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目前的情况,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更严峻”——专访韩国国会前议长金振杓
未来三年多里,新关税将迫使各国支付更多“现金”,因此应对策略应该是要将现金损失降到最低。
韩国经济就像急需手术的病人,但是这位“病人”甚至没有接受手术所必需的体力,因为没有购买力和消费力。
在韩国国内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促成劳方、资方和政府之间的三方协商。
南方周末记者 徐庭芳
发自:嘉兴
责任编辑:顾策
2025年7月末,韩国国会前议长金振杓率领一支企业家、学者代表团,访问浙江嘉兴,并出席“中韩建交33周年文化交流研讨会”。“韩国国父”金九曾于1930年代流亡嘉兴。
2025年6月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暂时平息了由前总统尹锡悦实施“紧急戒严”所引发的政治动荡。此后,在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影响下,韩国内需低迷,外贸环境恶化。
金振杓将中韩经济关系称作“竞争性合作关系”,他称赞中国出现了DeepSeek这些新兴产业,认为两国虽然在某些产业具有竞争性,但在服务贸易领域(如文化、旅游等)以及尖端技术(如半导体、AI)上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不久前召开的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
1973年,金振杓在朴正熙政权下开启公职生涯,历经韩国十届政权,历任经济副总理、国政企划咨询委员会委员长、韩国国会议长等职,参与主导了韩国众多重要社会改革。
2024年卸任韩国国会议长后,金振杓仍活跃于外交、经济领域,近期曾作为李在明总统特使出访澳大利亚。
在浙江嘉兴访问期间,金振杓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韩国国会前议长金振杓。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中韩经济是“竞争性合作关系”
南方周末:过去二十多年,你参与了韩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如何评价这些年中韩两国经济关系的变化?
金振杓:在中韩建交(1992年)的最初十年,两国经济结构十分“互补”。韩国有资本和技术,而中国有劳动力优势。两者相结合将产品出口到全世界,中国借此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韩国经济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形成了互惠合作。
在整个东亚地区,日本是最早拥有创新技术的国家。韩国快速吸收了日本的经验,并且紧跟日本,将这种合作方式复制在与中国的合作上。
时至今日,中、韩、日三国不论在贸易总量,还是人口规模,或是供应链生产总量上,都超过了全球20%以上,是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中国的成长和发展最耀眼、最具代表性。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快速吸收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技术和经验,并不断重复实验,最终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甚至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了如今的日本和韩国。因此,现在的一些学者将三国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南方周末:在你看来,三国经济的特征和优势在哪里?
金振杓:从各国的优点来看,日本在超精密仪器制造以及高端化工领域,仍是世界顶级的水平,是不可忽视的技术强国。
韩国的工业能力则体现在钢铁、造船、核动力发电、显示器等领域,韩国是显示器设备供给能力最强的国家。其中半导体领域,尤其是AI技术需要用到的HBM(3D芯片堆叠)技术,这是韩国的技术强项。
还有近10年来全球流行的K-POP文化(韩流文化)。NETFLIX(奈飞)榜单上前十名受欢迎的电视剧有半数来自韩国。从这一点上来说,韩国经济规模虽小,但却是Soft Power(软实力)的强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