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Review】重新发现 双姝奇恋

12 June 2022 at 13:40

今年以来,《双姝奇恋》在多个小众电影节举行放映活动,并且在Apple、Amazon等主要流媒体平台播映。为什么这部电影能重新获得了观众的关注呢?

一、社群支持

去年年底,本片导演Maria Maggenti和制片人Dolly Hall发起网络众筹,靠着粉丝的支持,将这部电影进行修复,推出了高清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双姝奇恋》的主创均为女性,剧情更是改编自导演的亲身经历。她们为社群发声,在创作中形塑酷儿文化。更为难得的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浸,她们不仅仍然活跃在影视姬圈里,而且成为了社群的中流砥柱。

导演是《忽然七日》的编剧,制片人的作品包括《喜宴》《High Art》,主演Laurel Holloman和音乐总监Elizabeth Ziff参与了经典美剧TLW,粉丝基础广泛而牢固。今年4月在纽约放映活动受到粉丝的热情回应,就是例证。

二、BLM之后

《双姝奇恋》能够重回观众视野,吸引年轻一代,除了角色本身的魅力,还有符合美国社会氛围的因素。

这部1995年上映的电影,描述了两位高中生——白人小T Randy与黑人高学历家庭女儿Evil的初恋故事。

在需要导演争取两位主演“头对头”出现在海报上的年代,这部独立电影无疑具有先锋性。“青春姬片”成为它首次上映后的标签。

随着欧美平权运动的发展,如今,女同电影已经不再稀奇。人们对LGBT议题的讨论,不只停留在外貌着装上,更深入到社会结构的层面。女性、有色人种与性少数群体站在了一起。BLM运动之后,非裔美国人在银幕上的能见度显著提升。跨种族的女性爱恋,由“禁忌”变为“可以讨论的事”。《双姝奇恋》符合了观众对这类跨种族性少数故事的期待。

《双姝奇恋》的重新发现,可以说是主创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投石问路抛出的石子,“是否到了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说是观众对“少数”故事的选择。

【影评】爱意·绽放

26 April 2022 at 09:59

Love,Classified

今天中午看完。 想吐槽一下《爱意、绽放》这个译名,Classified在影片里指兼具社区广告与交友功能的App“分类布告栏”,是一部用网络平台包装的爱情轻喜剧。影片通过设计人物之间的联系推动故事发展,姬线简单甜蜜,角色好像生活在粉红泡沫中。


作家母亲在父亲去世后离开了5年,留下儿子扎克和女儿泰勒远走。因为心脏出过问题,她借着签书会回到家乡,想要修复亲情。

女儿泰勒性格像作家,强势而固执,经营一家精品花店。Z世代工读生面对工作似乎比她更加得心应手。在她的建议下,泰勒下载了“Classified”(分类布告栏)。

被“跳出两点一线的生活”帖子吸引,泰勒开始与网友“心脏是肌肉”聊天,相约见面。令她意外的是,原来这位网友是一位女性心脏科医生(也就是Q世代里的Dani)。两人很好聊,尽管泰勒之前没有和女生约会过。

为了寻找灵感体验生活,作家在高级酒店“钓鱼”,碰上了一位男士,让她想起了已故的丈夫。结果是,儿子没有意料到会突然看到母亲,母亲没有意料到上钩的是自己家儿子。

儿子的性格像父亲,温和包容。他是一位画家,正在为社区的书店创作墙壁装饰画的样稿。书店的女店员是一位聪明古怪的书虫,两人互有好感逐渐发展。

泰勒在工读生的助攻下与医生去海边浪漫约会,通过Classfied用文字确认了心意。泰勒不愿意理解母亲,哥哥成为了中间桥梁。泰勒告诉哥哥自己约会一名女医生之后,突然接到了母亲入院的电话。

一场戏剧冲突,孩子们发现陪在母亲身边的书店老板,女儿发现母亲的医生竟然是自己女友,母亲发现自己的医生与女儿情况不对。

在母亲的建议下,哥哥以在社区生活的普通人作为创作的主角。作家的签书会如期举行,女儿在最后时刻到达现场,在演讲中消解了所有矛盾。最后是一次聚餐,大团圆结局。

【Review】《小小小小的火》

1 April 2022 at 19:16

《小小小小的火》一直在“奇象专栏”的书单里,去年3月看了这本书,一部分看的是英文,一部分看的是中文,再听听英文有声书。满分5星🌟的话,我给这本书3星🌟

本书作者伍绮诗是华裔作家,两部著作《无声告白》与《小小小小的火》均是登上纽时排行榜的畅销书。今年10月会推出她的第三部著作。

不同于一些隐世作家,伍可以说是推特型作家,经常在推特上与网友互动,也参与到一些吵架事件中。《无声告白》明显有自己亚裔生活的影子,而这本《小小小小的火》的设置更符合美式文化,更顺利的被改编成剧集。

美剧《星星之火》,由Liz Tigelaar负责运作,Reese Witherspoon和Kerry Washington主演,剧集的情节与原小说相差很大,最后没看完。

《小小小小的火》开篇很像一张Meme迷因图片,一幢别墅燃烧着熊熊大火,消防员正在紧急扑救,大家都猜测是房主家小女儿干的,而她却消失了。为什么小女儿要烧自己家的房子呢?小说设置了一个悬念。

书中经常出现“火”的隐喻,在熊熊大火燃烧之前,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文化冲突上的火苗早已显露。

————————

Richardson家表面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富裕家庭,却因为黑人艺术家Mia和女儿Pearl的闯入而发生变化。

Mia每天做几个小时的兼职,赚取两人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其余的时间用来创造艺术。她以照片为媒介进行创作,出门拍摄照片,每晚趁Pearl睡着后冲洗照片,再进行创意拼接,她只留下需要的部分,其他的烧掉。完成的作品会寄给纽约的Anita,通过后者的画廊卖掉。

像游牧民族,一个艺术项目完成后,Mia就带着15岁的女儿去往另一个地方。这次,她们开着一辆装着全部家当的小破车停在了中产阶级街区Shaker Heights。

Richardson太太不在乎房租这项收入,大发善心,把自己的房产以低价租给了Mia。聪慧的Pearl就近入学,认识了Richardson家的孩子们。三儿子Moody最先对Pearl产生了兴趣,邀请她到自己家玩。二儿子Trip高大帅气,大女儿Lexie在学校很受欢迎,他们身上,有一种天之骄子/女的自信。Pearl被这样的家庭吸引,放学后,她几乎天天去他们家做客,唯一不常见到的是小女儿Izzy。孩子们打趣Izzy性格古怪,行为乖张,将来一定会出现在他们最爱看的奇葩电视节目上。

Pearl陷入了与Richardson儿子的三角志。乖乖仔Moody迷恋着Pearl,努力创造相处的机会。一次同学派对上,Pearl主动找到Trip,桀骜不驯的二儿子才是Pearl的菜。Lexie为大学申请书而烦恼,Pearl建议她可以采用童话的形式,并且遵守承诺帮她写了一篇。

虽然不理解Mia的生活方式,但是看到Pearl与孩子们相处融洽,Richardson太太提出Mia可以到家里帮忙,只需准备晚餐,打扫房屋,就可赚取房租。Pearl对新生活充满向往,希望在这里稳定下来,不再搬走。Mia对Pearl心有歉疚,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女儿的成长,只好答应。

家里的小女儿Izzy 是校队的小提琴手,所有队员都嘲笑她,除了女同学德雅。一天音乐老师刁难德雅,Izzy上前出头却惨遭停课。提早回家的她碰到了正在家里准备晚餐的Mia。Mia是个很好的倾听者,Izzy 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她,没想到Mia竟然站在自己这边。受了Mia的鼓励,Izzy策划了“牙签事件”,把老师办公室的门锁用牙签破坏,制造了不少麻烦。

此后,Izzy变成了Mia的狂热粉丝,每天去Mia的家里看她的创作,还成为了Mia的助手。Izzy与母亲相处得很不愉快,但Mia又酷又能理解自己,多希望她才是自己的母亲。

十一月中旬,Pearl和Moody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艺术博物馆,却在博物馆里看到了一张照片。“一个女人坐在沙发上,低头看着怀中的新生儿,露出灿烂的笑容。”《圣母子1号》(1982),创作者:波琳·霍桑。连眼角下的小痣、眉间的疤痕都一样,与Pearl认出那个女人正是她的妈妈Mia,而怀中的新生儿正是她自己。为什么会有这张照片?还放在博物馆里?Pearl疑惑不解。Pearl和Richardson家的孩子们向Mia说出疑问,Mia只好掩饰到,可能是那时候,她还是个艺术系学生,为了赚钱给摄影师当模特拍下的。感受到妈妈的回避,Pearl只好假装没事发生。

Izzy却决心弄清楚这个谜题。她在学校查到,波琳·霍桑是“美国现代摄影艺术先驱”,“1982年,死于癌。”互联网无法搜索出更多信息,Izzy不得不求助于她的母亲。

Richardson太太是一名记者,任职于克利夫兰当地的报纸《阳光日报》。她接受过良好教育,选择新闻专业,曾经也有远大的理想,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家乡,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Richardson太太很爱小女儿,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既然女儿提出了要求,她开始着手调查。Richardson太太打探到,照片来自纽约Anita的画廊。

Richardson太太多年的好友麦卡洛太太一直没有生育,他们终于在最近领养了一个亚裔孩子,取名米拉贝尔,为她举办了周岁派对。

Mia平时在一间中餐馆打工,认识了来自中国广州的同事贝比。贝比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她告诉Mia,她想找回自己的孩子。一年前她生下了一个孩子美玲,因为无力抚养只好放在了消防站门口。

Mia听见孩子们在派对的讨论,意识到米拉贝尔就是贝比的孩子。Mia决定帮助贝比,她把这个消息告诉贝比,还帮她咨询律师,想要夺回孩子。贝比大闹麦卡洛家,上当地的媒体诉说她的经历,引起了很大轰动,两派都有支持者。麦卡洛一家能给米拉贝尔提供优越的成长环境,而贝比是她的亲生母亲,天性与文化脉络不会因金钱割裂。

Richardson太太继续调查Mia的事情。她找到了Pearl的出生记录,发现父亲一栏是空着的,又找到了Mia的父母。她不辞辛苦,来到了匹兹堡拜访Mia的父母。Mia有个感情很好的哥哥,不幸去世。而父母也与Mia断绝了来往,因为Mia竟然想卖掉自己的孩子。

Mia青少年时期就迷上了摄影,而父母不支持她学艺术。Mia得打好几份工自己赚取艺术学校的费用,但她遇到了良师益友,波琳·霍桑。波琳与梅尔住在纽约的公寓里,每周末Mia都会去她们家里交流艺术。

命运悄然而至,在等地铁的间隙,一名名叫约瑟夫·瑞恩的男子上前搭讪。瑞恩在华尔街工作,非常有钱,但是她的妻子天生没有子宫,不能生育。他们一直有找人代孕的计划,而Mia长得和瑞恩的妻子十分相似。瑞恩提出的报酬非常丰厚,可以供Mia三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不需打工,可以把时间省下进行创作。Mia没有告诉父母,答应了。合作很顺利。

Mia的怀孕后,哥哥意外去世,Mia赶回家中,父母却质疑她要卖掉自己的孩子。Mia写信给瑞恩,告诉他们孩子流产了,退回了所有报酬。她辗转旧金山的许多地区,终于生下了Pearl。不久之后,波琳去世。她留给了Mia《圣母子1号》的摄影作品,还联系了纽约的Anita画廊帮她出售作品。《圣母子1号》卖出了高价,Mia用这笔钱照顾新生的Pearl。

法院最终判决,亚裔孩子的抚养权归麦卡洛一家。贝比无法接受,她选择在一个夜晚悄悄抱走了自己的孩子,令麦卡洛太太惊讶的是,孩子没有吵闹一句。

Richardson太太从匹兹堡回来,得知Mia在暗中帮助贝比争夺抚养权,得知Pearl是Mia代孕的孩子,威胁Mia立即搬走。Mia从学校接走正在上课的Pearl,打包离开了Shaker Heights街区。留在桌子上的,是与Richardson家每一位孩子有关的摄影作品,展现了每一位孩子的特点。

Izzy对Mia的突然离开非常不解,但她知道与自己的家人有关。最终,她选择放一把火,把自己的家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