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7 January 2025南方周末-新闻

“AI味太浓了”:AI代写作业,正在挑战传统教学

这位此前对光刻机一无所知的学生,下决心让AI代写一份有关光刻机的期末论文。她先是让AI生成大纲,一点点扩展成文。最终这篇论文得了87分。

很多时候AI还是难以应对专业作业。一次,严景修试图用AI写园艺学课程论文时,发现AI竟然还虚构了数篇参考文献。

一名副教授取消了平时作业,并将期末作业改为让学生与AI进行对话,探讨一个问题:《理想国》中,谁被苏格拉底说服了?

“我觉得在当前这个年代,一个人自主学习的愿望变得无比重要。AI的存在会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南方周末记者 姜博文 南方周末实习生 孙琪

责任编辑:何海宁

(何海宁使用AI工具生成/图)

很少有人能说清,这是一场始于何时的“攻防战”。2022年,当AI刚刚爆发时,许多大学生只将它当做某种难以名状的科技图腾。他们好奇地与之对话,试图弄清它的“头脑”能否跟上人类思维的速度,输出的字符是否如机械一般冰冷。

但它很快就向高校教学生活袭来,两年间便撼动了象牙塔。在学生手中,它如同一个来自更高维度的投石车,向万千个专业作业发起了攻城战:将零散的信息、需求甩给它,它能吐出整理好的表格,设计好的幻灯片;如有需要,从代码到光刻机论文,它无一不能炮制。

教师也被它打得措手不及。有的不得不限制作业中AI使用的场合与方式,也有的尝试将其变成己方之墙,用AI检测AI;亦有自称“技术乐观派”的教师呼吁消除成见,将AI纳入教学规划中。

传统的教学秩序无疑在正面承压。

试探

2023年夏天,刚刚结束高考的严景修(化名),开始接触国内的大语言模型。他当时联想到的是“作业帮”,一款学生可以用于拍照搜题、寻求解析的App,他觉得AI能够代行求解,甚至做得更好。

高考放榜,严景修考入一所211院校,学习农学类专业。大一开学后,上课的日子循环往复,一些“水课”的课程作业尤其令他烦闷。在他看来,此类课程也要上交论文或报告,但它们并非专业课程,有些无趣,有些教师对作业的要求也不高。

更高阶的“作业帮”呼之欲出,严景修想到了AI。最初,他尝试将作业题目输入AI,让其直接生成文章。当时AI只能生成字数有限的文章,达不到课程要求的篇幅。于是他将策略改为渐进生成,不断提问,一次只生成一小部分文字。不满意的,就下指令让AI改几道,如把文章改成“公务风”,或调整得口语化。拿到结果后,严再自己修改完善,将多次生成的结果拼装成完整的文章。

严景修称,他在此类课程使用AI,至今没被教师抓包,也没有挂科。至于他身边同学使用AI的情况,他不甚了解。

在更为广泛的社交媒体中,网民已然在公开探讨AI写作业,几方人群混杂其间。好奇的高校学生乃至教师研究、探问可能性,有人直白地给出了AI写作业的经验与技巧,甚至为此制作树状图进行讲解。

不少帖文及视频还沾染了生意的味道。一些自媒体主播盛赞AI在写作业方面的强大功能,疑似商业推广。另有主打留学市场的博主反弹琵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三起杀人案与我丨记者手记

每当我看到受害者或加害者亲属的面庞时,我总会忍不住地想,刑罚既无法消灭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无法疗愈弥合家族与家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裂痕。

南方周末记者 陈怡帆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07年7月11日深夜,河南省太康县农民张战伟被杀害。次日,他的尸体在此处被发现。(南方周末记者陈怡帆/图)

2007年7月11日深夜,河南省太康县农民张战伟被杀害。次日,他的尸体在此处被发现。(南方周末记者陈怡帆/图)

早在一个月前,我就开始为《父亲之死:凶手脱罪后,儿子控告母亲遗弃》一文的采写过程写记者手记。几次提笔,写到一半又放下,归根结底,是我不愿再回望那段经历。反刍人性,像试图观测黑洞的阴影,沉重且无解。但最终,我还是要写。

2024年,我做的两篇案件报道都与杀人有关。这让十多年前那个偶然见到杀人犯的小学生难以想象,走访、拼贴、还原凶手与死者的命运竟然成为未来工作的一部分。

“不要让我承情,也不要让我觉得有所亏欠”

2007年夏夜,河南农村的张某被杀。凶手因精神疾病免予刑罚,张某的妻子抛下3岁的儿子远走他乡。16年后,长大的儿子提出控告,怀疑母亲与凶手有私情,并以遗弃罪为名,试图重启父亲一案的调查。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但背后的人情与命运纠缠,却让人唏嘘不已。

在介入此案的无数个夜晚,我都独自坐在书桌前翻阅卷宗,直至完稿。在那些夜晚里,我像在瓦砾与尘埃中破译羊皮卷的奥雷里亚诺,注视着窗外高楼盏盏灯火如何明又灭,在夜风狂奔乱撞的陪伴下书写着他人的死与生。

卷宗里,率先出现的是彩色现场图。林地杂草丛生,一个青壮年男子赤裸着上身倒地,双脚蜷缩着,不远处散落着他的蓝色拖鞋。他的后脑被削去一块,脑组织清晰可见。那一刻,生命的脆弱暴露无遗。

王小波曾写,一个人死后所有柔软的地方都会消失,只剩下一具干巴巴的骨头架。那他一定没见过尸检报告。如果多翻几次,就会感慨人比玻璃还要脆弱。法医沿着皮肤划开死者的头、颈、胸和腹部,对着鲜红的内里拍照。鲜血淋漓中,死者的脏器能保持光滑和柔软,甚至能推测生前最后一餐吃了什么。

张某的父亲老张目睹了这一切。他看到儿子躺在雨水里,又看见他如何被解剖,以至于在之后的十七年间他常常夜不能寐,在院子里打转抽烟。他不信凶手有精神病,老张贱卖厂里棉花,付清工资和欠款;他聘请三任律师,散尽家财。

张某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Yesterday — 6 January 2025南方周末-新闻

AI的“傲慢与偏见”

数据是AI的重要基石,然而数据往往掺杂着某些社会偏见,例如对特定国家、文化、种族、性别或年龄的偏见。使用带有偏见的数据训练AI模型,会导致AI系统在分析和预测中复刻甚至放大这些偏见。AI发展中暴露的第二个问题是:数据分析的“巨人”与理论建设的“矮子”。此外,AI在与社会科学的交汇中,还面临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随着AI的快速发展,各种翻译工具应运而生,大幅提升了日常对话和简单文字的翻译效率,AI“取代”人工翻译的印象同时在社会中迅速蔓延,然而与业界人士的交流表明,AI在中高端翻译领域仍然难以完全取代人类。

与其纠结于“谁取代谁”的假设,不如聚焦AI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这显然更具现实意义。当务之急是学会利用AI这一超级工具,更快速、精准地解析人类社会现象,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生活的方向迈进。

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唐文方

责任编辑:姚忆江

在过去二三十年间,AI取得了飞速发展。1997年,计算机首次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2016年,它又击败了韩国职业围棋选手李世乭;2017年,计算机连续三局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九段选手柯洁。这些辉煌胜利大大提升了人们对AI的期望。

除了围棋等竞技项目,AI正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驰骋于战场上、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无人机和机器狗,虚拟教师、虚拟翻译、虚拟心理咨询师、虚拟医生、虚拟理财顾问的涌现。一时间,人工智能全面取代人类智能的可能性似乎变得触手可及。AI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掌握人工智能者,便掌握了未来世界的主动权。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争夺这一技术制高点。

不过,本文想探讨的问题并不是如何抢占这些制高点,而是AI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AI的有限客观性、其理论贡献的局限性以及对人类社会伦理的挑战。

AI复刻甚至放大偏见

数据是AI的重要基石。作为AI模型成长发展的“粮食”,数据可能来自网络平台、社交媒体、历史档案、政策文件或学术著作等诸多渠道。然而,这些数据往往掺杂着某些社会偏见,例如对特定国家、文化、种族、性别或年龄的偏见。使用带有偏见的数据训练AI模型,会导致AI系统在分析和预测中复刻甚至放大这些偏见。

例如,AI工具在分析犯罪数据时,可能会无意中强化对某些少数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进而做出带有歧视性的预测,导致研究结果失真。

再如,现在许多跨国公司(如亚马逊和谷歌)利用AI评估和筛选求职简历。然而,这些AI系统往往已经受到了主流社会中对性别、种族和宗教等社会偏见的系统性影响。完全依赖这些系统可能会让偏见以更隐蔽的方式得到延续甚至强化,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平等。要纠正AI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就需要训练有素的社会科学家通过人工或人文识别的方式鉴别人工智能的分析结果,提出修正建议,以确保系统的公正和可靠。

与数据客观性紧密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AI可能对公众舆论和社会情绪产生操控效应。通过数据分析和内容推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AI鉴假,烟酒包易,黄金难

目前鉴假AI应用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类似,用大量且准确标注的图片数据训练。

以飞天茅台为例,需要采集的照片包括酒的外观、瓶顶、瓶帽喷码、飞天标、背标、瓶底等,专业鉴定师要标注的数据包括颜色、大小、字体、粗细等细节。

 “AI鉴定就像双刃剑,假如造假团队掌握了AI鉴定都是看哪些参数,他们可以对标真品的参数提高造假技术,比如回收真品包材,破解溯源码算法,那会很可怕。”

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责任编辑:汪韬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跨国公司的财务,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视频会议。参会露脸的都是你熟悉的公司高管,安排你转账,你会犹豫吗?

2024年年初,香港警方披露首起涉及AI“多人换脸”诈骗案,受害人先后转账2亿港元到不同账户后才察觉不对劲。除了财务是本人,所谓视频参会高管都是假的——犯罪团伙从公开渠道获取影像资料,利用AI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精心合成。

AI换脸变声的门槛越来越低,“孙燕姿”唱《泪桥》、“张文宏”直播间卖蛋白棒、“泰勒·斯威夫特”头像被用于制作色情照片……

2024年12月25日,在南方周末主办的一场直播对话中,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担忧,AI合成渗入生活,或许仅剩面对面的交谈成为无真相时代“最后的净土”。

有图有真相的历史被终结,也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不同的统计报告均指出,2023-2024年,利用AI伪造诈欺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激增。而AI鉴假的商业赛道也越来越挤,这些鉴假AI应用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类似,用大量且准确标注的图片数据训练。

虚假与真实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军备竞赛。AI可鉴假,也可学真,鉴假的AI会不会被有心之人用来造假?

某些AI还不能理解“瞳孔应该是圆形”的生物知识。放大图片,左边图片瞳孔为圆形,右边不是。所以左边为真人,右边为假。(受访者供图/图)

鉴假脸

靠近镜头,眨眼、张嘴、转头——这是登录人脸识别系统最常见的提示,以区分屏幕面前是动态的人,还是一张静态的照片,抑或是一副面具。然而,AI的出现,让虚拟与真实的博弈变得更加残酷。

AI换脸,是指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人脸的关键特征,再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GAN)生成人脸。

“现在常见的造假脸手段是文生图、文生视频;或者利用算法和模型,把图像人脸变成动态效果。”瑞莱智慧(RealAI)联合创始人萧子豪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2024年,视频类的AI诈骗数量激增,实时视频换脸,一般是播放事先做好的AI换脸视频,或是接入实时换脸视频。

瑞莱智慧创办于2018年,从事AI安全与伪造内容检测,客户来自安防、政务、金融、教育等领域。萧子豪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AI模型的漏洞问题与攻防训练。

如何鉴别假脸?瑞莱智慧推测换脸类App背后的算法模型,以了解反常识之处。比如两只眼睛是否对称?瞳孔是否圆的?视频中人物是否长时间不眨眼?

重视保密的机构比如政府、银行等已经陆续用上了防换脸的AI安防系统,但是个人用户还在“裸奔”,暴露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5小时激烈对峙,逮捕尹锡悦首战告负

“这种对峙不仅仅是个别案件的执行问题,更是韩国政治体系中权力平衡问题的体现。”尽管总统的法律地位和特权,使得尹锡悦受到特殊保护,但此举无疑对司法独立性和民主制度构成挑战。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责任编辑:姚忆江

当地时间2025年1月4日,韩国首尔光化门广场,第五次市民大游行中,民众手举标语要求立即逮捕尹锡悦。(视觉中国/图)

当地时间2025年1月3日上午,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下称“公调处”)官员,在数千名警察的保护和支援下,试图进入韩国首尔汉南洞总统官邸。

这两栋神秘的低层建筑,自1970年建成以来,一直是韩国外交部长的官邸。两年多前,尹锡悦及其夫人金建希搬了进去。

或许他们也没有想到,这里会见证其政治生涯的最后阶段。

当天清晨,天还未全亮,公调处出发执行对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的逮捕令。

这原本是一次经过精心谋划的行动,但经过超过5小时的激烈对峙后,当地时间1月3日13时30分许,公调处“确定暂时无法执行逮捕令”,从总统官邸撤退。

不少韩国媒体报道称,自2024年12月3日的戒严闹剧后,尹锡悦一直“隐居”在官邸里。不管是宪法法院寄来的传票,还是调查本部的传唤,都被阻挡在官邸之外。就连4公里外的总统府官员,也都无法接触到本人。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对韩国而言极其艰难。从尹锡悦宣布戒严、两次弹劾投票、代总统被弹劾下台,再加上空难事故,整个国家被震惊和悲伤等情绪所笼罩。

“韩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接棒上任的韩国“再代”总统崔相穆在发表新年贺词时说,政府将尽全力稳定国政运行。

1月4日,公调处再次要求崔相穆指挥总统警卫处予以协助。

5小时激烈对峙

2024年12月31日,首尔西部地方法院批准对尹锡悦的逮捕令。

就在发布当天,总统警卫处回应称,将依照合法程序采取警卫措施。而尹锡悦的律师回应称,这是“非法无效的,不可接受”。

2025年1月3日早上7时21分左右,公调处的车辆缓缓抵达总统官邸前。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了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公调处派出了30名调查官,以及120名警察等共150人。在抵达现场后,80人迅速进入官邸内部,而剩余的70人则在官邸外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支援。官邸附近的街道上,还部署了2800余名警力,以维持现场秩序,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然而,公调处的调查人员刚一到达,就遭遇了重重阻碍。

首先,十多辆车堵住总统官邸前200米的道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脑控”上网、“意念对话”……脑机接口新突破

随着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临床试验不断取得新突破,脑机接口有望走向成熟,改善更多患者的生活。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黄金萍

运动障碍患者无需动手即可“脑控”上网、控制智能家居;失语症患者可与机器交互,实现“意念对话”……

2025年1月2日,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初创公司脑虎科技宣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基于全自主研发的256导高通量(即同时处理和传输256个脑电信号)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开展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语言解码临床试验,并取得突破性成果。

成立于2021年的脑虎科技,核心产品之一是蚕丝蛋白电极,相比刚性电极具有天然抗菌安全性高、生物兼容性好、机械性能佳、长期在体免疫反应低等特点。

2024年8月,研究团队为一名21岁运动区占位癫痫患者,植入256导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对其脑电信号的高伽马(70-150Hz)频段进行脑电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利用LSTM(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连续时间解码,整体系统延迟小于60ms。

术后两天内,这名患者不用动手就可以“脑控”玩乒乓球和贪吃蛇游戏。经过两周训练,结合脑虎科技自主开发的脑机操作系统XessOS,患者可以使用微信、邮箱、淘宝、小红书、今日头条等常用App,并“脑控”智能家居和智能轮椅。

2024年12月,研究团队为另一名语言区占位的肿瘤癫痫患者植入256导高通量脑机接口,帮助其定位病灶并保护语言相关的重要脑功能区。

术后五天,患者完成142个常用汉语音节71%解码的准确率,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 ms。此外,患者不仅能凭意念实时合成汉语、驱动数字分身、对话AI大模型等,而且可以实时操控灵巧手进行人机交互。

上述两个试验依托的脑机接口技术,其作用原理是直接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新的通道,捕捉大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控制。

过去一年,全球脑机接口试验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分别在2024年1月和8月进行了第一、第二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

9月,其第二款产品“盲视”(Blindsight)大脑植入芯片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有望通过该设备直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入大脑。

2024年8月,中国也迎来了首款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脑机接口产品,由博睿康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NEO,2024年11月该产品完成临床植入手术,帮助一名38岁、因车祸造成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实现术后三天下床坐轮椅。

作为脑科学研究的底层工具,脑机接口技术能够增强、改善和延伸大脑功能,为医疗康复带来希望,也拓展了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流感高发,99%是甲流丨周一健

奥司他韦等流感抗病毒药物需遵医嘱服用,但药物不能替代每年用于预防接种的流感疫苗,重症高危群体应在流感季来临前及时接种,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由于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时间短,目前药品的可及性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加上减重适应证医保无法报销,预计仍然会存在超适应证用药情况。

根据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这些落马官员违规插手医药采购项目的手法较为典型,比如向医院采购部门推荐、作为评审组专家在评标时打高分、向招标代理机构打招呼、“私人定制”采购标准等。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黄思琪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书灵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24年12月27日,上海,近期流感已进入高发季节,医院呼吸科门诊前来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激增。视觉中国|图

焦点

【流感高发季,样本病例99%以上是甲流】

2025年钟声敲响,人们欢庆新年的同时,发现身边感冒咳嗽发烧的人越来越多,多地儿童医院又开始排起长队,电商平台流感检测试剂盒和特效药又掀抢购潮。

1月2日,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监测周报显示,2024年12月23日-2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检测到的1.7万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流感占比99.6%。

该周全国共报告171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起的定义是一周内同一地区或单位内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经检测,其中126起为甲型H1N1,1起为甲型H3N2,3起为甲流但亚型未显示,2起为混合型,22起为流感阴性,其余暂未获得病原检测结果。

从哨点医院门急诊情况看,南方省份的流感样病例低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北方省份高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

健言: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全身症状较明显,短时间内可能体温快速上升、肌肉酸痛、疲劳乏力。奥司他韦等流感抗病毒药物需遵医嘱服用,但药物不能替代每年用于预防接种的流感疫苗,重症高危群体应在流感季来临前及时接种,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食品

【食品安全民意征集系统上线】

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推出的全国食品安全民意征集系统正式上线。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食品抽检司司长孙会川介绍,这一系统上线运行的背后,有5年的工作实践。自2020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每年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主题活动。5年来,全国各地共举办活动7200余场次,收集群众问卷1790多万份,抽检量达98万批次。针对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核查处置,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1200余吨、罚没款1.76亿元,移送公安机关230余件。

截至1月4日,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多个省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在社交平台推送了全国统一的公众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盲人的眼、老人的耳,AI能否帮助残障者重连世界

程家家的直播间里,AI战胜了人力。比起雇用“明眼人”,弹幕助手不会漏掉信息,还可以识别榜一“大哥”,提示主播向其致谢。

“盲人也要生活工作,很多时候他们职业道路受限,是因为没有办法,没有工具去帮他们做这个事情。”

开发者、生产者是否能从技术创新中获得商业回报是个未知数。在迈出最初几步后,AI对残障人群的帮助会走向何方,仍无人知晓。

南方周末记者 姜博文 南方周末实习生 宋宇玲

责任编辑:谭畅

谭畅使用AI工具生成

看不见电极、导线,亦无操纵杆,坐在轮椅上的人通过移动头部、眼球以及眨眼,便能自如地操控轮椅向四周移动。

这样的轮椅已经在实验室里诞生。2024年12月13日,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实验室内,一位工作人员戴上特制头环,坐在一张电动轮椅上向南方周末记者演示。

15年前,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远清到新加坡做访问研究,接触到脑机接口领域。多年来,他的研究取得相当进展,成果之一便是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的电动轮椅。

然而,这款通过头动及眼动方式操控的轮椅,在使用与推广中仍有一大阻碍:受限于技术,每一台轮椅都是定制化的,用户要操控它,需单独采集数据并建模。

直到AI全面爆发。2022年前后,这个问题有了解决之道——使用AI建立公共模型。至此,任何人经过短时间的设备调试后,都可以使用同一台轮椅,残障者出行将变得更便利。

历经无数次升级迭代,如今,搭载AI技术的设备正逐渐成为视障者的眼、听损者的耳、肢体残障者的腿和手……虽然技术与设备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AI或许能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和弱势群体重新连接世界。

需要“明眼人”帮助

2024年12月18日,在自家按摩店里,45岁的盲人按摩师王安平来回穿梭,取号码牌、招呼来客。如果将他在按摩行业中的沉浮绘制成一条曲线,大致能看出曲折上升的态势:20岁那年,他学了盲人按摩手艺,此后几十年在广西老家、广东数地奔波,以按摩为生,一双手历经揉搓,拇指关节处都变了形,如同鼓了大包。2013年,他在深圳开了家按摩店,当上小老板,结束了漂泊。

但对于眼前的世界而言,王安平经历的,则是一条下滑曲线。他出身农家,先天视障,但年轻时,在白天,他还能看见10米远的物体残影,放牛也不在话下。随着年岁渐长,王安平的视力逐步恶化,最终完全失明。

如今,店内与家中的方寸天地,他靠记忆已摸得十分熟悉,但许多普通人抬手可为的小事,他处理起来仍然费劲。接受采访那天下午,王安平坐在沙发上,想拿脚底下的快递包裹,却找不准位置,几次都捞空了。

类似的麻烦还有许多。做菜时,他取不准盐和油的量;收了快递,他不知道寄送者的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Before yesterday南方周末-新闻

这些诉讼,因AI而起

无论是民事侵权还是刑事犯罪,作为技术工具的AI是“有罪”还是“无罪”?

涉及AI案件为何集中在民商事领域?这与AI技术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AI都是用来生成一些信息,而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信息,这直接与著作权等相关法律问题产生了关系。”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陶语嫣 杜培

责任编辑:钱昊平

在一幅夺人眼球的画作前,一位愤怒的艺术家正拿着法律文件指控另一位画家盗用了他的作品。(钱昊平使用AI工具生成/图)

2024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改革内容和具体任务。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AI在纲要中也有所体现:面对人工智能和算法更新迭代,要完善新兴领域的裁判规则。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AI的概念进入中国后,已经在图文生成、音频视频制作、直播带货、教辅等民商事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司法实践中也发生了多起AI涉诉的判例。

尤其是在应用场景最为广泛的民商事领域,已有多起标志性的判例。杭州、广州、北京等地的互联网法庭先后开庭审理了全国首例“虚拟数字人”侵权案、全国首例“AIGC平台侵权案”、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等。

国内尚未针对AI进行专门立法。这些判例所遵循的一些裁判原则将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司法实践中对类似案件的审理工作。

在一些受访学者看来,“学界现在争论非常激烈,实务界也没有成熟的做法”。

AI绘画著作权第一案

李昀锴是一名AI绘画爱好者。2022年10月底,他开始研究AI绘画工具,根据教程从网站上下载了开源工具,逐步将生成的绘画图片发布在他的小红书账号上。

此间他也加入了许多AI绘画的社群。李昀锴注意到,不少群友存在着困惑:他们对AI绘画投入较多精力,却经常被他人盗图。他们讨论此类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能否维权?但考虑到维权的时间成本,大多数群友最终放弃。

但李昀锴不同,他是名执业律师,于是选择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2023年2月24日,李昀锴通过软件生成了一组图片,两天后发布于小红书账号,标题为“春风送来了温柔”。2023年3月2日,百家号账号“我是云开日出”发布了名为《三月的爱情,在桃花里》的文章,配图使用了李昀锴生成的图片,并截去小红书平台的署名水印。

李昀锴想探究AI绘画技术所创作的成果到底是否会受到保护,于是选择起诉。

他先将百度作为起诉对象,而后将百家号注册主体追加为被告,诉请被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案件审理阶段共开庭6次。2023年11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李昀锴胜诉,李昀锴没有要经济赔偿。

此案在业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4位省级党委书记同日上任丨时政周报

多名副省级官员被增补为省政协委员。

2024年落马中管干部达58人。

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

2025年春运自1月14日开始,2月22日结束。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4年12月28日—2025年1月3日)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3nian 9月26日至27日,时任青海省委陈刚(右二)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调研。(图片来源|青海日报)

2023年9月26日至27日,时任青海省委陈刚(右二)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调研,2024年12月31日,陈刚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图片来源|青海日报)

2024年最后一天,4位新任省级党委书记公开亮相。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刘宁,调任河南省委书记;青海省委原书记陈刚,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此前担任湖北省省长的王忠林,升任湖北省委书记;此前担任青海省省长的吴晓军,升任青海省委书记。

生于1959年的河南省委原书记楼阳生、生于1960年的湖北省委原书记王蒙徽卸任。

新任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生于1962年,山东费县人,曾长期在山东任职,仕途轨迹辗转枣庄、聊城、济南等地。2020年2月,王忠林从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任上调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

“我来湖北工作后,和大家一道战疫情、闯难关、促发展,深深感到湖北是个物华天宝、得中独厚的好地方。”2024年12月31日,在湖北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王忠林说,“深深感到湖北人民是赤胆豪情、团结奋进的英雄人民。”

卸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王蒙徽,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先后在广东、福建、辽宁任职, 2022年3月从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改任湖北省委书记,与省长王忠林搭档,直至此番职务调整。

湖北省委领导调整的当天,河南、广西、青海的领导联动调整。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改任河南省委书记。刘宁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长期在水利系统任职。2017年,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刘宁转任青海省委副书记,后相继担任辽宁省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到任后的第一天,2025年1月1日,刘宁赴兰考县调研。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刘宁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开封市、兰考县工作情况汇报后,刘宁提到了县域治理话题。县域治理也是刘宁长期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他在辽宁和广西工作期间,都推动过县域治理、县域经济的工作。

刘宁跨省履新后,青海省委原书记陈刚接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生于1965年,15岁就考入扬州师范学院,后来又在哈工大、北京大学求学,在北京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

2000年,陈刚进入政坛。2003年,时年38岁的陈刚担任北京市朝阳区代区长,是当时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之一。陈刚先后在北京、贵州、河北、青海任职,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2017年,陈刚离开工作了4年的贵州,先后以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委副书记的身份同时兼任省政府副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如果数字的她终有一天取代我:来自南周主播的观察

在过去的一年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主播,在主持南方周末“来说说看”栏目的播报。哪怕是这家报社里的员工,可能也分不清两者的区别。

“有一天,我给我7岁的女儿看数字‘小岚’播报的视频。她说,这个人怎么跟妈妈有点不像。我问,哪儿不像,她就说,眨眼有点奇怪。”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责任编辑:吴筱羽

(吴筱羽使用AI工具生成/图)

世界上第一位虚拟新闻女主播的生日是2000年4月19日,新世纪到来不久。她叫安娜诺娃,28岁,略带美国东部口音,创造她的英国报业联会觉得,她对男性和女性将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不过,在24年之后,这位头发、衣服和瞳孔都是绿色的女士,或许会让人联想到被淘汰的电脑游戏。

风向变成了尽可能的真实和完美。

在过去的一年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主播,在主持南方周末“来说说看”栏目的播报。哪怕是这家报社的员工,可能也分不清两者的区别。她们一位是何京岚,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一个7岁女孩的母亲;另一位是数字“小岚”,她拥有和何京岚完全一样的外貌,是何京岚在一个秋日上午的切片。

数字“小岚”存活在每一个何京岚来不及录制视频的时刻,有时,她还能在互联网上收获不错的反馈。当人们越来越担忧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时,何京岚已经有了另一种独特体验:人工智能正在压缩人类获得正反馈的机会。

以下为何京岚的讲述。

跨界主播

我第一次作为主播出现在南方周末的视频号上,是2023年4月13日。当时,北京出台了一项征收集体土地的文件,指出,要将“拆迁”改为“搬迁”。我们就从这个切口出发,做了简单的解读。

我一直在南方周末研究院的秘书处工作,日常工作需要和报社内的各个部门打交道,“主播”是一次跨界尝试。就在那个月,全媒体创意内容部的同事找到我,觉得我普通话还不错,就让我尝试出镜口播。刚开始没有把握,一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二是对形象不是很自信。她又劝我,说暂时没经费请专业主持来做这个事情,我的领导也支持我试一下。我想,组织都不嫌弃我,我也愿意去做一些尝试,就赶鸭子上架了。

大家有一股想到就干的热情。我记得那天是周五,中午我答应了,晚上就要拍。他们想拍出短视频平台上黑色背景、有采访感的片子,可是我头也没洗,穿着一件很随意的灰格子衬衫就上了。相机是和同事借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当你的面试官是AI

当前国内的产品更多用于劣汰,筛掉明显不符合标准的人。校招生往往应聘初级岗位,企业更关注他们的基础素质,这也更贴近劣汰的使用场景。

“面试分数只是一个参考,最终用人的不是AI,也不是总部,而是业务部门,应该以他们的标准为先”。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实习生 代科卉

责任编辑:钱炜

机器可以替代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吗?(钱炜使用AI工具生成/图)

准备AI面试时,王萱会在电脑旁摆上镜子。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摆弄手势。嘴角微微带着笑,回答重要问题时笑得更灿烂。她觉得这些表情和动作“就算不能加分,也肯定不会减分”。

但到了真正面试的时候,看着屏幕上冷冰冰的机器人,她逐渐收起了笑容,“对面都不是一个真人,我这样笑有没有意义?”

当下,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尤其是像王萱这样的应届毕业生,正在经历AI面试。智联招聘技术研发专家黑宏达提供了一组数据,使用其公司研发的AI面试产品的学生数量,每年都有30%到40%的增长。

AI面试是大势所趋,是多位受访者的一致看法。

但在一位从业十余年的大型企业区域人力资源总监看来,对人的评价应该是多样和立体的,“评价参数是无形的,需要人为判断,目前的系统和机器还做不到这一点。只有我作为一个人,自己面对面跟人聊了,才有把握说我对这个人的判断怎么样。”

以校招为主

那是王萱第一次参加AI面试。

晚上10点,她没有化妆,穿着睡衣。此前除了在社交媒体上搜索“AI面试会问什么问题”,没做过别的准备。

问题倒也不难,但当王萱已读完题目,机械感很强的机器人还没念完,“它的声音对我思考问题是种打扰”。

不同于真人面试能体会到对方的语气,看到面部微表情和有眼神交流,AI面试像是求职者一个人在舞台上唱独角戏。王萱想填满5分钟的答题时间,但大脑会突然卡壳,在几秒钟的沉默里,“想接下来要怎么说”。

这场在她自己看来都有些“破罐子破摔”的面试,没有等到任何结果。

对王萱而言,眼下想有份称心的工作并非易事。找工作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水里,“不管什么草都要先抓住”。尽管对AI面试有着复杂的情绪,作为一个被挑选者,王萱很难有拒绝的权利。最终,她参加了七八场AI面试。

AI面试率先在国外兴起,2016年,联合利华就设计了AI面试进行候选人初筛。据媒体报道,美国公司HireVue是AI面试领域的领跑者之一,一场30分钟的面试下来,可以从15000多个不同的维度,得到关于候选人的500000个数据点。

黑宏达说,以智联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河北张家口市一菜市场发生火灾,已致8人遇难15人受伤

4 January 2025 at 16:25

魅力桥西公众号

1月4日,张家口市发布情况通报。

1月4日8时40分左右,张家口市桥西区一菜市场发生火灾,消防、应急、医疗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10时10分,现场明火扑灭。12时50分,现场救援工作结束。事故造成8人死亡,15人受伤。伤者已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无生命危险。

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网络编辑:明非

重量≈250亿部iPhone,AI也需“排泄”废弃物

早了解、早行动,才能及时遏制AI电子垃圾的危害,避免走上塑料污染的老路。

微软、苹果公司各自承诺到2030年达成零废弃物目标。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零废弃物承诺多集中在物流运输和包装塑料层面,对AI、数据中心产生的电子垃圾关注较少。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责任编辑:汪韬

AI“衰老”后,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汪韬使用AI工具生成/图)

既会画图写作,也能聊天解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席卷全球,正在迭代为虚拟世界的万事通。

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位“通人性”的工作助手、情感顾问,也和人类一样,需要喝水、充电,定期“排泄”电子废弃物。

《自然·计算科学》2024年11月刊发的封面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显示,2020-2030年10年间,生成式AI带来的电子垃圾(e-waste)可能激增近1000倍,如不采取措施,将在2023-2030年累计达到最高500万吨,重量约等于250亿部iPhone 16 Pro。

伴随AI的电子垃圾不是充斥互联网的垃圾信息,而是和报废的旧手机、旧电脑一样,由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等构成的固体废弃物,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环境危害。

联合国《2024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达到创纪录的6200万吨,其中只有不到1/4的材料被妥善收集和回收利用,而这一数据尚未将AI产生的电子垃圾纳入其中。

监测和评估电子垃圾,难在量化。此前,学界不乏对生成式AI碳足迹、水足迹的估算——ChatGPT运行一年产生约8.4吨二氧化碳;进行50次ChatGPT对话,消耗约500毫升水,但鲜有研究测量AI的“电子垃圾足迹”。

该研究领衔作者、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汪鹏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看似虚拟的AI不是凭空出现,它也需要现实世界物质资源的支撑。AI背靠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设施,必然会产生大量电子垃圾。

尽管生成式AI尚未全面普及,但汪鹏希望通过这项前瞻性研究呼吁各方尽早行动,“塑料污染教训在前,早期发展阶段缺乏预测分析及预防管理,等大众感知到污染严重性,已经无法控制。”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是减少电子垃圾的政策之一,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大型AI运营商被认为应承担更多责任。微软、苹果公司各自承诺到2030年达成零废弃物目标,谷歌的承诺虽未给出期限,但披露了2023年有29%的数据中心实现这一目标。而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零废弃物承诺多集中在物流运输和包装塑料层面,对AI、数据中心产生的电子垃圾关注较少。

围绕AI电子垃圾的防治严峻性、电子垃圾的影响因素和循环利用策略,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汪鹏。

500万吨,只计算了AI电子垃圾的“精华”

南方周末:说起AI电子垃圾,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互联网信息污染,而非实体的废弃物。

汪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未来交通工具会像机器人一样思考沟通行动

过去18个月内,二三十个一级中心,换了85%的负责人。

过去买车对比的是油车跟新能源车,2025年对比的将是智驾的车和非智驾的车。

将来的汽车上面会有一个巨大的算力单元,它可以帮助汽车去做很多你现在想不到的事情,改变我们的出行和生活。

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顾策

在小鹏汽车广州总部,创始人何小鹏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密密麻麻插着四十个红色图钉,代表小鹏已经进入的四十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12月19日,何小鹏指着这幅地图向南方周末记者说:“这幅地图承载了小鹏下一个十年”。

“未来十年小鹏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海外,未来一半的销量将来自海外市场;二是AI,小鹏必须成为一家领先的AI科技公司;三是汽车,不仅包括传统汽车,还涵盖飞行汽车和机器人,都是汽车框架的一部分”。

自从2022年发布G9失利之后,小鹏汽车确实经历了漫长的谷底,何小鹏也承认,过去两年“销量下跌,股价下跌,士气下跌”。

G9是小鹏汽车的滑铁卢,大众中国CEO贝德瑞曾表示,“G9虽是台好车,但成本贵了25%。”正是遭遇了G9的失利,小鹏汽车开始大刀阔斧变革,原本11名高管最终剩下2人,并引入车圈“铁娘子”、前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

2024年8月是小鹏汽车的转折点,随着新车Mona Mo3和P7+的逆袭热卖,小鹏重回新能源品牌销量榜前三。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发布了最强财报,总营收突破百亿元,同比上升18.4%,环比上升24.5%,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5.3%,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当提到小鹏汽车过去几个月的逆袭时,何小鹏压住了嘴角的笑容,“2024年比以前好,但还不够好”。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汽车产业其实是一个长周期产业,产品从研发到发布要两到三年时间,2024年看到的成绩实际上是过去两年努力的结果。

他在自己办公桌的正前方挂了一幅书法作品——“行稳致远”,每次抬头都能看见,“像这幅字一样,最重要的是走得稳,才能够走得远,我们要的是复利的加速度”。

何小鹏预测2025年智能驾驶将迎来拐点,而这正是小鹏汽车最好的机会。过去十年,哪怕最艰难的时候,小鹏汽车也从未主动裁过智能驾驶的团队。如今十年磨一剑,小鹏汽车能否扬眉吐气?2024年12月19日,南方周末记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关乎居民51万亿钱袋子,债券牛市会延续吗?|2025年投资市场展望③

基于对2025年宽松货币政策及增量财政政策的预期,被调研机构无一家做出“债牛”行情已经结束的判断。

判断债牛的重要原因是宽松的货币政策。2025年,央行将陆续推出降低存贷款利率(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等举措。机构配债需求旺盛仍将延续。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平滑机制逐步整改落地,理财产品失去了应对未来债市下跌的“缓冲垫”,组合价值的波动将明确反映在净值上。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琰

责任编辑:丰雨

2024年,在A股震荡的映衬下,一路走牛的债券市场成为备受关注的耀眼明星。

2024年12月31日,在机构抢配的情势下,债券市场牛市依旧。债市最有代表性的指数上证10年期国债指数 (10年国债,H11077)报收于183.85点,全年涨幅超9%。债券市场强牛市之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收益颇丰。

上证10年期国债指数的样本由剩余期限7到10年且在上交所挂牌的国债组成,指数涨跌反映出相应期限的国债价格走势。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国债收益率亦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当市场出现明显波动之时,监管机构需对其以“行政之手”施以引导。2024年12月30日,针对多家机构的债市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披露处罚情形并予以其总计7000万元的巨额罚款。这是央行首次公布债市罚单。相关做法彰显出对债市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姿态。事实上,2024年4月以来,央行已多次对债市交易风险进行提示,并将买卖国债引入公开市场操作箱。

一面是利率走低叠加优质资产荒导致的价格波动,一面是管理层校正债市风险,呵护正常收益率曲线的决心。在这场市场与监管的“拉扯”中,2025年债市将呈现何种走势?与普通投资者息息相关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债券基金等将面临何种变化?市场期盼的“股债双牛”是否有望成为现实?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为此分析研究9家主流机构研报,并访谈债市资深研究人员和业债不俗的实战派人士,为债市提供前瞻视角和逻辑指引。

债市与居民投资收益息息相关

债券市场不仅仅是机构投资者的主要投资战场,亦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居民投资理财的“钱袋子”。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统计发现,截至2024年11月底,商业银行和国内31家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达29.69万亿元。其对应的底层资产中,债券占了四成以上比例;公募债券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亦分别达到5.97万亿元和3.51万亿;保险公司持债规模约15万亿元。仅此几项就影响居民51万亿资产的收益。换言之,债市涨跌波幅正透过这些普通者投资可触及的金融产品影响着居民家庭的投资收益。

在债市走强的2024年,以债市为主要投资资产的相关产品收益不俗。WIND数据显示,受债市走强影响,截至2024年12月24日,有业绩统计的6890只债券型基金中,6774只取得正收益,占比超过98%。其中,光大中高等级A、工银瑞盈和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收益率超过20%,工银可转债、华富可转债C、银河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鹏华可转债D、西部利得鑫泓增强A和华泰保兴安悦A等收益率超过15%。

银行理财产品同样没让投资者失望。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依据普益标准披露数据梳理发现,2024年11月,理财子公司兑付的不同期限的封闭式固收理财产品中,27款年化收益率超出4%。这27款产品中,兴银理财发行并兑付的数量最多,为5款。往后依次为华夏理财(4款)、信银理财(2款)和民生理财(2款)。这27款产品中,更有19款产品兑付收益率超出业绩比较基准。

对此,一位资管业资深人士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称,在理财产品的设计参数中,业绩比较基准相当于产品实际收益率的参考标准。若超出这一基准,意味着产品收益超出预期。在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及监管禁止“手工补息”的系列行为规范下,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的走高与债市走强密切相关。从10年期国债利率的2024年全年走势来看,受机构配置盘争抢买债叠加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宽松大幅加码双重因素影响,债券价格11月起进入急涨期。

“债牛”持续成一致预期

2025年的债市将呈现何种走势?牛市格局是否结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9家主流机构研报发现,基于对2025年宽松货币政策及增量财政政策的预期,9家机构无一家做出“债牛”行情已经结束的判断。中信证券、兴业证券、浙商证券、招商银行和德邦证券更预测2025年市场有望出现“股债双牛”。在一众机构的预测中,1.6%是“2025年10年期国债利率下限区间”中的最低值。

中信证券称,债券的表现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而决定债牛持续的核心在于后续宽松货币的可持续性。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对增量政策空间的表述相对积极。据此判断,宽货币快速退出概率较小,2025年债市仍存在走强基础。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10年期国债利率最低点区间可能在1.6%-1.8%之间。分时间段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将呈现“前高中低后期震荡或小幅回升”的走势。

招商证券则称,2025年债市利率或仍将下行,但在10年国债利率已经回落至1.7%左右后,利率继续下行空间存在不确定性。招商证券用“日历效应”来描绘2025年债市的走势,称1月至全国两会之前,债市震荡偏强。全国两会之后,债市走强的可能性较高。三季度有可能出现调整,到四季度则因机构抢跑配置再度走强。

华泰证券则以“震荡市”定位2025年的债市格局,预测2025年债市走势将呈现“前高中低后高”的局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点和低点的区间值分别为2.3%-2.4%和1.8%-1.9%。

央行2024年以来对债市收益曲线的重点关注是否会大幅影响债市走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在接受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时称,2024年以来,央行对债市的窗口指导明显增多,意在维持正的债券收益率曲线。通常在债券收益率下行过快的时候,央行会进行干预,债券因此在短期内出现调整。不过从过往来看,行政手段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债市调整幅度较小、持续时间也比较短,调整后的债券收益率下行节奏反而较以前更快。这反映出市场预期总体较为一致,且市场资金对风险类资产容忍度较低。

知名债市公号“债市红军笔记”主理人毛鸿军亦做出类似表态。他向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表示,2024年以来,央行先后通过调研、座谈甚至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提示长债风险。实际效果来看,前几次提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个效果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债券市场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其价格变化由内在交易驱动,整体趋势难以改变。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重要因子

众机构判断债市持续走强的依据是什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梳理上述9份研报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重要原因。这些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央行将陆续推出降低存贷款利率(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等举措。

被调研机构一致认为,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指引下,2025年,降息降准等操作将陆续推出。而市场利率的走低亦会带动债券利率中枢下行,对债市形成支撑。具体到频次和空间上,华泰证券认为降息降准各有1-2次,浙商证券认为各有2次。中信建投预测降息及降准空间分别为20BP-30BP和100BP。德邦证券预测的降息幅度与中信建投一致。

机构同样认为,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末重提“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近年来首次。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曾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快速复苏,并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一直沿用。201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局面。此番政策转向无疑点燃了市场对降息降准的预期。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认为,降息有利于债务置换发挥更大政策效能。目前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政府的利息支出;我国大部分国债和地方债都由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和地方债持有者中,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70%和82%),降准将增加商业银行可自由使用的资金,从而更好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

机构配债需求旺盛

如果说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债券收益率下行提供助力,那么2025年财政政策扩张又将如何影响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债市“资产荒”格局是否有望改观?

被调研机构普遍认为,以置换地方隐性债务为核心的化债是2025年财政政策的重心之一。此种情境下,政府财政赤字率将提升。浙商证券预计2025年政府债供给总量约12万亿元,中信建投则预测2025年广义财政赤字率将由2024年的7.9%提升至9.6%。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以银行理财、保险资金及农商行金融市场投资为典型,对债市需求端的趋势展开分析,并因此预测债市因机构配债需求旺盛仍将延续。其理据有三:首先,理财配债需求继续增长。2024年11月,监管对同业存款定价进行纠偏,高息存款配置渠道进一步减少。截至6月末,理财仍有25.3%的资金配置于现金及银行存款,预计后续理财将进一步减少存款配置占比,而增量资金或将更多流向债券或委外公募债基,从而对债券配置需求形成支撑。具体到债券的配置品种上,随着理财平滑机制逐步整改落地,预计将减少对波动大、流动性弱的信用债品种(如二永债、私募债、ABS等)的配置力度,从而增加短久期利率债或高等级低波动信用债品种。

其次,保险资金方面。2024年1-10月,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4%,增幅高于上年同期。这意味着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监管叫停“手工补息”、加强对同业存款纠偏等行为降低了保险配置存款的收益率,叠加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因素,保险资产端配置压力明显增加。此种情境下,保险增量资金或将更多转向配置债券。截至2024年11月末,保险累计配置债券2.39万亿元,较2023年1-11月同比增长44.6%。从券种结构来看,国债和地方债是增配最多的品种。

另外,农商行亦将继续是配债主力。2024年1-11月,农商行债券买入量为27.08万亿,同比增加36.3%。在信贷需求有待回升背景下形成的“大行放贷、小行炒债”模式下,预计农商行配债额度充足的状况仍将延续。

对银行债市投资颇有研究的毛鸿军则称,根据监管要求,农商行在资金运用上“贷款不能出县、资金不能出省”;另一方面其负债端的资金来源相对稳定。新市民作为农商行的主要客群,倾向于将外出打工的收入存入本地,并且喜欢存期限较长的定期存款。近年存款利率的下调也并未改变这一趋势。农商行贷款投放是主业,贷款投放后富余资金,只能运用到金融市场上,债券投资成为农商行较为重要的资金运用方式。

任涛则从债券供应角度分析得出类似判断。他对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称,2025年,政府赤字率的提高将增加利率债的供给,但隐形债务置换、信用收缩将减少城投债务等资产的供给。这意味着短期内“资产荒”局面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但考虑到增加的利率债等优质资产因资本消耗和拨备计提优势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预计债券供给反而有可能弥补因债务置换带来的资产缺口,缓解资产荒压力。任涛认为,因经济基本面导致的全市场范围内的“资产荒”是影响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因素。与此相比,债券供给给市场带来的冲击相对有限。


银行理财仍受青睐

2025年,银行理财和债基及类似产品还是好的投资选择吗?

任涛对这一疑问予以肯定。他解释说,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利率上行风险相对较小。历史经验来看,即便是利率出现上调,调整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预计也会在一定限度内。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理财和债基的调整风险;其次,银行理财和债基配置的性价比亦与权益类资产表现形成对比。短期而言,权益市场的趋势性行情还未形成,市场主体风险偏好的抬升还需要时间。这会反过来凸显银行理财和债基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同时,银行自营资金及部分企业资金是银行理财和债基较为稳固的投资群体。这些机构的投资偏好及配置需求对银行理财及债基的受青睐程度也可以形成支撑。

但任涛也认为,当债券票面利率难以覆盖负债端成本之时,债券因资本利得差价获得的收益也将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及债基的收益兑现空间也会收窄。与此同时,债市“资产荒”局面的持续也将导致信用利差不断收窄。这会降低信用债的性价比。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将不得不通过配置利率债来弥补信用利差空间收窄的困境,并尝试通过加杠杆、拉久期等方式来弥补收益上的不足。倘如此,银行理财面临一定的利率回调风险,并需要在底层资产配置及产品结构设计方面虑及更多的流动性安排。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伴随存款利率走低,居民存款向理财转移仍是趋势。2024年,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增长,虽然期间债市分别因8月份交易商协会对江苏4家农商行启动自律调查和9月股市大涨出现调整,但因平滑机制存在前期有积累盈余,理财并未出现显著的赎回负反馈。这一局面反映出“资产荒”叠加低利率情势下,以低波稳健为特征的银行理财仍为居民投资所青睐。

但需要注意的是,伴随平滑机制逐步整改落地,意味着理财产品失去了应对未来债市下跌的“缓冲垫”,组合价值的波动将明确反映在净值上。票息保护不足的情况下,预计未来理财净值对债券利率上行的敏感度更高,潜在赎回压力或将上升,有可能因此触发理财和债市间的负反馈效应。

(实习生夏侯文凯对本文亦有贡献)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面壁智能创始人刘知远:我们应该把AI看作是一个工具

“ChatGPT是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现了用一个模型去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实现过的。”

“把更多的知识放在一个更小参数的模型里面去,让这个模型能以更低的成本去训练,更低的成本使用,让每个人都能用得起、用得上。”

“未来只有少数人会去制造各个领域的AI产品,而更多人则可以享用这些AI产品所带来的便利。”

南方周末记者 罗欢欢

责任编辑:顾策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小学写应用题,老会卡壳总会过度思考,从一个题目里读出多重含义。到了高中,写英语阅读理解时,这种感受更强烈了。

刘知远从未怀疑过出题人,反而怀疑是不是自己太笨了,“理解不了题目”。多年后深入学习语言哲学之后,才渐渐意识到这其实是种天赋,“我就比较善于抓住语言里面那个不确定的地方”。

自然语言处理本质就是消除这种不确定,让机器能够精确无误理解人类的语言。刘知远前半生正是与这种不确定性缠斗的二十年。

特别是过去两年,搭上ChatGPT的便车,自然语言处理坐上了时光机,2023年到2024年所经历的这些新事情,比过去20年经历的总和还要多得多”。

回望中国大模型史,年届四十的刘知远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参与缔造中国第一个大模型,又躬身参与了这一轮大模型创业。2022年8月,在ChatGPT发布三个月刘知远发起成立了一家大模型公司——面壁智能。

这家公司最为出圈的一件事,2023年6月3日,斯坦福大学一个学生团队发布的一个模型被发现是抄袭了面壁智能的模型。

面壁智能的办公室位于北京中关村东路1号院6号楼3 层,办公室的白墙上随处可见那句《三体》的经典台词,“这是面壁计划的一部分”。

图片由农健使用AI工具生成

GPT前传

1984年,刘知远出生在山东泰安新泰市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小学偶尔逃课去游戏厅玩,家里也没期待过他能上清华。他父亲在邮电局上班,还建议放弃初中直接读中专,方便以后接他的班。

没想到十几年后,刘知远以山东省前三十名的成绩,如愿进入清华大学。

当时正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最热门的方向是建筑和生物医学,计算机专业并不是高分专业。刘知远报了建筑、生物工程和电子系,招生组反馈这些专业的名额已经被分数更高的同学占了,无奈选了计算机专业,“算是一个机缘巧合吧”。

读博时也是如此,报考生物信息学方向也是招满了,他阴差阳错进入了自然语言实验室,“我觉得非常幸运,因为五年之后生物信息学的导师自己都放弃了这个方向。”自然语言处理正好开始了高歌猛进的二十年。

刘知远清楚记得,读博期间,实验室有个大师兄做文本分类,“给你一篇文章,看能不能把它分到相关的类别里面,比如这篇新闻是社会新闻,还是国际新闻军事新闻是别的新闻?”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关键词提取,通过统计的方法识别出文档到底哪个词,能代表文章主题的关键词。

2012年成为一个分水岭,深度学习在大洋彼岸叩响了发令枪。当年10月,Geoffrey Hinton和他的两名学生——Alex Krizhevskyr,以及ChatGPT 的灵魂人物 Ilya Sutskeve,获得ImageNet图像识别比赛的冠军,并且发表论文介绍了第一个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AlexNet。ImageNet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创办的人工智能领域一个重要赛事,通过对机器算法识别图像,从而促进最先进算法的开发。

在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方面,深度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老师孙茂松的带领下,刘知远花了两个月寻找答案。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深度学习不能帮助自然语言处理。

最终刘知远得出一个结论:基于统计学习用符号去表示语言知识的这种传统路线,已经没有太多突破的可能,深度学习是个非常值得探索的新技术路线。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实验室应该是国内最早拥抱深度学习的团队”。

2017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汇市活跃货币的强与弱:美元恒强?日元续跌?|2025年投资市场展望②

美联储或会放缓降息步伐甚至暂停降息进程。与此同时,市场已形成特朗普关税政策即将落地实施的普遍预期。上述因素极有可能推动美元在2025年继续保持升值态势。

针对美元兑人民币和美元兑日元在2025年的走势预判,33 家被调研机构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分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廖浩伦 实习生 林伊洁

责任编辑:丰雨

2024年,汇率市场呈现“一币独强”格局。

2024年12月31日,美元指数收盘微涨。这一年,美元指数涨幅为7.07%,兑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则分别涨6.29%、11.58%和2.35%。但开局与终局的趋势并非一致。2024年10月之前,正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2024年初所预测,美元指数较年初有所下行。但市场对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预期升温后,美元快速走强,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汇率相应进入贬值通道。

作为全球主要活跃货币,2025年美元是否恒强?日元是否依旧疲弱?欧元和人民币又将如何走向?

为深度分析美元、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四大活跃货币的未来走势及影响因素,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研究了33家中外知名投资机构或研究中心的2025年展望报告。研究发现,上述机构主流观点倾向认为,2025年,美联储或会放缓降息步伐甚至暂停降息进程。与此同时,市场已形成特朗普关税政策即将落地实施的普遍预期。上述因素极有可能推动美元在 2025年继续保持升值态势。

与之相对应,欧元兑美元汇率交易区间或将下探至1附近波动。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美元兑人民币和美元兑日元在2025年的走势预判,33家机构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分歧。

美元走势超预期

回溯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事件,机构此前针对欧洲央行降息时机、美联储降息节点、日本央行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和日本央行停止加息举措所做出的各项预测,均精准地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相关预测详见《四大活跃货币将如何此升彼降?丨2024年投资市场展望③》,实际情况详见下图)。

尽管机构对全球宏观政策的预期较为精准,但主要活跃货币11月和12月的走势与机构年初的预期出现了较大偏差。究其原因,在2024年11月6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之后,市场对于美元持续走强形成了一致性判断。美元走强,欧元、日元和人民币随即进入贬值通道(详见下图)。与此同时,美国二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终值分别为2.8%和3.1%,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2%和2.8%。

关税对汇率影响或降低

为何特朗普当选如此影响主要活跃货币的走势?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为此统计研究33家机构的报告,这些机构包含18家全球知名投行、10家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和1家基金公司及前述机构旗下全资子公司或研究中心。

上述机构发布的2025年宏观经济展望中均提及特朗普政府或即将落地的关税政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研究上述机构研报和其它权威数据发现,关税政策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极大。以2018年至2019年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三轮关税措施与汇率走势为例。自2018年3月23日,美国宣布对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后,人民币随即进入贬值的通道(详见下图)。2019年,美元兑人民币甚至一度“破7”。

基于此,海外知名投行和研究中心普遍认为,在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即将实施的背景下,人民币将在2025年继续贬值。其中,18家海外机构对2025年底美元兑人民币的预测均值为7.55。

较之海外机构,中资机构普遍认为本轮关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或将小于2018年。中金公司在2025年的展望报告中表示,由于2025年的宏观与政策环境和2018年有较大不同,2025年人民币汇率受关税扰动后的贬值压力或小于2018年。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则在2024年12月29日的报告中称,特朗普2.0只是部分兑现其关税威胁的概率不低,这将有助于缓解人民币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如果2025年中国外贸出口实绩好于预期的话,人民币有望获得支撑。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15家中资机构的研报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机构预测美元兑人民币在2025年内或将保持在7.1到7.35之间波动。

美元或持续走强

除了特朗普政府即将实施的新关税政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亦是各机构2025年展望报告中重点关注的因素。

基于对美国经济韧性的判断,大部分机构预测美联储将在2025年放缓降息步伐。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领导的团队在报告中指出,美联储在降息25个基点后,未来可能会在行动上更加谨慎。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通过研究还发现,大部分美联储官员和全球期货市场投资者均给出了放缓降息步伐甚至停止降息的预判。

对比2024年12月和2024年9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经济预测点阵图(由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布的显示美联储官员对未来特定时间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图表)可以发现,在美联储12月18日宣布降息时,美联储官员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从“预计2025年降息4次,一次下调25个基点”降至“预计2025年降息2次,一次下调25个基点”(详细分析可见下图)。

与此同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通过对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的30天联邦基金期货价格计算美联储降息概率的工具)显示,随着2024年12月18日美联储降息落地,市场对2025年1月和3月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概率分别从12月降息落地前的81.57%和40.02%上升至12月降息落地后的92.75%和57.5%。

基于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和美联储降息步伐即将放缓的预期,至少20家机构明确预判,2025年,美元汇率中枢将进一步抬升。其中,中金公司认为,2025年,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意味着更高的美元汇率中枢;高盛集团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将使美元高估值持续更长时间;巴克莱外汇策略师Skylar Montgomery Koning 亦称:随着经济数据强劲,美联储对利率预期的展望正变得更加强硬,从而支撑了美元。2025年,特朗普时代的政策预期将提升通胀,同时投资者和美联储预计降息步伐将放缓,美元有望继续走强。

欧元或将震荡下行

在全市场预期美联储放缓降息步伐的背景下,欧元将如何波动?

在研报中提及欧元趋势的机构基本都给出了一致性的欧元持续震荡或贬值预判。多数被调研机构预判,2025年底,欧元兑美元的汇率预期区间为1至1.08。而2024年12月31日,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04正处在该区间内。

高盛集团在展望报告中指出,市场对欧美政策利率路径的重新定价已对欧元产生影响,预计欧洲央行将从限制性政策转向宽松政策,而美联储政策调整幅度相对较小。这将对欧元兑美元汇率产生下行压力。

中金公司则在展望报告中表示,在市场对欧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降息的节奏和总量)略大于美联储的情形已经充分计价的基础上,2025年早期存在政策预期相对收敛的风险,即市场减少欧央行宽松定价,并增加对美联储宽松预期的定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等政策或开始扰动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基于此,他们判断欧元2025年大概率或走出前高后低的行情。

日元预期走势存分歧

与欧元走势较为一致的预期不同,33家机构对日元汇率存有较大分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发现,至少5家以上的亚洲投资机构在研报中明确提及日元将在2025年升值,而非欧美投资机构基本认为日元将在该年贬值。不同区域机构之所以呈现两个极端走势的预判,是因为他们对日美利差的走势判断差异。有意思的是,在美联储降息后,部分日本投资机构却改变了当初研报中对日元2025年升值的预判。

以日本瑞穗金融集团(下称“瑞穗”)为例。该机构此前认为,由于2025年美日之间的政策息差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收窄,日元汇率将达到自2023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但在美联储发布最新货币政策预期后,瑞穗立即改变了对美元兑日元的预测。瑞穗策略师Masafumi Yamamoto和Masayoshi Mihara称,目前,在美国经济相对强劲和利率水平较高的背景下,美元可能会保持强势。因此,我们上调了对美元的预测。三井住友保险市场策略师Tsukasa Sugiura亦称,由于美联储的极端鹰派和日本央行的极端鸽派,我们改变了对前景的看法。现在看来,日本央行1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了。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向AI“投毒”:“纠正AI的歧视,实际是纠正人的歧视”

3 January 2025 at 17:00
“当AI提取了人类社会的偏见,复制后向人类社会再传播,反过来可能固化人类社会中一些歧视性、刻板性的观念。”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责任编辑:谭畅

改绘自美国画家诺曼·洛克威尔揭露种族歧视的作品《我们共视的难题》。 (谭畅使用AI工具生成/图)

你有没有意识到,看上去无所不知的AI,回答人类提出的问题时也会带有偏见与歧视?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刘小楠曾给AI出了一百多道题,涉及性别、城乡、残障人士等容易产生歧视的议题。AI给出严丝合缝的答案,但她发现,不少看似正确的答案流露出偏见。

刘小楠参与的测试活动名为“给AI的100瓶毒药”。对于明显高危问题,AI已具备足够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但在一些更微妙的议题上,AI的回复还有完善空间。2023年6、7月份,一个大语言模型中文数据集研发团队邀请心理学、法律、环保、无障碍组织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投毒师”,向AI投喂多道人类都不一定能完善回答的复杂问题,诱发AI做出错误或不得体的回答,再对回答评分,并给出更合理的答案让AI学习。

在那场活动前不久,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委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在算法设计、训练数据选择、模型生成和优化、提供服务等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民族、信仰、国别、地域、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等歧视。

“歧视是不可能被消除的,只要有人在,就一定会有歧视。”一年多过去,曾担任“投毒师”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翟志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AI的使用者、研发者可以共同努力减少歧视。

翟志勇。(受访者供图/图)

给AI挖坑,暴露偏见

南方周末:你接触AI有多长时间了?

翟志勇:我很早就接触AI,经历过AI从早期的机械性人工智能,更迭到人脸识别、自动驾驶,再到ChatGPT问世,大家当时都没想到,突然有这么一个大爆发。

刘小楠:我比较“老古董”,挺意想不到会与AI有交集。我一直觉得人工智能离我好远,跟我研究的人权、平等这些议题一点关系都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使用传统方法还能应付,不太接受新鲜事物。2023年7月,突然有人给我打电话,让我出一百道诱导AI掉坑里的题目,我觉得挺有意思,这才开始接触AI。

南方周末:你给AI出题是从哪些方面设计的?AI回答的效果如何?

翟志勇:我主要设计偏法理方面的,在所有组中,我那组得分最低,可能也是因为题目设计得比较难。我想看AI是不是能够真正理解法律,但可能AI在初期对偏专业性的法律还没那么了解,不如偏公共的话题满意度高。

刘小楠:我们提的问题包含了几个容易产生歧视的领域。AI给我的回答中,其实没有特别明显称得上违法、侮辱的文字,但我当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AI将我们带往何处?

AI的狂飙突进,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科技积累的集中体现。与之前数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AI的发展不会局限于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而是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其广度与深度将远超我们现在的想象。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左力

责任编辑:朱力远

(农健使用AI工具生成/图)

自2022年12月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就一直是全球最具热度的科技话题。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商纷纷加入这个全新的赛场,各种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泛用型AI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而AlphaFold、AlphaProof等专精某一领域的特化型AI,也在不断刷新着智能的极限。AI这一原本只出现在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的事物,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虽然这一波AI热潮来得迅猛且突然,但是如果追根溯源,我们就会发现,现阶段AI所需的理论和数学基础,即包括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框架等在内的相关理论,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被相关研究者提出并加以研究了。近年来,计算机芯片算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算力和物料基础。这些发展,使得AI从纯粹的理论研究,变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的现实。

可以说,现在AI的爆发式发展,正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科技积累的集中体现。这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中,科技突破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今重大的科技进展,已经不再是单靠某个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所能做到的,而是依赖于多学科、多领域的协作。各个领域相互交融,协同发展,这正是当下方兴未艾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典型特征。而数字化与AI的高速发展与突破,也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不可阻挡的洪流

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说法,会让人想到历史上之前的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各种深远影响。但是,它也会给人以一种感觉,四次工业革命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事件。而这反而会使得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看清当下AI发展的本质。

实际上,自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以来,人类科技就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紧密的整体。这个整体逐渐发展成一股势不可当、不断加速向前的洪流。人为划分出的四次工业革命,就是这股洪流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态所展示出的阶段特征。而AI,则是这股科技洪流,在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所涌现出的最新的浪潮。

看清一条河流之前流淌的方向,可以让我们知道它接下来会流向何方。在现在这个AI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回顾这股已经奔涌了两三百年的科技洪流,有着属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唐世平团队“抢政治学者饭碗”:计算机辅助预测美国大选?

“要不我做一个东西,干脆让这些学者都失业得了!”唐世平团队开启了国内独树一帜的“计算机预测选举政治的研究”。

我们从来不假设每一个选民都是理性的,每一次模拟都是准确的。科学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模型,不断进步”。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顾月冰

责任编辑:姚忆江

计算机通过大数据搭建选民模型,提前预测特朗普胜选。(黄雨婕使用AI工具生成/图)

57岁的唐世平不称自己是“神人”了,尽管他领着十余人的团队“比较成功地”预测了几届大选。“我努力的动力主要是挑战自己的智力(极限)。”他略带自夸地说。

其实,唐世平算得上中国社会科学界最桀骜不驯的学者之一。十几年前的访谈里,青年时代的唐世平话语“轻狂”,他自比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宣称要成为“21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唐世平学术生涯的大转向始于1995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那年,他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及遗传学刚刚毕业不久在做博士后,带着“学生物不能救中国”的使命感,他从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

后来,从国际政治、比较政治扩展到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及计算社会科学的唐世平,开始“用计算机科学预测美国大选”。2013年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成立后,唐世平试图将计算社会科学引入政治决策,这让传统政治学界再次看到了他的“狂”。

虽然唐世平团队在具体摇摆州预测略有偏差,但屡次命中总统当选人又让旁人深感好奇:他为什么要用计算机预测大选?他们团队是如何预测的?

“用计算社会科学抢政治学者的饭碗”

在中国社科院做研究时,唐世平思忖,国内传统社科学界总是按资排辈,“资历越老的教授越有话语权,这说不通”。

唐世平的学术生涯深受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Von Neuman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等学者的影响。他认为,许多复杂的决策问题应该需要技术支持。而类似于美国兰德智库等以技术主导的研究在中国的智库当时几乎不存在。

在唐世平眼中,战争、冲突和威慑等问题是一种“非常规复杂战略博弈”——这些博弈涉及多个行为体、多个行为和行为规则,行为交互作用更加多元,甚至要考虑到行为体多个方面的得失,因此权衡得失异常困难。

“因为没有技术支持,我们很多专家只是看看新闻、拍脑子做决策,他们的论断缺乏数据、实证和模型支持。”唐世平想要为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做点改变。

2011年前后,他开始筹建复旦大学复杂分析决策中心。为了推演和预测“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当AI风口来临时

王丹观察到,现阶段大部分公司招聘的AI相关岗位从业者普遍“经验不对口”,“即便是从互联网产品经理岗位转过来的人,对AI的了解可能也要从零开始”。她发现,许多公司因此将岗位招聘条件放得很宽,对AI行业的了解程度成为了考察重点。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责任编辑:钱炜

人工智能时代有可能是一个创造岗位数量小于消失岗位数量的时代。(钱炜使用AI工具生成/图)

2018年秋,刚刚从大学毕业,入职一家科技媒体的苏尔不会想到,6年后,她会从一个AI领域的旁观者变成入局者。

那是“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第二年,也是自动驾驶被广泛看好,并被视作人工智能试金石的一年。

苏尔至今记得,那一年,她采访到的许多自动驾驶公司的老板都说,到2024年,将实现从半自动驾驶到全自动驾驶的质变。

但在自动驾驶的远期目标实现前,2023年初,ChatGPT降临世间,“AI元年”到来。一切忽然开始加速,将许多曾经远离它的人迅速卷入其中。

此时的苏尔,已经在一家AI数据公司工作。她的朋友中,有的文字工作者靠AI智能生成内容,大大提高了商务稿件的写作效率,有的电视导演靠AI生成特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更多的人谋划着将AI作为转行的方向。

过去两年间,AI成为社交平台上新的职业赛道,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涌入其中,他们都对AI的未来寄予厚望,相信它会带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职业变革。

相信AI

从一所二本学校的理科专业毕业后,苏尔进入北京一家科技产业媒体,负责撰写“AI和自动驾驶”条线的新闻。这个脑袋里“天马行空”的女孩很快发现,她想做的远不止趴在电脑前,将一篇稿件从头敲到尾。

离开媒体后,苏尔换了几份工作,先去乙方又去甲方,从公关公司跳到了国企,始终围着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企业打转。直到2022年,自动驾驶的“寒冬”降临。

“其实每个行业开始的展望都是很好的,但到后来好像发展得没有预想那么好”,那一年,苏尔发现,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出现了融资难、赚钱难的问题。但身处其中的人仍对自动驾驶、对AI怀抱理想。她也被这种乐观感染了。

“我一直都坚信,AI会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我不懂、不去用,可能我会变成最开始不懂电脑的那些人,当每个人都会用这个工具的时候,我就被淘汰了。”

苏尔解释,人工智能领域可以简单分为应用和技术两大赛道,前者包括AI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后者则可以再细分为程序算法、算力芯片,以及对大模型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谁的工作可能被AI替代?

2 January 2025 at 20:00
容易被替代的是白领的工作。不太可能被影响到的是一些蓝领的工作,比如家政服务人员、操作工、物流运输人员等。

现有的工作在缩窄,新的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就看谁能想得到了。比如说近几年出现的数据标注师的工作。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责任编辑:钱昊平

一律师事务所内,年轻的律师正通过手势操控全息界面。张丹丹研究指出,律师在未来是个容易被AI替代的职业。(钱昊平使用AI工具生成/图)

第一名:财务、审计、税务;第二名:翻译;第三名:银行;第四名:销售;第五名:软件、互联网开发。

如果你是这几个行业的从业者,那就得提高警惕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张丹丹团队的研究中,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AI出现后,这几个行业的工作最容易被替代。

张丹丹长期关注劳动经济学领域。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后,她便开始着手研究其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她和团队成员从国内一家头部招聘平台上获取了1100种职业的上百万份招聘启事,拆解出两万多个岗位任务,衡量这些任务被大语言模型影响的程度,并由此计算出不同职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替代。

研究成果的诞生,也借助了ChatGPT的力量。张丹丹做过计算,要完成对上百万份招聘数据的分析,人工至少要花费两三个月,而把任务交给ChatGPT,不到一周就完成了。耗时的差距还不是最严重的。她意识到,ChatGPT对任务的完成度,即便是人工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能也达不到。

AI浪潮冲击之下,人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人的优势在哪儿?未来的教育该教给学生什么呢?以下是南方周末记者与张丹丹的对话。

白领的可替代性更高

南方周末:ChatGPT出现后,哪些职业会受到影响是在社交平台上不时会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你的研究中,怎么去量化这种可替代性呢?

张丹丹:我们和国内一家头部招聘平台合作,抽取了2018年1月到2023年4月间的125万条招聘信息。之后,我们把这些招聘信息进行文本分析,列举出每种职业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再让ChatGPT根据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任务进行打分。分值在0-1之间,0是完全不会被替代,1是完全被替代。

南方周末:任务是怎么拆解开来的?

张丹丹:我们参考了美国的O*NET职业信息网络(美国劳工部组织开发、于1998年推出的职业信息系统)。O*NET中,有1100多种职业,每种职业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切分,其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2024消费品“以旧换新”收官,千亿“国补”的广东解法

广东率先在全国出台“两新”一揽子财政资金保障方案,全省统筹各类资金投入超700亿元。

为了减轻商家压力,广东采取预付款模式,审计之前政府支付80%款项,年底再统一审计支付余款。

自2024年9月启动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以来,截至10月20日广东已累计实现销售额489.1亿元。

南方周末记者 卫琳聪 南方周末实习生 曾晓涛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冯叶

2024年10月15日,广东东莞一座京东mall内,挂着以旧换新的大幅广告。视觉中国/图

2024年10月15日,广东东莞一座京东mall内,挂着以旧换新的大幅广告。视觉中国/图

为了拿到广州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2024年10月试驾特斯拉(TSLA.US)的当天,徐斌就订了一台Model Y。徐斌今年74岁,之前开一辆日系燃油车,平时用车主要是接送孙子上下学。

广州汽车以旧换新补贴1.6万元,旧车卖9000元,此外天河区还有2000元购车补贴,一辆售价25万元的Model Y,最终22万元出头就能落地。

到了年底,Model Y又降价1万元,不过,徐斌并不后悔。因为上牌需要时间,买得晚可能赶不及力度更大的补贴。

广州2024年开展了两轮汽车以旧换新活动,一轮上半年,一轮下半年,徐斌参加的正是下半年的活动。活动分为三档,第一档是购买7万-15万元的汽车,第二档15万-25万元,第三档25万元以上,补贴介于8000元-1.6万元之间,每档的新能源车都要比燃油车多1000元。

按照“总额控制、额满即止”的原则,上述以旧换新活动预算资金已接近上限,不再接受12月1日以后购买的新车参与。

与此同时,广州黄埔区商务促进科的工作人员也正忙着核销发票、报账,为推行近一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收尾。“市里统一拉了群(对接),还有专门的第三方公司在帮忙。”面对前来咨询的商户,一名工作人员说。

不只广州,这场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旧换新行动在2024年席卷全国,其中约1500亿元重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大电商平台都打出“国补”字样。

广东是消费大省。2024年前11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万亿元、占全国1/10,连续四十余年居全国第一。手机、家电、汽车等消费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一个摆在广东和各地政府面前的共同难题是,千亿补贴有没有花到位?该如何继续扩大消费?

中央出资,地方配套

以旧换新行动最早被提出是在2023年12月。当时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措施之一即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也称“两新”行动。

按照这一部署,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第一轮以旧换新拉开序幕。

广东率先响应,4月6日印发《广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

补贴的第一要务是钱从哪儿来。依据国务院出台的行动方案,第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未明确资金支持额度,不少资金来自中央财政原已设立的各专项基金。

比如,以2015年设立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汽车以旧换新,以2024年提出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12356”将成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周一健

并不是怀疑有精神障碍的人才可以打心理援助电话。

在隐私保护方面,心理援助热线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未经本人同意不会泄露个人信息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责任编辑:汪韬

并不是怀疑有精神障碍的人才可以打心理援助电话。视觉中国/图

并不是怀疑有精神障碍的人才可以打心理援助电话。视觉中国/图

焦点

“12356”将成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

2024年12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调整卫健部门主管的现有心理援助热线,于2025年5月前,实现拨打“12356”电话号码接通心理援助热线的功能。

原则上每个设区的市(含直辖市、州、盟等)至少开通1条心理援助热线+2个心理援助热线坐席,每日心理援助服务不少于18小时。设区的市(州、盟)暂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可以由省级热线承担相应功能。


健言:并不是怀疑有精神障碍的人才可以打心理援助电话。心理援助热线可以提供心理咨询与指导,针对人际关系困扰、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问题,帮助来电者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隐私保护方面,心理援助热线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未经本人同意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但在涉及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下,必要时也会联动公安等相关专业机构救助。

目前广东省正在积极建设省级热线平台,在“健心广东”小程序的“心理援助热线直拨”模块,可找到广东团省委和21个地市级的心理援助热线号码,一键拨出。12356上线后,前期会与省内现有热线并行使用。未来希望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电话可分配到周边地区有空余坐席的热线中心。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主任王诗镔)


卖未经检疫羊肉获利180元,被罚10万

2024年12月24日,卖羊肉获利180元被市场监管局罚款10万元的行政诉讼案件,在江苏盐城中院二审公开开庭,但没有作出判决。

2023年11月,陈广芳在城中菜市场摊位上摆放未经检疫验讫盖印章的羊肉,被盐城市大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查获。

陈广芳曾表示,自己是为了帮患癌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县城里的数据标注员:“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

邢开瑞面试过上千人,知道数据标注的不超过5个。陶致萍的父母问女儿,是不是要提着油漆桶,在大马路上划线。

李亚梅听老板讲,这份工作的意义在于促进自动驾驶汽车提升性能。她不想那么多,累到坚持不下去,就想着给孩子赚点奶粉钱。

“机器识别准确率变高以后,简单的项目变少,人力需求也变少。”有人认为数据标注行业将会收缩,有人相信需求永不会消散。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南方周末实习生 郭晓雨

责任编辑:谭畅

(谭畅使用AI工具生成/图)

2024年12月末,四季如春的云南降温了。在蒙自一处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十位员工对着24英寸的电脑屏幕勾勾画画,办公室只有点击鼠标和敲击键盘的“哒哒”声。坐在窗边的男孩搓搓手,吸吸鼻子,继续工作。

他们在做的是针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数据标注工作。屏幕上显示一种由雷达车扫描生成的4D逻辑图层,他们需要标明图层中的车道线、行驶区域、道路边界线以及地面标识指引。

数据标注是指对图片、语音、文本、视频等数据进行处理,转换为机器可识别的信息,为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提供素材。“前面有多少智能,后面就有多少人工”的调侃,道出了数据标注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中起到的基石性作用。

2020年2月,数据标注员作为人工智能训练师的一个工种,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短短几年,这个劳动力需求量巨大的行业,迅速在一些中小城市落地生根。

“做梦都在画车道线”

屏幕上的图层是黑白色的,像医学治疗中的X光片,主干路在布满黑灰噪点的阴影里,以更深的颜色突出显示。坐在屏幕前的数据标注员如同看诊的大夫,指着图中一片雾蒙蒙的阴影区域比划一圈,“这是绿化带,在道路边上,因为它有明显的分层。”

员工们熟练地滑动鼠标,画面不时翻转,呈现立体三维图,或俯视平面图。光标牵动着红色坐标线在画面上移动,定下的点变幻成绿色,多点连成线。员工每画出一条线、一个框,都意味着几分钱到手了。

工资,在这里是以分为单位累计的。

“我们按计件结算,一天可以标120块钱,每月能赚三千出头。”在蒙自,这座隶属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县级市里,一间约17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12名数据标注员,是云南凯瑞科技有限公司现有的全部家当。27岁的彝族女孩李亚梅是公司里最年长的数据标注员,她高中学历,出身于蒙自农村,如今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她想通过这份工作,给孩子赚点尿不湿和奶粉钱。

月收入两三千元不算高薪,但相比于许多奔波劳累的工作,对着电脑重复操作界面8小时,就可以赚得这份收入,李亚梅感到满足。

以前,李亚梅做销售宽带的话务员,收入差不多,每天连续拨打7个小时电话,时常被人误会为骗子。那是份挑战她性格的工作,“好紧张啊,就希望对面不要接电话”。

数据标注这份工作,李亚梅没经面试,就直接被老板邢开瑞录用。邢开瑞也是27岁,他刚创业,缺人,对员工不设置门槛,“只要你愿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AI医生“坐诊”

医生和病人沟通时,往往会采用一些模糊的说法以表示不确定性,例如“大概率是肿瘤,不除外良性”,AI则擅长通过量化指标来表示结果的多样性,例如“肿瘤可能性是89.3%”。AI参与其中,究竟会提升医生和算法的沟通效率,还是增加沟通成本,仍需探索。

当AI和医生出现分歧,如果医生忽略,AI就没有价值;医生若完全接受,可能会削弱其权威和责任。毕竟AI没有行医执照,所有诊断书都要医生签字。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责任编辑:曹海东

(农健使用AI工具生成/图)

医疗模拟经营游戏《双点医院》(Two Point Hospital)可能成为现实吗?动动手指就能造一个格子间,就诊的患者得了什么病医生一目了然:情绪崩溃者被送进“笑疗室”,“光头症”者进入脱光诊所……里面怪异的机器自己就能治愈患者。

尽管这是天方夜谭,但AI医生给AI患者看病,已成为现实。就在2024年11月,在一家涵盖发病、问诊、检查、治疗等内容的闭环虚拟医院中,来自21个科室的42位AI医生在开始内测“坐诊”。该系统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研发的Agent Hospital(下称“清华AI医院”)。

除了看病,这家医院更主要的目的,是打造出更强的医生智能体和更逼真的患者智能体。该研究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马为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医生与患者在虚拟环境交流中,AI患者给AI医生反馈,AI医生从中学习,彼此训练。打造出的高水平AI医生,可以辅助人类医生,成为一个AI助手或分身。

AI已经走入越来越多医院。入院导诊、医生开病历、拍超声和CT、做手术等环节,AI均开始介入。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中共提到了84个场景,涵盖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和教学科研多个方面。12月,上海等地也发布发展医学人工智能方案。

只不过,AI更像是沉默的后台员工——不会因为喝咖啡而延误病历分析,也不会对病人的焦虑和痛苦投以同情的眼神。

“医生一半的精力能被释放出来”

身体不舒服,挂什么科?怎么挂第二天的号?到医院了,科室在几层?如何支付?这些问题“安诊儿”会立刻给出答案。

“安诊儿”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字健康人,2023年底上线,现已迭代为2.0版本。“用AI不仅能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交互性,还能把线上线下的服务进行串联,整个就医流程比传统流程平均节省20分钟左右。”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副主任郭一说。

郭一介绍,为了保证“安诊儿”回答的准确性,采用严肃医疗健康数据喂养,不用不明来源的医学知识,同时也会标注回答仅供参考,具体以医生建议为准。除此之外,应用场景经过严格评估,如智能导诊分诊、健康咨询、健康知识宣教等场景,居民需求大且应用风险低。

“安诊儿”在落地医院还注入了特色数据。比如,浙江省人民医院就在此基础上做了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AI写歌: 复制周杰伦,它比你更快

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听到的新歌就像“不是周杰伦唱的‘周杰伦’”,“这样套路化地复制歌曲,AI比人还擅长”。

每天十万量级的歌曲入库,TME技术副总裁介绍,经过AI演算,平台可以辨识一首歌是否有爆款潜质。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南方周末实习生 曾晓涛

责任编辑:张玥

图片由张玥使用AI工具生成

“我用AI回答你的问题吧。”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沈阳在面对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应。人机共生已成为他的工作生活方式。

2023年下半年开始,沈阳迷上了AI创作,他用AI写诗、写小说、绘画、写歌。有了AI,即使是他这种“小白”也能拓宽人生的可能性。

机缘巧合下,国内一档原创音乐的综艺节目邀请沈阳参与录制。为上节目,他和团队专门创作了AI作品《逆风》,可惜最终没有被歌手选中。多名歌手表示,AI作品“没有灵魂”,但AI跑出的歌手声音与歌曲的匹配度,让他们惊叹。

AI已引起整个音乐行业的注意。2024年3月,海外音乐大模型Suno发布,不少音乐人尝试使用AI生成歌曲后,直呼惊艳。

24岁的昌伦越(网名“概念黁”)是短视频平台小有名气的音乐达人,他发了一则短视频分享用Suno生成歌曲的感受。虽然整首歌结构有些怪,“但总有一两句很抓耳的旋律”。

中国科技公司也在研发生成式AI音乐,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的琴乐大模型、网易天音、抖音豆包、趣丸科技的天谱乐、昆仑万维的天工SkyMusic等。

网易CEO丁磊曾在202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作出判断,“人工智能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大概率会成为音乐行业的标配”。

人做一两天,AI十几秒

随着Suno爆火,80后唱作人宋宝宇很快加入AI大军。他曾以歌手身份发过专辑,更多时候是音乐制作人,与众多一线艺人合作。

他将自己创作的影视配乐《伴你月落星沉》词作上传到Suno,输入曲风描述,十几秒就生成了两首歌。再依次输入流行、R&B、摇滚、嘻哈等曲风类型后,他一下子得到了八首歌。

有些歌曲片段听起来竟然还不错,“平时做首歌或demo(录音样带),通常要几天时间,最快也得一天,赶工的话质量还会受影响。”

《伴你月落星沉》经过宋宝宇工作室与各环节制作人反复调整修改而成。这也是大部分音乐作品的必经之路:先是词曲创作,再找人编曲,再请乐手录入乐器,请歌手录制人声,最后由混音师混音制成歌曲母带。

“可能吭哧吭哧做了一个月的东西,反而不如AI三分钟做出来的,还能批量生产。”宋宝宇看到一些音乐人的焦虑,当AI作品大规模灌入市场,受众习惯这类音乐,个性化的作品也许会慢慢无人问津。

即使没有AI音乐,这种现象也已经存在。深层原因是,当前流行音乐市场已经不同于往日,“以前是我写什么,你听什么,现在是你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