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数据造假,国家统计局12个督察组已完成进驻丨时政周报
因“淋雨”出圈的浙江工业大学原校长高翔出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主动结交政治骗子,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原副局长邵伟华被“双开”。
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一周时政要闻回顾10月18日-24日)
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责任编辑:钱炜

包含今年在内,此轮督察工作目前派出了30个统计督察组,涵盖了19个省(区、市)和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视觉中国/图)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截至2025年10月20日,12个常规统计督察组已全部完成进驻工作,比前两次提早了一个月。
4天前的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曾发布消息称,已组建起12个督察组,于10月中旬起分别进驻天津市、吉林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甘肃省6个省(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6个国家部委,开展2025年常规统计督察。
分批次、全覆盖是国家统计局常规统计督察工作的固有特点。
2019年10月,面对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政绩不够,数字来凑;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等歪风邪气,国家统计局首次启动了统计督察这一工作,历时三年,先后组建5批共43个统计督察组,进驻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12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最终实现了对省级地区党委、政府常规督察的“全覆盖”。
据国家统计局此前消息,首轮工作中,督察组共初步核实了统计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91件,来自19个被督察地区的422名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先后被追责问责。
2023年11月,新一轮常规统计督察工作再次启动。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与首轮相比,这一轮国家统计局在督察工作上的步伐明显放缓。包含今年在内,此轮督察工作目前只派出了30个统计督察组,涵盖了19个省(区、市)和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
“史无前例”的工作
“以数据造假谋取虚假政绩问题仍有发生,有的地方以‘调度经济’为名调度数据、干预统计工作”“有的区县统计造假等问题依然存在”。
2025年5月,在向重庆市反馈2024年统计督察意见时,统计督察组言辞直接。三个月后,重庆统计局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表示已“成立国家常规统计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专班”,将“严肃查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防治统计造假高压态势”。
但事实上,在统计督察工作常规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对统计造假工作的防范、惩治曾长期处于“偏软”状态。
2018年9月首次公布的5起统计违法案件中,国家统计局就提到,在对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开鲁县党政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对存在的代填代报、指令报送和规上工业统计数据虚假等问题均知情,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纠正。几乎同一时间,山东高密也出现了有关街道自行编造并上报企业统计数据,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材料上弄虚作假的情况,但面对国家统计执法检查,有关部门及街道乡镇采取的做法是抵制、阻碍。
统计督察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
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监督局一从事统计督察的工作人员曾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统计督察的重点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与统计工作相关的领导班子成员,主要内容则是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对统计督察工作的重视被迅速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国家统计局首批派出的11个统计督察组中,1个组由国家统计局局长任组长,另外10个组由局党组成员担任组长,所到省份均由省委书记出席对接沟通会,由省长汇报工作。
2020年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时,时任国家统计局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刘玉琴用两个“史无前例”来评价统计督察工作:“开展统计督察这件事本身史无前例,对推动统计工作发挥的作用史无前例。”
修法后首次
事实上,回看统计督察工作“史无前例”向前推进的这些年,来自党内、党外的各类文件要求及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强化对数据造假工作的惩处力度。
2017年4月,《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曾评价,数据信息是“党中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而数据造假掩盖了真实情况”,“表面上是统计部门虚报不实数据的业务问题,但本质上却是政治问题”。
2019年,国家统计局首次组织常规统计督察当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在印发的《关于加强统计领域数字造假问题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中,对纪检监察机关支持配合统计机构解决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