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14 November 2024Main stream

閱讀摘要:漫步華爾街: 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24 October 2024 at 18:30

簡介:本書提供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並討論當今熱門的投資話題,加密貨幣與NFT:話題愈熱的商品,愈有可能是投機泡沫,應該謹慎;因子投資策略:雖然增加風險似乎可以帶來更多報酬,但實務操作可能面臨成本高昂的問題;ESG投資:雖然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投資看似穩定,但不同組織的衡量指標差異很大,投資者需進行詳細的盡職調查。作者強調,在這個資訊快速變化的時代,投資者面對各種新商品時,應該保持冷靜,並遵循簡單的「買進並持有指數型基金」策略,正如巴菲特所說:懶惰是最佳的投資模式,不論何時何地開始這種策略,都不嫌晚。

心得:讀完本書後,逐步實踐書中提到的長期投資策略,避免過度焦慮於短期的市場波動,這種投資方法讓我能夠專注於其他生活目標,雖然這不是一條快速致富的道路,而是可持續的投資方式,因為此財務策略穩健並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結合自己的經驗,發展出一套適合的投資方法:

  1. 採用指數型基金廣泛分散投資
    採用指數型基金作為主要投資工具,與其嘗試挑選個別股票,選擇購買覆蓋全球市場或大型指數的ETF如S&P 500 ETF、VTI,相信透過這種方式能夠分散風險,同時享受到整體市場的增長。指數型基金具有低成本和低風險的特點。
  2. 每年重新再平衡
    隨著股市和其他資產的波動,不同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會有所變動。大約每半年進行一次再平衡,將資產配置恢復到設定的比例。保持投資組合的穩定,避免過度集中於某一類資產。
  3. 堅持
    最關鍵的一點是堅持。長期投資的本質在於不因市場的短期波動而動搖信心,無論是經歷市場的上升還是下跌,都保持紀律,按照既定計劃進行投資,市場的長期趨勢是向上的,時間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長期持有指數型基金,體驗到複利增長的力量。

  1. 凡是未來的發展和方向不能依據過去行為來推測,就叫做「隨機漫步」(random walk)。用在股票巿場上,指的是短期的股價變動無法預測,理財顧問、盈餘預測或技術線圖都幫不上忙。
  2. 因為學術界有種奇怪的想法,認為教授不應該賺錢。教授可以繼承大筆財富、和有錢人結婚,也可以花錢闊綽,就是絕對、絕對不可以賺大錢,賺錢不符合學術作為。
  3. 物品的價值只值其他人願意付錢購買的價格。
  4. 大部分首次公開募股的個股表現都不如大盤;而且如果你在新股開始公開交易後才買進,通常會買在比較高的價格,虧損的機會也更高。
  5. 為了讓網路相關個股不斷高漲的股價合理化,證券分析師開始使用一堆「新的衡量標準」來評量股票的價值。
  6. 兩次泡沫帶來的教訓不是市場偶爾可能會不理性,因此我們應該放棄訂價金融資產的磐石理論。顯而易見,我們應該學到的教訓是,每一次,市場確實都會自行修正。儘管市場修正的過程緩慢又毫不寬容,它終究會修正所有不理性的狀況。
  7. 股市的本質不是一台投票機器,而是一台體重計,它評估價值的標準從來沒有改變過。到最後,每一檔股票的價值,只會等同於現金流的現值。無論如何,真正的價值終究會勝過所有價格。
  8. 理性投資人願意為預期成長期間比較長的個股,付出比較高的股價。
  9. 理性投資人願意為股利和盈餘的成長率比較高的個股,付出比較高的股價。
  10. 雖然基本面分析看來可靠又合乎科學原理,但它還是有三個瑕疵。第一,資訊和分析可能不正確;第二,證券分析師對「價值」的估算可能不當;第三,股價可能始終沒有反映出估算的價值。
  11. 只買未來五年以上盈餘成長高於平均值的公司。
  12. 絕對不以超過內在價值的價格買進。
  13. 巿場平均本益比是一項有用的指標。與這項指標相當或是稍微高出一點點的成長股,通常都值得投資。
  14. 購買本益比低於巿場平均值、股價還沒有起漲的成長股。只要買進時本益比低,就算成長不如預期、盈餘下跌,虧損也有限;但是,如果成長符合預測,就可以享有雙重好處。
  15. 過去的股價波動不能用來準確預測未來的走勢。因為股巿沒有記憶,即使有時候表現出有動能的樣子,發生的頻率卻不明確,而且經常很快就消失。
  16. 數學家將這樣使用隨機流程產生的一連串數字稱為「隨機漫步」。
  17. 股價波動的歷史並不能提供有用的資訊,讓投資人在管理投資組合時,持續表現得比買進並長期持有更好。
  18. 簡單的買進並持有,也就是買進一檔或多種股票並且長期持有的策略,可以讓投資人賺進相當、甚至更多的獲利。
  19. 也就是說投籃與擲銅板一樣,所有結果都是獨立產生,不會受到先前結果的影響。雖然連續投中兩、三球確實會影響球員下次投籃時的心理狀態,但是許多證據都指出兩者無關。
  20. 有五項因素可以說明為什麼分析師要預測未來會如此困難︰一、隨機事件的影響;二、「創意」的作帳流程創造出讓人存疑的盈餘;三、分析師的誤判;四、最優秀的分析師往往會轉任銷售部門或資產管理經理人;五、在大型投資銀行營運體系中,分析師必須面對的利益衝突困境。
  21. 我們每年都可以看到共同基金的績效排名,許多基金的表現優於平均值,有些還領先不少。問題在於,這些績效不能看出持續力。就像過去的盈餘成長不能推測未來的盈餘數字一樣,過去的基金績效也不能預測未來的結果。
  22. 事實上,股價永遠是錯的。效率巿場理論要表達的是,沒有人知道股價到底是過高還是太低,而且股價也不是漫無目標、反覆無常的變動,更不可能對基本面消息無動於衷。
  23. 要透過多元投資組合消除風險,並不需要負相關,馬可維茲證明,標的只要不是完全正相關,就有可能降低風險。
  24. 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是18%外國股票,再加上82%美國股票。
  25. 系統性風險不能透過分散投資的方式消除。
  26. 計算貝他值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比較個股(或投資組合)的波動與整個巿場的波動。
  27. 在非系統性風險的範圍內,某檔股票報酬的變動,往往可以透過其他股票報酬相反的變動來抵消或是減緩。
  28. 沒有任何一項單一指標可以充分反映出眾多系統性風險對個股與投資組合的影響。巿場大環境的波動會影響報酬;利率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國民所得與其他經濟因素(如匯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報酬。此外,一些證據顯示,股價淨值比較低、規模較小的股票,報酬會比較高。
  29. 產生不理性市場行為的因素有四種: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偏誤的判斷(biased judgments)、從眾心理(herd mentality)與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30. 沒有什麼事情比看到朋友發財更能損害一個人的福祉和判斷力。
  31. 市場不理性的期間,可能比套利者維持償債能力的時間還要長,尤其是套利者受到信貸約束時更是如此。
  32. 研究人員評估所有新上市股票上市5年後的表現,結果發現這些個股每年的績效都比整體股市表現低4%左右。
  33. 風險溢酬的定義是:從市場獲得比持有美國國庫券(最安全的報酬)更好的超額報酬。
  34. Smart Beta經常被稱為因子投資法。如果投資人認為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貝他值無法完整衡量風險,可以將前面提到的調整或偏重方向視為額外的風險因子。
  35. 為了找到「價值」,投資人要找到本益比低、股價淨值比低的股票。這裡的「價值」是根據目前的現實狀況來衡量,而不是根據未來的成長預測來衡量。
  36. RAFI的基金在獲取超額報酬方面的所有成就,皆導因於它承擔了更大的風險,而非來自市場對成長型股票的錯誤定價。
  37. 投資組合的核心應該都由低成本、節稅、廣基型的指數型基金組成。如果你真的想冒險賭某些風險因子未來將產生較高的風險調整後報酬,那麼,最穩健的做法就是將市值加權型的整體指數型基金列為投資組合的核心,再輔以側重某些因子的投資組合。
  38. 資產類別的世界裡也有分熱門和冷門低勝算資產,而且,投資人也往往為了賭低勝算資產勝出,因而支付過高的價格。
  39. 有能力承受槓桿固有額外風險的投資人,也可以在投資組合中增加風險平價投資組合,或許可以提高獲利。
  40. 保障財務安全的中心原則是「簡單至上」。避開複雜的財務產品,也避開一直想要推銷商品、熱心過頭的業務員。
  41. 貨幣巿場基金提供投資人最佳的現金儲備工具,它具備安全的特質、可以依照基金帳戶餘款開立大額支票(一般至少可以開250美元的支票),而且能夠持續累計利息直到支票付款為止。
  42. 網路銀行可以提供比一般儲蓄帳戶和貨幣基金更高的利率,而且和貨幣基金不同的是,它們已經成為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要保機構,可以保證你的錢絕對安全。
  43. 國庫券比貨幣基金和銀行定存更有利的是,所得可以免稅,此外,國庫券利息通常比貨幣基金高。
  44. 傳統個人退休帳戶提供的是「今天的好處」,也就是立即的免稅效果,但收入必須夠低才符合條件,而且資金與投資產生的收入一直到提領時才要繳稅。羅斯退休帳戶則是提供「明天的好處」,你不能立即享有免稅優惠,但是提領時連投資收益都可以免稅。
  45. 如果你離退休還遠,目前的所得稅率低,使用羅斯退休帳戶可能對你比較有利。如果你的收入過高,存入一般退休帳戶的所得不能免稅,但是符合羅斯退休帳戶的使用條件,毫無疑問,就應該採用羅斯退休帳戶,反正兩種提撥款項都無法幫你避稅。
  46. 找到能讓你安穩睡覺的平衡點,是你必須採取最重要的投資步驟。
  47. 找出你能承受的風險程度,以及確認你的稅率級距與收入需要。
  48. 在通膨節節高升的時期,房地產的報酬經常比股票高,但是通膨走緩時報酬則不及股票。總體來說,房地產是報酬優渥的良好投資,又是對抗通膨的極佳利器。
  49. 有四種債券特別值得考慮︰一、無息債券;能讓你在一段預定的期間鎖住高收益;二、免佣金的債券基金讓你能夠以「單位」購買債券的投資組合;三、免稅公債與公債基金;適合適用最高稅率級距的幸運兒;四、美國抗通貨膨脹國庫券。
  50. 抗通膨國庫券不適合要納稅的投資人,只適合用於享受節稅優惠的退休計畫。
  51. 決定股票長期報酬的兩項主要因素是,買進股票時的股利收益,以及股利與盈餘未來的成長率。
  52. 長期股票報酬=原始股息殖利率+股利成長率。
  53. 股票報酬由三項因素決定:一、購買股票時的殖利率;二、盈餘成長率;三、股票評價改變,也就是本益比與價格股利率的改變。另一方面,債券的報酬決定於:一、購買時債券的原始報酬率;二、利率與報酬率改變,影響投資人能否持有至到期日,並影響債券價格。
  54. 持有投資標的的期間,也就是你的「定力」(staying power),會決定你真正承受的投資風險。
  55. 定期定額投資不過是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中,每隔一定的時間(例如一個月或一季),以一定的金額買進投資標的(例如指數型共同基金)。以固定的金額定期買進股票,可以大大降低(而不是完全避免)股票投資的風險,讓你不會把所有股票都押在最高點買進。
  56. 整體股巿(而不是個股)的機制正好和牛頓定律相反,所有掉下去的東西必定會彈回來。
  57. 年金的潛在缺點有四項。資產年金化與遺贈動機(bequest motive)不一致、年金受益人無法彈性消費、交易成本極高,而且缺乏節稅效率。
  58. 買進本益比略高於巿場平均值的股票一樣沒有問題,只要公司的成長展望大幅高於平均值就好。
  59. 每年年底我都會把產生虧損的股票賣掉,鮮有例外。選在這個時間賣股是因為,申報所得稅時,虧損可以扣抵一定金額,或者沖抵已經了結的獲利,因此兌現損失能夠降低稅金。
  60. 如果你用短期資本損失抵稅,最終長期資本利得稅的課稅基礎將會降低,適用的長期資本稅稅率也會比較低。
  61. 那些歷久彌新的經驗教訓包含廣泛分散投資、每年重新再平衡、採用指數型基金,以及堅持到底。

上述喜愛的段落及句子皆節錄自:

書名:漫步華爾街: 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新編增訂版)
作者:Burton Malkiel
出版:天下文化

閱讀摘要:隱市致富地圖

10 October 2024 at 20:57

簡介:本書為投資者提供深入見解和實用策略的指南,旨在幫助讀者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致富之道。作者分享了如何在股市中通過價值投資和趨勢選股找到獲利的金礦。從基本面、技術面到籌碼面的分析,書中教導讀者如何精準掌握趨勢中的贏家,並避免槓桿等風險操作帶來的損害。本書也強調耐心等待的重要性,投資不是一場快速致富的遊戲,而是一段等待股價成長的過程,最賺錢的往往是那些看似無聊的股票,而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時間將成為最好的朋友。

心得:本書提供具體的選股技巧,反覆強調耐心與紀律的重要性,實現穩健地財務成長。近幾年,我以小額資金進行贏勢股的投資練習(或是QQQ),首先透過基本面分析,篩選出產業前景良好、營收穩定增長的公司,也練習使用技術面工具來確認買入時機,避免被短期市場波動影響,並相信這家公司處於變好的過程。籌碼面分析則幫助我觀察內部人持股和法人動態,確保自己跟著大玩家進場,印證了書中所說的「趨勢是股價創新高的幕後推手」,只要找對贏勢股,時間會帶來回報。

  1. 股票沒有絕對價值,各種計算股票價值的方法,都只是算出股票的相對價值,用來比較投資機會
  2. 本益成長比會將公司營餘的成長率考慮進去,幫助判斷成長性高的公司股價是否被高估
  3. 投資時間拉長後,短線訊息就不重要,產業趨勢才是重點
  4. 散戶靠3件事縮短與法人的差距:重視公司資訊透明;著重業務單純的公司;長期投資,避免炒短線
  5. 價值投資適合選擇 4種路線,分別是定存股、價值股、轉機股、回購股;波段操作適合選擇 3種路線,分別是成長股、景氣循環股、贏勢股;短線交易則適合題材股
  6. 買進價=目標價÷(1+期望報酬率)
  7. 籌碼面和技術面的差異在於,技術面看的是股價走勢,而籌碼面看的是買賣雙方是誰,但籌碼面的缺點是容易過度解讀,同一個券商未必都是同一群人的買賣
  8. 股權結構最重要的,是看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與背景
  9. 大股東如果是管理階層的家族、國家主權基金、壽險退休基金等,對投資就能加分,因為他們更懂股票,也能長期持有
  10. 營運狀況能從法說會、財報、研究報告、產業報告中收集,甚至從研究上下游供應鏈的看法得知
  11. 產業成長多快、成長能延續多久、產業未來的變化,找出這3個問題的答案,就能知道是否值得研究
  12. 拿公司和全球同業比較 3個層面,分別是成長能力(營收與淨利)、獲利能力(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與評價高低(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
  13. 未來機會是要看個股未來還有多少題材,成長能延續多久
  14. 贏勢股面向:
    • 領導者背景
    • 公司發展歷程
    • 競爭態勢
    • 同業比較
    • 產業成長性
    • 產品組合
    • 未來機會
    • 營運狀況
  15. 技術分析的目的,是透過線型和成交量,推測股價背後的訊息,然後多一層參考
  16. 最有效的是:成交量、K線型態、移動平均線(MA,簡稱均線)
  17. 成交量是技術面最重要的指標,就像是訊號放大器,沒有成交量,訊號也就沒有意義
  18. 將成交量「爆量」,設定為超過月平均成交量的5倍,爆量的背後意義,是買方或賣方認同當日價格,也認同當日的交易訊號
  19. K線型態是觀察股價的慣性改變,預判股價的未來走勢
  20. 怎麼畫出盤整區間?我習慣將前波高點連接成一條線,將前波低點連接成一條線,當股價在上下兩條線之間,就稱為盤整
  21. 均線背後的意義是,這段期間內所有人的買進成本
  22. 買股訊號:向下跳空缺口回補
  23. 買股訊號:盤整區間下緣,量縮而不跌
  24. 賣股訊號:盤整區間上緣,爆量而沒創高
  25. 賣股訊號:向上跳空缺口回補
  26. 賣股訊號:漲到壓力價格附近,爆量上漲無法突破
  27. 買股訊號:跌到支撐價格附近,爆量跌不破
  28. 當成交量創高但股價卻無法創高,往往可能是股價已達高點
  29. 跳空缺口代表股價脫離慣性,未來可能有一波新行情
  30. 最重要的3個籌碼分析,分別是:內部人持股異動、實施庫藏股、券商分行買賣超
  31. 每天盤後會有券商分行的買賣超統計,能找出過去買股時機掌握最好的分行,也就是往往在股價起漲前低點,囤貨最多的券商分行,並把他們作為指標,當這些人賣股時,也會是股價反轉的領先指標
  32. 當股價遭到錯殺後,有些公司會回購庫藏股,也就是用公司資金從股市裡買股,這麼做往往能讓市場看到公司的決心,並認定股價嚴重被低估
  33. 融資是指借錢買進(散戶看多),融券是指借股賣出(散戶看空),而借券是指法人機構借股賣出(法人看空)
  34. 軋空是指放空的人因為股價大漲而被迫停損,需要買進回補,導致股價續漲
  35. 基本面選股,技術面找價位,籌碼面察異狀
  36. 基本面的最大問題是,很難判斷股價跌到多少算便宜,也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損,所以基本面的賣股邏輯是,「當買進的理由不存在」時賣出
  37. 當股價連續多天大幅上漲或下跌,會使技術指標在高檔或是低檔區間的波動減緩,股價無法有效反應指標變化,這就是指標鈍化的現象
  38. 基本面選股:可對抗市場波動,也可能陷入攤平無底洞
  39. 籌碼面選股:能偵測股價短期異狀,有時也會過度解讀
  40. 技術面選股:買賣訊號明確,但難以判斷重要性
  41. 以基本面選股,建立信心、以技術面決定買賣價位、以籌碼面偵測股價異狀
  42. 股性來自於這支股票吸引到的買家是誰,而股票價格是由多數人決定,買家的特質會決定股票的個性
  43. 金融股的好處是營運穩健、市場寡占與進入門檻高,但長期來看,潛在風險是受到非銀行體系的競爭影響,例如線上支付平臺、線上借貸平臺等。若要考量金融股作為定存股,可以優先考慮體質好、積極推動金融創新科技,且能維持成長的個股
  44. 股票填息是指配息後,股票漲回配息前的價格
  45. 基本面看產業和公司、技術面看股價與成交量、籌碼面看買超與賣超
  46. 基本面為主,並參考技術面找買賣價位,再以籌碼面追蹤異常變化
  47. 勝率是看股價上漲或下跌的機率,報酬率是看股價會漲或跌到什麼價位
  48. 股價反映的是公司的未來價值,能一直上漲的公司,代表能夠不斷成長
  49. 投資贏勢股,關鍵不在於誰賣得好,而是誰買得早
  50. 趨勢的產生來自 2個原因,一個是環境改變,另一個是科技變革
    • 未來2年的營收成長率皆高於10%,並高於產業平均(未來成長性)
    • 未來2年淨利成長率高於15%,並高於產業平均(未來成長性)
    • 未來2年的毛利率連續上升(獲利提升)
    • 未來2年的淨利率連續上升(獲利提升)
    • 市值超過新臺幣50億元(市值大)受惠於趨勢成長的產品,占公司營收至少超過50%(概念純)
  51. 財務條件有4個重點,分別是未來成長性、獲利提升、市值大、概念純
  52. 好的趨勢有3個條件,分別是進入門檻高、潛在市場大及正在發生中
  53. 贏勢股的保存期限由進入門檻決定
  54. 標準普爾500 成分股的產業配置更為均衡,因為是從各行各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龍頭,如果是風險承受度較低的長線投資人,可以考慮標準普爾500的指數型 ETF
  55. Invesco 那斯達克 100指數 ETF(QQQ)是投資贏勢股最簡單的方式
  56. 股價淨值比法:目標價=每股淨值×股價淨值比
  57. 股價營收比法:目標價=每股營收×股價營收比
  58. 本益比法:目標價=每股盈餘×本益比
  59. 本益比法適用於產業成熟,業務營運成長的個股
  60. 股價淨值比法適用於景氣循環股
  61. 股價營收比法適用於新創產業的個股
  62. 量化停損:直接設定停損價,重點是滾動式調整、適合剛接觸股市的人
  63. 參考兩個變數,一個是股價波動,另一個是風險報酬比,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參考變數是資產配比
  64. 個股的風險係數 Beta 值或是200天的股價波動,和權值股相比之後設定停損價
  65. 研究股票最重要的,不是預估每股盈餘,而是管理市場預期
  66. 股票沒有絕對價值,價值都是比較後才產生的。因為比較,才會看到股票被高估或低估
  67. 投資組合習慣是一次持有3 到5支股票,再多也不會超過10支
  68. 決定持股比重,主要有3個步驟。首先,我會先刪除投資期望值是負值的個股,因為賠錢的機會更大;再來,決定投資組合裡要有幾檔持股;最後,以投資期望值的高低決定持股比重
  69. 好球帶概念:以報酬率、勝率、虧損率、敗率計算出投資期望值,正值即是好球,可以考慮買進;負值即是壞球,可以捨棄
  70. 賺錢的股票大家都會掛在嘴上,而賠錢的股票只會放在心上
  71. 投資最重要的是等待,而不是追逐機會,並注重多元化
    • 以可靠的事實和分析做為投資基礎,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 不要低估心理層面的影響力。
    • 投資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認知到我們無法完全預知未來。
    • 想判斷投資是否真的能賺錢,要看在逆勢中的表現如何
  72. 黑天鵝的出現很難判斷和預防,減少損害的方法,就是善用資產配置
  73. 投資的信心,不該建立於股價短期的漲跌,而是在於自己對個股與產業長期的掌握度
  74. 握有第一手資訊的人,不會平白無故把消息給無關緊要的人,會把訊息散播出去,通常是自己布局完成,時機成熟,想找機會賣股了
  75. 忘了成本的實際做法,是每天更新資產的淨值,亦即把所有未實現損益都算成已實現損益,不是沒賣掉就不算虧損
  76. 選股如選人,是在買「變好的過程」。我們不應該因為一家公司如日中天而買,也不應該因為跌入谷底而買,買股只因為這家公司會慢慢變好

上述喜愛的段落及句子皆節錄自:

書名:隱市致富地圖:60億操盤手用一張圖,找到上漲超過30%的翻轉人生贏勢股
作者:股市隱者(謝天健)
出版:大是文化

閱讀摘要:綠角的基金8堂課

26 September 2024 at 20:35

簡介:此書是一部為投資新手所撰寫的指南。書中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基金投資的基本原理、策略和實務操作。將複雜的投資概念轉化為八堂課程,幫助讀者從零開始,建立穩健的投資基礎。書中強調的風險管理、費用控制和理性投資策略,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在複雜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之道。

  1. 基金投資的基礎知識
    • 了解什麼是基金、基金的種類及其運作方式。
  2. 風險管理與基金選擇
    • 投資的首要原則是風險管理,強調了風險優先的理念,並介紹了如何根據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基金。
  3. 費用與成本控制
    • 費用是基金績效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詳細解析了基金的內扣費用、經理費等,如何挑選費用低廉的基金,以提升長期投資回報。
  4. 市場與基金績效分析
    • 理性看待市場波動和基金績效,如何避免過度依賴過去的績效數據,強調長期穩定的投資策略。
  5. 定期投資與資產配置
    • 採用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以時間分散風險,並探討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資產配置,達到穩健增長的目標。
  6. 再平衡策略
    • 介紹了再平衡的重要性,如何在投資組合中賣出高價資產、買進低價資產,以維持既定的風險水平,達到長期投資的穩定增長。
  7. 投資心理與行為經濟學
    • 探討了投資人的常見心理陷阱,如過度自信、短視等,幫助讀者認識到如何克服這些心理障礙,保持理性投資心態。
  8. 實務操作與基金組合建構
    • 通過實例和操作指南,幫助讀者建立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組合,並教導如何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調整與優化。

心得:對於投資新手來說,本書提供了實用且易懂的入門指南,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投資的基本觀念和實務策略清楚地呈現,讓我在投資初期能夠掌握關鍵原則,避免陷阱。剛出社會不久,我選擇以台灣50指數ETF(0050)進行定期定額投資,每月固定投入資金,這讓我能夠在不需要關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穩健地累積資產,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定期定額不僅可以壓低買進成本,也能分散市場風險,是初學者開始投資的不錯策略。隨著經驗的增加,我開始調整投資策略。台股方面,逐漸將資金轉向高股息ETF以及正二,這些選擇更符合我對於收益與風險的平衡需求。同時,在美股主要持有SPY,一支涵蓋廣泛的標普500指數ETF,適合長期持有。為了增加一些進取性的投資,配置了一部分資金在SOXL槓桿型ETF,帶來了較高的潛在回報。透過本書,我學會了如何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財務目標,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並持續優化資產配置,投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市場狀況和個人需求來進行調整。本書幫助我了解投資基礎,在投資道路上逐漸成熟,能夠應對市場波動,並根據自身需求調整投資策略。

關於投資的兩三句話…

  1. 所有謹慎務實的投資策略,都以風險為優先考量。
  2. 投資的目的,不在於創造可以拿出來誇耀的成績,而在於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
  3. 大多基金業者,在收取投資人股票型基金1.5%經理費,債券型基金0.75%經理費之後(還沒計入買基金的手續費),帶給投資人的是遜於指數的報酬。
  4. 基金績效是能力與運氣的綜合表現。
  5. 依過去績效選擇基金,無法帶給投資人在低點持續買進的信心,因為低點往往就是績效不彰的時候。
  6. 5050代表兩個簡單的篩選條件。第一個50表示基金總開銷比率(Expense ratio)要在0.50%以下。基金的總開銷是包含經理費、銀行保管費、律師顧問費以及會計師簽證費等各種費用的總和開銷。這些費用愈低,基金就愈可能有良好的績效。第二個50則表示基金年周轉率要在50%以下。周轉率代表基金更換持股的頻率。
  7. 與其參考過去績效,投資人應更留意基金的內扣成本。內扣成本愈小的基金,未來愈容易有好表現。
  8. 有很多投資人很奇怪,在家裡披薩快被吃光時,還會凶巴巴地大喊:「都不會留給我喔!」但投資時的態度卻是「1%的費用?沒關係,錢你拿去吧。」
  9. 不要用矛盾的態度處理本質相同的問題。
  10. 市場絕不是有愈多人研究、花愈多費用,就會生出愈大的報酬。
  11. 這些專業金融機構,雖然知道免佣與有佣基金的同時存在,卻刻意只將有佣基金引進台灣。他們口口聲聲說為投資人服務、為投資人設想,但這種行為明白表示,他們心中最在意的,其實是他們的費用收入。
  12. 若要對台灣股市進行指數化投資,有元大台灣卓越50ETF(代號0050)、富邦台灣摩根ETF(代號0057)與永豐台灣加權ETF(代號006204)可供選擇。在台灣債市方面,目前沒有ETF。
  13. 領航美國全股市指數ETF的內扣費用非常低廉,僅有0.05。
  14. VWO的內扣費用明顯優於其他兩個標的。VWO資產總值353億美元,是目前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新興市場ETF。EEM平均每天成交量達6,000萬股以上,是流動性好的ETF。
  15. 一般公債在通貨緊縮的時候,可以提供保護。而在通貨緊縮之際,抗通膨公債反而會表現不佳(因為配息會隨著滑落的物價指數一同下跌)。
  16. BNDX在投資非美國的國際債券時,有進行匯率避險,會試圖消滅非美元的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波動對ETF淨值的影響。IGOV和BWX則沒有進行匯率避險。
  17. 黃金,就跟各種金融資產一樣,短期走勢是無法持續正確預知的。應以「保險」的態度來持有黃金,而不是想要短線進出,從黃金操作中賺錢。
  18. 持續在正確的時點進出市場」不僅在理論上違背市場基本原則,在實務上也是不曾有人辦到的事情。
  19. 股市預測者的唯一價值,在於讓算命仙看起來更準一些。」(The only value of stock forecasters is to make fortune-tellers look good.)
  20. 就將投資的進入與離開點,分散在一長段不同的時點就可以了。。投資人便避開點到點的投資。
  21. 定期投資這個看似簡單的無大腦策略,其實裡面融合了面對市場走勢難以預測的務實態度,同時也符合大多人的資金來源狀況。
  22. 很多投資人將投資的重點完全放在報酬率上,事實上,「能拿出多少資本來累積、來投資」,才是真正決定最後終點價值多寡的決定要素。
  23. 定期定額有壓低平均買進成本的效用;定股投資可以確保投資人在長期上漲的走勢中持續投入、參與市場;定期定值則可讓投資人低點多買,高點少買或甚至賣出,有機會將投資成本壓得更低。但需注意的是,投資的重點不僅是報酬率,最後累積金額的多寡,往往才是重點。
  24. 定期定額若沒有將投資金額跟隨通膨與市場的成長同步調升,那會造成投入市場的累積資金相對減低。定期定值在市場上漲時少買,或甚至賣出的動作,也一樣會造成投入資金減少的問題。
  25. 投資的基本原理就是將資本暴露在市場風險中,以換取獲得報酬的機會。
  26. 在低波動的投資,定期定額壓低平均價格的效果很有限。但是,定期投資的首要目的,不是降低平均買進價格。它的主要目的,在於讓投資人將資金分散在不同的時點,避免在單一時點大量買進,而事後回顧,發現那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時點的風險。
  27. 時間上進行分散才是定期投資的首要目標,只要投資人想在時間上分散,那麼就可以採行定期投資。
  28. 採取定期投資的根源,在於我們承認市場走勢無法預測。假如我們已經承認市場走勢無法預測,那麼為什麼還要採用要能預知市場走勢才會有用的停損停利呢?所以同時採用定期投資策略與停損停利,是一種投資邏輯上的根本矛盾。
  29. 景氣大好之際,股票讓你參與經濟成長;通貨緊縮之際,現金有保值的效果;通貨膨脹時,抗通膨債券可以維持你的購買力;金融市場動盪之際,高評等公債將發揮保護的效果。
  30. 資產配置的重點在於處理未來不確定結果的風險,而這正是投資的要義一個以退休為目的的投資組合,可以用「110減去年齡」做為高風險資產的比重。譬如一位30歲的人,他以退休為目的的投資當中,股債比便可採行80:20的比例。
  31. 低風險資產未來實現的報酬不一定會輸給高風險資產。假如高風險資產確定可以帶來比低風險資產要高的報酬,那其實就沒有風險。高風險資產正是因為報酬可能高,也可能低,所以才叫高風險資產。
  32. 所以再平衡等於是賣出上漲的資產,買進下跌的資產,這就會自動形成一個「賣高買低」的機制,而賣高買低是可以提升報酬的。
  33. 再平衡的特色:風險控管、內建買低賣高策略、預防泡沫爆炸。
  34. 放棄這種以「看好」為投資主軸的投資策略,改採廣泛分散的資產配置與再平衡的紀律,你就是金融市場中真正精明的投資者。
  35. 沒有確切的證據指出,以觸發條件進行再平衡會獲得較好的投資績效。因此投資人可以每年選定一天做為自己的投資檢討日,回顧過去的投資成績,並進行再平衡的動作。
  36. 這些明牌的提供者違反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人性;會賺錢的方法,人一定會留下來自己用。二是基本市場邏輯;沒有人可以持續提供穩賺的標的,那是不可能的事。
  37. 停損,最多只能控制單次的損失(假如沒讓人錯過之後的上漲的話),它無法預防投資人一直遇到需要停損的狀況。這次-20%停損,下次又-20%停損,兩次下來就是近-40%的損失了。停損設下的百分比,絕非資金損失的上限。
  38. 會執行停損的人,他們不是擁有證券,而是在租借證券。證券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張紙,一張價格可能漲也可能跌的紙,而非代表持有企業的一小部分。假如這張紙在市場上變得不值錢了,他們就開始擔心沒有人要來接手,所以要快快轉手出去。這種心態,可稱做投資嗎?他們一定不會想,股價便宜,代表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進具有生產力的企業股份。
  39. 買進並持有,其實就等於是停利之後,又再瞬間回到市場。造成這兩者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停利之後,市場的走向。
  40. 停損與停利出場能否勝過買進並持有,重點就在於出場多久以及出場這段期間的市場表現。
  41. 市場是交換風險的地方。買進證券的投資人,承擔價格下跌且參與其中的風險。賣出證券的投資人,承擔價格上漲卻沒有參與的風險。每筆成交,都是風險的交換。
  42. 許多人認為出清持股,走出市場,他就沒有風險了。「出清持股就沒有風險」,對許多投資人來說,其真正意涵在於「走出市場就沒有心理壓力。
  43. 大多數投資人離開市場為的是處理心情的不安。而停利和停損,正是處理心理不安的方法。
  44. 停利處理的心理問題是──懼高症。很多人看著手中持股價格愈來愈高,心中也愈來愈害怕,就像看著木條堆成的疊疊樂愈排愈高。心中雖因財富的增加而高興,想要再多累積一些,但又害怕整個垮下來。於是採用停利策略,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45. 許多人看著手中原本看好的標的,跌得一塌糊塗,心理難受。承受金錢損失與暗中譴責自己看錯的雙重心理壓力。
  46. 使用健全的策略投入金融市場,絕非賺錢的保證。不要忘記!市場就是讓人用虧損的可能,換取賺錢機會的地方。不論你用再好的投資策略,都不能逃避這個風險。
  47. 一個投資策略只要在邏輯上、實務上可行、讓投資人具有實踐完成的信心,它就是一個好策略。
  48. 掌握在我們手上的錢,代表一份可隨我們自由意志使用的購買力。
  49. 投資還真有穩定社會的功能。讓許許多多對工作不滿的人,有個宣洩的管道。但又隱藏著灰色、鐵一般的事實,讓大多數的人必須繼續工作,為社會付出心力。
  50. 成本愈低,基金愈容易有好表現,這才是投資人應有的觀點。
  51. 說績效好的基金成本高也沒關係,這種論點,就像挑出一兩位吸菸、喝酒、過胖、攝取高鹽高油飲食,還活到100歲的人瑞說,你看,這些生活習慣不重要嘛,最後的壽命年限反應出在不良的生活習慣下,還是可以活得長壽啊。

上述喜愛的段落及句子皆節錄自:

書名:綠角的基金8堂課
作者:綠角
出版:經濟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