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言情小说家琼瑶逝世:一个时代的浪漫爱情符号

By: 袁莉
9 December 2024 at 05:12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言情小说家琼瑶逝世:一个时代的浪漫爱情符号

袁莉
作家琼瑶于2017年。她出版了60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大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作家琼瑶于2017年。她出版了60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大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CNA/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言情小说作家琼瑶上周三在台湾新北市的家中去世,享年86岁。她曾出版过多部华语世界最畅销的小说,并帮助塑造了几代人的浪漫爱情观。
她的儿子陈中维和儿媳何琇琼在琼瑶的Facebook页面上宣布她的死亡系自杀。琼瑶一直在倡导有尊严的死亡权。
“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她在去世当天的Facebook帖文中写道。“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琼瑶的首部作品《窗外》于1963年出版,是一部半自传小说,讲述了一名高中生与她的国文老师之间注定失败的爱情故事,作品获得了巨大成功。她后来出版了60多部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她的许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广告
在琼瑶的小说中,爱情超越一切,为了爱情,放弃家庭、事业、社会地位,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放弃肢体,都是值得的。“你只不过是失了一条腿,”她的1973年小说《一帘幽梦》中的人物说了这样一句名言。“她为你割舍掉爱情。”
她的故事情节往往跌宕起伏而又复杂,充满各种曲折的爱情:悲喜交集、单恋,痴情,怨恨和悲剧。她的小说包括《心有千千结》(1972年)和《几度夕阳红》(1964年)。
1963年,琼瑶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
1963年,琼瑶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
她还以将爱情故事与中国古代文学元素相结合而闻名。“我们乐于认为我们的诗词是从学校和长辈那里学来得。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是从琼瑶那里学来的,”在台湾长大的杜克大学汉学家周成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某种程度上说,我是因为她才成为诗词教授。”
她的风格非常独特,以至于过分多愁善感的言论可能会被评论“你太琼瑶了!”在台湾海峡两岸,许多女性都有“琼瑶式的名字”,它们与她笔下女性角色的名字相似,通常包含“梦”“雨”“云”等字。
她经常描写年轻人反抗家庭和社会规范的故事。正因如此,她的小说在1987年国民党政府解除戒严令之前的台湾广受欢迎,又在文革结束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流行。
在20世纪80年代,她开始在小说中讨论社会问题,如《失火的天堂》(1984年)讲述了一个被继父虐待并性侵的孤女的故事。但这些小说很少受到关注。后来,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影和电视制作上。
广告
“琼瑶写梦幻的爱情小说被知识分子批评为违背现实,而当其作品触及家暴与性侵时,又因社会尚未准备好面对这么沉重的议题而未获重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教授林芳玫在Facebook上写道。她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琼瑶小说的。
由琼瑶作品改编的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轰动一时,并让林青霞赵薇范冰冰等中国和台湾的著名演员有了早期的曝光机会。她是其中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的制片人和编剧。
琼瑶是最早进入中国庞大影视市场的台湾制片人之一。1998年,由她编剧并担任制片人的浪漫电视喜剧《还珠格格》成为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在接下来的20年里,该剧多次重播,到2018年仍高居收视率榜首。《还珠格格》讲述了两对情侣在清朝宫廷里的故事,有人将其与美国热门情景喜剧《老友记》相提并论。
琼瑶原名陈喆,于1938年4月20日——日本入侵中国数月后——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时,她随家人逃到台湾。她的父亲陈致平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母亲袁行恕亦在中学教授中国文学。“琼瑶”这个笔名的意思是美玉,来自一首中国古诗。
18岁时,还在上高中的琼瑶爱上了比她大25岁的国文老师。父母强迫她结束这段感情。更令他们失望的是,她没能考上大学,这让她的前途一片黯淡。
20岁时,她嫁给了同样有志于成为作家的马森庆。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广告
根据她1989年首次出版的回忆录《我的故事》,儿子19个月大的时候,她把他送到托儿所,这样她就可以在早上写作。出版了几部小说后,她可以买得起冰箱了,这样她每周只需要买一次菜,就有了更多时间来写作。
当她的写作事业蒸蒸日上时,她的婚姻破裂了。根据她的回忆录,丈夫嫉妒她的成功。在她26岁那年,两人离婚了。
之后,她与她的编辑兼出版人平鑫涛发生了婚外情。已婚的平鑫涛有三个孩子。她在回忆录中写道,她感到无比内疚,多次试图分手,但他坚持不同意。经过长达八年的激烈离婚诉讼之后,他于1979年与她结婚。
她在回忆录中写道,许多读者问她所写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还会问,“那些惊天动地的爱,不是你的杜撰吗?”
“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人生,”她写道。“我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我生命里的爱,会来得如此强烈?如此震撼?而且如此戏剧化?”
文学教授林芳玫写道:“书写爱情是琼瑶的事业。信仰爱情则是她的志业。”
广告
两人的婚姻一直持续到平鑫涛于2019年92岁去世。除了儿子,她的遗属还包括几个孙女。
当平鑫涛中风卧床失去知觉时,琼瑶和他的孩子们就是否继续给他使用生命维持系统发生了争吵。去世前一周,琼瑶在Facebook上写道:“生命的最后一里路,不应该是这样‘无助、凄惨’的!”
在帖子中,她回顾了自己和平鑫涛的生活:“很坦白的承认:‘我多么多么的想你!’好的你,坏的你!”
“你,已然归去,”她写道,“我,不如归去。”
一周后,她在Facebook上发帖,说自己是火花,已经尽力燃烧过。“如今,当火焰将熄之前,”她写道,“我选择这种方式,翩然归去。”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抗艾斗士”高耀洁逝世,曾揭露河南艾滋病感染

By: 储百亮
11 December 2023 at 03:12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抗艾斗士”高耀洁逝世,曾揭露河南艾滋病感染

储百亮
2006年,高耀洁在上海举办的艾滋病巡回讲座期间与学生交谈。
2006年,高耀洁在上海举办的艾滋病巡回讲座期间与学生交谈。 Mark Ralston/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中国医生高耀洁于周日在曼哈顿上城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她曾不顾政府压力揭露因混乱无序的采血活动而导致的农村艾滋病疫情。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中国政治的学者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教授证实了她的死讯,他曾帮她处理在美国的事务。
上世纪90年代末,高耀洁不遗余力地揭露和遏制艾滋病在贫困农民中的蔓延,这为她在中国赢得声望,她在国外也广受赞誉;奥巴马执政期间,她受到了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赞扬。但共产党官员最终试图让高耀洁保持沉默,她在纽约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
即使流亡在外,健康状况不佳,她仍继续为数百个村庄发声,尤其是在她的家乡——中国中部的河南省,那里的居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采血站卖血,而采血站粗劣的采血方法,导致数万乃至可能更多的人死于艾滋病。
广告
官员长期隐瞒、忽视或淡化疫情,受感染的村民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帮助,直到高耀洁和其他几位中国医生及专家激起的公愤促使政府开始分发药物。
“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毁灭的不仅是患者个人,还殃及无数家庭,”高耀洁在2016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这种人为大灾难,前所未有。然而,造成这场血祸的责任人,至今没有一个受到追究的,也没有一句道歉的话。”
高耀洁在年近70岁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第二职业——艾滋病教育工作者,当时她已经退休,不再从事日常的医学工作。但此前的经历给她的锤炼让她可以坚强地面对接下来的艰辛。
高耀洁于1927年12月19日出生于东部的山东省。她在日本侵华战争和内战期间长大——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通过内战取得了政权。她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的政策造成的饥荒,在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遭受了拘禁和殴打。后来,当她因指控官员隐瞒艾滋病疫情而被软禁,面对警察和政府官员的压力时,她说自己经历过比这更糟糕的事情。
“她的生活中经历了很多起伏,所有的逆境都考验着她的灵魂,”前香港投资银行家、智行基金会创始人杜聪(Chung To)说。该基金会旨在帮助中国农村孤儿或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如果没有她,疫情暴发的消息可能会被掩盖更久,会有更多人死去。”
医学专家王淑平在揭露中国农村艾滋病传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她在谈到高耀洁时说:“她最大的贡献是赢得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地方政府想掩盖很多事情,但他们做不到,因为高耀洁很勇敢,一直在说话。”王淑平也移居美国,于2019年去世
广告
身材矮小、笑声爽朗的高耀洁走路一瘸一拐,但这并不仅是因为年事已高。她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地主家庭,小时候双脚用布条裹了六年,这是一种令人痛苦的中国传统习俗,目的是人为制造出小巧的双脚。
她和家人定居在河南古城开封,她很快就表现出独立的性格,选择在当地一所大学学习医学。她于1953年毕业,不久后结婚,成为一名妇科医生。
2016年,高耀洁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寓。“如果不拉下毛泽东的神位,中国就没有希望,”她说。
2016年,高耀洁在纽约曼哈顿的公寓。“如果不拉下毛泽东的神位,中国就没有希望,”她说。 George Etheredg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河南省是1958年后受饥荒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66年“文革”期间,该省爆发了激烈的武斗。由于高耀洁出生于“地主”家庭而且拒绝屈服,她成了毛派激进分子的重点目标,遭到他们的毒打。她说,由于被迫在冰冷的石头上跪了几个小时,她的膝盖从此落下毛病。
高耀洁一度试图自杀。她最小的儿子在13岁那年因被诬陷侮辱毛泽东被监禁了三年。由于在那段时期承受过的痛苦以及自那以后与儿子关系长久不和,她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评价非常负面。
“如果不拉下毛泽东的神位,中国就没有希望,去毒要把这个老根挖出来,”她在2015年对一位采访者表示。
1996年,在全国各地倡导女性健康的高耀洁首次接触到一名被诊断出艾滋病的患者,那是一名在手术中因输血而感染的中国农村妇女。她在大约两周后死亡。
广告
高耀洁开始亲自走访村民家里,调查艾滋病是如何进入河南的。
她和其他医务人员发现,大量黑心血站正在向村民购买血液,其采血方法几乎肯定会导致感染的传播,而这些血站通常都有官方的支持。血站从村民血液中提取有用的血浆,把剩下的血液汇集起来重新输回需要输血的村民体内。事实证明,大量汇集血液非常易于传染病的传播,包括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
1995年,河南官员试图取缔这种行为。但黑血市场依然存在,高耀洁呼吁关闭血站,治疗被感染的村民,并对官员问责。
她经常和司机从河南省会郑州的家中出发,长途奔波数日,为患病村民提供建议、食物和衣服,并带去治疗发烧、腹泻和其他艾滋病症状的基本药物。她回忆称,在一个村庄里,她见到了一名在丈夫死于艾滋病后上吊自杀的妇女。两岁的儿子紧紧抱着母亲的脚。
“高耀洁非常重要,因为她看到了村里发生的事情,也一直在为此发声,”来自河南的前记者张继承在采访中说,他是最早报道了河南艾滋病疫情的人之一。“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做,但她经历了太多,所以一点也不怕。”
到200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艾滋之祸已成为国际丑闻,国内外的愤怒令中国官员令无法再淡化此事。中国活动人士和记者都大力支持高耀洁,她在中国新闻媒体上赢得了一定赞誉,并受到官方的欢迎,一度得到副总理吴仪的接见。
广告
但高耀洁声名日益远播让其他中国官员感到不安,这些人认为她令他们难堪,特别是当她拒绝停止自己的倡议时。2007年,河南官员曾试图阻止她前往美国领奖,但遭到了副总理吴仪的驳斥。
2009年,高耀洁移居美国,开始用演讲和写书来讲述自己的经历。她对推广避孕套以防止HIV病毒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持怀疑态度,这让许多艾滋病专家感到不满。
但由于她德高望重,即便是在预防艾滋病问题上批评她的人也对她怀有敬意。
她的丈夫、同为医生的郭明久于2006年去世。高耀洁身后留下两个女儿郭竞先和郭炎光;儿子郭锄非;妹妹高鸣凤;三个孙辈;还有生活在中国的三个弟弟和另一个妹妹。
生命的尾声,高耀洁住在西哈莱姆区的一处公寓里,有一群中国学生陪伴她并对她的著作进行编辑。她再也没有回河南,但她说过希望自己的骨灰被带回那里,撒入黄河。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