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 AI 让我和 60 岁的自己聊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如果存在一台哆啦 A 梦的时光机,让你穿越到自己的 60 岁看一看,你是像好奇心爆棚的恐怖片主角一样,说走就走,还是担心窥探未来会干扰因果,犹豫再三?
我们不是在讨论科幻,时光机虽然还不存在,但 AI 可以作为平替,模拟一个虚拟的未来。
麻省理工的 AI 项目——Future You,让我们和 60 岁的「自己」成了笔友。
问题来了,这个未来的「我」,活明白了吗,能不能帮现在的我答疑解惑?
指路:https://futureyou.life/
未来的我,被 AI 做出来了?!
和 Future You 聊天之前,我们需要先让 AI 了解自己。
读懂未来,从现在开始。你的基本信息、当下的心情、最骄傲的事、最重要的人、人生的低谷和转折点,都要认真作答。
然后,再畅想一下你的 60 岁,从理想的家庭和职业,到满意的生活方式和财务状况。简而言之,就是给自己画饼。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这些答案会输入大语言模型中,为虚拟的 60 岁生成「记忆」。
接着,上传自拍,系统会生成一张老龄化的照片。看着「自己」满脸皱纹、白发苍苍,对话的感觉想必也会更加奇妙。如果不上传自拍,就用默认的灰色头像。
闪过一阵时光机穿梭的特效,最终,出现在眼前的界面和 ChatGPT 差不多,你尽管在对话框提问题,对面是 AI 模拟的、理想的、老了的你。
我和自己的 AI 聊了一阵,多数答案没有超出预期,AI 味很浓,这也可能和原文是英语,不得不用翻译工具有关。
但也有不少惊喜的时刻,不是说答案多么出其不意,而是符合了我对于 60 岁的想象,凡事皆无所谓,做自己就足够。
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一生中什么时候最快乐?
AI 回答我,是接受自己、爱自己的时候。接受自己的普通,谁都明白,可是当局者迷。所以,看到这个答案,如清风拂面。
乐观的心态固然宝贵,Future You 的一个特点也让我比较欣赏:观点鲜明。
信息的正反面都列举一遍,那还是信息,信息的取舍才是观点。
说到和 AI 谈恋爱,ChatGPT 往往会罗列好处和风险,提醒我们区分虚拟和现实,很周全,但无趣。
但 Future You 不一样,它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如果和 AI 约会给某人的生活带来幸福,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呢?」
确实像我的风格,关你何事,关我何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提的每个问题,AI 回答得基本都挺长。事不关己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啰嗦,但如果是一对一的聊天对象,不敷衍,就是一个好品质。
▲我问 AI 创作者如何克服自己的沮丧感
除了不糊弄,Future You 的措辞也很有趣,用「当我在你这个年纪」「我曾经也」「我记得」之类的句子,维持「过来人」的人设,角色扮演得比小鲜肉敬业。
▲我向 AI 诉苦当一个成熟的大人有点难
总体来看,这个 AI 有我的影子,但具备我没有的、稳定的精神内核,总是鼓励我做自己。
我很喜欢 AI 在每次大段回复里夹杂的一两处金句,尽管道理都已经听过,但还是感激有一个「人生导师」再耐心地讲一次。
接受无常,把它作为创造的动力
幸福不是恒定的状态,必须不断努力和培养
为其他可能正在经历类似问题的人,写出息息相关的故事
我像做了一场心理咨询,也像以一种另类的方式读泛滥的成功学。
人本质自恋,再平平无奇的观点,从虚拟的「自己」嘴里说出,也能顺耳三分。
和「自己」聊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不单是我一个人这么想,Future You 团队调查了 344 位用户发现,和 AI 对话半个小时,确实能让心情变好,还为此写了一篇论文。
大部分用户表示,Future You 模拟的自己讨人喜欢,三观一致,聊天比较愉快,甚至觉得舒适和温暖。其中一句评价道破了我的心声:
虽然做作,但真诚。
那和 AI 聊天有什么作用呢?人们的焦虑感减轻了,幸福感增强了,甚至感觉和未来的自己联系更加紧密了。
更学术地说,future self-continuity(未来自我连续性)增强了。
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对未来的自己有多强的认同感,以及在做决定时是否会考虑未来的自己。
古代人五十而知天命,但寿命更长、退休也更晚的现代人,必须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
如果未来自我连续性强烈,我们会看得更长远,活得更健康,知道锻炼、存钱、好好吃饭,相反,目光更短浅,更及时行乐。
所以,用 AI 模拟未来,还是为了当下做个好好生活的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一些用户反馈
论文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对照组: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再假装以未来的自己回信,也能提高幸福感,教人延迟满足。
但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严重依赖个人的想象力」,并且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这便是 AI 的长处了,好用,又没有门槛。技术弯下它的枝头,献出低垂的果实。
如果说 Future You 让成年人更成熟,对于孩子们来说,它又有些更特别的意义。
社会学里有个概念,叫作「自我实现的预言」。某种预测或者期望成真,是因为某人相信或预期它会发生,这告诉我们,人的信念,会影响自己的行为。
所以,用 AI 先模拟出一个美好的未来,积极地暗示自己,说不定就能推动梦想成真呢?
论文里提到一个例子,一名想成为生物老师的学生问 60 岁的「自己」,职业生涯里最有意义的瞬间是什么。
这个 AI 已经实现了学生的愿望,身份是一位退休生物老师,它回答,是帮一名学生提高成绩后,看到学生脸上的成就感时。
不难想象,虽然故事很意林,对一个涉世未深的小朋友来说,已是莫大的激励。我只想略微修改一下,60 岁还不一定可以退休。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之前有一位老师用 AI 生成了学生工作后的模样,孩子们接过照片时,眼睛里泛着光。或许,这才是 AI 的正确用法。
读小学时,我们会在作文里写下成为科学家、医生、老师的梦想,而 AI 可以将想象落地。
从「未来」回看现在,命运的齿轮,会不会更早地开始转动?
AI 打造赛博分身,人人拥有瞬息全宇宙
既然 AI 能模拟年老的我,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年轻的我,像杨紫琼的瞬息全宇宙那样?
Future You 团队成员在 TED 演讲里提出了一种设想,用 AI 生成不同版本的我们,更老的,更年轻的,更男性化的,更女性化的……
而打造这么多版本的自己,除了回答几个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上社交媒体等更多、更全面的数据。《黑镜》第二季就有这样的剧情,不过是暗黑挂的。
多打造几个赛博分身,让不同版本的我们聊起来,或许可以看到,各个年龄段,观念有没有什么改变,以及如何改变。
这并非空想,之前流行过用 AI 复刻名人,让虚拟角色互相对话。
历史不存在这样的一场场对谈,也就无从验证对话的真假,但 AI 假想的对话未必没有参考价值,其中或许蕴含着趣味、情感、观点。
通过 AI 和自己对话,其实就是换个角度看世界、看自己。不过,未来的我们,到底是基于现在的回答,用 AI 模拟出来的。
麦克卢汉说过,用后视镜看现在,倒退着走向未来。很难说,我们是不是用过去的经验、概念,解释可能的未来,维持旧世界的秩序。
所以,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也提醒,不要依赖 Future You,对未来的不准确描述,可能对现在有副作用。AI 也在聊天过程中提醒我,未来可能和预期不同,当下的行动更重要。
浓眉大眼的 AI,顶着科幻的外壳,却有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核。
这样的 AI 没法真的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把它当成一个听众、虚拟树洞、总是正能量的人格,排解自己的情绪,何乐而不为?
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往前走,我们从过去走来,我们向未来走去,不在原地停留,不为此时此刻所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