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特朗普打击移民危及美国科技行业

26 November 2024 at 02:09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专栏作者

特朗普打击移民危及美国科技行业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atj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特朗普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内,商业会繁荣吗?据我所知,许多商界领袖都把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信念上,即特朗普不会真去兑现他在竞选时做出的关税和大规模驱逐出境的承诺,就像他承诺的边境墙一样——基本上就是,从未修建边境墙,却言之凿凿他修了。
但我认为这种乐观是错误的。特朗普对关税和移民的痴迷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如果人们嘲笑他没有兑现标志性的政策主张,他可能会很不高兴。
如果他不对自己的政策做出调整,损害将是巨大的,甚至比持悲观态度的人所意识到的还要大。对移民的敌意不仅会造成许多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不愿从事的艰苦体力工作的劳动力短缺,还将破坏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正如大家可能知道的,特朗普已做出表态,打算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部署军队帮助抓捕大量无证移民,他们将首先被安置在他的高级移民顾问之一斯蒂芬·米勒所称的“庞大的拘留设施”中。
广告
这样的行动将是人道主义和公民自由的噩梦。但这些考量可能不会阻止特朗普。甚至可以说,像这样的骚动是他求之不得的,因为这会让他看起来强大又果断。
经济影响可能是另一个问题。大规模驱逐将导致雇佣大量无证移民的行业(加上可能被卷入拉网行动的合法工人)出现劳动力短缺并推高价格,这些行业包括农业、肉类加工业和建筑业
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一切会如何发展,我怀疑没有人知道。这会很糟糕吗?还是会极其糟糕?
然而,除了这些短期影响之外,还有一个特朗普主义可能带来的后果尚未得到太多关注:它对美国科技领导地位的威胁。
我们的科技行业是世界的奇迹。1995年前后,世界主要富裕经济体似乎都处于大致相同的科技水平,生产力水平也相差无几;如果说欧洲的实际人均GDP水平较低,一个主要原因是欧洲人的工作时间更短,因为与我们不同,他们有真的在度假。
但正如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最近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在最近几十年再度领先。我发现美国这一进步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基础并不广泛:欧洲人在大多数事情上做得都和我们一样好。相反,美国居于领先地位的是在数码科技方面。
广告
是什么推动了这个成功故事?毫无疑问,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人均收入高得惊人的硅谷科技集群所创造的网络外部性。但在美国的科技中心呆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移民——通常是来自南亚和东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显然也是这个故事的关键组成。
那么,你可能会说,这不是问题所在。“让美国恢复伟大荣光”运动的不满所针对的是从事蓝领工作的无证移民,而不是来自印度的科技奇才,对吧?
错。
除了无证蓝领工人,上一任特朗普政府显然也敌视受过高等教育的合法移民。它大大增加了高技能外国人获得或续签签证的难度,而这正是他们在这里工作的主要路径。其中许多人担心这些政策会卷土重来,只是情况会更糟。
如果你想了解特朗普核心圈子的真实想法,不妨看看米勒和史蒂夫·班农在2016年的一段对话,班农是特朗普的长期盟友,出狱后刚好来得及为特朗普助选。班农宣称,合法移民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谴责“寡头”引进外国人从事他认为应该由美国人从事的IT工作。“嗯,这说得真好,”米勒回答。
其中一些寡头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最著名的要数埃隆·马斯克,这重要吗?可能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从历史上看,寡头们如果以为自己从威权领导人那里买到了影响力,就会发现他们对后者善意的依赖远远大于后者对其金钱的依赖。我猜,马斯克很快就会明白,他需要特朗普多于特朗普需要他。
广告
因此,如果反对移民的浪潮没有波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会感到非常惊讶。撇开具体的政策不谈,美国之所以成功吸引了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社会的开放性;也许,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我们一直是一个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到受欢迎的地方。那个时代可能要结束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拟议中的突击搜查和拘留设施可能会占据新闻头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十年后,我们可能也会深切意识到,通过对移民的攻击,我们破坏了科技行业,而它是使美国伟大的原因之一。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时报的专栏作家。他也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杰出教授。克鲁格曼因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方面的成就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 @PaulKrugman

翻译:杜然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特朗普将如何输掉与中国的贸易战

15 November 2024 at 03:15

简繁中文
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
字体大小
专栏作者

特朗普将如何输掉与中国的贸易战

保罗·克鲁格曼
Damir Sagolj/Reuters
好消息:我认为特朗普不会引发全球贸易战。
坏消息: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相信,即使特朗普输掉了大选,贸易战也会爆发,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愿意像一个负责任的经济超级大国那样行事。不幸的是,要引导美国政策度过可能即将到来的动荡,特朗普可能是最糟糕的人选。
他不会是我们打贸易战的原因,但很可能是我们输掉贸易战的原因。
中国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经济成功故事。它曾经非常贫困,至今仍有很多人记得1959~1961年的大饥荒。但在1978年开始改革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即使现在,它依旧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远低于我们或西欧的水平。但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因此以某些标准来衡量,它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广告
然而,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适龄劳动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引进技术推动的生产率快速增长。但适龄劳动人口在大约十年前达到顶峰,目前正在下降。尽管取得了一些相当厉害的成就,但中国的整体技术进步速度(经济学家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似乎已经放缓到了爬行的速度。
但增长放缓未必就是一场灾难。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类似的人口和科技的衰退,总体上处理得相当得当,避免了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
然而,中国建立了一个为高增长时代设计的经济体系——一个抑制消费者支出、鼓励高投资率的体系。
只要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对更多工厂、办公楼等的需求,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可行的,这样高投资就可以找到生产性的用途。但是,虽然一个年增长率为9%的经济体可以将GDP的40%用于有效投资,但一个增长率3%的经济体就没法做到这一点。
答案似乎很明显:将收入重新分配给家庭,并将经济从投资转向消费。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中国政府似乎不愿意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一次又一次,刺激政策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扩大产能,而不是让消费者能够利用这些产能。
那么,如果你拥有大量产能,但消费者无法或不愿购买你所生产的商品,你该怎么办?你试图将问题向外输出,通过维持巨额贸易顺差来维持经济运转。
广告
我的意思是,巨大的贸易顺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似乎对贸易数据做了手脚,试图使它的顺差看起来比实际规模要小。然而,中国的出口额似乎比进口额多出近1万亿美元,而且还处于上升趋势。
因此,贸易战即将到来。世界其他国家不会被动地接受中国如此规模的贸易顺差。本世纪前十年的“中国冲击”告诉我们,无论自由贸易有什么(真实的)好处,进口激增都会对受影响的工人和社区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此外,中国是一个不认同民主价值观的专制国家。任由它支配战略上至关重要的产业会带来无法承受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拜登政府一直悄然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保留了特朗普的关税,并试图限制其在先进技术方面的进步。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这可能只是贸易冲突扩大的开始。
因此,贸易战即将来临;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开始。那么,特朗普会带来些什么?
无知、缺乏重点,以及任人唯亲的可能性。哦,还有容易上当受骗。
无知:特朗普坚称关税不会损害消费者——尽管美国各地的企业都计划在他提议的关税生效时提高价格——这强烈表明,无论是他还是给予他建议的人,都不了解全球贸易是如何运作的。在发生贸易冲突的时候,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广告
缺乏重点:特朗普提议全面征收关税,而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这将提高许多美国企业的成本,并疏远本应参与合作应对的盟友。
任人唯亲:总统在授予特定公司关税豁免方面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这种豁免不成比例地流向了与共和党存在政治联系的公司。如果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规模不再可能那么大,就太天真了。
最后一点,容易上当受骗: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在最后签署了其所谓的“历史性贸易协议”后停止了提高关税,根据该协议,中国同意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中国实际购买了多少?一分没有。
正如我所说的,随着中国试图向外输出其政策失败,严重的贸易冲突即将到来。但美国刚刚选出了可能是最糟糕的领导人来处理这场冲突。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时报的专栏作家。他也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的杰出教授。克鲁格曼因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方面的成就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 @PaulKrugman

翻译:杜然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 2024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