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情报员 | 离散白海豚(下)粤港澳大湾区何以为家?
珠江口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地,不过,这一带海域的白海豚愈来愈安静了。先前研究抛出警讯,珠江口种群每年正以2.5%的速度衰减,如果继续下去,未来60年内将失去现有7成以上的白海豚。
以香港为家的白海豚早一步见证了这悲观的科学预测,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副会长麦希汶指出,2003年香港四大水域有188只白海豚,2023年只剩下34只,20年间减少8成。除了北大屿山水域的白海豚急遽减少,西南大屿山的白海豚也是逐年下降,2019年大概有20只白海豚,但是最新数据仅有9只,虽然2020年划设了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白海豚情况依然不乐观,这也反映出不同水域面临不同威胁,或是保护措施并未贴紧白海豚的需求。
“以前可以看到大群的白海豚出没,有时候多达20多只,但是现在能够找到超过10只的话,就已经是比较罕有的情况了。”这几年麦希汶出海调查察觉白海豚“安静”许多,幼豚数量也明显下降,“2003年小幼豚和大幼豚的发现率大概是8%,到了2016年机场(三跑道)开始施工就只剩下1.8%。”
刚出生的白海豚是灰黑色,少年期体色逐渐转淡,成年时转为白粉色。她缓缓提起在海上目击幼豚的心情,“看到黑黑的小宝宝跟在妈妈身旁,其实已经变成一件很感恩的事情。”
来不及长大的白海豚
从2016年至2022年,香港水域的小幼豚数量一直徘徊在1至3只,2023年记录到7只小幼豚,不过,在危机四伏的海域下,白海豚宝宝能否顺利长大是一个变数,这也是白海豚妈妈心头的痛楚。
这份心痛麦希汶并不陌生,麦希汶曾目睹海豚妈妈不舍得宝宝离去,不停地用吻部顶住宝宝的尸体,希望牠不要沉落水底。还有一只叫“大麻绳”的白海豚妈妈,深情伴尸7天7夜,直到精疲力竭才无奈放手,如今“大麻绳”也不见踪影。
白海豚妈妈怀胎约11个月产下一仔,往往3至5年才怀一胎,“我们也发现过有海豚妈妈6、7年也没有生一胎,当环境压力比较大时,牠会花比较长的时间陪在宝宝身边。”
白海豚宝宝的夭折率很高,尤其是出生的头一年。麦希汶说,白海豚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成熟,器官也很脆弱,海洋中的重金属、有机化学物会透过水体和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不但对成年和年轻白海豚造成危害,这些污染物也会经由母乳进入海豚宝宝体内,导致存活率降低。
2020年刊登在《国际环境》的一篇研究发现,珠江口的白海豚和江豚体内含有高浓度的三苯锡(TPT)。这种有机锡化合物过去数十年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海水养殖设施,作为防污剂用途,相关研究显示,三苯锡会破坏海洋生物的免疫系统,或是导致生殖力下降,难以繁衍下一代。
不过,这只是白海豚面临的威胁之一,珠江口的白海豚栖地接二连三被消失,从香港赤鱲角机场、迪士尼乐园,到港珠澳大桥、香港机场三跑、深圳机场扩建、澳门新城区等一连串的填海工程鲸吞蚕食,海豚栖地大幅缩减且破碎化。
抄家工程虎视眈眈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更是加速推动各种工程,去年底香港提交明日大屿的人工岛填海环评报告,同时计划在南大屿发展生态康乐走廊;澳门打算利用建筑废料填海造岛,而大湾区还有多条跨海通道正在修建,白海豚的家园不断埋下抄家灭门的劫数。
这些研议中的填海和近岸工程,无异于挡住中华白海豚的生路。麦希汶表示,明日大屿的填海计划不单涉及在东大屿的人工岛,它也有一些邻近的工程,包括西北大屿山有个龙鼓滩填海工程,以及在北大屿山一带兴建桥梁连接各地,这些区域都是现在仅存的一些白海豚的活动范围,同时也很接近为了补偿三跑而新设的北大屿海岸公园,如果继续在附近填海是非常不理想的作法,加上大量的工程船在大屿山周边海域活动,也会对附近的白海豚热点造成影响。
以东大屿的3个人工岛来看,填海面积加起来足足有1,000公顷,座落在交椅洲、小交椅洲、坪洲和周公岛附近。麦希汶指出,香港政府初步发布的江豚生态调查报告也提到这几个地方有一些江豚生活,江豚和白海豚同属濒危物种,比较特别之处牠比较害羞且喜欢在晚上出没,这也让目前的调查监测受到很大的限制,研究结果也较少。
“我们发现在南大屿山的江豚受到填海工程的影响,不但数量减少,搁浅个体也蛮多的。”她忧心说,“过去我们没有掌握很多证据,而且证据也很难收集,但是现在要好好阅读仅有的资料去保护牠们,以防这些填海工程挡住牠们的生路。”
一只白海豚之死
一只编号WL212的白海豚,是麦希汶脑海抹不去的记忆,牠被横冲直撞的观豚快艇撞伤后,“我们每一次出海就要先找到牠,看看牠的情况,记录牠的呼吸、行为和出没的位置,就发现牠从水路较繁忙的大澳躲去邻近的西南大屿山一些内湾,到那里慢慢休养。”不过,在官方多次“营救”追捕行动下,牠被带上岸照料,最终在水池中离世。
“什么选项对白海豚才是最好的呢?”她语重心长说,WL212的受伤遇难故事没有划下句点,也留给人类深切的省思。
去年,港府提出“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计划,同样引来质疑声浪。麦希汶说,这项拟发展的走廊除了会影响近岸湿地和生态环境之外,预计兴建码头的地方是比较天然的海岸,日后还将发展南大屿一带的岛屿旅游,但是这些岛屿很多是白海豚和江豚的保护区,大约有10多只白海豚在南大屿近岸活动,一旦码头工程推展,或是有比较多的船在近岸快速航行,这些会给牠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交通网、生态岛堵上命脉
遗憾的是,消逝的白海豚没让珠江口的开发工程放缓,尽管牠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
粤港澳大湾区如火如荼打造跨江跨海交通网,目前有4条正在修建,去年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这项超级工程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衔接珠海和江门。去年6月,紧邻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的深珠通道也通过专家评审,白海豚命运又添上一道阴影。
麦希汶指出,珠江口从北到南都有白海豚生活,现在几年间就建了多条大桥和跨海通道,相较过去更为频密,对珠江口的海豚族群来说是一大冲击,而且桥墩也算是小型填海工程,过程中的打桩噪音、破坏工程,以及工程船在附近活动,水域污染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珠江口备受争议的工程还有澳门生态岛,由于建筑废料堆叠区严重饱和,澳门规划在路环南部海域利用建筑废料填海,建造250公顷的人工岛。“这是很奇怪的一个作法,澳门政府跟市民说,我们填了以后,岛上会建生态保护的教育基地,所以叫做生态岛。”麦希汶直指官方说词的荒诞,“你不会直接联想到它其实是一个这么大破坏的地方。”
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和澳门保育人士积极倡议反对生态岛,麦希汶说,最近几年澳门才被批准管理那片水域,没有政府部门负责海豚生态监测工作,尽管过去委托大学执行的海豚监测报告建议设置白海豚保护区,他们还是规划填海造岛。根据观察,珠江口的白海豚有东、西面两个族群,路环南部海域是关键的移动走廊,填海会把这个地方阻挡了,也可能隔绝东、西族群,对整个珠江口的白海豚有非常大的影响。
放眼珠江口的开发和保育拉锯战,生态保育往往是居下风。麦希汶说,在香港只有不足5%的水域是海洋保护区,且仅有大约3成的白海豚栖息地受到保护,而澳门仍没有保护区。中国大陆有一个为期10年的《中华白海豚保护行动计划(2017-2026年)》,报告中提到要让9成以上的白海豚重要分布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优先在珠江口、粤西这一带成立保护区,但是2026年快到了,这些也是流于空谈。
“白海豚的生存很紧急的,一直在倒数,所以我们也是在跟时间竞争。”她继续站在第一线为白海豚的续命奔走,当白海豚都活不下去了,生存困境不也写照着人类的未来?
责编: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