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安心的退休生活,谁可依赖?
首度研制养老寿险榜,用两套指标体系分别测评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
中国人寿和国民养老分居两组榜首,银行系寿险公司无一有缘前十。
专业养老险公司未能略胜一筹:总体得分不高,得分两极分化;业务规模有限,集中在托管业务。
南方周末研究员 张文景
责任编辑:丰雨
当“长寿”愈发从个体偶然成为群体现实时,商业养老保险及强相关的医养产业已成为商业保险公司的必然课题和时代红利。
事实上,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之养老金融中,各寿险公司和专业养老险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顺应政策指引和市场之需积极推出相关养老金融产品,还把医疗和康养配套产业作为战略一极。
这些机构中,谁已然勇担重任?在确保养老资金实现安全和增值的前提下,谁更能为投保人提供安心的康养服务?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为此首度推出2025年“金标杆·养老寿险榜”初榜(下称“养老寿险榜初榜”)。此榜单测评范围为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共计26家。榜单指标体系则包括寿险组四大维度12个指标和养老险组六大维度22个子指标。测评定量数据来源于被测评机构2024年可持续发展(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理赔服务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险公司备案产品目录查询和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查询等公开披露数据。
历时半年余,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制而成养老寿险榜初榜。这是2025年“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下称2025年“金标杆”)18个子榜之一,亦是7个保险系子榜之一。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是“金标杆”系列榜单一直遵循的四大原则。
“养老寿险榜初榜”显示,中国人寿获得寿险组第一名,但银行系寿险公司无一进入前十;养老险组整体得分不高,且两极分化。其中国民养老位居于榜首,但得分未超60分。
9月开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在被测评公司2025年相关最新披露报告基础上更新数据并测评,并同步对被评测公司展开深度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线上调研。与此同时,将遴选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独立专家评审团进行“背对背”评分。在上述三类分值各占一定权重的基础上,制作并公布“2025年金标杆·养老寿险榜”终榜。
养老险公司被首度测评
养老寿险榜初榜测评对象包括19家寿险公司和7家养老险公司。
此榜单测评对象为何与寿险榜其他子榜不同?为测度不同寿险公司在养老金融方面经营质效,除保留与寿险投资能力榜(详见:《35家寿险公司,谁的投资能力更胜一筹?》)和绿色寿险榜(详见:《点“绿”成金,哪家寿险公司“绿”意更浓?》)相同筛选标准的同时,此次测评增加“是否推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一项标准。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个人养老金制度于2024年12月全面推广至今已逾半年。截至目前,共有27家保险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其中包括23家寿险公司和4家养老险公司。
事实上,专业养老险公司正处于转型过渡期。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12月下发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养老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超出规定时,自文件印发之日起三年内完成业务范围变更。
我国现有9家专业养老险公司。其中,长江养老已获批转为保险资管机构,国寿养老和人保养老则专注于做养老金托管,故上述三家未被纳入测评。其余7家既提供养老金托管服务,又经营保险业务,因而进入测评范围。
与此同时,在寿险投资能力初榜和绿色寿险榜初测评的35家寿险公司中,工银安盛和安联人寿尚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中英人寿和华泰人寿则未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养老金融数据。在“优中选优”原则下,这4家寿险公司未进入测评名单。
经过上述筛选,此次实测两类机构26家。
两套指标体系
虑及不同寿险公司对养老金融信息披露程度差异较大的现实,并准确刻画专业养老险公司经营成效,此次测评针对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分别设计了测评指标体系。
在寿险测评指标体系中,共设置四个维度和12个子指标。其中,“商业养老保险”反映不同寿险公司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情况。三个子指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均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客群不同。“商业养老年金险”属于普通养老保险产品,由商业保险公司自主设计和销售,不享受政府税收优惠,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专门为灵活就业人员和新业态从业者而设计;"个人养老金保险"是要求有社保才可以购买的养老保险产品,同时也是个人养老金产品中的一种。其他还有存款类、银行理财类和基金类。个人养老金产品面向参加中国境内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
“保险+健康”和“保险+养护”则主要衡量测评机构在康养生态方面建设情况;而“客户服务”则纳入投保人最关心的理赔数据。“手机App适老化”代表寿险公司在消除“数字鸿沟”,为年长用户提供暖心服务方面的成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阅不同机构理赔服务报告发现,重疾险理赔金额在众多险种中居前列。
在养老险测评中,为更好体现其专业性,共设置六个维度和22个子指标。除“商业养老保险”和“保险+康养”与寿险公司指标体系相似外,其他指标也参照寿险公司其他子榜而设计,全面刻画养老险公司综合实力。这是首次将养老险公司纳入“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测评。
银行系寿险无一有缘前十
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哪组表现更佳?哪些机构杀出重围?
养老寿险榜初榜显示,在寿险组中,中国人寿夺得第一,平安人寿和人保寿险紧随其后。中型寿险公司利安人寿挤入前十,位列第九。银行系中得分最高的为招商信诺,位列第十一。
中国人寿何以站在榜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测评发现,中国人寿在各维度得分均名列前茅。
中国人寿深度参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数据显示,在养老第一支柱社保基金领域,该公司入选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机构,为超6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在养老第二支柱领域,该公司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均位居行业首位,累计规模合计超1.8万亿元,为全国3.9万多家企业,29个职业年金统筹区提供受托和投资管理服务;在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领域,中国人寿累计服务全国36个先行区域近20万客户参保个人养老金业务。
中国人寿还对养老金融非常重视。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提出“333战略”,要“培育三大新增长极”,聚焦养老、健康、理财领域。养老金融被列为增长极之首。
为何银行系寿险公司无一家进入榜单前十?主要原因为银行系寿险公司在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不足。受测评的6家银行系寿险公司无一家推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招商信诺曾是个人养老金产品试点单位,但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仅有1款,且最近在售产品目录中已不存在。
在“保险+养护”方面,银行系寿险公司在机构养老建设方面参与度不高,且以轻资产模式为主。不少机构推出“旅居养老”等特色养老服务,如中信保诚人寿、建信人寿和民生人寿。
养老险机构得分偏低
作为专业的养老险公司,7家养老险公司是否较寿险公司略胜一筹?
养老寿险榜初榜显示,养老险组总体得分不高,平均分不足43分。居于榜首的国民养老得分未超60分。
与此同时,7家机构得分两极分化,4家机构得分在50分以上,3家机构得分低于40分。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测评发现,新华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和大家养老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总资产均未超百亿元,恒安标准养老更低至10亿元以下。恒安标准养老是恒安标准人寿全资子公司,也是国内首家外资背景养老保险公司。更遗憾的是,这三家公司2025年二季度全部亏损。
需要说明的是,若严格按照测评对象筛选标准,上述三家机构可能因亏损而无法进入测评对象名单,但虑及专业养老寿险公司数量本身较少,此次测评仍将其纳入。
测评还发现,养老险公司偿付能力普遍较高。7家机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为459.6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值为506.67%,远高于人身险行业均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34.3%。
为何养老险公司偿付能力异常高?偿付能力并非越高越好。养老险公司偿付能力偏高主要系结构性原因:一是部分公司成立时间短、业务规模有限,尚未形成实质性负债压力;二是大多数业务集中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托管型业务。这类业务对资本金的“消耗”极低,风险敞口有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