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排除中国,数字就显得没那么值得赞叹了:从2019年到2023年,每年的新增装机容量依次为90、93、100、133和162吉瓦。中国之外的世界并非没有进步——从2021年到2023年,新增容量增加了62%。但中国的增长是317%。
不只是太阳能。据最近的一项估算,今年全球建造的大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场有近三分之二在中国,其绿色能源部署规模是世界其它地方的八倍以上。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加起来,2023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勉强达到中国的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新增风电容量74吉瓦;世界其它地方总和为43吉瓦,美国只有6吉瓦。2023年,中国售出电动汽车810万辆,世界其它地方是560万辆,其中美国140万辆。
当然,其它地方也有令人鼓舞的故事。(例如2024年前六个月,欧洲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超过了化石燃料,南非的屋顶太阳能在一年多里增加了349%。)然而从世界其它地方的脱碳进展来看,转型背后也有中国的推动。2022年,中国生产了全球约90%的太阳能硅片和电池——根据一些测算,这个产量是世界其它地方计划安装的总量的两倍以上。去年,全世界超过60%的风力涡轮机是中国生产的,售出的电动汽车60%来自中国。2004年,美国在全球太阳能生产中的份额是13%,到了2023年已经不zu61%。中国的份额现在是80%,曾经只有1%。
也就在五年前,西方的气候外交官还经常发牢骚,说即使富有的国家实现奇迹般的脱碳,只要中国的习近平主席不配合,那也是白搭,毕竟这一个国家就产生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排放。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号称有气候意识的人在哀叹,全球变暖是一个只能由各国去解决的全球问题,这是在假定,地方成本和全球收益之间的不匹配会让那些不良的、不积极的行为者失去解决问题的动力,有的还说,既然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应该放慢脚步。
事实上,竞争的逻辑如今正好反过来。从某些方面看,一些与我们接近的国家以及欧洲的那些理所当然的盟友在转型的进度上都领先美国不少。我们的主要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对手在脱碳的路上不但没有懈怠,还把全世界都甩在了身后。这不等于说中国已经帮我们解决了世界的气候问题——甚至自己的问题也没解决,毕竟到它目前的碳排放水平仍然很高——只是如布雷特·克里斯托夫斯在《金融时报》上的文章所说,“能源转型并非单一的进程,而是一系列的地区转型,有着各不相同的形式、步调和广度。”“当我们在谈论‘全球’的时候,是存在一种混淆的,”亚当·图兹写道,“因为事实上,在整个能源转型动态里,有一个国家是占据绝对优势的,那就是中国。”
十年前,美国及其盟友将大量的知识和外交精力花在了一个战略问题上,即如何鼓励中国加入到我们的脱碳竞赛中,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这个国家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然而,今天的美国政策制定者正在提高绿色技术关税以保护美国的清洁能源行业——这表明,从价格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竞赛,此外,从部署速度来看,我们同样也处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