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把日常阅读的网页,用 RSS 推荐给好友

By: fivestone
8 March 2024 at 22:10

虽然大家写 blog 的频率都没那么勤了,但是,RSS 还是有其它可以玩的方式的!

很多人都有用各种 read it later、或者书签类工具,把有意思的网页保存下来。在这些工具里,可以通过某些手法,把一些想要分享的网页,生成 rss。其他好友订阅这个 rss 地址,就可以自动刷新,看到你推荐的文章啦!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书签网站,生成 rss 的方式。但首先——

  • 这些生成的 rss 地址里,大多都内嵌着网站的验证码,容易泄密,也冗长而不简洁。强烈建议:得到 rss 后,先用 Feedburner 之类的网站,转成新的 rss,再分享出来,可以去掉原先网址里的隐私信息。
  • 很多网站,并没有专门用来 share 的分类,只能通过曲线手段,把已经 archive 或者 star 的类别分享出来。这可能会影响你原本的使用习惯。
  • 一些网站生成的 rss,并没有全文,甚至只有标题和链接地址。没关系,能看到大家的推荐,就已经很好了,自己点开就可以啦。
  • 大多数 rss 订阅工具里,也都有发送给 read it later 的功能,可以辗转着,把自己订阅的文章分享给他人。

我的 RSS 分享地址是:

https://feed.fivest.one/readings
或者
https://feeds.feedburner.com/fivestone/readings

有兴趣和我分享的,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换!!


Instapaper 免费版

感觉 Instapaper 生成 RSS 的功能是最好用的,可以把特定的文件夹设为公开,直接得到它的 rss,形如:

https://instapaper.com/folder/1234567/rss/123456/Vciysdfsd7mod9B
  • 在左边栏创建新的 Folder,存放想要分享的文章;
  • 进入这个 Folder,在页面上方选择 Edit,设置成 Public;
  • 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下拉菜单,选择 Download;
  • 下载为 RSS Feed,就得到 RSS 地址了。

Pocket 免费版

好像 Pocket 的免费用户,内容都只能是公开的(无语…),只要知道了用户名,就可以通过 RSS 查看全部的内容(所以生成的 rss 需要转录才安全)。而且不能自定义分类,只有默认的:

https://getpocket.com/users/USERNAME/feed/all
https://getpocket.com/users/USERNAME/feed/unread
https://getpocket.com/users/USERNAME/feed/read

最后一条 …/read 会返回所有 Archived 了的文章,可以勉强用它作为分类的手段。

Readwise

这个只有收费版,我就不去试了。有它家的用户,可以帮忙把生成 rss 的方法分享一下?

Wallabag

我在用 Wallabag,可以自建,也有收费的服务可用。生成的 rss 是全文输出,效果很好。在 Config – Feed 里,生成一个 token,然后点开任何一个 tag,点击列表上方的 rss 图标,就可以得到这个 tag 的 rss 订阅(生成的地址里带着统一的 token,所以需要转录才安全):

https://wallabag.your.domain/feed/USERNAME/asdfghjkl/tags/t:share

友人帐

By: fivestone
10 October 2023 at 23:49

我的双眼可以看见时光的流逝,目睹一切有生之物的死亡。在我的眼中,人类的肌肤干缩衰老,春天的树芽枯萎掉落,岩石粉碎成灰,只有长寿的精灵族中的少年在我看来不受影响。即使是如此,他们在我眼中也像是即将凋谢的花朵。

–《龙枪编年史》

这些年 emo 的主线之一,就是看着曾经能够一起讨论的朋友、乃至喜欢的人,渐渐地沉到各种坑里。——「坑」当然只是我的视角,他们都很快乐。

改变不是瞬间发生的。曾经还一起是好友的时候,我就能隐约感觉到这样的痕迹。甚至很多次的离开,也都与此有关。但离开后我无数次地回顾,质疑自己曾经的选择。每一次看到他们下沉,我都在问自己:如果我当时不离开,选择努力去沟通、改变,是否结果就不一样?于是我的离开,算不算一种逃避?我看着他们时,那种比看其它路人更深的难受,是否因为我没有继续尝试而内疚?

有时我试着去努力,但最终并没有掰赢,围绕着他们的更强力的文化;有的我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无能为力;有的我一直不知道答案。

甚至改行去学一些东西,也有很大程度是为了,把这些「隐约感觉到的痕迹」弄清楚。我做到了。关于如何从各种细微痕迹中,看到文化对人产生影响,以及如果当事人不警省或者放弃坚持,如何不自觉地渐渐沉入其中。——但这也只能让自己更清楚地看到那些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而不知如何去影响、扭转。

这一切仍然在重复。我仍然能交到各种,三观上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其中大多数是比我年轻很多的人,乃至都没必要去考虑从朋友继续发展的可能性。但在很多人身上,我仍然有发现各种下沉痕迹的感觉。我仍然对他们一二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子,表示悲观。

很多「痕迹」,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无理取闹的:当你刚刚毕业,抱怨上班很烦很累,却仍然去打卡的时候;当你交流社会经验和办公室技巧的时候;当你只是因为寂寞而去各种社交的时候;当你因为被客户认同又能赚到钱而欣喜的时候。

这就是阅历吧,我恨这种感觉。

我知道这一篇充斥着巨大的 ego。其中的很多环节,并不是必然的断言,只是我个人在这个时代的主观经历中,总结出的感受。不对劲的也很可能是我自己。我也能看到新的一代人的,可能的好的一面:虽然大多数人沉的更深,但幸存下来的人,也有更多的机会和氛围,变得更清醒,清醒到有足够能力来意识到,之前说的那些加诸自身的细微文化影响。希望能抱抱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