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在被拆散的 iPhone 16 里,我发现了苹果藏在电池里的秘密

By: 肖凡博
7 October 2024 at 01:14

前几天,我们介绍了 iPhone 16 换电池涨价背后的秘密,Pro 版本上这块钢壳电池很有可能就是成本大头,让新 iPhone 的维修价格再创新高。

国内外的「科技拆解区」博主在这几天又陆续发布了 iPhone 16 Pro/16 Pro Max 完整的拆装过程,以及内部构造。

按照往年的惯例,大一号的 iPhone 16 Pro Max 会在许多细节配置上略高于小一号的 iPhone 16 Pro,以区分高端和次高端机型,而今年两者除了屏幕和电池有所不同,其他的配置基本上保持了高度一致。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高端的 Pro 上,也在标准版机型上有所体现:全系列标配了操作按钮和相机控制按钮。

所以,外表和 iPhone 15 Pro(Max)没啥区别的 iPhone 16 Pro(Max),在机身内部会有哪些升级和进步?我们一起来看看。

乱七八糟的电池配置

拆卸的起点依然是底部的两颗五角螺丝,不过打开机器的顺序在今年发生了点变化。

▲ 图片来自:iFixit

重新设计的「屏幕-中框-背板」结构,让 iPhone 16 Pro(Max)可以从背板打开机器,以往只能先把屏幕撬开才能看见主板结构,拆卸的过程得小心翼翼,因为这块 OLED 屏幕的维修和更换价格可不便宜。

▲ 图片来自:iFixit

从背板开始拆,不用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也不会担心高昂的屏幕成本。

把玻璃背板撬开后,可以看到 iPhone 16 Pro 和 16 Pro Max 的内部布局一致,虽然两台机器的大小不同,但后置模组、FaceID 和主板的大小完全一致。最大的区别,也是最显眼的模块,一块耀眼的金属外壳电池。

▲ 图片来自:iFixit

今年升级的钢壳电池,应该在 16 标准系列和 Pro 系列的售价差异上,出了不少力气。

这个新的电池外壳材料,前段时间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和谣言,关于新 iPhone 是否会爆炸,我们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有关电池的讨论还不止这些,按理来说 iPhone 16 Pro 和 Pro Max 的电池内外材料应该保持一致,毕竟后者比前者在定位上还要高出半级,但这次的 Pro 似乎要正当主角,甚至有点倒反天罡的趋势。

拆开两台手机「背板-后盖」的连接线保护壳,拔出连接导线,再把它们放在一起,不难发现 iPhone 16 Pro 上的金属外壳并没有在 iPhone 16 Pro Max 上出现,16 Pro Max 用得依然是铝塑软包电池壳。

▲ 图片来自:iFixit

金属相较于铝塑软包外壳,散热性更好,而且也更坚硬,更重要的是,金属外壳的强度更大,遇到猛烈冲击时,也能承受更大的压力,即使电池真的受到损害,整个电池包也不容易发生形变和爆裂。

▲ 图片来自:iFixit

但为何只在 iPhone 16 Pro 的电池上采用了金属材质,价格更高的 16 Pro Max 反而没有?这个差异的确令人费解,目前从用户视角唯一做出的解释就是 iPhone 16 Pro Max 的重量已经达到了苹果所认为的极限,采用传统的铝塑软包壳就是为了控制整机重量。

让人费解的还有 iPhone 16 四款机型的电池拆卸方式,一共就 4 台新机,还被分成了 2 种办法。

iPhone 16 和 16 Plus 上采用的是电压敏感电池胶水,在专属接口上接入电源,电池就能轻松取下,非常方便,也更安全。

▲ 图片来自:iFixit

iPhone 16 Pro 上采用的是先前的拉伸胶条,拿镊子揪住胶条头往外一扯,电池就能取下,但偶尔也会把胶条弄断。

如果是 iPhone 16 Pro 上的胶条断裂,你还可以用工具撬开,不用担心损伤电池,但要是断在 16 Pro Max 上,最好还是拿给专业人士处理,软质外壳的电池不适合暴力拆除,除了可能会伤害电池,也有可能会伤害自己。

▲ 图片来自:iFixit

周围配件的小心思

从上往下看,因为采用了密度更高的钛金属,高频段的 5G 信号难以穿透,所以 16 Pro 和 16 Pro Max 统一将天线向上移动,尽可能地贴近边框,并且还专门做了加宽设计,以此来增大信号接收面积。

▲ 图片来自:iFixit

苹果的工程师的确有在为更好的手机信号做出努力,但 iPhone 信号的问题,不管在哪一代机型上都有些一言难尽,不知道你是不是经常那个经常失联的「受害者」。

下方的镜头模组也有变化,这次除了把超广角的像素拉高到 48mp,还把去年在 Pro Max 上专属的「四重反射棱镜」长焦镜头,下放给了 16 Pro,从拆解后的镜头结构就能看出,两台手机的长焦镜头形态完全一样。

▲ 图片来自:iFixit

iPhone 16 Pro(Max)的激光雷达也单独放在了长焦镜头的正下方,独立的结构让其拆卸和维修的过程更加方便。

▲ 图片来自:iFixit

发布会上还介绍到,iPhone 16 Pro(Max)内置 4 颗录音棚级麦克风,可以实现空间音频的录制,以及多轨录音功能,其中一颗就藏在背板上,与上代同样位置的麦克风放在一起,大小对比一目了然。

▲ 图片来自:微机分 WekiHome

由于今年新增额相机操控按钮,所以原先的毫米波天线为相机控制按钮让步,被转移到了镜头模组的右侧,但是国行版 iPhone 本身也用不到,所以原来放置毫米波天线的地方在国行版上变成了一块黑色塑料,而且毫米波天线的接口也是空着的,没有连接其他部件。

▲ 图片来自:微机分 WekiHome

只有电池三分之一大小的主板是每年 iPhone 拆解的亮点之一,16 Pro(Max)依然是传统手艺——双层叠板设计,而且两台机型的主板大小和布局完全一致,并没有因为机身大小的差异,做出相应的调整。

▲ 图片来自:微机分 WekiHome

不过和 iPhone 15 Pro(Max)相比,还是肉眼可见地小了一圈。

小体积的主板就需要更多面板参与工作,整个面板从上代的双层三面分布,分散成了 16 Pro(Max)的双层四面,所有核心元件与芯片都有序分布在主板的各个面板上:

  • 高通 SDX71M 调制解调器
  • A18 Pro 芯片,含 6 核 CPU、6 核 GPU 和一个 16 核神经引擎
  • 8GB 的 LPDDR5 SDRAM
  • Kyoxia 128 GB NAND 闪存存储

▲ 图片来自:iFixit

在机身最下方分别是 Taptic Engine、USB-C 模组和底部扬声器。

Taptic Engine 的体积有所增大,iPhone 16 Pro(Max)的 C 口仍然保持了高端的调性,为 USB 3.0;iFixit 在拆解 C 口组件时发现,Taptic Engine 的电缆直接通向 USB-C:

这是我第一次不必从手机内部拆卸一堆组件和十几个十字螺丝、三角螺丝和支架才能到达 USB-C 端口。这是一个非常简化的设计。

▲ 图片来自:iFixit

可能这也是最后 iFixit 给 iPhone 16 Pro(Max)的可修复性评分为 7 分(满分 10 分),要知道去年的 iPhone 15 Pro Max 它们才给了 4 分。

这是苹果对产品售后维修的优化和趋势,因为和新机一同发布的,还有官网上的「维修手册」。虽然有了官方指导,但我依然不太建议你在没有任何经验、准备和专业工具的情况下,拆解 iPhone。

从外形看,iPhone 16 Pro(Max)和上一代的高端版本区别不大;从内部看,差异似乎也没有特别明显,比起迭代升级,16 Pro(Max)其实更像是 15 Pro(Max)的半代更新。

年年都知道苹果在挤牙膏,但也依然抵不过这位老大哥的关注度高,只是希望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能看到苹果再次在 iPhone 上面放大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我用 iPhone 16 拍了一周,亮点和槽点都在这儿了

By: 周奕旨
27 September 2024 at 18:03

随着 iPhone 16 的发售,人们最关心的不再是暂时不能落地的 AI,而是它最直接可见的亮点——影像。

升级的 4800 万超广角、跃升到 5 倍的长焦,到新鲜的相机控制按键与摄影风格调色盘,这些在发布会上吊足了胃口的功能,它们实际表现究竟如何?

在使用了近一周后,我对 iPhone 16 的影像系统有了新的看法,并总结了这份评价,帮你快速了解参数之外的真实表现与背后隐藏的问题。

巧而不工的按键

相机控制按键,是这代 iPhone 上最引人注目的更新之一。

这颗按键由一块玻璃、一个压力感应器与一个机械结构组成,提供了一种与触摸屏操作完全不同的交互方式。

它的设计与功能,我不再赘述,早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表达过对这颗按键的怀疑,果然,新鲜感褪去后,我几乎放弃了使用它拍摄。

原因很简单——苹果试图将过多功能塞到一个按键上,尽管科技集成度很高,但实际使用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畅。

哪怕这颗按键有多种交互方式,但它的操作区域和电源键差不多大,这就意味着用户的手指必须在这样狭小的边框上完成一项项包括焦距调整等功能的精细操作。

就像是用一把精致的小镊子去完成雕刻大理石雕像的工作。

并且,当 iPhone 处于熄屏状态时,按键无法直接唤醒相机,反而需要先点亮屏幕,在效率追求上,甚至不如 Action button,让原本期待的快速唤醒多了一丝阻塞感;

既然不适合作为首选交互方式,那么它能否从其他角度,帮忙解决一些用户在使用相机时曾经遇到的痛点?

比如,水下拍摄。

曾经的 iPhone 虽然具备 IP68 防水,但触屏功能会在水下失效,无法再通过屏幕拍照或是启停录制视频。

现在,在相机控制按键的帮助下,iPhone 在水中依然可以唤醒相机并触发快门,但无法通过滑动来进行更多的相机控制。

除了水下使用,第三方摄影 app 对它的支持如何?原相机可不是大家的唯一选择。

为了测试它的兼容性,我测试了最常用的创作 app——Blackmagic Cam,在打开 app 后,使用快门按键,并没有触发快门操作,而是直接跳转回了系统原生相机,我常用的仿胶片软件 Dazz 相机也是同样的情况。

看来,想要真正将这颗集轻按、重按与滑动为一体的按键用好,对于第三方 app 也是种挑战。

在使用过程中,它的位置也让我如鲠在喉——无论你是横着握还是竖着拿,这个按键都不在顺手的位置:横握时,右手不是会挡住部分屏幕,就是按键位置太远难以触及;竖握时,大拇指的滑动范围受限,如果将手向下进一步调整姿势,又增加了手机跌落的风险。

最后,在我精心完成构图,横平竖直四平八稳后,重按这颗按键拍摄的话,手指的力会传导到机身上,导致机身晃动,构图被破坏,只能后期再处理。

所以,这颗按键更适合作为屏幕不方便使用时的补充方案,而不是代替掉屏幕,成为 iPhone 影像的默认首选。

最后,这颗按键几乎没有可维修性,根据微博博主 @楼斌 Robin 的拆解来看,相机控制按键是通过焊接将键帽与内侧的金属衬板固定在一起,只能进行破坏性拆解。

也就是说,所以如果这颗按键损坏,可能只能进行整机更换,价格会超过大家的想象。

▲ 图片来自微博博主 @楼斌 Robin

据苹果描述,在稍后落地的 Apple Intelligence 中与影像有关的功能将会由相机控制键唤醒,并且将会为它加上对焦的功能。

我放个小小的预言,对焦功能将会以类似相机半按的形式出现在相机控制键上,通过保持轻按来对焦。

超广角与长焦,进化与困境

在这代 iPhone 上,影像系统再次迎来升级与统一,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影像系统的失衡。

在写主摄的时候,我曾总结过:

镜头一旦超出人眼聚焦范围,会直接导致照片中元素太多,杂乱元素充斥了这个画面,主体变得不明显,最后结果,就是显得广角主摄很难用。

而超广角面临着相同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边缘的畸变,除了狭隘空间中的迫不得已,我真的很少主动用到这颗镜头。

▲ iPhone 16 Pro 超广角镜头拍摄

尽管如此,我对这颗超广角镜头的升级,依旧很感兴趣,因为它真正大展拳脚的场景,是微距。

当你将手机距离被摄体过近时,取景器的左下角就会亮起微距图标,此时,虽然手机焦距没有变化,但超广角镜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接管了成像。

也就是说,当你超过其他摄像头的最近对焦距离限制后,调用的都是超广角镜头并放大到相应的倍数,来保持焦距的一致。

那么,升级了 4800 万像素的 iPhone 16 Pro,表现到底如何?

我用 iPhone 16 Pro 以及 iPhone 15 Pro 的微距功能探寻了人们习以为常,但难以注意的细微之处——眼睛。

▲ iPhone 16 Pro 微距 / iPhone 15 Pro 微距

放大来看,升级了 4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成像解析力的确比上一代有了轻微进步,虹膜组织清晰可见,但肉眼观感上,并没有出现质变。

看完了细微之处,我们再将目光转向远处。

在 iPhone 15 Pro Max 上,苹果少有地提起了自己的落地技术,用一块四棱镜,将镜头光路延长,最终将长焦升级到了 5 倍。

今年,这颗四棱镜结构的 5 倍长焦也出现在 iPhone 16 Pro 的机身上,Pro 与 Pro Max 的焦段再次统一,3 倍长焦正式成为历史。

先说结论,这颗长焦没问题,但苹果的影像系统已经真正成为了瘸子。

首先,我用 iPhone 15 Pro 的 5 倍拍摄了一张照片与 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进行对比。

▲ iPhone 16 Pro 原生 5 倍 / iPhone 15 Pro 裁切 5 倍

放大图片来看,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长焦有着更好的解析力,建筑外立面的玻璃能清楚看到分隔处,而 iPhone 15 Pro 的裁切 5 倍就稍微逊色了。

5 倍胜负已分,那么,我们曾经习惯的 3 倍呢?

▲ iPhone 16 Pro 裁切 3 倍 / iPhone 15 Pro 原生 3 倍 / iPhone 13 Pro Max 原生 3 倍

由于 iPhone 16 Pro 的长焦为 5 倍,所以 3 倍为 1 倍主摄裁切而成,放大以后的画质已经处于崩坏边缘,而 iPhone 15 Pro 则来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在传统摄影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大量用户数据的积累,24mm 到 70mm 的焦段已经成为了标准,覆盖了日常大多数拍摄需求。

▲ iPhone 16 Pro 50mm 拍摄

在之前的 iPhone 机型中,苹果通过 24mm 主摄的融合变焦,巧妙地涵盖了 24mm、28mm、35mm 和 50mm 的焦段,并用 3 倍的 77mm 长焦来补足,从而覆盖了完整的标准焦段。

▲ iPhone 16 Pro 24mm 拍摄

但在 iPhone 16 Pro 上,3 倍长焦的消失,导致 2 倍到 5 倍之间的焦段完全由主摄裁切完成,50mm-120mm 的焦段成像失去了质量保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 3 倍焦段下,iPhone 16 Pro 的成像质量甚至不如 iPhone 13 Pro Max。

▲ iPhone 16 Pro 120mm 拍摄

对苹果而言,焦段的延展是技术进步的象征,但对用户而言,反而失去了常用焦段的质量保证,以及选择的余地。

前置锐化减轻

不过在 iPhone 16 上,我们终于看到了锐化情况的改善。

为了测试这一代 iPhone 的锐化情况,我们邀请同事在同样的机位、同样姿势拍摄了多组样片,并进行对比。

▲ iPhone 16 Pro 前置摄像头 / iPhone 15 Pro 前置摄像头

可以看到,相比 iPhone 15 Pro,使用 iPhone 16 Pro 前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中,在保留皮肤纹理的基础上,过度锐化的现象的确改善了不少。

摄影风格——调色平权

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是我心目中 iPhone 16 Pro 最强大的更新。

数码时代以来,调色软件有两个开山立派的角色——Adobe 与达芬奇。

它们带来了诸如曲线、色阶等经典调色工具,成为行业标准,并广泛影响了其他软件的设计。但是,这也带来了较高的入门门槛与陡峭的学习曲线。

调色,并且将颜色调好看这件事,一直是专业人士的特权。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调色软件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许多移动端应用仍然沿用了传统调色工具的思路和操作逻辑,使得调色过程依然复杂,普通用户难以轻松掌握。

现在,苹果打算通过摄影风格的更新改变这个现状,通过两个步骤,将调色的权利普及到每个用户手上。

第一步,苹果试图帮你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

从头建立调色风格是成本相当高的事情,其难度更甚于学习调色的具体操作,所以苹果先以自己的色彩理解,打造了一系列设计好的风格。

当你首次打开相机时,iPhone 16 会引导你选择自己拍摄的四张照片,自动生成四宫格,并在你左右滑动屏幕时向你展示这些设计好的调色风格,以便你直观地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

第二步,苹果将更大的控制权交给你,帮助你进行个性化调整。

苹果简化了原本复杂的调色参数,将其变为一个直观的调色盘。你不需要再去理解每个参数名词的意思,也不需要知道它们决定了画面的什么元素,只需要用手指在调色盘上滑动,就可以找到喜欢的效果。

这两步走完,你已经在 iPhone 的帮助下,在色彩美学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调色风格,从此每一张照片都会呈现你更喜欢的效果。

作为对比,在传统的调色模式下,如果我要将这张图片调整成整体偏向柔和的暖色调,需要在 Lightroom 中进行一系列的曝光、曲线、HSL 与色调分离调整,才能达成目的。

而在 iPhone 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的共同配合下,我只需要简单的两步,就可以将照片调整为这样的暖色风格:

  1. 将摄影风格选为「玫瑰金」;
  2. 通过手指滑动,将调色盘参数调整为:色调 -30、颜色 25、调色盘 100

在使用的一周中,调色盘已经成为我必备的拍照工具了,拍出来的照片几乎不用再通过专业的修图软件,就可以调整出我喜欢的风格。

▲ 使用 iPhone 16 Pro 摄影风格拍摄的照片

当然,在拍摄中,你也可以随时更改风格效果:

同时,摄影风格与调色盘在处理你的照片时,还进一步优化了算法,将人物与环境进行多层分隔,对你的肤色进行保护性渲染。

也就是说,无论你在调色盘上用多大的力度调色,都不会破坏照片中人物肤色的和谐与真实。

在使用中,我也尝试了两套不同的预设,分别配置给风景与人像,供大家使用:

1. 人像调色

  • 选择摄影风格中的「飘渺」;
  • 打开调色盘,通过手指挪动,将参数调整到色调 75、颜色 -15、调色盘 100;
  • 在这个预设下,你将得到一个呈现低对比度的画面,并且得益于新的皮肤引擎,同时肤色会自然地偏向冷白色。

2. 风景调色

  • 选择摄影风格中的「自然」;
  • 打开调色盘,将参数调整到色调 -70、颜色 50、调色盘 100;
  • 在这个预设下,你将脱离 iPhone 的白开水风格,得到一个呈现自然光影、色彩浓郁的画面。

我非常喜欢这个功能,但这个功能越好,我对苹果的怨言就越大——还是刀法。

我将 iPhone 16 Pro 拍摄的照片通过 Airdrop 传到 iPhone 15 Pro 上,发现升级了 iOS 18 的 iPhone 15 Pro,依然可以使用新的摄影风格和调色盘处理 iPhone 16 Pro 拍摄的照片,但对于 iPhone 15 Pro 自己拍摄的照片,新的调色功能则无法使用。

反过来,如果你从旧 iPhone 换成 iPhone 16 系列手机,也没有办法用新的调色系统处理旧 iPhone 的照片。

也就是说,苹果通过系统层面识别照片的拍摄设备,并附加了一层硬件锁,只有 iPhone 16 系列拍摄的照片,才可以使用新的摄影风格与调色盘。

这一刀,直接将整个 iPhone 家族的调色系统分割开来,并将长期并存。

甜点般的 4K 慢动作

据消息称,在 iPhone 16 Pro 上,主摄从 IMX803 升级到了 IMX903。

这次迭代对于静态画质的影响并不大,但视频得到了史诗级提升——慢动作视频规格从 1080P 提升到了 4K 120 帧,肉眼可见的画质提升,清晰度变化让人惊艳。

但当真正用起来,我才意识到苹果的刀法。

当你进入相机的慢动作模式并选择 4K 分辨率时,你会发现焦段选择只剩下 1 倍和 2 倍,也就是说,4K 120 帧慢动作只能使用主摄拍摄。

刚刚有提到,主摄的 24mm 和 2 倍的 50mm 虽然是常用焦段,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多数拍摄需求,但对于依赖 iPhone 进行创作的用户来说,主摄与另外两颗镜头的规格不统一,会对前后期工作流制造不少的麻烦。

有的朋友会说,并不是每个人都用 iPhone 创作,大多数用户只是记录一下生活。

没错,但即便是在生活记录中,哪怕使用最常见的 H.265 编码,4K 120 帧慢动作每分钟的文件大小也在 740MB 左右,是 1080P 240 帧规格的 1.5 倍。

再考虑到等价金子的苹果内存,使用这个规格记录生活,性价比并不高。

作为生产力工具不够通用,记录生活又太过昂贵,4K 120 帧更像是一口甜点,充满诱惑,但吃不饱。

想吃更多?你只能等等 iPhone 17 系列。

不起眼的小细节

在使用 iPhone 15 Pro 扫街创作时,我常常选择拍摄 ProRaw 格式照片,以获取更大的后期空间。

但是,在抓拍时,iPhone 15 Pro 的快门延迟偶尔会让我错过决定性瞬间,并且拖累了我的连拍速度,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在使用了一周左右,我发现 iPhone 16 Pro 在快门延迟上的表现好了很多。

▲ iPhone 16 Pro 拍摄的 Raw 格式照片

得益于 iPhone 16 Pro 上升级的 IMX903 主摄能够以前代两倍的速度读取数据,48MP ProRAW 照片的快门几乎没有等待时间。

此外,A18 Pro 芯片的图像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够更快地处理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使得在拍摄高动态范围或快速移动的物体时,反应更加敏捷、流畅。

除了快门延迟的降低,还有图片格式的悄然更改。

在 HDR 的文章中,我曾写过 iOS 18 支持识别 ISO Gain Map 的消息,这意味着 iPhone 与 Android 手机的照片以 HDR 显示可以互通。

而关键,就在于照片格式。

之前广泛使用的 JPG 图片格式,仅支持 8 位色深,无法充分表示 HDR 图像的广色域和更高的亮度范围,在 iPhone 16 Pro 上,苹果使用了 JPEG-XL 格式,可以将 HDR 显示文件嵌入其中,让支持的设备都可以正确读取这张照片的亮度该如何显示,照片终于迎来跨平台跨厂商地正确显示 HDR 亮度的希望。

此外,JPEG-XL 能够比传统 JPEG 文件减少 30-50% 的文件大小,同时支持无损和有损压缩,并兼具透明度、动画支持和向后兼容性,使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在线传输、图像存储和高品质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大大提升了传输速度和存储效率。

总结

我可以看出,苹果正在努力让 iPhone 向一个专业的生产力工具靠拢,并引导更多的人使用 iPhone 创造,无论是 4K120 帧的甜品体验,或是帮助用户更轻松调色的摄影风格,都在印证这一点。

但当你开始欣赏这些功能时,就会发现苹果明明可以做得更多,却遮遮掩掩地,总是差一点。

究其原因,手机早已过了那个大跨步前进的时期,哪怕苹果想提供更专业更强大的功能,也不敢一次性把技术储备都给了,不然下一代给什么?

不够顺手的相机控制按键和显得不平衡的影像系统,就是苹果为了探索 iPhone 的未来做出的新尝试。

这个时期的苹果,正处于谨慎又迷茫的交织中,而 iPhone 16 系列,就是这种交织下的产物。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苹果手机能被远程引爆?这个谣言有多离谱

By: 王萌
25 September 2024 at 10:08

苹果手机能被远程引爆?
万万没想到,这个漏洞百出的传言居然让不少人相信了。

iPhone 16 正式推出后,各方拆解也如约而至,不少博主发现 iPhone 16 Pro 用上了钢制外壳的电池。

结合近期黎巴嫩事件热度居高不下,网络上一时出现大批关于 iPhone 16 电池的阴谋论判断,有人认为钢壳电池会将内部的热量和压力更长时间地封闭在电池中,聚积的压力会让爆炸更猛烈;也有人认为电池的钢壳在爆炸事件中可能会产生更多危险的碎片,成为伤人的「弹片」……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全金属外壳 or 全金属「炸弹」

在讨论钢壳电池的争议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手机爆炸的可能性及其背后的原因。

锂电池是手机中唯一具备高能量密度的组件,由于其化学活性高,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产生短路、热失控等问题,因此是最有可能引发爆炸的部件。

相比之下,手机的其他元件不涉及能量存储或复杂的化学反应,风险较小。大量手机爆炸案例也进一步证明,电池问题是爆炸的主要原因。

▲ iPhone 16 元器件扫描,图片来自 iFixit

除了外力损伤、过充电或过放电等因素以外,一般情况下,锂电池的短路是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不均匀沉积在负极,形成锂枝晶(Li dendrites)。

这些细长的金属锂结构像树枝一样延伸,慢慢积累,最终可能刺穿电池内部的隔膜。隔膜是正负极之间的唯一物理屏障,一旦被锂枝晶刺破,正负极就直接接触,导致电池内部发生不正常的放电现象。

▲ 锂枝晶生长刺破隔膜引发电池起火,图来自 YND 科研绘图

随着大电流通过电池内部,电池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无法及时散出,只能堆积在电池内部,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随着温度升高,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变得异常活跃,化学物质开始分解并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和可燃气体。

电池结构因为气体和热量的积累开始膨胀,表现在外部就是电池鼓包的现象。如果这一过程持续,电池外壳的物理强度逐渐无法承受内部压力,最终可能导致电池破裂甚至是燃烧,这一连串的过程就是电池因短路导致的热失控现象。

▲ 锂电池的热失控现象,图片来自电子发烧友网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苹果为 iPhone 16 的钢壳电池安全上了几道「保险」。钢制材料物理性质稳定,抗压力远高于铝等其他材质,能够最大程度上防止电池形变或破裂,即使出现问题也很难像部分网友猜测那样,直接碎成大量碎片的情况。

新增的「泄压阀」设计能够在电池内部压力升高时,即时释放多余压力,减轻因短路出现的热失控现象。由于锂电池的热失控需要一个过程,即使真的出现危险,也能给人留出一定的反应时间。

黎巴嫩爆炸事件的起因虽然至今仍无定论,单凭电池的能量难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威力,不少人怀疑是设备的生产链除了问题或运输途中被「动了手脚」。

这样的事情在生产链条模糊、品牌授权混乱的 BP 机、对讲机领域或许还有可能发生,但对于生产链明晰、结构紧密的手机而言,想在这其中的某个环节改装或许难比登天。

众所周知 iPhone 16 生产线大部分在中国,为了尽可能做到标准化,其生产流程已经高度透明。从元件采购、生产组装到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都要受到严格的监控和审查;iPhone 为了将内部空间最大化利用,布局经过精心设计,在组装过程中,一些尘土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最终效果,更不必说塞进去几十克高爆炸药这种情况。

▲ 图片来自博主 @楼斌 Robin

此外,在今年苹果发布会上,我们还看到了苹果在软件层面的保护措施。iPhone 16 内置了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电池的温度、电压和电流,能够在检测到异常时及时触发电源保护机制,进一步减少过热和短路的可能性。相关手机厂商负责人表示:

4G、5G 手机,从通信层面,操作系统层面,应用层面,电池管理层面上一堆隐私安全的策略。此外,电池管理层面, 手机烫了,例如超过 80 度,就会硬性关机了。硬件传感器加硬件开关可以实现硬性关机,这个不是软件逻辑,黑客是黑不了的。

钢壳电池,随处可见

实际上,钢壳电池在被广泛应用,目前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电池、新能源车电池及日常家用电池均为钢壳:特斯拉 4680 电池外壳使用的就是约 635μm 镀镍不锈钢壳。

▲ 博主拆解特斯拉 Model Y 内部的 4680 电池,图片来自 E 电网

日常家用的 5 号电池、7 号电池,绝大多数使用的同样是不锈钢薄壳;钢壳的扣式电池更是已经成为了很多可穿戴设备、小型电子产品的标配。

如果简单地将钢壳与爆炸联系在一起,认为钢壳电池会在爆炸时变成「碎片手雷」,显然是忽视了我们身边早已被钢壳电池包围的现实。

苹果也并非第一次使用钢壳电池,TechInsights 在 2019 年就曾在拆解中发现苹果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金属壳电池。苹果在同一年申请了一项金属壳电池的专利,其中显示金属外壳与电池之间存在隔绝层,金属壳可连接公共接地,允许其他组件接触金属外壳而不会短路,还能通过减少电池外壳和其他组件的间隔优化设备的可用空间。

▲ Apple Watch Series 7 拆解图

TechInsights 比较了 Apple Watch Series 7 电池与更大版本电池,显示在不减少单位面积容量的情况下,钢壳电池减少了约 10% 的覆盖面积,41mm 版本的手表因为使用钢壳电池,其电池却拥有更大体积。

▲ Apple Watch Series 7 两个尺寸电池的比较,图片来自电子工程专辑网

郭明錤此前曾爆料,新电池密度将增加 5-10%,博主 @楼斌 Robin 也对 iPhone 16 Pro 进行了拆解,发现该电池容量为 3582mAh,相比上一代增加了 308mAh,使用了 ATL 电芯,其内部电芯基本填满了整个空间,能量密度达到了 764Wh/L,相比上代有明显提升。显然 iPhone 16 Pro 使用的金属外壳电池很有可能是此前手表曾使用过的技术,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时间的验证。

▲ 图片来自 @微积分 WekiHome

除了钢质外壳本身为产品体验带来的提升以外,苹果此次换壳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于「外力」的影响。

2023 年,欧盟通过了《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要求所有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中的电池都应易于拆卸和更换,以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和减少电子废物。

拆解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苹果为了提升「可维修性」,还为 iPhone 16 系列部分机型改进了电池与主板的粘贴技术。

iFixit 发现,使用 20V 电压就能让 iPhone 16 的电池在 5 秒内解除粘合,相比前代方便很多。在 5V 电压下也只需要 6 分钟多一点,相当于使用另一块电池就可以完成 iPhone 16 的电池拆卸。

▲ 两种黏剂对比,图片来自 tesa

相关技术的公开论文《揭示电诱导粘合脱粘机制:一种光谱-显微研究(Unraveling the Mechanism of Electrically Induced Adhesive Debonding: A Spectro-Microscopic Study)》介绍:

当通电时,这种新粘合物中的分子链会发生重新排列,从而增强其粘附能力,并且在电场作用下,可以更快地完成自愈合过程,进一步提升材料的耐用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显然这一材料的引入就是为了提高 iPhone 电池的可维修性,使其成为了 iPhone 史上最容易维修的一代。

▲ iFixit 发现:在通电时,如果极性正确,粘合剂会粘在电池上,并使框架保持干净(右)。如果极性相反,粘合剂会粘在框架上(左)

不仅是粘合物的升级,为了增加粘合物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性能,苹果还专门给框架的凹槽加工制作了粗糙的表面,在 Evident Scientific 的显微镜特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工艺非常漂亮。

▲ 显微镜下的特写,图片来自 Evident Scientific

不过也有拆解博主指出,目前只有 iPhone 16 Pro 用的才是不锈钢外壳,iPhone 16&Plus 依然用的是铝塑软包电池,这就不得不提不锈钢电池的一些缺点。

不锈钢外壳相比铝合金更加坚固、耐用,具备更高的抗冲击性,但重量相较也更高,此次 iPhone 16 Pro 据拆解者介绍比上一代足足重了 7.1g。而铝合金不仅重量更轻,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常用于标准版 iPhone 中,以控制生产成本,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而不锈钢外壳更强的耐腐蚀性及硬度,这也意味着更高的加工成本,苹果此次「厚此薄彼」或许就是出自成本及性价比的考虑。

▲ 完全拆解的 iPhone 16 Pro,图片来自 YouTube 博主 Rewa Technology

现代生活处处离不开电子产品,重视产品安全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但无论从材料、技术原理、成熟度,还是严格的监管、生产链的管理,我们都能看到,改变电池外壳材质并不会像谣言所说让手机变成「炸弹」。

更重要的是,即使不使用 iPhone 16 Pro,我们每时每刻仍然也在接触各式各样采用钢壳电池的产品。

也许是由于我们的信任已经被消耗太多,才让黎巴嫩事件成为了大众情绪的「引爆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