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view

There are new articles available, click to refresh the page.
Today — 22 December 2024Main stream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By: elijah
22 December 2024 at 01:20

CDT编者按:2024年即将过去,中国数字时代为读者整理了年终专题,共7篇,包括年度每日一语、年度404文章、年度报告汇、年度敏感词、年度播客、年度视频和年度人物。

本文是年终专题第4篇,下一篇是《2024年度报告汇》。

img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数字时代【404档案馆】累计发布160期播客节目。包括【CDT周报】、【404文库】、【404媒体】、【CDT报告汇】、【CDT网语】、【中国哭墙】等栏目。此外,还新增栏目【CDT关注】,更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墙内外反抗中共审查的声音。

CDT 档案卡
标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4.12.21
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主题归类:中国经济光明论整个国家都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氛围网络身份证无差别杀人事件极端民族主义珠海体育中心撞人事件
CDS收藏:话语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在本期【年度播客】中,三位主播将以对谈的形式,分享过去一年里制作播客的感受。


以下是对谈文字记录:

播客之路:最大的收获与意义

Elijah:

本期节目是年终播客。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三位主播会一起回顾这一年来制作播客的点滴,聊聊收获与挑战,也会探讨在中国越发严厉的审查环境下,我们是如何记录这些消失的声音的。

今年一年,我们播客做了不少内容,话题从各种社会事件到中国经济以及对各种审查与反审查的记录,而且我们还新增了【CDT关注】等新节目。

你们觉得自己在播客制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没有哪一刻让你觉得,“这份工作,我真的做对了!”

Rumu:

对我来说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正式入门了,我负责的两个项目是【CDT关注】[和【404维修站】。【CDT关注】主要是关注墙外媒体的比如说像莽莽、柴静、不明白播客等等。

因为以往,CDT更多注重的是对中国大陆的反审查与抗争,但是其实我们觉得海外的声音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就单独开设了这个栏目。

然后【404维修站】是一个我们即将要推出但是还没有推出的一个栏目。它是用来修复和补足那些因为言论审查被迫删改的词语和句子。就是我们通过“维修”的方式让大家可以看到没有被改过的原文。

Frank:

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整个【404档案馆】编辑部把各个节目、各个类别现在开始非常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了。比如说我们有对于海外媒体的节目,我们有关于每周的记录,我们有对于敏感词审查的节目;

我们也有对于网络民议的节目,类似【CDT网语】

所以我觉得既然我们节目的总标题叫【404档案馆】,我们首先是一个档案的性质。所以如果能够有条理地去整理或者是收录或者是归纳记录一些过去一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大事小事,那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如果说某一刻让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的话,其实每一刻我觉得都挺有意义的吧。有时候会突然听见别人他也会说“诶,最近有一篇文章被删了但是后来在中国数字时代上面找到了”,那我就会觉得那一刻,我包括所有其他的同事编辑大家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

Elijah:

对于我来讲的话,我觉得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中国更复杂的审查机制以及公众舆论的动态有了可能更深的理解。特别是比如说在做【404文库】选读以及【404媒体】的时候就能看到:通过挖掘这些被删除的内容以及被封禁的账号,你能够发现更多来自普通人的真实的声音,以及一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情绪,而不是单纯的来自官方的一些宣传或者报道。

Frank:

对,我也有这种感受。就是这两年开始我觉得我们收录了很多的比如说【404媒体】或者是一些文章其实它不是一些来自非常大的、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网络大V或者是微信公众号。是一些很普通的微信公众号,可能只是突然讲了一个话题然后成为了一个爆点。然后官方就这样就把它封禁掉了。这两年可能这种审查的影响逐渐从更广的对于大V、对于大影响力作者的层面已经逐渐下降到普通百姓的层面了。

Elijah:

我觉得我个人有这样的感受,尤其是像对于我们【404档案馆】来讲,我们对这种声音的记录本身就也是一种对抗遗忘的力量。这本身就是会让我觉得在做这种去记录以及去对抗遗忘的工作的时候,每一个瞬间都是有意义的。当然就是说在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通常我们还是伴随着特别多的困难,尤其是像我们做播客这种涉及到中共敏感议题的时候,有时甚至会觉得寸步难行。


幕后难题:制作中的挑战与意外

Elijah:

那过去一年中你们有觉得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挑战是什么呢?

Frank:

我觉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挑战可能是,有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自己在跟时间赛跑。因为我记得像当时有几篇播客是关于梅大高速事故的,然后那几篇文章删的非常快。包括上个月关于无差别伤人事件,那些文章真的是出来一篇被删一篇,出来一篇被删一篇。

然后像我们做播客的时候,可能你在做你在录制时,文章就巳经被删除了。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种你个人或者是你这一个团队在跟整个审查系统进行抗争的一个过程。包括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对于一些可能比较敏感的话题或者是比较触及官方神经的话题的文章的收录上面,也需要进行非常迅速非常高效率的收集或者是整理。因为很有可能下一秒你刷新的时候它就已经被删除了。所以这是我觉得比较大的一个挑战。

Elijah:

播客的挑战对我来讲的话,就是对一些信息的真实性的验证以及我自身的一些情绪的平衡,以及在我们收录的时候对不同文章不同观点的一些情绪上的平衡。比如说最近像珠海无差别杀人事件,包括像日本人学校男孩遇害事件中,在我们选读的时候,我们关注的观点仍然是可能带有我们主播个人的一些偏好的。

所以在在做播客,在为读者们选读一些内容的时候,对我而言我觉得最大的挑战还是对这种情绪以及信息的平衡。而且很多素材的获取(过程中),尤其是像我们在中共技术性审查之下,让我们去获取一手的资料其实很困难,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一种所谓的非传统的渠道来获取一些素材。

Frank:

另外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比如说像之前我们一直在做的【中国哭墙】就是对于李文亮医生新浪微博评论区的网民留言的精选。其实这个方面就让我觉得非常触动。因为像每一期每一条留言,网民真的是在跟李文亮医生或者是他们心里的那个所谓的李文亮医生在掏心窝子的讲自己内心的话。

然后你会看到其实中国普通百姓或者是中国社会阶层层面的普通人,他们其实是很朴素的。他们真的是每天需要为了吃饭、为了生活、为了交房租去挣扎的。但是他们没有地方倾诉,因为整个审查系统的压力他们没有办法去宣泄自己的这种情绪。所以他们唯一能找到的渠道就是中国哭墙就是李文亮微博的评论区。

img
img

所以其实很多时候在这种时刻你去朗读或者是记录或者是收录他们的文字,其实你个人也会非常触动。然后我觉得其实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作为主播,作为一个播客的主持人,我们其实得保持一定的理性,但是很难保持理性。所以说就是要在理性和感性中间寻找到一平衡吧

Rumu:

我觉得我觉得两位说得都很好,然后先说我个人的一个困难,就是纯属于我个人的,当然还是跟练习播音技巧有关系,以及还有一些技术设备上的问题。这些都是后来慢慢改善的,从中感受到的一种进步也算是一种带来成就感的东西。

然后刚才Frank说的那个和时间赛跑我是很有共鸣。

每当看到一些被删除的文章,尤其是自己很喜欢的或者是觉得很重要的议题,都会感到一种很深的无力感。我们不得不去努力备份,与这种审核赛跑才可以。

然后播客也是一个特别注重时效性的东西。就是说我们要很讲求效率嘛,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在录一些已经删掉的内容或者是一些要很快(制作)出来的内容,包括我们现在年终的时候也是我们必须要很快的把每一篇内容都录好才可以。


情绪低谷:如何应对政治性抑郁

Elijah:

刚刚Rumu说看到各种404的内容其实会觉得很无力。那在这种无力之下其实我很好奇你们会不会因为长期关注这些敏感甚至所谓的“负面”的议题,而感到疲惫或是政治性抑郁?

Frank:

我觉得可能每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的都有政治性抑郁吧。尤其是如果你有渠道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国家、民主体系的方面的话,我觉得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政治性抑郁。

然后如果长时间长期的接触这些话题当然肯定会有一种疲惫,但我觉得这个疲惫倒不是说对于中国言论审查系统本身的疲惫,也不是说对于这种个人抵抗的疲惫。而是一种“我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或者说自己的努力到底能不能改变一些什么”。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吧。

这种情绪很难克服了,就我个人的观点啊,我觉得如果中共或者是中国一直保持这种高压的审查系统,然后一直保持这样子的政治环境,那我觉得这种情绪其实也没有必要去克服。因为它可能会长期的存在。

Rumu:

说到政治性抑郁这个话题,我确实是有过一段很严重的政治性抑郁的,尤其是在曾经疫情的时候。然后我可以在这里就是分享一下我个人就是消解政治性抑郁的一些方法,可能比较私人一些。

第一个方法就是退网以及关注“附近”。

“附近”是人类学家项彪老师提出的一个概念。不过解释起来倒也可以很简单,它可以就指的是你的家园方圆五里地的那么一个小的生活空间。比如说你去公园,你去菜市场,去家门口附近遇到一些人。

因为有些时候就是我们我们干的事情是跟新闻相关的,我们很容易接触到的是一些很遥远很宏大的叙事。包括现在的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会使人们有这种遗忘“附近”的倾向。就是大家都沉淀在那个屏幕上的世界,然后这也是造成政治性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种时候 就是能够从这个世界中稍微退出来,然后去观察去投入生活中具体的个体。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用的方式。

然后另一个能给我很大安慰的就是,你会发现找到同类或者说找到同道之人可以给你很大的安慰。

就是当你以为你自己是很孤独的,然后就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关注这些东西,你找不到其他的人的时候。就是你去遇到这样的社群或者是去看一些跟你有相同想法的公众号呀这些发言的人,你就可以会有一种不再孤独的感觉。


难忘瞬间:触动心灵的一集

Elijah:

在过去这一年,两位在制作某些内容的时候,就像你们刚才说一定会被触动到的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或者一些重要的话题你们想分享的呢?

Frank:

那我讲一讲我吧,我可能这一年工作里面更多的话题都是关于中国经济的。

我觉得中国经济今年就非常的……用一个词叫抽象吧。

我觉得挺抽象的就是,一方面官方大张旗鼓地在说畅想中国经济光明论,包括各种方面都在讨论中国经济如何如何的好,GDP增长如何如何的稳定。但是另外一方面从各种的社会事件、各种的底层事件,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在年底的一些讲座上透露出来的信息都是中国经济在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就会觉得其实有一种对峙在里面。就是官方知道他们在造假,也知道这样的信息、这样的数据可能是不可靠的。但是为了一定的需求依然要维持这一套说辞。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已经察觉到了身边中国社会、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当他们想要通过某种渠道去反应去反馈这些问题的时候,反而会被中国的审查系统快速打压,迅速的压制。

所以我觉得我们工作的职责就是替很多的普通人,替很多的中国普通百姓去传达他们的诉求,去宣泄他们的需求。尤其是在中国高压的审查体系之下更需要像我们这样或者是越来越多的无论是微信公众号,无论是墙外的媒体,无论是墙内墙外的各种各样的组织,通过大家的宣传,通过大家的引导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到中国社会到底在发生什么,中国的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到底有个什么样的未来。所以我会觉得这一年对于中国经济的正面或者是反面的各种讨论辩论对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话题。当然我也希望2025年有关中国经济的讨论可以越来越多,我也希望更多的文章、更多的微博、更多的演讲不会被删除,不会被封禁。

Rumu:

就是有一个让我有一点印象深刻的话题就是吴柳芳的擦边事件。

可能跟我就是作为女性的身份有关系吧,然后同时我觉得这个事情背后折射出的很多角度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它同时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叙事。

一方面是两性叙事,就是他很明显跟一些以前的对于这些荡妇羞辱的这些批评,然后还有就是对于女性权益越来越多的关注。

另一方面就是大国叙事。因为我们都知道吴柳芳是一个这个奥运运动员嘛。然后呢就会有一种很常见的说法就是按照以前经典大国叙事来说就是“她既然是一个运动员怎么还可以去擦边?”“就是丢国家的脸”之类的。就是运动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所以她不可以这么做。

但是同时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社会舆论的风气反倒是从大国叙事开始有一些向同情个体的方向去转变了。

我记得之前看六神磊磊评价这个事件的文章,他的说法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他说“网民们把国之重器的共情范围悄悄缩小了,但是把人艰不拆的共情范围悄悄放大了”。

就是跟整个环境的变化有关系,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铁拳砸中的感觉,每一个个体都变得更加能够去理解那些其他个体的处境。

因为他们也会觉得如果她不干这个的话,她能干什么?以及包括就是很多运动员,他们必须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养活自己。

而且呢,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在干的所有反审核的抗争,也是在“擦边”,因为什么是“边”?谁规定的“边”,“边”究竟代表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去思考的问题,某种意上我觉得墙也是一道“边”,就是“擦边”的背后它实际上是社会权力还有舆情的那条隐形的动态线。

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我觉得就是通过那种各巧妙的方式来绕过审核和不能碰的红线,然后用各种和谐的隐蔽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小小的反抗。但我觉得这种反抗它其实就是一种”擦边“。

Elijah:

是的在【404档案馆】中我们也不断去强调这些话题。但是你仍然能看到在中文互联网上对女性的不友好,甚至就像Rumu说的吴柳芳事件中对这个曾经的运动员的一种荡妇的羞辱,到最后就恰恰是2024年大家对吴柳芳有了更多的共情。某种意义上也是像Rumu说的,其实中国的普通人都是在不断的“擦边”,不断的擦了各种各样的“边”。

记得有一期【404媒体】中也有提到一位女性医生的处境,她也是在社会权力、男权社会下给她界定的一个边界上不断地去做着小小的突破,可能只有一毫米、一微米的突破,但是她也是在做着所谓的强权不愿意让我们做的事情。

恰恰就是因为这种普通人的不断“擦边”,我们对强权进行反抗,对这个社会进行反思,才有了我们需要记录下来的一些东西。

另外一个让我今年很关注的一个话题,可能也是每一年CDT,包括我相信各位都在关注的话题就是,一些记者、媒体人们所面临的一些困境。

我记得在今年年初的一篇【CDT报告汇】中有提到中国的在囚记者人数仍然世界第一。(注:国际人权组织"无国界记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简称RSF)2024年12月12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记者监狱。全球四大记者监狱——中国124人,包括香港的11人、缅甸61人、以色列41人和白俄罗斯40人——关押了全球近一半的被拘记者。)

所以尤其像今年张展出狱再入狱、很多媒体人的账号不断被封,还有像此前一些律师受到的迫害,他们的子女甚至都无法正常的上学入学。这个也是让我今年仍然很感慨的事情。


工具与资源:审查材料的收集之道

Elijah:

既然我们聊到了这些各式各的话题以及我们的一些幕后的制作。其实(在制作播客时)收集素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两位在搜集并且分析这些素材材料的时候会用哪些资源呢?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听众读者很好奇的问题。

Frank:

对我个人而言,一些比较主流的资源肯定是很关键的。当然第二点我觉得我们同样也完全不能够忽视中国官媒的一些作用。因为其实很多的时候一些很大的舆论导向、一些很大的政治或者是经济上的导向,其实都能从官媒发布的文件或者是文章中发现它。

所以我觉得有一些官媒的微信公众号甚至包括它们的微博账号,其实也需要很重点关注。

而且你也能看到其实大家在它们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博,尤其是微博上,其实普通人的抵抗还是挺多的。包括如果这条微博被精选评论的话,那很多人会在转发里面阴阳怪气;如果他没有精选评论的话,基本上每一条官媒的微博评论几乎都会翻车。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可以大家获取一些不同观点、不同渠道的地方吧。

Rumu:

刚才Frank说的这一些,很多也是我在用的资源。

中国互联网上确实一直有这样反抗的声音,其实知乎上也常有,只不过知乎的那个问题经常动不动就被封了。不过可以通过被封的知乎问题来看出它的那个动向。

除了这以外我平时会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些国内常见的新闻或者是左派、自由派相关的人士,很多类似的我想就是我们的观众应该是在CDT网站上会经常看到他们的名字。

还有以及各种各样的墙外媒体。

除了这以外我觉得CDT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用的渠道,而且我觉得这也正是让我觉得CDT在干的是很有意义的这么一个原因,因为CDT在把各种各样的资源和新闻就是以一种整合性的方式,能够让大家更快和更系统的去接触他们,就是能够方便大家。

Elijah:

对,对我而言我觉得CDT本身就是一个我获取信息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包括两位有说不管是墙内还是墙外我们获取资源的方式仍然是有限的,因为很多内容一发出就会被删除,尤其是墙内。


机制变迁:审查的新趋势与影响

Elijah:

我们刚才提到这种审查机制,两位有注意到今年中国的一些审查机制有哪些新的变化吗?这种变化有对我们的内容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Frank:

我之前经常会整理知乎平台的一些文章,或者是一些讨论。然后从今年开始,知乎它有所改变,就是在过去你在谷歌或者是百度直接点知乎的链接你就可以点进去,而现在你必须要登录之后才能够看到具体的内容。它现在变得有一点像微博了,因为微博就是如果你没有登录的话你没有办法看。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就是进一步控制个人信息,包括很严密的对于谁来看这个新闻、谁来看过这个问题进行控制,那可能在未来他们如果想要追溯回去的话,他们就可以找到。

所以我觉得这是我感受到的审查机制肯定是越来越严的。

Rumu:

就是 Frank说的这个我也有同感,就是不只是在知乎,在其他平台上也会出现的就是这几年我能明显感受到的一个是显示IP地址。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取消匿名。曾经的知乎的匿名板块我觉得也是有一些有用的内容。

今年让我觉得印象比较深或者比较忧虑的一个东西就是网证制度吧。

而且就是我觉得就可以体现出早有前科呀,很多方面都是,比如说所有平台就是在国内你都必须要用身份证实名或者是绑定手机号。然后所有不同的软件其实都使用的是同一个用户。然后再加上我刚才说的这些IP地址还有取消匿名,它可以构成一条很明显的就是这种言论空间越来越紧缩的这么一条线。


创作智慧:如何绕过审查的限制

Elijah:

嗯,的确有时候会觉得当前我们收录的很多作者还在保持创作,会对他们的勇气而感到钦佩。所以两位有在收录这些内容的时候注意到一些比如说这些内容创作者对审查的一些有趣的应对策略吗?你们有任何发现他们绕过审查的一种方式吗?

我会发现最经典的方式就是所谓的正话反说或者反话正说。尤其像一些官媒翻车言论下你总能看到网友似乎是在附和,但是不管是用狗头的方式还是用一种阴阳怪气的方式来绕过审查。

Frank:

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有很多微信公众号的作者包括很多的网民他们很喜欢用代指或者说用历史借古讽今吧。我觉得在中国现在的社会对于审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因为我记得像普里戈任的事件,包括关于俄罗斯、关于朝鲜出兵乌克兰的很多事情,中国网民就会用很多很多北宋、明代、清代、唐代的一些故事去讲。

那我觉得只要读者是一个对于时事新闻有所了解的,对于历史事件也有所了解的人,他就能很自然地懂得作者或者是这个网民他想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大家在审查的系统之下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我觉得是在中国社会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包括一些很有趣的词语吧,比如说像“东大”现在是指中国,就是“东方大国”的代称。我之前一直在想我说“东大”是什么?

然后包括像“西朝鲜”,然后什么“北越南”,很有意思。

然后包括很多网友会说“原来你讲的是越南,我还以为你讲的是越南呢”。我觉得大家这种幽默真的是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我觉得这一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能够逃避或者说绕过审查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你甚至不需要说什么对面就知道你在说什么。

Rumu:

因为我觉得这个跟汉语本身的特点是有关系的,因为就是汉语是一种内容含量很高,同时它又是一种语境文化。所以就是可以包含很多这种比较隐晦和复杂的内容。然后它也很方便谐音一类的,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河蟹”“草尼玛”等最早的互联网四大神兽。然后包括刚才Frank提到那个就是用明代唐代,也其实是我们的文化自古有的。这不就跟那个“汉皇重色思倾国”是一个样子的,说的是“汉皇”,但其实他在讲的是唐朝。现在也这样,然后就是用其它的什么这个越南、印度来代指中国,但不说中国,用一个代指的,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

Frank:

对,甚至我觉得就是可能中国它的语言的特点,中文是表意文字,所以就导致“习近平”这三个字后来出现了“刁近平”,然后出现了“刁近干”、“刁远干”。就虽然它最后已经抽象到从读音你已经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但是只要你是个中国人你懂汉语你看到这三个字,你就会知道这个代指的是谁。

包括我们之前收录过的那个音调“↗↘↗”,我到现在都觉得那是一个最搞笑的一个敏感词。大家居然能理解,其实也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也反向代表了大家已经被整个审查系统折磨成什么样子了。

Rumu:

确实,还有那个就是像“六四”常用的代称是5月35日,这个也是一个让我觉得很巧妙而且印象很深的一种代指。

感觉之后大家在【404维修站】也可以听到更多相关的内容。

除了这以外还有一个让我觉得最绝妙的一个就是白纸运动。因为我觉得白纸运动算是把就是讽刺审核这个事玩到极致了。就属于是就给你举了一白纸,这个纸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看到纸的人明白你想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一种没有传达任何东西的方式传达想要传达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就已经是从审核之中大家切实地创造了一种艺术,我觉得它已经解构了审核本身了。(注:这场运动表达形式——手持空白纸张——来自一个苏联笑话;2020年,这个笑话在香港成为现实: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后,抗争者手持空白纸张静默伫立,遭到警察的驱赶和拘捕。2022年,这种表达形式在中国成为一场大规模抗争运动的标志。详见CDS词条白纸运动

Elijah:

对,甚至包括上海万圣节,“万梗节”,我们看到各式各的装扮,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在解构都是在做讽刺。

Frank:

对我觉得它的核心的思想就是“不服从”。

Elijah:

是的,就是不服从。


展望:对2025年的期待

Frank:

那我想问一下两位就是比如说我们现在聊了过去一年对于2025年【404档案馆】甚至对于中国数字时代整个网站整个团队大家有什么期待吗?

Elijah:

我个人的期待是更及时地做出一些对当前审查与反审查记录的工作。越发严厉的审查机制下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会越多,希望能做出更多的记录。

Rumu:

我的期待就是希望未来一年我们能够落实更多的一些愿景吧,作为一个保留的惊喜吧,就是我们希望接下来可以推出一些我们想要做的栏目。

Frank:

对,然后顺着Rumu的话,我对2025年的期待可能是希望我们会有更多的听众吧,或者说也希望现在的听众大家可以把我们的栏目、我们的网站、我们的组织分享出去、介绍出去。

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抵抗的力量,然后无论你是在墙内还是在墙外我觉得你都可以尽所能地向身边人、向你熟悉的人、向你信任的人去介绍我们的网站介绍我们的栏目,然后也是把对抗中国审查的声音传播得更远吧。这就是我的2025年的期待

Rumu:

我觉得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就希望CDT可以找到更多的同道之人,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够让观众们感觉到自己找到了同类,并且不再孤独。

中国数字时代 CDT 致力于记录和传播中文互联网上被审查的信息,以及人们与审查对抗的努力。欢迎大家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 向我们投稿,为记录和对抗中国网络审查作出你的贡献!

cdtimg

了解更多投稿信息,请阅读中国数字时代征稿说明

欢迎读者访问 CDT播客CDT视频 收听/观看更多相关内容。

Before yesterdayMain stream

【CDT关注】端传媒|他们在后疫情时代里幸存,在不被承认的死亡中受难

By: unknown
16 December 2024 at 14:33
CDT 档案卡
标题:他们在后疫情时代里幸存,在不被承认的死亡中受难
作者:甘叶
发表日期:2024.12.6
来源:端传媒
主题归类:时代的一粒沙
CDS收藏:人物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CDT编者按:2024年12月6日,端传媒发表文章《他们在后疫情时代里幸存,在不被承认的死亡中受难》,讲述了多个新冠丧亲者家庭的故事,记录了那段时期不被数据统计的死亡,没有集体悼念的集体受难。

2022年12月7日,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发布了放宽新冠防疫政策的“新十条”,放弃了长达三年“清零政策”。放开来得突然,前一天许多城市仍要求市民每天上报核酸检测结果。接下来的一个月,疫情在全国爆发式扩散,12月25日,中国卫健委宣布停止持续近三年的感染人数统计。

以下是本文要点:

新冠丧亲者家属通过微信群相互支持,称自己是“被遗弃的羚羊”,在群内共享经历和痛苦。家属们认为这些死亡是“人祸”,而非“正常的生老病死”,因为放开政策的仓促和医疗资源的短缺直接导致了许多死亡。

政策发布一周后,星星的父亲感染了新冠,由于官方宣传新冠只是「大感冒」,怕女儿操心,父母瞒着没说。几天后,星星发现父亲呼吸困难时,本地的几家大医院早已人满为患,她打电话托关系,跑了四家才找到空床位,随后的CT检查显示,父亲肺部的30%因病变出现白色阴影(俗称「白肺」症状)。2023年1月24日,星星的父亲去世了,那天是春节的大年初三。

这个微信群里有一百五十多人,都是放开政策下的丧亲家属。有的父母感染后听从政府宣传居家隔离,最后在家里去世;有人及时住院,但医院的抗病毒药物早已断货,轻症拖成重症;有人全家定居海外,疫情期间父亲回国看望亲友,不久赶上放开政策,父亲再没能离开。

医疗挤兑、居家隔离、白肺——随着新冠成了大陆社会在重振中急需摆脱的记忆,这些名词很快被抛诸脑后。偶尔有人在网上呼吁不要忘记,但在那些呼声中,叙事呈现出明暗区分:封控时期被视为某种集体创伤,关于放开时期却讨论寥寥,难有共识。


放开时期到底死了多少人?群里流传着各种猜测,五百万、上千万,但一定不是政府公布的数据。按照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放开政策发布后的两个月内,全国在院的新冠死亡人数约8万3千人。但《纽约时报》综合四个流行病学团队的研究估算,大陆放开后的两个月里可能有100万至150万人因新冠死亡。而在2023年7月,浙江省政府曾发布报告称,本年第一季度的火化遗体数同比增长72%。该报告很快被删除。

家属断定政府在数据上「撒谎」,因为多数群员的亲人不被医院承认是新冠去世。秋然是群员之一,她的爸爸生前没有基础病,感染新冠后就医,在去世前他的核酸检测转了阴性,医生判断死亡原因不能写新冠,因而不符合当地的新冠全额报销要求。「医生都说是按照新冠肺炎指南给你治疗的,怎么可能不是新冠?」但秋然没有力气去争,当时殡仪馆的火化名额紧张,一系列后事等着她办。

秋然不是个例,群里多数人拿到的死亡证明里,新冠都不是主因,取而代之的是「重症肺炎」、「心脏骤停」。对此,各地医生的说辞不同,有的说新冠逝者无法走正常的丧葬程序;有的开门见山,说「上面」有要求。

群成员们复盘放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医疗资源匮乏、死亡统计缺失以及政策的混乱带来的深远影响。复盘过程既让人了解真相,也伴随自责和痛苦。

秋然很快投身于激烈的复盘讨论。在群里,「复盘」指的是家属们一起回忆和分析放开时期的经历。我在2023年3月进群时,每天都能收到几百条关于复盘的群消息,讨论从早上六点持续到凌晨两点。

复盘确实让家属弄清了一些事,放开时各地的混乱图景在讨论中清晰起来,很多遭遇并非个例:新冠危害性在政府宣传中被弱化,死亡证明上不允许写新冠,医院没有足够的药物储备——原本分散而原子化的死亡,在不同人交织的讲述中汇集成集体性的死亡。

在群里交换信息后,秋然发现她的每一步都滞后了。她过去三年对新冠的认知都来源于主流宣传,放开政策公布的当天,她还和同事在午餐时把这件事当新闻讲,没有意识到要抢药或口罩。爸爸感染后,秋然以为送进医院> 就能安心,很快发现护士不会安装高流量的氧气设备。直到父亲病情恶化,她意识到问题严重,不得不「自救」——上小红书和抖音搜寻各种新冠治疗案例。而更多关于新冠的药物和各类指标,她是后来进家属群才了解到。

「不复盘难受,复盘更难受」,有人这么说。信息共享带来了新的悔恨,送医太晚、没及时抢药、送进或没送进ICU,每个人都在复盘中认领自己的罪状。随着群人数的增加,悔恨与悔恨之间建立起比较级。秋然坦言,她隐隐期待着某种对比带来的安慰。

群内有人尝试通过宗教灵媒寻找精神慰藉,或将亲人的死亡归因于“命运”。这种解释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避免了持续的自责。但也有人明确指出这些死亡是政策和医疗失误造成的“人祸”,并尝试向政府申诉和追责。

但随着时间推移,群成员逐渐减少,有些人选择退出,试图摆脱痛苦;而另一些人仍然选择留下,希望有人记住这段历史。这些家属群承载了未被主流叙事承认的痛苦与记忆,成为一种另类的历史记录方式。

那天夜里,李杨把孟姑发的小红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另一个世界、转世、轮回,她希望这都是真的。她加了孟姑的微信,花299元预约了一次线上服务。沟通很顺利,孟姑要了她父亲的姓名、生日和忌日,选好日子,答应帮她下阴间看爸爸的情况。

约定当天,孟姑在微信上发来文字。她说自己去看了李杨的父亲,父亲在那边的状态不好,总想着给女儿托梦。孟姑算了李杨父亲的阳寿——70岁,正是他感染新冠的年龄。

孟姑告诉李杨,阳寿是固定的,她父亲的阳寿既然已尽,如果不是新冠也会因为别的事情去世,否则阳间「装不下」。李阳问孟姑,如果提前算出家人要走,你能不能救。孟姑回答生死注定,无法被人左右。

「阳寿到了」,后来李杨在群里几次重复这句话。她宁愿相信孟姑说的,「无论如何都会走」。这是父亲的命。


群消息的震动提醒越来越少,很少再有新的家属进来,星星感受到人们在陆续离开。每次封群后,总有几个人婉拒她发来的新群邀请,有人说自己「好像能稍微往前看了」。面对退群的人,星星从最初的复杂情绪逐渐过渡到坦然,不是所有人都要把后半生葬送在这件事上,她告诉自己。

「希望大家用温暖的怀抱迎接每一位新来的朋友,也能用真挚的祝福送别每一位伙伴」,星星在群公告里这样写,她希望留在这里的人慢慢变少。

星星有一天会退群吗?她被问题逗笑了:「我退群肯定是因为我挂了。」她相信自己是被留到最后的那个人。

【404文库】人间三角|苹果:百度你挡住我了

7 December 2024 at 19:59

file

大家好,我是本报评论员西坡。今天是2024年12月5日,星期四,阴。懒得读字的朋友,可以“听全文”。

今天的主题是AI。头条新闻:苹果遇到了百度这个槛。

12月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援引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正与百度进行合作,旨在为中国市场销售的iPhone增添人工智能功能。据悉,双方计划于2025年在中国推出“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功能。

然而,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若这些障碍无法妥善解决,或将影响苹果在美国以外第二大市场(中国)提振iPhone销量的期望。

苹果与百度的工程师们正在共同优化后者的大语言模型,以更好地满足iPhone用户的需求。但据一位直接参与该项目的知情人士透露,该模型在理解提示词和对iPhone用户提出的常见场景做出准确回应方面遇到了困难。

此外,双方在是否应使用iPhone用户数据来训练和改进模型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百度希望保存并分析从进行人工智能相关查询的iPhone用户那里获取的数据。然而,知情人士指出,苹果的隐私政策严格禁止收集此类数据。

CDT 档案卡
标题:苹果:百度你挡住我了
作者:西坡
发表日期:2024.12.7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间三角”
主题归类:百度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苹果希望利用Apple Intelligence来重振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目前苹果面临国产手机品牌的激烈竞争,国内各大品牌都已纷纷推出AI功能,iPhone 16系列AI仍然没有落地,其进度落后于竞争对手。

有博主把这个事情解读为:“知道百度菜,没想到那么菜”。通读新闻的话,会发现有点对百度不礼貌了。苹果和百度都还没有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国内AI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原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先进的铲子都买不到,掘金进度落后也是可以原谅的。很难讲换个其他国内供应商就会更好。

不过我要承认,自从得知苹果要和百度合作之后,我突然觉得,我手上的iPhone可能会是我最后一台iPhone了。纯属个人心理因素,请勿联想。对于报道里提到的隐私政策分歧,希望苹果坚持到底。

下一条:Google DeepMind 发布新一代世界模型 Genie 2,可根据一张图生成3D 世界。

官方介绍称,Genie 2是一个基础世界模型,能够生成各种可控制动作、可玩的 3D 环境,用于训练和评估具身代理。基于单个提示图像,人类或 AI 代理可以使用键盘和鼠标输入来玩它。

我建议大家养成关注AI新闻的习惯,你不一定要搞懂每一个专业术语,搞AI的都是理工科同学,从他们给各种大模型命名的方式就能看出来,各种功能介绍也都很抽象。但你可以看看视频,看看解读,从感性上建立对未来AI世界的直觉理解。这种理解对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重要的。

比如关于Genie 2,你可以直接去官网页面感受一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段,提示:“一个电脑游戏的图像,展示了粗糙的石洞或矿井内的场景。观众的位置是第三人称相机,位于玩家头像上方,向下看头像。玩家头像是一个持剑的骑士。骑士头像前面有x3石拱门,骑士选择穿过这些门中的任何一个。在第一个和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奇怪的绿色植物,隧道里排列着发光的花。在第二个门口的内部和外面,有一条带刺的铁板的走廊,这些铁板被铆钉在洞穴墙壁上,通向更远的不祥的光芒。穿过第三扇门,我们可以看到一组粗糙的石阶上升到一个神秘的目的地。”然后,每一扇门打开,都是一个自动生成的世界。

file

我对未来的世界的预判是,人的外部特征(出身、收入、相貌)将越来越不重要,人的内在特征将会外化,人与人的差距将主要体现在情感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每个人的梦想都会实现,但每个人能够提出的梦想是不一样的。

最后一条:特朗普宣布提名贾里德·艾萨克曼领导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是一位美国企业家、飞行员和私人宇航员。他出生于1983年,并因在科技、航空和太空探索领域的成就而闻名。他是支付技术公司Shift4 Payment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同时创立了飞行培训公司Draken International,为军方提供服务。

作为私人航天探索的先驱,他资助并指挥了多次私人太空任务。2021年,他领导了由SpaceX执行的Inspiration4任务,这是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私人资助、没有政府宇航员参与的载人航天飞行。2024年,他再次领导了Polaris Dawn任务,这次任务达到了1,400公里的高轨道,并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和太空行走。他还是一位熟练的飞行员,曾打破轻型喷气机环球飞行的速度记录。

这件事对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应该是很大的利好。艾萨克曼表示:“我曾有幸从太空看到我们这个神奇的星球,我对美国引领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冒险充满热情。”

期待太空竞赛再次开启。我现在看新闻经常有种割裂的感觉,好像一部分人类在往前走,理解宇宙,进入宇宙,创造宇宙,另一部分人则在往回走,满足于像动物一样生存。

今天的新闻就播到这里。欢迎讨论。

关胖本胖|封杀擦边冠军,激怒全国首富,字节的瓜越吃越大…

27 November 2024 at 21:58

file

“首富怼首富”、“冠军怼冠军”,搅动互联网江湖的风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瓜”,却都拴在了字节这根“藤”上。

字节的“算法”如此高端,是群魔乱舞、谣诼满天的“避风港”,却在能无数“擦边”中定点清除吴柳芳。

CDT 档案卡
标题:封杀擦边冠军,激怒全国首富,字节的瓜越吃越大…
作者:关不羽
发表日期:2024.11.27
来源:微信公众号“关胖本胖”
主题归类:字节跳动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01 网络流氓的“避风港”

“首富怼首富”,钟睒睒的矛头直指张一鸣和字节旗下的两大平台,很刚很直白:

“以强欺弱,霸凌弱小。这不是你个人的行为,是对人类技术文明的亵渎,我请求头条和抖音,不要以所谓的避风港原则,对这些行为进行搪塞。请立即删除对我的伤害与污蔑。请求他们删除言论、图片,停止对一个中国公民的侵害”。

钟睒睒有理由愤怒。字节两大平台上长期充斥着对钟睒睒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造谣中伤、恶意攻击。这不是钟睒睒个人的遭遇,挑动对立、煽动民粹,俨然成了两大平台的流量密码。对这些铺天盖地的劣质内容并不高明,你抄我、我抄你的粗制滥造,量产痕迹极其明显。然而,字节遥遥领先的算法“选择性失明”了。

image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避风港原则”就是平台无所作为的挡箭牌。

“避风港原则”,是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的一项法律原则。最初用于处理网络服务商与版权人纠纷解决。核心是“通知+移出”,即在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有义务删除涉嫌侵权的内容,否则将被视为侵权。后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平台的各类民事侵权纠纷。

“避风港原则”实际上给予了平台经营者一定程度的免责权。根据这一原则,运营商对平台上发生的侵权行为,没有主动干预的义务,只需尽到接到“通知”后“移除”的责任,就不会成为“被告”。

显然,这是对平台运营商非常有利的法律原则。但是,法律不会平白无故地偏袒谁。僻风港原则之所以能成立,基于平台运营商的技术中立。

“避风港原则”认为,平台经营商是提供“技术中立”的空间服务,而不是内容创作的信息服务。平台只是内容的载体,不是制作内容,所以不必对内容侵权负责。形象化的说法就是,互联网平台只是送报纸的“邮差”,而不是编报纸的报社。

也就是说“避风港原则”为平台提供的免责保护,并非无条件的。要免责,平台就要恪守“技术中立”。既然是“邮差”,那就不能越俎代庖当“小编”。平台不能搞创作,也不能干预创作。

那么,字节两大平台目前的运营方式,是否适用“避风港原则”呢?存疑。

字节是进行内容审核的,这是一种具备媒体性质的编辑行为。平台上大量恶意侵权的劣质内容,是怎样逃过了算法审核的?这些经审核发布的劣质内容造成侵权,平台能免责吗?

同时,字节的算法进行内容推荐,也是一种干预内容创作的行为。算法“唯流量论”,流量又与创作者的收入挂钩,就是鼓励单纯追逐流量的创作行为。

image

所有的疑点都集中在算法,如果算法不中立,平台的技术中立无从谈起。字节的算法是否中立,我们一无所知。因为,这是字节的不传之秘。“首富怼首富”中,钟睒睒呼吁字节公布算法,命中靶心。

无论如何,就算法呈现的结果而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字节两大平台并不是单纯搬运内容的“邮差”,而是积极干预内容创作的信息供应商。大量劣质内容充斥字节两大平台,平台运营者难辞其咎。究竟是算法不完善的“天灾”,还是算法有人为设置导向性的“人祸”,都是“避风港原则”背不动的锅。

02 被漠视的“红旗原则”

“避风港原则”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不可否认的是,没有这个原则,就不会有互联网平台产业的发展。平台运营商天天被告到死,那还怎么搞?

“避风港原则”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网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避风港原则”给予平台运营商的免责过于宽泛,需要打补丁。这个补丁就是“红旗原则”。

“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信息网络传播的侵权事实如此显而易见的,就像是红旗一样飘扬,那么网络服务商就不能装做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在国内外的司法实践中,“红旗原则”已有广泛的应用,效力并不低于“避风港原则”。在网络侵权的争议中,只谈“避风港原则”,不谈“红旗原则”,就是耍流氓。

image

字节两大平台上那些营销号量产的谣传、中伤,何止“红旗飘扬”,说是乌云压顶也不为过。完全适用“红旗原则”。识别这些剧本统一的“套壳内容”,在技术上也并不困难。

字节引以为傲的强大算力,可以做到精确过滤敏感词,却连那些“一眼假”、黏贴复制痕迹明显的量产劣质内容也识别不出来吗?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小作文、创作视频的技术条件下,平台的内容审核对这些污泥浊水“视而不见”,无疑是说不过去的。把失察的责任一股脑推给“算法技术不完善”,更像是为了流量不惜藏污纳垢的借口。

实际上,字节的算法很精确,不仅可以精确到每个词,更能精准到人。“冠军怼冠军”事件中的吴柳芳就是被“定点清除”的。

03 任性的“违反有关规定”

“擦边”是视频直播行业的一大赛道,这从来都不是秘密。吴柳芳不是第一个被指“擦边”的抖音播主,也不是第一个因争议事件大量涨粉的抖音播主。只是因为指责她擦边的师妹“身份特殊”,她的号就因“违反有关规定”内容下架、禁止关注了。百万粉丝的大号,就这么轻描淡写地灰飞烟灭。比吴柳芳尺度更大、粉丝更多的“擦边”网红,却是舞照跳、礼照收。

抖音平台对吴的“定点清除”,依据什么“原则”处理的?“有关规定”到底是什么规定?是为吴柳芳量身定做的规定吗?

标榜“技术中立”的抖音,对吴柳芳“中立”了吗?

image

如果这是算法的自动操作,那只能说抖音的算法太智能了。谁是软柿子、谁是硬茬子,都能算得清清楚楚。如果这是人工主动干预的结果,那还谈什么“算法中立”、“避风港原则”?

到底是算法已经达到了人情世故的超智能,还是人为干预的上下其手,我们无从得知。我们能知道的是:字节的“避风港原则”长期庇护了那么多网络暴徒、谣言制造机,却容不下一个吴柳芳。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平心而论,在当前的环境下,要求平台运行商做到“技术中立”,是为难他们了。做不到就不要立牌坊,更不要拿“牌坊”挡枪。嘴上的“技术中立”,不耽误“唯流量”的上下其手。平时什么毒奶流量都敢要,一有风吹草动秒怂。这么大买卖做得那么不入流,令人不齿。

标榜“技术中立”,却成了价值虚无的遮羞布。“避风港原则”也就成了逃避责任的避风港。作为中国互联网平台头部中的头部,不应该沦为“以强欺弱,霸凌弱小”的工具。

字节不要再奢谈技术中立和避风港原则,能守住“不作恶”的原则为底线,就是国人之幸了。

❌
❌