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Yesterday — 21 December 2024Main stream

评论 | 胡平:习近平为何高喊“自我革命”?

By: 胡平
21 December 2024 at 01:35

12月16日出版的中共党刊《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的文章《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引发外界强烈关注。在这篇仅仅2000多字的文章中,习近平至少30次提到“自我革命”。一提起“自我革命”,立刻使人联想到文革。在文革中,林彪多次讲,文革就是自我革命。林彪批评很多老干部,对文化大革命口头上拥护,实际上不拥护,有的还对抗,原因就是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来了,不愿意革自己的命。林彪有句绕口令式的名言:“这场文化大革命,是革过去革过别人命的人的命。”事后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文革这场自我革命,其实就是大清洗,就是党内大清洗。所谓自我革命,并不是每一个自我都要革自己的命。伟大领袖就不在自我革命之列。伟大领袖就不革自己的命。伟大领袖专革别的老革命的命。文革就是伟大领袖对他的革命同志的大清洗。眼下习近平搞的自我革命也是同样的性质。

习近平在文章里讲的很清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简言之,习近平搞的自我革命,就是习近平对党内的大清洗。文革的自我革命,打出的旗号是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眼下这场自我革命,打出的旗号是反腐败。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信息,2024年至今(12月10日)已有864人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审查调查,包括54名中管干部,236名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574名省管干部;
期内有539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开除党籍和公职等),包括52名中管干部,71名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416名省管干部。

另据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披露数据,截至2024年9月末,全国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1245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9793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37607人(含5起省部级查处)。

这三项数据自中纪委2015年开始披露,后逐年增高,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间的被批评教育和处理人数均突破“10万人”(除2022年其余四年“党纪政务处分”人数也均超10万人),2024年则在前九个月就已达19.79万,预计全年被批评教育和处理的官员已突破20万人,或创造近年的峰值。虽然官方未披露被处分或判罪官员,罚没和追缴的总金额,但从“屡攀高峰”的反腐人数可知,相关资金规模一定超出想象。举一个例子就够了。12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中级法院对被判贪污、受贿罪的原呼和浩特地方官员李建平执行了死刑。根据法院公布的信息,李建平总共涉案金额超过30亿人民币,在中共落马的大小贪官中名列第一。

自十八大上台伊始,习近平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在5年后的十九大,当局便开足马力,为习近平反腐败赫赫功绩大唱赞歌,说什么,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大管党治党力度,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担当,集中削减腐败存量,坚决遏制腐败增量;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十九大的政治报告更做出结论:“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当局7年前讲的话,今天看来,实在是莫大的讽刺。从前面引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的数据看,如今中共官场的腐败,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是变本加厉。不但人数更多,而且金额更大,大量的腐败不是存量而是增量,主要都发生在十八大以后,很多落马的高官是习近平亲自提拔任命。这无异于宣告习近平反腐败运动的失败,再一次证明了现行体制是腐败的温床,同时也表明习近平的反腐败只不过是党内清洗的工具。习近平喊出“自我革命”的口号,说明其黔驴技穷,除了重新捡起毛泽东文革玩剩下的东西,再也拿不出什么新玩意。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习近平这两年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也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持续衰退,连政府都缺钱花了,从贪官那里罚没海量赃款,在官场也来一轮“割韭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路透社

习近平在文章里讲的很清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

💾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中美关系需要“马斯克+斯威夫特”

19 December 2024 at 01:26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专栏作者

中美关系需要“马斯克+斯威夫特”

托马斯·弗里德曼
Photo illustration by The New York Times; source photographs by Mark Peters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and Robyn Beck/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我刚在北京和上海待了一周时间,与中国官员、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见面。我就直说了吧: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中国已在高技术制造业的所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如果还没有人跟特朗普提过,那么我要告诉他:他如今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绰号是“川建国”——意思是“特朗普是(中国)的国家建设者”——因为在第一次担任总统期间,他不停地批评中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种做法已激发了中国政府的热情,让他们为争取电动汽车、机器人、稀有材料等领域的全球主导地位加倍努力,同时尽可能不依靠美国的市场和工具。
“中国有了自己的‘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他的名字是唐纳德·特朗普,”曾在中国生活了30年的商业顾问麦健陆(Jim McGregor)告诉我。“特朗普唤醒了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事实:要将本土的科学、创新、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需要全国上下总动员。”
特朗普将要面对的中国是一个更难以对付的出口引擎。中国先进制造业的规模、复杂程度和数量在过去八年里迅猛增长,尽管中国人民的消费体量仍微不足道。
广告
如果要我把今天的中国经济画成一个人来描述的话,这个人会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强大高端制造业上身——像仍坚持吃菠菜的大力水手那样,但作为消费的腿细得像柴火棍儿。
中国的出口机器现在如此强大,只有非常高的关税也许才真能放慢中国的出口,而中国对非常高关税的回应可能是,开始切断美国工业现在几乎无法从别的地方获得的关键供应。这种供应链战争不是任何人、任何地方想看到的。
我两周前访问中国时,与我交谈的中国专家们希望避免这场战争。中国人的出口仍需要美国市场,但他们不会听从摆布。如果北京和华盛顿能在美国逐步提高关税上达成协议的话,双方都将受益,让双方得到做他们早就该做的事情的时间。
他们早就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我称之为“埃隆·马斯克-泰勒·斯威夫特范式”。美国将用对中国征收更高关税赢得的时间来帮助更多的埃隆·马斯克脱颖而出,让更多的本土制造商在美国制造大件产品,这样我们就能向世界出口更多的东西,减少进口。而中国将用这段时间让更多的泰勒·斯威夫特进入中国,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花钱购买国外制造的娱乐和消费品,同时也生产更多中国人民想购买的商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尤其是在医疗保健方面。
但如果我们不利用这段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创新和工业水平,作为对中国的回应,就像我们在苏联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后那样,那我们就会完蛋。
需要去中国走一趟才有所体会,但由于参议员查克·舒默2023年10月率领的国会代表团是美国立法者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官方访华,加上许多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将美国员工撤出中国的美国公司从未让这些员工返回,很多美国人错过了看到中国制造业惊人增长的机会。
广告
下面是关注制造业的撰稿人诺亚·史密斯前不久发布在网上的,他使用的数据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2000年,“全球工业生产总量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及其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盟友,来自中国的只占6%,尽管中国已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史密斯写道,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将占全球制造业的45%,将与美国及其所有盟友的相当或超过后者。
“一个国家独占制造业鳌头以前在世界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的英国,以及二战刚结束后的美国。”史密斯写道,“这意味着,在一场大范围的生产战争中,全世界的国家团结起来也无法保证能打败中国一个国家。”
让我用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正在谈论的规模:在特朗普的上一个总统任期接近尾声的2019年,中国的银行提供给国内工业的贷款全年增加了5912亿元。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这个数字去年飙升至4.82万亿元。是的,你没有看错。
我2019年访问中国是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那时,小米和华为只是两家生产智能手机的中国公司。几周前我再次去中国时,这两家公司已经成了电动汽车公司,它们都在利用自己电池技术的优势来制造非常酷的电动汽车。
小米的SU7是今年4月北京车展上的热门话题,这款车是在一个曾经生产汽油动力车的废弃工厂制造的。与此同时,在以制造电池闻名时就已涉足汽车制造的比亚迪现在更是加倍投入汽车领域。我在上海出行乘坐的都是滴滴运营的超舒适的比亚迪电动车。比亚迪现已推出了一款超小型电动汽车海鸥,起价折合美元不到1万
广告
为了将大量的汽车库存出口,中国已开始建造一支由170艘船组成的船队,这种船一次能运载数千辆汽车横跨大洋。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世界各地的造船厂每年只交付四艘这种船。是的,你没有看错。
由于中国的电网基本上归国家所有,它能在全国各地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新车销量的一半以上是电动汽车。苹果公司谈论制造电动汽车已经15年了。有人开过苹果汽车吗?
我从北京去上海坐的是高铁。这两个城市的距离与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但只需4个半小时就到了,因为列车时速超过每小时350公里,而且每天有近100趟列车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列车行驶得非常平稳,如果把一枚硬币放在列车窗台边上——硬币的一半在窗台上,一半在窗台外——硬币会在整个旅途中原地不动。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的阿塞拉列车上试试这样做,你会发现,硬币会在列车摇摇晃晃地驶出车站后的两秒钟内掉到地上。
也许你错过了这个消息:我在北京时,通用汽车对其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尖端工厂的价值进行了逾50亿美元的减记。据路透社报道,通用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汽通用汽车公司“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下跌了59%,降至370989辆,而本土新能源汽车冠军企业比亚迪的同期销量是该数字的10倍以上”。
但大家别担心,救助马上就来。特朗普已誓言要让美国恢复伟大荣光,他将开足马力采油,加倍努力生产高油耗车,并停止为购买电动汽车的美国人提供政府补贴
所以,你认为将来会发生什么?世界其他地方将逐渐过渡到使用中国制造的自动驾驶电动车,“而美国将成为新的古巴——你慕名去那里观赏那些需要人来驾驶的老式油车,”正如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擅长报道汽车行业的基思·布拉德舍对我说的那样。
广告
如果这会发生的话,我们某天从梦中醒来时会发现,中国将拥有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而且,因为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只适用于电动汽车,那意味着中国也将拥有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
这是特朗普2025年将面对的中国与他上次当总统时面对的中国有很大不同的另一个方面。就算特朗普对中国说“嘿,如果你在美国建更多工厂,我会在关税问题上放你一马”,虽然这肯定会有助于减少美中贸易逆差,但对共和党人来说,也许不是赢得选票的好办法。因为中国会这样说:“没问题,你们想要多少工厂?40个?50个?但顺便说一下。这些装配线将全部使用机器人,我们甚至能远程操作它们。”
我这次去中国学了个新词:“黑灯工厂”。一名和我一起吃晚饭的退休中国官员随口提到,她想买一张新的高科技床,于是决定去工厂看看有哪些产品。但当她来到工厂时发现,那是一家 “黑灯工厂”,灯是专门为她开的。她告诉我,工厂不开灯不是因为它停业了。而是因为工厂已经完全自动化,除了每天来清洁或调校机器的工程师外,公司没必要为任何人开灯浪费电。
正如官媒《中国日报》在一篇文章中解释的那样:“从钢板厂到手机厂,从家用电机到火箭点火装置零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向智能化生产迈进,引进了24小时不间断、无人值守进行生产的‘黑灯工厂’模式。‘黑灯工厂’,也叫智能工厂,因车间内的机器可以自动运作、不需要灯光照明而得名。”
还记得那个老笑话吗?“现代工厂将只雇一个人和一条狗。狗负责防止人触碰机器,而人是负责喂狗的。”这在中国不是笑话。
访问中国的时候,也许只是住酒店时使用客房服务,更多美国人就能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更好的了解。我很喜欢看一名德国旅行视频博主在一家上海酒店的经历,《环球时报》英文版最近对其作了报道:“‘对,电话铃响了。这意味着机器人到了,’他在视频开头时说。他把门打后看到一个机器人站在外面等他。他按下机器上的‘打开’按钮,机器上面的一个盖子开了,露出了里面他下单的食物。他取出食物,按下‘完成’键,把盖子关上,看着机器人返回电梯。”
广告
还不需要给小费。
但中国急于实现机器人化还有另一个原因:人口结构变化的必要。美国有强大的工会和增长的人口,这让机器人成为劳动者的天敌,因为机器人会取代蓝领劳动力。而中国的人口已出现缩减,而且中国严格限制工会,这使得在工厂车间使用越来越多机器人既有经济必要,也在政治上更容易(但中国也很可能面临蓝领工人的强烈反对)。
仅在过去七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已从1800万下降到900万。最新的预测是,中国目前的14亿人口到2050年时将减少1亿,到本世纪末时可能减少7亿。在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生活水平,有能力照顾所有的老人,中国将出于自身需求、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推动所有方面的机器人化。
特朗普第一次担任总统(以及拜登担任总统)期间,对中国征收关税是正确做法,因为中国没有给予我们对等的市场准入。中国一直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不给予其主要贸易伙伴对等的市场准入,并为国内企业提供大量补贴。多年来我一直在批评这个问题。历史上,中国向美国每出口一美元的商品,美国就从中国购买四美元的商品,而且中国的进口以大豆和其他农产品为主。
但可怕的原因在这里:我们不再生产那么多中国想买的东西。中国几乎能以更低的成本、通常更好的质量生产几乎所有东西。
陈博屹是中国材料科学公司青昀的创始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包括杜邦。他向我解释说,像他这样的中国年轻企业家从腾讯、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巨头那里学会了如何“快速创新和改进”。陈博屹说,他的外国竞争对手们在产品升级上速度慢得多,当它们升级产品时,新工厂也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建成。
“我们每30天就对一些产品进行升级。我们能在六个月里建成一条新生产线。我们向埃隆·马斯克和史蒂夫·乔布斯学习。美国人非常擅长将产品‘从0变1’,我们则擅长‘从2变100’。”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是因为,中国制造能力的稳步提升意味着如今几乎任何你需要的东西——从微小的零件到稀土产品——都可以在国内采购。陈博屹解释说,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拥有如此完整的本土制造业生态系统,所以你想出来的任何想法,“都能在这里完成所有的采购。我们有一个目标,在三年内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组合,实现生产和库存的零劳动力。”然后,“我们就能坐在中国遥控中国以外的生产。这将让我们能把工厂建在离客户更近的地方。”
但他也有一个警告:“未来美国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中国,而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正在向我们双方逼近。”
在中国经营的外国企业高管会告诉你,过去你必须身在中国才能进入中国庞大的消费者市场。他们表示,如今你仍然需要在那里,但这样做也是为了进入中国不断扩大的创新者市场。准备迎接更多的“中国设计”,而不仅仅是“中国制造”吧。
如果我们认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实力的增长只是源于不公平的贸易做法,那我们就是在自欺欺人。这种增长的原因也包括中国仍有大量满怀干劲工作的人,如他们的“996”工作制所描述的那样: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六天,为了追求更好地生活。还有其他原因:中国政府投资了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它故意抑制消费支出,它有看似无穷无尽的读工程专业的大学生,而没有多少读体育管理、社会学、性别研究专业的大学生。
“中国人对待教育与我们对待体育的方式类似,”在上海纽约大学任教的林汉升说。
那么,中国将埋葬我们吗?这完全不是不可避免的。
我离开中国时对其弱点的印象与对其优势的印象一样深刻。我不想看到中国出现不稳定。中国能继续让其14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很重要,但这不能以牺牲所有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代价。
我能从这次访问中清楚地看出,由于外国游客人数相对减少,许多中国人已不再了解世界如何看待中国。正如一名白宫高级官员对我所说,中国启动《中国制造2025》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惊慌失措”。该议程是一项由国家主导和资助的产业政策,旨在让中国成为从航空航天到材料科学,再到机床等先进制造业等所有方面的主要生产国。这不仅吓坏了美国和德国等更发达的制造业国家,也吓坏了巴西、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看到中国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限制国内消费。
中国有多达上百万亿的储蓄,这些钱可以用来刺激经济,但只是在对政府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把储蓄花掉。但中国政府结束新冠疫情的糟糕做法动摇了人们的信心,而且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透明度让手中有钱的人对花钱持谨慎态度。
年轻人失业率一直在17%以上、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以至于派税务人员到其他省份去追查逃税者——这些都加剧了中国人不愿花钱的心态。此外,过度建设导致的房地产危机持续让许多中国人感到“有房无钱”。中国连续三位前任或现任国防部长因涉嫌解放军中的腐败而被调查的消息也进一步损害了人们的信心。
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将中共意识形态和国有企业放在首位,这已促使中国一些最有才华的私营部门创新者悄悄地将资金、家庭或他们本人转移到日本、迪拜和新加坡。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好趋势。
我给我的中国朋友提供的免费忠告是,这种不平衡的经济不可持续。这种经济最终会产生一个针对中国的全球贸易联盟。世界不会让中国制造一切,只进口大豆和土豆。中国需要更多的护士为国内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不是更多的工程师为国外设计更多的汽车。中国的年轻人需要更多表达他们创意的渠道,而不必担心他们写的歌词会让他们身陷囹圄。我和太多说话小心翼翼或不敢说出自己想法的人交谈过。他们看到了香港的镇压。15年前的情况不是这样。这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年轻人现在渴望出国是有原因的。
对我的美国同胞们,我要坦白一件事。我在中国感染了一种从未想过会感染的病毒:“欣赏埃隆·马斯克”。
我对马斯克用他的X扩音器欺负不能自卫的人、向特朗普献殷勤的做法如此之厌恶,以至于我只想那个马斯克闭嘴走开。但还有另一个马斯克。那是一个能制造东西的天才工程师兼企业家,能用和任何中国人一样好、而且往往更好的方式制造电动汽车、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以及卫星互联网系统等大东西。
处于最佳状态的马斯克是中国人害怕和尊重的美国制造商。但特朗普却想把马斯克的时间浪费在缩减美国官僚机构上,在我看来真是不理智。他不该领导缩写为DOGE的非正式的“政府效率部”,而是应该领导另一个DOGE项目,一个让更多美国人“做好工程”(Do Good Engineering)的政府办公室。
总而言之,美国需要加紧工作,但中国需要宽松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向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致敬的原因:他为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据路透社报道,今年4月26日,布林肯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了会晤后,在前往机场途中绕道前往位于中国首都艺术区的“莱蒎”唱片店。
布林肯买了两张唱片,一张是中国经典摇滚歌手窦唯的专辑。另一张是泰勒·斯威夫特2022年推出的专辑《午夜》。路透社的报道指出,斯威夫特2019年推出的专辑《情人》(Lover)发行后一周内在中国流媒体播放、下载和销售的总量超过100万次,这对一名国际艺人来说是创纪录的数字。
中国消费者有这个需求。我想对中国领导人说,是时候为你们的人民提供更多这种供应了。这对我们两个国家都有好处。

托马斯·L·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是外交事务方面的专栏作者。他1981年加入时报,曾三次获得普利策奖。他著有七本书,包括赢得国家图书奖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From Beirut to Jerusalem)。欢迎在TwitterFacebook上关注他。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评论 | 程晓农:美中冷战定格 - 中国经济下行的国际关系难题

By: 程晓农
19 December 2024 at 05:01

笔者准备在本文中讨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经济下行的非经济难题。不少人可能马上会想到,中国经济的非经济难题当然就是政治因素,然后就会联想到中南海权斗。其实,中共军方高阶军官遭到清洗,未必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果;而且,高层权力斗争也不太可能是一个长期型过程。那中国今后的经济状况,最可能受到什么样的非经济难题影响或冲击?本文就此试做分析,也作为我在2024年末对今后数年乃至多年的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一个总结和预判。

一、观察未来中国经济的误区

中国未来经济状态的两大观察误区是,单纯经济观点以及非经济摩擦无关论。

所谓的单纯经济观点,就是就经济谈经济,似乎一切经济问题都可以用经济思维来找出答案。然而,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明明已经在发生作用了,比如,中美这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正在加速,那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能解决的吗?军备竞赛到底因何而起,是贸易摩擦造成的吗?是贸易政策可以解决的吗?

而所谓的非经济摩擦无关论,就是认为,国际经济局势会一如既往地依照过去几十年的模式运转下去,至于科技领域的技术竞争和国家安全领域内的反间谍对抗,都是短暂的局部小问题,与国际大格局无关。“中美研究中心”(ICAS)12月12日在华盛顿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驻美使馆公使的发言,就代表了这种说法。

这两个误区既有类似之处,又有不相干的地方。类似的地方在于,单纯经济观点以及非经济摩擦无关论,都偏好把研究者自己不熟悉或者想回避的非经济领域的摩擦和对抗,排除在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分析之外。这样,分析者才能用自己习惯了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工具,来演绎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

之所以说,单纯经济观点与非经济摩擦无关论又有不相干的地方,是因为,非经济摩擦的发生,并非经济政策或者经济全球化本身的结晶,而是中国政府的国家政策之产物。比如,大量盗窃他国实验室阶段的知识产权,这在被盗国必然产生刑事责任调查,当中国用“引进先进技术”的政策,设法规避这些“盗案”调查的时候,本身就说明,中国政府很清楚地知道,盗窃知识产权本来就是既不合法、又违背国际商业规范的作为。

中国持续多年地用“市场换技术”的说法,大量广泛地夺取发达国家的各种技术和专利,再把这些技术和专利用于生产与发达国家类似的产品,进而夺取发达国家的市场,获取巨额的贸易逆差和外汇储备,这就造成了必然的非经济摩擦。

推动经济全球化1.0版的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假定各成员国之间有基本的尊重知识产权的共识,但WTO却没有“防贼”机制。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1.0版的“养贼”机制,世界贸易组织必然软弱无能,无力应对。

之所以称单纯经济观点以及非经济摩擦无关论是观察误区,是因为国际社会以及中国国内的研究圈常常按照“路径依赖”的方式,总想把对中国经济的分析,还原到过去几十年当中形成的惯性思维之轨道上,因此而误入盲区。其结果就必然越来越偏离国际局势的新现实。

二、中美冷战的源起:2000年中国用战争威胁来应对“盗案追究”

如果摆脱单纯经济观点以及非经济摩擦无关论,那就可能发现一种理解未来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新认知方法,即美中冷战开启五年后的未来国际格局,将走向一个与以往五十年截然不同的方向。其基本特征是,美中之间只可能在高风险防控方面互相协调,却不再存在双方无条件合作的空间。

为什么说,美中冷战开启五年了?因为,这场冷战的起始点是2020年1月,距今差不多满五年了,而挑起中美冷战的,则是中南海的决策者。2020年1月中国的海军舰队第一次突然抵达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中途岛海域,举行了针对美国海军的军事演习。中共国家安全部的官方外宣媒体多维新闻网同时宣布,中国“攻台必攻美”。

对美国来说,这是1942年中途岛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空袭之后,这个海域第一次有外国海军舰队来此发出军事威胁。当时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域和檀香山海军基地并没有航母舰队,只能临时从加州圣迭戈军港出动“罗斯福号”航母编队去仓促应对。

为什么中共要做这个动作?它的军事意图很明显。但在军事意图之外,其实还有政治意图。当时正是特朗普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从2018年开始,特朗普总统决定用贸易战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压力,促使中国坐上谈判桌。美国的联邦调查局曾经公布,中国通过盗窃手段窃取的美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平均每年价值5千亿美元。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战之战略目的,其实是针对中国长期的大规模技术盗窃,关税本身不是核心目的,而是试图通过谈判来终止技术盗窃的一种工具。

然而,三年谈判下来,美国一无进展,中共既不承认技术盗窃,也不承诺从此尊重美国的知识产权,反而扩大了用于技术盗窃的多个“千人计划”。客观地讲,特朗普总统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中共在顽固不让步之外,还会着手加强对美国的军事威胁,进而试图反过来逼美国放弃“盗案追究”,于是就发生了中途岛美中海军海上对垒的场面。

中共当时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非此一端。2020年3月中共又公开宣布,中国海军已经在海南岛三亚东面的龙坡海军基地建成了地下潜艇洞库,从此南海的深水区域将成为中国的战略核潜艇舰队的“堡垒海区”,从这里可以隐蔽而安全地随时用带核弹头的潜射洲际飞弹,打击美国全境的任何目标。这是美国自美苏冷战时期遇到苏联制造的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再一次遇到一个红色大国发出的公开核威胁。

当时特朗普总统正投入总统大选,未及时就此作出全面反应。然而,中共的上述战争威胁,事实上就完全终止了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的美中盟友关系;此后,当美国政府采取多方位的应对之后,中美冷战的国际格局就定格了。如此来看,五年来,国际社会当中,多国政府和国际商界对上述中美关系的严重逆转,确实相当忽视,因此才有了涉中经济的单纯经济观点和非经济摩擦无关论之言论空间。

三、美中关系:从无条件合作变成有协调对抗

自从中共点燃了中美冷战之后,拜登在过去四年中,逐步采取了一系列多方位的应对策略,其涵盖的范围,从科技战到反间谍战,从在东亚地区重新配置兵力,到美军多兵种前进基地的开辟等等。这些应对,全都是从美国在美苏冷战中积累的“冷战工具箱”里找出来的办法。

在美中两个核大国针对对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加速的同时,美中冷战的国际格局也就“格式化”了。能不能看懂这种国际关系的重大转折,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了解中共点燃中美冷战之举的全部含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如何理解未来长期的美中关系呢?美中之间还能返回尼克松时代以后那五十年的轨道上吗?认识未来的美中关系,在美中冷战已历经五年之际,现在国际社会有两种认知框架。

一种是非冷战认知框架,采用这个框架的分析者,不关注美中冷战的起源和延展,一厢情愿地以为,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并无差别,无非就是贸易战罢了,而经济全球化1.0版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多国商界都希望明年美国的关税政策越早清晰化越好,那样跨国公司的经营,就可以有比较明确的风险管控。

中国的学者完全不知道中南海五年前点燃中美冷战的过程;但他们全都在讲一点,就是,冷战对中国不利,中国经受不起冷战。正因为他们不懂冷战被点燃之后无法退出这一冷战铁律,所以,今年8月中国的澎湃新闻网连发多篇以《寻找“基辛格”》为题的文章,这种缘木求鱼的思维,的确给人以不识时务、管窥蛙见之感。

而另一种认知框架就是美中冷战的认知框架。用这个框架来看,美中冷战是长期型的锁紧型结构。研究者首先要分析,冷战架构下,美中两国将在军备竞赛和核武器管控、长期经济实力的竞争、高科技领域的对中管控、国际金融地位的竞争、防范互联网恶意攻击等等领域会如何博弈,然后才能分析,中国经济下行将长期面临的国际关系难题是什么。

很显然,拜登卸任以后,特朗普总统将沿着美中冷战的轨道,继续强化两国之间的实力竞争,这就是当下所谓的特朗普关税战的背景。需要指出的是,美中关系进入冷战格局之后,美中之间当然不会再有过去五十年当中的那种无条件合作了。

但是,两国之间也并非是无条件对抗。因为,核大国之间必须就重要议题随时协商(比如核武器数量的竞赛等),以免两国关系“出轨翻车”。关于这一点,拜登在加州与习近平面谈时,已经讲过了。在大量核武器构成互相威胁的时代,冷战大国之间,有一个共同责任,即在竞争和对抗中防止热战。这就是冷战之所以被称之为“冷”的原因。

四、普习“棋局”重开,“起手”宛若“云手”

需要了解的是,在冷战格局下,美中之间相互渗透的经济上的自由竞争,将逐渐淡出,若继续清谈美中贸易“自由化”,就成了迂腐之议。特朗普总统的加关税意向,是他上任后与各国调整经济贸易关系的一种可以运用的手段;到底这个关税手段要怎么用,用不用,什么时候用,用到什么程度,全看双方的协商过程了。

与此同时,现在经济全球化1.0版已经到了必须大调整的时候了。而能够主导这次全球贸易金融大调整的,只能是美国。所以,特朗普总统居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和时机,可以与各国来商谈经济全球化1.0版如何调整。

但是,调整经济全球化1.0版,其实并不是特朗普总统的首要任务,他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议题,必须优先解决。比如,在国际上,如何尽快在俄乌战场上停火,如何应对中美冷战的挑战等等,会耗费很多心力;而在美国国内,如何有效地管控边境,清理上千万的非法移民,如何恢复毒品管制等等,也是急迫的政策议题。

美国政府并非世界政府,美国与各重要国家政府的相关协商,从来就不可能谈一次就通盘解决。即使是盟友,双方也有利益上不一致的地方,会有拉锯。因此,关税作为谈判手段,自然就会在运用上反复调整,可用可不用,可大用也可小用。如此看来,不能把美国的对外关系,简单化地理解成贸易政策或者关税政策;其实还不如说,关税和贸易政策,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种可能会用到的工具。特朗普总统上任后,会与主要的盟国调整一系列经贸关系,还有关于非法移民和毒品管控的议题等等。

但是,美国接下来要处理的国际大议题,并不都是跟盟友协商;有些大议题,美国是必须跟对手协商的,比如俄乌战争和美中冷战,这些相关的对手,在军事、谍报战方面,也是美国的敌手。与敌手协商,跟与盟友协商,完全是两回事。其中的差别在于,与盟友协商,有基本的信任在;与敌手协商,对方是否可以信任,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最近特朗普在12月8日播出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 News)的访谈中表示,他已经与习近平沟通,要求中国协助乌克兰实现和平。12月11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CBS News)又报道,特朗普总统已邀请习近平明年1月来华府参加川普总统的就职典礼。

这就是典型的与对手协商的“起手式”。美国与中国已在冷战状态中交手五年了,今后会长期这样对峙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请习近平协助乌克兰实现和平,以及对不可能应邀的习近平发出参加美国新任总统就职典礼的邀约,就是一种典型的与对手的交手,而且是一种“太极拳”的“云手”。

中国早就不再是美国的盟友了,自从中国主动在2020年1月点燃中美冷战之后,美中之间过去五十年的盟友关系和信任,已经被中国终结了,美中关系从此转化成了中美冷战中的对手关系。所以,在处理美中关系方面,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与第二个任期所面对的,是截然相反的国际局势,他面对的棋局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用围棋来比喻特朗普总统对中共的“起手式”,可以说,特朗普总统目前的做法有点象是在围棋开局时率先落子。这第一步的后手可有无数种变化,对未来的棋局之作用则似有似无;待对手回应一子后,对手的意图就展现出来了。

双方的这盘“棋”会继续,各自都想取得更多的“势”,也不断地紧对方的“气”。而贸易战不过是这盘棋里可能要落的几个子,但谁也无法预测,这几个子在这盘棋当中是第几步。因为,每一步棋都需要根据对方的落子来决定,而每个子又是互相呼应、相互关联的。

不懂这盘“围棋”的人,可能会缺乏耐心,因为刚开局是看不出输赢的;而懂得棋路的人,才能逐渐看出盘中“大势”的变化,和局部地块的“死活”。这是一盘有一方最后力竭不支,才能决出胜负的“棋局”;上次的那盘“棋”收盘时,倒下去的“棋手”叫苏联。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观点和立场)

© 路透社图片

美中两国国旗

💾

评论|余杰:从钱凯港到上海:中国的新殖民之路能走多远?

By: 余杰
18 December 2024 at 22:00

秘鲁饮鸩止渴,中国强取豪夺

2024年11月14日,习近平出访秘鲁,以视讯方式参加秘鲁钱凯港开港仪式,并在秘鲁媒体《秘鲁人报》发表题为《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表示将实现“从钱凯到上海”的“繁荣之路”。

秘鲁在2013年就与北京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的拉丁美洲国家之一,习近平更把秘鲁形容为“太平洋对岸的邻居”(隔着太平洋也能成为邻居,中国的野心比太平洋还大)。中国连续十年蝉联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钱凯港则是中国在拉丁美洲发展“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这意味着习近平在美国的后院再下一城,他能不踌躇满志、顾盼自雄吗?

习近平的文章引经据典,从中国古文明和秘鲁印加文明谈起,声称中方愿同秘方一道“共同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有多少秘鲁人明白,习近平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是腐败共同体、独裁共同体、狼狈为奸共同体?

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盛大欢迎习近平,对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拜登表现冷淡,显示左派的秘鲁政府抛弃同为美洲国家的美国,投向远在亚洲的中国的怀抱。博鲁阿尔特在APEC论坛上提到钱凯港,形容它将“替贸易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替该国经济“注入活力”,对中国感恩戴德、山呼万岁。

近年来,秘鲁政治动荡,6年换了6个总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左派政客,个个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博鲁阿尔特原本是卡斯蒂约的副总统,2022年底,卡斯蒂约遭到罢黜并逮捕,她就捡漏当上了总统。随后,卡斯蒂约因收受3500万美元贿赂被判刑20年6个月。博鲁阿尔特声称她将打造“两袖清风”的政府,谁知她本人很快就深陷弊案——她被拍到手上戴着昂贵的劳力士手表,遭到司法部门调查。检察官和警察先后搜查其官邸和总统府,找到十支劳力士等品牌的手表和卡地亚珠宝等奢侈品,指控其涉及非法致富。此前,她解散了调查自己哥哥尼卡诺贪污案的特种警察部队,涉及滥权。

博鲁阿尔特很可能步前任后尘,锒铛入狱。习近平的来访,成了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中国修建的钱凯港真能点石成金,让秘鲁低迷的经济焕发生机,那么将近三分之一深陷贫困线以下的国民的生活将大大改善。民众若能吃饱穿暖,就会对政府感激涕零,同时忘记或原谅总统的贪腐行为。秘鲁再贪腐,比起中国来,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中国基层官员中频频出现亮眼的“表叔”、“表哥”,而到了习近平的级别,已不需要像博鲁阿尔特那样靠戴名表来显摆了。

秘鲁官方将中国视为救星,却不知道,这是与虎谋皮。博鲁阿尔特和习近平茫然不知钱凯当地居民早已怨声载道。记者发现,钱凯市区奄奄一息,海鲜餐厅大部分空无一人。在港口正式运作之前,渔业和旅游业已经凋零。港口防波堤改变了水流,破坏了良好的冲浪条件;在俯瞰水岸的一面墙上,被喷漆写上“不要大港”。40岁的居民科昂提斯说:“这座港口像是怪兽,来这里搞乱我们的生活……很多人来这边,觉得‘哇,好壮观!’但他们没有看到现实是什么。”

习近平的“一带一路”,不是金流滚滚的“新丝绸之路”,而是掘地三尺的“新殖民之路”。秘鲁不是第一个受害的国家,钱凯也不是第一个“中国租界”。

一带一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钱凯和秘鲁明明有多个前车之鉴,可惜博鲁阿尔特等政客故意“选择性失明”,然后马不停蹄地奔向万丈深渊,最终必将车毁人亡。

被人民起义推翻的斯里兰卡女总统拉贾帕克萨,在位时将中国的“一带一路”视为拯救凋敝经济的灵丹妙药。斯里兰卡有一座中国人兴建的汉班托塔港,这座港口成为拉贾帕克萨狂妄自大的象征,导致该国陷入混乱,并引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其仓皇逃亡埋下了伏笔。为了偿还部分债务,斯里兰卡不得不向一家中国国有公司授予为期99年的港口商业活动特许权——正好跟当年英国租借香港的时间一样。包括该港口在内的若干中国兴建的大型项目,被人们描述为大而无当的“白象”——这个词取自泰国的一个传说,指的是所有这些不成比例的投资,这些投资导致了国家的毁灭。

汉班托塔港并没有为斯里兰卡带来工作机会和经济成长,反而严重破坏了当地环境,加剧了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当地环保人士罗山指出:“港口所在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今天,什么也没有剩下了。村民们因为放弃了港口周围地区的家园而得到了可怜的补偿,中国人将在那里建造新建筑。当地面被清理干净时,我有一次看到港口周围有500头大象群。500头,你能想象吗?……在当地政客的支持下,港口和众多村庄的建设侵蚀了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对中国最忠顺的“兄弟之国”巴基斯坦,也曾将“一带一路”视为脱贫之路。其中,瓜达尔港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和旗舰项目。十多年前,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对参加开港仪式的人群说:“今天是新时代的黎明。”然而,十多年之后,这个港口空空荡荡,周边民众陷于赤贫之中。谢里夫本人因贪腐而被捕,被判刑七年。

世上从来没有免费午餐。中国的所谓“援助”,已被很多国家视为“流氓式援助”。巴基斯坦学者哈立德指出:“中国在所有项目中都占了大头。以瓜达尔港为例,相当有限的收入中有90%归中国营运公司所有。巴基斯坦政府获得10%,而俾路支地区政府则分文未得。”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前分析师、长期报导“一带一路”的记者马德尔表示,中国的运作模式是:中国的银行贷款给这些国家的政府,这些政府再把贷款所得转给中国的建筑公司,然后慢慢向中国的银行还债。这意味着,这些钱基本上从未离开过中国,“而还款及利息最终由其他国家的纳税人来承担。”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展开前所未有的“圈地运动”,让这片黑色大陆陷入更深重的苦难。美国学者博黛蓉在《红色大布局:中国钱进非洲的真相》一书中指出:“中国现在在非洲是一支强大的力量,而且中国人也不会离开非洲。他们对非洲大陆的拥抱是战略性的、有计划的、长期的。”法国学者和记者米歇尔、巴瑞特和伍德在《黑暗大布局:中国的非洲经济版图》中更严厉地对中国的新殖民政策提出批评:为了发挥金钱与时间的力量,中国向所有工地、所有国家输出数以万计的劳工;中国在自己国家发展简易的科技,然后完美地套用到非洲的需求上;中国贩卖大量武器给陷入战乱的国家,而且往往同时卖给作战双方;中国支持被西方制裁的独裁政权,却美其名曰“尊重各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和“互不干涉内政”。他们警告非洲各国,不要再相信中国的那些“友谊万岁”的鬼话了。

南非前总统姆贝基的弟弟、政治评论家莫莱齐·姆贝基指出:“非洲向中国卖出原料,而中国向非洲出售成品,这是一种危险的方程式,只是在复制过去非洲与强势殖民国的关系。”2006年,姆贝基在一场对南非大学生的演讲中,引用了弟弟的这段话,并警告说:“非洲不应该让自己封闭在与中国的‘不平等关系’里,就像以前外来的殖民强权一样。”

笃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习近平,拒绝承认自己是新殖民者。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帝国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最后阶段,而且更是中国式共产主义的最后阶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法新社

2024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秘鲁在利马政府宫举行的钱凯“巨型港口”虚拟落成典礼上鼓掌。

💾

评论 | 唯色:重又推出西藏文革泥塑《农奴愤》只是出于怀旧吗?(十三)

By: 唯色
17 December 2024 at 06:13

十一、 新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拉萨增添了多个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剧场,统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今又有新话再次命名,称其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基地”。整座古城被这样那样的基地点缀得愈加拥挤,似乎每一块砖瓦、每一片角落都在诉说着“翻身农奴”的感恩与欢呼。表面上,这似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怀旧潮,实际上,这样的“怀旧被制度化和机构化”【1】了,是一种有意识的、有步骤的历史改写和洗脑叙事,承载着一场更深远的政治任务:打造一种经过筛选和重塑的历史记忆,同时为新的意识形态灌输提供场景和符号。

“农奴”与《农奴愤》的形象在这些基地中再次复活,却不是文化遗产的复苏,而是意味深长的“再利用”。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基地”,充满了各种“新发明的传统”制造的戏剧。

2007年“雪监狱”被设计成“人间地狱”之荒诞。
2007年“雪监狱”被设计成“人间地狱”之荒诞。
(唯色拍摄)

1、“雪城”里的“雪监狱”

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可以对处于濒危的布达拉宫起到保护、保存的作用,而不是被当局拿来当成炫耀“解放”的门面,更不应沦为旅游经济的牺牲品,增加旅游经济含金量的成分。而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含义,不仅仅在于布达拉宫这一古建筑本身,还包括周边相互依存、景色协调以及有着同样普遍价值的传统民居,任何粗暴的、无知的、贪婪的“减少”与“增加”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过错。

然而,1994年,当局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迁走了布达拉宫下面的“雪”(意为“下面的庄园”),这片延续了数百年人间烟火的居民点被迅速清空。与此同时,却在原址上刻意保留了几处过去属于图伯特政权的机构,如雪巴列空、雪监狱、雪造币厂等,以及几处旧时贵族的宅院,整合成一个名为“雪城”的“基地”和旅游景点——正如自比是西藏人民“活菩萨”的前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所言:“把布达拉宫雪城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2007年“雪监狱”被设计成“人间地狱”之荒诞。
2007年“雪监狱”被设计成“人间地狱”之荒诞。
(唯色拍摄)

2007年,经过重新设计的“布达拉宫雪城”正式对外开放。官媒声称,这里是“反映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一个缩影”,尤其是“雪监狱”被塑造成“旧西藏”的“人间地狱”。“雪监狱”的布置无疑是整个“雪城”的核心亮点:墙上陈列了手铐脚镣等刑具和几张人皮人骨的图片,还挂了两张真假难辨的“人皮”,几间牢房里塑造了农奴主残酷迫害农奴的雕塑,配合着模拟的皮鞭抽打声、呻吟惨叫声,以及阴森的音乐和解说,通过忽明忽暗的灯光效果,营造出一种恐怖的“旧西藏”气氛。

其中最荒谬的当属“蝎子洞”。因为在所谓的“旧西藏”,拉萨仅有的两座监狱并无“蝎子洞”,这与所谓的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收租院”中添加的水牢如出一辙,是出于阶级斗争的宣传需要而编造的虚构场景。更可笑的是,官员在视察重新装修后的“雪监狱”时,对“蝎子洞”提出了严厉批评,不但对塑像表现出的农奴形象很不满,认为农奴被塑造得过于健壮,不符合“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宣传需要,还认为趴在农奴身上吞噬血肉的蝎子数量太少,要求立即追加蝎子的数量,以便更好地展现“蝎子啃噬农奴”的血腥场面。由于时间紧迫,金属材质的农奴塑像无法尽快重制,但蝎子却可以补充。于是,“蝎子洞”里很快增添了几只肥大的栩栩如生的蝎子。

2007年“雪监狱”被设计成“人间地狱”之荒诞。
2007年“雪监狱”被设计成“人间地狱”之荒诞。
(唯色拍摄)

我曾参观过重新布置后的“雪监狱”。站在无中生有的“蝎子洞”前,我不禁想起在北京见过一位中国知名的医学专家,她曾在文革时期“援藏”过,她对西藏的印象至今停留在被意识形态的宣传全然固化的那个年代,当得知我是藏人时,她激动地问道:“西藏现在还有蝎子洞吗?我们当年就听说布达拉宫有个蝎子洞,农奴主动不动就把农奴给扔进去,让蝎子活活咬死。”显然她对“蝎子洞”的存在深信不疑,我只能无言以对,因为无论我如何解释,她都会认为我是在“隐瞒历史真相”。

精心策划的戏剧性展示愈演愈烈。据后来也去参观过“雪监狱”的朋友描述,如今的“蝎子洞”已经加入了灯光秀,蝎子在声光电效果下显得活灵活现,仿佛一部恐怖片的场景。朋友发给我看的照片让我也目瞪口呆,忍俊不禁——想要多少蝎子就有多少蝎子,想让多少蝎子疯狂地啃噬悲惨绝伦的“农奴”就有多少蝎子疯狂地啃噬着,这种夸张的展示方式不仅没有让人感受到“旧西藏”的恐怖,反而带来了一种黑色幽默感,令人对那“万恶的旧西藏”恨不起来了。

注释:
【1】见《怀旧的未来》(The Future of Nostalgia),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美)著,译林出版社,2010年。

© 唯色拍摄

2007年“雪监狱”被设计成“人间地狱”之荒诞。

评论 | 魏京生:年终看明年中国经济--没希望

By: 魏京生
17 December 2024 at 00:26

习近平召开了一个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了一通废话之后,通过了一个政策声明。按惯例第一段话是安民告示,说是要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接下来才是要作的实际内容,也就是如何解决消费不足的措施。

什么措施呢?还是楼市、股市和地方政府的薪水,没老百姓什么事儿。这三项主要内容能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吗?我看不能。倒像是让大款们再捞最后一把,然后像叙利亚的阿萨德一样转移到国外,自己过好日子去了。本国的老百姓就无所谓了,管它洪水滔天呢。

这个阿萨德确实够奇葩的。他在伦敦银行里存着几千万英镑,临走还转走了一千多万美元,就是不给军队发工资,以至于军队临阵解散,败给了一帮游击队。可能习总的一帮贪官污吏从此得到了启发,也在做着最后的刮地皮,准备一走了之。国家人民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无所谓,反正老百姓也不待见这帮家伙。

有人反驳说,稳定房市股市不是在救经济吗?那咱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救经济,怎么扩大消费市场的。

首先是房地产市场。多年来抬高房地产市场价格,贪官污吏和他们的白手套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多数穷人却买不起房子。一些小中产们跟着贪官污吏炒房,倒是也活跃了一些市场。但主力是政府串通下的大企业,高房价养肥了他们,他们能把钱转移到海外老婆孩子的账户上,帮助别人发展经济去了。

最近两年终于扛不住房价了,价格暴跌正好是个市场自我调节的好机会。可中共的资本家和学者们开始大哭大闹,说是什么房地产崩溃经济就要崩溃了。这是给继续抬高价格造舆论,这是要给继续割韭菜造舆论。于是就不断出台用纳税人的钱补贴房地产的政策。

这个政策是为了稳定房地产吗?骗人的。房地产下跌正好可以让穷人买得起房子,正好可以解决房地产滞销的问题,回收资本,继续经济循环。至于贪官污吏的白手套们破产,那就让他们破产吧,这在市场经济中很正常。做出错误决策的人必须为此负责,合情合理,利国利民。当然,这不符合贪官污吏们的利益,不符合弃船逃跑的阿萨德们的计划。

股市的情况也差不多,经济停滞,股市肯定不好。那这帮操纵股市的大佬们怎么继续割韭菜呢?用老百姓纳税的钱投入股市,炒高价格再赚他最后一笔。然后用数字货币方便地转移到海外,为老婆孩子们在海外继续花天酒地住豪宅打下基础。

有人说一部分资金给地方政府发工资,应该还是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吧。这个可要分析着看。对于最底层的公务员,可以增加消费,也安定他们的人心继续为大佬们服务。可是公务员中的大部分,其工资福利等消费已经是老百姓的几倍,给他们加钱不会增加消费,只会增加储蓄。所以这部分也没有扩大消费市场,只是稳定了专制队伍的人心,保证了逃亡之前政局的稳定。这个比叙利亚的阿萨德高明一些。

既然统治集团都已经摆出了烂尾的架势,不顾一切为逃亡的路线做准备,又加上美国下决心要打贸易战,可谓是雪上加霜。明年的中国经济必然是烂尾经济的最后阶段。一大群所谓的大佬们带着财富润出去;一大群所谓的中产们成为破产户,加入到穷人的队伍中。而穷人,特别是没有出路的年轻人,就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造反,要么犯罪。

明年中国的政治也会随着经济进入到大动荡的局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路透社

图为广东深圳;“一些小中产们跟着贪官污吏炒房,倒是也活跃了一些市场”。-笔者

评论 | 严歌苓:翩然而去的琼瑶

By: 严歌苓
17 December 2024 at 00:17

十二月四日,琼瑶在台湾淡水的家里走了。她自己决定了“走”的方式和“走”的时间,用她自己的话,是“翩然而去”。翩然,让我想到丝方尽而不甘自缚的她,终于破茧而出,化为一只扇舞翅膀飞天的蝴蝶。她化蝶了,但没有与她对飞互舞的“梁山伯”为伴,因为她的“梁山伯”变质了,变成了那个背着她立下排她在外的遗嘱的叫平鑫涛的男人。这一个行为,足够让他对她四十多年的“爱”全日蚀。看到网络上对于琼瑶的负面评语,我觉得人们应该对这个以文字立命的女作家多些善意,多些尊重和理解。什么叫“小三儿”?那是把自己当花养,以待有朝一日名花有主的女性。多半小三儿们是不创造价值的,是被供养的美丽寄生虫。她们和男人们是供养者和被供养者的关系,而琼瑶恰相反,她是自供和供他的独立劳动者,她的书籍、影视,以及由这些衍生的一切商业产品供养了她瘦小身影背后的一个出版公司,多个电影电视公司,还有那几个非血缘的晚辈。我有理由认为,琼瑶没有了平鑫涛这个出版者,琼瑶照样是多产、高利润、知名度广阔的琼瑶。而平鑫涛没有了琼瑶,只能是一个惨淡经营的出版人。 因为琼瑶,平鑫涛阔绰了,他获取了除了琼瑶百分之十五的版税之外的一切利润,所以,琼瑶是劳方,平鑫涛是资方,逆时穿越几十年,回到那时中国大陆的语言,就是前者为劳动阶级,后者为剥削阶级。

虽然我没有读过琼瑶的书,但琼瑶这名字我听了四十余年。稍有些文艺范儿的中国大陆女人对琼瑶都很熟。琼瑶是和邓丽君差不多时间登陆中国大陆的。记得那时我刚从舞蹈演员转变成军队创作员,偷听邓丽君的歌和私下看基于琼瑶小说的电影录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密甜禁果。琼瑶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成了我们时尚的向导。我们苏醒一般,意识到中国大陆几十年所缺失的阴柔之美。我们在周末脱下戎装,换上香港澳门的二手舶来品,踏着邓丽君歌曲的节奏,跳起一生中的第一支交谊舞。那些俊男美女的电影让我想到,原来中国之外的少男少女就活这一件事啊:爱情。那么少男少女最要命的事,不就是爱情吗?可我们是不敢承认的,我们羞答答地管爱情叫“个人问题”,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里,小小个人的事,便成了“问题”。而琼瑶的人物们的“伟大事业”,就是把“个人问题”变成大家的问题,变成人类的问题。在宏大叙事的成长环境里长大的我,从来没想到人是可以那么煞有介事地过自己的个人感情生活,甚至,人可以把个人感情当个人奋斗目标。渐渐的,我又悟到,难道个人的感情世界不就是很多女人的整个世界吗?我的祖母,我的母亲,她们的朋友,对于她们不就是如此吗?国难再大,国破山河在,只要个人感情完好,都是可以安度苦难的。国破山河在,只要有爱情,事事处处能让人感时花溅泪,苦难未尝不能滋养心灵。虽然我更擅长把个人感情和命运交织到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用民族的甚至是人类的命运来对称关照个人命运,但我并不认为对女性个人感情和命运更专注的关注是不值得的。大多数女人的个人感情,就是她们的命运。台湾不是大陆先集体后个人的地域和文化,台湾人更注重个人的一切,这是我在对比中发现的。而在今天,我不得不承认,中国大陆很多在当时成名的文学作品是有时效性的,时效一过,读者不仅不产生共感力,连弄懂它们都困难。相反,有关个人的文学艺术作品,更容易获得永恒的存在地位。宏大叙事的价值系统跟着历史、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而个人感情的经验,永远具有人性的共性。最个体的才可能是最人类的,书写个人,就是书写人类。加缪在他的小说《鼠疫》中写道:要了解一个城市,就去看这个城市的人怎样工作,怎样恋爱,怎样死亡……(翻译大意)。要了解一国,一洲,一个地球,难道不也同样?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和戏剧遗产,有多少是关于小儿小女私情的经典?比如《西厢记》、《聊斋》、《白蛇传》、《金瓶梅》、《红楼梦》……在琼瑶的书和邓丽君的歌风靡大陆的时代,是我从辽阔的伟大故事转向观测个体内心的时代;内心有一条走不完的路。

琼瑶是从照料平鑫涛的岁月中,感受到生命的高贵在于尊严。人的出生不由自主,人生过程中,又有多少选择是完全自主的?那么告别生命,琼瑶选择了自主。我感到自己无权评说她的最后选择,因为我知道,主动的动能使一切秘密和未知变得略可预测,正如很多处于恐惧的人会先下手为强。对我们人类,死亡是终极的秘密,永远无解的未知,而正因为未知的不可解,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是终极的恐惧。主动掌握生杀制动闸,琼瑶在自己和恐惧之间,或多或少地做了赢家。对于一个要强的女子,琼瑶对自己先下手为强,跟她充满妥协和无奈的生命的最后较量,她是胜出一方。看过她的影视和她的照片的人应该了解,琼瑶是个完美主义者,她在她的故事里寻找尘世间无有的完美爱情。完美主义者都是爱美之人,爱美之人必然怕丑,在自立一生的琼瑶眼里,丧失自主自理能力,是不美的,她怎么可以允许自己不美?

我想,写了五十多本书的琼瑶很累了,是歇息的时候了。让人们去说三道四,称她为“小三儿”好了,一个写破了手指头供养了一群人的“小三儿”,倾尽一生心血其实受着剥削的“小三儿”,他们反正是不懂。对于不懂的人,何必理会,何必一般见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路透社

琼瑶是从照料平鑫涛的岁月中,感受到生命的高贵在于尊严。

旧闻评论|一篇消失了的宣传稿

By: unknown
16 December 2024 at 14:05
CDT 档案卡
标题:一篇消失了的宣传稿
作者:宋志标
发表日期:2024.12.14
来源:旧闻评论
主题归类:山西女硕士被“收留”事件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一个有精神障碍的女子,在她不幸走失的过程中,只要被有意或无意地引向替男人生养的结果,就是拐带行为。在这个黑暗过程中,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支付金钱,就该被定义为人口贩卖来论罪,并同时追究其中的胁迫、囚禁、强奸及虐待罪行。‍‍‍‍‍‍‍‍‍‍‍‍‍‍‍‍‍‍‍‍‍‍‍‍‍‍

汉语素来有多义性,可汉语同时具备精确描述的能力。在上述使用场景下,这名女子的遭遇可以被精确地定义和定性,除非有人从一开始就想打马虎眼,比如用“收留”一词来概括,否则绝不该出现这种狡猾的修辞,堪比汉语之耻。‍‍‍‍‍

山西晋中市榆次区卜女士13年前走失,近期被偶然发现幸存在100多公里外某个山村破院。她这些年成为生育机器,被迫生育四次,一个夭折、一个送人、两个留存于官方所谓的“收留”之家。对此,三联《失联13年后,一场被全程围观的直播寻亲》有较全面的报道。‍‍‍‍‍‍‍‍‍‍‍‍‍‍‍‍‍‍‍‍

目前卜女士回到了真正关爱她的亲人身旁,处于安全的庇护下,可这个悲惨故事依旧散发着令人作呕的细节。姑且不论曲折的情节,单说笼罩在故事上的诸多别有用意的用词、极易误导的描述,都需要真心关切此事的人打起精神甄别。‍‍‍‍‍‍‍‍‍‍‍‍

在列举卜女士走失至现身的时间线时,有一篇12月2日刊发于山西新闻网法制频道的一篇宣传稿值得注意。它的标题叫《和顺县公安局:用行动诠释责任 以服务温暖人心》,内容是该县公安局人口中心携青城派出所民警帮助一名患精神疾病女子(即卜女士)找到家人。‍‍‍‍‍‍‍‍‍‍‍‍‍‍‍‍‍‍‍‍‍‍‍‍‍‍‍‍‍‍‍‍‍‍

这是一篇标准的正面宣传稿,借卜女士找到亲人的事颂扬县镇两级公安“为人民服务”的事迹。这个稿子的目的当然是表扬公安持续付出,终于让卜女士与亲人破镜重圆。在这个宣传文本中,卜女士的悲惨遭遇被淡化,成为通讯员苏又锐上价值的素材。‍‍‍‍‍‍‍‍‍‍‍‍‍‍‍‍‍‍‍‍‍‍‍‍‍‍‍‍‍‍‍‍‍‍‍‍‍‍‍‍‍‍‍‍‍‍‍‍‍‍‍‍

翻看最新的山西新闻网,2日刊发的报道列表中已无此篇踪迹,它从“政法风采”栏目中神秘消失了。可以想象,这篇宣传稿的作者、和顺县局的审稿人以及山西新闻网的责编,此刻恐怕如坐针毡,因为他们联手促成了一次“低级红高级黑”的翻车宣传。‍‍‍‍‍‍‍‍‍‍‍‍‍‍‍

从舆情角度看,这篇宣传稿在效果上适得其反。在悲剧面前,它的宣传腔与颂扬基调令人反感,可它的“不合时宜”不在于正能量基调,而在于它提供了数条信息——这些信息本来是表扬警方的作为,可只要将其放入时间轴线,即能佐证警方的破绽。‍‍‍‍‍‍‍‍‍‍‍‍‍‍‍‍‍‍‍‍‍‍‍‍‍‍‍‍‍‍‍‍‍‍‍‍‍‍‍‍‍‍‍‍‍‍‍‍‍‍‍‍‍

该宣传稿对卜女士的遭遇,使用了“收留”一词,提供的信息如下:1当地公安早就知道卜女士作为精神病人的存在,两级公安还为两个孩子解决了户口难题。2形容卜女士无法正常交流,说不出姓名和来历。3民警采集了卜女士血样,十几年未放弃替她寻亲。‍‍‍‍‍‍‍‍‍‍‍‍‍‍‍

在山西新闻网刊登这篇宣传稿的次日,即12月3日,和顺县公安局发布第一次警情通报。值得注意的是,通报与宣传稿的口径一致,对卜女士流落辖区山村,同样用了“收留”的定性词。就此或可推测,2号的宣传稿卡在3号通报前问世,似有铺垫的考虑。‍‍‍‍‍

很多人在读到卜女士的故事后,感到不可思议的点是,她怎么会经历三年新冠疫情管控期而不被判定为异常人口?从宣传稿可知,派出所早已经将其视作张家的家庭成员,外界的疑惑在警方那里不是问题。这也可以说是宣传稿的一大“功劳”。‍‍‍‍‍‍‍‍‍‍‍‍‍‍‍‍‍‍‍‍‍‍‍‍

从三联的报道可知,寻亲志愿者朱玉堂在村里没问出卜女士的身份来历,然后将其带到县城宾馆好好安顿后,卜女士在脱离村里的环境下,顺利地提供了诸多能证明她身份的许多人名。志愿者快速获知卜女士身份信息,打了宣传稿一巴掌,反证公安工作方法不对。‍‍‍‍‍‍

根据红星新闻报道,卜女士哥哥在当年寻找妹妹时,警方采集了他及父亲的血样入库。既然宣传稿说当地也采过卜女士的血样,为什么未能从失踪人口库中对比上?这个涉及异地采样的时间、入库程序等,似乎不可贸然否定,可宣传稿中这个疑点必须得有解释。‍‍‍‍‍‍‍‍‍‍‍‍‍‍‍‍‍‍‍‍‍‍‍‍

让县局宣传稿彻底被动的,是和顺县联合调查组12月10日再通报,“已对涉嫌犯罪问题立案侦查,并对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一版通报不仅剔除了“收留”说,还指向刑罪方向,这让2日的宣传稿丧失了全部的前提,稿子站不住脚了。‍‍‍‍‍‍‍‍‍‍‍‍‍‍‍‍‍‍‍‍‍‍‍‍‍‍‍‍‍‍‍‍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没有2号的宣传稿,和顺县在处理此事时会少了许多被动。虽然首次通报也有“收留”表述,可宣传稿对县局与镇派出所行动的简介,为更强烈的舆论质疑供应了材料。宣传稿约等于用自我表扬,打破了官方的信息封锁。‍‍‍‍‍‍‍

如此一来,和顺县官方、尤其是警方对卜女士的所作所为,就会被纳入前后对比中。过去的做法难圆其说,若要定嫌犯的罪,那当年警方的做法算不算一种纵容?宣传稿提供了比对警方作为的信息点,这让问罪涉案人的同时留下了问责公职人员的线索。‍‍‍‍‍‍‍‍‍‍‍‍‍‍‍‍‍‍‍‍‍‍‍‍‍‍‍‍‍‍‍‍‍‍‍‍‍‍‍‍‍‍

这可能是少有的宣传为新闻服务的一次“误操作”,一篇宣传稿强有力地扯动舆情走向与舆论态势。当然也要辩证地看,宣传稿对官方处置确有扰动,可它却成了民间追问公权的依据。舆论僭越新闻后,宣传不仅有纪律,还有风险,诚哉斯言。

一本成为习近平精神指南的俄罗斯小说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观点

一本成为习近平精神指南的俄罗斯小说

高安西, SAM CHETWIN GEORGE
Pool photo by Maxim Shemetov/EPA, via Shutterstock
10月底,当全世界都在关注逐渐升温的美国选举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全球抵制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他对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伊朗、埃及和其他几个国家的领导人说,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动荡和变革为特征”的关键新时代。
“是任由世界继续动荡,还是推动世界回到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习近平问道。他引用了1863年的一部俄罗斯小说作为未来任务的精神指南,这部小说歌颂了革命斗争,并启发了弗拉基米尔·列宁。
习近平经常引用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学传统来表达他破坏——并最终取代——西方思想和制度的意图。但是,通过在金砖国家——一个正不断扩大以纳入新成员的集团——内部倡导革命牺牲精神,习近平正在表明他有意团结发展中世界,以加强与美国力量的斗争。
广告
随着习近平正准备考验特朗普对支撑美国主导秩序的体制和联盟的承诺,从这本中国领导人作为灵感来源引用的晦涩难懂的激进小说中,可以一窥习近平的心理状态。
这本名为《怎么办?关于新人类的故事》的小说是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于1862年和1863年在牢房中写成的,当时他被指控与颠覆组织有联系,沙皇当局以“推翻现有秩序的邪恶意图”为由将他监禁。这部小说在西方鲜为人知,也许是因为它蜿蜒曲折、扑朔迷离地讲述了一个乌托邦式缝纫合作社中的三角恋,读起来十分艰难。俄罗斯诗人阿法纳西·费特表示,车尔尼雪夫斯基真正的罪行是“形式上最糟糕的有预谋的矫揉造作”,读这本书是一件“几乎无法忍受”的事情。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可以证明这一点,他在北京担任记者时曾多次尝试读完这本书,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本书对习近平的吸引力在于其中一个叫拉赫梅托夫的主要人物。他是贵族后裔,16岁时反抗专制的父亲,通过艰苦的体力劳动强健体魄,并移居圣彼得堡,在那里他被招募到一个地下组织,重生为一个“非凡的人”——终极的革命者。
拉赫梅托夫舍弃了美食、美酒和美色。他阅读哲学、文学和科学经典。他不用床垫,甚至为了考验自己,在钉床上过了一夜,弄得浑身是血。他“完全漠视个人情感,没有私心”,只专注于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本书激进的功用主义思想激起了列宁的共鸣,他借用《怎么办?》作为自己在1920年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的标题,在文中,他与和平主义的社会民主党人决裂,支持组建一支由积极进取的职业革命者组成的先锋队。
它还激励了毛泽东的许多激进红卫兵,以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响应毛泽东号召到农村与中国农民一起生活的城市青年。习近平本人就是这些所谓的下放知青之一。据他自己说,他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当时他住在陕西农村的一个窑洞里。他对拉赫梅托夫的苦行方式感到“震惊”,但认为这是磨练意志的理想方式。习近平曾说过,他以拉赫梅托夫为榜样,舍弃了床垫,洗冷水澡,在雨雪天气进行户外锻炼。
广告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峰会上呼吁的正是这种牺牲和坚韧的精神,他对其他领导人说,拉赫梅托夫“坚定不移的决心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我们时代的风暴越大,我们就越要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开拓进取的勇气站在最前列”。
也许很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在面向西方的介绍中淡化了习近平的计划的激进性质,在习近平讲话的官方英文记录稿中删去了他对拉赫梅托夫的提及。
在削弱美国力量的努力中,习近平一直在不断加大压力。2022年,他宣布与俄罗斯建立“没有止境”的伙伴关系,并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与普京总统保持一致。他还一直在鼓吹他所谓的“全球安全倡议”,这是他的计划的修辞和哲学框架。该倡议拥护“共同安全”和保护各国“正当安全关切”等理想。但它的真正目的似乎是为那些挑战美国战略利益的人提供掩护(中国曾援引该倡议为普京入侵乌克兰辩护),并最终保护中国及其伙伴国的利益和政治制度不受美国的制约。
中国领导人希望有更多国家加入这一阵营。在喀山,当金砖国家迎来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新成员,以及古巴、委内瑞拉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等申请国和观察员国时,习近平和普京反复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其中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革命或列宁主义根源,不需要什么鼓励就能团结起来反对美国。正如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在动身前往峰会时所说:“金砖可以成为摆脱美国极权主义的出路。”
习近平认识到地缘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性,并正在编织一个威权者联盟。他巩固了中国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在伊朗与以色列的代理战争中加强了对伊朗的支持,并避免批评中国唯一的官方盟友朝鲜出兵支持俄罗斯的乌克兰战争。中国努力修复与印度、越南和巴西等国之前破裂的关系,并在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习近平似乎相信目前的势头有利于他。另一方面,特朗普上台正值美国的能力因中东和乌克兰的冲突而捉襟见肘之际。他的周围既有孤立主义者,也有对华鹰派,同时他的言论也让人们怀疑美国是否会坚守对乌克兰和台湾等盟友和伙伴的承诺。
广告
上个月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峰会上,习近平发表了明显针对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的言论,预示了他的强硬姿态。他列出了一系列“不容挑战”的“红线”,包括不介入北京在南海的领土争端,坚持要求华盛顿“支持”中国统一台湾的目标——这些措辞远远超出了美国几十年来的承诺。
普京仍然是习近平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俄罗斯国家媒体今年报道称,普京计划在今年6月习近平生日时送给他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作品的旧本,他还把金砖国家峰会放在了拉赫梅托夫的祖居地鞑靼斯坦地区举行。今年10月,两人在喀山克里姆林宫会面,那里位于曾被命名为车尔尼雪夫斯基路的道路的尽头。
但是,实际谁说了算是无可置疑的。习近平正在继承拉赫梅托夫的衣钵——“非凡的人”、历史的推动者——并相信他的钢铁意志和高瞻远瞩的领导力将把世界从美国的动荡中解救出来。

高安西(John Garnaut)是地缘政治风险咨询公司Garnaut Global的联合创始人。他曾任《悉尼先驱晨报》驻华记者,并担任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的高级顾问,著有《薄熙来家族的起落》。

Sam Chetwin George是Garnaut Global中国研究主任,也是也是文化刊物《中国遗产》(China Heritage)的研究员。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评论 | 陈破空:邀请习近平出席就职典礼,特朗普首次出招

By: 陈破空
14 December 2024 at 05:27

12月中旬,美国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他的就职典礼,即2025年1月20日在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庄举行的新总统就职仪式。

媒体追问特朗普阵营,此消息是否确实?特朗普阵营起初既未肯定也未否定,但稍后,其发言人证实确有此邀请。媒体问及中方,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则语焉不详,顾左右而言他。看来,邀请确有其事,问题只是:习近平是否接受了邀请?或者说,特朗普已经出招,习近平是否接招?

特朗普邀请习近平出席总统就职大典,可能出于多重原因和意图。

在双方最近的私下交流中,习近平和中方可能提出,若要缓和美中关系,中方要求或希望特朗普给予习近平国事访问的待遇。这历来是中共领导人的心病,从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尽都如此。从美方得到红地毯、三军仪仗队、21响礼炮、白宫盛宴的最高礼遇,是历届中共领导人的渴求,倒过来可以加持自己在中共党内的地位,潜台词:连美国总统都承认我的地位。这相当于另一种“册封”。

但通常,美国政府只给予盟邦或民主国家领导人最高礼遇,而避免给予专制国家领导人同等礼遇。以至于,从小布什开始,开创庄园接待模式,与中共领导人非正式会谈。之后,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都沿袭这一模式,非正式接待中共领导人。如何回应习近平再次要求最高礼遇,特朗普或灵机一动,直接邀请习近平出席他的总统就职大典。

这一招,实际上令习近平进退两难。不去吧,坐失良机(借特朗普之力,或可加持习在党内濒于下滑的权威和地位。)去吧,有些怕怕。

习近平不无顾虑,如果其他国家领导人缺场,就自己一人去,鹤立鸡群,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尤其,他不会英语,不擅国际礼仪,历来在外交场合表现笨拙,到时将如何自处?如果他自己都觉得压力山大、控制不住紧张,可能就此婉拒。如此一来,特朗普也可顺水推舟、顺手推脱:已经给你最高礼遇,你不来,就不能再抱怨我没给面子。

幕后交流中,中方也有可能向特朗普阵营提出:请你们也邀请其他国家领导人出席,越多越好,如此一来,习近平的出席就显得比较自然,还可顺便举行双边会谈。特朗普的发言人稍后表示,也向其他国家领导人发出了邀请,但没有具体说明包括哪些国家的领导人。但,即便有其他国家领导人出席,习近平也未必就敢出席。顾虑重重之下,僵化的习当局,可能派出一名高官作为特使或高级代表团代表习近平出席。

从特朗普的角度来说,如果习近平接受邀请、当真出席,他似乎就能吃定习近平:看,我们关系很好,你我是颇有私交的朋友,那么,做事就不要过分。比如,何必扬言攻打台湾?何必向美国输出芬太尼?何必向美国低价倾销中国商品?尽管,习近平是最顽固的共产党人,他的哲学是,既要合作,又要斗争,而斗争才是主线。但特朗普做足笑脸,你习近平还动辄斗争,似乎就不那么好交代了。按习近平本人的话来说:“那就不好说了!”

特朗普向习近平发出这一邀请,或许还有另一层心思:你来看看我们的民主制度,多么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看看我,靠选举上台的领导人,获得人民的授权,多么荣耀!你们这些小圈子自封的领导人,感觉如何?难道不需要反省和改变吗?

无论特朗普意图如何,也无论习近平怎样接招,但,特朗普邀请习近平出席美国总统就职大典,必然引发巨大争议。

其一,自1874年以来,美国总统就职大典,就不曾邀请外国领导人出席。美方的通常做法,邀请各国驻美国大使出席在国会山庄举行的美国新总统就职仪式。其二,美国更从不曾邀请专制国家领导人出席这一重要庆典,连国事访问都是障碍。其三,当下美中两国处于竞争和敌对状态,实为最大敌国,特朗普邀请习近平现身国会山庄、美国总统就职大典,肯定招致广泛的批评和非议,还可能引发部分宾客的抵制,酿成额外的政治危机。

再者,邀请习近平,是否邀请普京?碍于国际法庭对普京的起诉和通缉,或不至于邀请普京。那么,特朗普的大国外交,是联俄抗中?还是联中抗俄?岂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尽管,联中抗俄绝非符合时宜的选项。

特朗普的性格,历来独立特行,此次大选,他获得压倒性选票,即获得选民充分授权,加之国会参众两院都在共和党的主导之下,特朗普可能不顾争议,我行我素,一开始就打破外交惯例。

特朗普还未上台,美中关系已经演绎出奇特篇章。可以预料,未来四年,在特朗普任内,美中关系绝不平静,或明争暗斗,或波澜迭起,而且,还可能时不时显现出人意料的戏剧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Adriano Machado

笔者:从特朗普的角度来说,如果习近平接受邀请、当真出席,他似乎就能吃定习近平(图)。

评论 | 陈破空:大动作,出动90艘军舰意欲何为?掩饰中共内乱

By: 陈破空
13 December 2024 at 00:19

12月9日前后,中共突然摆出前所未有的军事大阵仗:出动90艘舰船(60艘来自海军,30艘来自海警。)从南海、台海、直到东海,摆出海上长蛇阵,其指向,与国际上定义的第一岛链重合,似乎有突破第一岛链的冲动;同时,中共宣布在福建和浙江东部设立七个“临时保留空域”,有效期从12月9日到11日,作势要在这三天展开最大范围、最大规模的军演,或随时转变成真正的战争。

与此同时,12月9日,中共突然在广州地铁搞起机场式安检,引发民怨沸腾、民众怒骂,当天即草草收场。但中共此举之意图,应是配合未来攻台战争,在广州试点测试戒严或封锁。如果测试有效,就可向其他大城市推广。一旦战争爆发,这类戒严或封锁,一则防台湾反攻,二则防国内民变。

针对中共90艘军舰的空前大动作,台湾不得不防,国军全军戒备,严密监视共军动向。但,在预定时间内(12月9日至11日),中共的军演并没有登场,忽然安静下来。原来是一番假操作、假动作?这一时期,台湾军方在台海一带探测到若干中共舰船;12月10日,在台湾附近探测到47架共机。共军扰台,与前无异,如此而已。

中共此番大动作,表面上,借口台湾总统赖清德出访并过境美国,表示抗议和反制。但中共出动多达其军舰总数的三分之二,沿第一岛链布阵,赤裸裸威胁台湾的同时,更赤裸裸威胁菲律宾和日本。第一岛链,北起日本千岛群岛,南经台湾,到婆罗洲岛,跨越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广大西太平洋海域,历来是美国和西方防范、围堵红色中国的重要防线。

习近平和中共的大动作,似乎有意显示中共的“实力”,已经达到可以同美国和亚洲盟邦摊牌、对决的程度。意图之一,显然是向即将再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提前亮肌肉,并提前划红线。

中共把台湾总统赖清德称为“顽固的台独分子”,其实,习近平才是“顽固的共独分子”(共独,即共产党独裁)。两岸之间,真正的台海和平破坏者、麻烦制造者,从来不在台北,从来就在北京。奉行暴力、镇压和威胁的一党专政一日不亡,台海就一日不得安宁。

除了针对特朗普和美国的外部因素,中共这次大动作,更可能出于内部因素。当下,中共内斗激烈,党内高层、尤其军方高层频频出事。11月底,曾是习近平军中第一亲信的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上将苗华突遭“停职检查”。至此,七名中央军委,已经倒下两名,中共军事指挥中枢几近瘫痪。同时还传出更多军中高层或高级将领可能涉入苗华大案。包括国防部长董军,也有外媒报出其不利消息。

此时此刻,习近平不惜开动中共海军军力的三分之二,沿第一岛链排兵布阵,声势震天,但最后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虚晃一枪。这番操作,更可能是烟幕弹,借以掩护党内激烈的权力斗争,以及军方高层的剧烈震荡。

11月,中共未按惯例在月底召开政治局会议。12月9日,却破例召开政治局会议,该会时间背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遭快速推翻,中共在海上搞大动作。但这次政治局会议的最大疑点却是,身为习近平军中最高亲信的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员何卫东竟罕见缺席。他是隐身第一岛链搞事?还是如苗华般出事?原因不明,引发外界猜测纷纷。

习近平同不断翻新的反习派之间,持续斗争,内斗不止。自七月份的三中全会以降,这种内斗愈演愈烈。种种迹象显示,内斗的诡异程度,可能导致中共高层的权力重组。由此推之,笔者有理由认为:中共在台海虚张声势,更可能是遮掩中共内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Tingshu Wang

12月9日前后,中共突然摆出前所未有的军事大阵仗:出动90艘舰船。

评论 | 何清涟:美中关税战的前哨战硝烟弥漫

By: 何清涟
12 December 2024 at 23:20

美国拜登政府并未满足于“跛脚鸭”角色,正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作为,自12月2日开始发起第三波打击中国晶片产业的重大行动,宣布对近140家中国实体进行出口管制。北京也没闲着,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已开始限制向欧美等国出口用于制造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件,很可能是北京出台更大规模禁令的前奏。考虑到拜登政府积极介入叙利亚内战及俄乌战争的行动,直到1月20日新旧政府交接班之前,中美两国绝对不会处于“西线无战事”状态,所有这些,可算作美中关税战开幕前的“前哨战”。

美中晶片战三年以来最大规模之战

12月2日,拜登政府出台任内第三波对中国半导体行业大规模出口禁限措施,将140家中国公司纳入管控清单,这轮制裁包括三方:中方,包括总部位于北京的半导体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北方华创科技集团公司(NAURA Technology Group),拓荆科技(Piotech)和深圳新凯来技术公司(SiCarrier)。东南亚国家:这些措施对24种额外的芯片制造工具和三种软件工具实施限制,其中包括对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制造的半导体设备也实施了出口管控。美国国内及盟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路透社分析,这轮与半导体设备相关的出口管控措施很可能影响到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科磊(KLA)、运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等美国公司以及荷兰阿斯麦(ASMI)等半导体设备制造商。

要言之,新管控规则将扩大美国的权力,以遏制美国、日本和荷兰制造商在世界其他地区制造的芯片制造设备出口到中国的某些芯片工厂。以色列、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制造的设备也受该管控规则约束,而日本和荷兰将获得豁免。该管控规则还将决定某些外国商品何时受美国管制的美国产品内涵的数量降至零。这将使美国能够监管从海外运往中国的任何物品,如果其中含有任何美国芯片。

美国出手打压以晶片为核心的中国科技产业之战自 2018年开始。拜登政府从2021年以来开始共发动三轮晶片战,但从打击范围和深度来看,最近这第三轮前所未有,条款要求对列于管制名单的中国公司申请购买的产品一概拒绝,而且不只适用于美国厂家和供货商,也适用于韩国、日本、荷兰等地公司。

中国的回应:我不买了

出乎意料的是,中国这次一反过去隐忍的姿态,不仅口头抗议,还摆出“你不卖,我还不买了”的强硬姿态,12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北京发表声明,指美国随意修改贸易规则,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给中国相关行业和产业链的安全稳定造成实质性损害,建议国内企业谨慎采购美国晶片,实则是要求中国企业尽快摆脱对美国晶片的依赖,转向寻求国内替代。考虑到这四大行业协会的官方背景,可以看作是政府态度。

美国媒体目前重心在叙利亚、川普内阁任命与民主党反对这类事情上,对这轮制裁未作多少反应,新加坡于泽远那篇《中美科技打响脱钩战》(联合早报,12月8日)流传甚广,其观点有参考价值。该文主要观点是:因为中国这几年在晶片研发领域取得进步,有底气与美国晶片脱钩。论据是:1、自2019年-2022年,美国持续扩大对中国的制裁范围,从限制晶片在手机领域的使用,扩大到了军工、医疗、汽车等领域,最后基本覆盖了所有领域。这类制裁确实一度让华为遭受巨大损失,甚至被迫出售部分手机业务。但华为不仅熬过了难关生存下来,还在包括手机业务在内的不同领域取得重大发展,据说华为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和迭代高端晶片。2、中国在应用范围更广的中低端晶片领域更是异军突起。去年,中国进口了3500亿美元的晶片(约2.5万亿人民币),是中国耗费外汇最大的一项进口商品。但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出口的晶片已经超过9300亿元人民币,全年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不成问题,中国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晶片出口国,尽管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中低端晶片,但中低端晶片涵盖了大部分应用范围。

中国的报复行动接二连三,按日期排序如下:

12月3日,中国表示将禁止向美国出口某些稀有矿产,立即停止向美国销售镓、锗、锑和所谓的超硬材料,理由是它们属于军民两用物项。石墨的出口也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彭博社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出口管制的开局,如果与华盛顿的贸易摩擦升级,出口管制可能会扩大到数十种利基材料。美国固然可以在全球范围寻找替代原材料,但这些原材料的开采和提炼需要时间,成本也要远高于中国,美国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短期内将大幅上升。

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美国人工智能晶片巨头英伟达开展反垄断立案调查。

12月10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从新年开始,中国可能会进一步限制向美国和欧洲供应乌克兰用于制造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件。中国电机、电池和飞行控制器生产商已开始减少向欧洲、美国等地发货,甚至索性停止了交付。根据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报告,中国控制著近80%的商用无人机市场。

美中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困时期

特朗普近日宣布他与习近平通话,希望北京在结束俄乌战争上发挥作用。按照原来设想,以关税作为谈判工具,会在此事上让北京配合。被视为“跛脚鸭”的拜登看守政府这么多作为,实出外界意料。

中国在大选之后,与世界各国一样,认为只要专心应付特朗普2.0政府就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的几条原则性的调控措施,例如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应付国际贸易中单边主义的兴起与地缘政治风险,就是为了应付国际市场紧缩,具体措施当然得等特朗普2.0正式上任有所动作之后。12月10日早上,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赴华出席“1+10”对话会的IMF、世界银行、WTO、新开发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强调“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是好事而非风险”,算是隔空向特朗普放话。特朗普及时作出反应,12月11日宣布将邀请习近平来参加1月20日的就职典礼。

但华府最近的几项行动,却使中国未来面对的不止是关税战:

12月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27票对62票的结果通过《共产主义关键教育法案》(Crucial Communism Teaching Act),旨在教育美国学生有关共产主义的危害和历史影响,中国作为共产极权国家的代表,将成为选修教育材料的主要来源。

12月10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网络威胁情报整合中心、联邦调查局黑客局、联邦通信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安全机构为全体众议员举行了一次机密简报会,说明中国涉嫌通过“盐台风”(Salt Typhoon)深入美国电信公司并窃取美国通话数据等攻击行为。鉴于此前“伏特台风”(volt typhoon)行动造成的伤害,两党议员纷纷表示,一系列与中国有关的网络黑客攻击行动令人担忧,国会也将采取立法措施。

此时距1月20日还有将近40天,鉴于克林顿总统1994年12月为应付墨西哥金融危机在圣诞假期都日以继夜地办公,以及本届政府正在积极作为,特朗普2.0对华关税战还未开幕,前哨战已经硝烟弥漫,我相信美中双方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拳脚来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Kevin Lamarque

拜登(图)并未满足于“跛脚鸭”角色,正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作为,自12月2日开始发起第三波打击中国晶片产业的重大行动。

评论 | 王丹:美国还是应当欢迎中国留学生

By: 王丹
12 December 2024 at 03:46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逐渐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出现了针对中国留学生的限制和排斥现象。但我认为, 美国仍然应当欢迎中国留学生来美国读书, 因为长远来看, 这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来说, 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经验: 晚清时期和民国初年,日本为了推动自身现代化转型,积极欢迎大量中国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这一政策不仅培养了大量现代化的教育人才,也培养了一批志向远大的政治活动家。他们通过学习和接触西方思想,为中国的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十年前, 笔者曾在台湾从事教育工作,期间接触过不少赴台湾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我认识的不少中生通过在台湾学习的经历,深刻地接触到了民主制度的运作方式、自由思想的传播渠道,以及多元社会的宽容性。他们受到的影响, 已经在心中扎根。此外, 2022年冬季,中国爆发了备受瞩目的“白纸运动”,这场反对疫情封控政策的示威运动迅速从国内蔓延到海外城市,成为全球社会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美国作为全球媒体、信息传播和社会运动的主要聚集地,成为了这次运动的重要海外活动基地。许多参与白纸运动的活动家和推动者,都是海外留学的中国年轻人。这些留学生通过学术交流、社会观察,以及自身对民主自由的追求,成为了推动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年轻人的觉醒和行动,不仅反映了个体对自由与权利的渴望,也凸显了教育、民主思想以及国际交流的巨大影响力。

这些历史事实表明,留学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通道,能够让年轻一代接触到不同的政治观念、思想体系,进而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可能性。美国也可以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理解为何应当保持开放的留学政策。

不可否认,近年来一些所谓的“小粉红”现象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担忧。有些美国人担心中国留学生可能持有极端的民族主义观点,甚至影响美国校园的言论自由与民主氛围。然而,历史和社会变迁都证明,改变历史的从来不是大众,而是少数具备思想启蒙和行动能力的人。即使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持不同观点,但美国仍然需要保持开放性,让那些少数的渴望改变中国的年轻人, 有机会为未来做好理论与实践上的准备。

总之, 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是复杂的,社会交流和留学政策的影响力也无法仅通过简单的排斥政策来消除。美国不能因噎废食, 而是应当通过积极的政策手段, 引导和鼓励中国来的留学生向法律, 政治, 历史,哲学等学科领域流动。 目前,来自中国的F-1签证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申请最多12个月的选择性实习训练(OPT),而STEM专业学生可以申请额外的24个月延长。然而,这一政策主要集中在STEM领域。为了促进中国学生对美国宪政民主的理解,并减少中国对美国学生的文化和政治影响,我认为, 应该扩大OPT延长政策的适用范围,允许所有F-1签证学生申请24个月的延长。 这一政策不仅能够鼓励中国学生选择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习,还能帮助他们在美国体验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

总之, 我们应当认识到,接纳中国留学生, 并引导他们学习现代化的价值体系,这并不仅仅是为了美国经济利益或者教育收入,更是为了增强美国在全球文化、民主和思想影响力上的战略主动性, 因此是符合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的。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观点和立场)

© LM Otero

2015年8月22日,一名中国留学生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报到。

评论|余杰:黄仁勋该不该领取港科大的名誉博士学位?

By: 余杰
12 December 2024 at 02:53

与中共合作的科学家,跟与纳粹合作的科学家有什么不同呢?

2034年11月23日,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造访香港科技大学,获颁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

如果在纳粹时代,一个美国公民、美国科学家或企业家,跑到纳粹控制下德国大学去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绝大多数有良知的美国民众会认为,这是对祖国的背叛,对美国价值的背叛,在道德上具有严重缺陷。

英国学者菲利普·鲍尔写过一本名为《为第三帝国服务:希特勒与科学家的拉锯战》的书,讨论了普朗克、海森堡和德拜三位顶尖物理学家与纳粹合作的历史:普朗克顺从希特勒对科学界犹太学者的清洗,施加压力迫使爱因斯坦辞去普鲁士科学院的职位;海森堡建议被占领的丹麦的前同事,必须为了德国的胜利而团结一致;德拜一直担任德国物理学会的管理职位,并签下那份有“希特勒万岁”字眼的效忠信,却又声称自己是“科学家中的科学家”、真正的“非政治化”。

在专业研究上,这三位科学家都是佼佼者,但在黑暗时代的道德征战中,他们都是失败者。正如学者哈柏雷尔所说:“科学家们的失败出自于他们在道德上的迟钝,以及他们没有定义、描述或甚至认知责任问题的能力。”纳粹政权成为可能,不是因为人们无力阻止,而是因为人们没能采取有效的行动——事实上,连觉察到这样做的必要性都没有——直到为时已晚。

与他们相反,作为希特勒统治下的公务员和德国抵抗运动的一员,吉尔维斯指出:“在这场德国的灾难中,我们必须从中学到的其中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平心静气地看待一个民族会陷入无所作为的困境,接受每个人都有可能堕入太过算计、机会主义或胆怯,以至于迷失自己,再也无法回头。”

吉尔维斯八十多年前的批评,对于今天富可敌国、动见观瞻的黄仁勋来说,仍然切中肯綮、一针见血。黄仁勋施施然地到访已沦为警察城市的香港,去接受一个可有可无的荣誉博士学位,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英伟达是美国数一数二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包括中国都有布局,作为辉达的老板,接受这个学位,有何不可?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铁的事实:中共政权的本质与纳粹政权并无二致。难道科学家可以只专注于科学技术本身,企业家难道可以只在乎帮助股东赚钱,不必有基本的是非善恶判断吗?黄仁勋是美国公民,英伟达是美国公司,如今美国与中国、自由世界与极权世界,已经开始生死搏杀,美国公民和美国公司仍然要继续过去三十年“两边通吃”的“好日子”吗?

在盛大的典礼上,黄仁勋表示,英伟达25年前来到中国,在香港、上海浦东、北京、深圳的研究中心已经有很多香港科技大学校友、长期工作伙伴参与建设英伟达的事业,并帮助建立了中国的科技生态。他说:“从一开始,我们就有幸见证了中国令人惊叹的科技产业的形成。”

黄仁勋只说出了部分真相。中国确实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某些高科技领域做出惊人成就,正如纳粹德国和苏联也做出过同样卓越成就。但是,极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往往是局部的、昙花一现的、不可持续的。当年,苏联在跟美国和西方的晶片竞争中失败了。1990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硅谷,硅谷科技大亨以沙皇等级的盛宴款待他——多年后,他们还会以更奢华的盛宴款待习近平。戈尔巴乔夫承认:“未来的概念与技术都是在美国诞生的。”

早在1983年,负责发展军事科技的苏联元帅奥加可夫私下告诉一位美国记者:“冷战结束了,你们赢了。”原因很简单:“所有的现代军力都建立在经济创新、技术、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军事技术是以电脑为基础。在电脑方面,你们远远超越我们。在你们国家,每个小孩五岁开始就有电脑了。”同样,中国必将在苏联失败的地方迎接其一败涂地的未来。

与恶人餐叙,却假装看不见坐牢的义人

除了台面上的典礼,黄仁勋还有隐藏行程。据中国媒体《快科技》报导,他在会后前往深水埗小吃店大快朵颐。黄仁勋是一位善于作秀的科技大亨,刻意在公众面前展现其平民色彩,在世界各地商务访问时,常常到路边摊品尝在地美食。此前,黄仁勋在故乡台湾访问时,也曾晒出其去过的餐厅名单,我仔细一看,发现他的饮食品味平平。这一次,他们去的也是一家大排档。不过,这次我关注的焦点,不是他吃了什么,而是他跟什么人一起吃饭。

最先发布餐叙照片的,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同席之人,还有多位大学校长、富豪及科技界重量级人士。陈茂波在社群平台上所说:“席上有全球创科界的领军人物、本地大学和科研界的领袖、刚从海外回流香港的教授和正在这里就学的年轻人。”

陈茂波此前多次代表被美国制裁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国际会议,出尽风头。此人在香港政坛声名狼藉,诽谤、酒驾、贪腐,丑闻数不胜数。更严重的是,陈茂波不仅是香港的财神爷,更兼任维护香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换言之,就是香港的盖世太保或香港的克格勃(KGB)成员。美国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曾公开谴责说:“陈茂波司长曾是试图洗白中共在香港的镇压的关键官员之一,他助长了这座城市的声誉受损。陈茂波应当面对美国的制裁,因为他参与破坏了香港的自由。”

如果一个稍有良知的人,不可能跟陈茂波这样的人权杀手把酒言欢,而会与之割席断袍。我无法想像黄仁勋在这顿饭中吃出了什么滋味,如果他真的吃得有滋有味,我只能白眼以对:你是世界资产第一公司的创办人又如何,我照样鄙视你。

就在这顿饭的四天前,香港民主派初选47人案宣判,45位民主派人士被以《香港国安法》的“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重判,刑期最重者监禁10年。这是《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人数规模最大一次的判决,也是对香港争取民主运动的雷霆打击。

其中一名被判刑4年3个月的年轻民主活动人士吕智恒,其母亲在法院外高举标语“义人得生、恶人必亡”,并于现场高声质疑:“为什么好人要坐牢?”

现年34岁的“立场姐姐”何桂蓝,被判刑7年。她慷慨陈词说,苦难令“我们”这个共同体出现,但不能令“我们”成长,真正定义“我们”身分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如果今日局面是香港无可迴避的命运,至少在2019年,我们选择了面对,而不是将问题推给下一代。”对民主自由,何桂蓝感悟说,民主自由从来都不保证岁月静好,真正的民主是众声喧哗的吵杂,而自由就是好好选择,要想、要挑选、要承担。她坚信:“历史不是由赢者书写,而是自由有意志的人书写。城市的躯壳不会消失,旧灵魂已死,而新生命诞生就必然是痛;香港的好不在井然安定,而在过火癫狂,无孔不入的规训和压抑下竟然滋生出如此蓬勃的多元,要你规矩行事,同时又逼你不断越界;没有人可以定义‘香港是什么’,但人人都可以拓宽‘香港可以是什么’。”

或许,对于黄仁勋来说,香港有没有言论自由和基本人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还能不能赚到钱。中国古语说得好:“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但是,今天你固然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但在中共眼中,你终将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对象。正如当年挺身反抗纳粹的尼穆勒牧师所说,当你对所有的暴行都保持沉默,有一天暴行降临到你身上,谁会为你出声?

与恶人餐叙的黄仁勋,可曾想到狱中的义人所承受的折磨和煎熬?可曾听到这些抗争者掷地有声的宣誓?他领取的博士帽,不是荣誉,而是耻辱的印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 Jessie Pang

2024年11月23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黄仁勋在香港中文科技大学接受荣誉学位后向媒体讲话。

特朗普打击移民危及美国科技行业

26 November 2024 at 02:09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专栏作者

特朗普打击移民危及美国科技行业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atj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特朗普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商业会繁荣吗?据我所知,许多商界领袖都把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信念上,即特朗普不会真去兑现他在竞选时做出的关税和大规模驱逐出境的承诺,就像他承诺的边境墙一样——基本上就是,从未修建边境墙,却言之凿凿他修了。
但我认为这种乐观是错误的。特朗普对关税和移民的痴迷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如果人们嘲笑他没有兑现标志性的政策主张,他可能会很不高兴。
如果他不对自己的政策做出调整,损害将是巨大的,甚至比持悲观态度的人所意识到的还要大。对移民的敌意不仅会造成许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不愿从事的艰苦体力工作的劳动力短缺,还将破坏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正如大家可能知道的,特朗普已做出表态,打算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部署军队帮助抓捕大量无证移民,他们将首先被安置在他的高级移民顾问之一斯蒂芬·米勒所称的“庞大的拘留设施”中。
广告
这样的行动将是人道主义和公民自由的噩梦。但这些考量可能不会阻止特朗普。甚至可以说,像这样的骚动是他求之不得的,因为这会让他看起来强大又果断。
经济影响可能是另一个问题。大规模驱逐将导致雇佣大量无证移民的行业(加上可能被卷入拉网行动的合法工人)出现劳动力短缺并推高价格,这些行业包括农业、肉类加工业和建筑业
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一切会如何发展,我怀疑没有人知道。这会很糟糕吗?还是会极其糟糕?
然而,除了这些短期影响之外,还有一个特朗普主义可能带来的后果尚未得到太多关注:它对美国科技领导地位的威胁。
我们的科技行业是世界的奇迹。1995年前后,世界主要富裕经济体似乎都处于大致相同的科技水平,生产力水平也相差无几;如果说欧洲的实际人均GDP水平较低,一个主要原因是欧洲人的工作时间更短,因为与我们不同,他们有真的在度假。
但正如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最近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在最近几十年再度领先。我发现美国这一进步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基础并不广泛:欧洲人在大多数事情上做得都和我们一样好。相反,美国居于领先地位的是在数码科技方面。
广告
是什么推动了这个成功故事?毫无疑问,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人均收入高得惊人的硅谷科技集群所创造的网络外部性。但在美国的科技中心呆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移民——通常是来自南亚和东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显然也是这个故事的关键组成。
那么,你可能会说,这不是问题所在。“让美国恢复伟大荣光”运动的不满所针对的是从事蓝领工作的无证移民,而不是来自印度的科技奇才,对吧?
错。
除了无证蓝领工人,上一任特朗普政府显然也敌视受过高等教育的合法移民。它大大增加了高技能外国人获得或续签签证的难度,而这正是他们在这里工作的主要路径。其中许多人担心这些政策会卷土重来,只是情况会更糟。
如果你想了解特朗普核心圈子的真实想法,不妨看看米勒和史蒂夫·班农在2016年的一段对话,班农是特朗普的长期盟友,出狱后刚好来得及为特朗普助选。班农宣称,合法移民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谴责“寡头”引进外国人从事他认为应该由美国人从事的IT工作。“嗯,这说得真好,”米勒回答。
其中一些寡头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最著名的要数埃隆·马斯克,这重要吗?可能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从历史上看,寡头们如果以为自己从威权领导人那里买到了影响力,就会发现他们对后者善意的依赖远远大于后者对其金钱的依赖。我猜,马斯克很快就会明白,他需要特朗普多于特朗普需要他。
广告
因此,如果反对移民的浪潮没有波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会感到非常惊讶。撇开具体的政策不谈,美国之所以成功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社会的开放性;也许,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我们一直是一个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到受欢迎的地方。那个时代可能要结束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拟议中的突击搜查和拘留设施可能会占据新闻头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十年后,我们可能也会深切意识到,通过对移民的攻击,我们破坏了科技行业,而它是使美国伟大的原因之一。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时报的专栏作家。他也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杰出教授。克鲁格曼因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方面的成就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 @PaulKrugman

翻译:杜然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台湾已准备好捍卫民主。特朗普呢?

25 November 2024 at 04:40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观点

台湾已准备好捍卫民主。特朗普呢?

VICKIE WANG
Ritchie B Tongo/EPA, via Shutterstock
我不羡慕美国选民。你们选谁当总统,会对大半个地球产生影响。你们的士兵在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我知道你们厌倦了那种世界的问题得要你们来解决的感觉。但不管你们喜不喜欢,作为世界上最伟大国家的公民,这种独特的特权和责任是随之而来的。
所以,想想那些受你们投票影响的遥远的地方,比如我的家乡台湾。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崇拜美国。我曾经喜欢这个国家带给人的感觉——它是机会之地和民主的保护者。这是受到我父亲的影响,他于1950年出生在台湾,那是中国内战迫使他的家人从中国大陆逃到台湾一年后。在他成长的年代,台湾在美国这座灯塔的指引下,从独裁走向民主。上世纪80年代,他在印第安纳州读完研究生后,带着对美国文化的热爱回到了台湾。我们会看《空军一号》和《独立日》这样的美国电影,片中美国总统用拳头击败敌人,拯救世界。我们在台北的星期五美式餐厅就餐,满足他对正宗美式汉堡的念想。他梦想有一天我会在美国生活,他觉得这个固执己见的独生女会在那里如鱼得水。
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将考验我们对美国的信心。不同于前任总统,他已经明确表示,自己根本不在乎台湾和我们来之不易的民主。他说我们需要支付保护费,尽管我们每年在美国的武器系统上要花费数十亿美元。他错误地宣称,台湾“窃取”了美国的芯片产业,将我们斥为地缘政治的鸡毛蒜皮,并对美国是否有能力保卫台湾表示怀疑
广告
也许这只是竞选时的故作姿态之辞,但这样的言论对台湾2400万民众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在世界上的盟友越来越少,只能依赖与美国非正式但牢固的关系来生存。
我们现在只能靠自己了吗?特朗普让我怀念我和老爸都支持的那些动作英雄片里的三军总司令。
当然,我们只是数千英里外太平洋对岸的小岛。但在一个人权和民主匮乏的地区,我们从最初的满目疮痍发展成为了光辉典范。在“中国制造”的标签席卷世界之前,曾经有过“台湾制造”。它曾是廉价塑料商品的代名词,但我亲眼见证了我们将它转变为一种荣誉的象征。现在,台湾生产全球90%的最先进半导体,这是数字时代的必需品。我们为世界贡献了珍珠奶茶、猫咪咖啡馆和“鲁保罗变装皇后秀”首位亚洲获胜者妮妃雅。不用谢。
如果你们投票给特朗普是出于对边境安全的渴求,请理解,台湾是你们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防线。如果中国夺取了台湾,将破坏整个第一岛链,也就是从日本延伸到东南亚的美国盟友,更不用说会扼杀一个虽小但重要的民主国家。
边境不安全是台湾的生活常态:过去75年里,我们偏安一隅,看着台湾海峡对岸的中国变得更强大、更凶恶。在学校举行空袭演习时,我们排着队进入地下掩体,蹲在那里用手指遮住眼睛和耳朵。我总是在想,如果炸弹落在我们身上,这样做有什么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10岁那年,中国进行了一轮威胁性的导弹发射,我问爸妈,“我还能长大吗?”我一辈子都活在这种轻度的焦虑状态下,现在我不看战争电影,因为它们感觉像是台湾命运的预告片。
如今,中国几乎每天都会出动战机飞越海峡中线。平民本不应该知道“中线”这样的军事术语,但它们已经进入了台湾人的日常谈话中。就在上个月,在我们民选的新总统赖清德对台湾的生存权发表了一番非常谨慎的言论后,中国出动舰队和飞机,模拟军事封锁,包围并威胁我们。
广告
事实上,台湾已经受到攻击,但目前主要是一场言语的战争。除了持续的军事威胁,中国还对台湾悄然发起虚假信息宣传,旨在削弱我们对美国的信心和信任。而且它奏效了。在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说我们是“弃子”,不再被美国重视。中国放大了这些恐惧,希望让我们相信,如果没有美国的帮助,我们在战斗中没有胜算,所以我们根本不应该战斗。我们的信心和威慑力是成功的一半。没有这些,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在边缘化的状态下生存。我们以中华台北的身份参加奥运会。我们忍受网站上的下拉菜单将我们称为“中国台湾”,这几个字剥夺了我们的主权。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失去盟友,因为北京拿出了更大、更好的外交援助方案。对于难以预测的特朗普,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交易撮合者,所以也许他会和我们达成某种交易。但无论台湾开出什么条件,北京都可以轻松开出更好的。
因此,我们要为可能不得不自卫的那一刻做好准备。像千千万万的其他人一样,我也参加了民防训练,学习大多数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想象需要知道的事情——如何绑止血带、准备应急包、撤离到安全地点,以及对中国的网络虚假信息保持警惕。我们乐意这样做:这是作为民主国家公民的责任,并尽你所能地捍卫它。
我知道美国选民面临许多挑战。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你们选择了一位承诺将美国放在首位的总统。我理解;在某些方面,特朗普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好莱坞电影里看到的美国总统:大胆、张扬和朝气蓬勃的美国精神。但我希望美国人能像我们台湾人一样,致力于捍卫他们国家真正代表的东西——民主。
十年前,我父亲去世了,未能看到我实现他的美国梦。但我终于在今年实现了,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纽约度过。我因译员的工作获得了O-1签证,这是美国授予“具有非凡能力的外籍人士”的签证。要获得这个签证,我必须证明自己对美国是有价值的。我在想,是不是我的家乡也要做一番证明才行。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在普京看来,特朗普将带领美国走向崩溃

21 November 2024 at 11:42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观点

在普京看来,特朗普将带领美国走向崩溃

MIKHAIL ZYGAR
Brendan Smialowsk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美国的大选结果在莫斯科引发了热烈反响。普京总统在表示祝贺时似乎由衷地感到高兴。但这并非因为特朗普被视为亲俄政客,甚至是“自己人”——这些幻想早就消失了。也不是因为乌克兰问题有望——在特朗普的无情斡旋下——达成有利于自己的和平协议。据报道,两位领导人之间的首次通话(克里姆林宫对此予以否认)表明,即将上任的政府也不会任他们摆布。
相反,兴奋感来自其他东西。对克里姆林宫的许多人来说,特朗普当选总统可能会带来美国的崩溃。
美国正在进入其历史最后阶段的观点已经在俄罗斯流传了一段时间。多年来,它一直局限于边缘声音。但自2020年左右以来,克里姆林宫人士也开始提出这样的观点。带头的是前联邦安全局局长、普京的核心顾问之一尼古拉·帕特鲁舍夫。他被广泛视为是俄罗斯的强硬派领袖,是最早宣称美国正走在崩溃不归路上的人之一。
2023年接受官方媒体《俄罗斯报》采访时,帕特鲁舍夫对此做出了详细描述。他表示,美国将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南方将“转向墨西哥,它的大片土地于1848年被美国人夺走”。他说:“毫无疑问,总有一天,美国的南方邻国将收回被夺走的领土。”
广告
在那个时间前后,普京本人也提出了类似的美国领土分裂的观点。“作为前苏联的公民,我来告诉你,帝国的问题在于:他们认为自己太强大了,犯点小错也不碍事,”他在2021年曾经说道。“但随着问题的累积,总有一天会不再可控。美国正自信地、坚定地沿着苏联的老路前进。”这似乎仍然代表着普京今天对美国的基本评估。他坚信美国正在接近终日。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的顾问和俄罗斯的官员把目光投向了好莱坞。今年,俄罗斯的政府高层热情地观看了克尔斯滕·邓斯特主演的电影《美国内战》(Civil War)。(有趣的是,该片在俄罗斯上映时的片名叫《帝国的崩溃》,尽管这部电影并没有这样的帝国主题。)从俄罗斯精英的角度来看,这部描绘加州和得州脱离联邦、全国各地爆发流血事件的电影反映了美国人对不久的将来的看法。
这部电影在俄罗斯的统治阶层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联邦中央与得克萨斯、佛罗里达和阿拉巴马等州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深之际,这个国家的解体看上去很可怕,”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平台Telegram上写道。“但这不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预言。”俄罗斯前总统、现任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将其视为美国内战不可避免的证据。他在自己的Telegram频道上说,“好莱坞不会无缘无故地把它拍成电影。”
这样的冲突将如何发生?对克里姆林宫来说,答案很简单:文化战争。帕特鲁舍夫再次对这一理论给予了最清晰的说明。“像是‘黑人的命也是命’这样的项目和对跨性别理论的大肆鼓吹,都是为了让已经处于冷漠状态的民众在精神上更加堕落,”他在2023年的那一次采访中说。“普通民众不会为维护美国的团结付出任何努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对政府毫无意义。不理解这样做的后果的美国当局正在一步步地毁灭自己。”
俄罗斯一直在推波助澜。该国试图打击所谓的“觉醒文化”,认为它对传统家庭和宗教价值观构成了威胁——在国内,他们禁止变性手术,将LGBTQ群体标记为极端组织,禁止提及同性爱的书籍——而作为这种广泛攻击的一部分,俄罗斯的机器人程序和宣传大军在社交媒体上宣扬阴谋论、疫苗怀疑论、反女权主义、反LGBT情绪和反移民言论。这么做的目的,是加深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最终使其分裂。
在这种世界观下,美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包括进步的价值观,还包括在国外推广民主和人权——已变得像苏联晚期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相信它的人越来越少,认为它荒谬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越来越倾向于挖苦嘲讽的观点。对克里姆林宫而言,民主党已经变得过于教条,类似于苏联共产党的最后十年:一个已经破产的傲慢信仰体系的管理者,跌跌撞撞地走向崩溃。
广告
接着,特朗普进入了这个一触即发的场景,他的胜利似乎证明了俄罗斯对美国的评估是正确的。对莫斯科来说,他看起来像是一个可以在国内外瓦解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人物,并在此过程中瓦解这个国家。在这方面,他很像戈尔巴乔夫——或许这有违直觉。正如戈尔巴乔夫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致命的破坏一样,特朗普也可能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做同样的事情。(事实上,最近几天,“美国戈尔巴乔夫”这个词在莫斯科越来越受欢迎。)
对于克里姆林宫的官员来说(他们主要是一些前克格勃成员,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现代史上最大的灾难),戈尔巴乔夫是一个自我陶醉的自恋者,喜欢夸夸其谈,是一个没有计划、没有策略,对其目标缺乏明确了解的人,他削弱了支撑国家的核心机构,留下的只有混乱。他们自然更喜欢特朗普。但同时他们也看到他在扮演类似的角色。
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美国即将崩溃的预测没有现实依据。苏联垮台是因为它在过度的军费开支和帝国野心的重压下破产了。事实证明,它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出现了民族矛盾问题,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始寻求独立。就戈尔巴乔夫而言,他是执政党内部的改革者,目标是完善而非推翻这个制度。这与美国和特朗普的差异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并不能阻止克里姆林宫看到它想看到的景象:在特朗普的掌舵下,美国正冲向灾难。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特朗普将如何输掉与中国的贸易战

15 November 2024 at 03:15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专栏作者

特朗普将如何输掉与中国的贸易战

保罗·克鲁格曼
Damir Sagolj/Reuters
好消息:我认为特朗普不会引发全球贸易战。
坏消息: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即使特朗普输掉了大选,贸易战也会爆发,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愿意像一个负责任的经济超级大国那样行事。不幸的是,要引导美国政策度过可能即将到来的动荡,特朗普可能是最糟糕的人选。
他不会是我们打贸易战的原因,但很可能是我们输掉贸易战的原因。
中国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经济成功故事。它曾经非常贫困,至今仍有很多人记得1959~1961年的大饥荒。但在1978年开始改革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即使现在,它依旧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远低于我们或西欧的水平。但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因此以某些标准来衡量,它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广告
然而,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适龄劳动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引进技术推动的生产率快速增长。但适龄劳动人口在大约十年前达到顶峰,目前正在下降。尽管取得了一些相当厉害的成就,但中国的整体技术进步速度(经济学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似乎已经放缓到了爬行的速度。
但增长放缓未必就是一场灾难。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类似的人口和科技的衰退,总体上处理得相当得当,避免了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
然而,中国建立了一个为高增长时代设计的经济体系——一个抑制消费者支出、鼓励高投资率的体系。
只要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对更多工厂、办公楼等的需求,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可行的,这样高投资就可以找到生产性的用途。但是,虽然一个年增长率为9%的经济体可以将GDP的40%用于有效投资,但一个增长率3%的经济体就没法做到这一点。
答案似乎很明显:将收入重新分配给家庭,并将经济从投资转向消费。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中国政府似乎不愿意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一次又一次,刺激政策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扩大产能,而不是让消费者能够利用这些产能。
那么,如果你拥有大量产能,但消费者无法或不愿购买你所生产的商品,你该怎么办?你试图将问题向外输出,通过维持巨额贸易顺差来维持经济运转。
广告
我的意思是,巨大的贸易顺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似乎对贸易数据做了手脚,试图使它的顺差看起来比实际规模要小。然而,中国的出口额似乎比进口额多出近1万亿美元,而且还处于上升趋势。
因此,贸易战即将到来。世界其他国家不会被动地接受中国如此规模的贸易顺差。本世纪前十年的“中国冲击”告诉我们,无论自由贸易有什么(真实的)好处,进口激增都会对受影响的工人和社区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此外,中国是一个不认同民主价值观的专制国家。任由它支配战略上至关重要的产业会带来无法承受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拜登政府一直悄然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保留了特朗普的关税,并试图限制其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步。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这可能只是贸易冲突扩大的开始。
因此,贸易战即将来临;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开始。那么,特朗普会带来些什么?
无知、缺乏重点,以及任人唯亲的可能性。哦,还有容易上当受骗。
无知:特朗普坚称关税不会损害消费者——尽管美国各地的企业都计划在他提议的关税生效时提高价格——这强烈表明,无论是他还是给予他建议的人,都不了解全球贸易是如何运作的。在发生贸易冲突的时候,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广告
缺乏重点:特朗普提议全面征收关税,而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这将提高许多美国企业的成本,并疏远本应参与合作应对的盟友。
任人唯亲:总统在授予特定公司关税豁免方面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这种豁免不成比例地流向了与共和党存在政治联系的公司。如果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规模不再可能那么大,就太天真了。
最后一点,容易上当受骗: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在最后签署了其所谓的“历史性贸易协议”后停止了提高关税,根据该协议,中国同意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中国实际购买了多少?一分没有。
正如我所说的,随着中国试图向外输出其政策失败,严重的贸易冲突即将到来。但美国刚刚选出了可能是最糟糕的领导人来处理这场冲突。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时报的专栏作家。他也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杰出教授。克鲁格曼因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方面的成就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 @PaulKrugman

翻译:杜然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特朗普能帮美国战胜中国

15 November 2024 at 10:15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特朗普能帮美国战胜中国

CRAIG SINGLETON
Damir Sagolj/Reuters
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性转变。他用经济压力、不可预测性、制裁和关税的战略组合让中国政府失去平衡。那是个转折点:华盛顿从被动地接受中国的修正主义野心转向坚定自信的对抗。拜登政府明智地保持了这个框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将其扩大。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能帮助美国赢得这场战略性竞赛。
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尤其是经济发展停滞,这使中国在当选总统坚定自性的策略面前显得脆弱。如果特朗普能把他第一个任期的强硬作风与更有针对性的战略和更严格的纪律结合起来的话,未来四年将是一个绝佳机会,让中国处于守势,并将竞争局面永久地变到对美国有利的方向。
对中国来说,美国大选的理想结果是谨慎行事的拜登-贺锦丽政府再执政四年。尽管拜登总统对北京保持了有针对性的压力,但他对缓和局势、避免升级的强调,已给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供了解决国内问题,推动中国在技术、贸易和台湾未来等关键领域的野心所需要的可预测性。
广告
但特朗普不只是满足于仅仅管理与中国的竞争。他的目标是赢得这场竞争。他的零和博弈和非常规策略——以及一个由对华鹰派人士组成的未来内阁——很可能会让习近平失去他迫切需要的喘息空间,并将这名中国领导人推入一场他无法轻易控制或预测的高风险意志力考验。
尽管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向外展示实力,但实际上,中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中国的崛起被习近平的管理不善、严厉镇压和战略失误搞得一蹶不振。中国面临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以及人口萎缩和快速老龄化的问题。习近平用意识形态主导一切,将中共置于经济决策的核心,这种做法已经削弱了商业信心,引发了资本外逃,导致了外国投资的空前下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正在让位于停滞,让人想起日本的那个通货紧缩、经济停滞的时期,所谓的“失去的十年”,日本至今尚未完全恢复过来。就连习近平也在去年告诫民众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个中国俗语示意的是未来的日子不好过。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在不断壮大,而特朗普似乎已准备像他在第一个任期里做的那样积极利用美国的优势,他认为中国自上而下的、以制造业为主的计划经济是掠夺性的,危害了美国工人的利益。他已提出要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据某些估计,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两个百分点。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的咄咄逼人和边缘政策在台湾问题上也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习近平的目标是将这个民主自治岛屿置于中国的统治之下,如有必要,将使用武力。但特朗普正在威胁说,如果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这名候任总统对台湾问题的最好总结是他上个月说的一番话,他说,习近平不敢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他,因为中国领导人知道他“疯狂”。
中国对特朗普再次掌权的担忧已经浮现出来。在拜登执政期间,中国政府经常使用挑衅性的语调,指责美国对中国进行包围、遏制。但在特朗普在大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中国领导人马上采取了更为缓和的语调,呼吁和平共处,开启合作的新时代
但美国必须加大今天的势头,尤其是在与中国争夺半导体、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的高风险竞争上,这些技术是未来工业革命的引擎。让中国夺得这些领域的制高点将使全球的权力动态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倾斜,削弱美国的国家安全。特朗普意识到了这种风险,并已发出信号表示,他可能会加强对中国科技和制造业部门的关税、出口管制和制裁,目前已有的限制措施已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潜在的创新。他还可能主张对美国在中国科技领域的投资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这是得到两党支持的战略,并可能阻碍中国发展和部署先进的军事能力。
广告
习近平把中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过时的、靠国家补贴的制造业出口模式上。但这个战略极易受美国关税的影响。习近平可能会迎合特朗普的交易本能,通过提供选择性的让步,来减轻关税的影响,但这些做法不太可能对特朗普有长期的影响。
习近平有他自己能使用的工具,但几乎所有的工具都有风险。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延长退税期限,或进一步补贴出口商来支撑经济。但这些都是短期的补救措施,可能会导致中国的巨额债务膨胀,从而加剧中国经济在长远上的不稳定性。目前对中国债务的估计是,它几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用中国自己的关税进行反击,可能会引发影响到美国消费者的贸易战,但特朗普已表现出愿意为换取战略利益承担短期政治代价的意愿,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的关税威胁。
习近平可以通过限制美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来进行反击,但这可能会进一步让外国投资者不安,他们已经对中国的经济走向持谨慎态度。中国限制出口高科技制造业所需的矿产也可能适得其反,因为美国会加速其主导的寻找替代来源的努力。让人民币贬值将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变得更便宜,抵消关税的影响。但这可能会加速资本外逃,并使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系紧张。
作为最后的手段,习近平可能会升级台湾或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但这可能会让美国的联盟振奋起来,并导致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目前的脆弱性,确保美国的持久优势,下一届特朗普政府必须认识到它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当今的国际形势与冷战后期如出一辙,当时里根总统面对的是日益衰弱的苏联,他迫使莫斯科做出了代价高昂的资源分配决定,最终导致苏联经济破产,从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对华目标应该是政权更迭;相反,美国的目标应该超越单纯的共存。美国应该自信地运用本国民主模式的道德和经济力量,直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认识到他们的制度是不可持续的,从此走上一条更自由、更少敌意的道路。
但要取得持久的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为了施压而施压。它需要的是一种更广泛的、以实力求和平的多方面做法,将美国国内的复兴、增进军费开支、创业活力,以及最关键的是拜登恢复了生机的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联盟结合起来。新一届政府需要明白,这是解决对抗中国问题的关键一环,也是确保重新开始的“美国优先”方针把重点放在盟友之间公平分担责任上,而不是对盟友征收过高关税或质疑美国对共同防御的承诺。那些做法只会削弱威慑力,制造外交分裂,而中国会马上利用这些分裂。
广告
特朗普的大胆作风不适合胆怯之人。在全球竞争激烈的时代,他认为寻求平衡是软弱,共存是投降。然而,如果他能吸取过去的教训,与我们的盟友保持密切关系,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他也许会是一个疯狂到足以对抗中国的人,并取得胜利。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特朗普为什么会赢?西方民主的叙事已经崩溃

11 November 2024 at 05:14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观点

特朗普为什么会赢?西方民主的叙事已经崩溃

BEN RHODES
Mark Peters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2019年12月,我去了趟香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不安。几个月来,年轻人走上街头,抗议中共对这个本应实行自治的民主体制的侵犯。他们在墙上涂写着:“救救香港!要烧死我们,我们同归于尽!”与我交谈过的抗议者都知道,他们的行动注定会失败;这是民主身份的最后一次宣示,接下来它将被一个视民主为内部敌人的新秩序所消灭。
我遇到了一位当时正准备辞职的政府官员,告诉他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威权民族主义崛起的书。“美国和欧洲的民族主义有些不同,”他告诉我。“你们的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自由主义从此开始失去吸引力,人们意识到这是行不通的。自由主义和民主的叙事崩溃了。这也蔓延到了中国。这就是中国开始思考的问题——我们真的应该效仿西方模式吗?”我们坐在一家酒店的休息室里,他描述的无形力量围绕着我们:资本主义,但没有民主;文化精英与工人阶级老死不相往来。“东西方的民族主义运动都是对西方模式崩溃的回应,”他补充道。
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告诉我,他是对的。金融危机后,我在奥巴马政府的八年感觉就像是逆流而上,逆的是全球政治的洪流。一个激进的共和党在国内拒绝自由民主,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托等极右翼领导人的做法遥相呼应,后者曾表示,要在整个欧洲建立“非自由主义民主”(这是对“血与土”的民族主义的一种礼貌叫法)。在俄罗斯,普京即便不是在瓦解,至少也在破坏美国主导的自由秩序。在中国,习近平开始转变北京的战略,从在这个秩序中崛起转向建立一个独立的、泯灭民主价值的秩序。奥巴马的政治技巧和文化魅力使他能够驾驭这些潮流,但其他的民主党人未必总是能做到。
特朗普的第一次胜利挑战了我对某种进步必然性的自由主义假设:“道德宇宙的弧线很长,但它倾向于正义。”离开政府后的八年里,我与世界各地的反对派人士交谈过,听到的都是同样故事的不同版本。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削弱了人们的安全感和身份认同感。
广告
在西方,新自由主义(自由贸易、放松管制和顺从于金融市场的混合体)掏空了社区,同时使全球寡头从中大捞特捞。与此同时,一种同质化且往往粗暴愚蠢的流行文化侵蚀了传统的民族和宗教身份认同。9·11事件后,反恐战争得到了普京等独裁者的支持,他们把反恐战争作为攫取权力的借口,而无休止的战争则助长了大规模移民。金融危机如同飓风般袭来,摧毁了那些本已艰难度日者的生活,而富人却从中渔利。随后,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增长提供了传播不满和阴谋论的渠道,使民粹主义领导人能够利用算法的精准,使他们的追随者变得更加激进。
将民主转变为软性独裁的手法非常明确:以反对精英的民粹主义姿态赢得权力。重新划分议会选区。修改投票法。攻击公民社会。在法院里塞满愿意支持权力攫取的法官。通过腐败使亲信致富。收购报纸和电视台,将其转变为右翼的宣传工具。利用社交媒体煽动支持者。用“我们”与“他们”来作信息的概括:我们——真正的俄罗斯人、匈牙利人或美国人,对抗不断变化的“他们”——移民、穆斯林、自由派、同性恋、乔治·索罗斯等等。
持续的反现政府情绪如此强烈,甚至在2020年能勉强将他赶下台,当然他对疫情的拙劣应对也帮了大忙。但即使在1月6日发生的震撼性事件之后,美国政治仍笼罩着严重的不安,没有恢复到特朗普上台之前的正常状态。
作为总统,拜登拥护保护主义、有组织的劳工和产业政策,他的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对空心化的社区进行了投资。民主党不断传达特朗普对民主构成的威胁,以堕胎权的剥夺作为证据。当他们在2022年的中期选举中与一群平庸的共和党候选人打成平手时,党内许多人——包括拜登——认为,这一方法是有效的。
然而,现在特朗普决定性地赢回了总统职位。我永远不会声称自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但我确实担心民主党人走进了捍卫大多数美国人并不信任的机构——“建制派”——的陷阱。作为一个有意进行称职的专家治理的政党,我们没能领会到人们对政府的愤怒。作为一个重视数据的政党,我们抓住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指标,作为经济蓬勃发展的证据,尽管人们感到生活成本上升令人不堪重负。作为一个以社会正义为动力的政党,我们让对白人基督教民族主义的厌恶诱使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进行身份政治——无论是关于跨性别运动员的辩论,还是将移民送往城市的巴士的辩论,或者羞辱那些不会知耻的种族主义MAGA人士。作为一个致力于美国领导“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政党,我们捍卫了一个在21世纪屡次失败的国家安全体制,并通过无条件地为以色列轰炸加沙平民提供军事支持,让自己成为伪君子。
民主党人讲述了特朗普不称职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拜登-贺锦丽政府在立法上的成就,以及女性的身体自主权。但在谈论中产阶级经济时,他们往往使用的是咨询师的那种经过了民调检验的熟悉语言。
广告
作为一名曾经的演讲撰稿人,我深知将这些线索编织在一起的难度之大。尽管拜登有许多优点,但在过去四年中,部分由于他的年龄,部分由于社交媒体,他没能胜任那种无形的总统角色,也就是讲述我们国家和世界发生的事情。国会中的民主党领导人往往是那些在华盛顿待了几十年的老人,对于要求变革的选民来说,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信息传递者。像奥巴马和特朗普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局外人主宰政治20年,这绝非巧合。
贺锦丽为竞选活动的最后几个月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非凡的纪律,重振了民主党政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乐趣。但她与一位不受欢迎的现任总统的关系——以及大流行后全球对任何现任总统的强烈反对——阻碍了她的发展。民主党人搞不懂为什么美国人会把我们的民主置于危险之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忽略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的民主正是激怒他们的原因之一。许多选民已经开始将民主与全球化、腐败、金融资本主义、移民、无休止的战争和精英(我也是其中一员)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这些精英把民主本身视为目的,而不是解决不平等、对暗箱操作的资本主义制度加以约束、应对全球冲突和培养一种共同的民族身份的手段。
是的,这不公平:从罗纳德·里根到乔治·W·布什,共和党的政策比民主党造成了更多的混乱。但特朗普对本党过去的精英们——从布什家族到米奇·麦康奈尔——的讨伐,让他显得对问责有种毫不掩饰的渴望,而贺锦丽竞选团队将迪克·切尼引为同类的姿态则传达了相反的信息。
特朗普赢得了总统大选,但我不相信他会兑现自己的承诺。像其他利己的独裁者一样,他的补救措施旨在利用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他周围的寡头们想要掠夺而不是改革这个体制。大规模驱逐出境和关税是导致通货膨胀的药方。减税和放松管制将加剧不平等。“美国优先”的冲动将加剧全球冲突、技术颠覆和气候危机。特朗普是这个国家乃至全球的新当权派,我们应该强调这一点,而不是把他描绘成一个局外人或闯入者。
在这次选举的废墟之上,民主党人必须抑制冲动,不能简单地去谴责特朗普所说出的各种无耻言论。在必须与特朗普对抗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自己——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如何讲述我们的故事。正如我在香港的对话者所说,这意味着承认“自由主义和民主的叙事已经崩溃”。与其捍卫一个已被摒弃的制度,我们应该阐明另一种愿景,说明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民主。
我们应该承诺一个包容的美国在道德、社会和人口构成方面的必要性,同时批判特朗普现在所运行体系中的民粹主义;我们应该更注重改革而不仅仅是再分配。我们必须改革美国资本主义特有的腐败、企业渎职、政治暴利、那些不受监管却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被华盛顿破坏的移民制度、以及将世界推向战争和气候灾难边缘的威权集团。
广告
2002年大选失利后,欧尔班花了数年时间在匈牙利各地举办“市民圈”活动——那是一种草根会议,通常在教堂举行,这些会议建立了一个议程和归属感,推动他重新掌权。下一代民主党领导人应该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展开竞选。向在地方层面创新的市长们学习。倾听那些感到被疏远的群体的声音。找出多种族民主制度比其他地方运行得更好的地方。在提出政策建议时讲述这些故事。培养一种对更大的事物的归属感,这样民主就不会让人觉得是统治精英的玩物,而是修复华盛顿和我们的政治体制的良药。
我们不是生活在民主运动可能会被消灭的香港。中期选举即将到来。特朗普是有任期限制的。接下来的四年将是艰难而危险的——尤其是对我们当中的弱势群体而言。但是,如果我们了解让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全球趋势,我们就能把政治钟摆摆回我们的方向,用自由主义和民主的新愿景来抓住这个机遇。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一个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政党遭遇惨败

7 November 2024 at 05:21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专栏作者

一个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政党遭遇惨败

BRET STEPHENS
国际象棋界有个传说,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一场锦标赛上,伟大的丹麦犹太棋手阿伦·尼姆佐维奇在对阵德国大师弗里德里希·萨米施时发现自己很被动。一想到要输给一个在他看来水平不如自己的对手,尼姆佐维奇就怒不可遏,他跳到桌子上大喊:“我竟然要输给这个白痴?”
周二深夜,随着贺锦丽赢得总统大选的希望突然开始变得渺茫,这个想法一定在不少自由派专家和民主党知名人士的脑海中闪过。
是啊,考虑到民主党人是如何看待特朗普的——一个两次遭弹劾的前总统、一个重罪犯、一个法西斯主义者、一个偏执狂、一个小丑、一个精神错乱的老家伙、一个不断被深夜脱口秀嘲讽和道德谴责的对象,他们怎么会输这么惨?许多民主党人倾向于采用的理论是,一个容易受到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排外主义和极度愚蠢影响的国家会被那种曾经诱惑德国选出希特勒的煽动行为所蛊惑。
这个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尽管只是歪打正着。自由派人士普遍无法理解特朗普的政治吸引力——他们想当然的原因除外——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何以做到历史性的、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卷土重来。
广告
贺锦丽为什么会输?从策略层面说,存在很多失误:她选择了一位进步派的竞选搭档,这无助于她拿下宾夕法尼亚州或密歇根州等必须拿下的州;她无法将自己与拜登总统做切割;她愚蠢地将特朗普称为法西斯主义者,这等于是在暗示他的支持者差不多也是法西斯主义者;她在吃力地为自己的参选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时过度依赖名人代言;她没有坦率否定自己在2019年作为候选人时采取的一些更为激进的立场,而是依赖于“我的价值观没有变”这种陈词滥调。
还有一个更大的错误是,在没有政治竞争的情况下直接任命贺锦丽为候选人——这是对民主程序的侮辱,而且正如我们中的一些人当时所警告的那样任命了一个非常弱的候选人。反过来,这又是因为民主党人没有认真对待拜登明显的神智衰退,直到6月的辩论灾难(之后又让他多坚持几周),使得哪怕一个时间缩短的迷你初选都不太可能。
但这些算计上的失误存在于三个更大的世界观错误之中。首先,许多自由派人士坚信,在拜登领导下的美国情况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非常好,任何与此观点相左的人要么是散布右翼不实信息,要么是傻瓜。其次,不愿正视现代自由主义对如此多的美国人来说是多么令人厌恶。第三,坚信在面对特朗普时,唯一合适的政治形式是抵抗(Resistance)的政治——大写的R。
关于第一点,我已经记不清自由派专家有多少次试图引导读者阅读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晦涩数据,来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应该停止对消费品价格的急剧上涨或房屋和汽车融资成本的上升感到恐惧。或者坚称南部边境不存在移民危机。或者声称拜登头脑清晰,任何提出不同意见的人都是混蛋。
然而,当美国人看到的和经历的并非如此时(正如大量调查数据显示的那样),典型的自由派反应是——不仅认为这些抱怨毫无根据,而且是不道德的。其结果是在侮辱选民的同时让民主党人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视而不见。每当贺锦丽在回答有关边境问题时,她都会提到自己起诉了跨国犯罪团伙,由此你可以看到这一点:她没有对人们的核心抱怨作出回应,即移民危机给数百个社区带来了压力,无论移民是否犯罪。
自由派对这些忧虑的漠视是另一种现象的一部分:轻视许多美国人对各种进步事业在道德上的反对意见。担心儿童的性别转换或是生理男性参加女子体育比赛?那你就是个跨性别恐惧者。对那些几乎视白皮肤为原罪的、乏味、强制且往往适得其反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研讨会感到不满?那你就是个种族主义者。对那些本应更具包容性、但却感觉像是取自《1984》的新术语感到恼火?那你就是“双加不好”(doubleplusungood,《1984》中使用的“新话”词语,意为“非常坏”。——译注)。
广告
最好的民主党代表着公平和自由。但是,当今左派政治却强调根据群体认同进行社会工程。它还越来越多地支持将奇怪的文化规范强加于数亿美国人,这些美国人希望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喜欢在如何说话、如何思考上遭人指手画脚。太多的自由派人士忘记了这一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像特朗普这样对自由主义的虔诚信念极为蔑视的人可以再次当选总统。
最后,自由派认为,阻止特朗普的最好方法不是把他当作一个政策理念糟糕的正常政客——尽管令人讨厌,而是把他当作对民主本身的致命威胁。无论他是否构成这样的威胁,这种反对做派都使民主党人误入歧途。这促使他们采取自己的反民主政治形式——利用法院试图将特朗普的名字从科罗拉多州的选票上删除,或试图以难以理解的罪名将他送入监狱。这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为特朗普正在解决的公众合理关切制定和阐明卓越的政策回应。而且,这也让自由派显得夸张甚至是歇斯底里,尤其考虑到,这个国家已经或多或少完好无损地挺过了一次特朗普总统任期。
今天,民主党已经变成了一个自以为是、爱说教和自命不凡的政党。这可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正义凛然,但这样的形象怎么可能赢得选举呢?
由于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可能带来的担忧显而易见——在乌克兰的战争、我们的贸易政策、公民生活,以及保守派运动的道德健康,我勉强把票投给了贺锦丽。眼下,我更担心的是,自由派人士缺乏自省能力,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缺乏在下次做得更好的自制力,也没有做出改变的谦逊。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若特朗普当选,美国会“完蛋”吗?

By: 纪思道
4 November 2024 at 12:07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专栏作者

若特朗普当选,美国会“完蛋”吗?

纪思道
Damon Winter/The New York Times
这次总统选举看起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美国的民主以及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希拉里·克林顿说,特朗普当选的话“国家就要完蛋了”,我认为这种说法太夸张。我并不认为特朗普能将美国变成一个独裁国家。
话虽如此,在我40年的世界新闻报道中,我一再看到魅力型领导人赢得民主选举,然后破坏这些民主。左翼民粹主义者在委内瑞拉、墨西哥和萨尔瓦多做到了这一点,而右翼民粹主义则在匈牙利、印度和波兰做到了这一点(在波兰是卷土重来)。特朗普垂涎权力,愿意无视民主规范,渴望美化自己、压制反对派,这都让我想起了那些领导人。
“他是这个国家最危险的人,”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对鲍勃·伍德沃德说。
广告
特朗普并不会自封为终身独裁者,但他已经采取了强人政治的标准做法,试图利用法律系统来惩罚和恐吓批评者。在担任总统期间,他曾提议起诉希拉里,并确实强行对前国务卿约翰·克里进行了一项刑事调查。
“有时候,报复是合理的,”特朗普在6月这样说。
值得注意的是,他起诉希拉里和克里的努力没有成功,美国民主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基本上毫发无损。我们的民主制度比匈牙利或委内瑞拉的更强大,体制也不是那么脆弱。
同样,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的专制倾向因自己的无能和助手的疯狂阻挠而受挫。第二个任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准备更充分了,似乎准备好引入志同道合的助手,这为他的反民主努力提供支持。
我在许多其他国家看到过威胁和报复是如何恐吓商界和公民社会、迫使他们勉强顺从的。据报道,特朗普任内,他的政府采取措施损害杰夫·贝佐斯和他的企业利益,可能导致后者失去了一份价值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军事合同。这或许可以解释贝佐斯为何决定他拥有的《华盛顿邮报》在总统选举中不作背书。
多年前,在我担任时报驻北京分社社长时写过一些关于中国总理的尖锐文章,作为回应,中国政府对我的纳税情况进行了严格审计。所以,当我得知特朗普指示助手利用国税局对他的批评者或那些不愿意听从其指挥的人(如联邦调查局的詹姆斯·科米和安德鲁·麦凯布)进行审计时,感觉十分熟悉。
广告
他的手下起初拒绝这么做,但科米和麦凯布后来还是被选中——号称是随机选择——接受审计。特朗普表示,他对此一无所知,但他的否认也让我想起中国政府的做法。中国的官员会告诉记者一些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事情,这么做不是为了说服任何人,而是混淆问题或确立党的路线,让追随者附和。
我第一次见到从政后的特朗普时,他提出了一些荒谬的主张,然后又否认说过这些话——我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与中国官员的碰面中,他们与真相和现实的关系不仅是随意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性的。
第一修正案在美国建立已久,它将继续存在。但特朗普可以通过欺凌企业所有者来破坏新闻自由。毕竟,大约一年前,他曾说NBC的所有者应该因这家电视台的报道而接受叛国罪调查。最近他还建议,ABC应该为其对总统辩论的处理方式而受到惩罚。
“他们是新闻机构,”他这样评价ABC新闻。“他们必须获得许可才能这样做。他们应该被吊销执照。”后来,他还呼吁吊销CBS的执照,并表示《60分钟》节目“坦率地讲,应该停播”。国家新闻机构实际上并不需要执照,但它们下属的地方电视台是需要的。
特朗普多次呼吁修改诽谤法,以减少对新闻机构的保护。两年前,他呼吁监禁在国家安全案件中不透露消息来源的记者,并兴高采烈地补充说,在监狱里遭到强奸的可能性会让记者愿意交代消息来源。(我相信记者的意志更为坚定,我在那些在俄罗斯等专制国家冒着生命危险的记者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暗示他会动用武装部队对付美国公民。10月,他建议在美国部署国民警卫队或军队,打击“来自内部的敌人”,包括“激进的左翼疯子”。
广告
这种语言可能会鼓励更多我们在1月6日已经看到的那种政治暴力。特朗普在4月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被问及选举后可能出现的暴力,他似乎承认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如果我们赢不了,你知道,这要看情况,”他险恶地说。“这总是取决于选举的公正性。”
不妨花点时间思考一下,特朗普当选可能对国际局势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特朗普在2020年再次当选,俄罗斯军队现在可能已经进入了基辅,因为特朗普根本不可能召集国际联盟,并获得援助来阻止俄罗斯(即使他想这样做)。乌克兰可能已经崩溃,俄罗斯可能会转向摩尔多瓦或拉脱维亚,而北约很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观察到西方的软弱为力,中国可能会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更加咄咄逼人,因此亚洲发生战事的可能性更大了。
特朗普以强人自居,但在我与外国官员、商界领袖的对话中,我感觉到他实际上展现的是一种虚弱。他会损害大西洋联盟,并威胁到拜登为遏制中国而建成的国家网络,他似乎低估了来自莫斯科和北京的挑战。
就在上个月,特朗普将一些批评他的美国人称为“人渣”,是“比中国和俄罗斯更大的敌人”。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原因,显然是为了帮助特朗普。
同样,一些中国人开玩笑说,特朗普的中文名字是“川建国”,意思是尽管特朗普口口声声反对中国,但他的混乱做法和对盟友的无视使中国变得更强大。
广告
特朗普对外战兴趣不大,但他可能会鲁莽行事,并倾向于升级;其结果就是,在他总统任期的早期,正如特朗普自己对伍德沃德所说,其实“大家都不知道我们”距离与朝鲜开战“有多近”。他的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曾如此担忧,以至于一度穿着运动服睡觉,并在浴室安装了一个闪灯,以便在他碰巧洗澡时通知他危机爆发。
我们谁都不知道事态将如何发展,而且特朗普也不会实现他的所有目标。两年前,他呼吁“终止”宪法,但那不会发生。当他在任时,联邦巡回法院阻止了他的一个计划,他要一名助手去“取消”这家法院——当时没有奏效,明年也不会。
但特朗普是否会让美国变得不是那么民主,并使世界变得更加危险吗?绝对会。我们是在拿未来赌博。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为什么支持特朗普?钱就是硬道理

25 October 2024 at 04:40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观点

为什么支持特朗普?钱就是硬道理

ADAM SEESSEL
Emily Elconi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像我这样的反特朗普者将总统选举视为美国民主的一次清算。对于特朗普的许多支持者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金钱问题。
今年夏末,我离开在纽约的家,与南部、中西部和西部的数十名工薪阶层交谈。我没有任何议程,只想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世界。我采访了美发师、退休的锯木厂工人、面包师、卡车司机、自助洗衣店经理、露天烧烤厨师、赌场荷官,甚至还有一位前职业牛仔竞技骑手。
对于经济,人们说得最多的词是“可怕”。紧随其后的是“太糟糕了”。
与我交谈的有男有女,有白人、黑人、拉丁裔、亚裔和原住民。他们的外表不同,但说的话都一样。每个人都想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每个人都在努力获得这些条件。有些人不想谈论政治。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被政客忽视了,以至于彻底不再参与这个过程。每个发表意见的人都支持特朗普。
广告
如果这个国家是一个政治体,那么工薪阶层就是对经济痉挛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虽然他们的一些反应是长达数十年的慢性疾病的结果,但最明显的疼痛出现在过去几年里。最糟糕的通胀和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快的利率上升——对富人来说,这些是新闻标题。对于劳动人民来说,这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根本挑战。工人们更关心发薪日,而不是1月6日。
这很公平,但为什么要求助于一个谎话连篇、滥用职权的亿万富翁来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呢?他们的解释很简单。特朗普担任总统时,大家的日子过得不错。现在,鸡蛋的价格几乎是四年前的三倍,汽车贷款的利率高出50%以上,一些公司正在削减工时。他们认为,特朗普是可以扭转局势的候选人。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些情绪并不奇怪。从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到詹姆斯·卡维尔,评论人士都注意到了金钱在美国生活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在所有的言论和焦虑之后,也许这次选举将再次证明卡维尔的格言:别傻了,选举拼的是经济。
印第安纳州南本德
乔治·莱姆利的右臂上有一道烫伤,是他在工厂工作时从传送带上抓起灼热的黄铜部件造成的。他的左臂上有许多小小的针孔,那是他去当地的血库献血留下的,他每周去两次来换取外快。
莱姆利两次持续90分钟的献血过程可以换来140美元的收入;医院和制药公司则获得了重要的原材料。乔治今年45岁,单身,母亲为了省钱和他住在一起。他说,他开始献血是因为“所有东西都贵得离谱”。
广告
在这份工厂工作之前,乔治曾在当地的克罗格超市工作,因此他对食品价格颇有研究。“我今天去那里买了一磅汉堡包,”他说。“以前最高是两块五,现在打完折也要四块。普通面包以前只要99分,现在要卖两块。你可能会说,两块而已嘛,但一周两块,一个月下来就是八块。
十几岁的时候,乔治是克林顿的“铁杆粉丝”。但2020年他把票投给了特朗普,今年秋天,他铁了心要再投给他。
“不是特朗普说什么我都同意,但我并不在乎他怎么说,”乔治解释说。“我在乎的是他的政策及其结果。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经济非常好。”
西部大道位于南本德的南边,远离圣母大学的黄砖建筑和翠绿草坪,聚集了快餐店、酒类专卖店、速汇金网点和一元店。一元店是了解美国工薪阶层生活的一扇奇妙窗口,因为几乎所有经济拮据的人都会光顾一元店。
在其中一家商店,丹妮尔·威廉姆斯和一位同事忙着收银,帮助顾客寻找商品,其中一人休息的时候要彼此照应。
“你想让我从哪里开始说起?”当我问及经济状况时,威廉姆斯说道。“食物、汽油——我觉得太糟糕了"。
广告
威廉姆斯尚未决定投票给谁。对于大多数问题,她都显得矜持,说话轻声细语,但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她更加犹豫不绝。作为一名黑人女性,她对自己竟然在考虑特朗普感到惊讶。但2016年至2020年期间,她在经济上更有安全感。“当特朗普担任总统时,”她说,“那属于我们最好的时候了。”
俄勒冈州达尔斯
利兹·古兹曼的父母是墨西哥移民,他们来到加州采摘葡萄和橙子。去年,她从自家厨房起步,开了一家烘焙店。她看到通货膨胀如何给她身处的微观经济环境带来压力。“当我的成本上升时,我必须在定价上更狠,以确保我能盈利,”她说。
利率上调也对她产生了影响。为了获得更大的厨房,她和丈夫决定买一栋新房子。这就要求他们把利率在2%左右的抵押贷款换成利率在6.5%左右的抵押贷款,她说:“这是个很大的负担。”现在,她每个月必须多支付800美元的利息。
古兹曼曾考虑租一个店面,在那里出售芝士蛋糕和布奴耶罗,但现在她和丈夫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这么说吧,我们还能维持下去,”古兹曼说。“情况还算不错,但经济肯定不好。”
她记得父母对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克林顿的评价都不错,但她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直到去年,在丈夫的敦促下,她才登记投票,这样他们就可以各为特朗普贡献一票了。
广告
“我们要采取行动,”她回忆丈夫说,她也同意。“经济、账单、食品成本、我们的税、买车的成本,有些东西必须改变,”她说。
“我不喜欢这个人本身,但从职业的角度我喜欢他,”她在谈到特朗普时说。“他绝对有金融头脑。”
北卡罗来纳州兰伯顿
在北罗伯茨大道,一名女子走进兰伯顿众多典当行中的一家,为她的吊坠手镯支付月供。
典当行交易的经济原理和血浆银行一样简单明了。她把珠宝典当,换了200美元现金。作为回报,她每个月必须支付44美元的利息、处理费和仓储费。这相当于22%的月利率和264%的年利率。如果她错过了前三次付款中的任何一次,她就会失去这条手镯。
因为人们在急需用钱的时候典当物品,所以你可能会觉得当铺生意很好。办事员奥斯汀·雷维尔斯表示,事实恰恰相反。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更多的人典当自己的财产,但很少有人有钱买下别人绝当的物品。
广告
“一切都彻底完蛋了,”快30岁的雷维尔斯说。“人们过去有钱去典当行或跳蚤市场买东西,现在他们已经没有这个钱了。人们买完汽油和杂货后剩下的那点钱,现在也剩不下了。以前他们看到吹叶机或除草机,通常就会买下来。但现在他们不买了。”
我不用问雷维尔斯支持谁。他戴着特朗普的帽子和特朗普的腕带。他的腰带上挂着一支格洛克手枪。
一块美国派
我所看到的一些现象可以用过去几十年发生的经济变化来解释。美国派越来越大,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以极不相称的方式被分配。抛开最近的经济动荡不谈:过去45年里,随着国家从工业经济转向后工业经济,劳动人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重要的是,许多选民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物价上涨。
考虑到这一点,当国人看到,一位阴暗、时常蛮不讲理的候选人承诺不仅要恢复他们的收入,还要恢复他们自豪感,他们觉得被说动了,你能责怪他们吗?我不能,真的不能。人工智能还没有取代我的白领工作,也没有取代我大多数同事的白领工作。但如果它真的来了,我不知道40年后我们的政治会变得多么怪异。

Adam Seessel曾是一名记者,现在是一名基金经理,也是《钱在哪里》一书的作者。

翻译:杜然、晋其角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没有中国的中国研究”:全球变局下,台湾中国研究的重构与新定位

By: 王信贤
10 June 2024 at 06:59

「台湾的中国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也是攸关台湾命运的政策研究。」

王信贤

2024年1月4日,中国南京,摩天大楼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摄: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1月4日,中国南京,摩天大楼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摄: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王信贤,国立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年来,国际间关于中国研究“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的讨论不断,由于很多情势异于过往、难以判断,导致出现是否应该由现有的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研究传统的呼声。这主要肇因于两方面,一是“习近平因素”,自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习近平正式掌权以来,透过反腐打贪、在党内成立各种“委员会”与“领导小组”,通过诸多法律,甚至修改宪法废除国家主席任期制等,使得整个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再加上研究领导人性格的难度极高,因而让原本就已透明度不高的决策“黑箱”(black box)更加难以窥探。

另一因素是在2018年3月正式启动的“美中战略竞争”,两大国从关税、贸易、科技、文化、军事战略等,无不争锋相对,导致全球化风潮的退散,使得国际互动更加难以预估。此外,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干扰,中国复杂的内政与外交因素,以及各种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常态与非常态因素的叠加,使得一切变得不是那么理所当然,那么难以预测。这是当前全球中国研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学术界与政策圈皆然,作为国际中国研究重镇的台湾,当然也无法避免。

中国研究的两种张力

一般而言,针对以特定区域或国家为对象的研究都面临两种张力,分别是“区域研究 vs. 学科专业”以及“学术研究 vs. 政策分析”,而随著中国从社会主义转向市场经济、爆炸性的快速崛起以及美中战略竞争的开展,中国研究的两种张力更加明显。

学科专业 vs. 区域研究

美国政治学名宿 Gabriel Almond 与 Stephen Genco 曾在名为《云朵、时钟与政治研究》(Clouds, Clocks,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的文章中对政治研究提出反思,其将学科的要求比喻为“时钟”,代表的是规则、精准与可预测;然而,实际的政治运作却犹如“云朵”般,如此变化万端与难以捉摸。也就是说,“学科要求”与“现实政治”之间的抉择往往是两难的。同样,学科专业与区域研究间的张力亦复如此。

以中国研究为例,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称为“学科研究”,研究者感兴趣的往往是各自学科的理论问题,进而以中国作为研究个案,借以支持或批判现有的理论;而对中国研究属于“区域研究”,研究者可能更关心“中国”本身的发展动态,并透过中国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科际整合、整全式地解释甚至是预测。

粗暴而巧取的占领:六四维园家乡市集一记

By: 陆松年
9 June 2024 at 17:50

「清除六四记忆,一方面依靠公权力的严刑峻法,另一方面是公帑资助“民间”同乡会占领维园。」

陆松年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2024年6月2日,第二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维园举行。摄:林振东/端传媒

“安检,安检;收遮,收遮。打开包包,打开拉链,多谢合作。”

在6月4日下午,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天后入口处,工作人员在(山东)淄博烧烤味下,正忙著检查入场市民和游客的行囊,确保场内举行的家乡市集嘉年华和谐、喜庆、有秩序。

这是香港同乡社团在维园举行的第二届家乡市集嘉年华,也是连续两年有同乡社团在“敏感日子”占据敏感地方。在1990年-2019年期间,每年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六四悼念晚会,都有数以十万计人参与,令维多利亚公园成为“八九六四”其中一处最重要的公共悼念空间。在2020-2022年,在疫情、《港区国安法》及支联会解散(2021年)下,维园球场被封锁关闭,六四悼念烛光不再。

当2023年疫后“复常”,有三十年历史的六四悼念晚会并没有在维园复常,反而迎来一个歌舞升平的新活动——由全港26个省级同乡社团联合举办、安排六千警力戒备、有超过200个摊位的庆回归26周年家乡市集嘉年华。主办方称,“刚好申请了那天,就批了”

在今年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际,香港同乡社团又照板煮碗,继续租用维园足球场及草地举行家乡市集,横跨“六四”当天,以“平靓正”、“边行边食有show睇”作招徕。主办方重申,挑选日期并无特别考虑,又指“既然去年这个时间搞得不错,那今年就继续搞。”

连续两年举行的同乡会家乡市集,不乏可堪玩味之处:一方面是香港红色经济圈的某种展现,另一方面看到“民间”同乡会正参与清除六四记忆,标志著同乡社团在“后国安法”和“后选举”时代的角色转变。

香港47人案评论:基本法“违反”国安法?人民权力不会因宪政建立而消失

By: 无住
7 June 2024 at 12:50

「道理为自己而写:人民之终极立法权,并不会因为宪政之建立而消除,这跟法律上赋予之权益或者法律权限没有关系。」

无住

2024年5月30日,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首日裁決,眾被告由囚車押進法院。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5月30日,香港民主派47人初選案首日裁決,眾被告由囚車押進法院。攝:林振東/端傳媒

(无住,法哲学学者)

苏格拉底在某处说过:一个身为牧养牛群的人,如果令到牛只数目减少,情况变坏,还不承认自己是个低能的牧牛人,他会觉得奇怪;而一个身为城邦领袖的人,如果令到公民数量减少、情况变坏,还不觉羞耻,也不认为自己是个低能的城邦领袖,他会觉得更加奇怪。——色诺芬《追思录》

历经三年多,这场基于2020年香港泛民主派立法会选举初选的大搜捕,终于在国安法庭的审判下,就著16名不认罪的被告宣判法庭裁决。结果在十六名被告中,只有李予信和刘伟聪无罪获释,其余的皆被判“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罪名成立。不论律政司接续会否上诉得直,但至少这是香港《国安法》判刑史上首宗出现无罪释放的案例。

在一个封闭的国安法庭,全由指定法官组成,并在没有陪审团情况下进行审讯,想当然这不会是甚么公平的法治场所,甚至可理解成一场公开审判国家叛逆份子的表演,一如四十年前台湾的美丽岛大审判。但作为最受触目的政治审判,是次裁决结果不仅影响到大众如何理解国家安全理念,或者《国安法》及其规范的颠覆国家政权行为,更是直接波及到整个香港民主运动的想像。

正如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的豪情壮语,“判我有罪吧,这根本不重要,因为历史终将判我无罪。”一时的法庭判决当然影响到被告人的命运,但作为政治审判,这是以法律技术掩饰了政治打压之暴力,以法庭大戏取代了政治理念在选举上的较量,因此审判结果无法矮化或取消抗争者当天参与行动之政治理念和价值。

「六四」三十五年,记忆的窄门

4 June 2024 at 16:37

「在这里,选择自己阅读、记忆或纪念六四的方式。」

「六四」三十五年,記憶的窄門|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成為訂閱會員,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立即支持

六四三十五年
記憶的窄門

今年是六四第三十五週年。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漸弱到消失,香港已無法成為六四紀念的重要支點。無論身處何處,對這場運動的記憶,與紀念六四對於我們當下的意義,在今年,又到了一個新的節點。

有一些定會被反覆提及的問題:過去的討論與紀念對不同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們對六四的理解與認知是怎樣形成的? 哪些曾經被人們所忽視? 六四的發生與結局,對中國的政治體制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在香港國安法落地之後,紀念六四成為罪行了嗎? 白紙運動後,這兩場公民行動被視為什麼樣的關係?

在六四三十五年的此刻,端傳媒從過去八年關於六四的所有報導與評論中精選了一系列文章, 在這個頁面裏,我們一同回顧這些年沈澱的回憶與紀念,以及 2019 年後,為了紀念六四還在持續的努力與抗爭。

歷史,多重曝光的記憶

關於六四的討論與省思,長期以來,集中在對運動過程的回溯與個人記憶的打撈。 這些保存歷史的努力,包括死難者的確認與名單整理,很多並非出自當年的學生領袖,而是來自當年其他的親歷者。 包括身亡學生家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在檔案中孤獨求索真相的教師,甚至是身兼「加害人」、證人、受害者身分的前戒嚴部隊士兵。

「媽媽你說今天晚上會開槍嗎?」——天安門母親尋覓三十年
「媽媽你說今天晚上會開槍嗎?」——天安門母親尋覓三十年
一個人的戰鬥,沒有退路的吳仁華
一個人的戰鬥,沒有退路的吳仁華
半生被稱劊子手,戒嚴部隊軍官:「我也是六四受害者」
半生被稱劊子手,戒嚴部隊軍官:「我也是六四受害者」

除了對運動過程本身的回溯,當時中國社會更大的背景是什麼樣的? 在八十年代一度較為開放的政治討論環境和政改呼聲之外,失控的物價和接近 20% 的通貨膨脹率,如何點燃了人們的不滿? 而在學生與知識份子被認作運動主角的主流敘事之外,工人與市民在其中是怎樣參與的? 他們的政治訴求與學生群體有何不同?

通脹中的六四:失敗的改革如何引爆革命
通脹中的六四:失敗的改革如何引爆革命
邊緣化的六四論述:八九春夏,其實發生的是「兩場運動」
邊緣化的六四論述:八九春夏,其實發生的是「兩場運動」

最後,六四運動被軍隊殘酷鎮壓,這個結局給中國的政治體制、國家-社會關係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出動軍隊面對本國公民的和平示威,使得中共政權的合法性暴露出嚴重問題。 在九十年代,中共政權轉身加入了全球化的市場體制與貿易鏈條,在高速的經濟發展中尋求績效合法性,來獲得國民的認同。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上):六四三十年,對於「反思」的反思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上):六四三十年,對於「反思」的反思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下):以「無政府主義」視角重構六四
「北京公社」的八個瞬間(下):以「無政府主義」視角重構六四

與此同時,知識群體與國家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八十年代具備一定自主性的知識分子,在九十年代被體制吸納與分化。 六四之後,自由主義的思想脈絡失去了進一步本土化的空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許多知識份子轉向民族主義,以探求新的解釋,推動了民族主義思潮與民族情緒從九十年代中期的興起。 中國政府以績效合法性、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維穩體制為標誌的 「後天安門政治秩序」,在六四之後的三十年間,逐漸形成。

專訪吳國光:八九毀滅中國知識分子之後,如何繼續「韌性的戰鬥」?
專訪吳國光:八九毀滅中國知識分子之後,如何繼續「韌性的戰鬥」?
上海大學生在 1989:後來的同學聚會,我們只聊賺錢
上海大學生在 1989:後來的同學聚會,我們只聊賺錢
1999:大使館的血、北京的遊行,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分子
1999:大使館的血、北京的遊行,與世紀之交的中國知識分子

天安門事件之後,西方並沒有持續太久的對華制裁,這也是中國可以順利發展經濟,並加入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原因。 日本與美國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六四鎮壓發生後,美國總統老布什暗中去信鄧小平,表態將避免更嚴重的制裁措施; 而日本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國家中唯一拒絕進行制裁,並迅速恢復對中關係的國家。 為什麼美日兩國當時會採取這樣的做法,背後分別有什麼樣的原因?

六四後,中美關係、地緣政治與進退失據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六四後,中美關係、地緣政治與進退失據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許仁碩:六四後,誰幫助中國政府突破國際制裁?
許仁碩:六四後,誰幫助中國政府突破國際制裁?
歷史文件出土:日本政府為何決定在六四後「溫情地注視」中國?
歷史文件出土:日本政府為何決定在六四後「溫情地注視」中國?

六四清場之後,眾多參與者面臨被捕或流亡的命運。 流亡者被迫在匆忙中離開故土,在陌生的國家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 在海外民運的紛爭當中,有人選擇了一種「半隱居」的生活,在學術的路徑研究與關注中國的走向。 而留在國內的被捕人士,有人將自由作為一生的事業,也最終為此付出了生命。

六四去國三十載,若在故土上不能說話,與流亡何異?——張倫專訪
六四去國三十載,若在故土上不能說話,與流亡何異?——張倫專訪
「尋釁滋事」式紀念,陳雲飛「快樂抗爭」的心法
「尋釁滋事」式紀念,陳雲飛「快樂抗爭」的心法
目睹一場死亡之後,你可記得,劉曉波是誰?
目睹一場死亡之後,你可記得,劉曉波是誰?

在三十年後回望六四,當上述複雜的背景和經過,往往只作為碎片式的畫面被展演與討論時,我們應該如何超越已顯僵化的論述,重新發現六四重要的社會運動價值,與當下的思潮和行動遙相呼應?

被圍困的六四論述,需重新對接後冷戰的時代光譜
被圍困的六四論述,需重新對接後冷戰的時代光譜
曾經,人們這樣紀念

1989 年 5 月 21 日,密切關注北京局勢的香港市民歷史性的百萬人上街遊行。 全稱為「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的「支聯會」也在此次遊行中宣布成立,此後 30 年,不間斷地舉辦維園燭光晚會紀念六四。

當年,也有香港學生北上支援,整個八九學運期間,香港中文大學就有共約30名學生赴京支援。 亦有數十名香港記者前往北京進行報導,在 6 月 4 日的凌晨,見證了軍隊從長安街的駛過,與槍響後倒下的市民。 還有一批台灣記者,專程在 6 月 4 日之後趕往中國,並前往成都、上海等地,希望紀錄六四鎮壓發生後各地的情況。

請回答 1989:支援與裂縫,那一年,香港學生在北京
請回答 1989:支援與裂縫,那一年,香港學生在北京
香港記者陳潤芝的六四記憶:「每隔二十分鐘,軍人就開槍,砰砰砰砰砰」
香港記者陳潤芝的六四記憶:「每隔二十分鐘,軍人就開槍,砰砰砰砰砰」
「我當時,可能真是做對了一件事」——那個春夏之交,在「北平」的台灣記者們
「我當時,可能真是做對了一件事」——那個春夏之交,在「北平」的台灣記者們

八九之後,香港維園每年的燭光晚會,成為全球參與人數最多、連續性最強的六四紀念活動。 而香港被看作中國人傳承六四記憶的重要陣地,在 1997 年之後,更是整個中國唯一可以高呼「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的城市,扮演著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難以取代的角色。

不同年份,維園燭光晚會的參與人數有所起伏,在 2014 年的雨傘運動之後,本土思潮的興起也讓部分人質疑傳統的六四紀念對於香港自身的意義。 但是,六四記憶在香港的持續性,以及三十年來與本土的政治訴求和民間情緒的共振,成為香港一代人最初的政治運動啟蒙,也形成了有關香港自身的「記憶的政治」。

燭光長燃 32 年,香港人的六四維園之約
燭光長燃 32 年,香港人的六四維園之約
安徒:毋忘六四——三十年流亡及香港本土的記憶政治
安徒:毋忘六四——三十年流亡及香港本土的記憶政治
不要維園大台的六四聚會:走過 29 年的自由文化音樂節
不要維園大台的六四聚會:走過 29 年的自由文化音樂節

維園的六四集會,還是很多內地人接觸八九這段歷史的契機。 他們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公開集會與政治表達的樣貌, 維園的人群與那些年香港的街頭政治和大大小小的社運一道,帶給他們過去的生活未見的影像,也讓很多人開始反思自己所受教育與歷史真相之間的距離。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從維園燭光集會到香港社運,五個大陸人在這扇窗口看到真實的中國

除了維園的集會與直接的政治表達,香港文藝界多年來也在持續創作六四題材的藝術作品。 有的是紀實類的影像,有的是對六四符號的再思考和創造。 人們採用雕塑、舞台、行為藝術、影片等各種形式,既反映事件本身,也折射當代的社會氛圍和爭議——六四論述與記憶不僅僅是歷史,也是當代史,這一點在文藝創作中多有體現。

最終,一個香港人臉孔的民主女神像
最終,一個香港人臉孔的民主女神像
六四槍聲響起時,香港文化界都在做什麼?
六四槍聲響起時,香港文化界都在做什麼?
六四舞台莊梅岩:我們不能不做,香港人不會習慣那種沒自由的生活方式
六四舞台莊梅岩:我們不能不做,香港人不會習慣那種沒自由的生活方式

只是,在 2019 年之前,香港的六四記憶維護就已面臨多方困境。 籌備多時的六四紀念館,在 2014 年正式開展後,不久便被展館所屬大廈法團告上法庭,之後則經歷閉館、更換場所、被當局查封、最終轉移至網絡的命運。 傳媒界對於六四的報導,因中央政府對言論的愈發收緊,在香港也呈現出越來越政治敏感的態勢,集體回憶的承傳比以往更加艱難。 初中歷史課綱排除六四事件,在課堂講述這段歷史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窄。繼續以此前的方式紀念六四,是否將不再可能?

六四紀念館:廣場遺物內外受困
六四紀念館:廣場遺物內外受困
六四報導在香港:抵抗時間流逝、採訪管控和中央劃線
六四報導在香港:抵抗時間流逝、採訪管控和中央劃線
70、80、90後歷史老師的六四自白:對我重要的事,對學生重要嗎?
70、80、90後歷史老師的六四自白:對我重要的事,對學生重要嗎?
19 後,六四的聯結會是什麼?

站在五年後回看,2019 年香港政治氣氛的波瀾起伏,不僅僅在反修例運動上。 當年 4 月,事關 2014 年雨傘運動的「佔中九子」宣判罪成,審判歷時79日,被稱為「世紀審判」, 這直接促成了 1989 年曾赴北京支援學生運動的香港學聯代表李蘭菊,特意為當年的六四維園燭光集會而從多倫多飛回香港。

當年參加維園燭光晚會的人數達到 2014 年以來的新高, 期間香港獨立樂隊、被稱為「六四樂隊」的 VIIV 演繹中國大陸獨立歌手李志的《黑色信封》開場, 大會播放的影片亦以李志的《廣場》為背景樂,大會指18萬人將維園球場擠得水泄不通。

2019 年六四 30 週年這天的維園場面,成為絕響。

五天後,反修例運動經百萬人遊行漫長開啟。 翌年支聯會再向警方申請維園作為六四紀念場地,被禁以 COVID 疫情和「限聚令」,該年 6 月底港版《國安法》實施。 經五年後,「紀念六四可能犯法」不宣於法而宣於心,2019 年的六四也成為最後一場香港的公開紀念活動。

儘管公開集會被禁,2020 年逾萬名市民依然如往年一樣進入維園自發集會,現場曾高喊現在已經被禁止的運動口號和歌曲。 在 2019 年之前,香港對於六四的論述和儀式看法曾出現世代分歧, 本土派年輕人和「大中華」民運人士對如何看待民主香港與民主中國的關係產生差異, 而至 2020 年,六四紀念延續的反修例運動情感則不言自明。

紀念活動各地開花,各區立法會議員、區議員街站和公民團體自發派發白色蠟燭、紀念單張等。

也是在是次集會上,自行到維園悼念的支聯會和民主派等 26 人,被控「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等罪。 至 2021 年 12 月,該案判刑,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副主席鄒幸彤、前記者何桂藍等 8 人, 被裁定「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公眾聚集」、「舉行一個未經批准集結」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會」等罪成,被判 4 個半月至 14 個月不等。

2021 年,警方二度以疫情為由禁止六四集會,消息亦指當晚在維園附近身穿黑衣或點燃蠟燭,都可能被視為和集會有關。 時任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 Facebook 及 Twitter 上發布題為「燭光無罪 堅守陣地」帖文;鄒並於六四當日於《明報》發表題為〈燭光承載良知重量 港人執著說出真相〉文章。她向公眾表示,自己將以個人名義到維園紀念。

但六四當日早晨,鄒幸彤在其律師樓附近被捕,其後被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 當日,警方亦派出 3000 名警力維持治安。 支聯會本欲重開六四紀念館予公眾獻花,該館卻在 6 月 1 日遭香港食環署執法,指經營已8年的六四紀念館未有領取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屬無牌經營。

集會被禁,延續逾10年的街頭藝術成為發生在香港街頭幾乎唯一的公共悼念, 藝術家三木、盧樂謙、阿V等10位藝術家,在6月3日的銅鑼灣街頭「提前悼念」,為這個城市帶來勇敢的藝術形式,在禁忌之日表達仍存的真實情感。

最終,這一年的維園在警察嚴守下空無一人,惟入夜後,天后、銅鑼灣一帶再現六四光海。 路上不時可看到零星坦克車模型、燭光,街道亦見寫上「不要讓六四成為禁詞」的塗鴉。 在香港其他地區市民亦自發悼念,網絡上流傳隱晦表達的梗圖。

2021 年是失去的一年。 6 月 19 日,《蘋果日報》出版最後一份報紙,宣布翌日停刊; 8 月,成立於 1989 年的支聯會宣布解散,其後 7 常委因「拒交資料」被捕,警方定性支聯會勾結外國勢力; 9 月,從實體轉移到網上的六四紀念館網站,在香港遭到封鎖,香港 IP 需通過 VPN 才可登陸網站; 12 月聖誕前,旨在紀念六四、已樹立多年的香港大學「國殤之柱」及香港中文大學「民主女神像」、香港嶺南大學的六四浮雕,先後被強行拆除或偷偷移走。

縱民情譁然,六四集會、紀念館及實體記憶至此皆被政府取締。

臉——大寫的人,無處安放的自由
臉——大寫的人,無處安放的自由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國殤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畫遭強拆後,他們寫下自己的記憶

10 月 25 日,鄒幸彤為 2021 年的六四控罪自辯, 她在自辯詞中指:「 如果法庭要說,這樣一個沒有指定地點的行動呼籲,都是在煽惑一個未經批准集結, 那我也很疑惑,這個集結是在指哪個集結、在哪裡的集結,是否地點是全香港或者全世界,是否任何人在那個時間點起燭光,就是在參與未經批准集結? 如果這樣說,不如直接承認,要禁止的,就是六四的悼念本身。 」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會案」自辯詞
鄒幸彤「六四煽惑集會案」自辯詞

2022 年,對觸犯紅線的恐懼開始展現影響,過往教會是紀念六四的重地之一,該年天主教香港教區卻決定從此不再舉辦追思六四彌撒。 至此,所有具名的、組織的六四活動皆在香港消失。 6 月 3 日,藝術家如往年悼念,至傍晚警方則拘捕數人。 到了 2023 年,行為藝術家們剛站上街頭就被捕。 2023 年的維園,被批准舉辦「香港回歸 26 週年嘉年華」。

縱然城市中仍可見燭光,但也是從這兩年開始,人們開始寄望台灣能接過紀念六四的棒子,海外紀念六四活動愈發遍地開花。 每個獨立的個體,在這時代重新拷問自己,悼念六四的初心是甚麼? 那份觸動或憤怒又是甚麼? 中國和香港的海外離散者,若未曾放棄將六四作為連結的契機,那麼其所追尋的連結是什麼含義?

六四 33 年:不止紀念六四本身,也紀念香港人對於六四的紀念
六四 33 年:不止紀念六四本身,也紀念香港人對於六四的紀念
六四 34 年:中國軍事威脅下,台灣為何需要關注六四、如何紀念?
六四 34 年:中國軍事威脅下,台灣為何需要關注六四、如何紀念?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海外的六四集會籌辦者在碰撞中相認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海外的六四集會籌辦者在碰撞中相認

一個擺在面前的問題是,當公共條件全部喪失,六四紀念會否如虞斷裂? 除此之外,紀念週期也逐年縮短,香港的中小學校也不再主動教授六四歷史,圖書館相關書籍被下架。 公開的集體記憶消失之後,個人記憶及主流之外的記憶論述,可能接班嗎?

歷史也在此時更迭。 2022 年 11 月,江澤民逝世,他在六四後接任中國國家主席,開啟中共、中國和他個人的13年。 他的逝世難免提醒人們一個時代的結束。 2022 年底,大陸爆發反封控潮(白紙運動),成為新一代人的政治啟蒙, 而 2023 年六四老人王丹等爆出 #MeToo 醜聞,這條追尋正義之路開始面臨更為嚴格的審視,折射出人們對「民主、自由」的新闡釋的渴望。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專訪李立峯:公開的六四紀念消失了,記憶會斷裂嗎?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中港台青年大對談:我們討論六四,因為它是關照當下政治的過去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從中國「老民運」到中國新一代行動者,八九後兩種政治觀與行動觀的迭代

2024 年 3 月,香港完成另一部國安條例、「23 條」的立法。 至 5 月 28、29 日和 6 月 3 日,香港警方拘捕獄中的鄒幸彤及其母親、友人等共 8 人, 首次動用 23 條,指 8 人在社交媒體上「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持續發布煽動帖文,涉嫌違反 23 條下的「煽動意圖罪」。

記者提問保安局長鄧炳強「敏感日子」是否指六四,鄧答「日子不重要,重點是有人煽動對政府憎恨」, 記者續問「無叫口號、提及六四,是否已違法?」 鄧答「你講的問題不是最重要。」 與此案相繼的是國安大案「47 人初選案」的裁決(5 月 30 日),被捕 7 人中,有人獲保釋後即到庭外排隊聽審。

如此,2024 年的六四紀念形同冰封,而維園獲批於六四當日舉辦「家鄉市集」,空間意義繼續被改寫。 曾經,六四的主流論述在本土思潮、左翼反思下瀕臨「失效」,如今連這「失效」也不可得。

我們重回 2019 年前凍結住了的人聲熙攘,也關顧 2019 年後打壓下的勇氣與靜寂。 未來 2025、26 或更遠的年份,氣氛或有變,或無出其右。 但是,每個人,仍有權選擇自己閱讀、記憶或紀念六四的方式。

香港部分六四相關案件進程
(截至 2024 年 6 月 3 日)
  • 鄒幸彤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12個月
    • 2021 六四煽惑集結案,「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罪,判囚 15 個月;2024 年 1 月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此兩案刑期部分分期執行,總刑期 22 個月
    • 2021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成,判囚 4.5 個月;2024 年 3 月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2020-2021 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鄒還押兩年,申請保釋被拒,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2024 年 5 月 28 日獄中再次被捕, 警方指其自 2024 年 4 月起,「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透過他人在「小彤群抽會」持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涉嫌違反 23 條下的「煽動意圖罪」
  • 鄒幸彤舅父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鄒劉華珍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劉家儀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維園禁食,被以「涉嫌作具煽動意圖行為罪」拘捕
  • 關振邦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維園禁食,被以「涉嫌作具煽動意圖行為罪」拘捕
  • 李盈姿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被以「作出具煽動意圖的行為」拘捕
  • 陳劍琴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潘幼翠
    • 2024 年「利用某敏感日子煽動」案,遭 23 條「煽動意圖罪」逮捕
    • 同時被指於網上訂閱資助羅冠聰等人,違反《國安法》「以金錢或其他財物資助他人實施分裂國家」罪
  • 陳式森
    (三木)
    • 2024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用手劃出「八九六四」,被逾 20 名警員包圍帶走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被警方帶走
    • 2022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遭警方截查
  • 陳美彤
    • 2023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被警方帶走
    • 2022 年 6 月 3 日在銅鑼灣進行行為藝術,涉嫌「公眾地方行為不檢」
  • 鄧岳君
    徐漢光
    • 2021 支聯會拒交資料案,「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成,判囚 4.5 個月;2024 年 3 月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即時服刑
  • 支聯會
    • 2020-2021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李卓人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舉行未經批准集會」罪,判監 14 個月
    • 2020-2021 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何俊仁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 2020-2021 支聯會「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案,法官預計 2024 年無法開審
  • 何桂藍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罪成
  • 黎智英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成,判監 13 個月
      *另有數項國安案件在身
  • 蔡耀昌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2 個月
  • 梁耀忠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9 個月
  • 梁錦威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9 個月
  • 胡志偉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判監 4.5 個月
  • 尹兆堅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 張文光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9 個月,緩刑 18 個月
  • 陳皓桓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 郭永健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8 個月
  • 趙恩來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8 個月
  • 麥海華
    • 2020 六四集會案,「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8 個月,緩刑 18 個月
  • 梁國華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4 個月,緩刑 12 個月
  • 何秀蘭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 梁國雄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罪成
  • 朱凱廸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認罪
  • 楊 森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 黃之鋒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10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認罪
  • 岑敖暉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6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罪成
  • 袁嘉蔚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4 個月
      *「民主派初選 47 人案」,認罪
  • 梁凱晴
    • 2020 六四集會案,「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判監 4 個月
  • 羅冠聰
    張崑陽
    • 2020 六四集會案
    • 流亡海外,被法庭通緝

註:涉案類型和人數眾多,或有疏漏;名單上多人仍有其他政治案件在身,這裏主要呈現六四案件和近期大案。

製 作端傳媒編輯部

© 2024 Initium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成為訂閱會員,支持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越南“政变”风云:公安部长苏林,如何打乱阮富仲接班计划,跻身国家主席?

29 May 2024 at 07:00

「总书记阮富仲重病不愈的情况下,苏林代表的公安系统为了满足权力野心,出现了越南政坛罕见的“夺权”。」

特约撰稿人 杨企云

2021年2月1日,新当选的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摄:Minh Hoang/AP/达志影像
2021年2月1日,新当选的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在越南河内举行的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摄:Minh Hoang/AP/达志影像

5月19日,时任越南公安部长苏林(Tô Lâm)被提名为新任国家主席,持续数月的政治动荡终于暂告段落。然而5月21日,越南国会突增议程,随后几天内苏林先被免去公安部长职务,然后国会又选定了与苏林关系并不深的陈国祖(Trần Quốc Tỏ)担任代理部长,表明这场罕见的政治大戏仍未落幕。按越共惯例,公安部长应由政治局委员出任,而不能仅由只有中央委员身份的陈国祖出任,这也就意味着下一轮人事变动仍在酝酿之中。

这一轮越南政治动荡,从武文赏(Võ Văn Thưởng)突然被迫辞职开始,但其实早有端倪。

南北斗争,白热化还是不存在?

对越南政治观察的最常见误解之一,是认为至今越共内部仍然存在严重的“南北之争”,并把所有的内部斗争都理解为南北两大派系的争夺,例如这一次就是“苏林代表的北方派全面击溃意图内部演变的南方派”。但是,这一波辞职的王庭惠、武文赏、张氏梅等人,往往都被认为是北方派。北方派既已大权在握,有什么必要自乱阵脚,在十四大之前临时撤换大批人马呢?

的确,越南二战后是劳动党在北方执政,其在南方的活动长期由南方局负责,相对独立。越南统一后南方局完成历史使命,“回归”成为越共内部一部分。统一初期,由于南方局长期独立活动,形成了内部派系,越共内部的确存在南、北两派的路线争议,例如北方的劳动党成员很多都参与过中国革命,所以更亲华,而南方派则更亲苏。特别是在是否要效仿中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等重大政策问题上,两派有严重分歧。

More interesting problems

By: dimlau
17 May 2024 at 12:26

阮一峰的周刊里写他读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他总结道:

文章大意是,人的一生就是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事业、家庭和财务。
一份有成就的事业,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人生就没有遗憾了。

我去看了原文内容:

… believes that there are three big problems in life: career, family, and finance. It usually takes people a decade to figure each out.

Her goal 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s fast as possible, so she can focus on more interesting problems.

f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