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歌: 复制周杰伦,它比你更快
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听到的新歌就像“不是周杰伦唱的‘周杰伦’”,“这样套路化地复制歌曲,AI比人还擅长”。
每天十万量级的歌曲入库,TME技术副总裁介绍,经过AI演算,平台可以辨识一首歌是否有爆款潜质。
(本文首发于2025年1月2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 南方周末实习生 曾晓涛
责任编辑:张玥
图片由张玥使用AI工具生成
“我用AI回答你的问题吧。”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沈阳在面对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应。人机共生已成为他的工作生活方式。
2023年下半年开始,沈阳迷上了AI创作,他用AI写诗、写小说、绘画、写歌。有了AI,即使是他这种“小白”也能拓宽人生的可能性。
机缘巧合下,国内一档原创音乐的综艺节目邀请沈阳参与录制。为上节目,他和团队专门创作了AI作品《逆风》,可惜最终没有被歌手选中。多名歌手表示,AI作品“没有灵魂”,但AI跑出的歌手声音与歌曲的匹配度,让他们惊叹。
AI已引起整个音乐行业的注意。2024年3月,海外音乐大模型Suno发布,不少音乐人尝试使用AI生成歌曲后,直呼惊艳。
24岁的昌伦越(网名“概念黁”)是短视频平台小有名气的音乐达人,他发了一则短视频分享用Suno生成歌曲的感受。虽然整首歌结构有些怪,“但总有一两句很抓耳的旋律”。
中国科技公司也在研发生成式AI音乐,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的琴乐大模型、网易天音、抖音豆包、趣丸科技的天谱乐、昆仑万维的天工SkyMusic等。
网易CEO丁磊曾在202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作出判断,“人工智能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大概率会成为音乐行业的标配”。
人做一两天,AI十几秒
随着Suno爆火,80后唱作人宋宝宇很快加入AI大军。他曾以歌手身份发过专辑,更多时候是音乐制作人,与众多一线艺人合作。
他将自己创作的影视配乐《伴你月落星沉》词作上传到Suno,输入曲风描述,十几秒就生成了两首歌。再依次输入流行、R&B、摇滚、嘻哈等曲风类型后,他一下子得到了八首歌。
有些歌曲片段听起来竟然还不错,“平时做首歌或demo(录音样带),通常要几天时间,最快也得一天,赶工的话质量还会受影响。”
《伴你月落星沉》经过宋宝宇工作室与各环节制作人反复调整修改而成。这也是大部分音乐作品的必经之路:先是词曲创作,再找人编曲,再请乐手录入乐器,请歌手录制人声,最后由混音师混音制成歌曲母带。
“可能吭哧吭哧做了一个月的东西,反而不如AI三分钟做出来的,还能批量生产。”宋宝宇看到一些音乐人的焦虑,当AI作品大规模灌入市场,受众习惯这类音乐,个性化的作品也许会慢慢无人问津。
即使没有AI音乐,这种现象也已经存在。深层原因是,当前流行音乐市场已经不同于往日,“以前是我写什么,你听什么,现在是你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