研发与计算摄影两道难题,如何解决多颗镜头的画面一致性、如何更好地还原人的表现,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至于长焦,则是对机身设计、防抖性能与焦段设置的权衡,这颗小小的镜头,还在寻找工业与人文之间的最优解。

这三者,恰是构成「相机感」不可或缺的基石,也与 OPPO 选择的「人像」息息相关,三个要素环环相扣,共同决定了一台手机影像能力的上限,只要有任何一点取得关键进展,移动影像就有希望再前进一步。 

在采访的最后,严肃了一整场对话的程卓难得调侃了一下: 

X8 发布后,我一个艺术家朋友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卓哥,我买了一个哈苏。

我说:你买哈苏不是很正常吗?

他说:可是我的哈苏会打电话!

「会打电话的相机」,这一定是未来。
让我有个美满旅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早报|奥特曼谈成人内容争议:我们不是世界道德警察/OPPO发布国内首款eSIM手机/卢伟冰称K90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17 October 2025 at 08:26
cover

👮

奥特曼回应成人内容争议:我们不是世界道德警察

📱

4399 起,国内首款 eSIM 手机 OPPO Find X9 系列正式发布

🌟

Sora 2 更新:Pro 用户可用分镜板,视频时长上限提升至 25 秒

🧠

ChatGPT 推出自动记忆管理功能,告别「记忆已满」限制

🪙

乔布斯登上 2026 年 1 美元纪念币

🤯

苹果 AI 搜索负责人跳槽 Meta,Siri 改造计划再遇波折

📱

机构: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 4%,小米稳居第三

🤖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 上演「空中瑜伽」出厂测试

💡

硅谷精神之父:AI 的发展会让人类更聪明、更优秀

🚗

卢伟冰:K90 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重磅

奥特曼回应成人内容争议:我们不是世界道德警察

据 CNBC 报道,日前,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回应外界对其放宽 ChatGPT 内容限制的批评时表示,「我们并非世界选出的道德警察(moral police)」。

此前,奥特曼宣布将允许包括情色内容在内的成人主题上线,引发广泛争议。

他在社交媒体 X 平台发文称,随着公司开发出新的技术工具,并缓解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能够「安全地放宽」大部分内容限制。

奥特曼强调,OpenAI 将坚持「把成年人当作成年人对待」的原则,但仍不会允许任何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内容存在。他举例称,这与社会对 R 级电影等设定界限的方式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表态与奥特曼今年 8 月在播客节目中的说法形成对比。

当时他曾表示,为 OpenAI 拒绝推出「性爱机器人头像」等短期刺激增长的功能感到「自豪」。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已对 OpenAI 等公司展开调查,关注聊天机器人是否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OpenAI 近期也推出家长控制功能,并正在开发年龄预测系统,以便自动为 18 岁以下用户启用青少年模式。

奥特曼承认,此次政策调整引发的舆论反应「远超预期」。

美国全国反性剥削中心(NCOSE)则呼吁 OpenAI 撤销允许情色内容上线的决定,称「性化的 AI 聊天机器人本质上具有高风险,会因合成亲密关系而带来真实的心理健康危害」。

4399 起,国内首款 eSIM 手机 OPPO Find X9 系列正式发布

昨天,OPPO 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年度旗舰 Find X9 系列。

作为新一代旗舰机型,Find X9 系列在性能、影像、系统和续航方面全面升级,全系搭载天玑 9500 芯片,并首发搭载 ColorOS 16,支持一键闪记、AI 实景对话、小布建议,搭载极光引擎、潮汐引擎、繁星编译器三大自研核心技术,还支持与苹果设备联动、一碰互传。

Find X9 系列继续与哈苏深度合作,可选哈苏专业影像套装,支持 4K 超清实况照片与长焦微距拍摄,定位「旅拍神器」。

值得注意的是,OPPO 还在发布会上官宣,OPPO Find X9 Pro 卫星通讯版将支持 eSIM,这也是国产手机阵营里第一台支持中国大陆 eSIM 的手机。

据爱范儿了解,支持 eSIM 的 OPPO Find X9 Pro 卫星通讯版与其他版本在硬件功能上无异,同样配备实体卡槽,但与此同时,用户可以前往运营商营业厅,开通 eSIM 电话卡。

🔗 相关阅读:首台国产 eSIM 手机发布!这份开卡攻略请收好

Find X9 标准版:

  • 6.59 英寸 1.5K 天马直屏,1.15mm 四等边设计;
  • 前置 32Mp 镜头;后置 50Mp LYT808 主摄 + 50Mp JN5 超广角 + LYT600 潜望镜 + 2Mp 丹霞原彩镜头;
  • 7025mAh 电池,支持 80W 有线闪充与 50W 无线闪充;
  • 厚度 7.99mm,重量约 203g;
  • 支持 IP66/IP68/IP69 防尘防水,3D 超声波指纹;
  • 4399 元起(12GB + 256GB),最高可选 16GB + 1TB。

Find X9 Pro:

  • 6.78 英寸 1.5K LTPO 天马直屏,1.15mm 四等边设计;
  • 前置 50Mp 镜头;后置 50Mp LYT828 主摄 + 50Mp JN5 超广角 + 200Mp HP5 潜望镜 + 2Mp 丹霞原彩镜头;
  • 7500mAh 电池,支持 80W 有线充电与 50W 无线充电;
  • 厚度 8.25mm,重量约 224g;
  • 支持 IP66/IP68/IP69 防尘防水,0816 增强版马达;
  • 5299 元起。
大公司

Sora 2 更新:Pro 用户可用分镜板,视频时长上限提升至 25 秒

OpenAI 今日宣布,旗下视频生成模型 Sora 迎来两项重要更新:

  • Pro 用户现已可在网页版中使用「分镜板」功能;
  • 所有用户在应用端与网页版均可生成最长 15 秒的视频,而 Pro 用户在网页版的时长上限则提升至 25 秒。

官方介绍称,分镜板功能可在创作界面中直接选择「storyboard」选项,帮助用户通过镜头切换与场景规划更直观地构建视频内容。部分用户反馈称,当前网页版的下载按钮存在异常,点击后无法正常导出视频文件。

ChatGPT 推出自动记忆管理功能,告别「记忆已满」限制

昨天,OpenAI 在 X 上发文宣布,ChatGPT 现已支持自动管理用户保存的记忆功能,解决了此前「记忆已满」的限制问题。

据介绍,用户不仅可以按时间顺序搜索和排序记忆,还能在设置中选择重新设定优先级。该功能将从今日起面向全球 Plus 和 Pro 用户在网页端逐步推出。

有用户此前反馈称,遇到「保存记忆已满」的提示时,无法继续使用最核心的上下文功能,甚至希望能通过付费方式扩展存储空间。此次更新被认为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回应。

不过,也有部分用户提出,希望未来能够支持手动编辑或新增记忆,而无需通过助手操作。例如仅修改几个字或删除部分内容时,现有流程仍显繁琐。

乔布斯登上 2026 年 1 美元纪念币

当地时间 10 月 15 日,美国铸币局正式公布了 2026 年「美国创新」1 美元纪念币的设计方案。

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入选。

他的形象将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主题的纪念币上,与爱荷华州的「绿色革命之父」诺曼·鲍洛格、威斯康星州的 Cray-1 超级计算机、明尼苏达州的移动制冷技术一同被铭刻。

根据美国铸币局介绍,「美国创新」1 美元纪念币计划自 2018 年启动,预计持续至 2032 年,涵盖 50 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及 5 个海外领地。

该系列旨在通过流通纪念币的形式,致敬在科学、技术、人文等领域作出突破性贡献的个人与成就。

乔布斯的设计方案展现了他年轻时在加州丘陵地带沉思的场景,辅以「STEVE JOBS」与「MAKE SOMETHING WONDERFUL」字样,象征其将复杂科技转化为直观体验的理念。

乔布斯一生推动了 Macintosh、iPod、iPhone、iPad 等产品的诞生,深刻改变了全球科技产业与大众生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2026 年的纪念币正值美国建国 250 周年,硬币正面将特别加入自由钟与「250」字样的齿轮标记,以呼应这一历史节点。

苹果 AI 搜索负责人跳槽 Meta,Siri 改造计划再遇波折

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报道,苹果公司负责 AI 搜索项目的高管 Ke Yang 即将离职,加入 Meta。

这一变动发生在他刚刚接手「Answer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直译为「答案、知识和信息」,简称 AKI)团队数周之后。

该团队的任务是为 Siri 增强类 ChatGPT 功能,使其能够从网络实时获取信息。

知情人士透露,Ke Yang 的离开是苹果人工智能部门近期一系列高层出走中的最新一例。

今年以来,已有约十余名核心成员离开苹果基础模型团队,其中部分人同样转投 Meta,加入其新成立的「Superintelligence Labs」。

苹果原计划在 2025 年 3 月推出全新版本的 Siri,整合 AKI 团队研发的搜索功能,并补齐此前推迟的多项特性,包括调用个人数据以处理更复杂的请求。

该项目被视为苹果追赶 OpenAI、Perplexity 以及 Google Gemini 等竞争对手的重要举措。

随着 Ke Yang 的离职,AKI 团队将转由苹果副总裁 Benoit Dupin 接管,他目前负责机器学习相关的云基础设施。

Nothing:苹果 MagSafe 专利限制阻碍安卓手机普及磁吸无线充电

据 Android Authority 报道,Nothing 近日在一段视频中直言,Android 阵营迟迟未能普及磁吸式无线充电,主要原因在于苹果相关专利的限制。

根据 Nothing 内容团队的解释,虽然 Qi2 已经成为开放的无线充电标准,但与苹果 MagSafe 完全兼容的磁铁排布方案受到专利保护,Android 厂商若要绕过这一限制,只能自行研发一套磁吸系统。

这不仅可能导致线圈无法精准对齐、充电效率下降,还会带来额外的发热问题。

Nothing 指出,开发一套独立的磁吸无线充电系统,成本可能高达 1000 万美元以上。对于多数厂商而言,这样的投入难以收回,因此宁可选择在保护壳中加入磁铁,而非在手机本体中集成。

机构: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 4%,小米稳居第三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 年 Q3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4%,主要受亚太及中东非市场的强劲需求推动。

三星以 19% 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其中端 Galaxy A 系列新机型 A17 与 A07 表现突出,同时 Galaxy Z Fold7 在折叠屏市场获得积极反馈。

苹果则成为前五大厂商中增速最快的品牌,出货量同比增长 9%,iPhone 17 系列在多地预售创下新高。

小米以 14% 的份额稳居第三,同比增长 2%,在东南亚和中东非市场表现亮眼。OPPO 与 vivo 分列第四和第五,分别依靠经济型 5G 机型与区域扩张保持稳健增长。

此外,谷歌凭借 Pixel 9 系列的热销及 AI 功能的深入整合,出货量同比大增 18%,成为本季度表现最突出的新兴品牌。

分析师指出,发达市场对高端机型需求依旧旺盛,而印度、日本及中东非等新兴市场则由经济型 5G 设备和节庆季需求拉动增长。不过,中国市场因去库存策略放缓,拉美市场则受消费者信心不足影响,整体增速仍显温和。

逐际动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 上演「空中瑜伽」出厂测试

昨天,逐际动力 LimX Dynamics 发布了一段展示其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li 出厂前测试的视频,官方称其为「空中瑜伽」,并在描述中特别强调「请勿模仿,但欢迎挑战」。

画面中,Oli 进行了一系列动作测试 —— 通过全身关节的多自由度协同运动,对机器人关节精度、姿态控制与运动协调性进行全面验证。

官方介绍称,这一测试动作为原创设计,旨在检验机器人在动态姿态下的结构可靠性与控制算法稳定性。

作为一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 LimX Dynamics 长期专注于将通用人工智能(AGI)能力引入实体机器人中,探索智能体在物理世界的泛化潜能。

据悉,Oli 是逐际动力的代表性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具备高自由度运动系统与高精度传感架构,可实现灵巧操作、快速平衡与多模式自主学习。

阅文创作大会发布「全球潮玩共创计划」,AI 升级助力 IP 全链路

昨天,2025 阅文创作大会在武汉光谷举行,今年恰逢阅文成立 10 周年,大会以「向光而行」为主题,汇聚网络文学、影视、动漫、短剧、衍生消费等产业链数百位创作者与合作伙伴。

阅文集团 CEO 兼总裁侯晓楠在现场宣布多项业务升级,涵盖漫剧短剧、潮玩、AI 应用能力等,提出以「IP + AI + 消费」为核心,构建 IP 价值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内容布局方面,阅文宣布升级「创作合伙人计划」,在深耕短剧的同时正式进军漫剧赛道。

阅文将开放 10 万部精品 IP,设立亿元专项基金,并推出「漫剧助手」等 AIGC 工具,推动漫剧改编效率提升。目前已有 30 部漫剧播放量突破千万,《大明贤婿》《刷爆无敌模拟系统》等作品播放量破亿。

在消费生态方面,阅文发布「全球潮玩共创计划」,计划携手全球百大艺术家孵化原创潮玩 IP,并开放从设计、生产到发行的全链条能力。

在技术赋能方面,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黄琰发布三大 AI 应用升级,包括千万字网文深度理解能力「妙笔通鉴」、精准选书的「版权助手」以及一站式「漫剧助手」,覆盖创作、改编和衍生的全流程。

此外,阅文还宣布两部网文作品首次突破 30 万均订,刷新行业纪录,并启动「大学生故事创业计划」扶持年轻创作者。会上还发布了由科大讯飞与起点读书联合推出的「讯飞起点阅读器」。

侯晓楠表示:「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超级 IP 的黄金时代。阅文将以好内容、大生态、硬科技,与创作者和合作伙伴并肩同行。」

💡 硅谷精神之父:AI 的发展会让人类更聪明、更优秀

据新浪财经报道,昨天,在 2025 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连线》杂志创始主编、《2049》作者凯文·凯利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朱宁展开对话。

凯利表示,AI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不仅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还能让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学习。

凯利指出,AI 最大的惊喜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变化,尤其是在语言翻译和空间智能等场景的突破。

他强调「AI大语言模型比任何人类知道的都要多,但它们的思考方式与人类不同」,通过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AI 能以全新的路径解决问题。

他还提到,中国在 AI 应用方面展现出极高效率,「或许未来的超级网络 AI 会在中国出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对于外界担忧的「AI 是否会取代人类」问题,凯利认为,AI 的发展将不断推动人类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关键在于赋予 AI 伦理与道德感。

他同时强调,长期来看,AI 将帮助人类加速绿色文化的发展,解决一些人类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产品

卢伟冰:K90 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最新发声中表示,REDMI K90 系列将在集团旗舰新品发布季中担纲「第二战」,并刷新了 K 系列的定位。

他强调,K90 系列将「不以价格来限制产品定义,不以品牌做技术区隔,甚至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据介绍,K90 系列此次有两大变化:

  • 发布时间提档:由往年 11 月提前至 10 月。
  • 新增 Pro Max 版本:这是集团今年的第二款 Pro Max 机型,目标凭借超强产品力「一步到位,通杀 4K+ 价位」。

其中,K90 Pro Max 将在性能、续航、屏幕等传统优势上延续「强者恒强」,并在质感、影像、声音等核心体验上实现全面突破,部分领域甚至有望引领行业。

卢伟冰称,REDMI 的此次跃升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变阵」,更是 K 系列全新使命的体现。K90 与 K90 Pro Max 将同源共生,集中承载小米最新技术成果。

259.85 万起,法拉利 Amalfi 硬顶超跑中国首发

昨天,法拉利 Amalfi 硬顶超跑在中国市场正式亮相,官方公布建议零售价为 259.85 万元起,预计将在 2026 年第四季度开启首批交付。

据介绍,作为 Roma 的继任车型,Amalfi 延续了硬顶 Berlinetta 的经典理念,并在空气动力学、内饰科技与动力性能上全面升级。

外观方面,Amalfi 取消了传统格栅,采用悬浮式前翼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配备 20 英寸轮毂及高性能轮胎。车尾部分搭载双边共四出排气与主动式扰流板,可在低风阻、中档下压力和高档下压力三种模式间切换。

内饰配备 15.6 英寸数字仪表、10.25 英寸中控屏与 8.8 英寸副驾屏,支持 Apple CarPlay、无线充电及可选柏林之声音响系统。座椅提供三种规格,支持按摩与通风功能。

动力方面,Amalfi 搭载 3.9T V8 发动机,最大功率 640 马力,峰值扭矩 760 N·m,0-100km/h 加速 3.3 秒,极速可达 320km/h。

Manus 1.5 发布:全面升级原生 AI Web 应用构建能力

今天,AI 智能体平台 Manus 宣布推出全新版本 Manus 1.5。

官方表示,本次更新在速度与性能方面实现了全面提升,并进一步验证了其核心架构的通用性。

与传统的「AI 网站生成器」不同,Manus 团队强调,他们并非单纯开发一款工具,而是持续进化底层框架,并为其配备合适的功能模块。得益于这一思路,Manus 在短短一个月内便实现了「sota 级别」的 AI Web 应用构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Manus 1.5 的新能力与平台现有功能深度打通。例如,用户可快速搭建服务介绍网站,并在收集到客户信息后,通过 Manus 客户端和邮件推送触发后续任务,如自动生成个性化幻灯片。

官方表示,这一增强功能已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其背后的基础设施是团队更宏大愿景的一部分 —— 打造一个任何人都能通过对话调用云计算与 AI 全部力量的平台。

豆包上新四款大模型,支持分档思考长度、智能路由等

昨天,在 FORCE LINK AI 创新巡展·武汉站上,火山引擎正式发布并升级了四款豆包大模型,包括豆包大模型 1.6 升级版、豆包大模型 1.6 lite、豆包语音合成模型 2.0 以及豆包声音复刻模型 2.0。

  • 豆包大模型 1.6:国内首个原生支持「分档调节思考长度」的模型,提供 Minimal、Low、Medium、High 四种思考模式,帮助企业在效果、时延与成本之间实现灵活平衡;
  • 豆包大模型 1.6 lite:轻量模型,主打高性价比与更快推理速度,在企业级场景测评中较 1.5 pro 提升 14%,在主流输入区间内的使用成本则降低 53.3%;
  • 豆包语音合成模型 2.0声音复刻模型 2.0 带来更强的情感表现力与复杂公式朗读能力,朗读准确率在中小学全学科测试中达到 90%。

此外,火山引擎还推出了「智能模型路由」功能,支持豆包、DeepSeek、Qwen、Kimi 等多种主流模型的智能调用,用户可根据「平衡模式」「效果优先模式」「成本优先模式」三种方案自动选择最优模型。

据介绍,在实测中,该功能在成本优先模式下可将综合成本降低超过 70%。

智元推出工业级交互式机器人精灵 G2,支持 24 小时工厂作业

昨天,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新一代工业级交互式具身作业机器人「精灵 G2」。

该产品定位为多场景通用的「六边形战士」,在工业、物流、导览等领域具备广泛适配能力。

官方透露,精灵 G2 在首发前已斩获数亿元订单,并同步开启首批商用交付。

精灵 G2 在硬件与交互智能方面全面升级:

  • 采用高性能关节执行器与高精度力矩传感器,支持全场景全向避障与高精度力控作业;
  • 腰部 3 自由度设计,可实现近似人类的弯腰、转腰与侧向摆动;
  • 配备全球首款十字腕力控臂,普通用户无需复杂调参即可快速部署;
  • 支持双电池热插拔与自主回充,满足 24 小时工厂产线节拍。

在交互智能方面,精灵 G2 基于自研大模型 GO-1 与 GE-1,具备「听懂一句话、完成一整个任务」的能力,并能在视觉空间中预演动作,应对长周期复杂任务。

得益于英伟达 Jetson Thor T5000 高达 2070 TFLOPS(FP4)的本地算力,G2 可低于 10 ms 延迟完成多路传感器数据处理。

发布会现场,精灵 G2 展示了超低延迟遥操作功能,远程操作者在北京即可精准控制上海现场的机器人完成射箭任务,展现了高精度与低延时特性。

智元方面还展示了精灵 G2 在汽车零部件生产、精密装配、物流分拣与商业导览等场景的真实应用案例。官方表示,未来还将拓展至安检、巡检、教育与科研等领域。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姚卯青表示,希望精灵 G2 能够将人类从重复、繁重、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时代的到来。

尼康发布全画幅微单 ZR 与两款 APS-C 新镜头

昨天,尼康正式发布全画幅微单新品 ZR,单机身售价 13999 元,现已在京东开售。

该机主打轻量化与专业视频性能,机身重量约 540 克(含电池与存储卡约 630 克),搭载与 Z6 III 相同的 2400 万像素部分堆栈式全画幅 CMOS 传感器与 EXPEED 7 处理器,支持 7.5 档五轴防抖。

ZR 深度融合子公司 RED 技术,支持最高 6K/60p 与 4K/120p 的 12 比特 R3D NE RAW 内录,内置 Log3G10 与 REDWideGamutRGB 色彩空间,提供 15 档以上动态范围,并具备 ISO 800 与 6400 双原生感光度。

录制规格方面,用户可选择 N-RAW、Apple ProRes RAW HQ、ProRes 422 HQ 等多种格式。

该机配备 4 英寸 1000 尼特高亮触控屏,支持 LUT 预览与自定义快捷操作;音频部分采用 32 位浮点录音,并引入诺基亚 OZO Audio 技术。机身采用镁合金与无风扇被动散热设计,可连续录制约 2 小时 6K 视频。

照片模式下,ZR 继承 Z9 与 Z8 的 AI 对象识别与高速自动对焦系统,最高连拍速度可达 120 张/秒。

与此同时,尼康 Z 卡口 APS-C 镜头群再添两款新成员:

  • 尼克尔 Z DX 16-50mm f/2.8 VR:恒定 f/2.8 光圈,内置 VR 防抖,售价 6299 元;搭配 Z50 Ⅱ 套机售价 10899 元。
  • 尼克尔 Z DX 微距 35mm f/1.7:APS-C 画幅首款支持等倍放大的标准微距镜头,售价 2999 元。
新消费

正面对标闲鱼,小红书内测「快捷售卖」功能

据「Tech星球」报道,近期,小红书正在内测「快捷售卖」功能,用户可在笔记下方直接挂载闲置商品链接,或在聊天中发送商品卡片完成交易。

与此前需缴纳 1000 元保证金开设店铺不同,「快捷售卖」大幅降低了门槛,普通用户即可开设「小卖部」。

数据显示,小红书平台内「二手闲置」相关词条浏览量已突破 15.3 亿,讨论量高达 2498.2 万。

但过去交易多依赖第三方平台或私下完成,存在风险。此次上线「快捷售卖」,意味着平台希望将交易留在站内,拓展新的商业化路径。

根据规则,用户可设定商品名称、价格、数量、交货方式及运费,单件商品价格上限为 1 万元。平台将对每笔订单收取 0.6% 的基础软件服务费,与闲鱼模式类似。

有分析指出,随着转转宣布关闭 C2C 自由市场,小红书与闲鱼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前者依托内容社区切入电商,后者则在社区化方向不断探索,二者的交汇点正在增加。

不过,目前「快捷售卖」功能仍处于早期阶段,快递、售后、流量分配等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卖家反馈出单量有限。

2025 双 11 全面升级,淘宝天猫发布 6 款 AI 导购应用

昨天,淘宝天猫宣布,2025 天猫双 11 将于 10 月 20 日晚 8 点正式开卖,并迎来首个 AI 全面落地的双 11,淘宝闪购也将全面参与。

天猫总裁家洛表示,双11 已成为品牌全年最大增长机会,在全新背景下将为品牌开启新的增长历史机遇。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则指出:「好用的 AI 是淘宝 AI 应用的检验标准,我们希望 AI 能解决消费痛点,也能让商家获得增长。」

据介绍,平台通过 AI 对 20 亿商品进行更精准理解与组织,实现流量匹配效率双位数提升:复杂语义下搜索相关性提升 20 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 10%,商家广告 ROI 提升 12%。

在消费者侧,淘宝天猫同步推出 6 款 AI 导购应用:

  • 「AI 万能搜」可理解复杂语义并提供购物攻略;
  • 「AI 帮我挑」通过对话引导精准筛选商品;
  • 「拍立淘」升级为多模态 AI 搜索,支持同款价优与同类推荐;
  • 首页搜索基于全网口碑生成「品类清单」,并能实时解答购物问题;
  • 「AI 试衣」支持一键上身试穿;
  • 每位用户还将获得定制化的「AI 清单」。

在商家侧,淘宝天猫已组建 AI 经营团队,覆盖美工、数据分析、客服等环节。

数据显示,AI 美工月均生成 2 亿张图片和 500 万个视频,商品点击率提升 10%;AI 数据分析累计生成超 1000 万份报告,获 85% 商家好评;AI 客服「店小蜜 5.0」帮助商家日均降本 2000 万元,带来 GMV 增量 1912 万元。

此外,天猫双11 预售数据显示,首小时已有 35 个品牌成交破亿,1802 个品牌成交翻倍。今年平台算力提升 40 倍,对用户行为序列的感知从半年周期延长至 10 年,推荐精准度显著提升,带动购买效率提升 25%。

今年双11 全周期天猫将发放 500 亿元消费券补贴用户,部分由 AI「智惠引擎」统一决策发放,试点数据显示转化率提升 15%。

同时,天猫旗舰店升级为 3.0「智能态」,通过 AI 实时感知用户需求,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展示与服务。

京东外卖试点取消超时罚款:25 城启用「服务分」机制

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日,京东外卖宣布在深圳、南京、哈尔滨、武汉等全国 25 个城市试点取消骑手订单超时罚款,改为启用「服务分」管理机制。

根据新规,骑手若出现配送超时,将不再直接扣除现金,而是依据超时区间扣除相应服务分,推动管理方式从处罚约束向正向激励转变。

除了京东外卖之外,饿了么和美团也在推进类似举措。

饿了么在 9 月份公布的《2025 年度「饿了么」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中明确提出,将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并通过增加智能 AI 助手语音提醒、优化「强制下线」功能等方式,改善骑手的劳动体验。

美团方面则表示,将在 2025 年年底前全面取消超时罚款,并已在泉州等地试点「安准卡」机制,以超时扣分、准时加分的方式替代原有罚款。

截至 8 月,美团已在 22 个城市推行超时免罚机制,并通过培训学习代替单纯的经济处罚。

咖啡遇上香氛:M Stand × Sagrada Madre 跨界合作亮相

昨天,连锁精品咖啡品牌 M Stand 宣布与阿根廷天然手工线香品牌 Sagrada Madre 展开跨界合作,正式推出以「坠入『香』野秘境」为主题的感官共创企划。

据悉,此次联名旨在通过咖啡与香氛的结合,为消费者营造独特的日常体验。

在产品设计上,M Stand 焕新杯身造型,灵感源自咖啡的醇厚与木质的沉稳质感。原木触感的外观呼应线香的天然属性,传递自然美学理念。

与此同时,双方还推出联名天然手工线香礼盒,包含檀香、秘鲁圣木·橙皮·香茅、秘鲁圣木与雅格拉四款香型,鼓励消费者在阅读、冥想或办公时点燃一支香,营造片刻宁静。

好看的

《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确认引进,系列最终章即将上映

庵野秀明执导的动画电影《天鹰战士:最后的冲击》确认引进国内,即将登陆大银幕。

这部作品作为新剧场版系列的最终章,历经多年制作与等待,终于迎来与观众的正式见面。

影片延续了系列一贯的深度与内涵,将科幻与人性主题相结合,围绕真嗣等角色展开最终的抉择与挑战。

庵野秀明通过叙事探讨「爱」「勇气」「责任」等议题,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获得情感共鸣与思考。

自 1995 年 TV 版首播以来,该系列凭借独特的世界观与深刻主题积累了庞大粉丝群体。

此次最终章的引进,被视为一次圆梦之旅,让一代观众能够在大银幕上与角色共同经历最后的冒险。

《阳光俱乐部》清华路演,黄晓明引用加缪名言谈化解焦虑

日前,电影《阳光俱乐部》全国路演首站在清华大学举行,导演魏书钧携主演黄晓明、祖峰、贾樟柯及总制片人王才涛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现场氛围热烈。

黄晓明在映后分享中引用加缪名言「应当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并表示角色「吴优」承载了现代隐喻,展现了面对困境时的钝感力与乐观精神。他透露为贴近角色特意增重,并深入接触智力障碍群体的生活。

祖峰谈及角色「吴迪」时指出,人物的转变体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无奈。贾樟柯则在片中出演蔡博士,这是他迄今为止戏份最重的角色,他笑称「第一次演高学历角色」。

制片人王才涛强调影片中的母亲角色象征「透明而闪耀的明珠」,希望传递勇敢追求生活与爱情的主题。黄晓明也回应了网络热议的「丝瓜汤」梗,认为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爱」,但同时是特定时代环境的产物。

在与学生互动中,黄晓明分享了自己应对外界非议的心态调整,呼吁大家「向往善良、向往爱、向往阳光」。贾樟柯则引用片中台词鼓励观众「不要让昨天的阴霾笼罩今天的阳光」。

电影《阳光俱乐部》将于 10 月 25 日全国上映。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火种》正式上映

昨天,由陈剑飞执导、周振天编剧,富大龙、姜武领衔主演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火种》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影片历时 5 年打磨,以「跨越百年的信仰之约」为核心,通过双时空叙事结构展现李大钊在 1919 年至 1927 年间的革命历程,以及 1951 年新中国公安干警「100 天绝密缉捕」的故事。

影片在首映礼上获得李大钊嫡孙女李乐群及多方嘉宾的高度评价。

凭借深厚的史料考据与艺术化表达,「火种」不仅还原了 20 世纪初北平的社会风貌,也通过鲜活的人物群像打破了传统红色题材的单一化叙事,让观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从 Meta 拆解、苹果眼镜爆料,看「不科幻但好用」的 AR 眼镜|硬哲学

By: 苏伟鸿
16 October 2025 at 12:00

爱范儿关注「明日产品」,硬哲学栏目试图剥离技术和参数的外衣,探求产品设计中人性的本源。

你戴过 AR 眼镜吗?

不是 Ray-Ban Meta 或小米眼镜那样「只能听不能看」的智能眼镜,也不是 Meta Quest 或 Apple Vision Pro 那样笨重的 XR 头显,而是一副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但却带有显示屏幕的眼镜。

▲ Meta Ray-Ban Display 图源:YouTube @Mrwhosetheboss

这种曾经是科幻电影和实验室专属的设备,已经成为了当下大小科技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Meta、苹果、Google 都在酝酿新品,甚至还将其视作取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代交互。

如果说之前的 AR 眼镜产品还处于一种相对青涩的时刻,体验上还有不少硬伤未能解决,那么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到后年这个阶段,AR 眼镜将进入「野蛮生长」的阶段,我们将会见到大量不同更实用的解决方案逐渐落地产品。

往镜片里装「潜望镜」

Meta 上个月发布的首款带屏眼镜 Ray-Ban Display 获得了不少关注,作为当下形态最优秀、技术最成熟的 AR 眼镜,戴上 Ray-Ban Display 的试用者都不免感叹一句「未来已至」。

【插入视频号】

戴上 Meta Ray-Ban Display 的人可能不会有所感知,但外人却会发现这款 AR 眼镜和其他同类产品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距——

眼镜屏幕点亮时,外人是完全看不到镜片上的反射和漏光,和一副普通不带屏幕的眼镜无异。

▲ @梦雅Myra 佩戴的 Display,在类似的角度不会出现明显的屏幕漏光

根据爱范儿和@梦雅Myra 的现场体验,只有从侧面角度看,才能发现眼镜几排光波导屏幕导线的反光。

几乎当下的所有 AR 眼镜产品或者原型机,都离不开镜片漏光的现象,Meta Ray-Ban Display 可以说是第一副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眼镜。

著名拆解机构 iFixit 从 Ray-Ban Display 的镜片中,发现了这项技术背后的秘密。

AR 眼镜,本质上就是镜框上的一个小「投影仪」(光机),把光投到镜片上,然后再利用光波导技术,将光「关」在透明材料之中,引导光进行传播,最终传播到我们的肉眼之中。

AR 智能眼镜有两种光波导方案:衍射光波导和几何光波导,目前大部分 AR 眼镜产品都采用的是前者,而 Ray-Ban Display 则用的是后者。

衍射波导就是通过纳米压印或者光刻的方式,在镜片上「雕刻」出大量平行刻痕,刻痕之间不透光,两刻痕之间的光滑部分可以透光,通过规律性的纳米结构改变光的衍射方向,这些刻痕也就是「光栅」。

▲ 左边是入射光栅,右边是出射光栅,图源:Nature

这些光栅可以简单理解为光的「入口」和「出口」,光机的光被入射光栅带到镜片内部后,会沿着镜片内进行规律和有方向的「全反射」传播,到达出射光栅时,光的传播方向又被改变,定向地射向人眼。

▲ 图源:Bilibili @电丸科技AK

由于光在镜片中会进行密密麻麻的反射传输,很多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损失,光子也不一定都能按照刻痕的引导进入人眼,还有很多光子会偏离预期方向,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于是造成镜片在外部看起来的漏光现象。

▲ 光在镜片中进行「全反射」传播

而几何波导的原理实际上比衍射波导简单很多:利用两种镜子,将光准确无误地从光机导向眼球。

▲ 雷鸟 X3 Pro 的漏光现象

仔细观察 Ray-Ban Display 会发现镜片边缘有十一道比较显眼的「划痕」,那就是第一道棱镜,将光机的光引导到镜片中央的区域,那部分也有一些几乎不可见的反光镜,每面镜子会反射大约 5% 的光线,并将光线准确传导到人眼。

▲ Ray-Ban Display 的镜片,光线会在镜片中精准传输,图源:iFIxit

这样利用两种镜子进行光线准确传导的方式,和潜望镜的结构比较类似。好处就是,光在镜片中反射传播的密度大大降低,偏离预期传播的光也大幅减少,绝大部分的光都能顺利到达镜片中央的反光镜,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漏光了。

▲ 潜望镜的结构

不漏光还不是几何波导最大的优势。由于几何波导损耗低的特性,可以选用 LCoS 光机,对比传统衍射波导 AR 眼镜的 micro-LED 和激光方案,成本和能耗要低很多,刚好是 AR 眼镜当下的两大短板。

但就目前而言,几何波导方案还很难成为一种主流方案。目前具有几何波导镜片量产能力的仅有肖特(SCHOTT)一家光学企业。比起成熟的衍射波导生产,几何波导镜片需要非常精密的加工工艺,实现反射镜的角度、位置精准控制,如果角度有误差,很可能会影响成像。

▲ 图源:iFixit

除此之外,由于镜片内部有微反射镜结构,几何波导镜片会有一定厚度,目前最少也是 2-3mm,而衍射波导镜片能做到 1mm;视场角方面,几何方案也不如衍射波导,也就是说显示区域会更小一点。

因此,关于几何波导和衍射波导孰优孰劣,在行业内一直有争议。Meta 在 Ray-Ban Display 上采用几何波导方案,更多也是一种技术试验。

但从长远来看,几何波导「不漏光」的特性,有着更深远的价值。

在这两三年智能眼镜兴起后,越来越多人发现身边的人戴的是一副「智能眼镜」,下意识会感觉有点不适。

▲ Meta Orion,图源:TechRadar

这种智能设备带来的「侵入感」,在黑莓手机和无线耳机兴起的初期都存在着,别人能很明显感知到你在用一种设备,从而怀疑你的注意力是否还在当下。

对于智能眼镜设备来说,这种感觉更明显——屏幕漏光会遮挡用户和外界的眼神交流,而眼神交流是现代人沟通、社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 如果每个人都戴着个头显

因此,苹果的 Vision Pro 专门设计了一个「EyeSight」的功能,在佩戴头显时能模拟显示用户的「眼睛」,就是想保留用户在使用这种沉浸式设备时的在场感。

而我们出门不愿意戴着一个笨重的头显出门,原因其实不仅因为它的重量和形态,还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看起来依然是「人」,而不是一台机器的延伸。

最好的科技产品,往往无法让人察觉技术的存在,对自己、对他人来说都是如此。

成不了 iPhone,那就先成为 Apple Watch

如果说 Meta Ray-Ban Display 探索了智能眼镜硬件形态上的一种新思路,那么苹果正在酝酿的,则是智能眼镜软件上的解决方案。

由于眼镜紧凑的形态限制了性能,为其配备一个像 iOS 那样完整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将很困难,目前口碑比较好的 AR 智能眼镜产品,基本都搭载了一个非常简约的系统,功能和界面都比较类似按键功能机,不强调「App」的概念。

▲ Meta Ray-Ban Display 更像是给 Meta AI 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界面

苹果则准备为其 AR 眼镜搭载 Vision Pro 同款的 visionOS 系统,但不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版」。

▲ visionOS

对于首款 Apple Glasses,苹果明显不想一步登天做能替代 iPhone 的设备,它更类似 Apple Watch,能够与 iPhone 和 Mac 进行配对,直接利用后两者现成的算力和性能。

如果是与 iPhone 进行配对,那么眼镜将显示一个更精简的界面,降低资源消耗;而和 MacBook 配对后,将解锁完整的 visionOS 体验。

▲ XREAL AR 眼镜和 iPhone 配对,直接投影后者画面,图源:Apple Insider

另一个爆料是,苹果正在为 iPhone 准备「桌面模式」,通过 USB-C 口连接外部显示器,就能提供类似台前调度的界面,非常适合用来演示和观看,比起外接显示器,是一个更适合 AR 眼镜的界面。

这是一种非常具有「苹果特色」的方案——有自己成熟的操作系统以及可以协同的硬件生态,在这方面远远超越 Meta,比 Android XR 则多出了 Mac 这种电脑端的协同算力,以及更紧密的软硬结合。

▲ Vision Pro 已经可以成为 MacBook 的延伸

在智能眼镜无法在能耗、发热和性能上取得跨越式飞跃的前提下,不去做一个更独立的形态,而是一个辅助、配合 iPhone、Mac 的产品,出门不用从裤袋掏手机就能看地图、工作时一个 3D 建模直接直观呈现眼前,已经很具有突破性了。

这也不是只有苹果一家在探索的场景,不少 OEM 厂商也在探索 Android 手机和 Android XR 的协同能力,将强大的高通骁龙算力「带上头」。

▲ Android XR 系统

目前苹果正在顾虑的问题,是这种「分体式」的方案究竟能不能带来优秀的体验:想要低延迟,很难避免一根连接眼镜和 iPhone 的数据线,但苹果内部当然不会喜欢这种不优雅和有损体验的方案。

苹果更可能会像当年为 AirPods 订制专门无线芯片一样,为智能眼镜找到一种低延迟的无线连接方案,这也是一种「Only Apple Can Do」的优势。

毕竟,在各家的同类产品都在今明两年问世的情况下,苹果想要再一次「后发制人」,不免要在体验上有一点过人的长处了。

不够完美,但很实用

除了这两家巨头,最近爱范儿也留意到了 AR 眼镜领域新出现的一些相对前沿的技术,都为解决了 AR 眼镜现存的一些硬伤而来。

夸克最近推出的 AR 眼镜,自然以 AI 交互为核心,但最有意思的,是这款眼镜采用的「换电」设计。

夸克 AI 眼镜的镜腿本身就是一块电池,通过热插拔技术,用户可以像换笔芯一样,通过「一拔一插」的简单动作快速更换主电池 。即使在眼镜运行状态下也能直接更换电池,不会导致设备关机或数据丢失 。

夸克还准备了一个只有耳机盒大小的便携充电仓,可以随身携带备用镜腿 。

除此之外,这款眼镜还采用了双芯设计,这意味着眼镜在待机时会跑在低功耗的辅芯片上,只有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才会启动主芯片,从而大幅提升了能效 。

爱范儿实测,低功耗 + 可换电的组合拳,让夸克 AI 眼镜基本能实现全天候续航,再也不需要用着用着把眼镜摘下来充电。

对于 AR 眼镜这种「未来式」设备,我们想当然会觉得它应该是更现代的「一体化」设计,我相信这也是它的最终归宿。

但在小型化与大电池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之前,可换电池这样的「落后」设计,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让智能眼镜实现全天候的陪伴,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除了续航,AR 眼镜当下另一个硬伤,在于屈光度的调节问题。

近视患者想要使用 AR 眼镜,不免要经历一番折腾,需要另外定制不同的镜片,品牌也未必都提供这种服务。

爱范儿了解到,国内 AR 眼镜品牌 XREAL 正在探索一种更加简单方便的解决方案:一种有厚度的透明胶体,可以直接粘在眼镜的光机透镜上,从而改变眼镜的屈光度,不过目前还处在实验的阶段。

上面提到的很多技术,有很多其实都并不属于「最终答案」,但在智能眼镜技术无法实现跨越式突破的当下,这些略带妥协性质的解决方案,都是「最优解」。

如果我们回头看,每一代新形态的计算设备,都是在这种「不完美但前进」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智能手机在最初也离不开电量焦虑、信号不稳、触控迟滞;智能手表也经历过「鸡肋」的尴尬阶段。

比起一个只能存在于实验室的完美概念演示机,将真正能用、可用、有用的「产品」带到用户头上,更意味着如今的 AR 眼镜,正从青涩走向成熟。

如果要类比,那现在的 AR 智能眼镜,已经从只能打电话的按键机,过渡到黑莓、诺基亚的智能手机,很快也将迎来「iPhone 时刻」。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4.99 万元!传祺向往 M8 宗师版上市,越级挑战腾势 D9、别克GL8

By: 芥末
16 October 2025 at 23:00

广汽传祺旗下的中大型 MPV——传祺向往 M8 宗师版于 16 日下午正式上市。

新车共推出两款配置,分别为尊享版和激光雷达版,补贴后售价为 24.99 万元和 26.99 万元。

作为向往 M8 系列的新增车款,传祺向往 M8 宗师版延续了传祺 M8 宗师系列硬朗的设计风格,有黑白两种颜色可选。

向往 M8 宗师版采用了「醒狮」造型前脸,使用了大量纵向分布的饰条来营造沉稳的视觉效果,大灯组采用 「7」字形的灯带设计,辨识度极高。

车身侧面和尾部设计延续了在售车型的造型,采用平直的车顶设计,车窗边缘、连体式门把手等位置加入了镀铬元素装饰,宗师版车型提供了全新样式的 18 英寸星翼轮辋,轮毂上带有悬浮 G 标。

尾部设计上,新车搭载了贯穿式尾灯组,两侧尾灯同样采用「7」字形设计,与前大灯前后呼应。

新车车身尺寸为 5251 / 1823 / 1823mm,激光雷达版车宽为 1893mm,轴距为 3070mm,采用 2+2+3 的 7 座布局。

广汽介绍到向往 M8 宗师版对车辆第一排的舒适性做了加强,前排座椅配备了 16 点三层气袋式按摩,坐垫采用可伸缩式设计,可延伸至 570mm,长途开车腿部也能获得充分支撑。

新车第二排配备了双零重力座椅,靠背最大可调角度达到 166°,可以实现接近躺平的放松效果,广汽还在座椅上配备了雅马哈头枕音响、一体式扶手、5 英寸液晶控制屏、皮质小桌板、220V 电源插座及二排遮阳帘等豪华配置,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家庭娱乐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车辆第三排则采用了加高加厚坐垫,靠背支持四挡调节,并搭配了四挡调节水平扶手。

内饰方面,新车提供红棕和浅灰两种风格,配备了双辐式多功能方向盘、电子怀挡换挡机构、内嵌式 12.3 英寸全液晶仪表以及 15.6 英寸的中控多媒体触控屏,中控通道区域布局进行了小幅调整,配备了带有翻盖的储物格、单无线充电面板和双杯架。

向往 M8 宗师版为第三排设计了 220mm 的超长滑轨,可以让车厢在满员乘坐与超大储物间自如转换,实现灵活空间布局,三排翻折后可形成 1500L 的行李厢空间,最多可放下 19 个 20 寸行李箱。

两款配置在座舱内部几乎一致,但是在智能化水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尊享版搭载 ADiGO 4.0 系统,支持苹果 CarPlay 与百度 CarLife 手机互联;激光雷达版升级为 ADiGO 6.0 系统,除苹果 CarPlay 外,额外支持华为 HiCar 互联。充电接口数量上,尊享版提供 5 个有线充电接口,激光雷达版则增加至 6 个。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上,尊享版搭载 ADiGO Pilot 辅助驾驶系统;激光雷达版则搭载广汽星灵智行 ADiGO GSD 驾驶辅助系统,并配备 Momenta 大模型。

激光雷达版配置了 12 枚超声波雷达、7 枚高感知摄像头、4 枚全景摄像头与 3 枚毫米波雷达。新增了盲区监测预警、开门预警、后向横穿碰撞预警、交通信号灯识别、DMS 驾驶员疲劳检测、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遥控泊车辅助等功能,同时支持 540°透明底盘与全场景 AEB 主动安全功能。

新车延续了现款车型的动力总成,搭载 2.0T 插电式混动系统,系统综合功率为 300 千瓦,综合扭矩为 645 牛·米,传动系统匹配两挡 DHT 变速箱。

两款配置均搭载 25.5 千瓦时三元锂电池,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为 136 公里,全系标配 6 千瓦对外放电功能,其中尊享版搭载弹匣电池,SOC 30%-80% 需要 30 分钟,综合续航里程为 1032 公里,激光雷达版搭载 4C 超充电池,SOC 30%-80% 仅需 8 分钟。

传祺向往 M8 宗师的直接竞争对手包括魏牌高山 7、腾势 D9 DM、岚图梦想家 PHEV、别克 GL8 陆尊 PHEV。

相比竞品,传祺向往的主要优势来自性价比,M8 宗师版的入门价格与腾势 D9 低 4 万元左右,配置更高的激光雷达版相比竞品也有 2 万元左右的价格优势,或许能为传祺向往系列带来新的增量。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28.58 万的魏牌高山 7,上来就把新能源 MPV『卷』麻了

By: 芥末
16 October 2025 at 22:34

不知不觉中,魏牌高山的销量已经来到新能源 MPV 的榜首了,超越了别克 GL8、腾势 D9、岚图梦想家等一众竞争对手。

高山系列采用的是一车三款的模式,高山 9 是宜商宜家的旗舰定位,高山 8 面向大家庭,高山 7 则主要面向年轻家庭。

高山 8 和高山 9 很早就公布了价格,但由于种种原因,高山 7 直到 15 日才正式亮相。

魏牌高山 7 仅有一个版本,售价 28.58 万,比预售价低了 4000 元,可以选装 8000 元的双实体按键悬浮式零重力座椅和 2000 元的铝合金多幅溅镀轮辋。

外观上高山 7 延续了 8、9 两款车型大气稳重的风格,采用了「高山流水」的设计语言,前脸为大尺寸「飞瀑式」镀铬中网配合竖向条纹的设计,车身侧面和尾部都是比较标准的 MPV 造型,车身比例协调,没有使用过多夸张的线条,更偏向于传统家庭用户的审美。

三款车在配置上的差异不大,主要以车身尺寸作为区分。

高山 7 的车身尺寸为 5050 x 1960 x 1900 mm,轴距为 3085 mm,采用 7 座布局,作为对比高山 8 的车长为 5280mm,轴距为 3145mm,高山 9 更长一些,车长为 5410mm,轴距为 3275mm。

高山 7 和 8 的关系就像 iPhone Pro 和 Max 一样,核心功能差不多,尺寸不一样。

▲ 高山 7

▲ 高山 8

▲ 高山 9

虽然高山 7 在尺寸上小了一点,但长城并未在其内部空间上做妥协,在全新平台技术的加持下,采用 2+2+3 布局的高山 7 的车内纵向长度做到了3468mm,二排拥有 930mm 的头部空间和 1091mm 的腿部空间。

各个座椅均配备通风加热功能的 Nappa 真皮座椅与 2 向电动腿托,并且可以选配 10 点按摩和后排零重力座椅。

此外,车辆第三排设计了宽约 1.3 米的蝶式座椅,靠背可调,并配备了同级少见的大尺寸侧窗,单侧窗面积有 0.365 ㎡,保证了三排乘客的乘坐体验。

为了让二三排的进出更方便,高山还设计了两层车外踏板并留出了 170mm 的中央通道,搭配创新分段设计的 B 柱拉手,让 4 岁孩子也能独立上车。

座舱内的舒适性配置上,高山 7 也与高山 8 、9 保持了一致。

新车座舱的核心理念是「AI 智慧空间」,一共配备了 3 块大屏,中控及副驾屏采用双 15.6 英寸超高清联屏,后排则是一块 17.3 英寸的超高清吸顶屏,座舱采用最新的车规级 8295 芯片,配备 24GB 内存与 256GB 存储。

高山系列这次在座舱智能化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在长城自研的 Coffee OS 3.2 智能操作系统的加持下,高山系列车型的智能座舱可通过数据学习逐步优化人机交互体验,并支持多屏互动和多桌面操作。

此外,新车的智能座舱也支持 HUAWEI HiCar、ICCOA Carlink 以及投屏功能,基本涵盖了主流设备的手车互联需求。

23 扬声器、12.5 L 车载压缩机冰箱、二三排遮阳帘、三温区自动空调、负离子空气净化等功能也一应俱全。

除了接近满配的座舱外,在 28.58 万元的起售价下,高山 7 还拥有一套高阶智驾和 Hi4 性能版四驱系统。

高山 7 搭载的是长城汽车第三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

全车共搭载了 27 个高精传感器,采用的是摄像头+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够实现从行车到泊车、从高速到城乡、车位到车位等功能。配合灵动转向功能,可以有效提升 MPV 的驾驶便利性。

高山 7 的泊车辅助功能支持 200 多个车位类型,车位识别成功率达到 96%,辅助泊车成功率达到 95%,系统还支持了循迹倒车,辅助驾驶系统可以通过记录车辆最后行驶的 100 米轨迹,实现原路线智能辅助倒车,特别适合狭窄巷道和复杂场景。

这套高阶辅助驾驶配合高山 7 搭载的 5.6 米灵动转向功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MPV 停车难的痛点。

在安全方面,高山系列车型配备的 AEB 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前方道路上的目标物,如果有发生碰撞的风险,系统会以声光报警来提醒驾驶员进行制动,若驾驶员没有做出避免碰撞的动作,针对静止车辆目标,系统的最大刹停能力为 100 公里/小时。

在更极端的夜晚逆光同向行人场景下,整个系统可以做到在 85 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刹停。

同时,高山 7 整车采用了占比 81.96% 的 2000MPa 高强钢,并对第三排座椅处进行了加强,起座椅靠背搭载管框式骨架全金属背板,能够提供更强的支撑及碰撞防护性能,前排双预紧、中排预紧限力安全带和能够实现 6 秒保压的侧气帘来减小碰撞事故中乘员受到二次伤害。

长城还在高山 7 上搭载了一套 Hi4 性能版智能四驱电混系统。

在不同路况下能实现毫秒级扭矩分配,在湿滑的雨天和高速过弯时提供更好的车身稳定和安全性。

这套动力系统的最大功率为 337kW,最大扭矩 644N·m,百公里加速约 5.7 秒。搭载一块 44.28kWh 的电池后,高山 7 在 WLTC 下纯电续航里程为 172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为 945km。

在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道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除了车型打造,魏牌也在售后和保障体系上做了不少建设,到现在,魏牌已经在青藏线、川藏线、青甘环线上建立了 35 个护航驿站,服务了 3,135 位用户,提供了 617 次道路救援。

魏牌还承诺,城区主干道 2 小时到,再偏远的地方,6 小时必到。

这对于高山品牌来说都是利好。

在魏牌的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高山已经成为了整个品牌的中流砥柱,在只发售了高山 8 和高山 9 的情况下,高山家族销量就已经占了整个魏牌的三分之一,9 月份更是一举来到了新能源 MPV 的销量榜首,在全部的 MPV 车型中也仅次于丰田塞纳。

作为高山家族中价格最低的车型,高山 7 没有在配置上做妥协,反而在多个方面都达到了领先水平,在踏板、转弯半径等细节方面更是为家庭用户做出了专门优化。

或许在高山 7 上市之后,我们能看到魏牌高山家族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刚刚,豆包连发多款大模型:让 DeepSeek更好用,音频版 Sora 惊艳全场

By: 莫崇宇
16 October 2025 at 17:36

该说不说,都 2025 年了,我问 AI 一个问题,体验却常常两极分化。

简单的事,它秒回,但答得跟没答一样。

复杂的事,让它深度思考,它又要琢磨 30 秒以上。

而每一次回答,AI 都在不断「燃烧」token。

对企业来说,token 消耗量直接等于成本。当模型开启深度思考时,效果确实能提升一大截,可延迟高了,token 烧得更猛了,成本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这是整个行业的痛点。

尤其是 AI 应用越来越多,token 消耗也在暴涨。以豆包大模型为例,到 9 月底的日均 token 调用量已经突破 30 万亿+,比 5 月底暴涨超 80%。而这,还只是市场的一部分。

当 AI 需求以这样的速度增长时,要么忍着用效果差的轻量模型省钱,要么咬牙烧钱用顶级模型保效果。问题也就在摆在眼前——要效果,还是要成本?

10 月 16 日,火山引擎在武汉的 FORCE LINK AI 创新巡展上,用四款新品告诉你:小孩子才做选择。

豆包大模型 1.6 原生支持 4 档思考长度调节,豆包 1.6 lite 腰斩成本还能提升效果,还有豆包语音合成模型 2.0 和声音复刻模型 2.0。

根据 IDC 报告,2025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里,火山引擎拿下 49.2% 的份额,稳坐第一。

什么概念?

每两个用云端大模型的企业,就有一个在用火山引擎。

今天发布会上提到,深度思考模式虽然能让效果提升 31%,但因为延迟、成本和 token 消耗的暴涨,实际使用占比只有 18%。说白了,企业想用,但真烧不起。

针对这个痛点,今天全新升级的豆包大模型 1.6 提供了 Minimal、Low、Medium、High 四档思考长度。

这是国内首个原生支持「分档调节思考长度」的模型。

怎么理解?

就是给 AI 装了个「变速器」:简单查询用 Minimal 档省 token,复杂推理切 High 档保效果。

企业可以根据场景灵活平衡效果、时延和成本,思考效率还进一步提升了。

拿低思考档举例。

相比升级前的单一思考模式,总输出 tokens 直接砍掉 77.5%、思考时间暴降 84.6%。

效果呢?保持不变。

当每个 token 的成本可以被精确控制时,买得越多,省得越多;优化得越细,赚得越多。

火山引擎还推出了豆包大模型 1.6 lite,相比旗舰款更轻量、推理速度更快。

效果层面,这个模型超越豆包 1.5 pro,在企业级场景测评中提升 14%。

成本层面,在 0-32k 输入区间里,综合使用成本较豆包 1.5 pro 狂降 53.3%。

效果更好,成本腰斩。

这种「单位 token 价值密度」的提升,本质上就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大会上,火山引擎还发布了豆包语音合成模型 2.0 和声音复刻模型 2.0。

语音正在成为 AI 应用的核心交互方式。

但比起什么情感表现力更强、指令遵循更精准,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终于能准确朗读复杂公式了。

这事听着不起眼,但在教育场景里,复杂公式和符号的朗读一直是业界老大难。

目前市面上同类模型朗读准确率普遍低于 50%。

新发布的两大语音模型针对性优化后,在小学到高中全学科的复杂公式朗读中,准确率直接飙到 90%。

这背后是基于豆包大语言模型研发的全新语音合成架构,让合成和复刻的声音都具备深度语义理解能力,还拓展出上下文推理功能。

AI 不再无脑把文字转成声音,而是先「理解」内容,再进行「精准情感表达」。

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精准调整语速、情绪、声线、音调、风格变化,语音可控性直接拉满。

想要温柔一点?「来点温柔的感觉」。

想要激昂一些?「读得激动点」。

在发布会现场,火山引擎展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 demo:

以武汉保护青头潜鸭为主题创作儿童绘本,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4.0 生成插图,豆包语音合成模型 2.0 进行情感演绎。

过程中还能通过指令实时控制朗读效果。

自去年 5 月首发以来,豆包语音模型家族已覆盖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声音复刻、实时语音、同声传译、音乐创作、播客创作等 7 大领域,接入超过 4.6 亿台智能终端。

在今天的发布会现场,谭待指出了全球 AI 大模型的三大发展趋势:

深度思考模型正与多模态理解能力深度融合,视频、图像、语音模型逐步达到生产级应用水平,企业级复杂 Agent 正在走向成熟。

等等,我们停一下。

当模型越来越多,面对具体需求时如何选择最有性价比的模型?

这可能是很多企业的灵魂拷问。

火山引擎发布了智能模型路由(Smart Model Router),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模型智能选择的解决方案。

即日起,用户可以在火山方舟上选择「智能模型路由」功能。

该功能支持「平衡模式」、「效果优先模式」和「成本优先模式」三种方案,能针对任务请求自动选择最合适的模型。

为什么需要这个?

因为不同任务对 token 的「价值密度」需求完全不同。

客服系统回答「怎么退货」,用轻量级模型就够了。

但医疗诊断分析病例,必须调用最强模型。

虽然 token 消耗相同,但价值密度天差地别。

智能模型路由的本质,就是让 AI 自己判断「这个任务值得烧多少 token」。

目前,火山引擎智能模型路由已支持豆包大模型、DeepSeek、Qwen、Kimi 等多种主流模型。

拿 DeepSeek 举例,实测数据:

在效果优先模式下,智能路由后模型效果相比直接用 DeepSeek-V3.1 提升 14%。

在成本优先模式下,在实现 DeepSeek-V3.1 相似效果的条件下,模型综合成本最高下降超 70%。

当模型选择本身也被 AI 接管时,整个行业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

更强的模型能力解锁新的应用场景 → 新应用的爆发推高 token 消耗量 → 消耗量的增长倒逼智能路由不断优化 → 路由优化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 成本下降释放更多需求弹性 → 需求的释放又推高整体消耗。

这让人想起 1882 年,当爱迪生建成世界第一座商用发电厂时,没人能预见「千瓦时」这个单位会催生整个现代工业体系。

现如今,token 正在成为 AI 时代的「千瓦时」。

前不久 OpenAI 公布的「万亿 token 俱乐部」名单、Google 每月燃烧的 130 万亿 token,都印证着这股生产力的蓬勃涌动。

当然,好模型只是起点,好体验才是最终目标。

当你问 AI 一个问题时,不应该再纠结是要快还是要好。分档思考让简单问题秒回且准确,复杂问题深度推理且高效。

智能路由让你不用操心该选哪个模型,AI 会自己找最合适的。

用自然语言就能精准控制语音模型,而不是被一堆参数搞晕。这些技术的每一次迭代,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用户用得起、更要用得好。

或许这才是 AI 该有的样子。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